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电力工业发展概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9 15:59: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力工业发展概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篇1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

俄罗斯经济在1999―2004年期间,GDP维持在7%左右的增长速度,出口占到了经济增长贡献率50%左右,消费对俄罗斯经济拉动作用也逐渐明显,零售业增长速度为12%,投资不再只是集中在石油产业方面,在运输、冶金以及通信等方面的投资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俄罗斯的工业生产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外需对其经济增长贡献超过了60%。另外,俄罗斯的黄金储备也不断增加,2005年底达到1283亿美元。近几年俄罗斯出口中的原材料占到了80%,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在高价位,俄罗斯国内产业在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俄罗斯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俄罗斯能源开发现状

(一)俄罗斯能源分布、开采及勘测概述

俄罗斯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石油储量为44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27亿立方米。另外,煤炭储量也相当可观,已探明储量为1050亿吨。俄罗斯能源开采与勘测不能与其能源出口速度达到平衡,这成为制约其能源工业发展的瓶颈。按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其石油、天然气、矿物肥料分别占到了其国内总开采量的43%、36%、72%,已经达到了其国内需求极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刚探明的石油储量还不到俄罗斯年开采量的85%,其石油开采量的迅速增长是通过不断加大对现有油田的开发速度来完成的。

(二)俄罗斯能源工业概述

俄罗斯能源工业是由电力工业、燃料工业两大系统组成,其中燃料工业包含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与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则包括原子能发电、水力发电与火力发电。

1、石油工业

俄罗斯石油工业原先集中在以巴库为中心的高加索地区,在中亚地区仅占3%。随着伏尔加―乌拉尔新石油区的发现,该石油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开采,其探明储量在30亿吨左右,年开采石油量达到2亿吨,在伏尔加―乌拉尔新石油区还建设有大量的炼油厂以及石油化工企业。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主要是托木斯克州、秋明州、克拉斯诺斯克等地区的石油储量要远远大于伏尔加―乌拉尔油区,面积达到了160万平方公里,石油储量为48亿吨,分布着大小250余个油气田。西西伯利亚秋湖油田,储油区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公里,其已经探明储量为39亿吨,其远景储量估计为400亿吨,秋明油田储量分布集中,油质好,埋藏浅,是世界第二大油田。

2、天然气工业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是随着伏尔加天然气矿区的逐渐开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在伏尔加矿区建设了萨拉托夫――莫斯科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的天然气工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中央区、西西伯利亚区、乌拉尔区。

3、煤炭工业

俄罗斯煤炭工业的70%都集中在西伯利亚区,其大型的煤田主要有:库兹巴斯煤田、通古斯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莫斯科郊区煤田、南雅库特煤田等。

4、电力工业

俄罗斯的电力工业以火电站为主。火电站不仅投资少,并且见效快。火电站大部分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大型工业中心建立特大型火电站;二是在采煤区建立坑口火电站。在俄罗斯电力工业中,也大力发展了水电工业。水电工业有其成本少效益大等优点。当前已经建成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在安卡拉―叶尼塞、伏尔加―卡马等流域。原子能发电则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三、俄罗斯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

(一)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现象因素探讨

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现象应该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首先,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内部能源化因素。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在其转轨的过程中一度陷入混乱,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金钱,而能够积累资金最好的方式是加快发展能源产业。俄罗斯出于重振其大国地位的需要,尤其在普京上台之后,为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制定了一大批利于能源发展政策,并且积极吸纳外资以及先进技术,为俄罗斯石油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俄罗斯政府抓住国际能源市场持续处于高价位这一时机,大力发展能源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维系经济平稳运转。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是俄罗斯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依托前苏联发达的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俄罗斯在经济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能源与原材料仍旧处于优势地位。能源工业的发展,在满足其国内需要的同时,还在俄罗斯外贸中地位逐渐上升,形成以能源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其次,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外部能源化因素分析。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处于低谷的俄罗斯也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在国内经济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其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费用,就要通过能源出口来获得,这也是其发展经济的最见效的办法。世界进入了工业化发展期,对石油的需求量激增。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各国对能源的竞争尤为激烈。这为俄罗斯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提供了机遇。世界能源市场价格变动对俄罗斯经济能源化有利。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经合组织在石油问题上经常出现摩擦。这为俄罗斯石油出口提供了契机。

(二)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现象的利弊分析

1、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现象的积极影响

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有利于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国际市场上持续的高油价,为俄罗斯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启动资金,拉动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确保了俄罗斯政府拥有大量的外汇,来推进拟定的各项发展规划。在俄罗斯大力推动经济增长能源化的过程中,也大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能源化的带动下,食品、通讯等行业发展较快,加快了经济发展增长方式转变。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也大大改善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工资、退休金等得以提升,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俄罗斯经济能源化,还为其融入世界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普京上台之后,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改善其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为俄罗斯发展构筑了好的国际环境。

2、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现象的消极影响

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促进了俄罗斯经济增长,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经济增长能源化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其由于勘测以及能源开采破坏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并且石油、天然气等泄漏情况也很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每年泄漏天然气达到500亿立方米,原油达2000吨,每年与污染相关的事故最高达到5万起。另外,经济增长能源化不容易带动经济联动发展。由于石油、天然气等出口大量增加,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货币升值趋势明显。再加上盲目投资,也容易导致经济出现消极增长。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了具备保护主义形式的进口代替政策得以发展,政府和进口替代产业部门进行幕后交易,通过牺牲消费者的权益来维系产业发展,所以,导致经济系统长期处于扭曲状态中。

四、能源因素对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在大力推进能源战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开展能源外交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能源出口多样化,实现贸易多元化,积极寻找东方石油销售市场、北方石油销售市场;其次,俄罗斯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能源产业部门的调控力度,完成能源领域改造,提升部门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协调产业平均利润,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非原料部门,增加出口创汇能力,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最后,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综合执政能力水平。能源战略调整要和国家经济相互协调,大大提升执政能力,对有效改善俄罗斯运行环境,增加经济透明化,提升政府办公效率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①边恕,孙雅娜.能源要素禀赋与俄罗斯产业结构初级化倾向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4)

②程伟,殷红.俄罗斯产业结构演变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1)

③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6)

④戚文海. 从资源型经济走向创新型经济: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J]. 俄罗斯研究,2008(3)

篇2

中图分类号:P634.3+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能够获得飞速的发展,完全要归功于最新的科学技术。现场校验仪是用来检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电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它的使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更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的应用与发展已有一段时间,现在的校验仪已经与多种高科技相结合,成为了智能化管理的工具,使电力工业生产管理更为科学化。

1.浅析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的发展状况

1.1简单概述现场校验仪的发展史

在电力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我国仪表行业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与世界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建国初期,我国根本没有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的生产的厂家,直接影响到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有生产电力仪表的厂家,随着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已经可以研制专用的现场校验仪表。但是,生产的产品从外观、性能、技术等特征来看,都是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所以,我国还需要进口现场校验仪表来满足电力工业的生产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地发展,高端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现场校验仪,使其更加智能化。所以,现在的校验仪结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测试技术,使得校验仪的误差降到了最小,高精度测量是现代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的最大特点。现在的智能化现场校验仪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测试技术作为侧重点,主要呈现的功能是仪器的测量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显示等。另一种是实现测试功能而增加测试卡,形成的虚拟仪器,体现的是数字化的功能特点。

1.2电力行业现场校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型的行业,电力生产、检验设备等都应用着高新的科学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就是这个企业最大的特点。现在的企业一直使用这计算机监控技术,但是企业的研究机构不能够对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装置测量进行合理地评估。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在不断地研发设备检修技术,研究机构更不能保证现场仪表按周期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在不断地研发现场检验技术,通过现场的校验,来保证现场仪表和在线监测装置及时准确的校验,提高了校验工作效率。另外,现场校验还可以作为电力行业进行技术监督的主要检验方式。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现场校验仪已经朝着高智能化、高精度、自动化等方向发展,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保证电力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1.3现场校验仪工作的基本过程

现在简单概述下电测仪器仪表现场校验仪的基本工作过程,其实现场校验仪主要更多地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首先,需要通过总线技术将现场校验仪和管理计算机进行连线,然后应将管理层的信息资料装载在现场校验仪中。校验人员在电力生产的现场,开始根据先前载入管理层的数据,进行记录现场被测仪表的实际数据。整个校验过程完毕后,工作人员应将实际测得的数据载入管理计算机中,它会将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处理,自动生成校验结果的资料,然后将这些数据再传输给总部服务器进行集中处理。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现场校验的方式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校验效率,而且还确保校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快了电力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建设。

2.电测仪表现场校验仪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现场校验的工作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考虑到安全因素,校验人员都采用钳形互感器接入方式,因为当进行高压校验时,如果出现开路事故,会产生高压放电。而电流互感器是两次侧是严禁开路的,这样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校验过程中,也会由于这样的接入方式,给校验的工作带来较大的误差,怎样能够让误差降到最小,现在就简单分析下现场校验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2.1解决钳形互感器带来了的测量误差

刚才上文已经提高,采用钳形互感器的接入方式是一种很安全的措施,可是他会带来测量精确度差、测量重复性差的问题。电力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如果将钳口表面进行清理干净,然后使表面接触紧密,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钳口表面不洁净,会导致表面接触不好,会降低磁力线的传导能力,如果接触不紧密的话,会增加接触面的距离,同样会降低磁力线的传导能力,这会带来测量的误差。所以,应该通过清洁接触面并增大其压力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用酒精进行擦拭接触面,再用打印纸进行擦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再用橡皮筋将接触面进行捆绑使其紧密。

2.2应该科学地判断测量结果,确保其的准确性

在现场进行校验时,如果发现测量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不要轻易的下结论,有时候可能因为测量仪表本身带来的误差。现场校验的工作一般采用周期检定的方法,首先,现场校验仪不带钳形互感器进行误差测试,测得出第一组结果,然后采用钳形互感器的接入方式,进行误差测试,测得出第二组结果。在进行第二次测试时,钳形互感器会带来一定的误差,所以需要第二组的结果减去第一组的结果,来计算出实际误差,依据这个标准进行测量数据,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3必须按照现场校验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测量结果

现场校验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现在说明下这些条件和要求:第一,标准电能表接入电路后,需要经过一定的预热时间,电压线路通电应在一小时以上,电流线路通电应在十五分钟以上,这样才能够测量准确的误差;第二,标准电能表必须按照固定相序使用,并且有明显的相别标志;第三,通入标准电能表的电流也是有要求的,必须大于标定电流的20%,这样不会对电能表产生损害;第四,现场校验负载功率就是实际的负载功率,如果负载电流低于标定电流的10%,就不可以进行误差测定;第五,电能表和接口端之间的导线,应有良好的绝缘能力,这样可以保证校验的安全。

2.4简单分析下使用现场校验仪其他的注意事项

很多校验人员习惯地选择被测电压回路的合适电压作为校验的工作电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校验的工作电源的正常电压因为220V和100V,如果切换电源后,可能造成所取的电压电源大于装置的工作电源值,这将直接损害了电源,将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现场校验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该备一个单独的工作电源。如果使用电压相并联,电流相串联时,应该保证和校验仪的监视仪表相一致,避免出现电压回路短路和电流回路来路的现象。在电流回路中,需要保证连接线十分牢固,在将短路片打开,观察电流仪表是否有电流通过。然后将短路片封好,观察电流表指数是否为零。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场校验仪配备的基本上都是三把钳形互感器,使用过程中不可以将其混淆,如果使用发生混乱后,将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3.结束语

篇3

中图分类号: F416.61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经过多年发展,现代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都已具备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特征,信息及通信专业在有效推进电网及电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SG186工程的竣工,重庆公司以网络、数据库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覆盖了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建成先进可靠的电力通信网络,形成了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分层分级自愈环网为主要特征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体系架构。

由于电网的复杂化,再加上分布广泛,因此如果需要保证各部分之间协调、有效、即插即用,就取决于完善的信息及通信标准,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以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代表,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通信技术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服务电力企业管理决策,推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2电网企业信息和通信专业发展现状

2.1电网企业信息通信层次框架

企业信息流的层次模型包括四个层次,即设备层、通信网架层、数据存储与管理层、数据应用层。各个层次组成的信息支撑体系是坚强企业信息运转的有效载体,是坚实的信息传输基础。信息支撑体系通过对企业基础信息分层分级的集成与整合,达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2.2通信专业发展现状

重庆电力通信系统是重庆电网调度自动化和公司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所承载的生产业务信息及管理信息,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和“五大”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信通分公司作为市公司通信运行维护的专业公司,根据“大运行”体系对信通分公司通信专业的定位,主要负责国网、华中一二级干线在渝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和重庆电网主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负责市公司主干通信设备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负责市主干通信系统新、改(扩)建项目、大修项目的管理及实施,负责市公司通信系统的通信调度运行等职责。

在“五大”体系建设中,信通分公司根据通信运维工作职责,结合运维实际,建立起以通信调度为核心、以通信运行为重点、以通信专业检修为支撑的“调、运、检”通信管理新模式,对通信运维的典型业务实现全程全网、统一管理、专业检修,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要求,以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为导向,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专业支撑和保障。

2.3信息专业发展现状

公司作为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专业单位,负责公司广域网络、机房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应用支持服务。

信息运维体系各项工作内容如下:

(1)调度运行: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运行方式、调度值班、调度指挥、应急管理、灾备、资源管理(容量管理)、运行技术架构(可靠性管理)、运行技术评估、运行值班、检修监护(验收)、告警管理、运行分析、工作票管理、配置管理、服务验证、访问管理、备份与恢复、系统部署、事件管理等。

(2)检修维护: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检修执行、健康测试、检修计划、知识管理、紧急抢修、缺陷管理、技术改造、系统调优等。

(3)客户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请求受理、故障受理、信息、桌面维护、客户满意度调查、需求收集等。

3信息通信"大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体来看,重庆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在建设、运营、维护的管理上还存在分散现象,例如,部分项目的配套通信项目纳入其项目一体招标建设等。职能部门科技信息部和调通中心不仅要分别负责各自的专业职能管理,而且还要负责系统建设和运维的管理,管理负荷较大。在部分大型项目涉及的配套通信工程实施和接入等方面,还存在协调层次多,以抢建方式解决正常工程节点计划的现象。另外,随着公司信息通信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公司层面信息通信专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员,区(县)基层单位信息通信技术力量配置参差不齐,技术支持不足。因此,传统的信息通信专业划分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环境,迫切需要转变信息通信专业发展方式,提升集约化和精益化水平。

从发、输、配电的通信方式发展看,信息网络传输的是保护、控制、测量数据等综合信息,电力通信网络将发展成综合信息网络。目前,信息网络传输的硬件设备的监控由通信部门管理,而传输内容监控由信息运维部门承担,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对通信和信息专业加以融合,集约管理,共享资源,就可以在处理故障或状态检修时实现两者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另一方面,从信息利用的角度来看,实施专业融合,可以推动信息监控模式从传统的基于局部信息向基于全局信息转变,分散在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将通过综合数据平台的方式进行集成,方便不同业务关注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应用。

4三大要素促进信息通信“大融合”

4.1优化业务流程,整合调控

建立通信信息统一调度室,将通信、信息调度监控人员集中运行,实现调度监控一体化,与机房分离,并实现通信、信息的联动性。将通信调度电话81100、81101整合进81186,实现统一信息通信调度平台。

加强通信、信息专业的联动。由于信息系统的通道及路由均由通信承载,信息专业的工作可由通信调度进行许可。信息专业的巡检情况须向通信调度汇报,以便通信调度及时掌握信息通道的运行情况。涉及信息业务的通信工作,由通信调度下达调度命令,由通信、信息人员调整运行方式。

篇4

关键词:新型电力检修作业 接地线 在线监测 超声波测距

1、概述

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各个部分及环节有机结合而组成的,任何一环出现差错,都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而挂接地线则是对于电力系统检修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力系统的检修工作首先是工作人员进行与电力调度的电话联系,确定需要的停电点。当电力调度知道这一信息后,就会实施相应的网上作业。这一装置拥有诸多优点,它可以有效的解决监控上的困难,防止操作失误以及相关漏洞所造成事故的发生。

2、硬件系统的实现

我们对作业现场进行了实地勘测,结合实际,我们将装置置于接地线的绝缘杆上面,这样一来,对于接地线状态信息的采集就会相对便利。因此一般的传感器难以进行准确的信息采集,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因此对于接地线是否被挂上,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对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装置与输电线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观察与测量,进行相应的判断。在两者间的距离值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就可以被认定为已经将接地线挂置好;相反,若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那么就可以判定接地线已经被拆除。

现场报警信号:对于现场报警信号来说,其主要的作用为:当相应的装置已经检测到接地线已经挂上时,就需要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示,提示接地线已经挂上,否则如果相应的提示接地线未挂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现场作业人员一个警示作用,这样就可以因操作不当或误操作带来的人员伤害或设备损伤。

短消息和视频:进行对于这两个操作的完成都是通过相应的无线传输的方式来实现的,主要是将其传送到相应的调度中心。不仅如此,它还能够更为直观的进行对于现场作业情况的了解,并为有效监控以及调度作业情况提供便利。

2.1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在进行对超声波测量距离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两个十分重要的频率,而在对于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于频率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单片机进行的。

2.2对于超声波测距的软件设计

对于这一软件的设计,我们采用了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两个定时/计数器的作用是不同的,其进行计数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频繁的计数中断,又可以减少了一定的计时误差。

3、对于通信方式的选择以及实现

对于配电网络进行相应的线路检修时,通常是多组接地线同时进行工作的。对于相应的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系统在通信方式方面可以进行更好的优化组网,以较为迅速地进行相关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GSM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情况下,GSM通讯传播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相应监测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应用。

SMS指的是短消息业务,它是属于GSM的相关延伸业务,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进行端与端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便捷性。短消息中心通过对短消息进行相应的储存以及转发来进行手机之间的交流。

3.1通信模块的硬件组成

对于通信模块,主要使用的是西门子的TC35模块,在这一模块中,又可以进行更加明细的区分,主要是基带处理器、GSM的相关射频部分、电源A-SIC以及Flash4四个模块。而基带处理器在整个模块中是相当重要的,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而CSM的相关射频部分的组成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四个功能块,分别是外差式的接收器、上变频调制环路的发送器、射频锁相环路以及全集成的中频合成器。我们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软件来控制TC35模块,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2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对于软件设计,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相应的短消息模块接口开发,它包含了多个方面,主要是对于TC35进行相应的初始化工作以及对其工作方式、通信模式进行设定。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应传输数据的可靠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装置才可能进行接下来的相关工作,也就是说它起到了前提的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考虑:①防止相关的电路受电磁波干扰而产生出错误的数据。对于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方法通常是运用与之相适应的电源以及接口电路。②防止其他信息对系统造成伤害。对于这一问题,首先要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主要判断号码是否符合原来在线监测装置的通讯模块的卡号,如果出现异常,将其直接删除。③防止网络繁忙时信息不能发出。对于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自动设置,为了确保短消息的成功发送,当出现短信发送失败的情况,系统就会进行自动重发。

短消息:SMS(短消息业务)是GSM提供的不需要建立端到端连接的业务,是GSM中最简单、最方便的数据通信方式。短消息由短消息中心存储和转发,在手机之间进行中、英文信息交流。

视频图像:图像采集程序主要是用于控制、采集、保存图像感光芯片所扫描到的图像。由于本设计所采用的是数字感光芯片,所以可以进行对于感光芯片的信号的直接控制。因为只是采集一帧图像,所以对帧的监测只需一次即可。

结语

目前状况下,我国的电力系统的检修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是挂、拆接地线等。针对这一安全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主要是以接地线的相应状态进行在线监测的必要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对于新型的电力检修作业地线装置的探讨,并阐述其主要构成以及相应硬件电路的实现方式。同时,我们以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结合。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运用基于全球的移动通信系统短消息技术的接地线在线监测装置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并通过这一设计方案进行对于装置的软件设计以及硬件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海鹏,曾嵘,何金良,利用GSM网络实现配电网远程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分析[J],高压电器,2002,38(5):12-15.

篇5

1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电网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以面向服务为构架,构建基于安全分析的体系结构、面向设备的标准模型,采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各级调度的一体化运行。

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概述

2.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发展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将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电力系统的研究中,其中,智能化调度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得到逐渐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的补充,逐渐完善成为一套不仅能够及时分析运行状态,而且能够进行智能决策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2.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需要满足能够进行一体化和经济化的运行,和能够进行自主的安全防御和检修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运用时,会受到因系统自主性大、范围广、对象多、突变原因复杂等多种问题造成的干扰,拖慢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2.3 建设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方向

对应的一体化运行问题,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目前使用的是多机应用状态管理机制,即对调度中心的支持系统实施多安全区分区,以支持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多网段配置;其次,对于系统的安全问题,现多采用状态监视技术:在应用、节点、网络状态上设置支持应用状态的切换、任意节点上的应用启停和网卡信息的自动删加并进一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接入以提高漏洞记录的准确性;进而经济优化问题涉及电网的组建和日后成熟,切实与用户的费用、使用量密切相关,所以也是重中之重,同时采用内部性能优化,采用数据绑定优化技术,将数据分轴级储存以满足最大化缩短数据传送消耗的要求,同时采用地理信息接入技术实现定位记录;最后对于自检维护问题,现多采用历史维护对比技术和离线验证维护技术相对比的方法,在已知维护历史的情况下,建立维护数据库并输入每次维护数据以期比对矫正,在此同时,降低离线维护机制和实时运行系统的耦合度,必要时会通过检验输入验证值的方法,达到系统的维护需要。

2.4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架构

2.4.1 横向和纵向上

从横向上来看,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需要通过统一的基础平台,才能够实现各类运用的一体化运行,以及各类运用与SG-ERP信息系统的协调运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主、备调间各应用功能协调运行,以及系统维护与数据同步的目的。

而从纵向上来看,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则需要通过基础平台来实现上下级之间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之间的一体化运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模型、数据、画面的源端维护。又可以通过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方式来实现厂站和调度中心之间,以及调度中心内部的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可靠运行。

2.4.2 电力调度管理子系统:

电力调度管理子系统,把电业局,发电厂,变电站以及用户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而且这些数据只能被具有一定职权的人员调用,这样可以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同时,电力调度管理子系统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把分析结果反映为报表,将这些报表作为电力调度决策的依据,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2.5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技术

2.5.1 数据服务是基础

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所要搜集的数据中,不仅包含着数据采集与监事控制系统(SCADA)中的数据,还包括大量的故障数据以及不断变化的动态数据等,将这些搜集起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储存,将其作为智能电网日常中的实施调控,以及突发状况下的紧急调控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出这些调控的基础。

2.5.2 实时监测是保障

要想保证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要保证得出的数据以及作出的决策都要是符合实际需求的,而实际的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来对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即保证电网的实时动态监测。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发电机功角进行测量,每间隔一段时间(大多数情况下0.04s)后就会发送动态数据,并且用GPS定位系统记录下来每个数据的时间尺度,从而对整个动态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以此为实现实时的动态系统的并网奠定基础;

(2)电网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控制决策技术:通过对动态数据的实时监测,利用监测预警技术完成对数据状态评估,以及风险评判,最基础的就是计算静态电压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压的稳定。而智能控制决策技术则是通过对已得数据的分析与模拟,为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和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智能电网抵御破坏的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性。

3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应用

目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经过系统性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拥有系统性的运行技术,并在多方面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其在一体化电网上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国家电网范围广对要求精度高、用户需求量大的特点要求了电网必须具有可以自主的对信息进行获取、管理、处理和反馈能力,并且在大数据、大流量的情况下也要能够被精准的适用。

因此,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中的自我数据维护和多级应用状态管理机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仅提高了电网系统对在海量数据引入后的处理能力,直接提高了对数据的抗压力和积容率;并且加强了电网调度的效率和安全性,对数据的收集记录是个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是对漏洞记录和补救的准确性是个质的飞跃。可以说不仅仅是现代电网的要求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还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对现代电网产生了本质上的重生。

4 结语

发展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电网建设工作,推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电网系统的质量,保证供电的稳定与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康军.国内外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比较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36):23-24.

[2]管永达,杨历伟,刘同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浅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4):026.

篇6

前言

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所需的工业用电也不断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化建设,民用电力也逐年上升,但是由于地域及资源原因,全国范围内电力系统发展极不均衡,今年经常可见部分地区出现“电荒”,虽然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西电东输等),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紧张问题,降低电力调度成本,在提高电力生产的同时仍要依靠高科技的智能调度系统调控与管理。

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概述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

1.2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优势

智能化调度是当前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电网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智能电网具有网络化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实现运行监视的全景化。其次,电网智能调度技术能实现动态的在线安全评估和多层次的主动安全防御,有效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它还能通过对年度方式、安全校对和实时计划编制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调度决策的风险预防控制。

2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

2.1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电力资源的优化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节约非常重要,电力资源的节约也显得尤为重要,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节电管理上很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以往的电力调控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现有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对于节能发电来说,满足了当前资源节约、节能发电的调度目标的实现。新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调控一体化实现了目前电力系统的统一管理,电力系统各级之间运行逐渐实现一体化,整合了电力系统的相关业务,使整个电力系统逐渐标准化、模式化。在变革中将分割的条块逐步集中管理,更好的做到了电源的节约。

2.2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

以往的电网管理模式相对于现在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来说,在管理模式及技术支持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电网调度技术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电网调度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2.3对于现在的电网深化转变,也急需要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全面启动

相比于现在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以往运用的电网管理系统缺少系统的统一管理及技术规范,整个电力系统缺乏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各个项目管理水平与维护能力相差较大,难以满足现在国家电网标准化、统一化的建设需求,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这几个方面更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更好的做好了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行的工作。

3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所面临的挑战

(1)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指能够适应电网顺利运行、协调管理、高效运行、经济高效以及调度生产,合理管理各个环节的平台,整个系统主要包含四类应用,即系统基础平台和运行监控、调度计划、安全审核及调度管理。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平台是整个调度系统中基础的,主要为整个系统中的四类应用提供支持与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于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然后进行消息总线与服务总线,是整个系统基于一个平台,实现平台一体化,还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运行监控应用主要的功能是文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时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与预警。调度计划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节电调度计划及安排。安全审核应用主要是劝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行电网安全分析及调控。调度管理应用主要是对整个电力系统调度过程进行整体的管理。

(2)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安全、合理调控电力分布与支持,但全国大部分省市(尤其西部地区)系统配置低,无法科学有效的完成调度、测障、调控与有功、无功补偿工作,仍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安全风险和成本支出。

为降低环境污染和成本投入,我国积极提倡节电化管理。因此,在智能电网调度与支持系统中,电力无功功率的自动补偿功能是必须具备且不断完善、升级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节能电调度及资源优化,电网调度的资源优化能力一定要适时加强。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要适应新的电力系统,对于目前的调度技术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因此,要不断升级计算机运行速度,进行程序创新,要使中央控制系统及子系统适应电力发展新需要。

结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也不断得到优化与改善。建设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可以更好地提高电网系统的自动化、统一化及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了调度大电网的能力,通过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统一协调优化与管理,更加适应了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运行。

篇7

1、我国电网发展存在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猛,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仍存在许多瓶颈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长距离输电线路输送的功率受到稳定极限的限制,导致输电线线路中间和受端缺乏强有力的电压支撑,其稳定极限大大低于其热稳定极限,造成输电线路资源的浪费和供电质量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长距离输电线路的稳定极限,充分利用输电线路资源,是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噬待解决的问题。

2、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原理

柔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是综合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形成的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的新技术。其中“柔性”是指对电压电流的可控性,它以现代智能技术为基础控制载体,应用于高压输变电线路系统,对系统电压、相位角、功率潮流等电网的运行参数和过程进行连续调节控制,以提高输配电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并实现节电效益的一种新型综合技术。FACTS技术为增强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技术结合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水平,均衡电网潮流,充分发挥输电网络的利用率,提高输电网络的价值。

柔流输电系统可以对电压、功角、阻抗三个影响电力系统性能的变量能被直接控制。FACTS控制器就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这些参数进行控制从而改善输电网络的输电性能。目前主要的FACTS装置有: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TSSC)、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TCSC)、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SVC等。

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是一种没有旋转部件、快速、平滑可控的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它是将可控的电抗器和电力电容器并联使用。电容器可发出无功功率,可控电抗器可吸收无功功率。通过对电抗器进行调节,可以使整个装置平滑的从发出无功功率改变到吸收无功功率(或者反向调节),并且响应快速。按照电抗器的调节方法,静止无功补偿器分为可控饱和电抗器型、自饱和电抗器型和相控电抗器型三种类型。目前技术最为先进的无功补偿装置是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它不再采用大容量的电容器,电感器来产生所需无功功率,而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对无功补偿技术质的飞跃,特别适用于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动态无功补偿。

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TSSC)是串联型FACTS装置的补偿装置。TSSC在输电线路中相当于一个电容器且容量可以连续变化,因此TSSC在接入输电线路后,可以通过控制容量的变化,实现线路等效电阻的连续变化。输电线路在给定的两端电压和相角情况下,其输送功率将可实现快速连续控制,以适应系统负载变化和动态干扰,线路的输送功率将可实现快速连续控制,以适应系统负载变化和动态干扰,达到控制线路潮流,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目的。

SVC由三部分组成:固定电容器组、晶闸管控制的电容器组(TSC)和电抗器组(TCR),整个装置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节TCR和TSC,是一种无功补偿系统。SVC接入输电线路后,在TCR和TSC的调节作用下,系统的无功输出可以连续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但SVC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在电网电压波动大的时候,SVC会表现出恒阻抗特性,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在使用SVC时要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通用性良好,将FACTS元件灵活多变的控制手段综合应用,功能全面,实现了对输电线路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快速、独立控制。UPFC系统中关键的设备是换流器,它产生的交流电压被串接入相应的输电线上,在交流电压的作用下,其幅值和相角均进行连续的变化,从而达到对有功、无功潮流,等效阻抗,电压或功角进行控制的目的。

3、FACTS技术的作用

1)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行的电力系统,其输送功率的极限都由相应的稳定条件来限定,普遍存在功率极限偏低的问题,导致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不能被充分的开发利用,浪费线路资源。FACTS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极大的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功率,充分利用现有的输电线路资源,减缓新建输电线路的需要。

2)改善输电网络的工作条件

在大型电网的线路运行中,环流和振荡是影响输送网络稳定性的两大现象,不仅增大了电网线路的损耗,而且影响输电线路的供电质量,降低供电的可靠性。FACTS系统的控制器可以进行快速、平滑的调节,迅速改变输电系统的潮流分布,从而有效地降低环流和振荡对电网的影响。随着FACTS控制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甚至可以消除环流和振荡,优化输电网络的运行条件。

3)扩大了交流输电的应用范围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对输电的容量进行快速调节,灵活掌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输电容量的加大,高压直流输电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容量越大,稳定性越低。为了保证输电容量,同时兼顾输电稳定性,解决的办法就是建设新的直流线路,但是建设换流站的一次投资却很高。而采用FACTS 控制器组技术可将常规交流电柔性化,不仅保证了输电容量和供电稳定性,而且相对于新建直流输电线路的投资少,扩大了交流输电的功能范围。

FACTS技术是目前电力系统输配电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对长距离交流输变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城市输配电网络的功率传输能力、电能利用率,改善了电压质量。FACTS技术将会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能源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但是,电力系统变电站往往建设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这样牵扯到电能的输送问题,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本身也是一种高耗能的设备,其损耗与输电线路的导线材质、截面积、施工建设质量等息息相关,而合理的输送方式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电力系统一般采用高电压等级输送的方式,同时在电力线路中串联补偿电抗器或者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方式,虽然采用高电压输电能大幅减少电能的损耗,但是随着电压等级变高的同时,对绝缘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和严格,大大的增加了经济投入,而采用并列电容器和串联电抗器也同样增加了成本,同时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不易配置,所以我们开展电力节能降耗工作,在提高电能输送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电力工业发展,对电力系统的深化体制改革以及提升电力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输配电线路概述

在电力系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也出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情况。因为输配电线路的覆盖面积比较宽阔,但是不同输配电线路之间存在的气候差异比较大。情况比较特殊时,同一条输配电线路中布置的地区,不仅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区,还处于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中。如果输配电相邻的昼夜温差气候比较大,在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铺设的输电线路中都设置了比较宽阔和较高的塔架或者铁塔,导致在配电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占用了较大的空间面积和土地面积。在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输配电线路主要具有运行可靠性较高、维护难度比较大和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特点。

2、输配电技术发展现状

输配电行业近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不断投入实际运用。尤其在特高压输电方面,自2005年以后,国家电网开始确立并建设特高压设备关键技术、工艺标准、示范工程,取得了增加输电效能、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效果。依据我国能源分布国情和西电东输的优化能源需要,适应能源发展战略,完成输电技术难题,使得直流输电技术迈向新台阶。发展1500千瓦变速频风力机组与1200千瓦直驱动辞式机组项目,包括设计、偏航系统、变速恒频和其他关键技术。以及1500千瓦水冷风力机组的开发成功,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数字化应用推进步伐,如南方电网首建的数字化电网控制中心和网络变电透传,标志我国输配电管控网络已经走入数字化时代。

3、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相关技术问题

3.1、优化电网结构输电线路

在优化设计、安装和技术升级改造等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合理进行线路选址工作,应尽量保证输电线路走直线,避免或少走迂回路线,这样可以有效缩短输电线路的总长度,降低线路自身运行损耗。另外,选择供电电源或变电站时,应优选距离最近的电源或变电站,以缩短电能的输送距离,降低电能输送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如果输电线路的总长无法优化,笔者建议要有发展眼光进行线路选型,即:在通过经济截面和热稳定、动稳定计算获得导线截面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高一级的导线截面,节能计算采用逐段计算法,虽然这种措施可能会增加输电线路的前期投资成本,但随着线路负荷容量的不断增加及电网分支线路的进一步增加,其后期运营节能费用非常明显。在输送负荷容量不变的基础上,优选大导线截面,可以有效减少线路电阻的损耗。对于复杂的电网系统,为确保供电区整体具有较高的供电水平,应根据负荷容量及电压等级水平,合理规划四周辐射的电网结构,变压器基址尽量选择在负荷中心位置。要合理进行供电电源点选择,应从合理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区域的原则出发,选择较为优良的电源位置,避免近电远供、迂回供电等不利现象发生。

3.2、线路损耗控制

从电网规划切入,实施高压输配电线路损耗控制是提升损耗控制最有效的措施。该操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

3.2.1、合理设置电网结构框架:供电企业在对电网结构框架进行设置时可以适当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数字化技术等,降低线路负荷,减少网络回路的功率损失。人员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法对线路运行方式进行选取,以工作域系数对各项器件运行功率损耗实施计算,完成运行状态调整;

3.2.2、优化电力变压器:不同电力变压器具有不同输配电性能。高压输配电线路损耗控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依照电路需求合理选取电力变压器,在性能指标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选取节能型变压器,降低线路损耗。节能变压器不仅能够在减少耗能,还可以降低噪音污染,提升高压输配电线路安全系数,其空载损耗值明显好于常规变压器,以下以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为例进行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非晶合金和新S9型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值比较

除此之外,在电力变压器选取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对变压器运行参数、电压等级、材料质量等进行分析,确保各项材料系数与运行需求相一致,保证材料性能的最优化。

3.3、输配电线路的节能减排

输配电线路在工作的过程中,会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的变压器。因为输配电线路自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电阻,这些电阻会加重电力资源在传输地过程中的无谓消耗。考虑到资源的紧缺性,输配电线路的节能方案也不能总是落空。为了更好地去降低输配电线路的能源消耗问题,在对其进行架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输配电线路的长度、增大输配电线路的截面积,同时还可以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的措施来降低其的电源消耗量。

3.4、优化导线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的施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3.4.1、减少导线压接头。架设输电线路时,应该尽量减少导线的压接头,因为压接头处的电阻会因为导线结构的改变而变大,这样会增加线路的损耗,同时,加强压接头处的绝缘处理,防止由于绝缘不良导致的漏电,从而增加线路的损耗。

3.4.2、架空线路所使用的绝缘子,应选用泄露电流小的合格的产品,进一步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同时绝缘子的安装,与杆塔的安全距离必须保证其质量的可靠性。

3.4.3、采用同杆并架的输电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输电的效率,在架设同杆并架的两条线路时,要将两条线路的三相导线分别交错布置。防止由于一致性布置增加导线之间的互感从而提高系统阻抗。

4、结语

综上所述,输配电线路的节能降耗技术,变为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逐渐提高的重要举措,节能降耗其实现在供电企业输配电线路技术研究的迫切任务之一,输配电线路技术的节能降耗,在一定程度之上减少线路的损耗。但是,输配线路的能耗可以有效降低了输配线路电能输送的效率,也会增加输送成本。所以,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于输配线路之中节能降耗技术探讨的投入,将提高电力输配电线路中节能降耗技术水平提上重要议程,使用种种有效的策略来净化电路,可以有效改善用电环境,不断增加电能利用率,并且延长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逐渐降低成本投入,这样就可以给相关电力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尹子豪.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21:193.

篇9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传统的电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厂企业的运行管理需求。同时,电厂的生活中心、管理中心向城市转移,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电厂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这些也都为电厂的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实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地将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应用在电厂的管理上,重视信息与应用的集成,已经成为了提高电厂企业管理效率、促进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我国电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需求,建设电厂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系统,对提高电厂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电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以及提高电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都至关重要。因此,推动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并对其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意义重大。

2电厂MIS系统概述

首先,我们应对电厂MIS系统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不用于一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是应用在电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办公自动化上的一项含有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多种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综合系统。电厂MIS系统主要涵盖电厂企业物资、设备、电力生产技术、运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电厂的运行状态实施有效管控。

电厂MIS系统由人员、规程、数据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五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运用电厂MIS系统,可以对当前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进行监测,对调度系统、送变电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故障完成预防、通报和归档,最后还可以自主进行显示、记录、查询以及打印整个信息系统运行性能的特征和数据。此外,电厂企业内的各个部门还可以通过MIS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实现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琐碎环节,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电厂MIS系统可以称为电厂企业内的信息枢纽,它及时、准确地把当前企业的生产实时信息以及各种经营管理报表传递给各级负责人和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给企业实施管理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方便企业整体对各个部门实施统一有效的管理。

建设电厂MIS系统是提高电厂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电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更有重要意义。

3电厂MIS系统的组成框架

通常来说,电厂MIS系统的建设是先从搭建硬件平台开始,再建设系统软件平台,最后开发应用程序这三个层次进行的,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较多,主要可以划分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子系统。

硬件平台是一切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电厂MIS系统也不例外。电厂MIS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服务器、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其中,服务器是MIS系统的核心硬件,需要满足电厂管理活动对MIS性能的要求;交换机为整个MIS系统提供这数据传输信道,支持着未来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综合传输和应用;网络安全设备则主要负责保证系统内部数据的安全。系统软件平台是MIS系统内各种功能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它主要由数据库软件、网管软件、备份软件以及网络安全软件组成,主要负责对MIS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并对系统信息资料提供保护。系统应用程序负责实现MIS系统内的各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按功能类别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从而实时地为电厂提供从生产经营管理到行政和资产管理等各个层面的管理信息工具,保证电厂的业务流程在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对这种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为电厂和上级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决策活动时提供决策依据。

4电厂MIS系统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探讨

1.对MIS系统的认识不清

当前在建设电厂MIS系统时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种认为电厂MIS系统无所不能,主张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完全依赖MIS系统;另一种则认为建设电厂MIS系统及其所产生的效益都是纸面上的空谈,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较低。电厂MIS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潮流,虽然现阶段它可能还存在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下,要对电厂MIS系统有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它能干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它完全忽视或者过分依赖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设计环节的问题

MIS系统建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设计环节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设计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用户需求问题

当设计方缺乏设计经验,对电厂MIS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或对电厂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缺乏调查,照搬其他电厂已有的MIS系统设计方案时,必然会造成所设计的系统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较低。

(2)设计开发与应用脱节

MIS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它涉及到的问题很多,需要整个电厂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积极配合,才可能实现信息系统正确的设计蓝图。但现实却是MIS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际应用脱节,企业各部门参与系统建设的态度消极,将MIS系统的建设看作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作,造成最终设计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3)MIS系统的内容难以确定

虽然现行的电厂MIS设计相关的规定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内容提出了深度要求,但对电厂标识系统的要求也不高,也不包括基建MIS内容。MIS系统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电厂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和行政管理,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很难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对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有个全方位地定位。

3.基建MIS的相关问题

(1)工作模式问题

当前在MIS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类认识误区,即认为MIS系统是电厂投产以后才应考虑的事。实际上,MIS系统的建设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的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并不是根据人工工作方式的特点来设计系统功能。只有前者才能真正提高电厂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在新形势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2)数据截流问题

按照传统的MIS建设方法,数据截流易发生于设计阶段产生的数据没有递延到基建阶段和基建阶段产生的数据没有递延到生产阶段。由于各主体负责部门在电厂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工作目标、责任与利益不同,电厂很难进行整体信息化工作。这种情况下,设计方不能仅止步于设计规划和安装试运行,应该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阶段的施工和运行,以实现系统的预期设计效益,避免两阶段数据截流问题的产生。

(3)资源利用问题

目前,基建MIS的设计不能合理利用资源,不具备前瞻性,造成日后系统扩容困难,并存在一定的运行隐患。

4.MIS系统的更新和升级问题

随着电厂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各种综合管理业务的深入开展,MIS系统用户数量会逐渐递增,系统的功能模块也要根据需求进行相应扩增。因此,MIS系统在建设初期就应尽量采用开放的设计开发平台和标准化技术,采用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和模块化设计,以便系统后续的更新和升级,从而不断满足电厂实际工作的发展需求。

5结束语

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促使我国电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不断取得提高,已经成为了提高我国电厂运营效益,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厂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作为当前电厂重要建设内容的MIS系统也要不断完善,以推动电厂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忠梅,盛洪产.热电厂生产管理优化MIS信息系统的规划与组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9): 13-15

[2] 黄冬兰,吴国瑛.电厂信息系统SIS与MIS一体化[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 25(9): 110-111

篇10

一、引言

对于电器开关柜产品,国家IEC标准(IEC38,IEC298,IEC439)和欧洲标准规定:小于或等于1.0kV的电压称为低压。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负责电能的控制、保护、测量、转换和分配。加强低压柜在电气设备应用中的选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常见类型低压柜的特征和性能

1.GCK型交流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1.1特点

GCK低压抽出式配电柜采用先进的拼装结构和组合单元,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布局合理、方便灵活等优点。为了防止氧化,机柜内部结构采用镀锌处理;外部经酸洗和磷化处理后,采用静电环氧粉末喷涂,以此防止静电。 GCK低压配电柜具有专用的静电电容器柜,用来补偿无功功率。

1.2适用范围

GCK低压抽出式配电柜适用于额定电压660V、额定频率50Hz及额定工作电流为5000A以下的三相五线制输配电系统。一般适用于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发电厂,或者其他一些工矿企业。同样的一些高层建筑中的受电、照明、馈电及电动机等配套设备的电能转换分配控制也运用了GCK型交流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1.3使用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周围空气温度:最高不超过+40℃ ,最低不低于一l0℃;周围相对湿度:日平均值≤95%,月平均值≤90%;周围空气:没有明显的尘埃、烟、腐蚀性或可燃性气体、水蒸气或盐的污染,无火灾、爆炸危险,无严重污染或经常性剧烈震动或常年腐蚀场所;与垂直面不超过50。

2.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2.1概述

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是根据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广大电力用户的要求设计研制出来的。

它改变了传统意义的用材而是选择采用了钢板制成封闭固定的外壳。该装置满足了电力市场对增容、动力集中控制、计算机接口等的需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推广及选用。

2.2特点

装置的框架采用8MF型开型钢的全组装式框架结构。主构架上均安装E=20mm和100mm的安装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枇架组装的灵活性且十分方便。开关柜装置的各功能室相互隔离,使得单元室、母线室和电缆室的作用相对独立,保证了用电的安全性。为了使安装维修方便,装置不采用传统的电缆连接方式,而是采用将外部电缆的连接放在电缆隔室中完成,并且也将零序电流可感器置于电缆隔室内。装置仪在抽屉的高度尺寸上有所改动,其宽度、深度仍保持原来的尺寸不变。相同功能单元的抽屉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2.3适用范围

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适用于提炼石油、发电、化工、纺织、冶金、高层建筑等行业的配电系统。在自动化程度高的一些大型发电厂和石化系统中,通常需要与计算机接口,在这种场所作为额定工作电压为660V、额定频率50Hz(60Hz)、额定电流为5000A或以下的发电及供电系统中的配置、无功功率补偿、电动机总控的低压成套配电装置。

2.4适用条件

环境温度在-5~+40℃之间,并且在24h内平均温度小于+35℃;要求在室内使用并且海拔低于2000m;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温度较低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设备应安装在无剧烈震动和冲击,以及对电器元件无腐蚀的场所。

3.MN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3.1概述

MN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基本框架为组合装配式结构,全部通过螺钉互相连接而成,再依次装上其他相关组件最终组装成一整的开关柜。柜体通过高强度螺钉和高强度螺栓组装而成,确保了柜体的坚固程度,柜架及内层隔板经镀锌化处理,从而保护了铁层不被损坏。

3.2特点

MNS型低压开关柜框架为组合式结构,基本骨架用C型钢材组装而成,并且利用三维角板定化以及螺栓连接,无焊接结构,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焊接和应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安装精度。MNS型组合式低压开关柜的每一个柜体分隔为3个室,且室与室之间都用金属板隔开,有效防止了开关元件因故障引起其他线路短路。为了防止设备的氧化,往往内部结构采用镀锌处理,外部经酸洗和磷化处理后,采用静电环氧粉末喷涂。结构通用性强、组装灵活,以E=25 mm为模数,结构及抽出式单元可以任意组合,以满足系统设计的需要。母线具有抗故障电弧性能,从而使运行维修安全可靠。柜体可按工作环境的不同要求选用相应的防护等级。装置通用化、标准化程度高,装配方便。

3.3适用范围

MN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参考了国外MNS系列低压开关柜的设计。它主要适应与各种供电、配电的需要,能广泛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工矿企业、大楼宾馆、市政建设等各种低压配电系统。

3.4适用条件

环境温度要求为:小于+40℃ ,大于-l0℃;海拔不超过2000m;大气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周围空气:无明显的固体小颗粒、易燃易爆气体和水蒸气;安装地点:无经常性剧烈震动或冲击,无强腐蚀性的场所。

三、结语

从制造工艺来看,上列3类低压抽屉柜中GCS型比较欠缺,防护等级也较低,而MNS型产品无论是设计、制造工艺还是防护等级均超过同类其他产品,是比较理想的低压抽屉柜,而GCK的性能及其他参数介于GCS型和MNS型之问。从市场价格来看,GCS型最为便宜,GCK型要比GCS型贵几千元,而MNS型价格较高,大概为GCS型的2倍。基于制造工艺和价格上的综合考虑,一般选用GCK型,这样既经济又能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一个国家,其工业发展水平情况是关系于国民经济,而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电力需求,必须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规模,而于现今,规划任务成了电力系统面临着日益繁重的任务之一。

1.规划方法概述与问题的划分

近年来,与传统数学优化方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细菌觅食法算法、蚁群算法等不同,智能优化方法对数学优化模型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可以很好地处理离散、非凸、非线性问题。目前,电网规划当中当应用于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学优化方法的一些不足,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收敛精度。利用电网规划算法开发的电网规划设计软件可以高效的解决电网规划设计问题。比如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发的HOMER和Hybird2两种软件[1]。

电网规划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需要确定的决策信息量是比较大的。而这些决策涉及到空间与时间上是相互影响的,目前,各方面条件有相对限制,尚无法将其统一的,针对在一个模型,只能将其分解成相对简单的子问题来进行考虑,再通过对子问题层层迭代进行协调,按照时间长短对电网规划研究分类,也可按照问题划分,按时间划分研究可分为以下三种[2]:

1)远景规划研究。

2)短期规划研究。

3)长期规划研究。

按照其问题划分对电网规则,则其研究领域可分为:

1)短路电流分析。

2)无功规划。

3)稳定性分析。

4)负荷预测。

5)网架规划。

短路电流分析目的在于探测由于短路电流增大所引起的变电站制约程度,并确定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或者变电站结构分离,或者部分或全部重建变电站(母线、断路器);或者改变接地方式等。稳定性分析及短路电流分析一般作为电网扩展方案提出后的详细分析和校验手段,通常不直接用于方案的确定。

负荷预测用于预测未来电网负荷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即作出电网各个负荷点未来年份8760小时负荷曲线,它是电网规划决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

网架规划及短路电流分析用于制定未来线路及变电站决策、线路及变电站扩展大部分决策是由于有功需要引起的,偶尔是由于旧变电站短路电流限制造成的[3]。

网架规划的任务是确定网络最优网架结构,以满足有功负荷传输的要求。

无功规划的任务是确定网络无功补偿容量及分布,以满足无功及电压需求。

就一般而言,输电线路的电网规划应满足于以下问题:

1)投建新输电线路地点。

2)投建新的输电线路时间。

3)投建类型的输电线路类型。

寻找一个经济性最好的网络网架规划的真正的目的、是满足未来目标年用户对负荷的需求,同时尽可能的满足并能保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所以,一个最优网络扩展方案,满足正常状态下供电要求、且投资费用等最小是一方面的追求,另一面则满足一定的安全性要求。

2.配电网络规划具体流程

配电网是由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

相对大部分现代电网规划来说,城市电网规划有如下儿个步骤:第一,主要电网现状分析、变电站选址定容、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负荷预测、网架优化规划、无功规划、配电自动化规划,可以把其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同时对应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图见图2所示。

图1 城市电网规划图

图2 城市配电网规划图

3.N-1检验原则概述

针对现代的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安全采用N-1准则,可以表述为:

(1)高压变电所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

(2)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或变电所中一组降压变电器发生故障停运时。

a.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压过低和设备不允许的过负荷;

b.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低压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并尽快将完好的区段在规定时间切换至邻近电网恢复供电。

因此,为检验线路是否过负荷,网络中的潮流分布和断线计算就成为重要的分析依据N一1原则也是最常用的确定性安全要求,即系统中任一元件故障时仍能保持正常持续供电,为便于实现,一般将网架规划过程分成两步来实现:第一步,在现有网络基础上,以费用最小为原则,在合适支路上增建新线,使之满足正常状态的供电要求,该网络称为最小费用网络,第二步,在最小费用网络基础上,恰当增加一些线路使之满足安全性要求。

4.电网规划目标优化问题

电网规划是将电力系统各部分组合起来,保证正常运行时的输送容量、电压质量及可靠供电的基础上,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达到经济上的合理,满足日后发展需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正常运行方式下:正常运行时,运行指标均在允许范围内,节点均满足功率守恒定律。在电网形成阶段进行“N-1检验”,保证线路不出现过负荷现象。

(2)“N-1”安全运行方式下:在设备出现故障、检修或者负荷出现波动的运行方式下,各项运行指标应在允许范围内。规划新建线路的类型、时间及地点,保证规划电网可以安全可靠地将电能由发电厂输送给负荷,在此基础上优化投资及运行费用等一系列目标,得到电网建设的最优规划方案,作为一个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其特点如下[5]:

1)离散性。电网规划的决策变量是输电线路,所架设回路必须是整数,所以决策变量具有整数性质,很难利用数学上经典的整数规划算法解决。

2)非线性。电力规划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含有很多非线性元素,数学中的非线性规划算法很难求解具有一定规模的电网。

3)多目标性。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在要求技术上可行的同时还需合理的投资,考虑诸如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标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矛盾,如何优化这些目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5.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网规划进行全面性的概述,同时探讨了“N-1”的原则的原理及应用意义,并针对电网规划的数学方法进行简单事与述论,有一定的现实中工程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力系统优化规划[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