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21: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6-01
由于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在临床治疗中,一方面可以为患者谋取更多福利,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医院的建设。但是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这是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影响而造成的[1]。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对于医院来说意义很大,文章结合多所医院目前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具体使用情况,重点探讨提高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
1 我国当前医院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购置不合理 医疗设备直接接触到患者,其可以对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由此,医院在大型设备购置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医院的需要以及是否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危险。可是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购置的部分大型设备具体使用率不高,因此而产生资产配置不得当的现象。该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部门申请购置设备时,设备管理者工作不到位,忽视对实际情况开展调查就匆忙批准,所以造成大型设备购置不合理,不仅浪费资金,同时还造成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
1.2 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由于医院经济收入大部分来自临床医学,医院通常非常容易忽略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因此其在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最后造成管理人才不足。另外,医院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数具备很低的专业水平,在管理过程中,不可以对资源做出优化配置,使得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较低。
1.3 设备使用不到位 通常来说,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会花费医院的一大笔资金,所以医院在设备购置回来后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投入在临床使用中,目的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将成本收回来[2]。所以出现设备功能不可以充分使用现象的几率非常大,再加上相关人员对于设备认识不高,尤其对于比较昂贵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不懂得如何使用设备而产生重新购置的状况,因此而造成医院资金不断流失。
2 提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
2.1 科学成立设备购置制度 由于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购买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仅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医院的资金。因此,为了保证医院可以购置合理的设备,医院应该成立有关的购置制度,严格把关。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制度内容申请,并且在管理人员详细了解调查后才可以购买,从而避免产生盲目购置的现象。另外,医院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来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多比较几家厂商提供的设备质量,保证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设备。医院采购科应该严格要求报销情况,不仅需要发票,同时还要求具备申请单、入库单以及审批文件,资金过大时还应该具备合同,才可以报销。医院制定合理的购置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盲目现象发现的几率。
2.2 构建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高低与管理人员水平息息相关,医院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的管理队伍,一方面可以确保医院拥有的大型医疗设备可以得到合理的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效益,使设备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医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7个方面:①大力倡导工作人员开展自主学习。②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使其通过锻炼增加个人专业知识。③给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④与层次相同的医院建立相互合作关系,确保双方可以互相观摩学习。⑤加深与设备供应商的交流,派遣管理人员到供应商处学习有关技术。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多能培训,并且在医院中开展轮岗制,确保人才优势可以在最大范围上得到发挥。⑦给管理人员提供计算机培训机会,使其掌握更多相关知识,从而发挥其长处。医院需要对人才开展全方面的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得到增加,进而能够对大型医疗设备开展有效的管理。
2.3 构建设岗位责任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医院应该合理构建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和权限明确到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门中,从而使得各个岗位,各个部门均可以承担责任。财务科是设备管理作用最大的部门,其应该对医院具备设备的总额开展科学的管理,对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因此产生各个科室承担责任的效果[3]。另外,设备科如果出现人员调动情况时,需要和财务科做好固定资产数目核对工作,核对正确后才可以移交,这是为了确保资产管理工作不出现差错。
2.4 提高设备报废管理水平 在医院大型设备管理环节当中,设备报废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之后,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对其进行鉴定,直至确定设备可以完全报销后,再填写有关的表格。对于性能不符合临床需要并且没有办法修复等已经老化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向上级申请淘汰;放疗设备申请淘汰时,为了防止出现放射事故,管理部门应该寻求本地疾控中心放射源管理部门的帮助,对设备开展检测,然后按照有关结果,对设备做好合理的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管理不仅耗费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同时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以及涉及到技术与经济两方面的内容,所以,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看到自身设备管理存在的缺陷且进行调整,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从而使其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服务于临床,为患者带来福利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医院构建速度,进一步给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确切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1-02
引言:
小型非医疗设备指的是医院内除医疗设备以外低金额的设备,其中包括办公用品、电子产品等,说到医院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而小型非医疗设备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在医院中小型非医疗设备也是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更是等同于一台大型的医疗设备申请、审批、采购流程,故而一台小型非医疗设备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的正常运作,真可谓秤砣虽小压千斤。
1方法
1.1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的申请
在我院小型非医疗设备和医疗设备采购申请流程相同,并非因小而简,凡因当年突发事件、紧急项目,或临时急需购置的小型非医疗设备由临床各科主任或科室负责人通过院网填写申请,申请单必须填写购置理由、用途、使用资质、能源消耗、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随后上传至设备科。
1.2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的审批
设备科对临床提出的申请进行核实,根据成本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客观地给出添置或购置与否的建设性意见,而后提交分管院长及院长审批,分管院长或院长同意购置后转入设备部门进入采购流程。
1.3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
各级审批通过后进入采购流程,我院为考虑设备的售后和维保等多方面因素,故而相对于小型非医疗设备的供应商进行2年一次的筛选,每2年都会在医院管网贴出招标通知,举行公开竞标,最终由设备器械管理委员会根据信誉度、维保等各方面因素确定中标公司,并签订合同,合同签约必须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及盖章方可生效,以保证小型非医疗设备在医院内的正常使用。
1.4小型非医疗设备购置过程
在确定购置的情况下,设备科将临床所需设备的购置要求告知中标公司,同时,我科则对该设备进行网上询价,以对小型非医疗设备进行相应比价,最后在保证质量、价格、适宜的情况下确认购买。
1.5小型非医疗设备验收情况
一台小型非医疗设备入院送至我院需要进行设备验收,验收工作可分为二个阶段:安装验收和试用验收,设备验收员须全程参与监督和验收工作。设备验收应该根据设备科提供的资料:1、采购合同;2、配置清单;3、售后服务承诺书复印件,设备部分大小,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仔细核对严格把关。验收合格后设备方可入库,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应用质量验收等。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应有使用科室,设备科验收人员和厂商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员对各验收阶段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设备应作好相应记录,及时与厂商交涉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6小型医疗设备采购对于临床工作的作用
小型医疗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在临床工作中不为人知的、不令人所关注的,感觉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他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医院内虽有无数的大型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激光、手术导航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大金额的医疗设备,也是医院所最为关注和最为重视的医疗设备,并且这些医疗设备对于各临床科室也都是举足轻重的,而且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依靠这些医疗设备、仪器来进行进一步地诊断和治疗,并且以此结果作为手术、麻醉及用药的客观依据,但殊不知这些医疗设备仪器虽然价格及其昂贵、诊断极为精准,可为现代医学提供最为宝贵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具有及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但这些设备、仪器在操作完成的同时仅保存于该设备的相关机器本身,而并不能直接见于临床,正如影像、检验报告结果的出具一般快则半小时,慢则需要2-3天,甚至于1周,而患者由于2-3天或较长时间的等待,使其遗忘报告领取时间,以至延误疾病诊治的最佳时间,而对于手术或急诊患者更是视报告如生命,对每一个检验报告的出具都可能会改变临床治疗的方式、方法、诊断的结果,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电脑、冰箱等购置后,它可借用网络技术平台将影像资料等进行综合筛选,最后把最清晰、最完整的图片、影像进行保存,并且快速有效准确的在第一时间显示于各临床科室,为临床提供最及时最有效最完整的信息和数据,以最清晰的界面、最精确的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同样很多检验报告在得到精确结果后也是通过小型非医疗设备电脑等将数据及时准确地显现于临床各科,甚至于患者在门急诊的打印机系统上自行打印检验结果,同时很多标本的留取保存也都离不开一台价值千元的冰箱,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型非医疗设备适用于医院各个方面,我们只有把采购工作做到及时有效快速准确,这样即方便了患者与临床医生对于报告的获取,又相应的节约了患者等候和来回奔波的就诊时间,这些小型非医疗设备确实也不同程度地为患者的诊治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可第一时间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尽快尽早地接受治疗,故而小型非医疗设备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各个角落,正因为小型非医疗设备整个采购过程的认真、仔细、审核之严谨,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起到了坚强的后备保障作用。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须全。
到货验收
设备到货验收是个关键环节,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设备到货验收要求验收人员依据标准认真负责,以医院的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在物资验收过程中要按销售合同和配置清单进行验收,包括:①外包装箱是否有损坏,拆箱
后机器外观是否有损坏;②附件是否齐全,是否与装箱单一致,是否符合订购设备的配置要求;③详细的档案记录,记录设备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使用科室等详细内容;④资料归档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归档。
性能验收是在设备安装调试好后进行的,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科室领导把关,对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及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进行逐项测试。
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均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过验收,视为验收合格。
资产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剧,医疗设备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医院业务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都与医疗设备的投资规模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而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物资基础,许多病因必须通过设备检测、人员判断才能得出科学的治疗方案。目前,北京、广东等部分医院试点实行药品零加价、药房分离,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医院要想不减少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并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在设备的管理方面下工夫。购置先进设备,维护现有设备,淘汰使用频率低、效果差的设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下面就医院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加以阐述:
一、医院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没有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即使制定了制度,其内容条款相对较简单,问题出现时,无章可循、相互推诿的想像较严重。在人员配备方面,大多数医院未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往往安排素质低、责任心不强的兼职人员管理医疗设备,造成账实、账账、账卡不符。
(二)购置设备前未进行充分论证和按规定程序报批
医院在购置设备前未充分地调查市场,未将设备购置与自身开展的业务做详细地分析,只顾眼前利益,未考虑长远规划。用财政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的设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未按规定程序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的设备,未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属于政府采购的未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设备使用成本效益分析不合理
一些医院未严格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实行成本核算,科室效益的好坏与所占用的医疗设备使用成本不完全挂钩,导致科室只追求收入,而不考虑设备的有效利用,盲目购置,从而导致闲置设备和不能充分利用的设备较多。
(四)设备日常管理和后续维护不够
许多医院未有配备专业维护人员,即使安排有专业维护人员,权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平时不注意设备保养,故障频繁出现,增加维修成本,严重影响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设备处置程序不合法
一些医院在设备处置方面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而擅自处置,其处置收入也未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改进医疗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维护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1.医疗设备管理,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特点,配备专业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在管理方面,医院应实行三级一卡管理责任制,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后勤科作为设备管理的直接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全院仪器设备的购置、二级明细账登记、日常管理、维修保养、报废处置等工作,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保证账账相符;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规模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负责设备的总账和一级明细账登记工作,定期与使用科室核对,保证账实相符;使用部门作为设备的使用科室,在科主任领导下,安排专人对本科室的设备从申请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定期与财务科核对,保证账实、账卡相符。明确岗位责任制,有利于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2.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做好设备管理的重要保证。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从设备的请购、验收入库、领用、日常维修保养、会计核算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使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不留空白。在设备购置方面,应建立《设备请购制度》、《设备购置论证制度》、《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设备验收入库制度》、《设备档案管理办法》等,防止不合格的设备投入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还要遵循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大型医疗设备持证上岗制度》、《设备故障分析制度》、《设备使用效益分析制度》、《设备使用核算办法》、《设备报废处置管理制度》、《设备使用变更管理制度》等。同时,在处置有关资产时,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内部控制是相对于外部监管而言,强调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订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自我管控,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要素构成①。医疗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有较高比重,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医院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更是增强医院为患者的服务能力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设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医院设备管理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家底”不清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为了更好地管理医院的设备资产,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太和医院,利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设备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各业务流程节点的主要风险,并对关键控制环节采取内部控制措施。
一、医院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分析
1.医院组织机构设计缺乏内部控制意识。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内部岗位设置未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能实现岗位间的相互牵制监督。各环节内部授权审批层次和流程模糊,导致权责不一致,容易发生腐败风险。
2.医疗设备管理各环节上存在的内部控制风险。(1)预算管理形同虚设,存在设备采购无预算或超预算执行的现象,无法起到管控作用②。(2)采购设备缺乏可行性分析,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盲目购置盲目追求先进性导致功能闲置,资金不能发挥高效率。(3)设备在财务管理中明细账和财务总账相脱节,财务信息相对滞后,存在账物不符现象。(4)设备使用环节缺乏监督,未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维护保养不足导致设备使用效益不高。(5)对设备报废处置管理认识不足,资产处置过程简单随意,缺乏对医疗设备报废从申请、鉴定、报批、审批、处置及再利用等各环节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风险。(6)信息与沟通手段不匹配导致的内部控制效果低下。设备购置预算、采购申请、合同审批及报废申请等业务都在医院财务系统外进行,主要以纸质单据进行审批,审批周期长、流转效率低,对于历史数据的查找和分析比较困难,在技术手段上难以为实现内部控制的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
二、在医院层面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结合医疗设备自身的特点,将设备配置、设备使用、设备盘点、设备处置4个环节进行内部控制设计,要求在该环节的岗位设置上要实现分享和制约机制,如下图所示:1.在医院层面上定期评估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分工,坚持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建立制约和监督机制;医院设立装备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医院资产的管理工作。装备管理委员会中不仅包括医院领导,还包括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招标部门、内审部门、财务部门及临床专家库。不仅突出了专业分工的差异性,也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各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履行自己的职责。(1)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资产管理制度,审定资产采购预算,组织领导清产核资,审核大宗资产报废等。(2)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价值管理,筹集采购资金、监督控制资金使用情况,审核资产采购、处置手续和程序,负责大型设备的资产效益评估,参与资产清理工作。向上级管理部门呈送的报批手续等。(3)招标部门负责设备招标谈判,确保每一台医疗设备的购置规范、合理、公正。(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调剂、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报废鉴定、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5)内部审计部门对设备管理的各环节进行监督。(6)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岗位奖惩制度。对各科室的设备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按责任制奖罚。
2.在业务层面上强化医疗设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措施。(1)设备的申请和审批环节。使用科室在前一年末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提供设备需求计划,详细阐述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水平、人员配套等基本情况,经采购部门审核决定是否立项,按单价是否超过5万元来确认不同权限的审批流程,最终并形成设备采购预算,经医院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成为次年的购置计划。尤其是专家库对大额设备的选型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进行全过程论证,达到规模适度,科学决策的目的;在职能上将采购职能和招标职能归属为不同的部门,由招标部门进行设备招投标和供应商谈判,将采购成本、经济效益、人员培训和保养维修等内容综合考虑,并体现在招标文件中;由采购部门签定合同和设备采购验收。部门之间互相牵制监督杜绝了采购环节的商业贿赂的风险;同时在设备办理入库出库环节时同时对科室的采购预算进行扣减,保证预算的严肃性。(2)设备验收环节。验收小组人员的组成必须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③验收人员主要由设备管理部门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使用部门的操作人员、厂家工程师和商务人员共同组成。在医疗设备验收过程中,双方就以招标文件、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合同配置要求、随货的各种单据为内容,对医疗设备进行验收工作。参与验收的人员在验收工作完成后在验收报告上签字,以落实验收责任;以验收报告作为下一步办理设备入库挂账付款的必要条件。确保设备验收的同时新增设备明细账,保证明细账和实物相符。(3)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环节。医院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率。设备的日常管理要点在于落实责任,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使用行为,落实使用责任。设备管理部门建立设备的管理维修档案,记录PM维护,并据此制定日常维修和大修计划,并报主管领导审批。使用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使用风险。(4)定期进行设备清查环节。医院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必须一年彻底清查一次,年末由单位领导、财务人员、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组成清查小组,对设备资产进行逐一清点。清查盘点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等;设备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有设备闲置、毁坏资产现象;是否有外借设备。清查人员根据盘点结果填写盘点表,并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编制《盘盈盘亏表》并完成清查报告,报清查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按照管理权限上报设备管理部门及院领导核准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处理,设备的清点结果上报同级财政部门。(5)规范设备处置环节。申请报废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填制“医疗设备报废申请单”。申请内容包括:申请科室、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数量、单价、总金额、仪器编码、设备条形码、申请报废理由等。处置审批采用逐级授权方式,经医学工程处鉴定确需报废的设备,单价或批次报废设备总金额未超过50万元,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由财务处上报主管部门(卫生局)审批,并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处置;对于报废设备单价或批次报废设备总金额超过50万元以上(含5O万元),由医院资产管理委员会上会研究讨论通过后,由财务部门上报卫生局审核,审核通过后再上报财政局审核,经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处置。审批同意报废的医疗设备,设备管理科由专人回收并建立台账,并在报废申请单上签字确认明确保管责任,由上级产权交易部门进行实物处置,处置收入得收入一律按“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不得擅自使用,由医院的财务部门上缴财政专户。
3.利用信息化手段上建立高效的内控体系。充分整合医院的OA办公系统和HRP管理系统,借助OA强大的工作流引擎和灵活的流程定制功能进行线上审批及单据流转。例如设备的预算,申请合同审批及报废申请都可以在OA系统中进行流转,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流程监管,便于追溯。通过HRP设备模块可以管理设备的入库验收、出库建卡、折旧及财务凭证的生成,并通过接口实现与总账应付模块的集成。基于打印的设备条形码标签,利用手动PDA设备实时监控盘点进度,提高盘点效率。在设备维修模块中进行维修相关工单和PM维护的管理,对维护节点的追踪与维护成本的分析。各系统通过接口无缝集成实现信息实时交互,自采购申请、合同审批、建卡、折旧、维修费用与相应设备匹配,发票结算付款都在系统中关联。信息化整合达到固化岗位职责、权限的目的,配置不同的审批节点和审批权限,有效减少业务处理过程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控制上。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实现对设备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当问题和风险出现苗头时就及时介入,实施审计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借助外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平衡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可以有效检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促使内审部门提高业务能力。
三、小结
医疗设备的内部控制只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但涉及资金量大,对医院的运营管理影响较大,应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实践证明,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岗位分工和整体流程,将预算管理、授权审批控制实现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高效的内部网络保障体系,协同控制医院经营风险,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王小平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太和医院后勤部
注释: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42-02
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床位3000多张,总资产10多个亿,仅医疗设备总值就有近4个亿之多。如此庞大的医疗设备资产,如何管好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管好医疗设备的基础工作,只有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才能实现管好医疗设备。笔者通过层层剖析,抽丝剥茧,分析困境,探讨意义,践行内容,最终探寻出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困境
1.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能给医院创造巨大经济收益的医疗设备,历来医院在购置环节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多方论证,谈判降价,择优购置,尽快到货验收使用发挥效能。但医疗设备购回后,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充分发挥效能,是否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系列问题,往往会被医院领导忽略,存在医疗设备中后期管理深度不够,管理力度不足,管理重要性趋弱的状况。而能够真实反映医疗设备从购置到使用到维保直至处置等一系列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也处在疏于管理的窘境。
2.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多为兼职,很多使用者即为管理者,有时候甚至于设备有多少台,管理员就有多少个,人员之多可见一斑。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难度在于,每一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都肩负着医疗设备档案生成、管理、归档的一系列职责,要做到每位非专业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都对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职责了然于心,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尽职尽责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非专业就必然有非专业的缺漏和弊病,非专业也成为医疗设备管理意识淡薄的客观原因。
3.医疗设备资料分散,难于收集。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存在于设备采购部门、医学工程维修部门、设备存放的每一个临床、医技科室以及档案部门,它以纸质、电子介质、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各种介质的形式存在。仅我院上万元的医疗设备就有2000件之多,如此多的分散在医院每个角落的医疗设备,使得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4.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从始至终仅在档案部门配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员,其他环节均为兼职的档案管理员。分布在设备购置、维修、使用环节的诸多兼职设备档案管理员,没有太多的档案管理经验,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有心无力,不知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不能按档案管理要求较好的完成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5.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医疗设备从申购到使用、报废、处置等一般需要5~10年,如此长的生命周期均是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生成的过程。设备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大量档案资料如何收集,如何管好,如何用好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6.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是造成医疗设备档案疏于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出现疏漏的主要原因。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就无章可循,达不到医院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
7.医疗设备档案借阅使用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大多医院仅将医疗设备档案作为技术性资料收集归类整理,进行保管。档案管理的功能仅局限于为了满足审计和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需要。档案借阅,借鉴作用、指导工作的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生成的时间分为:采购阶段档案管理、使用环节档案管理、设备处置档案管理。
1.采购阶段档案管理指医疗设备从申购始,到可行性论证、采购直至验收止的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有关医疗设备的所有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这些资料包括:经过审批的购置申请、设备采购小组论证得出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医疗设备招投标全过程的资料(招标公告、投标保证承诺书、投标书、投标单位签到表、评委签到表、招标记录、中标通知书、中标公告等)、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配置清单、货物装箱单、产品进口报关单、商检报告(进口设备)、验收报告、合格证、说明书、操作指南、培训证明、设备安装照片、安装场地施工图、水电暖线路图、医疗设备构造线路图、医疗设备技术参数、防雷检测报告、操作人员资格证书等等。
2.使用环节档案管理指医疗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设备处置前所形成的一切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这些资料包括:保养记录本(内容: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投入使用时间、放置地点、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报告、处理结果、保养费用、保养技术人员签字等)、维修登记本(内容: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投入使用时间、放置地点、报修日期、故障原因、维修部件、维修周期、维修配件费用、维修人工费用、维修人员签字等)、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内容: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投入使用时间、日检查人次、次检查费用、操作人员签字等)。
3.医疗设备处置档案管理指医疗设备处置全过程所生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处置阶段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内容: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时间、数量、价值、报废原因、报废日期、报废技术鉴定、财务部门意见、设备科室意见、分管院领导意见、院长意见等)、国有资产处置(报废)申请表、国有资产处置(有偿转让)申请表、国有资产处置(无偿转让)申请表等
以上医疗设备生成档案资料的三个阶段,内容多,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收集归档难度大。做为档案管理者必须克服所有困难,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确保档案管理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如何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
1.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规范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档案法》规定, 档案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医院应按照设备档案归档范围和立卷归档制度及规范要求, 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保管、保密、借阅、统计、鉴定、销毁等制度。有了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我们的行为,才能有理有节地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2.增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做到物尽其用,让医疗设备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只有每位档案管理员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明确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真正意义,从而增强医疗设备管理意识,克服“重购轻管”的思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形成持续、长久、良性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构架。
3.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大量的、非专业的、兼职的档案管理员将要参与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一项持续性、完整性、时效性、系统性的工作,对档案管理员有着较高专业技术要求,如何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水平达到档案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邀请档案管理专家开展一系列档案培训课程来实现,准确地说,开展档案管理培训课程是提高档案管理员水平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也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4.抓好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交接工作。建立《医疗设备档案交接制度》,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变动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疗设备档案资料进行交接。档案部门参与,列明移交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目录,逐项清点,交接人员、监交人员三方签字存档。
5.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对工作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借阅管理办法》,积极鼓励采购部门、使用科室、维修部门等相关部门借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指导工作。落实借阅审签,归还签字制度,保证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安全。
6.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考核办法》,就专、兼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完成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违规则处罚,用制度管人,加快推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前进步伐。
四、小结
总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深入人心,只有人人重视,全员参与,每位档案管理员都认真遵守《档案法》,严格按《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要求实施档案管理工作,上亿元的国有医疗设备资产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最大效益。同时,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各环节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管好医疗设备发挥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谷红梅.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中国医学装备,2012(2)
2.贺琳.医院医疗设备档案存在问题的探讨.中外医疗,2012(5)
3.张星黔.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1)
引 言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取得医疗设备和管理医疗设备能使医院在未来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和营运能力,盘活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充分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综合性医院的业务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就使得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硬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此各医院在医疗设备的投资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购置、用好和管好这些设备,以最大限度来发挥其作用,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改变过去医疗设备在购买和使用中存在的决策不科学,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设备在购置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引导和决策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现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对医疗设备购买和使用管理作浅显的探讨。
1、医院设备购置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存在问题
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购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以本院为例,我们要求各科室按年度向主管科室提出设备购置计划,并书面写出申请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后经各职能科室审核后决定是否立项,然后对医疗设备实行公开招标制。招标会要求邀请三家以上的厂家、供应商参加,医院通知审计、纪委、财务及使用科室等。
人员出席。通过招标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打破了传统的采购方式,使医院可根据市场行情,真正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医院获得了价格上的最大优惠,既节约了资金,杜塞了漏洞,树立了社会正气,也维护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但是,尽管本院对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措施已实施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设备的购置没有从实质上与科室的经济责任挂钩,使得购置医疗设备的冲动远远超出经营效益的理念,造成了少部分设备只有投入而产出低下或零产出,从而增加了医院资金的投入风险。
设备的购买应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统筹安排,精打细算,有效利用资金,避免积压浪费,不仅考虑目前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发展的趋势。根据这个原则,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本院制定了有关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成立了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院长领导,设备科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专家(包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要时聘请院外专家)以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组成,并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对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技术问题进行评价、咨询和质询;同时建立了设备申购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设备采购工作。要求各科室在增添、更新大型设备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本科室或学科建设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年度申购计划,并参照更新/新购仪器设备申请论证表的要求,提出可行性报告或专题论证报告,包括市场潜在的设备使用量、预计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限等,财务科将设备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盲目跟风更新设备,克服科室争设备现象。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现有的设备招标采购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没有规范的招标管理体制,容易影响评标的公正性;(2)没有规范的招标专家选择方案,部分参与评标的人员根本就不了解投标厂家的设备性能和售后服务,影响招标评标的科学性与公正性;(3)没有统一的评标打分标准,容易掺杂较多的个人倾向,随意性较大,容易受人为影响[1]。
2、 目前医院设备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日常管理环节薄弱,缺乏控制体系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院由于对设备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即使有制度也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同时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管理侧重点与财务管理要求有所不同而导致下列问题常常发生:(1)全院各科室缺乏对设备从申请、采购、入库、出库、验收、入账、淘汰报废等制度的了解及办理相关手续和程序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重视;(2)财务科和设备科入账存在时间差造成设备科已入账而财务未入账,从而导致账帐不符;(3)产权意识淡薄,资产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使用科室对要淘汰、待报废的设备,往库房一堆,不及时办理报批核销手续,造成设备账面价值虚增;(4)存在账外资产现象,资产流失得不到严格控制,赠送给科室的设备、出国人员带回设备或科室用结余资金购置的设备不能及时入账;(5)对合并、撤销科室的仪器设备未能及时清理,造成设备归属不清,账物间分离不清楚,加之科室领导对设备交接不够重视,从而造成科室账实不符;(6)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则出现的问题就更多。有的科室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被盗、丢失、公物私用等,未及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有账无物。
2.2 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低
有的设备自领回就一直未用成为摆设,无人员操作,或因科室申购决策失误等购置的设备;出故障不及时送修的设备;缺乏经济效益的设备;需淘汰、报废、超期服役设备,不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等等。医院疏忽了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其闲置浪费,利用率低下,给医院造成巨额损失。
2.3 各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
各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主要表现在:(1)有的设备缺乏专人负责管理;(2)科室领导更换后缺乏交接手续,造成管理脱节;(3)有的科室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因资产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折旧费的摊销,盲目地将设备进行淘汰和报废;(4)设备部门只管购,使用科室只管用,财务部门只管账,账务与实物相分离,加之各科室又缺乏全面的协调和综合管理,造成各部门都管而又都没管,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2.4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在设备的购买、验收入库、领用、报废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加之缺乏监管机制,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对设备使用也缺乏动态管理[2]。
3、 管理对策
3.1 加大宣传和业务培训,转变观念,强化经营意识
(1)使人人树立增强资产管理的观念,对各个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应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2)在满足各科室开展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同时要确保重点学科投入,对科技含量高,能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医疗设备应优先购置。(3)对基础医疗设备如监护设备、呼吸机、各类输液泵等设备,提倡科室之间的调配使用,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存。(4)对某些效益不容乐观的、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可尝试合作经营方式,即双方签订相关协议,由供应商提供设备,医院使用,双方共同管理,实现双赢的局面。
3.2 设备购置决策科学化,做好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工作
(1)在设备购置前,要对申购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论证,以避免因盲目决策而浪费资金。(2)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医疗使用效益分析。通过全成本核算,增强医疗设备管理意识,降低医疗的使用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3)建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问责制度。对于拟购进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确认其必要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要考虑到其经费、人员、技术条件、环境条件等是否具备,在广泛收集信息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选优、经济选优、维护选优的原则实行招标购买。对于只热衷医疗设备购置,不主动开展工作或设备使用率严重低下,无法收回投入,失信于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承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向科室负责人实行问责制[3]。
3.3 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工作程序
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制度是关键。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可能管好医疗设备。多年来,本院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仪器设备招标和集体采购管理办法”、“关于技术物资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计量工作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库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另外,对原来管理程序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草拟了“仪器设备采购程序”、“办理固定资产入库程序”、“仪器设备报废程序”“仪器设备调拨手续”等,统一规范了审批单、维修记录、报废单、调拨单等,使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合理、有序,从而为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3.4 推行分级管理制度
即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由主管院长、设备科和使用科室三级负责。设备科作为设备的直接管理部门,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管理全院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和报废,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由维修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验收、日常维护和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等;财务科派会计负责设备二级账务管理,建立设备总账和明细账,负责与财务科和使用科室对账;而使用科室作为设备二级管理单位,在科主任的分管下,设专人即资产管理员参与对本科室仪器设备,从申购、审批、购置、验收、建账、建卡、使用维修、调拨、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该科室的仪器设备二级管理分户明细账,定期与设备科设备台账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辅、账实相符。
3.5 进行清产核资,理顺设备账务管理
这项工作应由医院主管院长牵头,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管理台账组织人员对全院各科室的实物彻底进行清查核对,对历史遗留问题应一次性作文字性质的了结,并办理好相关的下账手续,同时协助各科室建立好科室资产账、卡,使其与设备管理台账相符。从而保证了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之间账账相符,另外,对报废下账的设备应实行报废登记,由设备科统一回收仓库记账管理。
3.6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考核设备的使用情况
我们不仅要管好医疗设备,更重要的是要用好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实现其增值。在实践工作中,设备科应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使用、保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应学会综合利用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三大指标,综合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从大到医院,小到科室范围内进行科学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个人责任,奖惩分明,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结 语
几年来,本院在加强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地改革与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说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医院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在加强仪器设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等管理方面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正熠 王 哲 崔玉海 试论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管理杂志 2001,8(1):63-64.
[2] 崔介何 企业物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图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34-01
如今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日益增多,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使其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多年管理经验总结管理心得如下。
1 大型设备的购置
有计划的购置反复论证,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经济支付水平情况做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预测调研,得出正确结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首先使用科室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写明设备的功能,在拓展科室新业务方面的作用、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在几年内能收回成本等内容。经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进行论证,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及医院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及讨论,确定设备的购置内容。
在资金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筹资金、信贷及融资方式,信贷和融资是医院设备新的投资形式,可解决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也要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评估。
在确定了设备购置内容和资金来源形式后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设备科准备招标文件。向设备销售公司发邀请函审核各投标公司资质文件。由医院招标委员会选定二、三家资金雄厚、销售业绩好的公司进行投标。医院招标委员会相关科室主任、专家组、纪检等参加招标。根据国家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选定中标公司中标设备,签订设备购置合同。
2 设备的安装验收
在厂家设备工程师及科室人员和设备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核对装箱单、维保单、出厂检验报告等随机资料,安装调试完成后对使用科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或者在定点机构培训,在确认培训完成设备正常运行后根据采购合同医院支付首笔设备款,预留5%~10%设备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再支付设备尾款。设备科在设备安装验收完成后,应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3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好设备档案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开发新项目以及教学科研维修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收集档案资料
①申请购置设备的请示文件批复文件招投标材料、中标合同、协议等购置文件。
②开箱验收记录保修单、说明书等随机资料文件。
③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报告、运行记录、保养记录、报废鉴定材料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2 分类管理
按照正确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设备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收集到的材料收集整理编号编目确保设备档案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号正确保管期限划分准确。
4 专人专职负责制
大型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着使用科室的经济效益,大型贵重设备操作实行专人专职负责。新购置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后操作使用,制定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做好《设备运行登记表》包括开机关机时间,运行情况,操作人签名、诊疗人次、收费情况。每月定期检查,按医院设备管理制度考核,制订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5 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设备运行良好
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采用四级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部门共同参与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来。
5.1 四级负责的管理制度
一级负责制:由科室操作人员负责。以设备外部为主,负责仪器设备表面清洁、零部件是否完整等日常保养工作。
二级负责制:由仪器设备指定保养人员按计划进行保养。主要是内部清洁、等,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指示灯、插件等)进行局部检查测试和调整。
三级负责制: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人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件。
四级负责制:由院领导和科室主任负责。主要负责监督科室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各项涉及设备保养、维修维护制度情况。
5.2 分工负责制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工负责。作为该类型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掌握此类型医疗设备的应用、操作、结构及原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也应同厂家工程人员做好沟通得到技术支持,更迅速的排出故障。实行分工负责制,使大家目标明确,提高了维保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医疗设备的故障率。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科学管理,能够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大型设备的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用物流管理系统,对科室大型设备耗材的用量进行统计,核算出费用,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确定购置年限、原值、维修费用、折旧使用年限等,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扣除人工、水电等费用后进行核算,确定设备的收回成本年限,以此考核使用科室在设备购置申请报告中所承诺的成本回收年限,相应的给予奖惩。
7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维护医疗设备的责任心,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盲目购置设备现象的发生。回收折旧基金又为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的配件的购置及维修奠定了良好资金基础。
大型医疗设备折旧期一般为5~6年,在使用初期(保修期内)尽量使用,以便发现潜在故障。正常使用期(5~6年内)是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的最佳期,6年后为淘汰期(更新换代期)加强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不再折旧。
设备月折旧金=(设备原值-设备残值)/6×12;
设备残值=设备原值×5%;
设备残值为此设备报废后的废品金额。
每月由院财务科从使用科室纯利润中扣除,同时计入“设备折旧基金”中作为更新、维修设备专项资金,如当月纯利润不够扣除,下月继续扣除直到扣清为止,以保证折旧费的落实。
利用折旧基金购置大型设备弥补了医疗经费的不足,为医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
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好报废设备设备,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大型医疗设备的报废应谨慎,需使用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单,经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评估签字确认,再通过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或院上级主管审批后,统一进行设备的废品处理。废品处理的资金应及时上交财务部门入此“设备折旧基金”账中,以利于设备折旧资金(设备折旧残值资金)的回收。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二、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严格控制资产购置
在开展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风险的意识,根据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使用经验,以及医院经营管理规模,对其进行合理预测,制定出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的风险防范方案,有效避免医院出现盲目投资,以及重复投资的现象,把医院的固定资产构建全面纳入到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年度预算之中,并且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详细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严格按照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来实施预算管理,对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的总额进行控制。其次,要加强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经济效益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医院的医疗设备一直都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医院购置设备的初级阶段中,要求必须要向医院的申购科室提交申购的报告和申请,在报告和申请中,将病人需求作为前提和导向,对医院固定资产购置必要性,运行效益进行分析。
三、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加强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和维护
如果医院能够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不仅仅能够将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很好地延长,还可以从本质上节省很多维修费用,将医院自身运行成本有效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效益。所以,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的部门,必须要将其管理的责任明确,指定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完善日常维护及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完整及安全负责,从本质上提高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要求医院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将每一个科室设备的损毁情况、维修情况,以及占用情况实施归集,对其进行量化,使其能够计入到科室成本中,进而实施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职工绩效工资挂钩,强化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疗设备保值、增值意识,进而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合理购置。对那些大型的医疗设备进行购置,医院的绩效考核部门还要折旧年限之中实施成本效益的分析工作,并且把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到使用科室,促进科室加强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最终提升医疗设备的效益。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84-02
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医疗设备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它不仅是医院进行临床研究的基础,也是保证医疗卫生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的管理水平,所以为了加强现代医院的管理力度,要先从医疗设备的管理入手,找到各种管理的漏洞,进行及时的补救,促进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转。
1 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观念的淡薄是导致管理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很多的医疗设备并没有配备管理专员,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相关负责人会相互推诿塞责,问题的处理工作也常常在推脱中被耽搁,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流程,也给医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有些规定虽然制定得非常全面,但是缺乏实际的落实工作,对设备的管理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其次是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做好及时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医疗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损耗程度比较大,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才能相对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在实践中,为了降低维护的成本,对很多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养护,对一些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的部件也没有及时更换,这样不仅增加了使用的风险系数,也增加了设备故障的维修费用,实际上得不偿失。
最后是对医疗设备的报废处理力度不够,导致很多的医疗设备超期服役,对设备的运行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再高端的医疗设备也有其使用期限,超过了使用期限继续使用的危害极大,但是很多医院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没有及时对设备更新换代,很多已经符合报废标准的设备由于疏于管理,仍然在超期服役,这样不利于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
2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第一,加强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根据使用科室的具体要求和相关使用的目标与特点来制定申请购买医疗设备的计划,在申请表格中要详细填写设备的具体使用功能,确定好基本的技术参数,很多时候医院购买的设备单台的价值就在万元以上,对这类的贵重设备在申请的时候还要另外附加一份设备购置的认证报告,必须要明确购买此项医疗设备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具体详细地分析出其经济效益,要明确给出设备的购买资金。对于一些特定的设备仪器还要分析出其使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加强设备购置的申请与认证的管理是做好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接着就要加强招标与采购的管理,要将设备的具体功用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分析,最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明确相关细则。
第二,提高对医疗设备的验收管理力度,依据采购合同的有关规定,对设备的主要构成和技术参数进行检验,确保医疗设备是符合标准的。验收的工作一定要细致和认真,还要及时,并做好验收记录。在进行验收的时候要由医院的设备的管理人员亲自操作,对设备的验收要从外包装开始,接着进行开箱核对,与订单没有出入的情况下进行调试运行,同时要正确指导相关人员的操作,避免因操作的失误而出现质量问题。验收合格之后,医院的科室负责人、设备的管理人员以及供应商的技术人员都要签字确定,并记录归档。
第三,加强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在医疗设备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先确保设备有一定的工作时数,这样可以在有效的期限内发现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更换或者修理。在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上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人负责。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在使用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的规范来操作,提高对医疗设备的认识程度,避免盲目的操作和违规乱操作,从而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对制度的落实上,因而定期的巡查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还要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具体的管理工作也要和设备检测工作相互联系起来,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在设备的统计报表记录中,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要做好对其效益的分析,明确各种设备的使用效益可以帮助医疗设备的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用的管理事关重大,要充分发挥起医院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同时要强化采购方面的管理,医疗器械的管理委员会要切实负起相关的责任,定期检查需要购置的医疗器械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并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可以通过开会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论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对开机的时间、进行检查的人数、每人次的收费标准都要进行认真的记录,以便可以计算出这些医疗设备在未来所需要花费的维修成本,同时对这些设备的成本回收期限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分清楚每一阶段的管理重点,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好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另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采用电子标签的管理方式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很多企业在对其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是射频电子标签技术,这种技术也可以广泛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射频电子标签标识技术的应用过程非常的简单,当医疗设备购置进来的时候,就要按照特定的采购、安装、维修、保养、报废等的程序,将相关的信息全部输入到电子标签芯片内中进行常规的管理,然后就可以将芯片安装在设备的统一位置处,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常规的管理,在进行电子入档的时候,对每一设备的使用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对各个科室的自行借用也要记录好,及时反映到电子档案中来,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有助于管理者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计划,在不断的落实与完善中,摸清楚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四,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方面的管理。经济的发展促使医疗设备的制造越来越精良,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医疗设备得到更好的维修就要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日常的管理中要重视与提高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对其进行技术再教育,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技师队伍。此外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与养护,最好每一季度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充分确保医疗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在一些细节上也要充分注意,比如要定期换油,做好零件设备的紧固工作等,同时要增加预防性的维修工作,避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对一些损耗几率比较大的部件要进行及时的检查与更换,保证其正常运行。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的时候,还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做好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现阶段,很多医院中都购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采用的是高端的技术,且在总的医疗设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情况下,仅仅依靠医院自身对设备进行常规的维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医疗设备生产厂家的协助。医院要充分调动其在社会上的力量,及时督促生产厂家做好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同时还要联系同一产品的国内外的生产厂家,将售后的服务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第五,做好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报废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去执行,还要结合医疗行业的具体规定。对医疗设备进行报废管理是促进医疗卫生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防止已经被行业淘汰的设备继续运行,使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对拟报废的设备也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和批准,对符合条件的设备还要进行技术的确定,然后由科室提出申请再通过报废技术鉴定小组呈报给上级。
第六,要做好各类医疗设备的常规计量与检测监督管理的工作。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关系重大,如果不提前对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做出严格的检测,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医院要定期做好设备的检测,以便可以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在管理的过程中,检测科室要多方协助计量检测人员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包括对医疗设备的力学数据的测试与整理,同时还要利用光学和声学的相关仪器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为了保证检测的质量,采用电离辐射剂量检定工作,尤其是要对那些使用时间非常长的医疗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记录,并申报报废设备的处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有一些医疗设备虽然使用的时间很长,甚至超过了预定的使用期限,但是在检测的时候,每一项指标都是合格的,那么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就要相应缩短检测的时间,多进行计策检测,以便可以及时发现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维修或者是报废处理。
3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高效发展,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设备使用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做好维修和报废的工作,加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力度,不断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尤良.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内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0,(10).
[2] 朱红秀.探讨医疗设备招标[J].中国医学装备,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