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童零食安全

儿童零食安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6 10:21: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儿童零食安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儿童零食安全

篇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历时3年的一项调研发现:农村儿童吃劣质零食现象非常普遍,且不注重零食卫生。调研团队选取了6省12所农村小学与2所流动儿童小学共5000多个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零食多产自村镇的小作坊,且山寨和过期产品居多,劣质冰糕和饮料类食品基本由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调制,一些小零食中钠含量和细菌量超标,农村市场儿童零食质量安全状况堪忧。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劣质零食没有营养又不安全,为什么会成为农村孩子最爱吃、最常吃的食品?

一方面因为劣质零食价格便宜,一般五毛、一块钱一包。农村儿童每天能获得的用于购买零食的零花钱又不多,大部分孩子的零花钱在2元以下,刚好在购买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类零食往往抓住孩子的特点,做成麻辣重口味来增加吸引力。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多,且普遍缺乏足够的家庭监护和教育,食品安全和营养意识差,辨别能力和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弱。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以一个6岁孩子每天吃一包钠盐超标的“辣条”为例,摄入钠盐为推荐量的172.33%。有的孩子一天吃3-4包“辣条”,钠盐摄入超标可想而知。重口味的零食吃多了,还会影响营养均衡,常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并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调查的贫困地区,就有将近30%的小学生营养不良,46%的小学生有吃了不卫生零食拉肚子的情况。

劣质小零食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潜在威胁更应该得到重视。人力资本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本,身体健康才有脱贫致富的可能。然而贫困家庭一般抗击疾病的能力较低,一旦因为食用劣质小零食导致孩子生病,再加上家庭治疗条件有限等因素叠加,极易对孩子健康和整个家庭状况造成严重打击。

解决农村儿童零食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零食市场的监管。据调查,学生主要在学校旁边的小超市和小卖部,或者集市和街边小摊购买零食。而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劣质小零食占据相当比重,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因此要双管齐下,从生产源头加强治理,从销售市场上加强监管。食药监、工商、教育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查处专门卖给学生的伪劣零食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

除此之外,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农村孩子包括农村家长对于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认知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关乎他们的健康,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劣质小零食存在的土壤。

首先,建议教育部门将膳食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学科目录中,开展儿童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校教育。给出专门课时,培训专业教师,编写膳食教育教材,使膳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推动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存在大量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很多隔代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又不高,很难担负起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因此,学校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更应加大力度。

篇2

1前言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中的缺陷,分析造成这种缺陷的因素,在丰富小学生及家长合理营养的知识,减少儿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记名调查问卷方法对研究对象(广州市罗家桥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2变量的定义

本研究的结果所获得的资料为计数资料,知晓率一对问卷中问题回答正确的人数/有效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形成率一持久拥有有利健康行为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态度,正向率一持有利健康态度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总人数156人,其中男生共82人,占52.6%;女生共74人,占47.4%。五年级学生共87人,占55.8%;六年级学生共69人,占44.2%。

2.2受调查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2.2.1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晓情况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报告的知识内容,参与人数,知晓人数,知晓率情况详见表1。

2.2.2小学生选择零食时的态度

小学生选择零食态度的调查的态度详细情况详见表2。

2.2.3小学生的零食行为

小学生零食行为调查行为内容,参与人数,该行为形成的人数及其形成率情况详见表3。

2.4受调查小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和行为的情况

家长对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以及调查情况详见表4。

2.5受调查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2.5.1性别及年级与态度的关系

性别及年龄与态度的关系调查情况详见表5。

2.5.2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在是否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是否会用零食代替三餐上的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6。

2.6受调查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在孩子吃零食上的态度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7。

3讨论

3.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3.1.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接近八成小学生知道食品色彩不是越鲜艳越好,食品不是味道越好越对身体有利,零食配料中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能后理性看待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知道造成零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着生产商、销售商和自身原因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知道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的小学生较少,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如此低的知晓率是有待提高的。

3.1.2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选择的态度是正向的

虽然在前面我们分析发现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掌握不够,但是,调查显示,小学生在选择零食时普遍能持正向态度,超过八成小学生买零食时会看厂家及品牌的相关信息,会认准了食品安全标志(Os)才购买零食,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够注意到其中的食品添加剂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但是我们发现,还有少部分小学生不会在意这些问题。

3.1.3广州市小学生在零食行为方面是有喜有忧的

行为指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饮食的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喜的方面,调查显示,82.1%的小学生不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州市的小学生从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形成较低,仅有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广州市有89.7%的小学生的家长只允许孩子偶尔吃一下零食,这就会导致孩子不会有习惯去路边摊买零食;另一面,62.3%的小学生的零食来源是有家长的参与;第三,广州市经济发达,72.3%的小学生会从专门的零食专卖店或大型的连锁超市。

忧的方面,仅有48.7%的小学生在口渴时会选择喝水。

3.2广州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分析

3.2.1性别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男女性别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2.478,P=0.298>0.05,可以认为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至X=7.731,P=0.021

3.2.2年级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0.298,P=0.682>0.05,可以认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零食对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到X=5.564,P=0.018

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知识上的知晓率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形成率上五年级的小学生要高于六年级的小学生,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3.3广州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的形成有赖于家长的正确的引导,调查显示,2.7%的家长对儿童零食持支持态度,6.4%的家长持反对态度,89.7%家长持允许偶尔吃一下的态度。

4结论

篇3

那是学生们经常光临的小卖部。儿童节前夕,记者对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多个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校园周边,总能发现一到多个小卖部,放学时,学生蜂拥而至。

在大兴区的一所小学外,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有四家小卖部营业。东城区的一所小学外,还有小商贩推着平板三轮车兜售各种价廉零食和玩具,饼干、方便面、饮料一应俱全。

随机采访中,不少小学生告诉记者,上学路上或放学回家,因为肚子饿,他们都喜欢到小摊上买些零食。冰激凌、火腿肠、奶茶、薯片都是学生喜爱的零食,还有一种叫“辣条”的零食特别受欢迎。

这种辣条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随处可见,种类繁多,但都便宜且味道重。这些辣条多由面粉加工制成,一般都是几十克的小包装,通常一包五毛钱。一打开包装,浓厚的味道很快就散发出来。

记者以每样5毛钱的价格买回了各类小零食,主要有油炸面制品、膨化食品、糖果、小糕点等。多数的外包装上都标注了保质期、食品安全认证标志以及配料等信息,但字迹大多很模糊,有的干脆没有配料表。而一种产品名称为“土豆丝”的调味面制品包装袋已经漏气,包装内部也已经是油迹斑斑。

近年来,校园周边的五毛小零食由于存在安全问题,成为了各地监管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

2011年,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调味面食制品进行了监测,发现了60种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有合成色素超量添加、增味剂滥用,以及超范围使用防腐剂。今年4月,四川省质监局对校园周边的糕点、水果制品、冷饮、膨化食品等儿童喜爱的小零食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发现有10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色素、增味剂、防腐剂等超范围添加使用。

即使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校园周围小零食的隐患也一直存在。其实,不止学校周围的小卖部,备受家长信赖的超市,售卖的儿童零食依然存在添加剂隐患。

日前,记者仔细查看了超市售卖的一些儿童零食包装上的配料表,发现很多零食都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方便面、薯片、什锦豆、饼干等食品的添加剂种类数量为最多,有的零食的添加剂多到几十种。

添加剂危害

“我也关注后面的配料,但好多看不懂。也就通过朋友介绍,说哪个品牌的东西质量比较好,我们就去买点儿。”不知道哪些添加剂有什么危害,这是家长们普遍的困扰。

去年6月到7月,国内一家青少年儿童环保教育机构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9个城市,39所学校,对近两万名儿童进行了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摄入习惯、频率以及家长和儿童对待含添加剂食品的态度等,并了国内首个专门针对6岁-12岁儿童进行的、有关食品添加剂摄入状况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凡是大受儿童欢迎的零食,含有的添加剂特别多,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淇淋、火腿肠都涵盖其中。

方便面是广受儿童喜爱的零食之一。调查表明,42%的儿童经常食用方便面,每天1次以上的达6%,每周1次以上的达42%。方便面中的添加剂种类繁多,长期大量食用将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小的影响。

谷氨酸钠是方便面中一种常见的添加剂,这是一种可能的过敏原,不准在婴幼儿食品加工中使用。它与抑郁、情绪改变、失眠、腹部不适等症状相关,儿童长期食用会危害其消化系统。这种添加剂在薯片中也很常见。

儿童常常无法抗拒饼干的诱惑。调查显示,66%的儿童经常食用饼干,15%的儿童每天1次以上,每天3次以上的达4%。

饼干中含有一种叫做焦亚硫酸钠的添加剂,此物质会杀伤细胞。HACSG(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明确规定不准用于儿童,俄罗斯、挪威、奥地利和美国早在1976年就禁止将其用于食品加工中。像此类被国外明令禁止使用的还有冰激凌中一种名为苋菜红及其铝色淀的添加剂。

薯片中含有大量的油分,可为什么我们平时感受不到呢?“薯片中添加的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大大地掩盖了油和盐的味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一整包都不觉得油腻。”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专家组组长柴巍中解释。

记者针对市面上常见的薯片做了一个小实验。先取出一片薯片,用打火机点燃。这薯片不仅一点就着,还发出“滋滋滋”的响声,并且有油渗出;薯片开始冒黑烟,有火花出现,油滴也越来越多。滴下的油呈黄色,燃烧完的薯片变成了黑色。

“加入添加剂是食品生产的需要,不是人类健康的需要。”柴巍中解释,“儿童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肝肾这样的代谢解毒的能力不健全。添加剂作为一种外来的、身体并不需要的化学物质进入儿童的身体,儿童对它就产生了一些有害健康的反应,如果过量那就是对器官功能的伤害。”

标准缺位

在国外,儿童食品添加剂有非常详细的禁止清单;而在我国,某种添加剂是否可以被应用到儿童食品中,其添加范围是什么,都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换句话说,我国没有针对儿童的食品安全标准。

铝被定义为毒害元素,部分含铝添加剂的应用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不少儿童喜爱的膨化食品、面食中都添加。2011年,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7岁—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降低,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各类添加剂不超过规定量,又被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

另一种观点则反驳称,儿童的代谢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某些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体内产生积累效应,长期大量摄入就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风险。

在没有儿童食品安全的标准下,这两种观点还在争执。

规定量中的添加剂,是否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影响了呢?“要警惕正常使用添加剂存在的潜在问题,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叠加使用,虽然每一种添加剂都没有超标,但是这些添加剂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对此,柴巍中认为,出台专门针对儿童食品的标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篇4

一、何为零食?适当吃零食有哪些好处?

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零食作为一日三餐外的辅食,历来被视为孩子们的最爱,但大人往往持否定态度,认为吃零食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膳食,而且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其实,零食也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对零食的摄取,只要把握好品种的选择、进食量及进食的时机等环节,对促进健康还是有益的。

吃零食能够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三餐之外再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小食品,能及时为身体发育补充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

零食携带方便,能充饥解渴。在特殊情况下,不能食用正餐或正餐质量不好,有零食在手,便可在课间和工作的间隙进食,起到临时充饥、保健作用;外出旅游,零食更是常备之物。

吃零食能养生防病、健齿美容。一般情况下,多数零食都耐嚼,通过吃零食能锻炼牙齿;吃零食细嚼慢咽(即慢食)对人体健康也很有好处,可健脑、抗衰、防病、美容。在休闲时间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零食还能满足休闲时的一种口感需要。轻松进食,在亲切、自由和愉快的情感之中,体验那种特有的悠闲、惬意、美味,在“润物细无声”中,便起到了养生防病的效果。

吃零食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吃零食能够缓解紧张情绪,消减内心压力。在手拿零食时,零食会通过手的接触和视觉,将一种美好松弛的感受传递到大脑中枢,产生一种难以替代的慰藉感,有利于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二、《指南》零食分为十大类、三个等级来推荐

《指南》根据零食类别与是否有利于健康作了扇面图。扇面分为10个部分,分别代表10类零食,并概括了零食的营养价值与特点。这10大类零食分别是:糖果类零食、肉类及蛋类零食、谷类零食、豆及豆制品零食、蔬菜水果类零食、奶及奶制品类零食、坚果类零食、薯类零食、饮料类零食、冷饮类零食。

根据每种零食的营养价值、特点与是否有利于健康,《指南》又将其分为三层,以绿色、橙色和红色分别表示3个推荐级,即: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

(1)可经常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是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或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豆浆、烤黄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松子、榛子、红薯、土豆、西瓜汁、芹菜汁等。这些零食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可每天食用。

(2)适当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是含有一定的脂肪、添加糖或盐等的食品或饮料。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料如山碴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咖啡等。这些零食以每周食1~2次为宜。

(3)限制食用的零食:营养价值低而且主要成分为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或饮料,缺乏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素。经常食用这样的零食会增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如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等。这些零食每周不超过1次为好。

《指南》将儿童、青少年分为“3岁~5岁儿童”、“6岁~12岁儿童”、“13岁~17岁青少年”三类,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提出了内容科学、通俗易懂的零食消费指导意见。(1)3岁~5岁:没有选择意识,需要老师家长指导。3岁~5岁学龄前儿童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老师。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食物,帮助他们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

指南建议: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不应影响正餐的食量;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零食要漱口;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豆类、坚果类等零食呛人气管。

(2)6岁~12岁:选择自主增强,饮食习惯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体格、智力发育快速,运动能力、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已经可以接受和理解食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由于他们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和家中,所以老师和家长有责任教导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指南建议:学习了解不同零食的营养特点,不要盲目跟随广告选择零食;每天吃零食一般不超过3次;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养成多喝白水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注意个人卫生和口腔清洁,少吃街头食品。

(3)13岁~17岁:进入发育高峰,零食为我所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此年龄段女孩在12岁、男孩在14岁左右即进入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大脑功能和心理发育进入高峰,身体活动消耗大,学习负担加重,接触社会增多。此期儿童青少年对食物选择和购买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家长和教师应及时予以监督管理、教育指导,使其掌握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保持平衡膳食以促进健康。

指南建议:认识零食的营养特点,学会选择和购买有益健康的零食;根据运动和学习需要,在正餐之间吃适量零食,但每天食用不要太频繁;在休闲聚会和电脑电视前,警惕无意识地吃零食过量;不要以吃零食的方式来减肥。

三、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零食

正餐是儿童青少年营养的主要来源,不能将零食当正餐。零食虽然有诸多好处,但由于零食所含的营养素远远不如正餐食物中的营养素均衡、全面,因此,尽管允许孩子吃零食,但不能以零食代替正餐,零食只能作为正餐的补充。

篇5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1.4+1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55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膳食模式和饮食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吃零食的现象十分普遍[1]。零食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但是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2]。有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地区儿童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价值观以及对零食种类的选择、食用频率等都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了解齐齐哈尔市城乡小学生零食行为的现状与问题,为探讨零食行为的干预措施、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齐齐哈尔市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6个班级小学生724名,其中城区三至六年级人数分别为143,154,146,164人,农村分别为30,26,31,3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小学生近1 a的零食行为。由调查员和班主任在班级统一发放“齐齐哈尔市小学生零食行为调查表”,调查员说明零食的定义、零食分类及填表要求后,由小学生当场填写,独立完成,即时收回。

1.2.2 零食的定义 参考国内外资料,将零食定义为“三餐之外时间食用的各种食物和/或饮料(不包括水)”。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零食种类

2.1.1 最喜欢的零食 前3种最喜欢的零食,城区小学生分别是饮料/冷饮(54.86%)、膨化食品(42.67%)、糖果(38.55%),农村小学生分别是膨化食品(40.17%)、糖果(37.61%)、饮料/冷饮(36.75%)。

2.1.2 经常吃的零食 前5种经常吃的零食,城区小学生分别是饮料/冷饮、奶及奶制品、膨化食品、糖果、水果蔬菜,农村小学生分别是糖果、水果蔬菜、方便面、膨化食品、饮料/冷饮;城乡小学生经常吃的零食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P

2.1.3 经常喝的饮料 以果汁最多,占50.00%;其次为果奶类(25.55%)。城乡小学生经常喝的饮料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7,P

2.2 零食的购买地点 城区以超市(63.59%)、食杂店(30.48%)为主,农村以零食摊(52.99%)、食杂店(34.19%)为主,城乡小学生购买零食的地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9,P

2.3 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2.3.1 家庭 有56.35%(408/724)的小学生其零食由家长(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购买,由家长购买零食的小学生每天吃零食的比例低于自行购买零食者(χ2=5.43,P

2.3.2 学校 大多数学生(73.76%)在学校吃过零食;学校对零食的态度与学生是否在学校吃零食有关(χ2=27.78,P

2.3.3 其他因素 在选择零食的依据上,城乡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6,P

2.4 营养知识 农村小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24.79%(29/117),低于城区小学生(48.93%,297/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99,P

3 讨论

与国内一些调查相似,吃零食亦是齐齐哈尔市城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普遍的饮食行为,但其零食营养质量不高,经常吃的零食与国内的报道有所不同[1,3-5]。城区小学生经常吃的前5种零食以饮料/冷饮、奶及奶制品排在前,奶及奶制品的比重较高,提示城区小学生的零食结构发生了良性变化;水果蔬菜排在第5位,可能与齐齐哈尔市地处高寒地区,水果偏少、价格偏高,以及经济条件、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农村小学生常吃的零食排在首位的是糖果,水果蔬菜位居第2位,提示农村自产的某些蔬菜(西红柿、黄瓜、萝卜等)可作为水果的补充,而奶及奶制品未进入前5位。

农村小学生购买的零食多数来自零食摊,选择零食时偏重于口味、较少考虑营养,选择明星代言零食的比例高于城区,营养知识的正确率低于城区。农村小学生是零食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最喜欢喝的软饮料是果汁[6]。本次调查城乡小学生经常喝的饮料仍以果汁最多,果奶类次之。值得注意的是城区小学生经常喝碳酸类、茶/咖啡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常喝白开水的比例则显著低于农村,亦低于马冠生等[4]1999年在4城市调查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零食多来自家庭现有的食物,吃或有时吃“父母认为有营养的食物”的小学生占79.28%,每天吃零食的比例也可因家长干涉或家长购买零食而降低,家长对零食的认同会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7]。因此,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的关键。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品种单一、营养质量较差[5],而小学生的胃容量小、活动量大,单位体重的热能消耗量大,适当的零食可以作为能量消耗的补充。完全不让儿童少年吃零食不切合实际[8],严格禁止在学校吃零食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学校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对学生进行零食的营养教育,让他们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9-10],可以提供新鲜、易消化、有益于健康的零食便于学生选用,以减轻家长的负担或避免学生从周边零食摊购买质量低劣的零食。

4 参考文献

[1] 刘婧,曾果,代旋,等.成都市学龄儿童零食行为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893-894.

[2] 马冠生.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1.零食.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25(1):32-34.

[3] 黄中华.2 457名城镇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现况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454-455.

[4] 马冠生,胡小琪,吴瑾,等.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现状调查.营养学报,2001,23(2):177-180.

[5] 杜琳,林月桢,任亚琦,等.广州市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现况调查.中国校医,2000,14(5):325-326.

[6] 马文军,马冠生.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4、饮料.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4):218-221.

[7] 邹延峰,张亮,唐根富,等.合肥市部分儿童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4):314-315.

[8] 孙文杰,高永清.合肥市部分幼儿零食行为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16-217.

篇6

为了我国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早在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就联合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根据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和分布,将零食分为可以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类;国外则按交通灯的原则分为红灯、黄灯和绿灯三类零食,便于小儿能简易理解和掌握。

可以经常食用的零食:绿灯类 这类零食有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大杏仁、松子、榛子、蒸煮或烤制的红薯、不加糖的鲜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等。

上述食品的营养素含量丰富,低脂肪、低盐、低糖,既可提供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所需的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营养素,又能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建议每天都适量食用。

适当食用的零食:黄灯类 这类食品有黑巧克力、肉脯、卤蛋、鱼片、蛋糕、各类煎豆、卤豆干、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奶酪、奶片、琥珀核桃仁、花生蘸等。

上述食品的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却含有或添加了中等量脂肪、糖、盐等应限制的成分,建议每周食用1~2次。

限制食用的零食:红灯类 这类食品有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炸鸡块、炸鸡翅、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方便面、奶油蛋糕、罐头、果脯、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冰淇淋等。

上述食品的营养价值低,含有或添加较多脂肪、糖、盐等限制成分,提供热量较多,应限制食用,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

篇7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多为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和(或)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热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这些零食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

“适当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是却含有或添加了中等量脂肪、糖、盐等的食品和(或)饮料。

“限量食用”的零食:含有或添加了较多脂肪、糖、盐的食品和(或)饮料,提供热量较多。经常食用会增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以及慢性病的风险。限量指的是适量少吃,并非禁止。

十类零食的特点

糖果类零食 主要指各种糖果和巧克力。巧克力含有较高脂肪和热量,也具有丰富的营养,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水平等。因此,巧克力食品,尤其是黑巧克力的脂肪含量少,建议“适当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糖果如奶糖、水果糖等,提供热量较多,容易引起龋齿,不利于口腔健康,属于“限量食用”级别,建议尽量少吃。

肉类、海产品、蛋类零食 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饱腹作用强。

有的零食如水煮蛋,在制作时没有添加油脂、糖、盐,属于“可经常食用”零食。牛肉干、松花蛋、火腿肠、肉脯、卤蛋、鱼片等,含有大量食用油、盐、糖、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为“适当食用”零食,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体会造成伤害。而炸鸡块、炸鸡翅等为“限量食用”零食,家长们一定要管住孩子的嘴,否则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谷类零食常见有饼干、面包、糕点、方便面以及淀粉制作的膨化食品等。加油脂、糖、盐较少的煮玉米、无糖或低糖燕麦片、全麦饼干、烘烤类膨化食品等零食是纤维素的极佳来源,不仅脂肪少、热量低,还含有大量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钾、硒和铁等,是“可经常食用”的零食。蛋糕、饼干、膨化食品等则因为添加了脂肪、盐、糖而属于“适当食用”的零食。奶油夹心饼干、方便面、奶油蛋糕等,因含有较高脂肪、高盐、高糖而要“限量食用”。

豆及豆制品零食豆类可提供优良的植物性蛋白质,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及B族维生素,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记忆力。不添加油脂、糖、盐的豆浆、烤黄豆等均“可以经常食用”。但经过加工的豆腐卷、怪味蚕豆、卤豆干等则要“适当食用”。

蔬菜水果类零食新鲜果蔬类食物如黄瓜、番茄、苹果、橘子、草莓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钾、镁、钙和膳食纤维等有益于健康的营养成分。

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如香蕉、番茄、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等“可经常食用”。但是,用糖或盐加工的果蔬干,如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香蕉干等,只能“适当食用”。而罐头、蜜饯,如水果罐头、果脯等零食,含有较多糖而且制作过程中损失了部分营养素,要“限量食用”。

奶及奶制品奶类是含钙最丰富的天然食物,同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核黄素等重要营养素。优质的奶类零食如纯鲜牛奶、酸奶等可以作为正餐中奶类食物摄入不足的重要补充,鼓励“经常食用”。而奶酪、奶片等奶制品则应“适当食用”。炼乳通常含糖较多,则需“限量食用”。

坚果类零食 坚果如核桃、瓜子、花生、腰果、松子、杏仁、榛子等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钾、镁、磷、钙、铁、锌、铜等矿物质,也是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B2、烟酸、叶酸以及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是一类营养价值较高的零食。

在制作时不添加油脂、糖、盐的花生米、核桃仁、瓜子、大杏仁及松子、榛子等坚果都是很好的,是“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不过,一旦这些坚果穿上油脂、糖、盐的“外衣”,就属于“适当食用”的零食了,例如琥珀核桃仁、鱼皮花生、盐煸腰果等。

薯类零食 薯类包括马铃薯(土豆)、白薯、木薯等,除了提供丰富的糖、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外,还有较多的矿物质和其他维生素,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好处。

在蒸、煮、烤薯类零食时,不添加油脂、糖、盐就“可经常食用”。在制作时如果添加了油脂、糖、盐后,例如甘薯球、甜地瓜干等则成为“适当食用”的零食。那些孩子们最喜欢吃的炸薯片、炸薯条等,在烹调过程中不仅大大增加了热量,还损失了部分营养素,建议“限量食用”。饮料类零食 常见的饮料主要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等。除了一些鲜榨果蔬汁外,饮料类大多含有较高的糖,热量很高,过量饮用会阻碍营养素的吸收,还会增加患龋齿、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最好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

新鲜蔬菜瓜果榨出的汁,例如鲜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胡萝卜汁等可以作为饮料“经常食用”。如果果汁中加了糖,尤其是果汁含量很低,就成了果汁饮料,如山楂饮料、杏仁露等则要“适当食用”。而那些甜度高或加了人工色素的高糖汽水等碳酸饮料应“限量食用”,或根据孩子热量摄入状况少量选用。

冷饮类在炎热夏天,给孩子吃些冷饮还是可以的。不过,棒冰、冰激凌类食品大多含有较高的糖和热量,因此不建议常吃。那些甜度低并以鲜牛奶和水果为主的冷饮,例如品质较好的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等是可“适当食用”的。但是,那些甜度非常高、色彩鲜艳的冷饮,则应“限量食用”。

针对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习惯,营养学专家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提出了相应的营养建议和规定。

3~5岁儿童

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果蔬类、坚果类食物。

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不影响正餐食量,睡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

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零食。

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零食要漱口。

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豆类、坚果类等零食呛入气管。

6~12岁儿童

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果蔬类、坚果类食物。

学习、了解不同零食的营养特点,不要盲目跟随广告选择零食。

吃零食的时间不要距离正餐太近,每天吃零食一般不超过3次。

每次吃零食应适量。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

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零食。

养成多喝白开水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

注意个人卫生及口腔清洁,少吃街头食品。

13~17岁儿童青少年

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多选奶类,果蔬类、坚果类等新鲜、天然的食物。

认识零食的营养特点,学会选择和购买有益健康的零食。

根据运动或学习需要。在正餐之间吃适量零食,但不要太频繁。

在休闲聚会时、电脑电视前,警惕无意识地吃零食过量。

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零食。

篇8

可是,近年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和抽检中,屡次发现调味面制品等“五毛零食”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菌落总数超标等安全隐患问题。此次北京市公布的油盐甜三高的“五毛零食”,罪魁祸首同样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儿童、学生倘若长期食用油盐甜三高的“五毛零食”,很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到健康和发育,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不可否认,近年来,各地食药监部门都将校园周边的“五毛零食”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并多次开展专项整顿,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五毛零食”仍然像赶不尽杀不绝的“小强”,盘踞在学校周边,蚕食着孩子们的健康和家长们的钱包。因此,要想让违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五毛零食”绝迹,或要防止或减少“五毛零食”对学生的伤害,政府和社会、学校和家长显然还有许多事可做,也应该去做,且必须要做好。

首先,必须从生产源头抓起。政府监管部门要对生产零食的企业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对生产、认证等进行严格管理,尤其对违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须及时进行查处,从而把好“五毛零食”的生产关;对“三无”企业和黑作坊,必须零容忍,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取缔一起,决不让“三无”企业和黑作坊逍遥法外。

篇9

专家指出,儿童要适当食用零食

回想童年时代,最让你难以忘怀的一定是那些小零食了,它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现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很多廉价的问题零食,这些问题零食的主要客户群就是那些孩子们。无论家长们怎样强调,孩子们对于高盐、高糖、高脂肪的膨化食品及油炸食品等的喜爱也不会消退一丝一毫。每个家长都曾经是孩子,对于这一心态一定颇有体会,断然拒绝可能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网友建议,家长以身作则也许是养成孩子正确食用零食之习惯的好方法。

小学门口生意旺

现在很多小学周边都开有小卖部,那么,这些以小学生为消费对象的小卖部里卖的都是些什么零食呢?近日,笔者走访发现,这些零食价格低廉、外包装吸引眼球,使得小学生成为“廉价零食”的消费大军,其中又以膨化食品类的小零食最是畅销。

笔者注意到,小卖部出售的小零食虽然种类繁多,但进货品种却如出一辙。据一位店主介绍,目前“手撕牛肉”、“黄金蟹钳”、“一根葱”、“酱香土豆”等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后三种均为油炸型膨化食品。“店里的零食大多都是五毛钱一包。”这位店主说。

为何“手撕牛肉”售价才五毛钱?某小学周边一家小卖部老板娘解释道:“这是假牛肉干,其实就是豆制品。”在老板娘的引导下,笔者仔细查看了其包装,上边印刷较小“大豆蛋白”字样,除此之外,QS生产许可标志、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制造商、厂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逐一也能在包装上找到。

虽然这些小零食制作比较粗糙,但几乎每一种食品的外包装上都印有必要的信息。为证实零食包装袋上的信息是否真实,笔者随机选取了四种零食,并按照包装上的电话打给厂商。生产“手撕牛肉”的广东省潮安县庵埠梅溪金明食品厂说,包装上的信息均属实,而且该产品确实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

儿童吃零食可遵循三大原则

据了解,小学生们最爱吃的小零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味精和香精,其中营养成分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对身体几乎是没有好处。所以,绝大多数的家长往往持否定态度,认为吃零食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膳食,而且对孩子的健康不利。但不给吃,孩子一直纠缠;给吃,又怕吃出个肥胖、营养不良。家长对此很是纠结。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地给孩子吃零食呢?

不要让零食喧宾夺主

营养专家指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一日三餐获得,零食只能是一种补充,因此零食不能无节制地吃,绝对不能影响到正餐的食用。

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

两餐之间,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离正餐时间已有2个多小时。由于儿童代谢较成人快,此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轻微的饥饿感。如果能够让他们适量地吃些零食,就会起到防止饥饿和增加营养的作用,也不会出现影响正餐进食的情况。

选择有营养的食品

要选择富有营养的食品作为零食,如牛奶、酸奶、水果、蛋糕、肉松、牛肉干等。各种薯片、话梅干、果冻等食品营养价值比较低,不宜长期作儿童的零食。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上较详细说明了哪些零食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甚至这一指南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用的。

知道吗,零食也是分级别的,可将常见的零食划分为三级。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豆浆,烤黄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大杏仁,松子,榛子,蒸、煮、烤制的红薯、地瓜、土豆,不加糖的鲜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等。

适当食用的零食: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酱鸭翅,肉脯,卤蛋,鱼片,蛋糕,月饼,怪味蚕豆,卤豆干,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奶酪,奶片,琥珀核桃仁,花生蘸,盐腰果,甘薯球,干地瓜干,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如咖啡、山楂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

限制食用的零食:高糖、高盐、高脂肪类。如: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话梅糖,炸鸡块,炸鸡翅,炸鸡翅根,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方便面,奶油蛋糕,罐头,蜜枣脯,胡萝卜脯,苹果脯,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冰淇淋等。

B. 成人篇:吃零食可以减压、减肥吗

专家指出,成年人减压、减肥多选择低糖、低盐、低脂肪零食。

打开白领的办公抽屉,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零食。饼干、巧克力、坚果、话梅,可谓应有尽有,用这些零食来打发枯燥或繁忙的工作时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吃零食是有门道的,怎样才能吃的又美味又健康呢?对于网传的零食减肥法、零食减压法,又有无科学依据呢?营养专家表示,并无吃零食减肥之说,通常减肥人士必须先控制零食的摄入。

吃零食可以释放压力

零食是很多女人的最爱,开心的时候吃,不开心的时候也在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心理学家认为,从性质上讲,吃零食行为与自我抚摸行为的机制是相同的。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满足肚子饥饿的需要,而在于对紧张情绪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孤独;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做咀嚼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中心转移,在大脑的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区,使紧张兴奋情绪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以放松。

吃零食减压其实是回避压力的一种表现,就像是利用喝酒、逛街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对于有些人来说,吃零食是可以释放压力、缓解心情的,但是不能过度也不能上瘾。

不可忽视的零食安全细节

要在枯燥的办公空间里坐上七八个小时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还要思考问题,所以要减轻点工作压力或者想才思敏捷,大脑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抽屉里放的那些小零食就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篇10

自身需求 孩子们特别喜欢吃零食,零食已经成为他们膳食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展的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查显示,61%以上6-17岁孩子每天都在吃零食。

观念不清 校园周边是“垃圾零食”最集中的地方,孩子(包括有些家长)分不清健康食品与“垃圾零食”,因而被这些“垃圾零食”的色、香、味和好玩所吸引。

容易跟风 孩子易受群体影响,一人买大家跟着买。校园周边的商贩千方百计迎合孩子的消费心理,零食花样翻新,包装五颜六色,其中还夹带各种小玩具或卡通卡片吸引孩子。

媒体误导 电视媒体经常播出许多有害健康的“垃圾食品”广告,而正面宣传健康食品的力度却不够,由此对孩子产生的负面效应及误导作用不容低估。

监管不利 目前我国儿童食品标准不成体系,许多厂家生产的儿童食品都在“垃圾食品”名单中,烧烤摊、冷饮摊、“三无”小吃店情况更为严重。各地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取缔不坚决,也是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校园常见“垃圾零食”

油炸类 炸鸡腿、炸鸡翅、炸薯条、炸薯片、油炸方便面等。

危害:油炸食品高热量、高脂肪,易产生致癌物质。由于加工温度高,破坏维生素,蛋白变性,经常吃导致肥胖,成年时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烧烤类 烤香肠、烤鱿鱼、烤羊肉串、烤肉等。

危害:烧烤类食品中含有较高蛋白质,烧烤后炭化变性,加重肝肾负担,还产生很多致癌物质,其中与胃癌等多种肿瘤发生有一定关系的苯并(a)类是典型代表。

加工类肉食品 肉干、肉松、香肠等。

危害:在加工中作为防腐和显色剂添加的亚硝酸盐,是三大致癌物质之一,经常食用增加患癌症风险并加重肝脏负担。

饮料类 可乐、汽水、甜饮料等。

危害:含磷酸、碳酸的饮料能带走体内大量的钙。高糖,喝后腹胀食欲下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甜味剂超标的饮料加重心、肝、肾负担。

膨化食品类 虾条、薯片、妙脆角等。

危害:高盐、高糖、缺少蛋白质,对健康无益;含防腐剂、香精,加重肝脏负担。

果脯类 话梅、蜜饯等。

危害:含致癌物亚硝酸盐,盐分过高,含损肝的防腐剂、香精。

其他还有果冻、冰淇淋、棉花糖等。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趋势越来越严重,与这些高脂肪、高糖零食和洋快餐关系密切。

三方呼吁 远离“垃圾零食”

社会方面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对小食品生产厂、小食品批发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整顿,对违法者决不手软,坚决取缔。教育部门要普遍开展健康教育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媒体要宣传健康食品,普及营养卫生知识,严格控制“垃圾食品”广告。

篇11

记者调查:3袋小食品竟含有25种添加剂

下课铃声一响,成群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跑出校门,其中有一半都涌向了张师傅开的小食品店。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某小学门前看到,放学后几乎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小零食。与严肃的学校相比,小卖部仿佛一个童话世界。大罐子里插着五颜六色的棒棒糖,货架上堆着包装鲜艳的膨化食品、干脆面等。记者请张师傅拿了三种孩子们最爱买的零食:番茄味的“乐事”膨化食品、日式牛排味“奇多”粟米粒、“口力”小披萨橡皮糖。

记者刚打开“奇多”粟米粒的袋口,一股浓郁的牛肉味扑鼻而来,但在食品配料表中,并没有看到任何和牛肉有关的成分,只有“日式牛排味调味料”几个字,它是由白砂糖、淀粉、食品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焦糖色、食用香料、二氧化硅、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等成分调和而成的。记者数了数,在这三种食品中,共包含25种添加剂。尤其是小披萨橡皮糖里,配料表中仅着色剂一项里,就包含了柠檬黄、诱惑红等6种。

另一家超市,记者在一袋号称“添加果汁和维生素C”的草莓味QQ糖配料表上,同样没有看到任何和新鲜草莓有关的配料。实际的草莓味,来自草莓香精,还有明胶、果胶、柠檬酸、山梨糖醇等各种添加剂。还有一种“亲亲”情人果冻添加剂达到了14种,其中各种口味的香精和色素就占据了8种。

孩子爱吃零食是天性,但老师家长们都对零食的安全性忧心忡忡。一位老师透露,学校已经多次向孩子和家长宣传不要随意购买校外小零食,但很难控制。一位家长表示,他8岁的孩子特别爱吃小食品,浓郁的香味连成年人都难以抵挡。另有调查显示,仅北京农村地区就有超九成的家长不放心儿童食品。

据了解,市面上的儿童食品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另一类是“山寨品”,大多隐藏在学校附近小店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三无”小食品。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表示,正规产品的添加剂基本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但长时间、大剂量地吃也会对身体造成累积的隐形伤害,而那些没有质量监督的“三无产品”,甚至会用面制品加大量添加剂冒充肉制品,最值得担忧。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博士黎景气指出,儿童食品的卖点就是颜色鲜艳,味道浓郁,越吃越上瘾。正规的儿童食品本身就会加入大量的添加剂,更不用说定价较低的“山寨”小食品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表示,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专门加人的物质。现在最重要的是度的问题,特别对儿童食品来说,过量添加的现象确实应该引起重视。

揪出祸害儿童食品的5大“元凶”

“看着漂亮、闻起来香,孩子们才喜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商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添加剂。但过量食用添加剂对孩子的身体、骨骼、神经系统乃至智力发育都会有影响。”马力平教授表示,家长要特别留意以下5种添加剂,特别是“山寨品”基本都会用到。

鲜艳的“外衣”――人工合成色素。零食、果味汽水、糖果,甚至肉类食物,都可能被加入色素。由于天然色素价格高、着色能力差,商家一般选择人工合成色素,它在提炼过程中会混入苯胺、砷等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由于儿童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容易导致慢性中毒。长时间食用含有色素的食物,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科学证明,儿童多动症和过激行为,也与长期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有关。英国食品安全局已于去年禁止了6种食用色素添加剂的使用,分别是:日落黄、柠檬黄、淡红色素、丽春红、喹啉黄及诱惑红。

香味的诱惑――增香剂。打开包装袋,香味迎面扑来。卤制食品和香辣食品通常通过香味勾起人们的食欲。马力平表示,虽然还不清楚增香剂具体成分,但肯定由多种添加剂人工合成。也许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但对孩子长期的影响值得关注。

人造的甜蜜――阿斯巴甜。它是一种人造的糖替代品,比蔗糖甜200倍,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等儿童食品中。有研究认为,它会引发多种健康担忧,如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虽然国际上对它是否影响健康争议不断,但对孕妇和儿童来说,最好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不坏的法宝――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都具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功能。它已经被欧盟儿童保护集团确认为不应该用于儿童食品中,特别是过量使用。

美味熟肉背后――亚硝酸盐、甲醛。香肠等袋装熟食肉制品,往往都含有亚硝酸盐,它主要起到着色和防腐的作用。也有不少商贩用甲醛来泡制食物,起到防腐、灭菌的目的。大量食用亚硝酸盐,不但会引起急性食物中毒,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除了以上5种,马力平强调,膨松剂、增味剂、酸味剂、香料等都是儿童食品中常见的添加剂。虽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使用添加剂并不违法,但对于儿童来说,“加得越少越好,离得越远越好”。

学习日本“食育”,让孩子爱上天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