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创新的案例

科技创新的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9 15:59: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创新的案例

篇1

审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所以掌握审计理论,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审计学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审计课程多严肃性而少活泼性,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审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研究,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变迁,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已从主要是会计、管理等扩展到税法、经济、市场、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外,合格的审计人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快速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情况的能力。这一切都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能够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审计案例,并合理地安排在审计教学进程中。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要求都会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创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审计理论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审计案例。例如在讲审计重要性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时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审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灌输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时,会讲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审计署长会获得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讲到“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市场经济的卫士”,讲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审计课程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种是以审计案例讲述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如在讲解内部控制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然后分析其失败原因,归结为最根本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从中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前两种均是以教师为讲授主体进行案例教学,第三种则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三)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创新性地引入了审计案例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干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

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四)案例实训教学方式

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一般院校均会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时,笔者则采用了案例实训模拟的教学方式。操作办法是,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将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及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审计业务流程完成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将审计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审计实务操作。例如在审计学课程中讲解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后,马上就让学生在审计实习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既巩固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考核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审计小组所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给出最终评价。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除了保证审计案例质量,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一)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足的课时

审计课程不同于会计课程,通过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次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在实际审计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授课教师等的不同,同一门审计课被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或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保证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增加审计课程课时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或者设置审计学原理与审计案例分析两门课程,原理课的课时尽量压缩,为审计案例分析课保证足够的课时量。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从事高校审计教学的老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应该说理论水平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老师是出了校门又入校门,甚至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审计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可想而知。为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适当减少一些课堂教学的工作任务,增加一些实务工作方面的任务要求,或提供一些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机会,使得教师一方面提高审计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到一些实际的案例资料。另外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篇2

二、以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395•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篇3

科技档案管理有区别于其它的档案管理,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科技档案就是一些企业或者个人的科学技术研究的相关档案。这些档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发展科学的重要基础。科技档案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十分用价值的信息资源。要想更好的去管理好这些科技档案,就要有更好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一、在新形势下我国科技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档案的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现如今,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国家也都出现了将档案集中管理的形式。对于科技档案管理来说,这样可以使管理起来更加的便捷,可以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档案管理的不断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可在实体管理机构的设立上进行一些新的创新。绝对不能照抄照搬一些国家的管理体系,应当立足于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更加灵活的去从事这项工作。

根据我国的情况,科技档案管理创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使科技档案管理更加集中化,可以更加集中的处理问题。科技档案管理具有变动性大、容易出假的问题。使分散化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今科研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有关于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科研信息作为当前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对于单位的科研开发提供众多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并没有充分重视科研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科研信息档案管理模式也并不十分完善。单位的科研信息管理的意识不强,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科研信息的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

(二)关于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相关内容

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科技档案信息逐渐增加,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体系并不十分健全,这给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当前的科研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众多的问题,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并不十分健全,一方面单位的科研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

(三)提高科研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研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科研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档案管理知识。随着单位档案信息的不断增加,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现有的工作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科技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新形势下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思考的具体内容

科技档案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档案管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全国性的科技档案管理,就是由一些子系统组成的。科技档案的管理就像是一个企科技发展一条腿,没有了这条腿,在百倍发展的知识经济道路上,科技的发展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不仅需要这条腿,还需要这条腿的健康程度达到最优秀,这样才能配合好整个身体,去跟上发展的脚步。建立区域性的科技档案管理中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的要求,是科技档案作为一种社会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控制的途径。它的建立,将促进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飞跃发展,促进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

建立区域性的科技档案管理中心,符合《档案法》关于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档案管理要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的规定。这一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科技档案管理中心的建立,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既有利于维护科技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也符合新时代科技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管理要求,即信息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进而实施系统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社会的利用。

(一)关于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科技档案信息为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建立相关的责任管理制度,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一旦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应该由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负责,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性。

(二)我们要完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科技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需要。但是由于一些单位对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视不足,导致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并没有得到落实。在今后的科技档案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科技档案入库管理,这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保障科技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当前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科技档案管理知识水平。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科技档案知识,这对于档案的分类和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位需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知识的了解,掌握科技档案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科技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中心,是要运用科学的技术对科技档案的管理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科技档案的管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实现信息在必要时刻作为历史依据与法律凭证的重要文件。它具有一定的其重要性就决定了,科技档案的管理将转换为资源管理的模式。科技档案的管理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性管理混乱的局面。借助于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来处理理这些具有隐私性的重要文件。使用有序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充份保护好档案信息。为了更好的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这样可以更加完善科技档案管理的模式,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一)重要性。档案管理制度是衡量企业(公司)管理水平及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科技档案在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可以为企业的业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企业发展方向与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信息资源,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基于此,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形势之下,为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理应不断对新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尝试,与时俱进地对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变革。

(二)必要性。首先,科技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后。不可否认,对信息量的占有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传统管理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藏轻用、管封闭狭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科技档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针对具有较强复杂性与繁琐性特征的科技档案资料而言,要想提升对其的管理效率与质量,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在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上明显还难以做到标准化、统一化,加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流通。再次,科技档案利用率较低。从整体上来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即为通过档案管理手段来全面满足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需求,这始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性、效率性。然而,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管理模式(手工分散式)的弊端日益突显,管理制度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整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科技档案的利用率。显而易见,如果这些弊端无法得到改善,无法实现对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科技档案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从而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于任何工作而言,要想保证良好的效率与质量,俨然都离不开一个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首先,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依据《档案法》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符合本企业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管理办法与相应规章制度。其次,对每一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环节,都应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定,以此来让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依据、有所监管。当然,还应严格实施奖惩条例,对违反规章制度、管理工作不规范的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及时改正。反之,针对管理工作完成优秀的人员,则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奖惩分明。显然,只有实现了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才能得以充分的保证。

(二)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档案利用率。第一,科学分类。众所周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是整理、保存科技档案的根本目的。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科研型企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无疑是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理应保证科技档案的较高利用率。当然,要想实现对科技档案利用率的提升,必须做到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档案种类进行合理地划分,以此来实现对档案内容的全面掌控,从而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其次,对档案的利用价值进行合理划分,将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档案资料放置在明显的位置,并贴注关键词等标识,以此来为使用者提供便利,从而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第二,构建区域档案管理中心。区域档案管理中心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档案法》的相关要求,同时也有利于科技档案的集中化、系统化管理,更是管控科技档案的有效手段之一。具体来说:通过区域档案管理中心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有效带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促使其始终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区域档案管理中心的统一领导、逐层管理,科技档案信息的整体性将得到充分保障,从而满足新形势下的资源管理标准。不可否认,区域档案管理中心的构建不仅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同时也实现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全面实现管理工作系统化与集中化的基础上,信息资源也得以共享,最终让科技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篇5

 

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计算机教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本文旨在研究案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规律,如何在计算机基公共础课程中实施创新型案例教学法,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传统案例教学法

传统案例教学法是在的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呈现,并作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最后以共同完成案例。通过对案例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2.创新型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小论文期刊网期刊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占据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相反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参与时间有限。问题的重点在于在学生从始至终是被动的接受案例,而没有真正的分析和理解案例。在创新性案例教学法中,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的活动。学生是参与者和案例教学的主体,不仅要参与案例教学环节,还要参与到案例的设计中。学生要事先准备好案例中的材料,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设计案例,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案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他们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以及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更直观、更深入的掌握案例中的知识。那么创新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

3.创新型案例教学设计

明确创新型案例教学特点以后,重点就是案例的设计。编写案例的基本要求如下。案例撰写的核心是学生:如何解决这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组的学生负责一个案例材料的组织工作,鼓励他们提出有代表性的案例,老师在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详细指导。每节课的教学中案例是由小组的学生自己讲解。学生讲解的案例一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要讲解内容、讲解方式以及如何讲解等。通过学生的讲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对案例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等活动。

另外创新案例教学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立主题。学生再设计案例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知识性、趣味性、理论性要求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

(2)不要分析,这是教师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案例的编写者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

(3)是不要改编。案例是由学生提供的,是从他们角度出发。教师应该要提供编写案例的方法,对案例的选择提出意见,而不应该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改编。

4.创新型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步,请学生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讲解案例

摘要求和规范。并将手抄报作品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开始分析如何运用Word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手抄报。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方法。例如: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手抄报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完成这个案例。通过观察手抄报中插入的图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素材的来源,各种图形对象的操作,为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接受询问,启发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小论文期刊网期刊网,学生根据手抄报的主题,要搜集制作手抄报所需文字材料和图片等素材。按照教师的提示和相关的知识点,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怎样插入图片?如何设置段落背景颜色?怎样制作首字下沉效果?

第四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相关操作,归纳Word中文字的格式化处理,段落的排版,各种图形的插入和编辑,首字下沉,分栏,绘制图形等操作。这些知识和操作对本案例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学生完成案例的情况,指出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补充一些关于文字排版处理在本案例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如Word文档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的添加和设置操作等。

篇6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2-0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政策已经为国家政府所推动执行,各行各业都开始需求与互联网的结合手段,挖掘需求,顺应时展潮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因其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在引入“互联网+”手段之后,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来实现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充分的利用大数据和共享等技术手段来推动科技档案的管理,更好地的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服务。

一、“互联网+”形势下的科技档案的现状与不足

1、管理功能不到位、归档率较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技档案在管理方面普遍认识不到位,归档率也较低,很多大型科技活动和项目的档案只存有立项档案,对于项目全过程缺乏数据等重要信息的记录,部分项目甚至连验收记录都有缺失。这导致很多科技档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信息缺失,也不具备共享的条件。

2、时效性较差,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科技档案的管理在时效性方面较差,同时缺少完善的立法和执行,立法重c和立法目的也不明确。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对保密法规、具体保密制度进行规定的法律,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律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滞后性较强,这既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档案管理方面功能的发挥,同时也给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瓶颈和限制,保密工作也存在大量的隐患,科技档案的管理和保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有效贯彻。

3、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的档案管理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利用率较低,与实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也春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这就造成了目前档案管理难以实现质的突破的现状。同时,很多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年龄较大,综合素质较低,在专业技能方面不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大部分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还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互联网技术对于科技档案的介入还比较初级,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科技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1.全面收集档案,建立专门数据库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是有价值的档案的基本属性。所以说,在进行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平台和管理中心,形成档案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由上而下的的档案收集体系,使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保存的档案能够得到汇集。要明确科技档案的收集规范,划定收集范围和手机档案的内容,每个部门和机构确定档案管理的联系人员。统一归档时间,梳理每一项科技档案文件目录,采集科研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信息,收集阶段性、总结性、鉴定性等归档材料。要加强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同时改善档案管理技术的软件设施,形成可搜索,可追溯,可扩充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各种类别的数据库,发挥互联网络平台的特性和技术优势,从而加速推进科技档案管理的进程。而对于大型的科技研究机构来说,它们具有庞大的信息资料和科技档案,而这些档案和数据无法通过人力来实现完整的整理和保存,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处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平台对于科技档案的大数据收集和整理,并应用于生产之中,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降低各类研发成本。

2.转变思想认识,实施专业化管理

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服务于科研和生产,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这就需要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机构的研究和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有效互动。在当前互联网+渗入各行各业的大环境下,要明确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要列入单位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作为单位整体的重要工作来落实。同时,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相关部门和个人之间进行广泛传播,为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理论环境。在管理模式方面,要严格档案管理的准入原则,让那些具备专业技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从而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相关要求。

3、重置流程管理,健全机制

在进行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革之后,要将科技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重新安排,对应相关岗位和相关职能,提升技术和管理的契合程度,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要扎实推进切实推进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标准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标准化等。要围绕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思路创新来推动管理流程和管理思路的转变,在实践过程中善于总结和推广转化,在做好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将档案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之价值不断放大和体现。

四、结语

科技档案与互联网+的融合,既强调基础工作,又要求系统的功能性、实用性相结合。只有打造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重视科技资料在搜集和保存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升级,才能够调动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杜志宏.二维码技术在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2014,S1:51-53.

篇7

医学科技档案作为医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其信息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促进我国医学研究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临床工作与医学科研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有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已(以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1]。因此在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基础,积极开展科技档案的整理收集、存储与使用等工作,创新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实现现代医学的长远发展。

一、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特征分析

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列性强。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而言,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采用特定的专题,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完整性和系列性研究。这样会保证科技文件资料的成套化和完整化,使档案资料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以及分明的层次,从而进行系列化使用。二是专业性强。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广泛的交叉领域以及繁多的学科门类,因此在对医学科研课题进行分配时,应以不同专业门类加以分配。如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中,可从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划分,分为药理、病理和生化等专业;而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可分为儿科、妇科、外科和内科等科目。医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需以专业科目为基础,细化科目分类,对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具有较强的要求,因此使得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三是连续性强。医学科研从立项到结题等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并且其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连续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的连续性强。四是保密性强。医学科研成果是医学档案记录的重要对象,其具有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2]。如(果)临床文献与资料、医学报告等档案资料具有特殊的价值,必须要以国家保密法为依据,对其进行保密等级设置,从而使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有效发挥其最大化的使用价值。

二、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路径

1.强化档案意识

在对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应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能够明确认知到档案的利用价值,并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加以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加以更新,并积极开发档案资源,建立相应的网站和数据库,为档案利用者的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积极向外宣传档案室的馆藏信息,有效吸引档案利用者,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有效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

2.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

在对档案室进行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对档案室环境加以优化。只有保证档案室环境的整洁与安静,才能使档案利用者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专注研究,同时在恰当的地方提供复印与打印等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二是对现有科技加以充分利用。对于现代医学科技档案而言,其发展趋势为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因此应将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缩短档案信息查询时间,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简便的服务。此外,建立档案资源网,利用网络远程检索对档案室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对馆藏资源储量进行增加。目前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医疗实践的应用,因此档案室应对资源共享加以重视,积极引进先进的档案资料,便于研究人员的使用。四是科学合理分类档案。档案室应对各种档案内容加以了解,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分类,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准确检索[3]。在对医学科技档案进行分类时,可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差异性,建立具有全面功能的检索系统,这样便于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准确定位,节省查阅时间,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3.健全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健全作为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健全管理体制时,必须要以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档案服务机制进行完善,有效丰富档案服务的方法与手段,保证档案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目前我国档案室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加工、借阅和查询等,其服务功能过于简便和单一。基于这种现状,必须要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便于利用和查询档案信息,有效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促进档案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4.完善档案编研体系

要想促进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要对档案的编研工作加以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编研体系[4]。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这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要求与新问题。因此医学档案管理者必须要从医学研究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档案的价值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保证编研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有效指导医学实践和医学科研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系列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保密性,因此在创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时,必须要强化档案意识,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档案编研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效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学科技档案利用可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心内科患者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护士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何环节如出现失误都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执行者与观察者,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1.1 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 口服药物未按时分发,特殊药物未按要求发放,床头桌有剩余药品。易挥发药物未按要求存放。治疗室温度与湿度过高使药物变质。药物存放于药杯中时间过长,造成污染。同种药物名称剂量不同。肌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确时进行配伍。过早配置药物破坏了药物的密闭状态,增加了细菌繁殖的机会,也增加了差错事故发生率。同一注射部位反复注射,影响了药物吸收,降低疗效。公用药品常规检查不到位,存放条件不正确出现过期或变质,成为潜在发生事故的隐患。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未分开放置,科室存放药品过多,急救过程中易发生差错。静脉用药未根据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输液单无核对标识,巡视单记录与实际不符或漏记。治疗室在消毒后操作前空气菌落数能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 ,违反操作规程,空气含菌量会随着护士不断进出治疗室不断增加,增加了输液反应。心内科输液组数多,但量少,护士为提高工作效率,将药物提前配好备用,影响了药物稳定性,易引起不良反应。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所含热源积累到一定量时,输入人体可发生热源反应。加药时,针剂外壁尘埃和微粒未擦净,或针剂消毒不当,碎屑被吸入药液,加药时针头如不锐将橡胶碎屑切下或在配药过程中注射器针头多次穿刺瓶塞,针头切下的胶塞,均可造成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大量增加[2],护理人员静脉输液过程中手部不仅有微球菌属,棒杆菌属等条件性致病菌,还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所以重视手卫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负责[3]。如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周围浅静脉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中心静脉置管[4]。

1.2 人为因素 护理队伍年轻化,低年资护士缺乏慎独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查对不严格,特殊药物指导不具体。护理人员对新药知识掌握不够,医院对药学知识培训力度不足。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环境不令人满意导致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科室公用药品多,未分类管理按要求放置。

2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2.1 明确药品管理职责 护理管理人员应对护士进行药品管理培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强化法制意识,规范药品管理,科室指定护士参与管理,每月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明确每月必查的药品及每班必须交接检查的药品,所有药品保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置,并按照药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条件和环境,如遇光易变质的药品使用棕色容器或纸盒包装,如盐酸肾上腺素,氨茶碱,维生素类等,片剂,针剂使用原包装,建立药品检查记录本,加强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护士长不定时检查,与奖金挂钩,同时加强对新药知识的学习,建立药物说明说文件夹,随时学习,及时掌握药物知识。

2.2 简化公用药品,完善药物保管工作 科室应建立合理药品储存基数,分类定位放置,定期清洁,高危药品使用红色标识,毒麻分类放置和管理。从静脉输液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常见的护理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特殊用药后的观察常规,制定用药实行双核对等制度,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管理,降低用药风险[5]。

2.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6]。科室每月进行护理安全分析,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能力,建立奖励机制,加强护士间团结协作精神,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患者病情,治疗,操作等主张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有效唤起相互间有意注意,弥补工作中的漏洞,防范护理差错,避免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通过互查与自查及不定时的抽查,护士长针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每周总结,每月考评,以此激励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自律能力,加强慎独精神。

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危重患者使用药物种类多,在用药过程中注意配伍禁忌,必要时开放2~3条静脉通路,注意液体输注前后的配伍禁忌,如丹参酮与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等都有配伍禁忌,配伍后浑浊析出结晶可引起输液器头皮针阻塞。细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分餐发药,餐前餐后分开发放,特殊药物详细交待,必要时当面服下,出院患者口服带药详细交待并列出出院带药用法,用量,加强患者童谣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外出患者应用温馨提示牌,静脉用药必须充分溶解,避免干粉残留和抽吸不尽,液体做到现用现配,尤其是抗生素,特殊用药过程中悬挂特殊药物标识牌,加强护士及患者的重视,输液卡实时记录,根据病情和液体要求调节输液滴速。工作中推行使用精密输液器,2000年国家要求输液器终端滤过器的滤除率应在80%以上,不但可以有效滤除不溶性微粒,而且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避免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精密过滤输液器纳污能力强,过滤精度高,微粒滤过率达95%,药物吸附率低,可有效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7]。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学习专科相关知识,提高对患者用药疗效的观察。因心内科突发事件多,应急患者多,抢救机率高,采取弹性排班,新老搭配,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也体现人性化管理。

3 小结

安全用药是减少护理缺陷,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总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本科室对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用药从健全各项安全用药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以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构建了安全的气氛,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心内科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视程度,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1] 陈秋云,何锦文,黄赛玲.不同静脉药物放置环境药液质量的对比研究 [J].海峡药学,2010,22(1):23.

[2] 付艳红,路凤清.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159-160.

[3] 刘永华,祝洪珍,李红芹.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污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7(18):961.

[4] 赵晓辉,曹樱花.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及预防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6(15):39.

[5] 刘秀珍.临床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8(29):1231-1232.

篇9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公安院校学生作为公安队伍的后备力量,其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入职后能否胜任公安工作。文章对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了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现状

基金项目:2013年度新疆警察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JYSKQN015)。

作者简介:王亚娟(198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计算机课程与教学。

1问题的提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公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是责无旁贷的。目前,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等敌对势力活动越发猖獗,犯罪的手段日趋技术化、智能化,这为公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社会治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先进的公安科技手段运用到公安工作中,掌握公安工作的主动权,是公安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安队伍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面收集、掌握和研判信息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公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民警察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公安队伍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使命,公安院校只有努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满足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最终实现公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深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的现有科技应用创新能力水平,发现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策略。

2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新疆警察学院在校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考虑到2011级学生在外实习,且综合本、专科、各专业和民、汉学生比例等诸多因素,从2012级专科、2012级本科,2013级专科、2013级本科共四个大队中各抽取出5-6个区队作为发送问卷的对象,其中每个大队至少包含一个少数民族区队。

2.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向21个区队发放调查问卷961份,实际回收928份,其中在正式统计前,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5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4.2%。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实施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回收,少数民族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如果在汉语理解上有困难的,会专门邀请少数民族教师或学生帮忙解释,在做最后两个问答题时,允许学生用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答卷。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部分图表由Excel进行处理。

2.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用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公安院校学生对于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认识、参与科技应用创新活动的兴趣与态度;二是调查公安院校培养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现状即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的现状;三是调查公安院校学生对于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得到哪些支持,是否有好的意见、建议。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公安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

此次选取的调查对象中男学生共679人占总人数的75%,女学生226人占总人数的25%;被调查对象所在专业分别选定在信息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侦查、治安学、法律事务等,基本覆盖本校本、专科所有专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首先,在此设计了三个问题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认识。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在公安院校学生在对自我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认知上,有8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有1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强,还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这表明学生对自身的创新能力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认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对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和专业的关系的认知上,有78.2%的学生都认为科技创新能力与专业有很大关系,表明在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时,专业是绝大多数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对未来从事公安工作是否需要具备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问题方面,91.8%的学生都认为未来从事公安工作时,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科技强警战略都比较认同,意识到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对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程度和对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和兴趣,在此设计了五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来看,只有5.3%的学生完全了解参加科技应用创新比赛并获奖会给自己的学业或就业带来什么影响,知道参加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重要性和为什么要参加比赛,69.7%学生只了解一些,25%的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影响了解不多或者不了解;在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时间问题上,73.3%的学生都认为应该从大一开始培养,也就是说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始的越早越好;在对参加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或活动持有的态度和感兴趣程度上,态度上觉得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比例总和为90.8%,觉得非常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总和为82.8%,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科技应用创新活动或比赛的态度端正,愿意且有兴趣参与到科技应用创新的比赛或活动中来;而在对是否会主动寻求老师参加科研项目或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问题上,表示会主动的学生仅占30.9%,表示不会的学生占52.5%,表示无所谓的学生占16.6%,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或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主动性不高,虽然有兴趣参与,也能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但主动性方面明显不足,有待提高。

表3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情况

3.3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活动太少,获奖更是少之又少

在调查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时,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和获奖情况来反映。从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来看,只有25.1%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科技应用创新类的比赛,而74.9%的学生表示未参加过任何有关科技应用创新类的活动或比赛,除了少数11.5%的学生表示今后也不想参加,剩下的63.4%的学生虽然截至目前未参加过,但表示想参加,这表明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在参加过几次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方面,70.5%的学生到目前还没有参加过,只有29.5%的学生参加过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学生参与过何种创新类的比赛时,参加比赛种类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评比活动等,具体情况详见图1。除了调查问卷中列出的几种比赛外,部分学生还提出参加过飞机航模大赛、公安科技知识竞赛和科技创新征文等一系列科技应用创新类的活动。在调查是否在比赛中获奖的问题时,参与过比赛的227名学生中,有22%的学生表示获得过奖项,但78%的学生均表示为获得任何奖项,这表明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人数很少,获奖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表4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的参与、获奖情况

图1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比赛项目

表5影响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情况

3.4多种主客观因素阻碍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活动

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没有参与或不愿意参与到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原因,在此设计了三个问题,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表明,在对于没有参加科技应用创新类比赛的原因问题上,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获得比赛信息,其次是学业重,没精力、没信心等,这说明学校在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宣传太少,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在调查,目前大学生要创新,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同样多的学生选择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物质层面的支持,这说明学生既需要学校在物质层面上能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也需要全校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术氛围,这两点都非常重要;最后在调查阻碍大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时,49.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过于死板,缺乏培养创新思维,表明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需要。

4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对策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这一重要使命,存在着学生认识不深刻、参与活动太少、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主观问题,同时也存在学校舆论引导不深入,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意识,促进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科技应用创新类的活动中来,最终才能实现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4.1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的良好氛围

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公安院校对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对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认识也不深刻,举得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可有可无;同时,学校缺乏对科技应用创新活动或比赛的广泛和深入的宣传,学生通过校内宣传了解科技应用创新的途径是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学校决策层要站在足够高的角度看待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认清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舆论引导,使学生也认识到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校内宣传部门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使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或比赛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至每个学生,杜绝学生因为无法获得比赛信息而错失比赛的情况再次出现。

4.2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是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基础保障,一方面公安院校要加大对科技应用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此项活动;另一方面要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该项工作进入常态化,用制度来保障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稳步进行。

4.3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

目前公安院校学生普遍缺乏科技应用创新的意识,学生虽然能够意识到科技应用创新的重要性和与公安工作重要联系,但在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的主动性上面表现出明显不足,这就需要一是根据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改革目前的考核方式,将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纳入到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督促学生自觉主动的参加科技应用创新类的活动;二是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好的教师在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类活动时,引导学生发现好的创意和想法并提供强有力的技能指导。

4.4和公安实战部门对接,发挥公安院校的特色优势

与其他地方高校不同的是,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的放矢的,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大多数都从事公安工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时,必须要和公安实战部门对接,了解公安基层单位的具体需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前步入角色,又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为科技强警战略的推动输送新鲜血液。

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安院校学生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而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远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公安院校应根据学生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现状情况,形成一套完善的、多维度、分层次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瀛心,陈建涛.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四川警察学院为样本[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8):84-89.

[2]刘孝云,叶民锋.公安院校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69-73.

[3]贺敬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202-203.

篇10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阵发性房颤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48 h,且在7 d内能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常反复发作[1]。若阵发性房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房颤病情的进展,将逐渐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甚至永久性房颤。胺碘酮被认为是治疗房颤的首选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给临床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本院近年来应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同期常规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本院收治的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经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52~74岁,平均(57.3±5.6)岁,病程1~13年,平均(4.6±3.1)年;心房纤颤偶发15例,多发44例,频发25例;合并冠心病者22例,风湿性心脏病者11例,其他心脏病者17例,高血压者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房颤发作频率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片治疗,初始量为0.2 g/次,3次/d;5 d后减量至0.2 g/次,2次/d;再过5 d后改为0.2 g/次,1次/d。观察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步长稳心颗粒1包/次(9 g/次),3次/d,冲服;同时给予胺碘酮片0.1 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患者临床症状,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出现血压低于90/60 mm Hg或心率

1.4 评价标准

1.4.1 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表现明显改善,房颤发作基本控制或由频发转为偶发;(3)有效:心悸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表现有所改善,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50%,或由频发转为多发,或由多发转为偶发;(4)无效:心悸症状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表现无变化或加重[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P波离散度 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心电图P波时限。找出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出P波离散度(Pd=Pmax-Pmin),以Pd≥40 ms为阳性标准[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Pmax及Pd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max和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max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993,P=0.000;t=4.967,P=0.000),Pd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9.459,P=0.000;t=5.155,P=0.000),但观察组治疗后Pmax和Pd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其中恶心呕吐4例,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其中恶性呕吐4例,心动过缓4例,甲亢3例,P-R间期延长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25,P=0.033),均经暂时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未见肺纤维化、肝肾功能障碍及视力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阵发性房颤占初诊房颤的35%~45%,5年内有63.2%的患者复发,有24.7%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房颤[4-5]。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除心脏器质性改变外,电重构这个生理学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显示,P波时限延长以及P波离散度的升高是引起房颤的重要电生理基础[6]。另有研究发现,以P波离散度≥40 ms为标准,对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3%和85%,并认为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的增大是阵发性房颤发作及转为持续的重要原因[7]。魏仁敏等[8]的研究发现,P波离散度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故在对阵发性房颤治疗效果的评价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等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大多数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措施。胺碘酮不仅具有维持心律,抑制心房肌的重构的作用,而且还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使窦房结频率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使阵发性房颤得到有效的转复,故被认为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有房颤的首选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尚不够理想,且长期应用常会导致胃肠道、甲状腺、肺、眼睛及心脏等众多器官的不良反应,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故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结合中西医理论治疗房颤的药物,由党参、黄精、甘松等中药组成,具有定悸复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兼心脏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头晕失眠、气短乏力等症状的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党参中含有多糖、皂苷、黄芩素葡萄糖苷等,具有降低血压,扩张外周血管,提高心输出量的作用;而甘松中的缬草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损伤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作用与奎尼丁相同[9]。高晓等[9]的研究发现,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阵发性房颤的总有效率与胺碘酮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且症状均较轻微,未发现严重的心脏、甲状腺、肺、眼睛等重要器官的不良反应。张承军[10]应用稳心颗粒辅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结果显示,试验组不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且治疗后的Pmax、Pd、VA、LAVmax、LAEF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体现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吉丽,马娟,王玮,等.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1):116-119.

[2]程吉东.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55-56.

[3]吕娜,林玎,林萍.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60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41(3):7-8.

[4] Ruigómez A,Johansson S,Wallander M A,et al.Predictors and prognosis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general practice in the UK[J].BMC Cardiovasc Disord,2005,5(1):20.

[5] Kerr C R,Humphries K H,Talajic M,et al.Progression to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Regist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J].Am Heart J,2005,149(3):489-496.

[6]王旭渤,于水.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8(2):171-172.

[7] Dilaveris P E,Gialafos E J,Sideris S K,et al.Simple electrocardiographic marke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paroxysmal idiopathic atrial fibrillation[J].Am Heart J,1998,135(5):733-738.

[8]魏仁敏,于海初,蔡尚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0):739-741.

篇11

关键词 :专业教学 课题作业 教学改革

一、职业能力不足是职业教育落后的根本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传授知识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是尽可能地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没有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间接的知识传授和积累,而忽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这将导致毕业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按照职教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二、综合能力目标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是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而综合能力指标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战”能力,它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甚至不仅是掌握单纯的专业技能,它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实际工作。

所以,在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当的课题项目为载体,通过课程的不断深入,以任务为导向,逐步解决课题中的各种问题,用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题作业是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创新载体

综合能力培养通常是以综合实训项目来完成,但综合实训是目前职业院校当前课程教学的弱项。学生一般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时才得到训练,这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应当在每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表明,运用“课题作业”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它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课题作业法是基于任务驱动、心理暗示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是任务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它强化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每位学生课题可以相同,但参数各异,课题作业完成的基本内容统一却无上限,学生可根据自己不断的内容争取更高的等级分。课题作业一般采用5人一组的分组合作机制,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学习综合运用教学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运用。

四、能力本位的专业课题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

1.课题作业的设计过程

课题作业的实施,必须立足课程选用的具体教材及教辅材料,在明确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后,再分以下几个步骤有序推进。

(1)明确课题任务。课题作业选择必须紧贴生产实践,必须联系教材各章节的基本要点,必须以图表等形式加以展示。

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两大部分:一是研究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运动特点、功能、设计方法及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二是从承载能力出发,研究一般工作条件下,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问题。

由于课程属于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需要运用多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所以课堂设计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创新,笔者为该课程设计两个主要课题作业,一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二是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每个课题作业的子项目均能密切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通过照片、视频(微电影)等多媒体再现或展示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多练习、多实践,举一反三,不断积累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2)设计课题实施步骤。为循序渐进完成既定任务,保证学生既能快速上手,又能主动思考,课题的子项目实施步骤必须精心设计,课题作业进程图表必须与课堂教学图表相一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根据作业任务探究解题的理论依据,积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与其类似的工程实例。合适的梯度设计可以有效保障课题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课题作业中,笔者以牛头刨床执行机构类型设计为实例(见下表及下图),需要解决三个子项作业:刀架切削运动执行机构、工作台进给运动执行机构方案设计和绘制牛头刨床执行机构运动简图。通过简图或图样、实物照片和生产现场视频(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加以佐证,还可以列举其他类似机构简图,作业内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自觉拓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成就感。

2.课题作业实施过程及评价体系

(1)课题作业分配的原则。课题作业在布置时,一定要分配到人,基本任务可以相同,但拓展的内容可以不同。

(2)课题实施过程的跟踪。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熟悉生产设备、设施,步步深入获取教材相关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的适当启发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3)课题作业总结与评价。课题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小组间要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优化作业方案。提交作业时,每位学生均要参加作业答辩,答辩的成绩按照20%折算纳入学期考核总成绩,特别优秀的作业要公开展示表扬。

五、实际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不同于专门的课程设计,没有设计说明书等繁琐内容,它是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的一种手段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