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学的特征

中医学的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3 09:49: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医学的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医学的特征

篇1

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有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抗肿瘤、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在乳腺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1]。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所在,中医辨证侧重于宏观的望、闻、问、切,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学科的发展,这种传统方法已显示其不够完善性,很难揭示证候的本质以及提供证候的微观辨证标准。超声技术能准确、无创 、实时、动态显示乳腺癌的二维图像及血流情况,可以收集疾病的更多信息。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更使乳腺肿瘤血管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研究利用超声造影技术,探索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与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58例均为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及门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辨证标准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和正虚毒炽3型。

12超声造影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实时造影成像功能),浅表器官超声造影专用9 L探头(频率60~80 MHz)。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启动双模式谐波成像技术,调节好仪器参数后,经肘部浅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并同时按压超声仪内置计时按钮,实时观察病变的造影增强状态。整个检查过程用彩超仪硬盘动态存图,并将原始数据刻录光盘存储。造影结束后,可重复调用原始数据,逐帧回放每例的造影过程并准确记录各病变的增强时相及程度,并使用仪器内置程序描绘时间—增强曲线(TIC曲线)。

13建立信息采集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特点,中医证候,肿瘤动脉血流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TIC曲线类型,开始增强时间、峰值增强时间、峰值强度、到达峰值斜率等。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证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秩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第4期杨乐平,等.乳腺癌中医分型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关系21乳腺癌不同证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比较乳腺癌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间的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起始增强时间比较:肝郁痰凝与冲任失调证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达峰时间比较:冲任失调与肝郁痰凝证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冲任失调与正虚毒炽证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曲线斜率方面,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乳腺癌不同证型超声造影增强类型比较表2结果显示,正虚毒炽证以快进快出型为主,冲任失调证以快进慢出为主。

23乳腺癌中医证型分级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秩相关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证型分级与血流峰速、阻力指数、起始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峰值强度、曲线斜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5、-0024、0044、0090、-0004、0178,证型分级与血流峰速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表1乳腺癌不同证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比较

3讨论

中医学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能较全面和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中医学认为,乳腺癌是因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失调而引起乳房的生理功能异常而致。如正气不足、七情内伤、肝脾郁结、冲任失调可导致乳腺的生理功能紊乱,形成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成岩症。

篇2

1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理论中神的含义较为复杂,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脏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肾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肾意志为基,心神的自觉意识内敛为主导,肝魂随之潜隐,肺魄失出人之机,则精神活动减弱乃至停止、各种感觉与运动反应迟钝,进人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宁,魂不游荡而无梦,魄处其舍而形静。《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睡眠之机枢,《灵枢·口问》云:“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螟;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痞矣。”《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卫气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冈五脏主气化。睡眠的各种神志信息由营卫气血载负运转,而营卫气血的生成、运行与五脏密切相关。只有五脏气化和调,营卫气血充实、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气顺神灵,睡眠以时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发气机、心脾之化营生血、肺之主气行营卫、肾之主水蒸腾津液,以及肝脾调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肾藏泄适宜、心肾水火相交、脾肾先后天互养等,对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五脏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动,也是睡眠活动的基础根底。先天之精化为五脏躯体,五脏主躯体又生化后天之精,以为气化活动基础。五脏之精充盛,其气化活动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为根基,精盛体壮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如《营卫生会》述少壮之人“昼精而夜眼”、老人“昼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说,《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有三,即阴阳理论、营卫理论和五脏理论,而五脏理论当为核心。中医学睡眠理论体现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视整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时间的周期变化,又强调睡眠(寐)与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痞。心神是五脏神之一,心神能否发挥主宰作用有赖于五脏神之间的协调与各司其职,这一认识确立了以五脏精气神论睡眠的基本原则。后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丰富祖国医学睡眠理论,为养生及临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2睡眠障碍

2.1睡眠障碍的主要病症睡眠的正常机制遭到破坏即导致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梦寐不宁、睡行症。

失眠,或称不寐、不得眠:表现为夜间难以人睡、或难以持续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来时有疲劳感。从神的层面看,心神受扰,动摇不定,可致不寐;从气的层面看,卫气留于阳,不人于阴则不寐;从精的层面看,五脏不足,心神的活动、气的运行失去原动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总属心神不能应时外张,魂魄沉溺于内,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证。究其原因总以阴、寒、湿、痰为患。而嗜睡见于大病后者,多气虚懒卧;见于病证危重者,是精气衰竭,神败难振,当另论。

梦寐不宁:表现为多梦,常伴梦魔、梦惊、梦吃、梦交等,因梦不能安卧。一般以不快梦境反复出现,醒后身心不适为要点。从五脏神的层面看,梦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内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扰,魂魄分离,魄静而魂动也。内刺激与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也可因情思经历之痕记有所忆起而使魂不安宁而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播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篇》云:“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播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黄帝内经·灵枢·邪发梦》云:“……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将以上三段经文的内容归纳起来可见:梦境的不同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有关,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睡眠中梦的现象已经有高度的认识,并引导人们通过了解病人的梦境,测知病人的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邪气之强弱,病变之部位,从而正确诊断,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症,或称梦游,表现为睡中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往往步伐缓慢但能避开障碍物,有时只限于睡房内活动,有时会走出去,严重者有离开住处很远的情况。通常能自行返回继续人睡,醒来对此毫无记忆。其原因是人寐后虽然心神内敛,意识潜而不张,但魂魄不宁,相为颠倒,魄激而形动,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忆;并非意识下的魂魄活动,故无“形开”(觉醒),多无感知,或仅有表浅感知。常见于少儿神志发育不全者,亦可发生在成人。

篇3

二、“两究一练”的内涵

所谓“两究一练”,就是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即本节的重点知识;课上师生互动,通过引导、小组合作讨论等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于现实,实现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课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归纳方法、提升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两究”指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浅层探究,即预习探究;其二为深层探究,即展示探究。预习探究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的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加以理解和掌握。展示探究部分是本节的难点知识,通过对预习探究部分的理解、掌握,在课堂中重点展示、引导,从而挖掘教材,延伸拓展新知,做到深度的挖掘提炼,广度的拓展创新。

2、“一练”即当堂训练。在学习新知之后,设计了一部分习题,当堂完成。使新知加以巩固复习,延伸拓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两究一练”的主体特征的体现

“两究一练“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模式。现从以下三点对这种模式加以分析说明。

1、“两究一练”的开展原因

学生的自主实践,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仍未重视,尤其是预习实践。教师教学中未把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习惯、兴趣、品质、方法纳入教学内容,尤其是预习的习惯、方法和能力。学生不作预习,或无力预习,教师得不到学生的预习反馈,对教学的起点缺乏较为具体的了解,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所轻重。学生不熟学习内容,短时无法领悟,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变相灌注。学生所得知识无法消化只是课后做机械训练,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宝贵时间。这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粗糙、马虎、潦草、抄袭、偷工减料等不良习惯,不良品质。这迫使我们遵循新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2、“两究一练”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将一切教学活动都依附于学生,离不开学生的预习、讨论,探索、挖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学案预习

学案就是老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挖掘和重组,结合教学对象能力和知识两方面的要求,对本堂课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整合、设计、挖掘,创设导学案。后将其提前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疏散,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2.2 学案精讲

学案是由教师精心设计而整合出的知识之精髓,既有本节课的重点,又有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内含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课堂中,预习探究部分主要是由学生提前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完成,对此不做过多讲解。若有不理解之处,由学生提出,再经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答;若还有疑难,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并总结归纳出精确结果。展示探究部分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上台展示,其次师生共同判辨解法的准确性,若有错误,便由学生集体找错、改错,而后由解法正确的同学讲解其思路、解法。若遇到学生无法解答或解答困难时,由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综上所述,“两究一练”模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自主学习、展示探究、讨论、测量、实验、实践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下,能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做到融会贯通。

2.3 当堂训练

篇4

一、培养“听”的兴趣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可见“听”的训练在英语学习中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听”的兴趣就成为听力训练的第一步。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如果以常规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听”,势必会使他们对于陌生的英语产生厌倦的心理。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听”英语感到兴趣,我在每节课都要播放二至三遍动听的英语儿歌,而且尽量选择那些旋律非常熟悉,只是歌词换成英文的儿歌,每当优美、熟悉的旋律在英语课堂上萦绕;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挥舞起手;张开了嘴,跟着唱了起来。当学生们一个个专注地“听”歌曲时,对英语的陌生就感到慢慢地消失了。又如在初一上学期说“五官”一课中,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每一次选十个学生在讲台上站成一排,教师发出命令:“touch your nose/eye/mouth/ear”.孩子们听到命令后,应立即作出相应的动作。每一次命令都要淘汰掉动作最慢的一个学生,这样经几次淘汰后,十个孩子中就产生了一个小冠军。然后再换下一轮来比赛,最后在每一轮的小冠军中产生一个总冠军。这个游戏很适合初一年级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在玩游戏中,孩子们为了得到好成绩,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命令上,听完后,如果动作做对,孩子们都非常得意,并且有一种成就感。

二、培养“说”的兴趣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外语教学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如何让他们大胆的说,有兴趣的“说”,则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关键。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学习的内容是“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这两句课堂用语。我让学生听懂并集体跟说数次,为了能让个别学生也开口,我组织大家进行“小指挥官”的游戏。先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轮流说,然后从中选出一个声音最大,说得最大胆自信的孩子站在讲台上当一次“小指挥官”。大声的说出“S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全班必须听从他的指挥,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都举起手,争当“小指挥官”,光举手还不行,还得说得好,声音大,为了过上一把“小指挥官”的瘾,一些内向害羞的孩子也憋足了劲,大胆而自信地说出了“第一句”英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更多的孩子创造开口“说”的机会,我还设计了一些好说易学的课堂用语。如教师说“One Tow Three”,学生齐说“Stop! Stop! Let’s stop!”教师问“Are you ready?”学生齐回答:“OK”――这些课堂用语一般都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并且在说的时候,都配有相应的动作,相应的节奏,学生们说得高兴,做得来劲。

三、培养“读”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材料的种类及内容,因此“投其所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是首要大事。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及环境。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当的任务。与学生一起创办英语班报,让学生找来自己喜欢的英语文章或自己写英语文章,编辑成班报。让学生传阅,让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如幽默故事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阅读大赛等课外活动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待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之后,再引导他们看内容广泛的英语阅读材料。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饶有兴趣的英文读物,又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培养“写”的兴趣

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5-01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将其充分灵活地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1]。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4.8±5.7)岁。87例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其中15例危重症孕产妇,2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不能生活自理。

1.2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中医特色护理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治疗及护理均分床到人,医生和护士组成固定的治疗小组,以便为患者提供连续而完整的治疗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应对新入院的患者通过中医评估法――望闻问切来收集其健康资料,观察患者的出汗、恶寒、舌象、脉象等情况,客观真实地填写中医护理记录单,并深入分析患者现存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以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中医标准护理计划。护士应依据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辨证分型,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施以辩证护理,针对患者自身的实际症状选择中医护理技术帮其解除病痛。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并观察记录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重症医学科院内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以P

2 结 果

2.1 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87例患者的调查问卷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3 讨 论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将其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该项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护士在应用护理技术的时候,需要相关医师的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各中医院均有专职针灸及推拿理疗医师,护士即便接受了专业培训,但没有资格证[2]。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本研究强化了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并结合责任制护理模式,成立医护治疗小组,以此促使护士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讨论,提高护士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能主动地观察患者疗效,及时发现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再加上医师的积极配合,必然能保证中医特色护理的顺利开展[3]。

本研究认为在重症医学科中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务必要重视中医特色护理,充分认识到其积极作用;其次,医护人员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切实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意识;最后,不断完善中医特色护理相应的操作规程及制度,并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降低感染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2-0018-01

我们能通过速塑作品直接面对雕塑家,是因为速塑这种媒介的开放性,通过雕塑家留下的塑痕,不论是出自于双手,胳膊,还是雕塑工具,我们都得以发现其性格,其天分,以及品味。雕塑的本质语言是形体,雕塑家的这些性格、天分、品味都是通过对形体的归纳和有自己追求的独特理解来显现的,才能塑造出有“意味”的形体。而这种有“意味”的形体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方式来塑造的,由于是在短时间内,创作速塑时会留下塑造的痕迹而来不及过多的修饰和掩盖。因此,速塑这种创造形式就决定了这种手段的重要性,这种手段即塑痕——雕塑的笔触。这也是速塑中以黏土作为材料的最直接的表达方法。

在速塑中塑痕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基本元素,同时也表达了作品的气质、情感。观赏者忽而关注作品表达的内容,忽而又倾慕与塑痕作为纯粹的艺术家双手创造的基本元素所体现出的美感。正是由于速塑的材料一看便知,因此,这种技法的表现性更能引起观者的审美共鸣,更能直接表达雕塑家的意图,也是材料最直接的展现。

塑痕能够体现出雕塑家内在的意,这个意的本质在于思想、人格、内容、意志等,雕塑家在动手塑造对象之前,是要经过酝酿的,所谓的意在笔先,经过对对象的观察,经过自己的理解,把对象按照自己理想中的形象表现出来,在每一刀的塑造过程中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情怀。塑痕中“意”的表现当然离不开“势”,“势”指的是速塑中形体的动势和连贯性,给人感觉一气呵成,呼吸贯通。能够由内而外的体现出作品的生命力,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节奏表现,好比作品当中的气脉,是一种原发于作品的内在的张力,内在的意念,情绪,感觉的流畅运动,使观赏着看了作品后能够感觉到饱满充沛的情绪,和滚滚而来,不断涌出的生命力。雕塑家布德尔在创作雕塑贝多芬头像的时候,刻意强调了雕塑手法的表现力,运用了犹如岩石般好似没有规则的切削的塑痕,加上原始的变形的形体,表现出了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那种激动人心,不能自己的兴奋状态和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精神状态,有如行云流水,势不可挡。看着贝多芬的这个雕塑作品,仿佛耳边想起了那恢弘的第六交响曲的震撼感人的旋律。布德尔的这个作品所以能够把饱满的生命力表达的如此准确,和他的这种塑痕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分不开的。

塑痕本身就是一种痕迹,是一种符号,作为符号,其本身就会体现出符号的一些性质,比如暗示性,方向性。从这一点出发,塑痕就能通过自身的变化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欣赏感受和审美趣味。不同的塑痕能够形成不同的趣味,大刀阔斧的塑痕给人以大气概括的感受,斑斑驳驳的塑痕给人以复杂缤纷的印象。每一位成熟的雕塑家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得心应手的塑痕的处理手段。布德尔喜欢起伏不定的块状塑痕,而马约尔喜欢细腻丰满的性体表满。贾科梅蒂更是运用斑斑点点的塑痕来表达人的内在精神性。当然不够只追求塑痕的形式上的玩味,更要注重作品内在的精神的表现。这种塑痕的情趣可以看成是作品形式上的延伸,塑痕上的情趣要与作品反映的内容相统一,才能更好的表达出作品的生气。所谓形神兼备,体现出形与意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速塑相对于长期完整的作品,更能生动的直接的有利于“意”的表达,正是因为它具有上述的特征。用最简单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最复杂深奥的意境,这才是速塑中最难的境界,任何技术都需要勤学苦练才能得心应手,特别是速塑,必须得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靠长期的训练,观察慢慢的培养出来的,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师们的速塑之所以能寥寥几笔就感人心灵,和长期的练习是分不开的。进行速塑训练的价值也就在于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保持住形象中的生动性和感性因素,达到“形”与“意”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篇7

一、前言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数学课程中就陆续出现了开放题,它与传统的封闭题型相比,具有目的条件不充分、没有确定型结论以及解决问题对策复杂多样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特点。但是,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题型又恰恰具备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功能,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数学开放性题型具备的特征

1.小学数学开放题没有完备的条件。纵观我国近几年的小学数学开放题,其中的问题大多存在着条件不充分或者多余的特点,而形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在于考察学生补充条件和筛检条件的目的,以便于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两种动物,总共有20只脚,问最多有多少只兔子?像此类题型,学生就不能直接从题干中得出兔子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而是需要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判断兔子有几只脚、鸡有几只脚,再根据脚的总数推断兔子和鸡各自所占的比重。

2.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答案很难确定。例如:小明从学校到家里有100m的距离,小刚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有110m,问小明与小刚家之间相差多少米?此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蕴藏的答案却错综复杂,因为没有完善的问题条件,从而导致了答案的不确定性。如当小明和小刚家的方向相同且都是直线时,则两家相距10m;若方向相反且都为直线时,则相距210m;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两家距离则在10-210m之间。

3.解决开放题的方法具有创新性。学生在对开放题进行解答时,没有统一的规律可以遵循,他们只有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寻求答案。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迫使他们寻求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有些学生可以根据商的十位数是0、个位数是7得出被除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为6和5,从而得出答案。而有些学生则可以通过判定个位不可能是7(8、9……)等数字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确定正确答案。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效地刺激学生敢于想问题、乐于想问题以及勇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因为,一个人一旦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其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束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成绩良好,而一到考试总是不会解题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游戏、唱歌等方式,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心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精心设计开放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给学生讲述“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子,总共有20只脚,问最多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询问学生兔子有多少只脚、鸡有多少只脚。这样一来,就可以诱导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他们会发现,兔子大余4只就没有鸡,鸡大于10只就没有兔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正确把握开放题的程度。虽然开放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形式,但是过度的开放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教学过程的失控,最终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掌握好开放题的程度。

四、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题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新课改要求下的必经之路。身为21世纪教育工作人员的我们,只有探寻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题在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篇8

    (1)内涵。器乐和声乐是音乐作品的两大表现形式,音乐美学是美学和音乐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归纳,对音乐作品中的哲学与美学问题进行思辨。声乐艺术美学是对声乐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对声乐的曲情、声情和词情进行研究,综合把握声乐作品的美学理论,并用综合声乐美学理论来指导声乐艺术实践活动。

    (2)声乐艺术美学内容。声乐艺术不同于器乐艺术,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歌词方面,音乐、歌词和人声是声乐艺术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音乐,音乐是声乐的灵魂,声乐艺术的价值主要通过音乐的旋律、节拍、力度、节奏和调式来表现,音乐包括了合唱、独唱和重唱。音乐创作之时坚持着美学规则,通过对音乐旋律力度、节奏和速度的调节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效应。其次,歌词是声乐的内容,也是声乐与器乐的关键区别所在。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可以迸发无穷的精神力量,音乐歌词可以激发人们的形象思维,歌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明确的感受歌曲传达的精神内容,抒情性较为强烈的歌词还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声乐艺术中的歌词美学要通过歌唱来体现,实现歌词和歌声的转化。再次,人声是声乐的载体,人声包括了女声、男声、童声,人声组合形式包括了独唱、合唱和重唱。此外,伴唱也是声乐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伴唱可以增加声乐艺术美感。

    2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审美比较

    (1)旋律。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是音乐作品的两种表现形式,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同,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两者的区别。首先是旋律方面的差异,器乐艺术更具抽象性,声乐艺术主要通过歌词来表现,声乐创作者的创作范围也要受到歌词的限定,声乐创作要注重线条流动。而器乐创作的创作人更具有创作的广度和深度,器乐的创作乐思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歌词发生变化。

    (2)艺术创作。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歌词上。声乐艺术的词和曲更加具有独立性,声乐艺术既可以表现为一词多曲也可以表现为一曲多词,声乐艺术要处理好词曲之间的关系,它关系着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文化准备。而器乐创作主要是人们主观思想客观化的过程。此外,声乐和器乐在情感机制上也存在区别,声乐艺术主要是具体情感外化,而器乐艺术更具有抽象性。

    (3)审美环节。声乐艺术音响包括了音乐乐音音响和语音音响,两种音响的结合可以增加音乐艺术的魅力,取得良好的音响运动效果。器乐艺术主要是通过物体来表现,器乐音响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突破了人声极限,人们很难理解器乐艺术的内涵。此外,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在脸部表情性以及口头性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声乐艺术需要人声现场表演,增加声乐的审美效果。

    3声乐艺术美学特征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体系,包括了声乐作品、声乐表演、声乐艺术和声乐评论等,中国的声乐艺术包括了民族声乐艺术和通俗声乐艺术,通俗声乐艺术更加的多样和个性,声乐艺术美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美学思想,我国声乐艺术更具独特性。

    (1)声乐艺术作品美学特征。声乐艺术包括了文学部分和音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在分析声乐艺术作品美学特征的时候要重点的对声乐作品的词曲关系进行研究,不同艺术家对歌曲关系的观点是不同的。其实,歌词和旋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歌曲旋律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界定,在增加歌词语调感的同时提高旋律的优美度和朴实度,也就是说,歌词在声乐创作的过程中更具主导性,声乐艺术都是语调感和旋律感的最佳结合。

    (2)声乐创作的美学特征。声乐创作是将主观情感转化成客观现实的重要过程,声乐创造体现了情感的创造和流动,它包括了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相互渗透,但是声乐艺术创作并不是这两种语言的简单相加,声乐创作者需要巧妙处理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声乐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创作者的音乐造诣和文学修养,它需要歌词作者和作曲者的共同合作。

    (3)声乐艺术表演美学特征。声乐艺术不仅是音乐创作的过程,还是音乐审美的过程,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是通过表演者来实现,而器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是通过音乐器具来实现,声乐和器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就决定了声乐艺术表演的有限性,声乐艺术表演需要表演者的歌唱技能,通过歌唱来表达歌曲传达的思想、情绪、情感和情景。声乐表演者要加强对声乐作品的认识,发现声乐作品中的内在联系,赋予声乐作品以完整性、凝聚力和历史感。

    (4)声乐艺术鉴赏和声乐艺术传播美学特征。首先是声乐艺术鉴赏美学特征,声乐艺术创作出来就是接受人们的评说和模仿,声乐鉴赏者包括了声乐票友和声乐爱好者,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鉴赏者的接受和狂热模仿。其次,声乐艺术的传播加速了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和普及性,声乐艺术比器乐艺术更具传播的广泛性,声乐作品中的语言文字会迅速的深入人心,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4结语

    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是音乐作品的两大表现形式,声乐艺术包括了歌词、音乐和人声,声乐艺术是自成体系的美学体系,声乐表演者需要充分发挥声乐作品的美学品质和美学风格,而声乐作品的鉴赏者则要树立自身的声乐审美观,对声乐艺术进行美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吴婷.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1(01).

篇9

(一)辰州傩戏是古代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辰州傩中还保留着楚文化的艺术特征,历经千载而承传下来,已被看成是湖湘文化的根基。

(二)辰州傩戏完成了从人的神化到神化的人,从娱神发展到了娱人阶段,具备了娱人娱神的特点。

(三)辰州傩戏也是原始意义上的宗教,后来变成了艺术和宗教的结合物,兼容了民俗表演以及原始宗教的特征。

(四)这种古老的艺术语言特色鲜明,它的歌舞戏曲体现出了内容情感化、神灵具备人格化特征、表演形式日益多样化,具备可剧可唱的特点,被看成是现代戏剧领域的“活化石”。

(五)从辰州傩戏的声腔来看,属于戏剧声乐中的高腔体系,这种唱腔有着显著的地方性特征,个性非常鲜明,它的音乐特征是“一启众和”的帮腔形式。傩戏不使用丝弦,仅仅运用锣、钹以及鼓打击乐伴奏,这是它的特色之一。

(六)傩戏面具等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是傩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通过它能够将傩戏艺术和其余形式的戏剧艺术区分开来。

(七)辰州傩长时间存在以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存在于肥沃的民间土壤中,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之一,有着显著的习俗性特征。

二、辰州傩戏表演特征

(一)行当角色。傩戏以面具造型来确定角色,主要是生、旦、净、丑这四行,大戏中四个角色比较齐全,小戏中主要是“对子戏”,也就是小丑、老生或小旦。

(二)老旦表演技巧。大多数傩戏艺人都是法师,他们表演的大多数剧目体现出了本土宗教的色彩。一部分剧中人物亦是在傩坛中所祀神?o的相关化身。台步大部分是“走罡”,手式是“按诀”。

(三)音乐体裁。从表演上来看,融合了一些说唱以及民间歌舞的成份。首先是民间歌曲,这也是傩戏音乐的主要前提,涵盖了小调、山歌、劳动歌曲以及叙事歌曲等。其次是民间歌舞音乐,大多数曲调都是分节歌体类型的上下句结构,不同段落间以打击乐进行过渡,唱腔主要是一唱众和。再次是民间宗教音乐,大部分都是道曲以及佛曲,旋律非常简单,主要特征是吟唱性以及口语性,通常都是先说一段故事,然后唱一段音乐,有时也会在说唱过程中加入帮腔以及对唱,台上台下相互应和。第四就是民间戏曲音乐,原本是土老司“打锣腔”,由其开始自由哼唱,然后随着相关剧目的日趋丰富,增加了唱腔方面的戏剧性,加大了表现力,融汇以及吸收了不少兄弟剧种戏曲中的声腔音乐,呈现出了角色唱腔的雏形,这种傩戏唱腔音乐也就具备了浓厚的巫风和独特的地方民族色彩。

(四)服饰与道具。巫师的法衣都是手工制作的,通常可以分成下列三种:首先是红色法衣;其次是无袖蟠龙天师袍;第三是黑颜色、大袖、掩胸的长襟袍,也被叫做“长衣”。有法帽以及黑色山形帽两种。巫师身上穿着“长衣”时,要戴着黑颜色的山形帽,巫师在穿着蟠龙天师袍的时候,头上要戴着法帽。在傩戏表演中,先锋以及师娘等上身穿着彩衣,下身系着百褶裙。丑角和判官分别穿的是对胸开襟衣以及红色官衣等。

篇10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

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篇11

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中国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美感,更是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艺术体现。现如今,国内的茶文化已然成为了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尤其对于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是一种无稽之谈,只是对茶艺的一种渲染而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茶文化艺术,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美感,如果仅仅对茶艺的表面进行研究,所发现的美学特征是十分浅显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艺术的真正美学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呢?笔者认为,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其实是一个过程的升华,也是一种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认,茶文化艺术也有着浓厚的现实艺术美感,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精神最为直接,而且经常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修身养性功效。

1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介绍

对于茶文化艺术的认识,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都是简单的品茶文化,因为这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为切实的感受所在。但是茶文化艺术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艺术特色共同形成的品饮艺术,同时,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茶艺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如今,艺术领域对于茶文化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文化的代表,能够与多种艺术特色实现深层次的融合,而且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有茶香的味道,还有一定的意境感受。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当中,经常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的过程中,总要以茶作伴,将茶作为双方品赏的主要内容,同时很多人更是以茶为主题进行诗歌的即兴创作。而且,当有亲朋好友上门拜访的时候,主人为客人准备的,往往都是简单的茶。为什么一定要准备茶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品茶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其对客人身份以及和主人关系的一种认可。通常,在相互入座以后,主人会邀请客人共同品茶,双方的品茶过程一模一样,都是简单的品尝即可,没有进行完全的饮用,否则会冲淡茶的味道,难以正确地品析出来。而这样的品茶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感的彰显呢?茶虽简单,却代表了尊重,代表了友好,并给予了品茶双方一定的精神美感。

2茶文化艺术的美学表现

2.1茶文化的综合美体现

我国的茶文化艺术,本身便是一种美的彰显,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在人们的推崇下获得全面的提升。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否有着明显的表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茶香本随风,入口香三分。很多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单纯地认为茶文化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茶的味道上,味道佳的茶便是美的茶,味道较差的茶,则没有品的必要性,其本质已然缺乏一定的美感。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并不止步于茶的味道上。它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美的体现。因而,茶文化艺术的美,也被视为一种综合美。而其中的美学便体现在多样的文化艺术特征上,如音乐、书法、绘画上,都有着一定的茶文化美感,而且能够与品茶的过程衔接起来,形成综合的美。通常人们在进行品茶的过程中,还会对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凝练和升华,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宁静、平和,还有着现代文化中的流畅、静然,其中着重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的独特审美观念,凸显了中国人民最为诚挚的审美追求。

2.2茶文化的创造美体现

除了茶文化的综合美之外,茶文化通常还被人们视为一种创造性的美。而这一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茶叶技师的表演,也就是冲茶泡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里的冲茶泡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需要对茶叶进行一定的筛选,还必须进行一定分量的调配,整个过程十分的细腻流畅。即使是在后期的冲茶过程中,也存在一种形式美的表现,也就是长嘴的茶壶,将其最为实际地倒入杯中,需要具有较高的平衡能力,而且不能随意的晃动。同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技艺精湛的茶艺师傅,在冲茶的过程中,茶水进入杯中的速度一直没有变化,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现如今的社会当中,茶文化也衍生出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美学特征,并且不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性质学科,开始有了以实践为主的表演形式,其中所产生的趣味十分高尚,而且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精神追求。茶文化的创造美是一种全新的美感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意境的升华。

3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

3.1茶文化艺术的基础美学特征

在当代的茶文化艺术当中,包含了较多的美学特征,而归纳起来总共可以分为五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形式美,指的是茶文化的杯具以及茶壶等物件,细细观赏起来有着独特的美感。其次是动作美,它指的是冲茶泡茶的师傅在整个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一些动作,十分的优雅自然,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向往。然后是结构美,它指的是茶文化在展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与其他的特色文化艺术产生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整体的结构十分的富有美感。再之是环境美,在品茶的过程中,双方选择的环境一般都较为优雅,而且十分美观,与茶香进行了美妙的结合。最后是神韵美,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的是一种意境的升华,人们在品茶的时候,茶香会由口中进入神经,给人一种全身的意境美感。

3.2茶文化艺术表演四要素

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形成,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茶文化艺术韵味作为基础,还需要表演的四要素进行充实细化。而这四要素的内容主要有最为基础的茶席布置、深层次的茶艺程式、高素质的茶艺师素养以及茶文化的主体内涵构成。在一个完善的茶文化表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茶席进行布置,也就是对品茶环境的布置,如果整体的布置过于平淡,也会给品茗茶香造成一定的阻碍。而如果整体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优雅风格,将会在无形之中深化品茶的意境。茶艺程式是一个选茶、泡茶、冲茶、品茶的过程,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美感。而茶艺师的修养,也可以称为茶文化艺术的灵魂,它对于茶艺的美感表演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最后,茶文化内涵本身存在于品茶的过程中,其中的美感不言而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并不是浅显的停留在茶艺的表面,许多时候还更深的存在于品茶的过程当中以及整个茶艺的展现,人们在对茶文化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审视茶文化带来的独特文化韵味,加以合理的优化,进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美感。

作者:曾钊 张健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佘艺玲,杨秋娜.闽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02):42-46.

[2]宋小娟,颜粲.茶文化中茶服的美学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