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的原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7 09:55: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亚健康的原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亚健康的原因

篇1

1.1 人群特异性

社区亚健康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及残疾人。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全身出现各种退行性改变,这部分人的护理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难题。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还是以家庭为主,但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养老的方式面临艰难,而新的养老模式尚不成熟,造成了老年人群护理的乏力,慢性病初发的症状和体征易被忽略,长期处于慢性病的状态而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容易使疾病恶化。同时,慢性病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家庭和社区都很难承担这种治疗和护理。残疾人本身处于一种生活的低质状态,部分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易被人忽视和排挤,需要社会和家庭更多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被人忽略而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1.2 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汽车尾气的大气污染到办公的室内污染,人群的健康状况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脑等产生的辐射,还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也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社会环境主要是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工作的繁重、商业的应酬、无法预料的失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部分人。物价的上涨,赡养老人、培育孩子的费用,以及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同时增加了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在这样高压力生活之下,很多人都处于超负荷状态,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1.3 饮食

病从口入,不仅有毒的食物会使人治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人的健康。饮食可以从两方面影响人的健康,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挑食,过多地食用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食品,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状况,加速疾病的发展。二是饮食不规律,早餐不吃或早午饭一起吃,晚饭吃得很饱,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暴饮暴食导致机体营养过剩而引发的肥胖问题,也成为各个年龄段的通病。

1.4 休息与运动

现在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们工作与活动的时间,同时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甚至有些人的作息时间完全与正常的作息时间相反,睡眠质量逐渐降低,机体新陈代谢紊乱,精神萎靡。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人们的运动时间相应减少,体质逐渐变差。现在人的工作应酬多,摄入的糖和脂肪相对增多,加之长期缺乏运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2 社区人群亚健康的预防保健

2.1 合理饮食

可以从两方面干预,一是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合适。湖州居民日常饮食偏甜,过多的食用糖会增加龋齿、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调整饮食中糖的含量。肥胖人群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减肥计划,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二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厌食,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吃早餐,三餐饮食的能量分布要合理,膳食指南推荐一日三餐摄入的热量之比应为3∶4∶3。

2.2 改善环境

湖州有其独特的城市特点,自然风景与历史人文相结合。元代大诗人戴表元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由此也可以看出湖州总体环境还是相当适合居住,典型的白鱼潭社区,“人在画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花坛草坪”是其真实写照。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工作生活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有助于身心健康。此外,还需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社会环境,减轻精神压力。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困绕,各种精神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很多人都长期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如何检出这部分人的心理问题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也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部分。

2.3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顺应生物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根据自身工作时间,调整作息时间,减少熬夜,同时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运动可使大脑得到放松,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睡眠和记忆。选择的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这也是目前较为提倡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同人群可选择不同的项目。有氧运动重在坚持,还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运动过程有任何不适情况,立即停止,及时调整,避免运动过度。

2.4 中医预防保健

根据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3]。因此,已有临床症状的亚健康人群,可根据医师的诊断和建议,运用针灸、刮痧、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改善体质,也可以治疗或缓解某些慢性病的发生。也可采用中医食疗或中成药,改善自身健康状况。但应注意是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要盲目跟风进补,特别是老年人本身生理变化与年轻人不同,采取预防措施时更应慎重和个性化。

2.5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社区服务可以细化到个人,医生看病可以更仔细,提供的建议更加个性化,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学校也可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课程,加强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22-01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它介乎于疾病与健康之间,是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出现精力、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故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1]。实际上是身心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被认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士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压力性职业。[3]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护士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探讨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措施,以至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如下:

1 亚健康现状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目前大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65%,[2]我院手术室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70%。

2 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与外界封闭的科室,外来人员很少出入,但室内使用电刀产生的废气,电刀、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空气消毒机等仪器产生的噪音及空调、全麻机等排出的废气得不到及时更换、净化,很容易使室内缺氧,长时间停留使机体易感性增加,导致人体机能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

2.2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社会竞争形成的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等对护士及家庭造成一定的侵袭,小心谨慎的工作得不到理解,卫生事业补贴不到位满足不了医院的发展,护理工作得不到重视,职称晋升护士靠边站,护士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迫使护士心理压力加大,影响睡眠,以至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

2.3 工作压力 手术室护士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工作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较一般职业高,来自工作的压力就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手术室护士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知识的更新、高超医疗设备的应用、复杂疑难手术的配合等,无疑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负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亚健康状态。

2.4 自身状态与心理素质 手术室护士人员少、夜班勤、急症多、速度快,手术时间长短不一,护士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劳逸失衡,生物钟节律被打乱,加上体力消耗、神经紧张,常常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导致心理健康不佳,极易造成疾病。

3 防治措施

3.1 面对现实 接受现实 手术室护士应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并主动适应现实,进而去改造现实,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现实,满腹埋怨。而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展兴趣和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理事处事能力。热爱本职工作,怀着满腔热情,接受工作的挑战。

3.2 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应落实到位,采取机制,满足护理人员的需要,保障其社会地位,使护士角色期望恰当,行为准确;使护士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充分得到体现,努力发展自身潜能。

3.3 增加人员 减轻负荷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风险度高,其正确性和准确率要百分之百,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所以尽量减少值夜班的次数,适当的减少紧张工作时间,减轻负荷,有一定的时间用来休闲和自我调整。因此医院要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适时培训,保证质量。

3.4 调整心态 控制情绪 能适当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多种制度和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调整好心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通过心理科普教育,了解心理症状,进行自我调节,合理膳食,合理搭配,保障睡眠,适时参加各种锻炼,以减轻人的应激反应和降低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4 讨论

亚健康作为一个当代医学的新概念,在21世纪必将对医学尤其是保健医学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4]所以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她们的身份、职业、地位、环境与众不同,肩负着人类生命健康这一重大使命!牵扯到千家万户每一位手术患者的心!影响到成千上万家家庭的幸福!所以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亚健康这一现象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体魄,才能对工作满腔热情,对病人无微不至;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手术安全,确保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郭阳阳.护士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24):94-96.

篇3

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由于聋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刻地理解,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偏低,造成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片面主观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无法正确地、深刻地判断是非、好坏、善恶、美丑,易于受到社会上坏人的引诱,模仿了社会上不良的道德行为,并把其作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来效仿。

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校里,老师的批评,可能导致聋哑学生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可能导致聋哑孩子离家出走,对父母不理不睬 。在社会上,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生怕别人嘲笑,对自己没有信心。

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坐等老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5.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

二、聋哑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1.遗传因素的影响。调查表明,多数聋哑学生都是母亲在怀孕的时候,身体多病,服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造成的或是在出生后的婴幼儿时期注射各种有损听觉的针药导致。生理上的耳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如因听觉受损,致使他们上课时容易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2.家庭教育的影响。一是无教育现象。大多残疾儿童要么闲散于社会、整天无所事、到处闲逛、自生自灭,要么被锁在家中,与外界隔离,更有少数残疾少儿整天跟着父母出入庙宇,求神拜佛,听信江湖郎中的信口雌黄,神丹妙药,延误学习的时机。二是教育不当。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残疾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残疾少儿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有的盲目追求,不能按正常儿童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有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有的对孩子百般呵护,要什么给什么或者悲观失望,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3.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是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不面对现实,带着孩子东奔西跑,让孩子一会儿上小学,一会儿上特殊教育学校,搞得学生身心疲劳、精神紧张;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家长不顾孩子的生理条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总希望孩子能创造奇迹,能和健全人一样生活,致使孩子的学习压力加大。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是引起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方面

1.教师心理惩罚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负责任,或缺乏理智,或不懂得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教育方法,对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2.教育成效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看得特别重,对自身所付出的劳动,希望能有较高的回报率,盼望个个学生取得好成绩,由于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如对常受到教师表扬的聋生,一旦受到教师的过重批评,他们就会在心理上造成创伤,心理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有的甚至离校出走。

4.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高年级的聋哑学生的行为和各种习惯,直接影响着低年级的聋哑学生,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如高年级的个别同学,因为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就哭闹、拒食甚至告诉老师:“我不想上学了,我要回家!”低年级的个别学生对这种行为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盲目效从。

(三)社会方面

1.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聋哑学生虽然听不见、说不出,但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同样也受到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他们更易受到拜金主义浪潮的冲击,盲目追求高水平的物质享受,滋长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

2.受成人的影响。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社会上一些成人的举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成人抽烟、酗酒、赌博、染发等,他们也会效仿。

3.社会偏见与认识不足。社会上对残疾少儿存在偏见,视残疾人为“残废”人,对他们冷漠、疏远, 对残疾人的教育、发展没有正确认识,就连有的普校、幼儿园的教师都把残疾少儿拒之门外,这些导致了聋哑少儿产生心理异常。

三、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优化家教环境,提高家教水平。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我国聋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倡导校园文明,优化育人环境。

篇4

【关键词】健康 患病 膳食 运动健身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1 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1.1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① 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②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1.2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1.3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可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2.1 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种危害:

①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②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

③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④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2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2.3 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2.4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 亚健康的危害

①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②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③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④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⑤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4 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①生理性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②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③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5 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①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三餐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样化,减少脂肪、盐的摄入。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 ②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③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

[2] 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5

关键词:亚健康;大学生;体育锻炼;改善

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亚健康”像钟摆,是摆向“健康”还是摆向“疾病”,就看你怎么摆了;还有的说“亚健康”有点像“比萨斜塔”,看上去是斜的,虽然没有倒塌,但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

1.亚健康

1.1 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社会有一支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也没有更好地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指的是人体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次健康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但功能性已改变,有可能发展为病症。为区别于“第一状态”――健康和“第二状态”――疾病,人们把“亚健康”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

1.2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心慌气短、心烦意乱、夜里多梦、睡眠质量不高;面色憔悴,双目无光泽,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指甲卷曲、月痕不齐、甲面白点;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经常自汗、盗汗;突然感到视力下降,伴有目涨、头疼、头晕;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易怒,情绪低落,犹豫不决;记忆力减退、焦虑,精神不振;注意力难集中,耐力下降,衰退等等。

1.3 亚健康产生的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用脑过度,心理压力增大,现代人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都是亚健康产生的原因;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进步、城市人口生存空间随着人口、车辆的增多而相对狭小,噪音的增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影响,使人心情郁闷烦躁;另外人体的自然老化,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都是导致亚健康产生的原因。

1.4 亚健康的严重性

亚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3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大多在20-45岁之间。亚健康人群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老人、孩子、高校学生……

城市老人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高校学生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无精打采、两目干涩、食欲不振、抑郁寡欢、睡眠障碍、人际关系紧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发呆、沉默、周末不想出去活动。

2 亚健康现状

2.1 高校学生亚健康的类型

根据《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和教育部、WHO联合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分为四大类:躯体性亚健康(腰酸背痛、体力不支、食欲不振等),心理性亚健康(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焦虑不安等),思想亚健康(无责任感、情绪对立等),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空虚无助、孤独冷漠等)。

2.2 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

经调查发现,各地的高校学生亚健康发生率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大,均有65%左右的发生率。造成差距的原因可能与诊断标准、地区差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关。

2.3 体育锻炼对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随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的增加,其亚健康状态越不明显。同时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都对减少亚健康状态有积极作用,也就是说体育锻炼的各个因素均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通过比较不同运动量的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发现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减少。

3 体育锻炼对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3.1 亚健康的治疗手段

亚健康的治疗不能仅仅依赖医疗手段,可以从矫正生活方式和提高心理调节水平方面入手。体育锻炼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器官、系统一种良性的刺激,可以促进身体结构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适应性反应和变化,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亚健康的运动疗法指的是通过体育锻炼的方法来防止和治疗人们的亚健康状态。

3.2 体育锻炼与亚健康

有学者认为,锻炼可以控制体质量,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减低紧张和抑郁,获得精神享受,建立自尊心,增加社会交往。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恢复动物天性,抵御各种异化机能,消除文明力量对自己的摧残。从生理学角度提高身体素质;流行病学角度提高抵抗力;生态学角度提高人体适应能力;心理上克服紧张、焦躁和不安;社会学角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哲学角度做到返璞归真。

3.3 体育锻炼与高校学生亚健康

体育锻炼在预防和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首先,可以改善机体健康状况。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避免机体发育不良以及智力、情感、个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健康状况。其次,可以培养高校学生乐观、积极开朗的心态。在各种体育项目中,在于同伴默契配合的过程或是与对手斗智斗勇拼搏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再次,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利于锻炼个人坚持实现目标、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战胜自我的品质。第四,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育运动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近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二极体荣誉感,还能磨练学生的个人品质。最后,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体育锻炼有助于大脑恢复正常功能,加强神经系统对全身各部分的调节,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是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良药。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手段

运动不仅能增强人体器官的生理机能,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向第二状态-生病发展,也可以通过治疗发展成为第一状态-健康。因此,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高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重视体育课堂,同时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4.2 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健康的意义。

4.3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平时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4.4 培养学生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吴洁,梁磊 . 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

[2]张路星,朱耀平 . 解读亚健康[J] .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

[3]高玉霞 . 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人亚健康状况[J]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

篇6

【摘 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状态, 是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动态。这种动平衡随时变动, 一旦失衡,就会出现疾病, 甚至突然无病兆猝死。所以,亚健康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 也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1]。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导致约有70%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 亚健康; 大学生; 原因; 干预措施

亚健康的症状及自我测断

1.1 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在经济越发达、竞争越激烈的地方越普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亚健康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存在频繁出现的生理不适但仪器又不能发现典型的器质性病变。

1.1.1 生理方面

表现为慢性疲劳相关综合征。 疲劳虽不像癌症、心脏病那样直接而迅速地引起死亡 , 但它作为一种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我国现今已不得不面临这一问题,无论哪个群体都或多或少受到疲劳综合征的困扰。 值得强调的是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着越来越普遍的疲劳表现。 一项对北京某大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2] , 96. 59%的人有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 81. 23% 的人有头昏脑胀、 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1.1.2 心理方面

最常见的是焦虑、恐慌、易怒。 焦虑和恐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不安 , 这种精神状态如无法自我控制和排解 , 就会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除焦虑状态外 , 还有烦躁、 易怒、 失眠等其他表现形式。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出现心悸、 胃痛、出汗、心悸 、无所适从。 这些可怕的表现长期存在便会造成心理疾病 , 甚至诱发心脏病、 癌症。

1.1.3 人际交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的加快 , 各方面竞争的激烈 , 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它主要表现为交往频率下降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孤独感。 对人际交往性亚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发现 , 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 , 自我意识后独立意识越强 , 信息接收来源越广、越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 孤独、 自卑、 自闭、冷漠、猜疑 , 更是在人与人之间树起了一道道壁垒 , 这也是现代人患心理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1.1.4 亚健康的恶化—— 过劳死[3]

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的一部分人,若不对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 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转变成过劳死。

1.2 亚健康的自我测断[4]

亚健康可自我测断, 有以下之一或若干表征者, 则表明身体已处于亚健康状态,表征越多, 持续时间越长, 亚健康问题越严重 。

(1)上楼有心慌、气促、腿软、胸憋、心悸之感。

(2)洗头或睡醒后常有较多头发脱落。

(3)常感头沉 , 易疲倦。

(4)常感腰背颈肩部位酸痛。

(5)失眠 、 多梦 、 早上恋床 , 白天工作无精神。

(6)注意力难集中 , 工作效率低。

(7)易感冒, 且长时间不好。

(8)胃 肠消化功能无胃口 、食欲差。

(9)记忆力减退 , 健忘 , 心算与思维能力降低。

(10)常感头晕 、目眩 、耳鸣, 但检查无病症 。

(11)性功能减退, 男性阳痿 , 女性月经不调, 过早闭经。

(12)易动脾气 , 做事常后悔, 斤斤计较, 易烦躁, 易怒, 易悲观, 精神紧张。

(13)过早出现啤酒肚, 大腹便便。

(14)泌尿功能差, 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

2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2.1 缺少锻炼

大学虽然学校开设体育课,但一周仅有一到两节,在其他的课余时间里,很多学生会选择宅在宿舍读书、上网、熬通宵,走出宿舍也是去图书馆自习,很少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由于长期缺乏锻炼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

2.2 睡眠较晚

现今很多数大学都为学生提供校园网,学生利用电脑、手机、ipad 等设备长时间上网。

2.3 沉迷游戏,上网时间过长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特别普遍的行为。魔兽世界、dota、cs、诺亚传说等联机游戏已经风靡大学校园,大学生玩家们经常可以在宿舍呆上数天不出门。

2.4 饮食不科学

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饮食健康并不是很注意,为了节省时间时常常以泡面为食,或是食用其他低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乃至是零食,一些女生采用不科学的减肥方法,经常不吃正餐,因此导致身体营养供应不足,免疫力也随之下降。

2.5 心理压力大

高校大学生大多学业比较繁重,加之升学、就业等等所带来的压力, 一些大学生终日处在焦虑的状态,感到精神紧张,不知所措,心理压力大。

3 应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对策一是勇对竞争,学会平衡。

二是 合理作息,规律生活。

三是 科学饮食,均衡营养 。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亚健康状态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不适应甚至身心疾病。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干预以预防或减少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为我们社会未来的创造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玉昆. 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05).

篇7

1亚健康的内涵

1989年,WHO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 纳入健康概念之中,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现代健康的概念至少包含了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4个层次的健康。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也叫做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等。它是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机体处于一种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失衡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

2亚健康表现及危害

目前认为,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在长时期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者均可以概括其中。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依据WHO提出的健康概念,亚健康状态包括以下范畴: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代谢紊乱,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烦躁、不安、易怒、恐慌、焦虑、抑郁、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3亚健康流行现状

3.1国外的流行状况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drom,CFS)是“亚健康”范畴的成员。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此病,并拟定出相应的诊断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有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有明显的疲劳,其中1/8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英国的调查表明,大约20%男性和25%妇女总感到疲劳,其中约1/4可能成为CFS。日本有关疲劳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表示正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0%,其中因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的占44%,还有不少人说不出原因。另一项对1300名在职员工的调查证实,“上班族”的疲劳感似乎更强烈,72%的人自称一上班就觉得十分疲劳,75%的人常感到精力不支或头疼头晕,而主要原因多是“人际关系紧张”、“晋升太慢”或“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等。俄罗斯约有1/4的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已失去了500万有劳动力的男性,而且是国内生产总值越增高男性死亡数字越大。

3.2国内的流行状况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我国人口15%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数超过9亿。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对全国十六个省、直辖市辖区内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平均亚健康率是64%,其中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经济发达地区的亚健康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国内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和生产背景、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气质特点的人们中,亚健康状态的分布、表现和发展结局是不尽相同的。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就性别而言,女性发病比男性高。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最容易发生亚健康的依次为飞机调度员、学校教师、企业经理、汽车驾驶员和警察。

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而现在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多限于横断面研究,仅能得到亚健康状态的现患率,而不是得到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但国内学者对教师、青少年、大学生、医护人员等特殊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4亚健康研究的展望

亚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自然史与发生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病因学研究比较薄弱;测量工具有待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干预措施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相关因素与亚健康的因果关系、亚健康研究与测量工具的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的统一、有效干预措施的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仅有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使亚健康的研究缺乏充足的“有效证据”,从而使亚健康的预防、转归、临床评价等不易得出明确的科学结论。前瞻性的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是亚健康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综合采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量表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系统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亚健康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篇8

有人说:没病,就是健康。当然,他们在这里指的病是躯体上的疾病,比如感冒、肺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仅仅无躯体上的疾病算不算健康?

可以反问一句作为回答:“精神病病人属于健康人吗?”即使患有忧郁症、恐惧症等疾病,也算不上健康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有的人终日惶惶无措,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采取逃避现实或极端的方法,如自杀弃世,这样的人同样不能属于健康人。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做出了全面、完整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可见,健康既包括了躯体完好、心理平衡,也包括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圆满的健康。

亚健康,有没有找上你

长期以来,人们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只分为健康与疾病状态。亚健康的理论是前不久在国际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并越来越引起重视。

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因素,引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它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故有人将亚健康状态又称为“机体的第三状态”。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人群总数的15%;已被确诊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人数占15%;其他70%左右的人群,则属于第三状态的亚健康人群。

如此庞大的亚健康人群队伍,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注意并得到重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到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会方面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在众多人群中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不良的感觉和表现,而这样的感觉和表现,在既往平常生活条件下没有或者不突出,从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促成的。原先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纯生物因素造成的,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患疾病就属健康,对心理、社会适应对机体的影响没有涉及。因此,有些人临床上出现一些不适,主诉很多,但反复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变,按照生物学模式查不出有问题的,就归结到健康人范畴。而这些所谓健康人,他们虽然有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也受影响,但一部分人因反复检查得不出结论,感到十分苦恼;而另一部分人则因没有查出有病,思想上、行动上放松了警惕,仍坚持原有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没有采取干预措施,任其发展而最终演变成疾病。

什么原因造成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如下常见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高强度和无休止地工作,使机体各脏器处于长期超负荷状态;先天不足;更年期以及老年期出现的衰老、虚弱等。

二是心理、社会因素。机体长期处于高压力(含各种重大生活事件)。人的一生中各年龄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的大小、性质不同,加之每个人对压力的耐受性不一样,所以久而久之,这些心理的压力就会对机体有关脏器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对神经、免疫、胃肠、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影响较大,因而亚健康表现出上述相应系统的症状也比较多见。

三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造成的。多系吸烟、酗酒、频繁过度交际、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及长期生活无规律、大量饮用兴奋性饮料等原因引起。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由于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每个人感受性不一样,因此,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常见的表现:自感全身乏力,体力下降,精力不支,容易疲劳;头昏头痛、目眩、耳鸣、心烦意乱、胸闷气短,面红、怕冷、出虚汗、手足麻木、腰酸背痛、腹胀、食欲下降、小便频下、大便稀溏或便秘,月经不调、减退、情绪不稳、脾气急躁、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生活兴趣降低、社交能力降低。

为什么要提出并重视亚健康问题

首先,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使健康的定义更科学、更完善。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谈健康时,要想到是否存在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要尽力排除疾病的存在,并采取措施防止向疾病转化。

其次,由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五花八门,有些人的某些症状还很突出,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这类人的亚健康状态误认为疾病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已患病的人,当成亚健康状态而贻误治疗。

要重视亚健康的宣传教育,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尽量使亚健康状态的人不发展成为疾病;另外,通过宣传“亚健康状态”的知识,让群众了解造成亚健康的常见原因,从而减少或避免亚健康状态发生。

我国人群中有60%~70%处于亚健康状态,重视这一人群健康状态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卫生费用都有重要意义。

祖国传统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处理有着明显优势。《黄帝内经》在阐明“上工(即高明的医生)治未病”的理论时,形象地比喻见病才治病的医生为“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兵器),不亦晚乎”。当今,人们提出并重视亚健康的研究,将有力促进传统医药学、养生学、自我保健学的发展,对保健品的开发、利用也都有积极意义。

由于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为前述三大类,因而措施上也主要是从这些原因着手。

对于由于生理因素所致,应着重学会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妥善安排,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于因先天不足、更年期和老年期出现亚健康状态者,主要是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定期健康检查,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保持家庭和睦,科学搭建膳食结构,重视合理营养,必要时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食品等。

对于主要由于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则着重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相信自己、善待自我、增强信心,适当增加社交活动,多与朋友谈心,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必要时向心理医师咨询。

最后就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者,首要的办法就是要纠正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少酒,合理安排劳逸结合,遵守常人生活规律,适当减少社交活动,少吃刺激性食物等。

篇9

亚健康的基本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恙。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具体而言,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因具体疾病原因所引起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上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身心向疾病发展。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下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已经对亚健康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与讨论。比如,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疾病”一词,在古代分拆开来,“疾”与“病”的含义是不同的。“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有似于现代科学所谓的“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亚健康的范围界定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社会适应性的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而缺乏特异性,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特点亦存在差异,目前对此研究主要包括普通人群和特定人群两个方面,其症状包括一般症状与特异症状。

根据多位学者的研究以及临床所见,从中医学的角度概括出亚健康的主要典型表现:

失眠不安,情志异常――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情绪无常,时而焦虑易怒,时而抑郁寡欢。

汗出异常,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平素怕冷。

舌红苔腻,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或便秘、小便短赤等。

面色无华,目光少神――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眼睛无神,时而呆滞。

四肢发胀,目下肿胀――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常有结节,应给予特别重视。

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或总是手脚冰凉,畏寒怕冷,体温低于36°C。常感全身倦怠无力,腰酸背痛,颈肩僵硬,劳累后持续不适,通过休息亦难以很快恢复。

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记忆力下降。

亚健康的形成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造成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主要包括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社会因素、综合因素。更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失衡――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都市白领人群由于其特定的学历与阅历、能力与财力,往往好胜心强,对职业选择、薪金待遇等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心理失衡或许比其他群体更为严重。

营养不全――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城市白领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快餐熟食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饮食方式,所以营养不全在这一群体中也较为普遍。

环境干扰――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备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都市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都市白领人群往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低,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逆时而作――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她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状况在都市白领人群中更为突出。

练体无章――生命不仅在于“动”,同样也在于“静”。动以练形,静以养神,唯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是心身保健的第一要务。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练体强身也是一个个体性很强的内容。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必然会损坏人体的健康。

用药不当――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稍有感冒,就大量服用抗生素,不仅会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稍感疲劳,就大量服用温阳补品,本想补充营养,但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内劳外伤――外伤劳损、过度、琐繁穷思、生活无序最易引起各种疾病。人的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衰。只有一张一弛,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才能避免内老外伤引发各种疾患。

亚健康的种种危害

亚健康没有严重的疾病那样令人感到恐惧,却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其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1.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2.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消化机能,加重身心疲劳。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甚至产生自尽念头或导致家庭伤害。

4.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甚至有部分肿瘤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影响寿命,甚至造成早衰、早病。

亚健康的防治措施

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应牢记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心绪;

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过度压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R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1-03

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早在20世纪80年期苏联学者Berkman就首次提出人的一般状态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医界称之为“神经症、半健康”。许多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了研究,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下降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高校教师以伏案工作、脑力劳动为主,常废寝忘食,体育运动较少。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

1 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1 高校教师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笔者对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91.2%,其中男性84名,女性144名。问卷调查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有关文献中亚健康的表现,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除一般人口资料外,主要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及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亚健康的认知等。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者24名,占10.5%;亚健康者175名,占74.6%,其中男性62名,女性108名(男女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73.8%和75%);患病者17名,占14.9%。

1.1.1 不同性别的亚健康状况。

表1显示,高校教师人员中男性健康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其中男性6名(14.3%),女性6名(8.3%);而女性的亚健康和疾病人数高于男性,亚健康者男性31名(73.8%),女性54名(75%);疾病男性5名(11.9%),女性12名(16.7%)。

表1 不同性别亚健康状况分布[n(%)]

1.1.2 不同年龄的亚健康状况

表2显示,40~49岁组的高校教师人员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39岁组,50~60岁组最低,但50~60岁组疾病发生率最高,30~39岁组疾发生率最低,但经x2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不同年龄亚健康状况的分布[n(%)] 表

1.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1.2.1 生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感觉症状进行统计,生理亚健康症状中的用脑易疲劳最为多见,其次为易疲倦,记忆力减退等,有的人几种生理亚健康症状都出现(见表3)。

表3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亚健康主要感觉症状的发生情况

1.2.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对高校教师人员心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自觉症状进行统计,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自觉症状以烦恼最为多见,其次为压抑感、情绪不稳定、焦虑感等(见表4)。

表4 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主要症状的发生情况

1.2.3 不同性格的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不同,性格内向者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这可能是内向性格者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平时与人交流比较少,孤独、不爱交际、不善言谈,当面对事业、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往往不是通过与人沟通的方式来释放缓解压力,而是把压力强压心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者的人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这也是内向性格者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2.1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高校教师人员患消化系统疾病及出现困倦、失眠和头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中有偏食习惯者占有36.35%;偶尔有熬夜习惯者占51.18%,经常有熬夜习惯者占23.47%;偶尔及经常吸烟者占43.8%;偶尔及经常喝酒者占28.1%。长期的不良饮食和无规律的起居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整功能,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

2.2 心理压力过重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高校教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工作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生活环境。高校教务人员在社会及学校中的地位、负担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必须一直承受着高压,一方面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来自工作环境、晋升、职称、家庭负担等的压力和影响,诸如晋升、职称、单位上下级关系、家庭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赡养问题、子女升学就业问题等,导致身心疲惫负担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使身体、心理经常处于疲劳,造成躯体、心理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亚健康状态。

2.3 缺乏运动

除了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外,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生命健康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良好的健康效果,使人体各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全面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的最佳手段。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务人员中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7%,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者占36.8%,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46.5%。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每周3~4次为最佳。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工作任务重、闲暇时间少等(见表5)

表5 高校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4 过度疲劳

高校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长期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经常加班)甚至生病时还要坚持上班,这些都会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紧张的心理刺激还会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

3 提高高校教师健康质量的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1)组织各类专题讲座。高校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巨大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体育、医学、保健、心理学、管理学的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教师明白参与体育锻炼非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会起到强身健体、缓解精神疲劳、促进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改变教师对体育锻炼的片面认识,转变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和锻炼意识。坚持长期、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锻炼,直观感受锻炼带来的积极效益的同时,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3)制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身心特点,请专家为个人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使锻炼更有针对性。(4)正视工作压力,提高自我管理。要提高在体育锻炼与其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时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要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无规律、逆时而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6)应尽可能多建设一些方便教职工健身的设备和场地;经常组织丰富多采的大众文体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减缓压力,自我放松;开展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与化解心理问题。

3.2 发挥校医院的预防作用

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病情。注重体检后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追踪随访,及时获得信息回馈,建立并逐步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库,及时掌握动态变化,针对不同症状和人群开出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医疗机构应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充分发挥个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让病人自己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同时加强医患互动,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有规律的健康体检,从而大大减少教职工慢性病的发生,减低教职工患病的治疗费用,以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篇11

Abstract:To explore the human sub-health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risk facto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Sub healt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hysical, mental, emotional, thinking, behavior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risk factors of sub-health are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etary factors, life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adapt to social change correctly face pressure, balanced nutrition, exercise,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sub-health, out of the sub health, safeguard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Sub-health;Risk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1]。亚健康又叫"第三状态",即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及其体验[2],以中年群体居多。医学界对亚健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人们也高度重视亚健康,为亚健康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亚健康的分型和表现

1.1身体亚健康 自觉身体不舒服、乏力困倦、活力减退、肌肉酸痛、失眠憔悴、功能紊乱等。

1.2心理亚健康 不明原因的疲劳、思维紊乱、焦虑、恐慌、孤独、神经质、有自杀倾向。

1.3情感亚健康 情感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早恋及婚外情。

1.4思想亚健康 指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

1.5行为亚健康 指在行为上失常、无序、不当[3]。

1.6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表现对工作、学习、生活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角色错位,适应能力差。

2 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2.1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空气污浊,气候恶劣,对人类生活造成持续性危害,社会又竞争激烈,高新技术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压力,人际关系淡漠,由此导致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控制和疏导,影响人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造成机体各功能失常。

2.2饮食因素 近年来,由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受到广泛关注,重金属,有毒产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食物链中,不断威胁人类的饮食健康。营养不良或过剩也可导致疾病发生。

2.3生活方式

2.3.1吸烟和酗酒是影响健康的重要杀手,吸烟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少量饮酒可以保健身体,大量饮酒可导致共济失调,酒精中毒昏迷,还可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2.3.2睡眠不足 睡眠是缓解疲劳的主要方式,睡眠不足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时间被学习、上网、加班占有,睡眠时间减少,造成工作效率低,身体疲劳,使得心理压抑,消极被动。

2.3.3缺乏运动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工作效率高体质强健,现代生活人们运动减少,缺乏运动可导致衰老和疾病。

3 亚健康的护理干预

3.1调控心理和情绪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适应社会变化,正确面对竞争和各种压力,学会自我放松,善于调整情绪,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学会理解和宽容,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发泄转移烦恼。

3.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注意食物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选择无农药,无激素的蔬菜水果,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挑食,不盲目进补,不吃油炸食物,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病,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3.3戒烟限酒 对长期大量吸烟者,可劝其逐渐减量,最终戒烟,戒烟可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25%~40%。少量饮酒,不超过15g/d为宜。

3.4保证睡眠,适当娱乐 保持6~8h/d睡眠,音乐和艺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或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压力、舒缓神经、有助于消除亚健康状态[4]。

3.5坚持运动,定期体检 运动可提高免疫力,防止骨质疏松,锻炼应强度适中,长期坚持,不少于3d/w。体检是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应牢固"健康第一,健康为本"的理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及早发现亚健康,及早预防亚健康。

4 小结

亚健康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亚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亚健康,学习和应用各种策略减少亚健康的发生,及早走出亚健康状态,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本荣,邢曼丽,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及干预措施[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