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1 08:20: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共管理思想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管理的目标、方式、范围和主体都和行政管理有很多相似点,在分析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之间关系的时候,应该重视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产生背景。公共管理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和领域,该理论在产生的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对政府管理进行研究,也是公共行政学。在相关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发生了重要的转换,具体来说,从以往的公共行政向公共政策分析转变,再向公共管理转变,在公共管理中,重视效益、效率和经济。这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由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政府财政困难,使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等社会危机十分严重,因此,政府办事效率很低,使社会问题严重,导致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第二,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因此,政府应该更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国民经济进行运转,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三,由于信息革命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向透明、高效和灵活的性质转变,政府为了和社会特点相适应,建设了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第四,随着传媒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政府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政府产生了巨大的改革压力。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学科结构、探究方式、探究主体和探究范围,成为政府管理的主流和趋势。一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执行政策而是制定政策,政府应该将市场和顾客作为服务的导向。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分权和授权的方式,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借鉴私营部门的经验和手段,应该转变传统的对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控制,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二是政府应该重视提供服务的质量、效果和效率,对相关的行政规则进行灵活的执行,对控制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要提高政府在工作过程中的预见性,提高成本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总之,西方国家对公共管理的改革体现了社会的新需求,也是社会科技、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产物,虽然在实践和理论中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公共管理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方式、对象和主体上的改革,转变公共管理的主体,重视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源于美国,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政府管理。行政学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即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科学化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之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内容和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断增多,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也不断发展。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本质来看,公共管理随着社会实践的产生而产生,是科学化的公共管理活动。我国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中介组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公共管理主体、管理的方式和对象也不断发展,因此,我国不断加速行政管理的变革,使政府职能进行转变,探索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公共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行政管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认识公共管理对行政管理借鉴意义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结合。第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应该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适应,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相关理念,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应该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社会环境进行考虑,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充分反映出我国的社会特色。在学科设置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公共管理为一级学科,其下设的几个学科中包含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是我国目前行政管理的新发展趋势。在管理的内涵上,方式、手段、范围、内容、对象和主体都是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更新、扩展和延伸。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管理,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在管理的方法、方式和范围上的改变,并不是政府职能的丧失,众多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也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之下进行,因此,应该在我国的国情之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界定。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第一,公共管理将政府组织、政府管理的规律和第三部门的管理作为研究内容,而在行政管理中,研究的内容较前者来说,比较狭窄,二者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公共管理研究公共部门及其在管理过程中的规律等问题,但是行政管理将公共部门的管理规律和管理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第三,在公共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将工商企业和政府组织视为统一的整体,只是二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性质不同,但是,公共管理着重于对公共部门的管理,而行政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在权利的角度上,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因此,很容易将这种权力看作为无限的,应该对整个社会生活负责。但是,在政府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政府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结合,提供公共服务,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2项目部采取的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项目部采用“策划在先”、“样板引路”的质量管理措施。质量目标明确,确保“长安杯”或其他目标奖项。明确各个分项质量目标和具体标准,保证过程创优,一次成优。在质量标准确定后,施工方案经多方论证优化,从材料、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等均先确定样板,严格按样板施工。及时办理确认。确定管理措施:验收程序制度化。确保每项施工都按确认的样板质量、工艺标准,做到交底在先、实物参照。同时按规范要求做复检的材料直接抽样,做到资料与工程同步。加强对装饰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培训管理工作,充分调动装饰单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为标准,对吊顶、石材、木挂板、木门、地砖施工等分项工程,每项均在现场组织施工前质量技术交底,相互观摩学习,以此促进工人在心理上对施工质量要求的适应能力。项目部配备专业工长,对各个部位每天跟踪检查。将存在的质量问题在现场及时纠正,对多次出现的同一类型的质量问题,又不及时改进,就组织分包方劳务、工长和全体工人召开此类质量专题会,分析原因,找出结症,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大家认识统一。杜绝一切因工人技术或施工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及时予以返工,绝不姑息迁就。对施工质量采取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加强细部控制,细节决定成败,对精装修施工中的细部节点的控制很重要。预先制定若干个关键细部质量控制点。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从施工工艺方面提高工程质量。
3重视各分包单位的协调工作
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及时,直接影响进度、质量等多个方面。由于工期紧,室内精装修与土建、系统安装工程存在交叉施工,最重要的就是和安装单位的协调配合。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安装系统繁杂,交叉施工的工序特别多。在施工之前组织安装和装饰对图纸进行核对,找出很多相互矛盾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实际发生之前,避免了大量的返工,为抢工期节约了时间,避免了浪费。
4产品保护管理
地面地砖、石材铺贴之前要求装饰单位将覆盖材料购进现场,地面边铺贴边覆盖,确保已铺贴地面100%的覆盖保护。对墙、柱面石材阳角,边施工边用木板保护。对楼梯踏步、石材台阶边施工边用木板保护。对大面积石材墙面采用塑料薄膜全面覆盖。
一、对于XX及项目管理公司的认识:
我进行了XX公司发展历程的培训,使我了解到XX公司从1987年公司开始投资咨询业务至今已经经历的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些年里XX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成立了多家分子公司,具有投资咨询、造价咨询、招标、能源与环境咨询、工程监理、信息化工程咨询业务等强大的综合咨询能力。
北京XX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纳入了原北京XX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业务。北京XX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满足政府和社会各界客户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需求,提供项目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管家式”专业咨询管理服务,通过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使得政府和社会客户的投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项目管理公司推行“PMO+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控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我来讲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二、对于公司 “PMO+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认识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为公司设置的职能部门,是项目经理部的直接管理机构,对公司所有项目经理部实行从组建到解散全过程服务、协助、支撑、管理、指导、监督、评价、考核。
项目经理负责制则是企业制定的、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责任制度。
二者都是以项目为基础,PMO通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结合企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将项目的实践、过程和运作形式化和标准化;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了对项目质量、安全、风险和运行的首要责任归属,通过强化管理的有效性,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二者的结合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三、对于项目管理工作的新认识
毕业之后,我的工作经历主要是在施工单位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和一项目的技术支持的相关工作,中间穿插了投标和评标的工作经历。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的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施工管理。来到XX后,讲解及对相关资料的学习,让我的的思维豁然开朗。
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专业化活动。它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不仅仅是局限于施工的管理,从项目的策划直至项目的决算甚至到项目的消亡都贯穿着项目管理的身影。因此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项目的推动与发展。
项目管理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知识面很广的业务。对于个人而言,不可能将所有阶段的各专业都弄得非常深入、清楚。也就是说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沟通与协作,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也是推进项目发展的重要方面。
1 前言
所谓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具体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将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及消耗控制在成本计划内,并随时揭示和反馈,使之实现甚至超出预期的成本目标。
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内容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包括对建设项目使用的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方式等进行综合管理及会计核算,对投资资本的使用的效益做出客观评估,对投资资本的使用效果进行有效控制及监督。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基础建设项目的成本筹划、财务预算、资本筹集以及投资成本效益评估等。
3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
之前,工程项目施工主要是依据上头下达的任务而完工就算是工程建筑完成,对成本一般都不予考虑。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日益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成本管理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程项目领导者以及成本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依然不足,缺乏成本意识,例如,在某项工程中,形式上权责明确、分工较细,在施工前没有相应的成本计划,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缺少控制。
3.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力度欠缺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力度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2.1 成本控制方法较为落后。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均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无法找出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降低成本管理的效率。
3.2.2 成本控制时间不对。很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时间局限在项目开工到完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但是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不应只包括上述时段的成本控制,还应包括建筑工程前期的市场调查、工程信息跟踪、投标成本以及质量保修成本等。
3.2.3 成本控制动态管理效果差。很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没能跟上成本发生步伐,普遍都是成本发生过后才对成本进行控制,无法对成本目标进行动态管理,成本控制效果差。
3.3 随意降低建筑施工材料质量
在整个施工项目造价中,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设备所占的比重较大,使得很多管理水平较低以及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通过随意降低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也许这在短期内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由于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质量先天不足,使得工程质量大大降低了,因此而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这样不仅没有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反而增加了工程的整体造价,更为严重的是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及信誉大打折扣,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4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对策
4.1 树立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施工单位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但总体来说,我国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未形成科学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理念。科学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应该是面向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该是全面的成本管理,即不仅对建筑企业一些重要的施工设备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还应对建筑企业全体职工所参与或者进行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企业的管理范围内,企业不仅仅要重视对内部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更要重视外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比如对建筑企业项目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进行统一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4.2 加强对施工直接费用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用、设备使用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其他直接费用等,直接费用一般占到项目总造价的70%以上,由此可知,只要控制直接费用的成本就能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总成本。
4.2.1 人工费用的控制
对于分项、分部工程而言,主要是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然后再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先对人工费用进行计划,避免完工后在计算成本而导致人工费用无法控制的局面。对于零星用工项目施工,应从用工日进行费用控制,首先,要求承揽该施工项目的工程队做一个样板成品;其次,根据样板成品的完成所需的工日计算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所需的总工日,工日的单价根据市场价以及劳动定额来定价;最后,经双方协商确定总价。
4.2.2 设备使用费用的控制
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设备,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作用,且应对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调度,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中,尽可能一机多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时段,减少机械设备的费用开支;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以此保证工程的质量及进度。对于可以租赁的机械设备,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优选租赁费用较低的租赁单位,以此实现机械费用的成本开支。
4.2.3 材料费用的控制
建筑施工的材料费用主要包括主材料费用以及辅材料费用,在工程项目总造价中占有较大比重,控制建筑材料成本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关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限制施工材料的使用,实行建筑材料使用申请制度,对每一项材料的使用都应严格登记,避免浪费;同时建筑材料采购人员应采购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以此才能从材料用量及材料价格上对材料费用进行控制。
4.3 提高成本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应该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即在实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自动化水平主要表现在项目施工的质量上,即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严格控制项目的施工质量。项目施工质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表示质量不足,项目施工质量超过规定的标准,表示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还是质量过剩,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成本,给建筑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周豪新.安哥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红水河. 2010(04)
[2]谷文宏.论施工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8)
[3]白玉山.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5)
[4]刘玉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6)
近些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相关业的迅猛发展,而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业快速发展,也为项目工程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的标准。严格践行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规范化已成为当代建筑市场必须履行、保证的义务,改变了以往施工管理的陈旧方法和观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的协调化是强化工程项目的有一要求。因此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实施新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当前的施工项目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
所谓进度管理,就是按合同规定进度的要求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并控制施工预算,以扩大企业的投资效益。对此笔者主要从施工进度管理职责与控制施工进度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施工进度管理职责
(1)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该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及合同工期要求制定,其内容要以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设备的搭配、工种的协调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主。(2)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实施后,要对其执行情况严格监督,以确保施工进度计划中资金、施工物资、人力调配的到位。当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时,要及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解决,必要时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执行。(3)协调监督各分包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由于土木工程建设工期较长、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意外事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按进度施工或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等情况,因此,要对各分包单位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外情况发生要及时对其施工进行协调,必要时对其施工计划进行修改或补充。(4)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重大变故或自然灾害而导致无法按进度施工时,要及时上报并与业主沟通。
(二)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1.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庞大的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如有施工工种搭配不当,施工方对于施工责任、任务和目标不明确,施工场地布局的不合理以及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存在施工干扰等现象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施工技术的失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组织对某些施工问题或设计中的失误解决不当,或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不当等,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工程逾期。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业主拖欠工程款,施工材料的数量不足或拖延以及发生重大的设计变更等情况,都会造成工程逾期。
2.施工进度的控制措施。在施工进度的控制而言,就流程方面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循环进行。即计划的编制、执行、结果检测和纠正计划的偏差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严把施工进度关。就控制方法来看,应采取组组织、技术、合同三种措施保证施工进度的控制:(1)组织措施。对于项目各阶层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划分其职能、合理安排其分工,为保证项目各阶段任务的合理、有序进行要对工作的任务进行分解,以控制进度目标。另外,对于进度的协调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并对工程进度进行定期记录,定期开会协调进度工作,以规范进度管理工作。(2)技术措施。在土木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认真研究,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家规定,对于施工技术的选择要合理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增强施工效率,但在原则上要坚持选择科学可靠的。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故或发生设计变更,要及时与各施工部门沟通并对施工进度计划做出调整,必要时制定新的施工进度计划。(3)合同措施。合同措施主要避免分包商、业主和供货商之间的利益纠纷,加强合作各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约束力。对于施工进度由于单方的失误或变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及时交涉,妥善解决。当工程处于完工性阶段时,为保证后续进度应及时通知业主和验收方做好后续工作。
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一)综合管理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想将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科学的质量保证模式,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而制定质量目标,编写质量手册,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系统,将土木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可行化。
2.合理控制协调施工工种与施工设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因此,在土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对其进行质量观念培训,帮助其树立质量第一的责任感;第二,构成工程的主体是建筑材料,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施工设备是现代化施工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施工设备的协调是项目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施工设备的选择、搭配和协调也是质量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任务。
3.规范施工环境,优化施工工序。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有工程管理环境,如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系统等;有工程技术环境,如水文、地质、气象等;有劳动环境,如工作场所、劳动组合等。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规范。如对劳动环境进行规范,可以保持工作场所中材料设备堆放整齐有序,保持工作面的道路畅通,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等措施,从而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施工质量管理规范
(1)在工程开工之前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如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并结合业主关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及实际工程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质量指标。(2)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注重技术规范与图纸标准的培训工作,对各级施工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合理协调施工设备的使用,严格要求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定期对施工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以确保施工机械的日常使用。(4)合理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质量。(5)根据相关规定及企业自身文化制度制定施工质量奖罚措施,规范施工质量管理。(6)定期对施工人员及分包商进行相关工程质量意识培训,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其对于施工质量的责任感,从而加强工程施工质量。
(三)施工质量管理注意事项
(1)在工程开工前,将制定好的施工技术组织设计报监理部门审批,经审核之后方可施工。(2)对于引进的新技术和新材料,首先要出具相关的技术检测数据及材料鉴定证明,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方可使用。(3)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件影响工程质量,对其因素要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保证工程施工步骤符合计划的施工设计及相关规范。(4)对于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要建立质量管理专点,并安排质量意识、责任感较强的施工管理人员负责。还要在施工之前出具具体的施工计划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方可动工。(5)对于工程中隐蔽部位的施工,要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施工检查,每个施工阶段完成后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并对检查项目进行抽查复核,以确保其质量。
三、土木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管理
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是对组织生产的全部活动进行具体控制,使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行为减少、消除,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针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从根本上坚持安全管理的原则。提倡安全与生产同步,生产的同时必须紧抓安全,寓安全于生产中,这样可以对工程施工起到促进与保证的作用。(2)制定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工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要按照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例行安全检查。
四、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工程,其中很多新的东西值得我们探讨,总之,施工组织只有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对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以及落实安全比天大,责任重于山的观念,才能实现卓越的管理,从而铸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徐仙国.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研究.建筑设计管理.2010(11)
[2]关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需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1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是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施工的,投资比一般的工程要大,涉及的部门也非常多,施工中会发生很多问题,需要很好地协调才能使工程正常进行。水利工程的地形、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较复杂,必须由专业人员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通常水利工程较为庞大,施工过程中会对居住在上下游的居民带来不良影响,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所以需要严格的把控,保障人们的安全。
2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1提高从业人员质量监管意识。当地政府应该采取有效举措,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监管意识,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进行。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要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政府部门要增强强监管力度,培养从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对工程中比较重要的项目要挑选专业能力强的员工[1]。监管部门要定期考察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以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达到行业要求。2.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想要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水利工程的各道工序是互相关联的,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实施,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获取高额经济利润不惜牺牲工程质量,不按相关的技术标准施工。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时间,不严格执行相关质量参数,导致工程不达标。所以,必须要遵循水利工程标准,采取科学规范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为水利工程造福于人类奠定基础,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3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管理人员不足
一般对于新建工程项目而言,配备的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并不算多,而且其中的一些人员还很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表现不足。而且工作地方一般都为露天和远离城市的偏僻地区,其工作环境条件较为艰苦,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工程人员,也不愿意到这些艰苦的地方工作。所以那些剩下的进行户外作业的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管理的专业性知识,缺乏应有的现场管理经验和责任,这管理缺失导致了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1.2 仪器设备出现老化导致安全问题
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的越来越快,伴随着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在水利工程中,也需要引进大量的高科技技术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作业效率。虽然有时一些水利工程项目都不算大,但是我们也要认真对待,也要配备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水利安检设备,并且经常对其进行专业性维护。
1.3 施工人员的专业生产水平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水利施工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且周期长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比较大。近年来,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招聘了大量的农民工,而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对水利施工的各个环节了解不多认识不深,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很难在某个施工岗位长期该工作,缺乏稳定性。再加上很多水利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仍然还不健全,没有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灌输安全生产的理念,使得很多农民工对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差,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4 水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费问题
由于管养分离的实施,水管部门都是通过招标的方式让一些有能力的施工单位来进行项目的建设,并给定了固定的项目资金。在施工单位有了固定的总费用情况下,往往出自私心,会私自扣除一些经费,这些经常导致安全事宜达不到,如一些安全设备和用具的缺乏,施工技术也达不到要求。再加上水管部门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问题不太重视,最终致使水利项目不能达标,存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5 市场环境不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水利工程市场环境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提高,然而目前的市场环境很不规范,其存在的各种潜在问题成为引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利工程市场环境中,垫资、拖欠施工人员的工资和各项工程费用、擅自肢解工程以及非法分包和挂靠现象层出不穷,再加上行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查处力度,采取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也不尽合理,使很多非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遏制和惩罚,导致难以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而市场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必然会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制度和相关的管理方法上面表现更为明显。很多企业的安全问责制流于形式,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很难在管理上达成共识并进行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以及不可预估的后果。
2 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解决的措施
2.1 抓好安全教育,在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预防,思想是关键。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加强从管理层到基层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安全第一为原则,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制定安全制度,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领导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迫使和激发从管理层到项目部人员抓安全的自觉性。并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和一票否决的制度以及大量事故案例、事故通报、大会动员、小会布置讨论、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极大提高职工、民工对安全的责任感。使每一个人都明确:施工安全,不仅关系个人的生命安危,它同时也关系着工程的声誉和形象,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与否,它确实是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在思想上建立了忧患意识,使每个管理人员和民工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就为贯彻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2 施工队伍组建时拟安全管理,从组织上落实安全措施
每一项目上马,工地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现场设质量安全员,赋予相应安全管理权力,包括违章作业制止权,严重隐患停工权,经济处罚权,安全一票否决权,保证其有效行使职责。
在组建施工队伍,施工班组时,应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可以对安全质量意识较差,并犯有安全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项目轮空制:即组建班子时有意识让其轮空,使其接受教训。可令项目责任人充任非脱产安全员,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迫使其督促下属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2.3 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
坚持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是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均执行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的每时每刻中间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了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三全”安全系数控制的要求。
2.4 作业现场抓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最终落实点,也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最终发生的地点,必须严格把握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安全施工。
(1)建立和健全各类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如责任制;抽查制;安全交底;防火、安全用电制;机具、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纪律等。应设专职安全检查员监督实施,发现任何安全事故隐患和苗头以及违章操作,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严肃查处。
(2)严禁各类无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种;严禁非电气人员安装维修电器电路;严禁闭杂人员进入高空悬垂、危险作业,易燃易爆品堆场堆库,避免发生各类意外伤害。
(3)各工序交替、工种更换、作业面交付等环节,应包括安全交接;应特别交代安全控制的;“预警关”和“关键点”,防止因情况不明或情况陌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4)赶工作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深夜班作业及连班作业极度易引起因施工人员的身体疲倦,深夜瞌睡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一般应尽量予以避免。
工程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加班加点作业,安全员应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巡视,时刻控制现场作业状态,严格防范意识事故发生。
3 总结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水利技术推动了水电领域的飞速发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水力资源,因此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因此我们要把握施工的各项施工细节,注重各项安全,建设一座座成功的、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造福我们的子孙。
参考文献:
[1]罗加存,侯肃明.关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11).
项目管理是电力施工企业现行的工程管理方法,应该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探寻出适宜的模式,以便使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更为系统、全面地为企业服务,在实现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完成电力建设任务。
一、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1、工程质量的多变性。由于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从而使得对工程质量的分析、辨别、解决产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些问题还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引发其他方面的质量问题。所以, 当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时,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地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2、工程质量的严重性。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可大可小,情节轻的可能只是影响工期,增加投资方的投资费用。严重的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产生无法预知的安全事故, 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3、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事故和问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总结和积累,为下次工程施工的开展做好准备。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施工事故,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对施工操作不够熟练。针对这些问题, 需要广大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深入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研究与管理,从而减少或杜绝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明确化、规范化能够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更有序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流程和工作开展顺序,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从投招标工作开始到工程的竣工验阶段,这其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明确标注,将其工作环节开展时间、具体步骤、联系和管理人员名单等明确化、清晰化,尤其要注重工程施工建材设备的购进和管理工作,将其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注意要点规范化、明确化、详细化。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就是工程施工开展的指向标,它引导着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和管理工作的承接,因此l,必须重视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健全完善工作。
2、强化电力工程技术交底的监督和审查。技术交底环节对任意工程项目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施工管理环节之一,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电力施工行业技术交底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浮于表面却成为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电力施工单位必须完善和加强技术交底的监督和审查环节,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一旦发现技术交底工作应付、完成质量不高的现象要技术处理。而且,要严格遵循技术交底工作的标准,从施工单位资格、施工人员资格、施工资料审查、施工建材审查等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查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成质量。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不仅关系施工单位和电力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关系到民众的用电质量、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电力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规定下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成质量,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
3、施工合同有效而科学的管理能够避免合同双方产生利益纠纷,从而更好的进行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保证项目资金投入的正常化,保证工程项目整个资金链的完整性。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和变化因素过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工程施工合同内容规定的繁杂性和难以统一性,也正是合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对合同进行有效合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合同内容设计时,必须明确划分好合同双方的职责分配、风险承担以及毁约赔偿金额等,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专门的审查和监督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签订的合法性。除了对合同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处理好索赔问题,制定完善的索赔条例,将设备使用、建材消耗、人员雇佣费用等考虑到索赔条列中并将这些索赔内容交予专门的审查和监督机构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具备法律执行力。
4、合理的成本管理。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成本控制中最为有效的管理体制是权责发生制的成本管理体制。运用经济协调手段,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各个项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职责,形成以责任人为管理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于分项工程应实施成本控制与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开展合理的成本核算的前期工作,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项目成本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和其应遵循的动态控制、全面性这两大基本原则。
5、工程安全管理的控制。首先要对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安排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已被有序的安排,重点检查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成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若是出现施工人员精神状态差的情况,要立即停止施工。其次,安全管理监察队伍是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主力军,因此,要定期的对安全管理监察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提出的监察能力和责任意识。只有确保监察队伍的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促进施工单位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最后,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施工人员遇到突发事件和事故时的自救能力。
6、提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和施工人员是保证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完成的根本所在,若是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那将导致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完成质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能够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此外,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酥之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必须对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和教育,加强人员之间、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要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人员进行管理,例如奖惩制度、业绩考核制度等,利用制度来激发人员的工作信心和动力。在进行施工人员管理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完成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施工人员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将施工人员的自我管理和施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协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资源已成为当前社会运转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若想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那就必须重视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从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技术交底规范性以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着手,以此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 股东财富最大化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现行的公司治理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模式却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观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传统的以“股东至上”为目标的公司治理模式,其典型的代表是英美等国家,而且这种治理模式也是当今较为流行的;二是新兴的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共同治理,其典型代表为德日等国家。虽然这种公司治理模式尚未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却有愈演愈烈之趋势;三是在总结出上述两种治理模式的各自缺陷后,提出了一种折中的观点,即出资者主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应该说,由于美国的公司法在维护股东利益方面出现了松动,倡导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学者们才得以活跃的机会。但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究竟能否取代传统的以股东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在实施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后,能否达到那些倡导该模式的学者们在理论上所勾勒出的美好前景这一预期,以及能否会出现中小股东因此而抛弃我们公司的局面等诸多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本文正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入手,通过对其与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存在的缺陷后,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提出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作为出资者的股东,由于是企业的剩余风险的唯一承担者,理应主张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因此企业的董事会和总经理作为股东的人,应该对股东负责,企业的运营目标也应该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也是新古典产权学派所倡导的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其代表人物有阿尔钦(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曼内(Manne)、詹森(Jensen)、麦克林(Meckling)、哈特(Hart)等。然而,随着人们对“社会公正”、“消费主义”和“环保主义”关注, 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尤其到了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股公司之间“恶意收购”的浪潮,更引发了人们对“股东至上”逻辑的声讨。因为,在这次“恶意收购”中,股东们发了大财而公司雇员却大量被解雇,而且更不能让“社会公正”的代表们所容忍的是,股东增加的财富恰恰是重组后雇员们失去的财富,也就是说,“恶意收购”并没有增加财富,只是将雇员们的财富转移给了股东们。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促使了美国29个州的公司法出现了松动,要求“公司应该为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服务,而不应该是仅仅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至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并最终由弗里曼(Freeman)、布莱尔(Blair)、多纳德逊(Donaldson)、米切尔(Mitchell)、克拉克森(Clarkson)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框架得以完善。
但是,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什么呢?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又是怎样呢?虽然最早提出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是在1929年,但是真正为利益相关者给出定义的却是在1963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而且时至今日,已经衍生出近30种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弗里曼、纳斯和布莱尔给出的。笔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从广义上讲,泛指所有受公司经营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如弗里曼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从狭义上讲,特指与公司有直接联系的或在公司下了“赌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如纳斯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人,他们使企业运营成为可能”。布莱尔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为便于我们讨论问题的方便,本文以下采用了布莱尔的狭义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关于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布莱尔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认为,“董事会成员必须懂得,他们是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代表――所有这些人都分别投资于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且投资处于风险。由此,那些明确代表关键相关利益者的人应该进入董事会”,“而且,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还应该被设计用来分配控制权、回报和责任给这些相应的相关治理者――那些贡献了专用化投入的企业参与者”。他还主张将公司的运营目标设定为公司的总财富创造,以取代股东财富最大化,并应该发展一种能够衡量投资和总财富创造的测量方法(在这一难题上,作者并没有给出具体解决办法,而是推给了会计工作者们)。此外,布莱尔还具体阐述了与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有关的组织创新、融资合约期限、信息披露原则和养老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
尽管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十分具有诱惑力,但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由于其或缺乏可操作性,或缺乏实证检验而使得其竞争能力大打折扣,而且有些缺陷是无法克服的。
该模式倡导者的某些论据是没有说服力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维护者们常用德日的企业作为例子来论证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但是,他们殊不知,正如股东“能够通过其投票权影响公司决策的情况下他们就能通过将资产转移到风险投资,以牺牲固定求偿者为代价而使自己获利”一样,德日的“银行及其他固定求偿者能够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就如德国,通过由其他人拥有的股票股份)影响公司决策,以牺牲股东为代价而使自己受益”。而且,由于固定求偿者们的“过渡风险规避,也会有效地阻碍了健全的初级和二级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银行主导公司治理的机制实际上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健全的公司治理市场的发展”。而按照布莱尔的观点,公司应该追求财富创造最大化而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由于公司的目标定位在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使其财富创造的效率低下。但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创造财富的效率并没有高于传统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公司,而且从长期来看,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代价是高昂的(例如阻碍了健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市场)。批评者也用“恶意收购”的缺陷对传统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攻击,认为“恶意收购”只是财富的转移,并没有创造新的财富;“恶意收购”导致了大量雇员的失业等等。我们不完全否认个别“恶意收购”确实存在这些缺陷,但是,“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敌意接管能限制经理和改善公司业绩”,而且,“研究表明敌意接管并没有导致大批雇员解雇”,“解雇发生在中层经理人员之间,而这些人找到替代性工作之快令人吃惊”。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是对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种误解。某些学者试图运用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企业进行定位,并对如何考虑利益相关者这一问题提出了七点建议。这七点建议的确能给人以鼓舞和振奋,但在经仔细琢磨后,我们会发现,如果企业真的达到这种要求,那么对企业的各种法律规章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作者完全将企业的角色和政府的角色相混淆,将道德的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相混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要把企业的行为同非盈利组织相等同,更不要将其看作慈善机构,否则就失去了企业本来的意义。此外,批评者们对传统公司治理模式的声讨中,经常以假冒伪劣产品、克扣职工工资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作为论据。笔者认为,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这些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所致,而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表现,所以这种论据是没有说服力的。而且,我们能够观察到,当今采用传统公司治理模式的大公司正在逐渐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因为公司的管理层们深信,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与各利益相关者高度相关的。例如很多企业为满足顾客而不断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为了降低融资成本而同债权人和谐相处,为了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而鼓励员工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和创新等。因此,企业要想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是离不开利益相关者。
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下,如何衡量经理层的业绩和公司达到整个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程度。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或解决的不好,再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只是纸上谈兵。有些学者试图借用平衡积分卡来构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业绩评价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却是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即使可以借用的话,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一点,即诸如消费者满意度、与供应商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劳工关系等一系列指标最终都集中在EVA一点上,既然一个指标就可以衡量企业的各阶层的业绩,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么多的指标体系呢?
最后,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管理层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能力、企业目标多元化以及董事会的决策困境等诸多问题,都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尚无具体的解决办法而又必须面对的。只要有一个问题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使得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美好设想前功尽弃。
虽然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有许多缺陷,但是它的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减,而且这些缺陷也不是不能克服的。笔者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通过对自身进行不断修正、调整(例如赋予职工们更多的参与公司管理的机会),会变得更有竞争力。已经有证据表明,目前德日这两个国家的企业对股东价值的提倡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我们还有理由继续主张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么?在即将结束我们的讨论之前,我们也要引用政治上的一句至理明言,以作为本文的结尾,即“民主制度确实是一种很差的政府形式,但比它好的形式现在还没有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昆玉,陈昆琼.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评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美]玛格丽特•M•布莱尔著,张荣刚译.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刘大可,朱光华.论所有制结构理论中的出资者与利益相关者[J].经济科学,2001(4)
4.王辉.企业理论、公司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M].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李维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Jonathan•R•Macey,Geoffrey•P•Miller.公司治理和商业银行: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比较研究[M].公司治理前沿(李维安、张俊喜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崔之元.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J].经济研究,1996(4)
7.纪志宏译.利益相关者的资本主义――不幸的资本主义家庭[美].经济学家,1996(2)
8.周清杰,李振华.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五大疑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队伍日渐壮大。如何更好地突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占据建筑界的主导地位,自然成为了各大建筑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为建筑主体的关键发展要素,土木工程的建设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整体施工品质的重要体现,应当引起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想要实现土木工程建设工作的高质与高效,就必须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管理环节着手,进而保障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建筑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施工的进度,更是整体施工品质的关键所在。可见,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理应被纳入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并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项目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合理进行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安排,力求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都做到最好。
(一)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
对于任何工程建设来说,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始终都是最为关键的。作为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基础环节,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可谓是最为基本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不仅体现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更是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不同的土木工程建设任务在施工时都有着其不同的施工特点,从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到建筑工艺的质量控制都必须经过严格把控,从而做好建筑施工的物质准备。
(二)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管理
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也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施工周期,这不仅有效地减少了企业施工成本的支出,而且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施工前,基本都会规划好大概的施工进度和施工周期,若是不能在预定的周期内完成项目施工的任务,那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也是极为不利的。可见,对于施工进度的管理也应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三)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
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建设成本支出也是逐年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高质和高效的施工环境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成本的支出,是建筑企业尤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中着重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保证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在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时,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体系作为依托,从而最大程度地扩大建筑企业的实际利润空间。
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提升策略分析
如何使得当前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跟上现代经济的发展步伐,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刻思考的问题。只有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科学有效地提高对于项目施工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如何提升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做好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原材料的检查与管理
从项目施工的设计方案入手,检查该方案是否确实可行,原材料的购置是否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原材料的质量是否通过了相关的科学检测,原材料的发放与使用是否是按照相关的既定方案来执行的。原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原材料的质量优劣及使用情况对于项目施工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只有切实做好施工原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才能保证项目施工的有序进行。
(二)管理中适当加入一定的奖惩机制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功能,管理人员可在工作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奖惩机制,来促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开展自身的岗位工作,服从项目施工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对于严格遵守施工步骤和施工程序的人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严厉抵制那些违反操作规定、不服从管理的施工现象。
(三)对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与审查
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审查也是施工管理重要任务之一。监督项目施工的全范围,处理好施工工序的转化,严格处理小项目的验收任务,对于特定的工程项目必须有负责人的亲自署名,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四)对于施工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也是管理工作之一
在施工前,必须对可能用到的施工设备进行及时检测,确保它们能够在项目施工中发挥其最大功能,不影响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还应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进而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促进使用效率的提高。对于使用人员的技术管理也应落实到位,尽量减少因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五)做好项目施工各环节的抽样检查工作
做好施工环节的抽样检查既能最准确地获得项目施工的实际效果,又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与质量问题,进行积极整改与完善。同时,对于发现的施工问题,应作好书面记录,以便再次检查时能够进行有效核对,确保施工的质量。从施工人员的方面来看,也应做好自身的岗位工作,随时准备应对管理人员的检查与审核。只有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在意识和行动上都能达成一致,才能真正实现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功能和意义。
三、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保证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保证。其中的施工项目管理更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系统的环节,需要配合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管理的职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合理的项目施工管理对于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方面也是一种强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业主如何满足这种大环境的发展需求,建设出满足市场发展要求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我国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只有不断地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求。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业主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对项目工程的控制较为空泛,无法进行细节控制;另一个方面管理模式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现有的项目工程需求。这就要求业主积极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摒弃原有缺陷,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保证项目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影响比例越来越大。建筑行业市场也越来越规范,业主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工作,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2.现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管理技术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施工。
目前,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施工技术层出不穷,而工程管理领域的技术仍然滞后。大型现代化工程项目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项目之间、同一项目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对纷杂的信息处理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紧迫的工期或者国外客户时,更是捉襟见肘,这势必会延长工期,造成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还没有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
2.2.环保理念较为薄弱,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传统的工程管理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工程期间和完成后对环境的影响,这日益引起工程界和环保界的关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人员只是强调施工进度和成本,而忽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施工工地往往造成较大的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等,引起周围居民的不满,使群众和施工方关系紧张,反过来也会影响工程的高效进行。
2.3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其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方在国际竞争力上还和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的设计单位业务过于综合,其组织也过于繁杂,有的监理方也满足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监督力度不够,只是简单的着眼于工程的质量监督,却忽略其他的有关市场因素,出现国内不少大工程项目都是由国外公司承担的现象。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并没有一套完善管理体制,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人才缺口大,不少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往往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2.4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作为一项建筑工程管理的灵魂性内容,管理理念的先进抑或落后都会成为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内容。落后的理念往往会造成落后的管理方法、模式及制度。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工程管理无法出现科学、规范的标准,造成不少工程项目管理达不到预期目的。在工程进度管理中,不合理的管理方法造成管理部门在进行工程进度的制定时,没有详细研究和考察将实施工程,仅仅是凭借经验,造成工程无法顺利进行,对于突发状况无法应对,保证不了工程进度。
3.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措施
3.1创新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首先是体现在其管理技术上。最典型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建筑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 因此,建筑企业在创新管理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的管理。要聘用既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经验,又具有很强综合素质的人担任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潜力,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
3.2创新建筑企业管理理念,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各项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筑企业应审时度势,使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并处理好企业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在工程施工期间,建筑企业必须要树立精品观念,将精品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 通过综合各个方面来提高管理水平,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创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理念,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3.2创新建筑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管理体制。
制度是建筑企业实施管理措施中的有效保障。有些企业在其管理体系上实行“制度一百年不变”的政策,其管理体制中很多条例是根据多年前的社会形态和市场经济条件而制定的,有些早已过时或者不符合如今的市场情况。 因此,在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中,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位。第二要改变以往重进度、轻质量、主要以工期衡量政绩的片面思想,减少行政干预,任何事关工程质量的行政决定均应多采纳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的专业意见,切忌以外行指挥内行。
3.4.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高效化。由于项目之间和项目内部的高关联性,工程管理人员面对海量的信息,对信息的及时有效处理成为巨大的挑战,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旧有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模式,这难以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要。在工程管理中主动引进信息技术,增强员工专业素质提高驾驭高科技的能力。管理人员要运用管理科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出相应对对策,从而实现施工企业保障质量,加快速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5.引入绿色管理理念,施工现场更加友好。
倡导绿色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工程管理活动中既要重视效益和效率,又要管对环境友好性。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强化环保意识,在施工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将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渣土污染和光污染等。工程管理人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短视行为,注重工程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工程的过程控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业主、施工方和社会的双赢。
3.6提高技术水平,奠定创新基础。企业的发展核心是技术,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技术的提高。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建筑人才市场的相对饱和,建筑类技能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更加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又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作为建筑企业,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在技术上的创新,应该开发和引进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并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建筑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比重,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从而使创新模式得到全面的应用和发展。
3.7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文化上的创新
无论任何企业,他们的发展都是要经过逐渐成长壮大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文化的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加生机勃勃,因此,作为建筑企业首先应该创新企业的价值观,使企业具备文化创新的能力,并且运用建筑企业的精神来指导企业文化创新。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多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文化和市场资源,在符合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利用创新资源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4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首先应该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引进一些高素质和高学历的管理创新人才,并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采取高效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加快速度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得到有效的应用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