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宏观经济相关知识

宏观经济相关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2 10:27: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宏观经济相关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宏观经济相关知识

篇1

自2007年至今,在美国次贷危机、欧盟货币的影响的,全球经济的基本层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到了明显的衰退之中。在近两年,一些国家(包括我国)逐渐走出了危机的阴影,经济增长的需求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充分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之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以应对。对我国来说,身处后危机时代,因为资本项目管制和金融体系的结构等因素,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在宏观经济学层面,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文章以此为视角,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1)对政府购买性支出来说,指的是政府借助国家资金购买商品或者劳务的支出。在财政政策中,只要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国民收入会出现成倍的增长。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增加投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内需的同时,使相关行业与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转移性支出也叫做转移支付,指的是政府不直接到市场上完成购买行为,而是将财政资金转移至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方面,而对那些接受转移资金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经过市场购买商品或者劳务;(3)通过税收对总供求进行调节。从财政学的角度将,国家适当的减少税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为了减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减税,能够使一些企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使那些企业已经亏损的企业实现再次盈利,能够维持现有的生产,在购买原材料、销售产品等环境能够保持一定的竞争力[2]。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活跃市场,还能都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促使经济的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1)为了对经济危机做出有效的回应,通常要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完成,比如利率优惠。这是中央银行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为基础,以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为依据,对其采取较低的利率,目的在于能够促进相关产业或部门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就业;(2)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常用的货币工具,其具体操作为,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的规模约束,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充足,更好的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撑,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具新问题、新情况对政策作出及时、充分的调整;(3)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借助降低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社会货币供应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尤其当经济进入到了低迷期,需要借助降低再贴现率的方法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以此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兼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讨论

(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这几个板块在重要性方面没有显著区分,但是,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地区(板块)的发展已经落后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3]。比如,中部的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划给了西部地区,在经济上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吉林省、黑龙江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国家再一次的重点关注。除此之外,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大多属于粮食主产省区,在农业、交通区位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使这些区域得到均衡的发展,已经全面整合了不同省份的有利条件,在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过程中,相关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继出台,对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后时代”,但是,因为政策不合理,和进口设备的减免税等,一些本国产业处在了竞争劣势地位。此外,内资和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不公平的情况,知识一些产业内的企业市值被严重拉低,最终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对象,演变成为组装厂和装配线,产业的“空心化”情况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与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借助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要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和企业,使其能够从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转变和延伸,在强化传统产业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产业的水平。此外,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的自主创新,使产业内的企业能够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对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由于后危机时代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利益结构十分敏感,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应该指向市场,并使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能够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全球性的蔓延已经使我国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目前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有效解决国内货币政策目标和各国对美元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你冲突。即使在后危机时代,也能够通过改革与完善货币体系,构建一个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依靠自身力量,彰显市场经济道德。为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能够在宏观经济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彰显市场经济道德。具体操作为,通过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增长对供给贸易的依赖;借助危机中的机遇,不断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转型,以此加速产品与设备的更新速度;同时,要调整出口结构和方面,在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方面多下功夫[4,5],此外,还应该积极寻求更多的经济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和联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进行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的规避金融风险,可在后危机时代,一些企业将金融衍生品看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机工具,认为的把衍生产品复杂化,这样一来,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空前的提高,市场规模也已经超越了实体经济的规模和限制,一旦危机再次爆发,将会使实体经济再凑受到冲击。为此,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进行金融创新,通过有效的方法,积极应对市场上的潜在风险,否则,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四、结束语

在经济危机之后,往往会进入到一定区间的后危机时代,依照马克思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理论,这一时期指的是萧条阶段已经结束,复苏阶段尚未开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企业要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文件的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与内容,不断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文章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指导实践。

篇2

引言

考虑到股票价格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股市的发展状况,研究在一定市场规模下的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我国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对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更深入地探究我国的利率及货币供给量等的货币政策是否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等,这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应用到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如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进行分析研究。

一、检验方法介绍

(一)ADF检验

ADF检验将DF检验从AR(1)扩展到AR(P)的形式,即:

若拒绝零假设,则时间序列是平稳的;若接受零假设,则时间序列式非平稳的。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在多变量的协整分析中,较常用的方法是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两步: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检验协整关系的个数;第二步就是做统计推断。

在第一步中,运用了矩阵代数的知识。设γ代表Π的秩,这一步可以用以下形式描述:

首先考虑H00。如果原假设不能被拒绝,那么我们得到结论,不能拒绝系统内的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相反,如果这个原假设被拒绝,则暗示系统内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在拒绝H00的情况下,接下来继续检验H01。如果H01不能被拒绝,则得出结论,γ=1。相反,如果H01被拒绝,那么接下来继续检验H02依次来推。

在第二步中,Johansen提出以下两个统计量,

其中, 指的是矩阵Π的特征根的估计值,T是有效的样本大小。Trace统计量中的“Trace”就是矩阵的迹,而“Maximal Eigenvalue”的意思是“最大特征根值”。如果统计量 或者 显著不为0,则拒绝对应的原假设H0,r。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用来检验某个变量的所有滞后项是否对另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当期值有影响。

考虑一个含2个变量的VAR(p)模型,即:

基于以上系统,如果上式中y2,t-j的系数都为0,则我们说y2t不是y1t的因果关系,即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应的原假设是:

备择假设是这些系数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四)脉冲响应函数

单位残差脉冲响应函数,衡量的是变量序列在残差变化一个单位后受到的动态影响。利用VAR模型的VMA(∞)形式:

这个表现形式暗示着下列关系式:

对应的单个变量的形式可以写成:

其中刻画了第j个随机扰动因素(εjt)在时期t发生一个单位变化对VAR模型中第i个变量在时间t+h对(yi,t+h)的影响情况。

二、变量与样本的选择

(一)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拆借利率R、工业增加值IP来作为宏观经济变量的研究对象。选取上证综合指数SZ来代表股票价格指数。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期间取2008年第1月至2012年7月,共55个月。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金融年鉴》、东方财富网。

三、实证分析

为了减少数据的剧烈波动,先对各变量数据就行对数化处理。处理后的各变量符号分别为:LNM2(广义货币供应量)、LNIP(工业增加值)、LNR(银行间拆借利率)、LNSZ(上证指数)。

(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如果对变量直接回归,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必须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4个变量分别作ADF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ADF检验结果

注:DLNSZ表示SZ的一阶差分,其他类同

由表1可知,序列LNSZ、LNM2、LNR、LNIP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4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4个序列的一阶差分的ADF值都小于相应的1%和5%临界值,因而都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由以上分析可知,各变量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检验SZ、M2、IP、R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如表2:

从而得Johansen检验的标准化的方程为:

LNSZ=LNSZ-0.114690LNR+0.332469LNM2-0.341592LNIP+ξ

由上式可知,上证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根据上面的长期均衡关系,上证指数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呈正相关关系,这都与前面的讨论相一致。而此式显示上证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前文的讨论不一致,具体原因在下文中进行分析。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LNSZ、LNM2、LNIP、LN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

注:以上检验中结论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做出的检验滞后阶为2。

由表4可知,至少在97%的置信水平下,LNR是LNSZ的格兰杰原因,即可以认为利率是引起股价指数变动的一个直接原因;而至少在90%和84%的置信水平下,LNM2和LNIP不是LNSZ的格兰杰原因,即可以认为货币供应量和工业增加值不是股价指数变动的直接原因。

(四)平稳性检验

VAR模型稳定性要求所有单位根都在单位圆之内。从图1可以看出,模型是稳定的。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其他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图2给出了变量间冲击的影响。横轴代表追溯期数,这里为10;纵轴表示因变量对个变量的响应大小。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两条虚线代表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由上面3图可以看出,股票价格指数受到工业增加值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股价指数上升,第2个月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缩小,在第6个月趋于平稳;股价指数受到利率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先逐渐变小,在第6个月达到最小值,然后逐步回升;股价指数受到货币供给量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先逐渐变大,第2个月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变小,第3月后趋于平稳。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股票价格指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如下:

1.我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与股票价格指数是负相关关系。并且利率是引起股价变动的一个原因。再者,利率的变动对股价指数的影响是较为长久的。

2.货币供应量和工业增加值与股票价格指数是正相关关系,但它们不是引起股价指数变动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们只会引起股价指数的短期波动。

(二)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作为管理层应该努力消除各种不良因素。

一是应该积极鼓励优质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在推动优质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国优质公司来境内上市,并大力推进亏损公司退出机制,清楚市场中已无发展能力的公司,从而提高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二是加快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提倡金融混业经营以促进社会资金在银行和股市间的合理流动,拓宽股票市场货币量的进入渠道。同时,加强对公众投资理财的引导和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财意识,提升股票市场的参与度。

三是调整政府角色,减少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干预,建立和健全股票市场的规章、制度,增强股票市场的透明化、公开化,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股票市场的监管,创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程健晖.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价格行为影响探讨[J].财经界,2009(5)45-46.

篇3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外商投资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吸引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钟昌标(2000)以综合生产诸要素为理论基础,研究FDI对GDP的贡献,认为FDI与GDP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DI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由强转弱。姜东升等人对福建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FDI与GDP是互为因果的。何晓琦(2005)等认为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尽管有学者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但由于研究方法或选取的计量工具和所建立的计量模型不同,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有些研究结论是建立在简单的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的,结论难免有些主观。基于此,本文将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与建立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1.变量及样本选取

研究过程中采用年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FDI(元)与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元)两个变量,样本数据范围为1983至2006年,所有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为使变量的币制统一,将年度FDI用当年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值。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借助Eviews 3.1统计软件, 以期通过对容量为24的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原序列分别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生成新序列分别为。

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用EViews软件包对FDI与GDP进行相关分析,得相关系数,说明FDI与GDP是高度正相关,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首先设LFDI与LGDP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

式中,分别表示时期相应变量的值,为截距,为斜率,和为两个待估参数,表示均值为零的非相关误差。采用OLS法进行回归, 结果为:(2),该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均以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t检验,模型调整后的,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小于1%,表明LFDI对LGDP有显著的影响,而从模型的自相关检验来看:DW统计量为0.2,显然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在回归过程中遗漏了某些影响经济发展水平GDP的重要变量的缘故,这也说明FDI不是影响GDP的单因子。由于模型(1)中没有包含这些变量,所以导致了误差项出现自相关。这表明要完整的表现FDI与GDP的关系还要对模型(1)做进一步完善。

3.模型的完善

本文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有滞后作用,即经济增长不仅受同期FDI值的影响,还可能依赖于FDI的滞后值FDI(-1)、FD(-2)、…,同时反映宏观经济增长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明显受到上一年GDP值的影响,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建立过程中,如果一个回归模型不仅包含解释变量的现期值,而且还包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这个模型就是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下面利用Jorgenson(1966)提出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DL: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模型重新建模。

首先建立变量LFDI与LGDP之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1,2),采用OLS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回归方程(2)如下:

各解释变量中除LFD(-1)外其余变量的系数均以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t检验,模型调整后的,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小于1%,对数似然值为42.59,AIC、SC的值较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该模型可作为“一般模型”。根据“一般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t检验结果,剔除不显著变量LFDI(-1),重新建模得到“简化模型”,回归方程如下:

(3)

SE:(0.300) (0.041) (0.019) (0.26)

该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系数均以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t检验,模型调整后的,F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1%,AIC和SC值分别为-3.5和-3.3较小,对数似然值较大,简化模型的效果不错。利用参数的Wald检验验证模型约束的有效性,在模型(2)中对的原假设得到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63,所以不能拒绝该原假设。综上,模型(3)可作为反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从模型(3)可以看出FDI对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乘数为0.1092,但延期影响乘数为-0.096,则说明在短期内FDI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即从长期来看这种作用也是比较微小的。

4.FDI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本节将进一步探究我国FDI与GDP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我们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验证FDI与GDP之间的因果关系。按照常理,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则变量X的变化应先于Y的变化,基于此Granger(1969)提出了一种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定义:如果用X与Y的过去值对Y进行预测比仅用Y的过去值进行预测有更小的预测误差,则称X是Y的Granger原因。

下表给出了各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滞后期取3)

在滞后期取3时检验结果表明FDI不是决定宏观经济水平GDP的Granger成因的相伴概率只有0.02,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我们拒绝原假设,认为FDI是GDP的Granger原因,而GDP不是FDI的Granger成因的概率为0.68,不能拒绝原假设。再分别取滞后期为4、5、6时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因此两者的因果关系具有单向性,认为FDI与GDP的因果关系成立,FDI是GDP变化的原因。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针对我国的经济整体情况而言我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FDI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正相关关系, 且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其中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FDI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动因, 但不是惟一动因, 也就是说还有其他重要原因影响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由此可以得出,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步伐中, 要重视外商投资的作用。FDI的进入在短期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资金、技术十分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吸引FDI,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对繁荣我国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期来看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吸收和利用FDI的政策应该服从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服从我国经济形势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将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控制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制度所能承受的合理区间。与此同时,我国应着力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错误倾向,才能充分发挥FDI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铿:《计量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篇4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庞大体系的重要分支,以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与失业、通胀、经济增长等问题。这门课程是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国民收入、失业、物价水平的测算指标以及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理论知识,多采用侧重于理论、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授方式。由于《宏观经济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且涉及较多图表、模型及不同流派观点,学生存在对知识点认识浅显、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将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将抽象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联系,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目的。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师授课方法单一,课堂效果不佳

《宏观经济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体,侧重于教材中的纯理论学习。具体地,各高校教师多根据教材内容制作PPT课件,或沿用教材自带的课件作为课堂的讲解材料,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学生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热情的高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越来越悬殊,这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实施多样化的授课方式造成了障碍。《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抛弃了板书讲授法,课件也偏重理论介绍,缺少对知识点具体的解释和拓展,加之,大课堂的课程环境减少了师生的即时交互和反馈,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对课堂效果造成了消极影响。

首先,教师的客观讲解难以引导学生对理论形成主观认识,如果教师对理论内容也缺乏深入理解,形象、直观地讲解将更加困难;其次,缺乏互动的单一授课对学生的课堂约束力不足,学生对课件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最后,《宏观经济学》本身内容抽象,学生很难依靠自己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偏重理论教学将进一步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进而偏离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理解、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2、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直接引进的外文版教材或自编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框架相差不大,且语言简洁通俗、清晰条理,较为适合基础学习。但是,现有教材大都以理论阐述为主,对现实经济问题或实际案例的分析较少,学生在系统学习后无法深入理解相关理论且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学习IS-LM模型时对推导方法的由来和模型的实际意义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运用相关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存在一定困难。

值得思考的是,教材只是学习工具之一,一般更新周期较长,缺少对前沿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评述,但要求教材完全与实际经济环境挂钩是不可能的,而脱离现实地学习经济学理论无异于“瞎子摸象”,因此,依靠纯粹地改革教材来改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够,教师和学生应能动地、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和信息作为教材的拓展,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课后时间利用率低,自我学习能力差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压力却有所下降,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下,学生除课堂上的机械听讲外,课外作业量和任务量过少,课余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加之,教师和学校对学生课后作业质量的重视度不够,这更加剧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懈怠程度;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方式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锻炼。《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对其基本原理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将所学的理论转变为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果一直保持上述现状,学生将难以形成宏观经济学的思维,难以提高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敏感度。另一方面,缺少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检测的过程,学生自然缺乏对课程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更无法将对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这将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

4、课时安排较少,缺乏相关支持课程

《宏观经济学》通常被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各相关专业的公共课程,现阶段各高校一般安排的课时数在50左右,仅足够基本的理论讲解,若要求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并配合课堂讨论、作业汇报、阶段检测等环节,则课时数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客观障碍。另外,《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图形、表格、公式及相关推导,并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数学课、实践课、实验课等支持课程的开设具有其必要性。但是,现实的教学中未能做到跨学科建立联系,且实践性课程带来的效果较差,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分析理解困难,认为部分基本原理抽象难懂的重要原因。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宏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形式、学生表现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应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推进实际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目标的实现;此外,《宏观经济学》理论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面对西方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冲突,探寻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的教学思路十分必要。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丰富讲授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模型相对抽象,又涉及严格的前提假设,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应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或贴近生活的例子对理论做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在学习国民收入的核算时,可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包含在GDP的核算中,或结合当前国家的经济现实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另外,教师在准备课件内容时,不应只局限于教材的理论知识,可利用案例材料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具体、主观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实现PPT课件和板书讲授的有效结合,增加课堂上师生的双向交流,并适当穿插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或阶段性测验,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自主思考,增强课堂的约束力,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参与感,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果。教师因素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理论有深入透彻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队伍进行实际调研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师本身也应积极参与科研,在对相关经济课题的调查研究中形成对经济学原理的独特见解。

2、多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为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应采取灵活的课堂形式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完全地融入到课堂。具体地,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提问环节,可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搜集信息和资料进行课堂讨论,或选择某一部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成果做出公开汇报。另外,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安排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开放性题目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

采取灵活的课堂形式可实现多重积极效果:首先,经济学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形成特定思维,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建立起信心,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经过搜集信息和课堂讨论,在增进双向沟通的同时,能够扩大个人的信息储备,增加对热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培养自身的经济敏感度,提高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公开汇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打破中国学生被动学习的桎梏,也为教师提供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

3、实现参考资料的多样化,摆脱教材的束缚

《宏观经济学》课程通常将教材作为唯一的参考资料,而教材的时效性不强并偏重于理论讲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极具现实性和时效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原理的前提下,多关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财经报道,培养阅读经济文献、外文原著的习惯,并适时地组织学生就前沿经济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多渠道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英文著作的表达方式与中文译文有所差异,阅读外文原著可启发学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产生新的思考;学生也可通过阅读宏观经济学相关文献了解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和见解,经过系统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形成对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报纸杂志或相关网站、经济半小时及财经郎眼等财经类节目都对全球重大经济事件提供了详细的报道和评述,加强对经济时事和热点的关注不但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具体化,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相关实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宏观经济学》是典型的社会科学课程,与自然科学相比,相关实践性课程的开设相对匮乏。为引导学生实际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应当科学地搜集兼备说服力、代表性和时效性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由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发表个人见解;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设定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设计经济策略以解决特定情境下的经济问题、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并充分利用经济学相关的分析软件和设备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练达到理论应用的目的;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到相关科研单位实习、调研,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或邀请统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工作人员举办讲座,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相关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对宏观经济学形成更加具象的认识。与此同时,适当延长《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增强数学等支持性课程与《宏观经济学》的跨学科联系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结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教条,是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经济也正在快速崛起,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现实的能力,增强实际应用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极具必要性。在实际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善于总结,在“改进—实践—再改进”中提高《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注:基金项目:山东省《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编号为2011BK144。)

【参考文献】

[1] 陈银娥、王毓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 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 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篇5

作者简介:孙建(1974-),男,四川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基于3S技术的区域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1-02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主要集中在实务操作方面,例如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等。在抽象程度较高的经济类专业理论课方面,实验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实验环节严重不足,开展经济类专业实验的高校也比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该类课程理论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历史原因,对该类课程实验课程建设长期不重视。因此,在高等学校经济类课程要体现特色性、实用性的时代要求下,高等学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一、“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为了在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于2007年成立“宏观经济分析实训课程建设小组”,经过近4年的建设和运行,建立起了以宏观经济原理为基本指导,以计量经济分析、统计分析为主要工具,以集报告写作、成果汇报等诸多环节于一体的团队项目制为工作形式的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宏观经济思想,理解宏观经济整体经济变量的变化与作用规律。第二,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技能。宏观经济思想是在经济实践经验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总结,一方面必须在实际当中获得验证,另一方面必须应用于分析、预测与指导宏观经济运行,这些都离不开对实际宏观经济的分析技能。第三,获得团队合作能力。实训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团队作业,每个实训小组需要自行解决组织机构、技术分工和组员的激励与监督问题。第四,提高经管类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当中,报告撰写以及最后的工作汇报环节,要求学生反复修改和事先演练,有助于学生提高两个方面的职业能力。[1]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三、“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四、小结与展望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对毕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训,其重要的理论性、工具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实验实训课程难以比拟的。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以项目驱动为纲,对改革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做了些许探索。实践证明,本文设计的教改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文献阅读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资产评估专业开设《项目评估》课程的必要性

《资产评估》主要是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一门课程。主要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方法参数等,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从项目本身、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生产条件、市场供需、技术条件、财务费用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论证,最后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判断。

通过《项目评估》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项目决策的基本理论,市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财务分析,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以及经济与社会分析等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演示,学生可以了解项目决策的方法与技术,这有助于有些同学在毕业后从事工程项目评估的工作。此外,《项目评估》也是注册咨询工程师的主干课程。综上所述,资产评估专业很有必要开设这一门课程。

二、《项目评估》课程的特点

《项目评估》是一门综合财务分析、可行性研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管理学等不同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所以这也要求任课教师有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面以及案例实践经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快速的把复杂的知识轻松掌握。项目评估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其中,真正掌握项目决策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项目评估》课程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

1.对课程不重视

《项目评估》这一门课程是我校资产评估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课时为36学时。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以后工作中也未必用得到,所以得过且过,没有好好学习这一课程。

2.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本课程逻辑性很强,思路清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投资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建设生产技术条件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投资估算、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第三部门主要以财务分析为主,并进一步分析项目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经济与社会分析。随着课程深入,交叉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第二部分关于财务效益与费用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指标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计算财务指标要依托相应的数据。因此在市场分析之后,就要进行项目的投资估算,进而编制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并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依托有勾稽关系的。有些数据需要同时编制几个报表才能估算出来,所以某些数据估算不准或者一个报表没有编制号,整个评估指标就计算不出来。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连贯,就会越学越糊涂,最后产生畏惧情绪。

3.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欠缺

《项目评估》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泛,这就要求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面比较宽。比如在进行项目市场分析时,就要求学生有市场营销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在进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家现行的投资体制,产业政策等,还需要了解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现有的投融资环境;在进行项目财务分析时,又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的相关知识。这些相关学科的时候,学生掌握的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限制。

四、《项目评估》课程教学的探讨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多,课时也比较少,所以课堂讲授内容要少而精,以重点与难点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然后再进行分析总结。在进行教材选择时,也尽量选择内容精简,注重理论方法与案例相结合的教材。

2.指导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动态学习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家现行的投资体制,产业政策等,还需要了解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现有的投融资环境,这样才能对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客观评估。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宏观经济情况,经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项目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要具备项目决策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策划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对具体项目进行评估,进行案例实践课时,可以让学生在投资决策时承担不同的角色,尝试在不用的角色中进行独立思考,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所学到的技术方法做出独立判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经验

很多任何教师都是在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项目评估》这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项目评估的理论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所以对《项目评估》这一课程的改革要首先从教师入手,招聘教师时可以有条件的选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可以给任何教师提供利用假期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另外《项目评估》课程理论内容复杂,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性强,所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能及时的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也应该加大科研投入,为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供条件。

篇7

相比于房地产、基金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市场的投资要复杂得多。投资者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盲目跟风,总的来说,投资股票市场有以下几种基本思路。

一、宏观经济分析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动会影响股票的价格,作为一个股票投资者,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经济指标。比如说,每月中旬公布的上一个月的CPI,如果CPI过高,意味着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预期,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刺激股票市场的拉伸。

仅仅知道这些宏观经济指标是远远不够的,数据往往有滞后效应,当数据公布时,股票的价格已经上升或者下降了,如果公布的数据只能在股价变动中坚持一两个交易日,那么当投资者得知公布的数据后再进行股票操作就晚了。比如:短期利率下降,投资者建仓买进股票,但是,由于利率的波动只是短期的微调,并不是整个资金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真实反映,利率很快就会上扬,投资者刚买入股票,马上发现利率上升了,此时抛掉股票定会遭受损失,只能继续持有,等待清仓时机。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必须在相关数据公布之前,也就是说,股票投资者必须学会利用自己的逻辑去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根据自己的预测来操作股票,而不是等待相关经济数据的公布。

二、行业分析

(一)行业分析概念

行业分析是指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对行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生产、消费、技术、销售、行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等,通过对行业要素的分析从而发现行业运行的内在经济规律,进而进一步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更替兴衰速度越来越快,在汽车出现以前,欧美的马车制造业是何等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连汽车业都已进入生命周期中的稳定期甚至衰退期了,尤其是随着油价的上涨,现在的汽车行业主要向电动汽车转变,那种耗油多污染大的汽车支撑不了太久。如果某个行业已处于衰退期,则这个行业中的企业,不管其资产多么雄厚,经营管理能力多么强,都不能摆脱其阴暗的前景。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行业都在逐步的互联网化,那些跟不上互联网思维和节奏的行业正在苦苦挣扎。比如传统的书店,现在的书籍爱好者都是去亚马逊、当当、京东以及淘宝等网上书店购买书籍,因为网上买书比实体书店更便宜,随着物流的发展,网上购书速度也越来越快,一般24小时就能送货到家,这比你去实体店更节省时间。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股票操作更是如此,如果购买了错误行业的股票,被套牢的风险就会增加,像高耗能汽车、书店等传统行业的股票,即使短期内股价在上升,投资者也只能进行短线操作,不易进行中长期投资。当然,如果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能够及时地跟随时代潮流和科技的进步,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转型,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三、公司基本面分析

在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自己熟悉或者想要投资的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后,投资者需要在自己选择的行业内挑选上市公司,这就需要投资者对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

(一)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在自由竞争市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本行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即使是朝阳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会很快被淘汰。研究公司在本行业的地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公司的技术水平,那些紧跟技术潮流,采用和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更有机会在本行业走得更快更远。第二,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的销量最终决定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上市公司要保持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公司财务分析

投资者需要通过对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告中各项的变动对股票价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最终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要进行财务分析,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包括基本的会计知识、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虽然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弄明白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但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让投资者避免一些显而易见的投资错误。

四、技术分析

(一)技术分析的概念

所谓技术分析,是相对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等基本分析而言的,基本分析着重于对宏观经济情况以及各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股票的价值,衡量股价的高低。而技术分析则是透过图表或技术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及现在的行为反应,以推测未来股价的变动趋势,技术指标主要是根据过去的股价、成交量或涨跌指数等数据计算而得。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技术分析时只关心股票市场本身的变化,而不考虑会对股价产生某种影响的经济、政治等各种外部因素。技术分析理论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法则等,主要分析方法有K线分析、均线分析、形态分析、切线理论、量价关系分析等,技术分析的指标类型非常多,比如:趋势型指标、人气型指标以及超买超卖型指标等。

(二)技术分析的优缺点

偏重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之所以要购买某只股票,不是因为该股票有价值,而是该投资者认为其他人都认为这只股票有价值,其他的投资者会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这只股票。技术分析的美妙之处在于,只要有足够多的投资者相信技术指标并按照指标进行操作,那么技术分析就会有效,通俗地说就是,如果大家都认为某只股票会涨,大家都去购买,这只股票就真的会上涨,而且这种股价的上涨和上市公司本身的表现好坏以及公司内在的价值没有关系。

技术分析的缺陷在于,股票市场是所有投资者的综合博弈,技术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繁多,而且根据不同的技术指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甚至相互矛盾,这就让投资者无法决策。对于中长期投资,技术分析必须满足三个前提。第一,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也就是说,所有的信息都会在股价上表现出来;第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股价的波动不会突然出现逆转;第三,历史会重演,只要未来出现相同状况,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会再发生。但是,这三个前提很难同时成立,所以,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技术分析并不是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1]柏丹.股票价格波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13(1).

篇8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在我国,独立学院产最早产生于1999年,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招收的学生是在高校本科层次第三批录取的,因此通常称为“三本”学生。这部分学生与母体公办大学的学生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相对薄弱。表1以广东省2007—2011年普通高校文理科一本、三本分数线的对比为例来说明“三本”院校(即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功底相对薄弱的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历年来一本与三本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特别是2009年后,录取分数线差值均在200分以上。可见独立学院学生基础与重点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知识的系统性较差,个别学生偏科严重,尤其是文科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例如,很多同学将微积分这门课程戏称为“危机分”,谈“数”色变,参加补考的学生较多。甚至有些学生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凡涉及数学的学科都信心不足,未接触课程前就认为自己肯定学不会或学不好。这就给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学习热情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如果一门课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数学推导),大多数学生便“知难而退”,缺乏钻研精神。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常常是临近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一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三)活泼开朗,形象思维活跃。独立学院学费较高,能进独立院校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有文艺特长,灵活好动。一方面,他们在集体中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及组织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他们个性独立,头脑灵活,且形象思维远胜于抽象思维,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直观经济现象较容易理解,如能适当引导,常会有不错的表现,但对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数理逻辑缺乏应有的耐心。

(四)就业压力大。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独立学院的学生与重点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相比处于劣势,因此就业压力更大。受此影响,独立学院的学生通常对实用性的学科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则认为如果不考研,学了也没多大的作用,能应付期末考试则可。

二、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宏观经济学教学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上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习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弥补其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足的欠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慎选教材。目前国内高校用于本科教学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二是直接引用由国外著名经济学家撰写的教材,主要有萨缪尔森、诺德豪斯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克鲁格曼、韦尔斯主编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斯蒂格利茨的宏观经济学,等等;三是由各类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的自编教材。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是国内目前比较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安排也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好的入门教材,但是该书涉及较多的数学公式推导、经济模型,且重点放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上,涉及的前沿问题较少,联系实际的经济学案例分析也不多,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适宜用作独立学院的教材。国外学者编写的教材是以西方几百年经济发展为背景总结出的经济理论,配有大量案例,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制度远没有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描述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情况存在脱轨现象,这会对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来理解中国的经济现状造成困扰。各类院校的自编教材内容基本不会超过上述两类教材的基本框架。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大多数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功底较差,对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选取对数学基础要求不高,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教材更新快的哈佛大学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作为独立学院经济学入门教材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或有考研要求的学生课后将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作为补充阅读的参考书目。

(二)立足国情,区别对待同一概念的不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由于曼昆教授是立足美国经济现状编写教材,一些经济问题可能与中国实际情况脱轨,讲课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要加以区分。例如,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讲到CPI篮子中有什么,中国与美国都是将一篮子物品与劳务分为住房、交通、食品、医疗等项,但这八项在两国的CPI篮子中所占比重不同,例如,中国居住只占13%,美国的住房却占到43%,相反的,美国的食物和饮料只占15%,而中国的食品占CPI的比重高达34%。不仅所占比重不同,它们各自所包含的经济含义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问题,授课时最好将中美两国的CPI指标构成及其含义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立足国情更好地体会CPI的含义,同时也能避免让学生感觉理论与现实脱节,认为书本只是纸上谈兵,学了也没多大用处,提不起学习兴趣的问题。#p#分页标题#e#

(三)适当施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比较聪明,但是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靠学生在课后自觉练习,很难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会直接“省略”这一环节。到学期末,问题越积越多,即使讲过的知识当时懂了,过一段时间也会遗忘。因此,在精心备课的同时,还应当精选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以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通常讲完一章,就将该章节相应的习题布置下去,题量不宜过大,另外习题要求应明确、简单、清晰,并且要施加一定的压力,督促学生完成。例如,下周上课时,学生如果对上周布置的习题没有任何疑问,可任选几题,随机抽学生进行解答,一是可以了解学生习题完成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如果学生对习题有疑问,则应对大多数学生反馈的难点及时讲解;二是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的习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内容需要安排学生课余继续完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差,但学习自觉性欠缺。在授课过程中可将班级学生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大家互相督促、共同探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以下的能力。1.数据搜集能力。现代经济学很多理论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在本科阶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十分有必要。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可指导学生去学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等公共数据资源库收集相应的数据,并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从中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例如:在讲“一国收入的衡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去相应网站查询中国的名义GDP,讲完这一章要求小组成员根据查询的数据,选定某年为基年,分工计算中国的真实GDP、GDP平减指数、GDP增长率等。在讲“生活费用的衡量”时,可安排学生收集历年CPI的数据,并据此计算历年的通货膨胀,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这样能培养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2.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时若能同时了解该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由哪位学者提出,该学者的生平逸事,等等,有助于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些工作最好在课间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共同查询了解。例如,讲到“理性预期”理论时,可指导学生分工了解卢卡斯所处的时代,卢卡斯其人,卢卡斯与理性预期相关的趣事,卢卡斯的主要学术成就,以及他的论文著作,等等。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性预期的理论并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3.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去,但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一组的工作量落到一两名同学的身上。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第一,小组内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二,要求完成任务后,学生必须互相沟通,完全掌握,教师课堂抽查不按既定分工要求的学生回答问题;第三,小组学习任务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该组完成这项任务的质量和平时成绩。通过以上方法,鼓励落后同学超过前面的同学,引起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沟通进步,提高学习小组的效率。

(五)加强案例教学,使理论更加形象化。独立学院学生的形象思维远胜于抽象思维,他们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直观经济现象较容易理解,但对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数理逻辑缺乏应有的耐心。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引导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案例教学的方式。

1.以最新的财经新闻为背景,引出要讲授的知识点。例如,讲到货币政策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的概念时,先举例说明国内的经济环境,让同学直观地判断目前经济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再讲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政策是什么,并让学生思考中国人民银行这么做的目的,再接着讲解“存款准备金”的概念,以及央行对存款准备金采取的不同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便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某一宏观经济现象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例如,我国目前处于通货膨胀时期,请学生利用所学的货币政策来讨论央行可以采取什么货币政策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其中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观点碰撞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合理,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层层递进的分析。否则,学生可能分析了几点就出现冷场情况,不了了之,最后还是由教师唱“独角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讨论问题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上课时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发言。

篇9

年初加入证券研究部后,在谢总的提点与郑总日常的教诲中,让我对证券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基本面分析的要点与方法,改变了原有对市场的简单认识,建立了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的变化:

一、由原来单一的关注个股,开始向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关注行业变化的方向转变

以往个人只关注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背后的根本,以及现象可能引发的变化,对于行业的关注也脱离了宏观经济的变化,所以导致对于行业的变化把握不够。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工作,我认识到了证券分析必须从大的背景出发,由面到点的去一步一步进行,而不是单一的从K线形态出发进行凭空想象。

二、从简单的关注个股形态与基本面,向形态与量能结合,关注资金流向方面转变

过去个人总是通过K线形态结合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相对而言比较片面,对于资金流向分析不太关注,且不得要领。近期在郑总的指点下,开始对于这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学习。虽然目前盘面对于量能变化的敏感度还十分缺乏,对于资金流向的把握还十分欠缺。个人意识资金流向是行情的根本,这个方面将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开始端正自己的投资操作理念与心态

过去心态相对比较容易波动,同时投资操作理念相对简单。经过这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个人认为个人心态有所提高。以往个人只在意于结果,对于造成结果的原因不太深究。现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个人操作中,比较注意过程,对于好的结果或坏的结果,个人都进行一定的总结。心态较以前平和许多。投资理念操作方面,个人十分赞同公司关于“跟从主流资金“的理念,虽然对于市场节奏把握的能力目前还十分欠缺;有时候还犯过于使用静态眼光看待市场以及个股的错误。但目前个人在日常看盘分析操作中已经有意识的去纠正与改变。

四、日常工作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关注相关的行业以及个股。个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方面作的还很不够。虽然,每周对于自己关注的行业及个股,自己都会收集公开资料,及相关的分析。并在总结文字时,尽量多加入自己分析与思考,少照搬网路上现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认为,由于对分析的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程度。如医药行业,由于公司之间差异很大,对于医药行业个人比较陌生,虽然对于产品,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了解,但对于具体公司的变化,还是停留在盘面和量能的基础上。因此,个人的分析比较简单而肤浅,往往只能简单的提及一点要素而缺乏全面,下一阶段工作中,这个方面将着重改进加强。

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深入发掘的精神。近期、新股中步步高走势比较强,新华都与其比较类似,虽然,个人曾经在收盘总结时,向领导提及两股行业比较类似。但是事后自己没有主动没有深入分析与挖掘。下一阶段工作中,在工作主观能动性方面需要着重加强。

下半年工作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总结,让我静下心回顾了半年来的进步与不足。

个人认为不足在于:

1、 自身知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理顺。

虽然平日自我学习、看书、看资料中,每日与郑总的交流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与知识,但个人认识到,还没有很好的理顺与发展。如,在分析宏观经济中,自己就感到由于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深入认识,导致看到现象后,分析的比较片面,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预见性不够。又如在个股分析中,虽然运用了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缺乏全面性,分析的比较肤浅。下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中,个人打算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加强。

2、 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篇10

证券研究部工作

年初加入证券研究部后,在谢总的提点与郑总日常的教诲中,让我对证券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基本面分析的要点与方法,改变了原有对市场的简单认识,建立了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的变化:

一、由原来单一的关注个股,开始向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关注行业变化的方向转变。

以往个人只关注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背后的根本,以及现象可能引发的变化,对于行业的关注也脱离了宏观经济的变化,所以导致对于行业的变化把握不够。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工作,我认识到了证券分析必须从大的背景出发,由面到点的去一步一步进行,而不是单一的从k线形态出发进行凭空想象。

二、从简单的关注个股形态与基本面,向形态与量能结合,关注资金流向方面转变。

过去个人总是通过k线形态结合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相对而言比较片面,对于资金流向分析不太关注,且不得要领。近期在郑总的指点下,开始对于这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学习。虽然目前盘面对于量能变化的敏感度还十分缺乏,对于资金流向的把握还十分欠缺。个人意识资金流向是行情的根本,这个方面将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开始端正自己的投资操作理念与心态

过去心态相对比较容易波动,同时投资操作理念相对简单。经过这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个人认为个人心态有所提高。以往个人只在意于结果,对于造成结果的原因不太深究。现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个人操作中,比较注意过程,对于好的结果或坏的结果,个人都进行一定的总结。心态较以前平和许多。投资理念操作方面,个人十分赞同公司关于“跟从主流资金“的理念,虽然对于市场节奏把握的能力目前还十分欠缺;有时候还犯过于使用静态眼光看待市场以及个股的错误。但目前个人在日常看盘分析操作中已经有意识的去纠正与改变。

四、日常工作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关注相关的行业以及个股。个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方面作的还很不够。虽然,每周对于自己关注的行业及个股,自己都会收集公开资料,及相关的分析。并在总结文字时,尽量多加入自己分析与思考,少照搬网路上现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认为,由于对分析的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程度。如医药行业,由于公司之间差异很大,对于医药行业个人比较陌生,虽然对于产品,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了解,但对于具体公司的变化,还是停留在盘面和量能的基础上。因此,个人的分析比较简单而肤浅,往往只能简单的提及一点要素而缺乏全面,下一阶段工作中,这个方面将着重改进加强。

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深入发掘的精神。近期、新股中步步高走势比较强,新华都与其比较类似,虽然,个人曾经在收盘总结时,向领导提及两股行业比较类似。但是事后自己没有主动没有深入分析与挖掘。下一阶段工作中,在工作主观能动性方面需要着重加强。

下半年工作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总结,让我静下心回顾了半年来的进步与不足。

个人认为不足在于:

1、自身知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理顺。

虽然平日自我学习、看书、看资料中,每日与郑总的交流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与知识,但个人认识到,还没有很好的理顺与发展。如,在分析宏观经济中,自己就感到由于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深入认识,导致看到现象后,分析的比较片面,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预见性不够。又如在个股分析中,虽然运用了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缺乏全面性,分析的比较肤浅。下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中,个人打算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加强。

2、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篇11

证券研究部工作

年初加入证券研究部后,在谢总的提点与总日常的教诲中,让我对证券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基本面分析的要点与方法,改变了原有对市场的简单认识,建立了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的变化:

一、由原来单一的关注个股,开始向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关注行业变化的方向转变。

以往个人只关注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背后的根本,以及现象可能引发的变化,对于行业的关注也脱离了宏观经济的变化,所以导致对于行业的变化把握不够。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工作,我认识到了证券分析必须从大的背景出发,由面到点的去一步一步进行,而不是单一的从k线形态出发进行凭空想象。

二、从简单的关注个股形态与基本面,向形态与量能结合,关注资金流向方面转变。

过去个人总是通过k线形态结合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相对而言比较片面,对于资金流向分析不太关注,且不得要领。近期在郑总的指点下,开始对于这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学习。虽然目前盘面对于量能变化的敏感度还十分缺乏,对于资金流向的把握还十分欠缺。个人意识资金流向是行情的根本,这个方面将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开始端正自己的投资操作理念与心态

过去心态相对比较容易波动,同时投资操作理念相对简单。经过这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个人认为个人心态有所提高。以往个人只在意于结果,对于造成结果的原因不太深究。现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个人操作中,比较注意过程,对于好的结果或坏的结果,个人都进行一定的总结。心态较以前平和许多。投资理念操作方面,个人十分赞同公司关于“跟从主流资金“的理念,虽然对于市场节奏把握的能力目前还十分欠缺;有时候还犯过于使用静态眼光看待市场以及个股的错误。但目前个人在日常看盘分析操作中已经有意识的去纠正与改变。

四、日常工作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关注相关的行业以及个股。个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方面作的还很不够。虽然,每周对于自己关注的行业及个股,自己都会收集公开资料,及相关的分析。并在总结文字时,尽量多加入自己分析与思考,少照搬网路上现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认为,由于对分析的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程度。如医药行业,由于公司之间差异很大,对于医药行业个人比较陌生,虽然对于产品,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了解,但对于具体公司的变化,还是停留在盘面和量能的基础上。因此,个人的分析比较简单而肤浅,往往只能简单的提及一点要素而缺乏全面,下一阶段工作中,这个方面将着重改进加强。

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深入发掘的精神。近期、新股中步步高走势比较强,新华都与其比较类似,虽然,个人曾经在收盘总结时,向领导提及两股行业比较类似。但是事后自己没有主动没有深入分析与挖掘。下一阶段工作中,在工作主观能动性方面需要着重加强。

下半年工作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总结,让我静下心回顾了半年来的进步与不足。

个人认为不足在于:

1、自身知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理顺。

虽然平日自我学习、看书、看资料中,每日与郑总的交流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与知识,但个人认识到,还没有很好的理顺与发展。如,在分析宏观经济中,自己就感到由于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深入认识,导致看到现象后,分析的比较片面,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预见性不够。又如在个股分析中,虽然运用了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缺乏全面性,分析的比较肤浅。下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中,个人打算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加强。

2、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