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实务与管理

会计实务与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0 09:49: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实务与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实务与管理

篇1

即借助凭证如发货票(或挂图)等实物形态的展示,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析“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时,老师可在课堂上利用挂图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张某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然后根据其上、下、左、右结构和栏目的内容,逐项推得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与笼统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又可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范操作法

即通过教学人员或学生对某一会计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介绍“银行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模拟银行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教学:将一部分学生分为“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三组,其余学生旁听,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办理“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核算手续进行系统的讲述。采用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相关对比法

即对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或对照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中,针对教材的内容及企业核算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对比方式:

1购进、销售对比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购买行为和销售行为,购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各自进行着商品购进或商品销售的核算。如果是作为供货方,则按销售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是购进方,则按购进方法进行核算。为了让学生掌握购销两个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据这一相关内容,在讲授时,把这两方面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的动态分析中,系统地掌握购进、销售核算方法。

2批发、零售对比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两个基本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是不同的,因而对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库存商品分别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后者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用相关对比法,在对比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核算的前提条件、方法,账务处理的区别及要求。采取相关对比法,既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可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比喻、举例法

即通过比喻、列举实例,来达到教学目的或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经济业务实例,来讲授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想要阐释的另一事物,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转移。如在讲授“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关系”时,在进行基本原理讲述的基础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来比喻,并借助手势、语言的表达,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企业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二者的数额相等”的原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绘制图表法

即利用绘制的图表或直接在课堂板书的图表,来讲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比文字表达更为清晰。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可通过绘制会计核算程序图表,来讲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并把各种会计核算的记账程序图加以比较,可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即登记总账的依据。这样,既可使学生从清晰的图表中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图表的比较中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丁字账户法

即以“丁”字形结构,来代替账户结构讲授教学内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账务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分录所列对应账户的结构和账户对应关系,又利于教师对具体账户结构的板书。如讲授“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时,在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用丁字形账户图示(核算程序图)来强化学生对所述账务处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作业讲评法

即在课堂上,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这门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作业练习量较大,而中专班学生入校前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肤浅,这样在作业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一要筛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在班级进行展示,组织全体学生分析错误类型、原因及纠错方法;其次,可以把财务管理中和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渗透到教学中,师生一道进行剖析、讲评,加深学生对其错误原因的认识,以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法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3.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篇2

1食堂财务及资产管理

1.1食堂物资采购及存储管理食堂物资采购的基本原则是质优价廉,经济实惠。对大宗商品如米、油、肉、面、燃料等建立定点采购、集中支付制度。1.1.1健全物资采购的报批验收制度。采购人员每天应根据食堂主管提出的采购品种、数量、价格等编制采购计划表,经审核无误后方可采购。采购回的货物需由验收人员办理过秤、验收等入库手续,并由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分别在入库单上签字认可并经食堂主管审核后登记入账。1.1.2健全食堂存货盘点制度。食堂存货按进库时间可分为进厨存货和进库存货。进厨存货指购进后直接进入厨房用于加工的原材料及辅料。进库存货指为加工过程中耗用而储存的原材料及辅料,如大米、面粉、食油、干货、山货、调料和燃料等。食堂负责人每月月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编制月度盘点明细表。盘盈或盘亏的存货报院部领导审批后由财务按有关规定进行账目处理。1.2食堂销售管理食堂资金来源主要是员工和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就餐收入。病人伙食费在患者出院结账时统一收取,其他来源的伙食收入均通过收费IC卡管理。在这一环节中若管理不当容易出现无单取菜、擅自将食品免费赠送或没按规定价格刷卡少收漏收的现象,从而导致收入流失、成本率提高[1]。因此,要关注食堂的月度成本核算情况,及时发现成本收入率的异常变化。1.3食堂支出管理食堂支出内容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原辅料支出,包括医院食堂加工过程中所耗用的主料及调料等如米、面、菜、盐、味精、燃料等支出;二是其他伙食支出,指医院食堂加工过程中耗用的除上述以外的支出;三是其他支出,包括食堂聘请职工的工资或其杂费等支出。对于食堂支出的资金控制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对定点采购的物品执行定期付款制度。经验收合格、手续齐全(发票填写准确、完整、规范)的物品,由食堂负责人遵照医院的资金审批流程至财务科办理,非特殊原因不得支付现金。对蔬菜、副食等存在零星或非定期采购的,采购员凭食堂负责人填写的计划单经院部领导审批后,可以领取核定的备用金并定期凭有效发票向财务科报账。另一方面,食堂零星菜类的采购由专职采购员到菜市场采购。至财务科办理资金支付时,应提供合法规范的票据以及由验收人及食堂负责人签字认可的货物入库单。1.4食堂经济考核管理食堂坚持“收支平衡、保本不营利”的原则。依托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对食堂的资金增减及经营成果进行全面反映;并建立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财务行为[2]。力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消除亏损。措施如下。1.4.1食堂每日营业结束后,将当天收入和采购支出情况及时汇总,做到日清日结,每日编制盈亏计算表;同时,据此汇总编制食堂周报及食堂月份经营情况报表,如期报告主管院长。1.4.2食堂成本费用是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要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而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来反映和调控食堂每一环节的运营状况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3]。核算员每月根据账务系统及食堂提供的物资出库明细单编制成本核算表,计算并比对成本收入率。成本核算月报内容如表1。

2食堂业务的会计实务

会计确认和处理应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采用的会计科目与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相同;同时根据医院食堂的经营特点,在新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科目下设置个性化的二级和三级科目。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食堂分为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各食堂的收支均相对独立;根据食堂管理的质控要求,营养食堂需独立核算;故在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时均考虑区分食堂类别。鉴于食堂收入基本采用预收款结算,医院建立了完备的IC卡缴费系统,通过信息平成资金进出的监控和核算。2.1科目设置食堂经济活动虽然简单,但其核算内容却比较复杂。如何分门别类反映、监督各种经济业务,并记录食堂经济状况?需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分类,按不同内容和管理对象进行科目的设置和细分[4]。(1)“库存物资”:增加二级明细科目“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并按物资类别建立三级明细科目“原材料”“配料辅料”和“其他”,核算食堂物资的采购、消耗。(2)“应付账款”:在现有的二级明细科目“其他”下增加三级明细科目“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核算从供应商定期集中采购的业务。(3)“其他应收款”:在现有的二级明细科目“备用金”下增加三级明细科目“食堂零星采购”,核算日常零星采购所需而设置的备用金。(4)“其他应付款”:增加二级明细科目“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核算伙食费预收款。(5)“其他收入”:在现有的二级明细科目“食堂收入”下增加三级明细科目“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分别核算来源于不同食堂的销售收入。(6)“其他支出”:在现有的二级明细科目“食堂支出”下增加三级明细科目“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并分别按支出类别增加四级明细科目“原材料”“配料辅料”“人员支出”“能源支出”和“其他支出”,分别核算不同食堂的成本支出。2.2业务处理(1)食堂支出:为简明起见,以表2汇总了食堂支出账务会计分录设计。(2)食堂收入:有关食堂收入的会计分录设计如表3所示。(3)食堂物资盘点。每月食堂负责编制物资月度盘点明细表并报送财务科;盘盈或盘亏的存货报院部领导审批后由财务按有关规定进行账目处理。物资盘点会计分录设计如表4。公立医院食堂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以服务患者和职工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食堂的财务及资产管理就成为食堂整体工作中很重要的环节。通过以上会计实务的设计和实践,已将食堂总体的财务核算并入医院大账。从而在医院食堂的运营中,较好实现了对食堂资金的控制,并通过经济业务的核算体系对食堂的各项活动作出合理反映和评价。

作者:马煜 单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财务科

篇3

管理会计就是通过对财务会计资料以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整理、加工,最后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次提供企业运行策划依据以及数据,保证决策以及方案的可行性,能够实际的保证企业的财务处于可控制状态之下,能够防止出现不符合企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基础的活动规划,能够实际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收益增加,以及实现企业的整体化发展,对于企业的结构完善化有相应的促进作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能够保证管理会计的效果完整体现,因此,有实际的探究价值意义。

一、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探讨

1.管理会计理论的理念发展。

管理会计理论内容丰富,处于不断的充实以及不断的完善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管理会计理论之中的数据以推演为主,实践为辅,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效果较为不稳定,应用的价值存在负面性,并且无法建立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理论体系,总而言之就是无实践、事实支持的理论都是不完整的、空洞的、有欠缺的理论知识,实用价值无法恒定,这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致命的。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发展对策就是创新理念,即将管理会计理论实际化,建立相应的体系,对于存在无事实支持的理论与有事实支持的理论分割开来,对于无事实支持的理论通过大量的实践以及案例来证实理论的可行性以及理论的科学性,实际的保证管理会计理论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逐渐的体系化,能够逐渐的完善化。

2.管理会计理论的观念发展。

管理会计理论观念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条理化观念建立,即根据管理会计的内容逐一的建立相对应的观念,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动调整自我的经营策略,以及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动,调整营销策略,在该过程中都会发生财务方面的变动,因此,管理会计理论中需要建立的首要观念就是市场观念,包括市场需求观念、市场变动观念;企业现今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中,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必须不断的发展自我,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的实现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够稳定的发展,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就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性,企业的发展整体化,因此,在管理会计理论之中需要添加企业整体观念;现今社会企业必须具备自我的企业特色、自我的企业价值观以及自我的企业经营理念,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的执行能力,生产能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现状,管理会计理论需包含企业价值观。

3.管理会计理论的模式发展。

管理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无法实现预先的判断,以及提前做好准备,管理会计处于被动状态,这导致管理会计的作用无法得到完整的体现,管理会计的效果被限制。为实际的保证管理会计的地位以及管理会计的作用,采取的主要发展方式就是将管理会计与计算机领域相联系,保证管理会计能够较为及时以及较为完整的了解社会的发展信息,市场的变动,并且通过对先前的管理会计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能够实际的了解企业的财务变动幅度以及财务变动状况,能够进一步的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潜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危机,能够实际的保证企业的发展稳定化。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与各部门交流的迅速性,完整性,敏捷性,能够实际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稳定性,实现管理会计的主动性以及动态性,实现能够在第一时间调整企业的运行环境,以及企业的运行结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最佳的方案,最优的决策。

二、管理会计实务发展探讨

1.管理会计实务模式发展。

管理会计实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模式单一,导致管理会计实务的效果无法凸显,无法大都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实务模式的发展主要为根据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模式的选择,对于大企业,采取三级管理会计实务模式,即对班组等级、车间等级以及厂级进行逐级的管理会计操作,实现效率的最高化,以及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完整化,全面化,对于中小型企业则采取一级管理会计实务模式,这样能够保证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防止出现人力财力的过度浪费情况,通过管理会计能够实际的确定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部分,进而实现企业的收益不断的提升,企业的运行成本不断的控制,实现管理会计作用全面体现化。

2.管理会计实务体制发展。

管理会计实务体制存在的问题就是体制的不完整化,体制的束缚性以及体制的可实施性较弱,采取的发展对策就是根据我国的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特色的管理会计实务体制建立,管理会计实务操作与市场相关联,确定市场中该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该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合理的对各个工序进行调整以及进行相应的价格控制,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以及降低生产的时间,实现企业的收益不断的提升以及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实现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以及企业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扩大规模。这一管理会计实务体制被称为目标成本体制。

3.管理会计实务内容发展。

管理会计实务内容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更进发展,管理会计实务内容逐步往管理手段完善发展,实践内容有序化开展,以及企业自身利益保证等多方面补充,进而保证管理会计实务内容的可靠性以及与时代相符合性,这直接使得管理会计实务的操作标准化,管理会计模式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同时管理会计实务的内容存在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以及环境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实际的掌握管理会计的整体走向以及管理会计的工作质量,实现管理会计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以及管理会计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优化,实现企业的运行协调性以及稳定性,整体化。

三、结语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能够实际的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以及实用化,能够推动企业的运行稳定化,以及实现企业的收益不断的提升,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以及实现企业的配置优化,实现企业的结构优化以及实现企业的发展整体化,促进企业的结构完整化,以及保证企业的运行处于可控状态,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减少风险以及减少市场变动所产生的冲击。因此,科学的分析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杜江洋.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环节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54-254,255.

篇4

一、网络会计内涵及特点

(一)网络会计内涵

网络会计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是指网络环境下确认、计量、披露各种交易的会计事项的活动。

(二)网络会计特点

1.可实现会计与业务协同。传统会计中信息传递不及时,业务发生后才进行会计核算,这样会计与业务很难实现协同,给会计监督带来难题。网络会计中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了网络技术、企业网络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能把企业采购、销售、仓储、采购等过程的数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实现会计与业务的协同,从而最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并且通过网络还可以进行商品销售、催收欠款、采购业务等业务,达到会计与企业外部业务的协同。

2.能进行实时核算和在线管理。网络会计以互联网为基础,打破了时空限制,能实时传递信息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网络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可以将各种信息随时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随时加工、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及时向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最新的财务信息。企业中每一项业务的变化,网络技术都能跟踪,并进行实时的分析、反馈,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快捷的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3.有远程处理、集中监控功能。互联网具有远程处理功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会计也具有远程处理功能如远程报表、远程审计、远程报账等,主管单位通过网络会计能随时对下属机构进行财务监控。网络具有快捷、容量大的优势,便于财务的集中管理,以便更有效的运用企业资源。网络会计中,集团公司能实时掌控子公司的财务,根据掌握的情况有效调配集团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

4.能提供个性化、全方面的财务信息。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会计能实现人机对话,这与传统事后接受信息的局面不同,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取动态的、个性化的会计信息。同时网络的功能是强大的,网络信息也包罗万象,网络会计能给企业内部员工、债权人、管理者等提供多层次、全方面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方式可以是会计报表、文字信息,还能是语音、视频等,从而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状况。

二、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

(一)网络会计理论

1.网络会计的对象。网络环境下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不能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各种有用信息。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前要考虑客户、供应商、区域经济的发展。网络会计能搜索、整理、分析、研究大量的客户、供应商、区域经济等信息,汇总重大而有用的信息,将之提供给经营管理者、决策者等,在综合考虑这些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2.网络会计的职能。网络环境下会计职能主要有核算、预测、控制、分析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传统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等琐碎工作在网络会计中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而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更多的关注预测、经营分析等,由核算性会计转向管理型会计。网络会计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财务会计以核算为基础,增加了经济分析、实时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使会计系统成为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3.网络会计假设。随着会计的发展,网络会计假设有了一定的变化。首先,网络会计主体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是一个实体单位,也可以是虚拟企业等。其次,网络会计打破了传统会计持续经营假设。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适用实体企业,但临时组织面对市场变化,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对付竞争者,具有不同资源的企业建立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企业联盟体,共同承担费用。这种结合是临时的,达到目的后联合体就解散了。所以对虚拟企业来说,持续经营没有任何意义。

(二)网络会计实务

1.网络会计实务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网络经济环境下,电子票据取代了传统会计实务中手工填制的纸质单据。通过网络电子票据可以随意传输,如企业内部人员录入的单据、外部传来的电子发票、银行传来的电子结算凭证等,如何鉴别这些票据的真伪,需要对电子票据进行身份认证。信息传递时要加密和电子认证,以免被黑客袭击,确保电子凭证的安全。网络会计环境下接收到的电子单据,财务人员核对后可以直接作为记账凭证,然后生成电子报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面的处理工作,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

2.网络会计实务拓展了网络会计核算内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各类企业组建了供应链,通过供应链联合具有优势的部门或企业,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供应链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产品、消费者等,通过网络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联系在一起,构建起范围广泛的企业结构模式。所以,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与传统会计相比得到了拓展。传统会计披露出的信息大都是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被排除在外。网络会计下,企业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服务质量等非财务信息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大量非财务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

转贴于

3.网络会计核算完善了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网络环境下,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主要涉及市场资产如品牌、商誉、营销渠道等,这些是企业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知识产权资产如专利、商标权、域名、商业秘密等,立足于创造性的知识成果,得到法律的保护。人才资产如专业资格认定、实际工作能力、基础教育状况、个人心理素质等,是企业雇员身上表现出来的才能。基础结构资产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信息技术系统等,是企业得以运行的技术、程序。传统会计核算了知识成本,但是对一些非常重要又不能采用货币计量的知识资本,就要靠网络会计披露出来,让经营者、决策者能全面了解信息,正确评估。

三、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传统会计中的原始凭证由于笔迹的不同具有可辨性,很难进行修改。但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会计,原始凭证都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数据的修改可以不留痕迹,这对数据原件真实性的保存提出了挑战。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也成为国际争论的热点。目前,对会计实务中打印出计算机记录的原始数据,由负责人签字后视为有效。但这是短暂的,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2.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网络是完全开放的,它所容纳的会计信息含量是巨大的,这会使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入网络并传播。而网络的庞大性、复杂性,很难及时辨别会计信息,致使网络会计信息良莠不齐。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对庞杂的网络会计信息资源,很难分辨优劣,这会影响到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会计对经济要素具有分类、记录、计量的责任,而会计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经济运行主体的生产过程及工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网络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熟悉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但目前很多会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薄弱,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不能满足网络会计的需求。

(二)解决网络会计问题的途径

1.确保网络安全。首先加强内部控制,减少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计算机病毒等造成的危害。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软硬件管理、组织机构与人员的管理、文档资料的控制等,从而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从技术上对网路会计信息系统的通信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等进行控制,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如防火墙、密钥技术、安全协议、电子签名等。

篇5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形成后,会计便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所组成。从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来看,财务会计应定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会计报表,管理会计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会计报表。鉴于此,西方会计学家一般把财务会计称为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把管理会计称为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这一观点,基本上为我国会计学者所接受。

笔者认为,依据会计报表报送对象的不同,把财务会计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把管理会计称为对内报告会计,这只是对会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只能说明两者一个方面的差异,并未揭示它们的本质差别。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只能从会计对象与会计目的上去寻找。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我国会计学界把它界定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关于管理会计的对象,许多人对其进行过探讨,如“现金流动说”、“价值差量说”、“资金流量说”,等等。尽管众说纷纭,但也都没离开资金范畴。简言之,就总体而言,财务会计对象与管理会计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那么,两者的区别又何在呢?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总体内部的差异。

资金运动具有两重性。一是价值增殖性。在商品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其投入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必须在运动中不断地增殖,这是资金的一般属性。从这一属性出发,可以说资金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资金的增殖过程。没有资金的增殖,企业就失去了生存与的基础,投资者也就失去了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资金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资金及其运动,必然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如产权关系、债权关系、分配关系等。资金运动只能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并在运动中再现这些关系,否则,资金运动就失却了存在的条件,这是资金及其运动的特殊规定性。从这一属性出发,可以说资金的运动过程也是特定的经济关系的运动过程。

资金及其运动客观地存在着价值增殖和特定经济关系运动这两重属性。从本质上说,财务会计是以后者作为其存在的基础,亦即作为其核算与监督的内容。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目的正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则是以前者、即以价值增殖过程作为其存在基础的。价值增殖是资金的属性,但价值的增殖并不是自发地进行的,而是一种在人的参与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只有对价值增值过程进行的运筹、规划与控制,才能实现增殖并达到预期目标。

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价值增殖则是经济效益问题。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财务会计是以资金运动中的经济关系为对象,以维护相关人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管理会计则是以价值增殖运动为对象,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这就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本质区别。这里应提及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也只是就它们的对象与目的的主要方面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它们作为会计工作的两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种“分工不分家”的关系。

在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加以区分的同时,必然要涉及到对成本会计的认识。成本作为资金运动的一个环节,作为资金投入的一项内容,它既与资金运动中的利益关系相联系,又与资金运动中的效益成果相联系。就成本的前一性质而言,它应属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实际成本的高低、真伪,直接对实际利润发生,对各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发生影响。因而在有关法规中,对成本的列支范围、开支标准、补偿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成本的后一性质而言,它又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管理会计学中人们研究成本习性,量、本、利关系,成本控制等,以求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国外会计学中,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与成本控制实际上是分属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这一做法也为上述观点的成立提供了旁证。在我国出现的把有关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内容独立出来,成立成本会计学的做法,主要是基于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会计教学的系统性而作出的一种选择。既然如此,成本会计就应该既具有财务会计的某些特点,又具有管理会计的某些特点。而在会计实务中,实际成本的核算是不可能脱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

二、财务区别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决定它们各自特点的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只能是会计对象的性质与会计目的。下面便以此为依据,对财务会计不同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试析如下:

第一,财务会计必须以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作为其工作的准绳与规范。这一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特定对象和目的所决定的。既然财务会计是要对资金运动中的关系进行确认、计量与反映,那么,便只有按一定的规范进行,才能保证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权益不受侵害,才能为各利益相关者所认可。

第二,财务会计实行严格的凭证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处理的每笔业务都与人们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实行严格的凭证制度,才有可能保证经济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可靠性,防止各种侵犯财产的行为发生,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三,财务会计实行定型的会计模式。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涉及到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所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并要对其工作质量,即会计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进行检验。为了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有章可循和便于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财务会计需要定型的会计模式。

第四,会计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会计方法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会计核算结果的变化。为了避免由于轻易变动会计方法而某些相关者的利益,或以变动会计方法为手段去谋求某些相关者的利益而侵害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各国的会计准则均规定,财务会计选用某种会计方法后,一般不得轻易变动。如确有改动的必要而变动会计方法时,一般需要在会计报表中作出说明。

三、正确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质区别的意义

从本质上揭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无论是对会计,还是对会计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篇6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会计技术[1]。它的特点:(1)以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为目标,只负责对内提供会计信息;(2)管理会计的分析控制方法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3)管理会计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涉及本单位商业秘密,不得泄漏。因而,它的指标内容和技术方法的设计也不需公开[2]。在医院会计实务中,任何一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会引起与之有关的会计要素变化。某一方面的变化多次重复产生,会引起整个医院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动,直至医院整体改变面貌。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资产、负债、资本、成本、损益增减变化情况的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以R医院《资产负债表》(表1)和《收入费用总表》(表2)为例,对公立医院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发展能力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 总资产增长率

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计算公式: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32878-28998)÷28998×100%=13.38%

(二)净资产增长率

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计算公式: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16047-13919)÷13919×100%=15.29%

(三) 固定资产净值率

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100%=13403÷29489× 100%=45.45%

(四) 预算执行率

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2项指标。计算公式: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100%=49674÷ 47200×100%=105.25

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A算支出总额×100%=47546÷ 47200×100%=100.74%

二、结余和风险分析

(一)业务收支结余率

反映医院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院医疗支出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3]。计算公式:

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100%=2128÷(45192+4100+382)×100%=4.29%

(二) 资产负债率

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6831÷32878×100%=51.2%

(三)流动比率

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10850÷8631×100%=125.71%

三、成本分析

(一)每门诊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门诊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13108÷62=211.42元/人次

(二)每住院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住院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住院人次=32084÷2.1=15278元/人次

(三)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以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21237÷(45192+382)× 100% =46.6%

四、收支结构分析

(一)人员经费支出比率

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计算公式: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536÷(40362+6822+362)×100%=28.47%

(二) 管理费用率

反映医院管理效率。计算公式: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6822÷(40362+6822+362)×100%=14.35%

(三)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计算公式: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105+8132)÷(40362+6822+362)×100%=44.67%

(四)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的比重。计算公式: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15070÷45192× 100% =33.35%

五、资产运营效率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医院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较差。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45192+382)÷30938 =1.48

(二)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医疗收入=894×365÷45192=7.22(天)

(三)存货周转率

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100%=22936÷1167.5×100%=1964.54%

六、财务状况评价

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不同数据,这些数据究竟是优是差,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可以设想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按地区及医院等级制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取逐项计分办法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表3。

参考文献:

[1] 许萍.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26.

篇7

(二)考试分值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考题中近三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变化情况与基本结构

(一)教材变化情况2010年教材与2009年相比较,内容变化很大。由原来十二章的内容改为八章的内容:删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将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筹资管理),将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内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第十章(财务预算)、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改为新教材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章(投资管理)、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其知识体系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具体的命题要点分析如下:

一是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近三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

(一)严格命题范围:考试大纲与指定考试用书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思考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考试涉及面广,题量大、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总体看来,各年的题量都在50道左右,题量较大。仔细看来,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强。特别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涉及到多个考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如第三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与其他章节的结合,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结合,每股收益分析法与第七章权益筹资、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的结合,杠杆的计算与第六章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第八章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合等。

四、2010年《财务管理》命题趋势预测

(一)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1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

(二)试题难度预测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难度大大下降,所以,估计20IO年的试题难度比2009年还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须注意2010年的试题可能更偏重与实际结合。

(三)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lO年考核的重点。尤其是第3、4、5、7四章,考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算和综合分析题。

五、《财务管理》学习方法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8章等;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一般要考到,如第7章。

(二)细读教材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具体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做题。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

篇8

1.专项资金核算会计处理的缺失。专项资金一般是指预算单位收到的具有特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项目资金,对其已完工项目的余额,按规定上缴或留归本单位使用。会计处理实务中,有些地方的一级或基层预算部门和单位,对财政和上级的拨入专款设置往来科目账户进行核算,平时的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直接从往来账户冲销;或虽然设置了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分别进行核算,但对于当年末未完工项目的支出也进行年终结转处理。导致跨年度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往来账户或拨入专款的年初余额仅反映上年末未完工项目资金使用后的结余数。

2.往来账户资金核算会计处理的缺失。预算会计往来账户核算的内容,是特指一定范围和含义的暂存、暂付或应收、应付资金款项。而有不少的预算部门或单位由于主、客观因素并存等历史原因,在会计往来账户中形成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费用,长期挂账不作处理。从会计主体单位的内部来看,无论是领导升迁岗位调整或财务人员变动与否,对收入、费用往来挂账不管不问,接任工作的人员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会计主体外部的监督管理部门来看,无论是地方主管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银行部门和财政部门等监督管理部门,对政府行政事业预算部门或单位的收入、费用往来长期挂账不作清理等问题,不会如对企业税收那么敏感或关注,也不会如对企业那样应用一整套的科学方法来讲究经济效益或考核经营业绩。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反映的政府资产、债务不实,造成虚增虚列虚报。

3.资产管理核算监督会计处理的缺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预算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从委派形式改革为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职责意识相对弱化,预算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缺位问题日益显现。如有的地方卫生部门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作会计入账处理,形成极易流失的账外资产;有的地方基层教育部门长期以来未进行实物对账,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还有不少预算单位资产日常管理和财产清查制度建立执行不力家底不清,如应报废资产持续挂账不作处理等,导致预算会计信息失实失真。

4.结转和结余资金核算会计处理的缺失。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相对于中央部门而言,地方预算部门或单位的结转和结余资金会计核算有所欠缺。对于结转资金,预算会计制度未要求地方预算部门或单位统一设置结转资金科目账户,因此无从分别反映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的实际情况;而对于结余资金,地方不少预算部门或单位均未按规定分别设置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明细科目,该科目反映的是包含所有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项目支出结余情况不仅无从反映,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5.决算编制与调整审定会计处理的缺失。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预算部门或单位的决算编制应当以真实的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规定的决算纠正或调整应当以财政部门核准的业务事项和数额为依据,逐单位编制、逐部门归集、逐级次汇总编报。而有些地方相关部门或单位在决算编制与调整审定实践过程中,存在会计核算处理业务衔接的缺失,例如:由于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因预算部门或单位未进行衔接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缺失导致与财政决算编报数的差异;又如:预算部门或单位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下年度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部门已列支但未下拨的按规定应列入年度决算的结余资金,因预算部门或单位未进行衔接相关的会计处理导致与财政决算编报数的差异等。这些决算编报差异在未进行相关的后续衔接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预算部门或单位决算编报账表不符的结果。

6.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运行的缺失。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工作规范相对而言,预算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工作规范的设立和运行情况相对不足和偏弱,尤其是运行成效不尽如人意。预算会计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越是简单的事项就越易于被忽略或不足重视,有些预算部门或单位,包括一般性的会计工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也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岗位设置、业务流程、权限授予、集体决策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缺失,如近年来有的预算单位对报账员资格审查把关不严,任意指定无证人员上岗从事会计工作,又如有的单位会计档案由单位报账员负责保管等。这些内部会计控制缺失都可能导致潜在的舞弊或错弊隐患。

二、提高预算会计工作运行质量的措施建议

财政财务管理必需以真实的不含虚假成份的会计工作成果为基础。在现代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下,无论是预算会计或是企业会计,不能仅为单纯的核算而核算,还更应从战略、管理、决策等财务管理和微观细节实务各方面充分发挥服务单位的参谋助手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法律规章制度是会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准则,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制度的遵照执行到位是会计工作运行的关键,两者密不可分,否则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形同虚设。提高会计工作运行质量要从多方面着手。

1.要着力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一项最起码的会计工作要求,长期以来在应用和推广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近几年来在执行力上有所松懈。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需在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并进一步强化实施力度,同时,应抓紧制定和完善预算会计内部控制、预算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报告等领域可操作性强的政府预算会计实务规范准则。如:制度建设中考虑预算部门或单位对债权债务采取实行函证对账办法等,明确至少于每会计年度终了前,必需取得债权债务对方单位确认的相关业务内容和结余数额的书面材料支持证据,以确保资产和权益数据和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在相关制度建设中建议考虑严格规定和明确,在会计工作中未履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职责或违反会计实务规范准则,致使会计工作运行缺失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对单位和会计岗位人员分别细化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承担制约等,进而从制度建设上科学有效地最大限度防范会计工作错弊现象的发生。

篇9

关键词 管理会计 责任会计 财务 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模式建立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之上,但相对于传统模式更加灵活,它以服从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并通过一系列指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使企业得到最及时的财务信息,获得最大利润。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利用已成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模式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一、当前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这两门学科在我国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但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就,我国的会计理论界缺乏一套权威的基本理论和分析体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高层次财务人员的培养,造成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缺乏高级人才,同时也使企业在实践和应用这两门学科的过程中,只能停留在表面应用,而不能完全的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用的不够深入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各企事业单位对于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上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在反馈市场顾客资源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和财务资源信息上仍存在很大不足,没有真正将这些信息以系统化的形式准确的反映给企业管理者,这对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作用不协调

在科学的理论当中,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虽然在作用上是两个不相同的部门,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紧密的。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它们之间的紧密配合,但在当前看来,管理会计工作和责任会计工作之间既存在明显的分工不明状况,又存在在具体工作细节上相互排斥的情况,既没有发挥各自的应有的作用,又打乱了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搞好理论教育,建立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模式的权威理论体系

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拥有一套完整、系统、规范使用的理论教材,这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理论教材编纂工作的力度,为我国培养高级的会计人才提供最基础保障。通过培养高级人才,并依据已有的理论人才力量,来完善我国的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模式的理论体系,以为我国企业财务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独立地设计出一套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应用体系,也不能根据已有的会计科学理论自如地展开会计实务工作。因此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管理会计与责任会计理论的认识和在实际操作中贯彻先进理论的能力,以使其将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给企业计划的制定者,达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在统一的系统模式下紧密合作

由于各种原因,管理会计工作和责任会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大问题,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我们要及时总结过去的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需要,明确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具体分工,将它们充分纳入到企业的高效率的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积极作用,而又加强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使它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准确的信息和最及时的财务数据。

三、对建立财务信息系统的研究

根据已有的模式,结合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控制流程,建立起涉及企业经营各方面的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

1.借助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方式编制的管理会计报表,根据管理及决策需要,采用最通俗的方式,将市场、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量结构和总量的分析等个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决策层,为它们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提供项目详实的明细资料,以便于确保项目保本点;提供项目的真是利润,如实反映所得现金利润的市场分布情况,以便为开发新市场提供依据;财务核算以现金流量为依据,减少坏账的发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该通过报表反映投入和产出的的关系,以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4.以人力资源、市场顾客资源和财务资源三大信息库为中心,实现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共享,为各部门的沟通提供一个实际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中的会计部门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依据已有的会计模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有力的为企业决策者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这对于我国的现代企业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牛述芳.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教育财会研究.2010(01).

篇10

前言

加入WTO后,国内会计市场不断开放。很多国外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在全国各地设分支机构或发展成员所。这些国外大所凭借其百年的历史、完整的管理制度、全球的业务网络、全方位的服务以及许多成功案例形成强大的品牌,很快占领了中国会计主流市场。作为刚刚起步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在财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四大”侩计师事务所的薪酬模式及其不足

1、国际“四大”的一般薪酬模式

人们通常说的国际“四大”是指目前全球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安永(E&Y)毕马威(KPMG)和德勤(DTT)。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2008年“四大”在国内的总收入占全国前百家事务所收入的43.88%。以毕马威为例,毕马威的助理审计员分为A1、A2、A3三级。副经理分为B1、B2、B3(做到经理需要2年还是3年,由个人的表现决定)。经理是C级,高级经理是D级,然后是合伙人。A最低,Al表示A级第一年,A1.A2,A2.A3基本公司部门每年涨30%左右。B1.B330%左右。B.C每年大约涨60%,每一级表现最好的员工,除了有机会跳级外,还可以获得比一般员工高不超过10%的工资,被称作“toppay”。“四大”的一般员工,即助理审计员没有奖金,只有基本工资,加班费和差补。年终的月份可以拿两个月工资。加班费按国家规定,差补大约是150元/天。到了经理级别,就有奖金、提成、分红之类了。这些一般是根据他们具体负责的项目的收入和效益来决定。

2、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薪酬模式的局限性

“四大”的薪酬模式过于强调金钱对人的激励,而忽略了人的其他需求。高额的加班费和差补,到后来都不能阻止很多员工的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四大’,对劳动力的压榨型使用。

由于“四大”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都争着进去,所以“四大”的合伙人们并不担心员工辞职。所以在福利制度的设计上做得就很少,让员工感到事务所对员工个人缺乏关心,员工更渴望获得到精神上的报酬以及公司的认同和关心。

二、会计师事务所薪酬管理的设计的原则

1、薪酬设计的原则

结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薪酬体系的设计工作遵循下述原则:为了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必须遵循以下一些薪酬的基本原则:

(1)战略原则

战略原则是指将企业的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薪酬体系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杠杆。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薪酬设计时一方面要时刻关注企业的战略,通过薪酬设计反映企业的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把实现企业战略转化为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然后把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转化为对员工的薪酬激励,体现在薪酬设计中。

(2)公平性原则

薪酬制度的公平原则包括内在公平和外在公平两个方面含义内在公平。内在公平是指企业的薪酬制度制定以后,首先要让内部员工认可,觉得所得薪酬是公平的。外在公平是企业在人才市场加强竞争力的需要,它是指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企业所提供的薪酬是具有竞争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留住优秀员工。

(3)竞争性原则

根据调查,高薪对优秀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因此较高的薪酬水平,会增加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市场的薪酬水平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应视自己的财力、所需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情况,保证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充分地吸引’、留住和激励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制定薪酬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即通过合理的薪酬政策来激励和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坚持激励性原则,就是要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和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工资分配能根据职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贡献来适当拉开差距。缺乏挑战性、激励性的工作性质和管理行为,是难以满足员工的进取心理需求的,最终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5)经济性原则

经济原则一方面是指企业在薪酬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经营状况,进行人力资本成本核算,把人力资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是要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薪酬水平的高低不能不受经济性的制约,也就是说,要考虑事务所实际承受能力的大小。

(6)合法原则

制定薪酬政策的最基本依据就是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企业的薪酬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如最低工资保障、反对薪酬歧视、法定带薪假期等,都是工资政策具有合法性的依据,这些方面在企业薪酬设计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2、薪酬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事务所的发展和对现有薪酬体系的分析结果,确定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

做好岗位分析。科学的工作分析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采用结构薪酬体系

事务所的岗位类别虽少,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性质比较复杂,故拟采取结构薪酬体系,由不同的组成部分发挥薪酬的不同功能。

(3)尝试混合型的薪酬结构策略

在薪酬设计时考虑一定的基本薪酬,给员工一个根本保障,尤其是对于新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能增加其安全感,保持一定的士气和忠诚度,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另一方面,针对事务所业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努力程度这一特点,在薪酬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考虑浮动薪酬的比例,尤其是项目经理以上人员要加大浮动薪酬的比重,发挥浮动薪酬的激励作用,使这部分薪酬真正起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作用

(4)对于项目经理以上人员(含合伙人)实施“红利”计划作为奖励薪酬。“红利”是依据“红股”计算的剩余收益。“红股”是指事务所每年按职务层级和绩效考评结果计算出由合伙人和员工共同分配的股份,该股份为无偿取得,只有参与当年剩余收益分配的权利,不具有合伙人的股东权利和义务。

“红利计划,不同于“长期股权的激励计划”,“长期股权激励计划”扩大合伙人或出资人的队伍,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是如果对新加入的合伙人考察不够,不能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不利于日后的合作,而考察时间过长,就可能因时效性的问题而使事务所丧失优秀人才的加盟。二是出资利益分配复杂,如果处理不好,会使股权处置存在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实行“红股计划”可以避免“长期股权的激励计划”的不利方面,既满足了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又为吸收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赢得了时间。

(5)发挥福利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引入整体薪酬的理念,主张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的结合,将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等很好地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去。因此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险以外,拟对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福利项目,充分发挥福利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并使之制度化。

3、薪酬管理的保障措施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为保证薪酬方案有效地实施,事务所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培训体系,重新修改、完善岗位说明书等,并且依据各种影响因素,对薪酬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

(2)提高非货币性外在激励效果

在货币薪酬以外,还可以采用非货币性外在薪酬激励员工,如通过员工座谈会、组织文体活动等增进感情,颁发勋章、奖杯、纪念品等象征性奖励或旅游奖励,通过装修改善工作环境等。

(3)增加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

可以通过工作内容丰富化、岗位轮调等手段使工作更富有吸引力,为员工提供业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赋予员工较大的责任及较多参与决策的机会等作为对薪酬体系的补充。

(4)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篇11

1 关于财务与会计

 

财务与会计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门学科,同时又是既有密切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它从一产生就是直接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正确处理或调整资金运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财务的职能不断向投资决策、资本运营、外汇风险防范、国际避税等方面拓展;而会计则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

 

财务与会计的学科区别,应该从这么几个主要方向去区分:其一。目标不同。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说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有人说是企业所有群体利益最大化);而会计的目标是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其二,基本职能不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二者都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但财务是事前监督,会计是事后监督;其三,工作内容不同。财务是进行财务预测,编制财务预算,进行日常财务管理,事后财务活动分析。而会计的工作内容则是以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其四,工作方法不同。会计使用的是专门的七种方法,如设置账薄、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而财务则是运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可行性分析、预测等方法,如筹资的计算资金成本方法、投资的净现值法、回收期法,以及分析比较的比较法、因素法、平衡法、动态法等等方法;其五,从利用货币计价方面去看,财务与会计虽然都是货币计价,但二者所利用的货币职能又不相同,财务利用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而会计则利用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在实践上,财务与会计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之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两者联系十分密切,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都是利用货币(价值)形式进行计价、计量和评价;其次,两者都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目前又合署办公,所要达到的总目标都是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再次,从两者的工作联系上看密不可分,会计必须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工作是以财务供应资金为前提;而财务进行预测和预算必须依据会计提供的信息与核算资料,日常财务管理的效绩必须依靠会计核算来评价,财务分析必须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才能进行。在某种意义上说,财务与会计这两项工作谁也离不开谁,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是历史因素造成的。建国初期,我国的财务与会计是各自分别设立机构,独立工作的。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企业资金供应渠道越来越单一,国有企业的资金基本上由国家包了下来,财务工作的筹集资金职能不能发挥,因此,单独设置财务机构就没有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资的巨大任务,此时财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筹集渠道多样化,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财务还要面临着对外投资、引进外资、防范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等等重大决策性工作。

 

这些财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显得极其重要。如果继续用计划经济的观点看待财务,继续实行一套机构,合署办公,既影响财务职能发挥,也影响会计工作。

 

因此必须清楚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两项工作,在市场经济下应该分开工作,各司其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2 关于稳健性原则。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就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市场的多变性而导致会计确认和计量中不确定性,此时,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列人本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增加和收益则不予确认。进而,国际上形成惯例。选用一些“公认”的会计方法:推迟确认收入;早确认费用把;低估资产;高估负债,等等。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稳健性原则可以防止股东(所有者)产生过于乐观情绪,规避虚增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侵蚀资本的风险。国际上看重稳健主义,也就是看到了其对资本保全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贯彻稳健性原则更有现实意义。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多年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一些经营管理者为了夸大功绩,虚增利润,导致企业过度分配侵蚀资本,多年来一直吃老本,最后把企业吃成一个空壳。正因为如此,国家作为所有者,必须把资本保全放在首位,从计提坏账准备到强制提取八项准备,就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另外,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与稳健性原则不很协调,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是我国会计改革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而引进的一种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的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只要被投资企业产生净收益,投资企业就要按照其所占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这部分投资收益企业本期并没有收到,日后有可能不分或不全部分配,必然导致投资企业利润虚增,把不应确认的资产项目作为资产在财务报告上列报。其结果是使资产所有者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乐观估计,被虚增利润的假会计信息所误导。但有一点应该说明,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稳健性原则背离,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投资企业根据其所占被投资企业股份比例分得亏损,确认投资损失并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此时,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完全符合稳健性原则。这也说日月权益法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双重属性。

 

3 关于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