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规范管理

图书规范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9 15:59: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规范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图书规范管理

篇1

医院图书档案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图书档案的建立和规范管理,使这些图书档案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发挥这些图书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医院做好医疗服务,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都有巨大帮助,但是据调查我国的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一、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促使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改革,一方面现在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归档资料不够完整,归档资料的分门别类不够系统,连续性差。致使医院的许多珍贵的资料文件,遭到破坏。医院图书档案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这导致了医院的图书档案和文件资料被分散到各个部门,科室,在需要用到时,查阅不便,甚至丢失,给医院带来了诸多不利,另一方面医院的图书档案管理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通常来说医院需要设立多个档案管理部门,如综合档案室,用于保存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音像档案。而像医疗档案,病理切片档案,X线胶片档案等都应分别保存在各相关部门。还有一点是医院过于重视病历档案而忽视了其他档案的管理,现在大多数医院都已建立起病案室用于保存管理病历档案,但是其他的的档案就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保存管理,最后是由于医院过于强调档案的保密性,造成档案的查询与借阅困难,有些甚至仅局限于医院的领导及职能科室,对档案的管理造成自我封闭,这就使医院的图书档案失去了其教育学习的价值[1]。

二、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

1、搜集与医院任务有关的各种书刊资料。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采购与医院有关的相关书籍报刊等资料,充实医院图书档案室,扩大搜索范围搜集国内外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保证医院图书档案室资料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同时去掉那些无参考价值与医院无关的资料,保证图书档案室的结构合理,藏书丰富,适合医院。2、妥善保存和管理医院的图书档案资料。医院的图书档案管理者需要根据图书档案的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和分类,保证图书档案资料保存完善,分类有序,方便医院工作者的借阅,查询,能够准确的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多种文献资料。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献情报服务。深入科室、病房,了解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需要,及时主动的提供图书档案资料用于查阅,避免被动式服务[2]。

三、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图书档案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发挥医院图书档案的作用,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全面的借阅资料,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医院图书档案管理也能有效的维护医院图书的合法权益,为医院临床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情报,促进各专业技术的发展,还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品质,使医院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场所,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水平,对医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的发展。

四、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建立图书案档案管理一体化机制。建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可以集中力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浪费,节约资金,便于图书管理者的工作。设立专门的情报科室,为图书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更多科学有效的文献资料。建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机制,能够迅速有效的为医院的管理服务,因此医院有必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信息中心,对医院的图书档案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从而为医院图书档案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强化领导的档案意识。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前提,强化领导层对于医院图书档案的管理意识,使领导能够真正重视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使领导意识到做好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医院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它代表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它为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获得人民的信任与认可。领导真正重视起来,可以根据医院图书档案提供的资料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从而提出正确的决策,更好的领导建设医院,使医院快速发展。3、加强对医院图书档案建设的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于医院图书档案室软硬件设备的引进,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这直接影响到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成效,配备消防报警器、灭火器、自动温湿度控制设备,建立防火、防盗、防尘、防虫的现代化图书档案库房。4、建立健全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由于医院接触的人群广泛复杂,工作内容复杂多变,部门众多,技术性很强,所以对于图书档案的保密性比较高,医院应结合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完善档案的搜集、归档,保管、借阅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加强约束,保证图书档案的各项工作流程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建立单独的监督考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考察,避免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懒散懈怠,敷衍了事,保证医院图书档案的安全性。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激发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医院的档案管理网络,对图书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便于借阅,学习。5、提高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现代化、科技化,提高医院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和专业技术是规范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对于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强化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充实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工作队伍。一般来说一家综合性的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人员编制比例应为医院工作人员总数的1%,床位数的1.2%以及每万册藏书2名人员三者的平均数。另外除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外,医院必须根据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专业所长来合理的分配这些管理工作人员,务必使这些工作人员能够在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专长,这样才能跳动图书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3]。

结束语

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手段多样,最主要的是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方式,做好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做到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为医院的发展与壮大做好后勤工作,赢得人民的认可与信任,从而为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首先我们来看图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固然是以医疗卫生活动为主的场所,但是它需要医生、护士乃至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医学不断在发展,人们不断探索出新的技术,不断丰富着当前的医学理论体系。诚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多资料都能够从计算机上直观地进行了解,但是医生不可能随时翻看计算机进行查看,并且电子设备在医院很多区域会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产生影响,所以图书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医院还保存着过去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绝大多数至今仍然能够使用,并且某些书籍上还有珍贵的笔记,对于医生进行医学研究有巨大的助益。由此我们看出对医院图书进行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

其次我们分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前文所述,图书的管理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医院进行创新和向前发展重要条件,而档案则是医院的基础。档案资料分两种,一种是人事档案,一种是医学档案。人事档案关乎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重要性自不必说。医学档案则是在医院的各种智能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档案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指导性等特点。例如,医生对疑难杂症进行开会研讨并进行临床试验记录的档案,就对医生掌握新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而旧的患者的资料则对患者病患复发时诊治活动提供了依据,使医生的治疗更为科学。

二、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者对于图书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当前绝大多数医院只看眼前,以看病救人为主,这本没有问题,但是医院往往仅仅看中看病救人,而忽视内部的管理和对资料的整合与总结,眼下对于医院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医院本身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图书和档案的管理者对此也不重视,这些部门的人往往没有将这项工作当做重要的事情来做,有需要时,才会花费大力气寻找相关资料,浪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医院对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重视,不会专门引进具有先进管理常识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而仅仅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过来。这样以来,档案的管理人员不论是工作积极性还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所欠缺,并且绝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交给年纪较大的不适宜在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无论在知识架构还是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上都远远不够,给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敲响了警钟。

再次是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结构混乱,使用率低、投入低。图书资源还好说,医院往往会统一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各种医疗资料来说,医院一般都各自保存在各个部门与科室,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以来,在医院内部,形成了重复管理的局面,并且部门之间的资料互通产生障碍,不利于医学资源的交流和促进。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医院对档案的使用率很低,档案仅仅起到了记载的作用,没有发挥其真正核心的作用。进而来说,使用率低就导致医院对其的投入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图书档案治疗规范化管理。

最后是与现今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接不畅,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的存进作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和广泛应用,使各个领域的管理和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当前医院的图书档案管理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编排、检索和管理。

三、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有效措施探讨

首先,实现医院图书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其重视。我们上文中所分析的各种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医院的管理者对这方面的不重视。对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的图书和档案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迟早有一天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图书和档案也会完全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医院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注意到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医院正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展工作。

其次,应当适当地加强相关的软硬件的更新。先进的图书和档案管理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硬件,需要改变以前无序的管理手段,购置先进的管理器械,并进行分类、检索、借阅和归还登记等软件的设置。另外,要开辟专门的空间进行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存放图书档案的房间应当做到干燥防潮、放火防水、防盗等工作较为完备,为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场所。要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收集和传递信息、数据计算较为严谨和迅速的特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扫描系统,将档案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人工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现代化的管理工作中去。

再次,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医院作为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必须将档案的管理工作看做是自身的职责之一,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档案分类归档工作;另外,医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分管的部分以及其职能范围,对图书和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是整个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

篇3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文化的普及,理念的开放,国家和地方的图书出版、发行量迅猛剧增,而且内容繁复,更新迅速,瞬息万变,于是21之世纪被誉为“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发展形势在给以专门从事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行业带来无穷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的规范化建档。本文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概念、现状出发,以思维、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思考。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概念范围和现状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概念

图书馆业务档案是指图书馆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并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被查考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集合。作为图书馆业务档案,它既具备一般档案“反映同一个具体单位不同时期的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的条件,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原始记录性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性”等普遍属性,在分类上,它又属于专门档案的范畴,在内容和管理上自成体系和特征。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范围

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建立既要遵循一般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又要按照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来完成。图书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繁多,内容广泛,既有直接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指导性、指令性文件材料,也有业务对口的上级单位、横向单位过来的业务性文件材料,还有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情况材料及业务工作统计材料等等。具体工作则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检索、统计、保护、修复、复制、利用和研究等等。

(三)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属于完善性工作或善后性工作,一些图书馆领导或一些人员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过于强调眼前效益,对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档案资料的连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图书馆整体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了档案资料的考察、评估等应有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为:1.从事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缺少再学习的动机,客观上不胜任档案管理工作;2.业务档案管理架构不科学,体制不规范,过程无秩序,导致档案资料流程无序、建档不合理,人员工作效能低下,难以与外界业务单位接轨;3.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等环节上存在疏忽、脱节、失真、混乱、浪费等现象;以致档案资料不能起到对图书馆自身工作的考察、评价作用;4.形式化地建立档案,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利用,致使档案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实用价值。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首先表现于信息的创新。图书馆是信息的收藏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因此,图书馆事业是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时代在创新,作为支撑社会创新体系重要力量的图书馆尤其需要创新。然而,创新虽然在形式上以“新”为名,但是这“新”的核心要素却是“科学”和“进步”,否则单纯的形式创新是没有任何实际生命力的。现代图书馆藏书众多,业务纷繁复杂,管理千头万绪。信息创新则意味着作为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对象――信息资料将会向着更加迅猛、繁复的形势发展。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进行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业务档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科学的、规范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对于图书馆的业务开展、工作研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一)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图书馆业务档案本身就是图书馆业务内容之一,而且它对于图书馆工作中的采购、编目、布局、保管、服务等其他业务环节都具有记录性、指导性、提纲挈领性的作用。

(二)建设好业务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实现图书馆业务的科学管理,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文献状况、业务流程状况、服务社会状况、工作效益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这就需要以内容真实,取用便捷的业务资料为依据。

(三)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

一个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是否规范,需要对其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其中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一份小小的业务资料,在眼前看起来只不过是吃力不讨好善后工作,可是过后就有可能成为某个时期发展所依据的重要开端。此外,规范化的业务资料初管理、流转、保存还可以积极地促进图书馆业务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各项业务都按设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实现前后连贯,相互衔接。

(四)业务档案建设是保存图书馆重要资料的手段

由于业务资料及时、翔实地记录了一个时期图书馆的业务往来以及生存、发展状况,反映了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巩固、发展、改革等历史状况,通过对这些业务资料的合理化分类、科学性建档、规律性存档,就可以“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使图书馆工作发展有凭,改革有据。

三、如何进行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优劣将从宏观上影响到一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转播。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乃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正确策划和引导,在完整的理念贯彻,统一的思想指导,充分发挥图书馆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档案资源循序渐进地进行。要使业务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两项兼顾;使眼前效益和长期发展目标全面统筹。

(一)提高领导层的业务档案管理意识

一切业务问题、效益问题都是人的问题,首先是领导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在图书馆的当家人这一环节上把好关,把懂图书馆业务流程,重视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调配到图书馆从事领导岗位,并对现代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工作进行学习、调查和研究。

(二)通过外部借鉴和内部评价,完善业务档案总体框架

在组织专门人员去业务档案建设的先进单位参观考察,进行横向借鉴的前提下,对本馆现有的业务档案管理框架、流转程序、操作效益、研究和利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和缺陷,按图书馆业务档案学的原理和要求重新调整和完善本馆的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

(三)建立明确可操作的业务档案工作执行机制

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按既定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的要求,对今后的业务资料流转和建档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日常指导、把关,并做好明确的与前期档案的阶段性截止和有机衔接;落实相应的工作效益考评制度,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效益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使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处于日常性状态。

(四)利用全员力量,共同促进业务档案建设

对所有可能产生业务资料的岗位人员进行档案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使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做到人人懂档案,人人都按照档案建设制度开展业务,人人都会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档案。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管理。为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先进图书馆经验,评价自身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按现代图书馆业务档案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使图书馆真正肩负起“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图书馆业务研究与业务指导[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1.

[2]梁继宏.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兰台世界,2002.

[3]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14-02

近几年我国的医疗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作为医院管理重点的图书建档规范化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客观反映。一套全面系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医院图书管理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工作成本。

一、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进行图书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的指导性作用。只有医院档案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的指导性作用,才能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一般集中在机构设置、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以及信息环境下的一体化管理方面。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保护医学类图书的正版合法权益,加强图书市场的规范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在进行图书档案管理时需要遵守两个管理原则:

一是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一切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整体与各工作部门的实际情况,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及时建立补充规章法则,例如建立书籍赔偿制度、数字图书馆运营制度、文献资源馆际互借制度等,保证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除此之外,还应明确图书采购、借阅、管理之间的各项职责分工,制定细化的工作准则。

二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是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法则,要求医院图书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开展管理工作。医院书籍、资源的分类、编码、主题索引以及设备配置标准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执行对于我国医院图书档案实现通用性以及档案资料共享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图书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医院现代化、信息化、资料共享化进行的基础。

二、医院图书档案管理中具体的工作内容

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搜集电子、书籍、期刊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料的充实程度是评价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图书管理员应该采用各种手段开辟资料来源,实现资料的最大程度整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既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又要剔除无关材料。最终将图书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成一个既切合医院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管理部门。二是采用各种手段获取情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文献资料被动收集整理方法,主动深入各科室、病房之中,及时了解临床治疗的进度。三是开展咨询、出版服务。图书档案管理机构在医院内部还具有提供学术咨询,如专刊发表、科研计划制定、学术研究选题等,这些业务咨询一般具有机密性与战略性。同时,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机构还承担了刊物编辑出版的责任,有权对医院最新研究成果或科研结果进行编辑出版。四是保证与世界先进科研经验的及时交流、资源共享。医院的发展依赖于对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或引进,而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其与外界的及时交流、沟通、合作。图书管理机构需结合医院实际水平,及时对管理设备进行更新,保证图书管理实现现代化。

三、保证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是保证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进行的基础。医院应根据具体水平设立独立的情报、图书、档案管理机构。首先,设立信息科总归医院总务处领导,下属分别设立情报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控制部门等,合理分配资料、进行最新科研成果的搜集、档案的分类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等。其次,设立档案管理与情报搜集两个独立的工作部门,并分属于不同上级领导,将资料收集与编辑、调研工作独立进行,保证其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改革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内涵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将医院内部资料管理中这三个独立的部门相整合,将其形成为一个工作整体。一体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资源,并发挥独立部门存在时不具备的全面、整体效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得以整合的基础是其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原理,都属于文献范围。首先,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都是知识、资料的收集、更新、;工作目的都是储存有效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支撑、促进医院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等。其次,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也具有一致性,都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加工、存储等。根据上述介绍与我国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图书、档案、情报管理工作的一体化的定义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的一体化。指在图书、档案、情报范围内对信息整合管理的一体化。(2)服务的一体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供服务,将三者进行整合,可以打破传统的独立服务体制,在对外服务上实现一体化。(3)机构设置的一体化。是指建立一个集规划、管理、监督为一身的管理部门,既保证图书、情报、档案工作的整体性又明确责任,促进整体与具体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医院以及社会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优势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是近几年来医院图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案,其具有其他管理方式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第一,一体化建设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馆藏资源,进行信息的进一步开发。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机制强调独立封闭运行,各医院科室闭门造车,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为信息的筛选造成了阻碍,不能满足医疗信息资料的全面、及时、准确的基本要求。采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政策,不仅可以实现档案与图书管理的及时结合,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管理人员墨守陈规的管理方式,对馆藏信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新的科研项目研发环节中可以充分结合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措施,从课题确定、立项报告以及最后的研发成果发表过程中,及时更新档案资料,保证各个时期档案材料与研发实际的一致性,并对课题研究材料进行最终归档,为新的项目研究提供资料收集的上的便利。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也引进了网络技术,提升了图书档案资料的重复利用率,及时快速的满足了医院需求。如笔者所在医院就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了资料的检索系统,设立多种关键系检索方式,时间检索、专业检索、案卷检索等,促使检索系统更具实际操作价值,便于使用者快速掌握;对内开放检索目录,节省了操作者的查询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同时还建立了数字化系统控制下的检索系统,保证资料查询的准确性与全面覆盖性。

第二,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有利于精简医院内部机构,节省财政开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形式,要求各部门独立工作,这就造成了人员分配中的重叠现象,工作任务重复,工作涉及面较为单一。实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有效的缩减了不必要的医院图书管理机构,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也由传统的单一工作演变为集图书管理、档案规划、情报搜集等多种综合素质为一身,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机构得到精简,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强化最终节省了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方面的开支,客观上为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第三,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图书档案一体化的管理形式依赖于数字化信息的应用,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了掌握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技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接受培训,掌握新型的工作方法、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除此之外,图书档案一体化的管理形式需要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这就在客观上为岗位轮换提供了机会,医院管理阶层的定期岗位轮换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巧,提高其的工作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内部员工的沟通交流,为医院管理创造出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

3、一体化工作的具体管理措施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实现医院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在具体执行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管理制度,实现协调统一发展。现阶段的医院图书档案管理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独立封闭,难以及时做到信息的整合、交换,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医院内部图书管理水平的进步,也不利于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发挥其社会优势。因此,国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鼓励医院内部建立统一的工作体系,鼓励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为社会医疗改革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统一一体化管理标准。统一的管理标准是监督一体化管理的基础,没有标准的制定,图书、档案、情报的一体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信息检索、设备配置上,医院内部都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并监督各部门按标准执行,保证内容的共通性、数据测量的标准化以及网络搜索平台的实际可操作性等。

第三,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的提升、管理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外交流水平的提升。医院图书、档案、情报管理人员面对的受众群体以医疗工作人员居多,管理人员搜集整理的信息大多涉及医疗生物领域,其对信息的筛选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治疗,关系到患者的人身安全。而提高管理人员筛选、整理信息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丰富其的专业知识,将其培养成医学领域的博才并促使其依赖这种专业的判断能力对科研成果、项目分析、信息整合等进行有效分析筛选,推动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纵深发展。管理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对数字化网络应用平台掌控能力的控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也采取网络平台办公。这就要求医院内部的资料管理人员不但熟悉操作技能,还要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够及时快速的修复网络平台日常故障。网络资源具有快速性、全面性的优点,但是其也存在信息量大、信息质量不统一、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的缺陷,所以,医院的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整合、优化、筛选信息的能力,将大量重复无序的信息简单有序化,为医院的医疗水平、教研水平的提升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政策的日益宽松以及网络传送的出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与国外的交流逐渐频繁,国际上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治疗经验通过网络信息传输不断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鉴于国际先进经验、资料的记载形式都是采用国际通过语言英语记载,所以作为医院的图书档案情报收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语言交流基础,能够准确全面的理解医学类外文资料,及时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搜集相关信息。准确、全面的医疗信息、科研成果是提升医院临床治疗水平的基本保障。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灵活、简便的信息搜集系统成为提升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医院可以设立专业的网络操控部门,对于互联中的的大量信息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筛选,并根据医院自身特色进行信息的深度开发,做到知识普及型与独有性的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具价值的资料。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时代,如何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信息资料成为一个单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同样,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信息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如何建设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就成当下医院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新课题。图书、档案、情报等工作的一体化管理逐渐成为医院信息改革的必然趋势。实现一体化发展需要在网络数字化应用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为医院临床治疗提供优质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篇5

一、突破传统的服务观念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的图书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服务观念上,这不仅制约了图书管理模式也更新,同时也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图书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应革新落后的服务观念,并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主要是一对一的方式,这就致使服务工作处于被动性。作为图书馆的员工,应突破传统的服务理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

(一)采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由于文献信息过于分散,这不仅制约了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导致读者在查找信息时出现盲目性。因此,为了保证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应采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分散的文献信息有效的集中在一起。同时,为了满足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需要,图书馆也应逐步扩大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以便扩大读者获得阅读信息的来源。由此可见,经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满足了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完成。因此,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规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组织信息整理部门。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由于大多数都是以文献管理为核心,所以,图书馆管理部门的设置主要是以文献的类别完成的,这就导致使图书管理部门过于繁杂,而且也不符合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因此,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的需要,适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并组织信息整理部门,将分类编目与采购部门结合在一起,以便减少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力与物力。由此可见,为了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有必要组织信息整理部门。

(三)加强对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很多馆员由于缺乏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这不仅制约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同时也不利于服务技能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应按时对馆员进行培训,不但要提高馆员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要提高馆员的计算机水平与外语水平。同时,馆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并且还要更新落后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模式。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管理体制的规范化。由此可见,加强对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规范与创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网络阅读的平台

(一)提高导读的理论与经验。

由于不同学生所需要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有效性,图书馆应提高导读的质量与品位。目前,有些导读由于自身的理论与经验不足,所以导致阅读时没有充分把握好适合学生阅读的信息,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图书馆应提高导读的专业素质,并做好导读的培训工作。作为导读应从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情况出发,推荐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数目。由此可见,提高导读的理论与经验在构建网络阅读平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注重读者的成功体验。

为了培养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应指导读者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方向,并要注重读者的成功体验。读者在阅读时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关系着自身阅读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自身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只有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才能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所以说,读者的成功体验在提高阅读质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注重读者的成功体验在构建网络阅读平台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引导读者阅读积极的信息资源。

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所以,为了保证读者阅读的质量,图书馆应引导读者阅读积极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针对于读者的需要,在网上开展一个校园网站,并在上面设置新书介绍与读书咨询等专栏,这不但便利了学生查找信息,而且也保证了学生阅读的质量。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有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查询,这也防止了学生在网络上迷路。由此可见,引导读者阅读积极的信息资源在创设网络阅读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高专图书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与创新化,应逐步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并要加强图书馆员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随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要求的逐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传统的服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与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君武.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及解决机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

篇6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

国际图联在2010年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图书馆统计宣言”,主要用于指导世界各国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宣言”内涵丰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确立一定时期内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因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连续性。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标准,导致统计数据在横向比较时缺乏可比性,还不足以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群策群力,探讨和研究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理论,建立高校图书馆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并进行规范化设计,以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内在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图书馆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建立及规范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是通过对各个岗位日常的零星数据进行记录、汇总,来实时反映图书馆工作情况,并通过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模式来客观、真实地评价和分析图书馆的运行状况,从而促进图书馆科学健康地发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图书馆统计工作是要通过统计数据来揭示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比例,这种揭示的结果既是图书馆工作效益的反映,也是主管部门对图书馆承诺的体现,从而真正引起决策者对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也要据此更好地展示自己,争取更佳的发展机会,以促进图书馆的高效管理和运行。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探寻图书馆工作规律的有力工具,也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客观依据,它可以为图书馆及其上级部门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提供决策参考数据。例如,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2013年起至2015年,每年将对全市高校图书馆馆藏购置情况以及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将作为今后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数据和调整财政投入规模及结构的主要依据[2]。因此,做好统计工作,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3]。

现在高校的图书馆统计工作,期待确立一套规范性的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图书馆工作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

二、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遵重历史,又要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即既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的指标:

1、馆藏文献量指标

一个完善的馆藏文献统计必须反映出图书馆文献的入藏级别、数量和质量等。具体讲馆藏文献量包括纸质文献(含纸质图书、纸质连续出版物)、电子文献(含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免费使用的网络资源)、音像视听资料、微缩资料的数量、种类、价格、质量、增量、剔旧量等指标。

2、借阅服务量指标

借阅服务量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的统计必须能够反映出文献在流通过程中借阅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具体来说包括师生借阅数量统计、馆内教学科研使用量统计、常规预约量统计、文献信息咨询量统计、文献传递量统计和馆际互借量统计,以及图书馆网页的访问量、电子参考咨询量、数据库查询浏览量、数据库文献下载量等的统计;还包括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文化讲座、培训、视听欣赏等的参与人数;文献借阅服务的分类数量及其各层次用户数量的比例关系等。

3、服务硬件统计指标

包括开放时数与日数、图书馆、各库室及休闲区等不同功能区的面积、桌椅座位量、电脑数、空调、饮水机、复印机数量和书架数量等。

4、人员统计指标

正式职工和临时人员的数量、学历和职称结构、学生志愿者、勤工俭学生人数等。

三、统计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

从宏观上讲,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晴雨表, 从微观上说, 它是图书馆工作运行的调节器[4]。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也要随着图书馆业务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应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统计指标做出适时调整和增减,增加新指标,去掉不实用的旧指标,在设置指标时要突出核心指标。指标体系要能够从数量方面真实反映出图书馆工作运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反映出各部门的绩效。各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统计报表,明确统计标准。

2、业务工作计量化,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图书馆的日常统计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上,缺乏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利用,只会使统计工作的成果大材小用。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是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图书馆实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起到“耳目”和“参谋”的作用。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发现不足,进行反思和修正,以用于指导当前工作及制定未来规划。例如,通过图书馆统计可以发现借阅率比较低的好书,加大这部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既可以扩大读者的阅读范畴,也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根据对读者流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适时调整上岗工作人员数量,确保借阅高峰时段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在岗;对购置的数据库浏览量和下载量的统计,可以分析出订购数据库是否合理,等等。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研究、利用,无疑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更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实现科学化管理[5]。

3、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制度

制定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并使之健全和完善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情报信息研究所,可以将图书馆的统计制度作为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探究。各项统计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馆里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统计,对于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要分类、归档并妥善保存。此外,各个岗位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原始记录,确保原始记录齐全,并建立必要的统计台账,做好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和年统计,定期做出统计分析,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汇报。

4、加强统计人员的岗位素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图书馆专门的信息人才不足总数的 3 %。这种信息人才的短缺不仅仅反映在数量上,同时还反映在他们驾驭信息的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筛选的初级阶段。统计人员应该是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精通图书馆的相关业务,还需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能够灵活分析统计数据。统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能够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图书馆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各种相关培训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岗位素质和工作能力;各高校馆的统计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走访,交流取经,共同提高,以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各省的图工委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普及图书馆统计知识;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让统计人员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规范标准,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学者、馆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期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图书馆统计工作日益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图书馆事业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霞.论“图书馆挽计宣言”对高校图书馆馆统计工作的指导[J].新世纪图书馆, 2012.2.83-85.

[2]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统计我市高校图书馆馆藏情况的通知.深圳市人民政府网站,2013.03.05.

[3] 张玲.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537-539.

[4] 韦晓娅.浅析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29-31.

篇7

一、公共图书馆出现图书乱架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开架借阅背景下图书馆图书乱架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一现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图书馆图书乱架现象才愈加严重,对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1.读者影响导致出现乱架问题

公共图书馆对全体市民开放,而部分素质不高或者对图书馆使用规则不了解的读者在完成图书阅览后对图书随意摆放,忽视了图书序列的重要性,导致图书乱架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图书馆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1]。

2.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公共图书馆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无法对图书馆综合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图书摆放混乱后没有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及时整理,导致图书乱架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3.图书馆馆藏量大但是开架摆放图书空间小

随着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长时间积累,图书馆一般拥有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源,资源占有量较多,但是图书馆占地面积有限,开架借阅模式对空间要求相对较大,导致图书馆馆藏图书量大和图书摆放空间小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乱架问题的出现,限制了图书馆综合服务工作的优化。

二、有效解决图书馆图书乱架问题的措施

针对图书馆出现图书乱架问题的原因,新时期要想改善图书馆图书乱架现象,就应该结合具体的原因积极探索相应的改善措施,促进图书乱架问题的最终解决,为图书馆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读者的图书管理意识

针对部分读者缺乏图书分类管理意识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在图书馆醒目的位置设置提示标语和宣传画等,为每一个进入到图书馆中的读者提供阅读引导宣传手册,在手册中对图书分类和排架问题进行明确解释,让读者能够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图书规范摆放和整理的重要性,进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图书馆图书乱架问题的逐步解决[2]。以某贵州县级图书馆馆为例,其针对图书馆图书乱架问题,就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开架阅览室读者培训计划,并在大厅设置宣传板块,让读者在进入到图书馆时就能够对图书馆图书摆放方面的规范管理形成初步的认识,进而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图书馆图书的规范化管理。

2.加强图书馆图书分编制度建设

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想保证图书乱架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应该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加强图书分编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图书上架规则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能够结合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实际需求改善工作情况,增强工作系统性和规范性,为图书乱架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应该按照图书检索号和分类号等结合不同图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上架规则,对上架图书实施规范化管理,有效避免错架问题的出现[3]。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材质、不同装订方式和不同开本的图书,由于这部分图书极易造成图书乱架问题的出现,因此应该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类型图书进行集中分类管理,增强上架图书摆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此外,在加强图书馆图书摆放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典藏图书布局实施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典藏图书的借阅和使用情况,进而对摆放情况实施动态调整,促进图书馆上架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为读者创造便利的基础上也全面增强图书馆图书摆放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促进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见加强图书馆图书分编制度建设能够促进当前图书馆图书管理质量的提高,实现对图书乱架问题的有效控制,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化发展。

3.改善图书馆图书上架空间环境

篇8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但“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 ,“精细化”不仅求“细” ,更求“精” ,因而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一味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就很难将事情做到极致,创造最大效益。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 ,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

3.要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 ,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 、“刚性化”

精细化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又不止于规范化,还应向个性化靠拢。“规范化”要求用制度来分解职责,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促使每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到位、尽职。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用制度来规范的,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在建立严格、具体、系统的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循的同时,还需要“弹性空间” ,以发挥员工的个性特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去研究、实践、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渗透到图书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之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各项工作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冯镜.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情报管理.计算机科学,2008.09.25.

[2] 尚祖业,李旭.浅谈公关意识与图书馆情报管理.2009.08.06.

[3] 邓路华.图书情报 管理 指标新探图书情报教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04.05

[4] 冯泽泗.图书流通量的理论计算与实际确定.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05.24.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1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05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在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三)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后,使每位员工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二)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三)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制度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一)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精细化”不仅求“细”,更求“精”,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很难创造最大效益。

(二)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三)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刚性化”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11-02

一、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领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育人艺术和教学教研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助手。图书馆(室)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室)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据《广西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中的说明,也可以看出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地方。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学校的图书室更是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场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其中明确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一到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由此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图书室管理人员,笔者深感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凡是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做阅读题、完成习作对他们而言不算太难,而受经济条件所限,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在学校的图书室完成。

二、目前农村小学图书室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各地中小学基础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许多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图书室由无到有,藏书有少到多。但由于各地的办学条件限制,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图书室均由一间两至三开间的教室改建而成,存在馆舍面积不达标的问题,使图书室仍为一个图书储存间,没办法开架借阅;同时,图书室内大多是经年累积的旧图书,或由上级下拔,或由校外赠送,或由校内老师、学生自主捐赠,藏书量根本没办法达到基础建设的要求,有些学校就算达到了生均本数的要求,但从学生的阅读需求来说,可读图书仍大为不足;另外,大部分学校图书室采用一些旧制木架或各种不规范的改制铁架存放图书,配套设施较为简陋,没有达到通风防霉条件,图书易损坏,添置的新书没过一阵子就会出现掉页的现象。许多学校没有正规的图书管理老师,而是由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是任课老师充当,出现管理人员图书管理能力偏低和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大大制约了学校图书室的发展,也让学生对阅读课外书兴趣不大,使图书室的功能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三、建立规范化的图书室管理办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室的功能和作用,学校需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图书室管理办法。根据农村小学的办学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造条件设置图书室

首先,学校应创设条件,按照要求在校内开设图书室或阅览室,尽量选择通风采光好的场所,书架以对向通透的架子为宜。除此之外,为便于管理,图书室管理也应逐步向管理电子化发展,如配备电脑和条形码扫描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等,有条件的也可以考虑进行自助化借阅,如自动借阅。

(二)规范图书管理

图书室中,林林总总的书籍很多,要想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发挥图书室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规范化的图书室管理方法,如建立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室管理员守则等,进一步规范图书室的基础管理工作。只有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图书室业务工作和管理的科学化。

1.建立规范的图书分类及科学的目录检索

为规范管理,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应当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图书分为22个大类。当然,让所有兼职的图书室管理老师去系统学习图书的分类方法是不现实的,目前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参照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的Ⅳ.项进行分类,这个是图书在出版前出版社就已经根据分类方法进行的分类。假如图书上没有在版编目数据项,可以简单地将其分至大类。经过分类处理的图书,已经基本能满足图书索引的需要。另外,应该将图书室内所有图书的基本信息录入电脑,一方面能提升工作效率,也便于打印或下发到班级中作为检索目录;另一方面也为开展电子借阅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

2.多样化借阅方式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图书只有到了读者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目前我校的图书借阅工作仍使用简单的手工借阅(即借出或归还图书使用手工记录的方式),主要有凭证借阅、教师代办借阅两种形式。

凭证借阅,就是图书室给每位学生办理借书证,学生根据自己所办的借书证,在自己班级规定的借阅时段到图书室自主借书;借书后,由学生将所借图书信息填写到借书证上,交由图书管理员核对后即可。借书完成后,学生的借书证统一由图书室按班级保管,待到下次还书后归还给学生,再进行下一次的借阅。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目前我校图书室实行的是三至六年级学生凭证借阅。教师代办借阅,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要求学生集体阅读一些专题资料时,可由任课老师凭自己的借阅证到图书馆代办借阅,借阅的图书由代办老师发放给学生并回收归还图书室,借阅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均由代办老师统一管理和负责。教师代办借阅主要面向低年级的学生。

总的来说,凭证借阅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图书选择与借阅,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喜欢读哪一类图书就借哪一类书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保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这样的借阅方式要对学生进行图书分类的指导,另外还要由熟悉藏书的老师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不然学生就会找不到想看的图书,或是浪费太多时间去寻找书籍。相比前一种方式,教师代办借阅就更省事、更省时间,只需要任课老师到图书室统一借阅、统一登记即可。这种方式之所以面向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不知道挑哪一本书去阅读,有的个子小的学生甚至还够不到上层的书架,所以由任课老师代办借阅。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仍需要管理员给他们推荐一些插画式的注音读物。

3.图书的常规管理

(1)图书入库和登记制度。无论是学校统一采购还是上部门下拨的图书,在新书入库前,都要进行拆包点数,一方面要核对到库图书的数量与价格,方便进行学校资产登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图书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做准备。当拆包点数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图书分类整理,接着进行信息录入。图书在上架前还要加盖馆藏章及图书室流水章,这样既明确了图书的归属,又便于核对馆藏图书的数量。图书也是学校资产的一个大项,藏书量多少也体现了学校文化资产的多少,而且在学校基础信息年报里通常也需要填报该项目。此外,掌握各类在馆图书的数量,更方便有针对性地选购新书。从方便管理员对图书进行上架或索引的角度出发,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图书贴标签,标签上通常手写或打印图书的分类号及四角编码或大类顺序号。目前我校图书标签上贴的是分类号及大类顺序号,采用贴侧签与背签两种贴标方式。以上图书上架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新书就可以正式上架进行借阅了。

(2)旧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由于部分学生对书籍的保护意识不强,平时所借阅的图书会经常出现破损或者脱页的情况,在日常借阅工作中,可以由管理员对读者所借图书进行初步的检查,如有损坏的,可以安排人员进行修补;如果出现一些损坏特别严重的图书,已经影响到后期的借阅,则应该上报登记并作为缺失处理。同时,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要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处理,以此提高师生的爱书意识。

(三)建立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

1.专职负责人。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复杂而繁琐,管理者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热爱图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其他管理员。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管理老师还要兼任教学工作,除了不能保证时刻都在图书室,还肩负着非常大的工作量。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从三至六年级每班选出一至两名学生作为学校图书管理员,承担每天课余时间开放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负责借书班级的借还书以及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还在各班另外安排班级图书管理员,由班级管理员到图书室借出图书,发给班上所需的学生阅读,并做好相关记录。班级图书管理员还可以组织大家在班上进行交换阅读,待全班学生阅读完后,再将书收还图书室,这样不仅很大程度分担了老师的工作,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图书的保护意识。工作出色的图书管理员,还会在期末受到奖励及表彰。无论是管理老师,还是学生图书管理员,都要熟悉图书的藏书分类归档情况、借阅的工作流程及方法。

篇11

1.发展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的意义

十报告从“制度自信”出发,以“制度”为切入点,系统提出了中国民主管理的基本对策。民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读者的普遍追求。民主的实现有赖于适合的制度保障,有赖于正确的对策选择。翻阅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有一个结论日渐清晰:政治发展道路正确与否,不仅关乎民主进步,更关乎国家兴亡。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管理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政治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的实践内容。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有助于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图书馆广泛吸收读者的合理建议,从而推动了图书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促进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培养读者民主意识,在图书馆实行读者民主管理,有利于民主意识在读者中的渗透,从而唤醒广大读者的民主意识,培养读者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从而提高读者整体政治素质。

2.读者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策略

2.1 图书馆可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集读者意见

设立投诉电话、读者意见箱、馆长信箱等;召开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读者代表交流会等活动,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并把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通有效渠道及时的传达给读者,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氛围。

2.2 读者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活动

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优秀读者评选活动、读者有奖征文活动、“爱心书屋”捐书活动、图书馆馆情的介绍和宣传活动、服务质量月活动以及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创造友好、和谐的文化氛围,深化读者对图书馆的感情,以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在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同时,体验人性化的关怀。

2.3 成立读者管理委员会

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是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沟通图书馆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渠道和桥梁,是加强图书馆民主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是学生读者协助图书馆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学生组织,学生读者管理委员会就要争取读者,赢得读者,真正成为读者利益的代表者,宗旨是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协助图书馆开展工作,组织读者共建文明图书馆的助手。

同时,面对图书馆读者发展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图书馆还要重视加强对读者管理委员会干部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图书馆读者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来。应该加强对在职图书馆读者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民主意识和对读者领导的工作水平。

2.4 提升读者民主意识

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需要读者的参与才有坚实的基础,使读者真正参与图书馆读者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读者民主意识,鼓励读者参政议政,并保障他们的权利。繁荣图书馆读者文化、丰富读者生活。结合本图书馆读者文化层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民主思想,鼓励读者参与到民主中来,提高读者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读者参与组织化、制度化,以严肃的规章保障读者参与民利的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发展都离不开读者的参与。而读者的制度化参与是图书馆读者“四民主”协调共进、纵深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宣传、教育和引导读者有序地、理性地、周期性地参与,提高其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读者参与的制度化,从而推动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

2.5 完善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立法

可制定相应的民主管理制度,使图书馆读者的民主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完善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立法,规范图书馆对读者事务指导、帮助、支持的职责范围和图书馆读者党支部自我管理的职责。可以考虑设立“问责制”,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一旦被采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或作出明确答复。议事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代表图书馆进行督促和检查,读者代表也可以定期到经办部门了解议案的落实情况。确立读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图书馆读者党支部的自治地位,并始终贯彻尊重读者的民利、发挥图书馆读者民主精神,推进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

2.6 规范工作程序,实行民主管理

以规范图书馆读者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为重点,通过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切实解决图书馆读者事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与读者关系密切的学籍管理、读者管理条例、奖惩制度的修订等问题,举办决策民主听证会,在充分听取读者意见后现场研究并作出决定或暂缓决策。读者委员席位制度是现代大学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最高形式,读者代表进入到图书馆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的运作过程图书馆读者党支部在读者中进行工作的时候,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用疏导方式对读者进行教育,用协调协商方式解决纠纷。另外,图书馆读者党支部也要实行透明式管理,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让广大读者知晓实际状况,调动读者参与图书馆读者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图书馆读者工作流程化管理,要坚持把读者关注的图书馆重要事务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主体内容。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图书馆读者重点工作的管理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程序,保证图书馆读者民主管理工作按流程规范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