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2 10:12: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

篇1

不受组织的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表达,是自媒体的动力之源,使之呈现无可抑制的生长态势,但自由的同时也孕育了诸多乱象。这种草莽态势具备了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必然,也绝对离不开管理部门积极的应对和自媒体本身的自律。只有同时兼具这两个因素,整个媒体生态才能正常有序地发展。

篇2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盈利模式无非是线下订阅与广告。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有规模的传统媒体会成立相关的内容网站,例如国字号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地方代表则是的南方系、上海系。这类别的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有先天的优势,一方面是其有强大的采编团队,另一方面与政府合作能获得一手的新闻资料。与此同时互联网主要门户的内容授权也成了其一笔重要的收入。简单而言,传统媒体收入=发行收入+广告收入+版权收入。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直接的就是发行收入少了,随之而来的广告收入少了。不过规模较大的例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由于其在第一手信息获取的优势,其网络版收入也不容小觑,人民网更是登陆了A股市场,且不说其背后巨大的政府补助。这时,传统媒体转型似乎还像模像样,但要命的是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不一样。在桌面端凭借百度的流量及门户的内容付费,传统媒体暂时还可以高枕无忧,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对众网站的流量支持被应用分发解构,而传统门户自身问题重重,新闻客户端更多只是其移动战略的一环,而桌面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就是门户的全部。

今日头条只是恰好作为移动互联网内容输出者中枪。新京报版权呼吁后面的问题实质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比桌面互联网大太多。如果说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还能勉强支撑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分分钟被完爆。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长辈也许会在电脑上看人民网,但不要告诉我他手机上也有人民网的APP。

互联网门户:入口!入口!还是入口!

传统媒体与门户网站再与移动互联网上的今日头条,三方之间的种种恩怨情仇,版权问题是小,入口问题是大。以网易、腾讯、搜狐、新浪四大门户为代表的桌面互联网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内容团队以及与官方媒体良好的合作关系,其基本上成为了网名上网浏览新闻信息的首选,其不同程度上具备了互联网入口的效应,这也是门户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即基于用户流量的广告变现或者其他变现。但百度却从中杀了出来,搜索在功能上更具备入口的特质,虽然门户在标准化信息上更胜一筹,但相对于抓取全网信息的搜索,其还是甘拜下风,于是入口的控制权渐渐向百度倾斜。

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传统门户的入口逐渐分散(搜狐有视频、腾讯有微信),但新闻客户端还是其不可放弃的一个入口资源,幸运的是这里没有搜索的百度,但悲剧的是这里还有分发的百度,以及360等分发平台。腾讯凭借应用宝、微信QQ的推广才实现了巨大装机量,搜狐更是在营销推广上下了血本。所以,即使分发被其他公司控制着,好歹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还是门户的地盘,目前四大门户除新浪外的新闻客户端量级都1亿左右,具备了入口作用,可以平台化操作了。

但今日头条的出现对这些信息推荐客户端们造成了威胁,其将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搜索整理后再分发,就像桌面时代的百度,当然今日头条提供的信息还不像百度搜索结果那样全面,但基本上也已经涵盖了新闻、生活资讯、短文段子、图片等等百度提供的是信息的完整度,今日头条提供信息的便捷性和精准性。于是对于一众新闻客户端而言,今日头条与应用分发一样,再一次对其入口地位构成了威胁,而分发花钱就可以带量,但今日头条显然不同,其本身是展示合作方新闻资讯的,但对用户浏览习惯的改变才是其他新闻客户端所担忧的。当用户与众新闻客户端中间隔了一个今日头条的时候,就不再是版权问题了,更不是转码问题了。今日头条中枪只是因为是巨大的用户规模,百度新闻、浏览器上的新闻导引等等,再加上用户规模较小的一点资讯、ZAKER,都具备一切中枪的特质。

中小媒体/网站:天上掉下的免费流量

这次今日头条事件发生后,站出来给予今天头条支持的不少是新兴的垂直网站与网络媒体,比如融360、牛车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大量垂直类的中小网站是很难被发现的,即使其具备优质的内容,不从百度买流量是很难被发现的,而百度流量并不是任何中小网站可以承当的,更不用提动辄数百万元的百度推广。于是这些中小网站很多不得已转战社交网络,通过社会化传播来带流量。

今日头条则不同,由于是盈利模式不同于百度,其分发信息的标准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基于大数据的判断筛选,而拥有优质信息的大量中小网站就获得了曝光的机会,不仅增强了品牌的曝光率,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流量。据说,牛车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流量来自于今日头条,这的确说明今日头条的流量惊人,但也侧面证明了中小网站的流量是何等匮乏。中小网站对今日头条的支持是有利益诉求的,简单说在桌面端需要花钱的流量,在今日头条上是免费,这尤其对没有APP开发能力的中小网站更具吸引力。

所以同样面对今日头条,大的门户网站或者垂直门户(汽车之家等)和中小网站的考量是不同的,前者具备平台梦想,渴望把控入口,后者资源有限,流量有限,版权没有发挥的空间,只要安心做好内容今日头条免费导流,何乐而不为。所以版权真不是问题,顶多是个托词。

自媒体:渠道多多益善

篇3

一、背景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大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网民也在增加,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出现后,中国网民使用手机移动客户终端成为了以自己为传播中心的“自媒体”――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

不仅普通的社会公众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自媒体,向外传播分享自己的经历、新闻,也有不少名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外传播信息并从中获利,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吴晓波,“吴晓波频道”连接线上、线下,并最终转向由电商套现的新兴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盈利模式,无疑体现的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其大发展下的一种自媒体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二、互联网时代下自媒体企业经营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然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而自媒体的发展更是适应了当前社会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社群的发展,其中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算是在自媒体发展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从纸媒转战网络媒体,适应当前的“移动化”趋势成立公众号,有内容有深度的文章,成立社群等。接下来笔者将对其进行分析,以小见大,试图理解当代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吴晓波频道”是由著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书的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5月8日正式上线。吴晓波表示最初创建公众号只是为了找到他失去的读者,希望能够将写作继续下去,而微信公众号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吴晓波频道”将核心用户定位为中产阶级,吴晓波在公众号上的署名文章也坚持了他一贯的理性、严谨的写作风格,与此前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专栏文章没有太大区别。

(一)运作模式

1.线上“圈粉”

“吴晓波频道”对自身的定位十分的明确清晰,就是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对于财经、理财以及企业转型有兴趣的人,面对精准的定位,“吴晓波频道”在爱奇艺视频网站上推出以财经为主题的视频,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中还推送吴晓波关于财经或理财等方面的专栏,使得关注公众号以及视频的用户是对财经类信息感兴趣的人,从而达到“圈层”的目的。

2.线下“固粉”

自媒体不能只是在线上发展,线上发展只能帮助扩大知名度,扩大订阅用户量,而从线上发展到线下才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即帮助用户增加对公众号的认同度,归属感以及依赖程度,换句话说,让用户认同公众号的内容,能够在公众号提供的社群中找到归属感,同时还对公众号产生一种依赖,公众号的不可替代性高,用户希望从这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对其信息的有较高的信任度。

“吴晓波频道”的线下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书友会,一个是培训课程。

“吴晓波频道”推出的书友会是“想把喜欢读书的同学召集到一起,藉由一本书,勾连一批人,以价值观聚之,以价值系之。”“吴晓波频道”通过微信号推荐书目,在全国各地成立书友会QQ群,同时通过会员福利日、展示书友会活动以及征集书评等方式将书友会活动日常化。以常态化的社群活动增强用户对公众号的认同。

2015年4月25日至26日,一场由“吴晓波频道”发起、组织的主题为“转型之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的千人大课在深圳开讲。这次的转型大课是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在“吴晓波频道”的微信公众号中,关于企业转型的文章基本上都有10万以上的阅读量,反应出用户对传统企业转型这个话题的关注。这类课程的举办,是基于用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在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同时达到了提升用户对于“吴晓波频道”的认同度。

(二)套现模式

1.广告

过度的软文将会导致用户的阅读体验受到限制,而“吴晓波频道”也仅在爱奇艺的视频中有福特的冠名广告,所以广告并不是“吴晓波频道”套现的主要方式,也并不是其高速增长之处。

2.培训

转型大课是“吴晓波频道”已经组织过的培训,报名人数众多,还有不少人是通过众筹参加的,培训后不少人表示获益不少。“吴晓波频道”的用户主要是热爱财经的人,其经过长期的社群运营,培养了大量忠实的粉丝,举办的培训课程同时又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了大量的公众号用户,同时“吴晓波频道”能够找到全中国最优秀的讲师为大家做培训,由此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形成口碑传播,“吴晓波频道”通过社群化的方式以及口碑传播进入培训行业,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培训行业。目前培训已经成为“吴晓波频道”一个很大的收入来源。

3.电商

吴晓波的网店叫做“美好的店”,主张将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他不是公众的“指路人”,不向大家说教你需要买什么东西,而是借由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大家来买他所卖的东西。在“吴晓波频道”的电商产品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吴酒”――吴晓波自己岛上种的杨梅,按照浙江古法酿造的杨梅酒。人们冲着“吴晓波”这个人或是这个名字去买的酒,而吴晓波也需要用产品的质量来获得大家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三、“吴晓波频道”对自媒体营销的启示

1.营销观念――从客户需求出发

“吴晓波频道”的大型培训课成功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是针对客户需求而产生的,用户对该话题感兴趣,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或知识自然就会报名参加。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发现他需要什么,寻求他可能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他,那么既然抓住了客户的需求自然就能够获得的成功。

2.目标市场――圈层经济

“吴晓波频道”是一个有着明确定位的自媒体,它的运作是一种典型的圈层经济――锁定一部分有共同特征的人,对这群人进行专门的营销、传播,它所服务的对象不是大众,而只是一小部分人,是社群化的服务。互联网时代,分众和订制服务已逐渐成为自媒体的发展方向,盲目追求粉丝的数量往往不利于增强用户黏性,只有明确用户群体的范围和特征,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服务,从而使用户之间产生群体认同感。圈层经济将是未来营销的重点。

3.产品――内容营销

无论是什么企业有内容的产品都是制胜之道,产品是核心,产品有价值、有内容,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吴晓波频道”的产品就有微信公众号中的专栏文章、视频、培训课程、电商售卖的产品,文章、视频、课程都是有内容有深度,能够吸引目标受众,而一个终日不知所云、没有意义的自媒体终将会被舍弃。所以自媒体想要良好的运营就需要有针对性且有内容的产品。

4.电商套现

电商目前是很多自媒体的套现模式,也会成为自媒体发展的趋势。利用电商套现需要让“自媒体”的“自”成为一个受到大家关注的与信任的有人格符号的人,利用个人人格魅力吸引公众购买电商产品。人们因为自媒体的“自”这个人而购买产品,那么产品质量需要得到保障,若是产品却无法令人满意,导致的结果将会是破坏大家对于该自媒体及个人的信任。所以,无论是什么产品,只要是面向公众销售或提供的,那么只有有质量的产品才能禁得住市场的检验。

注释:

[1]“吴晓波频道”:

参考文献:

[1]徐宏.从“吴晓波频道”看微信公众号如何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强用户黏性.

篇4

移动新媒体进入发展年

2014年,移动新媒体进入发展年。2013年是移动新媒体元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亿。个人电脑用户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迁移,几大门户纷纷发力,布局移动互联,其中搜狐、网易、腾讯三家新闻客户端先后宣布用户数破亿。

2014年,各家移动新闻客户端将进入全面深度整合期,与自有微博、微信和视频平台等打通互联,构建全媒体发展战略;同时,深度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打造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跨过元年,移动新媒体的商业化闸门必将打开并全面加速。

趋势2

传统媒体进入深刻转型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传统媒体深刻变革指出方向,2014年将迎来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深刻转型机遇期。

近几年来,新媒体强势倒逼传统媒体变革。以智能移动终端为特征的移动新媒体元年,更为困顿中的传统媒体再次提供了一个变革与重生的机会。未来的两到三年,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场化运作的媒体再不抓住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必将丧失最后的优势和资源,面临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由于内容同质、经营亏损,《新闻晚报》即将停刊。2014年,相信更多传统媒体将引以为戒,坚定擎起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旗,以受众为中心做足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的内容和定制化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巩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重获新生,更好发挥其自身价值。

趋势3

微信微博APP三驾马车领跑新营销

早在去年年末,《哈佛商业评论》就曾发出评论文章——"传统营销已死":包括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品牌管理以及企业传媒在内的传统营销手段都已失效。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新营销思路和传播方式早已深入人心。2014年,依托当今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两大杀手级应用,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将依然火热。超过七成活跃用户正在使用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而完全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已经站在了6亿用户的门槛。微博"粉丝"服务平台的上线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优化,正使客户价值挖掘与大数据营销逐步落地。

随着越来越多人过起丰富多彩的APP生活,可以预见的是,品牌企业逐年增加的新媒体广告投放预算中流入移动端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面对移动化浪潮和数亿级用户,品牌企业的移动营销探索越发引人期待。

趋势4

移动入口争夺战愈演愈烈

过去的一年,各大互联网巨头上演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战。百度收购91无线,加强布局应用商店;腾讯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又战略入股搜狗,加码移动搜索;阿里投资新浪微博、高德地图,高调推出来往,开启移动扩张之旅。

移动互联网入口卡位战远未结束,201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船票之争仍将愈演愈烈,除去即时通讯、应用商店、客户端应用、移动搜索,浏览器、安全软件及手机厂商、操作系统等也都存在变数,巨头依然会强势出击,草根也能独占先机。

趋势5

视频和手游迎4G东风

国内4G牌照刚一发放,三大运营商的4G品牌大战烽烟即浓,率先出鞘的中国移动,更是放出豪言"600亿元打造全球最大网络"。4G时代来临,受惠更多的无疑是移动视频与手机游戏。

3G时代,各家视频网站对移动端用户的争夺已经日益激烈:截至2013年9月,爱奇艺在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过PC端;而优酷土豆移动端的日均视频播放量超过3亿,三个季度增长200%.4G牌照的正式发放,必然会为移动视频市场新一轮的爆发注入充足能量,"钱景"一片光明,"春天"指日可待。近几年来,手游一直是投资界关注的重点。伴随4G的发展,移动终端进一步普及,基于云计算的云游戏概念将实现落地,全民手游时代不再只是设想。4G发展势必也会给虚拟运营商带来商机。随着工信部对11家中资民营企业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民营资本如何搭载4G大潮逐浪电信领域也值得期待。

趋势6

大数据从概念到落地

大数据概念已经火爆了近两年,不但国内学术界、产业界对其趋之若鹜,政府也开始展露热情,科技部的《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工信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都已把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重点予以支持。

从Google Trends跟踪登革热疫情到CIA追捕恐怖分子,国外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已被人反复称道。新的一年,国内大数据的发展也有望全面进入落地时代。大数据营销是一大突破口,百度依托搜索数据实现精准营销,阿里构建数据挖掘与交易平台,腾讯背靠大社交数据打通全平台营销。而大数据在金融保险、互联网金融以及网络舆情等方面的应用也值得期待。

趋势7

移动电子商务进入争夺战

中国的电子商务迎来高速发展期。2013年"双十一",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实现了一天350.19亿元的交易额,其中的53.5亿元来自手机淘宝;而支付宝的手机支付占比已接近1/4,手机支付额更是突破113亿元,一举创下全球移动支付的最高纪录。

阿里仍在加快布局移动端,而大数据王国的构建也马不停蹄,两万名员工中,从事数据业务的已近千人。刚刚结束"修"养生息战略,启动远航战略的京东,也把移动和大数据纳入明年的五大战略。微信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移动电商的重要阵地。

2014年移动电商进入激烈的争夺战,移动电商疯狂崛起的同时,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将在电子商务领域进一步体现。

趋势8

资本青睐移动领域

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领跑新兴创业领域,投资活跃度持续增长;而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并购潮也迎来爆发,屡创新高的投资与并购金额轮番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阿里急于弥补自身短板,开启激进的投资策略,麾下已囊括UC、高德、新浪微博、天弘基金;腾讯战略入股搜狗,海外投资频频曝光;而百度19亿美元全资收购91无线,则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并购案的金额新纪录。

2014年,移动互联网依然触动投资界神经。除去手机游戏、移动社交,企业级移动应用、移动理财、移动电商及移动教育等领域都将引发资本关注。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圈地运动"也将持续,各互联网巨头仍将主导瓜分二线资产的浪潮。应用商店、手机游戏、在线旅游、电商及O2O等或将备受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他巨头青睐。

趋势9

自媒体"钱景"可期

2014年自媒体生态形成,基于微博微信的个人自媒体、企业自媒体以及专业自媒体等各种形态将涌现。

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技术与平台的发展,加速了自媒体时代全面到来的步伐。技术大牛反攻内容,传统媒体人突围新渠道,人人都想借助社交网络自产自销,争做颠覆传媒业生态的一支新兴力量。

经过一轮野蛮生长,互联网巨头的全面介入或将使自媒体的商业潜力日趋明朗。搜狐新闻客户端的自媒体平台已现端倪,网易云阅读开放了自媒体入口,腾讯也推出全平台推广资源吸引百位"自媒体精品"入驻,新媒体联盟打造了自媒体超市,而百度百家更是意图打造完整的自媒体生态链。

新的一年,自媒体新生态的发展及商业探索将迎来跨越。

趋势10

互联网金融拥抱春天

2014年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发展的春天。2013年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草根创业者逆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摩拳擦掌。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部分细分领域甚至已经热到出现泡沫。

篇5

对于电影业来说,互联网的冲击既有如歇斯底里的诅咒,也好似敞开怀抱的欢呼,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是这个时代与生俱来的胎记。正因如此,当下的中国电影就有了是否要上互联网电商这条高速路的话题。

目前不仅是院线和影城的放映业务,电影在发行的第一时间愿不愿上互联网预购平台也已经成为能否赢在起跑线的关键。可以预想,下一步互联网公司在电影市场上的竞争应首先是在新片的预购环节。从此入手,互联网公司将介入整部电影的宣发营销。他们总是谦虚地说自己不懂电影,但懂电影其实不难,倒是传统的发行公司要懂互联网却不太容易――别说弄懂,跟不跟得上都成问题。在传统电影产业的上、中、下游里,发行公司本来应是最为敏感的,其比制片公司更贴近市场,又比终端环节更了解全局。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院线和影城跟互联网的接触更多,因为业务联系更直接。社会的进步常常是以简单取代复杂、便利取代繁琐,由此就应当知道:未来互联网取代传统发行势在必行。

说到底,互联网只是一条高速公路,试问一辆车能够拒绝高速公路吗?未来传统的电影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身也成为高速路,要么就得开上互联网这条高速公路。能够成为高速路的电影公司是所谓的“互联网电影公司”或者“互联网社交影城”。这需要自身“基因”的转变,毕竟传统电影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做买卖的想法和套路都不一样。比如前者将每一笔买卖的赚与赔都看得很重,而后者却更看重未来。

现在很多电影公司其实还不懂真正的互联网精神:互联而非独吃。互联网时代是专业化公司结盟的时代。要知道专注与兼顾是不一样的:专注会让一家很小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变得强大。相比之下,讲得多倒未必做得了,兼顾却往往无法昼夜兼程、衔枚疾进。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结盟。对于电影企业来说,上电商高速路最便捷的方法也就是舍弃自己传统的小霸业,成就与互联网合作的大宏图。

篇6

互联网实际上是赋予了消费者极大的权力和便利性。在这样的互联网背景下,大众媒体时代以来所构建的消费者决策模式正在瓦解,新的行为模式在逐渐成形。每一个行为模式的改变,都将引起营销上的重大革新。

比如:消费不再依赖记忆,这是因为一切信息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消费者无需记忆复杂的信息,只需要知道如何找到这些信息的线索就可以了。这是对传统媒体时代所信奉的信息反复曝光准则的一个颠覆。在消费者不再依赖记忆的情况下,任何传播的重点都应该是促进消费者进一步查询相关信息,并且在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上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比如一辆新车在电视剧中作了植入,有消费者看到这辆新车就有可能去网络上搜索该信息。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在主要的信息查询通道上准备好足够的内容,应对消费者需求。

像这类消费者变化还很多,总结这些变化,可以归纳出消费者决策的基本模式――链式决策模型。链式决策模型仍然包括了人的基本行为的五阶段:兴趣、信息、决策、行动、分享。但链式决策模型已不同于传统的漏斗决策模型,各个阶段的关系是灵活的、可变形的,甚至是闭环的。

篇7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97-0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通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网民的主要上网方式。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的出现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不仅丰富了互联网信息内容,也对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通过自身独特理念、价值、方式及渠道的构建,移动互联网传播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促进作用。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有6.49亿,2014年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智能手机,使用率为64.1%。其中,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有43.8% 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非常喜欢的占6.7%,比较喜欢的占37.1%。

1.1 终端平台移动化

用户上网从电脑向平板、手机转移,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移动设备的上网速度和观看清晰度明显增强,手机用户的数量处于明显迅速增长,移动互联网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之前互联网的重要特点是终端移动化,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入互联网,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发现的新闻或者关心的话题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进行或者评论,从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跨越了官方媒体的审查,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传播的跨时空。

移动互联网在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的设置环节中以微信、客户端等APP为代表成为新的信源。基于“去中心化”的基本属性,互联网成为新的公民表达各自意见的领域,网络空间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的重要渠道。

1.2 舆情传播强关系化

互联网时代传播呈网状,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多是陌生人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然而在移动互联网中,网络社交多是基于熟人之间建立起来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传播的强关系,如微信、腾讯QQ好友,一般移动社交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同学、同事或者亲人,这种基于熟人信息的传播模式降低了传播过程中的信任成本,使得移动互联网比之前的受众之间有更强的关联程度,传播效果也会相对之前有更强更为迅速的影响力。

以微信为例,微信好友的添加主要以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为主,朋友圈中“雷达加好友”“面对面群聊”也是半熟人的关系,基于双方同意的熟人间传播容易形成较高的信任度,转发率、可信度以及到达率都明显

增强。

随着手机制造成本的下降,价格的降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3G和4G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用户的年龄跨度增大,其中低收入低学历的群体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网来获取信息。移动终端的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流变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与传统互联网舆论传播共同构建了不同于以往的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一对一”“多对多”的精准传播很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实现深层次的舆情渗透。

1.3 传播形式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视听化语言更好地增强用户的体验,信息内容与用户的互动性增强,出现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短片等形式共存的网络舆论场。人人都是传播者,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由此产生,其重要表现为信息来源多样化、分析视角多角度化、文本信息零散性及信息要素缺失性。

信息传播的碎片同时还带来了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及网络意见的异质与分裂。在移动互联网中,有相同情绪的受众很容易形成聚集,这种情绪互相感染,形成同样的舆论。同时“网络水军”的出现和推动,某种程度上也会混淆公共舆论和网络舆论的视听。另一角度来看,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对受众来说,反而不利于受众对信息的判断和客观认识。

2 网络舆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舆论环境的特性,网络舆论日益凸显出其“双刃剑”的作用。该现象为舆情工作的引导提出的巨大挑战。

2.1 政府部门组织对网络舆情的控制被减弱

网络舆情的控制是当今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群众行使各项重要权利的阵地与途径,网络为群众的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诉求表达、沟通交流、建言献策的途径与方式。

但是,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发生变化,人人都是传播者,政府主导舆论的场面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强化这一点。网民可以第一时间用手机图片、视频信息。政府部门在移动舆论场中处于劣势,特别是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个别政府部门缺乏处理经验及相关技巧,从而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应对不及时导致失去舆论的引导地位而处于被动

局面。

2.2 线上线下联动增大的发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通信工作使用的便捷,促进了具有相同或相似看法受众的聚集,同时也便于同类受众的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较为集中的舆论表达。

移动终端的位置服务大大提升了人们对现实活动的组织能力。通过“查找附近人”可以与一定距离的用户连接沟通。当微信内容真假难辨信息安全性降低的时候,微信舆情就会在民众恐慌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监管部门在微信舆情形成扩散的短时间内认识不足应对迟缓风险评估不够,就很有可能演变成为微信舆情危机,并进而转化成为现实中的。

2.3 网络舆情内容的碎片化为舆情研判带来难题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上表达诉求,分享观点、意见,由此产生的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条的超大数据量构成了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这些数据在拓展人们视野、激增信息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令人真假难辨的虚假信息,从而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并导致网络谣言产生。

作为发表意见的渠道,网络舆情常常为负面的,如情绪型言论、诚信危机、语言暴力和媚俗化。自媒体作为“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体现出网上数据无限性和网民关注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它的即时交互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自行甄别、吸收、评价、传播。同时,个性化的观点更易找到认同的关注者,不断被强化,导致舆论偏激情绪的加剧。

在自媒体社交平台上,每一个用户都既可以是信息者,又同时接受其他用户的信息。他们的信息相互交错,衍生出新的结论,使得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碎片化的信息在转发的过程中被标题党断章取义,从而影响网络舆情的研判

3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效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

政府应将移动互联网看作汇聚民意、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资源,正确客观的应对移动互联网舆情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交流互动、提升自身的舆论研判能力,有效引导网络舆情。

3.1 提升政府舆情的分析和研判能力

舆情分析能力和研判能力是引导网络舆情的前提。政府要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网络舆情的研究方法。

舆情分析和研判是整个舆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在继承传统数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碎片化的信息为网络舆情资料的收集带来更多的数据源。大数据时代,建立起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的立体化的舆情监测系统。政府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数据分析机构为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比如最近几年出现的人民网舆情检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等信息研究机构。

由于网络舆情的处置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实现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体系,有效应对舆情,首先应该提升政府人员的新媒体素质,将媒介素养尤其是移动媒体素养纳入到人才建设中。最基本的是能够会用、爱用、善用各类新媒体。

3.2 强化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

议程设置是引导舆论的重要环节。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之间存在信息的关联。通过议程设置,政府的工作和政策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政府和媒体联合引导舆论实现合力效应。

使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舆论引导,需要重点打造开放和平民化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与民众直接沟通,有利于建立两者之间的信任。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中活动设置,积极组织群众就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开展讨论、建议等活动,同时通过合理奖惩机制的运用,保持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优化政民关系。

3.3 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

危机管理是政府树立良好形象,积极进行舆论导向的重要内容。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积极稳妥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理机制是掌握主动、正向引导舆论的关键。

网络媒体危机事件中,病毒性传播的危机信息特点会导致短期内的强舆论漩涡,并导致不可预知的结果。作为危机处理的主题,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的进行网络舆论的议程设置工作,及时准确掌握舆情的前提下预测舆情走势来适时设置议题引导舆论。

篇8

还有像“领军者”、“专家”、“领导者”等经典词汇,都会成为国内的土豪品牌们的最爱。土豪品牌们“假装”自己很牛逼,就会认为,消费者也会认为企业很牛逼了。

坦白地讲,这些词汇还不如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留下的一条评语或者是一个小桃心的“赞”字更有价值。

其实,所有传统的企业营销高管与所谓的策划专家们心里都明白,他们策划的每一则广告、每一份新闻稿、每一本企业宣传册,都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爱看!所以他们就千方百计学会掩饰他们的宣传信息,把它伪装成娱乐节目、新闻事件,包装和伪装的能力成为衡量营销水平的标准,营销成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营销学成为了训练营销人员让他们学会“假装”诚挚和热情的技艺!

这些“假装”的艺术,在互联网时代,都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宿命。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渠道的垄断和媒体的垄断!产品多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以信息的方式存在,而完全依赖在核心商圈、第一的位置、豪华的装修来“假装”自己是牛逼的品牌,渠道的垄断在被逐渐打破!消费者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受众,被动的接受者,有了微博、微信、博客等互联网工具,消费者不但可以生产内容,而且可以主动传播内容,消费者都成了自媒体,媒体的垄断将不复存在。消费者已经真正成为主角,消费主权的时代来临了!

互联网时代,物质不再缺乏,信息也不再缺乏,爱和关注已经成为最大的稀缺资源!

所以,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已经不再需要一个“高大全”的雷锋式“假装”品牌,而是一个品牌人格化的,有真性格与真性情的,“不假装”、不的品牌。特别是80后和90后,他们认为“不假装的品牌才是好的。”数字时代,所谓的品牌获了多少专利、得了多少奖,消费者已经不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你有没有性格!

看看互联网时代,这些有真性情的、真性格、不假装的品牌,是如何得到消费者喜爱的吧:阿芙精油、雕爷牛腩、“三只松鼠”、Roseonly、南食召、大姨妈经期助手、小米手机、妈妈问答、甘其食等的成功案例。

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对称,信息越来越透明,如何企业还抱着传统营销“假装”的夜壶不放,虽然还可以自、自爽、自HIGH一下,但没有粉丝喜欢的,没有粉丝爱的“假装”品牌,在互联网粉丝经济时代,最终会被消费者弃之如敝屣!营销,将不再是一门“假装”的艺术!

篇9

对于blog、bbs、sns、im、dm等等诸多新媒体形式的研究文章已经很多,也已经很透彻。每一种自媒体的驾驭方式以及起作用的方式正在不断的被尝试和应用,也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想说的,不是具体哪种自媒体或者哪几种自媒体的应用,而是“互联网营销”中的“营销”二字。

最近看到一些在互联网上所谓的“事件营销”案例,有联想的红本女,有woyo的“兰董”,这些事件的策划者和执行者看来都是非常了解互联网,也非常了解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但这些行为究竟算不算营销?

营销是什么?在Sonia看来,营销是一种沟通方式,而这种沟通方式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讲述者说了什么,而是聆听者听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连品牌是什么都不想传达,我们根本不想跟消费者沟通品牌的价值,那么消费者除了一个品牌的名称之外,还能听到什么呢?

有一些古老但是很经典的广告人作业方式也许值得我们思考:

他们会做SWOT分析——看起来很傻,现在也已经很少有人再使用,但是做SWOT分析的结果却很重要,他让策划人更清晰的得出一个品牌的定位,而定位是给一个品牌做营销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们会抽丝剥茧的做品牌架构梳理——相信99%的广告人都很烦去帮助一个品牌做受众分析、调性分析、品牌精粹分析……但是只有经历了这个痛苦的过程,品牌所做的传播才可能不是盲目的。

他们会冥思苦想那句slogan——看上去像是“拍脑门”的工作,其实不然。这一句话,凝结了整个传播策略的核心,也是整个品牌在一个阶段内传播的重点。

互联网营销的存在让许多人忘记了营销最本质的东西,而是一味的最求PV、追求点击率、追求反连接——在传统广告时代无法承诺的量化,终于在互联网时代有成为了可能。

可口可乐的“火炬在线传递”活动利用了QQ的IM工具,利用了自身的MINISITE,利用了大量的BLOG、BBS和EMAIL传播等等。活动影响甚为广泛,甚至引发了平面媒体的争相报道。而更重要的是,整个活动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可口可乐在参与奥运火炬的传递,可口可乐的品牌精神在整个过程中逐步渗透并发扬光大。

自媒体既然也被叫做媒体,也就无法脱离它媒体自身的属性——它有目标受众人群,它有自身的传播特点,它有固有的承载形式,也有自身的品牌价值。自媒体已经被人抬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它性价比高,它传播力强,它隐蔽性强,它形式丰富……自媒体足以让营销人为之疯狂,但是掌握了媒体本身,是不是应该抽出些时间和精力去多思考一下品牌?

篇10

一、引言

四川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都分布在藏区。四川藏区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是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201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推动藏区旅游业发展。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藏区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四川藏区将重点打造大九寨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川藏318/317国道“最美景观”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随着2016年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藏区甘孜、阿坝旅游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区域。甘孜州着力推进全域山地旅游,打造东方户外胜地,阿坝州突出“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然而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政策优势的四川藏区,2015年旅游总收入仅为四川全省旅游收入的10.34%,旅游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旅游营销滞后,无法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长以及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旅游”俨然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旅游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国家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战略的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亟需依托互联网,创新营销方式,开展智慧旅游营销,推动藏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关于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旅游营销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茹永梅(2016)以福建三明宁泰景区为例,提出构建基于游客行为的服务与营销模型以及基于LBS(LocationBasedService)的智慧旅游服务与营销模型,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智慧旅游营销。张红英(2015)对灵山景区游客的智慧旅游需求特征进行调查并提出智慧旅游营销策略。任睿智(2015)以智慧旅游为背景,以天山景区为例,提出整合微营销平台,即系统地协同微信、微博特点,开展微营销。徐仕强(2015)以贵州铜仁为例,基于智慧旅游视野下游客市场特征,提出推进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建设、旅游营销视角由企业向客户转变和重视新型营销媒介建设三方面的营销策略。相比国内而言,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便开始了基于互联网的旅游营销研究。YouchengWang等(2004)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营销的支撑作用,并提出虚拟旅游社区。Dae-YoungKim等(2007)分析了旅游互联网营销的制约因素,并基于消费者行为提出旅游网站服务须个性化。SoonjinChoi等(2007)以澳门各旅游网站为例,建议基于不同目标客户群提供针对性营销内容。随着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关于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营销,仅少数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曹晗(2016)对全域旅游背景下的O2O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并以“北京旅游网”为例,为旅游目的地O2O平台营销方案设计提出建议。马静静(2016)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从旅游产品营销变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出发,提出变革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以期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既定目标的达成[10]。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智慧旅游营销的相关研究多针对特定景区,但缺乏对四川藏区智慧旅游营销的特定研究。同时较少从本质上探究“互联网+”战略对旅游营销的影响,进而导致现有研究提出的营销模式科学性不足。此外,由于全域旅游提出时间较短,现有研究总体偏少,所以对当前全域旅游实践的理论支撑不足。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结合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创新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全域旅游时代四川藏区旅游营销现状分析

1.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川藏区地处川、藏、滇、甘、青五省区结合部,行政区域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幅员面积25.4万平方公里,全域藏族人口145.1万人,是仅次于的全国第二大藏区。该区域拥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高品位旅游资源,同时作为藏汉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走廊与主要通道,也是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该区域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近年来,随着支持藏区发展利好政策的不断实施,区域旅游交通和接待设施明显改善,区域旅游业发展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2015年,四川藏区旅游总收入达392.9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甘孜州从2012年开始,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增度均为25%以上,2015年达到30%以上,渐成“井喷”之势,全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3.8%,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1%。旅游业逐渐成为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城乡提升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区域知名度的重要载体。2016年,甘孜、阿坝作为全国全域旅游首批试点区域,两地积极盘活区域内世界级旅游资源,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但由于四川藏区旅游资源开发较晚,前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汶川大地震以及其他历史原因,目前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体现为开发方式落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经济总量偏小以及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等。

2.全域旅游时代四川藏区旅游营销现状分析

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实际,四川藏区阿坝州、甘孜州分别于2012年、2013年先后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构想。近年来,为推动藏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积极实施多元营销,不断拓展旅游市场:一是积极参加各类节会、论坛、展会等,传递藏区旅游好声音。借博鳌亚洲论坛、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西部自驾游博览会、全球网络运营商大会等系列活动,利用全球财富论坛、亚丁机场通航等重大事件,向外传递藏区旅游好声音,借西博会,全球财富论坛和央企、港澳企业入川等活动,向参会企业推介藏区旅游招商项目,扩大藏区旅游影响力。二是主动承办各类旅游节、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提升藏区旅游知名度。阿坝州近年来举办了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九寨沟国际冰瀑旅游节、红叶生态旅游节、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高山兰花节等多项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甘孜州推出山地旅游节、康巴艺术节、康定国际情歌节等,并连续承办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等,通过事件营销,极大地提升了四川藏区旅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三是加大力度向外推介藏区旅游资源,树立藏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近年来,地方政府先后赴北京、广东、杭州、中国台湾进行藏区重点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同时,深入上海、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重要客源地市场,开展走访、座谈、推介、公众咨询等活动,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宣传,逐步树立起四川藏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四是开门邀请媒体与游客体验,传递藏区安全畅通、舒适宜游的旅游信息。2014年5月3日,藏区毕棚沟、黄河九曲第一弯、金川河谷、甲居藏寨、雅加埂红石滩、亚拉雪山、中路藏寨七处美景入围首批14个四川最美的观景拍摄点。同时,举办“5•17我要去九寨—美丽九寨行”活动,掀起初夏九寨游。此外,开展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送优惠活动。藏区旅游在震后利用国内外媒体和游客的镜头,凝聚正能量,传递旅游新信息。五是积极探索智慧旅游营销,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其中阿坝州构建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发挥阿坝文旅等电商企业的平台作用,形成了智慧营销矩阵和集微信服务、微博服务、游客数据分析服务、营销活动服务提供后台支撑的智慧营销云平台,拓展散客分销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力。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四川藏区已开展的上述营销模式已取得积极效果,但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新兴旅游产品宣传、旅游资源全球化推广等方面仍较为薄弱。“互联网+”战略下,四川藏区旅游在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精准营销等方面才起步,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要。面对全域旅游、“互联网+旅游”等新一轮发展契机,四川藏区亟需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四、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分析

结合四川藏区全域旅游发展实际,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建议重点开展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区域整体营销、新兴旅游产品营销以及海外营销,丰富和完善藏区旅游营销新渠道,助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1.自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Web2.0应用不断深入,自媒体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它包括微博、博客、微信等形式,具有“共享媒体”、无时空限制以及社交属性等特点。相比电视、报纸等传统营销平台撒网式信息推送,自媒体营销用平民化的语言与粉丝实现双向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感,拉近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此外,自媒体营销高效低廉,移动互联时代下易于传播、分享。当前,藏区各旅游景区已构建微信、微博营销平台,随着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体验经济时代下,自媒体的特点与属性决定了自媒体营销是未来藏区旅游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四川藏区可借鉴唐书转提出的旅游景区自媒体营销PLEIMO(Position-Listen-Engage-Integrate-Measure-Optimize)模型,即定位-倾听和参与-整合-测量-优化模型,开展旅游自媒体营销。定位方面(Position),四川藏区各景区可根据自身高品位的自然风光或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设定景区微信或微博,并个性化运营。倾听和参与方面(ListenandEngage),以话题为媒介,与游客互动,听取游客旅游心得,挖掘用户潜在旅游偏好,并主动根据游客需求推荐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务。整合方面(In-tegrate),藏区旅游企业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和微信、微博平台,传播统一旅游品牌。测量方面(Measure),采集自媒体中的粉丝数、用户评论、转发量等指标,挖掘基于自媒体平台所实现的宣传效果。优化方面(Optimize),基于测量效果,不断改进。“九寨沟小萝莉”爆红网络,即为自媒体旅游营销的成功案例。

2.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战略”下,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四川藏区可以积极探索与腾讯、百度、京东等合作,整合腾讯网、京东旅行、百度旅游等优质全媒体资源,通过全面、覆盖式传播渠道,将四川藏区优势旅游资源优化组合,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同时,构建四川藏区旅游网络营销联盟,通过建立四川藏区旅游频道、制作四川藏区旅游专题、无限量四川藏区旅游资讯、进行旅游深度报道、联动微博、微信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四川藏区旅游的网络宣传。此外,基于腾讯、阿里、百度等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挖掘能力,分析客户群体偏好意愿、行为特征、消费习惯等多维数据信息,进而勾勒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的用户旅游产品解决方案,实现精准营销。再者,与阿里巴巴、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合作,打造四川藏区旅游官方旗舰店,对区域内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进行品牌传播与产品的线上销售,为游客提供景点门票、旅游路线、旅游特产、酒店等产品的在线预订服务,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对外促销,适时推出专题、优惠、促销、团购、秒杀等活动。

3.区域整体营销长期以来,四川藏区三地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甘孜州旅游经济总量仅约为阿坝州的三分之一左右,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不够,缺乏整体营销,藏区旅游品牌效应尚未显现。基于此,建议在政府引导下推进区域旅游整体营销,这也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四川藏区建立合作联系机制,成立统一的旅游营销宣传领导小组,统一旅游宣传主题、制作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片、协同开展旅游文化节和各类旅游体育赛事活动、联合参加国内外各大旅游节、旅游论坛,协同推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最美藏区”,实现藏区各州县旅游业协同发展。此外,四川藏区应积极推进成阿、成甘、成绵、渝阿及川甘青藏区域旅游合作,开展联合宣传营销,逐步建立起以各大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国际重要旅游客源地为支撑点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传播架构。

4.新兴旅游产品营销汶川大地震后,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灾后重建中打造的一大批精品村寨和新兴旅游景区相比九寨、黄龙等传统优势景区,知名度不高,亟待培育。全域旅游背景下,为使四川藏区旅游百花齐放,须加大新兴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对新兴旅游产品,重点瞄准对口援建省市和周边区域的客源市场,合理确定旅游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品类,并与传统优势景区组合营销,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扩大四川藏区新兴旅游产品知名度。

5.海外营销四川藏区是四川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藏区入境游人数和入境游收入总体偏低,对四川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撑作用不足。2014年,甘孜州、阿坝州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9.29万、14.83万,分别占两地总旅游人数的1.16%和0.52%,实现入境旅游收入分别为17965万美元、3197.38万美元。因此,依托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四川藏区旅游国际目的地建设,提高入境游人数与收入,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推进藏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川藏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离不开全球化营销。区域内重点景区可与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英国等重点入境旅游客源地旅行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互利双赢合作;与亚太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韩国等旅游资源富集国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加强与UNWTO、WTTC、PATA等三大国际旅游组织交流合作。此外,发挥传统媒体、Tsichuan多语种网站作用,积极运用Youtube(优兔)、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等营销平台体系,以及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携程等O-TA营销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营销推广藏区系列旅游产品。

篇11

一、引言

四川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都分布在藏区。四川藏区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是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201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推动藏区旅游业发展。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藏区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1]。“十三五”期间,四川藏区将重点打造大九寨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川藏318/317国道“最美景观”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随着2016年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藏区甘孜、阿坝旅游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区域。甘孜州着力推进全域山地旅游,打造东方户外胜地,阿坝州突出“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然而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政策优势的四川藏区,2015年旅游总收入仅为四川全省旅游收入的10.34%,旅游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旅游营销滞后,无法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长以及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旅游”俨然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旅游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国家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战略的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亟需依托互联网,创新营销方式,开展智慧旅游营销,推动藏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关于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旅游营销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茹永梅(2016)以福建三明宁泰景区为例,提出构建基于游客行为的服务与营销模型以及基于LBS(LocationBasedService)的智慧旅游服务与营销模型,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智慧旅游营销[2]。张红英(2015)对灵山景区游客的智慧旅游需求特征进行调查并提出智慧旅游营销策略[3]。任睿智(2015)以智慧旅游为背景,以天山景区为例,提出整合微营销平台,即系统地协同微信、微博特点,开展微营销[4]。徐仕强(2015)以贵州铜仁为例,基于智慧旅游视野下游客市场特征,提出推进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建设、旅游营销视角由企业向客户转变和重视新型营销媒介建设三方面的营销策略[5]。相比国内而言,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便开始了基于互联网的旅游营销研究。YouchengWang等(2004)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营销的支撑作用,并提出虚拟旅游社区[6]。Dae-YoungKim等(2007)分析了旅游互联网营销的制约因素,并基于消费者行为提出旅游网站服务须个性化[7]。SoonjinChoi等(2007)以澳门各旅游网站为例,建议基于不同目标客户群提供针对性营销内容[8]。随着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关于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营销,仅少数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曹晗(2016)对全域旅游背景下的O2O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并以“北京旅游网”为例,为旅游目的地O2O平台营销方案设计提出建议[9]。马静静(2016)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从旅游产品营销变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出发,提出变革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以期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既定目标的达成[10]。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智慧旅游营销的相关研究多针对特定景区,但缺乏对四川藏区智慧旅游营销的特定研究。同时较少从本质上探究“互联网+”战略对旅游营销的影响,进而导致现有研究提出的营销模式科学性不足。此外,由于全域旅游提出时间较短,现有研究总体偏少,所以对当前全域旅游实践的理论支撑不足。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结合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创新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全域旅游时代四川藏区旅游营销现状分析

1.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四川藏区地处川、藏、滇、甘、青五省区结合部,行政区域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幅员面积25.4万平方公里,全域藏族人口145.1万人,是仅次于的全国第二大藏区。该区域拥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高品位旅游资源,同时作为藏汉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走廊与主要通道,也是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该区域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近年来,随着支持藏区发展利好政策的不断实施,区域旅游交通和接待设施明显改善,区域旅游业发展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2015年,四川藏区旅游总收入达392.9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甘孜州从2012年开始,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增度均为25%以上,2015年达到30%以上,渐成“井喷”之势,全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3.8%,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1%。旅游业逐渐成为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城乡提升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区域知名度的重要载体。2016年,甘孜、阿坝作为全国全域旅游首批试点区域,两地积极盘活区域内世界级旅游资源,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但由于四川藏区旅游资源开发较晚,前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汶川大地震以及其他历史原因,目前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体现为开发方式落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经济总量偏小以及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等[11]。2.全域旅游时代四川藏区旅游营销现状分析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实际,四川藏区阿坝州、甘孜州分别于2012年、2013年先后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构想。近年来,为推动藏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积极实施多元营销,不断拓展旅游市场:一是积极参加各类节会、论坛、展会等,传递藏区旅游好声音。借博鳌亚洲论坛、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西部自驾游博览会、全球网络运营商大会等系列活动,利用全球财富论坛、亚丁机场通航等重大事件,向外传递藏区旅游好声音,借西博会,全球财富论坛和央企、港澳企业入川等活动,向参会企业推介藏区旅游招商项目,扩大藏区旅游影响力。二是主动承办各类旅游节、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提升藏区旅游知名度。阿坝州近年来举办了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九寨沟国际冰瀑旅游节、红叶生态旅游节、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高山兰花节等多项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甘孜州推出山地旅游节、康巴艺术节、康定国际情歌节等,并连续承办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等,通过事件营销,极大地提升了四川藏区旅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三是加大力度向外推介藏区旅游资源,树立藏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近年来,地方政府先后赴北京、广东、杭州、中国台湾进行藏区重点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同时,深入上海、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重要客源地市场,开展走访、座谈、推介、公众咨询等活动,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宣传,逐步树立起四川藏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四是开门邀请媒体与游客体验,传递藏区安全畅通、舒适宜游的旅游信息。2014年5月3日,藏区毕棚沟、黄河九曲第一弯、金川河谷、甲居藏寨、雅加埂红石滩、亚拉雪山、中路藏寨七处美景入围首批14个四川最美的观景拍摄点。同时,举办“5•17我要去九寨—美丽九寨行”活动,掀起初夏九寨游。此外,开展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送优惠活动。藏区旅游在震后利用国内外媒体和游客的镜头,凝聚正能量,传递旅游新信息。五是积极探索智慧旅游营销,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其中阿坝州构建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发挥阿坝文旅等电商企业的平台作用,形成了智慧营销矩阵和集微信服务、微博服务、游客数据分析服务、营销活动服务提供后台支撑的智慧营销云平台,拓展散客分销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力。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四川藏区已开展的上述营销模式已取得积极效果,但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新兴旅游产品宣传、旅游资源全球化推广等方面仍较为薄弱。“互联网+”战略下,四川藏区旅游在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精准营销等方面才起步,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要。面对全域旅游、“互联网+旅游”等新一轮发展契机,四川藏区亟需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四、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分析

结合四川藏区全域旅游发展实际,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建议重点开展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区域整体营销、新兴旅游产品营销以及海外营销,丰富和完善藏区旅游营销新渠道,助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1.自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Web2.0应用不断深入,自媒体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它包括微博、博客、微信等形式,具有“共享媒体”、无时空限制以及社交属性等特点。相比电视、报纸等传统营销平台撒网式信息推送,自媒体营销用平民化的语言与粉丝实现双向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感,拉近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此外,自媒体营销高效低廉,移动互联时代下易于传播、分享[12]。当前,藏区各旅游景区已构建微信、微博营销平台,随着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体验经济时代下,自媒体的特点与属性决定了自媒体营销是未来藏区旅游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四川藏区可借鉴唐书转提出的旅游景区自媒体营销PLEIMO(Position-Listen-Engage-Integrate-Measure-Optimize)模型,即定位-倾听和参与-整合-测量-优化模型[12],开展旅游自媒体营销。定位方面(Position),四川藏区各景区可根据自身高品位的自然风光或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设定景区微信或微博,并个性化运营。倾听和参与方面(ListenandEngage),以话题为媒介,与游客互动,听取游客旅游心得,挖掘用户潜在旅游偏好,并主动根据游客需求推荐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务。整合方面(In-tegrate),藏区旅游企业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和微信、微博平台,传播统一旅游品牌。测量方面(Measure),采集自媒体中的粉丝数、用户评论、转发量等指标,挖掘基于自媒体平台所实现的宣传效果。优化方面(Optimize),基于测量效果,不断改进。“九寨沟小萝莉”爆红网络,即为自媒体旅游营销的成功案例。2.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战略”下,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四川藏区可以积极探索与腾讯、百度、京东等合作,整合腾讯网、京东旅行、百度旅游等优质全媒体资源,通过全面、覆盖式传播渠道,将四川藏区优势旅游资源优化组合,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同时,构建四川藏区旅游网络营销联盟,通过建立四川藏区旅游频道、制作四川藏区旅游专题、无限量四川藏区旅游资讯、进行旅游深度报道、联动微博、微信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四川藏区旅游的网络宣传。此外,基于腾讯、阿里、百度等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挖掘能力,分析客户群体偏好意愿、行为特征、消费习惯等多维数据信息,进而勾勒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的用户旅游产品解决方案,实现精准营销。再者,与阿里巴巴、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合作,打造四川藏区旅游官方旗舰店,对区域内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进行品牌传播与产品的线上销售,为游客提供景点门票、旅游路线、旅游特产、酒店等产品的在线预订服务,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对外促销,适时推出专题、优惠、促销、团购、秒杀等活动。3.区域整体营销长期以来,四川藏区三地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甘孜州旅游经济总量仅约为阿坝州的三分之一左右,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不够,缺乏整体营销,藏区旅游品牌效应尚未显现。基于此,建议在政府引导下推进区域旅游整体营销,这也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四川藏区建立合作联系机制,成立统一的旅游营销宣传领导小组,统一旅游宣传主题、制作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片、协同开展旅游文化节和各类旅游体育赛事活动、联合参加国内外各大旅游节、旅游论坛,协同推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最美藏区”,实现藏区各州县旅游业协同发展。此外,四川藏区应积极推进成阿、成甘、成绵、渝阿及川甘青藏区域旅游合作,开展联合宣传营销,逐步建立起以各大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国际重要旅游客源地为支撑点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传播架构。4.新兴旅游产品营销汶川大地震后,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灾后重建中打造的一大批精品村寨和新兴旅游景区相比九寨、黄龙等传统优势景区,知名度不高,亟待培育。全域旅游背景下,为使四川藏区旅游百花齐放,须加大新兴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对新兴旅游产品,重点瞄准对口援建省市和周边区域的客源市场,合理确定旅游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品类,并与传统优势景区组合营销,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扩大四川藏区新兴旅游产品知名度。5.海外营销四川藏区是四川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藏区入境游人数和入境游收入总体偏低,对四川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撑作用不足。2014年,甘孜州、阿坝州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9.29万、14.83万,分别占两地总旅游人数的1.16%和0.52%,实现入境旅游收入分别为17965万美元、3197.38万美元。因此,依托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四川藏区旅游国际目的地建设,提高入境游人数与收入,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推进藏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川藏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离不开全球化营销。区域内重点景区可与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英国等重点入境旅游客源地旅行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互利双赢合作;与亚太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韩国等旅游资源富集国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加强与UNWTO、WTTC、PATA等三大国际旅游组织交流合作。此外,发挥传统媒体、Tsichuan多语种网站作用,积极运用Youtube(优兔)、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等营销平台体系,以及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携程等O-TA营销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营销推广藏区系列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