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0:05: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产品的检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TQ4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16-03
The advances in Testing Technology for Residue Pestici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en Jing
(Shanghang Farm Bureau,Shanghang 364200,China)
Abstract:Because people has long been an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making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owing,seriously affecting people's health. In order to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pesticide detection technology emer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romatography,enzyme inhibition,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Pesticide residues;Detect pesticide residues;Research progress;The status quo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农药认识不足,使用不规范,致使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较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以及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为了有效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各国也相应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农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量来限制和规范农药的使用。为了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应运而生。本文将对近年来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概述[1-3]。
1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综述
通常,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都是微量的,所以在检测之前一般都要对样品中的残留农药进行萃取和净化,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样品的前处理。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萃取、净化、浓缩等,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取分析物,除去干扰物,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前,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振荡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和离心等[4]。这些技术尽管不需要昂贵设备,但其程序繁琐,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误差,并且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农产品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快速溶剂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微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3,5]。
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被充分的萃取和净化,下一步就将对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的检测技术只有化学法、比色法和生物测定法,检测技术相对落后,灵敏度也不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检测水平也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外农产品农药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等。
1.1 色谱法
引言
从古至今,农业都是中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消费及出口对农产品的品质检测都有较强的依赖。现在适用的农产品品质检测方法有着破坏样本、消耗大量时间、甚至严重污染环境等不可避免的缺点。为了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缓解环境压力亟需开发一种快速无损的农产品品质检测方法。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自身力的学、光学、电学及声学等物理性质对其品质进行非破坏检测,并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分级分选的新兴技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品质检测主要以人工分拣为主,费时费力,导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力,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因此,研究开发快速有效、实时在线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1、高光谱成像技术原理
高光谱是利用很多窄的电磁波波段获取物体有关数据的技术,它可在电磁波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以至热红外区域,获取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通常波段宽度
高光谱图像可以用“三维数据块”来形象地描述(见图1),其中x和y表示二维平面像素信息坐标轴,第三维(λ轴)是波长信息坐标轴。高光谱图像集样本的图像信息与光谱信息于一身。图像信息可以反映样本的大小、形状、缺陷等外部品质特征,由于成分不同对光谱吸收也不同,在某个特定波长下图像对某个缺陷会有较显著的反映,而光谱信息能充分反映样品内部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的差异。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光谱图像技术在农产品内外部品质的检测方面的独特优势。
2、高光谱成像检测装置
由光源、光谱成像仪、图像采集卡、暗箱、数据处理软件、位移平台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光谱成像装置。高光谱成像技术有基于滤片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和基于图像光谱仪的高光谱图像系统两种。图2为搭建的高光谱成像装置示意图。
3、高光谱数据处理
高光谱图像数据块能够为被检样品提供详尽的内外部信息,但同时由于波谱段多、数据量大、数据相关性强等特点,给数据处理造成了维数灾难。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 先选择感兴趣区域( ROI) ,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 、独立成分分析法( ICA) 以及遗传算法( GA) 等对感兴趣区域数据进行分析降维,去除大量冗余信息,找出特征波长,并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常用的建模方法有 BP神经网络法( BPANN) 、多元线性回归法( MLR) 以及偏最小二乘法( PLS) 。
4、农产品无损检测中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军事侦查、土地遥感规划以及灾难评估等国家信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子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才得以商业化。由于该技术的自身优势,国外研究人员开始将该技术应用到农产品无损检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几年,国内研究人员也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为该技术在农产品无损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4.1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水果内外部品质好坏是水果腐烂变质的罪魁祸首,也是划分水果等级最基本的标准。但要对水果内外部多个品质特征同时进行非破坏的快速有效检测,依旧面临较大困难。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了图像和光谱技术优势,在水果内外部品质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1.1在水果外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Vargas 等用紫外诱导甜瓜表面动物粪便污染物发出( 425 ~774 nm) 荧光的高光谱荧光成像方法对甜瓜表面不同浓度的动物粪便进行检测,采用波段比( 595/655nm,655/520nm,555/655nm) 对 其 进 行 分析,检测率为 79% ~96% 。进一步研究发现模型把甜瓜表面疤痕组织误认为动物粪便。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波段进行分析发现,PC1和 PC6包含了图像99. 6% 的信息,在根据权重系数大小选择了 465,487,531 ,607 ,643 ,688 nm6 个特征波长 ,相关系数为99. 96% 。
4.1.2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单佳佳等利用高光谱空间散射曲线的 3 个洛伦兹拟合参数对苹果的品质( 硬度、可溶性固溶物含量) 进行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 BP 神经网络 3 种方法分别对归一化处理和未归一化处理的 3 个洛伦兹参数组合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两种情况判别效果最好,校正相关系数和校正误差分别为 Rc = 0.93,SEC =0.56,Rv =0.84,SEV =0.94。结果表明,该技术对苹果多参数进行同时检测是可行的
4.2在蔬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在国内,柴阿丽等利用光谱成像技术( 400 ~720 nm) 对黄瓜白粉病、角斑病、霜霉病、褐斑病和无病区域进行识别,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和典型判别分析两种方法进行降维,并利用选择的光谱特征参数建立病害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逐步判别构建的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 100% 和94% ,典型判别构建的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判别准确率 100% 。
4.3在粮食作物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在国内,李江波等用高光谱成像技术( 450 ~900nm) 及 ANN 对玉米含水率进行检测。通过玉米粒反射光谱图像获取反映其含水率的光谱特征波长,利用 ANN 建立玉米粒含水率的预测模型,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8。预测结果误差绝对值最大2.1182,最小0.0024; 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309,表明该技术对玉米含水率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4.4 在肉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陈全胜等利用高光谱技术对 78 个猪肉样本在400 ~ 1 100nm 范围进行光谱数据采集; 通过 PCA 分析光谱数据进行降维,从中优选出 3 幅特征图像,并从每幅特征图像中分别提取对比度、相关性、角二阶矩和一致性等 4 个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变量; 再通过 PCA 对 12 各变量分析提取 6 个主成分变量,根据剪切力判断样本嫩度的分级结果,利用 ANN法构建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对校正集样本回判率为96. 15% ,预测集样本判别率为 80. 77%。
3 总结与展望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能同时获得待测农产品样品丰富的图像和光谱信息,进而对农产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和综合评价。
(1)运用高光谱技术检测农产品品质,对其定性分析已取得较好的进展,但定量分析的精度仍有很多不足,可通过提高光谱装置精度,减少其它无用杂散信息的干扰等做进一步的研究。
(2)高光谱技术在应用到农产品在线检测时,由于高光谱图像信息量丰富,但冗余量多,为前期的研究带来困难,其次高光谱成像系统价格昂贵,选择合适的特征波长是进行光谱处理的关键,基于特征波长构建单个或多个波长光谱系统,进一步提高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处理速度,为在线检测提供依据。
(3)高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表现出来无损,快速,精确的特点,表明它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有人曾说:人们以食物为生,而食物却以安全为先。因此,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对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进行全程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而完善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则是保证农产品质量重要手段。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菜农或者商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识不够,对样品的检测困难
很多商贩及菜农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的意义及目的认识性不足,当技术人员来到菜农市场进行抽样检测时,得不到商户应有的理解与支持,甚至有些商户要求检测人员付样品的费用才能够进行抽样检测,由此,质量检测技术人员与商户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2.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及引导性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没有对国家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及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等进行及时地宣传,生产者对于无公害的农产品没有产生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地生产行为。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的进入及准出制度不完善,并且对这些农产品的源头、及追踪服务都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农产品的质量就存在很大的隐患问题。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其执法力度不够、队伍不健全、执法条件也比较差,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甚至会出现监管的漏洞,像农产品的初级生产环节,相关投入品的使用不到位,如农药、化肥的使用,农民很难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农产品农药的残留量经常会出现过高的现象,而且药性还没有下去就把农产品采收到市场上进行销售,其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4.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较差,缺乏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现在所提倡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关注度不高,对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不高,农产品企业的带头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下。
5.农产品的检测设备比较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比较落后,且检测设备不够完善,检测范围比较狭窄,像对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能够进行定量的检测,但缺乏有关药品的检测,无法全面地开展此项工作的检测;像化学肥料、水产品的氯霉素、有机磷类农药以及氟喹诺酮类等仍然无法进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很多都是有几个人员、几块牌子再加上几套设备就组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机构,这样简陋的设备及人员组成对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6.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本比较高,进行检测的经费也不足
在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功率性比较大,像化学试剂、水电及标品等消耗性比较大,这些实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基本保障,我国的计量法也规定,检测机构的计量器皿及计量仪器必须进行计量检查,并且检查周期一般为1-2年,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周期为3年,像这些仪器的鉴定费用、抽样费用、资质认定费、水电费用、化学试剂及标品的费用等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必需的费用开支,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费用的来源基本上申请财政的专项资金来开展检测工作的,业务经费的不固定,经费的不足,让工作的开展具有不连续性,并且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具有滞后性。
二、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提高商户及菜农的安全意识
现在的信息传递工具比较广泛且渠道多样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像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及广播等大众媒体都能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知识提供渠道,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菜农的教育培训,从生产的根源上就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像对合理科学的使用农药,提倡有机肥料的使用,提供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以便菜农能够及时地掌握农产品的状况,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以免造成农产品的损失。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要及时公布质量安全工作管理的信息及动态,对严重违规的经营者及生产者给以曝光,借助于舆论的作用进行监督,在增强了群众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农产品生产者质量意识的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的基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及布局,且因地制宜逐步建设,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到地方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逐步的完善与管理,从而建立起一套覆盖全省及全国的质量检测体系。另外,对于整个农产品的检测最好是从产地的环境、生产的过程及投入市场的领域整个环节上都进行监督控制。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生产基地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站,能够对菜农的农产品情况进行随时的了解,并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
3.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投入,加强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于检测工作机构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需投入相应的财力与物力,像检测设备的投入与完善,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那么检测工作将无法开展,加强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无论是农产品的专业检测能力还是农产品的综合检测能力都要有完善的设备,才能有较高的检测水平。对于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应该进行学习以满足委托人的需求,并且要重视检测工作中心自身的研究能力,因为投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提高,这还要专业人才管理队伍。对于农产品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提供出相应的建议及技术支持,还能对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隐患及时地发现,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预防。
3.规范农产品的检测程序,并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意识
通过财政的支持、龙头带头作用,规划出一批规范的农贸市场及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地,从而形成标准生产地产出、农贸市场准入、标志能够追溯源头,且适时进行控制,保证消费的安全性,这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模式,能够加快农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有效地推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等具有三品的农产品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加强品意识,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
总结: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够完善,这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质量安全检测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鞠.蚌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2]黄阳成,翁春英,李翔.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7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8-02
我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种类极大丰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农产品的质量关乎食品、医药、健康等众多方面,不容许存在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不过从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来看,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有效落实来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必然要求。
1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中的问题
1.1 质量监管不协调、不严格
其实我过近年来针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定的检测标准已经逐渐完善,而且正在跟随国际惯例进行不断更新。不过从市场上各类农产品的表现来看,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曝光各种农产品质量问题,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也遭遇了很多困境和壁垒,这足以证明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尚未达到理想的检测标准,仍然存在管理的漏洞。由于我国农产品的流动性很大,且农产品种植、加工地区分布广泛,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难度[1]。
1.2 农产品在各环节的质量保障不到位
农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容易发生质变,比如水果、蔬菜,很容易在运输、搬运的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产生损坏、霉变等。这种情况使得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无法发挥作用,让原本质量合格的产品变成了不合格的产品,给农产品的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1.3 环境的污染造成了监管存在本质上的难题
我国环境污染、土地和水资源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造成我国众多农产品区的产品在本质上存在严重的污染,包括各种重金属含量超标、化学元素和残留成分超标等情况。这类环境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与农产品本身的品种无关,也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改良,导致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各项标准从根源上无法落实,也无从改善,让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一纸空文[2]。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尴尬现状。
1.4 农产品种植、加工从业者的品质保护意识差
我国农产品种植户众多,除了一些大型的粮农产品企业会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之外,大部分农产品种植户、加工作坊从业者根本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也根本无从了解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相关知识。这种观念上的欠缺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使得大部分农产品从业者无法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品质保护和升级,也不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品质检测,这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一大难题。
2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应对措施
2.1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相关知识普及要加强
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相关行业的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为数众多。不过拥有标准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知识和意识的人很少。相关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除了向尽可能多的企业发放宣传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讲座课程、委派专员到厂区做检查和讲座等形式不断强化农产品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理念。此外还可以借用网络、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和平台,通过微博、博客、微信、QQ群、行业网站、贴吧、资讯平台等为广大农产品从业者普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全面的推广网络,强化农产品从业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2.2 健全的检测监管体系要建立起来
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个人众多的情况,现有的监管部门在人力和管辖范围方面都显出了力不从心的情况。要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全面覆盖到全国,就需要针对现状进行分析,重新建立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体系、组织构成,强化领导责任制,强化相关指标和制度的监督,将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到实处[3]。
在全面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建立之后,还需要国家从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与坚实的后盾保障。这一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部门可以与相关的法律部门寻求合作,或者与政府建立相关的联系,获得政府部门、法律部门的帮助,共同建立切实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实效性。
2.3 深入源头开展技术扶持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不光是为了监督检测是否达标,还有更重要的职能就是进行管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农产品区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技术扶持,委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者开设技术培训课程,让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落实到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中,实实在在的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变我国农产品普遍质量较低的现状。
除了技术支持之外,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农产品科研机构也需要对农产品的环境质量等问题推出新的举措,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作物种植生产或者通过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净化处理,或者对农产品的品种、种类进行改良,提高农产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改良措施,可以最大范围的改变我国农产品环境不良、农产品种类与环境不适应的现状,对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涉及到各个方面,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相关部门要依托政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帮助共同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多措并举的解决农产品品质检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农产品检测监管的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工作,即将面临一种新形势,也就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工作提出了比较严格的新要求。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除了加强对检测人员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健全和规范检测的工作。本文结合无公害农产品中无公害蔬菜的实例,对其的检验检测工作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探讨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这2个方面的内容。
1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的现状
1.1 无公害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不断上升
随着无公害农产品在食品市场的崛起,近几年,我国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已经超过7万多个,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面积在全国的耕地面积中约占了47%,全国无公害的农产品已经超过了7万多个。全国无公害的农产品的认证量在农产品的商品总量中占42%左右:年度的抽检无公害农产品的合格率高达99.5%,其合格率大大高于普通的农产品。
1.2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逐渐完善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自开展之后,目前形成了由无公害农产品的各级工作、检验检测、认证评审和现场检查以及基地的内检等多个机构组成的体系,从而提高了检验检测的力度。
1.3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的制度及技术得到提高
目前农业部门制定和颁发了很多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审查和检测的规章条例,使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监管工作能够做得更好,使其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的动态监管以及风险检测等的要求。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实力不断提升,颇具竞争优势的家禽类、园艺类和水产类的产品认证技术也不断提高,推动了其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时也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的发展。
2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所面临的形势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所面临的形势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就以无公害的蔬菜为例,对其检验检测的形势进行分析。
2.1 把握无公害蔬菜检测的发展形势
国内对无公害农产品,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进行了改变,由注重规模发展变为注重质量发展,实现了质的提升。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形势是关注市场的开拓和打造自身的品牌,将品牌的质量提到一个较高地位,从而对无公害蔬菜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测,以促进其发展。
2.2 扩大无公害蔬菜的检测范围
无公害蔬菜的检验监督,还需要加大对蔬菜产地以及蔬菜等的监测力度,将获证产地的环境以及产品质量等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的监测范围,同时加大对其的抽检比例及频率,淘汰蔬菜中不合格产地和蔬菜品种。无公害蔬菜的监督范围还包括蔬菜污染源的监测,即监测环境污染、剧毒农药残留、施肥不当、采摘后污染等。从而保证无公害蔬菜市场的绝对安全性。
2.3 正视无公害蔬菜检测的不足
尽管目前国内的无公害蔬菜的定点检测的机构管理已经趋于规范,布局也得到优化,检测的能力逐步提升,但是对无公害蔬菜的检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对无公害蔬菜检测的认识不足,某些检测机构对无公害蔬菜的检测资质比较重视,而对检测过程比较轻视;检测工作不规范:进行抽样、采标以及检验报告等操作不规范,导致一定的误差;检测能力不足:少数检测机构对于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不进行培训从而导致检测的能力不足,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也就不能得到确保。
3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的任务
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的任务,也是以无公害蔬菜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
3.1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的检测的认识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改善,对于无公害蔬菜的检测资质和检测过程要做到同等重视,特别是杜绝检验过程中的以次充好、的行为。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产品上市期的现场进行取样,从而确保抽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其流入市场。
3.2 规范无公害蔬菜的检测工作
对于无公害蔬菜的检验检测工作,要实行规范操作。特别是抽样检查和采标工作,一定要严格执行,经认证检测及监督抽检的操作后,一旦发现无公害蔬菜中存在质量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给农业部的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中心,同时对其存在的相关隐患进行分析、处理。对于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规范操作的行为,应该给予严重的警告或处罚,从而将无公害蔬菜的检测工作做好。
3.3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的检测能力培训
无公害蔬菜的检测能力不仅体现于优良检测环境以及先进检测设备上,还体现在检测人员的技术和能力上。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能提高其检测的技术以及其综合素质,从而能更好地做好无公害蔬菜的检测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蔬菜的质量安全的政策法规和无公害蔬菜认证管理的制度体系以及技术规范等的培训,从而才能掌握其新的检验标准技术要求,把握无公害蔬菜认证和监管工作环节。
4 结语
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已经从注重数量发展到注重质量、提升品牌的新阶段,国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的定点检测机构需要从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进一步的工作要求等出发,对检验检测的队伍进行技术建设和素质建设,从而提高其检测的能力以及检测工作的规范性。为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工作提高人力资源,也提高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锋,杨玲,牛静.无公害农产品监管现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03).
[2] 钱宁刚,邱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规范解析[J].云南农业,2012(02).
[3] 方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与残留超标的区别和联系[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03).
目前,无损检测技术是我国最为先进的检测技术之一。主要是对农作物的内部结构缺陷和产生的热、磁反应进行检测研究。一些发达国家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能够对农产品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而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停留在外部检测阶段,在此方面仍需深入研究,发展空间较大[1]。
1.1声学检测技术
声学检测技术,主要是根据农产品内部的反应,对声波的频率和阻抗、信息的变化反应进行检测的技术。声学无损检测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便于操作、灵敏度较强等特点,目前已适用于农产品的硬度和成熟度检测方面等[2]。
1.2力学特性检测技术
力学特性检测技术,是在动力学基础上的检测方法。力学特性检测技术适用于功能检测方面,并且能够根据农产品的状态分析出产品是否成熟。力学检测技术在我国已有多种检测模式,最常见的检测模式有机械冲击而发生的声频信号、机械冲击相应的频率研究、水果冲击力检测等。
1.3光学检测技术
光学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测对象产生的散射反应等,对农产品内部进行检测的方式。光学检测技术适用于对蔬菜、水果的检测,其中包含化学、物理、生物成分。笔者通过对光学检测技术的研究发现,光学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自动化研究等特点。
1.4核磁共振技术检测
这种检测技术能够对脂、水在混合情况下,通过它们之间的反应来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核磁共振技术检测适用于对破损的产品进行检测。
2无损检测技术的不足
每一种农作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目前一些农作物检测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农作物检测的时效性、综合性方面。此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经济要求较高,实行起来较为复杂,发展受到限制,造成在检测中不得不进行破坏性试验检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来无损检测技术将全面取缔破坏性技术的检测方法,并且会研发出多样化的检测方法,实现与国外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此外,当前无损检测技术中,近红外光、可见光是对内部检测最有成效的检测方法;声学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够检测硬度的方法;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识别。但根据如今发展形势,我国的检测技术仍在初期发展阶段,无损检测技术仅能够检测产品的某一项指标,在检测方式上还需深入研究。
3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一,在未来发展中,无损检测技术能够简易、精确、迅速地进行检测,并且能够降低经济投入。其二,深化分析农产品的内部检测,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检测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继而创新无损检测技术。从现阶段看,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其三,能够根据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实现在线检测和分级检测。其四,通过光谱技术和机器技术的融合,能够进行检测和光学技术的分析、研究。其五,通过影像技术和识别技术的分析,提高图像处理和识别方法的效率。
4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严格对食品进行把关,是检测部门应履行的职责。无损检测技术是凌驾于农产品检测之上的一种检测方法,并且随着我国的不断深入研究,无损检测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将为我国农业研究奠定基础,保障产品质量。
作者:靳冠 单位:南阳市宛城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
[2] 燕香梅.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4):1170-1171,1193.
中图分类号: F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产品检测体系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并且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还很不完善,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我国农业应对加入WTO后挑战的需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频出,这使得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异常关注。就农产品领域而言,我国南方在农产品检测和建设领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我国南方在农产品检测体系领域存在的问题
从各地反馈的实践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难度比较大。虽然国家对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投入比重加大,不足以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自己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专业人才储备不够。同时,质检站的后续建设以及设备维护同样要求较高的资金投入,否则难以实现正常运转。
第二,我国在农产品质检方面的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
在质检站的项目申报时,由于相关部门的职责没有明确划定,项目由哪个部门来承建成了具有争议的地方。目前,主要是由农业局来选定项目的申报和承建部门。另一方面,目前质检站项目的申报和筹建工作分别由农业系统中不同的单位来负责。在质检站建设完成之后,再给那些负责申报和筹建的部门贴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标牌。例如,元谋县的质检站是由该县的农业局和农业环保站一起负责建设的,但该质检站在建设完成之后又成为了一个副科级的事业单位。还有其他几个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是由当地的植保站承建。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农产品之间方面的制度缺陷。
第三,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不足。这方面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人员数量少;2.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不够精湛;3.检测人员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检测设备的更新;4.检测人员对检测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工作效率低。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有:1.国家在规划农产品质检布局时,没有全面考虑地方政府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2.县级政府在承建这些项目的时候,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没有配备好专业人员,对检测设备的操作培训不到位;3.体制内编制的束缚导致人才交流困难,导致社会中的专业人才很难进入农产品质检部门。
第四,项目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项目后续运行维护的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建设难以前进的关键阻碍。事实上,不仅是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项目的运行也需要资金的支持。虽然国家近几年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只限于对项目承建以及设备采购的投资,而没有质检站运行和维护的经费投资。因此,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因为经费不足而导致建成后的质检站中仪器设备与其检测职能不匹配,进而使其不能全程监控农产品各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例如,有些省级相关部门在质检站成立初期会为其提供相应的药剂、试剂等,但几年之后就要求县级部门自行解决。这导致了一些财政困难的县级质检站的检测工作难以开展,进一步减缓了体系建设的进度。
第五,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不足
由于资金欠缺等原因,导致很多质检站的检测设备老化严重、精确度降低、故障发生越加频繁。尽管相关部门已颁发文件要求提高设备的置购标准,延长设备的淘汰期,但是多数县级质检站的检测设备的相关技术性能、参数以及精度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这样的设备与新形势下农产品安全质量需求不相匹配,使得检测结果可信度降低。同时,有些质检站设备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使得检测工作难以进行。
二、提出我国南方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
第一,重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因为农产品质检站的承建分散于农业系统的各个部门,造成了资源使用效率低,所以,对于这些分散资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广东省政府及其下属机构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将分设在农业系统各部门的质检站的资源整合起来,集中组建了综合性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以达到农产品从农田到消费市场的安全质量全程监测的目的。同时,还尝试将卫生、工商、高等学校等部门的检测资源进行整合,积累了较多前期的经验。例如,广州市市政府及质监局在广州市农产品质检站建设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支持。现在,该质检站不仅负责广州市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还为质监局提供检测协助,同时还接受了很多其他部门的检测委托。在韶关市,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由农业局和韶关大学合作完成,其中农业局负责制定抽样方案以及农产品的定性检测,而韶关大学则负责做定量检测。广东省农业厅的省级质检部门主要承担农药、化肥等质量检测任务,而其下属市县的监测站则负责初级农产品的各环节的质量检测工作。这样通过整合资源,相互合作,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更使得检测系统更加完善。
第二,加强对农产品质检站的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支持。因此各级部门都要努力将此项目经费划入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强度,切实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改善设备,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检查。
第三,完善优质农产品的认证制度。通过为优质农产品打上对应标识等方法,对农产品进行“身份认证”,有利于对农产品的安全追溯。这样,不仅使得农产品质检系统更加科学,也实现了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第四,调整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建设思路。为了使检测系统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关部门应该协调一致,统筹规划。在检测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以市县级检测机构为重点,对其进行完善。同时,整合乡镇级检测点的现有资源,使其辅助市县级检测机构。这样以点带面,才能充分发挥各级检测点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当支持某些企业――特别是那些农业龙头企业自身检测站的建立,这样能减小政府部门的资金压力,同时与政府检测站形成互补。政府在资金投入时,要适当地照顾企业检测机构的建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业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的能力和效果。
第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质量检测水平。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事关人民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必须加以重视。同时,要提高检测精度和可信度,做到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全程监控。为此,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梳理好各部门的关系,明确其职责;2.建立专业技能过硬的检测队伍;3.加大对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4.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检测能力;5.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拓宽工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检测站的检测职能,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第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同时要求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检测结果具有合法性。同时落实好地方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方针,建立科学的检测体系,使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可信、合法。
结束语
虽然我国南方很多省市在农产品检测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农产品检测体系。本文提出了从技术、体制、资金以及人员等方面加大在南方农产品检测领域的建设力度,从而规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行为,指导农产品生产并引导消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静,刘建强.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07)
[2]田茂盛,潘太国.湘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作物研究,2009(S1)
一、以“企业课堂”为载体构建的“三结合、三阶段、专兼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辽宁职业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通过与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铁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行企业合作,创新“企业课堂”新形式,构建了“三结合、三阶段、专兼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辽宁农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结合”,指的是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达标的优秀人才。
“三阶段”,即把学生三年学生生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一个学期,为“走入企业课堂”的职业体验阶段,学生主要是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习的场所主要是校内的检测中心,其次是在社区、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体验,熟悉岗位环境,感受企业文化。
第二阶段为第二、三、四学期,为“进入企业课堂”的职业训练阶段。针对相关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开设专业学习领域一般课程和核心课程。一般课程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核心课程则引入“企业课堂”,组织学生直接到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学习与实训。
第三阶段为第五、六个学期,为“融入企业课堂”的企业历炼阶段。学生进入合作行企业,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实施全过程的“行企课堂”。
在三个阶段的学习中,完成专兼教师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企业课堂”的实施
1.建立“企业课堂”人才培养机制
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以合作育人为目标,以合作就业为导向,以“企业课堂”为平台,建立“企业课堂、双向参与、育人主导、互助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2.确定“企业课堂”合作企业
经过对辽宁省铁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企业的认真考察与交流,最终选定铁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铁岭市畜产品安全检测站等10家行业作为“企业课堂”的合作企业。
3.设立“企业课堂”特聘兼职教师库
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面向合作企业招聘了在相关企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能工巧匠”,设立特聘兼职教师库,打造“专兼融合”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4.商定“企业课堂”教学实训项目及时间
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了“企业课堂”教学实训项目及实训时间。从2012年3月以来,先后安排2011、2012、2013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160名学生分别完成了42个实训项目、160学时的职业训练教学任务及420学时的企业历炼实践训练任务。
5.实行“企业课堂”双教学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课堂”期间教学实训管理,校企共同组建了校企双元教学实训工作管理小组,校企双方有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由校内任课教师及企业特聘实训指导教师任组员。校企共同制定“企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共同管理学生,实施“企业课堂”全过程监控。
6.开展“企业课堂”考核评价体系
以行业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为管理指标,以员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操作准则,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企业课堂”校企双主体共育、校企生三方参与的“全程式、多面化、立体式”考核与评价体系。
三、实施“企业课堂”效果
1.形成了“四双”策略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按照校企“双主体”共育的理念,形成“双地点授课”、“双教师教学”、“双管理育人”、“双考核检验”的“四双”策略,稳步推进“行企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索出实践育人新方式。
2.打造了“双能”教师
参加“企业课堂”的专任教师不仅辅助兼职教师管理学生,而且全程参与行企业检测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促进专任教师及时捕捉到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提高了教学水平。
3.密切了校企联系
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和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使得校企间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有利于校企双方在办学、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有更深更广的合作,促进校企间和谐和发展。
4.扩大了学校及专业影响
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企业课堂”学习的同时,也向企业展示了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实力、先进观点和师生风采,提升学校及专业在行企业的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S-3;TS2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06-01
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标准物质的正确选择与使用,以及正确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检测、校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农产品检测过程中做好此项工作,进而确保检测数据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现对标准物质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作一探讨,为从事农产品检测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1 标准物质的应用
标准物质是一种已经确定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的特性值,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1.1 标准物质的选择
标准物质在农产品检测中主要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监控分析结果(质量控制)以及产品评价与仲裁[1],因此正确选择标准物质就显得十分重要,标准物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根据检测的目的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标准物质目录》中选择相应种类的标准物质。二是选择特性值与预期应用测量值水平相适应的标准物质。不应选用不确定度超过测量程序所允许水平的标准物质。在一般工作场合可以选用二级标准物质。对实验室认证、方法验证、产品评价与仲裁等应选用一级标准物质[2]。三是选用的标准物质基体应与测量程序所处理材料的基体一致,或者尽可能接近。同时注意标准物质的形态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是测试片还是粉末。四是选用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应与被测样品的基体相同或相似。因为在微量或超微量分析中,基体效应往往是主要误差来源之一。
1.2 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
在使用标准物质前要仔细阅读标准物质证书,同时所选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应能满足整个实验计划的需要,凡是超过稳定性要求的标准物质切不可随便使用。因此,正确使用标准物质前应考虑到能够影响其校准的因素,如浓度水平、准确度水平、取样量等。具体来说,一是标准物质浓度水平的选择。标准物质作质量控制用时,应选择与被测样品浓度近似的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用于评价分析方法时,应选择浓度水平接近分析方法测量的上限与下限的2个标准物质;用标准物质校准仪器时,可选择1~3个或3个以上浓度水平的标准物质调整仪器的工作状态,从而核实仪器的精密度。二是标准物质准确度的选择,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比被测样品预期达到的准确度高3~10倍。在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中期望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在±50%以内,则选用的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在±5%~±17%之内。三是标准物质取样量的考虑,当取样量小于证书上规定的取样量时,证书上列出的保证值无效,取样量等于或大于规定的取样量时,证书值有效[3]。
2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控实验过程,并及时发现导致不合格或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从而使实验室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实验误差的产生。
2.1 质量控制的形式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它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一是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二是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三是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四是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五是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而从单一质检机构本身的质量控制角度来说,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具体形式是: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平行双样测定、密码监控、质控样监控、标准物质监控、双人比对、不同检验方法比对、加标回收率实验、保留样品重复测定等。外部质量控制则包括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4]。
2.2 质量控制的评价
从实验室的角度来说,对质控样品的监控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标准物质评价和加标回收率评价。具体来说,一是标准物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将标准物质与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如果标准物质的检测结果与证书上的标准值一致,表明分析方法与检测过程的准确度令人满意,样品分析结果准确。二是加标回收率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待测物质,用选定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按照回收率计算公式得出回收率,回收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的,即表明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当然,在对质控样品的监控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时,标准物质评价和加标回收率评价,只是众多评价标准中一个标准的2种方式,对于不同的质控形式,应该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标准与依据有:《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农田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2000)》《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398-2000)》《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27404-2008)》以及指令性检测任务对质控的明确要求[5]。
3 参考文献
[1] 高月明,陈劲星.农产品质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31-332.
[2] 徐剑,镇召国,周建华.浅析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与规范化管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4):48-51.
中图分类号:F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16-2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包括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下同)质量安全实施检验检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职责,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消费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我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继组建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级农产品检测站和生产基地、市场检测点,初步建立起了由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中心为骨干,基地和市场检测点为基础的三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 我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基本情况
1.1 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率先通过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并全面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2003年6月长春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法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长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我省第一家成立的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也是农业部重点建设的地市级区域性中心之一。中心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6年5月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扩项评审,取得了包括蔬菜水果、粮油作物、农业环境、种子化肥等四大类法定的检测资质。
中心成立并取得法定的检测资质后,即依据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工作。
(1)积极开展蔬菜基地及市场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2005年以来,长春农产品质检中心加大了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零售商场和超市的蔬菜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并使抽检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采取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在每季度和重大节日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近五年来累计抽检7000余个样品,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市场及政府有关部门,促进了我市上市蔬菜整体质量的提升。
(2)开展城区新菜田环境评价工作。为配合实施全市城区菜田外移计划,受市政府委托,农产品质检中心承担了新开发菜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三年来已经完成长春市6个区、12个乡镇、38个行政村和榆树市四个乡镇共计10110公顷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环境评价工作。
(3)积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抽检任务。当国内出现“毒白菜、毒韭菜、毒豇豆”等事件时,反应迅速,开展有效的排查工作,并及时的公布检测结果,对消除市民恐慌,为保证市民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4)自2007年开始,经省农委考核合格后,即承担了吉林省九地市蔬菜水果的例行监测任务,目前年抽样检测量达到了2000余个。
(5)对各县区及基地、批发市场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蔬菜农残速测技术、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几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80余人次。
1.2 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逐步建立,并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监督检验中发挥作用
我市是农业大市,所辖的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等县(市)、区均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2009年以来,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下,由地方提供实验室场地、人员以及配套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设备购置资金,5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其中,2009年投资了400万和300万,分别建设了德惠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双阳区农产品质检中心;2010年投资390万建设了农安县农产品质检中心;2011年各投资300万,建设了榆树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九台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目前,这些中心均处在设备购置、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中,预计从明年开始即可开展检测工作。
这些县级质检中心开展工作后,将负责对生产基地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合格发放合格标识、生产基地持标识,产品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及超市设立的“放心农产品销售区”销售;另一方面着力开展对所辖区域内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内蔬菜类农产品以有机磷农药残留为主的日常性监督检测工作。
1.3 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站(点)全面启动,初步形成市场蔬菜质量安全准入框架
我市目前有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果品中心批发市场),有一定规模的超市40余家,农贸市场50余家,其中两大批发市场的果蔬批发量占到长春市蔬菜水果需求总量的80-85%左右。
我市原有的两大批发市场原来均建有检测室,但由于是企业自行组建,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着把关不严,时效性不强,疏于检测等现象。为保障我市市民使用蔬菜、水果的安全,彻底改变原有的由批发市场检测室对进入市场的果蔬实行自检的不利状况,2010年市政府办公会议决定,由市农委牵头,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在我市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由政府部门派驻的检测机构对进入市场的果蔬实施检测的行为。市政府为此拨付专项资金152万,并由农口其他单位抽编20人,成立了蔬菜检测站和果品检测站,实施三班倒、全天候的检测。自去年八月份开始检测以来,实施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已检测果蔬样品15000余个,有效的杜绝了有毒有害农产品进入我市市场,使市民吃上了放心菜、放心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可以认为,我市已初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轴心,县级综合性质检中心为骨干,市场快速检测站(点)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事实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和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完善。
2.1 市与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协同作用不强
目前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具备了对农产品(蔬菜水果、粮油作物)质量、农业环境(农田土壤、灌溉水、大气)、农业投入品(种子、化肥)的检测能力和资质,其检测性质为定性定量检测,其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按其职责应以快速检测和半定量检测为主,注重在本县区第一时间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初步确证后及时上报上级质检中心进行确证,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得以及时控制。但由于人员技术水平运行经费的制约,目前尚未形成检测能力。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上下协调难度大;五个辖区的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各自为战,对生产基地和市场的监督检测工作容易形成断层。
2.2 市场、基地快速检测站(点)的配备不足,管理不够规范,检测可靠性不强
除了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设立的两个批发市场的检测点比较规范以外,我市近100家有一定规模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中也有近30家设立了检测点,但是由于检测人员和经费的不足,目前检测工作多数处于停滞状态。对于开展工作的市场和基地检测点,尽管实行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统一培训,对检测站(点)的设立提出了统一要求,但由于没有出台规范性的检测站(点)管理办法,各类市场、基地具体情况的差异,造成站(点)布局设施不合理、仪器试剂配置不统一、人员操作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完整、专销区柜不明显等方面的较大问题,致使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可靠性差,影响市场蔬菜质量安全准入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对策与建议
对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而且任重道远。应确立“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主题,配套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循序完善”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步伐。
3.1 以产品、产地监测为重点,提升市级质检中心的核心能力
充分利用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现有技术装备,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配套改善检验环境和设施,大力扩充检测项目;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业投入品和以果蔬等农产品为主的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明确赋予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和检验检测体系监督管理职能,真正发挥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把中心建成全市农产品、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检测评价中心、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3.2 以农产品快速检测为重点,强化县级质检中心的检验能力
我市所辖的五县(市)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均已成立,部分县区的检测仪器采购已完成并配置到位,应加快对使用检测分析仪器及快速检测仪器等检测人员的培训,争取尽早开展工作,目前重点应开展高毒农药和违禁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工作及初步定性工作;承担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监测任务的抽样工作和生产过程监督检验工作;指导生产基地和市场开展快速检测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宣传和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同时,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可与规模大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或批发市场结合开展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其检验能力。
3.3 以市场准入检测为重点,增加市场、基地和企业检测站(点)的自检能力
围绕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我市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站应严格执行长春市人民政府通告精神,对进入我市批发市场的蔬菜、水果做到严把“入口关”做到“全天候、全覆盖”的检测密度。防止农残超标的农产品进入我市市场。
对超市、农贸市场检测点应按照“有固定检测场所、有快速检测仪器、有专职检测人员、有检测台账记录、有专门交易区或专柜”的要求进行配置;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检测站(点)应根据生产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配置相应的检测场所、检测仪器、检测人员,并做好产品留样和检验记录。需要大型(精密)检测仪器的检测项目,配置有困难的应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检测协议,进行委托检测。
3.4 以检验检测体系规范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主要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在机构人员、环境设施、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管理办法。对市场准入检测实行“检测标准方法统一、检测人员培训统一、检测仪器试剂统一、检测报告管理统一和专销区(柜)标准统一的“五统一”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库,检验检测电脑联网,形成可溯源性的检验检测网络化管理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测站(点)检测能力验证试验和检测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明确发展思路与途径的同时,必须落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部省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结合长春市实际情况,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规范性文件。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因此市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项资金由财政列支;市场、基地检测站(点)建设由企业投入为主,财政给予补助。
(3)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各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并理顺隶属关系,充分发挥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
(4)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制度。一是未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一旦发现应追究市场和销售者责任;二是未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宾馆、饭店、学校、工矿企业等单位不准采用,一旦发现应追究单位领导者责任;三是不具有农产品相应检验条件或委托检验条件的生产加工单位不予申报名优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四是不具有农用投入品相应检验条件或委托检验条件的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不予申报有关资质或不予通过复查;五是农产品产地环境实行二年一次的定期检测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