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活动文化建设

活动文化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4 10:32: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活动文化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活动文化建设

篇1

二、活动目标

立足科学发展角度,高瞻远瞩,结合实际,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促使我镇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一)加强文明城镇建设,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创建工作。主动、积极参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学校等创建工作,举全镇之力,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窗口服务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规范执法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关爱女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和空巢孤寡老年人等活动,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当前,镇“市级文明村”、“小康文明村”创建覆盖面均达100%,争取到2015年,全镇“文明示范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左右,为提升我镇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加快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序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维护城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转,强化文体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形成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在各行政村逐步建立固定的电影放映点,全方位完善城乡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海星公司“职工之家”的带动作用,逐步在规模企业中建起“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职工之家”等员工文化设施,丰富企业员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企业。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培育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专项政策,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二是大力推进文化与教育融合。积极引导扶持民营艺术培训中心、教育基地、职业教育等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鼓励社会投资艺术培训业,开拓艺术培训市场。三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娱乐业协会、音像业协会、网吧协会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自律作用,使之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文化人才建设,构建一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大力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制定和完善各类文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群众文化策划人才、文艺创作专业人才。二是壮大公共文化服务辅助队伍,扩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到2013年底,完成镇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工作,确保拥有一支30人以上的文化活动团队。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文化建设年”活动共分为活动动员、活动开展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一)活动动员阶段(3月7日-3月31日)。

在制定“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和开展计划的基础上,召开全镇“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将活动目标和深远意义传达到镇直各单位、各村、学校、企业中,形成人人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开展阶段(4月1日-12月30日)。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文化建设年”活动层次。一是以全区“槐花节”摄影展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镇域黄、石油、军垦、生态文化潜力,投资兴建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形成镇独特的文化品牌。二是在辖区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家庭”、“文明标兵”等系列评比活动,为推动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将汉江路打造成“精神文明一条街”,以直观、显而易见的形式,宣传各行业涌现的文明新事、行业标兵、感人事迹等,及时推广出去、宣传出去,彰显镇经济建设、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四是通过举办消夏晚会和油地军港大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讴歌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2月底前)。

深化“文化建设年”活动主题,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文化建设活动先进村”、“文化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文化建设活动先进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同时,进一步总结2013年“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使2013年的文化建设活动更加丰富并提档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成立“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并按照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民生、提升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性和协调性,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会议等各种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提高人民群众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镇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投入,确保成效。

篇2

二、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推进“三个规范”,实现“四个提升”。

一个目标:就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造人本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两个重点:就是坚持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相结合,突出管理文化和安全文化;

三个规范:就是要进一步规范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四个提升: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凝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效能力。

三、工作目标

(一)加快“三统一”步伐,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保持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实现“三统一”:一是企业核心理念统一,即“工作方针”、“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观”统一;二是企业形象标识统一;三是基本管理制度以及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统一。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文化管理品质。扎实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全员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新晨

(三)加快文化整合,促进企业创新。紧密围绕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中心工作,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重点工作

篇3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场所,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能教书育人的,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

成教书育人的目标。中职语文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推广性。

一、中职语文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中职语文教师和学科管理者、带头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如浓厚的人文气息)来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让中职的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亲身实践中提高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可以在无形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中职语文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语文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分别对应着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这些综合能力的引导,感悟优秀的语文作

品中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达到提升学生精神文化层次的作用。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中职语文教学可以融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

环境

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中职学校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将学校每个个体

之间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才能汇聚所有教师、学生的力量,增强整个校园的凝聚力,进而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步骤就是率先建立起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文

化。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爆炸造成各种价值观的井喷出

现,价值观的多元化会给校园文化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困扰,而语文活动恰好可以通过对具有良好品质的作品的赏析,在学生中间形

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语文活动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范畴

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再受到教师、学生的喜爱,同时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时候,就需要寻求更广阔的语文教学的范畴。而校园文化建设恰好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范畴。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从硬件上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是引进了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技术,中职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把画面、声音的视听效果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软件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各种活动中都有语文教学可以大显身手之处,如,书法比赛、歌咏比赛、表演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畴。

2.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中职语文教学的基调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它影响整个学校的氛围以及教师教学的态度。校园文化有着大家都认同的统一的思想规范以及价值标准,这些最基础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文教学活动。比如,当教师和学生看到、听到具有鲜明校园特色的广播、宣传栏、造景、雕塑时,就会潜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与周边的校园文化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在无形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奠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基调。

三、对中职语文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语文教师本身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平常

的语文教学中将校园文化慢慢渗透,指引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发现语文、感悟语文、应用语文。比如,为校园经典取名字、为走廊墙壁撰写妙言妙语等活动,这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体系,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另外,教师要注重找寻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渗透到教学中来,可以根据这一热点组织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班级讨论赛等,这样做既能深化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又能让学生摒弃“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为进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2.运用多种语文教学载体,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意识

比如,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语文老师和学科带头人可以协同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和把握中职学生的需求,可以选取需求较多的项目进行专题讲座,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思想觉悟。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格言、班级歌曲、班级报纸的创办、推举,让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对学生的冲击不容小觑,学生道德的养成以及良好观念的确立不能单纯依靠书本读物来达成,大家更青睐于在实践

活动中深切体验知识的作用,感知知识的氛围,所以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语文教学载体,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意识。

3.将具体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中

比如,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中,有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离太阳最近的树》,因为在这篇课文中,教材包括“课文解读”“教学设计”“关于习题”“相关资料”四个部分内容,而且书后还附有光盘,包含了许多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对红柳的颂

歌,作者在歌颂什么?这首悲歌悲叹的又是什么?可以运用相关资料让学生找寻校园中具有红柳精神的事物,让学生深刻领会这种

精神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进步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引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反过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抓住中职学校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朱贻渊.怎样建设“生活化”的语文教材[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篇4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同时还可以就校园内拥有的景色等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有了这些主体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所创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优良的育人环境。还譬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去自己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挑选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

二、让学生自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亲手营造的。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其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心目中仰慕的伟人名人,然后订制并张贴这些伟人的肖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可以每个学年搞一次,让他们经常受到发自自我要求的教育。但是,目前我们各校园各场馆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学校定死在那里,细心的学生可能注意到了,而那些粗心的学生就完全视而不见。起到的作用,当然大打折扣。

三、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图书室,藏书比较多,而且大多图书是近年购进,内容比较新;学校阅览室中的报纸杂志也种类比较齐全;并有电子阅览室,可通过上网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教室还配置了电视机;学校还有自己的广播站、校报……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载体,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资源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多媒体网络,作为我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载体的同时,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譬如,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扩大阅读、增长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还可以经常性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了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艺术节,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

五、重视每次活动的总结,收获精神食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13

人类已经进入“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让学校成为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精神的育人环境,体现出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终极关怀。要让校园文化达到这样的境界,绝非一人一时能够完成,她需要多方面长时间共同努力。“我们要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来塑造横中人的精神。” “语文活动完全可以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是横县中学校长闭文农的治校名言。我们是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去做的。实践表明,语文活动在笔者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重要的手段,助推了笔者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面,笔者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铭记悠久历史,秉承厚重精神

横县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厚重、学习风气优良、办学成果显著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她的前身为创办于康熙廿九年(公元1690年)的郭公讲院,后称秀林书院。由书院(学堂)改办中学已有90多年历史。所以,秀林东园、秀林西园、秀林艺术团、《新秀林》校刊、秀林书店、秀林辩论赛等均因此得名都和。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最大化地利用了这些校本资源。

1. 校史参观

每届新生入学教育,班主任必引领学生去参观两个地方。一是校史馆,二是秀林书院纪念馆。同时让各班的语文教师担任解说的工作。目的就是让新生复习横县中学这段历史;之后,学校会安排语文教师讲授《秀林学约》《秀林革命史》等校本课程。

2. 征文比赛

开展“扬秀林古风 谱横中新篇”主题征文比赛,开展《秀林书院学约》的解读、诵读,展示书院学约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碑刻、安放万世师表――孔子塑像等,展现学校3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活动。

3. 校徽设计

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校园改造方案、校徽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下,确定了学校的校徽标志,整个标志融思想性、可识性、艺术性、独创性于一体,寓意着学校始终秉承“崇实尚志 自强不息”的校训,追求卓越,开拓创新,实现更好的发展。出现在校园各个角落、用品上的校徽图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现了横县中学独有的文化特色。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的主题,更加深了横县中学精神的理解和热爱。

4. 赏析对联

赏析校园对联,尤其是横中80周年、90周年校庆的对联是语文教师提供给高一新生的语文大餐。(1)三百年墨漫郁江,八十载经沐秀林;(2)秀林学府新秀成林,桃李园里桃李芬芳;(3)三百余载书香远,八十春秋桃李荣;(4)槎浦弦歌承毓秀 群贤胜会仰儒林;(5)南疆三百载 邑庠名院 槎听弦诵 海棠余韵 传世菁菁挺秀;(6)横浦八纪间 火种摇篮 征战人回 红烛丹心 育才济济如林

这些反映横中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对联写在入学教育的读本里,写在校史馆内,写在黑板上,也镌刻在记录横中办学历史的石碑上。学生不仅学到了对联常识,还增强了横中意识。他们通过对联体会到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优良的学习风气、显著的办学成果,这给他们搭建好表演的舞台,提供宝贵的经验,增强他们的信心。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能成为横中人感到幸运感到骄傲!

在校门口,在教学楼,“崇实 尚志 自强不息”这一富有精神内涵的校训,不仅激励了一代代横中人奋发有为,也在鞭策着今天的横中人。她无时无刻不在劝诫每个横中人:志要存高远,路要脚踏实地走,要自强不息,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大。在作文课上,教师会要求学生把这些校训及其深刻内涵写到习作中。

5. 读书活动

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代表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经典古诗文背诵活动等,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提倡学生每年读1至2部名著或名人传记,同时利用讲座、演讲、征文等形式,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各班级通过配备图书架,建立图书角,出版读书专栏,举办手抄报比赛、美文朗读比赛和佳作抄写比赛等丰富读书生活,推友生读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到更多的社会新思想、新科技。

6. 文体活动

学校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每年举办一次校园金秋文化艺术节,借此平台促推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熏陶全校师生员工,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养,激发他们热爱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校每年都要召开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体育活动。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学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二、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语文组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布置话题作文《进入横中》,围绕办学观念、办学成绩、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风光、校园标识等方面选取题材进行作文。为了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同时,还不定期地就校园内拥有的假山、花园、喷水池,生物园、地理园,参天古树,大片的绿地,楼台阁榭等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热爱学校。

宿舍是我家,我来命名她。本学期我们语文教师在作业中安排了“我给宿舍起名字”的作业,一改以前宿舍101、102、201、305……那样的排序命名法,让学生去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宿舍名字!

三、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文化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让他们亲手营造教室的文化氛围,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让学生为黑板两侧选择合适的名句格言,为班级的学习园地和学校的文学社刊起名并拟一副对联,尤其是毕业班,在紧张的复习中,为班级想几条励志的标语,无疑是一种心情放松。我们再进一步,让学生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或评奖颁奖,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亲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句格言,能出书获奖,他们能不在意吗?

四、运用文化载体,强化参与意识

笔者所在学校图书馆,藏书比较多,而且大多图书是近年购进,内容比较新;学生阅览室中的报纸杂志种类也比较齐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学校还有春之声广播站、校刊《新秀林》、文学社刊《太阳雨》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载体。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资源的作用,通过开展大量的新书海报宣传,引导学生读几本好书,评几本好书,语文组及时开展“读书比赛活动”“百科知识竞赛”“故事会”“成语接龙”“我演你猜”“中国古诗词大赛”等活动,评选出各年级的故事大王、成语高手、百科博士,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校园文化。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我们还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报廊的作用,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每学年社团招聘新成员,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证明这些校园文化载体是深受学生关注的。

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比如,语文课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搜集曾经编管横州的宋代词人秦少游的词,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去评点十条春联,去评选你心目中的经典歌曲,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并作出说明,编成集子……

再如,我们充分发动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成员,每人为校名、校训、校风、学风各写一幅硬笔和软笔书法作品。

篇6

一、努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若离了这一点,校园文化建设将会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的转变,应该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

(一)教学内容应注重人文教育

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在学习中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他们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日出江花红胜火”,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必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学生需要这些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亦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培育精神以终身受益。

(二)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体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我们在解读课文时应该符合生活本真,注重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生活实践的结合。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必然将自己在课本以外获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知识联系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语文教学注重阅读品味

语文课要靠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补充和延伸。通过种种语文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到课外去运用,到校园环境中去实践。

(一)多带学生到阅览室、微机室获取信息

学校阅览室中有丰富的藏书,微机室也能够上网。我们多带学生去,就像给干涸的知识小溪输送了甘甜的泉水,必将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当然也必将促进语文教学。

(二)定时上一节阅读课,开拓学生视野

在阅读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文摘卡片,可写内容提要、精彩片断摘录、知识性内容的收集等等,形式不拘。

(三)结合课本上的适当课题上一堂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今年教材上谈到了环境问题,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完成调查表,并收集抒写亲情的诗句。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发现和积累家庭生活素材,清晰、有感情地叙述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仅可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得到关心家庭、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一次较好的锻炼。

(四)结合学校工作,通过语文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的“安全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我们语文课就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陶冶情操,增强安全意识,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

(五)创办校园文学社

校园文学社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写作兴趣。社团将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培训校园小记者,推文化建设

小记者们注意随时随地关注生活、关注校园,他们对校园发生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和校园存在的不良现象等问题进行采访,并写成通讯稿交广播室每天定时向全校广播。这样,崇尚人文,爱护校园环境,留心社会生活,规范行为习惯,尊师尊教乐学等优良风气,必将如一股股春风,吹满整个校园。另外,学生听、说、读、写的热情也必将大大提高,大大促进语文教学,大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上述种种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练就真才实学的本领。

三、语文教学要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引导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Class Activities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ass Culture

LONG Sizhen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of classes, and class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class 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conduct classes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cultural brand activities that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etc. ,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 culture.

Key words colleg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class activities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领域阵地里,班级作为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之一,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而班级文化则是班级精神力量的源泉。如何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重要思想领域,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理念为指导,如何创新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班一亮点,一专业一品牌”的班级文化体系,对于形成班级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许多研究者认为班级文化可以包含四个方面,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较大。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成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活动,创造积极向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改变整体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2 目前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高校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未形成鲜明的文化个性或文化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实现,而它作为一个精神载体,又起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但是在班级活动召开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缺乏班级活动的物质载体,活动参与对象的多样性,活动组织的质量与数量呈反比,活动组织者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强等。

2.1 参与班级活动主体的特性给主题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

“90”后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活跃、有自信、个性张扬、喜好新事物但又缺乏集体主义、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以寝室或者小团体为单位自居、在某些特定场合能体现责任感,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弱、对电子产品热衷但又喜欢沉迷网络世界、喜欢网络交友但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又较欠缺等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单一的内容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活动效果不理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设计以专业或者班级为特色的班级活动,把他们独特思维、张扬个性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是一个挑战。

2.2 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复合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活动举办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组织者的能力是否具备。学生干部队伍所缺乏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中班级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校满一年的大二学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学生干部队伍流动性很大,虽然成功竞聘的干部们有着满腔为同学们全心全意服务的热情,但在实践中,因缺乏相关的工作组织经验、不够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领域、创新意识低、抗压能力差的特点,给班级活动的举办带来新的挑战。

2.3 学分制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班级观念开始淡化,班级文化建设宣传缺乏物质文化平台

在校的学生对传统的班级活动有依赖心理,他们认为班级应该是定时、定点的,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在统一的时间内,学生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开展的活动才称为班级活动。但在新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格局已经受到了冲击:教室与课程均出现了流动性,无固定的教室,课程也是实时更新。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选修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在同一行政班级里,各个成员之间就会出现选课科目不一、学习时间不一、业余时间不一的特点,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下,班级活动的特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班级文化建设阵地严重缺乏,使得班集体概念在学生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

2.4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元素的引入导致班级活动建设质量严重下降

自从各高校提倡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以来,系部、社团、班级根据自己的特色纷纷开展了各项常规性、教育性的业余文化活动。虽然学生们在选择上多了份自主性,但是活动过多,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抵触与审美疲劳。与其说在积极参加活动,还不如说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散漫参与态度严重影响了班级活动的质量,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3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构建,应该是有着良好班风、学风,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机构。而有着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是关键。成功的班级活动建设体系应该是形式上新颖、内容上丰富、个体参与面广、建设主线明确、活动开展有特色,敢创新。在实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下,产生一种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荣誉感;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它应该有着完善的班级制度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系列带着专业元素的班级特色品牌活动以及一面彰显特色的班级荣誉墙。

3.1 规范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多举措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选拔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班级活动的召开是否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一个机制完善的学生干部队伍,应秉承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毛遂自荐、群众推荐、辅导员审核这几个环节进行,既选出了有群众基础、又具备综合能力强的班委,开展班级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干部们的培训教育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如具备了思想先进性、行为规范性、能力特长性的特点,班级的工作才会开展得更顺利,成效才会更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干部队伍技能培训,通过说、练、写系列技能比赛,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语言表达、文案书写、心理抗压能力,让广大干部们在学习和培训中,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技巧,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3.2 树立榜样力量,健全各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可以包含如下内容: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寝室建设制度、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班务公开制度、班级会议三个一制度。

3.3 多途径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元素来体现,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则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班级主题活动去实现。在班级活动召开中,组织参与主体上:从班级中到班级外、从专业里到专业外、以横向模式,由小单位向大阵地转移,跨班级、跨专业、跨系部来开展;内容形式上:由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业余课外的活动、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被动接受教育到积极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特色,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从课堂上到课堂外,专业老师、辅导员都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精美的PPT、动感十足的FLASH制作,蕴含人生哲理的趣味小故事游戏,采取喜悦见闻的形式,如演讲、知识竞赛、辩论、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真正地从内容上来充实活动的内涵,从而吸引同学们积极参加,在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之余,也改变了“要我做,我愿做,我乐做”的观念,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集体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

3.4 构建兴趣特色小组,创建班级物质文化宣传墙,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围绕学生的专业特色、个人特长,成立班级兴趣特色小组(比如“督学小组”、“计算机科技小组”、“电子科技小组”、“体育小组”、“游戏编程小组”、“书画小组”等),营造一个互帮互学的育人环境,以宿舍为单位、以网络建设为宣传阵地、创建班级博客、微博,每个兴趣特色小组长都是负责人,以纵向或者横向的交叉方式,把宿舍的学习文化与班级、专业的学习文化相融合。在张扬个性化宿舍的同时达到了宣传班级文化工作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良好道德、健全人格、精神风貌形成的主要基地。优秀的班级活动具有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的教育功能,而结合专业特色构建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彰显班级的个性文化建设,能让全体学生有以班为荣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心理健康、遵纪守法、诚信、感恩、文明礼貌、团队合作、敬业、奉献、自信、自立和自强等品质。

参考文献

[1] 甘贞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

[2] 白光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3(6).

[3] 张芳.怎样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职业,2012(24).

篇8

【关键词】

美术活动;群众文化建设;作用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的美术爱好者都是通过美术活动参与文化艺术,表达自我内心情感,而美术活动也是群众接触艺术文化的最直接的渠道和桥梁。美术活动可以陶冶群众情操、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国家软实力等,美术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文化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对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策略。

一、美术活动的特性

(一)广泛性

美术活动具有其广泛性,美术活动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美术活动中,参与人员范围十分广泛,美术活动的参与人员无关年龄、无关职业、无关地位;另一方面,美术活动的参与作品十分广泛,美术活动的参与作品可以是油画、国画、书法作品等。除此之外,群众在美术活动的传播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本单位每年春节都有送书画下乡活动,为老百姓送去了春联、剪纸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广泛的群众就成为最佳的传播途径。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时间、空间、对象、传播途径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广泛性。

(二)实践性

美术来源自生活,人们通过美术活动来对生活、心情进行记录与抒发,美术活动的灵感也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人们创作的美术作品大都反应生活,人们通过实践将美术作品与生活紧密融合,例如,中国画的创作就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深深热爱的基础上,画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大众喜爱的物体。因此,美术活动的实践性表现了人民热爱生活、勇敢智慧、勤劳刻苦的美好品质以及劳动人民对于生活实践的美好期望。

(三)创新性

美术活动在历史中的发展是一路传承,一路创新的。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美术活动既继承了古代人民的勇敢智慧和辛勤劳作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具有现代人民的勇于创新和大胆开放。美术活动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汲取每个时代的特色,美术活动在时代的发展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后形成了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

二、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对于美术活动来说,其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提高群众参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下面我们就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使人们对美术活动有着更为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人们对于美术活动的认识,从而提升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

(一)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群众是美术活动的最广泛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美术活动对群众的文化建设有着最直接的作用。美术活动的开展表现出了群众对于艺术文化的追求,在美术活动中,人们通过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提高自我审美水平、陶冶个人情操、开拓自我视野,最终,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美术活动的开展形式有多种,例如,本单位就通过经常举办书画展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水平。人们通过对生活中丰富多样的美术创作对象和素材进行描述,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壮大美术活动的参与者队伍,美术活动的开展充实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提升国家文化实力

美术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对于国家来说,美术活动还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美术活动所蕴含的精神与品质在其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群众产生着教化影响,美术活动的开展一般是以当时的政治背景作为基础,以其社会环境作为作品的发展方向,因此,美术文化可以反映出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情况,代表了人们的心声和对生活的期望。大量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美术作品往往代表着国家的主流文化方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中,国家的软实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的文化实力表现出了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开展美术活动是提升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增加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优化社会环境,拓宽群众视野,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最终提升国家的文化实力,提高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

(三)增强社会文化需求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能够得到很好开展的前进动力,完善的文化服务体制的建立文化活动开展前提和基础,健全美术作品生产体制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我国独具地域传统韵味的民族特色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日益增长,群众大量的文化需求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文化生产者对于文化的供给。美术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社会的文化需求,随着文化需求的日益强烈,美术活动的开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分量,美术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对于群众文化建设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基于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起来,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效推进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我们就怎样加强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培养文化人才

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人才的存在对于文化传播、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文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文化人才是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培养文化人才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展以促进文化爱好者之间的文化交流;第二,通过完善文化人员聘请体制,筛选更优秀更完美的文化工作者,以开展更加专业的文化讲座与文化活动等;第三,可以通过整理历史文化成果对全部的历史文化进行整理和分类,同时,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进行研究和学习。

(二)加大对美术活动的经济支持

美术活动是一项需要大量经济支持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除了培养文化人才,还需要政府对于文化活动的支持和充裕的经济投入。在文化建设中,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善美术活动的设施建设以及体制完善,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其影响力呼吁社会渠道来融集资金,吸收各处的资金,吸引更多人对于文化的关注。政府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同时,还不能忽视了对于资金的管理,政府需要培养群众对于文化的重视,以保证美术活动的完好开展和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美术活动蕴含的线条美以及画面感等都有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本文通过对美术活动广泛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三大作用,其中包括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增强社会文化需求等,最后,文章从培养文化人才、加大美术文化经济投入两大方面对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提出策略。与此同时,我们专业人员也会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群众做好辅导工作,通过美术,为群众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周月梅 单位: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陈荣钧.论群众美术的创作团队建设——文化馆美术辅导工作的开展[J].大众文艺,2015(8):9.

篇9

一在开展公共艺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高校公共艺术活动似乎一直是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而实际上,它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尽管近几年来高校也在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效果和成绩都很不错,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也在层出不穷地开展着,但纵观艺术教育的总体性,仍旧有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建设方面

目前一般高校都将公共艺术教研室取消,同时也不在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美术学院、音乐学院都有各自的教研室,自成一体、独立发展、各自为伍。从学校层面上看,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尽管很多高校在人员的配置上,由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担任委员,设立了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但却是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学方面

对学校自身而言,美术和公共音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公共艺术教学的要求也不高,基本设施也不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经费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也越来越缩减,学生一些相关的艺术教育得不到根本的满足。在很多大学中,尽管设有艺术专业,但更多重视的是专业教育,而将艺术素质教育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上,公共艺术教育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这些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艺术专业的课程安排上随意性强。

3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协调

对艺术选修课的学习,尽管学生们都投入了较高的热情,但因为学校并没有开设较多的类型,所以造成了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艺术选修课进行自主的选择。很多学生升入大三之后,仍旧没有选修艺术课的机会。即便有一些同学参加了艺术课的学习,却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只是为了拿到艺术学分才去学习的,同时因为教师上课时随意性很强,使学生们逃课、厌学现象严重,没有收获到真正的知识。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像“十佳歌手”比赛这样的艺术活动,有时报名的人数多达几百人,但在一些比较高雅的艺术活动上,却少有人报名参加,很多学生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能力和艺术知识。在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很多学生因为不识例谱,不能完成整体的表演。参加艺术团的面试时,那些缺乏节奏感、五音不全的人仍旧大有人在。很多学生不具备一些基本的艺术常识,只会哼唱一些流行歌曲,这都是公共艺术活动不能顺利实施的症结所在。

二开展高校公共艺术活动的对策

1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确立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艺术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和途径,必须提高开课率。艺术教育的核心,是使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开足开齐艺术课,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一,开设优质艺术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高校学生想要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必须开设相关的优质的艺术课程,开设艺术课程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而定,艺术程度不同所修的知识也不相同,有基础的识谱知识教学,有专业性比较强的作曲知识教学,也有普及提高的合唱指挥教学。在开设艺术课程中,要考虑到全面的艺术修养,既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如制作、表现、创造、分析、思考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艺术基础,开设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艺术学科,舞蹈方面可以开设形体舞蹈、舞蹈表演、舞蹈欣赏、大学舞蹈、舞蹈创作等;音乐方面可以开设视唱与练耳、大学音乐、音乐赏析、合唱与指挥、作曲等;戏剧方面可以开设话剧欣赏、表演与创作、戏曲赏析与表演等;视觉艺术方面可以开设素描、绘画、雕塑、大学影视设计、着装艺术、摄影艺术与技法、民间艺术、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等等。

第二,选拔优秀教师,提高艺术兴趣。高水平艺术教育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艺术教师来完成,所以引入高水平艺术教师是进行高水平艺术教育的前提条件。在选拔公共课艺术教育老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素质,要选拔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教师的基本功必须扎实,专业必须是过硬的。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不同门类艺术课的知识,对艺术具有一种新的认识,有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死板,学习知识要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参与公共艺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活力,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所以,各高校要鼓励优秀艺术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广泛开设公共艺术课,这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规范课外艺术活动,促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

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育人才是校园艺术文化建设的宗旨,可通过艺术社团经常举办群众性的艺术活动,使公共艺术在校园里广泛传播,努力打造校园公共艺术的文化环境,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

第一,推进艺术社团建设,提高学生艺术兴趣。艺术社团是学生展示自我艺术才华的场所,因此,艺术社团要广泛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打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努力挖掘学生的艺术才华,给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展示才华的场所。校园艺术团建设不能够简单粗糙,要以高标准的要求来引领艺术社团的发展,积极引导艺术社团走向标准化、职业化,将艺术社团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同时,艺术社团还要从不同领域去构建,加大学校级和学院级艺术社团的建设,各级领导要对艺术社团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经费上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并聘请专业的艺术教师进行艺术指导,对艺术社团的学分制试点也要加快进程。通过艺术技能的培训以及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设置一定的学分制,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努力掌握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使学生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参与其中。

第二,艺术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艺术社团的活动是系统艺术活动体系的一部分,艺术活动的内容很多,如有针对性的电影放映、开办艺术文化学习讲座、外请艺术演出等。同时,还有自娱自乐性质的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创作评比、有奖艺术竞赛,以及大型的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举办大学生电影节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以及歌咏比赛等艺术活动。

3建立艺术中心,保证公共艺术活动

高校艺术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艺术培训中心和艺术指导委员会,各高校艺术指导委员会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来完成,相关部门不仅要参与其中,还要明确人员的职责以及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在艺术教育上,更好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使公共艺术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另外,艺术培训中心也要建立,艺术培训中心的教师要聘请优秀艺术教师兼任,艺术教师要参与指导艺术活动,指导艺术社团工作,并承担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同时,要积极调动艺术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艺术教师在课余时间的相关工作要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并且另计算教学工作量,保证公共艺术活动的有效实施。

总之,校园公共艺术活动只有在活动方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才能活跃校园的艺术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渴望和提高学生艺术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校园公共艺术活动要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艺术培养方式,搞活艺术文化,使其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只有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解决公共艺术活动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波,杨广平.社会转型期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

[2]张洪慧.和谐视域下大学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2010(9).

[3]黄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途径与策略[J].活力, 2010(18).

[4]张杰.基于和谐校园文化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张美玉.高校艺术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0(5).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15-02

在校园生活日益丰富、多元的今天,今高校校园中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其活动的吸引力、教育性、参与度和影响力却参差不齐。一方面学校鼓励社团组织开发新项目,组织新活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台,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在热闹的表象背后却也隐藏着大量主题不明、质量低下,组织者疲于应付、学生参与兴趣不大的活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建设优秀、先进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则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如何打造有特色、有底蕴和有积累的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不仅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期待,更是高校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需要。

1 品牌文化建设的内涵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品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的识别,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并最终形成品牌忠诚度。

在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品牌围绕在我们周围,伴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和选择能力的提升,各大品牌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如今,当我们在提到“苹果”时,联想到的不仅仅是其logo或产品,更是对于其创新、执着和关爱理念的认知和认可。因此,品牌在经常长时间的积累后,它将超越其定义中的名称、符号本身,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品牌形象、品牌识别、品牌个性、品牌资产等,而这些内涵将逐渐构成品牌文化,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

对于高校而言,由于“高校”这个特定的空间纬度和受众群体,这种特殊的空间和对象限制,让校园文化本身就带有鲜明的特点,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形态,因此高校的品牌文化应该是活动本身形成的品牌及其所内化的大学精神。一个好的校园品牌文化应该能够体现大学精神的引领、文化品位的格调、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不仅体现一个高校文化格调和形象的载体,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抓手。同样的,能否打造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和品牌文化,对于共青团的工作而言,也是凝聚青年学生,增强高校青年对共青团的认同,打造共青团品牌吸引力和忠诚度的重要课题。

2 高校共青团品牌文化建设的需求和特点

品牌文化是消费者对品牌形成的精神认同,其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而且还要满足情感需求4,其文化内涵可以引发消费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使产品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文化还可以通过传达文学艺术、道德修养、科技含量、文化价值观等,启发联想,引导愿景,帮助消费者建立成熟的心智模式,培养其审美品位。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共青团组织带领着广大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理想,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锤炼品格、发展能力、提高品位,保障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共青团的品牌活动不仅能活跃团的工作,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团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它也是一面旗帜,引领广大青年凝聚到团组织周围,开创工作生活的新局面。

正是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高校共青团的品牌具有特殊的文化形态,因此,要打造一个好的共青团品牌文化,必须要注重其所内含的品牌文化特质。

2.1 体现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沉淀、整合和提炼出来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特质,反映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价值取向和进步方向。大学精神面向历史性,又指向未来,是高校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因此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应该以大学精神为指导,具体体现和融入大学精神,通过品牌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进一步传播、深化和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使之融入到每名青年学生的血液和灵魂,成为大学发展和品牌文化建设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2 融入团的使命

高校共青团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青团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共青团的品牌文化需要突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旋律,以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明素质教育为主题,强化“诚信、爱心、感恩、奉献”品质。因此,共青团的品牌文化建设要从团的使命开始思考,充实活动内容,服务学生成长,使之成为凝聚学生、号召学生、带领学生的强有力阵地。

2.3 具有时代特质

时代的变迁会给生活带来天翻覆地的变化,会带来科技的创新、思想的变革,自然而然的人们的文化诉求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时代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校园活动的品牌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切实跟上学生的新需求、新想法和新潮流,不断丰富和扩充品牌的内涵,以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4 贴近学生需求

需求决定市场,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最终来源于他的需求导向。同样的,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者提供的是“活动”这个产品,而只有从广大青年的需求出发,才能获得受众群体长时间的支持。现在很多校园活动的参与者不多、兴趣不高,往往就是没有潜心研究同学们的需求,而造成“为了活动而办活动”的盲目。因此,校园品牌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化需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真正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建立起对品牌的忠诚度。

2.5 服务学生成长

大学的根本就是育人,因此,对于高校共青团来说,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要服务于学生成长,尤其要强调与育人功能的结合。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调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学科建设、发展相结合,依托各自学科的专业优势特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校内和校外有机结合,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活动,以更好的服务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素养,从而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和人才培养目标。

2.6 坚持传承发展

品牌文化是一个长期经营和沉淀的结果,因此,一个好的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过程。同时,在品牌文化形成后,也不能墨守成规,不顺应时代的发展,不顾学生的需求变化。因此校园品牌文化既要坚持自己良好的传统和优势,又要紧跟新知识、新形式,不断的进行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宣传创新,通过对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永葆品牌的生命力。

3 高校共青团活动品牌建设的路径

打造高校共青团文体活动品牌,其实质就是在丰富多元的校园活动中,提取、总结、凝练高校共青团活动的特色,经过重新的打造和经营,并加以包装、宣传和推广,从而形成贴近需求、寄教于乐、广受欢迎,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品牌。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就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正是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因此,在打造高校共青团活动品牌的过程中,我们要从高校共青团品牌文化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品牌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才能逐渐形成品牌文化,保持品牌的持续影响力。

3.1 以价值为目标,凸显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品牌的核心在于品牌的价值,而品牌的价值最基本的就是体现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上,因此,一个好的活动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和内容,让绝大多数人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于高校品牌文化而言,提升品牌价值就是要求品牌建设与育人功能相结合,与青年学生的发展成才结合,与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相结合。对与高校文体活动而言,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体品牌活动与我们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结合,塑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和主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建立起对品牌的情感认同。

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是高校共青团活动的重要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和案例。以浙江大学为例,近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黑白剧社、文琴艺术团、梵音剧社、竺可桢学院音乐剧等一系列文体活动,都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捧,而逐渐的这些品牌也形成了各自的品牌文化,并且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在高校共青团活动打造中,首先必须要明确的就是活动主题和内容是否真正体现学生对活动的文化和情感诉求,这将决定这个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从而持续的影响品牌的吸引力。

3.2 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受众的品牌归属感

在活动品牌的创建过程中,要对受众进行精确的定位,并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改变“命令式”的活动任务布置,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的特长、知识、能力和意志在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可能的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华、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获得同学们的精神认同,提升同学们的品牌归属感和品牌忠诚度。

因此在活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一要充分调研同学们的需求,吸纳同学们的意见,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二要明确品牌价值,清晰品牌定位,并对品牌文化内涵和目标展开论证,对品牌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规划和调整;三要以学生为主,通过活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评议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扩大参与主体范围,从而让更多的人建立起对品牌的归属感。

3.3 以创新为纽带,打造文化品牌的新载体

品牌文化的活力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创新,这其中包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阵地创新等,高校共青团要紧密关注学生的最新发展动态,时刻把握时展的脉搏和趋势,及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维,创造出良好的文化品牌活动。一个好的品牌文化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使品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断保持品牌文化的先进性。

高校共青团的活动,要充分梳理出活动的发展历程和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和打造良好的载体和平台,要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对融时代性、丰富性、广泛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校园文体活动进行有效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校园活动进行创新,并使之系列化、项目化。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参与,为学生充分搭建展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成长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营造有活力、有创新、有文化的校园活动品牌。

3.4 以个性为抓手,建立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品牌之所以差异化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品牌文化所内涵的个性和风格。有个性的品牌才是有生命力的品牌,才能让品牌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追捧和青睐。现在的校园活动中,表面上趋同化的活动看似热闹,但实质上并无法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更无法满足其内在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选择打造品牌项目时,需要调研和把握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断专业、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凸显个性的品牌想象、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从而才能在众多校园活动中脱颖而出,并建立起广发青年学生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与此同时,一个好的品牌活动还应该在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后,逐渐建立起自己品牌的识别系统,通过品牌符号设计、品牌理念宣传、品牌文化展示,不断强化品牌的感官形象设计,形成品牌的风格。高校共青团的活动还要重视品牌的宣传和包装,这是一个活动最初传递给学生的印象和概念,因此要积极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新创意和新潮流,开创品牌宣传的新阵地,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喜爱和参与。在品牌宣传和推广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品牌的符号和标记,树立品牌的形象,从而能使品牌的识别性和延续性更强。

3.5 以文化为传承,扩大品牌内涵和影响力

正如我们提到的文化品牌的特点,品牌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长时间品牌经营和沉淀的结果。因此在我们打造高校共青团文体活动品牌文化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融入学校的文化和共青团的文化,突出青年学生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需要,不断扩充品牌内涵,增强品牌影响力。

高校共青团的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青团吸引、凝聚、团结青年的重要抓手,因此文体活动在品牌创立过程中,也要传承学校和共青团的先进文化,并在品牌实践过程中,充分贯彻和融入这些优秀文化。对于共青团的活动来说,尤其是要强调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注重品牌的美育功能的发挥与张扬,使品牌文化成为青年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他们大学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美丽回忆,从而建立起品牌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蕾,黄焕山.品牌文化释疑[J].商业时代,2007(7):20-21.

篇11

(一)班级布置:大部份班级布置都能体现美观、整洁、实用、新颖、创意、特色。各班班主任均能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各班能根据本班特点,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里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班主任寄语”、“心手相牵”、“沟通从这里开始”“奥运伴我成长”、“图书角”、“小画家”“美术天地”、“福娃大联欢”、“留下成功的脚印”、“成长展示台”……给每个同学带来了丝丝温馨。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创设了师生交流的平台。

(二)班级卫生管理: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潜心设计与构建优雅精致的班级环境,创设多姿多彩的育人场所,让环境说话,让景与人融合是现代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班级环境文化在一个个大设计、小细节中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向导,成为学生美德生长的乐园。通过本次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大部分班级卫生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师生精神面貌:大部分学生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明,遇见老师能主动问好;教师举止端庄,仪表大方,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

(四)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有计划、有班级的管理机构、条约,让整个班级的管理有条可循,有章可依。班级的管理也常态地进行,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个别班级很有自己的管理特色:班级公约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的特点。(环保、科技)班队活动也结合这方面进行,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确实真正体验到班队课的魅力。

(五)整体效果:大部份班级都创造性地完成了较高质量的班级文化布置,反映出班主任和学生的创造素质。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班级所展现出来的班级文化均能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都能体现各自的班级特色。具有有班级独创设计,反映班级的学风,彰显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你我风采”、“心灵手巧”、“看我多棒!”等栏目作品多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充满人文情趣;“飞扬的世界”、“心情吧”、“魔法球”等栏目体现“儿童化”思想,整体效果明显,与教室内其他设施融为一体,和谐自然;一盆绿色的植物,使教室内拥有了大自然的生气,也给图书角增添了一股儒雅的韵味。一幅图画、一段文字无不蕴涵教师独特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发挥。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版块的设计、图案的装饰等诸多方面不仅饱含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能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二、存在问题

(一)班级布置:部份学习园地方面有园地无内容、内容陈旧、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黑板报的设计没办法突出主题、板面设计不美观;而学生评比栏没能体现一定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意义,评比对象没有覆盖全班对象;图书角摆放不整齐、图书的利用价值不高。

(二)班级卫生管理:有的班级没有打扫卫生,卫生工具乱摆放,暖瓶摆放不整齐.。

(三)整体效果:

整体效果:虽大部分班级的布置都能力求儿童化、艺术化]德育化,但部分班级过多追求整体效果的美观、多样,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和使用性;班级布置上过于随意,缺乏主题,版块虽多却过于凌乱,图案虽美却过于花哨,没能做到实用性与观赏兼备;在班级特色上,大部分班级都出现只有“结果”(如只有美术作品、手工制作等式逻辑),没有“过程”(如没有计划、记录等)的现象,无法体现出特色项目活动的真正开展。

三、整改措施

1、突出班级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看待班级文化。各班要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围,如班级格言、励志语言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避免深奥、艰涩的文字,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版块设计不要生搬硬套,要合理吸收原作的设计理念,并不断超越。

2、真正使“图书角”的作用得到发挥。建立健全图书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采用专人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借还记录,并训练班级学生将图书分类,同时应定期更换各类图书,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加阅读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