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合同管理知识

合同管理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8 10:52: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同管理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合同管理知识

篇1

1.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关键。为了保障履行合同的权力、责任、义务,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必须发现下面的问题并做好必要措施。

2.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2.2 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陛,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2.3 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4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陛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3.加强合同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建筑市场日益规范的今天,《合同法》已经实施,各级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抓住时机,积极组织宣传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增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培训管理人员,以开展先进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掌握政策和业务水平,从正反两方而进行宣传教育,使工程承发包双方认识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约束双方的法律性文件,双方必须认真订立和严格履行。

3.2合同管理与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应紧密结合

合同管理、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招投标中。承发包双方承诺的内容为合同的签订提供了条件,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的延伸件,为招投标的结果有效实施提供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之中,因此应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 .3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合同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发育,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合同条款日趋复杂,合同文件的组成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如合同档案库、合同分析系统等。

4.加强对分包合同管理

4 .1坚持程序管理,择优选择分包单位

根据拟分包的工程项目,以《分包商评价报告》的形式,收集整理分包单位的有关资料。其步骤如下:① 工程部、物资部、计财部等分工负责对各分包单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② 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资金保障、安全质量、履约信誉等方面进行评价:③ 对该评价合格的分包单位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册》并报总工程师审核和项目经理批准:④ 将分包商的业绩及证明其质量保证能力和施工能力的有关资料建档保管:⑤ 在《合格分包商名册》中择优选择分包单位。

4.2 统一组织谈判及合同签订

通常由项目部领导组织工程部、物资部、计财部等有关人员,与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等合同条款进行谈判。计财部门记录谈判结果,协办部门会签;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签署意见,最后形成并签订正式分包合同。

4.3 合同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标准化

合同制定的好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对工程成本有很大的影响。项目部采用统一一制定的标准,以分包合同加补充条款的方式保证合同的质量,使分包合同做到内容全面、条款明晰,并要求业主与分包商共同承担义务和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只对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和有针对性的内容附加补充条款,明确地划分工程范围,精确地说明工作内容,避免含糊不清,留下活口,给分包商的索赔制造机会,造成成本增加。

5.加强合同综合管理,实现成本控制

5.1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签订以后,只是理论上控制了工程成本,然而为了把支出控制在合同金额以内,还要特意在计财部门设置一位既熟悉合同条款又熟悉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还具有实践经验的预算人员,作为合同成本的专职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归档管理,并负责处理执行合同过程中因有关政策法规和计价依据的变化。同时负责对于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避免由于履行不佳造成成本增加。

5.2 实行全员管理.严格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施工、技术、质量、成本、安全等在合同中融为一体。合同的管理和执行,依赖于全体职工,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义务随时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因此,合同签订以后要组织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合同,深入理解合同文件的精神。

6.做好工程造价合同索赔管理

(一)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工程索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建材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不断的压低报价以期中标,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风险的存在,使得施工企业往往面临每工程亏损的局面,若企业掌握先进的索赔管理手段,那么不仅能够扭转企业亏损的局势,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另外,工程索赔工作的实施,还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风险的转移,当工程面临风险损失时,通过索赔,可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业主单位或适合承担该风险的第三方。工程索赔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当、合法的营利行为,索赔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合同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保证。

(二)在进行工程索赔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严格以合同作为依据

必须将招标文件及双方合同作为根本的依据,按其规定的有关条例起草索赔意向书,索赔意向书必须包含索赔事件的起因、时间、场所等内容,因此在意向书中应将索赔项目及缘由写明,并应附有计算损失的详细资料及证明。

(2)按时递交索赔意向书

索赔意向书在提出之后,应及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并由监理工程师及主管监理签字确认,再经现场负责人及各级监理现场核实确定。

(3)及时收集索赔资料

篇2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导致了建设项目本身呈现出新的特点,尤其对于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来说,其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加。现今时代是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时代,也是协同的时代,任何项目的成功与发展,一旦脱离了组织、职能间的协同,脱离了各合作单位间有效的配合,都是很难保障的。因此,研究协同管理理论与其对我国当前合同管理现状的启示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1 我国合同管理现状

1.1合同主体地位不平等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总的来说是对承包方不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过于向买方倾斜,业主常常提出比较苛刻的合同条件,承包方为了揽到工程迫于接受不公平的合同条款,甚至签订“黑白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开始的合同制定阶段就违背了合同法的“平等”原则。在后续的履约过程中,当承包方进行规范的合同管理时,也往往由于发包方的不规范行为而难以实施。

1.2建设方与承包商呈对立态势,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与风险。

虽然建设工程合同双方通常都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一个项目的理想目标是实现项目管理的最佳效益,业主和承包商则是为了这个目标,通过合同的联结而走到一起的。所以在制定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都应当抱着合作而非对立的态度。

现如今的市场现状是业主与承包商各自为己牟利,业主无视承包商的合理要求和利益,制定苛刻的合同条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承包商便会通过其他不合法的手段降低成本、造成索赔条件,以获取利润。这样的后果,或是业主受损、延误工期、受索赔严重,或是承包商被追究法律责任,双方受损,增加了太多不必要的风险与费用,这都与当初项目组成立时的真正目的背离甚远。

1.3合同管理意识薄弱,专业合同人才匮乏。

薄弱的合同管理意识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按合同办事。尤其在一些建筑市场监管不甚完善的地区,在项目实施中遇到利益纠纷问题后,往往不按合同去和解或调节、而是通过各种不合法途径去寻求问题的解决。表现在业主方面,则是:不按合同拨款、随意变更合同,干预工程实施等等。如此这般行为可能会有一时的便利,但会造成原先就薄弱的合同意识愈加不堪一击,这种对合同的不尊重也很有可能导致将来项目管理的失控。

其次表现在合同管理部门与合同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要么不设立合同管理部门,要么管理部门交叉重复,导致执行环境不理想。另外,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除了要懂法律、合同知识,还要熟谙技术、经济管理知识,更要有能够统筹全局的高素质。目前在我国,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匮乏严重。

2 协同论及其对工程合同管理的启示

2.1协同论是全新的自组织系统理论

协同论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它包含三个要点:第一,协同效应原理;它指出导致有序的核心在于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协同作用,是导致任何复杂系统有序的内部作用力。第二,支配原理;它给出序参量的概念,即当系统接近不稳定点时,系统的动力学和实现机构通常是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所决定的,系统内的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少数几个集体变量来规定,这便是序参量。第三,自组织原理,即在外部能量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达到新的稳定,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时空的有序结构。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各方主体来说,自建设工程合同关系成立生效起,便可看作是一个由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组织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的协作系统,而现代工程合同管理的职能就是要维护好这个协作系统,保证实现组织的成效。协同思想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不仅在主观上强调了维护组织协作的重要意义,更从客观条件上,为如何维护好组织的协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2.2协同是决定现代管理成效的关键机制

从现代管理学原理我们不难看出,管理者的职能核心在于协调。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它可能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其整体效应如何,便是由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所决定的。

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原先处于各自独立状态的建设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供应商、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等,通过合同关系成为一个系统。虽然各主体的利益目标不同、职能相互牵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高效高质地保证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所以,如果系统内部之间能够达成一个互相协调、齐心协力的统一目标,就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如果各个建设主体只把自己的位置搁置于一个独立状态,而非系统的一个要素,只考虑自身的短期目标,各单位之间互相扯皮、互不团结,这种要素之间的相互离散、摩擦造成的内耗,不仅使子系统发挥不好其应有的功能,而且会使整个系统陷入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所以现代工程合同管理要想实现整体最优效应,就必须在加强系统的协同机制上狠下功夫。

2.3 序参量是系统的主导因素

在管理中,影响系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暂时因素与长远因素,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作为管理者必须善于并且从中找出起决定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因为序参量是系统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主宰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决定着系统演化的结果。不仅要在系统远离临界点时创造好条件,尤其要在系统处于临界点附近时注意控制。

序参量的概念体现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便是建设方(业主)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方(业主)做为工程的买方,是工程的所有者,为实现工程目标,建设方(业主)需要签订如图1所示的各种合同。建设方(业主)根据对工程的需求,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这个目标是所有工程合同的核心。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如何策划合同以达成目标,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合同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合同变更、索赔管理、合同后评价等各项事宜,是建设方(业主)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图1 工程项目业主方主要合同关系

2.4 通过自组织方式使得系统走向完善

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系统内部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协同只是形式和手段。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认为,必须从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着手,改善系统外部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强内部制度改革,促进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沟通与协调,减少内耗,增强内部活力。

篇3

1、前言

风险是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新颖、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与环境接口复杂,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此外,构成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它们分别由不可抗力、故意行为和意外过失造成。一旦风险发生,就意味着酿成了风险事故,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

2、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管理

2.1 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市场主体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合同关系,而工程建设市场各主体之间的行为也主要依据合同来加以约束。合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纽带。工程合同订立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有效和合理的分配风险。

整体上说,合同是指具有平等民事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经过自愿、平等、协商一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我国于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迄今已经有 12 个年头。它作为一种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时刻制约着活动双方的违法违约行为,使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具体说,建设工程合同又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建设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而广义的建设工程合同包含了与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合同,除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外,还包括工程咨询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工程招投标合同、材料和设备采购合同、设备租赁合同以及各种技术合同等。

2.2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因而,从项目时间、质量和成本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究竟何为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指建设活动中一切与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不仅包含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包括合同制定过程中和制定前后合同当事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次,项目建设作为高风险行业,在整个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风险因素,但这里的建设工程合同风险不是指建设活动中一切风险,而是其中所涉及的与建设工程合同相关的风险。

3、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既要在合同订立时预防,还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我们应清楚认识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

3.1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具有服务性和监督性的双重属性。即进行工程合同谈判前,承包人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的订阅,并实施监督、管理、控制。这个专门的机构应包含各方人员,如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在内的专业团队,他们负责管理、监督整个工程活动的进行。例如,在合同签订前,对合作对象进行仔细审核,深入了解。此外,我们主张,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因此,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3.2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

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履行法律责任的依据,为了减少和避免合同风险,在施工前进行合同洽谈是关键,双方要在平等自主,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商议,共同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保证合同的完整性,防止不必要的风险,让双方利益能得到平衡,并显示公平。合同洽商时,承包人应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每一个条款,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和尽可能转移风险,对合同中所规定的条款也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例如某工程,发包人在拟签合同条款中设置了“所有地下障碍物的清理费用包含在地基工程措施费中” 的条款,承包人对于此条款提出发包人把过多的及不可预见的风险转嫁到了承包人导致此部分出现显失公平现象,经双方洽商修改为了“地下2米以内障碍物的清理费用包含在地基工程措施费中”。

3.3 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系统

合同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扩大,合同标的日趋庞大,涉及合同的内容、条款日益增多,国内采用的传统合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大型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要求,而微机信息系统既方便又快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人力物力。所以说,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系统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3.4 提高建设工程合同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普及合同法制教育,增强合同概念和合同管理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关键时刻,能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这对于风险的防范是及其有力的。

3.5做好合同的交底工作

施工合同签订后,承包人合同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部的相关人员做好针对性的合同交底,以便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对合同进行全面、完善的解释,明确合同条款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尤其是合同中的潜在风险,管理人员应首先做好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履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3.6慎重处理索赔、纠纷风险

由于业主无法按照规定提供应有的施工条件,常常造成承包商的索赔,甚至发生纠纷。关于索赔,在合同中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适时启动反索赔程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索赔的发生,减少索赔损失。当纠纷发生后,合同双方也要按照合同的流程处理纠纷,尤其是涉及诉讼的,应选择有利于业主的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

3.7转移或分担不可抗力风险

一旦发生不可抗力时间,合同的双方都有会遭受损失。在合同中应明确不可抗力发生时工程本身、双方人员及自有设备的损失责任,而业主也可以选择投保对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影响风险转移。

3.8严格执行合同,通过合同手段管理风险

在施工前,合同双方要对合同进行确认,并通过特定的合同条款予以约定,或规避,或转移,或分担,或自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风险发生,业主应严格执行合同,通过合同手段降低风险。签订合同时建立业主合同的评审和审计制度,在法律的框架内将业主风险管理预案在合同中约定。在项目实施时,按照全面合同管理的要求定期总结合同的履行情况。

4、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工程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着合同双方的行为。面对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的方法,提高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切实有效地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篇4

自从Nonaka与Takeuchi在1995首先提出了“知识型企业”的观点,自此知识管理的研究到达一个高峰。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不仅在学术界引起讨论,也为企业界高度关注,他们纷纷投入大笔资金导入知识管理系统模式。然而,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忽略了知识的本质,无法对应企业营运设计,仓卒的导入过程,最终只能引致失败。

虽然企业组织导入知识管理的失败原因中,有过度重视信息科技甚于管理模式之趋势,但考虑到管理的对象为组织中每日大量流通的信息与知识,为能有效储存、应用、分享,应用信息科技促进知识管理模式的实现仍是最佳方案。而应用信息科技以促进知识管理的议题,多是走向研究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KMS)。一般所讨论的面向主要有二,一是由管理的角度,另一个是由信息科技的角度。管理方面多是讨论如何使知识管理系统符合组织策略、提升团队工作绩效;如何应用知识管理系统使组织成员能适当取得所需知识,以组织活动为思考对象。而信息科技的角度则是以知识管理系统为主要思考对象,研究如何应用新的信息科技使系统更有效率、实现知识管理架构、知识管理功能等。

本文针对信息科技进行研究,许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案例多属于功能性导向,将知识管理系统视为作业工具,单纯地仅为辅助组织中信息流通而建置,致使建置而成的知识管理系统与一般信息管理系统大同小异。这主要是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不够清楚,以IEEE对知识管理的相关解释中提到“知识与信息两者不能用同一种工具管理”,正是阐明若要以信息科技辅助实行知识管理,则必须考量知识与信息在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深入了解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

文献探讨研究

(一)知识与信息的定义

知识有别于数据(data)与信息(information),是一种经过系统化、结构化之直觉、经验与事实。1953年希腊哲学家Plato首次对知识定义为“justifiedtruebelief”,自此开始了知识学派的讨论与研究,对于知识的本体论,许多学者皆在深刻的研究下提出不同见解。

一般多承认数据-信息-知识的三层式分级,且知识的产生须在人的心智之中,知识皆为行动的凭借。归纳得到以下三点:知识是概念性的思考架构,信息是事实性的数据讯息;经由理解过程,信息能被储存且针对特殊任务成为知识;知识以非结构性方式产生于思考过程,知识的移转则以非结构或半结构方式。

由于立足点角度的不同,对于知识的定义与分类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组织与个人观点。以组织观点来看,知识为有效对应特殊任务的信息集合,且是用来创造价值的对象,而以个人观点来看,知识则是将信息融会贯通的所得,是个人结合背景与经验对信息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所管理的知识类型,若是管理组织知识,则应考虑到知识具有对应任务与创造价值的性质。若对个人知识做管理,就必须注意如何将信息正确送达个人以供参考使用,及如何正确地将个人理解后的知识再度外显分享与循环创造。

(二)知识的类型

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此类型之观点在于认为知识存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别,且两者并非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循环创造的,而在转换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隐性知识是绝对无法具体化的。因此Alavi与Leidner认为知识管理系统对于显性知识应以建立“知识宝库”的方式储存管理,而对于隐性知识则可透过信息科技建立“知识网络”予以传播,从而可以有效促使知识创造循环的产生。

2.移动性与嵌入性知识。此种观点多是以组织角度进行知识的分类,将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依其存在的媒介为分类标准,移动性的知识容易外显为文字,方便进行移转,嵌入性知识则难具体化表现,移转过程多为非结构方式。因此在以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为考量时,需要了解不同的知识是搭载于不同的媒介上而进行流动的,以信息工具辅助管理时,就必须针对知识型态的不同,设计不同性质的信息功能来支持活动的运行。

3.程序式的知识与宣告式的知识。程序式的知识是动态的、难以言表的、透过经验建立的行为知识,如跑步、走路、弹钢琴等,宣告性的知识为静态的、容易以语言或文字具体化,如书本上记载的知识。此类型观点亦以组织立场为观点,将组织内部流动的知识予以归纳分类,有助于了解进行知识管理时,哪些知识是流动于组织中,以及哪些知识是需要管理与传播的。

总结以上三种知识分类在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其相近之处,隐性知识类似嵌入、程序性知识,显示知识则与移动、宣告性知识性质相近,表示学者皆认同“知识”具有一段由模糊至清晰间的区域,虽然经由特定的程序或工具可以将模糊性高的知识逐渐转化为较清晰的外显知识,但也有一部分的知识是目前绝对无法完全清晰表达的。因此在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要能了解所针对的知识是位于区域的哪一段落,才能开发出有效率的系统平台,越外显的知识越能利用信息科技分享、应用与储存,内隐性高的知识则可以透过信息科技进行外显化与宣告的动作,尤其是两者间的转移更可利用信息科技来加速转化。

(三)知识管理的定义

早在1998年时,学者FaheyandPrusak就已经对组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提出质疑,因为当时许多的知识管理案例都太过重视技术层面的应用,从而忽略了管理层面的考量,将知识视为与信息无异,而欲以结构化的方式取得、储存、传送于组织和个人之间。如此一来,知识管理系统就与信息管理系统大同小异,而组织花费大量的成本与时间所建置的知识管理系统,原来仅等同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加强,也难怪无法确实达成知识管理的使命于组织之中。因此,为了能真正建置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亦需要针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进行归纳。

有关知识管理的论点归纳如下:知识管理对象包括组织内个别成员和整体组织,知识管理是对数据、信息、知识进行组织与转化的过程,成功因素有赖人、流程、组织规范、信息科技配合,知识管理以增进组织成员和组织的利益和发展为目的。

知识需要被管理的想法起源于组织观察学者PeterDrucker,之后有关知识管理的学术研究亦多将焦点放在组织之中。一般来说,组织为聚集众人力量来获取共同利润的集合体,而将获取利润过程中所得的经验、知识进行管理与分享,使整个组织的成员皆能有效率地学习与利用之,进而使组织的获利能力获得提升,即是组织知识管理。由于知识的储存媒介不同,多认为组织知识管理的处理对象为信息、知识、人员、程序,效果则是增进组织效率、竞争力、创造新的知识与组织利润。以组织知识管理的观点看来,所要处理的对象不只是静态的信息或知识,更包括了复杂的人与工作程序,因此在讨论组织知识管理时,信息科技通常不具有显著的地位,而注重的是组织文化与结构、领导者态度等。

(四)知识管理的程序

除了定义的归纳之外,为了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势必对其管理动作的过程要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针对知识管理的程序活动进行研究,项目多以知识的取得、创造、蓄积、扩散等四个主题为主。

1.知识的取得。学者Cohen&Leviathan认为,企业对外界新信息的吸收与同化的能力,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吸取的能力可以分为个人层级与组织层级,而组织层级是靠个人能力去达成的。

学者Davenport&Prusak认为,组织对外界吸收知识的不同方式,与组织对取得的知识有无潜在利益,都与增加组织竞争力有关。知识的吸取除了由公司内部创造外,还包括以“收购”的方式收购具备这些知识的组织,或是雇用拥有这些知识的人员;或是透过与大学的研究组织合作、聘雇顾问等“租用”的方式;“指派专责单位”、“融合”、“适应”及“网络”等途径取得知识。

学者Leonard-Barton提出从外部找寻专门知识的观念,认为所有的知识不一定要完全自行研发,如果公司外部已经有发展完整且为公司所需要的知识,不妨可从外部引入。所以应考量公司内部提供的技术与策略上之需要,然后思考如何从外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知识的创造。学者Nonaka&Takeuchi研究了日本公司所进行的知识创造,在他们的研究中知识转换的过程就是内隐与外显知识间的互动过程。这种知识转换的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种模式:

共同化(socialization):由内隐知识转换成内隐知识,藉由分享经验而达到创造内隐知识的过程。不用透过语言进行学习,获得内隐知识。例如学徒观察、模仿和学习老师傅的技艺,在转换过程产生共鸣的知识。

外化(externalization):由内隐转换成外显知识,将内隐知识透过隐喻、模拟、观念或假设,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尽管表达本身可能不够精确,却能促进成员间的对话或集体思考,将观念逐步厘清,并产生观念性知识。

结合(combination):由外显转换成外显的知识,个人透过文件、会议、计算机网络进行知识的交换与结合。同时透过对既有知识的分类,结合有利于外显知识的传播,产生新的知识。

内化(internalization):由外显转换成内隐的知识,当经验透过共同化、外化与结合后逐渐内化成个人的内隐知识。内化的原动力在于边做边学,同时以语言、故事传达经验与知识,或将其制作成文件手册,均有助于将外显知识转换成内隐知识,并产生系统化知识。

3.知识的蓄积。当组织取得所需要的知识之后,应该将知识分类整理成易懂的形式或符号,以便提供使用。运用制作知识来源分布图,可以整理知识,或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科技辅助,进行组织知识整理与储存。Davenport&Prusak提出制作知识分布图与模型的观念以促进知识的整理与储存,并提供寻找知识的途径;虽然组织透过建立数据库系统产出知识分布图,但是除了科技运用外,知识分布图必须兼顾准确性及便利性,才能发挥其效能。

4.知识的扩散。学者Davenport&Prusak提到知识的移转与扩散的情形,每天在人们身边发生,其过程包含两个步骤:传达与吸收。因为知识移转的成功与否,除了看知识提供者,能否有效地表现出所拥有的知识外,另外知识接受者有没有能力吸收,也是相当重要的。组织应多方面加强促进知识的交流,例如茶水间谈话室、知识博览会、面谈会议、故事、录像带、师徒制等。

整理以上对于知识管理的程序探讨,将心得列举如下:知识管理的程序可分为取得、蓄积、扩散、创造;发现多数学者于讨论某一项程序时,都必定会关联到其它程序的项目而无法避免,表示出整体知识管理应是连续、不间断的行为;四个主要程序项目内的细部做法,会因组织类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动作;信息科技在辅助整段知识管理的程序当中,效果最显著的部分为知识的蓄积与知识的扩散。

本文相关结论

知识管理的议题包含管理与信息科技两个面向,因此为了能有效设计出实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知识管理理论和程序的了解,是有必要的。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一长期性、持续性的作业,且注重人力资本与程序运作,现将知识管理理论和其系统模式建置归纳如下:

(一)形成分享的组织文化

知识管理重在知识分享的理念,文献中许多学者均提及知识社群的概念,也是知识管理范畴最困难、专家们最想解决的部分:个人隐性知识的引发与分享。由于个人知识的分享是组织创新的关键,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引发个人知识成为组织知识,并透过知识交流与理解产生创新将是管理的重点。

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亦是最大的障碍,当组织文化是助力时,知识管理的推动当可顺势而为,反之则当以渐进改变的方式为之。为留住个人知识及鼓励分享知识,企业界有许多做法可供参考,包括奖励创意、提案建议管理系统、强调文件化作业、月报制度、竞业禁止等,其目的都希望使个人知识尽量外化,长期形成分享与学习型的组织文化,进而提升组织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工具的善用

知识管理的推动需要工具的协助与配合,尤其是考虑到在组织流通的信息量与知识量如此庞大、传统的管理工具势必无法有效控管的条件下,因此知识管理的另一研究领域即是信息科技发展。为成功推动知识管理,善用信息科技的协助是必要的,信息基础建设的完善、电子化环境的建立或是相关信息系统的引进均是信息科技协助知识管理的部分。

(三)文件化作业的强化

篇5

供应商价格表

如果你按照存货编号来过滤,则可查询某一存货对应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如果你按照供应商编号来查询,则可查询出某一供应商对应不同存货的价格。

供应商催货涵

主要是查询某一采购定单有没有到货或者到货多少。

供应商存货价格分析

通过对采购订单的价格分析,分析出某一存货,不同供应商的最低价、最高价、最新价、平均价,这个功能比较重要,可以指导我们以后采购订货下单时选择最低价格的供应商。

请购单

还没有用采购系统前,我们是用手工填写的方式,使用采购系统后,这种方式要取消,直接在系统中录入请购单。

录入的方法是;点击左边的请购单选项,进入请购单界面,然后再把鼠标移动到上面,点击“增加”按钮,选择出申购部门、申购人、存货编码、建议到货日期等

单价和供应商可以不输,在采购下单时再输入。

存盘

用卢业胜经理的名字进行一级审核,审核后会自动传递给卓总。

退出系统,用卓总的用户号进去,点击“我的工作”选项卡,这样卓总的所有工作都出现在这个界面,这里有一条红字记录,提示卓总要审核这张申购单,点击这条记录,出现一张由卢业胜经理审核过的申购单,再点击“审核”按钮则完成。

原熔部申购的精砂是两级审核的,第一级是卢业胜经理,第二级是卓总,一级审核后,审核人的位置还是空的,只有二级审核(即终审)后,审核人的名字才填上去,不过你可以点击“查审”按钮,查出审核情况

两级审核都完成后,请购单就生效。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一张请购单,建的时候用卢业胜经理的用户号进去(LYS,密码8888),LYS一级审核,卓总(ZWM)二级审核。

记住:要把建好的请购单好用笔记下,因为现在你们是用相同身份进去的,到时候找不到那一张是谁建的。

采购订单

请购单卓总审核生效后,会自动传递给生产计划部的李大刚和采购部的王国强经理,以各自的用户号进入系统,寻找出所有经过审核的申购单。然后,把不同的申购单分发给不同的业务员采购。

采购员凭采购部经理分发的申购单,进行供应商的寻找,寻找供应商时,也可以把存货名称输入进去,在供应商价格分析表中找出来,然后进一步砍价后,把供应商确定下来。

这些都做完后,可以把申购单转化为采购订单,转化方法是:把鼠标移到左边,点击“订购单”选项,进入订购单界面,然后再把鼠标移动到上面,双击“增加”按钮,选择出供应商名称、采购部门、采购员、付款条件,然后把价格填进去。

数量可以修改,如果申购100个,第一次订90个,第二次订10个,这样一张请购单可以有两张采购订单。

付款条件是什么?

存盘

用李大刚的用户进行一级审核,审核后会自动传递给陈汉益老总。

退出系统,用陈总的用户号进去,点击“我的工作”选项卡,这样陈总的所有工作都出现在这个界面,这里有一条红色记录,提示陈总要审核这张采购订单,点击这条记录,出现一张由李大刚主任审核过的采购订单,再点击“审核”按钮则完成。

两级审核都完成后,采购订单就生效。生效后则可以下单采购定货。

到货单

供应商的货送到工厂后,就在采购系统中产生到货单。

产生到货单的方法是:退出系统,用罗亿军经理的用户号进去,点击左边的到货单选项,进入到货单界面,然后再把鼠标移动到上面,双击“增加”按钮,选择出接受部门、接受人,我们的接受部门是物流部,接受人这里是罗亿军经理。

存盘

到货单数量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后一张采购订单变为多张到货单。

货送到后有两种选择:一种要质量检查,另一种选择是直接入库

如果要质量检查,就要在到货单上产生报检单。

产生报检单的办法是:先在“是否报检”中选择“是”,再把鼠标移到上面,双击“报检”按钮,这样报检单就产生了;报检的同时也是审核的过程,报检人就是审核人。

检验单

报检后,质管部负责检验,检验后要形成一张检验单

检验单产生方法:退出系统,用罗金昆经理的用户号进去,双击“质量管理”图标,点击左边的检验单选项,进入检验单界面,然后再把鼠标移动到上面,双击“增加”按钮,出现增加的输入界面。

右击鼠标,出现这样的提示,选择“拷贝报检单“,出现过滤窗口,如果什么都不填写,选择”过滤“按钮,把所有没有检验的报检单过滤出来,把鼠标移到最后一张摆检单,双击后,左边灰白色部分出现”Y“,双击”确定“,就把报检单拷贝下来。

检验在默认的情况下,检验方式是“全检“,但我们的原材料和包材的检验方式大部分是抽检,所以这里要选择”抽检“。再把抽检量、检验部门、检验人选出来,

再把检验方案选择出来,我们的每一种物料设置成一个检验方案,每一个检验方案对应多个检验项目,每一个检验项目对应多个检验标准。每一个检验标准都有标准值、上限值、下限值和检测值,其中标准值、上限值、下限值是在检验标准设置时设置进去的,检测值可输入的,所以,当我们选择检验方案时,会在下面的表格中自动带出两个检验项目。

检测值出来后,把样品合格数和样品不合格填写进去,样品合格数加样品不合格数等于抽检数;把接受数量或者不良品数量填写进去,接受数量或者不良品数量只能等于报检数量。

存盘

由罗金昆经理审核后,即检验完毕。

强度

硬度

二氧化硅 刚度

延展性

检验项目 纯度 检验标准

精砂的检验方案

碱性

三氧化铝 酸性

毒性

希望质管部提供所有检验方案、检验项目、检验标准资料,以便设置。

不良品处理报告(由质管部产生)

以手工操作时,不良品报告是由物流部产生,采购部和质管部审核的,使用这个系统后,这种流程可能要修改,变为由质管部产生;因为质管部是制定检验方案和检验标准的,检验操作也是由质管部完成的,在不良品报告中,要填写不良原因和处理方式两个栏目,质管部可能更加熟悉。不良品报告填写完后,由质管部经理一级审核,采购部经理二级审核,三级审核(即终审)由物流部经理控制。这样系统会更加畅顺和合理。

不良品的处理方式有三钟,分别是:退货、报废和不处理(即让步接受)。

不良品处理报告三级审核完成后,可以点击“查审“按钮,把审核的批示打印出来。相当于我们手工做的”不合格产品处理报告“。

到货退货单

在不良品处理报告有退货时,要在采购系统中退货,

退货方法是:退出质量管理系统,进入采购系统,点击左边的“到货退回单“按钮,出来一个红字标题的”采购到货单“界面,这里的红字表示退货的意思,然后双击”增加“按钮,右击鼠标,选择刚刚检验过的到货单,拷贝到增加界面。

存盘,既完成退货操作。

请注意:这里的数量是负数,表示退货的意思。

十一、入库生单

入仓库管理系统,点击生单右边的三角符号,选择检验单生单,把经过检验的到货单过滤出来,选择最后一条,则把刚才经过检验到货单拷贝进去,

选择存放仓库

存盘,罗亿军经理审核,完成入库操作。

练习使用的用户是:

1、请购单由卢业胜经理(LYS)产生,LYS一级审核,卓总(ZWM)二级审核。

2、采购订单由李大刚主任(LDY)产生,LDY一级审核,陈总(CHY)二级审核。

3、到货单由罗亿军经理(LYJ)产生,不用审核

4、检验单由罗金昆经理(LJK)产生,LJK审核

5、不良品处理报告由罗金昆经理(LJK)产生,LJK一级审核,陈总(CHY)二级审核,罗亿军经理三级审核

6、到货退回单由罗亿军经理(LYJ)产生,不用审核

7、检验单生单由罗亿军经理(LYJ)产生,LYJ审核

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采购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的流程;2、我在台上演示两个系统;3、你们在台下实际操作。

在讲采购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之前,我们先了解我们的申购部门和采购部门。因为所有部门都需要申购,所以所有部门都是我们的申购部门,但各部门申购的物料种类不同,原熔部主要申购石英砂、碎玻璃、纯碱、重油、柴油,器皿和瓶罐生产部主要申购备瓶、备件、油、劳保用品和一些工程备件,印花生产部主要申购涂料等,物流部主要申购包材、五金备件、劳保用品,工程部主要申购一些工程物料,总公司各中心主要申购电脑耗材。

采购部有四个,分别是计划中心采购部,南海分公司采购部,工程部采购,行政部采购;其中计划中心采购部主要负责石英砂、碎玻璃、纯碱、重油、柴油等原材料的采购,南海分公司采购部比较复杂,主要负责包材、涂料、五金备件、备瓶、劳保用品、电脑和部分工程物料的采购,工程中心主要负责工程类大件物料的采购,行政部主要负责耗材的采购。

U8的采购系统中,每个申购部门只能设置一条申购审批流,而我们的申购部门要不同的物料,有不同的申购审批流,这该怎么办呢?

办法,就是按照申购单终审人不同,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有部门经理一级审核,卓总批准即可下单采购的物料,比如:石英砂、碎玻璃、纯碱、重油、柴油、包材、涂料、五金备件、备瓶、劳保用品等。第二类是由工程中心黄总终审的,比如:工程物料。第三类是由郭总或者叶总批准才能下单的电脑或者耗材。

第一类申购流程

第二申购流程

N

Y

第三类申购流

这样,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物料的采购,达到了一个部门只有一个申购流的目的。申购流讲完后,下面如何采购下单、到货、质检、入库。

请购单审核生效后,会自动传递给生产计划部的李大刚和采购部的王国强经理,以各自的用户号进入系统,寻找出所有经过审核的申购单。然后,把不同的申购单分发给不同的业务员采购。采购员凭采购部经理分发的申购单,进行供应商的寻找,然后进一步砍价后,把供应商确定下来。

供应商确定下来后,可通过电脑拷贝的方式,把申购单转化为采购订单。采购定单通过采购部经理审核,就可以直接下单采购。

采购回来后,在电脑中产生一张到货单,到货单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入库,一种是要报检的,要报检的会在电脑中自动产生一张检验单,检验单中如果有不合格产品的,会产生不合格产品报告,然后产生退货单或者入库单,经过罗亿军经理审核后,结束。

做好计划后原熔部固定一个文员在U8采购系统中填写申购单 卢业胜一级审核

卓总二级批准 计划中心从采购系统中拷贝申购单 转化为采购定单

采购定单由李大刚一级审核 陈汉益二级审核 下单采购回来后

从采购系统中拷备采购定单转化为到货单 到货单报检转化为报检单

转化为检验单 不合格产品处理报告 仓库管理系统生单生成入库单

入库单由罗亿军经理审核后 结束

篇6

1 引言

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项目,它涉及众多复杂的风险。合同作为发包方和承包方之间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合同的风险又成了各种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我国建设工程企业中对合同的管理和风险的防控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合同管理的不完善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笔者结合了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对合同纠纷处理的经验,分别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阶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对合同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

2 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控

2.1 对工程发包方的资质审查

施工企业对工程发包发的资质审查是合同签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避免与资质不合格,行业信用度不高的发包方在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产生纠纷。同时,招标的项目必须是合法项目,非法项目的合同签订是无效合同。因此在合同订立前应对建设投资方的企业资质、等级证书、营业执照、工程项目的合法性以及该单位的行业声誉等进行审查,从源头上来降低风险。

2.2 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做好投标书

在投标书的编制阶段,企业应首先对施工图进行会审,认真的研究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质量目标是否符合业主要求,各项任务指标是否能够按期完成等,在实际的工程中经常出现因图纸会审不到位,仓促投标而导致了施工单位的利益受损。同时对建设方的招标文件一定要认真研究,根据招标书的各项要求来拟定合适的投标文件,并综合之前类似工程的合同管理经验,做好各个细节的工作,明确好施工阶段的权责、索赔条件和工程款支付方式等,对预期风险进行整体把握。

2.3 选择恰当的计价方式

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计价方式有以下三种:单价包干方式、总价包干方式,成本加酬金方式。这三种计价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如总价包干方式对工期短,资金少,且技术不复杂,设计图纸稳定的工程比较的适用。单价包干则适用于施工周期长,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多的工程。但对于发包方来说,不论工程大小或技术复杂与否,都希望采用总价包干的方式,而施工方则希望采用可调总价合同。因此在选择计价方式的时候,若选择总价包干则施工方承担的风险较大,若采用可调总价合同,则需对合同中价款调整的范围、计算依据以及调整的程序、设计变更、物料价格幅度、现场签证等进行明确的约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索赔时,则可根据合同中的约定来进行处理。

2.4 明确工程款的支付条件

工程款地支付主要是进度款和竣工结算,在合同中应对工程进度款拨付条件及数额作出明确规定,竣工验收阶段,应明确规定参加验收的人员,单位,验收质量标准、验收的程序,以及质量争议的处理方法,具体的竣工结算程序等。

2.5 对监理和双方管理人员的权责约定

工程中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的技术管理人员众多,合同方各自的人员往往权责不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约定,尤其是涉及工程变更、现场签证、价格确认等签认权的人员、生效条件等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防止合同规定以外的人随意签字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6 预防工程定金或预付款的陷阱

为防止个别发包方恶意骗取承包商的工程定金或预付款的行为,在签订合同的承包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核实发包方的资信情况;2)落实工程是否办理了合法报建手续;3)发包方的工程后续资金是否落实;4)对支付给发包方的定金或工程预付款进行公证。

2.7 约定违约条件和责任

施工合同的具有法律效应,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若合同一方发生违约,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在实际工程中,很多承包合同对此制定的不全面致使实际操作困难,是整个合同的修订失去了约束的效果,因此在合同中必须对违约的条件、方式、赔偿支付等进行详细说明,约束双方在合同上的责任与义务,以便履行。

3 合同履行中常见的纠纷及防范措施

在履行工程合同的时候,影响合同最主要的三点是:质量、工期和价款。这三点涉及了整个施工的全过程,是合同履行过程中最为复杂,也是纠纷最多的方面。

3.1 质量方面

合同管理中,一般都对质量目标和引起质量问题的权责进行了声明,在施工的工程中,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众多,从合同管理方面来讲有以下几点:

3.1.1 本身设计缺陷引起的质量问题。施工图设计是建设方委托设计单位完成,再转交给施工方执行,责任承担方的问题随之产生。施工方作为执行人应仔细审图,应从安全性和合理性指出设计缺陷。

3.1.2 隐蔽工程的问题,是施工方作业时经常性的问题,作为施工方应及时的将已完成的隐蔽工程交付验收,以便下道工序的施工,不能未经质检直接隐蔽,造成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方案,对隐蔽工程应有专门的施工方案。

3.1.3 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是对重点、公共工程而建立的对材料送检、工程验收、工地规范管理的规定性文件,对工程的质量起着监督管理作用。

3.2 工期方面

引起工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前期勘察不详导致基础处理困难、工地交付时不合格、设计变更频繁、工程款不到位导致的停工、大型工程中各施工企业之间协调不顺畅。工期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若项目是商业住宅楼,工期的滞后会影响向购房者地交付时间,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索赔;施工中的停工引起材料品质变化,物料的保管费,机械台班闲置费,窝工费等。若是施工方以外的原因而造成的,施工方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醒或建议责任方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保证工程的如期完成。

3.3 价款问题

价款问题主要是结算纠纷,在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技术变更和洽商,变更和洽商在工地现场主要是现场签证的问题,因此在签证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3.1 由设计产生的变更,必须由发包方书面告知施工方后才能组织实施。施工方擅自对工程设计进行变更的发包方可不承认,并同时追究违约责任。

3.3.2 施工方必须按施工合同的约定时间,向发包方提交已完成工程量的报告并要求签收。若因发包方未按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而导致停工,责任由发包方承担。

3.3.3 所有的工期顺延的具体要求和天数都必须由施工方向发包方提出书面报告。并应在发生工期顺延情形后的14天内提出,逾期无效。

3.3.4 合同价款调整的情形发生后,施工方应在调整事件发生后的14天内向发包方发出书面信函,并说明调整的原因及金额。

3.3.5 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应及时向发包方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并要求发包方签收。施工方应注意竣工验收备案表上载明的竣工时间应与实际竣工时间保持一致,以免在日后的诉讼中发生竣工时间约定不明的问题而对施工方不利。

3.3.6 注重法律文件的有效送达,法律文件的管理中的文件送达管理是合同双方纠纷处理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工程中,施工方的很多工程量报告,停工通知等都没做备份,在纠纷发生时对企业非常不利,因此在法律文件的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所有提交给发包方的法律文件一式两份,一份备份。(2)重要文件可采取公证送达的方式进行。

4 结束语

工程的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认真做好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控和履行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工作,将对企业在项目中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98-02

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负责整个校园的美化绿化、卫生防疫、资产、通信、基础建设等管理工作,承担着供能、维修、医疗、饮食等繁重服务任务。它有两个属性:教育属性和企业属性。这两个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后勤企业不能像其他的服务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此外,后勤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在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同时,稳步将学校后勤工作推向社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运行模式。

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展和用人需要的不断增加,高校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使得高校编外人员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当前学校后勤员工队伍中,由于存在聘用制员工偏多,整体素质偏低、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给后勤的管理服务和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聘用制员工占后勤大多数,毫无疑问是后勤员工队伍的主体,如何正视聘用制员工队伍的现状,发挥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摆在学校后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状况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实行的是编制管理,但编制管理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后勤部门的用人需求。高校通过使用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保证自己的运转态势。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一般没有专业背景,素质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很难达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正式工作人员占着位置不干活,把工作推给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做。这样,很容易导致紧缺的地方没有人干,使得学校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身份歧视、待遇不公的现象存在。

(一)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后勤聘用的社会用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80%,与学校教学、行政人员相比,后勤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经济理论,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理解、不适应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消极,培训体系不规范

由于现行的人事制度,薪酬分配体系、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其个人的期望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聘用制员工思想状况复杂,普遍存在精神风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较差,得过且过,临时做事的思想严重。

此外后勤员工的招聘、使用过程中,没有整体的培训规划和目标要求,普遍存在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对诸如岗前、岗中培训和技能考核重视的力度不够,培训工作不能做到经常化,培训与上岗、培训与考核达标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达不到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真正目的。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推行了十余年,但“按需设岗、合同管理、以岗定薪、绩效挂钩、考核付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在企业内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得到科学、严格的建节,对大多数的聘用制员工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激励机制也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利益挂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严重挫伤了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激励效应无法形成。

二、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的探析

规章制度是后勤管理和服务开展的制度保障,它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行事的准则,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后勤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的进行、评价的开展、奖惩等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后勤管理的正常开展作用重大,是后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性保障。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后勤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人事制度等等。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以人为本,加强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后勤的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细化服务标准

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地立足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要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后勤队伍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高职院校的后勤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三)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培训学习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形象的关键因素,是将后勤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此,需要制订完整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管理干部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四)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大学毕业生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大胆引进人才。以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论出身,不拘一格,大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优秀农民工,充实后勤队伍,是改变现有后勤队伍结构的根本措施。打破束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体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生和职业经理。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如同济大学、西北民大等很多高职院校采取招聘大学生做公寓管理员,便是用工的一大进步。

另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状况。人是后勤管理中最为能动的因素,是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实施者、控制者,决定着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后勤管理中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后勤已经形成了多种运行管理模式,而与之相配套的,只有一支高效、文明、和谐的后勤队伍能为其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各种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恒军.新时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J].领导科学,2003,(5).

篇8

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与高水平要求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要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尤其在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既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又要实现一定的经济的经济效益。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能够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水平,也能够从基础上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障工程建设可以按期、保质、保量竣工,成本造价也得到相应的控制。

一、通过施工合同管理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对合同实施有效的管理,明确相关细则,将审查复查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有效地使工程造价得到控制。

施工合同管理在有效控制整个工程施工造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合同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造价,从而相对地提高了工程的经济利润。在工程的施工阶段依然是形成施工造价成本的重要阶段,如果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成本造价,导致的额外支出较多,就会给工程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失。这就是说施工合同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因为合同中不仅明确了承发包双办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项目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各方够要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去做,履行相应的责任,共同实现工程造价控制。

施工合同还是解决双方经济争议和施工矛盾的重要根据。施工各方在施工前所签订的施工合同目的是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无故侵害,不管合同中的哪一方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都会给另一方的权益带来损失从而造成经济纠纷,这时违约的一方要按合同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这一过程中,法律进行判别的依据还是以施工合同为主,最终违约者会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受害方将得到经济补偿。

对施工合同进行管理的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造价控制过程。包括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实际施工阶段、工程竣工核算阶段,都有合同管理工作的参与。例如在工程施的工准备阶段,先要进行施工合同、物资采购合同及其它与工程 造价控制相关的工作,然后再根据合同中的约定给有关参建单位发放施工图纸,安排施工图会审及设计交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随后按照合同上的规定时间安排正式开工事宜,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合同管理的内容和程序就更加复杂化,包括要按照合同要求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认真的监督和管理;对工程实行准确的测量,同时及时支付工程款。如果签订有委托监理合同就要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要求对工程的各项工作和施工具体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施工工程竣工之时要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逐一检查和验收竣工技术资料、档案,合理组织、安排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上作。

二、通过施工合同管理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以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从而实现工程造价控制:

第一要提高合同签订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施工合同的签订是进行合同管理的前提和根据。一般的建设工程具有耗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个性差异大、履约时间长的特点,所以在实际中就需要清楚和完整地规定出合同的内容及细则,语言要严谨准确,避免使用带有歧义的句子,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充分保证合同的履行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合同的订立还要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保持统一与和谐,这就需要严格制定相关的合同条款,仔细区分出条款的类型究竟是属于明显工程价款的条款,还是属于可转化为经济责任的条款,又或者是属于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不同的条款的作用和目的有所差异,要仔细辨别,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要加强对实际施工工程项目变更的管理,及时了解和记录。在施工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包括工程设计的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工程项目变更。这些变更往往直接导致工程成本费用的增加和施工工期的延长,从而导致施工费用的增加。所以要对工程变更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控制,将由此引起的成本增加度降低到最小值。根据实际情况要先对施工工程量和成本造价的增减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准确掌握变更价款的基础上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要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质量。现场签证的作用是处理合同价款中没有包含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的特殊情况的书面根据,现场签证所产生的费用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签证将会以价款的形式最终体现在工程的竣工结算中,所以对签证的控制和管理也会对工程的造价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对签证进行有效控制,工程的结算工作将无法按照规定顺利展开,加强管理、并在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严格按照签证的审核确认程序执行才能保障工程的经济效益。

第四是要加强工程的质量与工期的管理。很多合同纠纷的问题都与工程质量有关,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出工程质量所必须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规定工程的质量没有达到验收标准的相关处理办法,以及相应的赔偿办法。工期的延长会直接导致费用的增加,很容易产生纠纷问题,也会间接地影响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经济损失比较严重。所以对工程变更造成施工工期的延长必须按照工程变更的具体审核步骤和标准来进行。倘若是因为承包商自身的原因导致工期拖延,则应该由承包商自己来承担经济损失。此外加强工程款项的支付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付款不及时,或者没有依照合同约定的数额付款,承包商的利益受损,纠纷就随之而来,而多付或超付的款项也难以追回,发包商的利益就受到损失,所以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的计算、支付、回扣方式等。

总结:

综上所述,施工合同与工程造价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都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对施工合同的合理科学管理能够促进工程造价控制水平的提高,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只有切实加强施工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随时随地处理好工程的计价、变更、索赔等问题,才能更加合理科学地确定工程造价并及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也能够有力地维护合同涉及各方的合法利益,最终取得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俊如.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2] 张展.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J].中国房地产业,2011(9).

篇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72-02

设备采购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它是由买卖双方自愿签订的文件,在合同生效后买卖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中约定的各项内容并去执行,不能单方面的违背合同约定或者是修改合同内容。如果供应商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按时完成某一项进度节点,工程公司可以依照合同中相关的处罚约定,对其进行暂缓支付相应的工程款、扣取违约金、索要赔偿甚至解除合同。与此相反,如果工程公司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支付相应的工程款,供应商也可以向工程公司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者是索要赔偿。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仔细分析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商定科学合理的合同支付管理模式。若是在执行合同内容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需要调整合同支付管理模式,应该遵守合同变更的程序并去执行,进而有效保护双方的合理利益。

1 确定合理的合同支付管理模式

对于拟定新的设备采购合同时,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合同双方必须认真讨论和协商进度节点和工程款支付节点,确定后不再对其进行更改。核电工程公司在开始进行招标工作前,需要对不同堆型机组的设备技术要求和潜在供应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招标准备、招评标和合同澄清谈判过程中,设计能够满足执行管理需求的合同支付管理模式,进而对之后的合同签订和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采购策划阶段

根据项目采购三级进度计划,主要对所采购设备的技术要求、供货范围和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制招标策划方案。

针对采购合同中有着很大变动的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需要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着重了解下列几点:

(1)所采购设备的技术完善程度;

(2)关键材料的选购范围;

(3)制造工艺重要掌握点;

(4)招标设备的供货业绩和用户反映情况;

(5)市场竞争情况和所占市场份额;

(6)设备价格的组成。

结合参照电站大致相像的设备合同执行情况、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经验反馈等相关信息,初阶确定进度节点,根据进度节点工作量计量赋值,编制采购策划方案,进而明确适合该设备合同特点的招标文件支付管理模式。

1.2 招评标阶段

在确定支付进度节点之后,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者是单一来源采购等形式将支付进度节点出售给潜在的供应商。潜在供应商在获得招标文件之后,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对支付进度节点提出偏声明,填写偏离表,并且针对这些偏离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招标方作为参考。

若投标方提出来的偏离解决对策被招标方采纳,或者是与招标方完成统一想法,将相关的结果表现到设备采购合同支付模式中。若招标方不采纳投标方提出来的偏离解决对策,同时双方也未形成一致的想法,直接会影响到投标方的评分结果,实质性的偏离有可能会使投标方的投标被拒绝。除去在偏离表中进行声明的内容,其他的支付条款当作投标方已经接受。

1.3 合同澄清谈判阶段

在明确中标供应商之后,开始进行合同澄清谈判阶段。工程公司与中标供应商根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澄清答疑记录等内容讨论协商合同文本内容并签订合同。

对于合同内容中支付模式的协商,双方的合同协商团队应该由商务人员、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等人员组成,不能只是由商务人员参加,应结合进度计划、进度节点等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合同支付模式。

在计划支付节点过程中,除去需要考虑结合进度节点外,还应该掌握了解中标供应商的详细情况,以便考]适当增加或者是减少支付节点,及时调整支付比例。

2 合同执行过程中支付模式的调整

合同谈判协商统一意见之后,买卖双方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合同立即生效,开始执行合同各项条款。因为核电项目具有工期时间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在执行合同期间,可能会产生由于供货范围、合同工期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变动需要调整合同支付模式,若出现这类情况就需要双方进行协商,统一意见后再进行相应的合同变更。

2.1 调整合同支付模式的因素

2.1.1 因政策审批而导致调整整体项目进度

比如某一在建核电项目,第一台机组在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前已经开始施工,2号机组还未批准施工,后来受到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原本计划在第一台机组施工与第二台机组施工间隔8个月,实际间隔将近20个月。最后调整了第二台机组所需设备的到货时间,同时也对支付进度节点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2.1.2 质保期较长

例如叉车、吊车、货架、实验仪器、工具等C类设备合同,在项目建设开始阶段就要求设备到场立即投入使用,然而在原合同中约定质保期需要到机组临时验收后的12个月甚至要求时间更长;类似的情况也有,淡水厂、除盐水等水处理系统在项目建设前就已经到场,并且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出水。但是质保期还是和机组临时验收相同。

2.1.3 现场库房条件受到限制

由于现场储藏物资场地面积少或者是库房存储等级未达到相应的要求等方面原因,现场并未达到货物存放要求,直接造成验收后的设备不能按时发货运到现场,影响出厂验收或者是到货验收节点的支付进度。

2.2 合同支付模式变更管理

合同支付模式变更一般是由供应商提出申请。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进行合同支付模式变更的状况时,应由供应商提交合同变更建议,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申请合同变更原因;

(2)价格、工期以及支付模式变化的请求;

(3)供货范围、技术参数、责任等变化的证明材料;

(4)供应商同意接受该变更的期限;

(5)其他支持性材料等。

工程公司在接收到供应商上交的合同变更建议后,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商务、技术、监造等人员联合进行分析、审核,同时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合同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工期和进度是否满足现场要求;

(3)合同条款变更后是否存在风险;

(4)合同变更请求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5)其他。

在通过审核后,按照内部流程依次审批上报,依照变更涉及到的内容和金额,由相关的主管部门完成审批。采购部门务必时刻关注变更审批的时间限制,及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变更协议,以免对后期合同执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紧急增补合同条款和工期时间短的增补物项,防止因未及时完成合同变更而影响后期交货等一些事宜。

2.3 合同支付模式变更的实施

双方签订合同变更协议后,该合同正式生效,而且属于原合同新增和不可分开的内容,买卖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要求去执行,以免出现因考虑不全再次对支付模式进行更改。

3 设备采购费用应急保障对策

即使工程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年度费用计划,多数设备合同按照计划正常进行时,工程公司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及时获得项目资金,进而不能按时支付给供应商相应的款项;或者也可能一些重要设备供应商未按照合同要求按时完成进度节点工作时,是因为其他业务收取款项延误等因素造成核电设备合同制造进度受到影响,依照需求可申请提前支付金额较大的设备费用。

参考文献

篇10

1 一般资料

68例关节疼痛患者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骨科住院部及门诊,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20~78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20年;全身大小关节均疼痛者12例,肘膝踝关节疼痛者16例,双膝关节疼痛者31例,双肩关节疼痛9例;辨证为行痹11例,痛痹28例,着痹23例,热痹6例。

2 治疗方法

2.1 微通法

即毫针刺法。主穴:中脘、气海。配穴:行痹配曲垣、秉风;痛痹配关元;着痹配阴陵泉;热痹配大椎。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40 mm×0.32 mm毫针,直刺,中脘、气海、关元用捻转补泻法之补法,曲垣、秉风、阴陵泉用平补平泻法,大椎用泻法。患者有酸、麻、胀等针感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温通法

以火针疗法为主。取穴:中脘、气海、曲垣、秉风、关元、阿是穴(痛点)。操作方法:将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选直径0.5 mm的火针,点燃拔罐所用小火把,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对准穴位,速刺疾出,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针孔感染。每周治疗2次,5次为1个疗程。

2.3 强通法

以放血疗法为主(适用于热痹)。取穴:大椎。操作方法:用三棱针速刺大椎穴出血,再选用大小适当的火罐吸拔,使出血充分,10 min起罐,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疼痛的评定采用国际通行的、简便易行的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在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线,按毫米画出刻度,一端为100(剧痛),另一端为0(无痛),让患者根据自觉的疼痛程度用笔在线段上画点。可将各次所画的点作比较。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镇痛评分≥60%,能恢复原工作;有效:关节疼痛减轻,镇痛评分在30%~60%之间,关节功能改善;无效:关节疼痛无明显减轻,镇痛评分≤30%。

4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4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其中年龄小,病程短,疗效好;年老而且病程长者疗效较差。不同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2。表1 不同年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表2 不同病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

5 讨论

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贺普仁教授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针刺方法。贺老认为疾病的病理机制多由于“气滞”,据此提出“法用三通,通为其本”。微通法指毫针疗法,温通法指火针和艾灸,强通法指放血疗法,就是利用针灸的不同治疗手段,来激发人体正气的恢复,迫邪外出,使经脉通,气血调,百病消。

关节疼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并认为人身之关节是精气所游行之处,《灵枢·邪客》曰:“……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关于其病因,正如《灵枢·岁露》中所云:“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入深。”由此可见,脏腑功能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于经脉、肌肉和关节,导致经络痹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正气不足是其根本,经络痹阻、气血瘀滞是其标。

上述穴位中,中脘是六腑之会、胃之募穴,所谓“会”,是指经气聚会之处;所谓“募”,是脏腑经气会聚于胸腑的腧穴。而中脘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四经经气交会之处,因而可以通达四经;中脘又是足阳明胃经气聚会之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中脘可调胃健脾、补益气血。气海属任脉,又名丹田,为气之海,能生发元气,蒸动气化,与中脘相配可助脾胃运化,补中益气,正气足、卫气固、腠理密,邪气不得而入,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时,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曲垣、秉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太阳为藩篱之本,“太阳主开”,凡外邪侵袭,多从太阳经始,故取之能祛除表邪、疏风散寒。关元是任脉穴,取之可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取之可健脾利湿。

篇11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051-01

当前城市建设在快速的进行中,在交通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是施工质量的保证,为此在交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从目前的交通工程施工现状进行分析,在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施工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从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提高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1 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现状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刺激下,交通工程的建设施工迅速的发展起来,虽然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快速发展起来,也在快速的进行,但是在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其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交通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

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之一,就是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好坏,决定着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在交通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如何设计方案中,项目施工评估、项目施工可行性报告等等,不科学、不合理,按照这个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必然会产生施工问题,为交通工程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1.2 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没有丰富的经验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因为采取的施工管理体制不同,造成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不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工程施工中,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没有得到重视,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没有人关心等等,一旦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就无法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因为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缺乏经验,在施工中又不重视施工管理,因此为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1.3 交通工程施工对的施工能力低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施工团队有刚刚入行的施工队,整体的施工技术、施工能力相对较低[1]。中国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偏远的地区,偏远地区的交通工程建设和城市地区的交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影响着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提高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针对目前在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想要提升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就需要将目前交通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交通工程施工中,要避免发展施工质量问题和事故,将交通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规范施工,提升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优化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交通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在交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加强施工设计方案设计质量的控制,在施工之前,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避免施工人员因为不了解施工设计方案,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2.2 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还有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质量严重的影响着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为了保证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质量安全施工的发生率,需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达标。在施工材料管理中,不仅需要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还需要针对施工材料的安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长时间的存放,外界环境对施工材料的质量造成损伤。

2.3 加强交通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交通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加强施工管理,这个施工管理需要从交通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相关制度和规范进行完善,保证交通工程施工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有参考的依据,针对交通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质量安全问题的处理,有相关的参考标准。

2.4 加强交通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督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是施工质量的保障,但是在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施工监督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监督,可以保证避免施工中出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所以在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严格的实施监督管理,针对施工中造成施工质量的人员进行惩罚[2]。完成施工后,也需要加强交通工程的监管,对产生的裂缝等施工问题进行有效的处处理,提升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3 结语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出行安全的保障,为此在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降低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存在的问题解决,提升施工质量,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命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