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 09:53: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技工院校一直以来在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的技工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但是,目前技工院校的法制教育还停留于传统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技工院校应该改变目前法制教育的模式,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将法制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2015年10月,某技师学院两名女生发生矛盾,另一女生劝架时被抓伤,其男友得知此事后,便与抓伤人的那名女生的男友发生口角,后来进一步发展到打群架,年仅17岁的高嘉(化名)在群殴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15年3月,某护理学校的学生小荷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肠子上有硬伤,在父母的再三询问下,小荷终于说出自己在学校长期被同学欺负、殴打的事。笔者查阅了媒体的相关报道,发现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反映出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容易沾染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坏习气。同时,也提醒教师要认识到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法制教育的工作方法,使法制教育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不足
1.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内容之外
目前,部分技工院校仍然过多地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展缓慢,特别是未能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出现短板,进而影响了技工院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2.法制教育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大多数技工院校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资金投入上更显不足,这就使得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局限性更加突出,教学方法更加单一。
3.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技工院校大多数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简单,甚至欠缺法律意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不能适应时展对学生法制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进而影响了法制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创新技工院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相关举措
1.技工院校应该努力营造法治的氛围
要创新法制教育工作,技工院校首先要创建一种良好的氛围,在学校管理中应注重依法治校、讲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让全校师生置身其中,日积月累,形成共同学法、共同守纪的习惯,最终实现法律教育工作的目标,使法制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2.加强家校联合,共同促进教育效果
现在的技工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满足。这就造成了孩子自私、任性,心中无他人,更别说孝敬父母了。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家校联合教育体系,班主任、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知道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引导学生
学生的自觉意识、自我控制力是现代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体现。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经过多年的教育都养成了自身的一种处事方式和习惯。教师要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教育更应该侧重于此。班主任、任课教师要抓住新生入学的良好时机,从日常的小事抓起,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4.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69-01
在古代,教化子女是一项重要的家庭事务。为使家族世代繁荣昌盛,古人可谓煞费苦心。留下了许多经典家训,诸如《增广贤文》《颜氏家训》以及近代的《傅雷家书》等,这些体现了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剖析传统家庭道德法制教育与现代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的背景及特点,从社会学的视角论析当代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教育子女的重担主要落到了家庭。在长期的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摸索积累了丰硕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道德教育文化。孔子在《论语》中记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则指出“远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要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第一义;至于科第文章,剖民儿郎自家本事”。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我国古代关于“家训”“家范”一类的著述,公开印刷发行的就有120多种,那些家族谱牒中记载的相关家庭道德教育,更是不胜枚举。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之所以受到上至统治阶级、下到平民百姓的重视,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统家庭道德法制教育体现出家国一体
传统的家庭道德法制教育注重“小家”与“大家”的结合。将家庭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相结合,不仅涵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家庭成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拉近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统一。如先秦儒家推行克己复礼、推己及人的思想,发展到后期出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的论断。宋代更有“民胞物与”“仁者与物浑然同体”的学说。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将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认为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把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孝悌思想带入到社会中,使其得以推广,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传统的家庭道德法制教育认为“孝”是“德之本”“人伦之始”。它不仅指孝敬父母长辈,还上升到了“以孝治天下”的高度,甚至成为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重要凭证和基础。《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首位,因为它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熏陶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齐家”则是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同时“修身”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才学,才可以在社会上大展拳脚,在治国平天下的进程中一展所学,建功立业。
(二)传统家庭道德法制教育体现出与宗教相结合
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家庭道德法制教育中还夹杂着一丝宗教思想的痕迹,如“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子”,郭巨因为家里贫穷,为赡养年迈的母亲,他将自己的小孩子埋在土里。在挖土的时候,竟然挖到了金子……这个传说明显带有佛教的因果循环的思想。宗教思想在反映某种现象的时候非常形象化。因此,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传统的家庭道德法制教育,在家国一体的大环境下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二、当代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只能由家庭承担。由于物质的匮乏、娱乐项目的缺失,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只能是读书学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诱惑也在增加,青少年整体素质教育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归结起来主要受以下两大原因影响。
(一)诱惑陡增的外部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产业的繁荣,诸如夜店、酒吧、游乐场等娱乐场所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青少年一方面年龄尚小、见识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对新鲜事物充满新鲜,稍有放松管束便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而失足。
(二)失于管教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而贫瘠的土壤是不可能结出好果实的。据调查,对吉林省190名`法犯罪学生的了解发现,近60%的学生犯罪是受其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样,在河北省对100名犯罪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将近25%的学生家长有着犯罪前科或是犯罪倾向。由此可见,“问题父母”导致“问题少年”,家庭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古今家庭道德教育的状况可以看出,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结构,家庭法制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法制教育,会培养出遵规守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才。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倾向,是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学生传统道德的修养缺乏,加上社会上非主流文化对学生的冲击,使得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混乱。法律知识缺乏,守法意识淡薄,成为很多中职生的普遍现象。因此,加强中职生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意识,营造和谐守法的社会环境,培养德才兼备人才,至关重要。
一、中职法制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法制教育进课堂,切合学生学习认知心理,是提高学生思想重视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法制教育要取得成效,学生肯学、愿学是关键,而且还要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实践在行动上。中职学校的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上;并且,学生还存在一个普遍的学习认知心理,就是只重视课堂上开设的课程,重视期末考试。因此,将法制教育引进课堂,把它作为正课内容开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同等地位(甚至可以摆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也促进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记忆背诵、实践练习等学习热情,真真正正掌握到要学习的法律知识。只有学生心中有法律知识,脑海中有法律意识,自然在自控能力、知法守法上自觉落实到行动。
(二)法制教育进课堂,对加强学生自觉学习,遵纪守法,营造和谐校园,有重要作用。正如前面所言,通过法制教育进课堂,学生才能学法知法,知法才能守法。学生掌握了充实的法律知识,形成了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在校园才能守纪,在社会才能守法。就中职学校来说,学生的自控力较差,道德素质不高,男生之间更是容易产生摩擦,进而引发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学生通过有效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认识到恶劣行为的严重后果,就自觉地加强了自控能力,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学生知法守法,学校才能对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深一层的有效道德陶冶和教育,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加强法律修养和道德修养,校园才能和谐文明,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才是知法守法的有用人才。
二、多措并举推进中职学校课堂教育效果的有效落实
在坚持课堂教育为主的核心地位基础上,要推进中职学校课堂教育效果的落实,还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广泛的校园宣传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扩大法制教育的效果。
(一)丰富课堂法律教育的内容,完善课堂教学及考核制度。法制教育进课堂,让法律知识成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上下工夫,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作为一门课程,学校不可能像大学法律专业系一样把所有的法律教材都齐备地用来教学。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教材,关键是国家的“宪法”“民法”“刑法”等内容必不可少,同时要配套有相应的、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练习。其次,要完善教学制度,保证充足教学时间。由于需要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较多,这就需要学校形成固定的教学制度,安排充足的法律课程时间,要将法律课程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每周至少开两节课时,并且中职三年每学期坚持开设,形成课程教学的顺承关系;同时,也可增设每周至少一个早读时间朗诵法律内容,确保学生能在三年里学习到充分的法律知识。此外,要完善法律课程的考核制度。就中职学生而言,有考试的课程才会重视,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一定要将法律课程的科目考核设置为考试的方式,并完善平时学习考核以及期末考试的考核制度,增加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发挥移动电信和网络平台,加强法律知识的渗透。人的认知心理存在一个特点,要是每天都重复的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印象深刻。因此,学校可以利用校讯通等移动电信渠道,每天编辑至少一条法律知识信息,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每天增强对法律的深刻认知;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QQ或微信等平台,编辑信息发送到学生的专门帐号上,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此次还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在QQ群或微信群内定期研讨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知法守法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由于是职业教育所以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成学生社会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思想单纯、行动自由,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意识。
(三)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或者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以及家长的意愿他们自觉不自觉的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一般来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没有经历过困难的考验,缺乏群众意识,以为世界是他们的,妄自尊大,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加之辨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给社会带来危害,成为社会的不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因为面对教育对象大多数都是90后的青年学生,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该:
第一、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剖析,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现实贴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将教材的内容加以拓展——譬如“计算机犯罪”,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近,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知道法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采用了 “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讲”,以致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力,丧失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学生认为上课只要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记好课堂笔记,记住老师对问题解答的答案就可以了。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更失去了对文本的理解。殊不知,文本是学习的基本,失去了文本,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无源之水了。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来,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社会单位之一的民办职业院校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除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水平,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法律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径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除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外,更应加强综合素养培育,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在用人一开始虽然重视技能水平,也将此作为门槛之一,但是随着职业发展深入,往往会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行各业也重视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识和素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甚至知识,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法律常识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风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在现实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多数学生遇到侵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有时明知权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储备足够的法律常识,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自我保护。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法律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样助于法制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逐渐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学生长远发展在社会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吃了苦头。由于不懂法律,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不顾法律规定,干违法事情谋取利益,最后自毁前途。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坚持高职教育的目标,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尽管现今互联网+社会对技能需求日益精进,但仍需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培育。特别是目前社会人才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学校就应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对策
1、日常渗透,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法律教育,需通过日常不断反复的管理教育,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作讲座,利用权威知识不断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令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结合专业,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学方式未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法律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课程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比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直接讲刑法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讲与动漫设计有关的权利保护而引发的刑罚案例,跟专业对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日后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引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另外,在教学分班上,一般学校考虑师资情况,在教学班安排下,往往只考虑班级人数,没有考虑到专业分班上。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应更注重专业班级集中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课程准备,也更有侧重。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要刻意分开道德和法律,而应将两者相结合,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的比例,与此同时又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单纯的日常渗透教育以及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关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现法律意识的缺失。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课堂,比如通过选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应模块的法律知识学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课堂形成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办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
[2]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学生综合素质所需。
高职教育在教学目标上与普通高校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别,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也是不同的。普通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一般都涉及文理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自己的专业,但接触其他专业内容的机会也同样很多。因此,普通高校的学生只要自己踏实肯学,就很容易在各方面得到提高,尤其是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这样在将来不管是就业还是升值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毕竟当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反观高职教育,首先是学科的设置过多地集中在强调实际操作的工科领域,其次在专业的教学上也往往仅限于一个方向,而且注重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但是学生所接触的东西过于单调,学习潜力和思考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不利于未来发展。很多实例表明,从高职走出来的学生在起初找工作时能够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技术能力也受领导的褒奖,但是工作很多年后,职位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当然,这里不是引导学生盲目地追求名利,但是我们应该挖掘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这是因为社会对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其拥有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求其有广泛涉猎,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面对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关注,各行各业都在法治方面进行改革,在高职教育中加强法律教学方面的内容,深化高职教育的培养力度,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两全其美。法律在学科设置的大方向上属于文科,法律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具有较强的分析、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过多接触实际操作技术的高职学生所欠缺的。由此可见,法律教育对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是学生未来生活所需。
国家现在之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具备技术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全国各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在大学期间也得到一定积累,他们的就业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高职学生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也很难完全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状况。所以高职学校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更要尽可能地教授在社会立足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其未来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而观察当前的国内发展,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各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对法律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商店购物都与法律有了联系。高职学生踏出校门、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就与法律有了联系,所以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是完全无法在社会立足的。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实例,就是由于高职生因为不懂法律,白白付出了汗水,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高职学生不顾法律,干违法事情而谋取利益,最后毁了前途。这些对众多学生和高职教育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严厉的警告。在处处讲法的现代社会,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高职生们吃了苦头。而如果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将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本身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既然学生的发展需要法律知识,学校就应该将其添加进学生培养方案中。
3.国家法治建设所需。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看,还是从当前国内发展的需求看,法治建设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当前很多国家在政治干预、进出口贸易、货币政策上都是从法律的角度与我国进行讨价还价,国内的很多行业也是基于法律进行各项竞争,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越来越依赖于法律的权威力量,所以国家的法治建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放松的。高职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应该担负起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同的社会责任。从大的方面说,高职生如果在未来从事与高科技领域有关的技术工作,不了解法律知识,就会导致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直接危害国家利益。从小的方面看,高职生在就业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担任重要的管理工作,不注意法律方面的事务,就会影响企业或者单位的利益。从社会风气讲,高职生没有一定的法治素养,在与人交流中或多或少会产生摩擦,给别人以影响,间接地造成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广大高职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单纯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是远远达不到国家长远发展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的,至少在法治素养上,还应该努力去提高,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高职学校也应该相应地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合理有效地加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扮演好学校在国家发展中所充当的角色。
二、加强高职生法律教育对策
1.增强重视程度,添加课程安排。
高职生法律教育的提高首先需要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上文已经充分分析了法律教育的各项重要性,学校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及时将法律教学添加进教学安排,并聘用专业老师或者是有相关研究的学者作为老师。老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针对高职生基础薄弱甚至是零的情况,酌情加以简化或者依从由简到难的教学思路。学生从自身的角度也应该把握当前形势,积极参与类似课程的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自身发展做准备。
2.提升教学方式,结合专业培养。
虽然当前有一些高职学校开设了法律课程,但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不如预期,究其原因,是教学方式未优化,未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比如,给一个土木工程的学生讲刑法就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如果改成讲工程经济相关法律,跟专业对口,日后对学生就很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多使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这些精选的实例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课内外配合,加强学生理解。
对于法律的深刻理解,单一地通过课堂学习,没有什么基础的高职生很难有所体会。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外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其理论运用能力。可以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来作讲座,或者邀请校友来作相关法律重要性的报告,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劲头和自信。对于授课内容,可以定期举办法律诊所等小活动,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仔细斟酌,毕竟高职生不同于专业的法学学生,太难太偏的例子对他们难以理解,以后也接触不到,太简单的例子又巩固不了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无论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国家的大方向来看,法律教学对于当前的高职教育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把握发展趋势,加强相关重视度,及时将工作做到位。从增强重视程度、提升教学方式、结合课内外教学等方面去优化法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法律教育的教学效益,但是这中间也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思考。希望未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教育有助于学生书写能力、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其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涉及内容。”中国汉字历史悠久,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笔走龙蛇,异彩纷呈。书法教学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从理论入手,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了解书法的学问和魅力,教学过程须由浅及深,由易到难,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端庄、整洁、美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书法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做到“八”个字、三个“一”,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一尺、一拳、一寸”“提笔就是练字时”,这些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双姿都不正确,因此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提醒,不断矫正、强化,并给姿势正确的同学表扬与鼓励,还应教育学生爱惜文具及注意书写环境的整洁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
二、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让学生学习写字,也是教育其如何做人。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必须具有坚毅的品质。笔者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述古今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以墨当酱,欧阳询睡碑读帖等,学生在其影响下,兴趣大增。“字无百日功”,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
三、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与毛笔兼修,审美与实用并重。书写是人们用手创造美、用眼睛欣赏美、用心体会美的一个细腻过程,鲁迅先生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书法教学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浩瀚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赵孟頫、吴昌硕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喜欢雄浑的学生写《勤礼碑》,喜欢严谨险峻的学生学《九成宫醴泉铭》等。在长期的写字训练中,学生耳濡目染,心追手摹,其审美能力将逐步提高。
四、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内心体验,包括爱的情感、荣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如低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硬笔写字时,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要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过春节时家家写春联、贴春联。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孤立的,是伴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如在练字时,教师可以放一些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让学生在优美乐声中体会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体验写字的乐趣;在课堂上讲述书法家爱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书法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健康的最大对手是自身无尽的烦躁。而学习书法恰可以使人们摆脱这种不良情绪。自古以来,大部分书画家都可以颐养天年,享长寿之乐。郭沫若先生也曾在《人民教育》中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写字之所以让人静心、专心,是因为书法是细腻的、融入情感的。学生长期学习书法,可以从中感受到“静”之美,从而慢慢沉淀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养成恬淡的性格,这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有益的。总之,科技在进步,计算机、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学习方式,现代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因此,重视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在书法中提升素质,领悟古人哲思,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陈文建 单位: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
职业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属于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教学效果提升,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体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分层教学法,并且要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可为更好应用分层教学法奠定较好基础。下面主要就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在职业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1.1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使学生能力提升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其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能力及水平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区别对待。在传统职业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选择在课堂上进行学,学生统一进行学习,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而言,虽然能够将全部知识较好传授给学生,然而未能够对学生个体差异性重视,其结果就是有些基础知识能力及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可能在课堂学生中无法跟上教师思路,最终影响其教学效果。而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其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重视,要求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需要针对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可对不同能力及不同水平学生均进行较好教学,从而可使所有学生能力得以较好提升。
1.2应用分层教学法可更好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其与基础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方面均有所不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职业人才。因此,若选择基础教育中的学模式,很难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最终所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比较差,在进入社会之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设置不同教学目标,这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可使所有学生职业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最终可使职业教育目标得以较好实现,这对职业教育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应用分层教学法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效果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上虽然得到较好发展,然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积极参与,而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未能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也就无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比较低,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使教师对每个学生均加强重视,可依据不同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均能够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另外,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每个学生个性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及充分发挥,可保证每个学生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参与兴趣,使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得以发挥,最终可保证职业教育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2]。
2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的内容
首先,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职业教育中为能够较好运用分层教学法,首先应当注意的一项内容就是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这也是分层教学法能够得以实现的最基本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分析,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层,才能够保证分层更加具备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在分层教学法应用中属于主要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选择不同层次学生比较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较好基础。此外,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对于教学目标分层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对于这一方面应当注意的就是所设置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确保学生通过积极努力学习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从而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其更加主动参与教学中[2-3]。
3结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职业教学教师,必须要对分层教学中加强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该方法在实际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相关注意内容加强了解,以便能够对分层教学法进行更好应用。
作者:陶琦 单位:齐齐哈尔一重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促进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确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是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一、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相适应
(一)以终身教育为新的职教发展指导思想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人必须通过终生的继续教育,获取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中职教育应是一种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与培训。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国外劳动力就业的状况都已证明,“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所以中职教育的发展应牢固树立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的观念应是职业教育的共识。
(二)以能力为本的新的职教观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普通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而职业教育则侧重技能教育,要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进入一间中职学校的教室,会发现它和普通高中学校是那么的相似,一样的教室摆设,一样的课堂教学,一样的课后书本作业,活生生的把中职教育办成了第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实施培养各产业中间人才(技术员)的专门教育机构,属技术教育的范畴,即在一定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培养目标为各行各业的中间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更加注重的是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积极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重在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二、中职教育课程与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中职教育的课程应根据农村和城镇的需要设置种植、养殖、林业、水产、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汽车修理、电焊等实用技术课。
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所谓系统性就是与技术对象有关的内容要全面。比如:辣椒种植技术内容应包括:种子的选择及识别、种子消毒、育苗方式,移栽技巧、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储存、销售等内容。而且每一个技术环节的知识都一定要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掌握了系统的技术知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在农村或城镇自主创业或就业。
(二)建立中职学校示范基地和实习基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把农村经济中发展得较好的种植、养殖、果林场作为中职学校的示范基地。农村学生也可以把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划出小部分来开展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技术用在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上,并写出试验报告上交学校。带学生到种植、养殖、果林场、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示范点参观,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设备、高效农业组合模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在农村利用荒山、空地、田土、林地、水域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济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三)聘请社会科技指导员对学生进行现身教学。
把农村有名的种植能手、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聘请为社会科技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教学和成才教育。用技术能手的技术专长、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创业的热情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快乐。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到企业勤工俭学。利用学生所学的专长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利用农村的资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优质的原料。比如说辣椒加工厂,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辣椒技术培训,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种植辣椒,生产无公害辣椒产品,企业包回收,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来源,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优质的原料基地,也可以扩大辣椒加工厂在社会上的影响,对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及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五)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潮。
开展科学养殖、种植,技术能手竞赛活动,评选养猪标兵、烤烟大王、西瓜大王、养牛状员、电焊标兵、机修能手等活动,对那些在种植、养殖上成本投入少、病虫害防治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给予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他们的种植、养殖经验,创业成才事例加以总结,在全社会加以推广,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我觉得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创业能力,教育新技术的运用,加强企校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度,发展全民技术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和咨询制度。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85-02
1 涉及行为教学法的内涵机理客观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期,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此担负着职业教育重任的中职学校,责任重大。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中等教育必然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自从2002年由劳动保障部立项,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该校全面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该校的学生进校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缺少兴趣等问题,有些学生对英语还有一种偏见,觉得中职生没必要学外语。但随着中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该校的英语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学生不仅能够完成英语课堂中的学科认知目标,外语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提高。而外语应用正是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八项内容之一,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正是符合现代中等教育的方向和宗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意义更为重大。
2 关于行为教学法的细致规范特征的全面性研究
2.1 行为导向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对自己做好角色的定位。何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即教师在一堂课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拥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对教学时间、教学状况、教学进度等都要有所平衡和把握。例如:在“Sports”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事先就可以在教室中贴一些有关运动的图片,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运动的视频,至此,教师采用的是创建问题情境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Sports”这个词,教师就可以分发之前自己做好的写有运动项目的卡纸给学生,拿到卡纸的学生就开始一一上台来对自己手中卡纸上写的运动项目进行描述,让其他同学去猜,对于猜对的学生和表述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这里运用的就是将游戏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引入课文,系统性地讲解文章,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屏幕上播放有关“Sports”中要学习的生词、句子,让学生分成小组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之前的教学铺垫,学生在学课文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容易。最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2 情境化教学引导单元的构筑和灵活搭接
不管是什么专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实质性问题就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过是在此类群体思维产生模糊迹象环节中,结合现在已经有的知识还有经验,不断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贴合实际生活规律,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布置,着重的将情景化注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是对于每一个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系列考验和长久的贯彻都是有利的。
2.3 行为导向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得格外迅速,而教育也理应将信息技术引用到教学中来,以促进教学事业更好地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显得格外明显。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集于一体,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显得更加直观和生动,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利于创建问题情境,营造更为活跃的教学环境。
3 行为教学法在我国中职英语课堂内部主要沿用策略的合理补充
长久以来,我国中职英语教师的夙愿,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感知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各类实践拓展活动之中,敢于与外部人员进行英语交流。想要顺利贯彻上述指标,就必须时刻关注行为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内部引入的必要性,必要情况下要结合不同学生实际素质和知识完善程度,进行因材施教引导方针进一步改良优化。有关今后中职院校英语教师灵活改造与沿用行为教学法的举措内容将具体如以下2点。
3.1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小组的设置划分
教学示例《Go Shopping》合作学习方法展示实例:(1)成立团队小组。全班共36名学生,分成9组,每组4名学生都编号。不同小组中同一编号的学生重新组成一组,共四大组。(2)确定议题。老师将课文分成4大部分材料,分别为内容两大部分。练习和语言点,分配给四大组,进行讨论。(3)遭遇困难。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将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一一划出来,期间,老师到各小组巡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4)知识整理。学生将各大块知识整理,老师对提出的问题作详细的分析解释。(5)回归知识。学生再回到原来的小组讲解自己负责的部分。老师巡视并纠正学生错误的问题。(6)记忆掌握。教师充分利用黑板卜的语言点,进一步加深记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7)运用推广。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及黑板上的词语提示,发挥团队作用。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简单的课文总结。
3.2 角色扮演与英语情感文化细致化体验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各种角色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并对这些行为的作用进行评价提供有效工具而采用的一种培训方式。它通过设定一个最接近现场状况的培训环境,从而提高学生主动面对现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示例《Asking for HelP》角色扮演教学法实例:(1)课堂教学换到学校操场一角,准备好教学道具(障碍物)。让两名站在道具前面并用布条把他们的眼睛蒙上。(2)教师向他们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去寻找并跨越障碍物。指令为:on the right/left,infront of,behind,next to。near,walk forward,turn fight/left等。最先跨过障碍物的学生为胜方。当学生熟悉游戏后,教师可找学生来代替自己发指令。
4 结语
行为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之上的支撑引导地位的确异常深刻,教师应该不断地采用以及吸纳每类的创新技术设施,并且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学生就会从中建立出自信心,以后就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后退或者停滞不前行。这是现阶段我国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的核心动机,在此应该值得广大中职英语教师以及学生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在我国教育部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上,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刻意地以不追求系统的、完整的语法知识作为淡化语法知识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语文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撑的。至此,文章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出探讨。
二、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语法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在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之中,阅读能力是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缺乏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任何一方面能力都是缘木求鱼的表现。认真对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规律。文言文的教学始终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文章,若教师在此时能够灌输给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与第二个“乐”,在不具备“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两个“乐”字各是什么意思的,如果学生了解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则可以很快地理解:“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第一个“乐”是动词,意思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名词,意思是“乐趣”。又如,在文章《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通过对这个“闹”字进行语法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其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同时也有动词“闹腾”的意味,一个“闹”字体现了两种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2.语法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因为在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所学课程的知识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在书面上表达出来,所以说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重要基础,语文知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个人发展。倘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过于“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逻辑性更强的文字,例如人物速写、科技论文、议论文等,就可能出现读不懂,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初中语文语法的教学现状
由于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这一观点,导致初中生缺乏对于语法的基本认识,很多初中生在写篇作文都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情况下依旧认为语文语法是枯燥乏味的。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语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无法进行良好的把握。部分严重缺乏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还可能出现无法捕捉阅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时常常出病句、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等现象。这些都是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体现。
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时,先要确定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确定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标》附录三就是初中阶段的语法要点,但这个要点描述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丰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课文或是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
2.教学原则
教师要始终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感性的阅读材料中汲取知识,再从这些知识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以求实现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过程。这样做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
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化作较为生动、易于接受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上、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典型语言现象去吸引学生,让其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语法知识以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主观上重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汉语语法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海英.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浅见\[J\].中华活页文选,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