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00: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武术长拳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教学研究的内容方法
逻辑上来讲,舞蹈艺术的体育表现形式就是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是通过身体形态的技能化,配合音乐的节奏,结合音乐意境来表现的。在所有人群中,对于美的追求,年轻人是最有表现力的。而且体育舞蹈的节奏感强,简单易学。
2.1从参加体育教学课程班级的同学中选取男生20人,女生20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0人,女生10人。
2.2试验方法。为实验组每周安排课程教学一次,训练课两次,艺术欣赏一次,音乐欣赏一次,从而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训练。为对照组安排教学课程一次,训练课两次。16周后,将两组进行比较、评估。
3.结果与分析
经过16周的训练,从而得到如下结论:实验组技能熟练的同时,其节奏感、准确度、流畅度等都有相对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虽然由于训练课的增加,各方面也有轻度的提高,但相对于实验组来说,不那么显而易见。
4.探讨与建议
4.1看过这样一句话“歌词是灵魂”,这句话是相对于一首歌而说的。而相对于体育舞蹈,他的灵魂可以说是音乐,或者说是音乐的内在。而对于体育舞蹈中音乐的理解则是体育舞蹈表现的根本。本文开头说过,体育舞蹈是集武术、体操等为一体的。以音乐伴奏,以舞释动。其节奏感强,活泼健康,而其中的音乐展现了舞蹈的神韵。经由上文所述的研究说明,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对舞蹈神韵的体现尤为重要。深层次的理解学习音乐,可以提高舞蹈的整体水平。
4.2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喜欢相对来说节奏分明的音乐。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则大多选择现成的配乐。如果可以以学生的身心状态为出发点,重新编排新的舞蹈,或许,更能让学生们准确清晰的表达他们的内心。
4.3关于体育舞蹈的创新,可以更多的融入中国的人文精神,重点培养健康文化理念,重视终身健身。比如加入太极、长拳等元素,或者如《十面埋伏》等独具特的舞蹈,从而舞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路程。除此之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积极性。在课程中结合适当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自组织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勇于创新。有利于舞蹈灵魂的体现。
4.4现阶段,就体育舞蹈教学,我国大多数高校中还只是着重技能而音乐以及艺术的重要。这样的舞蹈也许会显得空洞苍白,缺乏让人回味的一些东西。所以,将舞蹈的技能与灵魂的展现融为一体。是体育舞蹈教学今后的重要教程内容之一。
0 前言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和知识的本质观点,日益成为教育领域探求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自九十年代传人我国,人们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实践与反思,现在这种理论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其教学特点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主要的教学形式为主,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借鉴新型学习理论,挖掘、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是体育与社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出发,并把它与武术教学结合,探讨其对武术教学的影响,尝试现代教学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具体指导.
1 对传统武术教学的审视
传统体育教学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变革,以运动训练学为特征的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向以教育训练学为特征的学校体育教学方向发展,现代科学理论已成为体育教学理论的基础,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知识技能传授为特征,学生模仿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和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同时,通过合理地简化与改造教材等手段,控制与调整学习过程.这两种教学理论一直主导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也是武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前者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的表现进行评价;后者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理论、能够较为准确的解释学生学习的内在结构和过程.这两种教学理论都忽视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其它因素,如动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冈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等,使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真实情景相分离.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突破和飞速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中,也使武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到冲击和变革.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
2.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观点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构建新知识过程.
2.2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首创精神、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新的评价方法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几大要素,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过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而真实的学习坏境,给学生呈现真实可信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主动探索并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并以此做为评价的依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影响
从传统的武术教学思想和模式来看,其优点是便于学和教学组织的管理以及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标准都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其缺点日渐显现:传统的武术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教师指令性的教学中,学生没有尝试的机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把学生当做统一规格的产品,每节课都要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课中围绕教学目标传授知识,学习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动作知识,发展了分析性思维,但很少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使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武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渗透其中的是素质培养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自主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掌握要点和规律之后,主动去形成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3.2武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教材之一.现在低层面的单纯的武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充分挖掘武术运动对人的教育与发展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并把这种文化价值和意义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对人的身心、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终身受益.
3.3武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主要是知识信息的流动,通过追求其流动的速度、质量和互动的良好状态,达到教学过程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知识的来源之一,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的学习促进者,体现了师生之间以平等为基础,以关爱为纽带的情感交融,对学习活动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3.4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和环境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教学理论重视良好学习情境的形成.集体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构成了武术教学活动的微观社会环境.武术运动是集体和个人高度统一的项目,有别于其它的竞技运动,对学习情境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应主动构建学习的情境因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优化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武术运动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实践性、表演性和传统性,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其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3.5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互动式学习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思想相互磨擦,碰撞和交融,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学习手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武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辟了学习理论的新领域,丰富了教学理论,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助于实现武术教学中的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4.1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在练中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当新的情境与旧的结构相似时,在旧的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师以“讲解员”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观看武术教学片,或者介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及相关拳种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会起到特别的效果.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在“练中学”.武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武术运动的基本要素,学生在“练中学”,了解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和武术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知道结果,还亲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武术运动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将来通过有关过程的回忆,使知识再现.例如,学生在学习武术技击动作及其攻防含意,多年后当他看到一场比赛或者表演时就会联想到当时的学习情境和有关知识.
武术教学应加强直观教学,实践探究活动等开展在“练中学”.武术直观教学除讲解示范外,包括运用人体模型、板图、投影片、图片、武术教学片、电子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直观教学不再仅仅由教师来操作,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甚至独立完成.运用直观方法学习不是验证知识而是发现知识,并建立起与此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武术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到生活环境中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包括实地观看比赛,参编各种武术团体操活动,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种实践和指导,参与武术知识、武术文化背景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学生在“练中学”,不再是死记硬背技术动作和套路,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来获得真实有用的武术知识,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发展.
4.2拓宽学习背景,运用实例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应尽可能接近实际背景,脱离背景的知识是不真实的,没有意义的.武术运动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发生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日本的空手道就是从我国五祖拳演变而来的),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和各种媒介中积累了大量的武术知识背景,广泛运用乡土武术资料就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武术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武术知识经验等武术知识背景去进行武术知识建构,去理解武术概念所包涵的内容,去建构自己所能理解的武术概念,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当然,学生自己生成的经验和背景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范例,以范例作为学习背景,实施实例教学.“案例教学”义被称为“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运用实例教学,学生在初始状态已有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产生认知不平衡,通过对案例的综合分析、修改或重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新的平衡来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生对同一实例有不同的认知而引起争论,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将实例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中,能发展实用性思维.武术运动的改革和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实例和事实材料,这给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当前媒介举办的各种太极拳、五祖拳实战擂台赛就是很好的实例.在使用实例时,要注重实效性、启发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4.3在武术教学实践中鼓励合作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建构主义者倡导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来更正学生个体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学习中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只有当错误发生了,而且经讨论并被及时纠正了,学习小组的讨论才富有意义.研究表明,人若想将自己的体验与意义的内容传递给他人,他首先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概括归类,而这个过程正是思维的产物.武术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以每组4—6人为宜.在课堂上,学习小组成员可以讨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问题,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分析体验太极拳与长拳的不同特性、技击运作与套路技术动作的区别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之间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就能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4.4用建构主义的评价体系丰富武术教学的评价内涵,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111-03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based Sports Teaching Platform in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A Ying-ga, SUN Jiu-xi
(College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Jiangsu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s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based sports curriculum platform in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 its causes through the online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sports department of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have emphasiz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based teachingplatform, among which 50.93% have already offered internet-based courses. Howe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ports curriculum in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from a proper perspective, which only reachesthe average level of internet-based teaching platform and comparatively lowerthan other subjects. The reason of this problem may be related to the feature of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authors strongly suggest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ports curriculum in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should be towards the wa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courses”.
Key words: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sports; internet-based platform
投稿日期:2009-09-02
作者简介:阿英嘎,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1]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非常有利。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调查,了解我国“211工程”高校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以求为高校体育的信息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211工程”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数据,截止2009年全国共有“211工程”高校112所。由于第二军医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学体制的特殊性,这3所大学没有列入研究范围。另外,由于北京体育大学没有大学体育课也没有被列入研究范围。通过网络,进入除上述4所大学外其余108所“211工程”高校体育部的网页和学校专业,了解体育部的网页建设、教学管理网络化和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部网页的内容设计 在所调查的108所高校中,有21(19.44%)所高校的体育部没有自己的网页,这其中有16(14.8%)所高校有体育学院或体育系,体育部是体育院系的一个二级单位,这些高校有关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信息一般都在体育院系的主页中设专栏展示,因此实际上真正没有体育部网页的学校有5所。虽然这5所高校只占所调查的“211工程”高校的4.63%,但是,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对于“211工程”高校――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来说,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大的了。21世纪是信息时代,通过网页进行自我宣传、提高办事效率已经成为共识,一个单位的网页是这个单位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211工程”高校的一个教学部门没有自己的网页显然是与时展不和谐的。
在网页呈现的内容中除部门介绍、教学和比赛信息等内容之外,有50个(46.3%)体育部还有教学进度、主要教学内容等课时计划内容;19个(17.59%)体育部将教师的教案放在了网上;29个(26.85%)的体育部还将教学管理文件也放在了网上;有15个(13.89%)体育部的网页上可以看到前述所有文件。页面的设计事关这个窗口的功效。作为一个教学部门来说,除对外和对内交流之外,服务于教学应该是网页的主要功能之一。将上述教学文件置于网上,即可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使得教学的管理增加了透明度。因此,从教学信息化的角度来看,还有相当多的高校(其余的58所)需要充实网页上有关教学信息的内容。
2.2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网络化情况 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结构,教学网络化主要可以从网络课程的建设、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教学环境的网络化等方面来衡量。
2.2.1 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 有研究认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2]网络课程是由学生任意浏览的一个“被动的”知识载体,它充分利用了超文本、超媒体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超链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但它并不是数字化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体现教学设计思想,课程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下,实体的教师与学生并没有直接交互,学生是在“网络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用的教学课件应该具有引导作用,应按照教学目标和学习规律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供学习者参考,并且能够让学习者及时获得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从教学形式的角度,可以将网络课程分为“授课型”和“自主学习型”两大类。“授课型”网络课程类似电视教学,不同之处是这种类型的网络教学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播放,播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讲课录像、章节简介和教师的讲稿内容。“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是完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教育技术规范来编写的计算机课件,其学习内容及形式都比较丰富灵活,适合于学生在网上使用网页浏览器自主学习。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通过交互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积极主动的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并相应地调节学习过程各环节,以获得适应自己的最优化的个性发展的学习。
精品课程建设对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建设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3]中要求精品课程“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这项工作使得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更加普及。各校为申报精品课程,根据评估指标的要求,在课程的网络化建设都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108所“211工程”高校中,共有44(40.74%)所高校的体育部拥有精品课程,在这些高校的体育部中有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市级精品课程和24门校级精品课程。登录这些精品课程的课程网站可以看到,这些课程在网络化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这些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面。目前主流的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上都得到了较好地应用,但是在呈现资源内容的理念方面有较大差异。一些精品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借助科学的导航设计,将教学资源有组织地呈现给学生。与那种只是将教学资源一股脑地简单“堆砌”在网上的做法相比,这样的设计不会让学生在使用教学资源时“迷航”。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在网络化教学中的体现。另外,差异还表现在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设计方面。在教学中师生的及时交流(包括答疑解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实现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除以上精品课程之外,还有11(10.18%)所高校体育部的大学体育课程在尝试网络平台建设。但是这些网络平台建设的成效普遍远不如上述精品课程。这些高校体育部的网页上有教学资源(比赛视频、教学课件、技术视频等),但是缺少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进行有机的组合,一般都是将各种项目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或者是教案)直接搬上网,并且这些多媒体课件多数是从教师授课角度制作的,只适合于教师授课用,而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用。这种课程网络化形式,仍受着以教师为中心观念的束缚,没能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仍然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进行的,致使这些课件难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的认知工具。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不是课程的网络化形式。只不过这种课程网络化形式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相当于前面所述的“授课型”网络教学形式。
2.2.2 教学管理网络化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46.3%的高校体育部将教学管理文件置于了网上。几乎所有的“211工程”高校的全校教务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学生的选课、成绩登录和查询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这为大学体育课程的网络化提供便利。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大大减轻了教务工作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务工作的效率。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精品课程还是在建的网络课程,目前都没有在网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无法通过网络知道自己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教师也无法通过网络知道教学的效果。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判断。没有教学评价的网络课程,学生无法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并相应地调节学习过程各环节,以获得适应自己的最优化的个性发展的学习。
2.2.3 教学环境网络化的情况 “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4]教学活动场所和各种教学设施可以理解为是“硬”环境,而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则可以视为“软”环境。本研究仅对硬环境进行分析。对于网络教学来说,教学的硬环境主要是网络的建设水平。根据调查发现,除大学外,所有“211工程”高校都有校园网,而且大多数高校(93.5%)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另外,所有高校有网络教育,以上数据说明,目前各“211工程”高校已经为大学体育课提供必要的网络教学环境。
总体来说,我国“211工程”高校大学体育网路化平台建设进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陈荣等学者在2004年通过对全国27个省市57所高校体育多媒体技术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对当时高校体育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已有31.25%的高校体育课程已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15.63%的高校体育课程已采用网络辅助教学”[5]。与这些研究结果相比较,“211工程”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本研究的调查,到目前为止起码有50.93%(55:108)的“211工程”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已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
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大学体育的网络化还是相对落后的。在109所“211工程”高校中有60所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但是这些学校中只有3所大学的远程教育中有体育课。另外除这些试点校外,还有16所非试点校也有网络教育,但在这其中仅有1所大学有体育课程。大学体育的网络化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大学体育课程是素质类教育、通识教育,没有受到类似学科教育那样的重视;二是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也有很大关系。有研究指出“网络课程虽然能够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运动技术的示范和讲解,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行之有效的练习手段。但是尽管如此这种教学形式仍无法达到传统教学方式(即有教师临场授课的方式)的效果。因为学生虽然可以从课件中知道技术动作的规格和要求,也可以从教案中找到练习方法,但是他无法得到练习中关于他掌握技术动作情况的反馈,以及纠错的方法。”[6]
2.3 对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发展的思考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设计教学,组织学习内容,使其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高校大学体育的网络平台建设应该向“自主学习型”课程方向发展,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环节。要实现这个发展可能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3.1 网络课程的制作技术 在网络课程的制作技术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近年来,由专业人员制作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使网络课程的制作变得容易了。这是一整套能够提供基于校园网络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它以网络课程为核心,在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科教学资源,为实施全方位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它将网络课程与学校的教学进行了有机的集成。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为教育提供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这个平台上,一般教师无需精通网络技术即可做出符合标准的网络课程。
2.3.2 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要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借助“大学堂”。“大学堂”的前身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立项建设的“大学课程在线”,由北京大学网络实验室开发和部署,全国多所大学的自愿者参与维护运行,其间也得到“863计划”的支持。如果各高校的体育部都加入这个行列,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
2.3.3 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 在网络教学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是教师在远程情况下给予学生辅导或由计算机模拟教师给出辅导指示和进一步学习的策略的前提。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视频重放,即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技术动作通过视频呈现给教师。但是有相当多的动作仅从外部表现是无法得知正确与否的,例如武术的长拳,从视频中可能看到动作外形是对的,但力度是否到位无法知道。因此,如何准确获得学生掌握动作的信息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信息技术问题。
2.3.4 教师辅导作用的实施 在面对面的运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纠正学生做出的动作,给予恰到好处的提示和帮助(例如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的这种辅导作用对于让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本体感觉,从而正确地掌握动作具有“点睛”的作用。在网络教学的情况下,教师不一定在学习现场,那么如何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的辅导作用是关键问题之一。
2.3.5 相应的教学管理形式 如果说,从自理和自律能力的角度来看,在中小学实现自主学习可能还会有许多困难的话,那么对于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了。几乎所有“211工程”高校(因有部分高校的网页打不开)的教务管理已经实现网络化,大学体育课的选课、成绩管理和教务信息等教学常规的管理均可以在网上完成。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来看,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还是不少的。
3 结 论
1)大学体育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得到大多数“211工程”高校体育部的重视,这些高校体育部在大学体育教学的网络平台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已有50.93%的“211工程”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网络化教学。
2) 整体来看,“211工程”高校的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层次还偏低,刚达到网络辅助教学的水平,还没有达到通过网络实现完整教学的水平。
3)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大学体育的网络平台还是相对落后的。这可能与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关。
4)建议今后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该向“自主学习型”课程方向发展。网络课程的制作技术、教学反馈和教师的及时辅导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形式是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建设今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33.
[2]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55-59.
[3]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S/OL].moe.省略/.
[4]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45.
[5] 陈荣,徐浩,王剑,等.高校体育课程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