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消费经济模式

消费经济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1 09:59: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消费经济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消费经济模式

篇1

内容摘要:随着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居民消费行为逐渐成为碳排放新的增长点,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对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1990-2009年的数据对居民消费模式和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消费模式。

关键词: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 碳排放 消费升级

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现状

(一)消费模式及消费升级的内涵

消费模式是人们消费行为的基本规范,具体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三个范畴。理想适度的消费模式应该是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日趋合理以及消费方式合理适度的有机组合。合理的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注重由“国富”向“民富”转变、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国民经济步入消费率提升阶段,以及经济增长推动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等利好因素推动下,2011年我国消费已基本摆脱经济危机影响,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二)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显著

1.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潜在购买力进入释放期。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且己逐步进入释放期。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潜在购买力明显提升,消费市场的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另外,还存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被低估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城镇10%最富裕阶层的收入难以统计。

根据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突破10万亿,2010年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408元,增幅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比上年增加388元,增长9.7%。2011年,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为4322万辆,年增长25%。国内居民因私出境 4221 万人次,增长 16.4%。据世界免税协会和 AC 尼尔森在 2005 年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的人均购物花费达987美元,堪称全球之最。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居民消费升级态势将持续加强。

2.消费需求档次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我国目前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数量增长转化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明显,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7年的58.4%下降到2010年的37.5%,农村居民家庭由1954年的68.6%下降到48.3%。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在城镇地区逐步普及,汽车、家用电脑等高档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近年来,私人汽车、移动通讯和信息、住房、教育、旅游等新兴领域正迅速扩张,拉动着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消费支出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低端消费(如耐用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如汽车、地产和奢侈品)需求旺盛。2010 年家电行业的销售收入总计达人民币509.10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约19.32%。从高档消费方面看,轿车和房地产行业的增长率较高;此外,奢侈品中的化妆品、酒类、服装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金银珠宝类商品,2010年消费增速高达45%,高于上年30个百分点。

3.消费行为受多因素影响,消费升级势头明显。一般来说,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由收入增长、未来预期、财富水平、社会文化与消费习惯决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给消费者带来了焦虑情绪,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格外谨慎。2004-2008年欧美消费降级趋势明显,更多的消费者希望在各个商品品类上都做到物美价廉。在欧美和日本,人们开始回归到节俭的基本心态。而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加重视健康和安全,即使是低消费水平者,也尽量购买高品质的新鲜食品。消费者更注重优良的品质、耐用性、长期省钱的效果。

而在我国,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奢侈品的追逐成为风尚,消费升级趋势仍然明显。在我国的传统社会关系中,“面子”消费是影响商品消费的重要因素。通过购买价格昂贵的品牌商品,消费者从中获得显示社会地位的成功感。单身青年、白领女性、有稳定收入的空巢家庭(如高收入的老年人),较少考虑价格因素,消费仍然强劲。奢侈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拥有全球第四大富裕消费群体,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

居民消费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碳排放的计量说明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化石能源释放出的热量所对应的碳量。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主要包括化石能源终端消费碳排放(Cfe= )和二次能源消费碳排放(Cse=)两部分。

其中 C为碳排放量,E为能源消费量;k为碳排放系数,即燃烧单位化石能源所排放的碳量。下标fe表示化石能源,P是化石能源种类编号。下标se表示二次能源,q是二次能源种类编号,te表示转换能源。

篇2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56-02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Model of Maize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LONG Ting-li

(Yuhe Town Government of Huixian City in Henan Province,Huixian Henan 453600)

Abstract A maize yield objective function model depending on N(x1)and P(x2)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observeddata collected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a saturated D-optimized regression design ,i.e.,■=11 260+1 125.804x1+705.754x2-1 284.187x■■-1 228.240x■■+90.454x1x2(R2=1.00).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regression equation,the highest yield can be obtained with a pure N application amount of 326.03 kg/hm2,and P2O5 application amount of 195.54 kg/hm2.Economic optimal fertilizer amount is very close.The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amounts were conducted,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me and investment ratio corresponding to maximum fertilizer was 10.2,and the income and investment ratio corresponding to economic optimal fertilizer amount was10.21.

Key words maize;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saturated D-optimized regression design;fertilization model;benefit analysis

S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河南省玉米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产,为使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现有生产条件下投资的经济效益,应切实做到因地施肥、经济用肥,以减少投资,增加纯收益[1-3]。为研究玉米的经济用肥,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建立了玉米的氮、磷施肥模型,据此计算出玉米的最大施肥量与经济最佳施肥量,并对2种不同施肥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比,为玉米的合理施肥经济用肥提供参考依据[4-6]。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5年在辉县市峪河镇农村试验基点进行,试验地前作小麦产量8 750 kg/hm2,土壤基础肥力中等偏上。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6。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试验因素水平编码值列于表1,各处理序号的因子编码值及实施量列于表2。供试氮肥为尿素(含纯N≥46.3%),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6%)。田间设计采用顺序排列,小区面积66.7 m2,未设重复。5月15日进行麦垄套种,密度45 000株/hm2,田间管理按高产要求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构矩阵及试验结果

通过田间试验,各小区实收计产,将试验的结构矩阵及产量结果列于表3。

2.2 产量目标的氮磷效应模型

根据表3试验结构矩阵及产量结果,经统计计算,得到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效应模型:

■=11 260+1 125.804x1+705.754x2-1 284.187x■■-1 228.240x■■+90.454x1x2(R2=1.0)

2.3 模型解析

模型解析的理论依据:求解施肥模型可求出最大施肥量与经济最佳施肥量,所谓经济最佳施肥量是指单位面积获得最大利润的施肥量,即总产值减去施肥成本的施肥量,由于肥料的增产效益符合报酬递减律,即连续增施等量肥料(Δx)时,增产量(Δy)不断下降,如以px表示肥料价格,则Δxpx为边际成本,Δypy为边际产值,由于单位面积的施肥利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当边际产值等于边际成本时,则单位面积施肥利润最大,即Δxpx=Δypy,于是得

■=■,当Δx0时,即■=■

式中,■为养分x的边际产量,当边际产值与边际成本相等时,边际利润等于0,现以R代表边际利润,π代表利润,I代表成本,则

R=■=■,即■=■(R+1)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边际利润R=0,即边际产量等于肥料与产品价格比时,单位面积的施肥利润最大,此时的施肥量为经济最佳施肥量;当R=-1时,■=0,此时的施肥量为最大施肥量,超过这一施肥量,则导致产量下降。

基于上述理论,在本试验施肥模型 ■=11 260+1 125.804x1 +705.754x2-1 284.187x■■-1 228.240x■■+90.454x1x2中,将变量y 分别对变量x1、x2求偏导,并令其等于0,即

■=1 125.804-2 568.374x■+90.454x■=0■=705.754+90.454x■-2 456.480x■=0

解之得最大值点x1=0.449 0,x2=0.303 6,等同施纯N 326.03 kg/hm2、P2O5 195.54 kg/hm2,期望产量11 619.98 kg/hm2。

再通过解方程组

■=1 125.804-2 568.374x■+90.454x■=■■=705.754+90.454x■-2 456.480x■=■

解之得经济最佳施肥码值点,x1=0.448 4,x2=0.302 2,等同施纯N 325.89 kg/hm2、P2O5 195.33 kg/hm2,经济最佳产量11 619.98 kg/hm2。

2.4 玉米氮磷最大施肥量与经济最佳施肥量效益分析

2种不同施肥量经济效益分析列于表4。结果表明,最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几乎相同。这是本试验玉米氮磷施肥情况的恰合。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产量目标函数氮磷效应模型,计算得出的最大施肥量为施纯N 326.03 kg/hm2、P2O5 195.54 kg/hm2,期望产量11 619.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施纯N 325.89 kg/hm2、P2O5 195.33 kg/hm2,经济最佳产量11 619.98 kg/hm2。2种施肥模式下的产投比近乎相同,分别为10.2、10.21。这是本试验氮磷肥效反映的恰合。

肥料效应模型只能反映在一定条件下施肥与产量的数量关系,不存在普遍适用氮、磷施肥模型。根据肥料效应模型确定最大及最佳施肥量时,还必须考虑到有机肥料的用量多少、质量高低以及土壤基层的养分含量丰缺,并结合作物定期进行营养诊断,看苗促控,灵活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用量,以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丁希泉.农业应用回归设计[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李仁.根据肥料效应函数确定经济合理施肥量[J].土壤通报,1982(5):29-31.

[3] 张建英,张明刚.玉米配方施肥增效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5(3):49-50.

篇3

(一)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开展 有利的方面在于,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纳入学校整个财务运行管理中审计,便于整体了解和把握科研经费总体状况,对科研经费的总收入情况、各科研项目的经费拨入、划转、结存、结余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报销等方面比较清楚,对科研经费和学校其它经费管理的异同情况便于对比分析。不利的方面在于,由于学校财务本身项目较多,科目较细,财务系统庞大和繁杂,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量很大,而审计人员的数量普遍不足,精力有限,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可能无暇顾及科研经费的具体管理和使用情况,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可能变成走马观花式的了解,不能发挥审计的指导作用和审计的威慑作用。

(二)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这是一种比较值得推广的审计模式。通过此种方式,使审计人员专注一点,集中精力摸清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而发现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同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相关人员共同探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规范和理顺管理关系,指导制定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通过对具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深入审计,发现经费收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指导,并对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发挥警示作用。不利的方面在于,此种方式工作力度大,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需要同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配合,否则可能遭遇的阻力较大,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科研经费总体有限学校。审计工作的力度过大,把握不好审计监督和服务的度,可能在科研人员和相关领导中形成不支持科研工作的不良印象,有害于审计的权威和形象。

(三)利用科研项目结题对项目经费审签时进行审计 根据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结题时均要求编制项目经费收支的财务决算报告,财务部门应在财务报告书上签署意见,审计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签字。这为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监督提供了切入点。审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审签的机会,对单个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签署审计意见。但问题在于,科管部门或科研项目组习惯于在项目结题的时间临近点才慌忙报送结题报告和编制财务报告,使得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研究部门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入审计。考虑大科研项目结题的紧迫性,同时显示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审计部门只得在面对财务部门已签字认可的财务报告中签署审计意见。因此科研经费的审签在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模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应当结合进行方能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我们的做法是,除坚持每月查阅财务月度报表外,每年初一般3-4月份,对学校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结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的要求,在翻阅财务原始凭证时对科研项目的报销单据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经费报销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资金出处和去向进行了解;在查看财务项目账时,不仅关注通过财务预算划拨到各部门管理使用的项目账,而且对科研经费科目下的收支明细进行重点关注,看科目设置和日常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通过财务报表总体把握学校科研经费的收支、结余、结转等情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协同科管部门普及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为审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力图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审签办法,充分利用审签的机会开展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监督。

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新模式

高校审计工作应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也不例外。科研经费的监管和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对博弈关系,应努力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双赢局面。

(一)坚持依法审计 科研经费是学校办学经费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来源于上级有关部门的纵向经费还是来源于合作单位的横向经费均属于学校收入,是国有资金而不是个人财产,都属于审计监督的范围。因此,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责无旁贷,无论是财务部门、科管部门还是科研单位、项目组和科研人员均有无条件配合审计监督之责。那些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组、科技人员,认为他们有绝对支配权的说法和做法是经不起推敲和检查的,与国家的要求和有关规定不符,也是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审计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大力宣传科研经费的国有性质和公用属性,依法大胆开展审计工作,主动把科研经费的审计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上,防止科研经费转化为个人的福利,防止通过申报虚假科研项目骗取国有资金、通过科研合同转移国有资金、通过经费报销化公为私等现象,促进学校科技事业和学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结合单位实际审计 各高校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自己特有的内部管理体制。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总额巨大,甚至远远超过教育财政拨款,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有限,科研积极性不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统一由财务部门分项目核算管理,比较规范,有的则由科管部门承担具体管理任务,与财务部门分工合作,还有一些协调问题。审计部门应该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特别是内部管理的不同模式探索适合本单位的审计模式。比如我校采取的是财务部门和科管部门分工合作的模式,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主要由科管部门负责,由科管部门建立项目卡片,进行分项目的登记,报销审核分金额大小分别经项目组、系院、科管部门、分管校领导、校长等签字报销,财务处仅设置科研经费一个子项目进行财务核算。因此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就必须依赖于科管部门的卡片账,审计重点关注的是科管部门的管理流程是否合理、科研经费的划转是否及时、是否有截留项目组科研经费的情况、审核是否按申报书列示的项目严格把关、是否坚持结题结账、经费余额同财务部门是否一致等问题。

(三)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工作是个无底洞,审计应当始终坚持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重点是否突出直接关系审计工作的成效。科研经费审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经费来源主体多元,项目众多,预算不科学、专业性强,有的项目周期较长,加之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突出,积弊太多,常常有无从下手之感。可以根据项目大小、经费多少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也可根据审计力量情况,选择能胜任,有实效的项目作为重点审计项目。还可以根据从各方面了解的突出问题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重点的选择应该有利于解决和规范有关问题,有利于防范管理风险和漏洞,有利于发挥审计的教育、提醒、警示等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一般把重点放在报销原始单据的查阅、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的支取、科研管理费的提取和使用、科研余额的处理、科研结题结账等方面,在关注这些重点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并向学校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

(四)做到务求实效审计 审计不能为了审计而审计,应当通过审计工作发挥学校经济和管理系统的免疫功能,促进学校的良性治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目的是发现经费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通过审计提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建立有利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科研经费合法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保护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不违规违纪,促进学校廉政建设。因此科研经费的审计既要顺势而为,借国家重视之力、之时,抓住工作开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介入科研经费的管理,确定一些科研经费重点审计项目,明确审计方向,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能全面开花,浅尝则止,搞形式,走过场,那样起不到审计的作用,反而会激发对审计工作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审计过程中要以发现问题为中心,应可能找出一些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揭示管理风险,审计后要跳出审计看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方能发挥审计的实效。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和践行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新模式,并将其运用到科研经费的审计中,努力构建“服务导向型审计”新模式。审计部门同科管部门、财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审计咨询服务,帮助科研和财务部门建立健全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同科管部门、财务部门等一起协助科研项目的申报,试行科研项目预算评审,积极参与对科研项目申报和拟购固定资产的专家论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结题经费审签等方式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指导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管理部门防范和纠正,从而建立起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机制,增强了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和谐审计的局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益。

篇4

    1.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模式

    美国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美国的住房金融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的以存贷结构为主体的单一住房融资体系,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以按揭证券为主体的二级市场融资体系。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实现“让全体居民”有足够的住房的目标,广泛地利用其发达的金融机构,采取抵押贷款方式促进居民购房、建房,并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优惠,包括降低贷款利率和免征用来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本息方面收入的个人所得税。

    抵押贷款是美国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住房信贷形式。美国的抵押贷款中,住房抵押贷款占90%左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住房金融市场。在美国住房抵押市场上,住房融资与传统的以存款金融机构为主的间接融资机制大不相同,大量非存款金融机构如抵押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崛起,金融创新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国住宅金融日趋证券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1)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相当完备,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政府性住房金融体系。在美国FUD(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都)负责所有的住房与城市发展计划相关的政策的制定,下属FHA (联邦住房管理局)负责住房标准的制定和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按揭(抵押)担保:GNNIE MAE(政府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即吉利美)是HUD的下属公司,主要是收购政府担保的抵押贷款以及将其证券化。此外,属于政府性住房体系的还有FANNIE MAE(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即房利美),FREDIE MAE(联邦住宅按揭公司,即福利美)以及退伍军人管理局(VA)等。商业性住房金融体系。美国商业性住房金融体系包括为数众多的银行、储蓄机构和证券公司。它们在政府公司业务范围之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雷蒙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EN BROTERS)和美林证券公司成为二级市场上的主角,并作为政府性公司的重要承销商和技术伙伴。

    (2)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绝大多数美国人建房或购房都要借助住房抵押贷款,截止2001年,已有70%的家庭通过抵押贷款方式拥有了自己的住宅。庞大的住宅抵押贷款规模促成了贷款组合,并为抵押贷款证券韵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美国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分为—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和储贷机构向借款人发放住房消费贷款的市场:二级市场是房利美、吉利美等二级市场经营机构,通过发行住宅抵押债券筹措资金,向商业银行等一级市场贷款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同时向其提供更多的贷款资金采源的市场。20世纪 30年代之前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还没有形成。

    抵押贷款流动性差,资金来源缺乏,提供贷款的条件比较苛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中,全美国有约200多万居民因为无力偿还住房贷款而丧失了住房产权,约1600多家银行因为无法收回住房抵押贷款而破产,住宅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危机。危中思变,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38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开始探索和培育住房抵押二级市场,以改善住房信贷机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其资金的流动性。最初,二级市场的运作限于批发买卖,在利率高,住房信贷机构资金短缺时,联邦国民抵押协会以债务融资方式购进抵押贷款,向中介机构注入资金:当市场利率降低,金融机构资金充裕时,则出售抵押贷款。以贷款买卖的“差价‘来清偿债务。直到1970年,美国首推第一张住房抵押债券,其发行者就是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最近20年是美国住宅金融二级市场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抵押贷款证券的发行额,从 1970年的,10多亿美元,增加到至今的约4500亿美元。二级市场的建立,使得美国各银行迅速实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抵押贷款债券在国内外发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银行从而改善了贷款条件,将贷款期限延长到30年以上,并实行灵活的利率及支付政策。目前,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第二大债券(第一大债券是财政债券)。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三大机构分别是房利美、吉利美和福利美。实际上,房利美和福利美已从最初的政府控制转变为私营公司,并且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并不是美国政府的对外信贷担保。吉利美的对外担保则属政府信贷担保。吉利美是典型的政策性机构,主要收购FHA和VA发放或担保的贷款。FHA和VA是专为特定的中低收入者捉供帮助的机构,其中95%以上的贷款被吉利美收购或证券化。因为有美国政府的担保作后盾,吉利美本身发行或担保的证券在市场上广为流通。目前,吉利美发行或担保的住宅抵押贷款债券余额达500亿美元左右。吉利美还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地方政府或社区给低收入阶层捉供补贴,补贴资金来源于国会拨款。房利美是由美国国会立案成立,它以增加美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为其宗旨,即协助更多人实现拥有住房的梦想。据统计,美国约有1/5的住房贷款来自房利美融资,所以房利美的业务范围比吉利美更大。尤其是按揭担保证券业务涵盖了许多层面,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它可以收购任何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于范围广泛的投资者持有的房利美按揭担保证券不断增加,其住房按揭担保证券净值已占美国债券市场的6%。1987年6月到1998年初,房利美共发行 REMICS(房地产按揭投资中介)1540笔,总值达7495亿美元。房利美在全球债券市场上的扩张使其融资基础更加广泛。目前,房利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发行人之一。由于房利美成立时的背景,它在收购住房抵押贷款时,具有政策倾向性,以协助中低收入阶层融资。目前,房利美、吉利美、福利美三家机构在二级市场上的份额为40%、28%和32%。

    在二级市场上经营的核心业务有两种:一是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即购买并持有贷款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通常经营机构通过贷款机构定期收回每期贷款的本息,同时向购买他们发行的债券的投资者,支付每期的贷款本息。在这项业务中,一方面,经营机构承担了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和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拥有贷款和发行债券的资产组合,赚取利息差价。二是经营机构以住房抵押担保债券(MBS)换取贷款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并从中收取担保费。美国MBS市场品种丰富,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需求,并在交易方式上也根据投资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在美国,超过半数的抵押贷款大都进了二级市场,根据雷蒙兄弟公司提供的数据,抵押贷款证券享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国债,为34.44%,高于公司类债券的市场份额 (20.8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余额在3万亿美元左右。房利美、吉利美、福利美三家公司在MBS市场占有接近90%的份额。近几年来,美国MBS约占美国信贷市场债务余额的近1/3.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促进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它对一级市场的发展和深化发挥着积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降低贷款机构的贷款风险,增加资金的流动性,拓宽了资金来源的渠道。对于贷款机构而言,拥有MBS比拥有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要高。因为 MBS的信用等级仅次于国债。二级市场为金融机构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次,二级市场促使了住房抵押贷款的标准化。为了便于出售,二级市场的经营机构对其所要购买的住房抵押贷款做出一系列标准化规定,如:贷款对象、金额、利率等规定,提高了贷款投放的效率。最后,政府通过二级市场经营机构制定不同的贷款标准,增加二级市场对资金缺乏区的供给,更大程度地解决全国的住房问题。

    2.英国的住房协会模式

    与本国的银行业发展一样,英国的住房协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775年在伯明翰成立了英国第一家住房协会。早期的住房协会是一个典型的互助合作组织,它对其会员负责,会员通过投票来决定或影响住房协会的事务。它主要是吸收会员的存款然后将其贷放给需要购房或修建房屋的会员,早期法律中规定“住房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其会员认购其股份为了自己将来的住房融资”。由于政府的支持,住房协会迅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卡特尔组织并统治了住房金融市场。20世纪60年代,住房协会在英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份额约在75%到85%之间。之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迅速发展,金融管制逐渐放松,住房协会不断成长,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已经具备了和商业银行竞争的实力,其本身也由一个互助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成长为更多具有商业性质的银行机构。

    3.法国的住房金融市场政府干预模式

篇5

一、引言

在国内,手机支付在运营商的推动下已经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移动和联通作为市场占有率前茅的通讯公司,争相推出手机钱包与手机支付,这昭示着手机支付的前景是被通讯服务业所看好的。参考日本韩国手机支付的起步发展及成功,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手机支付会成为像银行卡信用卡支付一样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融入我们的生活。

早在2002年手机支付就已出现,但直到现在都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偶尔会有积分兑换手机电子券以及各种礼品电子券的赠送,在市场有POS机的地方可以使用或者在网上买东西,但最大的网上商家淘宝网,仍未成为合作伙伴。并且在所支持的商家(如大型商场、便利店、超市、公交)其支付方式也比较繁琐,除了年轻人,会去研究用法或者成功使用的人不多。运营商如此努力推广为什么仍然阻碍重重。

二、手机支付遇到的问题

(1)没有真正使生活变得方便。银行卡信用卡支付这些年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原因就是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大部分商场或者小商店都有POS刷卡机。而可以看到,有手机支付标志的商家并不多,只有几家大型商场。并且当开通手机支付之后,需要更换SIM卡才能直接刷,如果不更换SIM卡,消费时先在POS机输入手机号码,用户会收到短信,确认后才能消费。需要补充的是,目前的手机钱包不能用话费直接支付,用户必须先开通一个账户,利用赠送积分或网上银行充值后才能够消费。如果不是有非用不可的理由,这其中的繁琐度会让一般人望而却步。

(2)安全措施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用手机直接支付,这在观念尚不算前卫的中国,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可也无可厚非,安全问题无疑是一大阻碍。把钱充在电子钱包里面能保证不被窃走吗,在黑客如此无孔不入的现代IT社会,这恐怕对运营厂家来说是一大难题。如今的信息泄露已经见怪不怪,手机上的骚扰短信也滔滔不绝,手机真的安全吗?如果手机被窃或者丢失,卡上的金额怎么办,这都会成为消费者的顾虑而不敢轻易尝试手机支付。

三、建议

厂家前期要不吝啬投入。为了使支持手机支付的POS机的存在更加广泛,前期的投入式必须的。但移动联通可以联合起来做POS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做各的,这可以在不损害效益的前提下节约成本。运营商可以推出相关优惠措施鼓励手机支付,尽量让那些有条件的消费者都会去尝试手机支付。充分利用广告效应邀请知名明星代言,或者植入电视剧,这些也不失为一种适应形势的方法,让手机支付成为时尚潮流,年轻人会争相效仿,如此一来,年轻人也会带动家里那些观念保守的老一代人进行手机支付。

加强安全措施,并承诺失窃补偿。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而最基础的应该是认证安全,要做到正确的人正确地支付,较密码更为快捷安全的是指纹验证,题外话是成本值得考究。运营商要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保证,其实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方式。在日本,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而韩国的做法是手机终端设有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其次,如果能承诺卡上失窃进行相应补偿,类似于买个保险,应该也能消除一部分人的顾虑,使他们愿意尝试。

四、总结

篇6

教学经费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资源保证,教学经费的科学合理配置对教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教学经费的配置均是一种平均化的、缺少激励机制的模式,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获得教学经费总额以后按照各院系的学生人头数下拨各院系的教学经费。这种平均配置模式能够保证各院系教学经费的基本需求,保证教学秩序的基本稳定,但是对于促进各院系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激励作用。通常情况下,各院系为了获得更多的人头经费拨款,倾向于在扩展学生数量方面做文章而忽视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做努力。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经费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对现存的教学经费拨款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教学经费的绩效拨款模式,在教学经费拨款模式中增加绩效因子,把教学经费的分配和教学产出指标联系起来,通过教学经费的配置激励各院系等基层教学单位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经费的拨款现状及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经费的拨款模式基本参照的是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方式。它的核心要素是综合定额和学生数量。综合定额的制定以教育投入的成本估计为基础,同时,在学校现有财力可能的基础上,考虑了学院对经费的增长要求。[2]这种拨款方式使学校对各院系的财政拨款有了初步的客观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经费与其事业的发展计划和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确定教学经费的投向和投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拨款模式存在弊端:一是不能有效激励各院系竞争与提高教学质量。在综合定额确定后,拨款规模取决于在册学生的数量,在册学生越多,各学院从学校获得的经费就越多。有的学校对各院系的拨款依据则是按照各院系学生学费的百分比给以拨付,基本上属于拨款与各院系的教学绩效相脱钩的拨款方式,在拨款公式中并没有引入绩效指标,拨款只与各学院需要投入的成本估计和注册学生数相联系,而没有考虑各院系的教学绩效,不能反映各个学院的实际办学水平和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不利于激励各学院之间的竞争与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拨款不能成为学校宏观引导和监督教学质量的有效杠杆。拨款方式仅仅以学生数作为单一的政策参数,忽略了拨款机制的多目标要求,也不能体现多政策参数对院系办学行为的多重激励作用,不能实现学校利用拨款对院系办学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多重政策目标,不利于学校的宏观调控。

二、美国田纳西州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经验探析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各州政府向高等学校的拨款(主要是教学经费),取决于以学生数量为基准的公式。到了80年代,这种拨款方式受到了严厉批评,因为它既不能保障学生在获得财政资源上的公平性,又不能刺激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该拨款方式普遍的修正是减少拨款公式中学生数量因素所占的比重,加入绩效因素。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高教中加入绩效因素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使得很多州开始引入绩效合同。现在美国各州会经常审查学校的运作,尤其是产出。下面以田纳西州的高等教育拨款方式为例,说明美国的绩效拨款机制是如何运作的。[3]

1978年,田纳西州政府把绩效拨款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拨款方式中。这里的“绩效”是拨款公式中的一个因子,其他因子包括: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教学基本经费、办公经费、学生资助部分、科研经费、专项经费,等等。具体的做法是,由田纳西州高教委员会根据一些指标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得满分的学校可得到当年拨款总额5.45%的增加额。该方案一般以5年为周期,每隔5年都会调整一次,其评估标准、评分原则是在田纳西州大学理事会、教职工委员会和全州高校的积极参与下制定的,因而具有公开、公正和透明性。[4]此外,院校间在绩效奖励拨款上并没有竞争,因为一个学校的获得并不影响另一个学校,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的来说,美国田纳西州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具有以下特征:

(一)绩效拨款的实施主要依赖高等教育协调机构。

美国的高等教育协调机构一般具有双重的角色特征,在政府与高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一方面它代表政府,帮助政策贯彻实施,将政府的政策施加给学校。另一方面,它又代表学校,帮助学校向政府争取学校的利益与权力,是学校的代言人。美国的许多州都会设立一个拨款中介机构,例如田纳西高等教育委员会作为协调机构负责制订目标计划、财政和新的政策的提案,等等。[5]

(二)绩效拨款的实施以比较完善的评估为基础。

美国的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是以高校在某些指标上的绩效得分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主要以对高校的评估为基础,所以美国的各个州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涵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等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对高校的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6]例如田纳西州绩效拨款项目的评估体系,不仅包括普通的项目和机构标准评估,还包括对特殊测验得分和学生及毕业生的满意度的评估,在这两个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决定绩效拨款的水平。

(三)绩效拨款的实施尽可能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实施考虑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绩效拨款的实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导向,例如田纳西州的高等教育绩效项目在指标的选择中就包含政府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2005―2010年度的绩效拨款指标更多地体现了高校的发展与州政府战略目标之间的一致性。[7]同时绩效拨款从发起到实施的过程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这当中需要给高等教育机构足够的时间适应拨款的实施,包括数据的收集、学校指标的选择等都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布置和准备。绩效拨款实施前预留的时间越合理,后面的准备越充分,政策实施的过程才能越顺利,越容易被高校接受和认同。绩效拨款的实施不是政府的单方面行为,它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多方利益群体的协作和沟通,才能保证拨款反映各方利益,促进拨款的顺利实施。田纳西州的绩效拨款实施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它的项目设计不仅考虑到了高校内部质量提高的需要,而且兼顾了响应问责制及适应州政府的发展需要等因素,所以容易获得政府、高校和公众的支持与共同协作。

三、构建高等学校院系教学经费的绩效拨款模式的设想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需求压力巨大、规模迅速扩张、教学经费使用效率低、教学质量问题凸显等诸多矛盾,我国高等学校院系教学经费的拨款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提高高校内部教学经费使用与管理的科学性、公开性、公平性,强调通过教学经费的配置激励各院系等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追求。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成立学校绩效经费拨款委员会,改变现行拨款体制。

目前我国各高校内部教学经费的拨款机制是全部教学经费通过学校向校财务处下达对各院系的经费拨款数额,具体发放由财务处落实。这种拨款机制是纯粹的官方行为,其人员都是校行政人员,拨款的整个操作程序都要受到校领导的直接干预,其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且没有透明度。因此,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运作机制上引入拨款机构。在学校和各院系之间引入拨款机构的目的是:增加拨款的透明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设立拨款机构之后与绩效有关的教学经费不直接拨给学校,而由拨款机构进行相对独立的运作,将对各院系的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拨款挂钩。在此笔者对学校绩效经费拨款委员会的基本设想如下:它是一个准官方性的组织,隶属于学校行政部门,但应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成员组成包括学校行政领导、专家、教师等,其主要职能是对各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将拨款与评估结果挂钩,确保经费使用的效益和效率等。同时,它本身应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二)改革拨款方法。

建立绩效拨款的公式,即不再单一地以学生数为拨款因子。建立绩效拨款公式就是要设定一种囊括了各院系的尽可能多的成本因素,甚至可以包括一些未来发展的因素,这样确定拨款额度的公式就会更加复杂,或者也可以建立新的公式作为主要拨款公式的补充。新的拨款公式演变成了多项政策参数的拨款公式,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各院系的成本行为。多政策参数拨款公式要达到尽善尽美程度,还需要做到拨款公式的设计必须使教育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效益三方面指标成为缺一不可的要素,为此就应赋予各种要素以乘积结构,而不是加和结构,在公式中应以相乘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相加的形式出现。若以相加的形式出现,则即使某一方面甚至某两方面的指标值为零,只要有一方面的指标特别高就能以偏概全,照样获得较多的拨款。绩效水平拨款主要通过竞争获得,为了保证各院系的普通需要和特殊需要就必须将保证教学的普通拨款与绩效拨款分开对待。[8]

首先以公平为主,主要按照不同科类生均成本、成本分担办法和学生数量进行拨付,保证基本经常费的起点公平,而后辅之以评价为基础的质量拨款。另外,还可以有一部分是用于学生奖助学金和某些特殊专项的拨款。教学直接面对的是每个学生,教学拨款主要满足研究生、本、专科生教学需要,因此,公平问题很重要。经常性拨款的基础就是为教学提供正常的运行经费,并至少保证为每个学生提供合格的教学条件。但经常性教学拨款对教育质量的激励没有什么作用,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还需引入评估手段,对各院系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质量高的院系追加拨款。为避免与科研拨款的交叉,应鼓励各院系真正在教学上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三)绩效拨款公式的具体设计。

某院系财政拨款总额=离退休人员数×人均拨款定额+∑各专业在校生标准数×该专业生均标准定额+绩效拨款数。[9]对比原来的拨款公式,仍然保留离退休人员拨款和直接按在校生人数的拨款,体现对高等教育特性的认同,只要有学生,学校就要运转,也就有基础消耗。应当看到,学生的毕业与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实中往往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耗费更多的学校资源,如补修、补考等。因此按毕业生数确定拨款额,并不一定符合实际。所以,“∑各专业在校生标准数×该专业生均标准定额”仍然应当是核定高等教育拨款的主体部分,但其在整个拨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应当适度调低,体现绩效因素。绩效拨款部分涵盖原来的发展项目拨款和原来按在校生人数拨款的削减数。这部分拨款的依据,则完全依据学校有关部门对院系开展绩效评估的结果。每年可以测算出全校可以用于绩效拨款的份额,然后依据有关高校在绩效评估中的分值,分配这部分财政资金。这样,既可以保证高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教学经费需要,又可以依靠绩效评价与拨款增量挂钩,利用绩效评价引导各院系向学校所期待的目标努力。

我国在引入绩效拨款时可借鉴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也需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稳步前进,与市场发展的程度相适应。深入考虑我国的现状,包括国家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等。尤其需要严密地、科学地设计绩效拨款模式,循序渐进地实施绩效拨款。绩效拨款模式保持要比简单的发起困难得多,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成昌,许寒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04(12).

[2]付雪,朱为英.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高校财政拨款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04(9).

[3]王春.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经费发展趋势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2000(5).

[4]官风华,魏新.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1995(2).

[5]崔玉平.美国教育财政理论与实践仁[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6]范文耀,马陆亭.国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06-01

消费经济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基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一切关于消费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消费经济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师在消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消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清楚的问题;二是学生怎样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一定时期的教学后,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否发现当前社会的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等现实问题;三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获取信息渠道多而广,而且思维非常活跃,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所以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了解消费经济学目前的教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消费经济学教学模式现状及其问题

如今的消费经济学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师讲授的模式,是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点为主,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将理论知识点以例子或者解析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后将之运用到生活中(罗钰,2012)。而消费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结合了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的问题,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信贷及劳动供给决策等,来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消费方式及总需求等宏观现象。因此,学生仅仅依靠消费经济学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无法将各个知识点在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改变目前的消费经济学教学模式,不仅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还要辅之以实践教学模式。

二、消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1.学术论文探讨模式

消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来分析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解概念性的知识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马向晖,2011)。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优秀学术论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不仅融合了理论知识点,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应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选取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论文和学生一起阅读,品鉴论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尽量将枯燥乏味的论文变得生动有趣。

2.项目团队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实践模式是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解决教师布置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设计好教学项目,项目需要涉及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将项目分给学生小组,引入具体的问题,引导并监督他们去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最后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和展示项目实践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同时给予点评和分析。教师在项目团队实践模式中主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项目涉及问题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将其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应用,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长期来看,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模式

案例分析模式可以作为理论教学模式的补充,主要是教师选取消费经济学所涉及的相关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例如采用“印度的假日经济现象”案例来分析假日经济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为仅讲理论知识可能会非常枯燥及乏味,所以采用有趣的案例分析来与学生一起交流,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比较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另外,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课堂所涉及的案例也可以交给学生课后去搜集,然后带到课堂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消费经济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消费经济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争取质的飞跃。总之,在消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也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现实,最主要的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运用知识,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

篇8

关键词 :协调视角;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科研经费管理是指科学的组织科学研发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协调处理财务关系,使科研经费得到高效的利用。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较广,既有教育主管部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的拨款,又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技术支持、技术协作、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开发等科技创收。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科研经费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高校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焦点。

一、基于协调视角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协调理论就是指对系统中的相互依赖性的管理。协调理论是整合我国高校财务和科研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统资源,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职能管理的有效途径,且利用协调理论可以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网络化和信息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的指导。因为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履行科研项目管理职能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团体或者是相关机构;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后勤服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计处等其他相关部门。这些管理要素之间本身也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分工,同时它们的关系也是一种协调与沟通机制中相互合作和依赖的有机合作体。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是一种涉及了很多不同利益的职能主体,这与协调理论所涉及的关系性质相符,所以基于协调视角研究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很有必要。

二、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可操作性不强

不少科研人员为了让项目尽快的立项,因此不顾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科研预算费用仅仅是凭借经验估计,导致预算的结果失真。有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的时候并不与财务部门协商,而财务部门也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以至于科研预算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性不强。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主要实行的是“课题组负责制”,以至于不少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由自己争取来的,所以也应该由自己支配,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随意支配,不合理消费太多。另外对科研经费的挪用现象也比较普遍,科研经费与学校其他的事业消费混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对一些科研固定资产的配置存在严重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很多高校对科研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对科技设备的使用信息没有及时的反馈,而且也缺乏对科研资产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工作,以至于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流失。这些不合理的经费利用现象使科研经费得不到高效的使用。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很多高校科研项目已经结题了,但是财务上仍有很多余额没有结清,导致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长期的挂账。虽然有些高校制定了财务结账制度,但是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导致科研经费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三、基于协调视角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课题负责人三个主体间的目标相互脱节

高校科研活动管理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其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如申报、立项、结题验收以及成果鉴定等,除此之外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对科研费用予以控制。但事实上,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只重视项目的级别以及相应的科研经费的到帐情况;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预算以及会计核算,有时只是负责简单的收支核算,与科研活动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没有很大的联系。由于这两个主要的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以至于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严重脱节,科研经费疏于监管,科研费用完全由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来支配,科研经费管理死板、苛刻、缺乏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没有形成合理的经费管理方式

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没有形成独立的成本核算管理方式。不少高校的财务部只是核算由科研课题组直接使用的费用,而对于一些科研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共享的费用并没有科学的分摊到相应的科研项目中去。所以目前很多高校的经费管理方式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

3.多数高校使用的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

多数高校使用的是事业会计制度,这种财务核算方式不能准确的核算出科研项目成本。并且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经费核算的管理上,财务部门只是核算每一笔科研费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是对科研项目各方面所消耗的资源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水电费等费用既没有算在科研经费中,也没有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折算。并且由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完全由项目负责人掌握,当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项目时,就会出现交叉使用,以至于对科研费用的使用具体情况掌握不明确。

四、基于协调视角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对于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预算的编制应该本着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预算执行。科研管理部门要跟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对科研经费中的人员经费、管理经费和业务招待费用的开支要严格控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比例,严格禁止开假发票和换发票,禁止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生活开支和家庭消费开支。还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核算制度,对于在科研经费上的劳务费、测试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费、差旅会议费等各方面的支出都要注意详细计入科研成本中;对于用于科研项目的日常水电费、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等,要根据高校的成本分析法,准确的分摊到相应的项目中去。尤其是要严格根据科研项目的支出设定明细科目和总账科目,让学校的财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使科研经费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

2.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协作

各部门间要加强交流协作,同时要注意明确其各自的管理职责,相互监督,加强合作,共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核查。财务处要主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包括协助编制预算、收支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及时清理结题经费,和项目组共同开展项目的预算、执行和决策工作。社科处和科技处要负责好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还要严格审批对外转播或支付科研经费;审计处要进行定期的抽查,详细审计科研经费的结项决算和年度决算,发现和纠正问题;项目负责人要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与决算,还要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的预算支配科研经费,并及时办理项目结题,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承担一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3.合理配置科研设备

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设备处等相关的单位要对固定资产的可用率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和分析,为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防止重复配置或固定资产的流失。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科研设备进行清查,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资产要合理调配,以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4.制定合理的结余经费使用政策

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要明确的规定该课题结题结账的时间以及相应的结余经费的用途。财务部门、科技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督促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结账,不能长期挂账。当然如果有特殊的情况不能及时的结题结账,要办理相应的延期手续,没有及时结账的,高校可以收回结余经费,用来加强人才的培养、科研设备的维修以及其他科研项目的预研和启动。

5.强化科研经费数据共享

要建立相关的监管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将科研经费的相关信息公布在网络平台上,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例如项目的经费拨快和预算情况、项目的结余情况、用款进度等。通过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够让各个部门及时了解项目经费的动态情况,也能够加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提高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项目的开展不仅仅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还影响到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科技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科研经费是高校进行科研活动的支出费用,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的帮助科技事业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只有各部门加强交流协作,促进信息及时有效的反映到各个部门,才能使科研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促进科研活动稳定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篇9

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Coles 等(2005) 研究表明,对于那些需要更多董事提供经验和帮助的跨行业、大规模、高负债公司来说, 董事会规模和经营绩效是正相关的。Zahra & Pearce(1989)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就可以越好的控制高级管理层的行为,因为管理层是很难操纵一个规模较大的董事会的。这种观点认为,较大的董事会可以增加董事们的能力和意愿去运用其权力批准和否决管理层的决定,管理层将很难获取一致同意采取不利于股东利益的行为 .在Denis &Sarin(1999)发现,增加董事会规模的公司在后续的会计期间获得了更高的市场调整收益率。随后,Dan 等(1999)研究分析表明,在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正向关系 。此外,对董事会交叉任职的研究也可以为相对规模较大的董事会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的观点提供经验依据。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负相关,董事会人数过多在沟通与协调上便会产生问题,其功能的发挥会产生机能障碍,并且在董事会规模太大的情况下,问题将增加,董事会将变得更加是象征性的机构,那么在这个公司的运行当中董事会的作用将越来越小,因而提倡董事会规模不应过大。如John&Senbet(1998)指出增大董事会的规模可能导致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层之间以及董事会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困难,从而导致做出差的决策,进而对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Lipton &Lorsch(1992)及 Jensen(1993)指出规模小的董事会比规模大的董事会有效。

由此可见,现有的文献认为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之间具有相关性, 但对于两者之间关系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 多数学者倾向于董事会要有一个合理的规模。因此,本文突破传统的线性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研究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实证模型与样本选择

本文运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模型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分析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下面主要介绍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模型构建、研究样本选择。

第一,面板门限模型简介。单一门限模型,样本资料取自于一平衡面板资料 , : ,模型下标 代表个別公司, 则代表特定期间,本文以年为单位,且被解释变量 及门限变量 为标量,回归变量 为一 K维向量。则单一门限模型可表示为:

(1)

其中, 代表经营绩效,在本文中被解释变量 为Tobinq值,解释变量d 则为公司的董事会规模, 为特定的门限值。I(·)为一指标函数, 用于反映公司的个体效应, 为随机干扰项。为了得到参数的估计量,我们需要先从每一个观察值中减去其组内平均值以消除个体效应 , , 变换后的模型为:

(2)

我们进而可以对所有观察值进行累叠,并采用矩阵形式将(2)式表示为: ,将其命名为公式(3)。对于给定的门限值 ,我们可以采用 OLS 估计(3)式以得到β的估计值: (4)

相应的残差平方和为: (5)。其中 为残差向量,我们可以通过最小化(5)式对应的 值来获得 的估计值, ,进而可得到 ,残差向量 和残差平方和 。

得到了参数的估计值后,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验:一是门限效应是否显著,二是门限的估计值是否等于其真实值。第一个检验的原假设为 ,对应的备择假设为 ,检验统计量为: 。

其中, 为在原假设 下得到的残差平方和。在原假设 下,门限值 是无法识别的,因此 统计量的分布是非标准的。Hansen 建议采用自抽样法(Bootstrap)来获得其渐进分布,继而构造其 P值第二个检验的原假设为: ,相应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为: (8)。

该统计量的分布也是非标准的,但 Hansen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其非拒绝域,即当 时,不能拒绝原假设。其中 , 表示显著水平。

以上只是假设仅存在一个门限,现实中可能会出现多个门限。下面以双重门限模型为例做简要说明,多重门限模型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模型设定为:

(9)

估计方法是先假设单一门限模型中估计出的 为已知,再进行 的搜索,最终得到: ; 和

研究表明, 是渐进有效的,但, 却不具有此性质 。我们可以固定 对 进行再次搜索,从而得到其优化后的一致估计量 。

第二,模型构建。根据前面介绍的面板门限模型,构造本文的研究模型如下:

篇10

英国所有大学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中央政府一直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高等教育拨款基金制的国家,有独立的专门的向各高校拨款的机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政府部门通过它向各个高校进行拨款。

英国大学的科研经费的划拨都是在依据科研质量的基础进行的,科研质量成为院校获取更多经费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教育科研评估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它对英国所有高校进行评估。

(二)分散管理模式: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在历史上形成了多元分散的科研资助管理模式,即联邦政府没有内各级部门统一管理科研资助,而是由联邦政府各个部门分别负责与各自事务相关的科研工作。

美国大学的科研经费按照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预算,直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该科研课题的人员和物资经费,包括项目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用、项目材料费用、项目设备费及办公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劳务费等等被称为研究设备补偿费(research facilities reimbursement);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管理事务而产生的费用这部分被称为研究管理补偿费(research administration reimbursement),简称管理费。

二、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启示

(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科研经费,以政府投入科研经费为主。

美国和英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这种方式不仅减小了高校争取科研经费的压力,也为高校节省除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可以用来搞科学研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因此投入到科研的经费更是有限,所以我们更应该面向全社会,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

(二)强化对科研成本的管理

无论是美国的方法还是英国的方法,都根据科研活动特点,在精细核算科研项目成本时保持了一定的弹性。美英两国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都要求大学计算研究项目的真实成本,即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充分补偿科研管理费,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科研间接费用成本分摊法。

(三)以合理、节约、高效为使用原则,严格规定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

严格规定各类经费的使用范围也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分类,但是并没有进行很详细的分类,导致经费管理存在混乱现象。因此,借鉴国外的经费分类管理经验,对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的使用范围进行详细的划分,并合理地确定各种费用的支出比例,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很有必要。

(四)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并且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资金使用过程,因此,建立和健全经费管理监督机制势在必行,财务处、科研处和审计处三个部门要密切合作,财务处要做好日常经费使用的监督、科研处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做好事后监督,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研究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五)树立“人本化”观念,创新科研经费管理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篇11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6-0050-05

按照市场汇率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 396多美元,依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收入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因此,如何有效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等收入迈进,这将是关系到能否继续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从而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从根本上转变投资、出口驱动型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依据中国的国情,从理论上探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消费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消费目标的实现途径以及实现消费目标的主要基础,揭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理论,为发展和完善消费模式、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就成为必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特征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的社会形式反映的是以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体的、私人资本所有者在支配或取得消费资料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由此社会主义消费关系和非社会主义消费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关系。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关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资料的产权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劳动者运用全民或集体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用于消费的产品,通过分配和交换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公共财产,供劳动者全体或集体消费使用,以满足公共消费的需要;另一部分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劳动者的平等关系在消费领域里的表现,为实现劳动者个人消费与集体消费、社会的局部消费与整体消费、当前消费与长远消费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条件。

而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只能获得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消费资料,而剩余部分全部归私人资本所有者所有。这种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质,反映了资本与劳动的阶级对立和对抗性的社会矛盾,但这种阶级对立和对抗性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制约,具有可控性和可塑性的特征。

二是消费中的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人们之间的对抗因素消失了,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依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别。由于工人、“农民工”和农民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差别大,因而其绝对消费力和社会消费力①的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城镇居民、城市职工的货币收入要比“农民工”和乡村农民高;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公共服务消费比“农民工”和乡村农民多;但由于城镇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生活性、居住性消费成本大大高于乡村,因此,其商品性消费,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消费支出所占消费资料的比重也高于处于乡村的农民。

而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体系中,既包含着某种对抗性的因素和剥削成分,又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遵循一般消费规律,同时,还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和劳动者在消费领域中的经济地位不同,进而结成的消费关系也不相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对抗关系。由于社会主义消费关系占主体地位,从而决定了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确立恰当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等,形成新型的消费关系。而社会主义消费关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最终将促使整个社会各种消费力提高,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