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艺术化设计

艺术化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9 10:23: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艺术化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艺术化设计

篇1

今天,面对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引入了艺术中,于是艺术又引来了新的挑战。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到此,已经无所不能,传统的纯艺术再度陷入手工劳动技艺的危机;而信息大爆炸可能使艺术家和设计师成为巨量图像和资料的奴隶,工作创新可能变得更难了。而艺术设计呢?在20世纪前期,包豪斯发展调和了现代艺术和实用技术之间的关系,现代的设计艺术特别是存在于公共空间,面对大众的公共艺术,把美的艺术与实用的艺术通过设计做出来,融美的艺术、科技和实用艺术为一体,给未来的设计师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未来的设计师应在艺术、科技和应用工程方面造就自己,完善自己的只是结构;而纯艺术家除要面对现代复制技术的挑战外,还要处理好艺术消费市场和艺术创作自由的关系。

当代的社会特征是一个设计的社会,设计无处不在,从小的空间布局到大的环境艺术设计等都诠释了设计的智慧。设计伴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设计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不断孕育着新的文化。从城市规划到建筑,从日常起居到生活用具,从工作学习到人生成长,设计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思维理念等方面。当代的设计充分考虑人及社会的现实需要,不断加强与现代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如今,中国设计已经融入了广阔的全球化潮流,中国风和中国气派渐趋成熟。

现代设计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存在因素。在我看来,设计颇有些像社会和文化变迁的风向标,设计并非设计师个人品味或偏爱的体现,设计的方向更多表现了社会演变及文化流向,并反映出特定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观念。始终要把设计和科学技术结合,立足于当代人文,从人的本质性物质和精神需求出发,满足于当代人和社会的需求。未来设计的发展会朝着更广的方向发展,与更多的学科相互融合,立足于解决人类存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未来设计的发展会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艺术化设计将会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篇2

班级文化是一个熟悉的话题,大家谈论的已经很多,比如班级的环境布置要有诗意,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实行学生民主管理,要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很难再说出很有新意的话。

回想一下近二三十年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一些优秀班主任,他们个个都善于建设好自己的班级文化,冯恩洪、魏书生、任小艾、李镇西、万玮莫不如此,他们使用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特征,那就是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艺术化地组织开展活动,用活动来凝聚人心,从而逐渐培育班级精神,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就是真切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履历的老班主任,积累了很多班级管理经验,他们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处理学生的有关事务,有些经验也的确管用,起到实效。但是很多以前管用的经验,现在未必管用,原因就在于学生变了。今天的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生。我从高三下来,接收高一年级一个新的班级,发现他们和上一届高三学生有很多不同,就此我和学生交流过,学生用很不屑的神态教育我:“我们现在的学生三年就是一代,我们跟上一届高三有代沟了。”仔细想想,确有道理。今天的社会变化很快,知识信息,思想观念,技术更新,电脑网络,歌星影星,偶像崇拜,变化实在太大,这些都必然地影响到学生身上、学生心里。学生在变,但我们的教师却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往的经验,这必然和学生产生隔膜,学生想什么,学生要什么,学生反感什么,学生主张什么,学生反对什么,我们教师常常是不甚了了,不能说完全不知道,但的确是知之甚少。所谓真切地体会学生心理需求,不是那种泛泛而知,不是那种写在书本上的所谓学生心理,而是能够和学生真正对上话,能够感知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烦恼,能够知道他们的期盼,这样班级文化建设才有了坚实的基点,因为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最终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艺术化地组织开展活动,就是要精心构思,精心设计,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变化形式,以求效果最大化。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活动,要开展各种体育的、艺术的、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有收效以及收效大小都主要依赖于前期的设计。活动设计当然可以交由学生来操作,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要参与,要过问,要点拨,力求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建平中学在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老师、校长出了很多金点子,一下子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凸现出来。比如将上海市社会福利院的残疾孤儿领到学校,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懂得如何关心身边的人,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意识。比如1998年国庆节活动把参加江西九江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请到学校里来,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动人故事。又如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就立刻召开学生大会,以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热情,燃起学生的人文情怀,燃起学生的关爱之情,全校师生一天之内共捐款41万人民币。比如让学生坐上热气球,体验一下从空中看校园的感觉。组织学生活动,特别讲究时间、地点、形式、同伴,上面提到的捐款救灾,可以说是在第一时间进行的,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把残疾孤儿领到学校,把参加抗洪的官兵请到学校,是选择最佳的伙伴;从空中俯瞰校园,则是选择最佳的空间。用合适的方式,取最佳的时间,定最佳的空间,选最佳的同伴,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用心经营,用心谋划,艺术化地组织活动能使学生耳目一新,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一次次的活动,无论是班规制定,还是体育竞赛,无论是艺术节庆,还是模拟法庭,无论是社区服务,还是远足郊游,都尽可能让学生难以忘怀,活动的作用就能充分显示出来,班级的文化就能慢慢形成,班级的精神就能逐渐凝聚,班级的灵魂由此产生。

篇3

关键词:

数字化;服装专卖店;展示设计

一、数字化艺术的内涵及运用

1.数字化艺术的内涵

数字化设计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数字化设备进行的艺术设计的活动,数字艺术是以数字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类理性思维和灵感融为一体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全面或部分的使用数字手段。其表现形式有:虚拟互动的数字装置艺术、网络及多媒体艺术、数字音乐及数字感官模拟等。

2.数字化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数字化艺术作为一项较为前沿的艺术类别,如今被大量而广泛的运用于舞台展示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中心展示设计等场所。下面就以比较知名的如德国卡尔斯鲁厄(ZKM)艺术媒体中心为例来进行介绍。ZKM艺术媒体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了数字化艺术的互动特性打造的一个以“互动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该博物馆里长期有许多由艺术家与视像工程师、程序设计师等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他们通过技术的支持与艺术的灵感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让人震憾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作品。如20年前就完成的互动艺术作品——洞穴的形成,就是一个以现场即时运算的数位影音、人机互动、虚拟空间的一件数字化装置作品。作品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四周皆为封闭的墙面,墙面上整幅面被显示屏幕铺满,场地中央站立了许多大型的木偶。人们戴上3D眼镜后,随着身体推动木偶,环绕四周的七度立体声音乐会同步响起,眼前会出现配套的动画影片。该作品围绕着“身体”“空间”“语言”三者之间的美学探索,调动人类的各大感官一起置身于黑暗洞穴中体验未来空间的艺术之美。这个装置设计的成功导致后来的许多展示场所都开始运用数字化艺术。

二、数字化艺术设计在现代品牌服装展示中的运用

1.展示道具设计的数字化

人接受信息离不开视、听、触、嗅、味,如果能够将其合为一体,形成全方位的信息传递系统,就能赢得整个信息传播的广阔天空。正如舞台背景设计需要大量的舞台道具来制造场景一样,在专卖店空间环境中少不了必要的道具来陪衬气氛,道具的应用在这里要突出的是一种针对性,看似不经意的摆设似乎具有一种偶然性,但它是经过设计,事先安排好的。道具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具象的展示道具往往是特指某种器物,一组个性家具、几尊各具姿态的立体模特、又或是将建筑设计语言、园林设计素材引入作为展示道具的设计原型来衬托情景环境。抽象的道具则需要根据服装的独特性来理解,那么它有可能就是一段背景音乐或是模拟真实环境里的光线效果,甚至天气效果。在什么强度的光线环境下最能凸显出该品牌的服饰的最佳美感、什么样的天气效果搭配什么款式的服装、什么样的背景音乐最能符合消费者的心情。这些抽象的道具要素往往借助于传统的展示设计手法是难以达成的,而将数字技术融入到色彩学、消费心理学、光学等基础理论中,凭借预设好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人为地根据适时情形来调整光色、光线、背景音乐甚至于气味,使环境中的这些起着关键作用的抽象道具充分的发挥作用。在服装专卖店的空间环境里,通过数字技术的辅助,完全可以实现道具为服装全信息的传达和服务,辅助空间来衬托服装展示。

2.展示陈列设计的数字化

传统服装店的展示设计不论品牌抑或是款式几乎都是延续了同一种设计和展示的模式,不论是服装、箱包还是鞋帽基本都会采用一种平铺直叙的手法。在服装品牌专卖店空间中几乎都是静态的展示手法,无法给顾客留下很深的印象,容易给顾客带来视觉疲劳和购买厌倦心理。而且在传统外观静态的展示方式中,顾客也只能得到服装全部信息中的很少一部分。理想中的服装的展示陈列则应更加注重于自由、想象、互动,不再像传统展示中规中矩的摆设模式,在不同特点的空间环境里服装的展示陈列应该更加具有一种随机性,使顾客在空间中能很自然的和“衣”得到接触,除静态展示部分,服装展示在全新的情景环境下,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化装置手段来增加一些活动的地轨,可以自由的调节各种服装的摆放位置及模特姿态,变换一下背景状态,使得原本静态的展示方式增添些舞台艺术的意味。

三、数字化艺术设计在品牌服装展示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1.PRADA日本旗靓店

走进PRADA日本旗靓店(见图)就可以发现店堂的屋顶上方自由悬挂下一组组曲度自如的通气管的造型,这些看起来柔韧感与力量感共存的通气管装置在整个店堂中看似随意的覆盖开来,在一排排列队整齐的模特道具上方自由的穿梭,形成了乱中有序,对比在直与曲之间所追求的一种和谐,使得整个店堂看起来时尚感十足。设计师希望配合店堂空间的设计氛围创造出形似潜水艇通气管的物体,从而通过该造型传送影像、声音与光线。管道的末端安装了大小不一的电子显示屏可以用来展示PRADA的不同产品系列。管道内还安置了隐藏的播音器,可以根据人为控制来适时的播放一些不同的背景音乐,令置身其中的顾客沐浴在悠扬乐章中享受购物的无穷乐趣。管道的管壁上安装有调节光线的设备,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节合适的店堂光线。PRADA日本旗靓店的这种设计可以说是既带给了顾客视觉上的时尚感受同时也借助于数字化技术给展示增添了立体感和趣味性,让顾客将购物过程能在非常享受的感觉中完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数字化艺术设计案例。

2.FENDI罗马旗靓店

走入FENDI罗马旗靓店大门,有个过道空间,它的墙壁突出部分被用作一个室外剧场的电影屏幕,这个悬浮在空中的半环绕型屏幕播放着符合芬迪品位的短片、音乐、戏剧、历史等。利用放置在店堂内的电子屏幕来向顾客宣传品牌情况的做法现在在服装专卖店的展示设计中比较普遍,这也可以算的上是专卖店设计实现数字化所迈出的初级阶段。难得的是FENDI罗马旗靓店将悬浮在空中的半环绕型屏幕作为过道空间至店堂空间的一个过渡,为店堂空间的正式出现做了一个前期宣传和很好的过渡,吸引顾客怀揣着一份猎奇心理走入店堂深处一探究竟。从以上两个品牌服装专卖店的展示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靠的是一种技术,如何将这种技术巧妙的和设计艺术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状态,让数字技术能更好的为艺术设计的奇思妙想服务,使二者不着痕迹的融合为一体成为了实现专卖店展示设计的数字艺术化所要追求的目标。

四、服装专卖店设计数字艺术化的未来展望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感性消费。这种消费的特征是凭着自我的情绪喜好来决定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也就是说他所挑选的产品必然是符合他的喜好特征的。针对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商家及各销售研究中心都在不停地探索如何可以更好抓住顾客的“眼”留住顾客的“心”。据报道美国某服装研究中心正在研究一种“模拟试装系统”,该系统设想将传统的封闭的更衣空间完全改为开放,用一块大型的电子屏幕取代传统的穿衣镜,该电子屏幕为智能触摸式。进入试衣系统界面后通过屏幕前方的摄像头装置将站在试衣屏幕前的顾客的形象记录到电脑里,并同时从屏幕中反馈出来,根据电脑内部的身材分析程序迅速为该顾客的基本体型做一个准确定位生成合适的服装尺码。同时界面上会出现推荐给该顾客的服装效果图片,顾客可以选择性的点击。同时系统会配备各种不同的背景与灯光效果给顾客选择。最后点击“预览”,屏幕中就可以模拟出该顾客身着选中服装的图片。(见流程图)这样就使得原本购物时最让顾客头疼的试衣过程变为了非常乐于接受的游戏过程,非常符合现代社会讲效率、追时尚的特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充分享受品牌购买背后的附加价值——美、趣味、尊贵。对于卖方而言,则可以提高销售效率,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类似此类的智能系统会被开发的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将被广泛的运用于专卖店的设计中,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视觉的新鲜刺激、也可以充分调动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艺术数字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可以说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不只是停留在人们理智的观赏层面上,更多的能从情感上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生活工作中实实在在的服务于人们。

参考文献:

[1]方兴.数字化艺术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利敏,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篇4

(一)现实要素艺术化设计

《完美有多美》以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为开篇,影片的主创者以艺术化设计、高度拟真,现实地打造了一名将近不惑之年的普通修理工的“不完美”的人生。选择这样的一名普通修理工作为影片主角,显然颇有深意。影片以这样的平凡视角下的艺术化设计,一方面,昭示了中国电影艺术化设计的跨界意识开始渐渐觉醒,另一方面,亦将中国现代社会中的普通工人阶层与普通工薪阶层的状况,进行了同样高度拟真式的刻划――家庭、父母、生存、梦想等重重压力交织之下的几乎不堪重负,男主角亦因此不得不借酒浇愁。在这些现实要素的巧妙艺术化设计之下,男主角出离现实的诉求也就自然应运而生。而与此同时,打开男主角心门的那把钥匙亦就此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横空出世。这把钥匙的出现,既标志着男主角现实世界的有意识游离的开始,又标志着男主角平行世界的o意识臆想的就此开启。

(二)情节要素艺术化设计

影片中的情节要素是艺术化设计的重头戏,尤其是情节过程中的视觉艺术表达,更是举足轻重。在影片时空对比的快节奏转换之下,情节要素的表现力必然会出现明显的弱化,为避免这种情况,本片的主创者艺术化地一方面减少了旁白参与,另一方面则以强对比色强化了画面的冲击力,并借此艺术化地为这部影片增添了由画面所强化的出彩的整体艺术表现力。这部影片牢牢地抓住了当代青年的普遍求荣求显求富求贵的心理诉求,以男主角这一特例加以展开,以众多高级道具艺术化地铺陈出了与现实世界反差对比都极为强烈的平行世界,同时,更以奇幻的艺术化设计,浓墨重彩地强化了男主角、关键道具、场景等之间的对比度,从而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情节要素强化的更易沉浸的现实幻境。尤其是影片中的情节要素的想象发挥,更是为观众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意象式升华。

(三)门要素艺术化设计

门要素既是这部影片中的最大亮点,又是整部影片中的关键要素。门要素既牵系着现实世界中的温暖亲情,又牵系着平行世界中的所谓完美人生。因此,门要素显然是整部影片成败的关键所在。门要素的一端联结着现实,另一端则联结着幻境,任何一端的失败对于整部影片而言,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影响。同时,门对于中国传统意象而言,具有着超越其表象的许多可以引申的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的认知。[1]从影视艺术视角而言,门要素的艺术化设计,既是一种现实世界代入幻想世界的中介,同时,又是一种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在心灵深处的深度融合,恰恰是这种心灵合一的深度融合,才实现了以幻想游离现实,以幻想规训现实的直指心灵的隐喻意义。而一旦这一门要素面临消失,则男主角便不得不在现实世界与平行世界之间作出何去何从的终极抉择。

二、 时空转换艺术化设计

(一)组镜式时空转换艺术化设计

《完美有多美》一片中的艺术设计堪称完美,影片前半部分中的现实要素、情节要素、门要素等的艺术化设计,均为时空的现实与幻境间转换提供了最佳铺陈。而从平行世界的意义而言,这部影片更以全新的镜头组接设计与全新的视觉形象设计,将时空转换加以艺术化,从而为观众展现了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般写意的人生非常态。这种以幻境表现的人生非常态的生命体验代入,之所以能够令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亦在于平行世界艺术设计与现实世界艺术设计的艺术化无缝弥合。当然,在关键要素艺术化设计阶段,这部影片的艺术化设计还仅仅表现为一种所有影片中都存在的物性与物象,而进入时空转换艺术设计阶段,这种物性与物象即已悄然转换为一种艺术化图符式的象征表现。主创者更以艺术化设计的思路,将主观镜头、运动镜头的转场应用于时空转换后的平行世界,更强化了平行世界中的沉浸感。

(二)多重蒙太奇式时空转换艺术化设计

在影片的现实世界中,男主角的的生活叙事较多以常用的叙事蒙太奇艺术化地加以表现,这种表现将人物置于环境氛围之中,更加强调事件的逻辑关系与因果关系,重在表现影片中男主角眼中的单调、乏味、无聊的生活。而在影片的平行世界之中,男主角的臆想化的生活冲突则以表现蒙太奇的艺术设计技法加以艺术化表达,以突出男主角身份地位在环境氛围中的那种喧宾夺主性,同时,亦以这种蒙太奇技法凸显了周旋于两个世界间的男主角的那种身份地位巨大落差的戏剧性影视效果。[2]例如,在平行世界中,男主角的生活场景中艺术化设计的画像,即在背景中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用以强化男主角平行世界中极不寻常的身份地位,同时,亦以这种刻意的画像形式,为男主角在影片中的身份地位附加一层更具象征性的意义。

(三)格式塔式时空转换艺术化设计

时空的穿越与转换,是这部影片的艺术化设计的最大难点。纵观世界影坛,将这种穿越拟合为幻境世界中的形式且令其能够在观众的视知觉中生成,才能堪称是最为完美的艺术化设计。因此,这部影片采取了平行世界的逆格式塔式的同质异构技法,这种技法的应用,显然是影片中最大的亮点。影片中的幻境世界,仍然是与穿越前的现实世界的同质世界,只不过是男主角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异构式的天壤之别,这就使得种种男主角穿越前的仰求不得,变成了穿越后的委身俯就。这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化设计,为幻境世界影射现实提供了强大的 能量,从这种意义而言,幻境世界其实已经俨然成为现实世界异化的动力场,而幻境世界亦在这种动力场的时空转换过程之中,变得亦真亦幻,进而在观众的心灵深处已经将二者合而为一,成为一种心源性的“既完美又不完美”的矛盾着的统一体。

三、 现实幻境艺术化设计

(一)拟真幻境艺术化设计

艺术化设计的真谛,就在于根据剧本的有限文字描述,释放给观众无限的基于各种表现手段的完美的视觉呈现。《完美有多美》中近乎完美的时空转换的逆格式塔式视知觉完形,为影片的进一步的意象化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知觉基础与心理基础。显然,幻境需要一定的拟真性,因此,影片中男主角所进入的现实幻境,采取了多重艺术化设计,其中既有与现实高度拟真的同质化场景,亦有臆想化的奇幻场景,这些臆想化的奇幻场景,在主创者高超的创意之下,既美轮美奂,又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力,为整部影片插上了意象化腾飞的翅膀。同时,正是这些奇幻艺术化视效,为男主角平行世界中的性情改变,以及人生的大起大落书写了完美有多美的平步青云后的反思与诘问。[3]由此观察,中国电影中的艺术设计,事实上已经开始触及到了电影工业的灵魂内核。

(二)视觉画面艺术化设计

不得不说,后F代电影工业的批量式生产,已经将现代电影工业发展带入到了一个难以自拔的误区当中。后现代电影工业的发展,其实更应关注于影视艺术作品的内涵,更应以艺术化设计,将电影的情节故事之美、视觉画面之美、音效拟音之美等,以艺术化设计之手深度融合为一种美的更佳形式的释出呈现。例如,在本片中,故事之美恰在于近乎最低阶层的一步登天,而这显然是许多当代年轻人毫不隐晦的终极梦想。影片中的男主角自然亦未能免俗,由现实世界中的倍受奚落惊天逆转为幻境臆想世界中的炙手可热,从心理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绝大多数当代年轻人都怀揣着的式臆想,从而为本片展开了远超电影本身的故事之美。同时,视觉画面的艺术化设计,更将那种现实世界之中无法实现且可遇不可求的奇幻性,以无穷的张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4]

(三)臆想虚拟艺术化设计

《完美有多美》中的现实幻境,显然是基于真实世界臆想下的虚拟式建构。影片中的这种拟真现实的艺术化设计,恰恰为幻境的真实性提供了强大的客观保障,同时,亦为观众的短时快速自愿沉浸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怂恿力。而这一切,事实上都是影视艺术设计实践活动的成果。这部影片以艺术化设计为观众诠释了一种启示录式的警世性――完美有多美。可能在每一位观众心目中的臆想都不尽相同。而事实上,人无完人,事无完美。因此,完美到底有多美,恐怕在这个世界上都找不到唯一正确的答案,但是,从《完美有多美》这部影片之中,显然能够看到,臆想中的完美即便成为现实,也不见得真的就是完美。这部影片以艺术化设计,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强烈对比现实的幻境,同时,亦旨在忠告观众,珍惜当下的人生,那些风光无限的表面成功,或许并不值得羡慕,惟有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完美。

结语

从艺术设计视角审视《完美有多美》,我们看到,艺术设计的最根本的目的绝非西方发达国家的批量式电影工业模式,而是中国电影的精雕细刻模式。因为,以艺术化设计之力必将获得一种整体大于局部的美学意义与美学价值。从这种意义而言,《完美有多美》显然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化设计作品。这部影片中针对现实幻境的艺术化设计,更是令观众们获得了既移情且沉浸式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赋予了观众幻境规训现实的现实主义意义。所谓“物忌全胜,事忌全美”。真正的完美其实犹如海市蜃楼一般是并不存在的,其仅为人类美好愿望的一种逆现实折射而已。人生总有缺撼在,当下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正如影片的最后,当完美变成一种禁断式抉择的时刻,观众才幡然猛醒。

参考文献:

[1]王之润.影视艺术设计之色彩运用[J].青春岁月,2010(16):23.

篇5

二、艺术化的处理手法

目前我国古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通常所用的手法就是“勾边”的照明方法。将建筑的外轮廓形式用灯光勾勒出来。而这种照明手法的效果从美学角度来看是不理想的。因为这样的照明手法首先它突出的是灯光而非建筑本身,其次没有将建筑的细节、特色表现出来。从视觉上来看画面过去平面化,没有层次、虚实变化。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之初注重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所以在夜景照明设计时我们同样可以将这样的设计理念运用其中,将建筑、植物、水体相结合,不仅仅只针对建筑本身进行照明,使其成为一幅构图完美的画面。当多个元素出现在画面中时,设计者就应该考虑它们的主次、前后、虚实关系,要有取舍地对建筑进行照明处理。

三、以西安大唐芙蓉园为例分析

(一)大唐芙蓉园的定位和历史文脉

西安大唐芙蓉园,是全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亩。景区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

(二)建筑特征

大唐芙蓉园是一座仿唐式古典建筑,园内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大唐芙蓉园遵循古建筑应是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的原则。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三)照明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园中由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多个建筑构成。其中紫云楼、御宴宫,在整个夜景中,作为主体建筑做了突出照明设计。如图1所示,运用平实的照明手法把建筑的层次、轮廓做出了恰当的塑造,台基冷色调的照明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种怀古的气氛。同时水体的夜景也为整个景观的塑造增添了活力,灯光对墙面的大面积投光照明使得周围的树木形成了剪影的效果,同时植物也调剂了整体的夜景效果,从而避免了墙面上大面积投光的单调性。相对于主体建筑的照明,作为连接建筑单元体的廊道、凉亭它们的照明手法似乎就显得简洁许多,如图2所示,凉亭只做了檐上和柱子的简单勾勒,形成了檐上亮而亭内暗的对比效果,与不远处的紫云楼形成了呼应的效果,两者之间的主次、虚实关系一目了然。而水的夜景主要体现在倒影上,倒影的朦胧、虚幻,正好和建筑的照明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使得整个夜景更加丰富。中国古建筑是环境中的建筑,它不可孤立而存在,所以在做照明设计的同时也要将环境考虑进去。另外,在做夜景照明设计的时候,灯具位置的设置是影响古建筑观赏本身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常见的漏洞便是灯具设置在显眼处,影响了建筑的观赏性,同时这也是古建筑照明设计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古建筑不像仿古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将照明设计考虑进去而留出灯具的放置位置。“见光不见灯”是夜景照明设计最好的体现,看不到灯的华丽只能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在提高古建筑的夜景观赏性的前提下,对古建筑本身的保护同样是我们应该放在首位的,因为夜景照明是建筑在夜间形象的再现,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延长它的观赏时间,并非是重塑它的行为。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从传统的四合院搬进了单元楼,人们每天都在经历着以往没有过的高强度的工作,在现实中的朋友越来越少,朋友见面的几率也小了很多,而在手机上或者网络上朋友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目前朋友们之间的交流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的,但是每个朋友发过来的信息一律都是单调的宋体字,一点“情趣化、艺术性”都没有,因此人们对与进行交互的过程中的体验的关注也越来越迫切了。为了让产品更加贴近人的行为,更加人性化与艺术性,如何利用现有的移动网络资源去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的同时,也给移动通讯运营商带来一个新的盈利点是值得去研究和深思的。

第一,从用户体验上来看,当今是一个重视艺术性与个性化的时代,以均质、单一的消费群体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已经开始被以多样、变化的消费个体为基础的信息社会所取代。这个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的世界,带来空前复杂的感官体验,培育了普遍追求个体独特性、心理自主和消费自主的新一代。“新人类” 想要的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和舒适,而是渴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命,并且愿意付出金钱以换取实现这一愿望所必需的支持和帮助。重视并充分表现人的个性将是设计发展的主题。

第二,从技术实现上来看,增强型短信服务(EMS)能用于传送简单文字、图片和音乐。EMS通过使用多短消息服务(SMS)的串行传输,扩大了数据量,从而满足EMS传输声音和图片等复杂的传输要求。具有EMS功能的手机大概在2001年上市,目前技术发展得已经比较完善。不同于多媒体信息服务(MMS)的传输,MMS是按照3GPP组织的标准(3GPP TS 23.140)和WAP论坛的标准 (WAP-206和WAP-209) 建立起的有关多媒体信息的传送,EMS基于SMS的串行传输更具有可靠性和方便操作等特性。

第三,从运营商的盈利点来看,个性化需求是消费者众多情感需求的一种,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提升,对应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消费不仅要满足生存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生活和自我肯定的需要,于是开始更加注意消费的品质、消费的艺术性,而不是仅仅关注物质层面。产品开始向高品质、多样化、差异化、人性化、艺术性等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个性化服务也成为了移动运营商的新的增值点。

篇7

2摄影元素的艺术表达与设计创新

摄影师克里斯运用摄影术创造出西方古典绘画的意境。通过不同的感受与组织使得摄影作品有了艺术化的表现,克里斯有一组人像摄影模仿了达芬奇著名油画《蒙娜丽莎》,比较突出的是,他把画面中的实体背景经过了慢速虚化,产生了一种速度感,带给人时光流年的历史感,把人物的凝神状态突出在画面中心的视觉点上,让人们在时光流逝和人的永}亘,}生中找到了平衡。设计中的摄影元素是实践之前对实践结果的一种假设,以及对实践过程的预先安排在当今数字摄影过程中,主流设计思维以培养思维逻辑为主要内容。

在创作中我们要不断吸取经验,懂得总结技术难题,在创作的思想境界和表现摄影技术上,我们要看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理念符号存在着,并将这些符号转变为自己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有新意且震撼的作品。当然,这样的设计与摄影加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练习。

3现代数字摄影与设计的语言传播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信息设计感动观者,设计的实现途径依靠媒体传播。设计师利用制图软件技术与摄影技巧相互结合,经过后期制作与加工,使照片达到艺术化的渲染。

当今艺术领域设计师必须具备综合能力和素质,要做到在综合分析条件下如何尊重相关学科建构体,尊重环境,抓扣主题,客观包容,用低碳理念指导设计创作,作品才能产生特色,这就是设计师素质界限。设想,设计师自己在地下挖掘个空间,忘我的,不顾一切的追求有限的理想,能够创作出好作品吗?设计师在构想阶段要综合思考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关系,这原本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可当下有部分业者,只是近距离的深爱小环境范围,其作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好像与已无关。设计作品溶入环境是古人早已实践的观念,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着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了辉煌成绩。

4如何通过摄影表现设计的灵魂

摄影在设计语言中对美的传播是它的永恒主题,摄影师也可以和画家一样任意创建画面,利用拍摄的素材作画,借助强大的想像力完成作品,内容和现实世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素材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无论摄影师怎样解构现实,他也无法拍摄到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基于这一点,摄影作品总能客观的表达出一个事实:摄影师都看见了什么。通过研究摄影师的常用素材你就能发现他的关注点摄影师掌握了一定的时机把握能力,摄影的难点不是掌握技巧,而是怎样去运用它。若能用心留意、记录,都能转换成一个个创作灵感。设计技巧永远服务于表达,摄影师对于所摄题材的理解是摄影最核心的源动力。

篇8

2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展现传统文化与人性化、艺术化的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要素能够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提供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艺术、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传统文化要素存活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把传统文化要素与人性化设计、艺术化设计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具体的,在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要将古代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哲学充分运用其中,形成了较为创新的艺术中心设计模块,也进一步提升了艺术中心之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设计风格的主导下,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诉求和功能,即满足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间、便捷快速的学习、休闲与体验的场所。也就是说,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人性化”“、实用性”这两个原则,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提升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要知道,新时期的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建筑物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即实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费,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践行。例如,现代艺术中心的绿化设计与建筑物区域的分割,无论是绿树成荫中的宽阔道路还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虑该艺术中心在设计中关于行人、游客与参观者的需求,尽可能的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适、便捷与健康的环境。此外,根据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局部设计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要求,实际的设计工作也要凸显实用性的诉求,将空间充分利用,体现出传统建筑设计的简约理念。再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必须体现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积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区域,范围极为有限,这为其他服务型功能的拓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广场区域的设计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与外部空间贴合度较高,绿化的设计围绕整个中心的内部和外部展开,可以确保现代艺术中心的环境质量、空气状况与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车场的设计也要十分实用而耐用,要连接文化艺术中心与外部空间,同时开阔的停车场区域规划能够满足海量人群的停车、取车的需要。总体来看,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品质和规划质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实用性为指导原则,以传统文化要素为设计理念,力求发挥出现代艺术中心的最大功能,实现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此外,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设计还要具备一个很大的特色,即设计空间内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应用,这也是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水、湖与植物的大量运用,是设计造景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提升设计的品质;另一方面彰显出现代艺术中心的独特吸引力。可以想见,在湖光山色之间,品味鸟语花香与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将人们带进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从而进一步凸显现代艺术中心的特殊文化气质与艺术内涵。

篇9

二、产品设计之“艺术化生存”

产品设计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艺术化的发展趋势。一些设计大师如索特萨斯等人的家具设计,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人性化的色彩,其本质就是设计的艺术化。在后现代语境中,大规模的市场群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多中心的市场要素,不同阶层、习俗、人群、语言、传统、行为方式的文化群体细分着市场,因此,迫使无限制的大批量生产转向有限规模的生产,无论是手工方式还是机械方式,在这种趋势下,设计师关注着设计的文化和人类学范畴的相关问题,如伦理、道德和艺术价值,而非单纯的商业价值。产品不仅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文化的艺术的价值,是以隐喻的符号的方式表现的这种价值。从设计和产品的生产方式上看,产品设计的艺术化生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手工艺术的复兴,新手工艺术将成为设计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手工艺术以无数劳动者的实践为基础,以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意志为蓝本,以物的加工改造为实体,是一种呕心沥血的文化积累。新手工艺术与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异,而在品类和艺术形式上有新的表现,它从造型、色彩甚至构成方式和陈列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现代性和现代艺术的形象特征。在后现代语境中,新手工艺术不经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而且作为高技术结构强有力的一个互补机制,平衡者着人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设计与手工艺品的结合。在高科技的设计和生产中,传统的手工艺与高科技的生产、设计相结合,使得产品设计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大工业生产体系和方式正在向着大批量、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型,这种转型是为了提供更多、更好、更适用的产品,为了适应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蕴含着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一种艺术化趋势。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中,机械与电子技术与手工技艺相结合,根据所选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需要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工具。如:HansWegner设计的Y椅,构架采用弯曲木,另外的仅是编织物,自然材质感强烈,体现出人与自然材料的亲和性。归根结底,人们是想寻找一种新的复合关系,连接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实现双方的融合、共生、对话,以满足人们在“拟像”符号的世界中对更加复杂的品质的寻求。三是机械产品趋向人性化、诗意化的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为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人性化的设计和诗意化的产品生产都将成为现实。就产品的生产而言,手工产品的手工艺品质、使得产品天生具有了人性,是“生态的产品”,大机器产品经过人性化、诗意化的设计,同样能创造出人性化的产品来。诗意化的和人性化的实际上就是艺术化的设计。如:卡尔洛·莫里洛设计的书桌,采用玻璃台面,体现现代科技的特点,而原木和积层木的结构体现出自然材质的美,使该设计具有更多的艺术化特性。要实现这种艺术化的设计,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如何从人性化的、生态的角度去从事设计,将产品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满足人们对复杂品质的需求,以此重塑人类的价值维度,构筑人的精神家园。产品设计的终极指向是艺术化生存,这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的概念。产品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的工具,更是增加生活乐趣的载体。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来自于产品内在的品质是否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的需求。要使产品具有吸引力,设计师必须对生活方式展开研究,将行为、观念和器物本身互相整合,真正实现了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

篇10

2.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和多维化表现

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是指设计思维依赖于数字化科技呈现出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视听语境。数字化技术可实现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和多维化,使得它在与受众的交互过程中具备更自由的手段。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是指使用数字手段处理设计元素的扩展,使得它不再局限于板上绘制、纸上绘画,或者数字的单一图形图像元素,而是采用多种手段的合成;艺术设计的多维化是指数字的输入输出的处理手段的多维化,它可以接收外部的图形图像、视频流、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并加以后期处理形成新的设计构思,使得设计思维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得以呈现。例如2004年央视CCTV-11戏曲频道《妃音阁珍藏•寄情篇》中以蓝背为景以胶片拍摄手法为主手段输入计算机后使用影视后期合成手段进行抠像再辅以数字合成技术,呈现出了一场水墨戏剧的饕餮盛宴。在这个案例中,“蓝背为景以胶片拍摄手法为主要手段”即是艺术设计多元化扩展的艺术表现,而“使用影视后期合成手段进行抠图再辅以数字合成技术”则是艺术设计多维化的一种艺术表现。水墨元素的艺术表达是一种设计思维活动,它是以一种再创造的设计构思让传统水墨在设计中延续新的活力,当代水墨元素设计的呈现让我们以一种数字化的方式接收到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它是区别于西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元素通过数字化时代的艺术再造谋求新的生命延续,将当代审美观念的发言权再次逆转到了自身,同时也使水墨元素的视觉力度感和对现代心灵的撞击力扩展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新高度。

3.水墨元素在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现

中国传统元素尤其是水墨元素,是根植于国人骨血里的历史沉淀,是传统元素语言里的精髓,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之一。它独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形式蕴含着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溶的契合点。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水墨元素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设计者们一致的推崇,国内外以水墨元素为设计素材的作品百花齐放,使得水墨元素在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现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3.1水墨元素在数码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水墨元素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水墨元素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受众共鸣,形成了中国民俗特色的艺术形式。在现代产品语意的设计中将水墨元素进行设计思维再造使得它承载着中国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强调着视觉上的造型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悦。随着水墨元素不同的构思让这些产品在细微变化之中透着具有内涵性语意特征的力量。例如,在频道包装设计中水墨元素的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现:央视CCTV-11戏曲频道的《妃音阁珍藏•寄情篇》在2004年度Promax&BDA年度艺术家大奖“金球奖”中荣获殊荣。该频道包装设计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成就,归根到底和中国传统水墨元素的艺术设计构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墨元素在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现根植于中国传统水墨的“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的意境,因此在数码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对于水墨元素的偏爱达到了一种任何设计领域都愿意去尝试一把的地步。数码插画创作者在对传统元素的借鉴和吸取上进行了再创作,它以传统元素为依托,利用数码艺术绘制出了这充满了灵动的东方女侠,肆意潇洒的神态,衣襟飞扬的洒脱通过水墨元素张扬的墨痕飞溅让整个画面充满力量,极具戏剧张力,使得中国武侠精神得以在水墨元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网络游戏宣传中,设计创作者同样使用了水墨元素的艺术表现,配以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挑起深藏于男人身体里的渴望建功立业、招兵买马、肆意战场的豪情。传统水墨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而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水墨元素在这里展现了中国古代侠士文化底蕴与渴望洒脱不羁的特质使得这种新颖独特的设计表现进一步提升了水墨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表现能力。

3.2水墨元素在日常衣食住行中的艺术表现

水墨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底蕴精髓所在,“传统”一解在《后汉书•东夷传•倭》谓之:“自武帝朝鲜,使驛通於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亦即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性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而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它讲究的是笔墨、留白与意境,其意境表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没有笔墨的留白之中品味巧夺天工的画外之境。也就是说,在客观的设计画面和笔墨中,主观能动的内心可以产生出奇妙的意境。在一黑一白之间形成韵味无穷的艺术意境,让人浮想联翩。中国世代相传的正统设计元素运用于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了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再造,保存了新的生命力世代相传。例如在服装中水墨元素的再次构建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亲和力和艺术感,更易于国人与世界的接受;而在食品包装设计和居室墙艺影壁中,水墨元素的应用遵循着“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原则,在虚空的留白和实际的山水之间感受山水之外的天空遥远,浩渺烟雨与空灵意境;国人于怀旧与复古的情节的设计,不但表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广博、同时也具备浓厚的历史文化及民族特性,设计者们在高跟鞋的设计中加入水墨元素的设计,使得它呈现出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高雅,婷婷淑女盈盈顾盼的意境由此得以展现。在数字化的今天,我国传统元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设计者把传统元素融汇在国人“衣食住行”的设计作品中,为水墨元素在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篇11

1线的节奏与韵律

艺术花板是现代装饰常用到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常用的装饰花板基本呈现特征大概可分为两类:镂空花板和浮雕花板。其中线造型在镂空花板中的表现是平面二维的。线条的本质属性是平面二维的。平面二维性或称为表皮性,依靠雕刻刀或钻头,手工或激光雕刻机器对木,金属等表面进行装饰处理。有阴刻和阳刻两种。往往只有一个面进行欣赏。这种花版讲究刀法,力度和线条的完美结合。在镂空花板艺术创作中,木板镂空后产生的正形或负形就相当于绘画作品中的线条,是花板艺术作品的生命,体现线条性格和韵律。

远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线条已经显示出二维艺术的平面表现能力。战国时期,出现了用“线条”绘制的帛画人物,发展到顾恺之,吴道子,黄宾虹,齐白石等各代名家的平面二维绘画作品中,无不以线条的变化和线条的气韵生动而构成,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独立线条的节奏与韵律,二是整幅画面线与整体的节奏与韵律。

(1)独立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线条的长短,疏密,交错,层叠,浓淡,虚实,呼应等,形成二维空间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画面中,讲究线条和谐的应用与排列,利用系列符号的程式手法将纷繁杂乱、模糊抽象的物象规律化,条理化,具体化。浮雕花板不是本文的重点,暂不详谈。

四川邛崃文君酒店的文君花板设计,将线条的二维表现艺术达到高度概括、精炼、明确的程式化。文君故事是《史记》记下的唯一的一个情节完整的爱情故事。故事浪漫动人。在设计平面稿时,线条所呈现的风格与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线条已远远超出简单的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情感,意念,思想的载体。

二维平面中,线条不仅可以构筑起自然物的形、质和空间,蕴育了画家的主观情思。形成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如:陈老连的“高古奇亥”顾恺之的“春蚕吐丝”等都是完全超越物象之范畴,超越画家的情感范畴,进入审美层面。

(2)线的整体空间的节奏和韵律表现。线条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之外,在整体空间的装饰中,设计师对空间的线条和花板的线条的节奏与韵律,需要很好的衔接与考虑。文君酒店运用艺术装饰花板作为门的装饰手法,镂空的花版门与酒店的建筑装饰设计能很好的融合。一路走过听着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闻着文君酒的醇香,看着精心制作的文君艺术花版,艺术气氛与情感都达到一种融合。在酒店公共空间,镂空花板的艺术形式视觉效果强烈而突出,提升了酒店主题文化。

2线造型的抽象与具体的表现力

作为造型艺术的线,它在造型中要体现的是对装饰花板造型的丰富表现力。

线在造型时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同样是一根直线或曲线,创作者可以通过其长度、曲度、方向的改变来处理成成千上万种起伏不定的线,将这些形状各异的线进行有机的组合处理,就可以产生异常丰富的造型,用以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意图、创作思维。一件成功的花板艺术作品,它的造型应该体现与配合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线形的流畅、形体的起伏、面的转折及相互关系,作者都在有限的空白里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一方面,它通过造型的轮廓线来构成形体;另一方面,是通过造型上两组交叉平行直线来增强造型形式感。其造型充分而理性的应用了线的各种处理方法,通过他们各自力量的对比、方向的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形式来构造整体,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方面以直观的线与抽象的线同时存在于某一造型设计中,其设计充分运用和体现出了抽象与具体两种概念线的相互并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品以“人物”形为基准的外轮廓线,构成飘逸,柔美的造型特征,它转折明快的折线所表现出来的正是抽象的线的概念与内涵,而作品运用花,装饰人物,浪花,传统的花窗的元素组合构成形体块面的转折及线条疏密的变化,表现了抽象线与直观概念线的相互并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各种元素的组合构成了作品内在美的本质。另一方面,线造型的表现功能及表现魅力,产生了作品的内外空间既虚实、阴阳空间。一条条粗细不同,流动、畅达的线条将作品进行有机分割,使作品具有无尽的流动感和生命力。从作品各个角度来分析,造型体面的转折,面与面之间的界限,整体各部分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分割,以及作品自身的外轮廓线,这些都体现了线在花版中的具体应用。再次,线在造型时表现为确定与不确造型可以随着欣赏角度的不同而在视觉上产生改变。基于以上线在花板艺术造型中无穷魅力及丰富的表现力,创作者灵活应用直观与抽象这两种不同概念的线,使两者有机紧密结合,对于传达创作者的创作思想、意图,启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对似乎矛盾的造型要素,在实际的创作中,不论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可能是由绝对直观的线来构成,更不可能是由绝对抽象的线来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统一于艺术作品中的。

3花版线造型与技术工艺的关系

传统木雕花板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国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体现出中华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

装饰花版是现代装饰与工艺结合产生。一定的装饰品格、形式、风格的形成,直接与一定的工艺技术,工艺规范相联系。所谓工艺规范,是工艺材料与工艺技术和工艺过程的一种限定。

(1)工艺材料的限定。材料,无论是自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都有自己的质的规范性。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它,适应它,把握它,在把握内去改造、利用,使其造型、成型。如文君花板运用高密度冲纤板,运用雕刻机切割,由于冲纤板的密度很高,限制了线条的连贯性,花板阴刻,要求线条互不连接,并不超过一定的长度以保证花板的一定强度和雕刻的适应性。

(2)技术条件的限定。工艺规范的形成,除来自材料本身的制约之外,很重要的另一个条件是技术条件。文君故事花板在设计时就考虑到雕刻刀是机械化,不是使用人工雕刻,在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线条高度概括,也给设计的艺术性的体现提高了难度。

工艺不仅影响装饰,还能产生一定的装饰形式。工艺本身就成为一种装饰方法和装饰形式。线,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具有强有力的表现力。随着工艺材料的更新,技术条件的提高,线造型在装饰花版中会创作出更多更有艺术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