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提高文学艺术素养

提高文学艺术素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2 10:12: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提高文学艺术素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提高文学艺术素养

篇1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教育功能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教师必须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经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得先向经典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经典的真正价值。读世人公认的名著,开卷有益。名著欣赏就是与伟人面对面地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一条获取真理、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灵的过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感悟浅薄,在形形的文学人物身上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类复杂的感情。比如:霍桑《红字》中的海斯特传递给读者善良、宽容、忍耐,爱情、母爱与友爱的伟大等优秀的品质;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纯美和宁静、人类的暂时孤独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不一样的美感。在实际交往中,这有助于增进对他人的谅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友谊。感情丰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爱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心态平和,态度谦虚,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素质被行为化为乐于助人、礼貌待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感染和迁移的功能以及扩散与泛化的规律,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交际方式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学是世人公认的西半球的优秀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也是东方文化孕育长大的大学生们精神和思想营养的重要补充。千条人生路、万种生活态,每个人亲历边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感悟缤纷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鉴于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次,经典文学阅读有益于人的性格、气质塑造。英美文学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体验人生的智慧结晶,是伟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导作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响和感召着世人。

(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让他们充分认识文学对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优秀文化。阅读中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波动将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阅读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恶劣的生长环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让当今的大学生反思自己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国家、感恩父母无偿地给了自己这么多。当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与进步,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优越的社会环境、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想与斗志,重物质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观发生着扭曲。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也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个人梦。因而,大学生有必要运用文学赏析来打造精神、坚定信念、修正世界观、实现梦想。文学作品中传承着人类优良的人文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恪守道德防线、维护人格操守。

篇2

(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灵的过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感悟浅薄,在形形的文学人物身上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类复杂的感情。比如:霍桑《红字》中的海斯特传递给读者善良、宽容、忍耐,爱情、母爱与友爱的伟大等优秀的品质;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纯美和宁静、人类的暂时孤独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不一样的美感。在实际交往中,这有助于增进对他人的谅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友谊。感情丰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爱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心态平和,态度谦虚,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素质被行为化为乐于助人、礼貌待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感染和迁移的功能以及扩散与泛化的规律,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交际方式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学是世人公认的西半球的优秀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也是东方文化孕育长大的大学生们精神和思想营养的重要补充。千条人生路、万种生活态,每个人亲历边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感悟缤纷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鉴于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次,经典文学阅读有益于人的性格、气质塑造。英美文学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体验人生的智慧结晶,是伟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导作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响和感召着世人。

(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让他们充分认识文学对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优秀文化。阅读中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波动将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阅读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恶劣的生长环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让当今的大学生反思自己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国家、感恩父母无偿地给了自己这么多。当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与进步,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优越的社会环境、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想与斗志,重物质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观发生着扭曲。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也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个人梦。因而,大学生有必要运用文学赏析来打造精神、坚定信念、修正世界观、实现梦想。文学作品中传承着人类优良的人文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恪守道德防线、维护人格操守。

篇3

文学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

素养。

一、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小学讨论是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备受师生喜

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文学艺术,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

例如:在教学《唐诗与宋词》时,由于本节课着重介绍了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和他们的代表作及宋朝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和他们的代表作。然而,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和写作手法等都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所接触过的,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几个作者进行讨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李白为例进行简单介绍,有同学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有同学说:李白的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还有同学说: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力士脱靴,贵妃研墨,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展示了它的放荡不羁。在该生说完之后,我给出了高度的评价,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提高学生的

文学素养。

二、借多媒体技术,加深对古文化的理解

在历史教学中很多中学历史老师都会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尽管学生喜欢看历史书,喜欢看历史

剧,但是却不喜欢历史课!因此,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声频、音频、动画、图片为一体的优势,进而,让学生在形象化的课堂中,加深对古文化的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建筑奇观》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赵州桥、故宫、长城的全貌,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长城修建,还引导学生讲述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关门脸”的传说,“冰道运石”等有关的故事,这将会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模式中,加深对古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两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篇4

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一、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引导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课前老师应根据教材的需要精心设计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场,是师生凭借教材进行的最初信息交流。导入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潜心研究导入的方法和效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可以用一段小故事,一个生动的事例,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段欢快的音乐等,使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导入下,进入一种艺术氛围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求知欲望的调控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要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步骤进行有序活动,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适时调控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训练方式及学生的情绪等因素,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课堂教学的调节控制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三项能力,即设计能力、调控能力、评估能力中最难把握的,因而它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教师随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势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高超的应变能力不是教师无原则的随心所欲,我觉得它应该建立在这样四个基础之上: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精通教材和谙熟教法。

篇5

1.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和思想上不重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对结果作出正确评价,并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使高中学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但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列入毕业考试的科目,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平时很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等到这些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几乎不了解信息技术,即使了解,也知之甚少。

在这种情况下,在高中阶段如果依据新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就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么谈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另外,虽然现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列入会考、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但由于考试的内容过于简单,通过率很高,导致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操作时不按照要求去做,这些都影响着他们信息素养的提升。

2.信息技术教师方面的原因

信息技术教师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效果。要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更要具备很高的信息素养。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一般在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操作上比较熟练,但缺少社会和生活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不高。其次,很多信息技术培训往往局限于一些理论培训,缺少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培训,因此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能力。第三,现在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不但要承担教学任务,还担任其他方面的烦琐工作,他们从早忙到晚,很少有时间来加强自身的学习,无法集中精力改进教学,影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原因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涵盖面广,而且与许多学科联系紧密,而信息技术仅仅是它的一种工具。另外,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开设的课时也很少,如果仅靠信息技术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很乏力。

4.终结评价机制的影响

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最终评价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成果,而且考试的题型和内容很难检验学生的信息素养,比如选择题和填空题大多是一些基本理论和一些软件的某些操作步骤,而操作题纯粹就是对某一软件的操作。考试内容大部分过于简单,题目的质量不高,因而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另外,信息技术考试能否通过影响着学生将来的高考录取,使得考试通过成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选择,使得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纯粹是一种应试教学,影响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对策

1.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评价标准,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作保证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确保在中小学开好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并进行监督,对违反制度的学校要作出相应的处罚。对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标准,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备条件

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从原来的纯技术教育,转向技术教育基础上的信息素养提升的教育,需要教师挖掘技术所蕴含的方法和思想,挖掘信息社会和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知道信息技术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首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不断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其次,主管部门要创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要以典型的成功案例引导教师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长处,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第三,多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3.把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通过多学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多学科的综合能力,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信息知识的熏陶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当做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各学科教师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进行辅助教学,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演示工具。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应用到教学中,如建构主义理论等。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4.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指明方向

考试内容和形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但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明显地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能动性的发挥,需要进行改革。首先,要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难易适中的题型,不要纯粹考查某个理论知识或某些技术操作,试题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要充分体现过程化、人性化,面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原则。这就要求试题设计者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要准确,对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掌握要透彻。其次,要突破技术瓶颈,设计出人性化、交互性强、容量小、易运行且安全的优秀评测系统。这些都需要主管部门认真研究并加大投入。

三、结束语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科学的且与时俱进的。虽然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较短,在实施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较少。但是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积极投身到课改中来,持续不断地从事新课程的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完全能够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恒来,薛冲.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成绩、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19-20.

[2] 蔡福民.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冷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25-27.

篇6

如今,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穿越”现象,很多的知识穿插在一起,但很多知识人们不懂,人们在阅读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到读懂这些很困难,因为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那些难懂的词汇,网络词语也运用到了文学艺术作品中,这些现象,是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不尊重,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亵渎。

一、穿越作品的含义

穿越小说是网络小说最热门题材的一种。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情爱多为主线。穿越小说是穿越时空小说的简称,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情爱多为主线。穿越小说集成了玄幻、历史和言情三大小说类别的要素,自成一体,后来还有反穿越,即从古代穿到现代。

二、“穿越”作品出现的原因

(一)外国小说对中国的影响。“穿越”作品其实最早出现在外国小说中,小说中大多体现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许多在现实生活无法实现的愿望都在穿越作品中得到了实现,外国作品的盛行也激发了中国对于穿越作品的重视。

(二)女性对小说的需求。穿越小说大多的观众是女性,因为穿越小说中大多是以爱情题材为主,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纯粹单纯的爱情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人都特别物质化,许多人都在现实中得不到美好的爱情,所以她们都喜欢在穿越小说中寻求自己的理想中的爱情,去感受她们的情感。

三、穿越作品出现的意义

(一)寄托人们的感情。穿越作品大致分为两类:玄幻和言情。玄幻类无外乎男主因某种机缘穿越到某个时空,从原来的一事无成,成为救世主,攀登人生的顶峰;而言情类则大多是女主穿越来到男主身边,因其与众不同,被男主一见倾心,谱写一段恋歌。无论是哪种都是一部分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现实中的不如意,或者说是对现实某种感情的绝望,到书中去寻求慰藉。

(二)出现新的小说题材。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新一代人的思想,已不再拘泥于之前的一贯方式,天马行空是现代人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因此,衍生了一系列的穿越类题材的小说或者影视剧。

四、穿越作品存在的缺陷

(一)穿越作品中抄袭严重。随着一部作品的热播,其它随之而来的就是其它同类作品的出现,所以许多作品都跟风创作,其中的情节都差不多,故事不断重复,许许多多宫斗剧中都会出现相同的桥段,如“九王夺嫡”等情节。没有一点点新意,虽然说现在网络平台上言论自由,十分的开放,但是胡编乱造也不是可行的,这就导致了许多作品质量出现了问题,读者容易感觉到疲劳,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会在关注了。所以大家应该注重作品的内涵,作家应该提升自己的下作质量,为大众读者提供好的文学作品,这样也能提升大家的文学素养。

(二)穿越作品中缺乏内涵。有许多网络作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再编出离奇的故事情节,以奇怪的情节来博得大众的眼球,而忘了去思考作品的真正的内涵和意义,没有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无法让读者身临其境,所以读者就不把这些作品当做精神物质来享受,而是用来打发时间。作品中内容空洞没有实质的内涵,这个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大家注意。

(三)穿越作品中语言、结构不完善。往往穿越小说语言上的毛病是矫情做作,虚假,说话拖泥水,许多语言运用了许多朴素的语言,像是拉家常一样,但是过多的拉家常的话会让小说的语言特色减弱,而失去了大家对小说的兴趣而小说结构的安排中,情节安排的不合理,不紧凑。

(四)穿越作品中对历史不尊重。因为穿越作品中有许多的胡编乱造,所以对历史有许多误解和歪曲,对历史时间和事件了解的不够透彻,有的严重的甚至会把朝代和人物张冠李戴。穿越作品中的许多人都特别有才,常常是诗词达人,但是他们都是被作者杜撰出来的,这对大家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给他们传递了不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也不能被亵渎,古典文化可以被借鉴和运用,但是不能被乱用。

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 穿越作品中一定要保证原创。以前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经过作家斟酌很久之后才开始自己的写作,才开始进行下去的,他们那时候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非常的有阅读价值,非常的有意义,有教育人的作用,有教给人道理的作品,但是如今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枯枝烂造的,他们不去理会作品是否给人们带去积极性作用,而是随意的“穿越”,凑字数。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定要保证作品的原创,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作品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积极性作用。

(二)文学艺术作品中应该提高文化内涵。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随着广大群众的眼光的改变,如今的人们更喜欢光怪陆离的作品,人们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作品,不去理会作品的内涵,既没有营养,也没有可以读的必要。因此,文学艺术作品中一定要提高文化内涵,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自己了创作的原因,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让人们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兴趣。

不能只为了搏得人们的眼球而去胡编乱造,让文学艺术作品越来越少。

(三)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让作者做出更加优质的作品。对于作者来说,他们做出来的“穿越”作品,有人看才会继续做下去,说到底,就是因为有人看他的作品,有人愿意去买他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再关注作品的质量,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会不断的做出更加无聊的作品。归根到底,就是广大群众对作品的不在乎,以为什么样的作品都可以看,并且越不符合实际的作品越好看,他们更不在乎作品的质量,那么作者就更加不在乎了。所以,广大群众对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一定要提高,学会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让那些胡编乱造的作品没有人看,没有人买,那些作品的作者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这样,对于文学艺术

(下转第5页)(上接第2页)

作品的更好发展起到了积极性作用。

(四)开展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交流活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每个作家与每个作家的艺术守法不同,写的作品也不近相同,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写作品的特点。所以,让这些作者坐在一起,让他们经常举办一些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的活动,让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摒弃自己的弱点,让其他专业的作者去评论另一个专业作者的作品,就会让作者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就会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穿越现象”的存在,有两个方面去讨论,一个是好的方面,一个是不好的方面。对于好的方面,我们要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作家去学习,去进步。当然,对于不好的方面,不仅关系到了作者本人,还关系到广大的阅读群众,群众学习兴趣的热诚,让他们对文学艺术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就要求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闫海田.当下小说“情节荒诞”与“消极实写”的两极倾向――关于“穿越”、“魔幻”及“非虚构”现象的思考[J].文艺评论,2012(7):51-54

篇7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历次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最基本的目的。《高中语文课标》进一步明确提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显然,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比过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达到“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包括一般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现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文学话语既不同于语法意义上的“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话语和日常话语。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常通过语言学用语的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文学话语具有创造性,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作家或同一作家的语用是千变万化的,同时它又是不断创新的。“文学创造不止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1]由此可见,让学生尝试这种“特殊的话语生产”,与进行一般文章写作训练其价值是大不一样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的语言,大多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语言规范,概念明确,说理清楚,显得素朴单纯;而文学话语则追求高度的纯净和凝练,更注重形象化和感染力,更讲究艺术性、技巧性和个体风格,在不同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有限的言语中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学生通过多次的阅读和鉴赏,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魅力已经有所领悟,但这仍然停留在“知”的阶段;只有经过自己尝试创作,才能自觉地将所“知”用于言语实践,达到“知”“用”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自己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创作主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以表象为材料,始终带有形象性。创作者在进行观察、体验生活的时候,需要形象地去把握客观事物。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创作者借助于形象思维的能力,把原来把握到的生活材料在头脑中具体地再现出来,加以比较、选择、概括、综合,进而熔铸成崭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形象思维能使分散的东西形象地集中起来,能使隐蔽的东西鲜明地突现出来,甚至可以创造出生活中不曾有过的东西。当然,形象思维不只是文学创作的专利。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需要形象思维,但是,它主要依赖于文本的文字描述;一般文章的写作有时也要运用形象思维,但它不像文学创作把形象思维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思维方式。学生在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成效会更高。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史上的许多事实都已证实,在人类优秀的思维智能结构中,形象的思维方式和抽象的思维方式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为人们进行丰富生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从而对于人们做出重大的科学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尝试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艺术之美首先表现于语言文字所创造的可感的文学形象,文学欣赏必须首先感受文学形象。不经过充分的感受便无法产生真正的美感,从而也就不能由对文学特征的切实体验而导致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提高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就应该在欣赏实践中首先把稳定的注意集中在文学形象的感受上,逐步练就敏锐而准确的审美感受能力。金开诚先生指出:“提高感受能力要靠反复的训练,基本上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窍门。但比较而言,可以说存在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搞一点儿艺术创作。其所以有效,是因为以下三点:(1)识‘门道’……(2)知‘甘苦’……(3)举一反三……”[2]这里,金先生是就一般艺术欣赏而言的,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文学艺术的欣赏,更是如此。

对文学欣赏来说,不懂得“门道”,就找不到欣赏的路径,就抓不到欣赏的点子上,更难以感受整个艺术的美妙,只能是“外行看热闹”。然而,艺术上有些“门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能靠自己摸索和体验。而搞一点文学创作则能缩短摸索的路程,得到较深的体验,从而在文学欣赏中达到“内行识门道”。金先生认为,美和美感是多元的,其中有一种美就是人的创造力的显现,有一种美感就是人对这种创造力的惊异和欣赏。了解艺术创作的甘苦就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作的甘苦,只有创作者亲历身受,才能深谙个中滋味。所以,学生有了对文学创作甘苦的切身体验,有助于在文学欣赏中更加感受作品的艺术创造力,哪怕是失败的创作实践也有助于感受的深化。否则欣赏者的审美感受是要大打折扣的。各种艺术创作都贯穿着艺术辩证法,对一种艺术认识和感受较深,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从一点通向一般。比如,学生尝试搞一点诗歌创作,不仅会有助于对诗歌的“门道”和创作“甘苦”的感受,而且有助于对散文、小说、剧本的审美感受,甚至也有助于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感受。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而多样化和个性化正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创造包括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文学创作属于艺术创造。正像我们不是要把所有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一样,我们也不是要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作家。但是,我们还是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因为,“不是每个语文课堂都能发现和培养作家,但也不是每个课堂都没有未来的小说家、戏剧家在萌芽成长。”[3]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它们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及其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高中语文课标》的“课程目标”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那些有作家潜质的学生需要教育者去发现,也需要他们自己在语文应用中去认识自己,他们的文学创作潜能和倾向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得以发展。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为我们发现人才提供了机会,也为他们挖掘和发展自己这方面的潜能创造了可能的情境。

《高中语文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并且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审美能力既包括审美感知能力,也包括审美创造能力。过去我们只重视文学艺术的鉴赏而不提文学艺术的创作,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不完全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不应将文学创作的素养排斥在外,而且爱好文学创作是文学素养更高的表现。文学创作比起一般文章的写作训练,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由性和创造个性。所以,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可以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既有利于少数有特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有利于一般学生基本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的教育价值并不止于上述这些,以上只是主要方面而已。对此,也有人存在种种疑虑,比如,语文教育并不是文学教育,搞文学创作会不会走偏了方向?高中学生课业较重,哪有闲情逸致搞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对高中生来说难度很大,能行得通吗?等等。笔者认为,语文教育不等于文学教育,但语文教育一定要包含有文学教育。让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是在高中阶段而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是“尝试”性创作而不是过高要求;是“展示成果”“相互交流”而不一定非要达到发表的水准。所以,这种“尝试”还是要大胆地进行。

参考文献:

篇8

吕叔湘先生所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如果阅读教学,已经成了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觉行动诉求,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对文学艺术就会有吸引力,我们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

1.研究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再好,文学形象再美,如果学生本身不愿读,懒得读,视读书是苦事,没有兴趣,就无法使学生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学生也就无法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2.研究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既是语文知识的传递,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更是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会欣赏课文,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也就是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

3.研究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教师就要以一个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欣赏同一作品的欣赏者角色来对待学生。同为欣赏者,同为一件作品,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拥有生活经历不同,所拥有知识水平不一致,那么理解感悟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这样就避免了语文答案的标准化,一致性,教师就会以更广阔的心胸来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应答和理解。

二、对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思考

1.通过教学研究,初步构建起“阅读欣赏”的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旨,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观;树立“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理念,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入境、入情、入迷。

通过探索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新模式,改变教师肢解课文、破坏整体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把握语文的整体情感脉络,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习得,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审美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通过研究、实践,提炼出阅读欣赏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方法

文章是文学家生活和情感体验感悟后的精神产品,是多姿多彩的,是博大精深的。破解领悟作品,与作家对话的方式也应当是各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让阅读变成欣赏,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朗读、再现、联想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文学的美,艺术的美,生活的美,情感的美。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相对压缩教师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拓宽学生阅读欣赏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兴趣,诱发动因,把破碎的文字变成有血有肉的整体形象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欣赏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提供基本的知识保证和必要的方法。

3.通过研究、调查,对课内外阅读欣赏的材料和时间进行科学开发利用

(1)精选阅读欣赏的材料。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阅读资源,因地制宜创编校本教材,感受错落有致,平仄有韵的文句之美;浓厚深沉,婉转动人的情感之美;可敬可亲,栩栩如生的形象之美;高远旷达,回味无穷的意境之美;巧妙深邃,富有逻辑的思辨之美等等。

(2)合理安排阅读欣赏的时间。通过初步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而一学期课外阅读时间一般集中在节假日和寒暑假。为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细水长流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边角时间”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必读时间、半自由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

4.通过研究、总结,初步建构起多元阅读欣赏的指导评价机制

在阅读欣赏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确立以下几种机制,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阅读。

篇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文化意识作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的英语课程学习中,常常出现因缺乏文化常识而产生理解障碍,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的缺失,使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脱离了文化语境,单纯地成为“语言课程”和“考试工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西方国家文化知识、语言习惯的讲解,导致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失去了英语课程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只是在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并没有在英语文化层面获得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突出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利于学生英语成绩、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正确认知和理解文化,突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要对英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也包括日常生活、习俗以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具体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这与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一致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意识水平,以文化的视角来学习和理解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打破我国文化的思维定式,更多地运用欧美文化来理解英语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它是高于英语成绩的重要内容,要制订系统、长期的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在通过英语课程教学着力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转变英语课程教学观念,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和成绩的提高,考试和评价也以此为主要内容,造成了高中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偏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应该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努力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中落后的、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转变英语课程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理念来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教学,重视理论水平和成绩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会促进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形成文化意识培养和成绩的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三、深入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制订系统、全面的文化意识培养计划

文化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每个英语知识点都蕴藏着丰富的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生活方式,这些都体现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属性。在充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制订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形成系统的、具体的实施手段和教学计划,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根据教学需要,深入挖掘英语知识的文化内涵,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以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英语知识。

四、积极开展英语教师培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参与者、文化传播者,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同时,英语教师的文化认知、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会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文化意识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对英语文化教育具有正确的认知,掌握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因此,需要通过各种英语课程培训等继续教育形式来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学习欧美国家文化、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相关部门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到国外进行文化体验的机会,使教师在切身体会中真正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为英语文化教学服务。

总之,文化意识培养应该先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欧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知识,为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篇10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篇11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