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0 10:24: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47-02

一、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Slash Youth)指的是现代年轻人群不再满足传统的专一职业生活,倾向于选择具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与“朝九晚五、按部就班、从一而终”的职业选择不同,现代的“斜杠青年”玩的是职业跨界,他们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通常用“斜杠”来区分他们同时从事的多重职业和身份。如王思聪:公司董事长/网红/投资人/游戏玩家;韩寒:作家/赛车手/导演;任泉:演员/制片人/天使投资人/火锅店老板;薛之谦:歌手/段子手/火锅店老板/网店老板;赵薇:演员/老板;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Paypal支付创始人/工程师/慈善家。最厉害的当数詹姆斯・西蒙斯,此人在做的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数学系主任时私人创办了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其学术论文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还很有影响力,而创办公司的市值目前已高达650亿美元。“斜杠青年”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是一些85后。他们出生于物质、文化更加发达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这代人的普遍特征是见识多、兴趣广;他们对追求自由的职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愿意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谋生的“饭碗”。

“斜杠青年”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有利于人类摆脱传统从一而终的单一职业对人的限制和束缚。传统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职业往往把人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工作场所,把人变成只能从事单一工作的专业人才,成为产业链中的“螺丝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不具挑战性的重复劳动。在互联网时代,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服务业是不涉及生产,不存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不需大规模合作,个人就可以成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高涨,各类自媒体的风生水起,年轻人只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或技能,即便是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人脉或财力,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成为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斜杠青年”,过上一种自主、多元、有趣和经济独立的生活。

“斜杠青年”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劳动用工模式,让人力资源得以流动起来实现高效率精准匹配。传统单一制劳动用人制度需要对雇员进行严格管理,要求雇员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单一乏味的重复劳动。当互联网的基础搭建完成后,传统在固定时间和场所的单调工作方式被在线、松散、合作的网络模式取代。“斜杠青年”在美国的称呼用不是slash而是gig,意思是“零工经济”(gig economy),目前美国很多青年“再也不正儿八经上班了”,他们可能在一家大公司做技术的同时,也在为多家小公司做产品、做HR、做行政、做运营等。国内兴如旅游服务、运动健身、教育咨询等平台,使得很多拥有相关技能的人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国内“斜杠青年”最多的领域。有机构预测,未来全球自由职业的市场将达到3万亿元规模。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职场中,员工可能大部分都成为自由职业者,而非仅受雇于一家组织。

二、怎么做“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多重生活、多重职业是扩充生活维度的方式。随着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后,将有大量人才涌入“斜杠青年”的大军。调查显示,“斜杠青年”一般都是用于很强自控能力的社交达人,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流露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对生活充满热心和热情,无论生活中出现怎样的麻烦都能很快被化解掉,兴趣广泛、经历奇特,善于自学。所以,“斜杠青年”并不是将自己的职业侧面简单罗列,而是真正拥有多种行业间平行切换并获得价值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呢?

1.一般花80%的精力在主业上。“斜杠青年”不是一块遮羞布,不要让它成为你一事无成的借口。贪多嚼不烂,啥也干不好,白白耽误了自己的职场前程,错过成为专业人士的机会。职业是指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分工,为社会创造价值,并获取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精神生活需要的过程,是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价值回馈的。正所谓商而优则仕,唱而优则演,第二领域的开辟的前提,是现有第一领域做得足够出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拓宽视野、学习知识和练习技能。

2.用现有的资源突破行业壁垒。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一切懂从0到1,有点不现实。跨界,也要讲究专业,否则不是跨界是混事。“专业的优势在技术,跨界的优势在兼容。”“斜杠青年”不同的工作虽有差异,但性质大致相同,远没想象的“不同职业工种切换自如风生水起”那么邪乎。因此,“斜杠青年”增加斜杠通常要以主业为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从1到2,接2连3。一方面,可以用同一个能力叩开不同领域的大门;另一方面,可以把不同的价值提供给同一批人。

3.要结合兴趣爱好做想做的事。不同职业在网络时代都有互联网介质下的版本升革新。相比以往青春困守格子间,现在的青年有更广阔的网络红利分享,可以足不出户多角色多工作转换,这是这代青年的大幸。但每一道斜杠的增加都应该是兴趣导向,而不应该是金钱导向的。建议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加斜杠。尤其是在新领域的新技能仍不熟练的时候,需要慢慢打磨和点点累积。在开拓新领域的初期,将有一个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开始,只有有兴趣才能使自己坚持到收获价值回报的那一天。

三、大学人才培养之策

“斜杠青年”意味着从业者“一专多能”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大学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某个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要求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动态要求。

1.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和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的道德品质,具有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文理贯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承受挫折和不怕失败的能力。

2.要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要打破线型单调的程序教学,应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师生互动,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结合起来,把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重构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生认知及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体系。

3.要引导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知识、方法知识,以及人文素质、道德情操、健康心理、优良性格、顽强意志等。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建构,必须要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状况,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各种资源条件,通过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

参考文献:

[1]J Th. CYPN: Councils slash youth services spending by a quarter[J],Children & Young People Now Jan,2011(10):587-612.

[2]B Sweeney,J Holmes. Work and life in the clearcut: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the northern Ontario tree planting industry[J], Canadian Geographer,2008,52(2):204-221.

[3]ZW Jia,XW Jia,YX Liu,C Dye,F Chen. Spatial analysis of tuberculosis in migrants and residents, Beijing[J],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14(9):1413-1419.

[4]缡赖.“斜杠青年”职业定位新趋[N].光明日报,2016-03-11.

[5]江林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能[J].职业时空,2010,(10): 20-21.

[6]张建政,张博,崔兴凯,武艳艳.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就业竞争[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

篇2

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价值和功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将知识等同于智慧,进而将智商的高低作为预测个体后天生活成就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智商高、学习成绩优秀者业绩平平,而智商一般者往往成绩斐然。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统计,提出了情商(即情绪智力)的概念,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而且要有较高的情商。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的开发一样,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但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教育又不同,因为情绪智力主要跟人的情绪的驾驭和环境的适应相关,培养的是学生的某些特质,如耐心、爱心、宽容、分享、自信、团结、协作、抗挫折能力、适应性、自控能力、责任心等。正是因为情绪智力教育不像智商开发那样便于操作,所以很多大学只是在情绪智力教育的某些点上做了一些工作,不具有系统性。

非系统的情绪智力教育的缺陷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可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的情绪智力特质,零散的情绪智力教育未必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把这些点连成线,再把这些线连成网,最后把这些网组成面时,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出其中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大学生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并将此作为办学理念之一,注入到当代人才发展教育的观念之中。因为人的发展教育必然是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以自强自立、适应社会为准则,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环境变化的诸多要素产生的根源,把教育从灌输转化为怎样让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长上来。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情绪智力能给大学生带来健康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竞争。情绪智力是一个人有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因此。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还是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其意义都是很重大的。

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

(一)大学生的自我感知力。

大学生已具备情绪的自我感知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大多具有移情的能力,不仅能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能用心灵去感受,但也存在一些自我情绪认识不足和自我评价有失客观的情况。如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是被宠爱的对象,到了学校后,没有了父母的照顾,难免会手足无措,对他人和环境持漠视态度,心理的包容性差,缺乏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随着自我认识的深化而调整和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大学生的情绪控制。

大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但面对压力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素养,对于情绪情感体验深刻,加上社会和自我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因而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具有一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心理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为基调,能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心理未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性较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由于对情绪情感缺乏妥善处理的能力而跌至失望的谷底,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的自我激励。

大学生能积极地进行自我激励,正确对待竞争。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但也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大学生乐于从事学习、工作和其他实践活动,能胜任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并逐步提高效率。也有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缺乏自我激励或抑制冲动,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低,往往容易半途而废,经常表现出对工作学习的厌倦情绪。在面对竞争时,他们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常常以消极情绪逃避现实,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惰性。

三、开展情绪智力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良好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与实现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能否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增强自我激励和心理承受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感受敏锐、情感丰富的青年群体。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物质文明上的实惠,而且由于社会利益的调整、竞争压力的剧增,也给他们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以促进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进而增强学生的耐挫力。不仅是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四)开展情绪智力教育,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

大学生受社会信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和强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日益普遍和深入。因此,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校园社团引导。

社团是大学生中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而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它也是推动情绪智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充分自由沟通、广泛交流,拓宽了交往的渠道,促进了良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篇3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知识内容更新的越来越快,这些外在变化对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说,面临着更高的挑战,需要根据产业技术的要求整合各学科、各专业知识,使大学生既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期培养出具有多方面能力、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优秀人才。

近年来,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观点,把自己的办学方向着眼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高等教育的形势变化,紧跟社会步伐,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适应职场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素组成

1.1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是走向这一行业的基础,基础知识不单单是指对某一领域知识的了解,而是与其他相关知识体系互相联系,组成一个多维的知识体系。

1.2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运用到真正的实践中去,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实践能力是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值是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检验。

1.3社交能力

所谓社交能力,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与其他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4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人们在某一个特定的团队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努力,相互支持以达到该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随着现代劳动分工的逐渐细化,团队合作在企业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一件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凝结着众多人的汗水,所以,大学生想要在社会工作中获得认可,就必须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

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2.1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

2.2紧跟时代步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在发展,对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保持原有的办学特点的基础上,面向实际应用,突出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了解目标市场需求,做好人才定位,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层次分解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更加注重知识的延展性,把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提高知识的转化能力

首先,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素质。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端教师的任职数量仍有待补充,学校一方面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聘请一些任职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辅导年轻教师,或者通过培训、职业资格的考试来提升年轻教师的知识及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适当引进企业中一线的工作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把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教学手段更多样,教学效果更理想。

其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教学特点的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的基础。(2)兴办校外培训基地。根据学校设立的专业特点和社会服务网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场所,实现产学研一体化。(3)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由企业提供基金和项目,学校提供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这样,学生便可以获得企业实习的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还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教学,是指学生要有一个相对开放的时间、空间,自主选择相关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式实验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独立拟定实验方案,学生之间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举出一位负责人,共同设计实验流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发表任何评价,只有在学生提出请求时,给予一定的启发与引导,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2.4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学习之余,教师应该多组织学习进行课外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设定一些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归属感。

总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始终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为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篇4

艺术欣赏类课程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少高校针对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何为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的形象。

《影视音乐欣赏》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类课程,正因为“新”,所以,《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依剧情的发展创作出来的,它的特殊本质体现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中。我们更可以用音乐去感受电影、电视,体验到纯音乐所不能够达到的想象领域,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诸多特性,充分发挥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魅力。

电影、电视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带来音乐,影视歌曲就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以传媒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从早些年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主题曲)、《牧羊曲》(电影《少林寺》主题曲)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地热播,致使万人空巷,其主题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插等等,直到现在影视音乐几乎已经侵占了普通百姓的整个视听领域了。这些优秀的影视歌曲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也使影视剧本身大放异彩,但反过来,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影视音乐的传播。近年来,有几部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认为此剧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剧本好,演员优秀以外,电视配乐真是为其添色不少。此剧曲作者作曲家关峡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片头、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响乐为电视配乐,以“主导动机”的专业创作手法,把影视音乐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这非但没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现象,还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恰恰是这种直指人心美好音乐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燃烧激情,亦在欣赏音乐时得到审美享受。

三、《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等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关系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因此,《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优秀的电影、电视主题歌和插曲,往往是画面的补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要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来欣赏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大多具有地方色彩与时代特点,这也是欣赏时应当细细品味的。

在《影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听、看、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作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优势

(一)影视音乐审美的普遍性、通俗性与教育性

作为“声画合一”的艺术,影视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样式对受众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带给观众无法拒绝的视觉奇观和听觉享受。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观众能更加容易的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上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影视艺术在听觉上也能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精彩的人物语言都能给人以娱乐享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影视作品传播媒介逐渐普及开始,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宏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以深刻的 内涵唤起观众深入地进行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处境问题的思考,并予以启发,深受观众的好评。它们的主题音乐或优美抒情、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粗犷浑厚、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歌词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而被观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与生俱来地具备了丰富深刻极具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其主题音乐更是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使影视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一曲《英雄赞歌》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的王成《让我们荡起双浆》使人们想起祖国的花朵,《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记起了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完全不依靠理性的说教,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的情感自觉的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得到统一。许多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众传媒的基础,更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看来,不管是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还是作为欣赏者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无形之中把教育性看作为影视美的重要因素。

(二)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62-02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而经济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相对优势。大学生是未来国际竞争中主要竞争力量,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1]。

素质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除专业技能以外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年来,北京城市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四个教育的理念:有效教育、适合教育,实用教育和全人教育),以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分”为杠杆、“理论授课”为基础、“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的素质课程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城市建设人才。

一、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以培养大学生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素养为目标,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要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理想和实现“中国梦”的远大志向;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和热忱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当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尤其是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接收到的各种舆论信息更为复杂,除第一课堂中的思想政治课以外,我校在素质课堂中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及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及学生骨干开设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政解读等课程,更加深了“90后”大学生对党的理解,引领他们学会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人们的能力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素质课堂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实践环节,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即间接经验用在现实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在素质课堂的实践环节主要培养了以下能力。

1.学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会产生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更新,也会同时产生一种边际效用。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反过来这种促进又会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学习能力始终保持持续提升的状态。

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的体现在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面,而社会实践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困难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要独立思考,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既包括创新的潜力又包括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捕捉到新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事物的本质,寻找新的方法、方案、计划或观点[2]。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校在素质课堂中开设了学术科技及创新创业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给予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及兴趣爱好,将创业的理念付诸于行动,积累经验,为毕业后顺利的融入社会,更好的实现创业梦想打下基础。

3.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校园中的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主要有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但是步入社会后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社会人群[3]等。我校的素质课堂中开设了人际交往课程,理论授课主要涉及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原则、注意事项等,但是仅凭教师的讲授就如同在岸上学习游泳、纸上谈兵一样。因此在理论授课结束后以学校各种社团为载体,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大胆走出校门,有机会与社会各种阶层的人接触,学会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进行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能力等一系列互动过程,同时不断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增强社会适应性,能够正确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3]。

4.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学业和事业的基础,也是日后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学校根据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在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验证、巩固、深化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使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强化,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位置和将担负的社会责任,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合理调节自我期望值,纠正自我意识的偏差和失误,缩短与现实社会的距离。

三、加强自我认知,为职业规划能力奠定基础

本校素质课堂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授课形式上,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较高,在知识向能力转变的过程中,通过素质课堂的实践环节,学生对自身性格、兴趣、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有了直接的感受,这些感受便是自我认知的初步概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了对职业、岗位需求的感性认识,结合第一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的学习,将自己和职业联系在一起,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高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不但要培养青年人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4],素质课堂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优势,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立足在校期间的能力提升,更要注重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城市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吴威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3]徐超,罗燕.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版),2008,(10).

篇6

一、演讲概述

演讲学是以演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所涉及到的理论面宽且广,如哲学、美学、语言学、文章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这些理论对演讲学都有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许多专家人士曾借鉴朗诵、话剧、评书、相声等艺术门类及其表演形式来研究演讲现象,总结演讲规律,以达到指导演讲活动,推动演讲事业蓬勃发展的目的。演讲学可根据演讲内容、演讲目的、演讲场合、演讲形式将演讲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辩论演讲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演讲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都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演讲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交流方式,也是人们传播真理、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重要工具,在某些特殊场合,它甚至还是考核人才、选拔“将帅”的一个重要标尺。的确,演讲在思想推广、文化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一个人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面对广大观众发表意见,抒感,从而达到感召观众,甚至唤醒民众的一种艺术化的口语表达活动。在演讲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之外,相应的体态语言也是辅助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态语言是指演讲者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这在演讲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大方、得体、优雅、恰当的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演讲者在阐发思想的同时有一种动态美。

演讲活动要求演讲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非语言综合性素质。在我国,CCTV杯英语演讲和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的开展,对于培养来自不同院校的各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和促进,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其成果显著,令人瞩目。

二、演讲与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使演讲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使演讲取得成功的一个有力保障。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然而要想做到这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往往,许多学生在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能说会道,可是一到了台上,在众人面前进行演讲,却不由自主地出现怯场、紧张,有的还伴有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脚颤抖、手心冒汗等身体不适的症状。有的学生面对观众时大脑一片空白,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不敢直视观众,最后不得不尴尬退场。这些现象都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说明许多学生从小到大虽然专业知识学了不少,但是却不具备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能力。这类问题的出现有很多潜在原因,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此就没有勇气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话;有的是由于缺乏当众演讲的经验,对演讲的方式和环境不了解,未登台就先被自己想象中的困难吓倒了,产生了心理恐慌;有的是怕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招人笑话等等。对于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其怯场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其实,有的学生惧怕演讲也并不等于他们不想尝试演讲。学生心里也很清楚:任何能力都是练出来的,不练哪来的能力?他们也想通过观摩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

演讲是集众目于一身的活动,对每一个具有表现欲的年轻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吸引力,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提供的多不多。有表现欲是很正常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哪个没有表现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克服怯场心理,通过演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展示个人能力。具体做法有:采取阶梯式教学方式,由易到难,从小组个人命题发言、各组代表发言、个人命题演讲等活动逐步过渡到即兴演讲、论辩演讲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会逐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每次演讲活动之前,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在各个环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也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性演讲,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请演讲名家做示范,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或提问来解决或排除自己内心的困惑。这样做,都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演讲活动中来,人人机会均等,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并及时表扬学生在演讲活动中所取得的进步。初学演讲的人特别需要鼓励,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欣赏和激励上。学生在体验和享受演讲给人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无形中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改进。

Crane(2000)曾经提出,演讲者的自信是使演讲真实、有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确实,学生所参与的任何一项“个人风采”展示,都离不开自信。自信心强,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学习上能够突破自身局限性,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就演讲活动的功能来说,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到主动参与,从不适应,紧张、害怕,到表达自如,有思想,有见解,说明其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相对于没有参加过演讲活动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可贵,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在特殊教学环境的刺激、促进之下,可以很快地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质的突破。

三、演讲与思辨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也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演讲与思维关系十分密切。演讲是依赖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因此,对语言的质量就不能没有一定的要求,语言越是吸引人,演讲效果就会越好。

一个人的学识和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由粗变细,由弱变强,通过读书学习,思想亦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但这些都要经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训练,正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演讲正是锻炼和展示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演讲者一方面可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优秀的演讲者往往都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联想能力,善于旁征博引、以古喻今,善于运用不同的理念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观众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他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严密的思维逻辑,紧紧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震撼。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演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演讲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可以越来越强,有的人甚至真的可以做到像成语中所说的“出口成章,辩才无碍”。

然而现实当中,笔者发现许多专业基础知识很好的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却表现出许多问题,如内容古板,思想肤浅,爱说套话,缺乏主见;或者有的人虽然口头上滔滔不绝,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信马由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目的性不明确,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这种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恰恰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甚至也包括中小学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病――长期的模式化教学和应试教育往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越来越缺乏个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对现实中的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甚至都懒得分析,也不会分析。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能说这是一种好习惯吗?能说这样的学生能力很强吗?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能把他们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吗?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往往被人们视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那么栋梁之才又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头脑”呢?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的一些补救措施就是,在日常教学当中,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记录自己对某些新鲜事物的观感和见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思考能力。换句话说,这等于促使学生将“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光学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一个人在吸收和掌握各种学问的同时要善于思考,甚至敢于质疑权威,对各种问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将来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

四、演讲与体态表达

对演讲者来说,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体态语言也是表情达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说明体态语言在演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当一个演讲者将自己置于大庭广众之前,其仪表、姿态、神情和动作等等,哪一样能说是无所谓的呢?演讲者只有掌握好所有这些方面,才能给观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增加一分“美感”。

当演讲者走上讲台时,应该步伐均匀,速度适中,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双臂自然摆动,做到大方、从容、自信;切忌低头哈腰,左顾右盼,忸怩做作,身体前后摇晃或左右摇摆,更不能将手插在裤兜里,这些都会给人一种不自信、轻挑或懈怠、散漫的感觉,直接影响演讲者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要挺胸收腹,男士应双脚自然分开,与肩等宽;女士则站成丁字型最为合适,可给人一种坚定、自信的感觉。切忌身体向前倾。必要时,可以稍微移动脚步,但不宜过多过快,否则也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演讲者与观众之间的目光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演讲者因为害怕、紧张,或缺乏训练,一上台眼睛就直盯着天花板或对面的门窗,他们是一句一句地背讲稿,精神上倒是做到了专心致志,但却根本顾不上看观众的反映,更谈不上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和交流,这样的演讲,其效果又怎么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呢?不但不会引起共鸣,甚至还会导致演讲失败。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通过目光交流,观众才可以看到演讲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演讲者的真诚、自信和坚定。对演讲者来说,目光交流是其带动观众情绪,与观众实现精神互动的最佳形式。在演讲过程中,如果说一个人善于用自己的目光和观众交流心曲,那么,其演讲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感染观众,甚至会征服每一位观众的心。

以适当的手势配合演讲内容,不但可以抒发演讲者本身的情感,还可以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甚至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演讲更加完美。这也是体现演讲者个人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须注意,手势、动作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会显得张牙舞爪;过小会显得缩手缩脚。在使用体态语言时应尽量做到少而精和优美典雅,切忌动作过多过滥,喧宾夺主。

若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演讲动作,这无形中就训练了学生的风纪仪表,有助于他们在学生阶段就培养一种良好的风度和气质,将来成为真正的“文化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英语演讲活动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使演讲成功,学生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使演讲成功,学生须克服自卑心理,在训练和表达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这就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强化了他们的表现欲,即使是沉默寡言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变得爱说爱笑,更加活泼可爱;为了使演讲成功,学生还要学会运用体态语,善于和观众进行目光交流和互动,这就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增加了个人魅力。鉴于此,在高校英语课堂上,无论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更多地开展演讲活动,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演讲学编写组.演讲学[M].太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篇7

1.1 非理性因素的概念 非理性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人类非理性的心理现象, 包括人的意志、欲望、情感、情绪等, 另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包括人的直觉、灵感、顿悟等[2]。非理性因素是不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的,是意识主体非逻辑性、非程序性、非规范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非理性因素与自觉的理性意识相对,不受人的理性所控制,但对人的社会生活、社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是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3]。而人的认识过程就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在认识的辩证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1.2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激发、驱动和控制的作用。在我们的心灵领地里,非理性因素处处可见,并且还呈现出了纷繁复杂的现况,我们心里的天平一定要保持平衡,拥护它的积极方面,回避其消极一面。例如,乐观的心境、坚忍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情绪往往就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不过,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大学生应该坚持正确的认识方法,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运用其积极方面增长我们的见识和才干,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2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在面对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在面对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很容易将自我的利益放大。出现道德滑坡,诚信出现危机[4];自私任性,惟我独尊[5];一个人为中心,感情淡漠;缺乏正义感、民族意识、责任感等。

3 正确引导积极地非理性因素,规避消极的非理性因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非理性因素的驱动作用、激发作用还有控制作用都能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我们生命中乐观向上的态度,控制我们消极的负面情绪就可以进一步地完善我们的心理素质,增强我们应对挫折和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而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意志等因素也促进了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关注我们的情绪、情感,促进自身心智健康发展;关注……总而言之,始终坚持科学正确的非理性因素作用原理的指导就是全面发展我们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事物的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反过来,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认识能力的提升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了较高的综合素养,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更加开阔,我们的认识也将不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多的是剖析其背后的深意。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我们认识过程中积极的非理性因素,从而使我们达到更高的认识境界。

4 感悟

一名大学生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明显变化,也有心理上的悄然改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我们的认识观也在逐步完善,日趋成熟。而在我们对于人、事、乃至世界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就我而言,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系专业的大学生,我更是有着切身体会。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我们这个专业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瞬间灵感火花的迸发,非理性因素积极作用中的激发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独到的直觉、灵感,另类的视角,这些不可名状的,非逻辑性的情愫往往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思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打破沉闷,给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最近我需要发明一个创意镜头,想了很久还是毫无头绪。然而,当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草坪上跳绳的时候,仿佛有什么触动了我,我突然就有了一个奇妙的构想。草丛间的小生物们,它们眼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能以它们的视角看世界呢? 于是我用跳绳拴着摄像机将其抛出至抛物线,落入草坪后又拉起,记录下了一次“草丛奇遇”,完成了一个独特视角的创意镜头。其实这只是列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灵机一动”。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性,较之从前的学子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感却不坚定;富有创新精神,但往往缺乏持久的意志力;热爱生活,但抗挫折能力却并不乐观……这些在我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也有着这样的种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非理性因素来进行“自我救赎”了。不仅是我,还有和我一样的大学生们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地运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将科学理论内化为实际行动。在策略上,千万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控制作用,应当自觉端正我们的生活、学习态度,努力加强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目标,控制自己消极和错误的情绪,刺激自己积极进取的情绪;在方法上,更是可以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中情感、兴趣和爱好的积极诱导因素,将其作用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相信长期的锻造可以使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收获更加成熟、睿智的人生。

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实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一招一式皆可展现我们的综合素养。这也再一次地提醒我们,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我们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日后步入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过硬的综合素质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更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所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关于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的研究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我们也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坚持积极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这将指导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塑造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蔡景华论.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38(10):133-134.

[2] 解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非理性因素的培养[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3):102-104.

[3] 高雪梅,奚晓岚.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92-94.

篇8

一、背景和意义

1 地方工科院校人文交流氛围不足。由于工科院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及所学专业与课程的局限,工科大学生对外交流不够;工科院校人文类、艺术类等熏陶大学生情操的讲座及活动缺乏,工科大学生性格内向,举止矜持,不善交流,这一趋向增添了教师对工科大学生英语教学的难度。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工科大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促进锻炼他们自由表达、生动展现的实际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外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2 当前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较低。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各校通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学生在真正的英语交际中仍然是“金口难开”,扩招以来,施行大班上课,学生锻炼的机会更少,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处于尴尬的境地;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加强训练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要发挥英语课的优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动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3 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许多大学生课外方面的许多社会知识欠缺,在公共场合时自信心不足。

英语教学具备先天性的语言、人际交流特点。如果搭建英语演练平台,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可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

4 构建课内外英语演练平台,有助于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以英语课堂为教学改革的主战场,重新认识和构建英语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地位、教学内容和展现程序,强化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演练”的理念。创建和实践综合场景任务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出在课堂上引人多彩的教材活化内容,使课堂成为大学生锻炼英语实用能力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学习英语知识、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科技和人文知识,起到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作用。

二、研究与实践

1 任务型互动式课堂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和互动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互动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任务型互动式教学,在于通过给学生制定合理的“任务”,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教学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在互动中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赋予学生学习的冲动和创造性。学生登台讲课是我们研究实践的任务型互动式课堂英语教学模式之一。

我们遵循“兴趣第一、场景真实、任务具体、目标明确”的创建综合场景原则,制定“分组备课、轮流登台、限时限量、优胜劣汰”的演练办法,2006年首先在本校新生材化06-1、2和行政06-1、2两个大班进行了五轮学生讲课试点,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精读课文)。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先分组备课,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选出代表(轮流制)登台讲课。教师作最后点评。前几次的登台讲课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讲课经验。在老师耐心点评和不断鼓励下,学生表现越来越好,不少学生表现自如,充分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

2 任务型自主式课外英语演练模式研究与实践

自主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能控制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服务,能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自主式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外英语报刊阅读是我们搭建的自主式课外英语演练的平台之一。在销售量较大的《China Daily》和《2ist Century》两份英文报纸中,选择了内容丰富、展现时代,难易适中的《2ist Century》英文周报,于2006年在本校大学生材化06-1、2班和行政06-1、2班进行试点。与讲课任务分配相类似,分组进行,两组一份周报,每组任务相同,以便组员能互相探讨。基本要求是“分解栏目、精泛结合、完成笔记、分享成果”。起初难度较大,生词较多,背景知识贫乏,不少同学有退却心理。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重点讲解,从而使学生逐步了解了英文报刊语言的特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开阔了眼界。

篇9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32-02

素质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既具有先天性的特点,也具备后天的可塑造性。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我们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要把每个大学生都塑造成一模一样的人,而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的个性品质。

一、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创造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要具备马列主义的基本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大学生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人文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底蕴;身心健康素质是指大学生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创新素质是指大学生要具备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意志品质,应具有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这几个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身心健康素质是保证,创造创新素质是关键。

所谓“个性”可将其理解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指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1]。个性化发展是指学生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它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激发潜能。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指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前提

应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造创新素质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大学生应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保证个性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其次,大学期间的学习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自主性与选择性,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是为了兴趣而学习,是为了未来而学习,为了成长而学习。只有这样,其个性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再次,个性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而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最终表现是获得创新能力。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说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个性获得发展。

2.个性发展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

个性是创造的源泉,而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创新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当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掘,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激活时,其才可能发现新问题,做出新成绩,也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2]。个性的充分发展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

二、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路

1.环境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形成除了先天的素质基础外,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3]。笔者认为,以大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从环境入手。

(1)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虽短,却道出了一个道理,即人的存在离不开环境,同样环境也须人的改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所学校的校训、校风、校纪等都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体现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具有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对师生来说是无声的课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2)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成长环境

篇11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三、笔者的几点建议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