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1 11:07: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企业信息化,是以企业引入信息化观念为前提,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一、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具体讲,企业信息化应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从信息化深度来讲,包括:事物处理、分析处理、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方向不同,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企业都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概括地讲,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4、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文化素质。

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1、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2、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

3、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

三、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现有16,000多家大型企业,仅有10%左右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网络,70%拥有一定的信息化手段,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20%的企业仅有少量的计算机,仅仅用于财务和数字处理方面。在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有一定的现代化手段。而美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欧洲和日本的企业也计划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可见,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晚,且发展速度缓慢。概括起来,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问题: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复合人才缺乏、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设置专属领导。

四、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影响和阻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理念、人才问题、购买能力、基础条件和企业等几个方面。这里除人才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外,其他问题都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日可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它涉及很多企业,甚至很多行业,是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道路上,企业既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步骤进行操作,又要根据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开发企业信息资源,这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再次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要搞好企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增强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各层领导要深入了解信息化的实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去,并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持续的调整。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首先需要决策层带头深化信息意识,然后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其中,这样企业信息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为更好适应发展,企业应广招贤才。

2、学习典型经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交往日渐扩大,一些企业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对于这些成功经验,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推广,择适合者而用之,并与这些企业加强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关心的问题,研究进一步的推进措施,取长补短,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3、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不同企业成立的特殊背景,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总是缺乏科学性,因而改革企业随意性强的机构,理顺其业务流程,保证信息化系统数据能通畅传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奠定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投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产生的效益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但都不能及时得到效益回报。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太大,是无底洞;二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购买技术设备,安装使用就可以了,不必再做其他投资。

4、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5、组建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只有具有高层次的综合职能,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

6、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消除“信息孤岛”。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有企业反映“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子网建设基本完成,但子网间仍未互通,信息孤岛仍存在”,还有企业反映“公司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数据难以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要纠正重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即“硬件硬,软件软”的倾向。重点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雅娟.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太原科技,2004.5.

[2]朱瑞萍,王伟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J].河南科技,2005.10.

篇2

信息化本身的过程就可以使信息从传递到决策的过程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上网购物,传统的零售业离不开供、销、存等各个环节,而当今的消费时代,可将这一切环节都应用于网络,它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使得各个环节更加畅通无阻,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让顾客能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实现他们的销售行为。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应的举措,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胜的重要资源。每个企业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

2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它能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

2.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

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很容易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的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证。

2.3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有利地位,根据市场形势,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的经济格局;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库存积压,还能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2.4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将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实现。

3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

3.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3.4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要先行一步,我们要把基础信息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必须与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步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 选准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4.2 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具体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便于未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第二,员工还要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业的进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员工培训放在信息化实现。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代表着一种先进或标准流程,必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先实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扰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即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对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软硬件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4 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软件的选择不只是选择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未来长久的合作伙伴。软件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②选择的产品既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③选择的公司拥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④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⑤尽量选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线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的,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可概括为:外逼、内需、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外逼内需都客观地要求企业重塑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5.2 冷静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篇3

1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可见,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般意义上新技术的运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的全新革命,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本市场、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企业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机制、增盈降本的有效手段。

2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互联网正在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不仅推动了公共服务的转型、创新和服务能力,同时也为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煤炭生产、销售等专业领域的应用,煤炭企业的经营手段和营销平台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促进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2.1 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井下生产设备均已实现了自动化操控。部分煤矿已装配了铁路调运、计量销售和闭路电视等等自动化设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部分难题迎刃而解,煤炭实现集约化生产,生产力与经济效益都有所提升。

2.2 煤矿通信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不仅建立了公司内部网站,同时还致力于打造一个适于业务管理命令下达、生产经营指标上传、同业对标参数对比、政策法规宣传展现、实时待办即时办理、旗下同仁互动交流、精彩博文共同分享的统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及工作效率。

2.3 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已构建起颇具本企业特色的计算机网络,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构建开放的运营和管理体系,为企业中的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信息检索和调用、仪器设施共用、资源条件保障等公共服务,力求保障井下安全作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2.4 很多大型煤炭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的实现了与地方政府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了信息处理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初具规模。

但从整体上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大量业务数据仍然靠手工处理,大部分系统还是单项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缺少连接,形成信息孤岛。随着各个煤炭企业逐步把信息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整体的信息规划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3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井下生产设备均已实现自动化,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技术已享誉全球。但是小型煤矿由于技术、资金和设备水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而且人员素质始终无法脱离低水平,以致信息系统无人识,也无人用。

3.2 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生产管理,领导是企业的掌舵者,企业向何处发展他们最清楚。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需要领导的支持。

3.3 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这在煤矿企业中比较常见。软件开发一旦跟不上硬件的更新速度,信息化建设便会失去实质内容,而空留形式,大好的硬件资源白白浪费。

3.4 缺少整体规划,数据不能共享。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未制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各部门只根据各自的目标计划进行软件开发,无法形成整体的软件系统,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

3.5 应用层次低。大多数矿产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仅仅以计算机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信息化建设的范围仍局限于财务等几个业务系统上,信息化内容仍停留于数据处理及事务处理阶段。另一方面,当前已实现网络化管理的企业不在少数,但仅仅局限于网站信息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数据信息更新速度慢,电子商务进程发展缓慢。

3.6 用户信息意识差。大多数矿产企业将网络系统的开发与运维管理单纯归咎于技术部门的业务范畴,其他部门鲜少参与。直到系统交付使用才发现系统的功能架构与现实情况脱节。实际上,网络信息系统从开发到后续运维管理都需要用户全程参与。

3.7 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技术人员缺位严重。系统软件的开发缺少技术支撑,制约了矿产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多数煤炭企业的信息管理机构还处在不健全、不稳定或职能不明确状态,企业信息管理人才不足,导致越先进的系统事实上越无法发挥作用,缺乏既懂企业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4.1 结合实际对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企业决策者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合理规划,使信息系统具备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适应性。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实际。要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与企业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总体规划,应用有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

4.2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通过信息技术拉动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有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信息化和企业发展的对称性。可采用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学习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扩大知识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3 量化经营目标,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企业应该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逐项录入网络系统中,使人人肩上有担子、有指标。通过“职能科室抓考核、基层队组抓现场管控、员工抓材料使用控制”,抓好全员、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成本管控水平。

4.4 建立本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基础管理。对维修基金工程、设备修理项目,从预算、建设环节、竣工验收、结算等关键控制点进行稽查验收;重点对各项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产量进尺,以及年度内各级财务、税收、审计等进行检查,并及时落实整改,保证了材料物资盘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所有工作流程和最终获得数据信息实时录入计算机网络,以便于决策层和管理层互通有无,全程监督。

4.5 构建大型的动态数据库,推行节支管理。对全矿各单位实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力保吨煤材料费用不超标;按生产计划投入制订材料回收复用计划,对各责任单位下达回收率指标,并对超额回收部分进行定价收购,通过网络系统全程动态跟踪显示生产数据,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长变短、粗变细、宽变窄、厚变薄”的“四变”原则,最大限度地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

4.6 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逐步建立网上交易手段。煤炭电商实际上就是一个剂。前不久,国内煤炭业大佬神华集团开辟了煤炭产品网上交易模式,标志着煤炭企业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煤炭网上交易,除了建设一个平台,企业还需要通过集合竞价、浮动结算和保证金等制度来解决定价难和合同兑现率打折的问题。

篇4

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从而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全国各地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抉择。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省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内蒙古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要因地制宜根据内蒙古企业的特色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内蒙古根据国家的政策积极着手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快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各领域的实施运用,使全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阶段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础性设施方面

截至2012年底,所有乡镇和95%的村庄已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主干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9万公里;局用话交换机的总容量633.4万门;盟市间,中心城市建立的宽带骨干网络达2.5G,全面提供语音通讯依据,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在此基础上,电信基础服务的快速发展的势头迅猛,该地区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24.4万户。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的调频广播发射台的联盟,共742座,大于1kw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共80座,共有14家电视台,微波站132座,卫星地面站1座。达到2.5G SDH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东西主干环网已逐步建立,东西主干环光缆干线总长度已超过13300公里。连接各盟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9.76%。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

蒙牛和伊利集团是内蒙古的优秀企业,并且以进入我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通辽、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伦贝尔四个市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行点,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包头是我区典型的以工业化发展的城市,曾在2009年内蒙古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的改革力度,所以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该地区的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随着包头市企业将工业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信息化为新的产业化机制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产业发展方面

我区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包头市现今已经成为我区有名的软件园区,已获得了国家批准,是我区唯一国家认可的软件园区,代表着内蒙古的软件园,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50家之多。2012年销售软件的这部分收入增加到22.5亿元,比去年增长64%。在包头软件园积极引导,到目前为止,软件企业已接近250家,软件行业员工4800多人,已登记的软件产品认证数已达到123项, 25家软件企业获得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资质证书。特别是蒙古文的应用系统软件产品的开发,填补了蒙古文软件开发制造领域的空缺,并为该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类软件产业,首次突破了软件出口零的大关。

二、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能看出,我区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有的还是停在初级层面即信息化建设外部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充分

一些企业管理者满足于企业现在的情况,觉得不搞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把企业建设好,所以这些企业管理者不会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以为信息化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抱的期望过大,结果发现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多,收益不明显而放弃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态度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用长远看待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这种态度很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觉得自己经验足,过分重视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意或者排斥接受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觉得信息化建设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不愿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局面只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二)对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内蒙古多数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过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而对于核心的软件应用存在轻视的现象,软件应用的投入只是对网络建设,而这部分投入只是占到总投入的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乃至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对软件应用投入的比重远远跟不上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比重,这就是使得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应用的现象十分突出。尽管企业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企业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信心。

(三)企业战略与信息化建设不一致

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信息化建设是具有风险性、它涵盖的内容也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财务和人力资源,但是却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级技术人员,这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具体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1.企业无法发挥出引进的信息系统的功能

企业购买信息系统是一个单方面的需求,因为企业觉得自身需要购买功能较多的系统,但是企业在购买时忽略了自身是否能够驾驭该系统的能力,所以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购买信息系统后造成系统闲置,无法发挥出系统的功能。这就是一项双向浪费,既浪费企业的资金又浪费信息系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为难的问题。

2.企业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企业出于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物力,却忽视了这种新模式会对企业已有的管理造成的改变,无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这就会阻碍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是说这种信息化建设是不够成功的。

3.企业信息资源不够充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但同时它具有风险性的,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涵盖的内容广就需要很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够的话就会导致信息阻碍无法成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也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它的效应。

三、对于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把它同企业的战略、组织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作用。

(一)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

我们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中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而政府就不可避免的担当了这一重任。当地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几点,首先是基本的网络设施建设还有其配套的系统建设;其次就是对网络安全的保证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因此政府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保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秀的服务。

(二)积极推进网络设施基础建设

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设施基础建设的前提下,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是网络设备的基本结构,它主要包含:传输各种信息的网络建设、研制传输信息的设备、开发新的信息技术等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因此内蒙古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投入企业内部投入比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缩小企业间因为信息化建设而拉开的距离。

(三)要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依靠的就是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存在很多风险的,如用户信息被盗用、信息丢失、在结算交易时账号被盗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就是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通过出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网络安全认证体系,保证交易双方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交易的有效性,防止因为系统原因造成的故障、计算机病毒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障碍,要确保交易双方内容的安全、账号的安全及用户密码的安全。为了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企业内部营造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运转机制

内蒙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该全力建设良好的内部信息化运转机制,及时的解决面对的困难,解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运行。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建立内部交易网络,通过内部交易网络使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处,并且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如对每次交易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要真实地反映交易中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及时了解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应建立包括管理、规划、物流专家、系统分析师和决策成员。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通过机制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其他相关部门分析讨论,明确的业务目标,认真听取各方,并增进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完善了民主、科学决策。

(六)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团队来支撑

人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懂管理、懂技术,合理否认只是结构,硬件技术的“复合型”信息技术团队,这将对内蒙古企业通过培训需求,技术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建立专业知识一些熟练的,还必须有专业人才时间能力的记录,内部信息对企业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要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推进。因此,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促进内蒙古中小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晖.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

[2]施雄锋.论县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3]姜泽民.浅论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0

[4]张莉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06

篇5

1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信息化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燃气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现精细化管理运营。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战略目标的清晰传导,在核心管理和运营领域引入先进的流程和技术,支持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运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2 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建成集成、统一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和决策平台,统一规范业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层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提升企业决策与综合管理水平,使决策更加及时科学有效。

1.3 增强竞争实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快速获取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拓新市场,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1]。

2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2.1 指导方针。根据燃气企业的发展的特点,利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控模式与业务流程,建成高效、灵活、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增强企业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准确。准确性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指在企业内部运行传递的所有信息,要保证其从源头准确真实,传递过程不增加、不衰减、不流失。信息的准确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失真会导致管理是否失控的关键。2)全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片面和隐匿事实,包括对存在的问题。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客观、全面、完整,对企业决策及战略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及时。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要及时,由于信息具有很强时效性,只有及时传递到管理者手中,才能实现信息的价值,保证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服务。4)共享。信息按照管理者要求,对信息使用具有一定的权限设置,在不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5)安全。信息传递要注意保密,不能外泄,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2.2 基本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集中、集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实施;集中:集中领导、集中资金、集中建设、集中服务;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共享: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设施。

3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主要任务

顺应燃气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燃气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协同、共享,必须要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3.1 科学管理,集中控制。着力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集中控制能力的目的。开展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积极开展同行先进企业对标,建设和完善支撑主业发展、集成共享的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各种主营业务的信息系统,实现主营业务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节约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2 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检查教育,认真排查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形成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3.3 积极稳定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逐步达到目标要求。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全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要借助信息技术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维护管理和网络资源的合理调度使用。提高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作好网络的防病毒、防攻击、防泄密工作,在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加强落实,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主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4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信息系统

篇6

企业信息化即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等设备及技术,使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利用和共享,有效实现企业自动化。由于煤炭生产和管理的特殊性,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煤炭的生产、安全监察、物流、资金、办公自动化、销售管理以及与客户交互等业务方面实现数字信息化,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 煤炭企业新型化建设作用

当今社会,市场信息瞬间万变,信息化便成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同样,信息对煤矿企业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这不仅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企业的财务模式也同样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煤炭企业的需求,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系统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督。由于煤炭是一种国有资源,因此煤炭企业受到国家的管理及监督。传统的监督模式容易受到通讯手段和交通的限制,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很难得到贯彻落实,然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政府监督煤炭企业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有利于政府开展对煤矿企业的监督工作。

③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煤炭企业的内部交流的有效工具。外部信息交流对煤炭企业有着重要作用,煤炭企业的内部交流也同样重要。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内部交流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员工间的相互交流,这有利于企业的政策统一和企业的内部交流。

3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政府部门支持。煤炭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的传统工业,然而政府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较少,在保障煤矿安全信息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②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我国煤炭开采的环境和条件都较为特殊,我国的煤炭开采大多都是井下作业,极易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一些安全问题也相对较为突出,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加上矿井环境潮湿,如果煤炭企业的信息传递设备在防潮、绝缘性能方面质量不过关,便会造成对矿井信息化建设的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的腐蚀。此外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复杂机械设备,加大了信息化技术实现难度。

③煤炭企业存在一些信息技术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煤炭企业对煤炭生产软件开发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多都只注重硬件投入,信息化建设也大多都是硬件设备上的投入,而忽视了软件开发。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一些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时常发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以及资源的共享。此外,我国一些煤矿信息技术都是国外引进技术,我国目前在煤矿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方面能力相对较弱,有的煤炭企业甚至缺乏煤矿信息技术开发能力。

4 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①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煤炭行业是一个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传统工艺,国家和煤炭企业都应当重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国家应当建立完善的保障煤矿安全信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落实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煤炭企业应当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管理,以保证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煤炭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当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煤矿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应当主次分明、取舍得当,并相互协作,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③合理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内容。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来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内容,以便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由于煤炭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以及目标都相对较广,加上煤炭开发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策略和方法。煤矿企业在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时,应当实现企业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共享以及应用。煤炭企业应当运用相关信息组织技术,规范化重组企业的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的高度集成,并规划好信息资源,将信息系统和需求分析有效结合,以减少信息资源浪费。在进行总体规划时,也可以将煤矿信息系统分解为多个小系统,以降低煤炭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篇7

信息化是现代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化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目前,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抓住机遇,在物联网环境下广泛而深入的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对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很有必要.

1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省通过实施“数字安徽”建设,出台了多个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起了基于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全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比较低,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面临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着诸如:1.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内的推广应用.2.技术供给和需求的失调阻碍信息化发展.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差异较大,专业化信息技术供给市场不成熟,致使供给与需求不对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3.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技术不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具体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困扰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SWOT-PEST分析

根据SWOT-PEST分析方法,笔者建立了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SWOT-PEST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受政策、技术、管理、人才等因素的局限,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散、小、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和扶持下,安徽省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

3实例:物联网技术在A企业中的应用

A企业是一家小型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颇有成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是安徽省内中小微企业的典型代表.下面以A企业运输车辆管理过程展示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般而言,对于车辆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以往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在途货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得货物能够及时、安全的抵达目的地.根据这些,A企业的移动载体综合监控分系统实现了对车辆、司机和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将监控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及时的传递到主控中心,若有任何的异常情况,主控中心会立即对车辆人员下达管理指令,最后将数据保存,以备后来的责任追溯或事故调查.到目前为止,这一项目已经应用于A企业的多个网点,企业管理过程的可视化充分实现.与此同时,该企业将业务项目与客户进行对接,使得整体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可视化.

篇8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力事业也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2002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我国电力事业又处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在需找新的突破口,发电企业也是如此。经过几年艰难的改革,我国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业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手段。我国电力企业顺应时展的潮流,也在努力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图发展、谋进步的必经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期望通过此文,让读者能够对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更深刻的认识。

1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发电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发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电能”。电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形式,电能具有均质性以及不可储存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发电企业必须要对生产信息精确掌握,并及时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这种生产特性决定了我国发电企业必须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而且,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比一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深入。发电企业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监控、远程操控等。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以及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的强弱。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电企业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2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整体规划不足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需要发电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但是,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建立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方案或是所建立的规划方案过于草率,缺乏整体性,这些都不利于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2 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未能同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发电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迅速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市场经济时代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求得生存,必须要重视创新,重视经济发展的规律。部分发电企业未将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逐渐下滑,严重的威胁到了发电企业的生存。

2.3 轻管理,重建设的观念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所加强,但这是被情势所迫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而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着“轻管理,重建设”的不良现象。业界有言:“高效益出自好管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保证。因此,我国电力企业要彻底将“轻管理,重建设”的思想观念摒除,将管理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此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 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的策略

3.1 积极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发电企业的领导层面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只有领导者具有信息化建设意识,才能够引导发电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发电企业也要对下属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并应用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3.2 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要落实到位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电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整体展规划中,应该要对理论、应用、投资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商榷和落实。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如图1。

3.3 信息系统整合开发

现价段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原有的系统系统进行整合,根据“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发具有新功能的信息系统。如图2,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3.4 重视和利用ERP先进思想,再造企监流程

发电企业属于传统型企业,要实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创新管理挂念。ERP管理技术作为当前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代表,对促进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发电企业应该将ERP管理技术与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ERP管理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篇9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4)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少

2000年“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相关技术转换为产品,相关产品转换为产业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科研院所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已经转换的技术,因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或规模较小或相关的政策扶持较少,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效果。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势必给企业的运用带来:

a、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b、信息存在很大的冗余;

c、大量的垃圾信息;

d、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信息孤岛”的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进行新一轮投入时,瞻前顾后,难于决断,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在软件的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流程管理和相关的技术标注化等相关技术方面。

3)单元技术需进一步深化。

计算机单元技术如CAD、财务等软件能解决企业部分紧急的问题,但随着企业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深化,目前的软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老的瓶颈问题解决了,但新的瓶颈问题随之而来,计算机的进一步深化运用提到日程上来。

4)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企业领导如何更新观念。

5)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企业的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同时考虑信息的集成性和开放性是信息集成商所面临的挑战。

5.资金投入上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

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中,已经摆脱前期的以硬件为主的投资方向,偏向于软件、硬件和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局面,在有些企业的资金投入中软件的投入已经超过硬件的投入。

2)由单元技术的投入向综合性、集成性倾斜

在技术的投入上,由以前的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向注重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倾斜,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

3)企业对信息服务的投入开始有一定的认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开始认可,尤其是系统软件升级维护和定制开发。

6.应用效果上

1)应用效果上是喜忧掺半

由于存在认识水平、重视程度、管理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效存在很大区别,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2)对于示范工程的宣传推广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实施概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八五”、“九五”的应用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CAD/CAM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全国大中型建筑规划设计院已基本普及了CAD技术,在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大都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全国已有一万多家单位甩掉了图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MIS应用情况

我国企业MIS的应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MRP/MRPⅡ/ERP推广应用情况

我国企业引入MRPⅡ开始于80年代中期,目前约有上千家企业建立了自已的MRPⅡ系统。近年来,国内一些行业领头企业也开始了建设ERP的尝试。

4.CIMS推广应用情况

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CIMS发展计划,有关部门作了大量本地化的工作,CIMS已被列为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的主题之一。1989年开始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到今年初,列入CIMS计划的应用示范工程企业已达67家,在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200家左右。除此之外,国内一些企业也在主动引入CIMS,这类企业的数量大约为示范企业的5倍左右。

5.Intranet/Extranet

近几年来,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Intranet和Extranet的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Intranet/Extranet应用在近两年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基于Internet技术的改造或组织建设自己的Intranet/Extranet,许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很让人欣慰。

6.E-commerce电子商务

篇10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员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观念不强。一部分人员未把信息化放到提高管控水平和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体系的重要位置,未能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去思考企业管理问题,使得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未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其效能。[1]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稳定的政策和资金作为支撑,因此这项工作一般投入资金普遍表现极其谨慎。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有一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存在建设程度不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强,建设规划不完善等现状,发展空间还非常巨大。要建立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革梳理,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对策

3.1整体规划,为可持续发展鉴定基础

信息化建设前期,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精细部署,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项流程,做好系统间的数据融合,数据信息实现共享,确保建设一项,共享一项,防止软硬件资源重复投资导致浪费,最终达到所投资源发挥其效能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就首先应该把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作为第一位,既能重视近期建设,细化建设目标,也要为长期的发展做好规划,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避免因计划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3.2加强保障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足够的技术力量

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以适量资金投入获取最佳效益。它需要借助必要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利用企业自身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因此,适量的资金支持和足够的技术培养是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可聘请技术专家,也可采取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最终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一支专业化技术队伍。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一些科研院校或专业的信息网络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综合各方优势,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有效发展的目的。[2]

3.3规范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信息网络有便捷高效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和威胁,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等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上述这些安全风险,必须要求人员具有更强的计算机网络意识,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障。

4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4.1依据自身实际,做好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企业信息化战略及目标后,通过认真实际的规划,合理投资,为企业建立起一套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3]

4.2选型原则

4.2.1硬件选型原则

(1)服务器选型:完善的数据据中心,是建立在拥有高效的服务器基础之上的,无论任何信息系统,都必须配置专用服务器。服务器选型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性价比等因素。(2)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尽可能选取同一厂家的产品,主干设备的选取应考虑适当预留空余资源,方便未来扩展。低端设备够用即可。资金方面考虑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产品,以使资金投入产出达到最大值。(3)安全保障:机房应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主要考虑温度、湿度、防尘、防雷、接地等条件。

4.2.2软件选型原则

(1)功能:软件购置之前,首先要对软件产品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其次软件的功能要适合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业务需要,保证软件部署后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软件的成功应用。(2)扩展性:软件的功能一方面要满足当前业务流程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弹性,一旦业务流程、结构或规模发生变化,良好的软件扩展性则会避免出现系统无法适应业务变化的情况发生,因此,购置软件时不能只考虑当前的业务需求。(3)性能:评价软件性能时,不能只看日常运行情况,更应该考虑未来或超负荷运行时软件的性能。如果软件产品在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后,通过数据量或用户数量的积累,系统负荷增大时,未出现速度缓慢、延时过长等现象时,则表明软件性能会满足企业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为合适的软件产品。(4)技术能力及服务:软件供货商良好的技术力量及服务能够保障系统高效实施速度及效果,这方面包括:厂商的企业战略、服务和支持能力、财务及安全性、产品易用性及适应性、市场反馈效果等方面,因此选择一套实施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匹配的软件公司是保证软件产品顺利上线并正常运行的前提。(5)成功案例:系统实施的成功案例是对软件及供货商技术能力及服务的最具说服力的要素,以选取与本企业规模相差不大的成功案例为最佳借鉴对象,对成功案例的深入了解可对本企业的实施效果做出最好的判断。(6)价格:包含软件总价格、咨询服务价格、实施服务价格、维护与更新服务价格、二次开发价格、计费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以合理的价格实现最佳实施效果为理想的选择。

4.3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成熟的企业网站不仅可展示企业形象、企业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业务相关最新技术论文等,而且能使客户能通过企业门户网站更好的了解企业各方面信息,增大企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浏览者,间接提高企业业务能力,甚至能为企业增加业务数量。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OA系统办公便捷方便,具有易用性、健壮性、开放性、严密性及实用性等特点。它通过对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进行规范后,建立起一套企业内部办公系统,不仅有利于培养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执行的执行,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篇11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如果所有的系统都采取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方式,不但开发周期长,而且软件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根本性的保证。但如果全面采用商品化软件,也存在软件不能全面满足企业需求、不同软件间集成性不好等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明显的加快。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分析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后,用“信息化正在迈出万里的第二步”来概括我国的信息化的现状,这一观点,也说明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重要和主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信息化,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面临更严峻的任务。

二、突出企业管理需求和经济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项目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其目标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流程等实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信息化项目实施中,突出管理需求相对业务需求就更为重要,如何把企业领导层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案融入信息化工作中,将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信息化本身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程序基础之上,所以信息化的过程首先就是管理程序的规范和科学化过程,这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都有所体现。结合信息化建设企业同时分别对有关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改革,如企业报表传递系统改革、三级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网上监督与办公系统的建立、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销售业务的日清日结等,这些改革在传统系统中几乎都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新系统中,这些改革本身就构成了实施的重要内容,并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

三、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是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思考的一个重点课题,经过长期酝酿,基于现代管理会计下的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应运而生,但因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方面无法得到统一,系统一直没有实现预期的有效运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思想的实现带来了转机,使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四、工程要充分保证系统的集成性及开放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技术原因多数在于系统的集成性及开放性,系统集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司的经营集成,经营集成要借助各种现代管理科学成果,并在信息集成的支持下完成。通过网络、数据库把系统集成起来,实现计划自顶向下的统一制定与运行,信息自低向上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系统的集成要确保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的唯一性,避免信息的重复维护,同时将“隐蔽的信息公开化,分散的信息集成化,集中的信息分散化”,从而充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系统的开放性是信息化能够持续完善的前提,系统相互兼容的保证。

五、培养与建立一支作风顽强的实施及维护队伍,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入的根本保证

任何外部的开发队伍都不可能为企业长期服务,在开发工作完成后,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能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将直接决定于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力。我们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强化训练与培养措施:要求所有的内部开发人员参与系统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承担具体的系统开发任务。

六、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战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