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9 15:59: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38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学生“问而不答”或“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有关外,还和教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艺术有很大关系。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提问的时间、问题的难度、问题提出后的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掌握并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激发动机,活跃气氛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成功的教师并不在于他把知识讲得多么完美,而在于他能否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人入胜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并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往往会在问题之前加上“这儿有一道抢答题”、“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脑筋动得快”、“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等等提示语,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这些激励性的话后,很快就会消除那种“与我无关”或等待观望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用幽默诙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二、适时巧问,教学相长

1. 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探索、追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人教版SEFC Book 1B, Unit21, Body Language,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问:“If there are no language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学生们就非常好奇,议论纷纷,然后紧接着提问:“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about body language?”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做出各种身势语来回答。

2. 过渡时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逆向、联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能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所谓重点,一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设计问题,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4. 化解难点时提问。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课堂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的难点有的在词汇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或习惯用法、文化差异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有效的问题来化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并获得知识。

5.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课堂提问后的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让他们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的说明或斟酌,补充或改变答案。因此,如果能对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学生就能自由发挥,对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答可能就更完整了,提问也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6. 提问要与控制课堂纪律相结合。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甚至违纪现象,比如学生打瞌睡、思想走神、相互交谈、把件、乱传纸条等等,教师要在不伤害这些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通过提问起到既提醒违纪学生,又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教师可先问其他学生:“Is he/she sleeping?”同时将该生轻轻摇醒,示意被问学生答:“No, he/she isn’t.”然后问该生:“What’s wrong with you?”该生可能会回答:“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师再问全班学生:“What’s wrong with him/her?”学生们齐答:“He/S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人设问,难易适度

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提问,让学生人人有愿望、个个有机会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既要顾及到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想到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回答对象。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个性特征。我们知道提问对有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的问题。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保护学生。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一轰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转换角度和说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特别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再辅以肯定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认真评价,鼓励为主

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回答得不太恰当甚至错误,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与嘲笑,相反还会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获得成就感是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而指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

事实表明,经常受批评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多用“Very good!”,“Excellent!”,“That’s great!”,“Well done!”等鼓励性话语。如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如“That’s almost correct.”,“Better than last time.”等。如果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他们的答案,更不能责骂、讽刺、挖苦学生,而要尽可能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如“Your answer is not the right one to this question. But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hank you.”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减少对学习英语的恐惧。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艺术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适时适度的课堂提问往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正东.外语教学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刘国显.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35-01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疑问才会有进步,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提问、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对present的学习,老师可事先准备好不同的礼物,在课堂上拿出来,马上就会吸引住喜欢礼物的小学生的眼光,学生就会产生疑问:“What is this?/Why you have this?……”,老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提问进行讲解,进而提出“礼物”一词的写法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合理把握提问的类型

小学的英语教学还属于初级阶段,因此提问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课堂程序性提问较为普遍使用。这类提问主要是为了落实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状态进行检验、对课堂活动进行实施。比如:“Let us play a game, OK?/Who can read this word?”等。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调、语言,学习基本的单词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造句,而课堂提问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仿与练习的机会。比如:学习新的句型、句式以及新的词后,老师就可让学生进行重复朗读、默写或简单词汇之间的替换。英语课堂程序性提问是随机的,只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回答问题,因此老师可采取“一个接一个”、“一组接一组”、“一排接一排”或者全体回答等方式进行提问,使学生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能参与问题,进行模仿或回答问题。英语课堂建立完整的教与学的程序,适量采用程序性提问,使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便于老师进行课堂控制。但老师也要注意提问方式与提问类型的转变,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提问模式或对同一类型的问题进行重复提问,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且课堂提问无趣,打击其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思维习惯的逐渐养成以及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逐渐形成,老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采用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提问方式和课文理解性的提问方式。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提问,不仅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英语的训练,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比如:“Do you like sports? Why do you like it?”这样,学生就要自己组织语言、寻找词汇来进行回答,增强其思考能力,在其他学生的不同回答以及老师给出的不同答案中,也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扩展。但在设计此类问题时,老师要注意难易度的掌握,对于较低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要适当降低提问难度,设计学生可进行选择的提问,并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与判断。

三、正确把握提问的频率

课堂提问的频率是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的反映,也是对课堂节奏的反映,课堂节奏控制是老师进行课堂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往往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力不稳定。而且,由于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加上大班教学,人数众多,导致学生的注意更难以集中。因此,课堂教学的快节奏以及提问频率的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这需要师生之间能够默契配合,而且也不是提问越多越好,提问过多容易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倦、紧张的心理,干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默契,使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调等了解老师的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实现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宏观调控。

四、巧妙把握提问的时机

第一,导入新课时。新的课程开始时,老师可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有目的性的交谈,再自然的过渡到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如:学习Sports一课时,老师可进行启发性、连贯性的提问来引入新课:“What day is tomorrow? Do you like weekend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weekends? I like play tennis, do you like playing tennis?”通过这一系列的连贯提问,引出句型“Do you like……?”以及有关于Sports等的相关内容。老师也可适当设置疑问,引起学生进行释疑解惑的欲望与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学习“What time is it?”句型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并提问:“What is it?”,学生有可能觉得:“It is a circle, it is a plate…”等,然后,老师在画上一些小圆点在园内,学生有觉得:“it is a cake,it is a pie…”等,最后,老师在标上数字或者画上长短针,那么学生就会知道:“it is a clock.”老师也可引出“What time is it?”这一新的句型。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质疑、提问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寻求答案的过程以及获得答案的喜悦,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新旧知识过渡时。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两者之间的衔接应做到自然,老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联想、逆向、横向和类比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创造与探索。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进行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整合学习,有利于将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突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篇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提问可以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与难点, 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上,并在提问过程中逐步具备用正确、灵活的语言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等交流的目的。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提问能有效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有利于教 师调控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的特点

1. 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为此,教师每堂课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其针对性。

2. 激发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在提问之前,加上“这儿有道抢答题”的提示,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 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抢答”二字,会冲动性地排除其它心理支配,产生一种谁先答谁光荣的感觉。

3. 灵活性。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拟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教师判断的失误,原认为能回答的问题,却答不出。因此,教师要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否则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反感和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4. 过渡性。 过渡性的提示,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 is the American's name?”“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等问题时,可先提问“What is your name?”“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使学生由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

5. 鼓励性。学生的回答尽管不甚全面、完整,但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哪怕有微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和表扬。如:在提问学生时经常用这些课堂用 语:Think for a moment. Try it again. Don't give up. Very good! That is right. You read quite well. You have very good pronunciation. 这样,可鼓励学生大胆讲话,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课堂提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 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启迪,因此要优化设计提问。

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②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凭空编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

③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坚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码要做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其次让学生去发现“Why”,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预见性和灵活性。提问要事先设计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敏捷地捕捉和及时指导方法上的缺陷,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层的答案。其次,在讲、练、读、议环节中要灵活运用提问,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问技巧。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在于问题设计的技巧,另一方面在于提问的技巧。

①眼看全班,问题明确。眼看全体学生,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观察学生。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 太复杂了,这时就该把这个问题适度分解,让学生逐步回答,最后再归纳总结。课堂提问要具体、明确、简洁;相反,若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 可,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答非所问。

②把握提问时机――先提问,后叫人。教师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所有学生,不管其成绩如何、性格如 何,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一位教师说:“某某同学,你看下面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那么,这个问题由于指向明确,仅仅涉及一位同学,其他同学就有可能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去思考。而且点名后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是突然袭击,加大思维的紧张程度,反映不出真实水平,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为不利。所以应竭力面向所有学生提问,给全体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均等机会。

篇4

1.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为此,教师每堂课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其针对性。

2.激发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如经常在提问之前,加上“这儿有道抢答题”的提示,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抢答”二字,会冲动性地排除其他心理支配,产生一种谁先答谁光荣的感觉。

3.灵活性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拟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教师判断的失误,原认为能回答的问题,却答不出。因此,教师要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否则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反感和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4.过渡性

过渡性的提示,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 is the American’s name?”“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等问题时,可先提问“What is your name?”“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使学生由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

5.鼓励性

学生的回答尽管不甚全面、完整,但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哪怕有微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和表扬。如:在提问学生时经常用这些课堂用语:Think for a moment. Try it again. Don’t give up. Very good! That is right. You read quite well. You have very good pronunciation.这样,可鼓励学生大胆讲话,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要优化设计提问

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②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凭空编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

③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坚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码要做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其次让学生去发现“Why”,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预见性和灵活性。提问要事先设计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敏捷地捕捉和及时指导方法上的缺陷,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层的答案。其次,在讲、练、读、议环节中要灵活运用提问,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在于问题设计的技巧,另一方面在于提问的技巧。

①眼看全班,问题明确。眼看全体学生,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观察学生。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太复杂了,这时就该把这个问题适度分解,让学生逐步回答,最后再归纳总结。课堂提问要具体、明确、简洁;相反,若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答非所问。

②把握提问时机――先提问,后叫人。教师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所有学生,不管其成绩如何、性格如何,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一位教师说:“某某同学,你看下面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那么,这个问题由于指向明确,仅仅涉及一位同学,其他同学就有可能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去思考。而且点名后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是突然袭击,加大思维的紧张程度,反映不出真实水平,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为不利。所以应竭力面向所有学生提问,给全体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均等机会。

③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提问后留出的思考时间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等待的时间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就增多,创造性思维的成分也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当然,等待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提问的目的、问题的难度而定。另外,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视觉的。

篇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迎来了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步与世界接轨,与各国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经济政治关系,其中英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共同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的经贸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成为与世界各国密切联系、深入交流的大势所趋。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增强英语学习成果,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设英语课程,试图不断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事实上,经过教育界同仁多年的艰辛付出与努力,我国在英语教学上自然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改进和提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之一。

一、关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达到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然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问做得不尽如人意,在提问方式、内容选择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缺乏质量。

教师提问多而滥,答案只是简单的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

(二)问题缺乏梯度。

仍旧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之间缺乏梯度和连贯性,缺乏层层分解、步步深入的过程,致使课堂散乱,学生不知所措。

(三)提问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环节明显表现出内容老套、形式陈旧的弊端。

(四)提问对象太盲目。

有些学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就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思考。

二、关于改善与提升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艺术的可行性建议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有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其中,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不断提升技巧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法。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有赖于每位学生的全情投入与参与,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一种轻松、鼓励和友好的态度与方式来提问,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反馈。课堂要生动活泼,如此不仅有利于亲切感的传递,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搭建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桥梁,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拓展实践活动,联系生活。例如,在学习hamburger,hot dog等有关快餐的单词时,应当创设有关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用餐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问题质量,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提问不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能达到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问的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提问要精而简,答案不能只是简单的是或不是,要有思考的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此外,提问的形式和内容应竭力避免陈旧、老套,缺乏新意,充分借助提问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笔者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自身的多年教育经验就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现状和误区做简单阐述,即(一)问题缺乏质量;(二)问题缺乏梯度;(三)提问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四)提问对象太盲目,并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相关建议:(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二)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提升问题质量,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由于笔者阅历有限,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权作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篇6

一、提问的原则

(一)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二)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即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三)难易适度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避免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当的难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要求。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来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二、提问的先决条件及艺术手段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显然,提问需要技巧与准备。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主动了解所要讨论的主题,并且预先准备好一些关键问题。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临时提出用语得当的问题,但真正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教师,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准备关键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

(1)教学目的,

(2)提问的目的,

(3)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合达到这些目的,

(4)是否应该提那些属于情感领域的问题,

(5)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达到目的。

教师应该事先将问题准备好,否则,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而只注意一些不相干的细节。所以最好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上。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态度

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那就更好了。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的方式中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强迫他回答。要知道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即使催促他冥思苦想,也是枉费工夫的。

(二)提问的时间和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与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问题之前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复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落。

当然,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提问一个漫不经心的学生,最好还是先叫他的名字,使他听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先叫学生的名字,可以使他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同样,对待反应慢的或者腼腆的学生,也是先叫名字好些,使他知道就要问到他了,让他有所准备。

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仓促而问。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三)激发学习兴趣,注意趣味性

使学生注意教师提问的一个好方法就是问一些真正有趣味、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诱导答案的问题,能泄露答案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字的问题,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本身就索然无味,绝对不要运用这类问题提问,因为它们已经扼杀了学生多学习的兴趣。

(四)因材施问,注意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人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

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学生,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

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把手举得很高,问他时,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由于成绩不好,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说他笨,他就不服气。因此,教师提问时,他不管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他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并且及时表扬他。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普遍做法,但如果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师所给出的答案,令人怀疑。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对问题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去伪存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自己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也能使学生明白这一类问题应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研究。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还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这是让学生的每一种观点都能得到充分展现的原因之一。

(六)讲析正误,落实知识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公正、科学的评价,这往往是很多教师经常忽略的一点。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往往只根据教材、教学参考或者自己的看法,确定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这个范围,老师就处理不好,要么直接批评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要么不了了之,应付过去,使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这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很不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允许学生去发挥,正确的就大力表扬,不正确的要充分利用这种“错误”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七)认真评讲,注意鼓励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412.6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15-01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就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良好的课堂导人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从而为整节课提供良好的铺垫。

一、课堂提问时的艺术和策略

课堂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对师生间能否相互交流,问答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教师在提问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前可适当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通过手势、音调、音量的变化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应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进行提问,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进行提问。

(3)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教师不要害怕课堂的沉默,更不要用自己的回答来打破这种沉默,否则使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有意识地指名让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这种定向的回答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而并非随意指定任何学生。

(5)一般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重复自己的同题。因为在重复问题时,往往词语上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导致与开始所提的问题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学生的思考中断或引起思维混乱。

二、课堂导入的艺术与策略

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导人的时间一般占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导入的时间太长,就会影响教学的其他步骤,偏离主题。导人的形式不能单一,不然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课堂导人不能忽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认知水平。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精心设计,更需要教学艺术。

课堂导入应有针对性原则,针对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突显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任务设计和适当的指导与引导。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感知和体验,实现语言目标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人应遵循趣味性原则;还应注意导人材料的新颖性、时代感和生活感,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材料,材料越新颖,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浓,效果就会越好。

1、复习导人法: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问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在复习阶段,教师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 9 It’s raining这一单元时,选取了大量有关天气和季节方面的知识、图片,复习有关weather的词汇,再让学生用列出的词造句,如:I like snow because 1 make snowmen./i don’t go out because the heavy rain.等等,让他们熟悉有关天气的词汇。再根据地图图示使用描述天气的形容词来开展有关天气的对话:――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It’s sunny./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It′s snowy and cold.这样导人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天气的词汇,并为下面围绕天气开展的一系列听说活动做好铺垫。

2、自由式谈话导入法。通过教师课前设置谈话主题,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八年级Unit 1 It may be cold tomorrow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猜测:What will the weathel" be like tomorrow?学生就会说出一系列和天气相关的词,如sunny,cloudy,windy,snowy。rainy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演讲式导入法。让一位或几位学生上台演讲几分钟,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演讲准备。当然话题要围绕新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能很自然地导人新课。如八年级上册Unit1,我请英语科代表作了一个演讲:HowtolearnEnglishwell。演讲内容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乐于听,兴趣高。因此,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熟悉、喜欢的事物或人物,学生有话讲,乐于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篇8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总是有目的的,一般说来,课堂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包括:

1.查漏补缺

通过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检查提问,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查漏补缺。提问时既要注意问题的重点性和系统性,又要注意所提问学生的全面性和层次性。

2.承前启后

针对学生已学知识与新课的内在联系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向自然地引入新课中。提问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关联性、知识的迁移性以及问题的提示性。

3.造成悬念

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我们老师在教授阅读课的时候。

4.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的提问,促使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巩固知识。

通过一系列、一串精心设计的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并能自然的得出相应的结论。

㈡巧用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和数量的灵活性以外,还要重视和掌握提问技巧。

1.提问要适时,注意灵活性

适时的提问可以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学生随教师的问题而思考,教师从学生的答案中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信息的理解,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要准确、注意多样性

教师提问时语言应简练,问题要准确,避免模糊的问题,同时问题要多样化。Yes/no问题与wh问题互换使用,必要时也可以反意疑问句。

3.深度、难度要适当、注意层次性

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决定了学生对所提问题接受与理解的程度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紧扣重点、难点和要点,设计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

4.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针对性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不同问题,以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对提问那些问题,检查哪类学生要心中有数,分清问题的轻重,切忌面面俱到。

二、应答

㈠教师对偶然事件的应答

1.学生提出意外问题

有时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令教师感到意外的问题,此时,如果问题与当堂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教师可做适当的回答与解释:如果与课堂内容相距很远或毫无关系,则可打埋伏,留待课后解决:Your questionis veldt interesting,but shall we discuss it after class?

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只要不是故意取闹,教师就应爱护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其耐心的指导,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正确的轨道。

2.学生被提问时有异常反应

教师在提问某一学生时,如果发现学生情绪突变,或拒不回答,或沉默不语就应考虑问题是否合适。如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do?如果学生一言不发,并显得难过,教师就应考虑到其家庭或许有异常的事情发生,此时不宜再问下去,以免伤害学生的感情,而应让学生坐下,或走近学生轻声安慰并继续提问,课后在做适当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意外反应的原因。

(二)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提问后,对于做出不同回答的学生,应给予正确的激励性评价。

1.表扬鼓励,切忌平淡冷漠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都是辛勤的劳动。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后,教师应给其肯定和表扬,切忌平淡、冷漠地说声“you are right”或点头示意,让其坐下。

2.尊重关心,切忌讽刺挖苦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会答错或完全不能回答,此时教师应心平气和,耐心启发、提示,切忌讽刺挖苦,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3.循循善诱,切忌代学生回答

篇9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是当代问题教学理论提出的概念。研究者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的,问题情境是形成思维的中心环节。问题情境的基本组成成分有三:一是新的、未知的东西,反映的是思维的对象——内容;二是对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的是思维的动机;三是学生的可能性,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问题倩境的这些组成成分表现了思维的内部条件。作为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提问的形式有语言形式(主要的)和非语言形式(辅助的,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两种。语言形式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如字条、小黑板、投影仪等)两种,口语形式还有疑问句式和陈述要求两种,提问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对问题的调节,语言会更加清晰易懂,更加适合学生,对交互活动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口语提问形式。

二、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分层次进行,所谓的层次提问的层次不仅仅指语义的层次,表达功能的层次或问句的难易程度的层次,它还与精读过程的分析——缩合——引申三大步骤有关,即由浅入深,以下将详细分析这三个步骤:

1、 第一层——表层分析性的提问

所谓表层分析性问题,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阅读内容中的句子或语段中的生词、短语和重要结构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浅层次的分析提问,可以为学生局部的理解课文铺平道路,教师这时是在启发学生由部分开始,对全句的意义和结构进行分析式的信息处理。这一步骤在教学法上是抓表层结构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初步认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以一知识点作为启发的切入点,然后随着展开趣味性的提问,如在教学《Healthy eating》,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瘦身男女》的电影片段,当同学们都笑话电影中男女主角肥胖的体型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着Healthy eating展开提问,引入课堂学习:What is a healthy diet?此时学生就会思考,怎样才能拥有健康身体呢?必须要控制饮食,营养要做到均衡,这样自然的就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上了。 转贴于

2、 第二层——综合理解性的提问

一旦第一层问题引导完成后,教师即开始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和进行初步的综合理解。

即设置一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而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就有效地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学习,并通过寻找教师设置的综合性理解提问,从而掌握课文的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这一层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原句进行“换汤不换药”式的解释,促使学生利用英语思维来进行表达,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谈论,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这是一种运用分析、综合、回忆、联想等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的问题,在课文精读中,把这层问题的回答可叫做paraphrase,其核心就是对课文的综合理解。

Question A: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Question B:In your opinion,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healthy food?

Question C:Can you guess what the author will talk about in the next or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通过设置一系列深层次的综合性问题,教师此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进行创造性的解答。

3、 第三层——引申交际性的提问

第三层引申交际性问题包括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在完成前两层提问之后,提出这种引申交际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综合概括、抽象、归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该句、该语段的确切含义、真实含义、目的、情感、结构及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或对句中包括的观点、形象、情节、修辞、风格、写法,予以个性的评论鉴赏。

这一层次的提问是一种在全句水平上或超句子,超段落水平上进行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即席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某些教师把这一层问题或改在Paraphrase阶段,或用做练习题,可做可不做,实际上对这一层次的忽略,也就是对交际阶段的忽视。

Question A:Which foods do you like better,Western food or Chinese food?

Question B:Why is Western fast food so popular?

Question C:Can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how to make healthy eating?

篇10

1.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听教师讲解,我们称之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教学改革,试图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转变,对此我认为课堂上恰当地提问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尽管教师每天在课堂上都要提问,但不少人并不熟练提问的技巧,常常是随意地提问。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备难度适中、类型合适和表达准确这三个要素。课堂上如何恰当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应当给予重视。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针对他的教学目的。比如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而所有这些教学目的都需要不同类型的问题来实现,并通过它们来保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本文在此对几种课堂提问问题的类型进行讨论。

2.问题的类型

2.1集中性问题:

集中性问题可以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已经学过的、当天将要学习的或者正要讨论的内容上来。这种类型的问题还可以用于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前教师心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Have the students previewed the text?” “Can they understand it?” “How well do they know the text?”等等。通过让学生回答集中性问题不仅能帮助教师找到答案而且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或者让学生展开讨论之前,提出集中性问题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上SectionA 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八单元) 时可以提问:“Would a cloned human be identical to the original?”“What is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uthor?” “How should we test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our text?” etc.由此可见,集中性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集中性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对要教授的教材和背景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因为一般来说,即使学生课前预习过了,上课时脑子里可能还是一片空白,或者对预习过的内容含混不清。而经过精心挑选的集中性问题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提醒他们注意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通过思考和回答这类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接下来将要进行地教学内容上来,学生不仅将领会到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激发。

2.2 提示性问题: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回答以课文或练习为基础的问题,而学生却往往会回答不出这类问题,或者给出错误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出正确答案或一味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将给学生留下他们是失败者的印象,从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提示性问题这一类型。提示性问题用于给出提示和线索,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改正错误答案。课堂提问时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往往会自己给出答案或者继续问下一位学生。诚然,这种方法使得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并且节省了时间。但是,这样会使原先那位学生产生失败的感觉,从而可能会导致他不再积极参与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提示性问题,即在提出问题时就包含提示或线索。下面这一对话是包含提示性问题的例子:

T (teacher): “Can you give a noun, Li Ming?”

S (Li Ming): “Succeed.”

T: “Let’s look at the answer. What is a noun?” (Here the teacher doesn’t say the answer is wrong directly, just gives the student some hint to help him.)

S: “A word refers to a person, place or thing.”

T: “Right. Is ’succeed’ the name of a person, place or thing?”

S: “No.”

T: “Good. Can you give us another example? ”

S: “success.”

T: “Great.”

我们注意到在对话中教师并没有自己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以提示让学生自己判断并思考最初的问题,然后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就是帮助学生借着梯子爬上墙头。这样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2.3 探查性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由于知识有限和对课文缺乏透彻地理解,学生往往会给出模糊的或者不完整的答案。此时,用探查性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探查性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答案上来,换句话说,就是当学生给出的答案缺乏深度的时候,用探查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最初的答案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有时候学生只给出了部分答案或者还没有思考好,教师应当运用探查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透彻地思考,使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下是探查性问题的例子:

“Why do you say clone is good for human beings?”

“Can you explain your idea more fully?”

“What are your reasons for that statement?”

通过运用探查性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答案,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深度、巩固所学过的内容,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极有用的工具,是外语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的一门艺术。只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并在课堂上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必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Pearson Hall Regents.1987.

[2]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Boston: Heinle and Heinle Publishers. 1999.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篇11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式,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提问一定要有效:分层设问,有效切入。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 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数学知识建构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4 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二、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_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关注和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思维氛围。教师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好学生,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可以提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励他们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也有利于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另外,课堂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舍不得给时间,不能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教师应明确说明正确与否。当学生出现不同见解时,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均应及时加以肯定。

三、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问题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