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6 10:21: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

篇1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2009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虽然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较以往稍有减缓,但总的来说比起2008年还是有所回暖的。江苏服装行业的整体情况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生产和销售的衔接基本协调;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亏损额有所上升;出口额增长平稳”,根据2008 年上半年统计,江苏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670 家,从业人员69.4 万人,资产961 亿元,2008 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现价产值同比增长12.3%,增速低于2007 年同期11 个百分点,1-9 月累计产销率98.2%, 同比微升0.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8%,比2007 年同期增幅回落23.9 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上升63.1% ;服装出口受阻,增速放缓,1-9 月全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 个百分点。

二、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

由于资本项目、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的现状仍在持续,国家外汇储备仍在大幅增加,以及在全球汇率体系下加元,美元,澳元,升值的大方向将无可置疑。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平均第一次掉到8.00以下,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7.00的大关,再到现在的6.826附近。人民币受国际影响在不断的升值,对于本身已经利润很微薄的纺织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研究,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将降低二到六个百分点。若人民币升值五到十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六十。特别像是对出口依存度很高服装行业,损失更大。拿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来说, 2009年服装出公司口额达到8200万美元,利润有靠近1200万美元,但若是人民币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润将下降近七个百分点。就靠近80万美金。对于江苏省整个服装行业来说损失就更为巨大。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出口退税近期又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盈亏,甚至是存亡。其中服装行业受的影响又尤为巨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大多企业即使不倒闭也只能勉强生存,为了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压力,2008年7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百分之十一提高到十三,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申明,决定从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出口的退税率到百分之十四。而在现在,经济形势渐渐走出低谷,走向复苏,服装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而这可能会带动服装纺织产业链的一系列改变。据了解,有很多公司实质上服装的买卖收益和支出基本出于平衡,利润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所有来源都是来自于退税部分,退税率的降低必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下面就以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为例来证明一下退税对利润的影响问题。

本文将采用弹性系数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的影响。

1.指标的选取

选取的指标是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率的弹性dr/r / de/e ,其中dr/r是相应引起利润的变化比率,de/e是出口退税的变化率。

出口退税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有如下几种情况: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与利润的变动幅度相等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当dr/r / de/e

2.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本文收集了2002年到2009年的相关数据,包括出口退税率和服装公司每年的利润,并对其进行了弹性分析,如表1所示

⑥数据来源: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03-09年工作总结

3.数据分析

从图表中看,服装出口退税率弹性基本为正值,即说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利润率的提高,但有时候出口退税的降低,服装公司整年的利润还是会提高。这其实与整体并不矛盾,虽然出口退税率降低,但是由于公司发展的比较迅速,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强,而老客户也愿意承担一部分由于出口退税而使企业造成的利润减少,所以整体来说,年利润还是增长的。从数值来看,出口退税率弹性都在一以下,但是基本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对利润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巨大,但还是十分可观的。再加上大形式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下调,所以企业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填补此块的利润损失。

(三)服装行业工人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服装的成本核价包括面料价格,辅料价格,工缴,商检报关,包装,运费等等。而占据大头当然是面辅料价格和工缴,而面辅料价格就是原材料的价格,工缴也就是工人工资。这两项的价格高低,决定了衣服的成本,也就基本决定了报价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的多少。

1.辅料价格上涨

2009年,矿石的价格幅都很大,所以金属辅料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至于面料,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由于基于棉花,纱的价格上涨,所以面料价格也一直高居不下。2009年10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价格为14022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5元/吨,聚脂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价格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950-1050元/吨。这些都使的面料的价格不断提高。与09年同期相比,苏纺服装公司所购进面料,桃皮绒涨了2元一米,斜纹纱卡涨了1.5元一米,基本每种面料的涨幅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2.服装行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工厂的利润也就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成本的增加,原来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枯燥体力活不能承受。特别在苏南地区,很多工厂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只能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吸引人。从苏纺服装公司来看,基本上下属的两个工厂,铜锦制衣,同泰服饰,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都进一步增加了服装成本。使得服装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和利润额都有很大的下降。同时由于成本的提高,很多外国的服装企业都在逐渐将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非洲等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成本更低的国家。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则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四)贸易和技术壁垒

贸易和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江苏省服装外贸的快速发展,各种规定,条款都将很多服装外贸公司阻挡在了订单之外。下面就介绍四种最常见的贸易技术壁垒。

1.过渡性保障措施(TSM)

目前江苏身省纺织业对国际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服装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加上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很容易被欧美等国家认为对其市场有巨大冲击力。为了保护其本国市场,会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2.技术贸易壁垒(TBT)

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受TBT的影响,每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其中主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以下几种。

(1)有关的技术法规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包括服装有害物质残留量多少的界定,还有标签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2) 合格的评定程序对江苏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主要包括ISO9000,ISO14000的权威性认证测试

(3) 服装出口受各个国家不同标准的影响

3.绿色贸易壁垒(GBT)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举个例子:生态标签的限定,包括纺织纤维标准,纺织加工化学标准,以及生态纺织品的认证。

(五)业务员经验的不足

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问题。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业务员却不能及时发现,再将要出货时,被查验出来,引发争端。

在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出现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和政府,其他企业合作应对贸易壁垒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四、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应对策略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进

1.加大,加快纺织服装的研发和企业改造力度。

江苏省纺织企业首先应该加大原材料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原材料的多元化,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等,在原材料供应环节实现多元化、环保化,高科技化。其次,对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核心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原有低档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充分利用国产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原材料优势进行面料新品种,新外观的设计研发。加强印染和后续处理企业的改造,加强服装设备的改造,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和层次。

2.加快核心产业的调整

推进结构的优化。拓大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加快发展医用、汽车用,军用等产业用的纺织品,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并致力于发展装饰用纺织品,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化纤纤维行业结构处于合理化,大力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使得自己能够更多的提供制作高档服装的面料。

3.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创建国际化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服装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提高服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的竞争是高级别的竞争,其竞争的意义在于隐藏在品牌内部的科技和文化。能否创造出拥有忠实追随者的国内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能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培育出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建设方面有独特优势的企业,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

4.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产业规模。以市场为导向,把具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差别化的产品特色。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相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形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高、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策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并且要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培养出高素质的业务员,用业务员来带动公司业务量的上涨。

总之,推动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摆脱以高数量,低价格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适应现在服装行业的形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理应对纺织服装业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1.针对TSM对策:

(1)普及TSM的相关知识,对目标市场的结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江苏省的纺织服装出口过程和形式进行跟踪调查,以调节出口节奏的缓急。

(2)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减轻TSM对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对实施TSM的国家进行交涉。

2.针对TBT对策:

(1)建立TBT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2)充分利用《TBT协议》的相关条款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

(4)提高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

3.针对GBT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绿色信息的采集

(2)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发展生态纺织品

4.打破贸易壁垒的其他对策:

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出口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等等。

(三)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内需

中国国内的需求本身就很大,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所要做的是建立,经营自己品牌,建立自己的国内销售网络。

四、结论

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形式对纺织服装业来说比较严峻。但是这也给了我们江苏省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契机,只要企业能够在巩固核心业务下,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合作伙伴,稳步推进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政府,行业协会克服贸易壁垒,培养自己一批优秀的业务员,服装企业肯定可以在以后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统计es Ex2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International, 2005,19 (1) : 57 - 71.

[2]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孙威.绿色壁垒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07.

[4]张燕文.国际绿色竞争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纺织业,2005,(10).

[5]上海纺织科技编辑部.出口退税率回调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上海纺织科技, 2008, 36 (9) : 61.

[6]惠露露.出口退税若调高能带来多少利好[J].纺织商业周刊,2008,(28) : 34.

[7]俞文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能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吗[J].开放导报,2008,139(4) : 93~ 95.

篇2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题之一,其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财务状况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货币反映,也是评价上市公司股票质量的主要依据。公司财务指标的选取,要能够体现上市公司整体的情况,尽可能做到系统全面。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为依据,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可量化性的原则对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进行选取。

由于选取的指标较多且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有效地将这些因素综合分析清楚,寻找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因子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上市公司各因子之间关系。本文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如何构建更客观、更科学的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二是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利用构建的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取

为了便于趋势分析,本文研究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选取了沪市27家纺织服装行业2013―2015年三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应用SPASS 220,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纺织服装行业2013年至2015年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

22纺织服装行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通常,财务指标是考核企业绩效的主要依据,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本文在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相关文献基础上,从反映财务状况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5项指标构成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偿债能力方面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X4;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毛利率X5、销售净利率X6、资产报酬率X7、净资产收益率X8;营运能力方面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周转率X11、现金收入比X12;发展能力方面的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X13营业收入增长率X14净资产增长率X15。指标体系中,部分为正向指标,即数值越高对企业越有利,如:每股收益、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部分为适度指标,指标不宜过高或过低,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增加融资负担,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3实证检验分析

31因子分析法可行性检验

因子分析法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以使各变量得以浓缩,本文通过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Phericity)对因子分析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61(大于临界值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值为0(远远小于005)。表明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即变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用因子分析法是可行的。

32提取公因子并命名

抽取因子的关键是求解因子载荷矩阵,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极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a因子抽取法等。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五个公因子,相关矩阵R的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其累计贡献率为87414%,即五个因子共反映了87414%的信息。为了便于对各因子进行合理解释,本文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做最大方差旋转,其因子的经济意义是由因子模型中权数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和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2和表3所示,由旋转成分矩阵表2可知,F1在X6 、X7 、X8有较高载荷,可称为盈利能力因子;F2在X2和X3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偿债能力因子;F3在X11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营运能力因子;F4在X12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收现能力因子;F5在X14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成长能力因子。F1至F5各因子分别综合了原有指标体系38889%、18606%、14215%、8969%、6736%的信息。

33因子得分和排名

运用统计软件SPASS 220可计算出27家公司的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表3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F1=0013X1-0136X2-0095X3-005X4+028X5+0328X6+0245X7+0293X8+0079X9-0121X10-0105X11+0021X12+0094X13-0075X14+0103X15

…………

1500070048100000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F2=-0229X1+0316X2+0307X3+0239X4-0083X5+036X6-002X7-0113X8+0041X9+0044X10-003X11-0004X12-0017X13+0026X14-005X15

F3=0002X1+0031X2-0009X3+0035X4-0115X5-0289X6-0004X7+0006X8-0082X9+0441X10-0478X11+0031X12+007X13-0069X14+0222X15

F4=-004X1-0027X2-0052X3-0053X4+0269X5-0013X6-0041X7-0033X8-0413X9+0204X10-0073X11+0430X12-0140X13-0017X14+0029X15

F5=0229X1+0101X2+004X3+0240X4-0098X5-0126X6-0043X7-0098X8-008X9-0067X10-0087X11-0116X12+0288X13+0782X14+0008X15

综合得分F=F1权重×F1+F2权重×F2+F3权重×F3+F4权重×F4+F5权重×F5,?嘀匚?旋转后各公因子特征值占特征总和的百分比。

根据表1可知,F1权重为38889/87414=04449、同理可得F2、F3、F4、F5的权重分别为02129、01627、01024、00771。故F=04449 F1+02129 F2+01627 F3+01024 F4+00771 F5

本文对沪市27家纺织服装行业2013年至2015年三个年度的经营绩效进行了排序,由于篇幅有限,罗列了2015年排名前10位的企业,如表4所示。

4结论及建议

篇3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以及出口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了1000万,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13%以上。入世后特别是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速度呈现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比例的28.1%,成为纺织品服装业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同时纺织品服装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出口产品种类之一,也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而纺织品服装行业又是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因此,利用经济学理论深入研究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发展优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比较优势理论

19世纪初,李嘉图提出了“相对成本”说,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劣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即当一国所有产品的成本均比另一国高,即该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些产品与另一国同类产品的成本差距的比率不一样,成本差距小的,就是本国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两国都集中力量生产各自最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仍然会使交易双方获得比交易前大的利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赋予理论,指出一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了该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了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交易的双方均可从中获利。这个理论揭示了形成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丰富与供给的密集,这是对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的深化和发展。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比较优势分析

资源禀赋 纺织品服装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是我国要素禀赋构成情况的自然选择,我国人口密度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是巴西的69倍,是加拿大的409倍。因此,根据H-O定理,劳动力属于我国的丰腴要素,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行业特征 世界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第一类是技术密集型,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侧重于高新技术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第二类是资本密集型,多集中在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生产经营中档纺织品;第三类以加工中低档产品为主,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的是大规模常规产品,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就属于这一类。可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以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我国应该出口大量的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该类商品。

历史因素 我国具有悠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经验和技术比较突出,另外,纺织品服装行业也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竞争的行业之一,这些历史因素使我国的该行业具有先天的优势,促使我国大量出口纺织服装产品。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

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由四组因素决定,它们分别是:要素条件,需求因素,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行业。因此,这四个因素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如图1所示。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见表1),这些优势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促成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下文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

要素条件: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使该行业得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这样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见表2、表3)。劳动力成本在纺织产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低,该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价格竞争优势就越大。丰富而又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通过低价竞争占领市场。

需求因素: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 纺织品服装属于日用消费品,全世界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根据WTO公布的世界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数据显示,仅2003年一年世界纺织品的出口总额就为1369亿美元,服装的出口额为1850亿美元,而我国当年的出口分额占世界的24.5%,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说明,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另外,我国的纺织类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世界市场的差异化并不显著,再加上出口加工品的大量存在,使得该类商品能够占有很大的市场分额。

相关产业: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棉花等纺织品服装的重要原料的生产都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化纤、纱、丝以及纺织机械的生产能力都居世界首位,可见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上游企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供货能力,可以以大量优质的棉、丝来保证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生产。

产业结构战略结构和竞争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大多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以T恤衫和西服套装为例,全国的平均出口单价为1.29美元,而西服套装的平均价格仅为28.81美元(参考2003年广东省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的商品多为大宗低值品,在技术含量不高的这类商品中,价格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他竞争者,所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可以大规模占领市场。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

拥有比较优势并不能说明一定拥有竞争优势,而拥有竞争优势才能算得上拥有真正的比较优势。以我国纺织行业为例,该行业具有的劳动密集型特征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市场需求的转变而逐渐丧失,目前的世界市场,更倾向于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致使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指数在逐年下降(见表1),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出口品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它属于低层次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主要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相关,属于较高层次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更多的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它表现为一国的要素禀赋,所以比较优势是静态的,难以改变的;而竞争优势则更多的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状态,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它表现为知识技术等的构成,是一种动态的,可以改变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联系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可以相互转化。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即比较优势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竞争优势一般会加强一国的比较优势,使比较优势扩大化。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相互依存的。一国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来表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果没有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反之,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一般也很难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比较,都强调的是各国产业间突出的优势。所不同的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相同产业间的生产率差异。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启示

充分发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国纺织企业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冲破进口国的技术壁垒。服装和深加工产品将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所以,促使产品向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冲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所设的技术壁垒。

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较多的停留在大宗低值品上,利润水平低下。今后要增加中高档服装出口的比例,适当提高服装卖价,不断提高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要实行品牌战略。努力用自己的品牌、自己有特色的产品来开拓与占领国际市场。总之,针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走低成本与高效率结合的道路,同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促进企业利润水平、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三者的良性循环,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我国的纺织服装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篇4

国金证券纺织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斌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专访时认为,中国服装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其实与我国目前的整个经济遇到的问题很相似。中国的许多行业和企业一直处在高速的扩张之中。而现在,不仅仅是松开油门踩刹车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好踩刹车所带来的震荡问题。2013年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除了要继续处理踩刹车所带来的后遗症,还要思考如何布局未来。”

CEI: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库存压力大、国际化挫折、多元化迷途,你怎样看待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这些问题?

张斌: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而言,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牛市,我们的行业和企业一直处在高速的扩张之中,这种模式本身没有错误,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当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当出口碰到了劳动力成本飙升,当服装品牌的店无限扩展、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严重时,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面前。所以我认为,纺织服装行业在一路高歌猛进后,现在就需要一个减速,但是这种减速带来很多情况,出口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内销则面临严重的库存问题。其实库存、产能过剩某种意义上是店铺无限扩张的结果。从去年开始,纺织服装行业进入到一个转型期,业内会感到特别痛苦,因为原有的惯性还在发挥作用,新的模式也没有建立起来。换一句话说就是前一个时代结束了,下一个时代还没有开始。

CEI:你认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遇到这些问题是由于内因还是外因?

张斌:主要是内部问题。我们的整个民营企业体制是为了适合高速扩张而建立起来的,当企业要往精细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的时候,转换起来就很困难。另外,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再靠固定投资拉动经济就难以为继了。这也是每个行业共通的问题,可能纺织服装行业会更加明显。

CEI:面对问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谋求转型升级,你觉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转型升级方面面临哪些难题?

张斌:在转型升级方面,其实企业也做了很多努力,如以九牧王和七匹狼为首的福建帮,如浙江温州的一些企业,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只是说转型升级还没有达到一个行业、一个整体的层面。在我看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目前已经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管理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中层和基层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员工的思路能不能转变过来,这个很重要。而且转型升级不是一个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就可以了,需要的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既然涉及到行业的转型,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大环境的转变。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做了努力,比如美欣达,它在2007年以后,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而是致力于提升产品档次。这些是能够见到效果的,但毕竟不能对整个行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推动。

CEI:其实转型升级是两个问题,转型与升级,你觉得我们的纺织服装工业转型应该往什么方向转?升级的目标又是哪里呢?

张斌:我认为未来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应该往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但是要区别来看,精细化或者高端,有时候更多的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如果从实业的角度来看,它会分很多种,有的企业可以往高端走,有的企业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多元化,或者说是产业链的延伸,还有的企业可以继续保持规模不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细化。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单纯从资本市场追求发展追求增长的角度看。也就是说过去二十年,企业追求的是必须要有发展,但是在以后,企业的发展路径不一定是规模或者高端。如果企业把某一块做精做透,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提升档次。所以从实业的角度来看,转型的选择其实是很多的。换句话说,我认为以后的转型,不是多元化,而是多样化的真正开始。

CEI:一些服装品牌把高端化作为自己升级的重要战略,但是其中很多企业都失败了,你怎样看待服装企业的高端化?

张斌:首先,服装企业走高端,不能太快。越往高端走,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就越显得重要,而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的获得需要的是时间。其次,企业内部管理层的转变需要时间。第三,往高端走,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倚重就越大,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所以企业的高端化发展需要时间,不能着急。

为什么中国过去二十年里很难出现高端品牌?因为当时的整个社会都处在高速地发展之中,很多服装企业都在抢占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做强做高档。企业最初的选择肯定没错,只是服装企业现在从做大转向做强,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此外,随着网络、电商的兴起、电商和实体店之间的联系、合作,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晰。我觉得服装企业真正要做高端的话,离不开所处的当时整个市场环境。在我看来,服装企业走高端化之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CEI:多元化其实也是我国服装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你怎样看待服装企业的多元化问题?

篇5

表1所示,从国际比较来看,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都处于第一的位置,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纺织服装的庞大规模和它的外向型性;但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纺织服装出口贡献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高于我国;说明我国存在着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下降的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有个全面的分析。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纺织服装业的主要特征表现在:首先,二元结构型产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从纺织服装业产品结构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而不同的经济结构又受需求、供给等多种因素制约;再次,产业链长而复杂,涉及的产业部门多,各产业之间的依存度高;最后,纺织品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发展具有永续性。纺织服装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竞争力首先依赖于要素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其次相关产业部门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竞争力的大小,最后产业的运行机制与竞争机制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在这里选取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中的四大因素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

(一)要素条件

1.原料资源

我国是产棉大国,棉花是纺织服装生产基本的原料资源。由表2可知,2005-2008年,中国棉花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2008/09年,达7,795,000公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48%,预计2009/10年,中国棉花产量将保持7,185,000公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06%。虽然我国在棉花产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棉花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国内棉花价格在1988年还只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65.47%,到2008年就涨到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93%。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2.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成本。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中国目前的服装业劳动力成本是0.76美元/小时,而印度、印尼、越南分别为0.67美元/小时、0.55美元/小时和0.28美元/小时。与此同时,《新劳动法》的实施,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上涨30%。我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利润空间将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直接挤压,其国际竞争力将会弱化。

劳动力素质。高级人才对纺织服装业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一方面,纺织服装业越来越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倾向,发达国家如美、日等不断把高新技术应用,这当然缺少不了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服装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是品牌,然而只有优秀的设计师才可创造知名品牌。我国纺织服装职工主要来自农村,缺少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丰富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才,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资金、技术和装备

投资情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纺织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从不同地区来看,尽管东中西部的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减缓,但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调整步伐仍在不断加快。据统计,2008年,东部地区纺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了3.62%,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分别达27.05%和28.43%。东部地区占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降低,从上年的66.56%下降到了60.10%,而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投资比重相应提高了6.46个百分点。

技术和装备。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服装业的科技含量,引进了为数众多的配备电脑的先进服装设备。美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服装CAP/CAM系统,日本、法国的先进机电一体化缝纫设备,美国、法国、瑞典的电脑吊挂生产系统及MIC服装管理信息系统等。但从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看,我国装备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10-15年的差距。

(二)需求条件

1.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是所有产业的立足点,更是民生产业的生命线。当前形势下,内需市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意义更加不一般。《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与扩大国内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被列为稳定国内市场的两个主要任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判断,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有较强的市场潜力:2007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14.6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4%。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必将成为纺织品内需市场拓展的强大拉动力量。

2.消费者的成熟度

美、日等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高档市场形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成熟的、高要求的消费者。与之相比,我国的消费者还有不小差距,普通消费者仍把价格作为选择商品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市场的国际化,我国消费者的成熟度逐步提高。高收入阶层倾向于购买名牌商品,并且也知道如何区分假冒商品,而且把高品质作为服装消费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1.相关产业

纺织机械业。纺织机械部门是一个重要的相关行业,它是生产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部门逐步发展,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推动作用。据纺机协会对1020家生产企业统计显示, 2008年,22个生产纺织机械的省市中有14个省市有产品出口。出货值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五省市出货值合计占全部出货值总额的88.94%。

专业市场。中国拥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广州国际轻纺城、中国湖塘纺织城、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常熟招商城等。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大的市场容量扩大了区域产业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市场拉动效应带动了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分工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新兴产业;市场良性发展有利于区域整体品牌的树立,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

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业组建了较多的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宁波市服装协会等,这些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信息收集、协调各企业行为、规范出口秩序、研究进口国反倾销法规与条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2.支持性产业

展览业。伴随着中国服装经济的不断繁荣,服装专业展会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08年第九届中国义乌国际针织机械展览、CIGF2009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2009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为企业和其他参展商在形象展示、业内交流、品牌推介、加盟、出口贸易、OEM等方面创造了诸多机会。

教育业。目前,我国形成了多所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高校,如我国理工大学、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校不但为纺织服装业输送了大量纺织工程技术、服装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而且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其他支持性产业。与纺织服装业运行相关的其他支持性产业包括物流业、信息业和金融业等。尽管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本身基础薄弱,所以仍不足以对纺织服装业提供有利的支持。

(四)企业结构和竞争战略

1.企业结构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据4成以上,国有企业增长乏力。2008年,我国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793亿美元,增长11.1%,占42.8%;国有企业出口354.1亿美元,增长0.7%。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多属中小型,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行业内的企业大多是属于“散、小、弱”,并以加工型为主,一直未能摆脱数量增长型的出口发展模式,出口由来料加工起步并徘徊不前。

2. 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积聚战略等,基于品牌在纺织服装业的突出地位和本文篇幅,此处论述主要以品牌战略为主兼顾其他。在出口过程中,大多企业没有自创品牌,贴牌仍是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利润上升空间很小,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日益个性化、时装化和高档化的发展趋势。图1反映了纺织服装产品的价值增长曲线。显而易见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应该在价值曲线上由OEM向品牌构建和设计方向移动。

三、研究结论

我国纺织服装具有强竞争力,具体表现在:纺织服装国内市场逐步扩大,消费者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投资由东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调整;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展览业、教育业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逐步完善,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竞争力下降的隐患:纺织服装业在原料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劳动力素质、纺织服装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纺织服装企业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在竞争战略上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参考文献:

[1]2008年对外贸易运行情况[OB/D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篇6

“2007年以来,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叠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安信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赵梅玲表示。邱先生也持类似观点:“行业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在14年的行业从业经历中,邱先生供职过内资、港资、日资及美资各类企业,但近两年行业发展越来越艰难,跳槽也变得越来越难。田小姐说:“汇率升值和美国市场的需求疲软,是公司出口出现困境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中国第一纺织网统计显示,今年1~5月,纺织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24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8亿元。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24个百分点和32.03个百分点。行业内亏损企业10498家,亏损面22.85%,比去年同期增加1.57个百分点。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资深行业分析师汪前进,更是用了“最艰难的日子”来形容当下纺企的处境。安信证券2008年服装行业中期投资策略统计显示,2007年下半年以来,服装行业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明显下滑,由之前的14%下滑到今年3月份13.4%左右的水平。并且,利润总额增速下降的幅度明显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速,企业亏损加剧,今年3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亏损数量占行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上升到24%。

以纺织服装大省山东省为例,商务部青岛特派办今年上半年对山东纺织业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于4月份出具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中纱线和布匹等低端产品比重较高,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使得此类产品几乎丧失国际竞争优势。而汇率升值“好像一场寒流”,山东纺织行业势必将重新洗牌。

行业两极分化

赵梅玲用“二八定律”来形容当下纺织行业的这种状况,约占行业公司数量20%的大中型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具有品牌优势和高附加值,牢牢占据80%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利润。而技术水平较低、严重依赖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处境则越来越艰难。

据统计,截至7月17日,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报的已达58家,其中近半缩减了预期,纺织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主营服装成衣、服装面料、纺织印染的众和股份日前中期业绩修正报告,由预计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小于50%,预修正为减少10%~20%:德棉股份将今年上半年的盈利预测从变化幅度不超过30%下调到减少盈利45%:传化股份亦将其盈利预期从预增30%下调至预减20%:ST迈亚将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从预期亏损4000万元增加到亏损5500万元;以粘胶短纤为主营业务的澳洋科技,同样下调了盈利预测。从各纺织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修正报告中可见,业绩下降的原因不外于汇率不断调整带来的国际业务重创、公司的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用工成本增加、主要原料价格上涨等。传化股份刚刚履新的董事会秘书朱江阴,将公司业绩预期下调归结为汇率变化带来的下游企业困境。她表示,纺织行业本来利润就很薄,下游企业生产销售、出口遭遇困难,“我们作为上游企业,自然会受到影响”。但她同时表示,公司将业绩预期从增加0~30%,下调到-20%,调整幅度不大,因为包括汇率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公司的“直接影响”较小。

澳洋科技业绩修正公告中称,由于出口和内需疲软,粘胶短纤价格“下滑速度之快,幅度之大,都超过了公司经营层的预计。”此外,公司还预计,硫酸、二硫化碳等化工辅料以及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会对公司今后的效益继续产生不利影响。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丁光辉表示,汇率变化等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下游纺织出口企业“传导”而来。而其他受访的上市公司均表示要继续深化主业,“开源节流”。朱江阴表示,公司将通过产品提价来降低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影响,同时加强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丁光辉也表示,在行业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未来将在继续强化主业、实施产品结构差别化战略、满足不同客户多层次需求方面努力,走出困境。

民族品牌鹤立鸡群

“我们不敢说这是我们的春天,但在这个冬天,我们更容易活过去。”七匹狼董事会秘书杨鹏慧这么评价纺织行业大环境下的公司。同是中期业绩预告修正,7月15日,七匹狼将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修正为150%~200%,超过之前预计的50%,被市场认为超预期。

尽管内外受压的纺织业仿佛已进入寒冬,但部分企业却迎来了发展之春。在近期纺织品出口退税传言的刺激下,股市中的纺织服装板块表现比较活跃,其中业绩预告交上满意答卷的公司成为市场的“兴奋点”。杨鹏慧表示,尽快整个纺织行业不景气,但其细分市场却很大,公司坚持走体育用品中端以上这一细分市场,增长情况较好。

与10亿元规模的销售基数相比,七匹狼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只占1%~2%左右,而且“基本上作为产能短暂剩余”来处理,杨鹏慧称这对公司的整体销售和利润不会产生太多影响。得益于品牌提升和国内市场开发的不止七匹狼。近日中期业绩预告的报喜鸟,就得益于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高,预计净利润增长在60%到90%之间。据了解,报喜鸟上半年营销网点从年初的585家增加至630多家。而截至2007年末,该公司主营业务地区构成中,国内与国外分别为4.53亿元和340.96万元,国内市场销售占到99.25%。

篇7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2(C)-0060-01

一、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一)1992年至2008年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1992年至2008年十年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在2001年中国入世利好的带动下,纺织服装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大幅加快,特别是在2003年,出口净创汇645亿美元,是全国净创汇255亿美元的2.53倍,之后到2008年上半年出口额一路飙升。

(二)2008年纺织行业运行基本情况。1、出口实际收入减少,行业出现亏损现象严重。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851.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增速同比下滑10.9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出口同比仅增长4.1%,增速下滑16.79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增长15.35%,比上年同期回落0.51个百分点。在产销增长全面减速的同时,行业盈利大幅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亏损面持续扩大。2008年1至11月,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利润总额为1042.25亿元,同比下降1.77%,是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利润负增长。亏损企业数已由2007年的7293家扩大到9654家,行业亏损面由16.97%扩大到20.44%,亏损额达到227.5亿元,同比扩大一倍。2、工业总产值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780.61亿元,同比增长13.73%,增速较2007年同期下滑8.84个百分点。2008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4.39亿元,同比增长6.75%,增速较2007年同期下滑18.9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为6047个,较2007年同期下降7.86个百分点。

(三)2009年上半年中国纺织业进出口状况。据海关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72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6月当月出口纺织服装13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1%,环比增长13.3%。2009年1―5月纺织全行业实现利润432.48亿元,同比微降0.14%,降幅比1―2月的11.01%大幅缩小,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来我国纺织业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月度出口值企稳回升。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开始下滑,今年2月份出现骤降,单月仅出口66.7亿美元,创下2006年2月以来的新低;3月份开始明显回升,4月份继续呈现筑底反弹态势,出口值进一步回升至124.9亿美元,环比小幅增长2.7%,但同比仍为下降12.5%。2、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降幅较小。今年1―5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68.2亿美元,下降8.1%;同期,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20.3亿美元,下降15.5%,降幅大于服装及衣着附件7.4个百分点。3、欧盟、日本和美国仍为前三大出口市场;浙江、广东和江苏是主要出口省份。今年1―4月,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94.5亿美元,下降11.2%;对日本和美国分别出口68.9亿美元和67.2亿美元,分别增长4.3%和0.6%;对上述3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49.5%。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前3大省份依次为浙江、广东和江苏,上述3个省份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58.5%。其中,浙江出口109.7亿美元,下降9.4%;广东87.6亿美元,下降7.2%;江苏75亿美元,下降11.3%。

二、中国纺织业进出口额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中国纺织业进出口额下滑的原因分析。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外部威胁:1、人民币升值,价格比较优势的竞争力丧失。2、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纺织业自身所存在的不利因素:1、我国纺织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能规模扩张过快。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企业间竞争无序,利润率低。3、中小企业比重高,融资难,政策救助难度大面临困境,中国纺织企业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应采取的对策。1、抓住产业战略调整的机会,从产品到品牌“走出去”。我国纺织服装业,特别是高档和专业纺织服装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应利用好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找准纺织服装产业战略调整的着力点,到境外投资建厂,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积极扩大内需,支撑行业发展。2009年在外需继续疲软的情况下,内需市场对行业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衣着类消费支出处于递增的状态,但与世界人均纤维消费量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应该还有相当的市场空间和继续攀升的潜力。而且衣着类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低,而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即使经济出现下行趋势,衣着类内需市场的规模仍然不会出现萎缩。加上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纺织行业的内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同时,国家推出的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措施,也为产业用纺织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3、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在人民币升值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纺织企业应进口外国先进技术,将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基础,积极加快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核心品牌以及注重客户服务等途径,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逐步解决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减量增质保生存,抓住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实现产业升级,提升行业在下一轮竞争中的能力。4、完善产业链,构建新型产业集群系统。我国是一个纺织服装生产大国,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从集群效应来看,集群化程度并不高,群内企业在业务上的关联度并不高。反而是群内企业同类生产的外延发展较快,产品同质化和雷同现象严重,容易造成过度竞争与压价。我国纺织服装集群要想继续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必须要延长群内的产业链。这种新型的产业集群不仅具有降低成本,规模经营的功能,还能通过高效合作方式使产业链的每一环节达到高水平,使生产、物流、贸易、信息等每个渠道都畅通无阻。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篇8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的一些共性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诸多不利,但其有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限集中的主要目标市场国技术性标准和规定层出不穷。欧盟、日本和美国一直是从我国进口纺织服装数量较多、比重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如:2014年6月,日本产业标准委员会(JISC)决定制定新标准,以保证日本市场上儿童服装拉绳符合日本标准JISL4129(草案)的安全要求。

2.设限的产品有较强的针对性。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中使用的纱线、织物及其成品,都基本被锁定为设限产品。

3.设限广度大。

3.1产品的标志或标签是否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

3.2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包装要求。

3.3加工生产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14000、BSCI、SA8000等质量体系、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认证等验收合格。

3.4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是否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性标准或法规。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不利影响

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增加明显,产品价格优势下降。比如国内许多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为了通过欧盟设立的各种安全及环保标准,平均每年要支付巨额检测费用,就拿婴儿这一产品为例,检测项目多到不胜枚举。从面料检测开始,成份、染料是否含有毒有害物质,都要一一进行测试;辅料、成衣更是毫不含糊,金属配件不能含镍、镉等重金属成份,装配在婴儿服装上的金属小部件还必须通过拉力、锐利度等测试,以防止对婴儿皮肤造成伤害。为了应对TBT,有的企业需购进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昂贵检测仪器。这些非生产性支出的增加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优势下降。

2.设限国家以此剥夺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接单机会,减少了从我国进口纺织服装的数量。由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习惯了按图稿打样、照实样加工、依工艺生产这样简单的拷贝、模仿型生产方式,缺乏主动学习国际服装行业动态和新规的能力和意识。因而,当面对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企业就陷于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致使企业错过了成交时机或取消订单。

3.设限国家对外通报我国产品不合规、不达标数据,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设限国家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打压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影响我国服装产品“物美价廉”的形象,冠以“廉价品、劣质品”的名号,从而降低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减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顺差。

4.绿色壁垒成了新的“拦路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大调整。多数发达国家,通过长期的发展,都有较高的环境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而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以经济发展为主,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且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了一些经济的增长。但做纺织服装的人都知道,纺织服装的印染、助剂、水洗等处理过程,污水的排放、气体的挥发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发达国家除了科学排污治污外,更多的也是把这些行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发展中国家也在想办法把这些行业转移到本国或他国更偏远贫困的地区,试问如此转移,何时是个尽头,难道转移后的污染就不在世界范围内了?不是说要全盘否定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但要达到设限国严苛的环保标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设限国以此为由,既要纺织服装产品好、又要生产加工严格达到环保标准,从短期来看,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用SWOT分析法解析我国在面临TBT时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1.内部环境分析:(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

1.1劣势:先天不足导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1.1.1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1.1.2质量体系认证步伐迟缓。

1.1.3检验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

1.1.4我国纺织业技术法规不够健全。

1.1.5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1.2优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良好基础。

1.2.1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近年来,虽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不利因素,我国纺织品服装仍然为我国贸易带来巨大顺差。国家近期出台了增加退税、加快通关速度、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务院【2015】9号文中就指出国家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这些政策都对稳定和促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2企业自身的调整适应能力强。我国企业向来都是顶着压力前行,国外对我国的各种限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关税壁垒到非关税壁垒,企业每一次都是自我调整、自我适应,在不断的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免疫力也不断增强。能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如今他们也在不断扩大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1.2.3行业协会的功能不断完善。各地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都在逐步推进了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案件通报等信息给予及时的披露,使

得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起到了预警的作用,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引以为戒。同时一些地方还在不断推进建立应对贸易壁垒的协调机制,加强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设,积极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壁垒。

2.外部环境分析:(O-Opportunity机遇、T-Threats挑战)。

2.1挑战:外部矛盾催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指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

2.1.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较集中。长期以来,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就拿欧盟来说,尽管其经济复苏缓慢,但2014年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9.3%和14.8%。而这三大市场一直是倡导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推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加了我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威胁的概率。

2.1.2“贸易逆差”是发达国家心中的一根刺。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一直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不断扩展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我国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的高速发展早已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在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存在逆差,因此,近年来一直不停地通过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这是保护其本国贸易顺差、减少进口冲击的最有效的手段。

2.2机遇: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的契机。

2.2.1通过积极应对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我们生产技术和行业水平的法规和标准,期待此番新一轮行业法规和标准的国际接轨,能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法规和标准真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2.2通过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对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也是一次产业升级。

2.2.3通过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可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素质,提升对外的产品形象,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再以低成本作为吸引订单的主要卖点。

五、从“负面清单”中寻找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良策

1.政府“负面清单”。

1.1政府职能发挥不够,缺乏统筹安排,通力合作。对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进一步作为,扭转企业单打独斗、散兵作战的局面,使各企业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有引导可寻,有资源共享。不用再凭一个企业的一己之力来应对TBT。就拿保护生态环境而言,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行业督导、企业自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一场“绿色改革”,从而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态势。最终有效击破国外设置的TBT。

1.2缺乏对企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对策: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检验机构,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按各企业需要通过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对其进行检查和评定,相当于接受国际检验前的国内自查。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评定认证,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企业及产品规范,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通行能力。

1.3缺乏TBT预警机制。对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政府信息数据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让企业及时了解各自出口的主要市场国TBT的新动向。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让企业可以防患于未然。

2.行业组织“负面清单”。

2.1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对策:学习国外纺织行业协会成熟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维护企业的利益。

2.2检测标准的品牌基本被国外垄断,没有中国检测标准的品牌。对策:通过加深和国外检测机构的合作,开发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检测仪器设备,达到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国外检测机构的垄断,又可以为国内产品提供低廉的服务。

2.3行业缺乏互律机制,同业恶性无序竞争。对策:行业协会应该制定行业的“行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行业竞争秩序,调节彼此的纷争,对恶意竞争的行为要给予惩罚,保护行业内出口企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3.企业“负面清单”。

3.1产品结构不合理。对策: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低价位产品利润空间有限,在面对国外技术壁垒时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要大力改进技术,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努力开发自己的品牌。

篇9

通过座谈、走访、重点交流和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地调研,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2012~2013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对2012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情况、企业应用平台与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着重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做了较全面的梳理。

随着第三方平台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平台服务的集成化发展,提高了纺织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成效,平台后收费模式成为发展方向,增值服务收费渐成主流。

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方面,201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900亿元,同比增长67.44%,占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5.68%,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体交易额(1.79万亿元)的16.2%,较2011年增长5.8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80亿元,预计2013年全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666亿元,同比增长60.90%。

篇10

回顾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中国与参与博弈各方的遭遇,也验证了纷争―谈判(博弈)―和解(合作)―反复―再谈判(再博弈)―和解(再合作)的一系列“博弈和反复博弈”的过程。

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博弈问题

参与博弈的主体及博弈结果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识到:在有序和开放的货物、货币交流的世界市场体系下,国际间竞争的重心已由原来的军事让位于经济,而经济的竞争是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优化配置和自由有序流通的框架内进行的,因此逐步形成了当代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局势,即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在这种一体化过程中,任何一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都将导致自我窒息和衰亡。在上述的大背景下,原关贸总协定组织中的各方,对于有悖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原则、损害广大进口国消费者利益的世界纤维(纺织品及成衣)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部分,进行了充分磋商和谈判,终于在乌拉圭回合中规定了取消配额的三阶段方案,明确了2005年起进入纺织服装自由贸易阶段,这种结果无疑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上文描述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轮“博弈”的结果――以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而告终。显然,在这一层面上的博弈主体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即纺织服装的进口国与纺织服装的生产国兼出口国,下同)。当然,它是在ATC框架内,以逐渐和分阶段地放宽纤维贸易的进口限制,最终全面取消进口限制为前提条件,而进入后ATC时代的。

从效用函数的观点而言,隐含在发达国家背后的是政府的选票,即“选票经济”最大化。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所在国厂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博弈的双方遵循ATC框架下的“规则”,充分“合作”的结果,达到了“纳什均衡”。

博弈在不同层面和相同层面上发生

在1995年至配额限制全部取消前的10年里,世界纤维(纺织品及成衣)贸易虽处于ATC时代,但在这10年间,独特的生产要素赋效应,使中国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并且随着产能的增大,在世界纺织品和成衣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2002年我国纺织服装在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分别增加到了22%和30%。而2005年1月至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860.56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9.67%,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66%。其中出口总值是748.29亿美元(纺织品是28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82%;服装是464.5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3%),比2004年同期增长22.88%,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73%,同样,据预测,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02年提高6%-7%,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由于我国参与了该回合的谈判,作为正式的WTO的成员,理所应当地分享这一成果带来的经济收益。然而,同一层面上“博弈”各方的“合作”结果并不代表各成员国的步调一致。2004年3月,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的一些纺织品行业组织推出了一个《伊斯坦布尔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并要求世贸组织接受它们的提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继续实行配额管理,直到2007年底。同时还要求WTO组织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作出评估。《宣言》发表后,又有几十个国家(包括非洲13国)和纺织品行业组织在《宣言》上签字表示支持。显然这是来自于国际纺织品行业内各个利益体新的“博弈”,矛头直指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行业。他们担心并害怕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会使他国的相关行业失去竞争力,加上外部舆论的渲染,客观上也反映了这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恐惧与担忧。

与此同时,欧美某些协会(如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和欧洲纺织品协会),以取消设限后三四个月的统计结果为由,借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所签定的“游戏规则”,向美国商务部提起对中国销往美国的7种纺织品服装重新设限的要求。之后,欧洲的部分国家、土耳其、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哥伦比亚、南非等国纷纷跟进,从而引发新一轮“博弈”。我国政府在分析了参加“博弈”的各方力量和隐藏在背后的玄机,为了调控本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美出口的步伐,除了呼吁纺织服装企业理性面对“后配额时代”外,又降低纺织品服装(也包括其他商品)的出口退税税率,并实行纺织品服装出口自动许可管理,对那些敏感的纺织服装类别项下的产品进行监控;并于2005年起对148种纺织品征收出口从量关税;在跟踪分析了实行5个月的运行情况之后,5月20日再次宣布从6月1日起大幅调高74种纺织品服装出口关税税率。我国政府的此举是动用行政管理及“财政税收”等一系列“组合拳”,宏观调控本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节奏,在这场“博弈”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显示出一个大国的负责任姿态,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平稳过渡尽一份责任。我国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有条件博弈”,达到在双赢中实现发展的目的。

多角度考虑“博弈”的策略

纺织品服装产业是任何一个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不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与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与开放本国市场的问题,都是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政府在考虑策略选择时,并非只有“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倘若博弈的各方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少一点争斗,多一点合作,协商化解争端,结果使各方都会从贸易自由中获得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正基于这一“正和博弈”原则,我国和欧盟2005年6月在上海签订了《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和9月5日的“北京补充协议”,既维护了我国整体贸易环境的稳定,也解决了欧盟的燃眉之急、悬梁之苦。中美也经过七轮的艰苦谈判,终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企业创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有助于中国纺织品今后的有序出口。否则,“博弈”的双方采取不合作的策略,结果往往使双方的产业与市场因贸易战受损。

从中欧、中美在纺织及服装上的“博弈”的现象上而言,似乎是“贸易问题个案”,但“贸易问题”的背后却是隐含着政治、经济、社会利益的“博弈”。在这些利益中,政治利益远远高于经济利益。很明显,欧、美等国利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贸易问题”,大打“政治牌”。除了迎合其国内其他政治团体利益外,还有“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这便是“博弈”的延伸。

纺织品服装行业中的各单元体积极应对外来的“博弈”

纺织品服装行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行业,也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这其中的生产商、出口商、行业协会等单元体如何协调行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配合政府积极应对外来的“博弈”,在“纳什均衡”的条件下受益。

政府层面

要将视角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产业,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如孟加拉国,其80%的出口创汇来自于纺织品,巴基斯坦也有类似的情况。许多拉美国家如墨西哥纺织行业所雇佣的员工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1/4,是仅次于电子及原料行业的第二大就业行业。多年以来,一方面是纺织服装的配额体系保护了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行业,使他们免受来自低成本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出口机会。在这些国家看来,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其完善和发达的“产业链”,使得其生产的纺织品服装极具竞争力,构成对他国相关产业的 “威胁”,从而引起失业率增加,导致政局动荡。因此,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引导和促进我国贸易转型升级,建设贸易强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充分利用他国的生产要素。这样,既可以避免与盟友的贸易摩擦,也可以帮助其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而中国企业也会从投资实业中获益。

我国企业层面

优化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纺织服装企业应着重把发展纺织服装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放在第一位。就纺织服装的面料、设计、生产和营销等各环节而言,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阐述了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当今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市场体系中,高档成衣的旺盛决定了企业必须在纺织品服装整个制作过程中,提高科技含量,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融入上层主流社会。

创立自主品牌,逐步摒弃那种OEM式和以数量为主的粗放经营模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而形成以技术为后盾,以产品品牌为依托,以质量取胜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新格局。

实施“走出去”战略,跨区域投资设厂,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出口贸易型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型。实现就地生产,就地经营销售,巧妙利用原产地原则,跨越欧、美等国的贸易障碍。根据海默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前提是: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必须拥有垄断优势,这样才能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纺织品服装企业要有完备的生产记录和会计资料,妥善保管每一笔贸易的成本核算资料,善于利用“外交”关系,配合本国政府参与“博弈”,学会与外国政府和媒体打交道。

行业协会的层面

做好信息收集及与政府的沟通等工作。它既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也是政府的参谋,除了在信息收集与沟通,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及行业经济的预警系统等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外,还要向政府反映企业呼声,组织企业参与并配合政府间的谈判,积极参与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应诉。

实施扶优的品牌战略。行业协会要利用其特殊的地位,抬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门槛,充分利用“广交会”等平台,通过品牌展会和品牌商品的有机结合,整体推广展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扩大相关企业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认知度,培育中国自己的世界服装名牌。

加强国际协会中的合作。积极发展与国际或进口国的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协会、纺织服装进口贸易商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它们中的积极力量,进而影响其政府的决策。

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服务东道国发展相结合。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在不断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同时,也要引导企业将自身发展与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转让适用技术、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为东道国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从其背后引出了的一系列博弈的主体,各博弈的主体因利益体的不同,而在博弈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并且博弈也不会一磋而就,具有反复和多变性,所以要确立长期的准备,通过不同层面的双边谈判机制从容应对对抗性的博弈,趋利避害,争取双赢或多赢的结果,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11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65.0%,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6.0%。按出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73.1%。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22.6%,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46.7%,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22.9。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609.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31.1%,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47.9%、25.4%和15.8%。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46.6%、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22.6%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5.1和8.3%,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735.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252.2亿美元,增长9.8%;服装出口483.1亿美元,增长21.7%。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表1 2006年1月~12月我国纺织品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万美元)

表2 2006年1月~12月我国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

(1)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1985年纺织品出口仅为64.4亿美元,而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约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4.86%。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0%;服装出口95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0%。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对全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已达到20%。由于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越来越高,目前对外依存系数在40%以上,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图1 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总额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2)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尽管纺织品服装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大幅顺差始终是支持全国贸易扭转逆差局面和维持顺差增长的中坚力量。2002年贸易顺差为43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58%,是净创汇的行业。2005顺差超过了9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018亿美元的90%。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额为1259亿美元,增长28.6%,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中所占的比重为70.9%,比上年减少了25.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对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3)纺织业对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村城镇化,促进解决二元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行业中法人企业达14.3万户,从业人员达1338.8万人,包括其他类型的单位,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9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出口企业3.5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2006年1-12月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月~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422家,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030.25 万人,同比增加3.95%。ATC的终止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有所显现,面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国纺织业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纺织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近25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跃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6年7月24日,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世界贸易报告》中对纺织品贸易的评述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已占全球24%。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汇率变动影响,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04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见图2。

图2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比重图(1990年~2004年)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国内方面,虽然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仍存在许多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再者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纺织工业的外部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长期以来,棉花购销实行垄断经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际方面,外贸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例如2005年4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程序,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同年4月6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坚决反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华纺织品特限措施行动指南》。4月24日,欧盟宣布对我9种纺织品依据指南予以调查,并称其他几类产品也将列入密切监控清单。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相继完成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策施,或发出预警信号;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配额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除了质量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也对我国纺织业服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8期P14-17

[2]戴红梅刘煜: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出口遭遇阻击战[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第23期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