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3 15:34: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

篇1

【关键词】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 构建 创新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要素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人员构成

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才管理档案模式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辞职或者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由于不同原因脱离了机关。第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建立基本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两类人的信息档案进行集中管控。另外,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用人单位消除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档案的集中管理,确保其信息的有效性,并且提升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最后,就是要对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档案管理,从而对社会流动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核定。

除此之外,有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对自主就业的部队转业军人进行档案管理,以提升信息的完整度和社会使用价值。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特征

在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集中管控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流动性较大,正是基于此,不利于不同组织对人才进行吸纳。而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中,能对信息进行集中管控,确保人才档案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广泛性和多变性。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能提升档案管理的广泛度,规避了原始档案管理的局限性。第三,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开放性。尽管是流动性人才,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人才档案管理机构就借助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方式以及手段能得到有效的升级,借助数字化网络结构将人才档案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个人信息向开放交流形式的转变。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式探索分析

(一)创建更加系统化的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在对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整体管理项目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模式顺应时展的诉求,能在吸收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管理人员要提升管控机制,由于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给科研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信息数据和基础资料,因此,能助力企业提高信息管理的实效性,并对档案进行集中完善,也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另外,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管理人员要提高项目的认知度,建立科技档案以及信息管理控制模型的过程中,运行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总之,只有强化人才档案信息执行项目的科学化标准和贵规范性管控措施,才能真正建立更加高效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

(二)完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系统

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化管控,确保整体运行结构的完整度,提升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相关管理人员要从思想认知层面提高管理机制,确保建立健全完整的流动模式。在建立系统化管理框架以及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建立集中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完整度和水平的同步提升。另外,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处理机制,确保监管制度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顺利提升档案管理的基本水准,确保档案信息完整性的同时,优化管理效果。

(三)优化升级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中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在档案管理项目建立过程中,对于人才素质的管理是重点。也就是说,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是由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信息收集能力,才能提升整体项目的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管理单位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素质培训,确保其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升级,在培训中,不仅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进行集中管控,也要提高其管理素质,确保整体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同步,顺利建构完整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另外,管理部门也要强化管控效果和管理实效性,提升人才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流程以及工作管理分配机制,建立系统融合以及统一化的管理框架,确保相关资料项目按照标准化顺序和流程进行统筹管控。在项目管控结构中,要建立区域性的人才档案管理中心,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的需求,要保证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作为一种社会信息资源管理要求,借助有效控制,确保系统运行框架更加标准规范,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现代化特征。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实际项目运行和处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提高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水准得到有效优化,实现训练课程的完整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发挥最大化的社会价值。

篇2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92-02

当前,高层次人才成为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于是,高层次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些单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了人才流动能够畅通无阻,制订例如人才柔性流动、绿色通道等政策,这使高层次人才在流动中出现一些弃档、重建档案的现象,这严重违背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

一、问题分析

(一)“弃档”现象日益严重

弃档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不了解档案的重要性,认为现今社会很多单位都是采取聘用制,且户口开放管理,档案问题似乎无关紧要;二是由于出国留学与档案失去了联系;三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四是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五是一部分高层次人才因为与原单位签有服务协议,原单位出资培养人才,投入一定的财力和智力,协议规定当事人毕业后应为原单位服务多少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可是,当事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无视签订的协议,而原单位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就扣押档案。与此用人单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允其为柔性流动人才。所谓柔性流动,就是不受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的限制。这样就出现人已离开多年,而档案还留着原单位,原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在按月发放工资。对原单位来说,档案是留还是不留,扣留档案又留不住人才,不扣留档案,所造成的损失更无法追回。于是“有档无人,有人无档”乱象丛生。

(二)“重建档案”对人事档案管理带来许多困惑

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开通所谓人才流动绿色通道,指的是不携带个人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现象。具体来说,人才流动接收单位在未接受人才以往人事档案的前提下,重新为个人建立人事档案,全凭个人自己填写,以解决人事管理对人事档案需求问题的一种人才流动现象。这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原单位的权益侵害。这种“重建档案”严重违背了人事档案的原始性、严肃性和唯一性,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可信度。并且出现一人多档现象,还可能导致一个人被几个单位同时任用的现象,严重扰乱了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市场的秩序。

(3)高层次人才流动缺乏国家档案行政部门指导与监督,致使高层次人才档案流于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档案法》为核心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体系在内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人事档案工作方面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例如1990年修订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1996年出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通知等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良好的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档案工作正常开展。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高层次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显得相对滞后。目前的人事档案制度亟须改革,例如,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

二、解决措施

(一)要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和选拔任用机制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高层次人才成了用人单位的第一竞争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和选拔任用机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能只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还应注重留住高层次人才,从某种角度来看,留住人才比吸引人才更重要。用人单位要在培育、选拔高层次人才方面进行资本投入,要用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发展回报人才,给高层次人才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违背协议和弃档不顾现象了。即使人才因某种原因要调出,当事人也因与单位进行协商赔偿事宜,尽量达成共识,扣档和弃档行为是不可取的,即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也不便于工作的开展。而引进人才的单位也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在考虑不侵害原单位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允许高层次人才兼职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以及信息的沟通,尤其是用人观念上的转变,使得过去以单位来确定人们身份慢慢转向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可,人的身份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从某些方面来说档案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但绝不意味着档案无用。应当指出,弱化的只是档案的形式,即“袋装档案”,而强化的应是档案的资源和信息性质。[1]目前人事档案管理还是延续的传统的档案实体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人事档案信息库建设和利用也只是单纯的档案材料目录建库和原材料扫描成电子文档,仅限于本单位内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查询利用时的检索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信息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将高层次人才的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及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信息建立人才信息库,通过网络达到资源共享,把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专门的人才信息网,用人单位可通过一定的手续或网上授权,从网上了解高层次人才的基本信息和现状,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的管理了人事档案,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人事各项工作,能为开发人才资源提供准确、全面和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美国在1974年颁布的《隐私权法案》中,就将人事档案分为了公共信息和保密信息。公共信息是指个人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所在单位、工作时间、上次薪金调整日期和数目、职务变动时间等等。除此之外,关于个人鉴定、评价、惩罚及与医疗有关的信息等等都属于隐私信息。这样就方便了用人单位查阅和利用,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以人为本”地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变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公开、透明和适度开发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真正打破人才市场的体制。[2]

(三)建立和健全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档案行政部门还未出台针对于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制度缺失,使得用人单位在高层次人才流动时档案工作无据可依,无法发挥档案工作的真正职能,令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流于形式,为规范高层次人才流动中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国家档案行政部很有必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加大立法工作,依法治档,确保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使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此,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快出台符合当前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使高层次人才在流动中人事档案工作能够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立法后就应严格执法、做到全民守法和公开监督,让档案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高层次人才流动是智慧的流动,是技术的流动,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流动必定与档案工作息息相关。我们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借鉴其它国家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好的经验,积极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例如在美国,其人事档案管理是实行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但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却可在联邦制政府内和军队中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美国联邦政府系统的非现职人员,其人事档案由“国家文化中心”集中保管。企业用人时,雇主都要为雇员建立人事档案,但仅限于收集、保管与本单位雇佣活动相关的材料,在雇员与公司解除合约的情况下,雇员在公司形成的档案并不跟随雇员转递其它公司,公司保留一定年限后自行处理。很多公司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其档案都愿意委托给公共性档案机构代管理。[3]这种人档分离,代为收集、保管的方式,即不限制人才的流动,又有效节约开支,既便于用人单位使用,又避免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自己管理,聘用制下不调档案的,当事人档案就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管理。目前虽然在一些单位内人事档案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户籍制度和人事体制的改革,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人事档案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人事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是人员与社会管理相衔接的一个纽带,与人事调动、职业发展和维权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方面息息相关。我们人事档案工作者必须立足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让人事档案工作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注释:

篇3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自身修养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必不可少。(一)政治思想修养。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修养要求各有不同。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构造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遇事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大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爱党、爱国、爱人民、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积极为发展国家档案事业做贡献。(二)职业道德修养。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神圣的档案事业要有执着的追求。要充满信心,要热爱档案管理工作,自觉树立档案行业新风,展示文明形象,进一步密切档案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与现代化建设。1.敬业爱岗。作为身担重任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清本行业所处的地位,要安心定志,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利用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实现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档案部门充分发挥其“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学术研究场所,文明服务窗口”的四大基本功能,从而达到档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效果。2.淡泊名利,勇于奉献。因为档案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繁杂辛苦,付出的是默默无闻的劳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具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要甘于吃苦,勇挑重担。防止将档案管理工作商品化。3.遵纪守法,严守机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带有一定机密性的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提供利用档案时,要按规定把好关口,该提供的积极提供,热情服务,不该提供的坚决不提供,并讲明原则。4.存真求实。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据实立档,据实用档是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在任何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忠于职守,不卑不亢,不畏权势,维护党和人民群众历史的真实面貌,勇于抵制篡改和伪造档案的一切错误行为。(三)知识技能修养。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必须通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程度,对整个国家档案事业有着直接影响。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使档案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1.理论知识的修养。我认为它包括三层内容:一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哲学,切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便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政治方向。二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刻苦钻研业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读一些档案事业理论和相关理论书籍,便于用专业理论来科学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三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还应该在相关应用理论知识方面多下些功夫,以求在实际工作中充实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学习和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基本知识。努力提高档案法律意识,严格守法,严格执法,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档案事务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3.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按《档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所分的高、中、初三级,五个档次,具备相应档次所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4.电子计算机、缩微照相、静电复印、现代保护技术、声像技术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应用和推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实现,需要一批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才能胜任。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新技术,特别是要提高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修养。现在正在逐渐兴起的电子档案,客户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交费等手续,可以远程阅档,从而为双方节约时间,提供方便。另外还有规范原电子档案业务,实现档案库房管理电子化、规范化,从而取得高效的工作成果。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服务过程中要确保个人信息调出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规范性。5.一定的社交能力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修养。档案界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即便从事收集到统计等工作,提供利用等纯业务性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少不了必要的交往活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6.档案管理要求工作者有很好的精神面貌和充沛的精力。因为好的精神面貌和充沛的精力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发挥才能,做出贡献的重要条件,更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本。

二、重视档案理论的研究及对研究成果的应用

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服务质量而得以不断地发展,理论研究必须先行。一种新型的档案工作模式的确定,往往是一定的档案理论研究结出的果实。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服务质量,改革发展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理论研究作为先导,这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点。任何一种改革方案在付诸实施前,都首先要在理论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其合理性、科学性。要善于运用档案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其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其档案事业的发展。(一)评论和争鸣。评论和争鸣是开展活跃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评论的各方更加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进而达到提高档案服务质量之目的。因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和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广泛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争鸣和评论中,才能弄清哪些成果学术价值高,应用价值大,值得推广和应用;哪些成果质量低,没有推广应用价值。从而有针对性的推广和应用,以达到提高档案服务质量,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的。(二)推广研究。加强对档案理论成果的推广研究,是将档案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扩大,使其真正能在档案改革和建设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档案管理理论研究在于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需要加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而应用的成果则来源于广泛深入的、客观稳妥的推广研究。(三)健全和强化档案科研机构的工作职能。一是要有组织和领导抓档案理论研究工作;二是要有档案理论研究的机构和远景规划;三是要组织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评论、推广和应用;四是要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档案理研究资料。如果健全了档案科研机构,强化了有关机构的工作职能,那么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会提高。

三、不忽视档案的利用监督工作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一定不能忽视档案的利用监督工作。(一)健全和完善档案利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针对档案利用过程,应制定查档要求,诸如:查阅档案时不准抽烟、喝水;不准虫蛀、鼠咬档案文件;不准用唾液翻阅档案文件;不准偷摘偷拍档案文件;不准查阅与自己利用内容无关的档案文件等等。如果档案管理工作者都能按章操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就有了保证。(二)正确处理档案利用中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融监督于服务之中。1.在利用前,要耐心地向每一位利用者宣传利用档案的规定和守则。2.在利用中,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勤宣传利用档案的制度与规定,勤与利用者交谈,掌握利用的目的与动机;二是眼勤,勤观察动态,置每个利用者于你的视野中;三是脑勤,勤做好利用登记工作,勤分析利用者的情况和利用效果。3.在利用后,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以便查处,挽回损失。(三)建立利用管理队伍。选择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利用管理人员,组成素质较高的利用管理队伍。以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处理好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四、结束语

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其效果不像科研攻关、经济建设那样容易浮出水面,但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其直接服务于人,而人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宰,因为必须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设,才有可能搞好社会人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篇4

1.1 重建档案现象增多

单位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人才,这一资源尤为重要,但是近些年因为人才流动不规范,造成重建档案的现象日益增多。此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跟随着人员的流动而迁移是一项重要制度,然而由于现阶段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极大影响了这一制度。因此,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企业等加大力度吸引各方面的人才,甚至常打开绿色通道,允许人才仅提供个人证明材料进行档案重建。针对以上现象,若时有发生,便会形成严重的恶性竞争,从而使得人才流动不规范,进一步增加重建档案的现象,以及制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出现弃档、死档、人档分离等现象

由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外资、民营私企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极大创新了用人机制,转变了择业观念,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良好地契机。然而,由于各单位缺乏科学完善的择人标准制度,因而造成产生了严重的弃档的问题,比如,企业招聘人员过程中,对其实力和发展潜力不够重视,仅让求职者提供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等证明文件即可,再对其潜在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最后确定录用与否,因此,“人到档到”的要求被忽视;再比如,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在档案方面上的要求也不够重视,只要看中人才即可。以上措施虽然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会,但实际上导致跳槽现象越来越明显,继而逐渐出现弃档情况,以致于弃档、死档、人档分离等现象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严重。

1.3 档案相关材料出现缺失现象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工作期限内全部员工的人事档案通常有人事部门进行保管。由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促使档案的流动性逐渐增大,但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还没有规范、完善的材料移交制度,同时加上人事档案管理较大的复杂性,进而导致档案相关资料移交不完整,甚至出现缺失现象。所以,如果人事档案中证明材料一旦丢失,便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极不利于人才的调整和使用。

2 人才流动的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2.1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人事档案信息和人事管理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当前,人才流动不断加快,传统档案管理制度下的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档案信息严重缺失的问题,不能继续开展原有的人事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当前制度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改革。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确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对外提供相关人事档案信息的责任,也就是对全部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保管职责的再次确定,并且要利用另一种形式将原单位人员的档案信息提供给流出人员现在所在单位,进而实现人事管理实践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如此,既满足了现行人事管理实践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可为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人才发展提供相应档案信息保障。表面上看,如此改革现行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在“纵容”人才流动,其实不然。既然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想用人事档案来制约人才流动既不可能也不可取,在这种情形下,出于保障现有人事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也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的考虑,我们就有必要改革传统的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以此来顺应现实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形。

2.2 更新工作理念

在传统人事管理基础上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具有显著地部门特点,换言之,人事档案管理是以为本单位的人事管理实践提供服务的。面对当前人才作为企业发展重要因素的时代,该理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才的流动已经司空见惯,因而这一理念也将被推翻。其问题的核心在于基于这种服务理念的影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实将对人才流动产生极大制约作用,也就是利用人事档案这一固定的事物,将对“活人”产生限制。而受到人才绿色通道的影响,该限制措施将失去其有效性。如果人才流出原服务单位,其人事档案还留在原单位,则将大大失去其现实价值。所以,当前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社会人才流动的现状,对人事档案管理理念作出革新,也就是人事档案管理不但要为人事管理服务,还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服务的作用。转变管理理念对人事档案管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人事档案管理不但要结合人在组织内部中的发展,按照人事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同时要符合离开原单位的人在新范围发展对反应其成长、展现其历史能力和业绩的档案信息的要求。只要??现上述要求,则将彻底改变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性质,拓宽其服务范围,不再仅仅是为本单位的人事管理和单位内部人员发展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其相关部门的人事管理和相关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地服务。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的这一转变既根源于市场经济社会人才流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事档案的特殊性对有效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功效所提出的要求。就前者而言,既然人才流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那么作为服务于人事管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就因具有社会视野,即立足社会来从事档案信息管理。否则,所有单位都面临着潜在的现实人事管理缺乏必要的人事档案信息保障的困扰。从这一意义上讲,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上与人方便等于与己方便;就后者而言,人事档案管理及其开发利用直接关涉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人事档案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客观上要求档案管理理念顺应人的发展路径转变的要求。

2.3 建立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网络

篇5

一、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一)重建档案数量直线上升

一般情况下,“档随人走”是人事档案管理中应遵循的制度之一,过去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事档案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文件,是人才经历的缩影,人才流动必须保证档案跟随。但是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特别是稀缺人才成为各大企业争相争抢的对象,许多企业为保证自身长远发展而加大人才招收力度[2]。更有部分企业为应对人才单位不放人、无法进行人事档案调动的情况而开启“绿色通道”。所谓“绿色通道”,就是指人才不携带人事档案而进行流动的情况,个人只要提供了部分材料就可以在流入单位进行档案重建。就流入企业来说,未接受人才之前档案而为人才进行重新建档是一种解决人事管理档案需求的具体措施。但是这种现象对于档案管理的影响是负面的,形成了人才流动的不规范现状,重建档案数量直线上升。人才流动环境下的“绿色通道”一方面弱化了人事档案的现实功效,另一方面也会为人事管理埋下隐患。

(二)人档分离现象普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促使了各种形式企事业单位的出现和发展,用人单位也依据市场状况进行了招聘形式的改革变化,改变了原本单一的市场招聘机制。与此同时,中国人才受到西方择业观就业观的影响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招聘人才时不再受到传统招聘形式的束缚,用人形式的增多让人才招聘不拘一格[3]。只有人才有能力、有潜力,在招聘中即可以通过简单身份证明提交而正式入职,人事档案被排除在所需资料之外,甚至有部分小微型企业不存在档案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人才流动时大范围的人档分离现象[4]。跳过人事档案提交和接收而直接入职看似更加灵活,也确实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起到一定正面作用,但是人档分离造成的档案在而人不知所踪的尴尬情况为人事档案有效管理带来了强大阻碍。

(三)档案管理混乱

人才流动带动档案流转,若档案管理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工作偏差就会为之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档案随着人员的流动在各企业单位间流转,但是部分企业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的较多是相关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缺乏的其他部门人员,且各单位间沟通机制空缺,档案传递也没有有效途径,这就造成了档案流转时极易出现缺少或者丢失的情况[5]。档案具有原始性特点,内部包含的经历说明、身份证明等极为重要的材料,很难补办甚至无法补办,部分得以补办的材料也丧失了档案原有的效果。档案丢失意味着某段经历的空白,这对于人员来说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一)转变档案管理观念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流动频率极低,人与单位之间有着超稳定性关系,即人的一生发展都被固定于某一个单位之中,这就促成了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的形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为本单位人员调动工作服务[6]。新时期人员流动情况的普遍性使得旧有理念的局限性不断凸显,已不适应现如今社会需要,故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新时期的新需求,不断革新档案管理理念。转变管理理念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要求,也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用得以发挥的基本前提。人员流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应立足于社会需要进行改革,为整个社会服务。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是人员经历的缩影,根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人员与人事档案是逐一对应的,且不具备重新建档资格,避免因重复建档造成的资源浪费。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正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已制定的规范对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人员流动情况下的档案管理也要遵照规定规范认识档案重建,防止因人才流动不规范造成的档案管理质量下降[7]。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还需拥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意识。此外,人员还应充分了解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及要求,确保自身工作符合规范,从档案收集、鉴别到相关整理以及归档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不可私自进行建档、调档。

(三)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

新世纪以来人口数量大幅增加,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旧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已呈现出不相适状态,不能够满足人才大范围流动需要。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已经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事档案管理也应将其使用于管理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进行档案管理,解决因落后管理方法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现代储存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应用可以完成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档案更好保存,另一方面也为单位间的档案转移提供便捷途径。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档案电子化、网络化对于加强档案管理机构间的交流沟通有积极意义,既可以促进人档分离问题的有效解决,又可以提高档案传递效率,从而减少因档案传递不及时造成的重新建档问题。此外,档案信息传递的便利性会使得人才流动更加自由,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重要作用。

(四)建立全国性的档案信息网络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实现了人事档案管理和对人事进行信息管理的分离,具体来说就是原有单位可以为丰富自身档案而对流出人员的档案进行继续保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储存和信息传播技术建立起全国性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对于接受单位的信息授权开放[8]。具体实施来说,各区域内的人才交流中心是最适宜进行档案信息网络建立的部门,由省级人才交流中心率先与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对单位内流出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数字转化,对信息进行汇集整理,建立起流动人才相关的专业人事档案信息库。后辐射全国,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在此过程中,人才交流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维护、管理以及向接受单位授权进行信息开放。在此之前交流中心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契合实际的科学性收费标准和利用规范,授权单位只需在平台内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实现随时查询相关人员档案。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还包括积极联合各用人单位,实现较为全面的流出人员信息收集以保证信息系统内部人事档案信息的相对完整,解决部分企业对人才信息了解不全的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才流动的频繁和广泛使得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冲击,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们就业理念的革新也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旧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形式下的新要求,对此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人事部门都在探索有效人事管理的新方法,研究人才流动造成新挑战的解决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建立全国性的档案信息网络等途径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革新,将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吕鹏娟.高层次人才流动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9(3):88-89.

篇6

档案是人才交流、职位调动、职称评定、退休离职、保险管理等业务的重要依据,在人才流动性较强的驱使下,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人才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很多社会流动性人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问题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流动的人才规模较大,同时具有跨区域性,增加了档案管理难度,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流动人员管理要求,因此,相关单位必须积极进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高效性、全面性。

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特点

(一)管理对象社会性较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流动人才增加,促进了社会性较强的人才档案管理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流动的人才档案的社会性增强。人才档案管理需要为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单位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服务业务,从而方便人才的就业,因此人才档案管理的社会性较强。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流动人才的档案管理不仅局限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也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社会性。

(二)管理内容具有复杂性。通常而言,传统的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由人才所在单位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内容较为简单,管理的人才档案仅仅围绕单位或企业内部的员工,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大,需要对各阶层、各领域的人才档案进行管理,档案来源变得十分广泛,管理的内容也十分复杂,使得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管理形式变得多样化。人才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人才培育,才能为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流动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个单位丢失岗位的同时,填补另一个单位的岗位空缺,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形式需要根据人才流动的多样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流动人员档案的内容形式、传播形式和载体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政府部门要提高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承担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相关职能,加强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从而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政府部门颁布了最新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档案的遗留问题比较多,实际的档案情况参差不齐,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完善流动人员档案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势在必行,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M、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将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可参考保管的流动人员档案数量等因素确定经费数额。要加大对流动人员档案库房、服务场所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障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二)提高服务水平。人才市场的经济化和市场化,使得人才档案的“弃档”“死档”“自揣档”问题加剧,为改善这些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人力资源管理单位必须提高服务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单位要将管理程序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手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规范执行方式,确保及时有效执行;同时,还要逐步实现无偿服务,推动流动人才管理的有序进行。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单位还要通过优质的服务,对服务群体实行更加优质的统一管理,利用服务项目的划分来为不同人群服务,同时采取评分制度,让人才和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掌握流动人员的数量、结构、分布、流向等情况,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就业、流动人才党员管理等工作。在电子技术和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关单位应该适应潮流发展,合理有效地使用电子网络技术,使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方便和快捷。人力资源管理单位要借助于网络电子技术建立流动人才档案信息资源库,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将人才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使得人才档案的信息搜索和查询更加方便与快捷。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专业化的人才档案管理软件,对人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充分利用互联网,使人才档案信息实现共享,为流动人员增加就业机会。

三、结语

总而言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才能够为人才的就业、调动、评选、退休等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单位需要在原有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供管理水平,为人才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篇7

1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根据十余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几点拙见。

1.1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一是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三是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篇8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我国现行档案法律和档案政策存在明显的不足,关于流动人员档案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方面存在空白。在档案法规的各项规定中都没有对档案知情权明确界定,流动人员认为有查阅人事档案内容的权利,但大多数管理人员根据多年的档案管理经验认为流动人员不能查阅自身档案,两者之间容易发生冲突。(2)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体制层层分割。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层层分割,各个行政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各自独立行政,不利于全面把握流动人员的信息,造成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3)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环节问题重重。因为流动人员频繁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各环节问题重重,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非易事。(4)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部门现代化程度偏低。对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始终要抓住其流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更为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做支撑。许多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部门现代化程度不高,相当数量的流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手段落后,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1)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目前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文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传统体制造成的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法律地位的差异,只有抓住机遇,重新构造相关法律,才能以缩小与宪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差距,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规范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行政工作,针对目前我国在流动人员档案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流动人员档案政策滞后和不足和特有档案政策缺乏的问题,应该不断的改善这方面的问题。(2)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在人员流动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政出多门”、档案多头管理的现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需要进行改制,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或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的统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人事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设置流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管理该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也可以减轻用人单位和国家的负担。(3)加强档案部门之间的沟通。统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加强管理部门间的联系,冲破体制的限制加强档案部门间的沟通,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4)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想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就须加快流动人员档案服务信息化的进程。选取适宜进行信息化,有利于推动人才流动工作的内容进行网络管理,涉及隐私性很强或对于人才工作无意义的内容免予信息化。

篇9

近年来,我国改革的日益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的流动,随之产生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问题。一般来说,人事档案主要是来自于人事管理过程之中,其中主要记载着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如学历、工作、政审、党团、奖惩、晋升等各方面内容。关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国家颁布实施多项制度,明确提出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项工作。对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单位来说,其应当选择各种有效方法,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并充分保证人才处于合理的流动状态之中。鉴于此,本文指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与业界同人共同探讨这一个课题。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人事档案与劳动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并且对人事档案工作体系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故而只有建立以市场主导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的完善。对此,笔者认为应注重做好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更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以此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落实社会公平、政治民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有效地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这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的,依法治档也是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将法治融入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去,故而做好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也一定要向法治的道路上前进。由此,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满足促进落实社会公平、政治民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三)有助于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

利用开展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人才资源不断趋向于科学配置,具体来说:能够促使单位贯彻用人的自,并能促使人才自主择业;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疏通人才进出渠道,将各种人才流动的体制扫清,促使单位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并且能够推动政府部门转变职责,使其服务空间不断拓宽。

(四)为企事业单位的选人用人提供指导

就企事业用人单位而言,利用人事档案能够帮助他们准确选用人才、评价人才,促使他们科学管理人才。同时,人事档案里面对流动人员的经历、表现以及工作状况等进行了记载,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等,同时其中的信息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其一,流动人员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往往能够利用人事档案来进行描述,其二,人事档案能够推动双方形成良好的人事关系。

(五)有助于人才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通过有效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利用该环境,人才能够顺利完成“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这一个过程。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人才流动或多或少会受人事档案的影响,导致现实中“人走档不走”这一问题非常普遍,这样就使流动人员的生活、工作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流动人员在身份认定、就业、工龄计算等方面,均离不开人事档案为其提供证明。基于此,应当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加强管理。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

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当推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属于该项工作的主管机构,同级党委组织机构对其具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责。具体来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当通过县级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人才服务与公共就业组织授权的机构负责代为开展管理,别的没有通过授权的单位,无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对个人保管档案的行为一律禁止。对于那些跨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具体可以通过工作单位与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组织进行管理。

(二)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指出,从今年1月1日开始,将人事关系档案相关费用取消,包括借阅费、传递费、保管费、证明费等。基于此,地方相关单位也应当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免费提供给相关人事部门。同时,各地必须把该项工作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数额具体应当根据所保管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量而定。除此之外,还应当对相关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充分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认真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使其内容不断完善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材料能够为人事档案的利用提供前提条件。为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其中的材料一定要全面,同时要真实。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下面的措施来收集档案资料:构建收集网络并不断对其完善,在此基础上,来收集流动人员的档案材料,这个过程中,一般应当充分考虑档案材料形成的具体特点,通过各种收集方式(跟踪、定向、定时等)来收集;利用和用人单位或流动人员签订人事档案管理合同的方式,明确两者的权责,还应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保证材料能够及时归档;对那些接收或流出的档案材料,无论谁都不能将其扣留,一定要保证其齐全性。

(四)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流动人员认识问题非常复杂,在管理其档案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难度。对那些档案管理工作者而言,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参加培训、自学等途径,使自身业务素养不断提升。对于档案管理单位来说,应当多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具体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业务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也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的方式,注入新鲜血液,带动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引入信息化管理方法

首先,档案资料电子化。为方便对档案进行管理,一般而言,可通过现代化设备技术,例如扫描仪、电脑等,把档案保存在电脑中,并通过有关技术来处理档案信息,把资料尽可能的转化为数据信息,然后对其实施信息化管理,这样应用计算机就能够实现对档案的查阅、利用等,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员流动引起的伪造、涂改等不良现象。其次,档案库管理现代化。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档案库,构建起人事档案数据库,并不断对其完善,利用internet构建起开放的数据库群。

(六)注重档案利用,全力开发人才资源

在一大批的流动人员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而如何有效地开发这些人才资源亦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而要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既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为人才的科学配置提供保障,又需提升科学的管理水平,以此建立流动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为人才资源的大力开发作准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完善管理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应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为人才合理流动奠定基础。

篇10

根据十余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几点拙见。

1.1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一是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三是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F2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29-02

引言

在中国丰富的档案财富中,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求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二、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严格档案转递手续。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的转递是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的转递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档案转递更为规范,使档案更能发挥利用价值。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三、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

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小结

人事档案是与人类个体密切相关真实的人生记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蔡秀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对面[J].中国人才,2006.

[3]肖文建,杨彩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J].北京档案,2003.

[4]李广都,罗辉.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分析[J].中国档案,2006.

[5]卫许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5.

On Improving the Business of Mobil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Measures

CHENRo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