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学基础汇总

中医学基础汇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5 10:27: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医学基础汇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医学基础汇总

篇1

1 中医学教学的现状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医的内容,而课时安排只有一学期的授课时间,重庆医科大学儿科本科、儿科七年制的中医学教学安排为大课理论54学时,本科示教3学时,七年制示教9学时。短时间内把中医院校几年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学期内讲授完毕时间短任务重,不能深入。而且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理论体系的巨大差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思维转换非常困难,往往对中医不能产生兴趣及真正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临床示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机会,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医。但是示教时间短,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个学时,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条件有限,没有病房,只有门诊,就造成病人随机性很大,对于示教病例病人的病种不能选择,示教病例数量不能确定,也不能预先安排典型的病人给学生看。就导致不同组别的学生示教内容不一致,学生体会不一致,而且以往的示教教学方式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对如何四诊、如何辨证论治进行单方面讲解,力求让学生多了解临床。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主动思维很差。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差不能及时做出反应,示教结果就形成参与性差,实际效果不佳。

2 中医学CBL教学法应用的方法

2012年中医教研室利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论证的契机,对示教部分进行了改革,加入了CBL教学。

具体方法:在示教之前2周把典型案例发给学生,按学号将学生随机分组,一组约10人左右,每次上课两组进行讨论。然后学生先个人查找资料进行分析,再进行组内讨论,组内汇总意见后,由一名学生制作成PPT,示教当天进行汇报。示教当天,一组汇报分析,另一组学生对对组的内容提出意见及疑问,由汇报组学生回答疑问,两组讨论。最后,由教师简短点评。

3 CBL教学法应用的效果

通过CBL教学,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参与性。事前大家己经自行查询资料进行了个人的分析,然后组内讨论,汇总意见,在示教时学生代表汇报时,可能有错误,可能思路与对组不同,另外一组的学生就有疑问提出,针对每一个小问题,又会展开进一步讨论。对整个讨论范围的拓展,及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很直观的得到。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能够在自学及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自行改正;也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学生反映良好;教师能够在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可以直接针对短板问题进行讲解,学生感触也更加直接,容易理解。

此种教学方式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单方面输出为双方面互动,形式不再枯燥,反馈性也很好,能够使教师发现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合理分配今后的授课安排。

4 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通过目前CBL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1)病案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不宜选择过于复杂的病案。因学生中医基础比较薄弱,简单病案的诊断都可能存在问题,过于复杂就可能造成讨论时间过长,讨论容易偏离重点,造成不可控因素增大。这就要求在最初选择病案时,必须全体教研室教师共同讨论、分析,精选病案。如果讨论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病案,并存入CBL案例库,以备后用。(2)带教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起到掌控全局的作用:当学生们不能积极发言时,可适当的加以启发;当讨论偏离方向时要适时地扭转形势;当大家没有发现错误时要适当的提醒,使讨论能围绕主题,不偏离方向。不然就会造成花费时间很长,讨论的目的却没有达到。(3)虽然汇报学生的分析并不会完全正确,但是对于中医基础很弱的学生来说,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汇报内,马上发现对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容易,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单独呈现给大家,再让汇报组学生对问题进行解释,之后对组学生质疑,这样两组的参与性就很强,而且会在争论中对问题得到深刻认识,即使不能对问题得到准确结论,这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4)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应该注意弱化自己的主导地位。因为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站在向学生授课的位置,学生也往往不是互相讨论而变成向教师汇报的状况发生。这就背离了CBL教学方法的初衷。讨论不单单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关键是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退后,让学生成为讨论主体,但又要掌控局面,而不是任由学生随意讨论。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授课前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5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案例库的形成。因为刚刚开始,储备案例少,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建成案例库。

(2)师资培训。案例讨论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更加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上的支持对教师要求很高。目前的师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到外校及本校优秀科室进行学习。提高带教教师能力。

(3)与之相配的学生评价体系配套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篇2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1个月]

公 司:XX医院

行 业:医疗/护理/卫生

职 位:中医科医生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中医学

学 校:福建中医药大学

自我评价

临床诊治杂病的经验较为丰富,对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都熟练掌握,掌握针灸理疗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运用中医按摩手法,为顾客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在中医营养学方面也有所研究,能够为病人的日后康复提出饮食方面的建议。工作态度认真,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积极上进,希望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医生

工作经验

2010/4—至今:XX医院[ 2年1个月]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内科 中医科医生

1、负责对常见病的独立诊断和治疗;

2、负责搜集、整理古今的临床案例;

3、负责带领和培训实习生;

4、负责写各类中医报告与研究分析报告;

5、负责与病患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避免矛盾。

---------------------------------------------------------------------

2009/3—2010/3:XX中医院[ 1年]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门诊 中医科医生

1、负责中医门诊诊疗;

2、负责针灸理疗工作;

3、负责患者的回访与跟踪,保证理疗效果,增强患者的信任;

4、兼职撰写中医科普文章,普及中医养生理论。

---------------------------------------------------------------------

2008/7--2009 /2:XX卫生中心[ 8个月]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培训部 中医养生专家

1、 负责公司新近员工的医学常识和产品知识的培训;

2、 负责组织和开展中医养身讲座和交流会;

3、 负责中医资料的整理汇总;

4、 负责向客户和患者提供中医养身方面的建议;

5、 研究各种针灸减肥、推拿理疗。

教育经历

2004/9 --2008 /7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本科

证 书

2007/6 执业医师证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篇3

中医学科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实践性较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力[1]。目前,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es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模式展开中医教学,难以满足当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要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要求教学工作者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展开讨论式教学[2]。随着国内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PBL教学法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探讨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本文就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相关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我校2016级学生82名。纳入标准:①统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考核;②学生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未参与教学反馈调查;②中途退出;③相关资料未完整保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名。观察组男23名,女18名;年龄17~22岁,平均(20.26±1.37)岁。对照组男22名,女19名;年龄18~21岁,平均(22.48±1.09)岁。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包括目标展示、组织教学、归纳总结、讲授新课、课堂反馈。观察组采用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展开双轨教学,主要内容如下:(1)准备教学讨论提纲,在展开每项疾病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小问题,辅以相应的病例,制作课堂讨论提纲。(2)教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借助检索工具完成资料查阅,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答案探寻。(3)分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6~7名,每次讨论前随机指派组长。讨论围绕教师设置的理论问题、临床问题,组员相互纠正和补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好记录工作,汇总各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4)课堂启发教学,每堂课开始后简要介绍疾病概念、病理机制、辨证施救、最新的研究进展等内容,以便学生展开讨论。(5)课堂集中讨论,采用PBL教学法,使学生以问题为基础展开讨论,由各组组长发言,总结小组的意见,阐述并说明对提纲中设置的若干问题、临床病例的观点,使学生畅所欲言,营造良好的辩论氛围。(6)教师负责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针对重难点问题、共性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总结并归纳要点,并对各组发言加以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

(三)观察指标

(1)根据中医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科考核试卷,全部参与研究的学生均进行中医学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考核,其中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考核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附加题,总分100分。实践操作考核包含现场考核(40%)和日常课堂表现(60%),总分100分。综合成绩包括学生日常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满分100分。(2)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学期末对参与研究的学生展开教学反馈调查,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形式、总体评价、学习兴趣等,满分100分,①优(≥90分);②良(80~89分);③可(60~79分);④差(<60分),优良率=(①+②)/41×100%。

(四)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t检验定量资料(`x±s),以X2检验定性资料(%),P小于0.05,表明有差异。

二、结果

(一)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见表1。

(二)教学反馈结果比较

观察组教学反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三)讨论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67-03

中医学作为一门服务于人类自身的自然科学性质,要求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质量保持永无止境的追求。但如何有效保证和持续提高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是困惑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问题。国家为持续有力地监控高校教学质量,教育部对各高校教育进行了全面评估,这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周期较长的外部评价形式,由于其评价范围全面、指标体系复杂、组织实施较为困难等要素,很难高频率、经常性地开展。然而教育质量保证的最根本动力在于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故如何充分学习借鉴高等教育评估构建由教研室至二级学院再至学校的阶梯式、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持续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评估的情况

1.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评估展开的主要模式与经验。由于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各异,其高等教育评估的方式也具有明显差异性,形成各自的行为模式。概括来说,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评估,从政府对评估活动的参与度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自主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集权模式和以荷兰为代表的元评估和以英国为代表的中介评估的政府指导模式。其评估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国家在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方向上应起到充分的主导作用,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制订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据。②教育评估的法制化、规范化、客观化、民主化、多样化、个性化应是基本的发展方向。③在教育评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行业学术专家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学术界自觉为其行业质量承担集体责任。④应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的监督。⑤应逐步构建集高等教育各利益方于一体的立体的教育评估系统,逐步实现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和评估程序的稳定化。⑥在评估过程中应特别突出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质量评估的重要性。⑦在开展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情和各类院校的特殊性和各个院校的个性化。

2.我国高校开展教育评估的现状分析。到目前为止,全国高等院校基本上全部接受了教学评估,从评估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院校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标准,教学评估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档案建设等方面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教育评估研究者对教育评估的本质、目的、对象、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组织与制度、方法、心理与调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此同时,我国先后对不同的本科学校分别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水平评估,评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被评学校明确和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对基本教学规律的认识与掌握,理清了教学工作的思路;②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教学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③促进了学校及有关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水平;④促进了学校完善、改进管理制度,实现了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不断增强高等学校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劲。⑤通过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二、教学质量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必要

无论是世界模式还是中国模式,高等教育评估教学质量评价范围虽全面,但因为指标体系复杂、组织实施较为困难等要素,很难高频率、经常性地开展。因而需要建立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系统的、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借鉴高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觉地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此可将不定期评估转为定期评价。构建由教研室至二级学院再至学校的阶梯式、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持续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评价阶梯化内涵。“阶梯式”目前尚未明确定义,可理解为事物由较低层次逐渐向较高层次递进,将其运用至教学评价中意指评价由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校由低至高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

2.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涵。所谓教学评价常态化,是相对于教学评价的非常态化开展而言的,是指高等院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借鉴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觉地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目的而进行的内部质量控制过程。所以,对于“教学评价常态化”内涵的把握,有四个层次的理解:①高等院校首先要有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主动开展内部质控的强烈意识。②要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③在行动上要经常性地开展质量评价活动。④在效果上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有效解决,这也是常态化开展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医院校教学评价常态化的特点。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构成我国医疗卫生的主体框架,两者均能为患者提供有效服务,然而两者的特色亦非常鲜明。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强调正确理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强调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学名医;强调建立中医的辩证思维方式,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临床问题等。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构建中医院校教学质量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为中医院校教学及其管理引入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的监控和常态化评价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①继承高等教育评估的指导方针。应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要继承和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重视评价本身的导向性、诊断,目的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突出中医特色。新的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评普通意义上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一般特性,又要充分体现培养对象为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的本身的特点与规律。③能客观反映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无论是国际的、国家的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反映、引导、落实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新趋势的有效手段之一,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自身应首先作出相应改变。因此,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较好地反映出这一趋势和要求的重点内容。④评价指标的易操作性。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指标、考评的方法要注意能反映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简单易操作的特点,降低评价活动的难度,减少评价专家的工作量,为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创造条件。

2.评价内容。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内容:二级学院设置满足教学任务要求的情况、图书情报及信息检索的教学资源量、使用便利性、师资队伍结构、学科专业网站建设及学员使用情况、教材、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质量、学员满意率调查、领导重视程度、教学奖惩制度、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及落实情况、教学档案完整性及归档及时性、师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

3.步骤与方法。①文献调查。界定教学评价阶梯式、常态化等相关概念;解析中医学院各层次学生培养目标;收集目前已有的中医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同类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因果分析图法,对中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归类。②遴选评价指标。在进行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分解和归类合并,结合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对中医学院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进行设置;遴选指标,初步形成中医学院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③专家论证与深度访谈。通过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拟定的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论证与专家的深度访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评价标准。④体系设施。在中医院校内设施该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⑤结果汇总、分析及形成报告。对相应结果进行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关报道。⑥总结。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四、中医院校开展教学评价常态化的意义

常态化开展高校内部的教学工作评价,是高等院校注重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它符合了高等教育重在提高质量的时代要求,对于进一步确立院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责、引导基层教学单位建立更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审查教学质量、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整改,有重要意义。故这要求我们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中医教学质量的持续培养,建立一个符合中医特色的常态化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慧仙.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4):27-28.

篇5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的一部分,是为便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术语、诊断方法、辨证规律、治法治则、治疗指南、疗效评价及相关管理和工作事项等一系列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而制订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中医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研究”重大项目。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给出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概念的明确定义,笔者翻阅了大量文献并对其相关概念做了深入研究。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相关概念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中医医疗技术、中医特色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将其进行归纳总结。所谓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是对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阐明其机制,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门技术。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应用方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适应症广等特点。 

《常见中医优势病种治法集粹》中指出,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是指在疾病总体和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的防治上,中医的效果较西医为优的病种。它是对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阐明其机制,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门技术。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 

2构建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 

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前进,在标准数量、质量、人才培养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但尚未制定中医药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各个部分的子框架,如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针灸标准体系框架、推拿标准体系框架等。这就导致了标准制定的级别、先后顺序、急迫程度、空白领域等方面无法从宏观上把控,使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和突击性,继而导致目前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缺乏一致性、延续性、预见性和系统性。具体的标准制定工作是基础,但其组成方式并不是简单的罗列,不同的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平行和交叉的关系。如《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与《GB/T 22163—2008腧穴定位图》,在内容上是互补的,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十部分:穴位埋线”中,它们之间是平行的。可见,从整体上梳理和把控各项具体的标准,宏观上统筹安排,建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对于推进标准化建设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中医药治疗技术的一部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框架体系构建工作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 

3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3.1标准化的相关理论知识研究 

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体系框架构建研究起指导作用。研究包括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工作原理、构建步骤、体系框架设计及体系表编制方法等相关知识。 

3.2国内中医治疗技术标准化工作发展现状研究 

对标准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国内中医治疗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水平以及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目前中医治疗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及中医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情况,明确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3.3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内涵和外延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家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尚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将影响后期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因此在研究之初,首先需要对其定义及包含范围进行研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深入分析与其相关的概念,如国家已给出定义的中医优势病种、中医医疗技术、中医特色疗法等,可以对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定义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尚未公布哪些技术属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而本研究的目的是要以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为对象进行框架体系构建研究。框架体系的构建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再进行分类。所以,在收集数据时,应尽量扩大范围,以保证目前具有中医学优勢的技术及将来会归入到此范围的技术都能够顺利纳入框架体系。 

为保证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笔者从以下3类国家已经的技术进行数据收集。(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中医部分);(3)中医优势病种对应的中医治疗技术。

在掌握标准体系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中医优势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标准体系在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借鉴其他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的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现行、在制、预制中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对中医优势病种176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1100项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确定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层次,提出顶层设计方案,并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整改,形成有利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规范、推广及发展的标准体系。在构建出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初稿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专家意见,不断完善框架体系。通过专家咨询会、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调研、远程咨询等多种方式大量收集专家意见,确保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框架体系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层次结构的确定;(2)分类组合的确定;(3)具体每一层内容的确定。原则是从个性特征中寻找共性特征,每一层都是下一层的提炼,具有共性特征的标准处在同一层,最底层是个性标准层,即专用标准层。共性标准是表达若干标准间共性特征的标准。 

前期的研究已初步确立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的第1~4级的框架架构,见图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体系划分办法,遵循标准体系框架的划分原则继续向下细分。在继续细分的过程中,汇总标准制定方面的专家以及一线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使用者及研究者的意见。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为了能够使具体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更加便捷系统地归入本框架,在原先已分好的第3层与第4层中间又加入技术规范、操作指南、仪器设备标准等内容,即共性标准层,因此新的分类将原来的第4层改进为第5层。以治疗操作标准为例,第4层分为技术规范、操作指南、仪器设备标准、教学标准、科研标准、推广技术标准、其他7大类。下一层即第5层以操作指南为例,其分为针灸疗法操作指南、推拿疗法操作指南、内治疗法操作指南、外治疗法操作指南、其他五大类,如图2所示。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是标准体系建设的核心。为有序、高效、快速和安全地推广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技术标准体系分类的过程中,笔者借鉴中医针灸标准、护理标准、中药标准等多项标准的分类方法,提出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分类方法。结合目前已收集优势病种176项,如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肝豆状核变性、心悸(心律失常)等。收集中医优势病种对应治疗技术719项、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1~2批共143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第1~4批共238项,如围绕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顽固性疼痛、下肢静脉曲张、过敏性疾病、脑源性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腹泻、湿疹、时疫病、急危重症、糖耐量低下等。并在整理分析如《GB/T 21709.7-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GB/T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等具体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类研究,用以验证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本分类方法以中医治疗技术为研究对象,借鉴针灸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方法、中医临床护理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等内容,分类方法与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卫生适宜技术等中医药的其他技术具有兼容性。 

本研究确定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层次,提出了顶层设计方案,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整改,不断地完善该体系。其中争议较大、修改时间较长的是针灸疗法操作指南中的针疗操作指南的分类问题。最初的分类思路有3种,(1)按照针具进行分类,如磁圆梅针操作指南、锋勾针操作指南、芒针操作指南等;(2)按照部位进行分类,如眼针操作指南、耳针操作指南、头针操作指南等;(3)按照刺法进行分类,如输刺操作指南、经刺操作指南、远道刺操作指南等。 

为了在3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分类方法,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法,分别对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所以及地级市的盐湖区中医院、新绛中医院、稷山中医院、万荣中医院等53家医院进行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框架体系构建研究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15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88.26%。另外,还邀请山西中医药管理局、医院、药店、卫生所、医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名业内专家召开研讨论证会。综合分析调研结果,最终选择支持率最高的方案,即按照针具对针灸疗法操作指南进行分类研究。 

技术标准的第6级框架以治疗操作标准类中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操作指南为示范进行细分,将针灸疗法操作指南分为针疗疗法操作指南和灸疗疗法操作指南两大类。第7级将针疗操作指南按照针具进行分类,分为磁圆梅针操作指南、饞针操作指南、圆利针操作指南等部分。灸疗操作指南分为艾灸操作指南和其他灸操作指南两大类。第8级又将艾灸操作指南分为艾炷灸操作指南、艾卷灸操作指南、温针灸操作指南、温灸器灸操作指南4类。其他灸操作指南分为灯火灸操作指南、天灸操作指南、其他操作指南3类。推拿疗法操作指南按照治法分为按法操作指南、摩法操作指南、推法操作指南、其他4个部分。内治疗法操作指南按照治法分为汗法操作指南、下法操作指南、吐法操作指南等部分。外治疗法操作指南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中药外治操作指南、夹缚固定操作指南、牵引疗法操作指南等部分。中药外治操指南的下一级又分为敷贴法操作指南、涂搽法操作指南、熏蒸法操作指南等部分。如图3所示。 

篇6

近30年来,我国中医药领域相继实施了大量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以术语为核心,推出了包括行标乃至国标的众多标准,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西医电子化病历(健康记录)与电子化CRF表格正在全国范围内以极高的速度推进、普及,纸质记录由于在书写、保存、检索以及后期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已逐步退向辅助位置。新的载体形式对已有术语标准从标准的体例、标准的应用模式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支撑信息化时代中医药工作的开展,中医临床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也应当逐步深化推进,不仅应与国际通行的方法学接轨以全面提升标准的系统性,还应力争提高标准的实用性,使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正在信息化临床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

1 中医临床术语体系复杂性高,标准化工作难度大的成因探析

与现代西医学大量采用“死语言”建立术语体系以描记医学信息不同,中医临床术语的主体——汉语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在中医学数千年发展历史中,与其他传统学科相似,有些术语凭借古籍保持了其原始含义,在当前工作中仍被普遍使用;有些术语则已在内涵上发生了本质转变;有些术语则已完全被弃用。时代变迁对汉语的影响,不仅造成中医术语在概念理解上的古今差异,不同时代度量衡的标准还造成了同一种度量单位术语在实质意义上的改变。此外,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促成了各地区所习用中医术语的地域性差别,内容涉及中医学理、法、方、药、术各个层面。另外,由于学术流派与传承的分歧以及出于对学术保密的需要,人为编制形成的近似密语,只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如孟氏[1]文中所提到的“鬼把子”。更为重要的是,伴随近一百余年来现代西医学在我国扎根、壮大乃至逐渐成为占据主流地位的医疗卫生体系,大量西医学术语被翻译引进,其中既包括对西方语言的本土化汉译,也包括日文汉字的翻译回流,造成大量医学术语字面相同而含义迥异,严重冲击了原本相对自成体系的中医学术语;而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又同时提出了对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两方面的需求。上述列举原因可能尚不够全面,但其综

合结果使中医临床术语体系远较现代医学术语体系更为复杂,也决定了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2 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的重大意义与相关标准的推出

标准化中医临床术语是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文以载道,中医临床术语是相对抽象的中医文化、中医诊疗与中医养生保健预防理念的主要载体,依赖中医术语才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术的记载、描述和表达。因此,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是更好继承传统中医事业,使其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基础;语言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标准化的中医临床术语则是中医药生产、教学、临床与科研在领域内部以及领域间、学科间、产业间进行正确信息交流、保障业务顺利进行的基础;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则是中医药领域信息化的基础,基于标准化的中医临床术语能够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实现中医药信息高质、高速地采集、储存、管理与利用;中医临床术语的标准化是实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过程标准化,进而建立中医临床评价体系的基础,而中医临床评价体系是实现科学、客观、综合地评价中医临床,实现中医药在新时代健康发展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进程的重要保障力量;尤为重要的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还是建立中医药领域其他标准与规范的基础。术语被作为最细小、最基本的元件参与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完成概念定义描述。标准化中医临床术语的采用不仅能够提高概念定义的精细度和准确度,还便于建立起概念间基于语义的逻辑性关联,使制订的标准规范在质量与学术水平上得以整体提升。

基于标准化对中医药行业的重要意义,更为解决实际工作对标准化中医临床术语的迫切需求,近30年来,我国中医药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标准化研究,涵盖了中医、中药、针灸等内容,目前已推出了包括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的系列标准。纵观已有标准,绝大部分面向特定的应用环境与应用目的,以中医学知识体系定范围的术语种类(如中医疾病与证候诊断类、中医基础理论类、针灸腧穴定位类等)为中心,实施了术语的再分类与编码研究,并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模式进行了术语的标准化定义,部分标准还完成了术语与其同义术语的链接。

3 已有标准在临床科研工作中规范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分析

电子化病历、健康记录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入、高速推进,对标准化临床术语提出了新的需求,将已有标准成功地应用到临床科研工作中,既是各项标准制定的初衷,也是中医信息化发展的必经过程。但前期研究发现,已有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与预期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国知网(CNKI)以“标准”、“中医”、“应用”及已有中医标准的全名等作为检索词进行全库查询,除国标《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有数篇文献外[2-6],论述其他已有标准应用情况的文献几乎为零。已有标准的应用性文献数量之少,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中医临床科研应用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中医院临床医师的访谈,还发现临床工作者对现有标准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大多数人既不熟悉与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相关的标准究竟有哪些,也不了解应该如何使用标准。

笔者认为,现有标准未能得到理想施行主要存在如下原因:①中医标准大多采用纸质形式,书籍是规范化术语的载体,虽然标准中具有对术语的明确定义,但仅凭人脑记忆来使用标准化术语或在使用中通过翻书查询都是不现实的,对标准内容的学习掌握与使用的不便阻碍了标准在实际中的应用;②已有标准大多各自围绕中医知识体系的局部分支建立,术语覆盖范围与描述能力相对有限,标准之间缺乏系统性关联。部分种类术语在不同标准间交错重叠,同时还有术语种类被遗漏,未纳入到标准化研究中,造成使用者难以甄别或无词可用。③当前大多数电子病历采用了非结构化模式,在病历主体内容的书写上并无特殊监控手段,使其与纸质病历书写过程一样具有了高度的随意性,标准难以有效实施。总之,缺乏有效的工具与方法成为已有标准规范化应用的主要瓶颈,建立起一套工具与方法,将已有标准有机整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其与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绑定,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是突破已有标准应用瓶颈、使其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的关键。

4 系统化是深化推进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必由之路

与国际先进的临床医学术语集如《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 CT)相比,系统化是当前中医临床术语标准亟待提升的特质。主要体现在:①已有中医标准大多仍停留在对术语进行标准化而尚未提升到对“概念”实施标准化的层次,致使概念、术语的关系松散,缺乏系统化。术语是抽象化概念的实体性指代符号,概念的地位高于术语,术语紧密围绕概念存在并为概念服务;概念具有唯一性,受语言、民族、时代变更的影响甚微。SNOMED CT核心内容的设定即充分体现了其以概念为核心的系统化观念[7]。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的深化推进,同样应建立起以概念为核心的目标,首先要完成中医临床概念层次的标准化,再逐步建立概念与术语(包括首选术语与同义术语)的关联体系,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语义关联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概念网络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术语集本身的学术地位,从概念唯一性的角度实现中医临床术语标准与国际临床医学术语标准的接轨,同时能够真正有效解决当前临床术语使用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与“多词一义”的情况。②已有标准在术语分类框架的构建上大多缺乏系统性,单一标准难以全面涵盖当前临床科研工作所需内容;同时,大多标准采用了“学科分类”模式进行术语集框架构建,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脱节。SNOMED CT在概念分类框架上的系统化主要体现在其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建立起了相互关系明确、符合现代医学诊疗思路并适用于临床科研应用的10余个顶级概念分类轴,并依据应用方的反馈进行框架的动态维护,从而将临床科研所需的近40万条医学以及非医学专有概念纳入其中,实现了单一标准对临床科研工作的全面支持。伴随中医学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SNOMED CT在其分类框架中还逐步纳入中医、针灸学的概念。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从分类框架角度的深化推进,应当确立全集的理念,力争通过一部分类框架实现对全部中医临床科研所需概念的汇总,并在具体顶级分类的设定上摆脱传统学科分类的影响,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诊疗流程的几大关键环节对全部概念进行合理切割。③已有标准的形式大多停留在纸质版本阶段,缺乏系统化展示、检索与使用的工具。

SNOMED CT则主要通过电子化的TXT数据文件形式其核心内容,用户可以将数据便捷地导入诸如Sql 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或直接导入其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同时,还开发了多种术语集浏览器,基于SNOMED所建立起的关联关系,可以从任何角度检索与浏览SNOMED的概念、同义术语。上述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深化推进中值得借鉴学习的。

5结语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启动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计划到2010年制定出500项中医药标准[8],这不仅为中医标准化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也为深化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有利时机。通过引入国际通行的临床医学术语标准化工作理念,借鉴其方法学体系,在提升术语集自身水平与临床实用性方面下功夫,依据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形成系统化中医临床术语集,是深化推进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孟庆云.中医百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117.

[2] 邵企红,章如虹,毛树松,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人群中、西医双重诊断对照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2):8-12.

[3] 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Ⅰ)——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52-56.

[4] 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Ⅱ)——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病名诊断分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32-36.

[5] 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Ⅲ)——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证候诊断分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49-53.

篇7

一、外语考试语种和学科综合考试学科范围

1、外语考试主要语种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和法语,由参加考试的教师任选一种(外语专业的教师任选一种第二外语)。

2、学科综合考试学科(一级学科)共43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含文艺学、汉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林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音乐、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力学。

二、报考人员范围和条件

参加高校“教师进修班”学习并已完成第一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或主要课程学习,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进修班”省级结业证书的人员。

三、考试时间和地点

1、考试时间:外语考试:20*年11月5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学科综合考试:20*年11月5日(星期日)下午2:00?4:30。

2、考试地点:*工业大学。

四、报名工作

考试报名及考务工作,省教育厅委托*工业大学人事处具体实施。

1、报名程序:

(1)应试教师向所在学校师资管理部门(人事处或教务处)提交本人填写的《*省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相关证明(进修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或进修学校研究生处出具的《“教师进修班”学员全部课程或主要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3张两寸近照(照片需贴在《报名登记表》相应位置)。

(2)各校师资管理部门(人事处或教务处)负责对应试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并按《*省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报名汇总表》进行汇总和录盘(按EXCEL格式)。

篇8

1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中医药学的发展演变依赖于地域文化的土壤,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呈现明显的地域性,为区域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其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成功结合的体现,是中医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已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目前中医研究的热点之一[3-4]。因此,地域性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十分必要,提炼地域性中医学的精华,最终服务于社会。

2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的建设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域文化馆藏特色资源的建设工作,主要是针对读者群体的现实需求的考虑,这也是构建地域特色馆藏资源的重要前提[5]。结合学校重点学科设置和特色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读者文献需求特征、知识结构特点和临床经验,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临床验方、临床经验、讲义、医案医话、临床成就等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满足读者科研、教学需求。

2.2实用性原则

地域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费时、费财和费力的工作。在图书馆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的投入产出进行合理的均衡,最大限度地保证读者实际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用有限的经费保证重点文献品种的收集,汇总入库,保证劳动成果产生效益,以较少的经费求得最好的实际效用。

2.3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是高校在建设地域文化特色数据库时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建立特色数据库时采用的数据交换格式、数据著录标准、网络通信协议等,均应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使特色数据库平台具有跨平台性和可移植性,实现地域性文化特色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3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

3.1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的总体架构设计

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在运行维护及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及安全保护体系的双重保障下,设计了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资源检索与个人中心两大模块的系统框架,其中以目录数据库、全文检索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为数据中心,以检索引擎、数据标引、目录管理、数据提取、数据分类和数据抽取为支撑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基础服务。

3.2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的内容分为学术思想和从医经验,包括名老中医已出版的著作、论文、临床验方、临床经验、讲义、医案医话、临床成就等。其中,龙江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根据老中医各自的专长,研究其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临床辨证思维,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真正为读者所用。从医经验是根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典型案例,总结其思辨特点、养生经验、成才要素,研析名医的个性化诊疗经验中蕴含的辨证规律、证候学规律、用药规律等信息,目的是使名老中医经验的精华得到传承,并将形成的先进成果用于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为例,通过对其近30年的文献和著作的收集和整理,归纳出张琪教授关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想,如“保元降浊八法”的临床分期、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以及临床疗效;“慢性肾衰竭的三期治疗法”中临床常见症、方药、用药剂量等。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关于“张琪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课题的患者临床观察表,并整理每个患者的跟踪诊疗记录,按证型及治疗效果分类归档。

3.3龙江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的系统平台建设

篇9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将从XX学校毕业。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并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习活动。

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更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乐观、执著、拼搏是我的航标,在险滩处扯起希望的风帆,在激流中凸现勇敢的性格,是我人生的信条。由我创意并组织的多次大型活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许,使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之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

我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在大学期间,曾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我还担任过宣传委员,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我是个开朗、热心的人,有较强沟通能力。我坚信: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队任何困难和挑战。

如今的医疗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我愿意加入其中,领略您公司文化之魅力,一倾文思韬略,才赋禀质为您效力,为中国医疗事业和贵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提高自己,很好的将我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X年XX月XX日

护理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观看我的求职信。我是XX大学护理学院20XX届应届毕业生。

在校期间,我始终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还被学校凭为"XX".经过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较为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且报考了XX大学护理专业大专学习。实习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的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在生活中我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吃苦耐劳,热心主动,脚踏实地,勤奋老实,独立思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

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提高了综合素质。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没有只满足于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从亲身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参加学校"XX会" "XX爱心活动"等等。并积极参加医院学习。

我热爱护理事业,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X年XX月XX日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开我的求职信,我是XX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中医学20XX级应届毕业生。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汲取医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实和完善自己,不仅具备了一名临床医生必备的素质,而且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XX级考试,计算机XX级考试,数次荣获校X、X等奖学金,并被评为院XX学生和XX团员。

期间曾到XX中医院内科门诊跟师见习,初步掌握针灸手法,参与诊治病人达XX人次,熟悉了内科及针灸的常见病,拓宽思维;在XX医院实习,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及常见疾病的诊治,领悟了临床辨证施治的思维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我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思考,积极动手实践,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使我熟练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基本诊疗技术,对各科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形成了我沉稳果断、热忱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各阶段中,我曾任班长,学习委员等,成功地组织了无数次班集体校内外活动,工作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老师的好评,我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XX集体",本人也多次赢得了"XX团员"等荣誉称号。我相信有了这些工作经历,我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随信附上个人简历,期待与您的面试。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祝工作顺利!

此致

篇10

1.1.1研究对象

某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7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经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为本病患者,排除恶性肿瘤和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医师的告知下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1.2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年龄介于57~88岁,平均年龄(64.2±6.9)岁,病程介于1~8年,平均病程(2.8±1.5)年,患者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者42例,高中以下者13例;而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55~87岁,平均年龄(63.9±6.2)岁,病程介于1~7年不等,平均病程(2.7±1.3)年,患者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者40例,高中以下者12例。可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由某院护士根据医嘱进行密切观察病情、评估训练、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其措施主要包括:(1)入院后护理。由某院专业医护工作者运用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进行病情评估,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辩证施护方案。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如进食瘦肉、鱼虾、鸭肉等补肾益气的食物,同时结合中药方剂进行温肾益气、活血利尿,以及利用中医按摩技术来帮助排尿,均可使患者的排尿功能始终保持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患者在治疗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2)手术前护理。医护人员应积极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耐心告知患者有关手术的相关知识。并且可以通过耳针三焦、膀胱、外生殖器、内分泌等相应穴位以充分达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目的,对于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重要意义;(3)手术后护理。针灸气海、关元、足三里、合谷、中脘等穴位,或者对天枢、双侧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中药胃肠方剂的敷贴或予超声波透入治疗,在有效缓解术后膀胱不稳定所引发症状的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中医健康教育护理知识讲座,使其详细了解各个注意事项,生活细节,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情况。

1.2.2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值越高,效果越好。而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最后由相关护理人员汇总分析,共设置20个相关问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介于90~100分视为满意,介于75~89分视为良好,介于60~74分视为一般,小于60分视为差。总满意率=满意+良好。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并以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高,两组间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满意度比较

统计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高达98.1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χ2=10.227),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

篇11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5-02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老龄化成为人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骨折、疼痛、畸形等并发症给老年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骨质疏松属于慢性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及绝经期后妇女中较为常见。骨量逐渐减少是患者发病后的显著特征,从而患者的骨微结构慢慢发生改变,骨脆性增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出现身高缩短和腰背疼痛等症状。骨折及其他全身骨骼疾病在患者身上极易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为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0―75之间,平均年龄(62.5±2.1)。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5―85之间,平均年龄(65±2.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给对照组患者服用骨化三醇片,每日服用2次,碳酸钙D3片口服,每日2次,一次服用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 服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方:羊藿、熟地黄、鹿角霜、生姜、肉苁蓉、龟板、生黄芪、鹿衔草、鸡血藤、当归、杜仲、三七、陈皮等,水煎服,早晚2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且对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没有下降。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检测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30例,治愈患者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在最近几年内患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所以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要予以重视,要将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个课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处于逐渐减弱状态,会产生骨量下降的现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诱因更加复杂化。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营养、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导致骨量下降,同时伴随着骨强度降低。体内缺乏激素及钙和维生素也会产生骨吸收障碍,最终导致骨量降低。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上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等范畴,患者主要病机为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血运无力而成血瘀、经脉不畅等。因此,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以补肾壮骨和活血通络为主,要想改善这些症状,就必须将肾中精气充盈。后经现代医学证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原因为肾精不足导致的骨髓、脑髓失养和淤血。骨髓、脑髓失养导致患者下丘脑-垂体- 靶腺轴调控发生异常,因信号传导通路不畅而导致细胞因子不能顺利通过。淤血使得患者骨小梁内微不能正常循环,从而影响细胞物质之间的交换,血液中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进入骨骼被其吸收,最终引发骨骼失养的现象。骨质疏松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在本文临床实验中使用的补肾活血方在补肾的基础上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的鹿角胶和羊藿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白术和山药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从人体内部开始进行调节,有利于人体健康。水蛭、莪术和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这些药合用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老年人骨折发生率和骨折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