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6 09:52: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儿科护理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每天都有很多新降生的婴儿,他们代表着希望。然而在这些婴儿中,部分婴儿因为体弱、护理不当而落下病根、甚至过早夭折。如今,医学界提倡循证护理,对婴幼儿的健康与生命又多了一层保障,也为其家庭增添了欢乐。生命在于呵护,尤其是对非常脆弱,没有免疫力的小婴儿来说,他们更加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循证护理呢?
1 循证护理的重要性
1.1 儿科循证护理对护理科研的影响 RCT法是一般循证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按照特定的护理问题和方案,收集所有的相关研究报告,并一个一个的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分析,必要时,对它们进行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从中得出比较综合而且可靠地结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展开循证护理模式对促进护理科研甚是有益。
1.2 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法律依据 循证护理是严格以实证为依据,它是在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严密的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来实施相对应的治疗与护理。它要求医护在严格的科学证明的基础上来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如今,法律日渐完善,循证护理成为保护患者利益的有力证据。
1.3 循证护理有利于使医护患关系得以缓解 循证护理的推广有利于医院和患者建立和谐统一的医患关系,因此,建立循证医疗与循证护理两者互相结合的临床医疗法,有利于推动医、护、患之间形成紧密合作的诊治联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于此同时,循证护理是把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意愿作为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医护会更加关注患者的感觉与反应,从身心关心体贴患者,从而,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关系。
1.4 循证护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下的循证护理方案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提高护士进行科学研究、统计分析等能力是时代所驱使的。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接受过专业的循证护理培训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远好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够推动护理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推动科学进步,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循证护理对我国医疗事业有巨大作用。
2 如何做到循证护理
2.1 建立循证护理思想观念 要想实施新的护理理论与模式,必须要善于更新思想观念,最大程度的进行循证护理实践,同时树立循证理念。知识是理念的来源,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要强化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加强学习,不断获取循证护理新知识,认识到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善于提出问题,寻找护理依据,提出护理改进意见,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发展护理教育 培养人才靠教育。高等护理教育应该在我国普遍的开展。同时,在护理学科中开设计算机、卫生统计学和文献检测等课程,有利于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今后的临床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将循证护理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养成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实施循证护理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批判的想法去看待问题,习惯性的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这种理念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护理人员也可以自己充实自己,自己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也可以除了专业知识外,在其他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
2.3 提供循证护理发展机会和条件 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和非护理工作,提供促进循证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给予相关行政支持,制定学习日进行循证护理学习与宣传,讨论并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时间保障。
2.4 护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护理研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应该由研究人员、临床专家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紧密合作来完成的。研究者不能只局限于大学研究生和科研机构,一些经验丰富、资历高深的老护士也可以参加护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者自身也可以成为应用者,就可以成为研究者参考材料的提供者。学习理论是为了实践,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为医疗事业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3 总 结
在儿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小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仅在生理和病理上与成年人不同,而且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阶段特性,所以还要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除了以专业知识护理理论作指导外,还要有广泛的有关儿科护理方面的其他知识,如: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的多边协作,以适应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循证护理的有效推广,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服务,以达到增强儿童体质的目的。同时,把降低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使儿童健康成长,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作为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缪群芳,许毅.护生在循证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6(07).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50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3.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1、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坚持每周进行两次护理大查对。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4、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
我科的护士比例搭配未达到要求,护士的人员少。工作繁重,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全科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五、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在医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小儿科病房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深化整体护理,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一、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
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1、完善婴儿抚触室的配套设施,灯光、环境、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
2、训练护理人员婴儿抚触手法,尽快控制抚触技巧,让这项护理技术为我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及科室相关规定,注重服务态度及工作秩序的养成。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8、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9、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
3、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5、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4、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00-00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科与妇产科学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笔者谨以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浅谈体会。
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进行的,也是它的最终目的,了解这一点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前提。
首先,谈谈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纵观一些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医疗事故和纠纷常常由于以下原因: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因社会问题引发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在病员中有未婚生育、超生、性病等疾病时,由于护士个人的道德观念,使其在工作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特别注意,甚至议论、嘲笑、传扬等言行。这从护士角色上分析是不正确的行为,违反了平等、为患者保密的原则,我们应当避免其发生而引起患者的消极心理,影响治疗及康复,以及引起医疗纠纷。
护理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的工作:
1 妇科学
1.1 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对产妇的情况详细了解,包括产后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有无过敏等情况认真了解。
1.2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避免护理安全隐患:
1.2.1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在操作之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可以避免例如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之类的错误。
1.2.2让基本功更加扎实、使护理技术错作更加熟练注重“三基”培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知识体系,避免和减少因操作失败和反复操作所引起的护理投诉。
1.2.3护理操作流程的严谨化。据统计,护理工作者因护理操作不严谨而引起的护理安全问题以及导致医患纠纷占了很大的比重。护理工作者往往认为操作流程繁琐而不愿遵守,但凭个人感觉来工作而忽略“三查七对”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操作流程是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工作中形成的,正确的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
1.2.4 提高自身的共同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交流关系,建立双方沟通的基础。要做到有严谨的语言表达,端正的服务态度。(1)护士对患者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热心相助。不要一味注意其有无违反政策、道德、伦理等行为,而要重视其现在的病人角色给予热心帮助,它可以温暖患者,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或顺利分娩。(2)尊重患者,为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不要用患者的疾病开玩笑,以免损伤其自尊心,影响治疗及疗效。(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她们的苦楚,以融洽的护患关系进行治疗护理工作。(4)满足患者正当的要求,解决具体问题,使之安心养病。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并尽快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要强硬粗暴地否定,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解释、劝说,以免矛盾产生与升级。(5)加强卫生宣教与健康咨询。围产期保健,优生、优育宣传与指导,越来越重要。指导性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并及时彻底地治疗疾病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部分。加强性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也成为产科护理人员新的工作任务。
要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交流关系,建立双方沟通的基础。如果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对于一些特殊疾病要求向患者保密的,不能透漏病情;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随意说不知道,而是应当积极帮助解决。
1.3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和患者各自所充当的角色
通过组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使医护工作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护士的义务包括: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为患者保密的义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护理知识的义务,为患者排忧解难的义务,听取和反映患者意见的义务。
病人的权利包括:有得到及时医治、护理的权利,有知情同意的权利,有被告知的权利,有要求保密的权利,有监督的权利等。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严格要求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要求其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的反馈,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1.4 不断学习护理新理念,把握好护理角色,提高与病人的交流效果
1.4.1加强语言修养,树立服务意识 语言流,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形式
患者入院后,护士为使其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接受治疗,应该通过主动介绍医院科室情况、谈心、询问等方式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在语言交流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方式上,应引导患者说话,认真倾听,根据患者的谈话提问,护士不要自己侃侃而谈一大堆医学术语,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和距离感。而当护士认真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时,她就会感到来自护士的同情和关注,继而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赖感。(2)方法上,要让患者说出个人感觉,避免诱导病人。不要问有或无某症状,使患者只能局限回答“有”、“没有”,而应该问“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等。这样护士就较详细地了解了患者真实的病情现状。(3)技巧上,要注意言语适度,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增进护患关系。(4)与患者交流要注意把握“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不能解释的或不会解答的,应向患者说明或请上级领导解答。不可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其次,在知情、告知的基础上,对于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的病情及诊断仍应坚持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患者的隐私也应该给予尊重和保密。
1.4.2护士注意与病人非语言流 比如护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影响着病人情绪。当性病患者就诊时,护士如果用异样的目光与其接触,就会挫伤她们治病的信心,当孕妇临产时,护士能给她倒杯水、喂喂饭,或为她们擦擦汗,捶捶腰,都能使产妇感到温暖,增添信心。
护士的角色,决定了患者对护士的一言一行都是极其敏感的。护士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护患关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首先,要明确医患双方的职责;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
2 儿科学
随着现代儿科学、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患儿及家属期望值在不断增高,儿科护士扮演的角色及专业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儿科护士要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并对每一年龄段的患儿施以发展性的照顾,。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是未来护理的需要。
2.1 加强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安全教育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从护士第一天踏入病房就要注意安全,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与实施方法》等法律知识,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儿科护理工作责任心重,经常面对的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婴幼儿,护士的工作常在无监督下独立进行,因此,慎独的医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联系实际教育护士,如在给婴儿洗澡时,不严格查对手圈,以至抱错婴儿,那么护士就要应负民事或刑事责任。让她们从以往的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2.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专科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7-01
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医学” 的医学模式模式,儿科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和提高也越来越依赖于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儿科护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精湛的医学技能技巧,更要兼顾儿科病患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制定合适的医护方案,并借助于积极正面的心理护理辅助医护措施,争取病患的主动配合,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快速促进恢复健康。本文旨在探讨患儿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应采取的心理护理。
1儿科病患在就诊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举要
据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分期法,可讲儿科病患按年龄段分为3组:(1)婴儿期(0~3岁);(2)学龄前期(4~7岁);(3)学龄期(8~12岁)。
1.1婴儿期:婴儿有各种情绪表现:吃饱后就安静,饥饿或不适时就哭闹。2~3个月时,吃饱、睡好后会微笑;有人逗他时,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5~6个月时,对新鲜玩具有欣快和跃跃欲试感;6~7个月时产生与(父)母亲的依恋,对陌生人的怯生情绪;8~10个月开始表现出分离时的焦虑情绪,并越来越强;12~16个月达到高峰,18个月后开始减弱。1.5~2岁的孩子已有鲜明的个性情绪,如快乐、高兴、害怕、厌恶。情绪表现多是短促的、爆发性的,而且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到另一种。婴儿害怕接触陌生人,处在陌生环境中也会感觉紧张。这是由婴儿知觉、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导致的正常心理反应。婴儿在2岁以后逐渐能用语言来沟通情感,能进行想象和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处于“第一反抗期”,表现十分任性。由于婴儿情绪易动、畏惧陌生环境、易爆发等心理特点,他们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多会因为心理恐惧和陌生环境的应激而不配合甚至破环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相关的医疗护理统计中,约有92.31%的此类病患抗拒医疗护理,最终只能通过强制手段完成医护。
1.2学龄前期: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活动空间扩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好奇、好动、好问、好模仿,调皮活泼,多管闲事,冒险进取及想象力丰富是这一年龄期的特征。学龄前期的儿童独立意识发展迅速,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但因为其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愤怒、妒忌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体验。但这类情绪可以在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另外,儿童在此时期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还不能经常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心理的稳定性还较差。这样的心理特点下的病患能逐渐意识到生病就要治疗等道理,但不能轻松接受打针、吃药、康复训练等负面活动体验。常常会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半途而废、丧失耐心、恐惧日益增加和因错误认识产生心理落差的愤怒。
1.3学龄期:学龄期儿童的思维方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更高年龄段的儿童已可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判断。情绪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这一时期其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理解、综合、分析、归纳能力逐步发展,集体意识很强,有一定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此年龄段中合作病患占绝大多数(94.08%),他们能意识到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之自身医疗经验和认识的提高,能主动配合治疗,对陌生环境和负面体验的恐惧感也基本消除,能在身体感觉不适时主动要求医疗护理。
2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婴儿期病患的恐惧心理最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来部分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心理。如医护人员可用柔和的语调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护理前可通过拥抱、抚摩来解除患儿因病情、恐惧造成的皮肤饥饿感,主动和病患儿童玩游戏,逐渐增加患儿的信任。有意识地让患儿观看表现勇敢的患儿打针时的情景,同时用激励法鼓励患儿,并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支持。
学龄前期儿童模仿和实践意识增强,根据这一现象,医护人员可经过奖励法、示范法(讲-示-做)等治疗护理方案做出相应的医护治疗。如果患儿不能快速的进入医护过程中,也可使用语言威吓法后再用示范法而取得医护合作。需要强调的是,威吓法在使用一定要审慎,否则有可能影响病患的心理健康。另外,根据病患的实践体验需求和好奇冒险等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儿及家长感受到信心、支持,从而产生积极的感情,主动配合治疗,并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再次给予正面激励,及时对患儿行为上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通过这种情感与医护上的互相促进,能让护患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患儿及家长得到愉快和满足。
3构建医护人员-儿科病患-病患家长之间和谐的医护关系
3.1尊重患儿及患儿家长:尊重体现在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接触的第一时间的言语、态度是积极、热情的,这些礼貌性用语和适度的肢体语言在此刻向患儿及家长传递的是一种被重视、关注的信息,让患儿及家长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从心理上讲,人们容易与重视自己的人产生亲密关系,而这些语言(言语、肢体语言)的表达,正是顺应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从而拉近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奠定了有利条件。
3.2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和理解:扎实、过硬的技能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儿科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倍受家长关注,而家长对护理需求和期望值在增加,这就给具体实施护理操作的人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增加了静脉穿刺失败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针对这种状况,如能在操作时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让患儿及家长对操作的难度有一定心理准备,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有一种包容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操作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操作失败率,为增进护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措施。对用过的锐器(针穿刺针等)应放入防渗耐刺的容器内一次性使用注射输液器和输血器使用后先剪下针头部分用含有效氯1mg/的8消毒液浸泡6分钟以上放入专用的收集带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用后毁形拔下针筒折断可放入专用收集带内由专人负责直接焚烧处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输液网套每日消毒浸泡在含有效氯5mg/的8消毒液中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干燥保存用毕终末消毒湿化液应用灭菌水。体温表测量后浸泡在1mg/的8消毒液中血压计袖带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最方便、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卫生洗手。因为医务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媒介故要注意手的浸泡消毒病室内应有洗、泡手的消毒液(1mg/的8消毒液)设施特别是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先洗手穿工作服戴帽子及口罩用含有效氯1mg/的8消毒液泡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同时在做注射、输液、采血标本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先洗手操作完后及时泡手并用流动清水冲净要养成良好习惯。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763【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75-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使整个医疗行业呈现高风险态势,而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其突出,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应建立起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预见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影响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
患儿人院后特别需要父母及家属的照料,儿科病房的陪住率相对较高,其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父母与患儿的三角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由于儿科护理任务重、技术性强,护士工作压力往往大于其他成人科室,护士工作情绪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
1、父母期望与医疗服务过程脱节。父母爱子心切,但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护士缺少信赖,往往不顾治疗所必需的转归过程及康复期限,对正常的操作产生误解,易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的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的最直接对象。如不能妥善处理,会进一步激化护士与患儿父母之间的矛盾情绪而导致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虽然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相应的医疗卫生法律知识还不健全,医疗纠纷中的主控方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由于人们越 理上有同情弱者的倾向,往往偏袒主控方,因此少数人以造成纠纷的方式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获取精神支持和经济补偿,得到心理平衡。目前仍然没有法律来制约这种社会现象。
3、护理文件缺陷。临床护士没有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忽视护理记录的填写,没有真正理解护理文件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患儿病情及护理情况的记录应连续完整,护理记录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件是处理纠纷的重要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文件的书写应规范,患儿病情变化后的记录程序为发现问题一报告医生一执行医嘱一处理措施一效果评价。应组织定期讲评,提高书写水平,并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指导、考核。护理记录中存在缺陷的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a、医护记录不一致:医护之间缺少沟通,导致患者病情变化的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时间、开医嘱时间与执行医嘱时间不一致。
b、病情记录欠缺:①使用非医学术语:护理纪录不仅要连续、客观、真实,治疗与护理情况一致,而且书写语言应受到专项训练,努力提高护理理论水平,护理文件中对病情的描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②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反映了患儿的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应体现整个护理程序全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每一阶段的护理情况都有据可查。③病情记录重点不突出:患儿的重点病情变化应及时、客观地书写,争取第一时间反映病情及采取相应措施。④使用主观性语言:病情记录的客观性、准确性反映护士实际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应避免使用主观性语言。
二、护理纠纷的预防对策、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
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
1、对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儿科工作规律性差,意外事件多,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大,情绪易波动,一边要提高儿科临床技术,一边要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考试、聘用,还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情绪,所有这些压力造成了儿科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管理者应重视研究护士队伍的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儿科护理的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做到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加强质量监控,奖罚分明,并做到人员层次、技术力量的合理配备,有效地控制各项工作。
2、对家长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的健康教育是以对家长进行教育为特点,根据此特点护士应定期采用书面、谈话、录像及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童特点、疾病特点、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方法,并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形成护患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做到相互配合与支持,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共同目的。
三、重视儿科护理工作的法律问题
1、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年轻护士的社会经验不足,在患儿家属面前大肆发泄不满及对医院内部人员、制度的议论;临床经验也不足,没有真正了解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潜在因素,也反映了法律意识的薄弱和职业严肃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2、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只有高水准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要善于分析,勤于记录,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并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培训为基础,学习法律法规,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整个社会和医疗制度不断发生变革,儿科护理工作也应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如何在工作中降低风险、维护自身及患儿利益并预见风险倾向是儿科护士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在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开展多种沟通形式和交流思想的渠道,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合作关系,并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儿科护士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1.1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的主体是儿童,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护患关系并不是直接建立在儿童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他们之间还有患儿家长。患儿在患病期间,护理工作人员会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但是儿童一般都是被父母宠大的,并不会配合治疗,父母在患童的哭闹之下也会对他们没有办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暂时放弃护理工作,这样将直接导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为错过了最佳护理阶段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人员与被护理儿童之间还有的复杂关系就是护理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的阶段,除了主要护理工作人员外,其他的工作人员也会伸出援助,但是患儿会对不熟悉的人产生抵抗,这是就会影响工的进程。总之,患儿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多重关系致使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
1.2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儿童的第一责任人是儿童的家长,在护理工作进行时需要家长的全程监护,护理工作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在护理过程中,患儿会出现疼痛的正常现象,家长会在主观意识里排斥这样的正常反应,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免受这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正常的痛苦,他们会无意识的组织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患儿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出现这些现象,为就是现实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时的正常反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对患儿的伤害,这样不仅耽误正常的治疗,还会对患儿产生不良的依赖心里,会是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更加困难。
1.3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少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无论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还是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些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这些专业问题上,只要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监护人进行认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儿科护理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
2.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对策
2.1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还有一部分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为了降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医院进行招募工作室,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禁止没有真实能力的人滥竽充数,在招募工作结束之后,要对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因为知识的快速发展,医院也要对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2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的矛盾时,应该由院方出面调解,不能让这样矛盾升级,当然更多的是应该让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要坚信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并且要相信医生自己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实力,相信他们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尽快好起来。如果本着这样的信念,相信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减少,那么儿童护理工作期间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所以极力呼吁广大家长在医院就医时全力配合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能为孩子做的最大的努力。
2.3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监护人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