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旅游特色文化

旅游特色文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7 09:55: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旅游特色文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旅游特色文化

篇1

一、开封旅游业发展现状

据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公布2014年度全市累计旅游接待量为3969.8万次,比2013年同期增长13.6%;2014年度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6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5.9%.可知,旅游业已经成为开封的主打产业之一,并在拉动开封经济发展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还要正式我市的旅游现状游客接待总量虽然增加了,但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少,购物少,旅游收入主要来自门票和餐饮,开封旅游发展还是明显低于全省旅游的发展速度。据统计,我国旅游纪念品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平均水平是22%左右。但是,开封的旅游收入构成中,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仅占游客总消费的1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应潮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把开封文化发扬光大,把开封特产做到极致,争取做到让游客开心游玩,轻松消费。

近年来开封旅游商品销售收入约为30亿。且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日益视2013年,“一河两街三秀”齐亮相;2014年,“一湖两巷三园九馆”大部分已建成开放,有的已初具规模;2015年,开封建设十大重点文化项目:开封西湖化景观建设工程、市博物馆、市规划馆、银基水世界、建业铂尔曼酒店、建业东京梦华半亩园、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古城文化客厅、双龙巷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汴京公园提升项目。这些项目大多已顺利开放,剩余项目也即将顺利完工。伴随着开封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宋文化的发扬,开封必然会迎来旅游的热潮,其市场需求空间十分理想。

二、开封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优势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中指出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投资、有序竞争、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告中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彰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不少地方发展经济的思路。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进程,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

开封市是七朝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将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可以提升开封市的文化产品的内涵,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拥有自己文化旅游品牌的同时也会提升地方的经济实力,已达到双赢得状态。推动文化旅游,使开封文化在整个开封的旅游业中唱重头戏,有利于开封的经济水平提高,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开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在于,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同时有助于对开封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有机结合发展,是开封文化对人民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强大动力。

三、如何将开封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业

1、生产开封特色小吃相关的纪念品

把开封特色小吃模型化,将其制做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钥匙扣。开封小吃一直是开封一大特色,但是这些食物大都是不能打包带回家的,不免有点遗憾。将食物做成仿真的磨具,比如,现在市场上已有的那种“汉堡”外形的钥匙扣,我们可以将开封的特色小吃也参考与其相似的方法,将其做成食物模型,可爱又有特色。让游客“吃完了再兜着走”。回到家中可以当做纪念品礼物送给亲戚朋友,间接提高开封文化的知名度。

2、充分发扬开封的“菊城”文化

开封素有盛名,连续多年创下了嫁接品种数吉尼斯记录。每年开封的展都会迎来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既然有资源,就应该开发出来。可通过制作仿真手链,满足那些爱美游客的拍照需求,形形手链各有相同,又充满开封特色。在制作手链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些的标本,标本书签在结合开封市市花的基础上,也展现着开封的文化氛围。将做成标本,并制成书签。利用文化地域优势,来向外推广开封的文化。

3、开封今昔对比特色明信片

开封,作为一个七朝古都,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历史年轮的痕迹。随着年代的更迭,它们也呈现出别样的风姿。为了更好的了解开封的历史文化,可以借助明信片这种形以年代为轴,将各个角落的变化更加真实地表现出来。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篇2

一、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敦化旅游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旅游行业竞争加剧,旅游市场悄然发生变变化,消费需求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贯彻落实,也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逐渐加大。尽管近年来敦化市在旅游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有目共睹的成绩,六鼎山旅游区还跻身全国4A级风景名胜区。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多方面原因,敦化市旅游产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全力培育“山水佛韵、神采敦化”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但恰恰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上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品牌形象还有待树立提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文化特色不厚,内涵品位有待于提升。佛教文化、满族龙兴文化、渤海历史文化、是敦化主打的区域文化。但从产业发展来看,这三种文化的文化特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目前体现文化特色的主要旅游景点全市有三处,即正觉寺、清祖祠、渤海广场。在特色文化的挖掘上,虽然改建了正觉寺,新建了六鼎山金鼎大佛,新建了清祖祠和渤海广场,但明显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相似度太高,比如佛教文化,虽然新建了48米高的金鼎大佛,但同其它地区相比,相似性太强,没有个性和比较优势,缺乏垄断性和独占性,不能真正彰显出敦化佛教文化的特色。二是内容浅薄,渤海国文化主要从渤海广场墙壁上刻画的的几尊国王画像来体现,清祖龙兴文化也仅以大殿内摆放几尊皇帝塑像来证明,无法让游客真正了解那个时期真正的历史。普遍存在内涵品位不高、文化特色不浓,不能真正彰显出敦化地域厚重的文化特色。

2、旅游产品不足,文化内涵有待于完善。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上同旅游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品种数量少,尽管旅游管理部门动了很多脑筋,也搞了招商引资,但品种还是比较少。二是产品本地文化内涵不足,好多旅游产品没有打上本地文化的烙印,产品雷同,在这里能买到的,在其它旅游景点也能买到,而且完全一样,使游客失去了兴趣。三是大部分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包装,与文化不搭边,单纯卖当地产品,档次不高、没有特色,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的寥寥无几,满足不了游客的购物欲。四是产业链条短,以木耳为例,基本都是原生态的包装产品,没有开发以木耳为原材料的精加工和系列产品。

3、品牌定位不准,宣传手段有待于丰富。敦化旅游品牌定位是:全力培育“山水佛韵、神采敦化”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以金鼎大佛为重点,大力发展佛韵游、民俗游和文化游。“山水佛韵”这句话放到几大佛教名山都适用,比如,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而且让人浮想联翩的东西可能更多,但放到敦化既没有突出主题,也没有突出特色。因为敦化山无名山,水无名水,佛无道场,所以这样的品牌定位很难打出去。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敦化旅游品牌的定位应围绕大佛做文章,突出佛教文化,把大佛与“xx佛道场”联系起来,广辟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加大选出力度,让“xx佛道场”根植人心,会及大地提升品牌形象。

4、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文化深度游有待于构筑。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基本上还是一个门票经济阶段,是最原始的、最初级的阶段,游客到景区多以看景为主,来去匆匆,虽然敦化旅游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大多数来敦化的游客以观光为主,逗留时间短,消费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这种状况,归根结底在于,敦化的旅游缺乏和文化深层次的跨界结合,旅游产业链有待于拓展延伸,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二、打造特色文化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敦化旅游产业要上档升级,必须走与文化相融之路,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金鼎大佛旅游资源为支撑,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打造知名品牌为目标,深刻挖掘内涵,努力把敦化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1、围绕文化深度开发,提升内涵品位。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确立全新的旅游资源开发理念,以大思路、大手笔、大动作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向纵深迈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层次。一是围绕“道场”做文章,打造敦化特色。要充分利用独有的金鼎大佛,建设“xx佛”道场,围绕“道场”做文章,打造敦化佛教文化旅游品牌。以突出“xx佛道场”佛教文化特色,逐渐扩大影响力,融入到佛教圈、旅游圈和社会大众圈,在循序渐进中提升竞争力。二是围绕“民俗”做文章,挖掘民俗特色。选择最为典型、最有特点的东北原生态村,保持草房,院落面貌,以早期农民生产、生活和用具的自然形态为展示内容,附以铲地,犁地,编筐,冬天坐雪爬犁等民俗娱乐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三是围绕“佛事活动”做文章,展现佛教文化。利用正觉寺,金鼎大佛的优势,通过策划某一特定佛事活动,精品化佛事活动内容,品牌化佛事活动名称,广泛宣传,使佛教居士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四是围绕“历史文化”做文章,融入主题文化。要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理念,注重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已经建成的渤海广场和清祖祠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挖掘和充实历史内容,使渤海历史文化更具传奇色彩,更具吸引力;使满族龙兴文化更具观赏力。让游客在市内不同景点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真正享受到文化大餐。

篇3

“观生态农业长自然知识寻先祖遗迹探大漠神秘”夏令营活动三、前期准备工作安排

一宣传时间与地点

2、宣传地点:世纪经典广场

二活动安排

1、场地:由“节会”凉州区筹委会办公室协调安排。

2、会场布置:活动所需气球、拱门、条幅、会标、乐队表演由荣华旅行社负责,由凉州区旅游局和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委会协助活动会场的布置。

3、宣传材料:由荣华旅行社负责印制5000份。材料中包括线路所涉景点简介、参加活动报价、报名电话、联系人等。

4、报名方式:由荣华旅行社提供现场报名或开通报名热线。

报名地点:北大街19号荣华旅行社雪莲宫对面

报名联系人:

报名热线:225XXXX

5、景点门票情况:三印制有活动名称及主办单位名称的文化衫、旅游帽或旅行包。费用由荣华旅行社承担。

四旅游车辆、导游和保险费、随团医护人员。由荣华旅行社按照标准团队安排。四、活动线路

凉州城区义乌商贸城广场——张清堡古槐——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农家乐午餐——高沟堡遗址——腾格里沙漠——沙漠公园晚餐——沙漠公园联谊篝火晚会——市区五、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

1、上午9:00在大什字义乌商贸城广场设主会场,由荣华旅行社负责悬挂宣传条幅、气球、安置拱门,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活动名称、主办单位名称和宣传标语。

2、开营仪式:

①致开幕词

②领导讲话;

③请荣华旅行社负责人讲话;

④请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代表讲话

⑤宣布开营仪式结束,夏令营活动正式开始。

二时间安排

1:9:30启动仪式结束,夏令营活动开始;

2:9:50参观张清堡古槐,由导游负责讲解古槐历史和其它相关情况;4:10:50到达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由导游介绍参观各种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物及动物标本,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5:12:50以“农家乐”形式,结合城东饮食与地方特色,为学生们提供一顿丰盛可口的午餐,餐后稍做休息调整

6:14:30从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出发;

7:14:45到达高沟堡古城遗址,由导游讲解古城历史、来源

8:15:00在腾格里沙漠组织沙漠探险活动;

9:16:50——18:30在沙漠公园参观沙生植物园、梨园、大漠亭等具有浓郁沙漠特色的景点;

10:18:30——19:30晚餐;说明:篝火晚会方案一:

①篝火晚会的举行地点设在沙漠公园停车场。

②篝火晚会所需要的篝火原料、音响设施、桌凳由沙漠公园提供。

篝火晚会方案二:

①篝火晚会地点设在沙漠公园蒙古包休闲饮食区。

②同方案一

该项工作具体由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委会沙漠公园协调落实。

12:22:30从沙漠公园返回市区。

13:23:00在在什字清点人数后散团。六、费用预算:

全程车费:20元/人“农家乐”午餐10元/人农家小菜四道及农家面食导游讲解、门票及其它费用:10元/人

篇4

滁州习惯上称为“皖东”,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汇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长江下游北岸。滁州市近五年旅游业发展分年度指标实际情况如下:

二、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设计

笔者通过对滁州休闲旅游资源的调查,以及对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分析、偏好调查情况分析和客源市场的总体分析,认为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应该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产品特色,准确掌握市场的需求内容和变化规律。确定产品的主题、规模和层次,满足各个阶层旅游消费的需求。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特色,以及旅游产品的谱系理论将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分为重点旅游产品、基础旅游产品以及辅助旅游产品三个层次,并且对各层次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设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就是大明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以及红色爱教休闲旅游产品[1]。

三、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之环境策略分析

产品开发的外在因素最为主要的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会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分析目前滁州地方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相应的环境策略,最后使得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氛围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科学观念支撑,促使文化品牌发展意识实现进一步强化

观念是开展行动最为基础的先导力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形式的思想意识,围绕文化品牌发展这一个核心,推进滁州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实现进一步增强。正所谓“21世纪实质上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品牌的背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的作用”,由此可见,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品牌的构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文化特色方面下功夫[2]。文化特色实质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目前已经成为文化产品的主要核心价值体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跟公司的管理工作人员完成思路的根本性转变,品牌发展意识要实现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掘滁州的“醉翁亭”、“滁菊”、“花鼓”、“欧阳修”、“明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极具滁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形成,在上述基础上正确的引导消费人员,使其对滁州文化产品所形成的消费愿望实现进一步准确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目前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正呈现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更多的人们希望旅游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多样化以及科学化,并且实现高层次类型的精神文化的需要,红色爱教旅游产品最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二)政策支持,实现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产品开发中的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制度保障部分。在文化产品开发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有时候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倾斜趋势,会根据滁州特色文化产品的设计、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服务等各个环节,给予其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滁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文化产品开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地方文化产品开发同时也会促进滁州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项非常显著的优势[6]。所以,滁州政府部门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地方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优惠措施,最大程度的满足滁州文化产品市场发展,实现其良性发展。

(三)联合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强化地方“产、学、研”合作

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中,不仅需要政策以及理念来支持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不断的加大创新的力度。目前,滁州文化产品的质量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同时其创新性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等问题。所以,企业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则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将目前滁州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来,促使技术创新力度实现进一步强化,完成创新性产品的有效研发。

(四)有效完成生产协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线进一步完善

生产线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生产类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滁州地区文化产品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其产品线明显的不足,同时存在系列化产品缺乏等问题。所以,在要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滁州地方企业内部需要最大程度的引进设备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支持,实现生产的最大协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线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在完成协调之后,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线就会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化以及有效化,可以实现多类型以及多系列产品的类型,使文化产品类别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化。除此之外,生产线实现进一步完善可以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借鉴,进而使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整体文化市场趋于同质化这一个大环境的影响下。

四、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工作

文化产品开发中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严格的讲,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对文化产品的造型、产品的功能、产品的材质、产品的消费人群、产品的营销模式等各方面细节均直接造成影响。所以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设计策略研究分析。开发滁州地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初步确定相关概念

在对产品进行开发的流程中,最为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完成设计任务的明确,也就是说完成初步确定相关概念。需要在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中,以及用户定位工作中完成概念的初步确定。综合考虑相关的因素,之后在上述的基础上满足产品的预期目标。在初步确定相关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目标人群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人群范围的定位以及目标市场的有效定位等工作,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做好详尽的设计描述等。

(二)设计元素提取

提取设计元素实质上可以将其称为抽象创造过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目前应存在的相关素材来完成创作工作,对目前已经存在的视觉元素进行进一步的转化,使其实现进一步的抽象化,并且实现再一次重构,逐渐将其形象转化为简洁的以及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次研究选取滁州特色文化产品开发作为主要的案例,在滁州地方文化元素中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去捕捉以及发现美相关的设计元素,在合理使用相关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取这部分文化元素,将其发展成为一部分较好的设计素材类型。之后,设计人员需要转化以及抽象化所提取的设计元素,严格按照滁州的实际文化特征,同时还要从根本上结合现代设计构成的方法来完成重构工作。

(三)合理功能的有效结合

文化产品最为本质的属性以及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实质上指的就是合理功能。产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功能,其次是形式,在涉及到功能的时候就一定会跟形式紧密联系起来,提取设计元素,实质指的就是设计形式的几点表现。在提取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出发点以及产品设计切入点基本确定,但不是说全部的元素都可以在产品方面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元素形式以及设计元素功能两者实现充分考虑,并且使其实现有效的结合等。设计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好坏区别,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性判断。

(四)方案转化的设计工作

只有在转化为实际产品之后方案转化的设计才可以将其基本的功能性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开发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也一样,需要转化设计方案进行生产,所以,方案转化的设计需要紧密的结合企业实际的加工工艺,需要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设计工艺跟制造工艺脱钩等问题的出现,不然设计方案跟进行转化后得到的实物效果就会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这样一来不仅导致资源被浪费,同时导致预期的效果也不明显。分析其本质得到,设计方案转化中还包括以下这部分重点的设计:对工艺和设计方案的衔接设计,工艺和设计方案的衔接会导致产品的转化效果受到直接的影响。

五、总结

篇5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61-02

一、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是一地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具有更强更大的吸引功能和价值层次。特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一般大众旅游资源的共性,而且还有其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一般来说,其特色主要是依据旅游资源的稀有程度、悠久程度、历史地位和其他地区文化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凡是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成为旅游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都可视为特色旅游资源。

特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以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效益为前提,保护旅游资源的旅游环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从而使人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永续地进行,永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基础理论的构成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是在1978年由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的。1987年,布伦特在他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做了阐述。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我国,不同的领域根据自己的特性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在《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详尽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系统,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是要开创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4)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5)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能力建设,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整体把握。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东道主地区当前的各种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旅游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在保持和增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使当代人和后代人,以及外来旅游者和接待地区居民都能得到同等的满足。其核心就是要求旅游的发展应该强调公平性,包括同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不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旅游区域合作就是打破地方区域性,强化区域合作联系,优化区域系统合作组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谋求较大系统的整体效益。使旅游者以及诸多旅游要素实现自由流动适应经济区域化与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切实推动旅游区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主要解决的是如何使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既能开发资源,又能持续利用,捋顺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四)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主旨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围绕着旅游活动,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一些相关的企业及机构在某一特定的区域里集聚,主要是依据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作建立起来一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联合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更具有活力的新型产业组合形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旅游者的需求和满足,相互之间主要是横向联系为主,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特色

选择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富有特色的精华部分,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基础,只有选择具有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和区域性,能够产生巨大的空间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具有发展的潜力,实行可持续发展。比如,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它便以帝王之都、唐风古韵作为自己开发的主题定位,以此资源来进行开发旅游。

(二)保持特色

在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任何过分的装饰和全面毁旧翻新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特色旅游资源失去了其自然和原始的状态,那么将会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削弱它的特色的价值,从而失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

(三)突出特色

特色旅游开发必须突出资源的特异性和独特性,着重围绕着资源的主题特色进行开发,尽可能地凸显它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强化它的垄断性,加大和其他地区的资源特点和文化环境的差异性。比如云南的旅游开发,不但在景观上凸显地方民族特色,而且在文艺表演、民族风俗展现上都强化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协调特色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景观的开发和周围的环境的整体特点要协调,从这种协调中来衬托特色、增强特色,形成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的文化提升,让旅游人文更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直接最彻底地让资源特色融为旅游细节。比如杭州的整体旅游风格,整个城市的特点宛如一个大大的城市花园,完全体现了“休闲之都”的风貌。

四、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构建

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现实价值,而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潜在价值。

(一)经济价值

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开发旅游产品等这些具有经济特性的活动,使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因而产生经济价值。这样的经济价值表现为资源的自然再生产的能力之上,主要有为开发、保护和恢复特色旅游资源再生产所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反映的是社会对此投入的价值。以及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调查、评价和依托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交通建设、景点开发、宣传促销等投入的价值,这些都被称为“现实价值”。

(二)生态价值

篇6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79―02

前言

当今社会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最新的潮流资讯,正因如此,那些原本就稀珍的古典文化和民间文化更是濒临消失的境地,人们似乎也已经意识到它们的魅力和重要性,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在安徽,皖南村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但这还远远不够,安徽还有许多地方的珍贵文化依旧面临消失的危险。

一 设计背景

皖北就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它主要包括淮北、毫州、宿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车轮飞速前行,文化传承依旧像阳光一般滋润着皖北大地,敢为人先的皖北人也创造出了众多令人神往的传奇。皖北的历史文化深厚而悠久,它是道家文化的起源地,老子和庄子的故乡,它目睹战国的纷乱,孕育了一代枭雄曹操,在这里还有传承多年的阜阳剪纸和凤阳花鼓等民间文化,也有自古被誉为中华瑰宝的灵璧石。

皖北的历史文化资源令人艳羡,其历史遗存星罗棋布,但由于种种原因,皖北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扬和保护。皖北文化的发展和保护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安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

(一)选址概况

此次设计的规划范围设定在合肥西二环路之外的蜀山区的蜀山湖(董铺水库)之畔,它南临蜀山湖,东接西二环路,西有合肥现在科技馆,占地约有―万多公顷。

合肥以平坦的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坦荡开阔,少数地区有波状起伏。规划用地选址比较特别,选择在蜀山湖之边的位置,此处地形并非是平地,从北向南高差约十米左右。蜀山湖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凹陷盆地,“一径鸟声喧夕照,半湖帆影乱湖波”,就是形容蜀山湖的美好景致。此处地区山水清秀,林木葱郁,清净幽雅,非常适合作为文化景观的游憩之所。其地区周围环境多为学校、研究院、公园和植物园等人文自然场所,与方案设计的主题皖北文化交相呼应,相融洽当。

(二)规划意义

该景观区的规划设计,首先,可以让人们更加具体详细地了解皖北文化,感受皖北文化的魅力。其次,皖北文化景观区的设计也对安徽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了很大的保护作用。最后,景观区的规划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善合肥西北蜀山地区的环境质量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其独特的选址,可以加强合肥东西景观旅游区的联系,使其发展成为系统的旅游区,从而带动合肥整体旅游业的发展。

二 方案构思

皖北文化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道家文化,它是老庄故里,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家文化就是在这里形成的。所以景观区的整体布局与区域划分中都贯穿了道家文化的思想。方案的整体布局在功能区分的基础上,遵循了道家文化的五行学说,五行之中,相生相克,这也正对应了皖北悠久的文化历史。景观园主要有帝王之路(金)、剪纸长廊(木)、古井酒乡(水)、民谣风俗(火)、灵璧石谷(土)这五大园区,再加以历史文物馆、风俗特色馆、手工创意馆,皖北小吃馆等用来装饰。

三 布局定位

(一)布局原则

景观场所的布局原则直接关系到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所以非常重要,以下几点为皖北景观区的布局原则:

1 功能与布局相适应原则。

2 环境适用性原则。

3 观赏与游玩相协调原则。

4 生态性原则。

(二)功能分区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看,景观场所通常包含着动区、静区、动静结合区、后勤管理区域和入口区域等五大类功能区域。此次设计的皖北文化景观区共有两个入口,两个中心,五大特色景区。四分区规划

(一)帝王将相

中国四个封建王朝的“太祖”,三国魏太祖曹操、五代十国时吴太祖杨行密、后梁太祖朱温和明太祖朱元璋均出自安徽。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名满天下的文化才俊,更是如银河星座数不胜数。帝王将相主要是由利用花卉、雕塑、节点广场等景观元素所以构成的一个园区,皖北文化的文物古迹,历史人物介绍将在这个园的历史博物馆中看到。

(二)剪纸游廊

阜阳剪纸多以民间题材为主,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在景园的设计中,提取阜阳剪纸“漏”和“透”的特点,将其作为游廊的墙面,这种做法,不仅在景观中可以起到一定的隔景作用,还可以让人们在行进休憩的过程中感受剪纸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其长廊上的剪纸布局以历史发展的形式作为布局,让人们共同见证阜阳剪纸的发展。另外,阜阳剪纸的“透”这一大特点,让阜阳剪纸在景观中起到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夕阳西下,夕阳的红霞照在剪纸墙上,映射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图。园中将布置手工创意馆,里面将会向人们展示更多的剪纸文化,并且还可以教游客剪纸和画国画,营造―种欢乐的互动气氛。

(四)古井酒香

“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这句话来形容古井酒香一点都不为过。在景观设计的方案中,由于方案的地形特别,所以地区内的水都是自东向西流入蜀山湖中。在区域靠东的位子有几个大大小小不一的天然小水塘,但由于位置较高,难免会给人一种地上河的感觉,方案中的生态自然思想贯穿整个方案,因此设计将因地制宜,把小各个小的水区联系起来,利用地区本身的高低落差,将其设计成大小不一而又互相联系的小瀑布。这样一来就做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在园区里有小酒肆加以点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安徽皖北悠久的酒文化。

(五)民谣风俗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人击鼓,―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其中凤阳人的绝活一―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此处景观区为此次方案中的动区,主要以娱乐和休闲为主,让人们在观赏皖北那些珍贵的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同时了解皖北。

(六)灵璧石谷

灵璧石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现在更是与英石、太湖石、昆石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奇石”并居首位,堪称是中华瑰宝。此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式景观中的枯山水,此处主要以山石为主材,加以适当的摆设,形成一种近似于迷宫的石谷感觉。而迷宫的尽头就是灵璧石的展览馆,园中在配以休闲区域,让人们在领略旅游玩乐的同时了解皖北。

七 专题规划

(一)地形工程设计

此区整体地势倾斜有坡度,其间部分为平地,部分为小丘壑,或是一些树林。东西高差约十米左右,东部有主要交通线,周边是一些学校与景观区。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尽量做到方案规划的生态性,排除地形给设计带来的困难,变劣势为优势,让地形的曲折给方案增添一抹绮丽的色彩。这必然要求设计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到地形,并把地形与设计完美结合。

(二)道路游线规划

皖北文化景观文化区是以一条十字形路线为主要路线,南北贯穿,配以各个分支路线,作为各个景园的路线。其景观园的主干道宽为4~6米,次干道为2.5~4米,园中小径1.5~3米不等。

(三)交通场地规划

停车场基本安排在两个入口之处,北门入口的停车场较大,停车场分为机动车区和非机动车区,场内可停靠20辆汽车、30多辆电动车和若干自行车。西门的停车场相对要小一点。

(四)公共设施规划

篇7

旅游的文化性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吃、穿、住的物质需求,同时还有多元化的精神需求。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进行旅游活动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人民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把旅游活动作为度假和休闲的重要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每年黄金周假期繁华的旅游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经过了一段主要旅游景点和传统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后,人们已不满足过去那种单纯看景、拍照、购物的“老三段”旅游模式,对旅游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旅游活动赋予丰富的文化内容,由传统的行、吃、住、游、购、娱变成感知、了解、体验、品味、探索由山川、河流、冰川、瀑布、峡谷等自然景观,由建筑、历史、宗教、民俗以及历史名城、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所构成的各种不同的旅游文化,达到“求奇、求知、求新、求特、求乐”的文化旅游目的。

之所以出现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其原因是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只有真正加强一个城市或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建设,这个城市、地区或者是国家才能发掘和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才能使旅游业成为这个城市、地区甚至是国家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支柱。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的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旅游文化是人类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底蕴和灵魂。在那些不同线路、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观赏黄山云海、漓江风光那些大自然造就的奇山异水,更喜爱那些伴随着山水的历史和传说;不仅观赏那些巧夺天工的万里长城、秦代兵马俑、东方明珠塔及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等著名人文景观,更关注那些建筑的历史和伴随而生的经典艺术;不仅观赏那些各地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和生活方式,更愿意亲身体验那些民族的习俗和特有的文化;不仅观赏那些高耸入云和叹为观止的教堂、寺庙,更倾心了解不同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事实上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接触的所有内容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那些巧夺天工的壮美山水所包含的自然景色文化,具有极强的观赏性;那些巍峨的教堂、壮观的寺庙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具有极强的神秘性;那些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构成的民族习俗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那些涵盖历史精品大全的博物馆文化,具有极强的知识性;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陵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那些水上漂流、草原驰骋以及农家乐和体验民族生活的原生态文化,具有极强的参与性;那些最高建筑、最美喷泉、最具特色剧院和体育场馆等体现的现代文化,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还有那些记载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历史和建设历史而设立的红色旅游项目所强调的精神文化,具有极强的教化性。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旅游离不开文化,人们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在休闲、娱乐、怡情的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的增进知识,感受文化,提高品味,陶冶情趣。

民俗旅游的文化魅力

在众多的旅游文化项目中,旅游者更关注、更青睐、更痴迷的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历史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通过历史遗迹和馆藏文物使旅游者能深刻了解这些民族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性;通过民族习俗和传统文化展示使旅游者能亲身参与民俗活动,具有一定的风情体验性;通过对民族服饰、餐饮、用具以及各种历史文物的观赏及选购,使旅游者能深入了解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鉴赏性。因此注重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结合当地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这是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态势,也是每个旅游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2000个民族,仅中国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习俗、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历史、习俗、文化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灿烂文化,成为人类社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要观赏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游览那些令人流连忘返的人文景观,同时更愿意对那些异于本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进行探索、探寻、探奇甚至探究,这也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因此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各民族的吃、穿、住、行、服饰、风情民俗、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建筑风格、民间歌舞等进行了解和体验,进而选购自己所喜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纪念品和相关商品作为收藏,甚至作为自己生活的用品和饰品,对于提升旅游景点的影响力、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疆利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3个少数民族聚集区资源,开发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服饰观赏和采购游览,以手抓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体验旅游,以体验民族风情的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民俗节日旅游,以品尝、体验和选购哈密瓜、楼兰红枣、吐鲁番葡萄干、肉馕和各种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和家庭挂饰、摆饰等体验旅游,令游人视新疆旅游为首选的旅游体验度假项目。

云南开发的民俗特色旅游可以说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云南境内26个民族的各种民俗节日,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景颇族“目脑纵歌”节、傈僳族刀杆节、白族三月街会等就有30多个。景洪地区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民族风情浓郁,富有世界样的傣族妇女衣着打扮,男女青年“丢包”、赶摆、拴线仪式等风俗,令人津津乐道的泼水节等等。傣族的聚居区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建筑特色、等。其他如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和常年被人们朝圣的“灵洞”所在地香格里拉,著名电影《五朵金花》描述的白族大理三月街会,每年农历12月初的哈尼族长街宴,以及云南的纳西族茶文化、茶山人民族婚姻、傈僳族婚礼与跺脚舞、摩梭人的风情和形形的庙会,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充分体现了特有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而这些民俗体验式的旅游项目不仅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对宣传地区文化、民族文化,开发本地区其他旅游资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我国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民俗文化旅游也是非常有特点的。触景生情,即兴演唱,具有抒情寄意的高山族音乐歌舞具有丰富多彩的风格。喜爱喝酒和打猎,把猎狗看做生命一部分的生活习俗,保留着母系社会遗风的女权地位,槟榔情趣和“笼子”幽会的恋爱婚嫁习俗,类似毛利人的点鼻待客礼,以及每年最重要的播种节和丰收节节日盛会,是台湾高山族人主要的民族风俗。这些旅游项目给凡是到宝岛旅游的客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民族风俗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新西兰开发的毛利人文化习俗旅游项目,让游客从罗沱路亚的毛利音乐表演,类似夏威夷草裙舞的毛利歌舞,独木舟上、城塞村入口处以及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颇具民族特色的碰鼻礼、纹面等等,深深体验毛利人的历史、风俗和具有特色的文化。印度专门设置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印度特有的传统服饰和女人专属服装,具备各种奇异功能的花样草药,包括出生、普迦、婚礼、葬礼四大仪式,印度教的灯节、十胜节、除十节等特色节日,以及以修行为目的的乞讨活动,都使游客对印度这个国度和民族有了较深的了解,留下难忘的回忆。北美地区反映印第安人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旅游项目,南美地区以巴西人为代表的忘情桑巴舞,欧洲地区西班牙的斗牛士,俄罗斯的民族歌舞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套娃,以及遍及欧洲的宗教习俗,非洲人特有的饮食、婚嫁和礼仪习俗。这都是人们在世界各地游览时所接触到的民俗旅游文化,都是根据所在国和所在地的民俗特色和资源进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如何将这些旅游资源在提升文化品味和游客体验等方面进一步开发,从而提升地方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促进地方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环境建设,这是当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重心。

作为满族和清朝发祥地的辽宁,同其他省市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同步,针对辽宁所具有丰富的鲜明和浓烈的满族民俗特色旅游资源,正在开发结合以沈阳为核心的中部七城市群所特有的满族民俗文化,进行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针对清朝兴京―东京―盛京―北京建都历程,即从努尔哈赤开始在赫图阿拉老城(旧称兴京)起事,到辽阳建立后金国都(东京),发展壮大移都沈阳(盛京),挺进中原入关北京建立大清帝国的清朝发迹史,设计和开发“清朝发迹史四京游”旅游项目;针对辽宁满族人口众多,满族历史和民俗特点鲜明的情况,设计和开发包括“满族风味美食一条街”、“满族民俗商品一条街”、“满族民俗文化一条街”等内容的“满清民俗文化体验游”旅游项目;针对沈阳作为清朝发祥地所完好保存的清故宫和新建的关东影视城等资源,设计和开发体现清代宫廷文化、历史文化、礼仪文化,展示清朝十二帝功绩、清代珠宝、清代宫廷用品、清代名家书画和文学作品、清代服饰以及包括“清代一条街”等内容的“清代特色文化体验游”旅游项目。

民俗特色旅游的特点

这些地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所开发的旅游文化项目,都有自己鲜明的异于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的独有的文化特征;二是民俗文化特色突出,所提供的民俗旅游项目,给游客提供具有绝不类同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特殊体验;三是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突出,所设计的旅游项目,不论是从旅游线路的设计还是旅游内容的安排,都体现出民族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辽宁省旅游工作者设计的“清朝发迹史四京游”旅游项目,让游客随着旅游路线漫游,穿越历史隧道,品味那些物是人非,体悟那些沧海桑田,充分了解大清王朝300年的兴衰史,体验曾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的清代文化。更特别的是这些民俗旅游项目文化特色突出,凡是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地区,都一改以往旅游那种走马观花,看景、拍照、购物的“老三段”模式,而是让游客直接参与那些具有民族、民俗、历史特点和特色的旅游项目,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深刻体验特有的民族文化。甚至根据游客自身需求参加那些量身制作的特色旅游项目。如旅游活动由过去的局外观看演变为旅游者成为旅游活剧的主要角色,每一位游客都是这部活剧的演员,而导游从解说者化身为导演。

开发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出发点是增加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影响力,落脚点是提升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所在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开发这些旅游资源也实实在在的促进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所有开发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城市的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真正促进了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各省市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都具有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条件,都应该把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提升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影响力,提升地区的旅游经济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黄桂秋.民俗资源与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开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1

篇8

作为旅游观光的纪念品虽然对于游客来言并没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游客看重的却是它的代表意义。它不仅仅是代表了一段美好回忆,更是对于地域文化的一种体验的保留。作为旅游纪念品首先具有标记旅游经历的作用。旅客大多到达一个旅游地点都希望能够有某样东西可以将这段记忆保留,或者拍照,或者购买纪念品等。旅游纪念品反应了游客对于本地的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体现了景区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个性。比如在众多的四川旅游景点,到达峨眉山游客可能会选择购买一只特色的猴子玩具,或者购买各种佛教有关的纪念品等。峨眉山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加之猴群出没,所以设计和猴子以及佛教相关的纪念品无疑也是峨眉山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

其次旅游纪念品具有概括旅游意象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特点。旅游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进行的活动,由于那个空间是无法移动的,所以游客除了保留美好的记忆之外,也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保存那种空间意象。而购买旅游纪念品无疑就是一种极好的选择,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而且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特色。比如九寨沟属于四川最著名的旅游景点,由于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质条件复杂,遍布原始森林和108个湖泊,并且拥有丰富的少数名族文化,因此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结合九寨沟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的纪念品设计丰富精美,比如白马藏民雕塑摆件、熊猫公仔、舞挂饰等。充分结合了本土文化,突显九寨沟特色。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地域文化作为设计旅游纪念品的根基,而且也是游客在旅游过程当中所体验到的主要内容,是纪念品展现自身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体现文化特色和丰富纪念品的内涵。既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够从侧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地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当中的传承和创新

地域文化是某一个区域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文化,它既体现了当地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性,又清楚的区分不同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基于地域文化进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要不断的挖掘和汲取地域文化当中的优秀部分,这是保障设计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并不是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将纪念品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有机结合,是一种全新诠释和呈现。让旅游纪念品独具特色吸引眼球,同时成为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新平台。

2.以体验文化方式为主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在整个旅游的过程当中缺少不了对于旅游的体验,也就是人们通过旅游体味到不同的风土人情、传统技艺等。旅游者通过参与其中得到亲身体验,细细品味地域文化特色。以四川的三国文化作为背景,引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首先三国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精彩并且惊心动魄的时代之一,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三国文化。比如戏曲、历史人物、传说等,这些东西不仅紧紧地吸引了国内旅游者的眼球,而且对于国际友人也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并且四川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旅游点数不胜数,比如武侯祠、剑门关、庞统祠等。针对这些四川三国文化进行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也颇具特色,比喻三国人物脸谱、雕塑等。

基于四川三国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以下通过基于四川三国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进行分析:第一,通过形态体现。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主要就是通过形态的设计,然后对特定形态符号的把握、表示等体现其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比如对于三国人物张飞、关羽等的设计之时,在形态之上就必须充分体现其个性特色。第二,通过色彩体现。色彩是旅游纪念品设计当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通过强烈的色彩能够有力的刺激游客,增加纪念品的销售。比如三国中的人物,关羽是个大红脸,这几乎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所以在进行设计之时必须充分结合人物特色,体现色彩的独特性。第三,通过材质体现。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感彩和地方特色,所以把握好材料的独特性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蜀锦,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称。所以对于这一具有特色的物品和三国文化相互结合,最终设计出来的纪念品必然能够充分的展示四川的地域文化特色。第四,通过包装体现。随着新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人们对于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包装设计之上也在不断的增添新的内涵。从某种意义而言,包装对于内部的纪念品有着一定的体现作用。设计完美的包装无疑有利于对内部纪念品的呈现,和对游客的吸引。应该将旅游纪念品和包装达成一定的统一,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艺术性,体现纪念品特点、风格等的独特包装。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不但可以增加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而且借此平台能够有效的对当地优秀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承。

篇9

近年来,伴随着新余市的发展,仙女湖风景区的开发,抱石文化、天工文化的深入推广,新余的知名度在不断扩大,旅游业也不断升温,新余地方特色产品也得到了一些重视。例如新余的夏绣代表企业――江西渝州绣坊,秉承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独创了夏绣工艺,将传统的绘画、书法及其他艺术巧妙地与夏布融为一体,把夏布刺绣艺术做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新绣种,填补了江西艺术刺绣空白。而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如果能开发时结合新余的夏绣特色,不仅能给景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起到宣传所在城市的广告作用,有利于提升新余市及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但长期以来,由于新余旅游工艺品开发滞后,尤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缺乏特色,制约了新余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以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赢得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已是当前发展旅游工艺品行业的紧迫任务,也是重要的思想和原则。针对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必定会有因地制宜的方法,我们力求探讨如何将新余夏绣艺术特色融入到旅游工艺品开发之路中。

二、新余旅游工艺品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总的来讲, 新余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基础很薄弱, 没有形成产业经济。基本上是外引及小作坊生产的一些初级产品,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 总体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举例来说,从仙女湖――抱石公园――湿地公园,三处新余的主要旅游景点上可见旅游工艺品大致清一色, 常见的有小饰佩、有机夹、彩珠、发夹等等;再一类就是纪念章、纪念铜牌之类的物品。无法吸引旅客的工艺品, 不能达到赏心悦目, 更谈不上带回去馈赠亲友。大部分游客都流露出“没有什么可买”的无奈,关键是缺少深受游客喜爱的“小、土、巧、异、古”的特色旅游工艺。

纵观目前新余旅游工艺品市场, 虽然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 但也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 开发的自发性。目前新余的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基本上是以自发性开发为基础的个体、联户、乡镇企业的随意开发, 生产方式沿袭作坊式生产, 旅游工艺品开发现状水平低下与产业开发体制未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其二, 缺乏特色产品的重点选项。历经多年的市场开发, 品种类别也有了一些发展, 但是特色开发的重点尚未确定, 尤其是以新余特色文化、特色景点为依托的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没有形成享有名气的品牌效应。其三, 缺乏精品,目前新余的旅游工艺品普遍都是粗制滥造的小作坊商品,缺乏精致、造型美观的工艺精品。

当前这些产品项目的雷同, 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而且导致了目前一些旅游工艺品生命周期的萎缩, 甚至投资无法收回。

三、新余夏绣艺术工艺品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新余,夏布种植、加工业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发的领域。经过长期的发展,新余的夏布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内和国际知名度。夏布业在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夏布加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夏布生产的工厂化、规模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夏绣是当代江西工艺美术中的一匹黑马。近几年,在江西工艺美术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称为“中国夏布第一绣”。尤其是09年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滋生出一大批颇有造诣的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一批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作品。

夏布的艺术美尤其体现在材质的古朴、形式美、肌理美和内在寓意美等方面。在夏布上刺绣,能体现传统、单纯、返璞归真的文化韵味,能够比丝绸刺绣更能体现中国画的风味和审美情趣。在夏布上仿制的山水画惟妙惟肖,加上其近似宣纸的色泽和天然质地,使得夏布刺绣的风格与众不同,古朴而不失高雅,粗犷价而不乏细腻,原汁原味再现了原作神韵,成为刺绣史上的首创、华夏艺术园中的又一奇葩,继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之后夏绣被称为我国第五大“新”绣种。

但夏布真正诱人的市场前景主要在其深加工的产品上,而在这方面,夏绣工艺品与艺术品开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研究,究其原因便是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找到定位将其进行合理应用,不免可惜。长期以来,尽管新余旅游业的发展在不断升温,但由于新余旅游工艺品开发滞后,尤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缺乏特色,制约了新余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以新余地方文化出发,深入提炼挖掘可以作为工艺品创作的题材。而从材料上来看,夏布是“天然纤维之王”――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具有粗犷、挺括、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绿色环保的优越性,与独特材质风格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这些特点使得在工艺品加工上会大有作为。因此,如能将民间传统工艺与旅游工艺品设计相结合,不仅能为民间传统工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传承,有利于展现地方特色。

四、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夏绣艺术旅游工艺品开发中的策略

作为依附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应该紧紧围绕旅游市场, 准确定位, 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 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有特色的工艺品。不能一味地长期处在仿造、低档、不精美的产品开发水平之上, 应该充分地紧紧依托资源基础、升级换代特色创新。根据现有文化环境和技术发展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夏布的特征,在图案及绣法上创新。夏布有与其它面料不可媲美的自然韵味。以夏布面料做绣地,织造夏布的苎麻纤维,在纤维的表面留下了斑驳无规则的肌理,纤维经纬交织,用纯手工平纹织造,织出的夏布上浮现出自然交错的肌理图案。

篇10

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侗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侗族聚居县。境内山水如画,侗族风情浓郁,民族建筑与工艺奇巧多彩;丹霞地貌雄伟瑰奇;红色文化积淀厚实,为通道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厚实的资源文化基础。2014年被列为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以来,通道基于县情,按照 “创建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的要求,围绕创建“中国侗文化旅游第一县”的目标,对文化旅游开发、以旅助农、拉动三产进行了实践探索。以双江镇为依托,扎实推进百里侗文化长廊、万佛山、三省坡、通道转兵红色旅游等项目建设,构建产业聚合空间结构,取得了一些基于经济基础薄弱而资源丰富的民族区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

二、通道文化旅游特色县创建举措

(一)以前瞻性思维做好顶层设计

突出规划引领,编制旅游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研究,制定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旅游产品打造与创新战略策划、旅游品牌营销和推广策略、申“世遗”侗寨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和健全融资平台,配套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旅游产品开发和业态建设奖励暂行办法等奖励扶持政策,整合万佛山等四大景区公司资源,组建政府控股的通道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集团)公司,完善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借助其自身作为怀化市旅游改革综合配套区的优势,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谋划,整合文化、旅游、民族宗教、体育、文物等资源。成立大旅建投,鼓励乡村旅游村干部和村民入股,构建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大旅游”发展格局。

(二)以项目为突破口抓好旅游精品建设

抓精品景区建设,以双江镇为依托,以百里侗文化长廊、万佛山、三省坡、通道转兵红色旅游为支撑,构建“一心一廊两区”的产业聚合空间结构。注重挖掘侗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因素,活化民俗基因与传习,将芋头、横岭等6个侗族乡村,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抓精品线路建设,根据“中国步道”构想,将通道旅游精品线路融入到湖南省“侗苗风情”、“生态丹霞”2条大湘西旅游精品线路中,为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域内已基本构建了1日游、2日游、3日游的旅游线路组合,成为湖南省西南边陲新兴旅游地。

(三)以市场营销为抓手增强产业竞争力

做好节事活动营销,成功打造中国侗族大戊梁歌会、中国(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中国四大民俗节事大会之一)等有影响力的旅游节事品牌,举办了湘桂原生态风情节、通道漂流旅游节等节事活动,策划实施铁骑挑战万佛山、耶罗耶过侗年等营销活动,提高了通道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市场宣传营销,政府主导旅游主题形象宣传,旅游企业主攻旅游渠道营销,切实深化与传统媒体的战略合作,在重点客源城市和火车站、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地方投放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积极开展 “互联网+”营销,成立了官方旅游网站和微信平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在武汉、长株潭、珠三角等大中城市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渠道营销,深度挖掘和培育客源市场。

(四)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提升产业配套服务

致力景区精品化、服务品质化,将旅游产业发展贯穿全县各项工作,围绕旅游要素建设着力在旅游配套服务行业上下功夫,旅游接待容量迅速扩张,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1、推动旅游基础提质,按照“畅通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突出抓好周边交通枢纽对接和县内景区、景点的通行,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初步形成县域1小时旅游经济圈。

2、提升旅游配套服务,集中力量推进星级旅游酒店建设,围绕旅游购物和娱乐实施的皇都侗族文化演艺、萨岁广场文化休闲开发等项目投入使用,激活了旅游要素升级。

3、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开发了沿河两岸休闲、植物观光园、独岩景区休闲等县城旅游产品,挖掘了申世遗侗寨民俗风情体验、农耕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深度互动项目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以提升居民收入和幸福为根本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以旅游为龙头,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商贸服务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效应初步显现:其一,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兼顾农业旅游需要,配套建设了旅游服务设施,通道县文化旅游观光农业深度融合。其二,带动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发展。实施省级工业集中区建设等项目,吸引旅游商品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新能源利用、民族手工艺品生产等企业入园生产,生态工业的发展,丰富了通道旅游商品,巩固了生态优势。其三,带动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通道县城5A级景区打造和“中国步道”旅游大区(通道)旅游集散中心、世界遗产侗寨民俗风情长廊、通道转兵纪念地等项目,加速优化县城侗族文化和建设景观景观的升级亮化、文化步道、景观绿化,交通换乘系统的建设。不仅能方便游客,也可以为游客与居民提供健身养生、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 。

(六)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得到保护,得以传承,并带动侗族乡民,参加皇都侗文化艺术团,农闲或旅游旺季时候,将侗家民俗和生活歌舞化,营收一份民俗表演劳动费。县政府积极挖掘侗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产价值,成立侗锦传习所,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多元参与模式,带动侗族 “织女”织锦。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加大乡村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直接带动就业、兼业,发挥旅游利民生功能,促进景区和周边农民观念由砍树发展到参与旅游经营的转变,就地就业、兼业和创业,缓和留老守人、留守儿童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旅游精准扶贫,加速当地旅游小镇建设,促进三省交界的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三、通道文化旅游特色县创建中的瓶颈与建议

(一)瓶颈

1、发展迟缓,困难重重。

边远贫苦地区没能力投入,国家旅游政策多,项目扶持力度小。 省财政三年共拨款1.8亿给通道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县是引导资金。没实物抵押贷款,贷款很难。众所周知,投资是旅游的动力,然而通道先后引进中信等企业,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招商难。旅游人才奇缺,农家乐投资运营、苦酒怎么携带封存,微商运营、堵车问题如何解决等等问题急需专家指导发展和解决。

2、交通区位远,临近区域形象遮蔽问题。

交通区位非常不理想,外部交通离省会长沙所在的长株潭消费市场需要6-7小时的陆路交通,大交通与旅游地、汽车站的小交通的衔接问题。此外周边黎平三江和通道资源接近,都打侗族旅游文化牌,黎平和三江侗寨体量大,得到所在省的支持力度比湖南大,旅游营销拓,使得丹霞+侗寨+红色旅游的通道在三界地区里文化旅游发展的形象不突出。

3、山民意识与民生问题。

侗寨开发与保护力度的问题,满足游客住宿需求的外观侗族风情、内室现代化的房屋建设装修成本高,加之山民都想盖砖房提升居住条件需求,都影响侗寨居住景观问题。此外农业如何促进旅游发展的问题,如100里稻田种油菜花,因缺劳力和经济效益差以及补偿少的客观因素,农民积极性非常低的问题。林业补偿标准低,农民砍伐树木问题给林业保护和旅游地生态文明带来压力。

四、建议

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优先安排旅游交通项目的立项与建设。

在接下来的创建工作中,急需上级政府及关键职能部门出台政策并采取灵活措施,简化审批程序,采取点状供地的宽松路径,协助通道县政府,解决旅游文化特色先创建工作中棘手的贷款和土地等瓶颈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通道旅游资源丰富分,地形复杂,旅游景点分布零散,重要景区都在边远乡镇和湘桂黔省级毗陵的侗族文化圈边界,省交通部门优先安排该县旅游交通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切实破解旅游交通瓶颈,提升旅游地的可通达性和可进入性,促进边界民族旅游地发展实现包容性旅游发展。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景区等级创建

产业发展需要资金,资金是县域旅游发展的普遍瓶颈,对于其他具备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发展愿望的边远民族地区的县域,资金问题仍迫在眉睫。在资金筹集方式上,通过设立“全省县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账户”的形式,采取招商引资、银行贷款、企业入股、农民参股、农民投工投劳等多种投融资方式筹集县域旅游发展资金,通过财政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形式,连续地动态地解决县域旅游发展的资金难题。按照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考核目标,及时查漏补缺,以提高景区品质为核心,加快皇都侗文化村、龙底漂流景区、芋头古侗寨和通道转兵纪念馆4A、3A景区创建工作。

篇11

近年来人们对低碳、环保、自然、生态、绿色的追求,激发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在乡村旅游的打造过程中,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成为我们迫切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渝东南是中国西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包括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武隆县、秀山县和石柱县所辖区域。该区域以秀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系渝东南的门户。本文以彭水县为例,拟从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跟进,乡村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巧妙融合四个方面探讨渝东南山区乡土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策略。

一、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定位

(一)彭水旅游面临的困难

彭水是内陆地区,贫困山区,旅游业起步晚,旅游业的打造面临着向外推广的难度,面临着旅游打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面临着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相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二)彭水旅游拥有的优势

但是,彭水县系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地,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该地有山有水,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阿依河漂流、茂云山森林公园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该地区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有独特的盐丹文化,其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山区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悠久,例如,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保存下来的天然盐泉、丹穴,二十年代彭水上八乡民众为同志树立的德政碑等;再者,该地有较多的可供利用的本土人力资源,例如,该地的本土文艺、书画作者,娇阿依民歌、踩花山歌舞、吹唢呐等民族民间乡土艺人,打糍粑、做鸡豆花等饮食传人,以及彭水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的学生等众多的后备人力资源。

(三)彭水旅游建议的定位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等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身心需求,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有吸引力”。因此,特色旅游打造至关重要,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纵观彭水旅游、周边旅游、国内外旅游的特点,可以将彭水旅游特色定位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山区区别于平原,乡土区别于城市,民族混居区别于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中等城市有别于小城市与大都市。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彭水旅游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彭水旅游特色主线的确立,有利于彭水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再确立各景点在“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下的各自特色,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鹿角磨盘石的观光游,郁山古镇、绿荫轩体验盐丹文化、彭水文化的文化游,老云顶、茂云山森林公园的避暑游,阿依河漂流的探险游,鞍子苗寨的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二、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硬件建设,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基础

(一)景区硬件

1.传统建筑修复与重建

部分有传统建筑的景区中,有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到损坏和拆除,这些被损坏与拆除的建筑,根据规划需要,对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能反应该景点特色的部分传统建筑,要修复与重建,这些需要修复与重建的建筑,应该在尊重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了解原建筑建造的历史,以“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旋律统领传统建筑的修复与重建,使这些传统建筑成为彭水以打造山区乡土的、原生态的、民族混居文化中等城市的亮点景观。例如,彭水山谷公园改造“通过建设一环、两轴、六区、十八个景点,将现有公园打造成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等多样功能为一体的县城核心生态绿区,充分彰显彭水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山谷公园的改造,可以在保留公园大门主调风格的基础上,依据山谷公园依山而建的地理态势,各景点的修复与重建,着重反应彭水民族混居山区文化以及厚重历史。郁山古镇的打造,在古镇上配以重建的仿古说怀书的茶馆,仿古的书画、文物交易市场等,彰显古镇悠久历史文化。

2.“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打造

有的景点的传统建筑,数量比较多,损毁严重,例如,彭水县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等,均被损毁,要修复与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靠本县的财力难以修复或者重建,但这些景点的建筑是颇具影响的,很有特色的,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如果给予修复与重建,对本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先借鉴“印象武隆”的方式,打造“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待条件成熟时,再给予批量重建。“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的打造,可以选择性地重建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建筑、雕塑、标志等,再聘请著名导演,联合一批业界巨匠,与本地文艺界人士组合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段,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演绎“盐丹印象”,重现辉煌历史,在带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享受和精神震撼的同时,让游人在短时间内了解黔中文化、盐丹文化,了解彭水悠久历史。

(二)地标建设与指示标牌

1.景区标志性建筑

每一个景区,都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标志性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要充分利用该景点的山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例如,各种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的大山资源,丰富的流水资源,变化万千的奇石资源,漫山遍野的树木资源等,结合本地的历史,民族混居地风情等,可以做成以树木为主元素的建筑,以奇石为主调的建筑,以流水为主题的建筑,这些建筑,有的是苗族的风格,有的是土家族的风格,有的是汉族的风格,例如,摩围山风景区,可以充分利用树林里的树木、树桩、根艺、藤条等为主元素打造建筑,保家桃花山庄的建筑,可以选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元素,再配以秋千,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磨盘石风景区、阿依河漂流区可以在沿途部分地段修建以石材为主调装饰的建筑、石梯、石坝,再配以用乌江奇石组成的抽象的乌江风光雕塑群;郁山古镇怀龙亭的打造,可以选择有小桥流水的亭阁、的具象的雕塑等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标志性建筑,无论是何种风格,均使其体现“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调。

2.景区内外指示标牌

除了景区标志性建筑以外,景区内外的指示标牌也是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指示标牌,一是材质可以根据景点特色选用竹、木、藤制的,以及石材的、钢制的材料制作等;二是指示标牌的文字内容体现民族混居特色;三是尽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配以指示标牌,并分别用中文、英文以及其他文字标注,使游人不仅能在彭水境内方便快捷地找到不同的景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彭水作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三)其它硬件

1.酒店、商店

“吃、住、购”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当地的风景名胜,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还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当地的土特产等旅游纪念品,此外,住的地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餐馆、酒店、旅馆等餐饮与住宿处,超市、商店等购物处的建设及装饰要注意规划与设计,这种规划与设计可以分地段、分批次、分档次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类别,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与建设,这种规划仍然要围绕“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 这一大的主线,使其在统一中保持个性,例如,在郁山古镇规划仿古民间小吃一条街,以及卖小饰品的仿古一条街等。此外,彭水在首届“一节一赛”召开期间就进行了店铺装修与美化的工作,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称赞。随后,对学校、社区、商场等的建设,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规划与建设,使这些特色辐射面更广。

2.道路、交通

“行、游、娱”是旅游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水路构成了彭水旅游的立体交通,大乡村、小城市成就了彭水山区乡土旅游的主调,阿依河漂流、茂云山纳凉、郁山古镇观光,造就了彭水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例如,彭水旅游打造的过程中,其交通工具的选用,可以在水上旅游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游船、竹筏,可以在山地旅游引入马匹、滑竿,可以在郁山古镇街道恢复特色仿古观光小车、仿古人力车等。

三、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服务,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保障

(一)旅行社及导游等从业服务

“旅行社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是把食、住、行、游、娱、购等多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因此,应该加大对旅行社的组建与管理,使之适应迅速兴起的旅游服务活动。同时,成熟的旅游服务中,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导游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彭水旅游在起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狠抓导游素质提升,打造特色优质的导游服务。其方法,一是选拔旅游专业导游方向毕业的学生到彭水各旅游景点工作,这项工作,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二是对旅游在职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由旅游局组织相关人员负责执行;三是对旅游后备从业人员针对彭水旅游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由彭水县职教中心与旅游局等单位联动完成。这项工作,可以借助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显强老师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彭水为例”的研究成果《彭水旅游》校本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二)酒店、餐饮及旅游支持服务

外出旅游,人们除了谈论本身的旅游景点以为,议论最多的就是餐饮与住宿,因此,酒店、旅馆的服务水平,餐馆、小店的特色餐饮,以及旅游服务的其他支持力度,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酒店、旅馆环境是否舒适,被褥是否整洁,设施是否齐全,安全是否有保障,服务是否热情周到等,都直接影响游客的情绪。另一方面,餐饮的好坏更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彭水的旅游餐饮,可以分三块打造,一是以火锅、川菜等为主的重庆特色餐饮;二是以鸡豆花、荞面、三香等为主的彭水特色餐饮;三是少量的除川菜以外的鲁菜、苏菜、粤菜,以及西餐等其余餐饮,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宣传推广本地菜系,突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扩大其影响力,还可以让不同需要的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可口的餐饮,提升旅游的满意度。再者,旅游的其他支持服务,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例如,提供县内不同旅游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的选择,提供县内旅游线路与本县周边线路的衔接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选择,旅游景点的门票在网上、售票景点的方便快捷购买等。

四、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积淀,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根本

(一)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异域文化、满足人们探新求异和求知的欲望。实践表明,旅游者对旅游的印象中,旅游地本土的文化留给游客的印象要比旅游景点的景色留给我们的印象更深刻,更持久,更容易让人激动,因此,各地旅游的打造,都很重视文化的打造,并且以文化的打造统领景点景色的打造。彭水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其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是其核心,在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打造过程中,一方面,以黔中文化、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统领景区的打造,使景区颇具民族混居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传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与创新。再者,通过文化部门在村组、社区等宣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二)创新旅游文化

一方面,创新景点文化。人们除了关注景点本身的景色以外,景点文化成为人们对这个景点关注的重点,因此,对景点文化的包装与策划,以什么方式呈现与凸显,在景区中服务人员的知晓度与导游的解说,成为景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彭水县借助“一节一赛”打造旅游文化。继去年彭水“一节一赛”取得瞩目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再度举办“一节一赛”,以大型民族歌舞·娇阿依、苗族舞蹈踩花山、中国摩托艇联赛、江河钓鱼大赛、乌江流域特色美食周、乌江画廊杯首届彭水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乌江流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黔中文化论坛等12项活动助推彭水旅游。再者,统一规划、设计与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产、纪念品,使之从另一角度呈现彭水旅游文化。彭水土特产,可重推大脚菌、精丝苕粉、郁山擀酥饼等。旅游纪念品,打造有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特色”的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这项工作,可以在政府牵头下,由旅游局、文化部门组织本土民间艺人、美术院校师生、相关厂家共同开发完成。

(三)打造本土文化

除了旅游文化以外,通过各种途径打造本土文化,也是彰显彭水旅游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各种资源举办全国性大赛,扩大彭水的知名度。例如,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少儿漫画网站”以及其所拥有的众多资源,举办“‘阿依河杯’全国少儿漫画大赛”,吸引全国顶级漫画家及众多漫画爱好者、学校师生参加漫画大赛,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唯一的“乡土美术网”,举办“‘乌江画廊杯’全国首届乡土美术大赛”,吸引全国民间艺人,广大农村学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参加大赛,通过长达半年至一年的征稿,既扩大了彭水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收到了众多的优秀的漫画作品、乡土美术作品,还活跃了彭水本土文化,提升了彭水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举办县级的文学、摄影、书画、声乐等大赛,鼓励本地艺人、爱好者、学生,创作本土味浓厚的作品,以丰富本土文化。再者,举办旅游相关的大赛,以提升彭水本土旅游质量。例如,此次“一节一赛”中“武陵山·乌江画廊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就是很好的尝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