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0:05: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职业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跟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进步,新媒体教学已经被普遍应用。新媒体时代下,对教育的影响巨大,教育的模式逐渐改变,从最初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运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新媒体时代下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为符合时代的发展,都在进行改革。新媒体是在报刊、杂志、电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通过网络的形式,利用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各项服务。新媒体通过移动网络,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新媒体具有高效性与及时性。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庞大,实现海量信息共享,先进的网络技术,有利于公司企业、政府、学校,进行办公与教学,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提供便利。新的教育模式,利用视频、图像、动画等媒体方法,向学生传达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新媒体时代下,教育模式的改革,最主要的便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计算机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的特质,因此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更能体现其主导作用。新媒体技术,不仅使得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还使得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正在进行创新改革。
二、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1.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多样性。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讲解对应实际的上机操作。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性的知识理论,相对较难理解,并且计算机操作流程,也相对复杂,因此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要求较高,特别是重点难点的讲解部分。而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化,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势展现出来,将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的部分,进行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降低教师讲解的难度。新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知识,并印象深刻。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更具有多样性,课堂内容具有丰富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大大提高计算机职业教学的质量。2.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互动性。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相。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具有较大的区别,新媒体使得课堂需要较多的互动环节。计算机传统教学,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上机操作,而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3.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实用性。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新媒体时代下的计算机教学,不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目标上面,进行变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人民的工作生活离不开网络。因此新媒体的应用,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计算机作为新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突出其实用性。在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中,应增加新媒体知识,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提高计算机的实用性,也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将新媒体的技能学习,与知识理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面,增加有关于新媒体的知识内容,例如微博等交流平台的操作管理,以及如何制作H5页面等。
三、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变革
1.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给计算机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新媒体教学,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要对所传授的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并且仍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这样的方式,与新媒体教学的含义并不相符。新媒体是交流的平台,需要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评论者,都具有发言权,将自己的思维传递给众人,便是新媒体时代的力量。计算机教学也应该结合这一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计算机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变成现实,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成就未来。2.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模式,在教学评估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是笔试与上机操作俩部分组成,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测试,将计算机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操作行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的学习不仅是操作流程的学习,还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创新,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创造出自我作品,大大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大有益处。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是将技术、创意、知识、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的考核,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以及操作水平,还应该对创新的表现性进行考核。将学生的计算机表现性,以及对应的创意作品,作为一种评估方式,加强计算机评估的难度,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主要是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多样性、互动性、以及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8-0084-01
1大数据时代解读以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1大数据时代定义及特点
“大数据”于2011年被麦肯锡全球研究机构正式定义和提出。所谓“大数据”就是指那些数据规模特别庞大,大到应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无法对其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大数据的特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4V,分别是Volume(大量话)、Vari-ety(多样化)、Velocity(快速化)、Value(大价值化)。人们通过研发新技术来分析和管理海量数据帮助人类更好的认识和改变世界,尤其在经济领域将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1.2大数据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教育理念和思维发生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来开展,但这些经济往往缺乏科学性,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对海量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挖掘知识,找寻其中的联系与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2)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教学地点不仅限于学校和课堂。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线课堂、微课,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尤其是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平台以及自媒体出现以后,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交流与沟通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专业是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从以计算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人类长期存在的思维模式分为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计算机思维也将成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性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培养时,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2)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逐渐发生转变,从以猜测假定为基础的认知方式向以事实为基础的归纳总结方式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早已脱离了时代背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更愿意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探索与尝试来验证教学内容。(3)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学生们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不受学校与课堂的限制,从而给专业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挑战。
3未来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3.1调整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提升。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自制力不强,没有明确的学生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教师有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这可以说是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逐渐从知识的拥有者向知识的收集者和编辑者的方向转变。职业院校可从改变基本的教学方法着手,例如讲授数据库基础知识时,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制作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重复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实操练习,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得以实现。
3.2搭建校企平台
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不能闭关锁国,应该多给学生制造实践学习的机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实习情况,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到全面掌握。因此,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课堂教学建设中来,学生们通过亲身体会,将他们对职业院校的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反馈给学校,学校再通过“大数据”进行教学改革。
4结语
综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教学在职业院校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做好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存管机制。同时教师之间应注重协助和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61-01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重视计算机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掌握相关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当前时期就业和发展的必需基本素质之一。职业院校作为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的主要输送者,如何培养出具有优秀和全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素质人才成为其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相较而言,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更加注重实用性、通用性,且该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是其他学科或专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把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是加强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保证。
1计算机专业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高等院校扩招分流生源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入学门槛逐渐降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员数量及质量都大幅度的下降。加之部分中职学校审批不严格,盲目扩充,致使计算机专业招生生源的专业基础差且认识不足,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又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此造成了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率逐渐降低。
首先,在教材选取方面,教材是教学之本,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关系。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沿袭了学科课程的设置方式,一般情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所学的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相关配套教材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编写,进而导致内容过于单薄,过程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
其次,在课程安排方面,虽然学校尽量保证对教学课程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开设,但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式决定了中职院校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配置的教学条件等很难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这就限制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兴趣不够。目前由于学校财力有限,大部分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设备只是最基本的设施,不仅老套,甚至有的因为长久使用而导致功能不全。这样的设备环境,这样的配备资源不足以引起原本就对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
2对计算机职业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综台性学科,计算机技术可以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种高效工具,因而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故对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属于实践性教育、应用性教育。但是我国的计算机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取通常参照和借鉴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但是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系统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这与职业教育的初衷相互矛盾。
研究数据表明,计算机行业所需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其人员占比可以占到所有计算机行业人才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这些工作在生产、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第一线的,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对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新定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
3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理性定位分析
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3.1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带动认知,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仅仅依靠教学期间的教学内容,学生是无法获得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匹配的工作能力的,为帮助学生获得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必须将学生定位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以学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相关资料的获取方面,教师同样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能力,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可以对知识的来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实时的知识更新。以计算机语言为例,虽然计算机这门学科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计算机设计语言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无论在横向方向如c语言、c++语言再到c#语言,还是在纵向方向如汇编语言、B语言、c语言,Java语言等,计算机语言都在进行发展和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必然无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部获取,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相应的语言编写规范,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融会贯通。
3.2以师资为根本,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决定着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普通学校有很大不同,它不仅简单地反映在一个课堂教学的概念上,而且要体现在对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专业的发展趋势的把握;体现在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和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教师的自身实践活动对其专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加强与工商业界的联系,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普遍的、特殊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进行照本宣科。
其次,教师要做好示范指导工作。实际工作环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这种问题大多数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疏忽导致的。为完善教学效果,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完备性,必须利用教学优势做好教学示范工作,引导和规范学生软件使用、语言编程等过程,减小错误的发生概率,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
3.3以社会、企业为支撑,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实践机会
最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就是企业环境,拓展职业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行业参与学校专业计划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企业需求作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的调整安排。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锻炼,以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的运用和提升。
总结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中职教学中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注意计算机是一种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生源、市场需求以及师资教学设施情况设置。目前,社会各方面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认同,中职的学生就业定位方向就是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应该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海朋洋.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定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教育要使人的智慧得到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应向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创新人格发展的适宜条件。而不能使人的头脑变成仓库。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学生在过往学习中从未接触过的专有名词,加之学生以前受过的思维训练很少是符合计算机教材内容的学习的,在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全新的思维模式,是需要时间和学生的悟性的。其次,计算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忽视上机实践操作。对上机操作有所忽视,而计算机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缺乏理解的死记硬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一些固有的知识,或是对一些固有知识的深入学习,很少能有创新,使得学习成果缺乏竞争力。
二、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创新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其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领先者。所以做好计算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工作十分必要。由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专业在职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1、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避免抽象乏味的说教
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知识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准确的描述,那种期待或者要求学生在理论课上都完全理解乃至应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为了更好的搞好计算机教育,可以采取不同教学形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堂内容。
比如在讲授动画制作时,可以从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动画引入,例如小小的火柴棍小人引入,可以在猛然之间,提高学生兴趣,这么简单的火柴棍小人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复杂逼真的动作,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
比如讲授硬件时,可以走出课堂,走向市场。课本上的硬件知识跟不上计算机大潮流的脚步,计算机更新换代非常快,与之相配套软硬件资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紧紧通过课本,学生无法了解现状。通过走出课堂,让学生们去“数码城”、“电脑城”多看、多问、紧追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上再结合书本上知识学习学习,接受起来不但快而且印象非常深刻,现实刺激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学生们学习主观能动性。
2、任务驱动法提高学习效果
曾有人说过游戏是计算机教育的天敌,相信很多计算机教师都有同感,上计算机课学生们很容易被“网络游戏”吸引目光,使学生沉迷,甚至是无法自拔,怎么消除这一问题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采取疏导,而不能采取堵塞的办法,采取任务驱动进行不间断考核,从而牵引学生们注意力以达到预期教学目。
计算机教师在上课前动手编写上机操作题目或者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应多编写不同的试题或者不同的试题要求,上机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问题和知识。避免学生上机操作无目,产生松懈,产生玩游戏的想法和行动。学生一边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一边做记录。教师的记录可以作为过程考核成绩,事先可以与学生沟通好,让他们知道本课程成绩不是“一考定结果”,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这种教学目要学生们注重每一堂课让学生明白知识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如果某一节课松懈,就有可能落下知识点,从而影响到成绩。
3、提高教师素质,选用合适学生教材
计算机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话看起来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说明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计算机专业是个日新月异的学科,不断有新的技术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学生需要紧跟时代的脉搏,掌握这些新的技术,这叫需要知识的传授者的计算机教师,能较快的学会这些知识并交给学生。
计算机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操作和步骤,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步骤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研究,寻求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
现在职业教育选用的计算机教材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晦涩难懂的,所以选用适合职业学生学习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易于理解的教材,也是提高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方式之一。
4、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现状
1、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这些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对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来说,在工作上有很大的难度。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无法真正投入精力去钻研计算机课程。学生没有动力学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计算机教师所讲的内容既没有预习,课后也不会主动练习,日积月累,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内容无异于天方夜谭,形成恶性循环。
2、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还停止于旧的时代,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计算机老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下课后练习课堂内容,依次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完毕,计算机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工场模式,没有注重学生差异,忽视教学规律,造成教育的一刀切,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很大,甚至无法弥补,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就业压力很大,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3、计算机课程更新速度缓慢,跟不上现实应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许多计算机课程只能涉及到比较浅显的、初步了解,学有余力,希望能够进一步自学的学生无从下手,因为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的部分没有涉及,学生无法自主的完成。许多计算机领域已经不再使用属于淘汰的或者将要淘汰的软件、方法,在职业学校这样的课程依然存在,无法跟进社会的需求。
二、解决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对策
1、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满足于简单的要求,即毕业生技能达标,而是要求全方位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能力。
职业学校开辟第二课堂作为计算机教育的新渠道。职业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各种实用的、有趣的课外计算机课程,例如动画制作小组,网页制作小组,程序制作小左,等等。
职业学校还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相配套。不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采用真实发生的社会思想道德修养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明白先成人后成才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课程设置定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在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划分为多个应用方向,这样既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选择,同时也利于各个专业中课程设置的更新与变化。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课程设置:第一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它的培养体系是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第二注重计算机网络课程。课程的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的培养体系是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第三注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培养体系是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第四注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在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当然也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它的培养体系是设计人才以及图像处理专家。
职业学校应该分析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3、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为在职业技术学校,其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都相对不高,导致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因此,加强青年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其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目前,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为了自身的稳定发展,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方法的创新。形象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形象教学法的应用形象教学法目前在职业教学中应用较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这是由于职业学生多数未参加过高考,基础水平较差,对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提高其兴趣十分重要,通过形象教学法,将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实际上职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反而较多,只是其将大部分时间应用于电脑游戏上,这是其对计算机存在的唯一兴趣。学校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时为其安排娱乐性质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给赋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一些趣味的计算机内容使学生降低对计算机游戏的沉迷程度。同时培养学生对更高的计算机知识探索欲望,提高职业教育学生计算机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二)操作实践法的应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尊重学生思想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应获得更多的操作机会。基于此,校方应增加计算机基础设备投资,为每个学生提供计算机上机操作机会。减少枯燥的理论讲解,教师将基础理论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实践证明,将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练分开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师资力量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也是计算机效率提高的关键。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可通过在职培训或者为其提供国外留学的机会。使教师了解职业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分布特点,了解学科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提高对计算机教学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学手段选择上都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使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另外,在计算机教师招聘上,应致力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或者具有潜力的计算机教学人员,提高计算机师资整体水平。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学生们掌握一门实用型技术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生存的本领,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力量,所以,应该对职业教学有高度的重视。目前,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们掌握实用型技术知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好。这说明,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分析影响学生们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针对影响因素找到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下面,我们主要从原因和对策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职业教育学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至于教育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也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提高了,提供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从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们也基本上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计算机学习的学生们基本上也都能通过相应的能力测试,并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几步,社会上对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也呈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偏离
目前,在这也教育学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偏离。这主要表现在,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与证书等同。只要学生们能够拿到相应的计算机证书,就能证明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错的,学习效果是良好的。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们为了获得相应的证书,老师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效果,都将计算机证书作为了唯一的衡量标准。学生们在学习中不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的软件学习和硬件学习都是片面的、肢解的。这就导致了毕业的学生们只具有考试的能力,不具备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从而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二)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掌握的很好,有的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这就是由于学生们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同样的知识点,掌握的额程度不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都以学生们的成绩来判断学生们的额学习效果。注重看,考试成绩,不注重学生们的的实践能力,这是不利于学生们真正成长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当学生们在学习F0xPR0设计软件或者学习W0RD2000、ExcEL2000的时候,如果软件不到位,学生们所学习的东西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无所谓真正的掌握知识。对于本来就参差不齐的学生们来说,更是无法充分的完成学习内容。
(三)创新能力不强
计算机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们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知识。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举一反三,这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良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创新能力较差,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角色没有转变
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无法发挥出学生们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们产生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离开了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无法掌握计算机知识,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促进学生们提高计算机学习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实用型课程教育的比例
由于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表现在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或者是计算机维修上,还表现在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的应用上。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首先应该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加大实用型课程教学的比例,比如,增加网页制作的课程,增加网络开发的成成,增加计算机实际安装与维修的课程,增加模拟电路的课程等等。在这些课程学习中也应该增加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要让学生们指掌握学习的理论性,对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才是学习的重点和应该掌握的重点。
(二)增加上机的时间
计算机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实践的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上机时间太短,学生们无法深刻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应该适当的增加学生们的上机时间,不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们的上机时间才是学生们真正的去理解和消化的过程。所以,应该以学生们的上机学习为主导,老师的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摸索和发现。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最佳的状态。
(1)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学生无法真正投入精力去钻研课程。没有动力学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既没有预习,课后也不会主动练习,这样积累下来,教师的教学内容无异于天方夜谭,学生听不懂,没有人响应,学习停滞;教师讲课积极性下降,教学不利,形成恶性循环。
(2)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更新速度缓慢。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实用的课程只能涉及到比较浅显的部分,其他的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的部分没有涉及,学生也不可能自主的完成;许多计算机领域已经不再使用的软件、方法,而在我们职业学校这样的课程依然存在,无法跟进社会的需求。
(3)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老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下课后练习课堂内容,依次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完毕,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完全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创造的成就感。
(4)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不仅是职业院校的诟病,其他大专院校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学校更注重传统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生存技能很少或没有引导教育,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对未来没有信心也没有任何规划等等。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对自身价值的认定,不断提高自信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解决方案
2.1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深度细化与重新定位
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在我们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继承原有专业。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划分为多个应用方向,这样既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选择,同时也利于各个专业中课程设置的更新与变化。
2.2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原则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比较前沿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能降低对基础理论的培养要求,如果学生不掌握基本知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将无异于空中楼阁。面对这样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理论课程的设置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所谓少而精,就是既要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坚持少而精原则。尽量少开设理论推导类的课程,如二进制的转换、微机原理等,应该以够用为度,按照社会的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知识。
第二,语言类课程短期培训的设置原则。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英语等基础类知识不够扎实,逻辑推导能力不强,许多语言类课程如C语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好似天书。这种课程应当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生设置,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应尽量少开或不开。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报考公务员或其他考试的学生,学校可以临时开设此类课程,实行短期集中式的培训,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职业教育应该在开展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的培训,为学生取得各种资格证书创造便利条件。可以开设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如计算机等级证书、CAD应用工程师证书等。
第四,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便于教学的各种组合的单元。例如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任务案例都可为一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3坚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要求毕业生技能达标,而是要求全方位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能力。因此学生必须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第一,开辟第二课堂作为实践素质教育的新渠道。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各种实用的、有趣的课外课程,供学生学习各类社会知识,开阔眼界,培养综合素质。
第二,实施并不断完善学分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保证。学分应与各类奖学金的评比或学生毕业后的推荐相挂钩,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的、正确对待学分制度,学分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第三,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相配套。不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采用真实发生的社会思想道德修养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明白先成人后成才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4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和深入,国家对于计算机操作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开设计算机操作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计算机操作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只有对现有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职业学校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机操作技术作为现代化办公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专业性强的理论学科,相对而言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较少,且深知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很容易产生学习欲望。其次,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的乐趣,并能了解到做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 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众所周知,学好计算机并不容易。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克服学习困难,必须要努力突破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以达到掌握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因此,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也是间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二、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的改革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要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在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职业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大,因此要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想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计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知,并且列举相应的实际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其次,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向学生阐述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例如,老师可以列举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薪资,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技术的学习兴趣;再者,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教学过程应当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进行教授,让学生基于热情的同时,吸收课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的学习观念不正确,将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计算机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自然格外注重对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课程。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动脑的任务,比如针对同一主题要求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操作技术,同时创造性的火花也会不知不觉迸发出来。
(三)摒弃部分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故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教学,而不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对教学方法作出一定的改革,摒弃部分的理论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比如,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应该摒弃一些实用性不强而且比较落后的理论知识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删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及概论》等书籍的教学,从而增多对学生实操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在进行实操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地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快地找老师解决问题。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部分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增多实操部分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性。
(四)紧跟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软件环境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是以季、月甚至是日计的,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课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最新知识的需求,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有限,使用的基本上是一些比较陈旧、落后的硬件设备。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象。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我们应以最新软硬环境为基础进行调整,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及时更新学生实践操作的软件环境,做到讲授与主流运用一致、实践操作与讲授一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的改革是培养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是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操作技术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期待之间的矛盾。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包含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生活、娱乐产品越来越多,学生对这些新产品所应用的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有着较高的期望。而现实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受课时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材内容本身就存在滞后性,和学生的期望相差甚远,导致了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教学成果收效甚小等问题的出现。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过程会出现无法兼顾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熟悉,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对学习感到吃力,失去兴趣。另外,教学的过程虽然采取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等方法,但教师在有限的学时中一般难以做到更深层次地引导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出现课堂上实践内容与实际的应用需求相差甚远或者与学生的兴趣点不一致等情况。
3.计算机基础教学缺少编程内容。
作为计算机的入门学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并没有加入编程内容,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编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但不进行编程教学又怎样发现编程人才呢?更何况十几岁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其丰富的年龄,现在公认的学习编程的最佳年龄是13到20岁之间,这也正是我们培养编程人才的好时机。我们不应怀疑年轻人的能力,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往往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
1.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因为有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宽裕,很早就购置了家庭电脑,加之家长也会为孩子提前报一些计算机培训班,这样就使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很不错。而另一些学生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虽购置并接触了电脑,但由于家长水平有限,即使有电脑也处于电脑盲的状态。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我们应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材上比较简单的基础的操作性内容可以对他们直接进行测验,组织小竞赛以及进行提高练习,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学感兴趣的内容,并做一定的辅导。这样就可以省出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教学任务的辅导。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的摇篮。教师要有一套自己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只有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切实的动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Windows的时候要结合系统的常见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教Word的时候要利用实例告诉他们发微博的时候怎样排版才能更吸引人的眼球,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教Excel时,可以要求学生将3个月的开销做一个Excel文件,然后将数据表格化、图表化,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一些计算机课程设计与就业严重脱节。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过于简单和粗放,一些课程设计不合理。很多实用性高、专业性强的课程学生却没有学到,同时因为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中职生缺乏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更新及应用能力,导致中职计算机教学和学生就业严重脱节。
二、有效建立以提高计算机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指导,知识学习和培养技能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创新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以提高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主要根据具体专业和将来的就业方向确定具体的学习模块。我们可以从计算机这一大专业中细化出多个小专业,中职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进行多个小专业的学习。两个模块课程设计具体如下:
1.基础技能模块。这一模块可以说是为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学习。主要包括两个小模块:第一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常用软件及系统》等;第二办公自动化课程:主要包括为Office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2.专业技能模块。在第二、三学年根据中职生兴趣和就业需求,开设多个相关小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课程:主要课程为电脑组装与维修、电脑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技术模块:主要课程为局域网组建和管理、网站组建和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模块:主要课程为平面设计、Photoshop;程序设计模块:主要课程为VB程序设计、C语言等。这一模块对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需要我们精通各种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三、科学、有效地选用教材,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高低。所以,在选取计算机教材时,要尽量选用注重操作、有丰富实例的教材,我们也可以根据本校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我认为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演示过程,讲练结合。这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入学初期采用此方法。大部分中职学校微机房都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这样我们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锁定学生机,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再开放学生机。但是这一方法用多了,学生会觉得乏味,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力。
2.案例引导,任务分解。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教学案例,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Word图文混排时,以校报为实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习知识。将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小任务,分步骤、分层次地学习,适当分步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难点。这样使得原来对学生来说很难下手的问题,变得轻松容易,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设疑自学,设错分析。中职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其过程往往是不可以代替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作能力,常常让他们先进行自我摸索,在发现问题后,再引导解决,进而获得新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放手,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学。我们要教给他们自学的,如应用程序中的辅导、利用互联网自学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某些内容,我们可以先不讲,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练习,在练习中出现问题,提出意见时,再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讲解新知识。例如:在传授C语言程序设计时,我就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并且让他们上机测试,如发现问题再及时修改,这样要比直接修改学生的程序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学习效果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