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3 10:42: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篇1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上又开始了传播读书无用论。同时,市场经济下形成的一些不良思潮如以钱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进入到高校中,使的一些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价值观。也使很多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酿成了惨剧。因此,必须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升入大学后,由于与高中环境的强大反差,一下子很难适应。很多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再者,同学舍友之间相处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酿成惨剧。高职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和电子资源,不但可以为高职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而且可以为新生生做学科导航。

一、高职图书馆要为新学生做好情感教育

高职生自学能力比较差,新生进入图书馆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因此,高职图书馆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帮助学生及时的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在为新生开展入馆教育时,要侧重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和电子资源的介绍。在日常的服务中,要用热情感染新生,要用学识感化学生,要用书籍引导学生。

图书馆馆员每天要接待很多各式各样的学生,在帮助学生选书和为学生做学科导航的时候,要通过用身体语言、态度、笑容、轻松的氛围来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并用鲜活的事例向新生传达相关的理论,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帮助他们准确定位,促进自我的发展和实现,引领他们适应大学生活。

高职馆要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科馆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图书馆馆员与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相比,接触到的普通学生要更多一些,因此,馆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放弃任何一个言传身教的机会,将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新生。

二、高职图书馆要为新生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视听服务

高职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期刊、报纸。可以为新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高职图书馆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及时解决学生在查询检索当中遇到的问题,将学生急需的文献资料及时地发送的他们手中。学生利用这新信息服务,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高职图书馆应顺应时展需要,创新多媒体视听服务。众所周知,视听服务深受新生的喜爱。因此,高职图书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和讲座尽量视频化。图书馆应不断搜集和积累反映本校学科特色的教学课件、精品课程、名人访谈等音视频资料,购买满足学生自助学习和文化休闲的多媒体数据库。

三、打造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和学生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团队

学科化服务是高职图书馆对学科资源进行重组和再利用,为师生提供的深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专题服务,是图书馆提高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服务,其本质是知识服务。

专业化的学科馆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证。要加强学科馆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同时学科馆员要开展特色服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检索服务。通过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资源优势,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心灵疗养读物。

图书馆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他们以其无私奉献态度参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有效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激发图书馆服务和创新活力,同时弥补人力资源不足,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形象。

因此,图书馆要大力招募志愿者,为自愿者提供独立办公室和宣传活动空间,还可给予适当的经费和物质支持,凸显其与普通读者的不同,激发其荣誉感。同时,图书馆应配合学校有关部门,每学期以学校名义进行一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总结和表彰,及时对志愿者的工作予以肯定,满足他们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推进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在优秀的图书馆志愿者中产生的机制,对稳定队伍和吸引新人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高职图书馆要充分挖掘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高职生使用智能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高职生中玩微博的人数众多,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博提高学生参与馆藏资源的建设。高职图书馆微博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书籍的馆藏信息,介绍新书,介绍新的数据库等馆藏资源,从而调动读者的兴趣,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率。同时,通过微博,高职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书评”活动,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或者根据图书馆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微书评,分享读书心得。

五、高职图书馆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信息检索课程建设

高职生大多基础比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因此,需要专业辅导人员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高职图书馆应该加快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检索课程的发展,使信息检索更有倾向性和专门性,更加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信息检索。高职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检索课程建设方面,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基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活动。

高职生在进入大学后必要掌握信息收集的能力,必须要掌握自学的能力,必须掌握获得知识的渠道。图书馆可以针对新生滚动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中图分类法、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和网络资源的检索利用等多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感受网路时代的学术气氛,宣传丰富的数字资源。

六、结束语

当今信息时代,高职生的各种需求都是和学科馆员的信息咨询分不开的。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不仅要有图书馆情报的基本知识,还必须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热情的接待新生入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教会他们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提供给他们海量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同时,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讲座和座谈,不断的创新服务方式,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卢颖婷.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2013,(3).

[2]潘柳燕 刘惠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7,(5).

[3]陆高峰.微博时代的大众传播转向[J].军事记者,2011,(10).

篇2

对大学生正确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符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和措施。

一、集中力量,全校人员都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全体大学生,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要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与资源,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明确,体系要完整。不仅要全员参与,而且要互相协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一个群体性教育,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员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启明灯。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聚焦学校内部力量。

高职院校的校党委和行政一定要担负起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与义务。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工作队伍和一支兼职工作队伍,两支队伍互相结合,协同工作,齐抓共管,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落实到环节,环节要落实到个人。

高职教职员工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引路人,全体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不能只传授科技知识,一定要做好育人工作。广大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缺陷,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育人规律,合理、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内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必须通过广大学生干部实施工作,学生干部不仅是受教育对象,而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助力量。学校要通过心理协会等社团组织,建立健全的学生组织力量,同时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和宿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校外力量协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每个学生的起点,家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家庭残缺不全或者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都会使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家校联合是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地跟每个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密切联系,互通学生在家庭、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整体思路。通过社会媒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项教育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本地和异地教育资源,力争做到资源共享,借助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到校内的教育工作中。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利用社会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者医院进行治疗。

二、把握学生成长历程,实施全程化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全时段进行。

从每个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的全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时段内,这项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制订学生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每学年和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计划必须精细化,要精细到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一样,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入学、学业到毕业就业,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以筛查、干预、跟踪、控制等多种方法全面开展工作。

筛查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针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并根据合格标准和检测工具发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干预,要邀请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资格的工作人员,对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和诊断。跟踪,是对有心理障碍的进行心理疏导后及时跟踪和观察教育效果。控制,是将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移到医院和精神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并通知家长监护。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系统化

1.认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原则。

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普及教育和个案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不能疏忽个别同学的针对性教育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书本教育与活动教育必须相结合,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工作,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他们的意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首先,必须在校内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并提高教师的心理知识传授能力,课程体系要分选修课和必须课,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所有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都要结合专业特色和专业工作,对心理的特殊要求进行心理辅导。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和各种活动,尽可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在校内也要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调整心理状态。最后,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到专业,聘请校内和校外具有专业咨询资格的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认清目前高职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心理问题。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交际困难是一个主要心理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或者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更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会独立生活。

2.高职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往往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有的甚至染上网瘾,通宵达旦,沉溺网络。

3.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学生感到填报专业过于盲目或者对自身判断不足,后来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有些学生感到课程负担过重,专业课程难懂、难学、不好掌握,精神过度紧张;部分学生对将来的专升本或者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感到心理有压力。

参考文献:

篇3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例如,作为大学新生而言,学生普遍存在恋家的心理,甚至在校园中感到孤独无助,并且逐步上升为一种病态的心理。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已经处于成年人的年龄,这样就致使学生不愿意表现出自己恋家的心理,特别是更爱面子的男同学。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也不希望接受任何的教育,从而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顺利的进行。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团体咨询,也就是改变以往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团体中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团体成员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个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难以启齿的。

基于此,学生能够更主动的接受心理疏导和咨询,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团体咨询能够起到相互带动作用

团体咨询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更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团体咨询能够起到相互的带动作用。

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成功克服自己心理问题以后,就会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变得活泼起来。这样就会影响着团体成员,带动其他成员变得活泼起来。对此,团队的带动作用就能够逐渐的形成,推动学生克服更多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3、团体咨询具有更高的效率

对于大学生成立的师资队伍来说,主动高职院校依然不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疏导以及治疗,没有利用充分的人力、物力等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治疗。

团体咨询有着较高的水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务等。和个体相比,团体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比个体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团体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成员带来其他的收获。

2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中的负面意识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诸多高职院校已经慢慢将实践教学当作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力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中,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益处,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中负面意识的影响和侵蚀。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中受到“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意识影响的人数并不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个例。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负面意识,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中的负面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在进入社会后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因为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个例,高校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团体咨询,针对整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社会中的负面意识,进而提高心理的防御力和抵抗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是非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2、利用团体咨询建立良好的班风

同时,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高校不但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能够沐浴在正面积极的环境中,进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因此,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并在班集体中创造出一个健康活跃的气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深深感受到,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创造有利条件。这时,教师就能够将团体咨询模式应用其中。

针对于整个班级,教师就可以利用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变得健康。

3、新生入学时的应用

在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也是团体咨询得到普遍应用的方面。大学生新生难免存在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无助的负面心理、来自于学业和就业的压力等等。

篇4

关键词 体育特长生 心理健康教育 管理机制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要求

高中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任务不是死教书,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社会需要有德有才的人,不需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行为粗暴的武士。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才符合社会提出的培养人才要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专业的要求

没有吃苦耐劳公平正直等品质,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人才。既便是侥幸练就出好成绩,最终也不能为国家效力。如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见不鲜的兴奋剂事件,大多因为这些运动员不具备正常的心态,想投机取巧取得好成绩,最终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落得声名狼藉。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机制

(一)培养良好的个性倾向和性格特点

高中体育特长生面临双重压力――专业和文化。他们不仅要象普通学生学好文化课,又在课余时间从事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运动来达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风吹雨淋,寒冷酷暑也得承受,而只有具备诚恳、勤劳、谦逊、节约、乐观、活泼等优良的性格特征,才能保证好的心态和好的成绩。

1.学生入校组队后即制订队规,并严格监督执行。注重个人与集体教育,建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不因为个人不良行为让训练队抹黑,被人耻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2.坚持每月一大会每周一小结。对每天的训练情况记载,如考勤、完成运动量、动作掌握程度等。月会提出下月目标和措施,总结上月成绩,存在问题,表彰先进及进步大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3.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交流分析,必要时与家长、班主任沟通或邀请队友共同解决问题。

4.以身示范,用行动感染带动学生。教练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品德,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尊重你愿意按规定的方向努力。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经常给学生以语言提示,及时肯定学生,训练中坚持严格要求,不折不扣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生不仅要与父母、教师、教练员、同伴及同学交往,而且还要与社会人发生联系(如比赛)。能否处理好社会关系,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1.首先处理好与教练的关系。绝对信任和服从教练,能接受指导、建议与批评,视教练如父母。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师生情绪,而且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作为教练,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或弟妹,重视理解关心他们,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受你,信任你甚至依赖你。

2.理解父母的苦心,多交流。让父母了解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从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多给予关心。树立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的决心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教练每学期末将学生学习、运动成绩总评,写下评语让学生带回家,并要求家长反馈信息,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3.体育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有困难互相帮助共度难关,不搞哥儿们义气,不拉帮结派,有正义感,能阻止队友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对队友的错误当面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对队友的进步要由衷鼓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4.同学之间。主动向他人请教,不打扰他人学习与生活,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正确处理男女感情,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恋现象很常见,教练不应采取过激举止,要引导,多单独谈心,让其明确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把学习和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用队规进行约束,还可以调动队友一起来做思想工作。

三、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要帮助其建立与自身实际相符的目标,并使其充分认识到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可好高骛远,一旦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就丧失信心,行为散漫,精神松懈。多热情鼓励,切忌挖苦讽刺,可为他们提供一些逆境中成才的范例:如王一夫,姚明等。关注每一次文化和体育测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其制订下一阶段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四、协调专业训练与文化课的关系

篇5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对自身和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中职校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此时的自我意识发展对他们正确的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确立和自我设计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职校生与普通高中生因为在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和社会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中职校生和其他同年龄人一样,有着良好的品质,内心存在着积极力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致力于纠正他们的弱点和错误,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发掘他们的长处和成功的经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活,提高其信心和自尊,拥有快乐和幸福。

一、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概述

2010年6月~12月,笔者参加了《上海市中职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0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D-079)课题组,担任中职生自我意识一章节调查问卷的制作和结果分析。自我意识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等信息;第二部分包括有关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方面的问题共10题,回答以5级来分级(包括“是”、“基本是”、“说不清”、“基本不是”、“不是”)。2010年9月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2所中职校在校学生。发出问卷5980份,收回问卷5965份,有效卷为5915份。除书面问卷以外,还对部分被调查学生进行了访谈。统计工具为spss13.0,采用卡方检验。

二、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

以往许多关于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研究表明,很多中职校生在经历了升学上的挫折后,带着无奈的心态进入了中职学校,他们承受着更多的焦虑和紧张,自我意识模糊、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挫折感强,对未来的期望低。而此次调查的结果却一反以往的调查结果。

1.自我体验方面。①60%以上的中职校生体验到自我满意感和生活满意感;②近70%的中职校生认同自身的价值,在对未来希望的体验上,乐观倾向明显大于悲观倾向;③仅15%的学生自尊低下,20%的学生感觉自己很可怜。

2.自我评价方面。①40%的中职校生担心自己会失败;②60%的中职校生在自己想干的事情上相信自己的能力;③10%的中职校生自我价值的评价较低。

3.自我调节方面。60%的中职校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的奋斗目标。

三、对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的思考

1.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学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塑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也可以说,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乐观、自信、意志坚强、有责任感、诚信、尊重关爱他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真正将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篇6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化解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在施教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促使高职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理解、感悟、升华,摆脱各种心理困惑,提升心理素质,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为了每一个学习者个人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个体健康成长、个性整合和自由解放的需要。学习的目的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学习者的自尊和自信。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最核心的态度是真诚、无条件的关注和同感,它们远比教师的教学才能、专业知识、课程设计、教学工具都重要。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前提。

(二)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重视示范和相互影响是观察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而利用好的示范来鼓励和激发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是体验教学的特点。应用体验式教学,能够使他们在观察学习中重新感到学习的快乐,建立积极的体验,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应用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设计不同的主题,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设计相关的活动,激发高职生的情感,鼓励高职生参与、体验并相互分享,引导高职生审视、思考自己的情感和认知,领悟积极和正确的心理行为模式,使心智得到改善与提升,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行为上的改变。

对于置身于体验式教学的高职生, 他们的感受非常深刻, 通过一个个构思巧妙、启人深思的活动, 让同学们在欢笑中有所领悟,积极地讨论, 说出自己在活动里的感想与体会, 这不仅使高职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凝聚力,效果非常好。比如, 许多学生参加“背摔”体验活动后有相似的体会, 有个同学曾写道: “当亲身经历过这一活动后, 突然有了一种顿悟, 如果说对队友的信任使我迈出了背摔的第一步, 那么团队的激励和支持就是我最后那一跃的真正动力。在团队中, 我们能够战胜自我, 全面提升自己。个人在团队中, 往往能够获得巨大的支持和激励, 释放出不曾有过的勇气。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每一天都有新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新的未知,都会有新的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 背摔过几次,你便不会对未知充满恐惧,也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了。活动结束时, 觉得心情明显变得舒畅放松, 并且期待下一个也许是更加有趣的活动 ”。

四、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教学的第一步,这对学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为:第一,情境设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情境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贴近高职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高职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释放,能够给高职生带来丰富的心理和知识体验。

(二)注意教学方法的恰当性和灵活性

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能够使该情境的效果达到最大化,这就涉及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师可以根据情境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此外,体验式教学的进程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具有生成性,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

(三)注重教学过程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

首先,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积极、必要的引导。其次,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的体验往往是个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这就需要互相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互动。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最终的评价之外,教师应该注重对高职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体验以及整个心理的动态变化的评价。

篇7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对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高中生们尚未成年、涉世不深且正处在青春期,所以无法对具有冲击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学生们的心理过早的成熟,以至于产生厌学、焦虑、自卑、早恋等心理问题。这时,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现如今的高中校园中,由于信息的冲击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

高中生之所以会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由于高中生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所以对于事情的正误判断力较差,再加上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们接受的信息数量也是极为庞大,良莠不齐的。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存在消极的思想。导致其沉迷于网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之中;

(2)某些W生的家庭不和,父母关系紧张,从而给学生留下心理创伤,造成他们神经敏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3)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某些教师仍未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只注重教育任务,而不注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听不懂,所以导致了他们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目标,最终导致信心不足,产生厌学心理。

2.焦虑心理

高中的学生们由于即将面临高考这个带有巨大竞争性的考试,所以难免会有焦虑的心理。但是根据研究表明,焦虑心理对考试的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面对高考这种具有竞争性的考试之时,更是如此。在考场上,其实考的并不只是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更是一场心理上的磨练。所以,让学生从模拟考试中适应高考便显得尤为重要。

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的表现为极度的轻视自己,不自信。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人都会有偶尔的自卑,这种自卑无关紧要,但是不能长久的将自己滞留在这种情绪之中。否则就会出现心灰意冷,使生活以及学习都处在一种悲观态度之中等现象。

4.早恋心理

从心理学上出发,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相互产生爱慕之情是十分正常的,同时这份情感也会成在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高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将早恋的学生一味的定性为“坏学生”、“坏孩子”,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让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在学业上有更大的进步。

二、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

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否则会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重,从而起到反效果。比较适合的方式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1)主动谈话。作为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多主动找学生进行谈话,这种谈话可以是与学生单独的进行,也可以以小组聊天的方式进行。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给与正确的心理导向,从而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2)角色扮演。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学生扮演某种角色、经历某种没经历过的事情,来加深学生对于某一个特定问题的认知。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让班级中攻击性较强的同学来扮演被欺负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设身处地的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力。

(3)团体辅导。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适用于班级之中,可以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具体模式是可以首先由班主任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内部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加深对这个问题的印象,并且多数学生都会将问题的答案引入到正确的导向中,即使有个别小组的答案出现了偏差,教师也可以在最后的总结中,将这个偏差潜移默化的消除掉。

(4)肯定表扬。即正强化训练法,主要使用形式有赞许、表扬、奖励三种方式。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极大程度上给予学生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能使学生坚定地坚持正确的思想以及行为模式,为今后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5)脱敏反应。脱敏反应可以主要应用在面对考试产生极大焦虑感的学生身上。主要使用方法为:第一,系统的进行肌肉放松;第二,制定焦虑等级参考表;第三,针对不同的焦虑心理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缓解训练,这种方式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应用才会产生效果。其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考场产生焦虑情绪之后,能够自主的去将焦虑情绪缓解掉。

综上所述,现如今,高中生往往面临着学业、社会等多重方面的压力,所以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而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之后,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加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梳理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

篇8

一、引言

体验式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在体验式教学中,亲身感悟与直接体验更容易让人接受。在体验式教学中,大学新生心理辅导的体验活动包括心理辩论赛、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影片观摩、案例分析、课堂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的参观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活动只是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载体,关键是要通过创设一个亲身体验的情境,为大学新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探索自我的机会,依据教学内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的方式构建大学新生的心理结构,使大学新生领悟自我心理的积极力量,培养大学新生的心理品质,使其心灵获得启迪和升华,获得积极成长的经验,达到普及教育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程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的主观感受;第二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堂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堂的总体兴趣和体验。

2. 研究被试

研究选取四川省德阳市某高等职业院校大一学生作为被试,被试选择均为随机选择。分为两个组,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组学生40人,对照组学生40人。数据均为有效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3. 研究结果

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1 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

教师风格 632.813 1 632.813 39.881 0.000

内容掌握 171.113 1 171.113 9.648 0.003

课堂兴趣 344.450 1 344.450 15.783 0.000

由表1数据可知,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与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在学生对教师风格的偏好,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三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如表2所示,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问卷涉及的三个维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主观体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下限 上限

教师风格 6.315 78 0.000 5.625 0.891 3.852 7.398

内容掌握 3.106 78 0.003 2.925 0.942 1.050 4.800

课堂兴趣 3.973 78 0.000 4.150 1.045 2.070 6.230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组被试无论是在对课堂的内容的兴趣还是在对于课程主旨的把握以及自我体验方面均高于进行传统教学的控制组。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大学新生模拟生活场景,练习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如可通过“国王与天使”“摸石头”等体验活动来学习人际交往,了解与人交往的重心,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体验式教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灵归属感。大学新生正处于自我成就日益扩大的时期,班级归属感、团体荣誉感是大学新生自我成就的重要形式。体验式教学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如素质拓展、头脑风暴等体验活动,让大学新生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和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团体对人的重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体成员的信任感,最终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灵归属感。

3.体验式教学的积极体验有利于大学新生的自我探索。积极体验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无形中也会转移大学新生的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大学新生的不利影响,摆脱因不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积极的体验活动,让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扬长避短,促进大学新生内心的和谐,使大学新生在获得积极经验的同时产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心理和谐。

体验式教学是精彩生动的理论讲授无法替代的。大学新生在全程参与、体验分享和互动感悟的过程中,通过体验产生感悟,正常释放情感,情绪、情感得到激发和内化,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大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领悟到应对技巧,在参与和思考中升华,并内化为大学生积极的品质和心理自助的能力,促进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2]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

篇9

一、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一个中学生,他整日耳边响起的都是父母的唠叨,教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经常被要求去做或者去达到一些非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和目标。长此以往,他就会产生焦虑、恐慌、自卑,做任何事情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能力甚至于智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冷漠、嫉妒等;反之,如果他生活在宽松、宽容、和谐的氛围中,那么他就会学会宽容和谦让。

篇10

让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增强抗压能力,保障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这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全面开展知识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忽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自卑、自闭等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学校号召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认真贯彻实施,对教育结果也漠不关心,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素养不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本身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教学经验,很多班主任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在授课上显得力不从心。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上的经验以及自身对心理学的理解,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教育。

(3)缺乏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始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很多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时没有针对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入手,很多班主任只注重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心理障碍而忽视了学生生活方面的心理需求。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中是青少年心理行为得以正确培养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关注每个学生。班主任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关注每个学生,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心理教育也需要班主任因材施教,班主任在了解每一位学生心理情感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教学工作。例如,针对全班同学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整体教育;针对部分同学出现的共同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采取小组教育;对于很难解决的个别特例,班主任应该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单独进行教育。

(2)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凭借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是不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对班主任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定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以开班会的形式,通过互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还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当然,这些都少不了班主任的有效领导。

(3)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现代课堂趋于多元化,课堂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教学,还应该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平台,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课堂上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受到学生极大的关注,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与各科任课老师沟通,将心理教育贯穿到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4)将生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心理教育分为学习上的心理教育与生活上的心理教育两部分。班主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也便于班主任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课间、午休以及查寝的时间以语言交流的形式将心理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健康的心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另外,班主任还应该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氛围,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减小学生的警惕,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打开心扉与教师进行直接的沟通。

篇11

高中生心理发展速相对缓慢,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不和谐、不平衡,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

1.1 坚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工作是学生养成良好心态的有力支撑。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要寓教于乐地帮他们扩展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下发现自我心理盲区、误区和心理行为偏颇。让心理健康知识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审视自我心理行为。

1.2 调动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高中生辨别真伪能力不强,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易出现毫无根据的争论,看问题易掺杂感彩,固执任性等,与人相处会出现过度争执和心理诱因现象,易导致身心受创,触发心理反常。教育者应消除其抵触情绪、矫正其急躁性情和做事草率甚至不虑后果的心理行为反应。

有时他们放纵自己,我行我素,教育者要把握他们放纵行为的思想心理误区、症结,循循善诱,晓以利弊,并结合身边典型例子进行心理调试,心理教育咨询,心理沟通等,使其能联系自身,对自我心理行为有所觉察,能配合家长、老师等身边人认识放纵自我的心理危险,改变自己的心理放纵表现。

1.3 改变心理偏差行为

掌握高中生心理的一般特征,教育者首先应认同他们在青春期心理发育存在的脆弱、矛盾与偏差;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具体表现的心理倾向、心理问题做好咨询、分析和帮教,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行为存在的较普遍性,降低他们因心理烦恼而产生的不良行为, 调动他们向青春期心理偏差挑战,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化解心理矛盾,改变心理偏颇导致的行为异化事态。

1.4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当前高中生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培养其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正确评价。增强高中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1.5 完善人格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规范,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的正确性,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言行准则。

2.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策略

2.1 合力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教育者自身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潜意识地在育人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学校应注重将学生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学校整体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行为中享受快乐。

2.2 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科教师应探求有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方式方法、渠道,走进学生心理表现实际,采用课件拓展、师生讲心理问题故事、问卷调研分析、个体咨询等多种可行的施教途径,拉近师生距离,友好地交流,使他们愿意反映自我心理困惑和纠结的心声。

班级要进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多让学生组织"说说心理话"的畅说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也是班级管理走进学生的育人举措。班主任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制订计划,合理用时,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娱乐,以健康的心理交往,能共享成功的快乐。

年级可以组织"家校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可以统一下发"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掌握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教育侧重,把好序列心理健康教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