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6 09:52: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技术作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
我们以著名职教课程建设专家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念、方法、步骤为指导,进行了本门课程的开发工作。
1.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岗位
我们专业团队教师深入汽车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市场,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研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导向,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设定为“汽车技术服务”“汽车电子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两个主岗和“汽车配件营销”“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助理”两个拓展岗位共计四个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2.对工作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我们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了解该工作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由专业团队教师一起研究分析要具备这些职业能力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并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序化,最后由专家评审、修改、调整、确定。并根据本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定位及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二、课程定位与能力培养
1.课程定位
根据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共68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车身电控安全系统、电控舒适娱乐系统、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其他车身电控新技术各系统电路连接、检测、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2.课程能力培养
课程能力培养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熟悉汽车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②规范使用检测工具、仪器和设备;③具备车身各电控系统元部件安装与故障检修能力。方法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通过文献工具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力;②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③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诚信、严谨、细致、敬业、创新的工作态度;②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③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及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材组织模式,真正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情境设计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出发点,为此,我们课程组通过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工作任务归到一个学习情境里面,不同学习情境之间和同一情境不同项目之间在功能上是并列关系,难度上是递进关系,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学习情境一:电控安全系统检修,有五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电控安全带系统检修;任务二,电控安全气囊系统检修;任务三,中央门锁控制系统检修;任务四,电控防盗报警系统检修;任务五,电控防碰撞系统检修。学习情境二:电控舒适系统检修,有四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电动坐椅检修;任务二,电动后视镜检修;任务三,电动车窗检修;任务四,自动空调系统检修。学习情境三: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检修,有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汽车电子导航系统检修;任务二,汽车巡航控制系统检修;任务三,车载网络系统检修。
2.教学方法设计
所有情境任务均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如下:
(1)咨询
教师根据故障现象导入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实训项目单、教材、维修手册、视频、现有实训设备等)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看资料并有目的地听讲。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2)决策计划
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任务工单制订解决方案和操作计划;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讨论分析并拟定计划。此阶段主要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所需要的方案和操作。
(3)实施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分工协作操作,教师监督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正确,并适时干预指导。此阶段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方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检查
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查和教师检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此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整、巩固和提高。
(5)评估
采取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组做出评价。表扬优秀的,鼓励落后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程单元设计及考核
1.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包括简案、详案、任务工单、考核单等的设计,也包括课件的制作、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收集,是具体到每一个情境中的每一个任务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工作任务、重难点、教学方法手段等,是具体到上课的每一分钟的设计,如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效组合在一起,更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匹配的职业能力。以学习情境1中的任务1电控安全带系统检修为例。
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以任务工单为核心,利用教学资源,如:教材、简案、详案、维修手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实训设备等,采取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课下可利用QQ群等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2.课程考核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最终完成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学生期末课程总分=过程考核分数×60%+期末考试分数×40%)
过程考核总分=(出勤考核分+作业实训报告分+阶段考核分+付加考核分)
我们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开发,很好地解决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渗透和融合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佩禹,张新芝.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要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将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技术融入专业课的教学环节将成为高职教学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电子技术工作人员为目标,在教材、教学及实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一)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相结合,学以致用
1.结合培养目标及产业实际,规划教学内容。通过走访开发区电子企业,了解产业实际和紧缺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本专业科技发展新成果,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确定上下工夫,选定技术领先、实践性较强的“现代测控电路”作为我们的专业课教材之一。在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部分:被测量引入、传感器的应用、信号处理、信号变换及信号输出。将其中应用很广的传感器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对传感器的接口、常用的信号变换及信号输出的先进技术、相关电路和产品等内容做了详尽的安排,而对每部分内容中理论性强、公式化推导多的章节作为一般了解内容而简单讲授。同时对目前本专业的领先技术和成熟实践技能技术进行搜猎、集中、分类、汇编整理,形成教学内容的关键补充被分别安排在相关章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有用、不难,同时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快速入门,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2.利用互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如在“现代测控电路”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抓住三个环节实现教学互动:①在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环节中引入互动,引导学生在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的同时联系新的知识点投入学习,通过互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②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叙述类的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将其所读内容总结归纳,然后提纲挈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③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内容,结合专业知识和产品技术提出要求,尽量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3.以产业技术为导向,将产品实例引入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课的备课中应做到:①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尽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产品相结合,重点介绍本理论原理在现实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和研发课题,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掌握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并对其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热电偶传感器这节内容时,在介绍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接口电路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你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温度能调节和控制的烘箱,你将如何做?然后引导学生画出温控原理框图,并把实现此功能的电路图、所用的元器件、结构件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作了介绍,拿出自己以前应用热电偶传感器改造高温烘箱的技术资料,作为一个课题,把相关技术的选题、设计及改造过程作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我还把应用热电偶制作的产品以及它的相关的先进技术均做了介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内容时有一个明确的产品模型来引导,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现代智能传感器这节中,有霍尔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光看书上的内容介绍和图片,学生只有表面化了解,谈到实际的用途,看到的仍是一片茫然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我就找到了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制作的电压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和相关产品,来作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把实物教学、产品实例融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直观、实用。②主动开展社会调研,充实实例教学环节。学校所处的开发区有很多电子企业,产品种类较齐全,技术先进全面,针对这优势和特点,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产品资料的相关信息,并到生产现场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工艺和应用领域,并与一线技术人员交流沟通,围绕开发区电子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及生产技术,回来后归类总结并与专业课相对应,找出有代表性的产品,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4.专业知识的巩固练习以产业技术为背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课后的作业题材,不局限于课本上的习题,以综合知识融会贯通为主,以实际技术历练为拓展,多渠道、多方式选择习题,力求做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利用同学们爱好上网的特点,在网络上查找与专业有关的技术知识,作为作业题材,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好网络资源,从网络学知识,从应用中找答案。专业课教材是经过教研室老师精心挑选的,其内容和实际产品技术结合紧密,专业课学习的技术知识,大多都是我们生产实际中要应用到的,所以,我们还注重从实践中找问题,从专业知识中找答案,带领学生从书本走向产品,以实际充实教学。
(二)课程实验内容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对这种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必须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进行技术与设备更新改造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了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方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模拟生产现场,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起主导作用。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其实验课题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而在开发式实验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亲自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在当今社会,人们正逐渐扩大产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由原来的配件生产、服装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始探索新领域的应用价值。由于产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生产工序更加全面化、流程化,使得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稳步提升,更符合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实际需求。电气自动化的引入,能为产业机器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1产业机器人的概述
产业机器人,又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各项电气元件进行控制,以实现智能化操作的目的[1]。产业机器人最早的使用记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61年,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和乔治•德沃尔两位机器人科学家将发明的机器人“尤尼梅特”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中使用。虽然早期的产业机器人并不能进行复杂操作,仅能用于重复捡拾零配件,但这一事件成为了产业机器人应用的开端,约瑟夫•恩格尔伯格也被尊称为“机器人之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也为产业机器人带来了重大变革。传感器的使用让产业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得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参与也扩大了产业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人工智能的引入,使产业机器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产业机器人由于可替代工人应对各种繁重、枯燥的工作流程,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广。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产业机器人在动力机械与计算机后续发展中,衍生出全方位延伸人的智力与体力的新时代生产工具,这是实现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方式[2]。再加上其精准的操作性优势,可在制造过程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且逐渐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力资源损耗,对提升企业效益、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概述
2.1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属于工程技术中一门专业,是由电气信息领域引申出的一个新学科。早期的电气自动化多应用于电气设备及电子行业,电气自动化通过对信息的搜集,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情况[3]。再加上与自动化相结合,就能在自动化控制和机电管理等高精尖行业中发挥出其巨大的潜能。通过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探索,电气化自动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常见,由于其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所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2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重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包含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安全性与先进性是其设计的关键所在[4]。在硬件设计上,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实际用途,从使用环境、设备功能、操作流程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保证稳定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打造成适合制造需求的产品设备。在软件设计方面,要体现出产品的简便性,因为设备是供日常生产生活使用的,所以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性是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制造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特点,提升控制者对设计方案的满意度。将硬件与软件合理结合,同时关注到安全性和先进性两大重点,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的最终追求。2.3目前我国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虽然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上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自动化领域当中,以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结构模式,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大范围应用[5]。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生产制造的革新,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已初见成效,有望在未来实现技术升级,改变现状。
3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
3.1产业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应用。传统的产业机器人多从事单调、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可加强其运行稳定、精确定位、复杂装配等功能,实现传感系统的升级。比如,提升产业机器人的触觉传感能力,使之接触物体时更加敏感,灵巧性和能动性更好;强化视觉传感功能,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温感、光感、体感等因素综合分析,辨别自身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装声呐、红外、蓝牙、GPS卫星定位等技术,使产业机器人突破传统限制,为人类社会提供医疗手术、货物配送或救援定位等服务支持。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产业机器人进行系统编程,还能充分发挥机器人内部的各种元器件的组合效果,跳出传统加工制造的思维限制,实现技术革新。3.2产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扩展。以往产业机器人多应用在简单的电气控制、电气设备管理以及工厂制造等领域。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条件制约了产业机器人的功能拓展,使其一再重复乏味的工艺流程。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产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升在原有电气行业中的影响力,而且还能扩大在其他领域的影响范围。以电气行业为例,电气自动化技术可改变以前电气设备连接复杂的困境,使用电气控制器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故障预警服务和自动排查功能,解决报修时人工逐一排查的难点;同时,集成电气控制系统,使自动化理念更好的融入产业机器人制造当中,实现真正的一键式智能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各种新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包括高精度运动控制、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高可靠性实时通信网络、复杂设施设备系统仿真技术等[6]。将电气自动化与医疗、配送、救援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也能提业机器人的跨领域服务,如果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市场应用前景。3.3应用于精密零部件制造。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联合应用,可保障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提升制造业的现有加工水平。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能辅助产业机器人由简单加工逐步走向深度研制,开发全数字开放式控制系统,能正确测量零部件的大小、规格等数据,实现精密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而且,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产业机器人也能在制造期间通过前端反馈,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数据库,在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逐步提升行业水平。3.4培养产业机器人的自学能力产业机器人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还能增强机器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托机器人—环境交互、人机交互等系统的技术支持,产业机器人能与外界环境协调联系,执行装配、监测或是较为繁杂的组合任务。通过云端服务器的连接,能更加自主化的判断所处环境形势,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需求。
4未来发展趋势
4.1产业机器人的未来趋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产业机器人的应用肯定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并且机器人的数量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机器人必然会在现有基础上整合更多的技术功能,使用范围变得更加专业性,分工也更加具体明细。从之前的单一重复操作到现在的精细化加工,由此可见,产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会逐渐开始由单纯的体力劳动角色向更多的脑力劳动角色转型。4.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未来趋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由当初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而且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通信行业、仿真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和计算机行业的联系也逐渐增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4.3实现全行业覆盖。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出人机协作、自主化的优势。毋庸置疑是产业机器人未来必然会进入到一切原本以为人类才能够进入的领域.从事非线性的工作,甚至在决策领域发挥作用[7]。除了已经基本全面使用产业化机器人的农业耕收、装配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外,产业机器人已经在新闻、医疗手术、航空航天这些行业接管了人类的部分日常工作,例如,自动即时短讯、提供精细化手术治疗、提供航空航天对接帮助等等。因此在未来,机器人会逐步实现对人类社会全行业的产业化覆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5结语
产业化机器人属于时展的产物,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经过人类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单一行业发展而来,并结合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就目前状况而言,二者相互融合已经能够各取所长,节省更多的的劳动力资源和时间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不仅有利于实现技术的交融与变革,而且更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具备广阔的未来应用前景,能实现更多行业的技术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朝着智能化社会的方向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曲连君,张杨.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35):2.
[2]王鹏凯.解析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14):32-33.
工作室的特点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四点:开放性、互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1.1 工作室模式的开放性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是关在教室里的“填鸭式”教育,也不是关上门闭门造车,更多的是是课堂之外的延伸,是关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无需将眼光和脚步固定在教室的小范围之内,可以更多到课堂之外去挖掘丰富的更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尤其是在网络文化如此盛行的时代,能够独立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寻找提升自我的知识库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
1.2 工作室模式的互动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分单一,教师依据教材大纲授课,学生抄记知识点成为了最主要的模式,这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旧时盛行的“师傅带徒弟”的授徒方式,更多的是手把手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自身经验的频率极大增加,也会不时有协作,相互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减。在同一个项目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就更加频繁,课程不再是可以的一场脑力比拼,更多的是通力合作的一场煅炼。
1.3 工作室模式的针对性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方式是围绕着项目展开,比起零散知识点的累积,明显更有针对性。虽然比起课堂教育,在系统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课堂教育涵盖过多的知识点,往往都是浅尝则止,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没有深入的涉猎,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而工作室模式与之相反,虽然涉及的范围可能比较小,但是针对性非常强,了解更加深入,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会更加有明晰的概念和理解。
1.4 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性
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学生踏入社会做铺垫,是让他们在融入社会前拥有更高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资本。在升学的压力之下,更多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一味以高分为教学唯一目标,培养出了大批与社会需求脱轨的“高分人才”。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突破这一困境。工作室的教学围绕项目展开,这些项目都是围绕着企业中实际会涉及到的内容,这等于提前为学生开了一道看外面社会的窗口,让他们提前了解踏入社会需要了解的问题,更全面地用实用的知识武装自己。
2 工作室模式的实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类之下,分化出定位更加精准的小类别项目小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组,由专业有权威的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项目小组之间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议,交流各小组的项目进度和研究成果。在项目完成之后,举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比活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让各小组的研究更有紧迫感和荣誉感,也能更深入了解彼此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更好地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工作室模式承接的项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教师承接企业实际的项目后根据学生的意向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一种是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模拟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行选组。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考虑,学习方案更有个性和针对性。学习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3 工作室模式的效果
工作室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是十分明显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当成统一的教材接收器在培养。学生也在被动学习中失去了对本专业的热情,按部就班的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却失去了创新和探索的能力。当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一部机器,这将是教育的一种失败,而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流失也会成为拖累未来社会前进的阻力。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按照兴趣选择项目的权利,这比“填鸭式”教育多了民主。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单一围绕课本,而是有实际的项目研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
比之按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工作室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还是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将项目的完成与专业知识点更凝聚的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促进了教育界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项目,一般都从实际的企业需求演化而来,甚至不少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始了合作关系,将企业项目实际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也为企业提前打好人才基础,提前着手对口人才的培养。这对于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局面,企业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供不和求”的局面,学校也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率。
4 工作室模式的困境
2电子技术专业各阶段创新的应用
2.1基础操作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以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在基础操作阶段主要是带引学生入门,认识和掌握专业常用的仪表、仪器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手段。相关的实验环境包括安排学生自主设计电路,计算机实验操作以及实习。从上课伊始,就不断地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有关的常用软件,像基本的office软件,keill软件以及PROTEL、VB等等。通过实践性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好本专业相关仪器的常用方法,例如万用表、示波器以及各种电源电表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实验课并不是理论课的一个附加,而是与理论课平起平坐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功不可没,不可缺少。对学习能力强,悟性高的同学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考取有关电子的证书,以为将来的就业铺金。
2.2专业课实践阶段
专业课实践阶段主要结合本专业教学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或偶的那个。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后能够进行系统训练。这个阶段主要的课程有模电路、数、电力拖动、单片机以及电子设计等等。这些课程以设计和实习为主,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学习的内容可以综合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实用性与趣味,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具有独创性的实习计划和设计图。实习的产品,是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程度的体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保存起来,作为下一次设计成果的借鉴。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有大的改变,他们自觉得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同时此阶段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目前知识处理面临困难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3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可或缺。因为在此阶段,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需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技能来寻找课题,来选择指导老师,来自主选择合作者,并制定大方案,方案设计业务交流、采购选择设备以及协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提高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思考与操作能否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当前电子科技产业的要求,在毕业答辩中能够得到验证。毕业答辩小组也可以一改以教师为主的风格,可以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在切实的交流中,学生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呈现与系统的认识。
空间感
事实上当剧作家守在摄影机前构图时,你的拍摄就已经开始,在以往的2D时代,一切都相对简单和安全,因为你从摄影机中看到的画面就是你可以展示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被固定在监视窗的画框中,但是在3D时代,事情变得不同了。你展示出来的空间不在试画面中的四个框,事实上除此之外,又多了两个界限,一个是电影屏幕后面的无穷远所在的面,还有一个是观众的腿所在的面。,这些界限组成了一个空间,为你的故事提供了上演的舞台。所以为3D电影写作的剧作家不能再像2D时代一样仅仅考虑在一个面上展示他的故事,而是在一个有空间感的立体空间里展示他的故事。
电影剪辑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在深度上要有连续性。意思就是说,剪辑师不能随意的把各种不同深度的镜头剪辑在一起。这也要求写脚本的时候必须规定好人物和物品的深度和位置。甚至在剧本阶段就有关于人物所在空间深度位置的设计。
故事性,不要喧宾夺主
Ennio Morricone曾经说过“在声音设计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众不喜欢明显的感觉到音乐的进入和淡出”事实上,在3D效果设计上面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道理。3D是帮助我们讲故事的一种手段,但他本身并不是故事,不能让3D效果喧宾夺主。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3D的空间流于随意,要对3D空间进行设计,甚至在脚本阶段就应该有相应的设计。
一个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事实是,3D效果就犹如灯光,声音,颜色等等都需要在脚本阶段进行设计。
3D技术在构图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禁忌,这也是分镜头脚本写作中应该注意的,比如被摄物体不可以穿越屏幕的边界,比如一张不封闭构图的脸部特写,会让制成3D后的效果非常扭曲。2D中前景与后景的距离会被大大的加深,所以如果你在2D电影中看背景中的一个建筑,在3D效果中你看的那个建筑将会与你的视线不一致,他会远远的远离你的视线。
在3D电影中,实物展现在屏幕中时是有一定的可以被直接感觉到的大小的,这在2D电影中是没有的。我们很清楚事物投射在屏幕上的像只是投影,并非他的真实大小,比如,虽然一个演员的脸可以填满整个屏幕,但我们清楚,他的脸并不像天空那么的大,只是证明了我们离他很近罢了。但是在3D电影中,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事物的大小,因为我们可以感受到事物事物与我们的距离究竟有多少。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演员的脸像2D时代的特写镜头般那么大的填充在整个镜头里,但是他在3D空间的的深度位置却在屏幕后面的话,那就意味着他的脸真的有那么大了。这种效应也叫做巨人症
效应。
3D空间所做的场景设计有一些是与2D空间所遵循的原则不同的,但有些还保留了2D空间的原则。暖色与冷色原则就同样适用于2D与3D空间,在这两中空间中,有暖色调的物体都会让观众感觉理他们相对来讲比较近,而冷色调的物体则让人感觉理他们比较远。在3D空间设计除非脚本需要,尽量不要违背这个原则。
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有的学生总是从外界找原因,说学校实验设备跟不上,管理差,老师水平低,或者是不自信,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学习专业技术。他们有过分依赖外因的意识,强调环境的影响,忽视自己的能动性。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中扮演什么角色,学会反思,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专业技术意识的前提。观念的转变需要在学习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去引导。我的做法是:1.明确师生分工,每节课对学生必须做的和可以拓展做的事情做出具体的说明,学生能明确自己每天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可以自主地做些什么事情。2.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技能不熟练,我不是简单批评一通了事,要找原因,是教师讲不清,学生没听懂,还是学生偷懒,练习的不够、不得法呢?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教师先要从剖析自己开始,让学生对老师的引导容易接受。再如,学生埋怨设备差是常见的现象。设备差是我们不能学好技术的主要原因吗?遇到学生发这样的牢骚时,用事实消除这种想法,证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好技术的关键。
二、掌握专业技术的学习策略
有部分中职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中缺乏自觉意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造成的,不是不想做,而是不会做。专业技术的学习策略与学生已经学了很多年的文化课的学习策略有许多不同之处,很多专业课程是以训练学生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如果还是采用学习文化课的方法显然是低效和困难的。例如,上技能课时,有部分学生喜欢观看别人操作,或者指导同学操作,也能理解操作原理和方法,但是,操作技能却没有形成,一动手就不知所措了。艺高人胆大,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专业技术的基本策略,知道什么事情该如何去做,他们才有勇气主动去学习。对此,在平时上课时,我注意指导学生去掌握学习专业技术的一些策略。这些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性的策略,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规划,会安排自己的专业学习内容和时间;二是具体环节的学习策略,如何看专业书,技能练习时每次要练多长,练多少次等。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环节的方法,养成按程序做事的习惯,知道何时何地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策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营造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的氛围
专业技能课经常是分组进行的,往往需要几个学生相互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技能。中职生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喜欢顺大势,看同学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而且,做什么事情总是想拉个同路的。因此,其他同学的行为对学生自觉学习专业技术影响非常大。在自觉性较高的群体内,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能够交流专业技术学习中的经验,相互促进,降低难度,能够感染自觉性差的学生。相反在一个缺乏自觉意识的群体内,几个有自觉性的学生也很容易被引诱,产生放弃学习专业技术的想法。因此,我们要培养群体的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的意识,鼓励学生找同伴一起来学习。
我采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专业技术学习小组的人员组成进行精心安排,尽量不要让学生自己结合,而是教师指定,让每一个小组内自觉学习意识强的学生占主导地位。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想着把学生相互捆在一起,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学生要进行分工,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自觉意识高的学生就会感染自觉性差的学生。二是在班级内营造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的氛围,舆论上弘扬正气,让自觉性高的学生有成就感,成为班级主流,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排除学习不自觉的同学的干扰,让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的学生队伍逐步壮大。
1“电子书包”概念的界定:
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两类视角界定电子书包:一类将电子书包看作未来教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即学习终端),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获取各种数字化资源,允许学生不受时空限制上传下载家庭作业、查看教师的通告,或者课前课后进行习题训练。另一类将电子书包看作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虚拟空间(亦称为教育群组),允许个人和集体使用信息和知识,提供沟通和交流工具,帮助使用者不受硬件、软件、网站结构以及地理位置等限制便捷获得有效的资源和服务。本文是从虚和实两个方面对电子书包做整体理解,“实”指电子书包作为学生个人便携式终端,“虚”则指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电子书包可以屏蔽其他应用,例如下载、拍照等。它是完整的教学应用系统:移动终端载体(平板电脑)、教学内容、服务平台是核心要素。
2选题的意义
2.1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基于翻转课堂、微视频、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不断影响着传统课堂教学。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媒体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人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也使得电子书包开始进入到了教学的领域,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进入到课堂。
2.2改变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随意、重复、繁琐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发散思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随着学科难度的加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1)学生基础的多层次性要求分层布置作业。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如何照顾优等生及学困生的需要,如何增强作业的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到作业的有效性,电子书包应用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2)平板上的“云课堂”会建立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里面有大量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游戏型互动课程,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通过“云课堂”个性指导平台,老师可以实时看到正确率,又可查看解答过程,且这些数据都会自动存入系统,便于以后开展教学。
3基于电子书包应用后,怎样进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3.1研究电子书包应用后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及对英语的爱好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布置作业时完全统一,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智通课堂上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做我爱记单词,刷题,在平板上选择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做等,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
3.2改进分层作业评价的方式
《英语新课标》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正确、科学地评价和批改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改进作业评价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多使用富有创造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在教学环节中,教学评价起着反馈、调控、改进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运用电子书包后,作业分层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C层学生,多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只要他们的作业认真做了,只要作业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不能忽略。要让他们得到肯定;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并大胆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对成绩好的A层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
(2)分层评价,鼓励为主。教师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作业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电子书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就实现了评价语言的多样性:Outstanding!(真是与众不同!)、Perfect!(绝了!美极了!)或Marvelous!(棒极了!) good!(好)come on!(加油)等。
(3)分层评价,用心沟通。作业分层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电子书包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也会有学生的反馈,告诉老师他的烦恼和希望、建议,这对增进师生情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02-02
Explo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Shi Jianxing, Xu Yanbin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raining directly working talents as the goal, two aspect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targeted training, explore the new roa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practice base; targeted training
2000年6月,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明确提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1]。大力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克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短缺,抓紧培养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方面的重大举措。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企业对集成电路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校企合作体制的实施和更深层次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校企合作体制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毕业生在准备就业的时候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能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设计软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行业背景和企业需求,为培养直接上岗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重要专业分类。河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两大类课程,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又包括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授,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加工工序(如硅片的清洗、氧化、光刻和扩散等)、集成电路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如全定制、半定制、CPLD和FPGA等)和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版图结构(如电阻、电容、BJT管和MOS管等)。虽然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软件落后,以及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状态十分严重。这里以集成电路版图实验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集成电路版图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通过免费或者低级的版图绘制软件来完成实验教学工作。由于使用软件功能上的落后,没有办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对版图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和电学规则检查,不能清楚地知道设计规程检查文件,不明白版图后仿真和电路图与版图的比较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不知道实际生产中相关元件的版图绘制方法,只能简单地绘制出某个元器件的版图,造成学生只是学习到了版图设计中的一点儿皮毛,相关知识匮乏,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2 校企合作方案探索
实习基地的建立 2003年7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高校要大力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改革[1]。为了培养应用型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了解企业需求,河北大学跟北京芯愿景软件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既能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设计软件,增长自身技能,又能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又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基地实施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暑期毕业实习。学校的毕业生需要在大三之后大四之前的暑期进入实习单位完成毕业实习的工作。实习基地建立之后,企业可以接纳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单位实习并对学生提供培训。学生要严格按照企业的上下班制度等要求自己。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掌握了实际生产中相关元件的版图实现方法,明白了集成电路产业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实现方法,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双向选择,深入了解。在暑假毕业实习完成之后,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了综合评定,学生也对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大四下学期毕业设计阶段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保障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这既能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又能为企业本身培养所需的人才。
最后,除本科生的实习以外,还对集成电路工程的硕士生制定了实习计划,并聘请了北京芯愿景软件有限公司的两名高级工程师担任学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硕士生进行联合培养。企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定向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也是为了为合作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实现双赢。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以及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应该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从专业课开始到专业选修课,都融入了实际生产中会用到的相关内容。
如在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以及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两个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凡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和版图设计部分的内容时,都融入了芯愿景有限公司的相关书籍或资料作为补充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在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时是如何进行综合考虑的。在数字集成电路综合实验和集成电路CAD课程设计这两门实验课中,采用芯愿景公司的软件和素材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芯片制作过程中模块安排、虚拟结构单元、数字单元、模拟单元、有源器件、无源器件以及布局布线的相关知识,加深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认识。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验两门课程的开始过程中,从企业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帮助任课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以上一系列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合作企业培养了所需的人才,使企业减少了招聘风险,降低了成本。
3 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化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是一次记忆深刻的体验,是一次写在记忆中的成长经历[2]。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半年多来,经过20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检验,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中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校园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实习经历虽然短暂,但是学生收获颇丰,最终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笔者深信,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致力于把合作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带给学生的将是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遇优越的就业岗位,带给企业的将是源源不断的就业生力军和企业品牌的进一步推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旅游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有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有效地为提供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这些作用对于提高旅游质量,保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为重要。
(二)旅游业信息化是实现旅游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而且可以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实现途径,并尽可能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三)信息化能扩大旅游企业在全球的知名度,提升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
旅游业信息化能为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使信息导向下的旅游市场的发展有通畅的旅游信息网络和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的支持,满足科学决策的要求和游客的信息消费,完善旅游业的市场经济个性。旅游活动的国际化、资本流向的国际化使得世界各国的旅游业越来越相互依赖、紧密联系,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也都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呈现一体化的无国界旅游状态。
二、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作用
旅游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与制造业企业相比较,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产出为无形服务。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制造业中经过多年磨合已经发展成熟的工具并不适合旅游企业使用,然而,制造业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开发思想值得借鉴。
(一)可以消除购买与消费的异地性给旅游者带来不确定心理
旅游产品消费,是通过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前往目的地进行一系列旅游活动来实现的。旅游者必须事先做出旅游决策,他们往往会存在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不确定心理,总希望收集到更多有关旅游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与服务的信息来提高他们对旅游产品的认知。旅游企业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把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游设施、交通工具等的三维景象在电子商务网上展现出来,提高旅游服务被事前感知的程度,增强游客的信任。
(二)简化了庞大的中介机构,减少了繁杂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第一,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产业,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遍布全世界。旅行社这个中介机构把买卖双方联系起来,“上游”是交通、住宿、游览等的服务供应者,“下游”是散布在各个客源市场的旅游者。由于买卖双方相距很远而且分散,一次旅游交易常常需要经过多家中介机构传递交易才能完成。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产需双方直销创造了条件,从而简化了中介机构,降低了旅游交易成本。第二,旅游交易是一种典型的小额贸易,每次交易的内容和金额各不相同,具有批次多、过程复杂、环节多、传输的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电子商务代替企业业务流程,避免了时差和地域上的限制,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旅游产品感性直观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首先,旅游产品是无形的,进行宣传时主要运用向购买者解说引领其想象的方式,缺乏直观地感性认识,很多时候徒劳无功。其次,旅游产品没有几何形状、大小、物理特征,旅游产品在购买前只是旅游者心目中的一种印象。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看不到旅游产品的形体,无法对旅游产品的质量做出评价。再次,旅游产品在消费时主要是以服务的形态表现出来。服务作为一种行为、活动,无法被人们触摸和用数量衡量,旅游者只有达到旅游目的地,并在旅游活动中享受到服务时,旅游产品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四)旅游信息化能使各旅游企业获得同等机会
一、前言
目前,当代企业和社会已经从传统的运转模式走向以过程为向导的新运转模式,在工作时除专业技能以外,关键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也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条件。现代的教育方式应该围绕解决综合问题进行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针对“解决社会工作综合型问题”进行转变,这种复杂的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的社会的因素也不能小视。所以说,教育的模式应该尽快打破传统模式的种种束缚,科学的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进行联系,所以在开发方法方面应该注意实现后面三点:一是从主观意义看来,我们应该把工作当中过程进行整体化分析,而不是对那笑细小的工作点进行专研;二是重点培养创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适应能力的好处;三是构建学习过程时,应该看重“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习过程完整”。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可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抽象发展过程不是一个人能力发展该有的过程形式,其学习过程是要具备情景化和具体化的,因此,职业学习中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过程学习”和“课堂学习”,这两个方面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历程当中化为一个整体。课程开发必须将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其基础是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作者有幸到德国进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德国这个工业强国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基于行动过程方面的课程开发方法作者都可以熟练的运用,并且让开始计划好的任务圆满完成――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作者在北京的回国学术报告会上进行发言,德方和我国教育部门的专家团队都对作者所表意见深深赞同。
二、总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确定
要确定实际的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两个:
1、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国家的教育结构息息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符合条件规定的企业(规模中等偏上的企业、企业集团中技术一般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所选企业中岗位的相应要求,分析岗位上的典型任务模式,结合企业员工的各种要求进行课堂设置。
2、学生个人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哪里,从而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领域确定
当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了。其课程要极富职业工作方面的特色,在以后的工作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行确定。简单来说就是解构整个学科的传统体系,重新构建新的行动体系,同时对国家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规范进行科学集成。
1、工作过程分析:根据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的分析,从而了解工作的基本流程。
2、行动领域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与学校领域的结合,成为实用的综合领域。
3、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换句话说,学习情境是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背景下,将学习领域的目标描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化,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实际上,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而学习情境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产品、现象、工艺等等,学习情境因学校 因教师而异,具有范例性、可替代性和迁移性的特征。
(四)教学的实施
教学实施主要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及其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前提是实践条件的准备师资的配置以及教学方法选择。
1、实践条件: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主要的体现是专业“一体化教室”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满足在企业的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师资配备: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必须处理好校内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分工、协作问题,并需及时进行适应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职教教师主要承担“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任务,而企业兼职教师重点在实践教学方面发挥优势,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订单项目以及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等。
3、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五)教学设计的优化
学生就业后,通过毕业生反馈、专家论证和企业调研等,进行下一轮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修改和改进,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一)经济社会背景
1、产业构架和产业规格。应用电子技术是国家重点看重的教育专业之一。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发展规划是受到国家各部门的重点关注,国家鼓励全面开发大中小型元件和新式集成电路,从更快的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山东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省“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着力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并把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放在第一位。这就为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东电子产业区域优势明显。山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也是电子电器产品强省,有海尔、海信、浪潮、鸿富泰等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同时山东也是电子电器产品的销售一级市场,世界及国产品牌都在抢占山东市场,纷纷在山东开店、设厂,形成了明显的电子行业区域优势 从全国范围看,已经形成广东、山东、江浙、京津唐四大电子产业区域。
2、人才需求。多数企业都需要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从国家产业部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给出的数据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并没有多少,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四十多万人,但是每年毕业人数只有不到十万;从山东这个电器大省每年给出的数据来看,全省每年都需要一万五名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来填充各行业岗位的需求。
就业岗位发生变化。作者在经过了海尔、海信等三百余家大中小型电子企业用人情况调查之后发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产品的技术不断的升级,新型科技的不断采用,其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的岗位也随着变化。电子电器技术与销售岗位、技术服务岗位、产品管理岗位,是企业给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这些也是比较常见的岗位。电子电器技术销售及服务岗位:电子产品的市场销售、维护、电子维护网络的开发和管理,其中的技术元素特别的多。在这些岗位当中人才更为紧缺的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技术维修岗位,在这个岗位中急缺高素质人才。电子电器产品管理岗位:主要有电子电器生产出来之后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装配、调试、检验、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以及电子电器新产品的开发计划。最后说到电子电器工艺岗位,这个岗位关系到电子电器生产时的工艺是否到位,所以说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岗位当中也是屈指可数。
企业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选择人员,都要求,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职业能力,例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如团结精神、人员交际、敬业精神、行业洞察力等,即员工的能力是要多面化、全面化的。
(二)工作任务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整体工作过程是由数个小型工作进程所组成的。企业的这种理念也可以使用到职业教学当中,可以把其转化为教学式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岗位人才。从电子技术方面看来,相对于的职业标准国家是有所制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国家所制度的职业资格标准与鉴定指标进行融合理解。
(三)行动领域确定
行动领域的具体解释是工作生活当中的情景构架,与原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动态等一些情景结构所合成的任务总和。另外从企业方面看行动领域,是按照企业所指定的计划进行活动的领域,以达到完成企业工作的目的。
(四)学习领域确定
行动利于教学归纳中包含了学习领域,这种规划是按照教学流程进行的,对教育领域进行规划后,用于以后的教学行动领域当中。职业教育当中的职业行动领域存在每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当中。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给定的学习时间这三个基础因素,是学习领域构件的重要零件。想要表明学习领域的特性就需要目标的具体描述,而任务的学习则让学习领域更具专业化、精确化。当学生在进行该领域的学习时那么学习目标的描述就是得到的完整学习效果,可以使用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描述;而任务陈述具有细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功能;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作为基准学时,可灵活安排。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的提升,保证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从而让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佩禹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方案[R].2012.
[3]田栋.探讨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世界家苑,2013(6).
[4]梁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2(29).
[5]任国灿,汪宋良,邵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