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0:15: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少年美学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青少年一般指未成年人的一个特定年龄阶段,常指从12岁至20岁之间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处在该年龄段人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特殊需求,于上世纪初期开始,美国文学界便出现了越来越多相关作品。青少年文学一般被定义为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关于少年的文学,但其含义也可以包括任何为青少年喜欢并介绍的文学作品。
自“青少年”从“儿童时期”和“成人时期”中区分以来,美国的青少年文学便经历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也形成了其主要特征。杨贵生认为美国青少年文学具有七大特征:创作以少年为出发点、善于表现小主人公自强自立的精神、摈弃冗长乏味的叙述、多样化的体裁和题材、多元化的人物形象、乐观的基调和变化成长的人物、市场规律和影视节目的影响。
一.“青少年文学”在美国的影响
青少年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便是通过创设与青少年成长经历类似的文学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因此,青少年文学在美国青少年人群中影响巨大,也是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1、青少年文学的市场火爆
在过去十年,美国的青少年文学市场经历了数量和质量双重提升的改变,经过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青少年(12-19周岁)的人数增加到3200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的增长。青少年阅读消费人群的增加自然刺激了图式出版市场,图书市场上到处可见青少年文学读物,出版物数量增加的同时,青少年文学的风格、版式等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如今的青少年阅读消费群体对作家、版式、主题等都提出了不一样的需求,经典作品可以由不同的作者从多样的角度进行重新解读,小说和散文可以被改编成诗歌,诗歌同样可以以小说或戏剧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图时代,文学走向多图形式不可避免。漫画和图画小说成了青少年重要的文学阅读内容。图像的生动和鲜活性加大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同时电子阅读也逐渐普及并受到欢迎
2、尴尬:青少年文学作品与学校格格不入
青少年文学阅读市场如此火爆,但却不能掩盖市场火热与学校冷清的尴尬。美国中学课堂的图书室、教室的书柜中,青少年文学作品却不多见。青少年虽有一定购买能力,但由于图书市场上的青少年文学读物价格昂贵,他们并不能完全负担得起,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来源主要为图书出版商和课堂教师,而学生对文学课堂中教师教授内容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当受学生喜爱的青少年文学读物被教师和学校“束之高阁”,时,抵触和矛盾的心情很可能会使文学课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二.如何帮助学生畅读青少年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中的文学作品与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总是存在着天壤之别,这对美国文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和困惑。考虑到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们对写实主义等反应世俗生活的作品并不感兴趣,他们对科学小说、奇幻小说有着天生的好奇心,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在2009年的一项统计表明,中学生选择奇幻小说作为读物的概率高达70%。但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喜欢《哈利波特》和《骸骨之城》并不意味着学生会沉湎于虚幻的世界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应该努力帮助青少年获得此类作品的阅读。
为了让学生第一时间能够阅读青少年文学作品,同时保证学生阅读作品的品质和水准,教师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2 在进行自由操基本功训练时,要贯穿美的教育,寓教于“兴趣”,寓教于“享受”,切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1.3 自由操基本功训练时,要强化学生美的表现意识,把内在的美充分表现出来。
1.4 在自由操基本功的举手投足训练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简单的、单一的手、脚、步伐、身韵动作中处处有美、有意念、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并让学生通过手、头、眼、身体、腿、脚的一举一动,去充分想象在空间运动时所能表现出的美感。
1.5 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课堂就是舞台,不单是在学习自由操基本功,同时也是在学习舞台表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牢固的表现自由操的美和创造自由操美的意识,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自由操动作规范与美感的培养训练并重
2.1 首先是规范自由操的节奏。人体在运动中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与幅度大小直接牵动人的情绪和情感,自由操节奏训练力求与整套操表演效果相吻合,如何把握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如何处理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从中形成美的动作的视觉享受。
2.2 把握自由操风格。风格的把握是决定训练效果的核心,每教一套自由操,不是单一地教会一些动作,而同时要使学生们了解此套操的时代特征,动作的性能和内涵。把其味灌注到具体的每一个动作中。
2.3 训练成套操的意识。自由操的基本功训练、技能技巧和美感的培养与训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善尽美地完成一套操的表演。教师在整个教学中都必须首先考虑培养学生完成整套操的意识,如在练习某个动作时,把此动作在整套操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把整套操动作的内涵从意识上掌握透彻。
3.自由操单个动作中的美感训练
自由操的单个动作是以动态反映情感艺术,它不仅可以将蕴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性善、人性美发掘出来,而且还可以用连绵不断的、有节奏的动作将人生的哲理和体验融解在人体文化的延伸上。
自由操教学中的单个动作技能技巧训练,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对于自由操美感的创造是不可缺少的。有的学生在做自由操动作时,举手投足或完成各种跳、转、翻等技能技巧时,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美,这一点除了体现学生自身很强的自由操意识外,与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由操美感“意念”是分不开的。
4、自由操美感训练与“舞韵”、“乐感”的融合
自由操美感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舞蹈一样就是“韵”。所谓“韵”是指自由操动作在规范基础上的协调感觉。就是要掌握动作快慢的性质特点,用力的时间及火候,移动路线,脚步节奏,呼吸与动作起伏一致,头、眼、躯干及四肢配合协调,使每个动作及整套操流畅自如,钢健娇美。要达到“韵”的显示效果,必须有内在的感受。
当你把腿伸出去的时候,你的神经中枢很清楚地支配发力肌肉的力量、所到方位、支配感觉一直到神经末稍。同时其他部位配合好,使之完成完美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对其表面技术的琢磨,还是对其文化底蕴的深层探索,都必须独具匠心。
一、利用校外美术教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兴趣
动机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要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自身的优势,将美术与欣赏、摄影、文学、音乐、历史、科技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表现出校外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多样性。此外,校外美术教学活动,不用受大纲、教材的限制,在开展综合性美术教学活动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比如,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自主安排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方案,如录像、示范作品、观看美术展览等;在活动环境及资源的利用上可以整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从而体现出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游戏和户外写生活动、艺术之旅来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成长性;还可以利用与美术艺术氛围相似、且具有相应意境或基调的音乐,来渲染特定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美术艺术状态。
二、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美的心灵
在初中美术校外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感到快乐,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尽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调色板”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分别装有红、黄、蓝三色溶液的杯子和几只空玻璃杯,然后教学中把红色、黄色溶液倒入同一个杯里,杯里呈现了橙色。通过这一现象,学生们都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别集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色彩以及色彩知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可以“避重就轻”,避开“技法”练习,以无形、无目的、无拘束的“乱画”,锻炼学生的“大胆”,熟悉材料工具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
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作品、展现自我,激发表现欲和兴趣
人只有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校外美术教学不同于学校的美术教学课,没有考试没有成绩,因此,在校外美术教育中,辅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作品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例如,教师应经常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利用屏幕展示出来,或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及时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获得教师赏识的同时获取新的内在动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建议,关于初中青少年校外美术教育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黄守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在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尝试适应现代通用技术教育需要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 通用技术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依靠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为了讲授课本知识而上课,否则只能使通用技术教学陷入僵化模式。
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实验和制作活动,通过实验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质疑与探究,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活跃、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勇于创新,促使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发展。其次,创设教学情境。例如,讲到“技术的性质”中技术的目的性,设计了两个活动穿线(穿线器),压核桃(核桃钳),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爱好、接受能力、个性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然后因人制宜,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级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并通过多样化的解决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0-0087-0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对丑的否定、拼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一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感官愉快的形式叫做美,伦理愉悦的形式也叫做美,凡是引起人们愉快的都可以叫做美。
一、美育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
培养正确的市美观、较高的审美感受力、欣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对于艺术人才的开发,对于整个民族审美趣味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实施包括美育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人在青少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思想特活跃,如果这个时期失去了富有营养的精神乳汁的哺育,则会自然分流,有的在人生探索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则沉溺于低级庸俗的趣味之中,损害了健康精神世界。
二、加强青少年美学教育的途径
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加强青少年美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感受力、欣赏美及创造美。
1 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懂得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同样人们如果要欣赏瑰丽的大自然的美,欣赏、追求社会生活的美,探求人们心灵美的奥秘,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能力。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浩瀚的大海,高峻的山脉,一泻千里的江水,都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然的美;贝多芬的交响曲,达,芬奇的绘画,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被世界公认的艺术之至美;科学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美的。青少年的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存在美,都是需要我们引导青少年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
2 培养青少年对美的鉴赏力。美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青少年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的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市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青少年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
3 培养青少年对美的创造力。培养青少年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地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审美实践、审美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诸如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的能力,也包括在科技、生产劳动、口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各种现实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具有高度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三、美育有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建构
1 美育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信仰。人不可无信仰。在科学发达的年代,信仰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美育不能停留在要有理想、有远大目标这样一个空洞的概念里,应该将人的同情心、宽恕心、爱心贯彻到教育中去。审美教育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可以进入信仰的层而。例如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就谈到中国古典诗歌所建造的意境具有宗教的意义,通过体验,将情感与理性融为一体,净化人的心灵,宣泄人的痛苦。这样的教育才是丰富的。让青少年明确,在物欲横流,金钱与权力主宰社会的时代,对于世俗的抗争与坚持人格的独立具有的社会意义。这对于品格正处于塑造的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美德的认识和形成比其他审美更重要的多,因为这关系到指导他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美育帮助青少年人格与个胜的提升。青少年本来就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愿望,此时是一个个性最张扬的时候,也是人格个性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加强美育对人的思想、灵魂的熏陶感化,人们的道德建设就会打好坚实的根基。教育是人格提升的关键,这一点在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人格的建设不仅是自我完善的事,也是完善社会的活动。因此在如此社会背景下,如何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中塑造人格美的力量,如超越、坚毅等品格,是每个教育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例如庄子以人格的独立来鄙弃世俗的欲利之心,体现了古代有骨气的士人对于人格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还有像《爱莲说》、《陋室铭》等篇章,都表现出古代文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的与民同乐的平等之心,《岳阳楼记》的豁达情怀,《水调歌头一明月几时有》的飘逸之美等等,美育所培养的人格境界与这种超越物欲的境界是相通的。人格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它的超越功能,也就是将人性的最高境界既超生物性作为人格的最高境界。
3 美育更应帮助青少年人格中的个性的张扬。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充分张扬个性的。美育作为一种对于理想人生境界的培养与向往,将个性置于首要的地位。作为美育重要教科书的艺术,它是以个性化的创作来打动人的。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艺术美育的实现,必定是以个性作为前提的;而艺术教育所达到的境界,以提升艺术个性,丰富审美人生作为目的。美
育相对于德育来说,更注重启悟人的个性与创造性,它强调个性心理的独特价值,倡导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个体的想象,激发个体的情感,在充分发挥个性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与个人自由达到和谐。
四、美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 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课程体系的合理构成是保障公共艺术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在高等教育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书法等传统艺术门类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他属前卫、通俗、流行艺术范畴的艺术门类则因认知缺陷和学科建设的缺失而很少被提及。只有先弄清动漫艺术是否具备成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载体的合理因素,才能为动漫艺术进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充足的论据,并打消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家长心中的疑虑。
一、动漫艺术审美品格符合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规定,公共艺术课程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1]那么,动漫艺术教学能否实现以上目标呢?可能许多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于是,分析动漫艺术审美品格就成为正本清源、化解争议的根本途径。作为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单纯从娱乐性去理解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魅力,这无疑是对动漫艺术最大的不公。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著作《论艺术》中指出:“艺术的创造能够在人的心里唤起一度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2]从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活动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出动漫艺术完全符合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要素,大众对于其娱乐化的浅显认知来源于动漫艺术广泛的群众接受度以及部分动漫作品基于商业利益而展现的低俗格调。然而,这并不妨碍动漫艺术自身的艺术地位以及我们对好的动漫作品的欣赏。动漫艺术被广泛接受并不是因为它的娱乐性,而是其融汇了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的综合技能,创造出了一种符合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所喜爱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主张“我不仅批判高级艺术那种疏远的深奥主义和总体性主张,而且尖锐地怀疑任何高级艺术产品和通俗文化产物之间本质的、不可逾越的区分。历史已向我们证实,一种文化的通俗娱乐(如古希腊甚至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可以变成随后时代的高级经典。实际上,甚至就在同一个文化时期,一件作品是作为通俗的还是高级的艺术发挥作用,取决于它被公众怎样理解和利用。”[3]同理,动漫艺术是作为通俗的还是高级的艺术发挥作用完全取决于其受众以及社会群体对它的选择和认知。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如果无视动漫艺术被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事实,而选择因动漫作品中的某些低俗存在而全盘否定或有意避讳的态度,那无疑是对动漫艺术的践踏和对学生教育的不负责任。负责任的艺术教育态度应该是去探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动漫艺术具有何种魔力,让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对其喜爱之极”。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动漫审美分析,有助于艺术教育工作者合理利用动漫艺术的积极因素,实现其艺术教育作用。
西方“移情说”美学代表人物利普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我们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事物放在同一观点下去解释。这个观点总是由我们最接近的东西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总是按照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即按照我们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4]“移情说”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探寻青少年的动漫审美乐趣提供了绝佳的视角。动漫《ONEPIECE》(又名《海贼王》)是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的动漫作品。该作品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受到儿童青少年群体甚至成年人的广泛喜爱。在我国,这部风靡十多年的动漫剧更成为伴随“90后”一代成长的主要作品。根据笔者授课班级的反馈情况,《海贼王》在“90后”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在讨论这部作品时充满欢快、热情甚至激动。他们更在文中写到这部作品如何教会了他们坚持,如何在他们失败时给了他们再出发的勇气,如何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一部虚构的故事,却能够成为青少年学生在人生成长阶段的重要精神食粮,谁又能说它不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呢?《海贼王》的故事情节虽是虚构的,可它渗透在情节中的勇气、坚持、友谊等品格力量是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学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移情”至海贼王的故事情节中,在被动漫作品感动的同时满足自己心底的情感需要。“一方面主体通过移情赋予对象以生命;另一方面主体又有从客体中观照自我情感的审美需求。”[5]动漫作品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形象而强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简单的说教要更加真切和充沛。《海贼王》那一个个也许算不上优美的人物形象,展现的却是对青少年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文关怀,谁又能说《海贼王》对青少年群体人文素养和审美品格的影响会小于伟大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呢?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主动将优秀动漫作品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对相关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使学生感受到与其日常生活审美经验相对接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动漫艺术应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审美对象
接受美学为将动漫艺术作为艺术教学载体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接受美学的出发点或原则性立场是,读者(接受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他在文本含义生成时扮演主动角色,并对作品的历史生命具有决定性影响。”[6]一件艺术作品,如果缺乏了接受者的主动参与,并不被接受者从心底感受和认知,其审美功能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从此角度来看,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无疑是被接受度最高的一位动漫大师,其作品被人们评价为“将动画艺术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7]。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等宏达的叙事主体,所采取的表达方式是将唯美的二维绘画艺术、天马行空的梦幻世界、离奇的童话故事和温情的人类情感相结合的动画叙事手法。其作品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以及有着纯净心灵需求的成年人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风之谷》中人类的暴行对于自然生灵残酷的伤害和最终自食其果的画面,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龙猫》中那憨态可掬的龙猫形象以及与小姐妹和母亲之间的点点温情更让人重温了童年时光;《千与千寻》中千寻的坚持和自我成长启发了无数少年在成长之路中自我探寻……从1984年创作成名作《风之谷》一路走来,宫崎骏用其动画人的坚守、人文者的思想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为广大观众创作出了一部部动画经典杰作。正如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所预言的:“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宫崎骏在创造一个个票房奇迹的同时,无疑也实现了这一预言。他用他的作品启发了一代代青少年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命运,体味友情、亲情以及青涩的爱情,理解成长与坚持;他也用其作品精致优美的画风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个个细节的美感存在和创想创意的魔幻之境。奥尔德里奇说:“将客观事物分成两种:物质对象和审美对象,同一事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关键在于这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的这些基本特性决定着知觉的主体采取何种知觉方式(观察的方式还是领悟的方式)。如果事物的基本特性引起主体对它采取领悟的方式,那么该事物就将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反之,观察方式下对应的就是物质存在。”[8]被人们广为传颂、激发了一代代青少年的宫崎骏动画带给了人们太多感悟和赞叹,完全符合审美对象的特质。而且其作品广泛的接受度,为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和深入解读作品的审美情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将动漫艺术作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载体具有积极的社会学意义
在讨论将动漫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载体时,我们就不能不触及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即如何消解动漫作品中低俗存在对广大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动漫作品中的低俗存在造成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动漫作品的极度反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创作内容低幼化成为中国动漫发展的唯一方向。反过来,中国缺乏适合广大青少年阶层的动漫作品,加剧了青少年对以日本为首的他国动漫作品的热爱,这阻碍了青少年在人生重要成长阶段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也滋长了低俗动漫通过非正规渠道的大量传播。可见,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回避和阻碍并不能真正影响青少年阶层对于动漫的热爱,反而会因缺乏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因认知不足而接触到不良动漫作品,进而受到不良动漫作品思想的侵蚀。将动漫艺术纳入公共艺术教育载体,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动漫作品所涉及的文学、美学、心理学、电影学、异国文化等意识形态,让学生透过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深入了解和探讨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能帮助他们从浅层次的欣赏上升至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体悟。学生只有提升了对动漫作品的审美情趣,才会自动分辨和远离低俗动漫作品,从而形成动漫发展和传播形态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由于动漫艺术所具备的综合性特征,将动漫艺术作为公共艺术教学载体,实现的将不仅仅是艺术与审美认知的提升和发展,还将通过作品中的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文学性等丰富内涵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承认优秀动漫艺术作品作为公共艺术教学载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优秀动漫作品的深入分析研究,不断完善动漫艺术公共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A].2006-03-08.
[2]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6.
[3]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25.
[4]马奇.西方美学资料选编(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41.
[5]岳介先.立普斯的移情说美学[J].江淮论坛,1994(4):26.
[6]方维规.文学解释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J].社会科学研究,2012(2):109.
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
一、了解音乐教育的特征,树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思想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校园音乐文化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崇高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应该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潜在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1.在唱歌活动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
唱歌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当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公仆赞》等歌曲,使青少年学生从小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在乐器表演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
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给青少年学生以音乐艺术的享受,在思想上得到熏陶,让青少年学生在乐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如学生演奏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既可通过乐曲朴实、热情、欢快、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曲调),为青少年学生描绘出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和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增长也越快,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完美。
3.在音乐欣赏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中,通过歌(乐)曲来感染和教育青少年学生。如欣赏田农作词、朱践耳作曲的《清晰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共青团的徽章,挂在我胸前”的这富有活力的青春岁月。
二、运用音乐教育的功能,坚持良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述一定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知识及意义,还可精心组织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讨论。比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正确引导他们。同时,让孩子们在流行音乐大潮的冲击下,听到从我们血脉源头传来的民族乐声。亦可播放一些像《黄河大合唱》这样的歌(乐)曲,让他们逐渐领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独具个性的音乐文化。笔者相信,这样做将会引起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传统的音乐美学发生兴趣。
一个人的成长,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既要让青少年学生懂得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的丰富即心灵美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又要让他们健康地追求音乐艺术美,还要让他们知道音乐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和达到人品完美、素质全面提高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更要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创造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在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听到“暴力美学”这个词汇。“暴力美学”这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越来越多的影视类作品中得到运用。在近几年,在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的日本动漫作品中也开始运用“暴力美学”这种表现手法。我们该怎样去看待这样的现象,它能带给我们什么优势和劣势。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一、什么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的,但这个定义却广泛用于现代的电影中,成为了一个流派,最终成为被世人接受的固定名词出现在各种影评之中。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听到“暴力美学”这个词汇。“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与暴力美学相关的一类作品有着共同特征,那就是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感。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这类影片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却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暴力美学作为一种电影风格样式,在各国都有不同的“暴力美学”风格。在中国,以暴力美学大师的吴宇森为代表。他的暴力美学非常大众化,在电影中以风衣、墨镜、双枪、鸽子、还有一根点燃的香烟等元素,创造出大众化平民化的英雄来。其代表影视作品为《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变脸》。如果说香港的暴力美学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风格,那么日本的就是深刻严肃的。他们力求使人们在看完电影后进行思索――是什么导致了人们自相残杀互相伤害?日本的暴力宗师北野武喜欢用瞬间爆发的暴力,有一种独特的运动美感。其中的男主角总是在瞬间出手,以极大的暴发力量打倒或打死对方,而在此前后男主角则以沉静、冷酷的形象示人。他的代表作品为《花火》。而美国又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当代美国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倾向于消解暴力的本意,使暴力玩笑化、游戏化。在代表人物是昆汀塔兰蒂诺的影片中,导演不再为暴力而暴力,而是抽离其本来意义,将其彻底改变为一种游戏,一种日常生活状态。电影不再存在于观者的视线中,而游离于视线之外。昆汀塔兰蒂诺的代表作有《低俗小说》。
二、暴力美学在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由于“暴力美学”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所以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不仅运用在电影作品中,在其他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开始运用“暴力美学”。一些武侠电视剧,以及原本单纯可爱却被加入暴力内容的卡通画和动漫作品,被联系至“暴力美学”;一些新推出的电子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一些新闻类作品,如犯罪实录电视采访、展示残酷场面的新闻摄影作品,也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商家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收视率,获得更好的商业利益。他们开始在其中加入许多的暴力镜头,以“暴力美学”为卖点。有些作品甚至拿暴力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使暴力元素成为整部动漫的主要的表现方式,使暴力镜头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一部动漫作品,就成了一部各种暴力的集合体。
如:在2011年放映的《未来日记》和在2012年放映的《惊爆游戏》这两部作品中就有大量的血腥和暴力的镜头的运用,整部作品就是一部各种暴力的集合体。
三、怎样看待“暴力美学”
在当今社会,暴力美学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支持这种表现手法的和反对这种表现手法的人都同时存在。笔者认为,暴力美学既然已经产生,必然就有它存在的环境和价值。但对于这种表现方式,我们要进行一种辩证的分析,要同时看到它的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要趋利避害。
(一)运用“暴力美学”的优势
暴力元素的加入可以给观众产生新奇性、刺激性、陌生性,吸引受众人群,满足人们破坏和发泄的,增加收视率,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加入暴力的元素,在剧情发展、画面效果以及给观众的“心理冲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题材的动漫作品中,运用一些暴力元素,有时能更好的表现主题,使人们在看完之后引发人们的深思――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突显出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2011年放映的《未来日记》和在2012年放映的《惊爆游戏》。这两部作品都有很好的收视率,商业价值高。
如:在《惊爆游戏》中,男主角坂本龙太是一个22岁的青年,在家待业了两年都没有就职。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总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整天在游戏的世界里来逃避现实。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只知道玩网游,一事无成。但是,一旦上网,他就成了畅销线上游戏“BTOOOM!”游戏世界中无人能敌的强者。可是,有一天,当游戏的世界血淋淋地在现实世界中上演时,就连坂本这样的游戏高手也不得不感到困惑与战栗!在太平洋的一座无人小岛上,上演着一场真人实境对战的杀人游戏,在这血腥、暴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游戏里。他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年轻的、老的、小的。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懂得了怎样去体谅别人,怎么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再一味的只强调自己的感受,不再以自己为中心,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
像坂本龙太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我们并不陌生。在影片中的其他人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见到。而且,这样的人很多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如:影片中的一个14岁的男孩――吉良康介。他由于无法忍受父亲的虐待而离家出走,多次抢劫、偷盗,终于发展到了以猎奇手法杀害、三名女性的程度。而且他还是先杀人,后女性。他就是一个由于父亲的家庭暴力导致了他的心理畸形,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的一个青少年。在现实的生活中,这样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再如:就是动漫作品中的一位51岁的大叔平清,他虽然对妻子和儿子非常好,但很少有时间陪伴她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工作。像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一些父母一味的只知道工作,不关心家庭和孩子,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遇见到。
还有就是在《未来日记》这部动漫中,女主角我妻由乃在这部动漫作品里面是一个超级跟踪狂,在杀人的时候非常的冷血,丝毫不会犹豫,心理畸形严重。而导致她会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她本是一个孤儿,后被我妻家收养,并实施优才教育,经常受到母亲的虐待。母亲对她教育非常的严格,规定门限时间、规定考试成绩的分数,过了门限时间还不回家就要被关进铁笼子里,还不给饭吃;考试没达标也要被关进铁笼里,不给饭吃等一系列的规定。由于不堪母亲的虐待,在父母的饭菜里下安眠药,把父母困于铁笼中。本想让父母也感受一下被关在铁笼中的滋味。因为她认为只要这样父母就能了解她的痛苦,今后一定会好好的关爱她。谁知,父母没有像她所想的那样,母亲反而对她恶言相向,在父母的怒骂下失控杀死了自己的父母。
看到这样的作品都会引发人们的深思,从而去追究其背后的原因。动漫作品以这样的题材和以暴力美学这种新型的表现
手法来反映了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一些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家庭暴力诱发的青少年犯罪,父母为了使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而忙于工作,忽视了家庭;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造成的一些家庭悲剧等一些社会现象。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运用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的同时,引发人们的深思――是怎么的原因使得他们会变成了这样。这样的表现手法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关注一些当下的社会现象;有利于我们的艺术审美,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运用“暴力美学”后产生的一些好处、益处。
(二)运用“暴力美学”的劣势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对暴力元素的使用一定要适度,为了一些剧情的需要可以加入一些暴力元素。但不能为了暴力而暴力,不能一味追求“暴力美学”在现代动漫作品中的体现,而丢失了作品本身的教化功能。在能达到同等的表现效果的情况下,能不用暴力元素,就不用暴力元素。影视作品不光是提供了一种审美判断,它还承担着影响社会和观影人的责任。动漫作品不仅仅只是感动观众、刺激观众,更要起到传播和引导积极正面情绪的作用。
日本动漫的受众人群主要是青少年,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青少年正处于性格的形成期,心理不是很成熟。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可以对大多数事物加以明晰地判断,缺乏判断能力,很容易误解暴力的情节表现,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暴力情节当作真实的,甚至模仿。正确看待暴力美学,应该正视现实,考虑到青少年与成人在辨别能力上的区别。
由于受影视作品暴力的负面影响,青少年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暴力正当化、合法化、美学化观念,进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
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想到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而是采用一种以恶治恶的暴力手段来保护自己。给青少年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是为了正义就能使用暴力,就不用负法律责任。造成他们遇事就用暴力解决,暴力倾向严重,行为极端化,这容易导致青少年群体走上犯罪的道理。
所以,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暴力美学所带来的利弊影响,特别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使他们远离暴力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抑制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的任意滋生,把握好现代动漫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尺度。
结语
总而言之,动漫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在给我们带来审美和娱乐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合理、适度的运用“暴力美学”,能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获得很好的审美价值。但一味的追求“暴力美学”,使“暴力美学”的任意滋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对不利。在运用“暴力美学”这种表现手法的时候,我们要懂得趋利避害。在制作出更好的动漫作品的同时,要考虑怎么正确地运用“暴力美学”,把握动漫作品的“暴力美学”尺度,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晶.从北野武的电影分析暴力美学的社会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刘琨.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电影文学.2010.24.
[3]袁智忠.基于青少年受众的影像暴力批判[J].电影艺术.2009.3.
“暴力”和“美学”是原本无法牵扯在一起的两个词,随着社会文化和艺术的不断改变,“暴力美学”已经逐渐演化成了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出现最初起源于美国,后来在日本开始成熟。众所周知,日本的动漫产业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对于很多现代动漫电影里的暴力美学形式也就丝毫不觉得奇怪了。然而,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也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暴力的动漫作品过度宣扬了人的强力统治理念,对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相当不利,由于暴力的动作效果与血腥的电影画面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从而越来越被动漫电影运用,导致了其他形式的动漫电影备受冷落。此外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深深影响人们对待问题、处理事情的态度,激发了人们的暴力发泄欲望等。因此,暴力美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动漫电影中的体现,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在感官上得到强烈刺激的同时,应该明白娱乐终究是娱乐,这是一个和谐的时代,只有和平的态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一、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一)泛滥的暴力美学出现在现代动漫电影中,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动漫电影最大的观众就是广大的青少年,凭借着生动的卡通形象,绚丽的动画场景已经成为他们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随着暴力美学在现代动漫电影中的过度体现,一个个卡通英雄形象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的崇拜对象。由于现代动漫电影多展现的暴力美学,没有掌握好尺度,电影盲目强调了对于暴力攻击的崇尚和对血腥死亡的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比如说:一个孩子很容易对某一部动漫电影中的杀手形成强烈的崇拜之情,由于年幼的他们缺少对待处理事情成熟的态度和看法,他可能会以电影中的杀手形象为模型,企图塑造一个现实中的英雄,从而去效仿电影中的英雄做出一些缺乏理智的事情,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现代动漫电影中所展现的暴力美学,虽然给很多青少年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但是由于其过度地宣扬暴力美学,这给青少年在对待事物的判断上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正确的成长方向。泛滥的暴力美学出现在现代动漫电影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毒害了很多青少年的思想,如果无法及时地正确引导现代动漫电影的发展,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暴力美学在动漫电影中的滋生,会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很多变态的伤害。
(二)由于暴力美学形式的动漫电影十分卖座,导致其他类型电影的冷落
电影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形式应该各种各样,动漫电影也是一样。但是由于暴力美学的现代动漫电影越来越受到广大影迷的青睐,导致很多其他宣扬亲情爱情的电影已经受到了赞助商的冷落。现代动漫电影应该具有的道德教化功能已经被弱化,整个动漫电影的发展已经不平衡。本来应该百花齐放、艺术表现形式各异的现代动漫电影,因为暴力美学具有的强烈视觉感受以及过度对英雄主义和统治理念的渲染,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其他主张体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文艺动漫电影却开始被冷落,很多观众一味地去追求暴力的动漫电影带来的刺激,却忽略了电影本身对于人们的教化功能。由于观众对于那些文艺动漫电影的反应冷淡,却对那些杀戮枪战武打的暴力动漫电影情有独钟,从而使很多具有很大教育意义,能帮助人们正确判断事物态度,同时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文艺动画不再受到更多的关注。整个动漫电影市场出现了相当不平衡的局面。一部主打情感的催人泪下的文艺动漫和一部画面炫目的暴力动漫,很多观众会因为追求刺激,而选择后者。他们看完电影后沉浸在精彩的打斗场面中,并没有从电影里获取深刻的情感认识。与此同时,相关单位对于这种已经泛滥的体现暴力美学的动漫电影没有足够的限制措施,让它们胡乱滋生,严重影响了现代动漫电影产业的平衡。
(三)现代动漫电影的暴力美学,已经弱化了电影的社会教化功能
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主要特点是展现攻击性力量,展开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因为一味地追求单纯的动作场面和精彩的画面效果,从而忽视了电影本来应该提供给人们的教育意义。现代动漫电影所表现的暴力美学,并没有确切的特征和内涵,所强调的就是一种宣泄。很多时候它所宣扬的人物的强力统治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面否定了民主秩序和法制原则,与现念格格不入。很多电影观众对此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动漫电影的暴力美学是对暴力内容的形式化处理,本身无法给出一定的道德评判,降低了动漫电影的社会功能。很多时候,由于过度追求暴力美学中的暴力,忽视了美学的存在,对社会的教化功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观众在观看动漫电影时,审美态度会改变,会影响人们判断事物的是非价值。当一部宣扬暴力美学的电影出现时,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可能就会因为个人情感不自觉地采纳了另一个价值系统,而现实里面的社会道德价值系统则被隐匿,被替代,甚至会导致同情坏人等情形的发生。
二、现代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影响的解决方案及具体措施
(一)把握现代动漫电影的暴力美学尺度,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于青少年这种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辨别能力相对低下,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是非,所以一部过度宣扬暴力美学的动漫电影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当一部暴力的动漫电影呈现在青少年面前的只是血腥刺激的打斗场面时,他们内心的强力统治欲望会被激发,会盲目崇拜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超级英雄,试图以他们为榜样,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塑造一个强大的自己,这很容易让他们的思想扭曲,并不能带给他们更多正确的情感思考。由于现代动漫电影的分级不是非常明确,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有过分暴力倾向的动漫电影。因此对于现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社会应该加强监督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对过于暴力的动漫电影,有关部门应该限制它们对青少年的开放,以减少它们可能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一个典型案例:河南平舆县杀害17名少年的黄勇,在犯罪被捕后供认,他很喜欢暴力的游戏和电影,其中就包括动漫电影,因为他自小就非常喜欢宣扬暴力美学的动漫电影,他很容易产生一种与电影中角色互换的欲望,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一种变态的心理,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了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远离暴力动漫电影,社会应该加强监管机制,同时抑制暴力美学在动漫电影中的滋生。 (二)注重各类形式的动漫电影发展,维护动漫电影产业的发展平衡
由于暴力美学的动漫电影越来越受到广大影迷的青睐,一些其他形式的动漫电影开始备受冷落。本来应该百花齐放的动漫电影市场,因为暴力形式的动漫电影的吃香,得到了更多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而那些以体现情感的文艺动漫却被很多观众遗忘。为了维护电影产业发展的平衡,我们应该在关注暴力美学动漫电影的同时,也把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形式的动漫电影上面来。比如说,《变形金刚3》一上映就得到了广大影迷的大力追捧,而以前上映的动漫电影《秦时明月》却得到了较少的关注度,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动漫电影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会加速动漫电影行业走入另一个误区。虽然电影是一种商业娱乐行为,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忽视艺术本该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任何形式的动漫电影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是向观众传达出最有价值的观赏性的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引发观众的共鸣,这不是一部以宣扬暴力美学的电影能单方面体现出来的。现代动漫电影不仅需要暴力美学这种艺术形态的存在,同时其他形式的动漫电影也应该在整个动漫电影产业里面有很重要的戏份,这才是一个平衡的体制,才能促进动漫电影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其他形式电影的投资,鼓励情感类文艺动漫电影的发展。只有各式动漫电影的综合发展进步,才能带来动漫电影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抑制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的任意滋生,还原电影的教化作用
许多动漫电影极力追捧暴力美学所带给观众的刺激感受,却忽视了动漫电影原本应该具有的教化作用。电影的本身应该是在带给观众娱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如果一味地去追求场面的宏大刺激,而丢掉了电影本身应该具有的社会道德教化作用,电影真正具有的价值自然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虽然现在社会是处于一种高度自由的创作氛围中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扩大暴力美学在动漫电影中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商业行为,而忽视动漫电影这种艺术本身应该带给观众们的情感收获。比如说,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过度地关注了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混淆了道德原理,使许多观众的价值判断出现了不少偏差,甚至影响了他们判断事物是非的辨别力。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去抑制一些没有灵魂的暴力美学动漫电影,还原动漫电影本身的教化作用,同时这也是对动漫电影这一艺术的尊重。另外一方面,那些动漫电影的投资方和赞助商不能盲目地追求商业利益,一味地注重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却没能引发他们对于事物正确的思考。一部动漫电影的优秀与否不能仅仅以靠票房的高低来断定,真正能决定一部动漫电影的优秀与否,应该取决于它是否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体验以外更加有价值的道德判断。只有我们的动漫电影在很好的艺术氛围下发展,才能有一个更好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现代动漫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结 语
总而言之,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带给我们很多娱乐的同时,也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对不利,对于整个动漫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忽视了很多电影本身具有的价值。整个社会,都应该在制作出更好的现代动漫电影的同时,正确地运用暴力美学,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也应该注重其他形式电影的同步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不能一味追求暴力美学在现代动漫电影中的体现,而丢失了电影本身的教化功能。把握现代动漫电影的暴力美学尺度,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注重各类形式的动漫电影发展,维护动漫电影产业的发展平衡;抑制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的任意滋生,还原电影的教化作用等措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因此,只有真正地将暴力美学正确地运用到现代动漫电影当中,它的社会教化功能才能最大化地体现。
[参考文献]
[1] 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4).
一、了解音乐教育的特征,树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思想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校园音乐文化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国家总督学柳斌指出:“美育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崇高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应该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潜在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1、在唱歌活动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唱歌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当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公仆赞》等歌曲,使青少年学生从小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在乐器表演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给青少年学生以音乐艺术的享受,在思想上得到熏陶,让青少年学生在乐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如学生演奏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既可通过乐曲朴实、热情、欢快、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曲调),为青少年学生描绘出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和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又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增大也越快,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完美。
3、在音乐欣赏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中,通过歌(乐)曲来感染和教育青少年学生。如欣赏田农作词、践耳作曲的《清晰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这样,让同学们来回忆经历过的“鲜艳的红领巾,飘在我胸前”的那充满朝气的童年时代,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共青团的徽章,挂在我胸前”的这富有活力的青春岁月。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又是师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音乐教育是与这一精神的树立与存在着有相辅相成的联系的。音乐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的同时,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时刻感染着学生,催人奋进,激人向上,达成一个人生里渗透着“五爱”的内涵的人格上的“完人”。
二、运用音乐教育的功能,坚持良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给青少年学生讲述一定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知识及意义,还可精心组织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讨论。比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正确引导他们。同时,让孩子们在流行音乐大潮的冲击下,听到从我们血脉源头传来的民族乐声。亦可播放一些像《黄河大合唱》、《长城随想曲》这样的歌(乐)曲,让他们逐渐领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独具个性的音乐文化。笔者相信,这样做将会引起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传统的音乐美学发生兴趣。追求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美感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愉悦之感。从而加深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艺术价值”的认识,达到启迪孩子们的音乐审美意识之目的。坚持良好的文化导向,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默化潜移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一些合唱、舞蹈、乐器表演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同样是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目的。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除了注意思想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青少年学生教育成美和善的。如用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来熏陶青少年学生,把音乐审美教育与道德、人格、品质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鉴赏力。从而树立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真正的美。
中图分类号:J60-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01-01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教学已经由单纯的技能教育成为实施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音乐艺术的抽象性使音乐教学成为不可取代的教学科目之一,音乐发源于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创造与对美的向往,所谓声源于行、行表现为声正是基于此。音乐表现者在运用声乐的过程中,通常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声乐的转换,使听众或感受者体会到在抽象的声乐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事物,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也是音乐教育对于青少年美育的不可取代之处[1]。无论是表现者还是受众,音乐修养都能带给他们更好的表现和更强的感染力,只有具备一定情操和修养的人,才能在音乐教学和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训练,并接受美感的熏陶,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笔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经验,使自身意识到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存在,并提出了一些增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的体现
众所周知,好的音乐作品通过优秀的音乐演奏者的演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感受,能给听众带来无限的遐想,能将作曲者想表达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听众面前,能够使音乐作品到达听众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音乐以优美的音色和节奏以及动人的旋律构成改变人们的情绪,勾起回忆和思绪,能够起到振奋人心、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所谓美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审美表现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美育是传统而又创新的命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美育伴随着教育存在,我国古代的文化教学对于琴棋书画的欣赏就是美育的一部分。总之,美育作为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进步的必经过程,是提高社会文化水平,提高民众素质,使社会的科学水平与美学水平不断进步的必经过程[2]。音乐美学的理论系统、庞大的音乐基础和多元化的审美形式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教学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音乐教育活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在美育过程中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美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歌曲的选择增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先生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拥有再好的智力和身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以及审美能力,那就不能算得上是有用的人才。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让学生学会分辨善恶美丑、弘扬正气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我国,这些思潮中不乏先进、进步的思想,也不乏落后、堕落、腐朽的思想。在青少年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流行歌曲十分感兴趣,然而流行歌曲中虽然不乏励志、向上的歌曲,如《五星红旗》、《爱拼才会赢》、《大中国》、《蜗牛》、《龙的传人》等歌曲曲风积极向上、表达的观念符合美德要求,对青少年有很好的励志作用,但也不乏《你是我的情人》、《纤夫的爱》、《白狐》、《老鼠爱大米》、《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等庸俗或不适合青少年歌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且不论其中的旋律如何,单看歌词中的“用你那火热的嘴唇,温暖我那冰冷的心情”、“等到那日头落西山沟,让你亲个够”、“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等低级庸俗的句子已经不适合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求和审美情操的提高,反而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灵发展的歪曲和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三、通过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大多数教材选用的作品都是教育家们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或让人眼前呈现出美丽的画面,或令人勾起无限的回忆,或让人的思绪进入作品中的美丽场景,总之能够引起审美者的强烈共鸣[3]。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与讲解,能使学生们在音乐作品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从而逐渐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作品中的《我们的祖国》是上世纪末我国众多爱国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曲调欢快而不失庄重,热情而不失甜美,通过演唱者幸福甜美的演绎,整首歌给人们呈现出了风景秀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使欣赏歌曲的人们心中涌起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对祖国母亲的敬仰之情。在学习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为国、振兴祖国是美好的事情,是美的象征,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向往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灌输鉴赏美的能力,就是很好的美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之,通过音乐教育中的聆听、表现与音乐创造,学生在音乐形式中丰富了情感,产生情感共鸣,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打下了良好的文化艺术基础,提高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美学教育与体育教学互相连结并有一定的重要交叉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培养美的意识,是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手段和方法。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美学教育,就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特征及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渗透和引导对学生的美学教育。
1.结合体育教师教学特征渗透美学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蕴藏在教学内容中的美能够通过教师的正确演示、优美动作以及学生的仿效得以表现,使教学美和体育美完整的结合,这是其他教学所不能及的。
1.1教师的形象美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教师自身形象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染。
1.2教师的示范美
教师应特别注意在上课中的示教:体育课传授知识和技能不仅靠老师的讲解,还需要用形象的身体动作示范。教师在形象示范动作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教师的示范动作上并产生学习兴趣,因此这样的双边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
1.3教学过程美
体育教学中还包含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美。教师通过自身的优美动作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欣赏运动美中得到美的熏陶,接受新的动作。学生通过仿效来掌握这个新的动作,这一过程就是对优美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形成愉悦的感知体验,促进了动作的规范化,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2.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特征渗透美学教育
2.1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美
体育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是加强美学教育的有利因素.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成功美的感受,感受越强则参与性越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成功美的感受是体育教育教学中个可多得的手段之一。不管学生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对他们予以适当必要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美,他们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2引导学生参与竞技美
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竞技性,这一点在体育教学的竞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要求人体不断克服体力和精神上的障碍,培养人的刻苦顽强、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体育教学的竞技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比赛方面。它不仅是学生体力和智慧的角逐,而且也是精神意志、思想和作风的较量,同时也是体育美的展示。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学生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以及诚实谦虚、友好协作等优良道德作风,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
2.3引导学生体会挫折美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我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积极问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比如在过障碍的游戏课中,通过预设情景,让部分同学装扮成大灰狼藏在草丛中捕捉小动物,增设过障碍的困难。
2.4引导学生学会创作美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讨、孜孜求索的心态。通过形成一种自由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计划行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提供“气候”和“土壤”。
3.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渗透美学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是一门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的艺术,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协调、优美大方、富有青春朝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审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模仿性比较强,对新生事物容易接受,所以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应注重与人体美和精神美的教育。如青春期女生的女性特征日益明显,体型不断发生变化,这正是塑造正确姿势和健美体形,进行美学教育的好时期。根据女生喜爱优美富有韵律感的运动项目,可多设“健美操”与“健美舞”等项目。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下,要求学生各种跑、跳、扭摆、转动等大幅度的动作练习,其动作优美、活泼、简单易学,学生能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男生喜爱健壮美,欣赏田竞场上那一个个健美的身躯,羡慕篮球场上那在高空飞行的雄姿,渴望自己有一身发达的肌肉和魁梧身躯,这种对力量美和形体美的追求,激发他们自觉的有意识锻炼身体。针对这些特点安排一些强度大和对抗性强的项目,如投掷、田径、球类等,这些项目体现出的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了体育的特殊美,应使这些美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体育项目中领略到体育美,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美学素质。
结 语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寓美育于体育之中,这是丰富教学内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美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要挖掘其蕴藏的美学因素,除了讲解的语言、示范的动作外,组织教学的技巧也要讲求艺术性,做到形式多样活泼,使学生在融洽、欢乐、舒畅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从中欣赏感受到群体的团结、友谊、协作的美,参赛者竞争、奋进、拼搏的美,胜利者欢快和失败者悲壮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