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孩子算术最好方法

教孩子算术最好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3 09:17: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孩子算术最好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孩子算术最好方法

篇1

为什么留给我们不爱“学习”的错觉?

他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一样,作为和孩子们最亲近的家长,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是爱唱歌,爱画画,还是爱表达?比如家长希望通过学围棋培养孩子的耐性和逻辑思维,但是孩子不喜欢,也就不用太勉强。孩子的耐性还可以通过穿珠游戏来培养,逻辑思维可以通过故事创编、智力拼图等多种游戏来发展。当然,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当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的时候,不一定硬把书塞给孩子,这样只能看到他反感的表情。您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多种有趣的形式,并配合做相应的游戏表演,让孩子感觉阅读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嘈杂的环境让他烦躁

学习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的环境,但无论怎样,嘈杂的、刺激多样的环境最易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尽力为孩子布置安静、舒适、无关因素少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地给孩子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看图书时,妈妈最好带孩子在单独的小屋中进行,小屋不要靠近马路,妈妈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开电视,而是也拿一本书和孩子各看各的书,当孩子看了一会儿不想看时,妈妈可放下自己的书与孩子一起看,还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深入了解图书细节,让孩子进行持续的阅读。平常家人也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爱读书的榜样。可以经常带孩子看看书展、逛逛书店,不时买几本自己喜爱或者孩子喜爱的书送给他,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读书习惯。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比如走路时可以数自己的脚步,这就是学习了数学;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这就已经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此外,孩子会穿衣服、懂礼貌、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分享……总之,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是孩子学习的好时机。

篇2

近年来,不少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这本来是个好现象,然而,由于家长们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早期教育、又怎样进行早期教育?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请教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家教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赵教授的解答也许能为一些家长指点迷津。

专家访谈: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些年来,有人把早期教育吹得神乎其神,个别城市甚至有人挂出了“神童教育”的牌子,再加上有些媒体的炒作,于是,给不少家长造成误导,使他们也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作为家庭教育专家,您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又怎样评价早期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赵忠心答(以下简称答)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是有利的。确切地说,科学的、适时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不科学的、任意超前的早期教育不仅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比如:有人说,“早期教育没做好,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种观点太绝对化。人的成长和成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成长和成功就是这些不同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说哪一阶段是最重要的,哪一阶段是不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有的人早期教育很成功,但也不见得今后就一定能成功;有的人早期教育不够成功,但是也未必就影响这个人以后的成功。北大的副校长陈章良7岁以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可他29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片面夸大所谓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比如,长跑时,如果起跑慢了那么一两步、两三步都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中途要有实力,有冲劲,最后那一两百米能够很好地冲刺。正如跑马拉松,开始慢一点不要紧,在漫长的跑道上还有很多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是这样,把人的成长过程看成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是“早期教育决定论”的错误所在。

问:目前,有不少家长都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请您谈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超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教育大大提前:主张让孩子在3岁以前,掌握3-6岁的知识,3-6岁学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大学的课程。这种教育对个别儿童有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儿童来说却不一定适应。

当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越超前越好”的倾向。有的省市《家庭教育大纲》甚至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提出来。一些商家也迎合某种不正常的心态推波助澜,鼓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于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超前教育”,“超早期”进行一些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差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迈步走路”;刚刚学会说话,就教孩子背唐诗、学英语;在孩子两三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做到“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我认为,儿童从0岁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要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是更看重于“成熟”。

早期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不能跟学校教育即正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也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能把教育过早地正规化。幼儿园教育,孩子从小班到中班,再从中班到大班,是无需考试的。孩子到了某一个年龄,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相应的班,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进程,我们不能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问:除了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将早期教育变成了“超前教育”,您认为目前在早期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误区?

答:概括起来说,主要以下两大误区:

严重的过度教育。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龄前儿童除了上幼儿园之外,还要上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其实,这样做不好,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有剩余的精力,让他们充分展示爱玩的天性。不能把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安排得和上学的孩子一样。教育过度,肯定会适得其反。孩子在这个阶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上学习、生活的十字架。我们要让孩子充分地享受他们的快乐童年。

复杂的知识教育。有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早学算术,早学外语等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觉得,不论是识字,还是算术,都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个基础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强调某一个方面,这样做,必定是以牺牲其它方面为代价的。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智轻德;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保健,忽视体育锻炼等误区。

问:既然早期教育不提倡大量地、机械地灌输抽象知识,那么它的主要教育任务是什么呢?

答:我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要学好母语;三是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到入小学之后,孩子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在学龄前阶段,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这是直接经验。上学之后读书,书中讲的就是间接经验。所以用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要想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间接经验。生活常识就是感性知识,只有感性知识越丰富,将来学书本上的理性知识时,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力。书上的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靠理解来记忆。所以过早地让孩子读书或识字,甚至大量灌输一些抽象的知识,而不是先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这实际上是违背认识论的。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爱涂鸦的女儿

我的女儿刚两岁,她乖巧懂事,而且对图画挺感兴趣。一有空,我就领着她满家属院“疯玩”,玩累了,就给她讲讲故事,看着她满地涂鸦。可是我父母非常反对我的做法,多次要我提前教孩子认字、识数、背古诗。我该如何做呢?

湖南益阳读者田野

你父母的要求并不正确,科学地说,受儿童的年龄和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制约,早期教育不能任意地超前,超前一定要慎重。正确的做法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给孩子相应的能够接受的知识。而人为地强化,不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学来的知识,是不扎实的,也会有许多漏洞。

美国儿童学家格塞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就是“双生子爬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对双生子中的一个从出生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孩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时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但到两周以后,这个孩子不用旁人帮助,也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赵忠心

这样的教育对吗

我们社区附近的两所小学都是全市一流小学,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入学后在学习上能显山露水,往往在孩子入学前就开始灌输大量的小学知识。我们这样的教育科学吗?

河南南阳读者夏后秋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提前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有一些优势。但很可能只是一时优势,不见得能一直保持下去。

对此,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过的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则从3个月开始,就提前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结论。因为有些拥有这种优势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逐渐地丧失了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的人,自认为进行超前早期教育就一定会“早出人才”,出高水平的人才。这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是一种推测而已。

赵忠心

自责的母亲

我和两位朋友都是同一年要的孩子。现在三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大班,他们两家都在教孩子小学知识,此外,一个在学电子琴、一个在学打乒乓球。由于我们夫妻俩都在工厂上班,不知道咋教孩子,只能靠幼儿园里教点东西。一想到孩子的未来,我非常后悔没抓住他前两年的学习时间,我该怎么办?

甘肃天水读者 覃琴

篇3

幼儿园中班开展一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数学活动《图形身份证》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颜色、大小、形状三方面为图形做标记,来参加听课活动的家长中多数为爷爷奶奶辈,少见年轻的家长。听课活动中,有的家长在抽烟,有的家长在轻声交谈着庄稼的收成,议论着张家长李家短,其中一位家长大声斥责着自己的孙子:“你怎么不举手啊?老师,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另一位家长站起身来不顾教学活动去帮助她的孙子脱衣服。到了幼儿完成操作作业的时候,很少有家长在一旁耐心的等待幼儿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操作,更有等不及的家长直接代劳,匆匆离去忙活着田里的劳动。在教师资助交流的环节中,家长问的最多的话是:“老师,我们家小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好吗?冬天还午睡冷不冷啊?”

点击二:家长为什么不更多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幼儿园开展亲子游,鼓励家长尤其是平时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参加游戏活动的年轻家长积极参与。家长的反馈是:“我们都在外地工作”“我们都很忙,没有时间来参加活动”“我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孩子”。家长们努力为孩子赚取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落寞的神情,对于孩子们来说,成长中父母的鼓励、参与、陪同才是最需要的。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需要幼儿和家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方法和任务交代了之后,收上来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更有家长不理解,质问:“幼儿园总是让做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多教孩子写写字、做做算术题目!交了这么多钱,拼音都不会!”

有的孩子受家里老人影响在幼儿园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方言,教师和家长联系,希望家长多和孩子交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家长却奇怪地问:“我家小孩送到幼儿园里来,这些都应该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懂!”

这些话在农村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是最常听说的,从这几句话中折射出农村家长教育方式的缺乏、对幼儿园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不理解,这些现状影响了家园合作和孩子的成长,迫切需要幼儿园采取相应的措施。

【话题分析】

“老师,我们家孩子最近在幼儿园吃饭好吗?”

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目的是想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它的内容相对浅显,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 ,不以识字、算术、写字为目的,同时也是开放一个窗口,让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在农村,大部分家长收入水平比较低,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者居多,留守的老人文化程度比较低,受传统的老观念影响,对幼儿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幼儿园就应该是带带孩子吃吃睡睡玩玩,安全最重要,老师尽到保姆的责任就可以了。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就折射出这样的信息:一、家长在生活上对幼儿很关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老师不能一一照应到,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是很放心;二、受自己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他们眼中的幼儿园始终是保育院,教育功能是次要的。因此每次家长观摩活动后总是匆匆离去,没有人会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样设计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结合,在农村,留守的老人既要照料家务,又要忙于生计,还担任着抚育孩子的重任,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在他们心中,在幼儿园的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幼儿在园集体用餐一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二也能改掉幼儿挑食的坏习惯,但是,无论教师解释老人们就是听不进去,每到中午还是不依不饶的送菜过来,因为这是他孙子爱吃的。他不会考虑这样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了自己孙子和其他孩子。

就我所在的中班年级组,全年级114名幼儿,据统计,父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只有5人。调查表明,父母或老人每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玩玩具的时间、外出游戏的时间、和老师交流的时间几乎是零,家长为孩子购买最高的东西不是书、不是玩具、而是吃饱穿暖所用的。针对家长的这种缺失,幼儿园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也担任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生活能力的责任。

“幼儿园总是让做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多教孩子写写字做做算术题目!交了这么多钱,拼音都不会!”

早在1945年,意大利国内就开始形成了教育中的社区参与理念,强调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合作和参与的价值。瑞吉欧的社区―教师合作关系是当代意大利最富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与家庭、社区成功合作的体系之一。在瑞吉欧,社区通过幼儿学校的社区管理模式和咨询委员会来参与学校管理,由幼儿园中的相关人士和校外的热心民众组成市委员会,代表着家庭和教师,表达他们的需求,幼儿园中的各种决策都经过社区家庭和幼儿园三方面的讨论,家长通过这种模式充分了解、参与、支持幼儿园的各种工作。

反观我们农村幼儿园包括私人办园,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条件都远未达到办园标准,但教育局和政府却屡禁不止,因为有一大部分家长拥护,因为在那里上一学期,小孩会写很多字,会念拼音,会做算术。早上孩子入园没有游戏,除去吃饭午睡时间就是读写画,却很受农村家长的欢迎,因为符合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常有家长来反映:“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教孩子写字?我一年交4 000元钱,什么字都不会写。”2012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组织活动应当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注重活动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不得组织有损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家长的认识与要求与幼儿园教育目的和要求背道而驰,怎样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科学指导幼儿个性协调发展,是幼儿园教育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查,农村幼儿园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机会几乎为零,有的幼儿园虽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是并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各类大小事件的决议,因此他们不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了解少,参与少,加上幼儿园教育与当地小学脱节,幼儿入小学报名后,教师也总会问孩子是否会写名字?是否能计算20以内加减,一年级拼音教学课时少,进度快,这给刚入小学的孩子都带来不小的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发出这样的质问便不奇怪了。

农村家长知识能力有限,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仅仅只在家长会、一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以及形同虚设的家长园地等,他们无法真正走进教育教学,那么,让幼儿园教育走进他们呢?我们对于小时候在农村有着一连串的美好回忆,在田间,在草丛,在打麦场,在满村庄的小伙伴中……而现在的农村留守孩子分不清韭菜与麦子,他们的欢乐仅仅局限在家中的电视、电脑。如果幼儿园教育能够走进农村,和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学习,形成农村幼儿园独有的特色,让家长更多的参与教育,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特点,那么他们还会产生上面的质疑吗?

一次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开展了数学活动是《数玉米》,通过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发现玉米粒数是双数的规律。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我请家长猜猜玉米的粒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家长一听便乐了,谁也没注意过。然后我陈述了本次活动中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哪些困难,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玉米粒数的排列是否有规律?家长一看平时不起眼的玉米还能用在教学中,30分钟的活动幼儿经过猜想、探索、总结,学会了利用做标记的方法数清楚封闭圆形中物体的数量,复习了30以内的自然数,有的孩子数不到30 ,教师也能够引导他用一对一对好朋友的方法,数清楚是单数还是双数。经过这样的介绍,帮助他们感受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不是填鸭,不是灌输,而是自主、积极的操作。

农村的家长们都是务农的好手,幼儿园每个班级也都有种植园地,但幼儿参与仅止于浇水、偶尔的观察,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将活动直接搬到家长的菜地中去,观察种子和芽,记录变化,浇水捉虫,分辨种类,感受植物生长和土地阳光与水的关系,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肥料,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幼儿增长植物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让家长也发挥作用,感受幼儿园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课堂。当他们看到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的成果,是不是还会在乎今天没学会写一个字?幼儿园教育长此以往,相信会改变家长“紧喂不顾消化难,催苗哪管后来弱”的现状!

“我家小孩送到幼儿园里来,这些都应该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懂!”

每当要求家长和教师配合,帮助幼儿共同完成某项活动时,家长就会有这样的心里话。一方面,他们的确很难完成幼儿园的工作,不会画,不会写,没法辅导孩子完成手工作品和观察记录;另一方面,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教育始终是幼儿园的事情,他们对孩子父母最大的交代是管吃管喝 ,教育则完全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们家庭教育意识的淡薄,也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以前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自理能力、心理素质、进取意识、身体素质都应该比城里的强,但事实是随着农村年轻父母的缺失,家长对孩子的负疚感增强,农村的孩子同样是“掌中宝”,为了安全,幼儿的活动范围仅仅在家中或周边,而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农村命运的愿望又迫使家长寄希望于学校

教育。

篇4

“春天来了,树木变绿了,幼儿园的草地一片绿色……”这是一个3岁多男孩泉泉课本上的词句,他全部都认识。不仅如此,他每天除了要朗读认得的文字外,还要做数学题,10位数以内的简单加减都可以立考立答。

泉泉2岁8个月就上了幼儿园,上幼儿园第一个学期,老师就开始布置作业了。开始是让家长慢慢引导,一天十几分钟,后来作业量越来越大,泉泉要跟妈妈一起做,每次都需要30分钟才完成朗读。一个学期过去了,泉泉竟然认识了很多字。

对于才二三岁的孩子,认得那么多的字,而且还懂得基本的加减法,泉泉的家长很开心。“药盒上的字、公交车站的字、广告牌上的字,他几乎都认得;上电脑的时候,甚至可以根据电脑上出现的文字提示进行操作,很聪明!”孩子的爸爸说。

据了解,现在很多孩子也像泉泉一样,认得很多字,除了家里的教育外,学校的认字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长默认幼儿园办兴趣班

学校早早教孩子认字,按理说应该是好事。一些家长不理解地说,孩子到幼儿园,老师不教他们认字,来幼儿园干什么;大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学校让孩子早早学会认字、做算术题,“如果每天不教孩子认识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单纯地为了‘玩’吗?幼儿园从小教孩子学习,对孩子将来上小学有益处”。

据了解,目前一些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时间大都安排在17:00-17:50之间,家长接孩子必须在16:00左右出发,不少家长因为下班时间与接孩子有冲突,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参加兴趣班,以此来延缓接孩子的时间。“我们学校除了跳舞、绘画、奥数、认字、英语的兴趣班早就满员了,晚了还报不上。”一公立幼儿园老师说。

说法一:认字也是幼教竞争力之一

“我们也不想那么累,教孩子认字、改作业都是需要精力的,但这是学校布置的任务之一。在这里,教育考核过关是按照孩子认字的多少来核定的。”一家私立幼儿园的一名园长介绍说,私立幼儿园为了能吸引家长,只能开设各种公立幼儿园很少涉及的课程。

私立幼儿园更注重孩子的学习,包括10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诗歌背诵、写字认字等课程教育,家庭作业也是私立幼儿园推出的吸引家长的条件之一。而公立幼儿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如针对孩子低龄的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活动环境,保障幼儿快乐成长。

另一私立幼儿园负责人表示,4年前,学校也是在教育上跟公立幼儿园对接,基本上不教孩子认字、不布置作业,后来流失了不少生源,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转学,转学的原因就是,在别的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更多。为了迎合家长的爱好,为了增强竞争力,很多学校不仅开设了认字班,还教英语。

说法二:幼儿园“早教”不利于与小学教育对接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化’教育,容易增加其厌学情绪,更会错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某小学一名校长说,在幼儿园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后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前者在学习一年级基本课程的时候,认识所有拼音字母,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会背诵乘法口诀和简单的英语单词;而后者却要从头学起。

某小学的季老师也认为,过早接触“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最好对接小学教育的,因为他们学过,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课后作业也完成得马虎。现在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该做适合这个年龄的事,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而小学老师却要从头教起,那么孩子们哪来的新鲜感?刚一上学就没了新鲜感,以后还谈什么学习兴趣?”

说法三:适当引导,孩子易在玩耍中养成好习惯

某保育院的赵老师则表示,俗话说3岁看到大,从孩子刚一入幼儿园开始,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不断地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快乐地玩耍中养成好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这比孩子学会了多少字,会背多少唐诗重要得多。

“其实,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更重要,如果想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就要从其行为习惯开始。”有着36年幼儿教龄的谭老师如此说道。

幼儿过早学习有4大“害处”

1.危害幼儿身体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另外,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

篇5

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当老师请家长陆续离开后,许多宝宝都产生了焦虑情绪,开始哭闹,而大多数宝宝哭喊着要的亲人不是“爸爸和妈妈”,而是“爷爷和奶奶”。放学时,小鹏的妈妈因为不放心孩子,特地请假来接小鹏,而小鹏看到妈妈不是开心地奔向她,而是躲避妈妈的拥抱,大声哭喊:“我不要你,我要奶奶。”

实例二:

小睿和小乐在一起搭积木,小乐的脸上被小睿不小心用积木划了一道红印。放学时,奶奶一看见小乐脸上的红印,就忙问孙子怎么回事,知道是小睿划的,立刻就找到小睿进行指责,小睿奶奶这时候也来了,看见自己的孙子被别人责问,立刻就上前理论。后来是两位奶奶吵起来,而两个孩子却在一边玩得开心,最后奶奶们被劝说后各自对孩子说:“以后别跟他玩了,”这让孩子们一头雾水。

实例三:

当我们老师准备布置幼儿游戏区角“超市”时,请家长配合带一些饮料空瓶来的时候,就听到有的家长说:“这些老师没事干,整天弄这些东西,不如多教孩子认识一些字,多教孩子做些算术题。我们也好向他爸爸妈妈交代,每次回来一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孩子都说在玩游戏的,交这么多学费有什么用呀。”

思考:

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乡镇幼儿园,我们招收的幼儿主要分三类:一小部分是本镇的幼儿,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一小部分是跟随父母来到此地打工的外来幼儿;占了很大比例的还是来自周围农村的幼儿。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部分幼儿就成了留守儿童,即使在本地工作的父母也大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种种原因,使得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成了照顾孩子的主力军。那么由爷爷奶奶教育的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从以上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

1.隔代亲,造成亲子隔阂。

因为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即使父母有时因为看不惯一些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总免不了在旁边插上一两句话,“孩子还小,不懂事。”“孙子乖,到爷爷这儿来,爷爷带你去买好吃的。”两代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会退缩到维护他的祖辈身边,就容易出现孩子在实例一中隔代亲,亲子关系隔阂的情况。

2.溺爱造成孩子任性等不良行为。

现在的年轻父母是独生子的多,所以孩子往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边跑,为让孩子和自己多亲近一些,祖辈们事事迁就孩子,舍不得对他们严厉一点点,生怕孩子说自己不好。再加上这些祖辈们在年轻的时候,有的因为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和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总会迁就孩子一点,就容易变成溺爱,而结果却是养成孩子任性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3.教育观念陈旧影响孩子个性良性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理念就比较落后,对幼儿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限制孩子的探索活动,导致孩子缺乏探索开创精神。他们总认为孩子会写多少字,会做多少的题目就是学到了多少本领,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不能理解。

二、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既然家庭共育是重要的,而我们面临的又是这样一群以祖辈为主的家长,这就给我们的家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家长工作必须改革,要让我们的祖辈家长们来支持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的工作,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根据祖辈们在教育中出现的溺爱孩子、护短以及不理解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现象,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改变让交流更畅通

交流是开展家长工作的最基本的途径,一般来说,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口头交流,包括:家访、家长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交谈等;(2)文字交流,包括:问卷调查、家园联系册、宣传栏、家校通等;(3)活动交流,包括:家长观摩活动、节日庆祝等。

但是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文字交流的方法不适合,比如:问卷调查,许多的老人不识字,你给他一张调查问卷,他还是得一条条来问老师怎么弄,还是来请老师帮忙写。再比如:家园联系册,老师花了许多心血将孩子们的言行或表现记录下来,可是家长看不懂,既不能给老师回应,又浪费了老师的许多精力,交流等于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

所以如今我们对祖辈们交流多采用口头交流和活动交流的方法。在文字交流方面也进行了改进,比如:家园联系册我们就改成了电子版,老师直接将孩子们的表现用照片图文形式记录,有条件的家长就发邮件给他们,没有条件的我们就在教室内定期放给他们看,让家长能一目了然而且有保存价值。再比如:开家长会,以前我们是用家长签字的方式签到,后来我们就改成了点名签到。这样既让老师能很快了解家长是否参加了,同时又省去了家长不会写字的问题。小小的改变就让以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交流变得畅通。

(二)理解让关爱更健康

人们常说老小孩,指的是老人也像小孩子一样,从上述实例三中,奶奶们争议的行为也就能说明这一点,但是他们的行为常常让孩子不知所措,对孩子合作交往是有弊而无利。因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不仅需要自己去引发和维持,而且他从同伴那儿得到的反应远比从家人那里得到的反应要模糊和缺乏指导性,所以幼儿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使其信号和行为反应更富有表现性,以使得交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同伴交往系统远比亲子交往系统更能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提高。

如何处理老人们护短、溺爱等不当行为呢?首先,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心理,因为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所以我们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理解和信赖。

1.讲究说话的技巧。

孩子是家长的宝,在她们心中,自己家孩子是最棒的,所以我们在孩子出现问题后与家长沟通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可以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提出不足的地方,家长就很容易接受。另外,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是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孩子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在向家长反映情况时要客观,不能掺杂主观色彩,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家长是十分在意老师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当我们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会积极配合。

2.体验中学会正确教育方法。

当家长理解信赖我们后,我们再向他们灌输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就能很容易接受,不仅如此,我们在每次家长活动中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体验,通过体验她们会对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更深刻的体会。如在亲子活动“我是奶奶,你是娃娃”中,我们将祖孙的角色对换,让孩子们帮祖辈穿衣、穿鞋,让孩子们喂祖辈们吃东西。活动中,许多老人都热泪盈眶,从来在家里都是老人们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伺候着,从来没想到孩子们会做这么多的事情,孩子们会这么孝顺。比如在年级组亲子运动会中,通过参与,大家才深刻体会到合作带来的益处。在一次次的体验中,老人们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

(三)体验让游戏活动更精彩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但是祖辈家长对游戏认识不够,在他们的眼中,幼儿进行游戏是不务正业,老师还不如多教孩子做几题算术题,多认几个字来得要好些呢!因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很好地开展各种游戏,取得这些祖辈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家园观念的一致,形成一种合力,教育才能收到成效,因此我们希望能带动家长一起参与到我们的游戏活动中来,让他们认识了解到游戏活动的重要,从而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教育。

1.利用各种手段让家长了解游戏的真正意义。

为了让祖辈们了解游戏并不是不务正业,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让他们来认识了解游戏的真正意义。

(1)耳听为实、眼见为实

我们利用讲座、家长会、节目表演等各种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宣传游戏的目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感性上对游戏有个初步的认识。分批请家长到幼儿园来观摩幼儿在园的各种活动,让家长们亲眼目睹教师是如何利用游戏来进行教学的,孩子们是如何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的。让他们亲眼目睹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是如何开展游戏,在游戏中他们的状态是如何放松,能力是如何展现的,从而认识到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

(2)体验是真

在我们开展的每次家长活动中,我们都会设计几则亲子游戏,在孩子与祖辈们的互动中,不仅让祖辈们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亲情的可贵,同时在游戏结束时让祖辈们反思,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如在一次游戏“夹球比赛”中,我们游戏的规则是祖辈们和孩子配合用身体夹住篮球往目的地前进,先到者为胜。在游戏结束我们请祖辈们反思,这则游戏中体会到了什么?有的祖辈们从中体会到:只有当大人蹲下身体,和孩子平等面对,站在同一高度时,才能将球平稳地往前移动。那么在平时,做祖辈们的也应该将身体蹲下来,倾听孩子的需要,要站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才能明白他们的需要。有的祖辈们体会到:孩子在游戏中才是最放松的,在游戏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在游戏中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了。

2.让家长的参与从被动变主动。

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绿色幼儿园”,绿色环保一直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提供给幼儿的各种材料中,首选的是废旧物品,各种在旁人眼中没有用的废旧物品在我们的眼中都成了宝贝。废旧鞋盒子变成了娃娃家的煤气灶、废旧的饮料瓶成了理发师的吹风机、废旧的水彩笔成了会飞的小飞机……但是仅仅靠我们老师的力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们丰富资源的来源就是各个家庭。但是祖辈们的不理解就让材料的收集变得困难,当祖辈们还没有认识到幼儿游戏的意义时,请他们带材料都要听到不少闲言碎语:“你们老师就是没有事干,成了收废品的啦!”“你们老师要这些干什么?你听错了。”“老师问你就说家里没有,爷爷还要留着卖钱呢。”……

篇6

一、如何进行幼儿园教学方法创新

1.教师不要完美主义

有的教师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可是对孩子来说,心智和体质都不成熟的条件下,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头一回,可能会做得不好;而在这么多做不好的可能中,孩子漂亮地完成了一件事,是多么的了不起,教师一定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2.重视心灵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要把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重心,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会使整个教育出现倾斜。必须把对心灵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的EQ作为重点,重视心灵教育,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3.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赞扬,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教师越是努力想去纠正孩子的缺点,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孩子身上。与其这样,不如把现在的孩子当作最好,肯定他的优点,表扬他的长处,孩子会自然地变得优秀起来。

4.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开发孩子的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然后,发展孩子的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最后,培育美感,促进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和接受水平,顺应时代潮流,教一些真实可触的、幼儿感兴趣的、对幼儿有益的内容。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内容远远超出了幼儿的接受水平,提前教授了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例如:识字、算术、英语等。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是不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和认知的,在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适宜做的事情,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5.灵活运用多媒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幼儿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他们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真实的事物,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引领他们去认知发现。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看视频、看图片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活泼好奇的天性,有效创新教学方法。

二、创新幼儿园教学方法的意义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时接受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幼儿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伤害都将影响其一生,十分有害,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幼教工作者要爱孩子,关心孩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联系,积极学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家长配合,做好激励鼓舞工作,在幼教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幼教形式方法,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7

笔者采访的这个班的孩子都是 4 岁左右,老师是 50 多岁的西班牙人罗兰女士。在家长会开始之前,老师带家长们进行了一圈简单的 “巡礼” 。教室气氛温馨,屋子中间是围成一圈的小桌椅, 两侧是娱乐场所,积木、小汽车、小火车、洋娃娃……玩具种类很多,而且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贴有各种美景照片、卡通画和孩子们的美术习作,家长可通过画上的签名找到自己孩子的 “大作”, 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涂鸦让家长们不时发出孩子一般的笑声。

家长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幼儿园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是让孩子接触和感知艺术,除了每天在课上继续让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绘画外, 老师还组织孩子们参观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

老师还鼓励家长帮助孩子通过书籍或互联网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关图片,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一名家长焦急地问老师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教算术。老师微笑着回答,那是小学的教学内容,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她认为, 对一个 4 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技能,因为这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

寓教于乐

在中国,4 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钢琴课和英语学习班之间奔波了。但是在比利时, 孩子天天在幼涸安皇峭嫠>褪腔画。老师说:“在 4 岁这个阶段,我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小班老师把组成周一到周日的名称的字母都做成纸片贴在墙上,每天上课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指定两个小朋友告诉全班同学今天是星期几,挑出相应的纸片,然后在一个大大的日历上,用红纸片拼贴出来。“在游戏中训练孩子们建立准确的时间概念。”这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所在。

据老师介绍,每天课间都会有一位老师扮成“天气预报先生”, 向小朋友们讲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相关知识。罗兰女士说:“ 幼儿园的教育有别于小学教育 , 在这里我们鼓励孩子们多玩 , 因为玩是他们的天性。 在玩中培养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和快速的行动力,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家长也承认 ,“在玩中学”和大量的动手实践使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笔者一名同事的女儿刚到布鲁塞尔时,连上厕所都要大人帮忙。 但她上幼儿园不久,自理能力大大增强,穿衣服、上厕所等都能自己完成,如果大人想帮忙会被她推开,因为在幼儿园 “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

孩子还学会了自觉地把各种习作分门别类整理好,放到文件夹里。在晚上睡觉前,自己会把第二天上学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放在床头。

在比利时,几乎每一个节日,老师们都会教孩子们亲手做一个精巧的小玩具,让他们送给亲人,这些作品虽然有些稚拙,但都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

做你自己

篇8

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丫丫一家是怎样“玩扑克”的――

[玩法一]:金钩钓鱼

将纸牌平分成两份,妈妈和丫丫手里一人一份,然后妈妈和丫丫依次将手中的纸牌一张连着一张首尾相接进行排列,如果妈妈或丫丫摆放的牌与上面所排的牌数字或符号相同了,则就可以“收网”了――将这两张纸牌中间的所有纸牌都收到自己的手中,当然也包括那两张相同的纸牌了。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但是,这个游戏主要是靠运气来取胜,爸爸妈妈们在带孩子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要避免让孩子形成胜利就是靠运气获得的观念,以免给孩子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

[玩法二]:小小折扇自己做

每当看到爸爸妈妈面对面地将手中的纸牌排成一只“折扇”,然后又一点一点地拆掉折扇,丫丫就会纳闷:爸爸到底是怎么啦,好不容易做好的折扇干吗又要拆掉呢?看着丫丫苦苦思考的样子,爸爸实在不忍心了,赶紧来教丫丫用纸牌做折扇。分别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一小叠纸牌,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将纸牌捻开,哇,一只折扇就做好了!摇两下手中的扇子,丫丫已经陶醉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三岁以上的孩子最爱玩这个游戏了,再小的宝宝可能会因手部肌肉尚不发达,无法抓住手中的牌。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和手部的肌肉,还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信心大增。要知道,大人们会做的事,他们也会了!

[玩法三]:猜猜看,像什么

将纸牌按照自己想像好的图案进行排列,可以整齐地排成长长的一列,可以排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排成长方形,可以排成三角形,还可以排成丫丫喜欢的卡通图案。然后,让她猜你所摆的图案像什么。是大蛇!是桌子!是长凳子……看着丫丫还能说出什么奇妙的答案来,你的心里一定美得不得了。等到孩子猜得差不多了,你可别忘了告诉她哪一个是直线、哪一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哦。

那么普通的纸牌竟然能够摆出那么多的图案,这个游戏不但丰富了孩子的想像力,而且还教孩子认识了几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同时还激发了他(她)创造的欲望呢。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图案的名称,以免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玩法四]:列兵出列

爸爸告诉丫丫,每张纸牌都代表着一个列兵。在丫丫的眼里,纸牌立刻就有了生命。这时,爸爸可以将纸牌从A排到10,A代表l号列兵,2代表2号列兵,依次类推。先教丫丫学着从l数到10,然后请丫丫代表列兵,爸爸当军官。爸爸开始任意命令某一号列兵出列,让丫丫将这张牌取出来。如果丫丫取错了,爸爸可以罚这个列兵连说3遍自己所代表的数字,罚完后,可以接着玩,如果丫丫又取错了,那还是要罚的哦。

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因为老是记不清“列兵”们所在的位置、不认识列兵们的样子而老是被罚,可玩过几次之后,“军官”就再也难不倒他们了。要知道,孩子的记忆力可是一级棒哦。用这个方法教孩子学数数和认数字是不是很有创意?但是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可是千万不能急的,孩子还小,一下子还认识不了那么多“列兵”的,得慢慢来。

[玩法五]:看谁赢得多

将有数字的纸牌从整副纸牌中分拣出来,然后分成两份,数量最好一份适当多一些,一份适当少一些,然后让丫丫选出一份。不用说,剩下的那份少一些的就是妈妈的了。游戏现在开始。妈妈和丫丫各出一张牌,然后妈妈可以要求丫丫将两张牌的数字相加,也可以要求她将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计算,看谁先算出答案,先算出答案的就赢了这两张牌,然后再出牌、再算,直到让一方手中的牌全部输光。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妈妈手中的牌全部被聪明的丫丫赢走了。

幼儿园中班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这个游戏了,因为他们已经会认1至10的数字了。玩这个游戏时,孩子肯定会很着急,他(或她)一方面想赢,一方面又算不出得数,这不,他(或她)已经开始扳手指了。没关系,爸爸妈妈有的是耐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胜利并且成为算术高手呢?!玩这个游戏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切不可一下子增加难度。

[玩法六]:请纸牌归队

篇9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09-02

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个将毕生经历奉献给祖国的杰出人才。他根据中国国情和幼儿特点提出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堪称中国二十世纪教育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然而,时光的流逝并没有让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观念丧失色泽,相反的在提倡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今天,陶行知的幼教观散发着更为璀璨的光芒,与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

如在2001年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1]其中对幼儿教育目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与陶行知半个世纪前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如出一辙。由此可见,深入探索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观,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和实施新《纲要》,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陶行知幼教观的主要内容

在陶行知眼中,教育从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相反,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在生活中去实践。换言之,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此促进幼儿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一)生活教育――教育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其个人思想、观念的理论体系。

对于“生活教育”陶行知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同时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他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3]这段文字显示出这样一个意思,即:生活和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进一步说,首先幼儿教育的内容应该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由此知识才能转化为生活的能力,真正达到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目的;其次,幼儿的教育内容应该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环境中发掘知识内容,培养、保护幼儿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欲望。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儿童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而是偏重于智力开发和知识学习。这一观念忽略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忽略了人的发展规律,结果必然不尽如人意。而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头脑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此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幼教观凸显意义重大,为我们改善幼儿教育观念、实践新《纲要》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二)浅显和全面――教育要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

陶行知认为,幼儿的教育不同于高深的科学理论,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全面化、实践性和启蒙性,避免片面的深刻。因此,深入分析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我们会发现他所指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本理论,而是“我们日常玩的,人人都会做”的、“不是很难的东西”,是贴近儿童生活和实践能力的东西。

从教育的本质上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关注人的健康发展,人健康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幼儿阶段正是人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幼儿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而非幼儿的知识量。而从幼儿本身现状来说,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现状制约着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那些过分深刻和抽象的知识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势必不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喜爱,其结果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出发,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取材于生活实践的,是全面契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是浅显易懂并具有启蒙性的。这一观念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初衷相吻合,其既体现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为当下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二、陶行知幼教观对当下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已经离开我们六十余年了,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却经受住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尤其是他提出的那些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实用鲜活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堪为他留给后人的丰厚教育财富,只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整理。

(一)从提高民族素质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儿童接受着怎样的教育,不仅关乎着其个人的发展,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此陶行知曾多次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时代下手”,“最好是幼稚园里”,“我们要造就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身上去加工培植。有了科学的儿童,自然会产生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4]

尽管幼儿教育并不能直接培养出高尖端的人才,但其作为一切高等教育的基础,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那么,从这一角度上说,幼儿的教育又与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提升民族素质的基础、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事实上,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如美国提出的“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计划,指出要加强幼儿园教育,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在英国,幼儿教育丝毫不逊色于高等学府的教育,其幼儿教师大都具有相当高的学历水平并掌握着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信息。可见,幼儿教育对时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当时代要求我们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时,这也就成为我们幼儿教育的方向。也就是说,当幼儿教育不再限于幼儿自身发展层面时,当幼儿教育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关联时,我们的幼儿教育就具有了真正的、现实的意义。回应时代的要求,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作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塑造强健的体魄,培养美的观念、美的意识等等。

然而就我的考察,当下我国幼儿园中的教育虽然也重视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但受限于人们的传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又实在难以走出学习成绩的堡垒。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某些学习的成果(写字、绘画、算术等)依然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评价孩子的标准。例如在某方面取得成就的孩子,他们的作业会被展示,当然我们知道孩子们用心绘画、写字、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展览,但展览确实对孩子和家长有很重大的影响。事实上,每当“展览”事件将要发生时,教室门口就总会挤着很多孩子,那些被展览的孩子自然是兴高采烈、得意洋洋,而那些没有被展览的孩子则好长时间郁郁寡欢。很多孩子对是否能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关注,明显超越了自身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无法得到教师肯定的孩子,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那么,这样的培养和教育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我想结果是否定的。一方面,如文中所述,未来的生活是充满“健康的”、“创造的”、“艺术的”生活,它并不需要只会算术、写好字的人;另一方面,在这样片面教育中长大的幼儿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将幼儿教育放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层面上去考虑,我们着实需要改善一些东西。

(二)从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角度制定幼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在幼儿教育内容的问题上,陶行知认为幼儿的生活就是他们的教育,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必须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必须是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的东西。因此,当下幼儿教育的内容已然不同于以往硬性知识的传播,其更为贴近生活、贴近幼儿心理,以培养适合时展、民族发展的人才为重。进一步说就是让幼儿在学习中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和知识的关系,理解生活就是学习,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高深难懂并且枯燥无趣的东西。

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上,教师仅仅照本宣科的去教孩子算术,让孩子完成活动用书上的习题,一定会让本就枯燥的数字变得更为难以接受。我们可以换个学习方式,如举办一个“展览会”或“拍卖会”,让孩子事先画几幅好的画作,或者事先准备好有趣的小手工,帮助他们标注好价格;准备好几套扑克牌,教师把扑克牌中1-10的牌拿出来发给幼儿作为“钱币”;在班级中展览孩子们的画或手工,喜欢的孩子可以用手中的纸牌购买。显而易见,在购买活动中,幼儿一定会用到数学,这时的数学和数字就不再是课本上难懂的符号了,它和生活息息相关,和游戏连为一体,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点。相信,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运用学会知识的快乐,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同时,既然教育的内容有所变化,教育的方法必然也要发生变化。对教育方式,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观念,也就是彻底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时间等,让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头脑和身体去直观的感受世界,去探究,理解和学习。因此,近年来那些死搬硬套、枯燥教授等传统方式为自由发展、引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让路;以习题、考试等促进幼儿个体掌握知识向以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转变。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也不再是告知和被告知的关系,而更偏向于一种合作式的关系,即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一起谈、一起想,引导幼儿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独出心裁、大胆探究。

三、结语

陶行知是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来自于其毕生的教育实践,并承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堪称为教育领域的真理。其实,陶行知一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涉及的方面很广,内容也极其丰富,本文只专门选择其幼儿教育观进行初步探索。通过研究可证,陶行知提出的幼儿教育观对当下幼儿教育而言并不过时,反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因此,结合当下幼儿教育的现状来学习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年9月26,北京教育出版社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41-01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离开家庭后、正式进入学校教育前的重要教育阶段,对儿童的成长及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很多幼儿园在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健康成长与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内涵及原因

1、幼儿教育小学化内涵。“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目前许多幼儿园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把幼儿当做小学生来要求,幼儿阶段开始给孩子留大量作业,有些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开设各种特长班、兴趣班等,把小学课程纳入到幼儿阶段来学习,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第一,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的影响。不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家教经验比较匮乏,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要求教师要将小学一年级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而一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二,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不了解幼儿身心特点,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他们的做法不仅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受农村幼儿教师无编制的制约,农村的幼儿园大多数是老教师。老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而民办园的最大难题则是师资问题,幼儿教师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第三,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调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教师“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以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于是,许多幼儿园开始对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幼儿园。

第四,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家长的观念出现偏差。应试教育的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众多家长脑海中萦绕,纷纷向幼儿园提出要学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的要求,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进行攀比,这样做不仅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成长,而且使幼儿厌学,消极抵抗。

二、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尊重幼儿的天性,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面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日益加剧的现状,幼儿园教育工作应对幼儿天性加以尊重,树立“在玩乐中学习,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促使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将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为孩子在后期教育中的创造性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对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和发展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引导幼儿对世界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索,对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加以不断拓展,而不是生硬地将固化知识灌输给幼儿。

2、对家长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进行改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间接原因之一。因此,应协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应树立正确学习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学习主要是开展动作思维训练,应在游戏情境下,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展开如画、唱、说等多种活动性学习;其次,要促使家长建立终身学习理念,使之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持久学习能力和浓厚学习兴趣比幼儿教育阶段的知识学习更重要。改善家长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并不是通过教育理论讲解就可达到目的的,而需在具体活动和事例的证实下,让家长“眼见为实”。如,可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进行幼儿园教育成果的展示,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方法和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使家长对活动开展意义有深入理解。另外,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家长会活动,邀请有经验的家长现身说讲,对家长陈旧的教育理念加以改善。

3、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督工作,建立全面有效的幼教监管机制。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做到每年对各个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展开抽查,对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抽查的内容应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包含的艺术、科学、社会和语言等各领域的规范涵盖其中,同时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相应处理。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办园标准加以严格限制,将幼儿园建设的整体水平普遍提高。对申请建设幼儿园且与办园条件相符的人员,要经审批合格后才能进行准办证发放工作。对非法成立的幼儿园要通过评估工作进行清理,防止由于个别幼儿园办学不规范出现“小学化”倾向,避免出现生源恶性竞争问题。

三、结语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要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发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

然而,一种怪现象正在孩子们当中蔓延开来,使我们原本聪明无比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想象力。那就是“懒脑”现象。

“懒脑”现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施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的孩子与30年前的同年龄孩子(1976年)相比,3~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而1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非但没有像人们想象的大幅度升高,相反要落后1~3年。原因是:学校密集的考试;经常看电视(只能鼓励孩子们的被动性);很多时间玩电脑,使他们不愿做对开发智力大有裨益的动手能力的手工活。

让宝宝从小拒绝“懒脑”,摆脱“懒脑”,放飞想象力的翅膀,你可以这样做:

1 大量观察。人的想象总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为基础的。头脑里的形象是通过广泛接触事物而形成的,丰富、开阔而深刻。反之,孤陋寡闻,头脑中形象单调且稀少,想象自然狭窄、肤浅。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多让孩子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孩子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的事物形象。

2 让孩子多听故事。多听故事,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经常听广播中的评书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相声等节目,还要抽空多给孩子讲故事。同时,还要启发孩子自己多讲故事。开始可以复述故事,渐渐自编故事,这对发展孩子。

3 大量阅读。如果孩子能够自己看书,这对她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有利了。因为靠听别人讲故事,总归有局限,如果自己通过视觉来阅读,就可以经常主动地进行再造想象。所以,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就要及早指导孩子阅读,而且还要多给孩子买些书,为孩子大量阅读提供条件。

4 绘画和写话。从小教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她的观察力,也有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无论画什么,总是先想象而后才画出来的,即使三四岁的孩子,有时画个东西什么也不像,但这培养了她的想象能力。至于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让孩子把想说的写下来,也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的好办法。因为要通过文字写清楚一件事,没有反复认真的想象是不可能的。

5 多实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游戏,让孩子适当看看电视和电影或者是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维修。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发挥想象能力。

6 丰富语言。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7 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不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进行思考。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 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 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 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 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链接世界:

身在美国,两个孩子都在美国读书的妈妈陈晚告诉你,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

1 美国小学里艺术类功课的设置,要比中国丰富得多。算术语文固然重要,但艺术熏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我家二宝的绘画课上,有一次美国老师就是这样告诉学生的:来,你们都画一个外星人吧。这堂绘画课的结果是,美国老师收到了几十个外星人的图片。无所谓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设计外星人的孩子们,最后都得了高分。

除了绘画课,美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非常值得称道。美国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人人都要选修一门乐器。随后,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这门乐器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学。

音乐和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作曲家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的?一定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聪后的贝多芬,他晚期的创作被认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贝多芬的晚期成就。

2 美国中小学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外出远足(field trip)。

美国学校外出远足教学的距离有远有近,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比如我家二宝去年上音乐课时,全年级同学跑到纽约的百老汇观看音乐剧去了。最近二宝的学校又去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术馆看画展。我觉得无论是课堂还是外出教学,美国学校对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方面非常用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学校借鉴。

美国中小学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科学节(science fair)。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科学节的比赛。这种比赛选题非常随意,没有标准命题,孩子们对什么拿手,对什么感兴趣,就拿什么课题去报名来试试身手。记得我去年参观一个科学节时,看到一位美国孩子的研究课题非常有趣,他研究的是可口可乐瓶子的变迁史。还有孩子研究当地出产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