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2 10:50: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

篇1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名词透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质性研究方法随着心理学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在质性研究中散发着人文关怀的光辉,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使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人文关怀是教育对象的主观需要

“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追求独立,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平等参与意识渗入“90后”的心灵深处。充分了解和研究这一群体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是必要的。

二、质性研究方法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质性研究方法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自身存在,是活生生的常人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它超越了传统的定性研究的局限性,散发着人文关怀的气息。

第一,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平等、互动的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研究结果是由不同主体通过互动而达成的共识。”[3]质性研究常常以研究对象为中心来展开,这是调查研究过程中价值观的重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可以是互动、共创和分享的过程,教育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评判者,教育对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客体,二者应构成和谐、宽容和极具亲和力的研究氛围。

第二,访谈过程中的倾听也体现出人文关怀。“受访者通常有自己的理由和需求,他们只有在自己内心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后,才会愿意就访谈者认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交谈。因此,访谈者要耐心的倾听,不仅要注意受访者所说的具体话语,而且要思考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动机、愿望和需求。”[4]这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截然不同,其中隐含着价值观的重大转变,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应当借鉴的方法。

第三,质的研究对伦理道德问题非常关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指出在访谈过程中应注意自愿和隐蔽原则、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公正合理原则和公平回报原则。研究者需要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研究者需要公正地对待被研究者和研究的结果,恰当地处理敏感性资料。此外,质的研究主张研究者需要与被研究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地回报对方所给予的帮助。

三、质性研究方法中的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从权威性向平民化过度

质性研究过程中的“平民性”原则也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要权威化,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方法要去权威化。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平等原则,体现双主体原则。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者要淡化自己在知识、阅历上的优越感,教育对象同样有说话的权利,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倾听对方意见的义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这也对受教育者的自觉提出了要求。

(二)深入教育对象生活环境探究深层次原因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探究,要求教育者深入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在教育者面前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最真实的思想状况,有助于教育者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所在。两者在深入交流和探讨中不断调整,进而形成正确的、成熟的观点。只有通过这种交流互动,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三)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隐性教育有显性教育不可比拟的优点:隐性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存在“自身免疫效应”:当与人自身原有的思想体系相异的外界思想进入时,原有思想会形成“保护层”以阻止外界思想的侵入,这种外界思想被人感知的程度与它受到的抵触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当外界思想被人感知的程度越大,它所受到的抵触也会越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就必须从显性教育为主向显隐结合教育转变,营造一种“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到有人在教育他”[5]的润物无声的意境,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12.

[3] 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16.

[4] 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

篇2

名企的背后是文化,名牌的背后也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巨大财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沉淀,是企业哲学、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高度概括。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

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和任务之一就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构筑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望、锤炼企业精神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变成促进企业文化形成的催化剂,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二者出发点相同。二者同时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激励人,一方面运用理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理论教育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企业实践上强化企业管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二者都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对象,围绕企业发展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任务完成,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生产发展。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目标相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是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的保证。而企业文化是最具活力、最具稳定性、最具个性化、最具渗透力又最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因素。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结合提供一个最好的形式,为经济生产提供良好的文化心理环境。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约束、改进民营企业家领导的工作作风,增强其民主意识,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品行,形成尊重职工的心理环境,把民营企业中因利益分配而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使私营企业对职工的心理状态施加积极影响,从而克服职工“打工仔”的观念,强化他们在私营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一些合理、可行的方式引导、吸引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关心和满意程度,使职工切身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引导职工树立合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从私营企业家、员工双方面协调利益矛盾与心理落差,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落到人的主体上来,弱化私营企业文化就是私营企业家文化、老板文化的思想,增强私营企业凝聚力,形成积极的企业文化理念,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进行生产。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员工的贡献决定着公司的成败,没有优秀人才,就没有优秀企业,必须注重提高职工素质,加强训练,培育优秀人才,及时注重改善员工福利。唯物史观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是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如果脱离实际、滞后于形势,就不能深入人心、解决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理念,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利益观发生了变化,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多样性选择,针对于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人注重因人施教,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树立私营企业经营者人本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加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著名管理学家梅奥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认为人们的行为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人们的生活追求再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要。物质生活以外还有精神生活, 人们不仅要吃饱穿暖,更需要思想的交流、精神的慰藉。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 确实是留住人才、稳住队伍的需要, 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需要。管理者必须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修养及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活动,在人本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不仅要从物质条件技术上着眼,而且不能忽视社会心理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形成内在、外在双向约束的管理机制。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创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树立起新的企业形象,并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以心理励法提升员工核心价值观

从企业文化解构上看,企业文化经层层剥茧后,终于从形象、制度、行为到达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价值观是组织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对自身存在发展、组织目的及对员工评价对顾客态度等问题的标准。因此,在提炼或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中,价值观必须开明宗义,并用细节体现力量。哈佛大学的沃顿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秉承企业价值观的人为本。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流程看,通过有效的方式形成并强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企业文化,在此文化中进行企业实践,可使全体员工认可并内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持久的行为。领导者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都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鲜明的价值观经一定时期的企业实践促使强势企业文化形成,在这种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员工按照企业的行为准则行动并自我激励,这种激励的效果是巨大且长久的。有学者这样说,中国的制度成本是最高的,其原因就在于缺少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的建立需要价值观的认同需要自省、自觉来实现。因此,在实践中,一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根据企业的目标实现情况,建立公正、公平的薪酬制度,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是激励因素,包括敢于对员工委以重任,提供资源支持、设计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机会,通过公正的业绩评价使员工拥有成就感。

(三)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创造性组织机制

创造性组织会改变组织的氛围,增强员工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平安保险企业文化为例,平安保险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靠文化经营企业,融合中国本土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法律规范的前提下,“义利并重,守义取利”,上至总经理下至保险推销员,人人都是“打工者”,人人都有压力与动力。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实施“拿来主义”,不能仅将目光锁定同行的先进模式,必须集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文化机制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企业现有特色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借鉴,提炼创新,打造适合本企业的个性化优秀企业文化。区分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要结合生产经营工作一道进行,渗透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后勤等各项工作之中;要把提高思想认识同关心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方法,创造积极新鲜经验。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教育私营企业人员,可提高他们对利益、责任、地位的认识,保证员工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激发调动企业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颖,马军涛.论新时期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M].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6

[2]周广华.企业运营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篇3

1、有助于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对人进行道德的教化,鼓励个性解放,促进人的自由发展,顺应人的本性要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完整发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从而培养真正的社会人、全面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从哲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行反思和考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的有效举措,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对更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援。

3、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论文长足和发展。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还在一些问题,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不高、忽视受教者的利益、个性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现实脱节现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指导下,从哲学的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解决理论教育与现实教育脱节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哲学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厚的哲学底蕴,有着自身严密的一套逻辑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论规定、认识论构成和方法论形态三个方面,他们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内容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论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的研究,是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根基问题的哲学研究,解答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从而揭明“人的存在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之维,是其存在的现实根基,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建立在人学立场之上,深刻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具有自觉性、先进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思想教育过程具有决策与实施功能、说理与管理的功能、言教与身教的功能、输出与反馈的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其主体构成、外部环境、方法结构等等都必须立足于现实这一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建立良好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相融一致,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构成

认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用在于道德教化和政治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基础,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其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对“社会人”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道德观是人类道德思想发展的最高成果,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各种进步道德观的升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道德观的精辟概括。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即对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塑造。透过提升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改进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更新人们的思维观念,通过说理使教育对象理解、接受并认同道理,进而转化为相应的实践活动。方法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连接着主体和客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灌输式与启发诱导式相并举方法。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而不是具体的方法。灌输理论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灌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灌输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发诱导诱导式方法,重视教育对象主体性,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有效良性互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偶范畴,就必须实现灌输和启发的有机融合,才能取长补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果。层次分类与循序渐进相结合方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要对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还要求有所侧重。层次分类法,是指注重从不同层面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根据社会群体的不同,开展普通民众教育与社会精英教育,区分层次、分类施教,建立不同教育对象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特殊与一般相统一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方法是指对一个人或者较少一部人进行单独教育,需要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分别加以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教育方法,主要是进行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一般教育方法和特殊教育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4-0074-0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已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相对明确的研究方法,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莫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为理论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使这个学科究竟是属于政治学还是教育学的范畴有了明确的定位,也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面临着对自己学科内涵和学科定位的重新思考。这种重新思考,需要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得到展现,而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根本方法和最高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要辨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现象和问题,从一定的历史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去探究各种现象和问题的动因和本质,从而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中有以下内容:第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方式,是一种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它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和产物,是一种客观现实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无数的先哲一直都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第二,用发展的理念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种发展的理论,是一种鲜活的说服艺术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是一门处在运动和发展中的学科。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主体性活动。它决定了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时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内,联系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环境和主客观条件等因素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研究中要避免用僵化、固定的模式去套鲜活的说服艺术。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体现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的理论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与现实的实践问题相结合,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层面的问题入手,得出较普遍的结论,以便用结论去指导实践。第四,坚持唯物史观。从经济关系出发去分析上层建筑问题,一切政治现象都根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人们在自己生活和生产的社会中,形成了与他们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从经济关系出发去探索自身的诸问题。

二、双服务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意义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带有明显的阶级性。政治性是它的突出特点。自地球上有人类社会以来,它在所有的阶级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它是一种属于意识形态传播的特殊政治教育活动,与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意识形态活动密切联系。“它的目的主要在于让一定的社会成员掌握和接受一定的思想观点,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其性质上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灌输和传播的活动。可以说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活动。它不仅是进行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也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法律观点等的教育。”[1]事实上,所有的国家都存在意识形态的灌输和传播的教育活动,只是灌输和传播的途径因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不同而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专利,也不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的特殊政治教育活动。在西方,所谓的思想“自由”不是任其自由发展,政府同样在发挥意识引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为政治服务和必须满足政治需要的特点。“政治,说到底,是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 服从社会政治需要,就是维护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国家的制度、方针和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坚持以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主导进行教育。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一定阶级、政党或国家机构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政治需要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突出的特点,决定它必定是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执政党或国家专门机关的掌握之中,并作为维护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意识形态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内容必然体现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和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意识要求,等等。对它的研究也必然要求遵循服从于社会政治需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一种精神需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社会对人的要求会不断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人们在思想、品德、行为等各方面总是表现出不够适应、不够成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尤其是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3]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极大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追求的需要在不断增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利益矛盾的凸显等问题出现,要求人们具备有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人际沟通,缓解压力追求心理健康、青年人正确处理爱情问题、应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缩短进入生人社会的时间并尽快融入陌生环境等多种能力。同时要求人们在自身生活中通过理想信念的树立,为自己的人生寻找精神动力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等等。服务于这些要求,为教育客体提供他们满意的精神产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想信念的形成、奋斗目标的激励和人格境界的提升,为人们从事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提供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必须体现这一原则。

三、从教育规律探寻教育方法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即使是政治思想的“灌输”,也要遵循教育的原理和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尊重人们自由思考的权利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引导,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益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恪守和思想解放的统一的活动,而不是思想控制或思想专制。”[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工作。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应关注教育方法的研究,关注一般教育规律的研究,关注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关注教育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经济地位、是否有和心理特征等具体特点。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范畴、主客体关系、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者素质、教育管理和领导等理论问题,“着力揭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运作的规律,揭示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6]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等基本规律,从而建构合理的理论逻辑体系,并切实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性等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传播教育。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面向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7]目前,最核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问题,即积极探索如何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播给受教育者,让他们接受和认可并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是从理论层面上去解说方法的依据,或去建构方法论的体系,而在于探索适用于某特定领域和特定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索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的有效运用。因此,应用研究中的方法研究与基础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有所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通常也包括方法的部分,也对方法、途径、载体等作出论述,但这里是从原理的角度来研究方法,主要是确定方法的理论依据,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体系。应用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应该结合当代国内外实际,向着更为具体的方向前进。”[8]例如,研究者可以总结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跨学科的方法搜集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并系统整理,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四、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原则是思想政治研究的发展所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政治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9]综合性的特点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然会涉猎到广泛的研究领域,必须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成果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由于学科的这种特点,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研究,而应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当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绝不是使自己变成大拼盘、大杂烩,而是吸取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用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规律,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的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构建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10]

定性和定量分析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视的方法论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应该遵循的原则。所谓定性研究,就是对事物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矛盾分析法和系统方法是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定量分析,就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始终注意社会现象的质,又要始终注意社会现象的量,要把量的分析和质的分析结合起来,并通过量的分析深化对质的认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在搜集整理经验材料时,要注意被研究对象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认识的规律是不断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过程。感性认识使人们获得足够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经验材料,再“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11]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材料是思考和分析的对象,是形成概念、理论、模型的基础。因此,在搜集经验材料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12]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在进行文献研究、观察、调查、实验等研究工作时,要注意搜集有关量的材料。在进行这种调查工作时,可以利用数理统计和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从广义上讲,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理应学习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教学效果、教育对象的特点等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然后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模型统计出相关量的指数后再进行定性分析等。分析的结果有益于进一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参考文献

[1][5][6][7][8][9]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7):39,39,40,43,43,42.

[2][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唯物史观的科学揭示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14,15.

[3][10]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4,53.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一个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每一个方法论体系都由哲学理论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也不例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是哲学理论。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总结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且揭示了人类思维领域发展的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指出了合理的方法。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同其它一切哲学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它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它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些基本理论揭示了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思想变化发展规律。只有正确运用这些规律,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社会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是在客观世界和社会发展中形成和变化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影响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以在研究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状况,必须掌握社会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必须以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人们的思想变化发展状况,分析思想发展特点,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掌握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来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论,在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辩证运动外,还指出参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人们的思想来源于在生活中的实践,在某种方面上,人们的思想认识不仅能动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而且还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对世界的改造。方法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工作都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正确的路线,反对唯心主义路线;才能正确认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反对主观主义错误。但是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哲学方法论,又要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运用哲学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机可循的,是各个方法论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是横向纵向结合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的系统性是指将诸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特征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有机整体。相对统一的有机整体不仅仅是以往各种要素的简单的堆积,而且能够形成一个科学化的、 系统化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知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是具有系统性和统一性的,它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总结而来的,是依据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总结而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系统性是在方法的指导下,把哲学中的对社会发展规律有益的理论方法综合整理,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合理的方法、思维和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各个方面吸收了各个方面的理论,具有渗透性特征,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普遍性特征和抽象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普遍性是指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抽象性是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特征和特性而言的,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对各个不同学科理论的辩证吸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与人们的理论和观点相联系的,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和生活需要来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此相对应的是精神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依据政策方针的制定情况下,制定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每一个时期,不仅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不是一成不变成直线的,而且人们的心理特点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准确地把握心理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特点,才能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照本宣科地采用书本上的理论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还有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3小结

篇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生的家庭思想政治教师。父母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一生的社会化过程起奠基作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想到学校或社会,往往忽视家庭的作用,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重视并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政治社会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责任与使命。它是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化,同时也是其他家庭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但是在现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对目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阐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从而改变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终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以至于在当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如内容失衡、方法错位、环境“失职”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失衡。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功利性。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者——父母,其教育内容与教育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重智轻德的倾向。他们过度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诚然,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人光有知识,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很显然也是难以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无数杰出人物的成功事例与无数失足人员的惨痛教训,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德与智的辩证统一关系,更使我们懂得在个人成长成才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智力教育的单一化与片面化而培养出智力超前、道德滞后的“畸形人”,无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融洽,还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不利的。

(二)方法错位。

在当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许多教育方法不仅是不理智的,而且违背了子女的成长规律。比如,专制式的方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父母始终把自己摆在权威者的位置上,用命令的口吻、统治者的权威,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无形之中采用了抹杀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与选择性、放任式的方法。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实行“放羊式”的管理与教育,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无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溺爱式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理智与分寸,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一味地纵容迁就。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活动,父母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地做到情感与心灵的对话。

(三)环境“失职”。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在家庭中进行思想熏陶、道德传递、知识教育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的各个要素都来源于家庭,决定于家庭,又反过来对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①。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思想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把握好对待子女的经济尺度,既要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消费条件,又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②。现今,一些家庭缺失良好的精神环境。如单亲家庭的不断涌现,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隔代的不理智疼爱,父母双方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一致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的有限,对孩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教育说服力,而且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的沟通方式,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优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加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是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一)更新观念,注重学习。

要解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特别是父母的错误观念。只有观念正确,才能实施正确的教育。要大力开展宣传与教育,使父母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肩负着同等重要的使命,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要成才就必须先成人,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人的基础性教育。与此同时,学校与社会也要重新定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结成统一战线,而且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注重学习。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与借鉴一些成功的中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并对自身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借助现代传媒工具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育体系,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符合时代特点,符合子女的发展需求与成长规律。

(二)优化内容,创新方法。

在内容方面,要根据子女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选择合适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孩子的全面均衡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吸收与借鉴,积极汲取其他国家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家庭、中国教育与中国子女的特点与需要,对中国式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在方法方面,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时代需求,在适用的原则上创新方法。由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渗透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互动关系。父母用自身的言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思想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是硬性灌输就能形成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的特点,恰好符合思想与行为形成的客观规律。比如:充分利用家庭聚餐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拘泥于刻板的说教形式,又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巧妙地了解、理解与尊重孩子,等等。

(三)改善环境,言传身教。

从宏观上讲,这里的环境是指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创造的“大环境”;从微观上讲,主要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自身的素养。一方面,社会应该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大力援助(如出版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刊物,创办家长培训机构),以及精神上的支撑(如加强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社会传播物进行管理,优化社会精神环境等)。另一方面,家庭要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家长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保持婚姻完整与家庭和睦,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知行统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而且要遵循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客观规律,按规律施教。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就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体是父母;但就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单一的过程,也不是任何单一的力量所能独立完成的,它是诸教育通力协作的结果。因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主要有内外两方面。一方面,在家庭内部,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要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在家庭外部,家庭、学校、社会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保持教育的连贯性,保持教育内容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三方教育力量各具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各具缺点。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最大合力,是研究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情感性、渗透性的特点,但缺乏理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教育中易出现情绪化,即感情用事。而这些不足正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的完整性、教育经验的丰富性、管理的严格性等优点。因此家长应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同时,家长可能对一些不良社会影响无所适从。这时候社会各界就应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大力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减少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使得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注释:

①②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参考文献:

[1]祁海芹,于杨.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2]刘社欣,郑永延.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庞军朋.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王良,郝晓燕.家庭教育特点与家庭德育优势[J].青年探索,2004(5).

[5]刘妍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篇7

中国分类号:G62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或组织机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目标、内容等变化所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适性,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刻认识并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及时改进原有教育方法或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受教育者自身情况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在此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教育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思维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某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不仅对个体思维活动产生制约作用,而且不会轻易改变。有时,思维方式的变化还会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和个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

人们的任何活动均受到特定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影响他们对具体问题的处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育内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有碍于教育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形成创新的意识、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创新的内容” 。

二、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

(一)从单向型向多向型思维方式转变

单向型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只针对事物本身,从一点出发,沿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单向型的思维方式一般具有简单性、静态性、片面性、封闭性的特点。而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针对事物本身,从多点出发,沿着多个不同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教育者进行创新。

在纵向方面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都由国家统一进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比较单一和简单化。因此,当时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往往也是单一化和简单化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上,便是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使得教育者要走出过去那种单极化、简单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多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外部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有成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横向方面来说,经济、政治、文化、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社区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合与合作,开创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毕竟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和老师,全社会都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注重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目标来看,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目标要协调一致;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要能对应衔接。从内容来看,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要相互配合;简单性内容和复杂性内容间要循序渐进。从方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方式之间要协调一致,并且要有恰当的评估方法。

(二)从被动型向主动型思维方式转变

方法创新不仅需要教育者思路开阔,还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即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被动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做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来安排,靠别人来帮忙。而主动式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即自己去开拓,自己去闯荡,自己去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培养主动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讲授完课本上的知识就算结束,而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对其自身来说,要注意未雨绸缪;充分利用资源。教育者除了能够解决问题外,还要能够预防问题的未发生。并且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只有不断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才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综上所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即从单向型向多向型思维方式转变、从被动型向主动型思维方式转变,从而更有实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3] 阮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建构》.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二期

篇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5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共同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现状出发,探究相应的对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内容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通过自我修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基本品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特殊要求,其素质主要包括: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它是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水平;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方面。

第二,智能素质。它是由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构成。知识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理论和经验知识的总和。智能素质的另一个要素是能力素质,它是指人具备的智力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除应具备一般的能力外,还需要有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第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艰苦的耗费体力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脑力劳动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既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要有健康、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这些素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发展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现状

目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仍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客体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参差不齐,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参差不齐,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的现状,具体表现为:理论跟不上实践,思想跟不上现实,经验跟不上变化,方法跟不上要求的现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欠缺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对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不熟悉,理解不透彻,运用不自如,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仍然存在;政治素质、政治鉴别力不强、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不高,缺乏人格影响力。例如,少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败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声誉。在道德素质方面,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法纪观念淡薄,不能自律,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我要求不严,存在心教不诚、身教不正、自教不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欠缺

教学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欠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存在的又一问题。当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仍没有摆脱“权位观念”,没有把教育管理与服务意识统一起来,仍以主体的权威地位自居,甚至出现打压、压制教育对象的现象,没有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地位上的平等。另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知识储备较少,科学文化素质缺乏,严重影响了教育对象的接收效果和学习水平。比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了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材施教的效果较差;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科技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法律和其他知识等,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发挥。

(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方法陈旧,且智能素质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方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展的需要。但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工作方法转变较慢,方法较单一,即仍然存在着学习文件、听报告等灌输方法,按部就班地用传统过时的方法进行施教,教学效果较差。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智能素质也很重要,具体包括工作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然而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仅欠缺工作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缺乏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和分析综合能力严重不足;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较差,如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功底不深,在表达上,往往表述不清;在管理组织上,好打官腔,协调能力较差,缺乏创新,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训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开展,伴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旧问题的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要求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新理论的更新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加之教育对象理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论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系统的培训则是提高其素质的重要手段。

具体说来,可以将高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或在某些学科上有高深造诣的教师请来作系统的讲学、讲座;或将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送到高等院校进修提高专业素质;推荐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干部进入高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学位。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训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把更新观念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确立服务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坚持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加强教育;根据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的变化速度,要依据不同领域的工作体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形式主义,端正培训动机,建立先进培训机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信息的交流。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借鉴,从而合理利用资源,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实现主客体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进步。通过与教育对象的交流,也可以使教育主体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第三,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只有积极与周围环境接触,对社会环境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及时吸收现实生活新颖的、活跃的资料,并立足于社会大环境中,充分认识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等。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己的学习和努力,通过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自我教育的方法就是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社会生活规范以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通过自我教育将外部的知识、观点、观念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加强自我教育,并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先进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善于思考,从而提高自我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工作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积极地进行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是检验人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是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的素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表现和检验,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创造实践锻炼条件,进行反复不断地锻炼,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人才培养质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地位。与专业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有必要从多学科视角加以审视、借鉴。

二、多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从多学科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学者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史宏波(2013)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如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学科立场,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1]。郑元景、田沁艳(2018)则从多学科角度,综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得出了应当加强运用定量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结论[2]。除此以外,其他学者也从多学科的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强调多学科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实效性提升上,而对涉及“各学科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则鲜有讨论。为此,文章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讨论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以期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三、多学科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人才教育方式,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如何认识、评价,它都客观存在,而且日益凸显其应有的价值。犹如一个多面棱体一样,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呈现不同样貌。因此,需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审视,才有可能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育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范围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属于教育学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与教育学存在交叉之处。因此,在教育学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同门”,它侧重于对人才的政治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道德观领域进行研究,属于为受教育者教授如何学会做人的学问。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需要的政治理念、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当然,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遵循普通教育领域的基本规律以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按照一般教育学的要求来进行。

(二)社会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涉及社会中人的社会化、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等问题。因此,在社会学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这种过程使人更加符合社会现存的规范要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统计法和文献法[3]。这些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另外,社会学中强调社会关系,这对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增强教育者的亲和力、提高教育实效性,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心理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是有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的个体。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在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上呈现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心理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下,多数高校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自主意识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灌输的层面,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有强烈的受教育者需求意识,从了解大学生心理实际需求入手,从满足心理需求到引导需求方向,增加契合度,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四)信息传播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学是以信息传递现象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传播学显示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因此,信息传播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被认为是人对人或组织对人的信息传递过程。如果没有信息的有效传递,教育活动就无法实施,目的将难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关注教育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全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如何有效利用全媒体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五)伦理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它以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与人之间最一般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4]。伦理学在促进社会关系、人伦关系健康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采用实验测量和定量研究。伦理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为促进和谐及健康的人际关系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提供有效的关系构建。

(六)经济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更多关注的是成本、效益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计量和规范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因此,经济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一种为减少组织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而实施的人的教育活动。经济学视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价值,因为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对于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人是组织中的关键性因素。

(七)管理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在研究的方法上呈现多维化趋势,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管理学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人的计划组织控制过程,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提高人的思想认识,使人的认知符合组织目标,进而实施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因此,在管理学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过程,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积极性。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学科,由于研究侧重点和领域的差异,不同学科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样貌。因此,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对其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

四、多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学科视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会呈现不同的“面貌”。这些带有强烈学科背景的不同认识并无对错,只有角度差异。这也提示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向审视。因为教育是在复杂的情景下,面对复杂的人实施建立和改变认知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活动。由此,多学科视角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适当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创新理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才能够实现。而不同学科的差异导致了认识理念的不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扩大视野,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合理地吸收其他学科的创新理念,这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而言是有价值的。

(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化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效,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上,深入性和精确程度不够。在新形势下,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上,可以适当吸收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尽可能地做到精确测量,这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三)借鉴其他学科的发展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所谓模式,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方法程式。每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发展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关起门来搞发展,而是要善于吸收其他学科在发展模式上的成功经验,以促进自身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中激流勇进、与时俱进,为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的人才质量培养要求发挥引领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7-02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深入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更加清楚的理解并运用思想政治的相关规律。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要对其进行细致的了解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再认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

“科学”一词最早是康有为根据英语science翻译过来的,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就是要在正确的理论路线指导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达到认识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的目的。这个正确的理论路线就是理论和社会主义路线。即我们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路线,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并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其自身产生并且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其在工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的规律,还有就是受教育者思想品质树立并发展的规律。这三方面的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规律是最为重要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就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效性也体现在三个不同方面,一方面是指受教育者学习、掌握并运用思想政治规律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教育者开展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体就是指教育者的工作效率,还有就是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效益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指受教育者在科学的思想政治规律指导下,能为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科学化色彩,教育者为了传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思想政治信息,就会在日常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对于一些客观规律进行较细致的探讨,但是这些做法还不足以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体系与规模,教育者本人也不能凭借零散的实践活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人员。

新时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实践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比例增大、内容增多,相关研究人员的科学化研究水平也不断提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并且相关教育者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势必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化发展,增强科学性与实践性,继续为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培养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构建策略

(一)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层次与水平,就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观念。人自身就是人的最大根本,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的彰显出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可以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大程度的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也可以得到最完善的塑造和发展。另外,教育者要坚持自身的主体性,对于受教育者要采取有教无类的原则,及时帮助受教育者解决有关问题,鼓励每一位受教育者,使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思想政治的规律,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不断完善自我,并且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

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还要求教育者在实施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受教育的本质需求,掌握受教育的真实想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科学化水平以及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创新性

无论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是在适应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总局限在一个阶段,要时刻把握实践发展的脉搏,跟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大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容。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创新性,就要切实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力度。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追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行理论创新,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作为武装我们头脑的理论武器,并且在具体时间中以此为指导,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这样才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创新性,要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水平。教育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呈现出极其复杂多元的局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过硬,要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创新型手段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受教育者的品质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管理科学性

科学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同教学方法一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但是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和规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实施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在这个管理体制中,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实行健全领导管理机制。重视各级党委的组织领导能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各级领导部门要指导下属部门和人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全面、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步骤、按层次、科学性的向前推进,并且通过领导部门的有效管理,凝聚人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施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还有健全各方面的参与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更全面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受教育者一方面要努力向受教育者教授相关知识并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虚心接受受教育者提出的意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讲求民主。还要在实践工作中,以身作则。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要更加积极主动,虚心接受教育者的教导,多思考,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律,并且将这些知识和规律武装自身,在实践当中得到更好地运用。要与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沟通,对于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要做到及时请教,并且结合自身的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方法。

实施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还要对受教育者实行激励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采取激励机制进行管理,通过对受教育者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使受教育者迸发出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运用中去。

三、总结

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要走科学化的道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化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龚益.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3] 吴倬.充分发挥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J].高校理论战线,2010(10).

[4] 徐志远.论范畴研究对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化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篇11

2.它是依据认识论确立的认识论认为,从主体出发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就会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就能从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一切理论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证实的理论认识才能是正确的,此外别无他法。可见,主体性原则对人的一切认识也是适用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有主体性的。所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尺度出发来规范和建构其理论体系和内容。

3.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列宁认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而主体性原则正是改变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从自己主体的需要出发,制订教育计划、方案并实施,使之满足教育者的需要,而且教育对象也要从自己的主体需要出发,通过受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还满足了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它是指导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协调行动、共同发展的行动准则。

二、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确立和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中,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求教育者即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运行的内在规律,促进其形态的科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同时,要尊重并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因为教育对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接受者,他们的知识、智能和思想道德品质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和完善。但是教育对象绝不是被动机械地受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有其不同层次的需求、信念,并会形成动机、展开自觉的活动,他们对教育者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地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所以,研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必须在承认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