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3 09:46: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间传统工艺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

篇1

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用来表现民俗文化、民俗生活的造型艺术,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其使用对象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宫廷工艺美术而言的;从工艺美术发展历史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现代工艺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世人关注,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逐渐进入了很多艺术院校的课堂,不仅丰富、完善了原有的美术教育体系,对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文化创作的主体看,传统文化通常涵盖三个方面,即宫廷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其中,宫廷文化和文人文化一直作为所谓的“正统文化”被历代官方重视,如,在古代艺术史、美术史上,我们常见到的就是这种现象。民间文化是社会普遍文化,孕育了宫廷文化、文人文化,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社会广大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用性的造型艺术,是广大群众物质创造活动的结果、智慧的结晶。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一些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正在迅速消失。而部分缺乏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滋润的年轻人,追逐时尚的潮流和物欲的满足,对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知和认同,甚至排斥传统,其心灵状态和生存意义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鉴于此,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要抢救、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民间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寻求文化根基。高校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很多高校相继开展了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课程,而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还需要从专业建设方向上确立一个长远的保护机制,通过民间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保护、传承人才。设计艺术学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无论是就学科建设的时间看,还是就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看,都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所以,为早日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快改革发展。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发展规划的制订、专业方向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实践环节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一系列内容。而在调整专业方向上,从现有的资源和社会需要看,民间艺术设计可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通常说设计为生活服务,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民间的匠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适合社会生活的工艺品,所以,实际上,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是设计艺术的组成部分。而且设计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关注民风、民俗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只有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适合适用于民风民俗的设计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也才会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尝试培养一部分学生从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在相关高等院校设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设立,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也适应了设计服务市场需要的目的,还可以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培育专业的人才。所以,对于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而对于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建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值得探索。

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设计艺术学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在设计艺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可以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以补充和完善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品类极为丰富,包括传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家具工艺、雕塑雕刻工艺、剪纸工艺、年画工艺、玩具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环保、节能的价值,其造型与装饰、色彩与材质、工艺技术、构造原理、设计与装饰原理、文化寓意与哲学理念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在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对于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它是对设计教育艺术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首先,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的设计专业教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脸谱文化与服饰文化的象征寓意,民间文化中的奇异造型所体现出的想象力,等等,这些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内涵,可以为当代设计提供源头活水。其次,这些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品为当代的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各民族的服饰、民间雕刻、民间玩具等设计案例,其设计思路、设计元素都可以为设计者所借鉴。但从目前的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看,很多直接运用西方的文化元素或者照搬西方的产品设计概念,可见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反映出部分年轻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同和兴趣,与民族文化形成了心理隔膜,陷入了知彼而不知己的畸形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缺失日益显现出弊端。当然,西方的优秀设计作品应该受到肯定,但我们更应该关注本土文化、学习西方设计的方法和文化资源,西方的每一项成功设计也是艺术家在吸取本土文化资源和外来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那么,对于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汲取国外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对其接纳、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洋为中用;同时,必须认知、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才不会舍本逐末。因此,在设计学科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计专业教育才会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多元化、民族化设计观念的年轻设计师。也只有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教育体系,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升当代设计产品的内涵。因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开设,将会为建设更具有时代性、特色性、科学性、民族性的设计艺术学课程体系提供有效补充,是当代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新趋向,这样才能逐渐消弭民族文化缺失的断层,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其二,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在很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培养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有的说是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正是提高学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学通常包含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和民间工艺美术设计创作等内容,涉及美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人文学科,这些学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我国民间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学生在学习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认真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刻认识本民族在历史和当代所创造的伟大艺术成就,了解民族文化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和提高技艺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文化内涵,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实在。

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为设计艺术学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在学科科研方面,可以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建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基地,开创艺术设计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新局面。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将成果引入教学,为学科与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近年来,很多高校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进而运用于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师结合其所处地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满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萨满剪纸工艺、高句丽壁画等科学研究项目,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设计、美术教学,使学生逐渐体悟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构想,并设计出了具有民族意蕴的作品。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也相继成立了民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获批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依托中心和基地的学术力量,分别开展了“以设计带动河南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研究”“河南泥玩具对现代吉祥物设计的启示研究”“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从设计艺术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途径”等专项课题,并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子课题《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卷》的调研、编撰工作。2015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又被遴选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试点院校,并于2016年初至今,承担了四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普及培训工作,目前已进行了四期(木版年画工艺、剪纸工艺、陶瓷工艺、民间泥塑工艺)的培训。在培训中,依托设计艺术学科,根据培训主题,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并引导设计专业学生参与,逐步加深学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感悟、理解和热爱,最终达到引导学员、学生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走民族化设计道路的目的。综上所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至少可以在课程建设、专业方向、学科科研三个方面为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所以,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建设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加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科学研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既是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又是对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补充、完善,也是时代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藏族;民间传统工艺;保护

对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已经得到重视,像政府制定相应任务保证措施顺利进行,2015年2月,文化部部长在与“两会”代表座谈《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别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非遗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的发展中心就是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民间传统工艺因其自身是倾向于文化层面,不具备全方面服务经济,因此,从中就有矛盾产生。如何进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使其符合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专属传统工艺部门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受音乐、文化、宗教和风俗等因素影响,藏族的传统手工艺是藏族文化产业和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收藏性,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并且表现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独创性。现如今分为5大主行业,其余还有30多个小行业。可见藏族民间传统工艺用途广泛,其中一些产品像唐卡、藏毯、藏香等藏族传统工艺在国外市场知名度提升,能对藏族经济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正面临尴尬的境地,就是没有很好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从而使这么多行业出产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从这个方面出发,建立归属于传统工艺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方针和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

二、通过教育机构传承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工艺技术无法传承下去,藏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充分体现着藏族地区文化的民俗风情,像藏族人民使用的切玛盒和孜卓意味深刻,造型精巧,还有挂在牧民妇女腰间的银吊牌等装饰品,都是很有文化价值的工艺品,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品如此独特,消失实在是太可惜。因此,对于如何传承和保护藏族传统工艺技艺的做法,可以通过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首先通过学校这一场所进行工艺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其次,民间传统工艺高手通常都来自平常人家,而且妇女是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通过党群部门像妇联部等来组织民间手工艺交流大会及培训活动,使相互之间借鉴经验。最后开展手工艺制造厂,增加就业人员,使民间传统工艺传承更广。

三、旅游推动工艺品市场需求

是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的推动带来大量游客,也就带来市场,增加对手工艺品的需求。而且旅游人员到旅游买回去的工艺品还能促进宣传作用,加大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要想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就是进行文化创新,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由于藏族地区文化丰富,因而上升空间仍然巨大,由于藏族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使之藏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藏族的歌舞演艺、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手工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其中民族手工业中的藏香唐卡最为显著。因此,结合各方面进行文化创新,使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赋予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藏族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的办法就是要合理解决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不能过度地开发,又不能盲目地保护,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藏族民间手工艺往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崇凯.地方经济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20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32

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小学教学实施中开始展露,在我们冀教版美术教材的编排中出现了年画、风筝、剪纸、泥塑、虎头鞋帽传统玩具等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课程。在这些课程编排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很有利的,那么如何开展好这些课程呢?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中得到发展呢?这些正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氛围

(一)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美

在学校的楼道、橱窗、围墙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上充分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让这些空间做成“生成教育”的资源。如在我校的教学楼的楼道里每层展示了我们迁安市老艺人制作的各种形象的皮影人物和景物,在我校的橱窗里经常展示学生剪纸、蜡染、编制、篆刻,风筝等。在学校的小花园的石头上镌刻书法作品等,让校园环境每一处都沐浴在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气息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我校每期校报上刊登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并附文字说明,如景泰蓝、元明青花瓷、漳州木偶、武强年画等。轮换刊登学生制作的传统工艺作品,如剪纸、荷包、绘画、毛猴等作品。每隔两期采访民族技艺“小能手”并附上小能手的工作照。这样在让学生在认识和欣赏传统手工艺作品的同时,还鼓舞了那些从小就喜欢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我校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定为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中学生可以参加传统手工艺兴趣活动小组,近距离地接触到传统工艺,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传统工艺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我校的兴趣活动小组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剪纸、北京毛猴制作、纸浆画、皮影制作等活动。尤其我校开展的北京毛猴制作活动不但深受学生的喜爱,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做好传统艺术课的教学设计,提高传统艺术课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本课的中心任务

我在这里结合小学美术教材《年画》一课,谈些体会。从教学编排上看,本课安排在本册书将近结尾处,此时农历进入腊月,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接近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这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上和生活习俗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学习内容上看,有对年画的欣赏和临摹任务,但很显然年画在造型上、线条处理上、结构的复杂程度上对于小学生来说描摹是很有难度的。这里明显地暗示了我们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年画的欣赏,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渗透。

(二)如何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教学过程,必须估计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学习困难。从本课来说,欣赏年画《连年有余》一味的平铺直叙年画里的娃娃如何的生动传神,眼睛、鼻子、嘴画的如何好看,大鲤鱼如何的精神、色彩如何的艳丽,学生势必反感,自然不会安心听你“讲经”。如果转变思路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效果会截然不同。教师可提问:“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年画《连年有余》,在欣赏完后看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为什么这幅画叫《连年有余》?”学生开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三分钟后有学生回答:“画上有盛开的莲花,有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连年有余》是借了莲花和鲤鱼的谐音,所以这幅画叫《连年有余》。”教师:“你说得太好了,接下来我们观察下这个胖娃娃,看哪位同学能够认出是男孩还是女孩。”三分钟后学生发言,有的学生说是男孩,有的学生说是女孩。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胖娃娃的发型,他的头上一边梳着翘辫儿,一边梳着冲天鬏,在我国古代,男孩和女孩的发型区别在,女孩梳小翘辫,男孩梳冲天鬏。”“年画家们用一边梳翘辫儿,一边梳冲天鬏的胖娃娃来代表男孩和女孩。”接下来,教师在造型上、色彩上、隐喻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年画。之后进入小组欣赏讨论,过渡到学生临摹,描画年画。

(三)在本课结尾处呈现

对一堂课的设计应努力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本课将结束时作为,这时把学生临摹的年画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墙面上,教师再把课前准备好的中国年元素也展示出来,如大红的灯笼、福字、对联、中国结、鞭炮等等。再加上《春节序曲》音乐,当音乐响起,顿时教室里有年的氛围。学生开始欣赏自己的作品。欣赏完后,教师再把自己收藏好的年画精品展示给学生。这时,学生被一幅幅精美的年画所吸引,再次进入过年的喜庆氛围里。可见,情绪高涨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充分挖掘民间美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向美术课程转化

(一)认识民间美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篇4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度发展低迷的工艺美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和发展起来了。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便成了工艺美术的时代课题。过去那种致力于观赏性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状况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与人民生活需要直接关联的室内环境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和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现代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主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职业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完成从培养以设计为主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向培养以制作为主的操作人员的教育的转变,依然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导。再加上受国外现代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影响,有些职业学校盲目引进外来文化作为支撑,没有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这造成学生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新理念,却不具有较强的技能而很难适应目前市场需求。而部分中等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已从原来的完成型教育转变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近年来,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均有所下降,而且参差不齐。生源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掌握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现代技术并具有时念的多技能型人才。

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应该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化死板的固有模式,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让学生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艺,走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积聚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卓越的工艺技术,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从而处于显著的地位……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那么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到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父传子子子相传、师传徒徒徒相传”的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对传统工艺美术精湛技艺的发扬传承,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了解而不能深入探究。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对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变过去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中过分强调以软件技术替代技能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结合各地特色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例如,在陕西我们可以请陕北民间剪纸大师高凤莲进校园传艺,让学生学习陕北剪纸技艺,了解北方黄土地文化的质朴、粗犷。此外,户县农民画、耀州窑陶瓷、宝鸡凤翔泥塑等更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我们可以请它们的传承人进入校园,为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注入真正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学院传承发展。如,苏州桃花坞木版雕刻艺术研究会就进驻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室和桃花坞木版画展馆,与学院的木版画工艺课程紧密结合,使得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传统桃花坞木版画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其次,每个学院的设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往往还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选择校外的资源——“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作为基地,让学生直接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习,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技艺。同时,这也给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了新的传承人,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开始普及化发展。如,笔者所在学院的陶艺课程就选择在陕西富平陶艺村作坊进行实践学习。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7个国家馆及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60位陶艺世家的3000余件(套)陶艺作品。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传统陶艺文化感染,领略了国际陶艺作品与文化的艺术魅力,其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的教学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技艺在这种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在我国,这样的作坊很多,而且各地的民间工艺作坊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如乌镇林家铺子蓝印花布、贵州蜡染、陕西凤翔泥塑与木版画、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与布堆画、绥德石雕工艺等。同样是陶瓷,耀州窑工艺文化、景德镇瓷器工艺文化、定窑的瓷器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同样是漆艺,“北京以雕漆、镶嵌、刻漆、雕填为特色,以仿古家具为主;福州以脱胎漆塑、彩绘为特色,以瓶、盘、杯、盒等小型器物为主;扬州以平磨螺钿、镶嵌为特色,多为家具、屏风;山西平遥、新绛分别以‘堆古罩漆’、云雕为特色,以家具为主;四川成都以雕填、重庆以研磨莳绘为特色,产品多为小型器物;甘肃的天水、天津、陕西等地的漆器与北京的大同小异;上海、苏州的漆器与扬州的也无二致;还有贵州大方的漆器,以皮胎著称;安徽屯溪的漆器,以菠萝漆见长;中国少数民族的漆器,如彝族的食器、酒具和藏族的食器等,风格粗犷,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楚汉漆器一样,对发展中国现代漆器颇有启示”。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我国各地特色。日本著名的民间工艺研究家柳宗悦从民间工艺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得出结论,即“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必然培养美的情操”。他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传统工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能唤起我们对其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密切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与工艺技术。

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将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紧密结合。这也正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现状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快餐文化等普遍流行,更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这造成了工艺文化链的断裂。那是因为虽然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具有东方文化所蕴含的含蓄、淡雅、空灵的美学趣味,但在工艺技术方面却不能适应目前工业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的生产。”但是现代人们对于工艺美术生活物品、产品,不只需求其功能的实用性,而是越来越注重其情感因素,喜欢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具有个性的产品。“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即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延伸性开发,使产品为普通民众喜爱,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和工艺,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永远不能离开实践与市场需求,特别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该以手工艺技能为基础,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时刻贯穿“探究、合作、自主”的教育理念。“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是值得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实施的两种教学法。

篇5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度发展低迷的工艺美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和发展起来了。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便成了工艺美术的时代课题。过去那种致力于观赏性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状况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与人民生活需要直接关联的室内环境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和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现代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主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职业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完成从培养以设计为主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向培养以制作为主的操作人员的教育的转变,依然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导。再加上受国外现代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影响,有些职业学校盲目引进外来文化作为支撑,没有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这造成学生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新理念,却不具有较强的技能而很难适应目前市场需求。而部分中等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已从原来的完成型教育转变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近年来,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均有所下降,而且参差不齐。生源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掌握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现代技术并具有时念的多技能型人才。

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应该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化死板的固有模式,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让学生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艺,走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积聚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卓越的工艺技术,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从而处于显著的地位……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那么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到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父传子子子相传、师传徒徒徒相传”的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对传统工艺美术精湛技艺的发扬传承,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了解而不能深入探究。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对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变过去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中过分强调以软件技术替代技能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结合各地特色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例如,在陕西我们可以请陕北民间剪纸大师高凤莲进校园传艺,让学生学习陕北剪纸技艺,了解北方黄土地文化的质朴、粗犷。此外,户县农民画、耀州窑陶瓷、宝鸡凤翔泥塑等更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我们可以请它们的传承人进入校园,为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注入真正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学院传承发展。如,苏州桃花坞木版雕刻艺术研究会就进驻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室和桃花坞木版画展馆,与学院的木版画工艺课程紧密结合,使得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传统桃花坞木版画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其次,每个学院的设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往往还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选择校外的资源——“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作为基地,让学生直接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习,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技艺。同时,这也给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了新的传承人,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开始普及化发展。如,笔者所在学院的陶艺课程就选择在陕西富平陶艺村作坊进行实践学习。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7个国家馆及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60位陶艺世家的3000余件(套)陶艺作品。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传统陶艺文化感染,领略了国际陶艺作品与文化的艺术魅力,其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的教学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技艺在这种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在我国,这样的作坊很多,而且各地的民间工艺作坊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如乌镇林家铺子蓝印花布、贵州蜡染、陕西凤翔泥塑与木版画、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与布堆画、绥德石雕工艺等。同样是陶瓷,耀州窑工艺文化、景德镇瓷器工艺文化、定窑的瓷器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同样是漆艺,“北京以雕漆、镶嵌、刻漆、雕填为特色,以仿古家具为主;福州以脱胎漆塑、彩绘为特色,以瓶、盘、杯、盒等小型器物为主;扬州以平磨螺钿、镶嵌为特色,多为家具、屏风;山西平遥、新绛分别以‘堆古罩漆’、云雕为特色,以家具为主;四川成都以雕填、重庆以研磨莳绘为特色,产品多为小型器物;甘肃的天水、天津、陕西等地的漆器与北京的大同小异;上海、苏州的漆器与扬州的也无二致;还有贵州大方的漆器,以皮胎著称;安徽屯溪的漆器,以菠萝漆见长;中国少数民族的漆器,如彝族的食器、酒具和藏族的食器等,风格粗犷,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楚汉漆器一样,对发展中国现代漆器颇有启示”。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我国各地特色。日本著名的民间工艺研究家柳宗悦从民间工艺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得出结论,即“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必然培养美的情操”。他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传统工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能唤起我们对其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密切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与工艺技术。

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将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紧密结合。这也正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现状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快餐文化等普遍流行,更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这造成了工艺文化链的断裂。那是因为虽然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具有东方文化所蕴含的含蓄、淡雅、空灵的美学趣味,但在工艺技术方面却不能适应目前工业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的生产。”但是现代人们对于工艺美术生活物品、产品,不只需求其功能的实用性,而是越来越注重其情感因素,喜欢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具有个性的产品。“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即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延伸性开发,使产品为普通民众喜爱,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和工艺,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永远不能离开实践与市场需求,特别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该以手工艺技能为基础,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时刻贯穿“探究、合作、自主”的教育理念。“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是值得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实施的两种教学法。

篇6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民间工艺、民俗文化进行深入发掘和保护,特别是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现今我国石刻民间工艺亦得到各种发扬和挖掘,特别是民间工艺人才的培养途径得到多渠道的创新,重庆市大足民间石雕石刻工艺利用现代教育机制,依托职业教育中心的相关教育与研发资源,正在探索开创石雕石刻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国石雕工艺主要分布于四大石雕之乡——浙江温岭、福建惠安、浙田、河北曲阳,他们各自具有工艺特色。从目前资料显示,浙田石雕得到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学校为主体,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河北曲阳石雕和福建惠安在石雕产业化发展取得相当的的效益,形成产业规模,但人才培养上还跟不上现代市场需求。特别大环境下的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传统技艺传承上还存在很大的滞后,处于一种探索和开发阶段,传统石雕工艺传承和人才培养还局限在小范围、师傅带徒的方式上。

位于重庆市西部大足,以大规模的唐宋石刻文明于世,是中国晚期乃至全球典型的石刻代表,与我国四大石窟相比,其精湛的雕刻工艺、非常完整的保存堪比跟高一筹,是我国较早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而依托大足石刻,形成精致细腻、形象传神的民间工艺雕刻——大足石雕石刻工艺,亦深受人们喜爱。千百年来,大足石雕石刻通过民间艺人的师徒模式,为中国石刻工艺发展培养了不少民间工艺大师和产业人才,偏见我国大江南北。

现代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品质,从而市场需要大量的工艺装饰品,带动了工艺人才需求。在石雕人才方面近年来出现短缺,传统师徒人才传承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解决传统工艺人培养与需求瓶颈已摆在各地各级职能部门的问题。

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不足的矛盾,位于重庆市大足的职业教育学校正在探索一条新路,即结合当地的职业教育机构(学校)、产业、民间工艺美术艺人,构筑多方教育机制,形成传统工艺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和值得探索的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的办法,值得所有具有民间技艺的地方借鉴。这既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非物质文明传承下去,还可对当地经济发展、民间工艺形成产业、解决就业压力做出必要贡献和价值。

创造性的开设民间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学体系办学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和艰难的,需要各级部门和机构深入探索。毕竟这个专业方向都称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但不同地方教学内容和主题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特别是专业知识是具有独特性的,在教育资源上没有可参考性和通用性,从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设施设备都要靠对本地区民间工艺技艺的整理、挖掘,形成自己的教学教材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教育机构必须提供充分的资金、人事保障,理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调研,明确人才的培养特色,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创建初期不宜大而全,也不宜快而多。应突出特色和精品,逐渐扩大及招生规模,提升规模

二、深入挖掘本地民间文化及民间工艺技艺,整理编写相关的技能教材。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并聘请民族文化学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相关行业进行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三、建立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技能检测标准,必须结合行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不应局限表面和形式。去除面子工程,教学及评价必须是科学、合理的。

总之,民间工艺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摆在各级主管部门和职业教学机构的问题还很多,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这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篇7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从客观角度讲,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造型艺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不仅把工艺美术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审美高度和实用性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值得青少年认真学习和传承。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学教育充满想象力和情趣,同时,由于其本身是艺术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重艺术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在艺术世界里提高自身素养,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对于目前的青少年美术教育而言,很多教育机构教育方式一味的注重新内容,而忽视了从已经沉淀的传统工艺精粹中汲取和挖掘。这对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乃至提升全民美术素养均十分可惜。

2.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紧密,如果没有艺术,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美术,而如果没有美术,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也是不完整的。青少年要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素养,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美术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无论是审美观,亦或是美术细胞,均是艺术思维的重要体现,而青少年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加以重视,完善培养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在该阶段获得最大的提高。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在青少年美术培养中只有把握两者的关系,教育培养体系才会更为丰富。1.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他们自己从自己所处社会与传统中得来的丰富的经验对其他存在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概念,是某个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2.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革新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继承是现代艺术设计另一个需要。一个人不遵循任何的传统,宣称自己能设计最前卫的艺术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艺术设计及创造它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的艺术思维,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均会对艺术创作过程产生影响。3.现代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迫切要求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传统工艺的再认识受到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地推动,需要进行继承与创新。不可否认,现在的设计师比古代的设计师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的便利条件,但人们意识上回归是无法仅仅通过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可以代替的了的,设计师只有在艺术创作上融入传统艺术,敢于回归,创作的设计作品才会格调高雅,让受众感觉到与之相应的意境。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此,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创作方法对我们就至关重要了,需要认真揣摩。

三、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融合

传统工艺有着自己的深厚艺术积淀,形成了有差异性的美学概念和审美体系。传统工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特点是现代艺术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结合,改变传统的美学设计遭受寒流,市场不景气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出发,使青少年教育和学习更好地融入传统工艺。

1.长期保留工艺特色专业

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些特殊专业进行开设,进行小班制教学,以克服生源不足的管理难题。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出发,对传统的美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变化,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招生。通过现在的部分教育机构的实践结果,这种方式对于继承和融合传统工艺符合实际情况。

2.与各类特色的学科相结,贯彻学习日常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由于与现代化艺术融合上缺乏创新,很容易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形成边缘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巧妙结合于其他各类受学生喜欢的各类特色学科,以此使思维理念和模式融合贯穿于其他重点基础学科,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终达到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培养和融合目的,但是,同时又能指导青少年思维创新、强化艺术体验教学。例如,将民间戏曲工艺画融入青少年美术教学中,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第二课堂与传授工艺的组合

教育机构积极与各个工艺大师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工作室,大师手把手教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一大批平台来帮助大家保护传统,回归传统,在学习与体验中领略到文化独有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传统工艺实践与实际教育的结合,能够受到学生的很好反响,对于提升美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例如,某学校定期邀请省级传承人葛建民讲述了龙坞彩灯的历史、传承谱系、花灯制作技艺,并和位学生一起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反响很大,很多学生逐渐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4.开设研修班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积极与各个组织和机构合作,为他们培养人才,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和独特魅力,并在优秀青少年中选拔各种优秀人才,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培养传人,与民间的各个大师共同发扬传统文化,为新形势下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结语总的来说,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不应该只着眼现在,而是该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努力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的教育方式。

作者:盛欣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君玖.持久保护与融合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篇8

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应该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化死板的固有模式,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让学生走进民1''''4工艺美术作坊学艺,走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积聚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卓越的工艺技术,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从而处于显著的地位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那么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到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父传子子子相传、师传徒徒徒相传”的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对传统工艺美术精湛技艺的发扬传承,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了解而不能深入探究。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对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变过去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中过分强调以软件技术替代技能的局限性。首先,我们结合各地特色和民I''''4工艺美术资源,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例如,在陕西我们可以请陕北民1''''4剪纸大师高凤莲进校园传艺,让学生学习陕北剪纸技艺,了解北方黄土地文化的质朴、粗犷。此外,户县农民画、耀J,I1窑陶瓷、宝鸡凤翔泥塑等更是我国民1''''4工艺的瑰宝,我们可以请它们的传承人进入校园,为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注入真正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学院传承发展。如,苏州桃花坞木版雕刻艺术研究会就进驻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室和桃花坞木版画展馆,与学院的木版画工艺课程紧密结合,使得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传统桃花坞木版画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其次,每个学院的设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往往还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选择校外的资源——“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作为基地,让学生直接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习,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技艺。同时,这也给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了新的传承人,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开始普及化发展。如,笔者所在学院的陶艺课程就选择在陕西富平陶艺村作坊进行实践学习。

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7个国家馆及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60位陶艺世家的3000余件(套)陶艺作品。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传统陶艺文化感染,领略了国际陶艺作品与文化的艺术魅力,其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的教学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技艺在这种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在我国,这样的作坊很多,而且各地的民间工艺作坊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如乌镇林家铺子蓝印花布、贵州蜡染、陕西凤翔泥塑与木版画、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与布堆画、绥德石雕工艺等。同样是陶瓷,耀州窑工艺文化、景德镇瓷器工艺文化、定窑的瓷器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同样是漆艺,“北京以雕漆、镶嵌、刻漆、雕填为特色,以仿古家具为主;福州以脱胎漆塑、彩绘为特色,以瓶、盘、杯、盒等小型器物为主;扬州以平磨螺钿、镶嵌为特色,多为家具、屏风;山西平遥、新绛分别以‘堆古罩漆’、云雕为特色,以家具为主;四川成都以雕填、重庆以研磨莳绘为特色,产品多为小型器物;甘肃的天水、天津、陕西等地的漆器与北京的大同小异;上海、苏州的漆器与扬州的也无二致;还有贵州大方的漆器,以皮胎著称;安徽屯溪的漆器,以菠萝漆见长;中国少数民族的漆器,如彝族的食器、酒具和藏族的食器等,风格粗犷,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楚汉漆器一样,对发展中国现代漆器颇有启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我国各地特色。日本著名的民1''''4Z-艺研究家柳宗悦从民间工艺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得出结论,即“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必然培养美的情操”。他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传统Z-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能唤起我们对其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密切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与工艺技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将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紧密结合。

篇9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57-02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经济文化中心,伴随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步伐,其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都发生着迅速而深刻的转型。在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倾轧,其原本依托的生态环境也已经或逐渐被破坏殆尽。如何挽救长株潭地区濒危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活态”地保护与传承,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从“活态”角度研究其传承模式,不仅延续了历史与文化脉络,更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焕发蓬勃生机。

一、重构文化生态,打造传承载体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它的存在和传承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有可供静态展示和流传的“有形”艺术品,还承载着诸多 “无形”的文化特征,如手工艺和民俗等。谈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延续,就必须考虑到这种精神性的存在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要求,它不能脱离文化遗存原本存在的土壤,只能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空间”中生存。在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高速进程中,大量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基础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能否重构这种文化生态,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建立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展示馆。

长沙的“湘绣博物馆”馆藏了大量湘绣名家的绣品,但这只是对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近年来,在杭州和江西等地新建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采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对“文化生态”整合与重构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此类博物馆一般分为:陈列展厅,用以介绍各类工艺品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艺术特色等;另设手工作坊厅及兴趣室,由艺人为参观者表演传统工艺,游人也能动手操作,现场体验同时兼有教学功能;此外还有配设有生产厂房和营业厅等。这正是“活”态保护的一种形式,长株潭地区亦可借鉴这种保护范式,建立“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展示馆”,将展馆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并行,实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在当代乃至未来的不断延续和发展。

据2012年普查的情况,长株潭地区民间美术类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为:长沙市26个,株洲市14个,湘潭市5个。①可将湘绣、火花、铜官窑陶瓷、浏阳石雕、望城剪纸、棕叶编、醴陵皮影戏、中国红釉上彩绘技术、株洲县朱亭邹桂文木雕、株洲县刘双喜油漆画、芦淞区百井剪刻纸艺术、蓝印花布等内容遴选后纳入展馆,展馆不仅展示完成的作品,还同时展示制作过程和工序,如能以展示、教学、体验、生产、销售结合的形式呈现,则较之静态的实物、文字、图片更为全面,能让文化遗存保持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二)保护民俗文化,全民参与,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尽管以“活态展馆”的形式能呈现传统手工艺的部分形态,但毕竟是一种标本式的保护,已经全然脱离了民间美术的生长环境,且保护的种类有限,只能是挽救濒危文化遗产的权宜之策。“上导之为风,下行之为俗。形成习惯,世代传承,是为风俗。”②唯有形成风俗和习惯,民众才会自觉自发地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融入日常生活。在这个问题上,最关键且长效的办法是需要政府积极引领保护民俗文化,全面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全民参与保护与传承,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譬如在高度现代化的日本和韩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依然中会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集中展示各类传统工艺品;在政府划分出来的历史街区和民俗村,工匠依然在手工作坊从事着传统工艺,生产和售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品。也唯有如此,各类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态”的保护和传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和韩国的做法切中肯綮,我们当效法之。

二、赓续文化薪火,构建传承体系

(一)传承人、后继者、民间协会共同构成的传承队伍

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的另一个关键是保护“人”,作掌握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他们是极其珍贵且濒危的文化资源。要解决民间美术传承人“断代”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和激励提升民间艺人和传统工匠的社会地位,使全社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价值,将他们等同于“艺术家”而非“工匠”来对待。此外,还需要定期向公众开放手工作坊,吸引公众注意,提升艺人自豪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要求传承人不断研修、学习以促进技艺的提高;再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他们掌握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技艺和知识等;分阶段、有计划地征集并保存他们的作品,制作成教材和宣传片,以电子媒界的形式传播等。

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要保持“活态传承”的状态,还要注意艺人工艺技术的继承与改善以及“后继者”的培养。尽可能为艺人提供活动空间,定期组织手工技能表演,以展览或竞技等形式供艺人交流、施展和拓展技艺等。提升年轻人学习和从事传统技艺的兴趣;通过媒体传递授徒信息,在全国范围开展拜师学艺活动、组建民间协会等都有利于“传承人队伍”的形成,能确保该项遗产后继有人。

(二)将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结合,持续培养有生力量

培养民众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自觉自发地参与保护与传承,需要将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课程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使民众从小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成为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

幼儿的民间美术教育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渗透和熏陶。通过家长带领幼儿参与民俗活动;在幼儿园设立民间美术体验教室来欣赏作品,培养儿童对艺术品的感觉、知觉和美感意识;选取能进行实践操作的民间美术样本进行临摹和创作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传统艺术的热爱。

小学阶段,长株潭地区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与校内资源进行整合,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如蓝印花布、火花设计、剪纸等易于实践的内容等,都是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制作过程并举办展览,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此外,还可以以“民间美术文化遗产”为主题,定期举行全省绘画和作文竞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儿童对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中学阶段,注重拓展对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本土的民间美术的关注,了解地方民间美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悉当地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地方民间艺术造型特点、审美特征、工艺流程等。在日常教学中以“熏陶、渗透、融入、践行”的方式培养保护与传承的后备人才。

地方高校应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授“绝活”,鼓励美术教师向老艺人拜师学艺,将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课程列为必修或选修科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成立民艺系,培养有志从事民艺工作的专业化人才,肩负起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重任。

三、振兴传统工艺,摆脱传承窘境

长株潭地区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且分散,除“湘绣”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外,其他多属于规模极小的零散作坊,处于无序发展和自生自灭的状态,因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临濒危窘境。要避免单一以“遗产”或是“馆藏”的方式存在的局面,就应该让民艺作品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不断被生产和销售,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真正的“活态”存在方式。

这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具体而有效的工作。首先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开拓市场,为该地民艺作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信息,再设立长株潭地区工艺品信息网,搭建艺人与消费者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其次,对在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大力培养后继者以及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民间艺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第三,对学习民艺品制作的年轻人发放生活补贴,保障其生活,能专心致志从事民艺传承工作。第四,定期举办民艺作品的展览和展销活动,让民间艺人彼此交流和展示技艺,以促进技艺的提高。

振兴传统工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摆脱传承窘境的有效途径。要建构合理有效的手工产业,长株潭地区应该将经济价值较高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加以利用,如重点扶持和建立湘绣、铜官窑陶瓷、浏阳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作为展示与宣传民间艺术的窗口;帮助长沙粽叶编、石、醴陵皮影、株洲县朱亭邹桂文木雕、株洲县刘双喜油漆画、芦淞区百井剪刻纸艺术、蓝印花布制作等民艺品走向市场,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民艺产业等。

科学合理的产业化既能为民间艺人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改善其生存状态,又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文化价值。以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又能推动民艺品与市场结合。从“湘绣”的保护来看,在产业化后得到了稳定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长沙市经济产业和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所需的产品,还使“湘绣”本身找到了存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持了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活”性,使活态传承成为可能。

四、尝试创新思维,实现传承发展

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由于民间美术作品墨守成规和因循守旧,不可避免地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被视作粗鄙俗气的物品而遭到疏离,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让传统工艺和民间美术作品融入现代社会,既满足民众生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并最终成为现代化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民艺品的使用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倘若两者能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往往能创造出令人惊讶的经济和文化奇迹。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求变革与创新,实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倘若一味只依靠政府投入来保护,那注定只能是苟延残喘,逃不过湮灭无形的命运。更何况“持续变化”本就是活态美术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正是一代代民间艺术家们的继承与创新,才使得遗产本身不断增值。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民间美术之所以逐渐淡出时代潮流之外,其主要原因依然是维持固有形式,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就像长株潭地区濒危的遗产蓝印花布,其图案的依然只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二方连续、吉祥图案等规整的纹样。如果能在图案的设计上寻求创新,结合现代艺术形式、融合传统与当代艺术,立刻就能拉近与世界流行时尚的距离,从而广受欢迎。此外,我们还能在蓝印花布的功用上做文章,比如设计整合含蓝印花布元素的坐垫、抱枕、腰靠、汽车内饰、包装盒、旅游纪念品等等,都能引领时尚,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重回民众的日常生活。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旧邦新命”,“旧邦’是应当保持且珍视的文化传统,“新命”当指随时代而变,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推陈出新。也唯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增加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参与现代化的构建,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1c0096)

注释:

①徐美辉著.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艺术中国,2012年第10期.

②顾禄著,王昌东译.图说古风俗:清嘉录.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篇10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手工工艺和美术结合长期发展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智慧,不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对此应该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针对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规划。政府应该给予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1.2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逐渐地朝着现代工业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的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同现代工业相结合,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工业发展的优势弥补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较慢的不足。这样不但能够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优势,能够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的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1.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社会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应该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创建信息平台,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制造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点。如创建一批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批发市场,同时国家的教育教学部门应该开设相关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提高下一代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培养下一代传统工艺美术观念,从而充分地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1.4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壮大传统工艺美术队伍

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继承中,始终要坚持人才第一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队伍尚不健全,对此应该加大对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做到结构合理。同时教育部门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老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增加该专业方向老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相关的部门应该对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创业进行扶持,进行资金支持,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刺激传统工艺美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11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