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6 11:25: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篇1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内涵、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和制度,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规范生产行为,建立预防机制,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四、安全生产作业标准化的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企业应当对管理人员、操作岗位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达到能胜任各自岗位的能力。

4.生产经营单位的各层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应不间断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5.生产经营单位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6.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管理。

7.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9.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过程的安全需求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向所在单位进行反馈,落实整改责任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10.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绩效评审。

五、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意识

目前,在许多的企业工程作业中,作业人员的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作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不高,思想上还因安全意识的缺乏出现怕麻烦、走捷径的侥幸心理,结果不知不觉中产生违章,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工程项目作业过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对自身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安全事故的多发。(例如:在厂房屋面吊装作业中,作业人员为了省时、省事,不遵守桁架散件必须绑扎固定后才能吊装的规定,而是只用软吊带绕两圈后就起吊,结果在起吊过程中几个散件滑落,砸伤场地上的作业人员)

2.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国众多企业当中,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在有些细节的地方仍然不到位、不完善,另外制度长时间不修订,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由于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所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进而造成生产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操作员工遵循的安全标准已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危害,给工程的作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造成工程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部门及人员没有严格、认真的对工程作业的安全性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和控制。有些监督部门及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的对作业工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再加上对安全管理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例如:在一次大坝砼浇筑大型模板拆除过程中,因安全监管人员帮助其他作业人员去干活,没有认真的对这起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指挥,模板下撑杆销子被打掉时未及时发现和制止,使大型模板和在上面进行拆除作业的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六、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1.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的必要途径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逐一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从业人员、每个操作岗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从而真正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2.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3.是防范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是要求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使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彰显企业安全管理先进思想的重要方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不是笼统的、一致的、相同的要求。因为企业生产类型的不同,执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是不同的。安全标准化标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要在结合企业生产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在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范的同时,企业可以解放思想,借鉴别国、他企现代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到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从企业自身制定的安全生产规范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战略眼光,企业员工的素养和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

5.是政府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和分级监管的有效依据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大中小企业不断成立,涉及各行各业,还有一些热门的新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兴起对中国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大多都是私营企业,甚至有些不合法的企业存在,针对如此多的企业,政府做统筹管理的时候相当困难。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建设考评,通过考评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这样政府便很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真实状况及所在地区的安全生产情况,同时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归类,对政府部门分类指导、分级监管提供了证据,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也明化了,对员工、对企业、对国家意义重大。

七、结束语

篇2

中图分类号;X937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承接了来自欧美多个国家及跨国公司的化工制造业。随之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工艺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下简称PSM)就是其中之一。

1 欧美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体系的历史沿革

欧美PSM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建立在无数次血的教训的基础之上。

1977年,意大利罗氏集团有毒气体泄漏,造成Seveso附近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动物死亡,人员中毒。该事故催生了欧洲第一部工艺安全法规《Seveso指令I》于1982年颁布[1]。

1984年,在印度Bopal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起工艺安全事故(事故工厂属于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该起事故造成数万人的伤亡。1992年,美国职业健康安全局(OSHA)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工艺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

上世纪末,PSM体系在欧美国家及一些跨国化工公司中逐步发展成熟,成为这些国家和公司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2]。

2 中国化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中国的化工工艺安全管理在过去的较长岁月里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改革开放前,国家部委颁发了一些指导性的规定,如化工部的“十四个不准”、《21条禁令》等。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类所有制化工企业的蓬勃发展,重大化工工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适应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的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第一部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的标准(AQ3013-2008:《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对生产、使用、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

3 OSHA工艺安全管理和我国安全标准化体系简介

欧美的工艺安全管理体系有12个要素和14个要素等几种模式。本文以OSHA的14个要素为准。我国的安全标准化体系(AQ3013-2008)的正文5.0条款“管理要素”部分共包括10个一级要素,53个二级要素。

4 浅谈国内欧美化工企业中工艺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整合

国家安全标准化出台后,由于该规范属于强制性法规,作为在华的欧美化工以企业,既要遵循PSM体系的要求,又必须遵守我国的法规,因此存在着重复或“两张皮”的问题,这为在华的欧美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如何能够将AQ3013-2008与PSM体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精简管理制度, 避免重复劳动,减少资源浪费,就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4.1安全标准化与工艺安全管理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虽然安全标准化与PSM体系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不同(安全标准化是强制性法规;而PSM是非强制要求),但是安全标准化的10个一级要素(53个二级要素)包含了PSM十四个要素的全部要求。具体包融关系见下表:

4.2 安全标准化与PSM体系都体现了PDCA的理念

4.2.1安全标准化建设是采用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3]。具体如下:

Plan:公司及企业管理者承诺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

Do:公司设定组织机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员工予以培训,进行风险识别与管理;维护生产设施并确保工艺安全,达成减少直至杜绝安全、健康、环境事故的目标。

Check:企业应将产品安全性能及工艺和材料危害告知相关方。制定应急与响应方案并进行经常性演练,检验企业对员工及社会承诺的有效性;实施定期的安全检查,对隐患进行有效管理。

Action:企业进行年度安全标准化自评;针对审核发现,制定持续改善计划,促进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4.2.2 PDCA循环上升理念同样体现在工艺安全管理(PSM)体系中:

Plan:遵守相关法规,对工艺技术流程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确定操作程序,明确技术机密。

Do:给予相关人员技术信息、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生产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确保整个生命周期的机械完整性;

Check: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防止人身伤害事故、工艺安全事故、职业健康事故与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Action:调查与分析各类隐患和事故,持续推进并完善工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4.3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与PSM整合建议

(1)通过以上分析与说明可以看出,工艺安全管理体系是可以囊括到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当中的;

(2)可以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承包商管理、审核的要求等各方面将PSM整合到安全标准化里面来;

(3)PSM的相关要求与详细的内审检查文件可以借鉴到安全标准化自评中;

(4)通过整合,可以消除“两张皮”的问题,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财力资源,达成优良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5 结束语

安全标准化(AQ3013-2008)是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规。对于国内欧美化工企业,在遵守PSM要求的同时,应当考虑将两个体系进行整合,简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达成业务的优良运行。

参考文献

[1]白永忠,于安峰,党文义,武志峰.工艺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01).

篇3

1 前言

国务院在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上海市政府又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5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此背景下,中海集团、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要求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 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构架,创建“标准化”达标企业

2.1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区别

*标准化采取强制建立的原则,而职业健康体系采取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标准化有量化分级,而职业健康体系无量化分级。

*标准化有起点要求采用千分制考核,而职业健康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标准化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而职业健康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

*标准化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而职业健康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

*标准化是以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政府公告的形式由政府颁发证书,而职业健康体系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和第三方审核颁发证书。

2.2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共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采用PDCA动态循环。

*要素化管理。

*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方审核。

*经过评审颁发证书。

3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建立

3.1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原则,从要素和文件两个方面入手。

3.1.1整合要素。以职业健康体系要素为主线,将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整合在一起。

下表1为《职业健康体系 要求》与《标准化基本规范》要素对照表

3.1.2整合文件。文件的内容应涵盖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数量应分别满足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和标准化验收复审的需要。整合时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实效性。 整合是寻求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务必要杜绝“写归写、做归做”的不良倾向,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要互为补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整合必须做到“两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又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让标准更有效地指导操作和管理。

3.2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要注意什么

3.2.1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整合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组织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层的积极领导、参与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3.2.2 全员参与事关成败

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所有相关的员工都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要求及实施的方法,体系的建设才能成功。

3.2.3 注重灵活性与操作性

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改造,简化运作流程,建立高效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覆盖所有活动的管理运作系统。

3.3 标准化是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内容

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使体系的运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管理标准和手段。两者各有侧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将标准化要素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融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运行。

3.4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步骤

我公司采用了聘请咨询师进行指导培训,企业自我整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3.4.1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各生产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3.4.2 制订推进计划。明确6个月完成整合,将整合思路、要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下发到各部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合工作全覆盖。

3.4.3开展学习、培训。请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培训,重点学习、理解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使工作组的所有人员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3.4.4 进行现状调查摸清家底。重新梳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岗位、工种、人员技术状况、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设备状况、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

3.4.5 开展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共要素(见表1)和专业要素的确定、文件的名称及数量、记录表格的名称及数量、确定各项整合任务的责任人和职责。按13个一级要素、40个二级要素的核心要求,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设施等情况充分梳理,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3.4.6 修改完善文件。编制文件修改大纲,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明确文件(表格)的编排格式、编号规则、起草人员等。文件的完善由安质部负责牵头,修订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重点对照标准化要求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力求做到每一类设备有一操作规程,每一操作岗位有一操作规程,让职工了解危险源及控制办法。在整合过程中,我公司按标准化的要求先后修订了4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近百项操作规程。

3.4.7 新文件的运行。做好文件运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贯标学习、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标准,提高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能力。

4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运行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举办了多种层次的培训,重点是公司的安全目标、过程及PDCA循环、员工的意识培训和结合岗位进行文件培训。公司各部门按照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自身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3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自评。试运行3个月后,按《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4.4 自评结果

我公司根据《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自查自评,得分情况如下:

1)总评审分为1000分,因缺项31项,计138分,实际评审分为862分。

2)自评得分725分,扣分项61项,合计扣分137分。

3)自评总分为725/(1000-138)*100=84.1分。

5 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5.1 我公司于2012年8月下旬向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申报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5.2 2012年11月12日,经上海市安全协会专家审核,我公司得分82.2分,达标率为86.9%。

5.3 2013年1月30日我公司被上海市安监局核准为“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 ,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商贸)证书。目前我司已进入巩固达标成果和持续改进阶段。

6 效果

6.1 通过自评和整改工作,对车间场地、动火区域、安全通道按规范划出警示线,改造车间氧乙炔供气管线,对全部管线进行规范标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危害告知书。改善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6.2 明显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3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6.4 推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得到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会管理;员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局面。

7 结论

7.1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均要标准化达标,所以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两体系的整合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求大同存小异”。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持续改进,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7.2 我认为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核心架构,以标准化的要素为基础,将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贯穿始终,从而建立起职业健康体系和标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是一条思路,只有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体系文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整合”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符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实效性、融通性、可操作性,才能充分体现整合体系的优势。

7.3 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达标,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利用职业健康体系为框架整合标准化,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篇4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基础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生产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认真负责的贯彻执行我国各级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安全规程、安全规章和安全标准,并以这些法规为基础,结合自身项目特点制定出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标准,将其制定成文字性文件,并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贯彻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 (health、safety、environment)和国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以体系化的思想来将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和规范系统化,构建一个大家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

对一个建筑项目来说,项目的目标主要是质量,进度和费用的控制,但是安全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重视起来,甚至会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标准化是制度化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将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非常复杂,与项目的人员,材料,场地,项目组织,施工工艺,监理,设计等等都有着明显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就给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为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从目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的话,要想对项目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制定出企业层面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并指导项目管理组织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协助项目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对项目经验总结的前提下,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及时修订、补充以及调整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建筑企业每年都需要制定来年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策划方案,组织和落实公司的各个项目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对项目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根据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安全标准化管理培训班,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32]。对于发生了安全事故,要做好调查工作,并在企业内通报,对于责任人也要合理处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1)项目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

明确项目部和各项目参与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提出对各方的安全管理要求,遵守企业和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

(2)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

按照以往项目经验和对施工危险情况的预测,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危险点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编制施工危险源分析报告,并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

(3)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

贯彻落实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的规定,遵从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施工作业行为方面的工作标准。对项目安全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此作为对项目绩效考核的一个标准,还要将安全检查的情况予以通报,发现项目在安全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予以整治,还要定期开展安全施工交流会,探讨改进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新方法。

(4)项目安全评价标准化

制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建立项目安全评价工作机制,并定期组织项目安全评价工作。

(5)项目安全检查标准化

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明确安全检查的职责要求,按照制定出的安全管理条例,监督隐患,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工作。

(6)项目应急管理标准化

根据建筑企业制定出的建设项目应急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项目现场应急管理的具体要求,并对项目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规定。

2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因素

要想构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因素会对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形式及影响大小,并针对这些影响,归纳成具体的各种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根据前人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以及建筑工程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影响因素:

(1)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够完整,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工艺对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建设也不够健全,有很多的安全技术标准尚未制定;这些都会给建筑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带来影响。

(2)组织机构不健全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所以项目的各个层次都要重视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并且做好对下一个层次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一个权责分明,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对安全管理工作起着至关董要的作用。

(3)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中,出于对工程进度和成本的考虑,往往都忽略了安全生产,认为安全生产会增加成本投入以及减缓项目进度,所以通常都是抱着烧幸的心理,并没有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对于违规作业的行为,如果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大多不了了之,缺乏处罚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施工方对待安全的不重视态度,助长了不好的风气。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应该权责分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机制。

(4)安全意识教育

对建筑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重点是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由于施工中的一线工人主要是来自农村,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于安全准则也很难遵守。对于他们的安全教育就是成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同样要时刻的提醒着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盲目的追求进度,费用而带来安全隐患。

3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流程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单位很多,管理关系十分的复杂。就电网项目来说,涉及到电网企业,电网建设企业,监理公司以及各个施工分包商;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当中,又会牵涉到很多的部门和个人。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也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任务,而是一项一直持续不断的工作。从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到具体的标准化实施细则,再到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然后是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反馈、改进和完善,这是一个类似于PDCA循环的流程。

参考文献:

[1]曲福年,刘艳萍.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国内外管理体系对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

篇5

一、安全管理要求概述

2010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起实施,之后,相关部门下发了各行各业指导意见、实施指南等,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与考评要求,2014年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中,第四条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如何有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将其与本单位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相融合,成为了各个单位关注的焦点。

环境和职业健康(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以下简称EHS)管理体系,自GB/T24000与GB/T28000实施以来,成为了很多企业安全管理的模板,代表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我单位于2010年通过了EHS管理体系认证,在以往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院EHS管理体系,以目标指标、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等要素作为系统设计依据,各要素间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承前启后,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近年,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日趋严格与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企业需求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来,要求企业生产的各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符合法律和安全技术规范等要求,使单位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满足职工安全健康与文明生产的要求。这在本质上与EHS体系要求是一致的。但在新形势下,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EHS体系相比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新特征。因此,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才能很好的将标准化运行与以往安全管理体系融合,真正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杜绝形式化、烧牌さ认窒蟮姆⑸。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的异同

作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与手段,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二者既相通又各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均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各环节要素进行管理,持续改进安全形势,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都是针对不同的企业,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或视能力确定方针和工作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通过隐患排查等方式,不断消除隐患,做好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工作,自觉的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安全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

2、二者建立的原则与要求存在差异。EHS体系建立的原则是在企业自觉自愿基础上,体系的建立充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或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规范运行,EHS体系作为一套推荐性的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是强制性的要求。它是政府或企业的上级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迅速改变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而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一种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规范。用行政强制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个必须执行的管理标准或规范,是一种被动执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起点规定的比较明确,起点和终点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审核过程中主观意识和行为的做法较浓厚。

3、二者运行的侧重点与适用性不同。

EHS体系重点通过对企业的系统化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运行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标准规范不断加强现场安全,但其适用期短,政府、企业的上级需要视发展和变化及时完善修订规范或标准。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融合要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国际的认可性,是显示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层次水平公认的证据,它的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与认可性。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改变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具有突击性的作用,直观、通俗、易接受和使用,是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

因此,EHS体系与标准化是具有很大互补性的,有很好的可融合性,是一个框架与内容的结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做好体系和标准化的融合:

篇6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在电力行业中,确保安全生产这一核心目标,是实现最大效益与最佳秩序的必要条件。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统一、高效、稳定的标准化监管体系。当前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单一”:监管职能单一、监督范围单一、管理措施单一。这样的监管现状很难发挥安全生产领域监管的功能。这就需要拓宽安全管理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将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理念融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实际,丰富安全监督模式,完善安全监督内容,固化安全监督制度,最终形成一套全新的“三维一体”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

“三维一体”(POC)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是指从“专业管理、作业现场、综合评价三维度”出发实行“立体”式监督模式,形成一张横向到边,垂直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使之囊括所有的安全监管工作内容,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监督的体系化运行、标准化运行。

“专业管理监督(Professional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它以“查管理,夯实安全基础”为思路,对运行管理的重点项目进行监督,侧重于对变电运行日常工作标准的监督和落实,主旨是检查专业管理是否“到岗、到位、到责”。它根据专业分工和工作侧重的不同,细分为变电站管理标准、应急管理标准、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设备日常巡视标准等八个方面进行专业监督管理,促使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以设备日常巡视专项监督为例,该监督项目分为设备巡视PDA数据监督和现场设备巡视监督两部分,重点监督变电站日常巡视的质量、专责设备检查维护情况、巡视数据的准确等。此外,在组织结构上,专业管理监督由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监督检查的要求,各专业管理专责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督导,专项监督完成后由项目组织者负责编写专项监督报告,上报工区安全主管备案,安全主管负责抽查专业管理监督检查的效果,并督导问题的整改和措施落实。

“现场作业监督(On-site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查现场,确保作业安全”为思路,由工区管理人员对变电站检修预试等生产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检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行为,纠正制止违章违纪行为,确保作业安全。实施时,由工区主管生产副主任负责制订现场作业监督的计划,工区现场到岗到位人员针对每一现场填写《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检查人将检查情况登记在监督卡上,变电站负责人签字确认。每周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对照本周到岗到位计划核查工区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执行情况,并根据《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统计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实现现场监督的闭环管理,并在每月月初负责对上月现场监督情况进行总结,下发专项通报并将监督情况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

“综合监督(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是以“查全面,促进精益化提升”为思路,引入“安全性评价”管理方法,定期对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综合诊断评价。开展综合监督的目的是查找变电站存在的危险点、安全隐患,摸清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制订整改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它是“三维”体系自身的监督环节。综合监督采取“暗访”形式,每季度按变电站数量比例随机抽取变电站进行全面检查评价,重点针对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监督检查。监督过程中运用各种检查考评方法,如现场检查、查阅文件、资料、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等,以便评价项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检查完毕后编写综合监督评价报告,并根据检查细则按照千分制予以评分,对检查出的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其中《综合监督检查细则》是综合监督的“灵魂”,它主要依据《500kV变电站管理制度》整理而成,以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人员素质为检点。“细则”共分为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及站务管理五部分,共计30个大项114个小项。“细则”以“两票三制”为核心内容,重点对“两票”、周期性工作、专责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基础资料进行检查。“细则”总分为1000分,其中安全管理320分,占总分值的32%,所占比重最大;运行管理250分,占总分值的25%;设备管理200分,占总分值的20%;培训管理150分,占总分值的15%;站务管理80分,占总分值的8%。各部分分值如下图所示:

(各大项所占分值比率)

在综合监督过程中,还注重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手段,将区域内各站的综合评比得分进行对比,并纳入绩效考评之中,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站分值比对)

篇7

1.前言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企业生产管理及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生产管理就是把企业产品质量抓好,把现场环境卫生搞好就行了。至于档案工作更是可有可无,认为档案管理员只是一个企业资料仓库的保管员,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然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管理质量上不去,直接导致不少珍贵档案资料缺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无法留存,企业成本增加,负担加重,整个企业管理也呈现出一片混乱,令企业高层领导大伤脑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日益标准化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能否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科学、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至关重要。

2.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的内涵

2.1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

标准化体系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成为我国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国际标准化体系管理逐步融入全球领域,这种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低耗、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一直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2.2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包括计划统计、经营销售、物资供应、财务管理、劳动工资、安全卫生和党、政、工、团工作等各方面的资料)。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一个没有档案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没有历史的国度迟早会消亡。没有档案的企业如何积累自己企业的历史、完善和总结企业的成功经验,一定是个难题。大量事实证明,档案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成长历程;能防患企业商业秘密外泄;是决策制订的参谋和帮手;是企业文化的活标本;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料库;是员工成长的珍贵史料;是有力的法律武器。

3.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实行企业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体系越标准、越规范,它形成的各项记录资料就越真实有效;而它作为企业档案内容的信息来源也就更完善更有说明力,档案管理工作做起来也更科学更合理。反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企业实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档案资料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历史积累和真实记忆,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凭据和参考价值,必要时还能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规范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离开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就无据可依,无凭可证。而离开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所谓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4.标准化生产管理及规范化档案管理的初步实践

4.1生产记录表格的规范

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管理现场各类记录表格杂乱无章的现象,笔者因持有标准化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具有多年内审及基层技术管理经验,有幸被领导委以重任――在一个月内将各个部门正在使用的所有表格收集起来并加以整合优化。在此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公司虽然也推行标准化质量、环境体系,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同是一份“异常处理单”,三个部门就使用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表格,更有甚者,同一部门使用的“xx生产统计表”现用的表格和以前的居然也不相同。为了将所有表格达到格式统一,笔者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具体要求,在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取得一致的基础上,以方便于生产管理为原则,对内容与生产脱节、多余的表格加以删除,对内容表述不详的表格加以完善,并将其按标准要求一一编号,并尽量做到一表多用,以减少版面印刷费且方便管理,仅直接使用于生产管理的表格就整合了52份。公司上下通过使用标准化格式的表格后,生产管理现场已然规范了许多。当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是记录表格的规范,还包括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等全过程制定并严格贯彻一系列相关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可见,全面推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刻不容缓。

4.2“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三高档案室的建立

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领导层更换交迭,企业至2011年11月前都没有建立档案库,许多珍贵的资料等到需要查找借鉴的时候才发现已无踪影(譬如大型设备出了故障,连一本说明书及操作手册都找寻不着,令维修人员无从下手,只得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前来维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整个公司办公区随处可见有用或无用的文件资料……以总公司为首的高层领导痛心之余,决定以本公司为“档案管理”的新试点成立档案室,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约52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柜库房及24平方米左右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同时还配置了专用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碎纸机等一系列档案管理的专用设备。软件方面:对档案室提出了“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三高标准,并要求所有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工作上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笔者因为有着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而“临危受命”,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又走访了某“人才市场档案馆”,学习其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随后编写出了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建设性档案管理文件及《档案移交接收清册》《档案查(借)阅审批表》等日常管理文件。仅至2011年底,便已成功接收科技档案共计506册;文书档案共计1969册;销售档案共计573份;财务档案共计249册;人事档案共计1437份;行政档案共计426册。且档案室自2012年四月初正式实行“档案借阅”制度以来,已先后为工程、研发、财务、人资、生产等提供了上百人次的档案借阅工作,对各类生产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源。本企业档案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充分发挥出了其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企业档案作为继承、保护与开发事业,对企业科技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5.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国际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规范、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了然于心。并深切感受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攻坚力量、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实行规范、标准化体系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而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因此,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刻不容缓。要想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司高层领导者应本着高度重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立场,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行使职能的充分权力,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把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上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形成一股后进之力,推动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进程。

(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它既是长期工作,也是日常工作。因此,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将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从兼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便加大对全员标准化体系知识的培训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切实理解企业推进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方向和决心。同时,企业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要将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概念具体化、书面化、格式化,让每个员工触手可及、触目可望,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认真的策划,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3)企业的档案资料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观念,力求创新,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魄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检查指导,以此带动整个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坚持与时俱进,除认真按国家《档案法》及已制订的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程序化操作外,还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适时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将档案管理融采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为一体,促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便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4)管理层适时监督、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及规范化企业档案管理的反馈工作。标准化体系执行小组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日常生产管理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以便不断加以修正。

结束语

只有我们全民动员,切实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也才会经久不衰,百年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国华,杨勇.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J].企业活力,2006,(03).

[2]张忠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和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02).

篇8

一、体系运行质量分析

(一)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

1.整体情况

2020年度监控中心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了任务指标分解,并编制了《监控中心202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及措施责任分解表》,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实施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等。

2020年度监控中心未发生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杜绝了瓦斯超限事故和轻伤事故;杜绝了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XX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全部落实;无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按期闭合率100%;安全培训合格率100%,岗位操作人员持证率100%;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为100%;杜绝了严重“三违”行为和一般“三违”行为;标准化管理体系内部自查和接受上级公司检查考核,全年均达到一级标准化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结果

1.整体情况

监控中心现有职工39人,班组5个,工种共有2个(电工、监测工)。2020年8月3日成立了以监控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小组,统一组织协调责任制的修订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方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重新对监控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修订,出台了新版《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了与管理体系要求吻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覆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标准化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考核情况

1.整体情况

监控中心2020年度全年开展了标准化内部自检自查和接受上级公司检查考核。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已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原则,全部整改完毕,并由监控中心安全标准化小组组长带队,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落实。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2020年度标准化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线缆、牌板,相关问题占60%,说明线缆和牌板的管理存在不足。

3.原因分析

对标准化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深入思考,抓住了隐患和问题产生的根本源头,但是在现场动态管理跟踪落实上没有形成闭合。

(四)监控中心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1.整体情况

2020年度监控中心未发生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未发生瓦斯超限事故和轻伤事故;未发生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2.存在的问题

(五)监控中心安全监测运行及智能信息化情况

1.整体情况

2020年度,监控中心安全监测运行整体情况同比上年设备故障率下降3%,信号监测误报警率下降5%;智能信息化(包括人员定位、应急广播、5G网络、调度综合云平台、综合应急联动)整体情同比上年,其中人员定位故障率与上年持平,未发生故障。应急广播故障率下降1%,5G网络为2020年新增应用项目,调试阶段暂无对比,调度综合云平台故障率为0,综合应急联动故障率下降3%。

2.存在的问题

(1)设备故障主要以各类传感器和线缆故障两大类为主,其中传感器故障主要为淋水、生产损坏、硫化氢气体入侵等造成;信号监测误报警则主要为各类传感器本身催化载体元件发生故障、人为检修过程中误操作,和人为标校传感器过程中未打开标校开关,至中心站做出误统计造成。

(2)线缆故障主要为队组生产过程中保护不当所造成。

3.原因分析

(1)个别生产队组在生产、安装、搬迁过程中和移动传感器时,未重视对传感器的保护,传感器本身为灵敏度极高、受自然环境及外界工作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极大,虽自身内部各种防护已达国家及行业标准,但在井下特殊环境中,保护不当(比如重振动,重撞击,久浸水,久受潮等)即容易造成设备故障,且不可再调试修复。

(2)个别生产队组在生产、安装、搬迁和移动传感器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线缆,线缆本身为外挂物,极其容易因过力拉扯、失误操做、外物创伤而造成断线或破损,虽本身在其外部进行了改造保护(线缆加装保护套),但在井下特殊环境中,保护不当(比如强拉扯、强撞击、久浸水,久扭曲等)即容易造成线缆断线或线缆内部开裂受损,而发生信号中断故障,且受损线缆不可再修复使用。

(六)监控中心职工诉求

1.整体情况

监控中心2020年度未收到职工诉求。

2.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一)理念目标及践行

无。

(二)组织机构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

(1)对监控中心特需材料提取和使用制度重新进行评价和修订,明确特需材料使用的周期,严格按照使用周期对特需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和上报。

(2)进一步修订完善《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将监控中心特需材料使用情况纳入《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中。

(3)及时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和更新《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划清主要管理人员和班组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修订完善《监控中心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4)制定《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并纳入《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大纲中,明确每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标准、指标、奖惩等内容。

(5)完善班前会制度,把提高班前会质量作为重点来抓,对每班的工作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跟班队长、班组长每班提前为开好班前会做好充分准备。

(四)从业人员素质

(1)在2021年度培训计划中增加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培训内容,加强对机电、通风、安全监控专业的培训。

(2)由书记牵头,班组长负责,全面摸清职工诉求,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职工不能及时满足需求的问题。

(3)开展职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设备设施实操等的培训工作,切实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4)每日班前会召开,针对安全风险辨识、每日一题、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等内容向岗位作业人员提问,并兑现奖惩,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利用班前会、事故警示教育日、安全生产月活动等,组织学习各类事故案例,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班组管理者,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2)在内部自检自查和外部上级公司检查考核中,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认真分析事故隐患产生的根源,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避免出现事故隐患“总检查、总治理、总反复”的恶性循环,不单一的以表统计表面问题,而要以表为据,做出问题的分类与归纳,更深入的去分析问题的类似性和重复性,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质量控制

(1)对安全监控专业的各项指标进行重新梳理,指定责任人做好记录、建立台账,并定期开展自查工作。

(2)开展全矿线缆吊挂及设备管理说明牌板的专项检查,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各区域监测监控专用线缆及设备管理说明牌板维护负责人。

(3)对“三违”情况严查严打,对“三违”分类说明情况深入贯彻。杜绝一切“三违”行为。

(4)进一步加大班组管理力度,让班组长发挥管理水平,提升班组长人员管理素质。

三、调整方案

为落实上述改进措施,制定了XX煤矿质量控制要素(安全监控专业)2021年度调整方案,详见表1,并将体系调整方案纳入下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

XX煤矿质量控制要素(安全监控专业)调整方案

序号

要素

调整方案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分管领导

完成时间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修订完善《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将监控中心特需材料使用情况纳入《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中;将《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纳入《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大纲中;完善班前会及班组制度。

监控中心

张 慧

张 兴

2021年3月1日前

2

设备技术性能提升

加强线缆吊挂及设备管理说明牌板的专项检查,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各区域监测监控专用线缆及设备管理说明牌板维护负责人;井地面安装更换光端机、进回风井底及新开巷安装监控系统分站。

2021年3月15日前

3

从业人员素质

按质量标准化新规要求,重新制定部门内岗位培训学习及考核方案,进一步推进整个监控中心管理工作;加强全员对“三违”行为的深入认知与学习;加强班组的进一步建设。

2021年3月30日前

4

安全监控及智能化大系统改造提升

完成井下万兆环网升级;完善以GIS为基础的、融合井下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通信联络等系统为一体的统一的、智能管控分析平台;全面推进5G建设;强化网络技术手段,保证网络数据安全。

篇9

本文提出国家安监总局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实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诸实施类别在安全管理中有效的实施方向及管理趋势。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实施类别 实施方向 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共实施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五类标准化评分办法。通过对其构成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及类比矿业公司多年的标准化实施工作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效性分析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28个考评点,总分值4000分。

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03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3、《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9类38项592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2类36项361个考评点,总分值2000分。

5、《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1类41项584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审指标及等级实用性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AQ/T9006―2010)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金属非金属矿山(AQ 2007.1-2006)是指:开采金属矿物、放射性矿物以及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冶金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AQ 2007.1-2006)是指: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AQ 2007.1-2006)是指:在地表开挖区通过剥离围岩、表土或砾石,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尾矿库(AQ 2006-2005)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工业废渣的场所。

选矿(GB 18152-2000)是指:利用不同矿物的物理、物理化学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在特定的工艺设备条件下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或使共生的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得到一种或几种相对富集的有用矿物的作业过程。

选矿厂(GB 18152-2000)是指:包括具有独立法人的选矿厂和隶属于矿山企业的选矿车间,系指被用作或可以被用作选矿的土地、建筑物和作业场所。

小型露天采石场(AQ 2007.1―2006)是指:年采剥总量500kt以下、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m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工作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评分办法用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确定相应类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三、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分元素实用性分析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析表)

――

3.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考评元素分值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3.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考评元素点数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如下可行性结论。

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由基础部分、保障部分、管理部分、核心部分、要害部分及升级部分六个部分构成完整的标准化运行体系。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能否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容轻视!

3、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实施终端体现在由多工种、多岗位的从业人员组成的标准化体系实施群中,而在此期间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也因其日益彰显的捍卫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而受到日益高涨的关注!

结束语

因此,矿山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既带有基础性、重要性,又带有紧迫性,还带有长期性和全局性,意义重大。

附图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图(以地下矿山为例)

篇10

1 引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IEC 27001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能提高组织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将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因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可以保证组织业务的持续性,并向客户及利益相关方展示组织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能增强合作伙伴、投资方的信心,并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日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 27001:2013 DIS(国际标准草案),标志着已经沿用了8年的ISO/IEC 27001:2005即将换版。新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进一步的体现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行业、注重管理绩效的核心思想,为计划采用该管理体系标准的组织的提供了更先进、慎密的管理体系标准。

2 ISO/IEC 27001改版的主要差异

2.1 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

新版ISO/IEC 27001将控制项从133个缩减为113个,淘汰了一些过时的信息安全控制项,如移动代码(A.10.4.2 Controls against mobile code );另一方面,针对这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移动设备(A.6.2.1Mobile device policy)列入了控制项;同时强调了一些近几年倍受关注的控制项,如2005版的A.12.3密码控制独立为A.10密码控制。

2.2 注重管理绩效

对管理体系的评价单独形成第9章Performance evaluation。并在标准的不同层面强调信息安全不单单是IT部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安全问题,一个成功的信息安全管理依赖于于IT支撑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协作,所有相关部门都应该了解信息安全的意义。

2.3 提高兼容性

新版27001采用ISO导则83的结构性要求,从8个章节调整为10个章节,重新构建了ISO标准的PDCA章节架构,这个结构在已的ISO22301中已应用,未来将在ISO其它标准改版中普遍采用(包括ISO9000、ISO20000等)。

3 新标准前的转版准备工作

ISO/IEC 27001:2013 DIS与ISO/IEC 27001:2005相比,差异体现为三类:取消,变更,增加。目前,ISO 27001:2013尚未正式,对于已经获得GB/T 22080:2008认证的企业,可以考虑在现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入ISO/IEC 27001:2013 DIS增加的控制项,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降低ISO 27001:2013正式时的转版工作量。具体操作上可以按照新增控制项识别、业务梳理、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体系文件编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流程操作。新增的控制项包括:

A.14.2.1 Secure development policy/安全开发策略

控制措施:在组织内应对软件和系统的开发过程建立并实施安全规则

A.14.2.5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dures/系统开发程序

控制措施:应为任何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记录、维护安全系统的工程原则

A.14.2.6Secu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安全的开发环境

控制措施:组织应在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为系统开发和集成建立并适当保护安全开发环境

A.14.2.8System security testing/系统安全测试

控制措施:在开发过程中应进行安全功能的测试

A15.1.1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for supplier relationships/供应商关系的信息安全策略

控制措施:为降低风险,应对供应商访问组织的信息或信息处理过程确定信息安全要求并形成文件

A.15.1.2Addressing security within supplier agreements/在供应商协议解决安全

控制措施:对每个可能接触组织信息的供应商,接触方式包括访问、处理、存储、通讯或提供IT基础设施,应建立所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要求并获得批准。

A15.1.3ICT supply chain/ ICT供应链

控制措施:与供应商的协议应包括为解决相关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及相关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的要求

A.16.1.4Assessment and deci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events/信息安全事件的评估和决策

控制措施:应评估信息安全事态,并判断是否应归类为信息安全事件

A.17.2.1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acilities/信息处理设施的可用性

控制措施:为实现可用性要求,信息处理设施应实施适当的冗余措施

4 总结

新版ISO/IEC 27001标准为了更好地帮助使用标准的企业管理信息安全以及追求“有用”和“好用”的目标,在信息过程的覆盖面及针对性及与其它ISO管理体系标准的一致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59-02

————————————

作者简介:刘莉(1983-),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安全技术及工程。

0 引言

2004年国务院提出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又提到了更高的要求。从2010年后,全国各地区陆续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达标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河北省范围内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就近万家、规模以下企业近50000家,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总数量的80%。因此中小企业开展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决定2015年前实现全行业达标的关键。

1 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单位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承接了河北省内百余家企业的标准化二、三级评审工作,涉及了危化、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多个行业。总体来说,高危行业比一般行业做得好、大企业比小企业做得好。规模以上的企业从三项制度建立、设备设施运行、现场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等方面整体做的比较好;相比之下,部分中小企业做的就差强人意,尤其是一般行业的中小企业有些甚至需要重新申报和评审。对中小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小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重视程度不高 中小企业一般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设备设施少、企业的固有危险程度相对较小,因此这类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企业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整个体系的建立和保持都需要企业自己来做,评审机构只是帮扶和发现隐患,监管部门只是监督和检查问题。作为这项工作的主体,企业只有亲自全程参与了标准化的创建和达标过程,才能学会如何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1.2 资源投入不足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1]。首先,从人员和技术上来说,少数企业对人员的投入和配备不足,应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成为虚设、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形式、自评小组的人员没有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专业评定标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使得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不高,想开展这项工作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从设施和资金上来说,很多企业的决策者以利益为先,该有的安全设施不配置、该淘汰的陈旧设备不落实、该提取的安全费用不到位,使得企业的不安全因素长期存在,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3 整改力度不强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组人员会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清单,要求企业进行整改。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达标实行百分制,各达标等级要求的分数不同,如工贸行业一级达标企业不低于90分、二级达标企业不低于75分、三级达标企业不低于60分。因此很多中小企业满足于最低的达标等级,更有甚者秉持“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态度,再加上人力、资金等资源落实不到位,很多隐患没有及时得到整改。

2 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前期评审的企业中,有的企业连管理制度还未建立完全;有的只是建立了三项制度(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认为这就足够了。其实不然,安全管理体系是基于安全管理的一整套体系[1],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软件方面涉及到安全目标方针,制度,教育,组织,管理;硬件包括安全投入,设备安全附件,设备技术,检验检测,运行维护等;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高效运行。所以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涉及的面很广,包括三项制度、应急预案、程序文件和各类记录表格等。

企业应借助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这项工作之际,把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起来,自身能力不足的可以借助技术服务机构的力量。针对评审标准的具体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13个核心要素把需要的管理制度和日常记录表格等基础文件资料逐一整理出来,作为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本文仅以企业员工培训为例来说明:首先企业应建立人员培训的管理制度,并为从业人员建立培训档案;每年初应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意向调查;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应做好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那么企业需准备的基础资料包括:培训教育的管理制度、人员三级教育档案的样本、培训计划表格样本、培训意向调查表样本、培训记录表格样本以及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表等。

2.2 安全管理体系重在运行 没有安全管理体系不行,有了安全管理体系而不运行等同虚设,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只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工具。

在前期评审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在自评过程中聘请了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支持。在服务机构的帮助下,基本上把标准化达标所需要的基础文件资料都建立起来了;但是在现场评审时,有一部分表格都是空的,企业没有将安全管理体系真正运行起来。

据统计,70%左右的事故是“三违”造成的,而频发的违章操作现象也让企业负责人很是苦恼,说到底就是制度及规章“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结果。前期评审的企业中有几家“三违”现象就很少发生,他们的做法值得中小企业借鉴: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专题的培训,由专职安全员对日常工作中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绩效工资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当月考核兑现;而罚款的费用用于奖励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从领导到职工都处在奖惩激励机制的警戒警示和利益驱动的双重牵引中[2],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3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

据不完全统计,标准化达标企业在申请延期换证的评审时,如果调阅达标后三年内的资料,至少有30%的企业提供不出来。有不少企业在取得标准化达标证书后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就懈怠了。其实不然,有生产就会有隐患,有隐患就需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就在于让企业通过自评和达标的过程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自主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要求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评。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应该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上,逐渐让企业每一位人员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而让“习惯成自然”,培养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

3 结束语

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真正为企业在安全方面排忧解难的好事。自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来,达标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达标企业从标准化这项工作中受益匪浅。正是由于这项工作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国家要求2015年底前实现全行业达标。

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发展。企业作为生产的主体,必须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借助安全生产标准化这项工作,把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并持续运行起来,认真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真正把安全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