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临床康复护理

临床康复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7 09:2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临床康复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临床康复护理

篇1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该疾病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通常脑梗死患者会遗留下较多的后遗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偏瘫、肢体麻木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2-4]。本文探讨了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5例脑梗死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2.3±5.6)岁;体重50~80 kg,平均体重(61.3±5.2) kg;文化程度为5例本科、16例大专,14例高中、12例初中以及8例小学。收治的55例患者均为初次发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包括:偏瘫、手脚麻木、神经功能损伤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所有患者均通过颅脑CT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

1.2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55例患者,均在通过治疗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的基础上,对其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由责任护士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因陌生环境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对促进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的重要作用,向患者介绍经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患者的成功事例,以增强患者对治疗自身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其次是卧床期指导,对患者睡姿以及坐姿进行正确指导,保证患者各关节位于正确的功能位置,防止关节产生挛缩。主要以侧卧为主,每2 h变化一次;最后是下床期间指导,在责任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完成坐立与站立等基本动作。同时根据患者可承受的强度范围内,进行康复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时间由短到长,应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1.3临床疗效判定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指标,主要可分为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其中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判定,主要通过USA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主要标准可分为基本康复、明显改善以及症状无变化,其中基本康复主要反应特征为,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降低,同时病残分级为0级,各功能指标基本恢复以前正常水平;明显改善主要反应特征为,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有所降低,病残等级为1~3级;症状无变化主要反应特征为,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有进一步加重的迹象;生活质量判定指标,主要通过巴塞尔指数(Barthel)进行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吃饭、如厕、大小便失禁情况、平地行走以及上下楼梯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计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显著降低,同时Barthel指数均明显上升,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常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便可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患者通过被动与主动的运动等训练,从而刺激神经元达到兴奋状态,有效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同时对患者呼吸、消化、免疫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5]。本文通过对5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针对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重点康复护理干预方面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卧床正确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在康复护理干预期间,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案,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切忌急于求成。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显著降低,同时Barthel指数均明显上升,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明显。进一步说明,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成巧梅,宋葆云,李玮,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2]刘玉莲,赖育芳,罗庆,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4):14-15.

篇2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男41例,女30例,年龄在21~68岁,其中阑尾炎28例、胆囊炎16例、胆结石11例、胃穿孔9例、胃癌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男40例,女31例,年龄在20~67岁,其中阑尾炎29例、胆囊炎16例、胆结石12例、胃穿孔8例、胃癌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入院评估,并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向患者讲明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告知患者相应的出院计划、治疗计划等,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1.2.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抗拒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语言向患者简要讲明病情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式、术后愈合情况等,从而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增强对康复治愈的信心[1]。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安排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患者一方面可以进行心情的纾解,同时还能吸收其他患者的治疗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护理效果。

1.2.3用药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进行手术宣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做好必要心理准备。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防止发生感染。

1.2.4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为防止发生感染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排痰,使患者保持侧卧位,轻轻捶打患者背部,帮助痰液松动,并指导患者咳痰。若患者咳痰困难,则可适当进行雾化,帮助咳痰。另外,患者清醒后,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后,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功能性肢体锻炼,一方面可以防止肺炎的产生,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

1.2.5疼痛护理 疼痛是术后不可避免的症状,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痛楚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女性患者和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其痛感可能更加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护理。首先要摆正,采取患者舒适的,尽量避免压迫手术伤口,尤其是进行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了要定时更换引流袋,还要防止引流管挤压。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适当根据医嘱对患者使用镇定剂或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1.2.6环境护理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新、安静,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家属探望,防止细菌感染。患者术后6h内禁食,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进食流质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另外,患者食物要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为主,同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防止并发症产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情况,分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正常,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恢复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较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7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1.69%,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3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护理;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18-02脑出血是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是脑实质内的非脑外伤性出血,发病部位以基底节为常见。本病患者常见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性动脉瘤等血管疾病,多由于血压升高剧烈引起脑血管的破裂。本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死亡以及致残率极高。临床症状特点为偏瘫、失语以及意识障碍等。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在心里与生活上会有较大压力。因此,临床康复与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于患者康复以及生存质量改善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研究论述如下。1.临床资料

以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入我院确诊治疗的9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41-69岁。患者左侧偏瘫5例,右侧4例,均为第一次发病。2.康复护理措施

2.1发病初期护理措施:患者2周内为急性发病期,急性期内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头部要避免抬高以及过度转动,头颈部可在医生指导下做适度左右转动,患者肢体也可以做小幅度活动。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肢置配合康复手段,采用康复小枕垫于患者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处,腕保持背身,肘部保持伸展,肩部保持屈曲外展位。患者下肢同样配合康复小枕,髋关节伸直避免内旋外旋,膝关节保持屈曲位,防止足下垂[1]。让患者尽量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为防止有烦躁的病人发生坠床、自行拔除输液管等意外,给与患者加用床挡、采取适当束带等方式。急性期患者常伴有头疼的症状,剧烈针刺样疼痛,让患者分散注意力不要过于紧张,头痛会伴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减轻。患者长时间的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合理的翻身拍背能使痰液较易咳出,必要时配合一些祛痰药物,减少感染的发生。

2.2恢复期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将床头抬高10°-15°半小时左右,让患者呈半卧位[2]。恢复期患者常并发失语,说话语速要稍慢一点,用简单易回答的问题鼓励患者说话,对于沟通有问题的患者,鼓励患者用面部表情或者手势表达意见。发音明显障碍的患者,让患者配合发音练习,鼓励患者多交谈,以较简单的单字为主。为防止血压不稳使病情加重,降压药要定量定时服用,不能随意变动。

2.3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为保证康复训练顺利进行,首先要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患者仰卧位与侧卧位给患者床头摇高15°-30°。下肢让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脚尖朝上,让小腿与足保持90°。让患者前臂保持半屈曲,将一圆形布卷放于患侧手心。能够避免关节僵硬变形,保持肌肉收缩功能。采取顺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再患侧,上肢大关节开始做外旋、外展动作,指趾关节适度屈伸,背伸踝关节,小关节活动时要适度避免发生强直,以及肌肉畸形萎缩。鼓励患者自己锻炼,随病情进展让患者增加离床活动,但在训练过程中要严防跌倒。为加强训练手指控制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让患者练习画画写字,做快速指鼻动作。患者日常生活要充分发挥患者主动性,用健侧带动患侧。同时为预防肢体痉挛,避免褥疮发生。可采用健侧足置于患侧足的下方,健侧上抬带动患肢上抬,同时肘关节与下肢关节配合横向移动臀部[3]。

2.4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患者常会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复。首先从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让患者“阿”“呀”发声[4]。通常病人由于自己语言不利,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及时准确地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作出判断,让患者心情舒畅,多给与鼓励,让患者建立自信。同时为强化患者应答能力,可以采用相应的刺激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给与相应的指导,并且嘱咐患者家属配合。让患者家属在于患者对话时,刺激患者应答,进行简单的问题提问,抄写背诵等方法增强脑细胞活力,强化记忆力。

2.5饮食护理:患者脑出血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引发饮食困难,要进行必要的康复饮食训练。对于脑出血患者要尽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保持饮食营养,对动物脂质等饮食要尽量限制。多鸡蛋豆制品饮食。对于难以进食的患者,喂食速度不能过快,让患者头向一侧偏斜,为防止窒息呛咳等发生尽量不与患者交谈。饭后多饮水,多吃香蕉等水果。为减少患者发生便秘,保持肠道通畅,可进行腹部按摩,适度给与翻身。3.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本病致残率较高会使患者家属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患者也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障碍[5]。给与患者热情耐心的护理对本病的康复转归,以及患者自信心的增强都有很好的作用。研究也发现患者心情愉快能使人体抵抗力增强。因此让患者摆脱心理负担,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能促进本病的康复。合理的康复训练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也是起到很好的作用。研究提示脑出血患者极治疗的同时,给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病情稳定后配合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康复期让患者自己逐步建立自我生活能力,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增加肢体训练,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参考文献

[1]陈升芝.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36-37.

[2]刘坤.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1):1l2.

篇4

神经疾病重症患者除了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合并症,因此,急性期脑血管病除了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外,病情观察和认真护理,在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和防治合并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2年11月治疗的6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2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8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

2康复护理

2.1常规护理①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搬动患者。必须安静卧床,去除假牙,将病人头部垫高150-300m.m,尽量避免搬动,减少探视,不许在病人床边谈论家事或哭泣。必要时加用床挡保护或专人守护,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认真填写特护记录。如果出现脉搏减慢和血压增高的情况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应随时向值班医生报告。③意识状态的观察。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每15-30分钟检查一次,呼唤名字可以睁眼并正确回答问题者判断为思睡;给予疼痛刺激方可睁眼,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判断为嗜睡;对言语信号无任何反应,疼痛刺激肢体有逃避动作,但无自主的睁眼动作,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可判断为浅昏迷;如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自主的吞咽和咳嗽动作,疼痛刺激肢体无任何反应,可判断为中度以上昏迷。④瞳孔变化的观察。正常瞳孔在室内日光或灯光照明下直径2.5-3mm,60岁以上的老年人瞳孔直径可相对缩小0.5-1mm,在深睡的正常入,瞳孔直径较小,对光反射迟钝。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患者双侧瞳孔直径小于0.5-1.5mm,除外巴比妥或其他安眠药中毒的情况,提示脑干或小脑病变;—侧瞳孔散大,提示同侧发生了颞叶沟回疝;双侧瞳孔散大,提示发生了小脑扁桃体疝[2]。

2.2眼球运动的变化患者双侧眼球向侧注视,应同时检查肢体活动情况,如果双眼向偏瘫肢体的对侧注视,表明该侧大脑半球发生了大面积梗死或出血;如果双眼向偏瘫肢体侧注视,表明对侧的脑干梗塞或出血;如果双眼不同轴,—侧眼球偏向外方,提示有脑干或丘脑受损的病灶。

2.3呼吸节律的变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出现各种异常的呼吸节律,在呼吸节律明显加快的基础上,根据脑组织受累部位的不同出现以下的异常节律:①潮式呼吸:表现为周期性的呼吸增强、减弱和暂停,提示为脑广泛病变。②过度呼吸: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加深和加快,提示为中脑被盖部损害。③长吸气式呼吸:呼吸深大,节律减慢,充分吸气后出现呼吸暂停,为桥脑上端损害。④丛集式呼吸:呼吸节律减慢,每4-5次呼吸后出现暂停,为桥脑下端损害。⑤共济失调式呼吸:呼吸节律及深度呈无规律性改变,其间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暂停,为延髓损害。

2.4心电监护对于发生了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随时报告病情变化,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于发生了呼吸节律改变,或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应进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或加压面罩给氧。对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时做好气管内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2.5患肢的护理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将患肢平放,手关节稍背屈,肘关节稍曲,上肢稍高于肩部水平,避免关节下内收,下肢用夹板将足底垫起,使踝关节成90o角,避免足垂,膝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腿散屈并支托外侧;避免下肢外旋,应注意避免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经过的骨性组织部位受压。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大量的工作是康复,康复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措施。肢体运动恢复的快慢,有否出现挛缩畸形,均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关。一般于病后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屈曲痉挛,此时如病情稳定,即应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自主运动[3]。

3结果

康复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等显著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4讨论

定时观察和记录神经内科患者原有症状如头痛、眩晕、呕吐、呕血、尿便失禁、肢体抽搐、运动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的变化情况。对于呕血和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和抗惊厥治疗。观察患者原有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偏瘫肢体是否出现瘫痪加重、原有意识障碍水平是否加深。出现脑疝征兆者,除给予静脉快速注射脱水剂外,应随时做好血型检查、交叉配血试验和头部备皮,准备进行血肿或病灶清除术。本组资料显示康复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等显著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参考文献

篇5

在神?内科医学领域,脑卒中较为常见,是一种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且具有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医院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也很好的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但是还是有些患者会出现脑卒中后遗症,从而给患者的家属以及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负担。为了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7±3.5)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偏瘫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方式。针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具体而言,包括以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康复护理策略: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耐心的将患者的情况告知家属,缓解其不良的情绪,帮助其增加信心,让其更加主动积极的接受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倾听和了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并采取措施满足其心理需要。功能训练:最主要的是要对加强对患者有关脑卒中知识的宣教,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治疗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等,使患者能充分了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其次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加强肢体锻炼,尤其是患肢的锻炼,包括按摩、关节训练等,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运动量并给予相关刺激。包括对患者实施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肌肉电刺激、触觉刺激,也可采用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参照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90%以上,病残程度为0度;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50%~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18%~49%;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18%以下,甚至病情有所加重。总有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亦被称之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基于脑部血管突然出现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致使血液难以流到大脑中,所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两种。有数据统计显示,有高达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最新研究指出,脑卒中所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在早期是可逆的,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的。

篇6

脑出血是目前中老年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容易遗留后遗症,导致失语偏瘫,致死率致残率高。给家庭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正确及时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是治疗的关键。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脑出血后遗症的主要措施。

1积极的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急性发病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对疾病的康复影响大,给患者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康复。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康复护理的前提。

1.1患者发病后具有:恐惧紧张心理;对突发疾病没有心理准备,面对输液管、鼻饲管、吸氧管、导尿管恐惧害怕,怕失去生命,怕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担心自己没有人照顾。悲观厌世心理;大多数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会留有后遗症,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生活很难自理,拖累家人,就有情绪悲观厌世,对生活对将来丧失信心,拒绝进食拒绝治疗。甚至过激自伤自杀行为。焦虑抑郁心理;患者自认为脑出血不可治愈,治疗时间很长,花费金钱多,不能像病前一样生活工作,对前途无信心无希望。担心时间长,家人会嫌弃,就会抑郁苦闷,食欲不振,失眠焦虑。

1.2心理护理措施

1.2.1给患者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病房阳光充足,温暖安静,病房内保持干净整洁,布置鲜花、电视机等。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检查及治疗的操作,做到解释清楚,操作熟练,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1.2.2和患者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同的心理给予耐心、细致、的疏导。可以用治疗成功康复好的具体病例,帮助患者解除顾虑。并可以建议患者做一些有益的康复活动,放松练习、简易保健操,配合家属自我按摩。促进患者的患肢康复。向患者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治疗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信心。

1.2.3与患者树立好的医患关系,关心患者,和患者做朋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关心、开导、安慰、体贴、鼓励。向患者说明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面对现实,积极应对做好肢体语言康复。

2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脑出血患者治疗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出血病灶压迫可能出现瘫痪,运动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出现并发症。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2.1预防肺部感染,预防尿路感染脑出血患者需要卧床时间较长,排尿障碍多数病人需要导尿处置。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合并症发生。

导尿患者尽早拔尿管,训练患者自行排尿。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口腔分泌物。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抬高床头。防止误吸。球麻痹患者应该鼻饲饮食,做好口腔护理,痰多患者,可以做痰培养,预防用抗生素。

2.2防止压疮病人保持床铺正解干净,平整、无皱褶。勤翻身勤换洗衣服,勤拍背,勤擦身,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不能超过4小时。有条件可以用气垫床。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定时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已经发生褥疮的部位,及时清创换药,必要时做药敏实验,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

3患者肢体及语言的康复

患者病后可能有语言障碍、肢体活动受限。早期就应该指导患者,上肢水平位置摆放,掌心向下。维持外旋位。手指处于功能位。关节处置软垫。下肢伸直维持足与小腿90°,足背屈足尖正上。下肢外侧膝下足底置软垫。防止关节变形,功能障碍。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以被动练习,先简单后复杂,由床上到床下,时间由短至长。按摩肌肉,活动关节。避免关节僵直,继发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恢复是一个缓慢过程,护士在家属的配合下,与患者交谈,耐心、细致,利用患者现有的语言功能,由一个字到一句话,循序渐进,帮助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恢复自己的表达能力。

4患者出院后指导

脑出血病人饮食应该清淡、以低脂低热量、蛋白适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少食动物内脏与油腻食物,有吞咽困难及球病人,面瘫咀嚼费力的病人应该进食软的食物,避免呛咳。误咽。禁食辛辣食物,戒烟酒。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血压高病人定时定期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40/90mmHg血压高口服降压药维持治疗。血糖高调整血糖,血脂高口服降脂药并定期复查血脂。定期去医院复查,发现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者,语言障碍,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立即去医院就诊。

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康复练习要坚持持久,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时间有短至长。由床旁户外。注意劳役结合,避免情绪激动,过喜过悲。

时代进步,患者要求提高了,护理模式在改变。在新的护理模式工作中,护士就不是简单的注射,配药,发药护理操作等。还包括心理护理,更为复杂的有效的护患沟通,需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良好沟通,掌握病患心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高效的,适宜的整体心理护理,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更好的达到护理效果,让患者及家属满意,更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宏,张淑彦,梁红,刘萍,牛玉杰.专科男护生对专业认知调查及培养对策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2期.

[2]张志红.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 提高带教质量[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年01期.

[3]张艳,徐志钦.常用注射法说课稿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0年05期.

[4]王新兰,赵玉桃.临床带教老师的人格魅力对护生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06期

[5]2010年新年寄语[J].现代临床护理,2010年01期.

[6]庞艳华,常丽娟,孙丽英.医疗改革对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1期.

[7]“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题”征文通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年03期.

篇7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1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发病基础的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颈椎长期消耗磨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等原因[1]。现阶段,在进行颈椎病的治疗期间,除开正常给药之外,进行针灸康复护理已经发展成为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方法。鉴于此,本研究与院内分析了颈椎病护理中针灸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进行患者编号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灸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性的颈椎病护理方法,包括正常给药,告知患者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还采用针灸护理方法,具体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将患者俯卧,针灸其颈夹脊穴和大椎穴位;如果患者出现恶心行为,需要同时针灸其内关穴;出现四肢乏力现象,则还需针灸其曲池穴。针灸持续时间为30min,保持每日一次的频率。

1.3观察指标

根据院内自制护理效果评价表对两组颈椎病患者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篇8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康复的护理方法,其中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42岁至78岁之间,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将疾病治疗方案及相关的知识介绍给患者,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与积极性提高,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与通风良好,保持患者导尿管与呼吸道的通畅,对患者生命的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勤翻身,以免发生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康复教育、心理康复的护理、功能训练、相关的刺激等。功能的训练包括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行走的训练、床上训练、站立的训练、坐位的训练、卧床的训练。心理康复的护理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消除患者害怕、内心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多对患者给予支持与鼓励,使患者可积极地面对治疗。相关的刺激包括对患者的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等,也可借助针灸的治疗。康复教育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的具体操作、意义、目的等,促使患者积极地接受治疗。按摩可以使患者肌肉与关节的有效活动,改善供血的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疗效的判定。显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彻底的消除。有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得到控制与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的变化,甚至情况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的实验数据采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的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脑卒中在近几年的发病率也慢慢趋向年轻化,给患者日常的学习工作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偏瘫,由于长期卧床或者行动不便,对患者心理、生理与精神方面都造成了影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非常的不利,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脑卒中对患者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不及时地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死亡或者残疾。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临床的护理工作被逐步地给予优化,在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相比之前的临床效果,虽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的干预作用非常有意义。在临床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促进了患者治疗时间的有效缩短,减少了患者因疾病所造成的困扰,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幸福指数的提高,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并且,康复护理作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篇9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95-01

快速康复护理(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是一种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1]。临床实践显示,为胃肠手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胃肠术患者98例,将其分成实验组46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27~73岁不等,平均年龄50.5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5~75岁不等,平均年龄52.5岁。确定98例患者无精神疾患,无语言沟通障碍,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为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麻醉及手术方式,差异较小,P>0.05,存在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放置胃肠减压管,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后禁食禁饮,为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2d引导患者小幅度进行四肢活动,5~10min/次。定时为患者翻身,术后4d,协助患者下床行走[2]。实验组: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给予支持,缓解患者精神压力,消除其恐惧、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引导其进行早期活动。鼓励患者保持半坐卧位的体态,促进切口愈合,缓解患者疼痛,定时按摩患者腹部,提高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增加腹肌部位的血流量,改善患者肠胃功能。

1.3观察标准 统计两组胃肠术后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确定其是否存在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咽喉疼痛等并发症,从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出现情况三个角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与98例胃肠术后患者相关的数据,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3])处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用正负标准差表达,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用比率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对比结果若P

2 结果

2.1两组胃肠术后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胃肠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分析 46例实验组患者中,5例出现咽喉疼痛,14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切口感染;52例对照组患者中,30例出现咽喉疼痛,33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切口感染,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做好对胃肠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可帮助其恢复快速恢复肠胃功能,给予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干预,需要在手术前后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性的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其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及胃肠道反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协助患者翻身,使其经常保持半坐卧位,此举可顺利将腹腔内渗出液流入盆腔,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此外,半坐卧位的体态还能降低手术切口部位的张力,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活动,可将肠道内的残留气体排出,改善其肠肌蠕动功能。根据患者耐受能力按摩其腹部,可增加腹肌部位的血流量,加强肠胃分泌功能,改善淋巴系统的功能[,4],帮助患者消化、吸收食物,帮助患者排泄。

本文研究了为胃肠术后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从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角度看,实验组(进行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放置胃肠减压管,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从并发症角度看,实验组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咽喉疼痛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为胃肠术后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馨仁,曾晓英,梁美玉.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03):2658-2659.

篇10

我院自2002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矽肺患者110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86岁,中位年龄67.4岁,合并气胸的76例,占6.9%,其中Ⅰ期矽肺并发气胸5例,Ⅱ期矽肺并发气胸31例,Ⅲ期矽肺并发气胸40例。

资料与方法

病因:①矽肺患者因肺组织纤维化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量下降而出现代偿性肺气肿并逐渐形成肺大疱,当剧烈咳嗽或过度用力时,使肺大疱内压突然增加而破裂[1,2],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形成气胸。②随着矽肺病程进展,肺组织及胸膜的弹性不断降低,发生气胸的可能性逐渐增大。③矽肺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结核,76例矽肺患者有41例合并肺结核,合并率54%,抗结核治疗后病灶收缩,加重了肺组织的纤维化,从而增加了矽肺合并气胸的比率。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闷、胸痛、气急,伴有大汗淋漓、严重紫绀等。其中呼吸困难较平时稍重17例,胸闷、胸痛、气急24例,呼吸非常困难、大汗淋漓、有频死感32例,严重发绀、颜面水肿3例。

处理方法:76例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引流时间2~60天,平均7.5天,76例患者均痊愈。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①矽肺患者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再加上由于疾病折磨,多数患者伴有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随着气胸突然形成,恐惧心理更加严重,显得更加急躁,而这些不良情绪均能加重病情。护士应根据病人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用温和、耐心、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疗。良好的心理护理会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精神负担,心理护理在治疗、康复中是十分见效的[3]。②病人发病后护士需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品,以快、轻、准、稳的技能密切配合医生手术。同时尽量在床边陪护,用指导性、安慰性、鼓励性语言说明正在采取的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使其产生安全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①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排除气体,缓解症状,促使肺复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严格按无菌手术要求插管,插管后密切注意呼吸变化,鼓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适当咳嗽,以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消除气道分泌物,使肺尽早复张。预防胸腔感染,引流瓶及引流管必须经过高压消毒,每日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瓶液体,密切观察引流瓶中液体的颜色、性状。水封瓶置于患侧床以下,低于患者胸部,防止瓶中液体逆流入胸腔。改变时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引留管扭曲或拔出。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随时观察水封瓶中玻璃管排气情况,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胸腔内气体多、压力高时,管内连续冒大量气泡,胸腔内气体少、压力小时,气泡排出少或咳嗽时才会有气泡排出,表示引流管通畅。引流玻璃管必须在液平面以下1~2cm,若管插入水内过深则气体要克服较大阻力才能排出,过浅则易使玻璃管露出水面,气体进入胸腔。玻璃管末端连续数日无气泡排出,经X线证实后,可先夹管观察24小时以上,无气急等症状可拔除插管。

基础护理:①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的治疗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防止忽冷忽热感冒而加重病情。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管内痰液及分泌物,痰稠不易咳出时,可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体质虚弱无力咳痰者,可定期翻身、拍背,叩击患者胸部、背部,使肺内分泌物及时排出。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痰咳出。③进行有效呼吸的指导,教病人缩唇腹式呼吸或呼吸操,长期坚持可以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有助于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具体方法:一手放胸前,另一手放腹部,先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徐徐呼气,然后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呼与吸时间比为2:1或3:1,一般5~7次后休息1次,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合理用氧:氧疗不仅能改善缺氧症状,缓解胸闷气短,而且可以保护心脑。矽肺合并气胸尤其离不开氧气,氧疗非常重要。矽肺患者二氧化碳潴留较为明显,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流量一般为1~3L/分钟,浓度为25%~31%,可采用面罩、鼻塞或鼻导管法给氧。湿化瓶、鼻导管,每日更换1次,两侧鼻孔更换吸氧,以保护鼻黏膜。

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矽肺病病程较长,病人因反复的病情折磨,抵抗力下降。因此,应及时补充营养,少量多餐,以蛋白质和糖类为主,供给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鼓励病人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使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及屏气,忌烟、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康复训练:气胸痊愈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用力咳嗽及屏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针对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教会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深呼吸、缩唇呼吸、有效咳嗽、呼吸体操等。做好出院宣教,嘱病人多做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度慢性活动。通过合理、健康的运动,增加活动耐受性,促进膈肌活动,改善肺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莹,顾祖堆,张胜年.现代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7.

篇11

【摘要】 目的 分析并评价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康复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在10%~15%范围内,该病的致残率高而且易复发。脑梗死多因忧思恼怒、房劳无忌、精血亏耗、恣食肥甘厚腻等所致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阻滞经络、气血逆乱、横窜经脉、内风旋动、夹痰夹瘀、半身不遂且人事不知[1]。为确保患者能够在身心两方面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对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旨在加快患者的功能康复,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经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包括男25例,女24例;年龄45~76岁,平均为(609±55)岁。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27例;年龄51~77岁,平均为(602±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第1日填写观察表,每周记录1次,连续治疗4周时间。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康复护理。西医治疗的主要项目包括:早期溶栓治疗、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凝集以及降纤等治疗措施。此外还要维持生命体征、控制感染、确保呼吸道畅通、处理并发症以及调节患者的焦虑或抑郁心理等。中医辨证论治主张在急性期应治其标,应以祛邪为主[2]。闭证应祛邪开窍以醒脑,脱证应行扶正固脱,对内闭外脱者当醒脑开窍兼顾扶正固脱。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推拿主要适于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特别是重症半身不遂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闭证:主穴为人中、十二井及中冲。针法采用毫针泻法或者点刺出血[3]。取穴足三里行穴位注射,取2 ml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并取人中、解溪、风池、三阴交、曲池、穴合谷,针刺采用虚实补泻法,留针10~15 min,1次/d。做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嘱患者多进行主动运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由简单的翻身到坐位,再由坐位到站立,由双足过渡到单足站立。对患者的语言锻炼康复训练也需从简单到复杂,多鼓励患者说话,为患者提供讲话机会。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5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对P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人数的日益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随之而来的是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4]。中医康复护理是护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功能,加快康复进程,增强患者的日常的生活能力。NIHSS量表的可信度高,且内容比较全面,该量表属于综合性脑卒中量表[5]。ADL能够对人们的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进行评价,该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以患者的日常实际表现作为其评价的基本依据。上述两种量表是康复医学中最具特色且最为常用的量表,能够在治疗前、中、后对患者进行评价。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下降。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效果理想,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梗死的病情恢复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 考 文 献[1] 鲍远程现代中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9.[2] 孙小苗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29):124125.[3] 薛芳 伸筋草汤泡浸法治疗脑卒中后手足拘挛.中医杂志,2009, 12(2):1517.[4] 樊科.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00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2005,(3):135136.[5] 郑榕芳,萧惠中医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护理研究, 2006,20(1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