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0:52: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想象力训练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 激发写作动机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很难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来考虑事物,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小学阶段成为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阶段之一。想象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事物描写题材的作文作业,很多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心态,这充分证明想象力能够使得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而这种作文训练方式能够普遍地被学生接受;第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想象力,扩展自己你的思维空间,将描写对象利用另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
(二) 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很多文学大师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也跟他们的想象力有关,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加入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写作,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且学生的想象力很难被复制或者是模仿,所以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写作; 第二,新课改或者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都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而实践证明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提倡加入想象力。
(三)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很长阶段的培养,如果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加入想象力的元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写作是生活体现的一部分体现,而想象力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加入想象力的元素,能够明显地提高写作水平,使得写出的作品既能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同时也不缺乏想象力的融合; 第二,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情况,加入想象力能够为写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扩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写作的流畅性、连贯性等等,避免思路枯竭的现象出现。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入对想象力的培养有着很多好处,也是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所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
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比较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时间尚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想象力框架。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表象的储备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其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增加自然或者是景物表象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自然事物,例如: 观察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景象、感受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等等,在以后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感受一下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写事物的手法等等,观察一下名人的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延伸; 第三,不仅要提高学生表象储备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重表象储备的质量,在对小学生进行表象储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阅读或者观察一些对想象力发展无益的事物或者作品。
(二) 立体思维的培养
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为支撑,才能将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将其描述出来,才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进入真正学习的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立体思维的培养,在立体思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安排不同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看到的事物的形态,最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描写进行相互交流,或者是从另外的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从而建立起事物在脑海中的立体形象; 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凭借脑中的想象进行完成,然后将制作的工艺品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照,教师指导出学生在工艺品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之处。
(三) 自由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跟自由思维的关系密切,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自由思维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胡乱地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或者延伸,自由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是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这些手法能够进一步扩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自由思维的大门; 第二,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要培养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扩充自己自由思维的深度,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三、结语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想象力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进而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几点策略。这些策略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并在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下才能完成,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更加需要学生和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在小学语文的作文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参考文献:
视唱练耳的目的在于组织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让学生通过训练将听觉运用到创作和表演中去。所以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源。学生只有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才能真正将音乐与感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目前社会来看,音乐文化向着多元化发展,很多不同的音乐类型应运而生,而不同类型的音乐面对着不同的听众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所以如何将这些音乐文化合理的加以区分,发扬各自的特点就需要从基础出发将音乐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习。所以笔者就从视唱练耳学科的特征出发具体论述其重要性。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特征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音乐教育起着服务和奠基的作用。其覆盖面很广,涉及到一切音乐领域,所以学生在对视唱练耳学习时能充分了解各个音乐领域对音乐的认知。所以正确的定位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好音乐的必要途径。视唱练耳课程具有分别是基础性和长期性,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个特征具体分析。
1、视唱练耳的基础性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者所必修的课程,也是音乐教育中被重视的基础课程。其视唱练耳涉及面极广,对许多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作曲专业的表现形式为创作,声乐专业的学习主要是表演。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核心理解不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视唱练耳对每个专业都起到了特定的作用。所以视唱练耳的基础性是显而易见的。
2、视唱练耳的长期性
视唱练耳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伴随着整个音乐生涯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从事音乐事业的时候,更应该切实把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创作和升华。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一般分为内、外两种表现形式的训练。对内训练就是对听觉训练,并从感性出发提高内心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对外训练则是更多的对表现形式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所以只有长期琢磨实践才能内外结合,内心感知音乐的内涵,又能通过表演形式加以展现。所以视唱练耳的长期性也表现在这个地方。
总体来看,我国大学对音乐演奏的教学质量并不算高,这是因为我国大学音乐类专业的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很多音乐类专业教学过程的模式化让学生很难真正学到音乐艺术的灵动风格,只会泛泛的模仿,这是音乐专业教学亟需除去的教学弊病。
二、视唱练耳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教育来说,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视唱练耳学习也是如此,视唱练耳学科最初从西方引进,直至今日的创新化发展都说明了视唱练耳课程在不断地进步当中。我国目前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不断的完善,教材和教法也不断的创新,正是因为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被音乐学者认识到。而具体来说,视听练耳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
1、视唱练耳对音乐基础的训练作用
视唱练耳系统来分可以分为“视”、“唱”、“练耳”三个部分。分别是识谱、演唱和听辨三项技能。识谱是对音乐学生对谱的认识和创作打下基础的主要方式,而演唱主要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音乐渲染力的方法,听辨则是内心感知音乐内涵的主要途径。所以三种技能都是对音乐认知的基础训练。同时,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还具有音准的训练和节奏的训练等,音准的训练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发声的原理,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进行演唱。对于节奏的训练则是为学生的实际表演打下基础,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内容,更是音乐的核心所在。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打拍子或者不打拍子跟不上节奏,这是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所以对节奏的培养也是加强学生对音乐掌控能力的具体方法。所以说视唱练耳对学生基础的训练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视唱练耳对学生音乐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是音乐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让音乐彰显出某种特有的文化。一般是对音乐的艺术风格、特色、创作手法等进行着重的设计与凸显。在学生演唱时,应该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将音乐的这种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视唱练耳训练就是让学生能更多的接触音乐表现模式与表演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表现力加深理解和应用,最终完善到实际表演中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是学生了解音乐的主要途径。音乐表现的内容并非是实际的事件,而是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力将音乐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音乐的抽象感情赋予到具体的事件中去。比如我国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典故的结合成为我国目前古典音乐的流行之风,这本身就是音乐人利用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所以视唱练耳对学生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视唱练耳对乐感和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作用
声乐是一门有声的艺术,通过具体声音的表现传播音乐的内在文化和感情。所以学生需要对音乐的乐感以及感知力加以培养,视唱练耳就是对乐感与感知力进行培养的最好方法。乐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对音乐的表现方式的理解与感受,比如节奏的变化、表演的细腻等具体情况。因为音乐是一种变化的动态艺术,而且是通过对节奏和演奏速度的起伏与控制的声乐艺术。对音乐的感知则是通过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思想从而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只有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背景深入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表演出音乐的内涵。但是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视唱练耳才能获得的。所以视唱练耳对乐感以及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视唱练耳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视唱练耳的严格训练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感知和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将视觉、听觉和声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传播音乐内涵的目的。所以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视唱练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大学对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技巧进行科学的教育。具体到音乐课程的教育来说,笔者认为,大学应该多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钢琴演奏表现力与想象力、学生乐感和音乐感知力等。同时,对于钢琴演奏专业仍然需要基础的视唱练耳训练,并注重对学生艺术外功的重点培养才能让学生从技巧和意境上都能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
【参考文献】
[1] 田茂杨.试论高师视唱练耳的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4(5)79-79.
[2] 周云杰.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J].艺术百家,2014(2)209-2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6-01
一、想象的重要性
写作需要生活,写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而想象则给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意得到了升华。通过想象,我们可以使抽象化为具体,使静止的音符继续奏响,使片段的两头得以延伸,使浓缩获得到扩展……写作时,如果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就可以打破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限制,或是超越时空,奇思妙想,使文章魅力无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新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意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在写作之前,有效的想象是非常必要的,是写好文章的首要前提。而想要提高写作前的想象力,必须注重各类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让所写的内容更加丰富。
准备阶段想象力的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产生更多的联想,为提高写作水平做好铺垫。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点,准确掌握新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图,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更好地进行写作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将其转化为自己文章内容。对于这方面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积累知识,记住一些精彩诗词歌赋中的名句、经典名人名言。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重要技巧,学习课文作者所采用的多样化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并灵活应用到写作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提供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发展阶段想象力的培养
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分析中职生各方面特点,选择适宜的作文命题,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他们的想象素养埋下伏笔。以“情境命题”为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现实生活有的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梳理对应的写作思路,不能偏离写作主题。在学生掌握“情境命题”作文具体要求、写作方法与技巧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符合他们当下已有的水平,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以“话题作文”为例,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他们以某话题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比如抒情、议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自由拟题”作文为例,是培养学生想象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根据提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命题,比话题作文、情境命题作文更加灵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学习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命题素养,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想象方法,以某主题为切入点展开联想,以某个中心为基点,选择适宜的写作素材,这样所写的文章才有更加鲜明的主题。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选择、整合自己的联想,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并巧妙地整合想象,准确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为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做好铺垫。针对这方面,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无限事物关联为媒介,产生各种想象,激发自己的想象潜能,可以根据联想类型,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写作训练,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命题,注重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多关心中职学生的内心世界等,不断挖掘他们的言语潜能等,也就是说明题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
总结阶段想象力的培养
从某种角度来说,总结阶段是学生准确了解事物特征,提高自身想象力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而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适当点拨,采用口头、书面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想象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不断拓展学生想象的宽度、高度,跳出定势思维怪圈,发散思维,要多深入学生群体中,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从语言、内容等角度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及时发现班级中每位学生不足之处,向学生朗读优秀作文,并找出一些典型的作文作为案例,讲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加以指正,让学生明白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能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明确想象、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中职生已有水平,结合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好地展开写作,写出更多优秀的文章。
参考文献
声乐是一种传统唱法,包含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及美声唱法。歌曲需要通过演唱来表达,将文字加曲调完整的表现出来,需要歌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声乐演唱首先是对演唱内容的理解,根据歌中人物或作词者的感情,以及歌曲的时代或故事背景,不断领悟其中的特殊感觉,从而努力达到一种共鸣;其次是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歌曲凭空想象场景,在脑海画像,描绘出动态的一组画面,并且身临其境,作为画面中的一个主角,体味演唱;再次灵活运用自己特有的声音,生动委婉的演唱,充分发挥美妙的声音,根据不同歌曲掌握不同的声乐唱法,从而做到演唱韵味十足;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音色、音质、感情充分结合,将演唱从一首歌曲升华到一种艺术,做到声情并茂,完成对声乐艺术的完美表达。
二、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想象力是在固有的物质基础上在头脑中塑造出的一种新的形象,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可以深化声乐表演。一首歌曲的歌词单单是文字的表达,歌唱是一种展现画面的简要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桃花谣》中“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儿红,女儿美,梦儿飞满天”,演唱时需想象三月桃花盛开,粉红染了一片的场景;《为了谁》中“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所有的歌词都需要想象刻画那种画面,一点一滴的表达,通过合理充分的想象来寄托歌者对歌曲内容的那份感情,继而形象生动的演唱。可见,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力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歌唱和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演唱的声乐歌曲,或许是一件事情,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个现象,又或许是一个人的一生。但不论是什么,都需要借助歌者淋漓尽致的演唱来体现。声乐表达的大多是比较积极、意义深远的,这同样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帮助判断歌曲叙述内容的动态方向,从而有助于发挥想象力,正确、高效的把握歌曲。
(二)拓展声乐实践
在声乐的学习中,仅仅是掌握声乐的一些理论并不能提升对歌唱的表达,还需要不断拓展声乐实践,在实际演唱中一点点训练,不断将技巧与情感结合。在各种场地适应自己声乐歌唱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不同题材的歌曲、多样叙述方式的歌曲,在不断的实际锻炼中积累经验,创造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训练想象力融入到歌唱的能力,一步步提升歌唱水平,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我。
(三)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文化素养起着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声乐艺术中想象力的发挥,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有可能无法形象生动的想象出歌曲的背景画面。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对各类文化的不断学习,尤其是国内外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更加利于体会声乐歌曲的时代韵味。做到不拘泥与音乐学科这一门,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多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文化,例如传统美学、汉语学等,开拓阅历,丰富精神层次,可以帮助歌者以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歌曲进行审美,避免受到知识广度的束缚,无法充分理解想象。
(四)生活中留心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24
作文是语文之魂,语文高考备战中,作文更是重中之重。农村高中学校中,教师针对体育生的写作训练自然也是常抓不懈,两三年下来,学生一般都能写出四平八稳的作文。这些四平八稳的作文,不论是议论文抑或是记叙文,都有一个很大的硬伤――缺乏想象力。
想象力为何物?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体育生的作文一般都没有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基本上只是对材料作俯首听命式的记录,难免显得单调、刻板。
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三点:一是体育生体育训练占据了大量时间,文化课的学习相对少;二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想象力训练,每临写作文,都会按思维定式而行;三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低。这时候,非常需要我们为师者的临门一拽,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来都是灵活解决问题的最佳原则。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对于想象力的培养,我们摸索出了一些做法。
一、理念的构建
思想上的认识统一是一切工作的良好开端。好作文不是对生活依样画芦葫的记录,要有加工和创造。另外,一个人特别是中学生阅历是有限的,需借助想象的句段来丰富文字,务必使学生明白个中道理。同时,要针对高考作文阅卷的审美评分依据进行解读,强调想象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生活的感悟
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象力有了现实生活土壤的培育,才能盛开美丽的花朵。
体育生有其不同于文化生的校内外生活,训练的艰辛,成长的烦恼,成功的喜悦,这些都可用写周记的形式记录感受。另外,体育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熟悉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体育明星的奋斗史和生活琐事也可作感悟的素材,感悟他人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生活感悟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提炼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学识的积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体育生术科训练繁重,要读破“万卷”之书不可能,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阅读,指定篇章,指定句段。比如指导阅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创造出来的这一奇幻神美的想象世界,领悟想象手法在写作中的妙用,并进行模仿学习。
除了向经典学习,还可指导学生阅读各省市高考优秀范文,在这些佳作中寻找想象句段,用心研究,尝试仿写。
四、细活的切入
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本文就此两种文体略谈一些做法。
1.议论文。体育生的议论文,看多了不免感觉枯燥无味,倘若要使其具有文采之美,有散文之抒情味,可尝试运用想象手法。
化抽象为具象,虚构意象植入干巴巴的说理。意象之库在哪里?在广阔无比的大自然中: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日月星辰、云霞风雨……如若不够用,再把目光转向人类的文明产物:亭台楼阁、灯火佛塔、妙手丹青、天籁乐音……只要练就了发现美的眼光,意象俯首可拾。请看高考范文成功的佳句:“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本句论证的是“有双赢才能共辉煌”,作者虚拟了“牡丹”、“花”、“孤松”、“树木”、“长城”等意象来说理,可谓妙笔生花。
想象力的运用,能使说理展现别样的风貌。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人们创造想象的水平直接决定创造性形象思维的水平。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另一方面,青少年身心还未成熟,需要发展多种能力,培养多种素质。青少年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必须正视我国青少年的想象力、幻想力的发展问题。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偏重于认知、理性、规范、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对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掉以轻心,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抑制,这对于发展学生健全的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比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想象能力的培养的状况。
一、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教育历来受重视。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在年轻纯洁的心灵中用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培养想象力,提升精神境界,增加文化底蕴,应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想象作为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世界教育普遍重视。半个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界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进展。美国的一些教材的设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如斯科特和福斯曼公司出版的英语思考技能七项技能中就有一项是“想象”,即“对作品描写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及作出类比”。而法国中学的语文教学则将“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列入总目标,在对课文的选择上明确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他们认为,对学生智力、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培养将准确与细腻融为一体,是认识生活和把握精神自由的先决条件。当代著名语文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文学教育时,也特别强调了它对开发智力,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们都从开发智力的意义上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二、中学诗词教学中培养想象力对教师的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这种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想象的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实验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学生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想象能力要提高94%,这是国外心理学家用了14个月的时间,在布法罗大学对于330名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后做出的结论。
2、提高审美素养,胜任想象力的培养
诗词学习中的想象在某种意义说就是一种审美过程。根据中学诗词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较高的审美能力。(3)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为重要,要求也更高。(4)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方面应清晰准确、含蓄深刻、情感真挚、词汇丰富,另一方面应形象生动、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自然流畅、娓娓动听。
3、发挥中介作用,促进想象力的培养
二、基于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上文介绍了想象力在声乐教学的作用,将想象力因素加入到实际教学当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自身价值。
(一)在声乐发声上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在指导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联系。通过想象,可以令原本抽象的相关概念变得具体化,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学习声乐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弱音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在腔内有一个小球在有节奏的运动。再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放声训练的时候,先让学生将嘴张大,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掌握不好口型的话,就可以想一下,你们在打哈欠的时候,是怎样的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们瞬间领悟到了该技巧要点。再如,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咬字训练的时候,告诉学生:咬字清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让歌词在口腔中竖立起来,你就达到目的了。这样一来,学生们也顺利将咬字技巧加以掌握了[3]。学生的声音也更富立体感,上述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演出前放松紧张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出当中。经实践证明,将想象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只有将各种发声要点进行全面掌握,才能演唱出动听的歌曲。这种教学方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以外,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根本上将声乐教学质量加以提高。
(二)在声乐作品感情上的综合运用
学习声乐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声乐知识技巧的学习,在具体音乐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利用动听的歌喉去打动观众。学生在对一部优秀作品进行理解与感悟的时候,想象力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起音乐作品的相关意义来就更加容易。观众也能被演唱者的激情所感染。学生在学习一部优秀作品之前,要对该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动机,以及感情基础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该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乐曲进行二次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在进行再度创作的时候,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创作。例如,学生在演唱轻柔、富有诗意的歌曲的时候,可以和自然风景,月色,平静的海面作为联想对象进行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想象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以及是否符合当前场景。例如学生在演唱《又见炊烟》的时候,可以联想到诗情画意的情境,学生演唱《大海啊,故乡》的时候,可以联想平静的海面等。学生在演唱慷慨激昂歌曲的时候,可以联想一团热火,奔腾的河流等。通过这样方式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显得富有激情,让人欲罢不能。例如,学生在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就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黄河那种慷慨激昂,川流不息的景象,通过演唱,听众们也会被歌者富有磁性的声音所感染。为了能够让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们要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另外,学生们还要对大自然进行细致的观察,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在真正意义上将发散性思维加以培养。
小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学生对于外界的事物认识并不完整,对周边的一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想象力刻画周围的事物,而这一阶段对想象力的培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成效对小学生未来的影响将会更加鲜明,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日常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得到培养的提高。
一、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1.发散思维,使学生主动写作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对于既定的事物,他们会产生不一样的认知。想象能力促使学生有写作的想法。对周围事物的不同认知会让小学生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此时,他们就会选择用文字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又让他们设身处地的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例如,针对描写事物的作文题材,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写作,这种现象就充分说明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会将自己所想所看用语言描述出来,在描述的过程中丰富了想象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2.个性化写作
每个人都有其异于他人的写作风格,不同性格的人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对同一事件或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自然不同,描述的重点也就不尽相同,使用的写作方法也就风格迥异了。每个人的文风都是不一样的,这与作家本身的想象力是相对应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日常作文的写作,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培养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学生形成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想象能力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从而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想象力能够造就小学生个性化创作。
3.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练习。而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这也需要最开始的培养。把想象力与写作统一起来,那么就会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一种体现,想象力通常都是以现实为基础,想象来源于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将写作与想象力融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学生在写作期间,常常会遇到无从下手的情况,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而且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流畅。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是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典型特点。因此,对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最大限度开拓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从而更好的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比如说,夹带着插画的各类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这样的文章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类文章具有较为强烈的趣味感,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来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第一时间就给出某个固定的定义,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然后给出自己的认识,自由想象,最大范围的发挥个人的想象空间。教师放开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最大程度的进行无限的想象,这对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不论是谁,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好的观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世间万物各有其特点,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概念都是模糊的,这种模糊使得小学生对事物有更加广泛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可以用心、用眼睛认真的去w会,去感悟。教师在教导小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加入了自己内在情感的文章往往更容易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枯燥乏味,很难打动读者。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更需要学会观察。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作文题目《城市一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出去多看看,让学生在自己观察的过程中产生自身对城市的看法,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叙述他们眼中的城市风景,引导学生写出符合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3.着眼于图画,吸引学生目光
直观的图画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展示画面感较强的图片,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运用这些图片还能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的提升。一个图片,学生首先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对它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之上,面对这样一张图片,学生可能会衍生出无限种可能。教师可以借助一张张图片,让学生肆无忌惮的联想,从而达到锻炼想象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课堂中教师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结语
想象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从小培养和联系.小学生好奇心重,对事物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因此对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想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想象能力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明确想象能力在语文写作及其他学科方面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一切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创新,专家的解释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中学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大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基石
好奇心可以说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想了解新事物的欲望。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基石,就好像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把地基打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上册沈复的《童趣》时,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方面就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实好奇心和观察力是一对胞兄弟。作者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了那么多的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在唤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理解和表达事物的前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人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力为人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户,人们通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促进了人类的思考,从中获取了大量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就可以教给学生许多观察景物的方法。第一,从视觉方面,也就是眼睛看到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第二,从听觉方面,也就是耳朵听到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第三,嗅觉方面,也就是鼻子闻到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第四,感觉方面,也就是身体各种器官能体会到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还有许多方法,要靠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和归纳。
其次,要创造性地理解观察到的事物。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观察,得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这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态度、情感等各方面因素。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理解观察事物的态度、情感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达尔文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性。
二、记忆力是走向创新意识的阶梯。
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你做什么,都需要它的帮助。你观察到东西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把它储存于大脑中。而且要长久地储存在你的大脑中,就需要记忆的帮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好的记忆方法。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拿来就用。比如,及时复习和巩固是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方法。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经常复习是加强记忆、战胜遗忘的重要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和消化。再次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记忆方法。最后要激励学生创造出新的记忆方法。
三、思维力是通往创新意识的桥梁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架起了一座成功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教师要善于把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而不是机械模仿,或者用某种条条框框约束学生思维。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出来的,不管正确与否,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会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训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自主学习是第一位的。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紧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既要有启发性,又要有一定难度,有难度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家赞可夫说:“人的智力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就像摘桃子一样,不能挂满枝头,而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想象力是放飞创新意识的翅膀
一、想象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新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意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①语文课堂学习活动,②语文校内课外活动,③课外读写活动,④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