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7 10:52: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核算具体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烟叶复烤;会计核算;标准化;财务管理
烟叶复烤加工是卷烟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国52家烟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步伐的加快,逐步形成了“一个法人,多个加工点”的集团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符合企业需求的具体的核算标准亟待深入和细化。烟叶复烤企业一直执行的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加入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2008年行业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的实施对于统一政策和集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核算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烟草行业复烤加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行业会计核算指明了方向。但由于该办法在许多事项的界定上都属于在逐步与会计准则衔接过程中的过渡性规定,同时各加工生产点情况千差万别,《办法》不可能细化到每一个经济事项的操作层面,因此,烟叶复烤企业急需建立符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
一、烟叶复烤企业推行会计核算标准化的意义
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标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会计确认标准、计量标准、记录标准和报告标准,其中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标准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应位于第一层次,其他核算标准都受到这两种标准的共同指导和制约。会计核算标准化对于集团化的烟叶复烤企业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蓝本,使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烟叶复烤企业平稳过渡到《企业会计准则》做好准备。
第二,预算的基础是核算,核算的标准化尤其是按预算口径梳理经济事项,对具体经济事项进行标准化核算,是预算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也使核算、预算和资金结算的“三算”有机结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三,为行业“对标”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保障,先进企业标杆作用的树立是以真实可比的数据为前提的,核算的标准化正是为此提供基础。
第四,为财务职能全面转型夯实基础,向“管理型”转变的标志之一是能够服务于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
二、烟叶复烤企业目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烟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后,虽然在行业统一软件过程中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通过确立环节明确了精细化核算的方向,但各生产加工点的会计核算流程标准,对特殊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记录标准,会计报告标准等还存在着差别。焦点问题在于不同生产点的不同操作者对相同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差异,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理解不一致,如物流环节、挑选环节的成本归集不同造成信息的不完全可比,各生产点同部单据格式的不统一,造成单据不规范、不科学等。
三、会计核算标准化工作指导原则
一是系统规划、立足长远,以新准则为基础,在考虑现行制度和办法的同时,兼具前瞻性和可拓展性。二是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以业务或事项为起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其他业务收支等,以费用项目为重点,细化所有经济业务和事项,费用核算、环节核算、归口管理是难点。三是突出创新、注重应用,充分考虑与预算管理、定额管理及对标工作相关的事项,其中以经济业务为起点以及按预算口径梳理经济事项。四是成立标准化工作组,分工协作、整体推进。
四、构建有效的会计核算标准化体系的步骤
烟叶复烤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成工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
企业可以聘请财务方面的及各加工点的财务人员成立标准化工作小组,明确标准化小组成员的分组情况及其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标准化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于会计政策及法规体系、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体系标准化的内容和项目进行详细界定。必要时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二,整理制度、确定重点、规范业务流程
重点梳理现行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分三个层面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烟叶复烤企业相关制度及办法等。将现行《烟草行业复烤加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对,找出其异同。对于当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寻求关键问题的突破途径。对成本核算业务、货币资金业务、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流程进行规范。
第三,会计核算体系的标准化
结合预算管理的口径,列示经济事项,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形成相应的会计核算流程,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
以委托加工主营收入为例:
1.收入的确认及核算范围
烟叶复烤企业的打叶复烤加工费的10个主要价外收费项目,包括分级选片费、分级选把费、回潮费、烤梗费、烤末费、理化检测费、叶片包装费(出口包装、国内包装)、梗条包装费(纸箱包装、麻袋包装)。
2.收入的初始计量
委托加工业务复烤加工费收入以委托加工合同为依据,待烟叶加工完毕,且经对方验收后确认为当期收入。收费项目必须执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的收费标准。
业务流程:
账务处理:
摘要:xxx(客商)销售收入
分录:借:应收账款\烟叶\加工费[客商辅助核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 主营业务收入\加工费[客商辅助核算][加工费收入项目]
第四,撰写会计标准化工作指南
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借助先进的会计信息平台,形成完整的、内容详实的会计政策体系、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标准化体系操作指南。
综上所述,核算的标准化是会计工作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标准化要结企业管理标准,充分考虑与预算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可以和预算系统、资金结算系统相互转化、相互能用。做好会计核算标准化工作必将促进我们的财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华环国际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涡阳烟叶复烤厂;安徽;涡阳;233600)
参考文献:
1 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集团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分散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对应的是各会计主体采用分散式会计核算模式,由各成员企业对会计资源进行分别运作,财务组织机构的权力也相对比较分散,并且总部对各分部的控制也相对比较松散,其通过定期的报表报送,然后由总部进行简单的加总。它往往是一种事后的监督和控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项目业绩的低下,集团战略缺乏整体规划性。这种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利于资源的整体调配,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上下游资源发展的不一致性和不同步性。随着现代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上述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带来的管理弊端就迅速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在集团企业财务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将整个集团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的风险集合于一身,达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集中和共享,实现对各个成员企业的财务权力进行重点收缩和监控,对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调配,实现集团总部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掌控,进而做到实时监控企业使用资源的风险。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建立起了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依托的集团财务管理网络,使财务核算与经营环节实现了集中统一的在线管理与控制,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 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①,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必须服务于集团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整体性、复杂性和监控性的需求,是一种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手段,能够简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流程,加快会计信息流转的过程,并且减少集团资源的浪费程度,有利于控制和监督相关业务的风险,实现企业财务要素的优化配置,它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
3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3.1 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应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2.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3.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3.2 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型对于电网集团企业,有两种符合电网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方式一是直接对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各分账套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取消原各会计核算分账套,实现“实体一本账”。方式二是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保留独立实体账套,通过在财务信息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将各单位分账套数据中的主要科目栏目信息汇总抵销生成“逻辑一本账”。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的优势是实现了集团企业所有财务数据的整合,并有利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得集团报表的生成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集团总部掌握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监控更加到位;劣势是会计核算主体复杂,账务数据整合操作难度大,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税收风险和系统实施风险,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巨大,可能导致“一本账”初期企业运作的不顺畅。后者的优势是实施难度小,与现有的会计核算法规不存在冲突,只是生成了虚拟的一本账,对原会计核算主体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法律税收风险;劣势是不能将分账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集团总部获取的信息有限,监控不到位,并且没有解决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财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很难获得与财务数据相关的业务信息,集团财务报表的生成仍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②,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此,笔者建议在“一本账”运作初期采用第二种方式,通过网公司统一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格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抵销平台数据的合并抵销,等到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的业务和流程中实现对接后,才考虑对这些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
3.3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3.3.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
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3.3.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3.3.3 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
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
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1)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2)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3)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4)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
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3.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4 结束语
电网公司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必须合理地进行前期规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确保集中核算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一、SD公司会计核算的特点
SD公司是一家以成品油批发、零售为主要业务的销售企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广大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实践中孜孜求索,成功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和财务信息传送的网络化,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推动了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向更深和更广发展,为进一步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强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执行效力。以“统一制度”为核心,针对石油销售企业的特点,全面梳理财务管理制度,SD公司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费用管理制度、财务会计规范、财会电算化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覆盖公司各类业务的财务管理制度框架,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2)深化内控与风险体系建设,确保经济活动受控运行。SD公司企业始终把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作为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两大目标。健全内控监督机制,强化内控测试和体系评价制度,提高内控测试质量,健全内控执行约束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核心业务流程,支撑公司各级企业规范管控和运营。强化业务流程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了“谁执行谁负责”的流程管理责任机制,将流程制定、执行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部门和岗位;建立业务流程定期检查通报等措施,提高流程规范的执行力。
(3)实施信息平台统筹规划,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先后建成了加油站管理系统、ERP系统、物流管理系统、资金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成为财务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手段。
(4)高度重视基层财务组织建设。按照《总会计师条例》和现行人事干部管理的规定,SD公司在所有地市公司均配备了总会计师。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会计机构健全,财务人员配备到位,形成了一支基本能适应管理需要的石油销售财会队伍。公司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财务人员的整体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明显提高。
二、SD公司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1)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更完善、更可靠、运行与管理成本更低的会计核算体系。只有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才能适应管理现代化的需求,才能为企业的各级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推广资金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成为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推进内部管理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2)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对分离。近年来,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决策支持职能的不断强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并重的局面逐步形成。
(3)实施会计核算集中,将财务管理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相对分离,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打破原有的业务流程,实行按合理方式进行资源优化,进而降低成本费用,这就需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在成品油销售企业,各分公司业务同质化程度高,有利于通过集中核算使财务人员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4)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多年来,大型企业集团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构、岗位设置不统一、不规范,存在机构重叠、管理层次和环节多、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的现象;二是从部门到岗位缺少规范的业务与工作流程,造成工作目标不明、程序不清、监督不力;三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匮乏,现代企业管理措施很难到位。上述问题在基层反映得比较明显,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实现科学的扁平化管理,尽量减少管理层次,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SD公司的会计集中核算实践
为进一步规范、统一资金支出标准,规范、统一会计业务处理,提高支付和核算效率,强化风险防控能力,SD公司开展了资金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
(一)资金集中支付
1.目标与操作要点
原则上不改变现有省、市两级公司的业务审批权限和流程,将地市公司的资金支付权限和具体操作统一上收至省区公司集中处理。集中支付的范围包括费用报销付款、员工薪酬发放、员工个人借款、商品采购付款、投资工程付款、税金付款、内部账户转款等全部对内外付款业务。
实施省级集中支付要将地市分(子)公司所有支出账户的支付指令发起和支付审批上收至省区公司,烟草采购、税款支付等业务如因外部相关方制约无法实现集中支付的,可暂时保持原支付方式不变,但要严格限制特殊支付范围,重点推进烟草资金对公扣划、税金及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和自动扣划工作。保持业务审批权限不变,按照有利于业务运行原则,各单位不改变现行业务审批权限,保持地市公司业务审批权、资金计划提报和使用权不变。保持现有支出账户结构,在取消地市公司账户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各单位可保留地市公司支出账户,保留烟草、社保及税款等支出专户。强化支付风险防控,全面启动银企直联付款功能,取消现金及POS刷卡支付方式;取消地市公司支出账户网上银行支付审批功能,只保留查询权限。
2.具体业务流程
业务部门在集中报销系统提交报销或付款申请,扫描上传影像资料;按规定流程完成事项审批和原始单据复核;地市公司财务人员在资金平台编制付款明细表,并上传至集中支付A点;集中支付A点核对付款明细表信息与集中报销系统上传付款信息的一致性;付款信息核对无误后,集中支付A点在资金平台中发起支付指令,审核资金平台付款单填写正确后,按付款明细表选择付款账户,匹配支付方式;集中支付A点操作完毕后,将付款明细表传递至B点,在资金平台进行支付初审;集中支付B点操作完毕后,将付款明细表传递至C点,在资金平台进行支付审批;集中支付C点检查银行指令执行情况,确保每笔支出成功完成。
(二)费用集中核算
1.目标与操作要点
依托现有预算系统、集中报销系统、资金管理平台,以集中报销系统的单据为基础,通过资金管理平台中的费用凭证模板功能,将涉及费用和付款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省区公司统一处理。
预算控制原则不变,运用集中报销系统预算控制功能,做到集中报销系统的流转程序和审批人员不变,原始单据的审核人员不变。凭证统一制作,依托资金管理平台和集中报销系统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进行凭证处理。账务责任主体不变,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所生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务所归属的责任中心保持不变,仍然计入各地市公司责任中心主体。
2.具体业务流程
地市公司加油站、油库、岗位编制报销单;地市公司片区、部门扫描原始凭证;地市公司领导审核报销单和原始凭证扫描件;地市公司资金管理岗匹配资金计划编制付款单;省区公司集中核算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省区公司稽核岗在FMIS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省区公司出纳在资金平台发起付款;省区公司初审、复审付款申请;地市公司打印记账凭证并与原始凭证对应;地市公司档案管理岗归档凭证。
(三)结算业务集中处理
1.目标与操作要点
依托加油站管理系统、销售ERP系统、加油卡系统、资金管理平台等,以各个系统与FMIS系统的接口数据为基础,将油品结算、非油品结算、加油卡结算和资金结算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省区公司统一处理。
损益承担主体不变,进销存、油品损耗、非油损耗等业务按照核算原则,细化到最小业务单元,核算到具体库站。账务架构不变,各FMIS成本中心设置均按照原流程处理,核算架构不变。管理权限不变,各单位事权处理、财权审批流程不变,日常运行按原职责进行管理。优化流程提升效率,FMIS系统的制证、审核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完成,账务核对工作以会计核算中心为主、地市公司为辅,逐步过渡到会计核算中心全部完成对账,实现会计核算流程一致、标准一致、信息一致、时间一致、口径一致。
2.具体业务流程
业务部门负责加油站油品销售业务、油品批发业务(含小额配送)及时、准确、完整的传输至销售ERP中,同时保证生成财务FMIS凭证;业务部门进行ERP系统操作,业务操作结束的节点是“已出库订单集中开具发票”;财务人员需要在ERP中进行“凭证传输”并在FMIS系统中查看“ERP凭证日志”,操作结束的节点是两个系统均无错误提示;财务人员需要在ERP中进行“凭证传输”并在FMIS系统中查看“ERP凭证日志”,操作结束的节点是两个系统均无错误提示。
(四)SD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SD公司通过实施资金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实时监控每笔资金支付业务,降低了支付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合规管理水平;业务流程、标准完全统一,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效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相分离,有利于核算、监督、服务一体化运行,推进财务管理向业务源头延伸;业务发生主体与核算主体分离,有利于强化预算管控力,预算刚性约束更加突出。
四、结论与展望
(一)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集中核算是由专职会计核算机构的专业化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性,是财务会计业务实现规范运作目标的有效途径。会计集中核算,更有利于专业化分工。由于会计人员按照给定的权限处理业务,减少了差错的概率。同时,稽核工作的加强,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疏忽、错误等及时进行纠正,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有利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可以对公司各个层次按责任中心管理的模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分析和控制,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集中,使滚动预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直接考核到责任中心直至加油站。使预算指标的制定更具科学性;预算管理的重点更具针对性;预算的执行与考核更具可操作性,更能激发和调动基层单位工作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企业的目的。
(三)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所有收支活动都通过会计核算机构的统一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这种机制作用的结果是,预算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自然增强。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逐步深入,预算单位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将会呈现减少或杜绝的趋势。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预算单位会经常向会计核算中心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集中核算前,由于核算层次多,企业对各部门和责任中心的会计监督,只能依靠派人下去检查的事后监督办法。集中核算后,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不规范的行为,使财务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会计核算机构对预算单位每笔支出的稽核,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4]陈良华.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9.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起步晚、发展底子还比较薄弱,因而工业企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对成本会计核算不够重视的现象。一些工作人员也存在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认识不足的现象,他们根本不清楚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职能是什么,对如何有效进行成本会计核算也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作人员没有落实宗旨,进而影响了成本会计整体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1.2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上缺乏合理性
在当前的一些工业企业之中,还存在成本会计核算方面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对成本会计核算业务的具体工作流程还不太了解。因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能正确填写相应的资金来源、性质跟开支渠道等等。还有就是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相脱节,很多工业企业中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独立于财务管理之外,进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对工业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的资金来源及性质有一个准确而又清晰的把握。从而影响到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准确性及规范性,进而会造成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失误的现象。
1.3没有确立一个监督机制来有效控制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
目前在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监督不严的现象。没有运用严格的监督手段来规范与控制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就会使得工业企业的相关部门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出现互相推诿、虚报假账等现象。进而给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
2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应对策略及有效途径
2.1首先需要工业企业形成重视成本会计核算的观念
工业企业需要强化对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转换自身的发展理念。通过研究与改革创新来逐步探索出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并逐渐将其运用到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去。工业企业的领导要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宣传。建立必要的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成本会计核算责任制,哪里出现问题就找哪里。让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相关规定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从而不断推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2.2确立规范化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量较大,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所以,工业企业要逐步加强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建设,逐渐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所获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2.3合理优化配置工业企业的各项资源
对工业企业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是为了让决策者更能了解公司的一些相关信息,从而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合理优化配置工业企业中的各项资源有利于保证公司集中优势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保证各个部门的强力配合。进而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与准确度,从而不断完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2.4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强化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控制
对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保证出勤率及工作质量。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不断强化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力,从而及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调整相应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一、引言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促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明确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目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设定,从而有效的确保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架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可以有效的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工作更加良好的开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探究,主要分为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会计核算目标的准确确立,是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方向性[1]。
(二)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
会计核算机构设完善性,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选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以及具有较为理想的会计人员,从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三)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也是有效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系统性开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经济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展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
事业单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开展针对于事业单位的具体项目的济数目统计工作。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也相对较为明显,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进而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具体的开展针对性的核算工作,有效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由于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作完成的质量也比较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将新型的会计核算方式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进程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主要可以将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分为以下的三种:
(一)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事业单位中加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对于自身的工作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又能够有效的促使会计工作人员不断的自主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
(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全面完善的会计工作流程监管体系,确保不会有个别的会计工作人员应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为自身谋取利益。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框架的稳定性的基本前提[2]。
(三)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的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
由于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核算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因此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成本相对较高。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促使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强的经济竞争实力[3]。
四、结束语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确立会计核算目标、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进而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以及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在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思想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确保宏观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高效性以及系统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参考文献
二、加强会计核算的活度
核算活度是灵活程度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就在于能否使用随即核算。传统的核算模式使用纯手工的方法,使得其除了使用实时核算之外,不能够使用想随即核算等其他的核算方法,欠缺灵活性,然而,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随即核算和实时核算的同时运行,即可以实现核算制,因此,全部的电子账簿都可以进行灵活的加工,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活度,同时也满足了经济管理对随机性的需要。实时核算保证了会计数据的原则性,而随即核算则增加了会计数据的灵活性,两者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会计数据严谨性和随机性的共存。
三、大力增加会计核算深度
会计核算的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这两个方面和会计科目设置上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密不可分。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通过科目编码直接得到体现,且科目编码一般最少要到四级,愈详细的编码就会带来愈深入的核算,再者,它还可以使用二维棋盘式的结构报表系统,运用计算机的高速进行来完成各种复杂的会计报表的填制,从而改善传统的会计报表的结构,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加全面,披露的情况更为深刻。
四、提高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条件下,会计核算时效由人工的速度所决定,而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的时效则是由电子的速度所决定的,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很大的差别。电子数据的传输依赖于互联网,并且要求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因此,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可以在较高的程度上促进会计信息的产生、提高会计核算的时效。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体系中,各种信息的传输和实际的经济业务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时间上的延后,会计分期不会限制会计软件对财务报告的生成。
五、增加会计核算的广度
作为会计核算的范畴之一,会计核算的广度主要包括了核算尺度和核算指标的覆盖范围的选择。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不仅包括了传统价值的跨级核算指标,还可以用于存储非货币的信息和设置其他的数据库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等,进行同时的相应核算。因此,一般较大型的公司可以设置多套账簿,并采取多种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和对外报告的需要,改善传统核算模式中核算指标单一、缺乏多用指标的缺陷,同时,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在核算指标的覆盖范围上缺乏能够将整个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真实反映的报表,而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棋盘式对照表刚好弥补了其缺陷。
统一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完善保险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保险集团“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的基本保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保险集团的信息化进程以实现保险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重构。
一、统一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对保险集团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保险集团加强控制,形成集团合力
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有利于集团公司通过信息共享及时向成员企业传递集团的战略管理目标、预算管理规划等信息,明确各方责权关系,使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符合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同时,集团公司通过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掌握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成员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控制、评价、考核,促使各成员企业共同实现集团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切实保证集团经营目标的落实,通过形成集团合力提高整个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保险集团会计核算的效率,降低核算成本
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降低核算成本。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可以实现集团内关联交易的实时统计、逐笔核对,在月度结束后的几个工作日内快速、准确地编制合并抵消分录并生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一举解决年度决算中困扰广大财会人员的、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关联交易对账和合并抵消工作,极大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并降低财务核算的成本。
3、有利于满足保险集团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
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有利于提高保险集团会计核算的效率,并提升集团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满足集团整体上市对财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的披露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系统,还可统一保险集团内部各独立法人单位的账务处理,对所发生的科目异常金额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后可直接与分支公司财务人员直接沟通,避免跨年度调节保费、长期未达账项等账务处理问题的发生,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合规性。
4、有利于及时进行保险集团的财务分析,警示风险
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特别是财务分析平台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集中统一可使集团公司管理层在第一时间全面快速地掌握保险子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如各保险子公司准备金的提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分保等重要财务信息,避免信息层层上报的时间滞后性,识别子公司经营中的潜在问题,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加强风险管理。
5、有利于提升保险集团的资金管理效率
以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为基础,保险集团可进一步建立科学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集团内的在途资金及资金在各个层级的沉淀,对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统一有效的配置,扩大投资资产来源和规模,提高整个集团生息资产的占比,使得集团公司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保障保险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保险集团统一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
目前保险集团的母子公司架构,及集团公司下属产、寿险公司,产、寿险公司又下属省级、地市级和县支级分支机构的多层级组织架构,必然增加集团会计核算和会计资讯管理集中统一的难度。保险集团应按照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系统、建立财务分析、实现标准化作业后援管理、集中资金管理五大实施步骤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统一集团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体系,首先要实现保险集团各成员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一致性,各级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报表科目体系的统一性。
首先,应制定保险集团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明确经济业务的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各法人单位具体的财务管理事项和会计处理将发挥指导性作用。
其次,在统一的会计制度下,制定集团统一的会计科目编码和一、二、三、四级会计科目设置,确保各子公司会计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编码、名称的完全一致,以使会计信息系统中生成的财务报表可以直接进行合并,不需要再进行人工调整核对。
再次,在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科目体系下,针对财产险、人身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投资等保险集团所涉及的业务,逐项业务制定详细的会计分录编制要求,形成《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手册》,以规范集团公司总部至各保险子公司、分支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行为,做到集团的整体统一,为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奠定基础。
2、统一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会计制度体系的统一虽然可以提高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并为下一步的财务分析工作奠定基础,但集团公司仍无法针对自身特定的管控需求对子公司的具体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控。因而,统一会计核算系统势在必行。
首先,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并严格遵守《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手册》,开发建立保险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与各子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会计核算系统中除传统的日记账、收入费用核算、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等模块外,还应建立关联交易账务处理模块,实现对关联交易的专项管理,确保关联交易双方账务处理总金额的一致性,在系统中彻底消除关联交易对账问题。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集团公司、子公司总部、子公司省级分公司、子公司地市级分公司四级机构,严格控制系统中有登录权限的人员数量,实行授权审批责任制,账务处理问题一经发现,可以直接问责责任人。
再次,是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集团合并报表模块,通过对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中关联交易模块数据的审核并形成抵消分录,最终实现在短时间内甚至是实时完成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
统一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后,集团公司即可随时跟踪、监控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一方面可实时提取需关注的财务信息,高质量、快捷地为公司管理层提供财务分析数据;另一方面能动态识别子公司经营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进一步丰富集团公司控制影响子公司经营决策的手段和方式。
3、建立符合保险集团战略导向和财务规律的财务分析系统
建立符合集团整体战略导向和财务业务规律的财务分析系统,为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战略制定和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和分析支撑,是在统一保险集团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下一步应开展的又一重点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首先,应搭建全面完善的保险集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于保险集团业务范围较宽,而财险、寿险、资产管理等业务涉及的财务指标不同,如衡量财产险经营主要是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等财务指标,衡量人身险经营的主要是费差、死差和利差等财务指标,衡量保险资产管理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年化投资收益率、浮动盈亏等财务指标,因而财务分析指标的数量较多,在提供多重信息的同时,也将为保险集团整体的财务分析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使财务分析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应在统一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形成既有综合性、概括性的总括发展指标,又有分析各个板块经营状况的明细指标,以及深入分析各子公司收入明细、费用明细、各省、地市级分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其次,应建立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基础,与会计核算系统相对接的财务分析系统,将各种指标、数据,通过形象化的图表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应注意与保险集团“集团决策层――公司领导、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操作层――财务分析人员”的三层级管理架构相适应。其中,面向集团决策层的展示应更强调图形直观、重点突出、纵览全局,面向中层管理的展示应提供更为深入、全面的数据和图表资料,面向操作层的展示应在直观图形、数据指标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信息量大的普通报表展示。通过财务分析系统的展示功能,可将保险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通过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现出来,集团各层级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轻松地获取基本财务信息,使各级财务分析人员从指标计算的泥淖中彻底解脱,投入真正的财务分析工作中去。
再次,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以系统化的财务指标体系为基础,充分结合预算指标下达情况,深入分析公司的资金运营情况、资产负债状况、各板块盈利情况及投资情况等,真正实现财务分析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及时反映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查找改进和修正的方法,以对公司战略制定、业务发展规划、短期经营绩效激励等形成切实有效的信息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对保险集团整体快速健康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4、实现标准化作业的后援集中管理
由于保险集团为多层级法人治理结构,总分架构下的各保险子公司已经或者正在建立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逐步建立自己的财务标准化流程集中作业管理中心,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风险的统一管控和总部对分支机构的垂直化管理。如果站在集团化的角度,将各子公司的统一财务平台纳入集团整体的统一平台中去,可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同时,实现集团整体会计核算作业的统一、财务风险在集团层面的有效管控、后台服务效率的显著提高及人员成本的有效降低。尤其是在保险集团完成了会计核算系统统一,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后,建立保险集团统一的后援集中管理中心将成为可能。
首先,应全面梳理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以《会计处理工作手册》为基础,将会计核算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若干个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例如可以将餐费报销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会计处理流程,其他如保费收入入账、赔付支出、资产购置、资产处置、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其他费用等都可以制定为标准化的会计作业流程,详细规定每一项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审批手续、会计处理、所需附件资料等内容,形成《会计核算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手册》,经反复征求子公司意见后,在集团范围内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规范流程的试运行,并汇总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操作手册进行修改完善。
其次,应依托保险集团财务信息中心,建立起初期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集中管理中心,将费用报销、固定资产折旧、投资收益等若干个相对简单的作业流程的会计处理权限上收至作业流程管理中心。如以费用报销为例,全面实现报销审批手续和会计处理的系统化,各子公司业务部门人员在系统中向主管领导提交需审批事项,主管领导审批后提交作业流程管理中心,由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完成账务处理。作业流程管理中心应设有若干会计核算人员,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科目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实现全集团内同一经济业务全部由一人进行账务处理,既保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节省各子公司及所属各级分支机构保有大量会计核算职位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成本。
再次,是将集中作业拓展至全部会计核算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科目进行合理分割,由作业流程管理中心完成对全部会计科目的账务处理和年底结账工作,从而将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职能全部上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员成本。
5、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保险行业的资金收支呈现出“四多现象”,即分支机构多、银行账户多、收支笔数多、客户数量多,这使得保险行业的资金管理较之其他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在实现保险集团标准化作业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统一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工作体系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首先,应建立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与标准化作业流程集中管理中心实时对接,通过与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对集团公司、子公司总部、子公司省分公司和子公司地市支公司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例如,赔付支出申请经业务员提出并上报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提交资金管理平台由系统自动支付给被保险险人,支付完成后由标准化作业流程集中管理中心实现账务的及时处理,从而实现业务、财务、资金的实时对接和数据统一。
其次,应通过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对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业务收款的每日自动归集,对赔付支出和费用报销需求的集中分配管理,以尽量减少流动资金在各级分支机构的沉淀,从而降低各子公司的货币资金存量,提高集团整体的生息资产占比,扩大投资资产规模,提升集团的整体投资收益。
再次,是实现对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的上收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与各大主要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金支付的全国大集中,全面上收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权限,其保费收入直接进入集团公司统一资金账户,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直接从集团公司统一资金账户中支付,从而实现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的零现金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在途资金及资金在各个层级的沉淀,提高集团对资金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09(3).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4)-0089-04
一、央行会计风险分布现状
人民银行的会计部门是信贷、货币资金运作核算和反映的直接部门,承担着经理国库、货币发行、会计核算、资金清算等重要职责。简单来说就是央行营业部管理监督中央银行资金的会计行为。传统上,央行会计核算是以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实行各级央行为一个核算主体,通过手工联行进行资金汇划和清算,并最终由总行对账中心发送对账信息实施账务核对的账务处理模式。而现行模式是从分级核算改变为集中核算,由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进行内部账务处理、连接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清算服务, 并办理央行内部资金汇划业务。比较之下,现行模式下央行会计业务在核算主体、账务处理、事后监督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中央银行实现了资金汇划和清算的同步目标,资金清算方式由相对封闭、相对间接走向开放、直接。同时原来县级支行之间的联行业务变为核算中心内部转账业务, 账务环节减少,资金流转速度加快,这一系列的变革在提升了央行会计核算水平的同时导致央行会计风险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制度性风险、操作性风险、管理性风险分布呈现新特征,央行资金安全遭遇新危机。
制度性风险主要表现在现有制度不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使得部分业务环节或人员处于失控状况或者虽然出台了一些规定,但出台的新规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操作性风险是指不足或不正确的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业务或实物不合规的可能性;管理性风险是指会计管理和事后监督跟不上会计核算主体和核算组织形式的变化,会计核算不能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执行而形成的风险。从理论上看,制度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都属于可控制风险问题。究其原因是任何业务变革中对新事物的总有一个熟悉过程,这往往表现在制度不完备、管理滞后于各业务变化,但这两种风险可以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来消融,如制度性风险可以借助健全制度的手段加以规避,管理性风险在管理层逐步洞悉业务处理过程后出台各项内部制度来完善进而规避。而操作风险从引发部位来讲,它是对具体业务的一系列操作行为的产物,难以全部控制,通常管理层采取规范流程、减少人为操作环节、优化处理系统等措施来降低操作风险,但却不能做到完全规避。
从实践运行看,央行内部把账务核算组织是由为网点柜、联行柜、综合柜及事后监督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相互独立运行,但又由上自下形成会计核算的链条关系。与之对应的账务操作流程是从凭证受理、接柜、记账、复核,到联行资金汇划、凭证传递、装订、入库保管在四个部分之间不可逆向地传递。从各组织环节来看,由于央行资金具有流动性强, 涉及的结算环节多, 资金清算速度快的特点, 会计核算风险点成散状分布态势(如图1)。具体表现在:
1、总体上各风险在四个组织环节均有分布,但各显特点,呈现不均匀态势。实际上,各风险普遍存在于央行会计核算过程中,但在各环节又表现为不同比重。由图1看,操作风险主要分布在网点和联行操作性强的环节中。管理性风险集中在综合和联行两个环节,且分别表现为效能低下和管理不到位的不同形式。制度性风险在各环节的比重相对小,且主要分布业务操作的小环节上。
2、从各风险表现看,操作风险分布在各组织环节之中,成为资金风险的主导因素。从风险分布上看,各组织环节集中存在着由于人员、系统及可能的外部事件等引起的操作风险。分环节来讲,网点柜是账务核算的起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须人工操作,核算质量随人为操作风险的影响变动;联行柜作为资金流转的重要关口,人员和系统引发的操作风险不容忽视;综合柜作为权限最大的业务操作平台,是对会计核算结果的控制行为,人为操纵账务的可能性必须引起关注。事后监督作为ABS的后续监督管理的组织环节,由于时间滞后、实效性差,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能对会计核算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对于违规操作和营业部门内部控制根本无法实施控制。事后监督的风险集中在人为性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监督人员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素质低不胜任工作。
3、制度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分散在各组织环节的内控管理下。由于人民银行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人员素质等还未完全适应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环境的要求,部分制度对业务指导不够细化,导致可操作性差;联行和综合业务内部约束及管理未达到常态化,管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边界的界定
(一)材料能源成本
材料能源成本是构成企业的物质流成本的主体部分,也是企业物质流成本核算的核心内容。材料能源是构成物质流成本的核心要件,它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流通领域投放的全部材料和能源。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一般选择数量单位来计量生产流通环节中的物质流的动向。由于物质流成本计量亦须将相应的物质量转化为会计核算中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故物质流成本会计要求企业将生产流通中耗用的物质单价乘以相应物质量,由此得到产品耗费物质量的会计成本。根据质能守恒原则,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投放的物质量不会消失,而会转化为产品物理构件和废弃物质量两部分。故此企业可以设置物质量中心的方式来考核企业内各类产品的物质量耗用水平,并可以通过考核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可转化为企业产品的物质量与企业投入的总物质量之间的比率即可实现对企业低碳生产水平的有效控制。
(二)系统生产成本
企业财务部门应有效界定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成本核算边界。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设施与设备的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支出、水电费支出和其他系统性支出项目。虽然系统成本的支出项目品类繁多,但是由于系统成本的支出项目通常发生与企业系统内部,企业可以依据既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严格规范系统性成本支出水平。再者,企业的系统性成本支付项目通常与企业管理层的日常运行状态相关,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相关度较低。故企业通常将其对系统成本的考核指标定位为控制总费用耗用水平。从企业物质流的流动路线分析,企业的系统成本是一种与材料能源成本同步发生的伴生性成本概念,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对企业系统成本进行总量考核,并依据具体的产品工艺特性和材料耗用水平来制定恰当的成本分配方案,并据此成本分配方案来将企业的系统成本合理分配到具体产品上,从而加强企业对具体产品的成本控制力度。通过制定针对系统成本的生产成本分配方案,企业可以实现将其系统成本可视化处理的目标,从而便于企业找出那些耗费了巨量的系统成本但不能帮助企业产生经济利润的产品或生产环节,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三)生产物流成本
在物质流成本会计视野下,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移动和存储企业的物质流所需耗费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及物质流信息处理成本等内容。传统会计核算通常以资金流为会计核算对象,忽视对企业的内部材料和产成品的物流成本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核算的能力。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内部的正产品和负产品的物资流通成本进行独立核算。由于企业内部的物资流通成本耗费水平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合理性和物流网络设计水平密切相关,故强化对特定产品的物资流通耗费成本水平的核算能力有助于企业精准确定特定产品的物流网络设计有效性和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有效性。再者,企业的物质流活动创造了正产品物质流和负产品物质流两部分内容,传统企业会计系统更多关注于正产品的物质流,而忽视负产品的物质流动水平。故此,通过考核企业的负产品物质流,可以有效强化企业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物质流的控制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生产工艺结构和物流网络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废弃物物流的减量化处理目标,有效增进企业的低碳化运作效能。
三、优化低碳经济视域下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精细化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数据收集与处理
企业应以产品流程环节为基准来实现对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数据的精细化收集与处理工作。为确保企业物质流会计核算的精度,企业应当以个别产品的生产流程环节为基本的会计核算单位,将物质流会计核算对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产品的具体流程环节上。为求更精准定位不同产品的物质流成本水平及各期之间的物质流成本变动水平,企业可以以物质流核算中心为成本归集中心,将企业产品按工序划分为若干物质流核算单元。这种分段化的企业物质流成本核算方法有利于企业实施对产品成本的精准化控制,提高企业低碳经济实施效率。企业可结合产品生产流程设计特点,从产品生产流程环节着手来收集并处理各产品的物质流数据。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对每一道工序中的产品的物料投入量、半成品重量和相应的废弃物料量进行精细化统计。考虑到同一工序上的同一机床可能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为简化企业的物质流成本核算难度,车间管理者可以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物质流总体成本统计,随后依据产品的工艺特征来制定成本分配方案,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物质流成本。
(二)核算正负产品物质流成本
分别核算正负产品物质流成本并明确物质损失成本。企业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各类物质流做全程跟踪,并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将全部物质流成本在企业正负产品中做合理分配,以便有效确定企业产品物质流的有效利用部分与损失部分的物质流成本水平。考虑到传统成本会计主要专注于正产品物质流核算,而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企业应当强化负产品物质流成本核算力度。引入负产品物质流成本有助于强化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益的重视水平,有效衡量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秩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大小。由于企业的物质流运动过程是从企业投入原材料开始,直到企业生产出产成品为止。企业的物料投入中的部分物料转化为产品的物理构件,而另一部分则转化为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物料损失。依据物质量均衡原则,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入等于产品物料输出加上废弃物料输出;将这一过程转换到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的指定产品成本等于正产品成本加负产品成本。通过引入负产品成本的概念,企业的产品运营管理者可以清晰的发现企业的产出水平与其生产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之间的关联性。
(三)有序归集成本到各类产品物量中心
有序将企业物资流损失归集结转到各类产品的物流量中心。企业管理者可将物质流成本分解为材料能源成本、系统生产成本及生产物流成本三部分,并按照具体产品工艺特点来将各类成本按比例归集到具体产品中心。此举可明确各物质量中心的有效利用成本和损失成本,使企业资源损失结构清晰化。企业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难点在于企业需对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物质流状况进行实时化和定量化考核,并根据运营流程中各工序的成本耗费来分配其产品成本。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来归集各类产品成本,可以有效揭示导致各产品的资源损失的重点生产工艺环节,帮助企业并有效判断出应当重点管控的工艺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优化策略和替代材料选用策略,以便增强企业内部低碳生产模式运作能力。
四、提升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践建议
(一)改良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成诱因之一主要来自于企业对于生产流程前端的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大量的问题原材料流入企业的生产流程中。通过在供应链系统中实施物质流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可以要求上游供应商企业采用物质流会计核算法来控制企业的正物质流成本,有效减少向下游流通环节供应的废品及次品比例。此举不仅有助于提高上游企业产品品质,而且利于下游生产企业控制废弃物物流,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改善问题工序定位能力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改善问题工序。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的控制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生产系统运作效能,降低企业生产系统运作成本。企业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传统现场管理模式的一种颠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对企业生产运作流程中的全部生产工序及全部产品的正产品物质流和负产品物质流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诱生残次品的工序环节及生产者进行精准定位,以便于企业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物质流质量控制措施来根除生成残次品的诱因。
(三)优化产品工艺设计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产品设计。企业应当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实践指导作用拓展到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上。上溯到企业产品设计环节,导致企业内部无效物质流增加的根源在于产品工艺设计的不合理性。企业应当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环节获取的正负产品物质流信息向上反馈到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促使产品研发设计者反思既有产品工艺设计的优劣,寻找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成果改进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系统的可能性。产品研发设计者应当对正负产品物质流会计成本进行有效识别,并根据物质流会计的核算成果来对产品在各流程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从中遴选出导致企业物质流损失的问题根源。
在业务会计核算模式变革之前,四川省分行实行的是省、市、县三级核算组织架构,这一架构在实际运行中有着如下不足。地域广、机构多,管理难度大。四川省分行共有各市(州)会计管理机构21个、县级核算机构178个(自营143个,县35个),与县级机构有现金缴拨关系的储蓄网点3110个、公司业务网点172个。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容易造成数据失真,管理难度较大。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岗位制约力不足。四川省分行多数县级分支机构地处山区及丘陵地带,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业务规模较小。如果按照权限管理的要求来配置会计人员,会导致工作量不饱和、人工效能降低、管理负担加大,不利于业务发展。此外,部分市(州)分行对业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市(州)分行会计与营运部只有3名专职业务会计,县(市)支行只有1名专职业务会计。各分支机构虽然在会计系统内的岗位设置齐全,但部分兼职人员不能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岗位制约力不足。岗位履职能力不足,影响了整体核算质量。2013年邮储银行机构改革后,各县(市)支行撤销了会计结算部,工作职责并入综合管理部。但不少综合管理部的负责人无从业资格证,不熟悉会计管理工作,岗位履职能力不足。而县(市)支行的会计人员有不少是由原邮政员工划转而来,有部分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尚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整体核算质量。
应用组织扁平化理论重构会计核算体系
1.市县两级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
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和减员增效来构建一种横向的、扁平的组织架构。综观金融同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基本都采用扁平化组织架构,通过设立核算中心来解决。邮储银行点多面广,各省份情况差异性较大,总行对业务会计组织架构没有统一进行扁平化变革。而邮储银行会计处理平台的应用,从系统和技术层面能基本满足集中核算的要求。四川省分行结合实际,对市县两级的业务会计核算组织架构进行了扁平化探索,通过将业务会计核算职能集中到二级分行来解决目前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四川省分行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分行条线工作会上出台了业务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工作的具体运行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对各市(州)分行机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在市(州)分行会计与营运部虚拟设立集中核算中心和资金调拨中心,负责全辖的会计核算和资金调拨工作。二是将各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职能上收,仅留县级金库。三是明确集中核算后各县(市)支行业务会计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参考标准。核算中心的人员配备标准按县(市)支行和网点两个维度来制定。县(市)支行配置出纳管理1人(可兼职重要单证管理等工作)、出纳2人以上。四是对核算流程进行梳理,配套出台了统一的业务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工作流程,确保风险可控。
2.市(州)分行试点推进
针对核算集中工作,四川省分行采取了先试点再推广的工作思路,在成都、德阳两地分行先进行试点。以德阳市分行为例,该分行的主要做法如下:制定会计核算集中方案。2014年9月,德阳市分行在对各县(市)支行会计业务管理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人力资源部、会计与营运部、信息科技部、办公室负责人、各支行行长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确定将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工作分成制度拟写、人员和场地准备、实施业务上收三个阶段来分步实施,并制定了完善的方案。完善核算中心操作流程。为确保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通过对总分行相关制度、市分行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定细则的详细梳理,在反复征求各县支行意见的基础上,德阳市分行先后拟写并出台了《德阳市分行会计管理集中管理操作流程(试行)》、《德阳市分行会计与营运条线岗位工作规范》、《德阳市分行会计与营运条线岗位职责》、《德阳市分行业务会计集中管理交接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分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公开公平选拔会计人员。德阳市分行根据省分行下发的不相容岗位表为指引,全面梳理会计处理平台、现金和凭证系统以及所有业务系统内会计人员工号,确定必须设立的岗位,再根据业务量大小来确定各岗位人员数量。2014年10月21日,德阳市分行对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岗位人员进行了公开选拔,由分行人力资源部牵头,会计与营运部、第三方咨询公司参与,保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通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按照综合成绩排名,共选拔出16名会计人员。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全分行共减少了专兼职会计人员10人。同时,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实现了合理兼职,并设置A/B岗,通过岗位相互制约,降低操作风险,杜绝安全隐患。实施会计核算业务上收。第一步,上收各一级支行和二级支行的资金调拨类业务。2014年11月20日,上收广汉、什邡、绵竹、罗江4家支行的现金调拨职能(含网点缴拨款核算);2015年1月7日,上收中江支行资金调拨职能(含网点缴拨款核算)。上收前,由市分行通知各支行上收的具体时间,及时通知各网点;同时抄送市邮政金融业务局,要求其督促二类网点和网点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缴拨款。第二步,上收中间业务核算项目。从2015年1月15日起,上收所有中间业务核算项目。至此,德阳市分行所有会计核算的上收工作全部完成。随后,市分行又及时组织全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集中操作流程培训,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