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班级文化氛围建设

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9 10:23: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班级文化氛围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班级文化氛围建设

篇1

开展“导学达标”课改活动以来,按照学校部署,我很快将同学们分成了10个小组,但是结合自己以往小组教学的体会,小组内必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若没有凝聚力作支撑,小组竞争就无法实现,没有了竞争,合作探究也就没有了动力,时间一长,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如何加强小组凝聚力?我从学校的课改实施方案上得到了启示,那就是加大班级和小组文化氛围,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当然,这不能靠班主任自己去完成,必须要激发同学们自主参与的的积极性。

我以班训“抬头靠实力,低头靠勇气”为题,在班会上进行了一次专题演讲,请同学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时,我也加入其中,详细阐述自己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和意图,渲染出浓厚的氛围之后,我提出要求:我们各小组也需要自己的文化,所以每个小组也应当有自己的组名,组规和组训,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就都以水果为名,希望各小组能群策群力,起一个成员们都喜欢,又能充分体现小组个性的组名。

结果超出我的想象,同学们对起“组名”非常上心,仅仅一天功夫,十个水果小组就确定了下来。更没想到,他们能将给自己的组名诠释的如此精彩!在为此召开的主题班会上,各小组发言人的演讲精彩不断,让我这个英语老师对这些七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 “芒果”是神圣果,芒果组的成员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把To be No.1!作为组训;蓝莓与天空一样的颜色,蓝莓组同学要胸怀宽广,不对小事斤斤计较;榴莲那么臭竟然还有人喜欢,说明他一定有过人之处,榴莲小组决定要注重内在品质修养;荔枝组同学欣赏荔枝外形不美但内心高贵;山楂组希望八位同学能串成糖葫芦,精诚团结;班内倒数第一名在菠萝组,几位成员决定把“克服屡战屡败的唯一方法是屡败屡战”作为组训…,虽然言语有些稚嫩,但想想出自七年级小孩之口,让人不由得刮目相看!

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多了,组长分工设计,组员们各显本领,第一期“小组墙报”很快就张贴完毕,其中包括了组名诠释,组训组规,小组分工,以及部分组员的作品展示,香橙小组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自己的组徽,得到了广泛好评。

篇2

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空间,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重要领域。清洁宁静、令人惬意的环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脏、乱、俗的环境,会影响教室的美感。在环境陶冶中,班主任应着力抓人,抓环境载体,要想方设法促使优良环境氛围的形成。比如,每一学期的开学初,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自己思考,亲手美化教室,开展评比活动,看一看谁的点子多,如何把教室布置得赏心悦目。比如,开辟《班级之星》,挂上日常行为档案。比如,设计班级绿化角。比如,在学生问,每天开展“教室整洁无脏物,谈吐文明无脏话,衣着大方无奇装”的活动。

利用环境的熏陶还要着意营造一种气氛,就是师生、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有时我们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常需要看老师的脸色说话做事,学生面对不平等的关系时,容易惧而远之或产生逆反心理。我在班级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以宽容的心态,寻找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漠视,会使苗子逐渐枯萎;限制,会使苗子死亡。”只有确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促使班级形成一种宽松的成长氛围,才能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创设以学生为本的制度文化

学生是班级教育的主体,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又一主力军,学生朝气蓬勃,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敏捷,蕴含着极其巨大的潜能和创造力。有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没有尊重学生的天性,而且也不是学生的需要,所以这样的制度文化往往导致他们消极反抗:现实生活中,一些班级只从学校角度出发,从成人角度出发,重视制度的规范管理和制度的严格约束,未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认为一个“管”字,比什么都来得见效。这种忽视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不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精神文化氛围去诱导,去感染,去激励全体学生从内心深处自发行动,结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的思想意识并未见得提高,实际行动常常未能到位,反而对“规章制度”产生了抵制心理,产生了反感,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往往是在表面上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旦没有人来监督他们,就会出现无政府状态。他们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班集体不被扣分,自已不是因违反了班级的规章制度而遭到班主任的训斥。没有学生参与的制度文化,只能是一种管制文化,培养的是两面人,不但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甚至还起到反面作用。

班级实行“人人当家,做一天老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通过活动,许多学生受到了教育,发生了转变。特别是老师不在时,学生把班级管得井井有条。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中,我们要以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班级制度文化的主人。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某些决策,让他们研究不同政策的各种结果,并把他们的研究结果提交给班干部和班主任来做决定,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不能够让学生参与制定的规则,向学生解释某个特殊的班级或课堂教学纪律、行动或决定的理由,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而不仅仅是“什么”,从而增强学生对班级现行制度的认同感。

三、重视教师、学生榜样作用

篇3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度过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且长期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因此,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己成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突显课题。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加速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一个班集体合理、高效、规范地运转,但完善的制度不能确保一个班集体高质量地运转。为什么?因为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再科学再周全,也不可能规范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不可能规范人做事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制度可以规定学生参加晨读,但无法规定学生在晨读的时候认真读书,制度可以规定学生参加午自习,无法规定学生在午自习的时候认真自习。制度可以规定考试作弊后受到的处分,但无法规定他下次就一定会吸取教训。文化触及到制度不能触及的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优秀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学生在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中,通过“内省”和“慎独”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包治百病”,但忽视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导致班级“百病缠身”。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里的系列集体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功能,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功能,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功能,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功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在一个班级之中,班级文化建设是比班级制度、班级特色更重要的一项班级建设,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至丢失了班级建设的根本。

一个班级的“优秀”不在活动有多么丰富,不在特色有多么鲜明,不在那些喧闹的东西。班级真正的“优秀”在学生的文化素养之中,在这个班级每个生命的灵魂里。班集体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一步一步蔓延,把越来越多的人包裹在其中,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文化运动”,就会有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学生逐步成长起来,整个班级就有了希望。我们的管理目标将顺利实现。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45-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则,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打造好班级文化这块阵地,在育人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那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营造良好地育人环境,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育人的阵地。我们常说,一个好的班集体和良好地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打造和利用好班级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发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潜在功效。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学习凝聚力,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对教室的精心设计,使封闭冰冷的教室墙面赋予生命,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具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提升,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2)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地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化教室环境,既树立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所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具良好的班风和良好地学习氛围就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走进教室,布局合理的黑板报、安全教育专栏、德育教育栏,有彰显个人才艺的书画苑……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都会被这强烈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从而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和催人奋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及形成一种师生融洽相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室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教室打造成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息。

总之,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全班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班级文化。它反过来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

篇5

数学文化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其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理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学习氛围、学习风气、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的融合,班级文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创新.这就可以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利用,开辟班级文化建设创新的新途径.

一、数学文化和班级文化

(一)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文化的含义相对狭窄,其主要是指数学中所包含的精神、方法、思想、语言、观点等具体内容,以及这些精神、方法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是狭义上的数学文化,其着重于数学本身,而广义上的数学文化不仅涵盖了狭义的数学文化,其还拓展到了数学与其他方面的交叉环节,如,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美学的交叉等等.数学文化并不是单一静止的,其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以及不断变动的特质.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就处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状态中,与之相关的一切都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

(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中产生的各类文化结果和精神财富,它能够直观体现出班级学习风气和整体凝聚力.具体来说,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有一套明确的或是约定俗成的班级规则,所有学生都会认真遵守这样一套规则,在规则内开展学习活动.不仅如此,班级中的每名学生都能够认清班级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个人与班级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学习或是其他班级事务上能够将班级整体和个人综合起来考虑.班级文化可以消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性想法,让学生加入班级的大家庭中,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爱上学习.

二、数学文化下班级文化建设创新机制

(一)进行数学阅读,构建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的建设创新,构建一定的文化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其中,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数学文化当中,包括了数学思想、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因此,可以将这些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了解到数学中所包含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推动文化氛围的构建.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涉及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却存在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出现了错误理解题目含义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解题思路出现错误.所以,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拿出五分钟时间开设一个读一读的课前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可以是教师读一段数学材料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在该环节进行分享.通过读一读的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于相关的数学文化了解更多,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趣味智力练习,提高学生素养

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基本素养具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个体素养水平高,那么就可以对数学文化、班级建设等形成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趣味智力练习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其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趣味、二是智力.所谓趣味,即指练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对学生的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让学生对练习充满积极性,并且能够形成长久的保持.所谓智力,就是这些练习不单纯是对书本知识的反映或是考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设计趣味智力练习的时候,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要求.首先,趣味智力练习要满足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锻炼学生智力为目标.其次,趣味智力练习要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能出现偏差,要对教学活动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形成.最后,趣味智力练习要体现出综合性与合作性,即可以让班级学生有效互动,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比如,可以将四则混合运算这一个知识点作为趣味智力练习的载体,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设计练习.例如,“超市毛巾5元一条,纸巾3元一包,花瓶20元4个,若买3条毛巾多少钱?买10包纸巾多少钱?买2个花瓶多少钱?买2个花瓶和5包纸巾多少钱?买2个花瓶、4包纸巾和3条毛巾一共多少钱?是否有其他办法实现最大化的节省?”对于这样一个趣味练习,重点在于实现最大化的节省,学生合作探究、相互讨论,得出可以去杂货商店购买和老板讲价、废物利用减少购买数量等答案,这就实现了学生思维的锻炼,提高了其综合素养.

(三)软硬件环境的构建,营造班级文化

硬件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在数学文化背景下,通过软硬件环境的构建,可以有效营造出班级文化.首先,在硬件环境方面,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些关于数学的物品,如,著名数学家的雕塑、基本几何图形的挂图、乘法表和加法表的挂图等等.通过这些能够反映数学精髓的硬件物品,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其次,在软件环境方面,可以开设数学角,在黑板报上每周设置一些数学思考题,让学生在周内对其进行思考,在周五的时候拿出一定的时间对思考题进行总结分析.如此,可以让班级内的学生形成思考和探究的学习风气,进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在黑板报的空白位置写下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没学懂的问题,教师抽取课余时间在对应位置给出答案.如此,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实现了班级文化的营造.

三、结束语

班级文化建设对数学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教师需要对数学文化进行巧妙利用,以此实现班级文化的建设,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进步.

篇6

我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定势后,必然会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时时处处会体现在班级外在的形象和风貌上。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找到了依托并得到了最终的落实。

二、实行制度管理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实行民主教育管理

以情境激发或讨论型主题班会来实行民主教育管理,即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德育要求,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互相辩论,开展活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正确观点,从而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如: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我针对他们以及结合暑假开展了“我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的主题班会,并且在暑期不置打工的任务,开学之后请打工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自己工作(赚钱)的艰辛、责任和体会,使学生深受教育。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最后达成共识。从此,学生厌学的现象大为减少。这种体现民主教育精神的主题班会,素材新颖多样,从实际生活出发,针对性强,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四、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正确的班级舆论起着一种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通过肯定和否定,鼓励和制止,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纠正错误行为,在班级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努力向上、争取先进的积极态度,使班级呈现蓬勃的朝气。

五、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7-02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文化,语文也不例外。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文化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面对当下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语文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文化的建构对学生的成长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是打造具有语文特征的语文学科文化,彰显语文本身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学校也应起到配合作用,注重个性化的校本文化的构建,以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一、语文文化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文化,毋庸置疑,应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产生的知识积累和精神熏陶。这种熏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思想层面,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等;二是行为层面,包括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再者,从语文课程本身来看,语文文化是指语文课程文化,即“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自发形成的共同的教学行为、学习理念和课程精神。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1]这样的表述体现了语文文化的动态特点,指出语文文化是一个建构与生成的过程,它产生于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双向互动之中,是指师生的双向互动所产生的效果。

二、中学语文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中学语文文化环境包括语文课堂内的文化环境和语文课堂之外的文化环境。其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化应是语文文化的主体,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是课外文化环境,只是辅助和延伸。只有内外互相补充、互相影响,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1.语文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

语文是最具文化味的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如何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语文特有的学科特点赋予了语文课堂独特的文化特点。

首先,师生互动的文化性。教师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人文,包含“人”和“文”。“人”,是对人的关怀。课堂上,教师能否营造师生平等的对话氛围,取决于教师内心对“人”的关怀程度。学生是课堂文化的接受者,课堂氛围是否民主,直接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形成。而“文”,指的是教师的文化修养,即文化积累。一名教师是否拥有广博的学识,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完全是迥异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文化性是语文课堂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次,文本解读的文化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注重文本主题的文化阐释。“语文文本的文化性解读,就是在据于文本形象的感受基础上,挖掘和建构文本的隐性的历史性语境,感受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和长期的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或心理本体。”[2]如王鼎钧的散文《那树》,表达的主题不仅仅是对“那树绿着生、绿着死”的生命力的赞赏,而是要通过“那树”从立在那里到被砍倒、被挖起、被运走的一生揭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变迁的过程中,人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意欲打破这种和谐。文章蕴含了对这种人类至上的文化主义的批判。“那树”不仅仅是一棵大自然中的树,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成了一种文明的“符号”。中学语文课堂文化的构建,应以文本的文化性解读为基础,构造融洽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触摸到自身的精神成长。

2.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起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成为语文文化的补充。班级文化建设,语文教师理应尽责。常用的措施如:①每天一名言。教师可以在教室前黑板上方设置“名言角”,写上励志名言,一天一更换,并指定专人负责或学习小组轮流负责。②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教师可以号召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捐书”,每个同学把自己拥有的内容健康向上、能够启迪智慧的书籍贡献出来,捐书多的小组以加分为奖励。学生贡献出来的图书整体存放,组成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设置图书管理员一至两名,专门负责图书借阅。③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结合每周语文学习的内容,选取班级“图书角”内的书籍或教师特意选取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并做出读书笔记,择时间在班内进行交流。④节假日黑板报的更换。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和西方文化节日,以元旦、圣诞节、感恩节、中秋节等为内容,每个节日按时更换黑板报。另外,办黑板报的过程也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明确分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不应对黑板报“全包全揽”,虽然教师办出的黑板报比学生标准稍高,但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审美,将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结果,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⑤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利用每天上午课前十分钟,可以把这个时间称为“晨会时间”。教师在晨会时间上,带领学生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如《弟子规》《千字文》,或一些语文教材之外的中国古代名家的作品。通过诵读,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先贤人格魅力的熏陶。

除了以上所举的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措施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等,使班级文化活动和语文学习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育人。

3.校本文化的建设

“校本文化是一种学校的特色文化,是相对于传统的学校群体文化提出的具有学校个性化的文化。它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力求创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培养心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文化”[3]。校本文化包括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因学校而异的,每个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营造具有个性化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例如:①校园文化设施的布置。笔者之前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对优秀生的鼓励,将每一年级前20名学生的照片做成版面,悬挂于校园路灯之下,形成校园“激励文化”。很多优秀生都非常看重这一荣誉,努力学习以求展示自己。另外,“校园文化墙”、“校园文化长廊”等也是别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设施。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开展。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尺度,中学生的发展应是多方面的。搭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平台,让有才艺的中学生能有机会展出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为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们多才多艺,有的擅长朗诵,有的擅长乐器,有的具有说小品和相声的天赋,还有学生拥有唱歌的天赋。他们渴望有一个舞台能展示自己,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平台,是学生个性张扬的平台,更是学生青春飞扬的舞台。

建设校本文化的手段不仅限于此,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构建语文文化的大环境,这种文化大环境的构建是语文课堂文化的补充与延伸,也是语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可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学校所处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编写语文校本文化教材并开设课程。另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编写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文化教材。语文校本文化课程的建设,语文教师是不仅是开发者,也是实施者。校本文化课程的开设将有利于校本文化的规范化,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理性高度。

三、中学语文文化建设的价值

语文文化建设的价值,从狭义上看,是促进个体的良好发展。“教育应该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4]除了作为教育基础的语言、文字等语文知识除外,语文教学的原则是通过挖掘语文知识背后的全部文化以指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根本。这种原则性的导向是对个体精神生命的启迪,是语文的人文使命。从广义上看,这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所需要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因为社会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以文化熏陶的方式促进每一个体的精神成长,也就实现了社会的整体发展。

中学语文文化的建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再加上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就一定能将语文学科文化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有培育出大批具有高尚人格又具备扎实科学文化知识的现代化人才,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马国军.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

[2]陈发明.打破定势 开辟新径――试论中学语文文本的文化性阐释[J].媒介教育,2013(18).

[3]尤建国.论校本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35).

篇8

构建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仅能创造性地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还能充分锻炼各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挖掘潜力,这也是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因其有着一些不同的特性,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应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文化。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高职院校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体育类学生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礼貌、正直诚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有人具有自由散漫、冷酷无情、虚伪、粗暴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勤奋、认真、细致和节俭的良好性格特征;有些表现为懒惰、粗心、浮华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理等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情绪化。有的学生情绪一触即发,有的甚至动辄大发雷霆、难以控制。有的喜怒无常、有的任性冲动。体育学生性格因素总的轮廓是趋于开朗乐观、聪明,情绪偏于激动、好强,具有正义感、信任他人、有创新精神、不大能克制自己。

3.构建基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班级文化的策略

3.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应在教室甚至教学楼指定的地点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布置,既让班级学生的才华有展示的平台,又能酝酿良好的艺术氛围,让班级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打造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从班规、班训中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级精神等,要展示在课室的显眼位置。要有班级共同的活动空间,比如班级QQ群、班主任的级事务QQ空间、班主任班级事务博客等。三是办好班级空间。无论是班级群空间,还是班级事物博客、版面,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插图,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文化。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着各自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被认可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对象可以是小队,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一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锻炼和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使得他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彼此尊重、理解的信任关系,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主题系列,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班级文化活动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组织等各个方面体现多样化、实践性和创新性。如在形式上,既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的各种知识、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等。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78-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它犹如一个无形的磁场,是一个班级形成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一个班级团队精神的外在表现。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整合与学校的硬件设备、校级校规以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在校园中接受教育,真正实现通过班级文化培养人、熏陶人、教育人和发展人的关键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的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方向,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指南针,在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才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会凝聚力量,团结向上。同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有始有终。当老师和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的时候,学生的违纪现象和个人不良行为就会大大减少。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整体计划,明白学校和班级的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怎么样去开展相应的工作?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二、班级文化建设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舒服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室的布置,要根据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注意结合班级文化的内涵丰富其内容,在布局和颜色的装饰上要符合专业的要求、专业的特色,注意思想性、人文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多样的班级环境中受到熏陶与教育。例如,在导游专业的班级的墙面上添加许多景点的介绍;在烹饪专业的班级班级墙报中有许多的菜系和各种特色菜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或者不经意中就进行了学习,同时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

三、班级文化建设对教学起辅助作用,是课堂的延伸

目前,大教育观已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课堂内的许多任务不一定能满足学生要求,这必然要求课外做大量的工作。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能持之以恒。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专业书籍更少,而且价格也不菲,很多学生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花钱去买专业的书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用共享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相关书籍和资源,既可以加大同学们专业知识的阅读量,加强专业课学习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的经济上有一定的节约。另外,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也可在同学中收集、整理读书的摘要和笔记粘贴在班级的展板或学生园地的板块当中,让学生在收集中学习,在学习中整理,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这项活动在我校的导游专业开展的较为成功,班级的墙面上有许多导游专业的知识拓展,图文并茂,对帮助同学们学习专业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职校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更要求学生的体育教育、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综合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世,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篇10

一、重视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

充满人文氛围的、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净化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学生在优美宜人的精神家园中生长、休闲、体验,心情格外舒畅,走进课堂时心境格外好。为此,思想品德课堂良好文化氛围需要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

学校应营造优美洁净的环境,形成人人共建整洁校容校貌的氛围。我们在校园的墙壁上张贴“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洁净校园,从我做起”“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等标语,时刻昭示学生爱护清洁,讲究卫生,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注重绿化建设,多些花草树木,使校园空气清新舒适,愉悦师生的身心。我们在学校绿化区域书写了“小草点头笑,请你多关照”“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笑声,什么都别带走”等标语,时时提醒学生爱护花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校注重优秀文化标识设置,建设文化长廊,设置“德育苑”,让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领导题词等时刻鞭策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发奋读书,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二、重视教室文化氛围的营造

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我们应该改变那种有设施设备而无文化的状况,赋予教室内部环境浓郁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其育人的功能。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桌上张贴自己的“座右铭”,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更要体现班级文化的个性和精神。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墙面,张贴名人名言,张贴精美的《班级公约》《一日三问》《班训》等制度标识牌,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自我学习,促进学生发扬前辈的各种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给学生丰富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班级宣传栏表扬班级内各种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重视课堂制度规范的制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并完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课堂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逐步形成制度文化风貌,促进良好课堂文化氛围的优化和发展。

我们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

把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交给学生去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让班级管理制度有生命力、实效性。我们也要重视课堂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从而规范、引导学生课堂行为,使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如我校制定的“品德课堂,立德为先;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共同研讨,师生互动;知行合一,回归生活”品德课堂规范,引领学生课堂行为,促进学生品德素养提高。持之以恒地贯彻课堂制度规范,经常性地组织针对《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做具体,做到位,引领教师经常抓,抓细节,耐心教育,从而让品德与生活课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我们坚持做到“三字”准则,坚持“爱”字当头,协作互助;“情”字相融,细雨润物;“诚”字相伴,宏大其量。通过“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坚持榜样示范育人,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比如,教师要说一不二,说过的话要算数,教育孩子讲究诚信;对学生不吝于说“谢谢”;当发生错误被学生指出时,不要恼火,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学生耳濡目染,学有榜样,受到教育。有了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形成宽松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五、重视课堂文化活动的开展

“活动是少年儿童最好的精神食粮”。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了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思想品德课堂文化氛围创建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活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军训、运动会、体育达标竞赛、科技节、艺术节等大课堂实践活动。这些规模大、影响深的活动,能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得到成长,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辩论会、演讲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文化氛围创建“五路径”,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让学生走向实践,走向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篇1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班主任要在学校已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营造教育氛围。同时,应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更新与充实墙面布置内容的取向,让物质文化环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细节布置,营造符合班特色的文化氛围。我们班级通过“我的成长足迹”“雏鹰奋飞栏”“手指树”等新颖美观的墙面布置,让美的环境成为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对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让他们从踏入班级的第一天起,就产生一种归属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设“我展示,我精彩”栏目为学生表现自己提供舞台,优秀的作文、漂亮的字画、独特的创作以及富有智慧的小制作等,使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设置“雏鹰奋飞栏”“班级荣誉星榜”等用于表扬班内先进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推进制度文化,体现自主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使班级管理民主化,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笔者及时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为使班级良性运转,推行了“班委竞聘制”,采用民主选举或毛遂自荐的方式选出班委等,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通过管理班级的实践活动锤炼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发展了智力,也培养了管理能力。让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便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由师生共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和奖励制度,每月通过“雏鹰奋飞栏”的记录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来保证岗位责任制的顺利进行。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

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人人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三、升华精神文化,强化情感体验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笔者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精神。

首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得为班集体负责、作贡献”的意识。如在培养良好的学风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树立榜样,示范引路,最后成为全班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学生告诉笔者,每当自己的自制力动摇的时候,就会想到集体的荣誉,想到自己班级的奋斗目标,想到自己的责任,然后继续坚持。应该说,这与班级的文化建设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班级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让他们走出了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四、丰富活动文化,促进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