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项目资产管理

工程项目资产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6 09:49: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项目资产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项目资产管理

篇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质上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从项目建设源头做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具体来说,需要建立以下六个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电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决策、评价机制;二是建立设备供应商管理策略及设备采购的LCC评价机制,把好设备入网关;三是建立基于资产全生命期管理的设备采购融资优化决策机制;四是建立工程承包商管理策略及施工、验收标准,把好施工质量关;五是建立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电网项目建设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六是建立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项目建设管理的激励机制。

一、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

变电站的全生命周期是从规划开始,经历设计、建造、设备采购、运营维护、技改等阶段,最后以退运回收结束寿命的过程。如图1 所示,在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设计阶段不仅基本大致确定了变电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 ),而且是关系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是否能实现的关键环节。在规划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新的能适应这一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从而从方案选择的源头上确保电网规划设计方案不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而且长期运行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最佳。

图1变电站全生命周期图示

1、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模型

综合考虑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初始投资、运行成本、可靠性成本、环保成本等,并参考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模型,可以建立如下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

(1)或 (2)

其中:PV表示方案的现值,AV表示方案的年费用,r为折现率,T为电网的寿命周期;

表示方案i的初始投资,它与土地成本、设备选型相关,其中设备应遵循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的选取原则;

表示方案i第t年的运行费用,它与选取的方案和设备相关,通常可以表示为 , 为年运行费率;

表示方案i第t年的可靠性成本,它与选取的方案和设备相关,本文将采取停电时间与可靠性电价来计算;

表示方案i第t年的环保成本,它与选取的方案和设备相关,通常可以表示为为年环保费率;

又:表示电网寿命周期T结束时的残值,是整个寿命周期研究的时间终点时电网设备的剩余价值与拆除费用之差。

以某750MVA变电站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为例,对电网建设的初始投资、运行费用、可靠性成本、设备残值等统筹考虑,采用上述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LCC计算模型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出全生命周期最优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

对于该变电站设计方案,经过相关技术计算和可靠性校核后,最终可供选择的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根据专家经验和有关测算,上述两个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见表1所示。

表1方案主要技术经济参数表

2、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评价

根据上面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LCC计算模型,首先计算方案一的各项费用:(l)初始投资: =35000;(2)年运行费用:=35000×2%=70;(3)年可靠性成本:=0.4×24×5500/876O×75×2=904.11,这里年故障时间需要按照年最大运行小时数进行折算;(4)年环保成本:=35000×0.5%=175;(5)设备残值 :由于本模型的计算周期取为40年,故设备残值取为0。然后,根据公式(1-2)计算方案一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采用折现率8%求年费用:AV

同理,按照上述步骤可以计算出方案二的各项费用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两种方案的最终计算结果见下表2:

表2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木评价方法的方案对比表(单位:万元)

按照电网规划设计方案的LCC评价方法及以上数据比较,方案二的年费用要比方案一低,因此应优选方案二作为该变电站工程的设计方案。

3、LCC的影响因素分析

3.1计算周期对LCC的影响分析

在上述算例分析中,计算周期取的是40年,而在传统技术经济评价中计算周期一般取25年。为此,需要对计算周期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对比见图2。

图2不同计算周期的评价结果对比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计算周期越长,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经济性越好。因此,通过合理和维护和大修延长电网设备的寿命,给电网企业带来的经济节约效果将更加明显,而此时电网项目的初始投资也不再是关键单一影响要素。

2、可靠性成本对LCC的影响分析

在上述算例分析中,电网可靠性成本按2元/千瓦时考虑。应该说,这个成本主要考虑的是电网企业的停电直接损失,并未完全考虑停电用户的损失以及社会损失,若考虑这些间接损失电网可靠性成本将更高。为此,需要对可靠性成本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对比见图3。

图3 不同可靠性成木的评价结果对比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可靠性成本的增大,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经济性越

好。并且,通过计算可得当可靠性成本为1.1元/千瓦时,方案二与方案一的经济性相当;当可靠性成本低于1.1元/千瓦时,方案一的经济性优于方案二;而当可靠性成本高于1.1元/千瓦时,方案二的经济性优于方案一。而当前电网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单位电量消耗产生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大,因此选择方案二更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减少电网故障发生和停电损失,给电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总之,电网企业应通过合理的技术延长电网设备的使用寿命,由此将给电网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节约效果。随着社会和电力企业对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可靠性成本必然越来越大,电网企业应加大可靠性投入以减少电网故障发生和停电损失,这将给电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电网工程设备采购

在电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就进入了电网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此时决定电网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环节就是设备采购。通常,电网工程主要设备(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等)投资在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中要占到60%以上,并且电网工程主要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维护成本、故障等因素又直接决定了电网项目后期的运行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因此,在项目实施阶段选择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设备是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项目建设阶段的必然要求,这其中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价。

某变电站工程建设需要采购1台500kV三相自耦变压器,容量为750MVA,满足要求的投标厂家较多,为分析问题方便本案例采取进口、合资、国产三类厂家进行分析,分别用A、B、C代表。三类厂家在投标报价时设备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如下表3所示。

表3三类厂家设备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表

1、设备采购的LCC评价

为计算三类厂家设备的LCC评价成本,需要计算各个厂家设备的故障率。首先,由历史资料统计出三类厂家设备8个部位发生故障的概率,然后由专家根据各厂家投标设备的有关技术参数对统计出的各部位故障概率作适当调整,最终整理出的故障概率数据如表4所示。在此基础上,采用PSO- SVR模型对三类厂家所生产变压器的设备故障率进行预测,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6设备故障率预测结果表

根据预测的设备故障率数据以及表3中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三类厂家设备的LCC评价成本分别为:

LCC = 31239.65万元,LCC =36189.39万元,LCC =36530.14万元

按照以上数据,从LCC评价成本比较角度上看,应该优择厂家A的设备。尽管其采购成本最高,但是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比厂家B和C的设备要低5000万元左右,节省的费用接近一台变压器设备的采购价格。

设备采购是电网企业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要确保采购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价,尤其是对电网设备的故障成本进行评估。

三、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的含义和新的内

容,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已成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必须加以考虑的要素。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落地需要电网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改变传统思维、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整体机制及各项职能策略。本文针对电网工程建设管理阶段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从设计及设备采购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希望能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篇2

最高,达到80%~90%。因此,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在具体建筑工程实践中,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2.1项目选址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基础

1)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

2)项目要有准确的市场预测与市场定位;

3)要编制科学的环境评价报告;

4)应做好地质初勘工作,因为地质情况对住宅项目造价影响甚大。

2.2应编制项目成本投资估算控制表

根据工程造价具有建设各阶段计价的层次性特点,决策阶段主要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投资估算。按照工程造价理论,投资估算的内容应包含:

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基本预备费;

5)涨价预备费;

6)建设期货款利息;

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结合建筑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已定,市场分析已完成的基础上,应该在项目决策阶段编制更为详细、操作性更强、指导意义更大的估算——项目成本投资估算控制表。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财务成本核算科目为基础,以房地产投资为例,部分项工作为内容编制项目成本投资估算控制表,详见表1。

根据表1,应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应用工程造价的层次性计价特点,结合成本分析,按照前者指导后者的原则,指导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计价控制工作,可有效避免不合理的“三超”现象,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2规划设计及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

设计阶段是体现投资估算的实施阶段,是项目决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全面详尽的体现,是项目计划的具体化,如果说决策阶段投资估概算是对工程造价进行静态控制的话,那么规划设计阶段可以说就是对工程造价的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控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特点,该阶段主要可在总平面规划设计、单体施工图设计及环境设计三个环节对工程造价进行重点控制。

2.1总平面规划设计

1)合理确定容积率、建筑密度,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体现最合理的土地成本;

2)结合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情况,对水、电、气、讯、路、下排进行合理的综合管线设计,其中重点应对水、电容量做科学的、一定前瞻性的预留,污水系统应结合现有城市资源进行近期、长期的设计。

2.2单体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阶段应采用限额设计的办法,将重点放在施工图审查工作上,通过施工图预算,将设计控制在原概算范围内。重点围绕桩基、结构设计二个方面:

1)桩基设计方面:在多层住宅中,据测算,桩基部份的工程造价比重占整个单体建安造价的8%~20%之间。其差别就在于桩型的选择,以本市某项目多层住宅工程常用的两种桩型进行对比,其结果见表2。

2)结构设计:应重点在施工图审查工作中对钢筋取值及用量、板厚、不合理的错层设计等方面进行审核,以避免造成看不见的工程造价增加,处理好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关系。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按照工程造价理论,该阶段是工程造价形成的主要阶段。它主要通过工程招投标及工程施工中的动态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合同价及工程竣工时的结算价,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3.1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把好投标人资格预审关。应从投标人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资信等资质方面进行评估,目的是筛选出优秀的投标人,以降低工程承包风险。

2)根据项目实际,确定合理的投标条件

①根据住宅工程的特点,其工期短,工程总投资相对规模不大,应采取工程量清单、固定合同价格的方式,以降低房地产企业因建筑、建材市场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

②对设计中含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设计项目,无定额项目无单价、信息价可参照的,应重点说明,让投标人明确在投标时以综合价报价,以避免结算纠纷。

③确定合理、科学的评标原则:对有标底的,可在评标前确定合理的中标降低率,在综合考虑投标人响应质量、工期等投标条件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前提下,采取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从中选择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信可靠且报价合理的承建单位。

3)严格依照工程招投标有关文件签定工程承包合同,

注意合同的结构及合同价,对工程造价、质量、工期、风险因素承担等重要条款,应以专用条款或补充合同的方式加以约束。

3.2加强工程施工事中控制

1)严格控制施工中设计变更,经论证确需设计变更的,应力求减少变更费用,可制定设计变更的程序加以规范设计变更行为。

2)加强现场鉴证工作。施工中往往有各种不可预见的现场因素,导致标外工程量项目增加现象,如基础土方量、井点降水等,现场工程师应在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加强技术措施的前提下,按实签证、审核,以真实反映实际工程造价。

3)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工程款支付。

4)及时掌握国家工程造价调价动态。

5)对可能存在的工程造价目标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4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综合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取得目标控制的理想成果,应当从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与手段。

1)建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从组织、技术、经济与合同四个方面人手,构建工程造价控制机制:

①组织手段:就是应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同时确定其工作考核标准;

②技术手段:主要是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审核比较,对其适用性进行论证,从而寻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技术措施。

③经济手段:就是收集、加工、整理工程经济信息的数据,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资质、经济、财务诸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如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成本变化动态分析、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工程款支付审查等。

④合同手段:就是对参与项目建设的所有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监理单位等的建设行为,都要以签定合同的方式加以约束,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其工作。

2)充分发挥社会化监理服务功能,建立监理单位、政府质检等各方面、各层次组成的项目管理监控体系

3)建立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充分利用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具体做法是:将控制表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指标依照ISO质量管理总手册相应条款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以此指导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

在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中,涉及工程造价控制的条款及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表3。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投资项目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定价的系统活动,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概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就是以决策阶段的估算为静态控制,以设计、施工等实施阶段的动态管理组成的,因此,宜采取经济、技术、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措施,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估、预算或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发生,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张允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投标报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7.

[3]袁建新,迟晓明.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篇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当前的房价已经极大超出了公民的购买力,因此降低房价,让百姓能够住得起房是社会安定很重要的因素。为了使公民能住上房,需要房地产开发商控制好总投资,根据工程的造价来控制成本。现有的房价模式中包括了许多不利于国家健康发展的因素,例如房地产的炒作、商品房的空置率、社会资金的不断涌入等,使现有房产供大于求。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大面积的发生,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而房地产公司的造价投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房价,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有效管理企业资金流通方向,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我国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造价投资管理方向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者往往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需要降低工程的造价,所以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工都是相当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控制房价的过高或快速增长,首先必须了解影响房地产建造价格的因素。一般房地产的造价成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土地造价投资管理

地段的不同,使房地产的价格也不一样。处于市区良好的地段可以保障良好的销售率,此外,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安置拆迁户。开发的房地产有一部分是用来为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的,还有一部分要保障足够的绿化面积,这就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成本。

2.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设计造价投资管理

为了防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需要科学的设计房地产项目和规划,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带来效益。为了防止对后期施工和销售产生影响,前期的设计利用价值工程必不可少。

3.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施工造价投资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成本一般为总工程成本的40%。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材的价格也不断上升,这就导致了施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使其他方面的成本也逐渐涨价,例如采购、储存,保管,材料的选择,施工设备的选择,施工队伍的选择等许多方面。如果按工程价值原理,在控制好房价的同时,需要保障建筑的质量。

4.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监督造价投资管理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的资金投入都是比较大的,在运行期间,资金会被大量占用,如果建筑施工的时间过长,会对成本和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房地产商在购买一块地皮后,需要向银行抵押贷款,如果施工中的时间过长,房地产商对银行就会支付更多的利息;如果建筑施工的周期短,房地产商就可以调用资金,周转的次数就会很多,这样产生的收益是很客观的,当由于物价的过快上涨,资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退导致了资金不断贬值,加大建筑商的资金投入。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成本的投入,也使项目的实际成本过高。

二、我国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分析

1.房地产项目计划规划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

为了使项目在施工安装、项目完成周期和经济效果等方面能够更好的完成,需要在施工前规划房地产项目,这样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实行计划的安排,在技术和经济下出色的完成建筑施工。房地产项目的规划是施工过程的指导和施工进程实施的方向,在控制工程造价上有很大的优势。在房地产规划中,需要咨询有丰富经验的工程造价师,让其在房地产建筑施工前参与项目的管理与设计,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是工程的造价更合理;另外,可以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来验证设计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际的需求,在房屋的功能上、房屋安全等方面考虑,从而找出更优的方案;在设计的方案中,需要限定一定的条件,确定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性。例如根据一些外在的环境来控制建成后的经济效力,水文、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地形、地面高度等方面对工程造价也有一定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地貌进行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挖、填土石方量,在此基础上来降低工程造价。

2.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的进程是按项目的规划来进行的,但计划只是大体的总纲,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阶段即项目的实体阶段,是从计划到实际的具体化转变,施工沿着设计的思路,这是资金大量使用的阶段。从以前的施工过程来看,在具体施工时,资源节约的概率一般都较低,施工人员大都对建筑施工节约的意识较弱,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所以,严格控制资源的使用是相当迫切的。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聘请专业的施工团队,这样就可以进行系统性管理,根据合同来施工,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减小可以控制的部分,把项目的造价意识深深的植入每一个施工者脑中,让他们觉得每一份资源都要合理利用。为了在这个方面能有所提高,需要技术人员有相当强的经济概念和观念,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工期规定的时间,让每一位施工人员牢记节约意识。另一方面,根据计划严格执行,防止因计划的大范围变动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所以,需要提高设计的标准和人员施工的标准;一般在工程中计划发生改变,要及时认真的处理。还可以通过现场签证来管理工程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工作上能够相互配合,做到每天、每段时间签证,可以确保工程的进度,达到计划量化的要求。

3.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

在控制造价的过程中,竣工阶段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需要按工程进度、施工合同、施工监理等根据工程的价款来结算的。一般在工程结算阶段,需要按合同的细则来确定工程的验收工作,通过考虑工程的质量、建材采购价格、工作人员工资等方面来确定合同;在结算前,查看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记录,对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结算工作,工程的手续要确保完整,工程的施工量与竣工图的标准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完成工程的结算;对于投标过程中的所报的单价和签证价格,需要严格的按标准审查,防止出现高套单价;在结算时,根据合同和条款进行计费,严格计取各项费用;在结算的最后阶段,严格审查、复核,避免出现各项的计算误差。为了使工程实现造价的预期效果,需要合理的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管理过程,根据科学、系统的管理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考虑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购房者的购买力,迅速占领市场,加速资金回报率和投资收益率,促进了资金的流通,防止因房价过高而导致死盘、烂盘等现象。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需要建立建造标准,严格控制成本,保障民生的同时,并或得稳健的利润。

参考文献:

篇4

一、 石油工程转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严格划分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范围

由于固定资产认定标准不统一,导致油田企业在建工程投资项目资本化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范围划分不明确,基建投资计划中存在一些投资项目,从专业上讲投入的是一种设备,实际上却是某一项设备的一部分,不能单独形成一项固定资产,如注水泵缓冲球是一种设备,实际为注水泵整体设备的一部分。

(二)在建工程转资滞后,造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准确,直接影响本单位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一定的涉税风险。

1.交付使用滞后:油田企业在建工程形成资产虽然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由于在建工程验收交付滞后,使达到转资或预转资条件的工程项目,长期挂在建工程科目,既影响资产后续管理,又影响资产折旧计提。

2.竣工结算滞后:原因之一是在建工程项目投资额大,建设期较长,形成资产数量多,项目施工结算资料的编制耗时过长,竣工决算滞后,甚至长期拖延结算;预交付资产存在大量暂估,相关资料提供不齐全,单项资产价值不易划分,预转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原因之二是部分工程项目可能由于决算资料上报不及时,工程监管、概预算、审计等相关部门决算结论出具不及时的原因,影响在建工程项目转资。

(三) 在建工程项目转资的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1.更新改造油田工程项目,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将改造部分的价值报废扣减,直接将更新改造部分的价值增加到原固定资产价值之上,从而导致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2.在建工程办理竣工决算,转资形成的整个投资项目价值虽然准确完整,但是由于在建工程项目形成的单项工程项目价值分割不合理,从而造成单项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偏差,账面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四)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验收不规范

在建工程投资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未严格按照在建工程转资管理规定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全程参与,按照固定资产交付清单对应现场实物资产逐一进行交接验收,容易出现交不清楚,接得模糊现象。

(五)财务人员工程管理方面知识欠缺

一直以来,财务人员注重的是在建工程项目成本费用归集、工程项目款项的结算与支付,然而做好在建工程转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财会知识,还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与预、决算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走出办公室,到现场落实工程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

二、 改善在建工程转资的建议及措施

(一) 统一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正确列支资本化支出

单位计划部门与财务等相关工程管理部门要统一固定资产认定标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划分资本化支出范围,申报投资项目必须符合资本化支出范畴,从而规范在建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的下达。

(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在建工程转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相关信息系统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与审查,促进在建工程项目转资及时、准确

1.明确在建工程转资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竣工验收时限、竣工决算的时限,竣工决算审计的时限,对长期挂在建工程科目未清理的工程项目加收资金占用费(财务费用),对在建工程转资也实行预算符合率控制,并定期对在建工程及时转资率进行考核与奖惩。

2.除按规定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外,还需要定期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清理,以便摸清在建工程项目家底。

3.财务部门要与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定期联合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综合监控投资项目的实施进程。对达到转资条件的在建工程项目跟踪监控,直至最终转列资完毕。

4.充分利用油田现有的信息平台,如:油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关联交易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预算、施工、决算监督与审查,项目招投标,立项、合同、反馈等处理的全过程监控,并与内控管理制度相结合,规定完成的时点限制,并定期对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与奖惩。

(三)明确在建工程交接前后相关部门的责任,规范在建工程交付使用程序

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形成资产主要由投资项目管理者负责,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资产的管理责任转至资产管理者与资产使用者。必须对在建工程项目形成资产交付使用进行单项验收、专项验收,而且在验收时,投资项目管理者、资产管理者、资产使用者、财务人员等全部到达现场进行联合验收,对照编制的固定资产交付清单,一一盘点核对,达到现场实物与交付清单相一致,交接的清清楚楚。

篇5

一是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管理。

通过对转资工作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探讨,高度重视转资工作,要求基建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要把转资验收工作当成大事来抓,并由主管资产老总亲自协调基建完工转资验收工作。由于领导重视,从资产管理部门到规划设计、基建管理、预算审核、生产运行、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联合办公,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制定了管理办法,为转资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二是重点明确,全过程参与管理。

把转资验收的工作重点放到现场管理上,从基本建设项目交底、开工就介入,采取全程跟踪的先期管理方式,在基建项目交底时,有资产管理人员参加论证;在基建项目施工中,有资产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在基建项目完工后,有资产管理人员参与验收。使投资-施工-转资验收-资金拔付-残体回收一体化。在整个过程中,让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资产员)全过程参与,根椐工程进度分期进入施工现场,及时、准确了解全部需转资的资产,建立相关资料,强化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资产员的验收力度,同时调动了基层资产员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改变了资产员只管账务不管实物的现象。

三是明确职责,全方位参与管理。

在转资验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基建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前,施工单位必须在资产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按规定认真及时填写、上报相关资料;使用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必须派专人到现场,对照实物严格按固定资产管理标准逐项审查验收;各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到现场监督,认真审核施工单位填报的一切资料。通过严格执行转资验收管理办法,施工单位主动上报转资资料,使用单位也及时到现场查物点数,并为转资后建立资产卡片收集第一手资料,各有关管理部门也能够认真监督,保证了转资资产的质量。真实地反映实物资产的本来面目,做到了基建完工转资资产的帐实相符。

二、以建立流程为基础,实现转资验收工作规范有序

为实现转资验收工作规范有序,制定了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转资验收工作的程序,使转资验收工作逐步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首先,在基建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前,基建部门要协助资产管理部门指导施工单位填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转入固定资产验收书》和《单项工程明细表》,施工单位必须详细列出工程项目中各类设施、设备的资产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数量、金额(管线、通讯线路、电力线路和公路要说明起止点)等内容,以防止帐实不符和不合理的费用摊销。

其次,在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需将基建竣工项目的《竣工验收书》、《固定资产验收书》《单项工程明细表》《施工图预算大表》等相关资料送交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根据施工资料进行基建项目竣工固定资产验收。

第三,基建项目竣工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资产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的《固定资产验收书》上加盖“基建完工转资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书》连同其它施工资料由施工单位取回。施工单位将加盖“基建完工转资专用章”的《固定资产验收书》及相关资料送交到基建管理部门,再由基建管理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三、以严格审核为核心,加强预估转资后的管理

基建项目竣工后,对预估转资的基建项目首先由基建管理中心的预算审核部门对各工程项目进行审核。预算审核部门审核后将《工程结算书》转交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工程结算书》以及《固定资产验收书》对《单项工程明细调整表》,进行严格审核,对单项资产进行认真核对,及时调整。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将加盖“基建完工转资专用章”的的《工程决算书》转到厂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结算款。工程完工后在质量确实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方可支付其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

四、以跟踪结合为保障,确保基建完工及时转资。

篇6

一、公路施工企业的特点

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生产(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除了具备加工制造企业的一般特点外,它还具有其固有的、其它企业所没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资金流量巨大、施工周期超长

公路工程由于其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沿自然露天建造的土建工程实体。一个公路工程施工标段少则几百米,多则几千米。上千万的土石方开挖和砌筑,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多数工程施工项目往往都要持续实施几年才能建成。相对于一般加工企业来说.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以下简称施工企业)资金流量大、生产(施工)周期长、工程项目点多线长、技术及管理难度大、会汁账套多、生产的产品即工程量难以准确计量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那么如何加快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较为及时准确的对工程实体进行准确计量结算,制定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规避财务风险是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控制的难点和重点。

2、工程数量相同、建造成本不同

由于公路施工工程项目多露天作业,虽然工程量相当,但其受地质构造、环境和当时国家经济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工程施工地点.不同的施工期间.其造价都会大相径庭;其次,施工组织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因此产生不同的经营结果。这些不确定因素存在,增大了财务控制风险和成本控制难度。这是公路施工企业产品生产的个别性.也是公路施工企业的又一特点,那么如何认真比对各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制定实事求是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充分注重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是我们加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3、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具有事先能动性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特征,因而其项目管理只能在这种不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为避免在某一项目上产生重大的失误,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管理必须是事先的、能动的管理。

4、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具有动态跟踪性

尽管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明确的,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事先所设定的目标及相应措施的实施过程自始至终进行监督、控制、调整和修正。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实施的复杂性,建设周期长,施工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

二、现行公路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主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一些财务主管人员素质低.业务技能差。有的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财务理论水平低,不具备娴熟的业务运用能力。有章不循,原始资料、台账、核算资料不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准确.“资产不实、成本不实、盈亏不实”数出多门的现象屡屡发生,有的执行法规能力差,成了臂理者的“御用工具”.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尴尬局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参与工程单价制定、合同制定、分包单位选择是重要的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等等.造成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

2、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公路施工企业承接工程项目,从业主项目招标、企业项目投标、企业项目中标、到标后实施,直至工程竣工工程决算.多是工程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投标标书、制定中标项目标后预算及实施。因此.不少公路施工企业的领导、项目经理只倚重工程部门.肤浅的认为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就是“收收发票、管管现金、写写算算”而已,没其他大用;加之我们一些财务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财务理论、会计实务技能不高.往往不能很好地从会计职能上、理论事务上有所见地、有所作为。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公路施工企业资金长期资金流动不畅.债权债务长期积淀乃至混乱不堪,成本核算不成体系.企业财务风险此消彼长。

3、没有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特别是公路施工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上,始终存在重工程施工管理、轻综合业务管理的习性。所以资产管理等业务核算通常在企业领导眼中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有的企业领导还常常只关心有多少现金、多少利润多?缺乏企业管理基本常识.对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什么是激励机制?如何科学管理等知之甚少。不注意重视发挥企业各部门综合管理效应,对如何协同各综合管理部门,堵塞“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增收降耗使利润最大化这一问题不加研究.从而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不利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主管人员如何利用会计职能理论.娴熟的会计技能,科学地与企业领导沟通.是做好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熏要前提。

4、项目经理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能缺失

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应当履行“严格财经制度,加强财经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这一职责。但就项目经理队伍整体而言,素质不一,良莠不齐。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组织尚有可能出现差错,而项目经理作为个人,且在缺乏监督、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其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施工企业有必要帮助项目经理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然而,在大量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中,对工程建设资金几乎不存在有组织的监督管理,而是完全由工程项目经理个人安排使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据笔者了解,目前在项目经理队伍中出现的财务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寅吃卯粮,提前透支工程利润;疏于管理,出现大额亏损;大量举债,施工成本大增。一些工程项目需要大量垫资或项目资金一时不能到位,而金融机构贷款的数量有限,造成项目经理大量举债,有的甚至不惜借取高利贷,使融资成本大增。工程中存在的不正常垫资现象加大了对项目经理使用资金的监管难度。

三、公路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资产管理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施工企业放弃对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控制、监督有关,施工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项目经理负责制虽然体现了风险抵押、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本质,强调项目经理个人在承包中的主要责任,与施工企业之间也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但是如果其出现的经济损失一旦超出其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其责任必然要由施工企业来承担。虽然出现问题的工程项目或项目经理是少数,但其对社会、对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本人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施工企业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刻不容缓。

据笔者了解,施工企业并非没有看到这一问题,但为了保住项目经理队伍、为了保证能承接到施工项目,不得不放弃对项目经理建设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实,这是一个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分权程度的把握问题,笔者认为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与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并不完全矛盾,关键是如何在施工企业行使财务监督管理权与项目经理行使建设资金使用自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加强企业对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又保证项目经理对建设资金使用权的自主行使。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在行使财务监督管理权时应当遵循“你的钱,我看着你花;你的账,我替你记;你的财务,我帮你管”的原则,首先承认该钱是项目经理的,施工企业不能花,也不会花;同时强调管理权上收,财务高度集中。在此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项目预算确定的基础上,按工程进度编制季度、月度的资金使用预算,做到项目有预算、月度进行平衡、每周进行安排;实行现金流量周报制度,及时反映项目的进度、资金的使用状况;完善成本核算体制,强化目标成本管理。具体措施是:

1、设立专户,专人核算

施工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财会人员,编制在企业,由企业财务部门直接管理,并按工程项目进行分工,每人管理几个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将工程建设资金按工程项目进行归集,单独存放,包括建设单位支付的工程款(扣除应上交的管理费和应支付的税费后的余额)和项目经理为项目建设筹措的资金。

2、实行预算管理,加强审批使用

按照工程进度,在预算范围内,由项目经理安排使用,即由项目经理提出资金使用申请,经企业工程管理部门按工程进度和工程预算进行审核、企业财务部门审批后,由企业财务核算员负责支付。由企业财务核算员每周编报现金流量表,每月编报预算执行情况表,按项目编报收支平衡表报企业财务部门。

3、实行有效的资金调度管理,提高使用绩效

如果某项工程项目暂时有资金结余,在经该工程项目经理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内部融通,以提高资金使用效力。

4、考核奖励及结余分配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完毕后,将项目结余资金一次性支付给项目经理,完全由项目经理安排使用,即归项目经理所有。

只要施工企业按上述原则,想项目经理所想,急项目经理所急,认真做好服务,在适当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监督使用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能得到广大项目经理的理解和支持的。

参考文献:

篇7

所谓海外工程项目指的就是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工作的国家数量大于一个,并且使用国际通用的管理方式实施项目管理的工程项目。参与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国家数量较多,不同国家的项目参与人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等等,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各具特色的项目参与人员融合到一起可以带来不同的灵感碰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海外项目的风险也比较大,尤其是财务风险。本文以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管理因素

当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合作完成项目时,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十分关键的,一般来讲,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沟通工具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等。远程控制是企业之间经常使用的工具,但是远程控制毕竟不是当面交谈,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和不确定性。项目财务管理对整个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国内外企业不太容易做到同步处理财务问题,这提高了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此外,总的说来,海外工程项目在管理中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管理方式,和国内的管理方式不太一样。现阶段,好多工程项目在建设中都引入了国外企业,因此国内企业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和引入国际通用的财务管理方式,保证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下面分别具体介绍一下:

(1)资金管理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参与者既包括国内企业,也包括国外企业,总的说来海外工程项目属于融资项目,所以资金管理风险是最主要的财务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在海外项目中,企业需要为业主提供一定的保函,但是我国银行能够提供保函的条件是十分严格的。第二,一般来讲,海外项目的资金投入比较多,企业需要依靠贷款完成筹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银行对大额贷款的基准率逐渐提高,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2)资产管理风险。现阶段,我国企业在海外项目的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忽视资产管理工作,浪费企业资源。我国企业在管理海外项目时,还没能摸索出一套专门的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资产损失风险。海外项目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汇率的影响,施工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贬值。

(3)成本管理风险。影响海外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主要有:项目所用的材料的市场价格、工程施工时间、施工工具、天气状况等等。对海外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

(4)税收管理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不在国内,因此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税收风险。总的说来,各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是不一样的,我国企业应该关注海外项目的税收风险。

2.外汇因素

外汇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近几年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企业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一些外汇制度提高了外汇风险。现阶段,好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外汇制度,与拥有外汇制度的国家合作时需要承担一定的税收风险。

3.人才因素

企业在开展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时离不开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的效果。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海外工程项目财务控制与防范的建议

1.加强风险识别,从源头控制风险

要想做到有效控制海外项目的财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正确认识财务风险,从源头控制风险。

第一,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在投标时关注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市场变化情况。企业在开展投标工作之前,应该首先了解项目建设地的市场,然后对该地的发展情况进行透彻的分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判断该项目是否值得投标。

第二,中标之后,在正式确定合作关系之前,企业需要了解一下项目建设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需要和合作方开展进一步的沟通,对项目的成本投入进行初步评估。

第三,签订合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审核,保证合同的有效性。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财务管理风险

为了避免财务管理风险,企业需要做好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需要及时了解银行的各种优惠信息,尽可能的减少贷款的成本投入;完善现有的资金使用政策,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做好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

其次,确保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规划;确定专门人员来负责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做好对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监督工作。

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企业需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3.避免外汇风险

为了避免外汇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结算时应该尽量不选择当地货币,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货币。此外,企业还可以选择一些金融衍生工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汇率损失风险。

三、结语

总的说来,影响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因素有管理因素、外汇因素和人才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接下来提出了控制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为控制海外项目的财务风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海亮.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J].商,2015(8):252-253

[2]邓建.浅析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J].会计师,2015(6):24-25

篇8

摘要:为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趋势和公司设备资产管理日益增加的难度和需求,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方案。基于工作流的设计思想,集成固定资产、设备维护和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信息化系统的模块、结构和数据库,并通过在企业的应用验证了系统的管理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 :资产管理;信息化

1 概述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随着设备和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多数的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管理质量,都达不到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需求。[1]网络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的兴起和普及,已经给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2] A 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汽车生产集团在国内的基础科学研发中心,拥有71 个实验室中心设备资产种类繁杂,价值累积超过1 亿美金。中心目前的资产管理主要负责方为BusinessOperation Group,其管理工作涉及方面多样,工作量大,但目前仍主要利用邮件沟通、文档管理、账册存档等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工作。由于管理对象庞杂,情况多样,涉及人员较多,经常产生沟通缓慢,反应迟钝,重复工作等多种问题。因此,该中心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各种资产管理,设备维修,工程项目的管理等工作纳入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全线监控。

2 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

2.1 业务需求分析

A 公司作为一个基础科学研发中心,资产主要包括普通的办公室设备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目前对设备资产的管理包括采购入库、日常管理、设备维修、耗材管理、工程项目等几个方面。设备资产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涉及到各方面的人员包括:各组工程师是设备的使用人员,需要利用系统进行固定资产查询,查看固定资产的信息和可用情况,申请领用。Business Operation Group 是主要的资产管理方,需要在系统中对所有的资产进行在线管理。维修部门对维修工单进行操作。项目经理需要在系统中提出立项申请,立项之后需要进行项目的计划管理。

2.2 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

本系统主要设计思想是基于工作流理论,用工作流的思想对企业资产的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设计几大功能模块,各大模块内分别在各自的主要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业务进行信息化操作。[3]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维修管理模块采用了以工单管理为主线的EAM(企业资产管理)管理模式。在软件实现技术方面,系统的架构方法采用了目前流行的B/S 三层架构,系统结构包括客户端(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三层结构。

2.3 系统结构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资产信息平台,本系统覆盖了一个研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所需的多个方面,内容较多,数据比较复杂,软件设计总体目录应清晰明了。

3 系统应用

由于系统采用B/S 的结构,客户端就是浏览器,所以各相关人员只要有电脑和互联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登录使用管理系统。系统使用人员包括Business Operation Group 员工,各组的工程师,维修计划人员,项目经理,公司领导。这些人员分别属于不同的用户组和角色,所对应的权限各自不同。

3.1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应用

在固定资产模块,主要的操作人员及相关工作包括:淤工程师和其他需要使用设备的员工主要进行资产查询和领用。进入查询模块,通过输入资产的名称、编码、类别、所属部门及目前状态等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显示所有符合条件的资产列表,包括资产的可用状态。于Business Operation Group 员工在该模块中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入库,状态监控,报废处理等操作,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盂决策人员或财务人员在进行资产统计分析时可直接在系统中对某个或某一类或是全部资产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要求可以生成各种列表便于统计。

3.2 维修管理模块

维修管理模块主要是维修工程师和维修计划人员等对工单进行操作。工单生成后,计划人员进行审批,此时工单处于“审批”状态;审批通过后转入物料计划人员分配工具、材料等,工单处于“等备料”状态;准备完成后工单下发到相关施工人员,进行维修或建设工作,工单处于“执行”状态;完工通过验收后工单变成“关闭”状态。通过工单列表可以随时查看所有工单的状态和其他信息。

3.3 项目管理应用

对于新的工程项目,比如建一个新的实验室,项目管理模块提供了从项目前期准备到最终验收结案的所有管理操作。主要操作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计划人员和领导层决策人员:淤工程师及一般项目经理可进行项目申请,填写项目信息并上传项目建议书。系统将自动按照预设流程进程审批流程。于立项之后进入项目跟踪管理,跟踪管理的主体为项目计划及跟踪。项目日历查看项目的日历排程。该图可以更直观地查看项目的任务分解和日程安排,利用跟踪该图可以查看目前项目的进展与项目计划的对比。项目立项和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文本文档资料,利用文档管理对这些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保存。

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公司的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各部门人员通过系统的不同模块和功能,对设备资产的管理、使用、维修、建设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系统的结构设置清晰合理,数据流转正常,各功能跳转和信息传输有效。基本可以完成资产管理的所有流程,并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4 结论

文章以一个科研中心为例详细讨论如何针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方面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管理平台的过程和意义。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以工作流的思想为原理,经过详细的结构设计,完成了一个以不同业务模块为框架,信息充分共享的信息平台。将信息平台应用于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后,有效促进了设备和资源的有效运行和优化配置,达到了预定的效果,验证了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9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阶段,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县级公立医院应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使用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健康需要。同时,随着对医疗设备投入的加大,医疗设备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利用率低、监管不力等问题。县级公立医院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如何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完整的购置、使用、处置约束制度。由于执行新制度前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也就没有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各科室购置设备前不进行充分论证,对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使用效率没有充分的论证依据,致使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较低,有些甚至出现长期闲置的现象。执行新制度后,按制度要求计提折旧,并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但还不是很完善。有的采购部门在购进设备之后,没有及时的报账,使财务报表严重失真,造成了账实不符;有的使用部门不注重设备的使用和保管,甚至造成了由于使用不当而导致医疗设备损坏的现象;有些科室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法使用的设备没有及时逐级上报审批,给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由设备科管理设备的明细帐,总务科管理房屋建筑物及家用电器明细帐等,各使用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保管。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在设备的采购、使用、报废处置等方面还存在沟通不畅、数据上报不及时、管理职责分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实物和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不符的现象。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大部分的设备无法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只能外请人员维护,加大了设备的维修成本。医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设备科、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固定资产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容易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如何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在申报购置前应对该项设备进行考察、咨询,有充分的资料论证该项设备确实适合本科室医疗诊治所需,才能按程序逐级上报,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设备采购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对达到规定限额以上的设备上报政府采购办或者参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办理采购相关事项,达到规定限额的应该请纪检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监督。新购置的设备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后,使用科室才能办理出库领用,并负责日常保管,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设备使用达到固定资产规定报废年限的,使用科室应与设备科联系,经设备科检查认定后,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应该继续使用,但不再计提折旧;确实无法使用的应填写报废申请单,经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设备科办理报废手续。设备科把报废的设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办理处置出售,所得残值收入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二)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应由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财务科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中:设备科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维修及报废处置工作,同时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的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应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使用科室保管,一份交给设备科保管,并且认真登记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总务科负责管理房屋建筑物、家具等的明细帐登记工作。使用科室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当固定资产发生故障进行维修时,在固定资产卡片上,科室和设备科都要进行维修登记,方便随时了解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帐一级明细帐登记工作,与相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与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进行帐实核对,发现盘盈盘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领导审批,进行帐务处理,保证帐实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012年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公立医院按固定资产类别及使用年限每月计提折旧,计入当月成本费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较多,大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短,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计提折旧要按使用科室、固定资产类别、使用年限、资金来源等进行核算,工作比较繁琐,工作量也很大,容易出现差错。要及时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类别、新旧程度,保证计提的折旧数额真实、准确,必须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核算,才能按时完成固定资产的各项核算工作,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建工程项目也比较多,医院应按《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建立工程项目相关业务授权审批和执行制度,规定项目办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其他人员办理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做好工程概算、预算管理工作,工程项目预算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公开招、投标,保证工程项目的公开、透明。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对超出合同规定的竣工时间的项目,应主动与工程承建方协调、沟通,加快工程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工,避免增大工程成本,造成资金浪费。对已办理竣工结算的项目,应及时转入固定资产。

(五)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为了使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能够有章可循,县级公立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所有的固定资产分类别,按购置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卡片的形式录入计算机软件,卡片的设置应包含设备名称、使用时间、规格型号、使用科室、预计使用年限、原值、已提折旧、现值等内容,以方便日后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包括设备科、财务科、使用科室、审计科等,所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应可以实现共享,避免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数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避免出现重复购买、设备使用率低或闲置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三、结束语

在国家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

篇10

在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在建工程竣工后向固定资产转化为关键环节,竣工项目的及时准确转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完善以及财务管理等非常重要。以往的转资流程工作量大、消耗时间长,且效率低,因此如何创新竣工管理对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传统转资模式流程

在结算与工程管理、合同相统一的基础上,具备完整、准确、齐全的工程结算数据、资料以及手续,在建工程才可以转向固定资产。通过归集工程成本数据,准确计算从工程建造开始直到可使用所产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工程所需物资、人工、资本化利息、相关税费以及间接费用等。当产生的成本在固定资产处于不可使用状态之前,利用在建工程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当固定资产处于可使用状态后,其产生的成本则转至固定资产。

数据归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工程结算。工程结算由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工程咨询费、能源评价费、土建费、环境影响评价费、安装费、环保验收费、设备费以及勘察费等组成,转资的基础工作就是各项费用的结算。主责部门负责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工程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能源评价费、环保验收费等费用核算,以合同和公司授权为依据,组织进行工程验收,完成结算任务之后向财务部门递送结算资料,财务部门以相关结算资料为依据进行结算。第二,专用设备。依据采购合同、发票、入库清单对专用设备进行入库账务结算,供应单位的出库手续办理是以领用单位带有签章的出库单为依据,财务部门再次核实,确认无误后计入成本。

二、传统转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转资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财务部门按照账面资料对固定资产转资清单进行编制,但因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判断施工实际进度和完工情况,所以可能出现账面信息不能完全对应现场信息的问题。第二,当工程项目满足竣工验收要求时,需立即提交申请,组织财务单位、工程单位和产权单位验收,办理好相关手续。以往公司仅关注工程建设与验收,忽视工程交付使用时交接与盘点固定资产实物的问题,使其工作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交接不明等,如实物与交付清单存在差别。第三,尽管正式转资前期可以进行预转资,但因预转资过程只是把整体工程作为同类资产,并未将其分解,如果某个项目的正式转资与预转资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则转资期间产生的费用则不能与实际相一致。

三、转资模式的创新内容与对策

对传统转资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创新,使在建工程转资的准确性和效率得到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对工程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转变,使其不仅可以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性和完工程度,还可以在转资过程中具备直接参与权利,对转资清单进行确认,保证转资数据正确,同时也更加明确资产界定划分,防止产权单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按照工程完工进度和试运行状态,工程管理部门向财务部门递交项目可使用状态报告,财务部门以报告内容为依据,对工程结算M行及时核对,汇总并整理成本资料,再由财务部门提供建安、设备等相关费用的结算清单。第二,产权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协同工作。根据财务部门所列清单,并结合固定资产目录中的分类标准以及编制建筑物、房屋等汇总表与明细表,产权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一同对单项资产造价进行确定,将其作为移交固定资产的资料。固定资产产权部门和管理部门检查并核对交接资料内容,保证所有内容均正确之后,再由固定资产的产权部门与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一同签章,进行移交固定资产工作。第三,财务决算资金来源报告、工程竣工决算报告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编制,对资金来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投资完成情况等作详细说明。从工程竣工结算报告中能够体现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时间、资源来源、投入资金、完成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形成分类情况等,使转资流程得到进一步完善。第四,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改进企业产品性能、增加企业产品种类、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消耗。以往为实现固定资产资本化所产生后续支出往往计入生产成本,而现阶段转资模式发生改变,使后续支出资本化,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在技术改造项目立项之后,装备部与相关产权单位联合,将技术改造所包含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明确,至各个项目的固定资产,同时向财务部门上报资产明细。由财务部以资产明细为依据把账面价值向在建工程的核算中转入。在完成技术改造之后,财务部门依据具体执行状态对财务决算进行编制。最后由产权单位和装备部门分摊技术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形成新的资产明细或新资产,上报至财务部门进行转资。

从在建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中能够体现出传统与创新之间存在的差距。转资环节中,工程管理部门的参与,便于财务部门将转资流程理顺,形成高效、规范且精准的转资工作。财务部门对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使各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清晰明了,对在建工程的精确转资十分有利,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转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转资模式的创新,为转资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使转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建工程转资时,管理和控制工程的建设、投资、购置、营运等过程,规范并不断完善转资程序和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得到如实反映,使企业资产完整与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创新并发展了资产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武晓红.浅谈在建工程项目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经济,2015,(26).

[2]戴莹.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16).

篇11

受到地域距离的限制,国内企业只能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远程控制。远程控制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国内企业无法及时对海外项目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给海外项目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所在的法律、经济、文化环境都与国内不同,因此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与国内的财务管理体制必然有所不同。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就可能造成项目财务制度不适应于所实施的海外市场,由此给项目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影响海外项目的实施。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第一,资金管理风险。首先,融资风险可能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主要的资金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外工程的业主经常要求我国企业提供保函,但是我国国内银行对于开具海外工程项目保函条件比较苛刻。一般来说,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我国银行在保证金支付比例与授信额度方面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海外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巨大,向银行贷款数额一般比较大,但是近几年我国银行的贷款基准率多次上调,加剧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其次,资金安全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严重的资金风险。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工程完工、回收资金前通常都要先垫付资金。一些海外工程项目受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业主延期支付工程款或者拒付项目工程款,项目经营者无法及时回收工程款。第二,资产管理风险。目前我国的海外工程项目的资产管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重视资产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往往有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和施工作业场所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体系。施工部门在完成施工后,由企业完成对资产统一管理的工作。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出现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闲置与重复购置,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一是资产的损失风险。受到汇率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外的施工机械的资产价值发生了贬值。而且,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不断加紧,我国企业的海外新签合同额减少,开工率降低,造成了部分海外施工机械的使用率下降。如果施工机械出现闲置现象,或者在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将人员撤回,将机械滞留于海外将存在损失风险的情况下,将资产回运国内将有可能造成一笔巨大的开销,增加企业的财务支出。第三,成本管理风险。受到工程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的影响,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如果施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增加整个工程项目,就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造成项目亏损。工程的成本包括内在成本和外在成本。工程的外在成本受到工程所在的市场材料价格、设备运输成本、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计划工期的延误也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控制。工程的内在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务支出、培训支出、办公支出等。第四,税收管理风险。与国内的工程项目不同,海外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地点在海外,存在一定的税收管理风险。各国的税收管理制度都不相同,使得我国企业海外项目的税收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因此企业在对税收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外汇因素

第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应收海外外汇款等外币资产的汇兑损失。相对应地,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减少了我国海外项目的中标数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成了我国一部分企业已逐渐退出了海外市场,一部分企业甚至因为资金无法收回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局面。第二,国外的外汇管制政策增加了外汇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很多国家等。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如法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

(三)人才因素

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专业水平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控制或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税收金融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接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以适应海外工程的要求,就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海外工程项目财务控制与防范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识别,从源头控制风险

首先,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投标时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市场情况。考虑到施工机械的有效利用,在投标时尽量选择有市场潜力的国家或地区的项目。企业负责人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综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分析该地区的市场潜力,制定发展计划。其次,在合同签订前要对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法规、合同法规、政策、社会文化环境等,并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具体细节。企业在合同签订前要对招标文件进行研究,分析各项支出,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初步估计。最后,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项目所在地的法律顾问,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尽量避免由于合同的问题给海外工程项目带来风险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管理风险

第一,要加强资金管理。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和业主。首先,企业可以收集银行的优惠信息和政府相关政策,尽量降低项目的信贷成本。其次,要建立全新的资金链,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控制项目支出的资金流动。最后,要监督合约的履行,防止业主逃避履行支付价款的责任。第二,要加强资产和成本管理。国内企业可以建立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统一“钱”和“物”的管理。首先,将项目预算进行分解,分为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等成本项目,制定出完善的项目成本计划。再者,确定每一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及负责人,由负责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并对其成本予以控制。一般而言,选择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应优先考虑管理相应内容的部门,比如现场施工的部门负责控制施工成本,采购部负责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等。最后,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对项目的成本、资金变化进行监控及统计变化,及时预警项目中的风险。第三,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施工企业要引进具有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培训,确保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符合海外工程项目部门的要求。

(三)避免外汇风险

第一,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币种进行结算来弥补汇率损失,降低汇率损失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汇率分析,对不同币种的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币种。另外,还可以利用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或者金融衍生产品降低汇率损失风险,避免损失。第二,为了减少项目所在地的外汇管制政策的影响,当地的货币额最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结算时也尽量避免使用当地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