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7 09:24: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

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高危人群 自我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6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根据调查估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问题,极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可控因素而降低[2]。本研究对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开展自我管理,探索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为指导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来自课题项目“太极拳预防社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中筛查出来及其他途径发现的、同意参加本研究并自愿接受自我管理的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目标人群为年龄50~75岁女性,共有538例符合入选条件,随机分为自我管理干预组269例和对照组269例。入选标准参照我社区参与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预防骨折的干预研究”的危险因素评估标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1]而制定,符合下列危险因素两项或两项以上者:①年龄≥65岁;②绝经≥5年;③低体重BMI<19;④非暴力骨折史;⑤跌倒﹥1次/年;⑥规律运动<30分/日;⑦不长期服用钙剂、维生素D;⑧骨质疏松家族史(包括脆性骨折家族史);⑨40岁以前1年以上的闭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增长期(3个月以上)服用糖皮质激素、袢利尿剂、抗癫痫药、甲状腺素、抗凝剂等。

1.2调查工具

统一使用课题项目设计的《社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健康管理专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既往史和疾病治疗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骨质疏松症相关情况;②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程度、生活方式调查表;③健康调查简表(SF-36)。

1.3研究方法

干预时间为2010年8月~2012年12月,为前瞻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干预方法:①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干预前均由健康管理专员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②由责任医师综合评估干预组对象的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及计划。③干预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每月定期举办一次健康知识大讲堂,开展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和健康促进讲座,发放会员登记卡,上课予以盖章,积累积分可换取小礼品。针对个体开出饮食运动处方,定期开展知识趣味比赛、健康膳食PK赛和义诊活动等。④传统运动干预:聘请专业教练对干预组定期进行太极拳、健身操的免费教学,1周至少3次,每次1小时左右。⑤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管理专员指导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督促管理对象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改变,包括鼓励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鸡蛋等饮食调节,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干预措施,定期自我监测,加强自身安全防护,防止跌倒骨折。⑥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及门诊服务。⑦两组均定期健康体检。

1.4评价指标

干预28个月后进行终末调查,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1.5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经过复核后,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双录入,经检错后,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经过规范的自我管理干预28个月后,干预组中途退出8人,对照组中途退出5人,干预组人数变为261人,对照组变为264人,共525人。其中干预组平均年龄(61.83±7.92)岁,对照组年龄平均年龄(61.78±7.57)岁。

2.2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都不高。干预后干预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参与常规健康教育,在“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每天需补钙1 200~1 500 mg”、“含钙量高的食物”、“最有效的锻炼方式为主动负重的锻炼”五个知识点的知晓率也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结果见表1。

2.3健康行为形成率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都不高。干预后,除了吸烟、饮酒这两类行为没有明显差异,干预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得分比干预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比干预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干预后两组人群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得分比较,干预组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受害人群最多、最具危险性且尚未能治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早期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椎骨、髋骨、腕骨、肱骨、胫骨骨折[4-5],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大多以内科方法为主。由于内科治疗使用雌激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和氟化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难以推广。自我管理的健康管理方式,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日趋显现[6-8]。

本研究的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推广传统运动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帮助居民掌握管理骨质疏松症的基本防治知识、技能和信心,主要通过高危对象互助、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全科医师对居民个体化指导来减少骨质疏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自我管理,强调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增加一种由居民自己“照顾”自己的管理方法[9-11]。

本研究对干预组开展规范的自我管理,28个月后干预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变(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也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及门诊服务,28个月后的骨质疏松症知识方面有5个知识点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而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干预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比单纯的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增强居民对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推动居民掌握自我保健技能。自我管理虽不能直接改善骨质疏松骨骼的高危及病变状态,但其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并正确掌握如何自我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发展的知识和行为原则。

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有6个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提高(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中有7个维度得分无明显变化,还有1个维度(“生理功能”)得分降低(p<0.05)。表明本研究所采取的自我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若不采取干预措施的话,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则基本不会得到改善,甚至可能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下降而逐渐降低。然而“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干预后改善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自我管理措施在短期内尚无法达到改善疼痛和高危状态的效果,同时也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躯体症状和疼痛控制的治疗指导。

本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自我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传统运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提高了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有效防范骨折发生的风险,并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模式能提高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将对社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管理模式经济、有效、可行,易于被居民接受及在社区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白颖,杨雪,王蕾,等.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946-948.

[3]孙唯珺,吴冬春.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8):859-865.

[4]阳,曲研,李金姬,等.丹东地区朝鲜族骨质疏松症女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9):840-842.

[5]许海容.广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跟骨骨密度测定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6]林华,陈新,朱秀芬,等.绝经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2):93-98.

[7]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20-122.

[8]伍中庆,吴宇峰,张文宙.运动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98-200.

篇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第七位[1]。随着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我国成为了骨质疏松患病大国[2]。骨质疏松症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治疗中老年患者腿部骨折的费用已高达104亿人民币[3]。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对入组人群进行多元化干预后,钙的摄入量及活动量方面有了明显的增加[4],较小的成本就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大幅度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5]。本研究观察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到复兴医院体检中心骨密度检察室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入组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XA)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症患者(T<-1者),根据体检顺序采用整群抽样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人。

1.2干预方法:

入组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运动情况,补钙情况,遵医嘱用药情况,定期复查情况以及跌倒预防措施采纳等。之后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由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撰写的《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手册》为基础,包括三种形式:1.体检当时由专职护士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2.发放由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撰写的《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诊断、并发症、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生活中常见误区等,3.与单位合作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等活动,进行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干预,一年后再次体检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同前。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及干预前

调查干预前干预组、对照组各发放并回收问卷500份;干预后干预组回收有效问卷488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干预组平均年龄45±6.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6±5.4岁,性别、学历、经济状况等其他基本情况比较。

2.2干预后效果分析

2.2.1干预组1年后,骨质疏松症健康行为采纳情况均有显著提高,遵医嘱服药、接受OP教育、定期复查、防治跌倒的采纳率均达到80%以上,较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

2.2.21年规范化管理后,干预组、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行为采纳率比较。

3讨论

骨质疏松症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命健康,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6]。我国一项多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7],我国骨质疏松防治事业在设备配置、医生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上均存在不足。卫生服务机构做好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工作,无疑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一项对北京市城镇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了解不足,经规范化管理后认知水平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管理切实有效[8]。管理的目标应从知识认知度的提高逐渐演变为行为的改变,即健康行为的采纳。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骨质疏松症健康行为采纳情况均有显著提高,较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因此,笔者认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居民骨质疏松健康行为采纳率,这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并且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容易实施的干预方法,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体检机构还是社区都可以实施。然而,我们也发现本研究中,在干预前两组在接受OP教育和防治跌倒两项上就存在差异,我们分析与抽样有关。由于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参加体检的部分单位可能开展过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教育,因此可能出现抽样人群的差异。并且,我们也看到干预后居民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采纳情况均达到80%以上,这说明了健康教育的有效、到位。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慢性病防治的一大问题,应用《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手册》,开展健康教育,使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将惠及更多地区和更多百姓。

参考文献:

[2]徐苓.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诊断[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20):15.

[3]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6.

[6]吴非同,胡传来,方炎福等.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1540.

篇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1]。骨质疏松在困扰着为数不少的老年人,在悄悄吞噬他们的健康,疼痛、驼背、身高下降等,严重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残疾率、死亡率上升,导致老人尤其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下降,不少家庭因病致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2]。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多为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我们应该多多关心、关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不仅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要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力争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身材瘦小、体力活动少、钙摄入不足、缺乏日照、大量吸烟、饮酒、经常饮用浓茶、浓咖啡以及绝经后女性。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及青年期,骨质的生成多于吸收,表现为身材长高,骨质增加。35岁左右骨骼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平衡状态。中年以后,人的骨质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丢失,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更易导致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约25%妇女患有骨质疏松[3]。疼痛、驼背、身高下降等,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多发生在平时的转身、弯腰等日常活动中,严重的骨质疏松甚至在咳嗽、打喷嚏时也会发生骨折。

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年人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中,不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逐年增加。实质上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中预防最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掌握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延缓或阻止该疾病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日常饮食中,注意膳食能量平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及高钙食物。钙的摄入相当重要,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虾皮、黑芝麻、乳酪、绿叶菜、大豆等。戒烟、限酒(每天白酒不超过1两),可饮适量葡萄酒,适量葡萄酒可防衰老、助消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过量咖啡、浓茶及高磷饮料。慎用影响骨代谢药,防止跌倒。女性在35岁左右尽量多储存骨本,增加骨密度,使其达到一个高水平峰值骨量。绝经后1~10年,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骨质逐渐衰退疏松,绝经后前3年流失速度较快,在此期间,摄入高钙食物的,补充体内钙含量,尽可能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网购更是便利,绝大多数都是送货上门,人们的外出与劳动大大减少,日照及运动普遍不足,特别是女性朋友,必须外出时,遮阳伞加防晒霜双重保护,唯恐皮肤被晒黑。殊不知皮肤的黑白只是表面现象,健康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建议至少20min/d日照,可以选在上午9时左右或下午16时左右户外日光照射,使皮肤接受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的吸收。日照时要注意避开中午强烈的太阳光,以免灼伤皮肤;至少5d/w,至少40min/d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登山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可根据老人的喜好及身体状况来选择,老年人运动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量力而行,关节的保护尤为重要,避免跌倒,注意安全。适当规律地运动锻炼是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5]。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使之更强壮,运动还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反应能力,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老年人跌倒是常见的意外,只要家人重视起来,改善家居摆设位置,使之安全无障碍,大多数老年人的跌倒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家里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等,行动不便或平衡能力差,可借助手杖或助行器减少跌倒机率,最好身边常有人陪伴,给予适当照顾。

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普遍不足,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我国常选用钙尔奇D,600mg/d,口服,价格较低,大众易于接受。对于绝经后妇女,必要时可以补充雌激素,雌激素可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和治疗绝经后快速骨丢失;同时雌激素也有诱发高血压、血栓形成、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提高安全性,降低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发病率。激素补充治疗一定要保证利大于弊,治疗方案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

总之,骨质疏松症预防为主,在街道、社区,广泛宣传有关骨质疏松知识,告诉每一位老人,日照可以补钙,运动可以强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内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进行有关骨质疏松知识的宣传讲座,广场活动等,社区医生和老人们面对面交流指导,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患者实行健康管理,针对高危人群做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测,定期测量骨密度,可能的骨质疏松患者转诊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1:2-17.

[2]戴忠俊.健康教育与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03:232-234.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质疏松症(OP)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目前已是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人口渐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相关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关性,故制定科学方案积极防治,减少其发生机率,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其中健康教育为重要环节[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参与保健体检的老年人200人,实施针对骨质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资料与实施前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龄62-74岁,平均(67.5±4.7)岁。文化水平:大学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相关资料与实施前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针对骨质疏松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需纳入到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管理要求,对相关单位人员在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相关工作。②加强综合性防治:在各类型慢性疾病实施综合性防治的过程中,将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会服务与医疗保健密切结合,对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有序开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员素质:负责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员除需对医学知识扎实掌握外,还需具备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项社会工作,如组织协调、信息传播等[3]。④更新服务理念:对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高起点、多形势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资源:对有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资料库,以起到知识传播,指导患者行为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基本知识掌握:就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病理因素,诊治方法,对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就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强调,以使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饮食指导:在正常骨骼的生长发育中,钙为必须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③生活指导:营养不良、嗜酒、吸烟、缺乏运动均为造成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故需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不喝酒抽烟,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预:骨质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为主要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伤残或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故需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使其树立勇气及信心,提高配合依从性。⑤药物指导: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故早发师、并行及时诊治较为重要,抗骨质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两种,让患者对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可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骨量的丢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导:对专业知识和医院环境条件充分利用,举办讲座,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防控措施进行集体宣教,开展咨询和随访,行具体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划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中知识的掌握、防治态度和行为等。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是引发中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伤残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因骨质疏松在临床表现上并不典型,呈缓慢发作进程,故多数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质向高质量正常骨骼恢复。骨质疏松好发老年群体,此病理机制为老年人骨生成数量显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危害性尚无明确认识,缺乏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学合理的预防知识缺乏[5]。故在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对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获得自觉的维护和应用,最大程度的将危险因素减轻或消除,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同时,疾病防治各级机构尚未统一对骨质疏松实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视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录相带、宣传画等,且缺乏专业人员的设立的咨询平台和宣传方案。骨质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骨质疏松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涉及到营养学、临床医学、传播学、预防医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医务人员需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充分了解,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科学化的服务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预、教育、传播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体建立健康行为,达到维护健康的目标,本次研究中,通过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更新服务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识宣教、饮食及药物指导、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特点,实施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更好的防控疾病的发生,以彻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7,10,14(10):1628-1629.

[2] Chan MF,Kwong WS,Zang YL,et al.Evaluation of a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young adulta.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3):270-285.

篇5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骨矿代谢异常的相关联系与影响,对判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尚不清楚,其不仅与三大代谢有关,而且与钙、磷、镁矿物质代谢密切相关,可能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骨基质合成降低,肠钙吸收及维生素合成障碍及高血糖渗透性多尿使血中钙、镁、磷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有关,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1-3]。

1.1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1.1.1 骨密度(BMD)的检测 近年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骨质疏松症(OP)患者率较普遍,骨量的降低较肯定,但2型糖尿病(T2DM)的骨代谢和骨转换类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1],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认为BMD下降,是伴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而下降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胰岛素功能有密切关系[4-6];在测定的位置不同,其下降的水平不一样,以腰椎L1~4最常见,骨股颈更明显,Ward三角区BMD改变出现比较早[6-9]。陈陵霞等[10]在北京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各部位BMD无显著变化,与研究结果相似[1,11],且认为研究对象相对处于疾病早期,病程相对较短,无糖尿病肾病等,而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导致糖尿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完全是男性,排除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这可能是试验中BMD无变化的一部份原因;而骨代谢的变化有可能早于骨密度变化,即在糖尿病骨质疏松尚未发生之前,骨保护素及1型胶原C端肽(CTX-1)就已有升高,与文献[12]报道结果相同,此发现对预测骨质疏松发生及早期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1.1.2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与健康同龄人对比呈低水平,其原因与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造成性腺血供障碍和非糖基化产物对性腺的影响有关。学者普遍认为造成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雄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其主要原因[13-16],由于雄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IL-6合成,阻断IL-6受体;延缓PTH的骨吸收效应,降低骨转换而增加BMD。刘中浩等[17]通过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并通过检测股骨BMD及骨组织中转化因子β1的变化,明确糖尿病血清中TGFβ1的变化趋势及对骨质疏松症发展进程及程度的影响。

1.1.3 胰岛素缺乏 成骨细胞表面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异常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血糖控制达标可改善糖尿病患者BMD,根据临床治疗的观察,DM病情控制欠佳[18-21],病程延长。故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

1.1.4 其他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以糖尿病为主,与多种因素有关,普遍认为DM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不能排除肥胖、营养、运动等因素。近年研究认为,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等水平增加,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1.2 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的诊断并不困难,BMD作为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指标,仍存在不能反映骨的生物学质量的缺点,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一般正常或升高[3],但他们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大多数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转归与病情较重有关,轻者经治疗恢复快,而重者则恢复慢,糖尿病肝肾损害明显时,骨矿物质代谢亦难于纠正,病程在10年以上,骨折发生率为16.6%[18],容易有骨畸形及骨折时可致残废。目前,临床上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同时,控制血糖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骨密度明显增加[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效率97.37%[21];苏有新等[19]提出早期诊断思路,了解DM患者病史及诊断经过,考虑是否存在DOP发病的危险因素,判断是否出现前述DOP常见的血与尿生化指标异常,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则定为DOP的疑似病例,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指导治疗。

1.3 护理

临床上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常性地发生骨矿含量减少、BMD降低及出现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甚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22]。护理主要是针对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对健康的危害性,使患者重视定期骨密度的测量,以便早期发现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23-24],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吴治等[25]运用循证护理(EBN)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护理目标,在科学和规范的护理理论指导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2]。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受到重视[26],IGF-1在DM性骨质疏松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其安全性及副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综合性的宣教目标,关键是调节骨代谢,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尽可能早地保持骨结构的完整性,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防止脆性骨折。因此,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体系使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行为化,让更多的慢病患者能够享受到医疗保健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1 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个性化管理

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症骨质疏松症经济有效,有目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和合理饮食、运动、科学补钙的相关知识;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7],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对于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患者,通过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28],这是系统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环节。由于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文化发展的差异,若只进行教条式的指导而忽视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近几年来对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与改进,医护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尚未积极地参与其中,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仍没有真正实现。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要以全新健康管理医学理念为指导,由专业的技术团队参与,实施因人因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是未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向。

2.2 糖尿病饮食缺乏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在整个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是饮食治疗,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饮食教育,因过分严格地控制饮食经常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成分单一等情况,致使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下降。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教育工作,在糖尿病的管理、运转、评价等方面滞后于国外糖尿病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饮食治疗一直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瓶颈[29],故建立糖尿病饮食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2.3 健康教育质量缺乏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尚缺乏健康教育质量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标准,由于糖尿病患者文化差异、经济差别的特殊性,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存在显著区别,应当结合对健康教育成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建议糖尿病专科护士参照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的护理标准[30],结合临床护理,针对健康教育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对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即为医院提供一个客观、详细、标准化为基础的质量评定检测工具,也为社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海清.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86-289.

[2]卢明,赵莉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72-74.

[3]杨宇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度质疏松症比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1,23(2):51-53.

[4]张洁,沈默宇,成金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相关因素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1,27(4):231-234.

[5]方向南,赖晓阳,郑国红.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1,51(17):41-42.

[6]徐英,蔡辉.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10):15-17.

[7]陈玉华,康后生,毛淑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测定[J].四川医学,2002,23(9):896-897.

[8]张婷容,韩梅清.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9]甘利萍,陈治卿,蒋广思,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血胰岛素与骨钙素及PTH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0-703.

[10]陈陵霞,苗懿德,刘杰,等.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0):9329-9332.

[11]李秋,李目英.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25):28-29.

[12]皇甫建,李彩萍,王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4):315-317.

[13]杨平安,张美兰.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65-166.

[14]周有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72-75.

[15]颜晓东,黄忠,胡映玉,等.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节激素及骨密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14-616.

[16]潘莉莉,单莹,金冬岩,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改变[J].江苏医药,2006,32(1):79-80.

[17]刘中浩,高红伟,邢德国,等.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一氧化氮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1):1953-1956.

[18]张一平,秦云霞.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5):110-111.

[19]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易患因素及早期诊断思路[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2):30-33.

[20]庄丽英,蔡杏娟,戈少红,等.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8):542-544.

[21]高明松,王芸,黄蓓.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75-776.

[22]Kharal M,Al-Hajjaj A,Al-Ammri M,et al.Meeting the 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diabetic care[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0,21(4):678-685.

[23]王珩.2型糖尿病病人伴骨质疏松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2):44.

[24]白云,段青梅.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44-45.

[25]吴治,周旭红,李媛,等.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171-172.

[26]张光珍,王凤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J].医学综述,2005,11(10):925-927.

[27]Herschorn S,Becker D,Miller E,et al.Impact of a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overactive bladder patients[J].Can J Urol,2004,11(6):2430-2437.

[28]黄冬荷,钟书凌,练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4):40-42.

篇6

福善美,最常用

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是目前骨质疏松治疗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

福善美不但能够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椎体与髋部骨密度,也能够使椎体与非椎体骨折发生率下降50%左右,同时调节骨转换指标为绝经前水平。同样,对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仍有类似效果。福善美治疗骨质疏松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该药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反应,如腹胀、胃痛、食管反流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慎用。

老人需补活性维D

目前市场应用比较多的维生素D制剂有骨化三醇和α-骨化醇。前者因不需要肝肾帮忙就有活性效应,故得名为活性维生素D,后者则只能算半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

由于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能力下降以及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减少等原因,加之肠道维生素D吸收利用能力和维生素D代谢转化器官的功能有增龄性的改变,容易发生活性维生素D缺乏。

骨化三醇可直接发挥活性效应,对于老年人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健全的老人来说,直接补充即可取得防治骨质疏松及其他骨健康性疾病的效益。

但对于普通成人,补充普通维生素D即可满足机体需求,无需补充骨化三醇。

2011版《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指南》表明,现有所有抗骨质疏松药物,都要基于钙和维生素D的充足补给才能发挥疗效。研究显示,机体在缺乏维生素D时,对双膦酸盐的药效反应都会降低,而良好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以使阿仑膦酸钠获得更理想疗效。

福美加,更给力

新药福美加是目前中国第一个,也是现今唯一一个将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阿仑膦酸钠和维生素D3一起制成的首个抗骨质疏松药物复合制剂。福美加与福善美中每片所含的阿仑膦酸钠剂量相同,同时加入不同剂量维生素D3,经研究证实,这种复合制剂并不影响各成分的作用能力。

篇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并发骨折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

更早预测风险,让“骨松”可预防

如果骨质疏松症能早发现,早预防,则意义更加重要。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指标很多,诸如CT、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等。但是,这些指标属于预测骨质疏松的中晚期指标,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设备要求高,不适合推广运用。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再恢复。因此,有必要发现更早的预防性指标体系进行预测。

我们项目组通过“证病结合”(病史采集和中医辨证,并结合西医检查)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华东、华北、东南、东北、西北城市人口地区完成了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调查(共计6447例),发现患者多出现倦怠乏力、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抽筋、腿软困重、牙齿松动、头发脱落、夜尿频多等“肾精亏虚证”表现。证明了“肾精亏虚证”共占83%,其中“肾阳虚证”占34%,“肾阴虚证”占49%。

项目组又在上海市、北京市完成了高危人群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共计4250例),发现骨质疏松症早期即产生“肾虚”的中医证候。下肢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建立了“证病结合早期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个体“骨量状态转移”的风险概率。

骨量状态转移----从正常到“骨松”的改变

“骨量状态转移”是指骨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指骨量从正常到减少、再到骨质疏松的过程。骨量即指骨密度,通过国际公认的DEXA检测,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为T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若T值大于或等于-1.0SD,则为正常骨量;若T值在-1.0SD~2.5SD之间,则为骨量减少;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绝经 绝经年限每增加1年,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9.7%,从骨量减少转变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23.3%;

骨痛 出现“骨痛”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3.0%;

抽筋 出现“下肢抽筋”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1.8%;

消瘦 体重指数每减少1个单位,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加大约5%。

这个评估模型将中医证候特征作为危险因素与疾病危险因素共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便捷地预测骨质疏松风险概率――绝经期女性、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者,是“三大”高风险人群。我们的研究还提示,越瘦的人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大。在此呼吁,爱美的人士不要盲目减肥。

温肾阳、滋肾阴,达到肾主骨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除了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营养支持外,临床上主要运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激素等,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增生、乳腺癌、心脏疾病等。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循前期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骨质疏松症多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

*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倦怠乏力等症状;

* 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痛、腿软困重、齿摇发脱、潮热盗汗等症状。

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医“肾主骨”、“生藏精”的理论,提出了创新性的“补肾益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理念。项目组对施杞2646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肾益精类处方进行了配伍规律研究,研制出医院自制制剂温肾阳方(主药为羊藿、蛇床子)、滋肾阴方(主药为女贞子、旱莲草),并正在依此开发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中药新药。

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模式,首先明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然后辨证分型。随后,给予相应的温肾阳、肾阴虚中药治疗(目前主要是汤剂),再配合小剂量钙片(600毫克左右,大大小于常规的治疗推荐量)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观察到,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老人的骨骼疼痛、下肢抽筋等肾虚表现都有了很明显的缓解或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检查发现,中药也能够明显增加并维持骨密度,并可以降低钙制剂、激素的使用量,降低临床副作用。

社区推进,综合干预防骨折

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骨健康促进社区服务联合体”,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发病研究、临床医疗服务、诊疗技术设备与一体的“健康直通车”服务体系。

这辆“健康直通车”会定期开到居民小区为居民进行健康服务。在车上,有专业医生为居民采集病史和收集血液,进行免费的体检。车上配有DEXA检测仪,可以免费为群众测骨密度。评估完毕,医生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对每一个小区,我们都会长期跟踪随访,每半年随访一次,计划跟踪十年。

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徐汇区龙华街道的50个社区,完成4371例社区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发现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有1000例,占调查人口的22.87%。对受检测人员,我们提供了中药、针灸、平衡操以及“十二字”养生功等综合干预措施的指导。希望通过长期的医患合作,减少老年人跌倒,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4月一2013年4月.选取金华市婺城区西关街道社区11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护理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年龄52―82岁,中位年龄60.1岁;对照组:年龄51―80岁。中位年龄61.3岁。两组患者跌倒频率为0―5次/年,平均(1.34±0.05)次/年;骨密度-0.55―-3.60,平均(-2.70±0.04)。两组在年龄、跌倒频率、骨密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人选标准:绝经≥5年,无长期服用钙剂、维生素D,肝肾功能正常的女性人群:已充分了解知情同意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未能控制的心脑血管病等干扰骨代谢疾病的患者以及3个月内使用过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者:不易随访者和不愿合作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天口服钙剂600mg+维生素D 800IU,疗程为12个月。干预组同时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社区健康干预:由2名社区医生、2名社区护士及若干志愿者共同组成健康干预小组,干预时间12个月。每周定期组织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讲座,上门服务,每次30分钟;向患者提供社区卫生咨询服务。②情志护理:通过精神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③饮食调护:主食粗细搭配,多食杂粮、新鲜绿叶菜、芫荽、洋葱等可补充骨代谢必需微量元素如氟、锰、锌的食物;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忌食辛、辣食物;日常应多食坚果类食物。④运动调护: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针对性地设计有氧运动方案,体质情况良好者可适度蹬楼梯运动,运动量宜循序渐进、以轻度疲劳为限。每周上、下午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⑤预防危险:加强患者的安全防护指导,指导患者及其亲属在室内设置防滑标志,评估诱发跌倒因素;指导患者应缓慢起卧,洗澡、坐厕时注意站稳后才移步。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1.4效果评价

1.4.1疾病知识知晓情况 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内容包括老年人出现腰酸背痛、驼背弯腰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吗?日照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吗?骨质疏松症会引起骨折吗?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吗?肾结石是由于摄入的钙过多引起的吗?喝骨头汤是否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是钙剂和维生素D吗?按医嘱服药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绝经后雌激素治疗有助预防骨质疏松症吗?等,每项有两个备选答案”是”,”否”,答对为10分,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

1.4.2遵医行为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按量服药,是否按计划复诊.是否按计划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进行科学的饮食5项。4-5项完全符合要求为依从性好,3项以下不符合为依从性差。

1.4.3骨折发生情况 了解患者骨折发生情况。

1.5调查方法

社区干预12个月后调查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共发出调查问卷113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和骨折发生情况的差异。

2 结果

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和骨折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l可见,干预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是影响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2].绝经后妇女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缺乏相应的认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其原因主要是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是有关骨质疏松症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本结果显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遵医行均优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参考文献:

篇9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年龄在60~85岁,平均72.5岁。男性52例,女性68例,女大于男。并发腰椎压缩骨折 37例,股骨颈骨折19例,桡骨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PIX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桡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检测,桡骨t值

1.2疼痛评估方法

1.2.1评估量表 选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是将疼痛程度用0到10这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个数字记号。其中疼痛评分≤3分者为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者为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者为重度疼痛。

1.2.2 疼痛评估流程 患者入院8h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其中疼痛评分≤3分者35例为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者59例为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者26为重度疼痛。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按原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组60例采取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实施疼痛相关护理; 此后每日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及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并记录在《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并记录入《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表》中。疼痛评估不仅应评估患者静息状态,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以及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对症治疗,护理予止痛药给药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予以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

1.3.2干预组

1.3.2.1入院健康宣教 护士主动问好,以耐心、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解答患者疑问; 并介绍现代医疗的先进性,对本科精湛的技术力量进行介绍,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沟通。

1.3.2.2合理饮食 注意日常的饮食,主食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吸收。有研究认为低的蛋白摄入量与椎骨和股骨骨质的丢失呈显著正相关,膳食中较低的蛋白质摄入导致骨质的丢失,故应指导患者应吃适量鸡肉、瘦肉、牛奶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另外鼓励老人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医护理:脾气虚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以补脾益气类药食为主,比如豆腐虾皮汤和黄豆猪骨,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的作用,吃核桃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以补肾强骨类药食为主,比如服用纯奶、骨头汤加枸杞等。

1.3.2.3适当的锻炼 活动肢体时动作要轻,不可突然用力。对活动能力强,无明显腰背痛患者,指导做步行训练、健骨操,提高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体质较差,腰背疼痛明显,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予卧硬板床,鼓励患者在床上尽可能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以防止骨质疏松和废用性肌肉萎缩。中医认为:气滞不行,血经不通,筋膜失养,不通则痛。传统的太极拳以及现代运动项目均可增强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3.2.4疼痛护理 ①采取卧硬板床的方式,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翻身时,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碰触受伤部位。②转移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如观看电视节目,听听音乐,并多与患者聊天。③采取矫形器或物理疗法,如对疼痛部位实施低中频电疗等方式[7],进行疼痛护理。④症状较重者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⑤耳穴埋籽:与疼痛耳穴敏感点埋籽,按压3~5 min/d,保留天数:夏天1~3 d,春天3~5 d,冬天5~7 d;⑥麝香片超声透药治疗,2次/d,30 min/次,能使机体局部消肿、消炎、活血通经,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1.3.2.5心理护理 患者参与疼痛管理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黄帝内经》也有"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论述。因此心理护理的目的是通过让患者了解疼痛、参与疼痛管理来缓解疼痛。

1.3.2.6用药指导 非甾体类抗炎药应于餐后30 min~1 h服用,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选用可咀嚼的钙片和阿法骨化醇同时服用,可促进钙的吸收,饭后1 h或睡前服较好。钙剂需长期服用才能达到疗效,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

1.3.2.7并发症预防 加强安全防护指导,告知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房内设施简单,病床高矮适合,房间设防滑标志,卫生间设坐厕并安装扶手,走廊设扶手。指导老人起卧缓慢,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协调性。

1.3.2.8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预防OP 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对本症尚缺乏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证实,骨质疏松的预防重于治疗,只有做好早期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其危害。Halioua 的资料表明,终生适量钙摄入和终生体力活动是减少成年后骨质丢失的有效措施,提倡预防应从孩童开始,保持终生。

1.4效果评定标准采取数字评分法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具体的分析判定标准如下:疼痛评分≤3分者为轻度疼痛;疼痛评分4~6分者为中度疼痛;疼痛评分≥7分者为重度疼痛。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两组疼痛情况,护理干预1年后,在医院或电话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组在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篇10

1院外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

1.1出院时为患者提供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处方或宣传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处方是以医嘱的形式对患者用药、心理、生活方式等进行指导[2],基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熟悉情况,出院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处方。医务人员向患者口头讲授处方内容,必要时可向患者提供科室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纸质健康宣传册,内容包括正确的运动方法、合理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预防跌倒知识等。这种模式能够通过面对面地口头教授而引起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另外,这种一对一模式简单易懂,对于患者的一些疑问医务人员可直接解决,患者易于掌握。目前,这种方式仍是医院对出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但受制于宣传覆盖面和开展形式的局限,它只能为部分住院的患者服务。很多老年患者只有疼痛或并发症才会选择入院就医,非住院患者往往会被疏忽,难以得到医院给予的健康指导。另外,单一的出院健康处方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它是一次性的,患者后续的健康指导并不能跟上,是一种非连续性的防控模式。

1.2沙龙健康教育模式

沙龙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绪[3],由专业医护人员组织。医护人员提前电话通知患者举办沙龙的具体地点和时间,方便患者提前做好安排以能如期参加沙龙聚会。另外,邀请患者的同时有必要让家属或照顾者一同参加骨质疏松症沙龙活动。这种教育过程主要是医务人员向患者及亲属提供正确保健方法,然后引导患者及其亲属讲述自身落实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生活行为方式,医务教育人员对正确的内容给予肯定或对错误的内容给予纠正。沙龙活动后期让患者有自由交流时间,让患者互相分享经验以加深对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接受程度。这种沙龙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不仅医务人员发挥了对患者及照顾者的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发挥受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保证其认知过程的正确实施。另外,以沙龙聚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而且能让患者及照顾者相互之间分享各自对疾病的认识,一些具体的对骨质疏松症防治有帮助的运动习惯能预防跌倒、骨折等伤害的发生。沙龙活动还能增进患者与照顾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增进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能够在实施合理营养、正确用药、有效运动等方面为患者起着支持和督促的作用。沙龙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正确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患者比例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是,沙龙模式也只能为能获得沙龙活动信息的一些患者服务,由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或照顾者的原因,致使一些行动受限的老人难以参加沙龙活动。此种方式是一种小范围并有一定局限性的患教模式。

1.3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以社区医疗为重点和基础,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来进行骨质疏松症教育。社区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呈现多样化,具体方式包括社区医院对社区内目标人群进行干预教育、专题讲座和实践教育,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目标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在社区宣传栏进行文字、图片展示,健康宣传册的发放等。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骨质疏松症、饮食、运动疗法、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此类模式是当前主导模式,覆盖人群广,方法简单易行,在城市社区中基本都能展开。有调查结果显示,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妇女获得骨质疏松症知识的途径,通过医护人员要明显低于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4]。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由于其非专业性和商家利益性,让患者容易存在知识盲区和走进误区。社区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比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更全面、真实、准确、方便、有效的知识服务,满足目标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需求。

1.4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

具体方法: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群”,让患者及照顾者关注宣教平台,通过微信宣教或提供个体化帮助,及时纠偏。微信是建立以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为内容的信息沟通社交平台,这些信息处理方式有利于将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持续性地展示给患者及照顾者,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微信平台不定期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如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心理指导等;推送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跌倒方案,如生活起居布置、支具借助使用等,能降低患者骨折风险。微信的社交性还使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近距离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机会,使患者和照顾者获得远程帮助、在线医疗以及视频帮助。另外,微信平台具有传播性,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服务,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微信等信息化模式的普遍性和便利性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机自身特点,限制了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对这些患者此种模式帮助有限。

2问题和思考

篇11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18-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后果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已有较多关于其危害性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20~30岁骨质生长速度与流失速度相等,35岁以后骨质流失速度超过生长速度,骨质开始逐渐变脆[2]。提示预防骨质疏松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问题,而应从青年即开始预防。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对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青年、中老年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对OP认知的需求,探讨不同年龄教育的方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2日~9月30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住院患者230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95例,女135例,年龄20~80岁;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48例,初中及高中(中专)117例,大专以上65例;从事脑力劳动者64例,从事服务及体力劳动者87例,退休及无业者79例;患者的精神面貌、沟通能力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由专人解释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及要求,使其理解后完成填写,对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者按其回答协助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30份,有效率为100%。本研究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并经骨科研究生指导修订完成,共分4个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第2部分为OP知识,共12题;第3部分为对知识的需求,共4题;第4部分为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6个选项共22题。调查表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结合的方式填写。

1.3 结果判定

有关知识知晓程度分为3级,即“知道”、“基本知道”、“不知道”,答“知道”或“基本知道”,则归纳为知晓,“不知道”归纳为不知晓。知识需求采用被调查者自评方法,分“需要”、“一般”、“不需要”3级,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采用多项选择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认知情况

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某些疾病有关者占85.21%,不知道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者占80.0%,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生育绝经有关者占77.39%。见表2。

2.3 患者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

患者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医务人员讲解217例次,医院印制宣传单张145例次,健康知识讲座134例次,电视广播106例次,报纸、杂志、相关书籍72例次,上网4例次。

3 讨论

3.1 知晓率普遍偏低的原因分析

据文献报道,我国50~60岁年龄段OP的患病率为21%,61~70岁的患病率为58%,71~80岁患病率几乎为100%,尤其绝经后妇女患病率较高[3]。由于OP患病率较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程度应与之相符,但本研究却发现,20~40岁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为39.3%,41~60岁知晓率为30.6%,61~80岁知识知晓率为29.5%,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原因可能为:①年轻人获得信息途径较多,但尚未到想了解OP知识的年龄,所以知晓率低。②中年人由于社会、家庭负担重、维护健康意识尚未排在第1位,导致知晓率低。③老年人存在传统的认识误差,加之精力、经济能力的原因,对OP的关注度低,导致知晓率低。从结果中表2可见,调查对象“知道”和“基本知道”所占比例较高的知识仅限“与钙有关”和“与运动有关”,而对与吸烟、饮酒、浓茶、浓咖啡、生育绝经,激素类使用有关、如何诊断及预防措施问题的回答,“不知道”的比例超过50%。原因可能与该类问题的专业性较强有关[4]。综合调查结果可见,各年龄段调查对象的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低,认知简单、片面,提示应加强对OP知识的认识和普及,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有文献报道,OP的致病因素很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降低甚至消除。因此,应在各个年龄段预防OP,改变其风险因素,让全社会都关心骨骼健康[5]。

3.2 希望获得OP相关知识的途径及实施办法

本研究列举了6种获取OP知识的途径,让患者自由选择,可多选。结果显示,希望医务人员讲解者占绝对优势,医院印刷宣传单张次之,健康知识讲座、电视广播、报纸、上网等都是患者选择的教育方式,表明增加OP知识普及方法可多样化,但更需要专业化。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大教育力度,切实作好健康教育工作,把预防OP知识贯穿医疗护理活动中,定期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召开病友座谈会交流经验;印制具体可操作性OP知识宣传单张,使患者获取OP知识;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培养人们以预防为先导的理念,重视预防[6]。依据不同年龄层段的特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对青年人重点进行健康信念和认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对中年人要注意强调该年龄段是预防OP的重点时段,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效能,通过饮食、行为干预、补充钙和维生素D减少骨量丢失[7],特别是中年女性及绝经后妇女应特别提醒其出现腰背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女性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性激素替代方法)防止OP发生[8];③对于老年人重点在防治方面的教育要有连续性,调动医院、家庭、社区力量帮助老年人群制订具体可操作性预防OP措施(如食谱、补钙方法、运动量、晒太阳时间、防跌倒等),建立随访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如果已发生OP,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只有落实各项预防OP发生的措施,才能促使各年龄段明确、及早、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方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和延缓OP造成的危害,减轻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康爽,朱秀英.寒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6):402.

[2]程晓明.骨质疏松症预防保健新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61.

[3]沈序英,沈夏葵,邝海康.上海长风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健康宣教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44-45.

[4]刘仲华,张依群,盛建华.上海市某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4.

[5]罗翠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73.

[6]周望京,余丽霞.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