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法治教育课程教学

法治教育课程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3 09:46: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法治教育课程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法治教育课程教学

篇1

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各科教学法。《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明确提出: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必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一规定,充分说明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师专业化训练中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诸多新要求,传统的教育理论课教学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新要求。比如教学内容上重复、滞后;教学方法上单调,过多使用教授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教育结果不理想,学生虽然学习掌握了一些理论和观点,但缺乏应用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等。

我国正在进行从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新的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为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作为未来教师的专门培养机构,高等师范院校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也应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当前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主要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目前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僵化,这远远落后于新课改中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地谈论、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优劣,介绍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自己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课堂讲授,课外自学的形式,由于主客观原因忽视学生的实践,使学生们在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时接触到的就是单一的方法,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对目前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得法!”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和采用,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介绍几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场切入式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劳伦斯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案例往往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虽然在叙述中有虚拟的情节,但它更多的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来源于生活,描述的是较新的、典型的社会重要事例,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促进群体思考,增强学习动机;加速知识内化,强化能力培养;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互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生活信心。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2.班级规模的大小。要想实施案例教学,并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保证班级规模要适宜。目前为了解决扩招后学生数扩大,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许多高师院校的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合班上课,往往是近百人的大课堂,很难开展分析、讨论,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应缩减课堂上的教学人数,保证每个学生有与教师交流的机会。3.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对教育理论课的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无论是案例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还是如何把案例中的实际与教育理论结合,还有一些无法预测的问题,这都要求教师具有提炼教学内容的能力,对其教学语言、教育机智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即教师角色模拟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些教学基本技能。众多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实践智慧的提升,而实践智慧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锻炼。“教师发展必然是在教师工作的实践中所取得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促进其成长的办法”。而传统教师教育往往与教师的实践脱节,教师虽然学的主要是各种理论、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但却缺乏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实践参与。传统教师教育可以培养出“纸上谈兵”的教师,他们可以把书本上的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中却不知所措。这种只重理论不太关注实践的传统培训使得教师的实践被边缘化了。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告诉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而模拟教学则通过学生亲身去做、去体验、去揣摩“当”教师的过程,进而体会到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多变性、生成性,关注教育实践中随时发生的种种问题,如:学生不按我的思路往下走,有奇思怪想怎么办?教学进度没有按自己事先计划的进行怎么办?站在讲台上紧张,语无伦次怎么办?在教学中有学生淘气,调皮捣蛋怎么办?在这种模拟实践的情景中,师范生会像正式上课一样集中注意力,并调动其机智解决课堂教学中随时发生的各种突况,从而促进其教育智慧的形成。

模拟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一)准备阶段。包括思想动员、选择内容、选择学生、备课准备。

(二)进行模拟教学。在模拟教学中,扮演教师的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只扮演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课,一般不应打断教学,把对课堂组织都交给模拟教学的学生,让他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身份是教师,要让“教师”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学习完全掌握和控制一个课堂的能力。

(三)评议工作。在模拟教学前,建立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模拟教学之后,按评价标准,对每一模拟教学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同时,请其他学生对此课进行发言,结合教师教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学生评议之后,教师应作一个总结,对模拟教学的学生的教学情况做一具体分析,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如板书的组织、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准确等,并指明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以提高将来的教学技能。

应用模拟教学,能有效促进师范生的教学智慧、应变能力的养成;能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课堂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能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我们知道,“教,然后知不足”(乐正克《学记》),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促使他们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出掌握的内在要求,积极培养、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促使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能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

现在师范院校的学生,就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现在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素质,也必将影响他们的学生的素质,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师范院校的教学也对这些学生未来的教学方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师范院校的教师理应比其他大学教师教得好,才具有说服力”。这对高师担任教育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做好师范生的榜样,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需求了,它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选择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众所周知,以往的语文课堂所采取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然后就死板硬套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各种试卷当中,严重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成为转变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在清楚为什么要转变教学方法之后,就是如何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如何才能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价值,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打破传统课堂的被动,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我选择了“问题情境创设法”,首先,我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②桂林的水的特点?③桂林的山的特点?④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自主解决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选择的是“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上两节课所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份人间真情,进而使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感受这份无私的爱。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篇3

1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都优先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在进一步学习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案实施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德国教师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在教学方法方面的看法。

2 教学方法的种类

德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二元法、卡片法、项目教学法(六步法)、做报告法、问题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文法及其衍生的方法等等,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以“互动”为形式,“能力”为目标。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卡片法、做报告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当然这些方法实施过程中还穿插着其他的方法,方法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对于各种教学方法在哪个教学环节运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总结出一些经验,现就其中常见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1) 卡片法

卡片法是德国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信息的收集、分组归类等方面,习惯在每个教学单元开始前使用。基本步骤是提出主题和目的结合头脑风暴法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将卡片按照某一原则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卡片群进行命名进行总结,公布决定。例如老师提出自己将要讲授的内容,先用卡片法询问学生的意见,然后由学生要求我们自由组合成4组,每组发放6张卡片,安排10分钟每组进行讨论并写卡片,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说明卡片的具体内容,最后老师进行卡片分类和汇总,总结出将要教授的内容。

卡片法的优点在于形象生动,简洁明了,便于分类汇总,容易实现,能很好的调动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体现每个人的想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 主题明确,便于后续过程的开展;② 每个想法写一张卡片,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即使意见有重复的,也要一并列出;③ 用粗一些的笔写卡片,引起大家注意;④ 卡片张贴要随意,不要预先进行区域划分;⑤ 卡片张贴完毕后,要选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进行宣讲和总结。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国内各学校中也普遍使用。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分组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小组形式活动时,会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主要形式有:① 顺序分组法:该种方法比较简单,按照就近原则进行组合,即按照学生所坐的位置顺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受空间限制,每组学生男女比例、个人情况差别较大,好学生和差学生分类明显,扎堆现象严重。② 自由组合法:该种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自由,组成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容易沟通合作,协调起来比较方便,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其缺点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平时习惯在一起的学生总喜欢分在一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陌生环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周围的人也比较陌生,而他们要尽快适应并融入到新环境中来,形成新的人事关系,才能更好的进行各种工作。所以自由分组要尽量少采用,只有在所有学生具备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时,再采用该种方法,以简化分组环节的工作。③ 游戏分组法:该种方法采用的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拼图法,还可以采用抓阄、报数等方法。游戏分组法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想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握好游戏的时间,能够很好的控制整个过程。

(3)脑图法(Mind Map)

脑图又称为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突起的事实基础上,按照大脑的运作方式,用树状结构和图像再加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绘制分类图,可以帮助学习、记录和记忆。脑图的中心是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以此为中心点向各个方向伸展,如此不断延伸。脑图的优点是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所学知识再创新,将知识和概念图像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有助于教学者加快教学进度,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管理组织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探究式教学。绘制脑图的方法是:① 拿一张白纸,并准备多种颜色的笔。② 将主题写在纸的中央,最好用一个专用符号表示。③ 画出各个分支,将相关内容放到同一分支上,使用关键词表示分支内容,不要用完整的句子,尽可能使用多的图画和符号,越生动越好。④ 分支完成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分支框框上。⑤ 同一主题可以多次绘制脑图,并有规律的将内容补充到每一张图上,不断充实和丰富脑图。脑图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学生学习中。

(4)四步法

四步教学法区别于项目教学中的六步法,它以掌握某一具体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比较适用于实验课教学。该方法由以下4个步骤构成(以实验课为例):① 讲解:教师以提问、复习、展示的方式引入主题,介绍所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元件等。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做什么?这一步骤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集中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② 示范:教师主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通过实物或教学用具向学生示范。教师的操作示范应做到清晰可辩,动作规范,准确无误,并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讲和做保持一致,可以采用分组示范和分步示范的方法。示范过程要求老师自己先做好,使教学更有说服力。③ 模仿:主要由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模仿操作,或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复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步骤要求教师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④ 实施练习:教师对模仿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由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在初步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配合相关练习最终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四步法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

(5)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几个常用方法外,德国教师还经常用到文件夹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六步法)、角色扮演法等。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文件夹法,如图2所示。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任务书、学习资料、练习题等纸质文件,都事先打好装订孔,学生拿到后将资料装订到自己的文件夹里,便于学习和复习使用。经过积累,学生的文件夹内容非常丰富,比教科书更有参考价值。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反映出教师的认真态度,不放过任何教学细节,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事情,都会尽心尽力做好。

据德国老师介绍,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大概有120种之多,每个方法的介绍和具体操作步骤都是共享到网络上的,教师可以随时查询相关内容,并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关于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合适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教学方法应用实例

下面以一个项目为例,介绍德国教师是如何运用教学方法的。该项目名称是:KNX系统搭建,主要应用于智能楼宇自动控制方面,该课程是电子信息及楼宇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3学年所学的课程,使用的设备主要来源于西门子公司。

图1展示了教师进行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整个项目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体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要想成功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就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然给教师要加大了工作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备学生、备任务、备方法”,与公司或企业充分沟通。

到此,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我认为这样概括比较准确: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或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所有方式与手段的总和。关于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和原则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在于所考虑的角度不同,个人认为行动导向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和责任行为的指导思想。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有其新的特点:

(1) 注重学生的人为存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

(2) 教师“教”的行为逐渐弱化,学生“学”的行为成为主体。

(3) 教学方法的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外的“导演”。

(5) 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不仅以成果效果作为标准,还应考虑教学的过程效果。

(6) 教学方法评价更人性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教学方法应用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充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真正调动,学生是否发自内心真正愿意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来。对于教师来说,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和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不一定设计很多,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即可。

(2) 在设计方法之前,要充分研究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具,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3) 在一堂课中,不易采用过多的教学方法,可以阶段性轮换使用。

(4) 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哪怕意见有重复。

(5) 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尽量少的掺加个人主观意识。

(6)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掌控能力,维护教学秩序,引导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发展。

4 结论

篇4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专业教学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发展同步,紧跟当前科技发展,为学生就业铺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合理,教育才能发展,所以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材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要精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

由于目前中职教育电子类课程教材较多,各大出版社都有相关的职中电子教材,但选择一套紧跟当前科技发展和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教材就较小,有些版本内容及知识明显滞后社会现实,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例如一些课本还大篇幅内容为AM型超外差式收音机等过时知识,目前市场上很小或根本就没有这些中波段AM类收音机产品,只有FM或立体声等收音机产品,学生学会AM类收音机也没有多大作用,其二,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希望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所以要顺应社会和学生,教学选材内容是关键。

选取教学内容应有一个既定的方向,重点选材方向是紧扣当前科技发展形势,拼弃过时的产品讲解,贴近本土企业生产需求,适当结合中职生特点,少选一些高深理论或较难推导的计算公式及图表等教材,实现教学与科技同步,教学与生产、与社会同步。下面是笔者多年电子课教学选材与教法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中职电子课程教学和选材有所帮助。

一、以实操为主线选内容

目前电子实操内容有很多,如各类电子制作,单元电路,功能模块电路等,这些都是实操性很强的实验电路,如何从这些电路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单元电路,让学生在实操中有兴趣,不感到实操有难度,且通过实操过程形成技能。

例如电子学中有一振荡时间常数公式为T=RC,具体应用中许多学生不明白,笔者选用功能电路实验来帮助学生记忆时间常数公式,实验电路为典型的多谐振荡器电路,电路如图1。

这个多谐震荡电路极具趣味,电路结构简单,可观性强,选材方便,学生制作非常容易,成功率高。电路工作原理也容易明白,当电路接通电源时,电流通过R1对C1进行充电,C1电压提高,当满足三极管Q 1导通时,C1电流通过三极管放电。循环工作,形成震荡。R2、C2、Q2工作原理也一样。如果改变R1或C1的参数,则震荡周期也会改变,电路的发光二极管闪烁也跟随变化闪亮,电路显示直观,学生对公式T=RC这个物理意义的理解就不会感到困难,容易记忆。在这个电路教学中,平时较差的学生也能完成这个电路制作,效果较好。这电路虽然只有几个电阻,但是电阻都是色环电阻,学生在辨别色环电阻时也需要一番功夫,色环电阻的教学学生平时很难记住色环对应的阻值,在这里通过闪烁的快慢来记忆色环的数值,一举两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实用性原则选材

中职教材多以实操实验为主,实验制作多,在众多的实用电路中,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选取实验电路,如较实用的电路中有简易自动抽水装置电路,这一电路选材时考虑是基于有一部分学生是农村生,农村有部分水池或水井需经常抽水,所以选这自动抽水装置电路作为代表。该电路特点是实用性极强,能有全自动抽水功能,经济实用。电路使用元件小,工作性能稳定,故障率极少,维修方便。且安装简单,凡有需要自动抽水的的地方都可安装这个电路。该电路如图2。

电路工作原理:当水池水位低于C端时,三极管Q1基极没有电流,三极管Q1截止,Q2导通,继电器K1闭合,同时辅助触头K2断开,电机得电工作抽水,当水池水位上升至B点,则三极管Q1导通,Q2截止,K1断开,水泵停止抽水,K2闭合,维持在低水位状态,只有当水位下降到低于C点时,电路又重复以上工作过程。

学生在学习安装该电路时,主要对图选好元件,照图安装,基本都能成功。在指导学生电路安装时,注重安装工艺教学,令学生完成一个电路制作就是一件好的产品,能够使用,真正是学以致用,学以实用。几年前,有的学生在家安装这个自动抽水电路,到现在,已使用有五年多,电路一直工作正常。所以,选材教学是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原则。

三、选材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电子专业教师,教学上不与时俱进,不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很难有长进,平时有教师教电子数字电路时觉得特别难教,其实这是一个没有适当、合理的选材内容教学的问题。教学时只是对电路的与非门,脉冲波形,时序图,卡诺图等作理论教学,少配实操训练,所以学生当然就难学难记。诚然,主要教之有法,辅以实操,数字电路教学也是很容易的。笔者的选材与教法学生就特别有兴趣,在时序与脉冲内容的教学,笔者采用制作法,因学生已有模拟电路基础和电路制作能力,一般的电路制作,学生安装与调试,并不感到有太大的难度。所以先选一个用发光二极管七段显示数字时钟电路进行制作。(图3)为七段二极管一位数字显示,(图4)为时钟电路原理图。

原理图如下:

学生只要按照电路原理图,按步骤插件和焊接,制作数字时钟大多会成功,学生自然就有成功感和喜悦感,接下来对电路的原理,脉冲产生,震荡频率,计时方法等学生都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自然就不会觉得有困难。对难度较大的触发器电路学习就相对较为顺利。本电路在教学时可设置几个时钟常见故障供学生在实操时验证其理论正确性:(1)时钟走时不准,时快时慢。(2)有的数字不显示,或数字缺划。(3)全部没有显示。(4)显示间断等。数字时钟电路制作是一件实用性作品,可以在家庭使用,学生自然注重走时的准确性,在制作时想办法弄明白震荡频率数值的意义(晶振4.0MHZ),进位控制方法(由P0、P1、到P5输出端),七段显示输入控制端(P10到P16端引脚)等功能。

另外,数字电路的扩展学习也是一个核心的内容,例如数字集成电路,时基电路555,广告显示牌电路,电脑集成数字电路,分立发光二极管LED大型数字时钟显示屏,钟楼时钟,广场时钟,工厂各类计数器电路等都是与数字电路相关,教学时这部分电路可以适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授,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所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受益匪浅。

四、选材内容新颖,贴近现代生活

现在的中职生都喜欢时尚,喜欢玩弄电子电器,如手机,MP3播放器,数码产品等,且大多数学生都拥有一件以上的电子产品,手机可以讲现在人手一部,所以在电子教学中要精选一些当前较为实用的且还要迎合学生需求的电子产品、相应电路作为教学内容。例如选用较为常用的多功能稳压电路,手机充电器电路,节能灯电路,MP3播放器电路,液晶电视部分电路等等,学生对这些电路非常感兴趣,有兴趣就有动力。精选这些题材内容教学,较贴近实际生活需要,在讲授时要精讲,重点教会学生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每制作一个电路都务须要成功。例如学生制作手机万能充电器,要求充电器适应不同的手机进行充电,学生制作成功后,学生觉得好用,实用。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要制作一件高性能的电路,学生一般都会非常认真投入制作,而且还要精选元件,用心调试电路参数,务求使电路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教学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相当认真。

现代科技不断进步,电子电器产品日新月异,产品向多功能、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以手机、微型电脑、液晶电视等作为代表,标志着当前科技发展的形势与速度,因此,可以选择这些产品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理论难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其产品基本功能,优点。也可剖析产品的结构,装配工艺等,让学生了解产品制造工艺,性能,该行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方向,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篇5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职法律专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据(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年高职高专法律类毕业生就业率为75%,在所有高职专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29%,排名倒数第一。法学专业就业难,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法律人才的要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法律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找准专业定位,切实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提升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商法是法律专业的主干课程,商法教学改革是法律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商法教学实践,谈一谈商法的职业化教学问题。

一、高职商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法律专业以培养具有法律实际运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商法教学与本科商法教学应当体现出差异性,如果说法学本科应偏重学术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尚存争议,对于高职法律专业是职业教育应当没有异议。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教科书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但实践中,高职商法教学成了本科商法教学的缩编版,除内容简单点,课时少了点外,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法律条文、法学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学生只重视法学理论的掌握,却不知在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些理论知识,面对个案不知如何着手。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法庭、法律实训侧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不是在课时上保障不了,就是资金保障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其次,商法是一门与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商法的实践化教学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化的知识背景。而现在高职法学教师队伍基本是理论型的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朝清一色的理论型、研究型发展,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因为所学专业的局限缺乏对法律之外的经济专业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没有律师、法官、公司业务等实务经验,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扎实的民商法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律人才中的需求比例将越来越大,民商法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应当确立民商法学在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大课程比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高职院校,往往重视理论课的开设而轻视应用部门法课程的开设,在部门法课程中,民商法课程所占比重并不大。以我院为例,商法课程为64学时,内容包括商法总论、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在教学中讲述原理和条文后,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

最后,是关于商法教材建设的问题。虽然一些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编写了一些教材,但是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一些摘抄本科教材的痕迹,教材的内容根本不能突出高职的特点,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跟不上法制发展的步伐。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商法的重心也发生转变,从贸易法转到企业法再转到金融法。公司融资、并购、金融衍生工具的膨胀、电子商务等都成为商法的新课题。与此同时,传统的票据制度已随着交易电子化的发展而萎缩,在商法体系中的地位在逐步下降,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商法课程在教材上应体现出来。目前的情况是,教材老化,授课重点不突出,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高职商法教学改革的建议

商法教学改革应体现出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其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且应当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善商法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调整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高职法律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有既懂理论又会实务的法学教师队伍。因此,要使法学职业教育适应这样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造现行的法学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商法课程是全国唯一的商法国家级精品课,江西财经大学的商业法律网络模拟课程十分新颖,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们要与其他高职法律院校合作,共同探索高职法律教育的发展路径。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允许教师适度兼职,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主要是兼职律师,从发展趋势看也可兼职法官、检察官。笔者主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培训一批专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类似理工科的实验教师,专门带领、指导学生从事法律实务模拟训练。除此而外,还可聘请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担任兼职教师。

(二)大力加强教材建设

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要涉及学术前沿,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起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法律全球化等问题。要鼓励教材不断更新,强化教材对实践法律运用技巧的讲解。推出更多、更适用的商法案例教材。关于教材编撰的问题,虽然目前统编和自编的商法教材数量很大,但是,深入反映商法实践中的问题、信息量大、视野开阔、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却为数很少。笔者主张高职院校商法教师应当与司法实践部门合作编撰适合高职教学的经典化教材。推出符合职业化教育需求的特色教材,除传统的基本概念说明、主要学说梳理外,特别需要突出判解研究的说理、示范功能,以及重大实务问题的指引和动态研究。

(三)改进教学方法

变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学生交互式教学方法,应提倡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而改善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发展,提高实际能力。课堂讲授要从纯理论的讲授方法向理论结合实际的讲授方法转变。商法教学中应当吸收实践性的内容,商法教师应当注意收集分析司法实践中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可议性的商法案例的裁判规则,把这些典型案例运用到商法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所得结论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体验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从而获得职业技能方面的发展。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解决学时少课时紧的方式之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法学的内容包罗万象,要加强高职法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这将会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进行商法课程设置改革,提高商法地位

目前看来,商法课程所占课时仍然偏少,急需加强。笔者认为应当把商法分为三门课,商法一(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法二(证口法、票据法),商法三(破产法、保险法)。每门课48学时,都是必修课,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商法一,第二学期开设商法二和商法三,这样可以把商法各部分讲透,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案例教学。除此以外,还应当在三年级开设金融法选修课,内容包括信托法、期货法、电子商务法、银行法等内容,以适应商法发展和创新的实际需求。还应当鼓励开设实践性、技术性强的法律运用课程,如律师诉讼技巧、商务法律实用非讼处理、谈判技巧等课程。超级秘书网

篇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5,6],本校将其设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既缺乏机械方面的常识又没有参加过水利、土木等方面的工程实习。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难实现同步。

(二)学习方法问题

本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绘图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容易出现“懒于动笔”、“只想不做”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该课程的了解和认知,学生之间缺少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练习与作业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

(三)日常练习问题

广西大学陈倩华老师深有体会说:“学生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较差,如果体形较复杂,就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作图不规范,画图不按照国家标准有关制图规范中的要求作。有少数学生连最基本的制图标准都知道很少。有些学生到了毕业设计还不太清楚什么地方该用点划线、什么地方该用虚线、粗实线、细实线以及各种符号用法”[5]。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许多学生学习本课程仅仅是为了考试,他们更喜欢在纸上大量练习和演算高等数学习题而并不习惯拿着绘图工具规范化地完成本课程的练习题。

(四)学时问题

20世纪50年代工科高校机械专业(本科)工程制图开设两门课程:画法几何学和机械制图,学时为220,学习两年。后来进行教学改革,从220学时变为200学时、180学时、150学时、120学时、100学时、80学时、70学时[6]。目前,我校水利类该课程的学时为64,但是其内容涵盖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所有内容,导致教师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偏重理论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降低[7];如果偏重实践性,学生的专业知识缺失、易失去信心。

二、教学改革方式和方法

(一)丰富教学手段

板书式教学方式相对耗费时间,但给学生一个思考的间隙,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强化记忆,使学生掌握正确和规范的作图过程与步骤,起到示范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扩大课堂的信息量,缓解学时少的矛盾。作者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咨询、学生调查以及试卷的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作学生感兴趣、思考积极的课件。同时,借助计算机绘图软件来进行教学,比如Solidworks、UGII、Pro/E等[8],提高复杂几何形体的直观性。将板书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模型教学

结合课程内容,作者制作了丰富的实体模型,学生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和分析,增强了空间上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讲授绘图的理论方法,使学生可以准确、快速地把空间形状抽象为平面图形。同时对于一些难以制作实体的复杂形体,作者制作了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旋转、拆卸、缩放和不同视角的显示等操作,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形体进行清晰观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实践认知教学

借助于我院“国家级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将实验设备或模型与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相结合,开展制图实践练习,为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对学生平时所学内容进行检验与强化的关键环节。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制定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学生遇到的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产生严重影响[1]。作者在每个班级成立若干教学信息反馈小组,定期将小组所总结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问题嫩巩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五)注重考核过程和方式

在现代工程图学教育中,应该“以能力立意”,切实把能力尤其是根据平时所学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放在首位,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正确的导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作者在每一个独立的章节或内容讲授完以后,通过开卷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笔,避免上面所提到的“只想不做”的问题。其次,适当安排制图测试,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制图标准和规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在期末考试时,考题应综合和全面,考题的解答应是分析、比较、理解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想得清楚、弄得明白。

篇7

【关键词】

工程测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飞速的发展中,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需求。

一、高等职业院校特点

社会对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要求是:爱岗敬业,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是3年制,课堂教学往往只有5个学期,甚至部分“2+1”专业只有4个学期,因此,课堂教学学时相对教少。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大学生特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弱,但动手能力强。

二、工程测量专业特点及教学目标

工程测量专业的主要工作是为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测量成果资料,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提供测量服务。主要的工作有地形图测绘、放样、变形监测、测量成果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工程测量专业的很多工作往往是内外一体化,测量人员既要进行外业数据采集,也要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外业工作的劳动强度较高,有些甚至很恶劣,对测量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测量人员的仪器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强调测量人员的实践能力。测量工作往往要求两个人以上组成一个测量小组,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团体协作意识。各种测量环境差异较大,要求测量人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运用不同的仪器、方法进行测量。因此,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吃苦耐劳、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能进行各项外业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的具有团体协作意识、应变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测量人才。

三、工程测量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广度方面应少而精

本科院校是拓宽专业,加强通识教育,职业院校则不可行。首先,职业院校的课堂学时较少;其次,对毕业生的定位上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生产需求,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进行较多时间的实训练习,才能掌握各种仪器操作、软件应用。因此,在课程设置的广度方面,做到少而精,基础测量课程、核心课程必须保证足够课时;同时,专业课程涉及的面要足够广,涵盖测量各领域,并且要随着测量领域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设与测量工作相关的思想教育课程

大部分测量工作是外业工作,劳动强度大,如夏天的外业测量,有些测量工作还是长期在野外,生活单调,如交通、水利等测量工作,这需要测量人员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测量工作又是协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测量人员有良好的团体协作意识。这些特点大部分学生之前并不了解,工作时才发现自己不适应,以致消极悲观。因此,必须开设与测量相关的思想教育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3.提前上核心测量专业课

现在很多学校第一学期基本不上核心专业课,大第二学期才上少量的核心专业课,把大量的核心专业课集中到第三学期以后上,这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2+1”的院校,这不仅导致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而且可能会导致各课程相互冲突。如“测量技术基础”,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对有一定测量基础知识,熟悉掌握仪器的使用,为后续的课程做铺垫,不需要“高等数学”“CAD制图”等知识做铺垫,因此完全可以在第一学期学习。相应的,可以把“数字化测图”的学习放到第二学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课程知识,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实习。当有一定测量知识和测图能力后,就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暑期实习,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接触测量实际生产工作,了解社会的需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合理安排课程排序

测量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有“计算机制图基础”“测量技术基础”“数字化测图”“控制测量与平差”“摄影测量与遥感”“GNSS技术及应用”“地籍与房地产测量”“GIS技术及应用”“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等。这些专业课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上一门课程做基础,后续的课程是无法开展的,如“地籍与房地产测量”课程很大部分是学习测绘地籍图、房产图,但如果没有先学习“数字化测图”,开展起来就很难。

5.充分利用第五学期开展深度教学

根据测量专业工作的环境,可分为外业为主的工作和室内为主的工作,如传统数字化测图、放样等属于外业为主的工作;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是属于室内为主的工作。对学生而言,经过两年的学习与实习,他们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往往已经有清晰的定位,部分学生喜欢从事外业工作,部分学生喜欢从事室内工作。外业工作对控制测量、测图、放样、变形监测等提出的要求更高;而室内工作对测量数据的管理运用、开发方面的要求更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学习。因此,如果说前四个学期是“专业通识”教学,那么最后一个学期应该进行“专业专识”教学,也就是要达到精的效果。将来从事外业工作的同学可以选修与外业相关的课程,将来从事室内工作的同学可以选修与内业相关的课程。从内容上,这些课程可以是在之前已学习课程的进一步联系和深化,也可以是当前测量工作的新方向,如“土地二调”和“地理国情普查”等。

四、工程测量专业课教学方法

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学生要从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教师要将“传授知识型”的传统继承性教育思想转变为“激励拓展型”的创造性观念。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要突出实践练习,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测量人才。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尽量同步进行,有时可以先实践后理论,如GNSS静态测量,可以先进行选点和采集数据实训,把采集的数据作为后续教学的资料,在后续教学中可以一边进行理论教学,一边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练习,通过练习来对理论进一步理解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运用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形象化、信息化、可视化,教学例子尽量采用学生看得见的校内地形、地物。把各类仪器的使用制作成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仪器的操作,熟悉仪器的各项功能和注意事项,然后再用仪器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熟悉掌握仪器的使用,又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坏,提高仪器使用寿命。教学中多运用反向思维,尽量少讲“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多讲“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如静态测量的控制点选点,应该一部分点是理想的观测点,一部分是不理想的观测点,让学生通过后续数据处理实验的效果来检验选点不理想时的后果,这样学生对控制点选点就有深刻的认识了。当今社会各项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软硬件、通讯技术、测量仪器的飞速发展,测量方法也在发生深刻改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使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学生。

篇8

“好的开始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一门新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讲都存在新鲜感,学生会比较关注学习内容和用途。所以,第一次上课时,可以先用几个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案例导入授课内容,例如: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资料,私设小金库,经办人员虚开发票等等……这些都违背了职业道德,有些甚至违反了会计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通过这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要告诉学生就考取会计证,不仅是为以后就业打基础,也是展现自己的能力,体现学习效果的一个途径。只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才会自觉、主动地投入今后的学习,教学才容易开展。

二、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财经法规》课程因为法律条文多,理论性较强,所以显得枯燥乏味。如果依旧采取“一本教材一支笔”,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时间一长,学生必然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新鲜多样的授课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体会。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适当调整不同班级的授课进度和内容。提前准备上课需要的案例资料。上课时,可以打破常规,老师先介绍实际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条文,顺势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有关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上课的死板和老套。当一节课时间过半学生学习感到疲倦和乏味时,再谈论时事热点,顺便穿插一些小幽默或小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继续讲课,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授课内容过于枯燥和沉闷,教学效果应该比较好。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现了生动的画面和影像,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可以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资料和资源,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相关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例如经济犯罪案例、新闻报道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给学生,让他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3.根据学生的成绩实施有针对性地教学,即因材实教。高职院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入校成绩差距很大,如果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那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尽量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说,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深的作业,学习上主要靠自觉。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应掌握基本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首先要有耐心和爱心,不放弃,其次,教师要经常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对考证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背诵、默写、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课堂的沉闷和一成不变,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尤其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又是《财经法规》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所占分值的比例较大,共20分,而且选项是不定项。所以案例教学应该是法规课堂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篇9

一、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应用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1.基于课程地位、目标的思考。《经济法》课程是诸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地位决定了其课程教学目标应适应不同专业培养目标,无论在课程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会计电算化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内容、应用能力培养上就有一定差异,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亦有所不同。

2.基于对课程特点的分析。尽管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在体系的编排、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不尽相同,但理论性强、内容庞杂是《经济法》课程的主要特点。有限的教学课时与内容的庞杂性矛盾势必造成教师害怕因时间不够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就把大量课时用于理论教学,以及单调、呆板、陈旧的案例教学,结果导致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使得知识单向流动,即从教师流向学生,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3.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是有缺陷的,万能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存在的。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活动的规律,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或是经济法学有其固有的特殊性,但就其教学规律来讲却是相通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经济法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让“过程”培养人。经济法教学过程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增加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或是案例教学。

4.基于高职教育特征的把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满足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主要目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够用”为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摒弃普通本科院校法学院式的教法,探求适合高职《经济法》教学所需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成为授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及比较

当前《经济法》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第二课堂、体验法、诊所式教学法等。

笔者认为这些教学方法又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应用需要作以下分类(图1)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不同实施策略,教学应用目的各有偏颇,且各有其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教制宜,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规避其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率。

三、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方法应用与比较研究的结论及建议

经济法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课程,经济法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而经济法课堂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着眼于经济法的课程地位及目标、课程特点、教学规律、高职教育特征,认识到教学方法既要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特征:既要强调个性,也要注重共性。因此,通过比较,在具体应用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及建议:

 

转贴于

篇10

关键词 职业教育;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32-02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然也包括作为朝阳产业的纺织业,现代纺织业的产品不断地向高科技、高品位及新型化等方向发展,这必定对纺织教育及纺织从业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比如,织物结构的设计、织物分析,就成为纺织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职业学校纺织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其掌握织物结构的设计方法要求过高,职业学校在教授该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织物组织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校在进行该专业课教学时采用的课本为《织物结构与设计》,它是纺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生掌握织物组织图和上机图绘制、组织分析、织物试织的一门基础类学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职业中学学生特点分析

目前,职校生多为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还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认为进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发展前途,只要是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普高,而他们却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在学习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这些现实状况都给在职校的任课教师带来了工作上的困难,再加上纺织专业课理论性强且较为枯燥,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了纺织专业课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职业学校纺织专业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是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对学生在通过教学之后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程度要形成正确的期望,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纺织学科的特点为出发点。

2.教材内容特点。学科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就截然不同,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3.学生特征。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在学生身上得到最终体现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学环境。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综合地考察本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

5.教师自身素质。要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除了要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外,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条件与素养来判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地驾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

二、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1.讲练结合法。在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法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练习从实质上将其内化为新的知识结构。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反应速度较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讲练结合法能够让职业中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训练。在《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法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织物结构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纺织专业课,当每上到一种新的组织时,教师必须对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如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与织物的特征、组织的形成原理、上机图绘作以及上机要点等进行详细透彻地讲解,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子白板上按照正确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作图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图步骤尝试新的组织的绘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只有多听多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做一体”教学法。纺织专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可以将课堂移到实验室。如在讲到一些简单组织时,就可以利用小样试织实验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训项目,将教学做形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既定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征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实效。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知识讲解与实物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组织形成从具体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每讲到一种新的组织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视频及实物向学生展示该组织,使他们对织物的风格特征有直观地认识。如在讲授织物风格特征时,有许多描述织物风格与手感的专业术语,如果只是简单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易造成空对空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能多找些风格不同的面料,让学生亲自对不同面料进行手感目测,就可以使抽象的术语变成学生直观的感知,从而使抽象的“爽、滑、弹、挺、柔、糯、丰满、悬垂感”等表征织物质感的术语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肯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可将课堂与实训或实习现场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到上机图的组成时,教师可利用小样织机,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边做边总结,利用实践结果达到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围绕预先设定好的“教学任务”开展和实施教学,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所扮演的仅仅是项目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引导和协助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以及掌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直接全程参与。在本课程的实践课中就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在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组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块小样,花型、色彩等自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内部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制定计划,解决任务进行中的难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完成自己设计的小样试织。最终成果的评定也由学生自己参与决定,每组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要对本组的成品进行展示及答辩,之后由小组之间的互评选出最受喜爱的作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责任感参与到学习中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明显增强,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讨论交流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作业的错题、试织的作品和在小样试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自己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职业高中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薄弱,但是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差。因此,在进行纺织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发掘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潜力,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并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纺织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利芳.浅析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科学之友,2008,6(17):146-148.

[2]徐汉萍,李耀水.“讲练结合法”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1,25.

[3]瞿永.高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358-360.

篇11

大家知道,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就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教育的特点是:1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与生产行业对接、教学过程应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素质培养应与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对接.2.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应当是既懂工厂生产实际技术的工程师,又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即双师型的教师。3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在实训现场的教学模式。4.职业教育的教材应当是专业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技能的教材,学生学了就会用,就能顶岗生产。5,职业教育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应当是既有理论考试,又有实践技能的考核,还要有职业素质的考核。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适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的有效途径及教学建议”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我们应该从目前高职院校总的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思考。大家知道,机械制图简单的说是表达机件的图样。全面的说,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间的机器和零件的形状、大小、结构、装配关系以及制造、检验、使用、维修时所必须地技术要求,在图纸上用图样准确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机电工程界交流技术信息的共同语言。该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综合性要求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画图和识图。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四多一认真”方法,就是多看图、多画图、多记图、多用图,无论看图或画图时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该方法也反映机械制图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识图和画图。但是,我们多年来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又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画图上。从画平面几何图形、画法几何作图、画组合体三视图、画轴测图、画标准件常用件图样、画零件图、画装配图,重点都在“画”字上下功夫。老师们口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画图肯定会识图。”我们过去的这些教法对于当时的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今天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就不太合适。

今天,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岗位群大多是机、电类工厂生产一线的操作工或生产现场的工艺服务人员。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不是画图,不是搞产品设计,不是搞工装设计。他们的日常工作是看懂图样,按图样进行零件加工或装配机器;是看懂图样,为现场工人讲解图样,指导工人生产。高职院校应把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摆在第一位。用人单位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是教学的指挥棒,是高职院校制定培养计划、规划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的依据。对于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来说,在岗位群技能的要求上,识图技能显然要比画图技能更重要。高职院校要认真解决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努力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企业岗位群技能的调查了解,把合作成果落实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之中。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在识图能力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精力,想更多的办法,把识图教学当做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教学中强调把识图当做重点时并不排除学生应该学会、学好画图。这里探讨的是通过画图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教会学生识图的教学方法,哪种方法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如果投入同样的课时,对学生识图能力提高哪种效果好。显然前者是间接的、费时的。后者是高效的。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包括六个知识模块的内容: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的原理,制图技巧(机件的表达方法),实用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它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这六方面内容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关键内容在哪里?我们过去把画图能力的培养当做重点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有:绘图工具使用、平面几何作图、制图原理中(画法几何)的截交线画法、相贯线画法、过渡曲线画法、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常用表达方法画法、零件图的画法,装配图的画法。总之是围绕“画”字做文章。对于今天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生文化底子差,文理科混合编班,学生理科知识参差不齐,加之机械制图课时少,讲课进度快,学生的画图练习少,学生“画”的很不够,画图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没法通过画图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而识图能力因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不够,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也很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几年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对机械制图课程中六个关键的知识与技能模块进行分类、比较、实践、总结。按此认知规律,确定了机械制图课程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实物与图样的对比教学,总结出各重要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在少学时情况下也能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好效果。

1.制图基础知识模块中选择的重点是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内容及贯彻。2.制图原理模块中选择的重点是三视图的联系规律及视图分析,特别是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三视图。教学别强调三视图投影的联系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个字的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对于点、线、面、体,截交线,相贯线画法等内容,我们重点讲点的投影规律及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点。对于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我们通过各类模型让同学们加强对他们画法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

3.制图技巧模块中我们把最常用的18表达方法和14特殊表达方法当做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们把机械制图中的十八种表达方法(六种基本视图、三种辅助视图、七种剖视图、两种断面图)比喻为机械制图中的“十八般兵器”。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这十八般兵器是必须掌握的。让同学们知道,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员“闯江湖”用的就是这十八般兵器。为了让学生用好这些兵器,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识读图习题,作为灵活运用这十八般兵器攻击的活靶子。

4.实用制图模块中我们强调的教学重点内容有:

在标准件和常用件教学中,我们收集了工程中使用的大量标准件、常用件,让学生把他们与课本中的国家标准相对照,充分认识各种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图样特征、标准代号、尺寸查法、常用件尺寸的计算方法、标注方法、公差配合、精度等级。要求学生在“熟练”上下功夫。这样把过去最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

在零件图的教学模块中,重点要学生掌握各类零件(轴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的表达方法及图形特征,零件的技术要求作为教学重点(表面粗糙度、尺寸的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偏差、零件材料、零件热处理、铸件的技术要求等)。教师要尽可能多讲一些工厂实习中技术要求的知识,,学生一定多学一些技术要求的知识。机械制图的知识面宽就宽在这些方面。这些知识是学生工学交替时,在车间看图样天天遇得到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保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我们有意识的把练习题的数量由两种题型增加到二十种题型。学生学好这些案例性质的练习,对零件的技术要求会学的扎实,在车间看零件技术要求时就能看懂。

在装配图的教学模块中,我们讲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外,强调了装配图的读图的内容。要把装配图的图样、各种尺寸的标注、零件编号方法、零件的名称、标题栏内容、零件明细表的编制,技术要求的分类等知识点综合起来指导看图。学会找出同一个零件在不同装配图的视图中的表达方法,从而想出零件的形状、大小。在习题中增加了大量装配图读图填空的练习题目,以提高学生读装配图的实际能力。这两届学生虽然没有画大量的装配图,但他们工学交替到工厂车间实习时,看起工厂的零件图、装配图就不那么陌生,就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慌张无措。显示这种探索确实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探索机械制图课程中教学方法时。通过实物与图样的对比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在少学时情况下快速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