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2 10:25: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

篇1

北京三友专利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诺孚尔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木土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捷鼎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明圣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润达通商标专利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专商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港专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永新商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灵达知识产权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高默克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维澳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汇泽专利事务所、北京中理通信息资询有限公司、佛山市立邦商标事务所、深圳市顺天达专利有限公司、芜湖市中新商标事务所、淮北市淮海商标事务所、辽宁辽西商标事务所、温州市浙南商标专利事务所:

你单位请求从事商标业务的申请收悉。

经考核,你单位符合《商标组织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的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你单位开展商标业务,国内外委托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及其他有关商标事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2

附件: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1996年5月4日  劳部发〔1996〕162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私营企业和请帮手带学徒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工商户),均应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为了保障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通过提供政策指导、推荐劳动合同范本、加强劳动合同鉴证等工作,促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依法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同时,要充分运用劳动监察手段,检查、督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到1996年年末,应当全面完成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

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作,督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篇3

一、引言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其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并成为管理学的一级学科内容,因此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包含有行政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加上职业教育的迅速推广及发展,职业教育在学科设置上逐渐与高校学科设置相靠拢,逐步实现我国高校层次教育教学的一体化,而行政管理专业是职业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学科内容之一。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理念,为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技能型学生而设置对应的教学改革。国内相关研究学者,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如吴江等人认为,职业教育应培养专业技能和素质呈现并列发展的人才,强调的是整体化的实践教学意识,并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基于案例分析法、社会实践调查法等行政管理学科教学实践。

二、职业教育下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框架分析

在任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师都承担着辅助的作用,而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是受教者的身份,因此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应分清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提升教学效率,构建“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主要的教与学的框架结构,其核心是将职业教育下的所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用于解决地方空间中的公共发展问题,因此组建以行政管理专业领域为基础的教学框架,才能够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基于人才培养、科研与行政管理一体的教学框架模式。其中,在此“三位一体”式的行政管理专业领域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是主要的执行者,承担着互动决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理论中最为关键的行为特征体系。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只有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顺应和发挥学校和教师“执行者”的作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和个性化。

三、学校应整合校外专业资源,扩展基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加强校外专业资源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教学平台的培训质量

为了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应以建设校外资源教师培育体系为重点,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水平,更好地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服务。因此在加强校外资源教育培训力度的过程中,应首先规范本学校教师的考核标准,这也是校外教学资源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规范化教师考核机制下,能够便于发现学校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型人才,同时能够有利于获得教师自身评价结果的赞同。科学的校外资源教学评价的完善不仅代表了学校学科建设过程中投入力度,同时也代表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科建设的教学规范化,营造了良好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氛围。职业教育学生校外资源对于教师团队的培训质量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受培训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大,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校外资源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不但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方位的加强行政管理专业辅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例如,应创建基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教师技能培训模式,形成“以赛促学、技赛结合”的教育教学培训方式,鼓励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教师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参与到学科教学示范中,在教学公开课示范的举办形式上,可以以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契机,注重学科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参与实践平台建设的创新比赛,可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同时作为带队教师,可以调动教师的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学积极性,将行政管理专业园的创新运行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其次,可以引入“工学结合”的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理论指导模式,以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辅导园区为主导,联合高校教师教学资源,围绕相关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创新自主性及产品的研发性。

(二)开拓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发展途径

作为学校,要充实各专业领域的教师培训机制。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训的主体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将行政管理专业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战与市场结合,行政管理专业交流会、校企合作交流会、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指导等模式的交叉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行政管理教学专业团队的基本知识体系及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理论,为实践环节下教师教学培育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创建中,应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空间,进而了解指导教师彼此间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不足,并增加相应的技术指导,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团队整体实力。在行政管理专业园之间运营交流会议上,可以以建立实践资源为主,深化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训计划,并将行政管理专业园的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模式进行分享,构建和打造行政管理专业文化氛围。例如,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育的过程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培训模式为主要工作方向,让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教师能够通过参会,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明确自身的教学目的,并清晰的了解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差距,进而通过培训了解自身带队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的未来市场需求;此外应挑选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导师深入到其他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园区开展交流和学习工作,并可派遣部分教师参与技能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这样一来,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学,实现不同层次的交流与沟通,为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园而准备。

四、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与学生直接展开对话交流的实施主体,因此在选择行政管理领域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师教学成果的扩大化。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学内容过于狭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拓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

1.创新型案例教学

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创新型的社会案例为主,融入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知识体系中,并构建基于创新应用为主的相关教学模式的合理化分析。首先,从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项目,应大力的进行挖掘,并通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创新园的培训与孵化,将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项目进行转型,成功地将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体现行政管理专业项目的自身价值,同时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园区应吸纳此行政管理专业团队,并可免费提供相关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训空间及场所,免费提供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服务等,此外还可以给予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为实现项目快速顺利地开展。从行政管理专业辅导教师角度分析,应联合高校,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导师,到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园区进行指导教学,同时结合优质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积极开展知识讲座,将专业知识与行政管理专业项目进行充分的融合,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充分融合,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园工作的高效化。

2.创新指导教师教学培训机制

例如,可成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库,对于入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库的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也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成功人士到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库中,对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团队中遇到的实际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问题进行疑难解答,并鼓励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将教学科研项目成功的融入大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欲望,提升教师教学创新理念。再比如,可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教师与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团队合作运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项目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和政策倾斜,加大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指导教师的考核力度,将科技转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考核标准等,以此激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的培训与教学理念。

(二)拓宽教育教学内容

篇4

行政管理不是“杜拉拉”

讲述人: 李楠,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我的不少亲戚朋友至今仍然缺乏概念。我刚进入这个专业就读时,周围的人大多会问:“这是管理什么的?将来是要当官的吧?”后来,徐静蕾演的《杜拉拉升职记》火了,亲友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出来了就是杜拉拉啊!”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奈地一笑。今天,我要在这里强调一下,行政管理不是“杜拉拉”!

行政管理专业在中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它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它的英文名是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我们把它翻译成“行政管理”,但它在国外的意思却是“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因为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方面,而国外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行政和管理两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均衡。

从广义上说,行政管理就是社会上一切团体、组织、单位对自己事务的管理。譬如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最终当上了公司的行政主管,说白了就是企业日常事务的大总管。从狭义上说,行政管理是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所以“学行政管理就是去当官”这种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不过想必你也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步青云,更多的时候,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会在政府、企业里从事着较为基层的工作。

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手册里有这样一句话:“高水平、高技能的行政人员、科研人员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不仅是为了给政府、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推动政府改革和社会进步。”所以行政管理人的工作说小了是管人、管事,说大了是管企业、管社会。从“小管事”到“大总管”,这就是行政管理人的终极奋斗目标。

双管齐下才能学好行政管理

讲述人: 田传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行政管理到底学什么?怎么学?许多同学都这样问过我。在我国,行政管理学一直隶属于政治学。直到1998年,行政管理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社科类专业,它的课程也变得非常全面,既包括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基本理论,又包括理论研究、政策分析、调查研究等实践训练。

在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在大一时都要学习基本课程,如微积分、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这些知识是同学们进入社科类专业学习的必备知识工具。从大二开始,同学们会接触到行政法、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和社会研究方法等内容,开始了解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到了大三,同学们一方面会学习电子政务、区域经济管理等更为细化的课程,了解并探索政府管理的奥秘,另一方面会通过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学习企业层面的知识。大四的时候,同学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究行政管理的前沿问题与理论成果,并结合社会现状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专业实习。

文理兼容、政企兼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大特点,也是行政管理和其他管理类专业最大的不同。为了还原我国的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的现状,行政管理的一些专业课内容甚至会细化到《公务员制度》这种课程。而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不仅和企业管理完全契合,若将它们稍加变化,还可以用于政府管理。

要学好行政管理,关键在于双管齐下,既要关心社会与政治,又要关心企业与经济,对“政”“企”两方面的学习都不能偏废。同学们还应多进行社会研究,学会实战技能,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行政管理人。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

讲述人: 高菲,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进入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后,《公共政策》是我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一开课,老师就分析了一个杭州市政府政策的案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身边的社会与政府竟如此不了解。比如,城市的道路不时会进行整修,对老百姓来说也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出行会有点麻烦,整修结束后一切又恢复正常了。但这不起眼的现象背后也体现了政府从上至下的决策管理、决策实施的过程。道路要整修,也许是因为积水严重,也许是因为路面开裂,也许是要铺设光缆……政府每作出一个决策,都要预先做大量的“功课”。一次小小的整修,其实涉及政府规划、政府部门协调、政府预算、政府公示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那堂课的课后作业是研究杭州出租车调价的问题。为了完成作业,我浏览了杭州市政府的网站,硬着头皮查阅相关红头文件。记得当时大部分人对出租车调价的反应都是:“怎么又涨价了?”但等我深入了解了这个政策之后,才知道杭州市政府是借鉴了欧美、亚洲等国家的经验,结合杭州的实际背景,以调整出租车运营价格和服务质量为大方向,开发出了一个庞大的出租车智能公共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将通过考查出租车的车容车貌、评价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合理调度出租车资源、完善投诉和监督渠道等手段,改善杭州市出租车经营中的种种弊病。出租车价格调整只是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这个系统运作良好的话,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都将受益良多。

这是一个高而广的舞台

讲述人: 马霜霜,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浙江分公司人事主管

我觉得,行政管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让我重新思考待人接物以及认知社会的方式。本科四年来,行政管理如同一个高而广的舞台,让我全方位地认识现在的社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本科毕业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报考了公务员,毕竟行政管理和“政”靠得更近一点。就本科学习而言,行政管理专业无论在专业课设置还是技能训练上都非常适合考公务员。记得当初上《公务员制度》的时候我们就开玩笑,其他专业的学生报班复习几个月都不见得有我们上这门课学到的应试技巧和专业知识多,因为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一环。不过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同学没能成功入选,最后又转去考研。

由于我们专业本身就和“管理”沾边,因此在考研的时候除了报考本专业以外,还可以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如果你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专业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报考,这些也是行政管理研究的延伸方向。

篇5

一、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其一、较之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在遵循培养行政管理人才规律,迎合公共部门、企事业组织职业需求,注重专业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更具灵活性。更能够根据自身院校的资源和特点,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

其二、民办院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基础资源、专业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确保行政管理专业在民办院校建设所具有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人才。

其三、改进专业课程在课程实践方面的措施,注重实践的教学,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宋超.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误区及其误解[j].南通大学学报,2007(3).

[2]杨爱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以广州x大学为例的经验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7).

篇6

一、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篇7

当前高校承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行政管理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组织进行行政管理领域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在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吸纳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学识与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为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对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将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培养或引入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梳理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行政管理经济支持,合理利用管理经费

经费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有研究中将经费视作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置专项经费的方式,将下拨经费直接作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对经费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每年度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情况,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比例进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集原则,结合以往年度的订购数据以及需求数据,对本年度的图书资源采购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对本图书馆现有藏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评估各个院系读者的需求,确定采购目标,减少采购中间环节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运行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读者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挖掘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兼顾服务水平的发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管理依据

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4.转变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人员才能发挥

我国当前高校所处的基本体制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计划调节为手段的模式,指导性、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将会直接受到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也不代表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读者服务。因此,需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基层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管理层则为政策层面的服务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工作上更具主动性,同时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篇8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

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篇9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篇10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中的骨干力量,其职业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更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水平。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肩负重任。因此,研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对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行政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教师与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服务,而且还需要不断推动高校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的现代化。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以及国家“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的需要,高校对其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一)现代高校管理理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众多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重大挑战。[2]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对象不仅有领导、教师,还有学生,对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理念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功能的发挥,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创新理念,不断改进管理,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以及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需求,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但是,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需要,因此,要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行政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主要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行政管理,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须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猛增,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

 

此外,为了推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向着科学管理方向发展。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深入的研究能力。

 

三、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发展现状与困境

 

(一)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目前,江苏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在人员选聘、培训研修、深造提升、流动晋职等多个方面保障了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权益。

 

随着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思路在不断创新,培养方式也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方面,高校强化了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充实丰富了其工作的专业内涵,另一方面规范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自信心和归属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在认真学习充分借鉴的基础上锤炼自己,在思想引领、立德树人方面,在深化管理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 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1.缺乏专业培训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基层的教育管理者,也是高校教育系统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培训。但是,很多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训,影响着高校的行政效率、科学管理和发展进程。

 

2.缺乏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科研重于教学,教学重于管理,种种考核评价标准使得组织、领导过分重视教学、科研人员,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发展。[3]进而削弱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行政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需要组织重视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3.专业化问题凸显

 

高校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是从教学岗调整到行政管理岗,缺乏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也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资助教育管理研究课题等方式,推进学科融合,提高其管理方面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作用发挥有限。

 

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主体是其自身。因此,要使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得以持续提升,就需要切实增强其责任感、紧迫感,使其肩负使命、勇于担当,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一是要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在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文化素质水平, 力求扎实、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管理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 以学习带工作,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内塑自我人格。要使行政管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需要弘扬职业道德,坚定理想信念,确立行政管理人员核心价值观念。

 

二、提升工作实践水平

 

(一)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处在实践的一线,自身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工作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方法,科学、持续地开展广泛、深入的工作实践,避免机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通过不断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来逐步提高工作水平、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达到提高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和交流

 

为了增强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高校需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体系培训。一是在各个层面、各个范围内大力开展高校行政工作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促使行政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思想碰撞;二是组织高校行政人员在不同高校间、不同岗位间进行实践锻炼;三是组织高校行政人员跨校乃至跨国进行学生工作短期考察,促使行政人员对整个高校行政管理职业形成更加深刻、系统和直观的认识,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四是积极利用高校与地方干部交流机会,让其参与地方挂职锻炼,密切接触社会,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三、 构建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机制

 

机制地创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目标实现的保证。良好的机制不仅能充分的发掘管理人员的潜能,有效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行政人员主动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主动性。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更好地激发高校活力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构建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机制,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11

(二)岗位职责不明确。往往在工作中,我们会听到有些基层的行政人员抱怨,“这不该我做的,我又做了”、“领导怎么什么事都让我一个人干啊”。大部分独立学院在照搬“母体”高校人事聘用制度,由于办学规模、成本及资金来源等因素的不同,又不能像“母体”高校那样配齐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完全照搬势必会产生类似有些岗位忙得不可开交,有些岗位又比较清闲,这样不利于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三)缺乏量化的考评机制。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采用的是年度考核制度。每年末或者学年末,从“德、能、勤、纪、廉”五方面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评与领导评价。这种笼统的考评体系往往只是走形式,很难做到全面、公平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长此以往,会使行政管理人员对年终考评看成走过场,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一套量化的考评机制,学校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全面了解底层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情况。

(四)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独立学院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对专业对口要求往往不严,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管理学、教育学的相关背景或经验。在后期工作中,也没有一套完整地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完全机械性地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按照自己积累的经验去处理事务,这样的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独立学院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优化途径

(一)优化岗位设置,科学用人,完善岗位职责。独立学院要做到精简机构,对行政管理岗位进行合理配置,就必须从源头做起,制定一套从招聘到优化组织架构的一套细则。独立学院行政队伍中存在着专业、年龄、性别等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改善人才引进的质量。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充分考虑现有队伍成员的学科背景、学历、年龄、性别以及学缘结构等因素,针对其中不合理之处,有目的的进行人才引进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岗位职责。以广州某独立学院为例,为了解决岗位职责不清,人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制定了“工作周报表”制度。也就是每位行政管理人员以周为单位上报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工作内容需以小时量化。试行一学期,摸清各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完善行政管理的岗位职责,并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队伍的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二)设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考评制度。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做到“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学生。所以针对这一特殊性,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评上,就不能单一地参考年度的自评以及本部门领导的评价。应该由其服务的人群或者单位对其进行全面考评。以广州某独立学院为例,该学院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评、聘用及竞岗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是在教育部2000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该学院特点制定的。规定就行政管理人员的聘用、考核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样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准则。

(三)定期培训,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由于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定期有针对性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培训,是提高管理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定期抽取部分员工进行管理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选派部分骨干管理人员出国深造或交流学习,努力使行政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有步骤地进行。队伍培训本着机会均等、高效实用、有针对性的原则,让管理人员真正学习到能在工作当中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