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4 11:07: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篇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4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90

一、选题的概念意义

“以读代讲”,是指用教师的读代替过多的讲,以教师的读教会学生如何读。将“读”作为“朗读”诠释以读代讲,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寓于以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课堂要以学生的实践和活动为主,教师只作点拨和指导。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确立“读为主线”的理念,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以读代讲”是让教学从“繁琐”走向“简单”;让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想境界。

国外母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创立试行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其共同点为: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这些方法为我们开展“以读代讲”提供了借鉴。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叶圣陶等语文教育专家经典论著,“回归语文本色”的观点和理论,于永正、支玉恒、王崧舟等名师的著述及课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以读代讲的理念虽已深入人心,各地也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但落实力度尚嫌不足,操作策略较为粗放,重讲轻读,以问代读倾向未彻底改观。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以读代讲中“备读”及范读策略;二是以读代讲中读层的次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三是以读代讲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四是以读代讲中朗读评价的有效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以读代讲,创新方法策略,可有效遏制无效问题和繁琐分析,提高朗读水平,发展学生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目标。其研究目标,一是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有效实施方法,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本色语文”。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小语课堂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积累丰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以读代讲”课堂教学特色风格,培养骨干教师,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先试点―再推广―后普及”的目标,带动城区及全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高效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策略

1.加强读的备课。教师只有充分备读,才能明确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合适,才能准确判断学生读的好坏,指导朗读的方法才能生成。这是备好课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备读的目标、读的训练点,精心设计读的指导方法。这样,教师可以很准确地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方法、重点段落等,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2.突出读的示范。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能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感悟与理解。默读、批注、浏览也是一样,教师如果不给学生默读、批注及浏览以实质性指导,学生难以把握其要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习得方法,并在自己的读书中加以应用,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形成能力。

3.设计读的层次。阅读教学不仅要读,而且必须有效地多读。要有效多读就必须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指向性强。就读的层次性来讲,其主要流程是:初读要读准―再读要读通―三读要读懂―四读要读出语气语调―五读要熟能成诵。

4.丰富读的形式。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指名读、小组合作读、齐读、分角色读、对读、男女生比赛读、引读、自由读、表演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朗读目的选择合适的读法。

5.指导读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从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品味语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重视读的评价。朗读评价中,一要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朗读评价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肯定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二要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好的教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三要多元评价,让学生会读。即除教师、同学外,学生本人、家长等也可以进行评价。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情景教学 策略研究

一、前言

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相关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认知及年龄方面特点,建立起一个关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之间的和谐情感氛围,使教学可以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得以开展,不断对学生的情境思维进行激发,促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学习氛围,让其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该教学模式加以运用,开展情景式教学,需要加强语文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情景的再现;重视语言艺术,对音乐元素加以运用,进行情景的创设;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加以运用,进行合理教学。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情景教学的主要策略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情景的再现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语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事物与同学们的社会生活相结合,紧密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体验性,加强同学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艺术性及设计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积极性,不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发。小学的语文课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学习场所,它还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乐园,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进行认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小物品加以运用,让其成为课堂数学的有用道具,引导学生细心地对观察周边的事物,认真地体验现实生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及描述,提高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加强其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其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进行《珍珠鸟》这一课文的讲授时,着重对珍珠鸟的有关描写细节进行讲解,激起学生们对现实中鸟的特征、动作、鸣叫的联想,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课本中描写的技法及各种词语的妙处,让学生更加注重对生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生活,让语文知识快速地融入现实,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领略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运用音乐渲染进行情景创设

在小学语文情景教学中,运用音乐对气氛进行渲染,这也是创设情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选择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音乐,将同学们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积极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取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该首诗词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同学们在预选的音乐声中进行朗诵,同学们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不断加强对诗词美的理解及感受,更容易融入诗词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词进行更好的理解。通过音乐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同学们的美学能力及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对学生的情感也进行了升华,使学生对文字中的蕴含的画面感受及想象能力更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情景创设

由于小学生对社会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相结合,老师可以运用语言意识进行情景的创造,创设出与同学们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景,从而对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进行课文朗读时,可以合理地运用疑问、好奇、惊讶、感叹、悲伤、欢快、抑扬顿挫等语气,让同学们体会到课文中所描述的情节,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授《黄果树瀑布》时,可以运用生动而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让同学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瀑布美,然后再对瀑布的奇特、壮丽及韵味进行介绍。同学们通过对老师语言的聆听,感受到自己心中的瀑布、作者心中的瀑布,以自己的方式对瀑布的样貌在脑海中进行刻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其情感进行升华,对学生纯洁的心灵进行美化,培养其学习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4.运行现代教学技术更好地展现教学情景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在全国各地推展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加以运用,在课堂上可以将同学们引入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图片清晰、画面流畅的教学情景,让其更好的融入教学氛围,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更好的对课文知识进行讲述。例如,在对《美丽的南山群岛》进行讲述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海南岛景观加以展示,让同学们欣赏海南岛的各种动物、植物,并通过对海底世界的展示,引发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加深其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培养同学们的听写能力。例如,定期地举行小组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可以自主地选择诗歌,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及表演。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情景教学方式加以运用。在进行情景创设时,需要加强语文教育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情景的再现;重视语言艺术,对音乐元素加以运用,进行情景的创设;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加以运用,进行合理教学。而且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行为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情景,并融入强烈的感彩,让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感知体验,不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及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黄忠.把笼中之鸟放飞天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77.

[2]彭松.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175.

篇3

一、教学目标由应试型向实用型转化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导向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和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

1.注重主体参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因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使课堂充满活力;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主动建构过程中,发展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不断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

2.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将使自主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和积极评价,让学生能根据学习成败自我奖惩以实现对学习实施自我强化。

3.创建有利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运用形式多样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为学生自主从事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策略由“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

语文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表述,为今后学习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不能唯成绩论,不能仅仅关注考试成绩,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让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1.抓好预习,提倡“五问”。一问自己,遇到问题首先自己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问工具书,要独立查阅资料,做一番学习探索;三问课本,遇到问题要反复认真地读书,联系上下文思考,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四问同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五问老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老师寻求帮助。同时,小学生预习的技能已形成,且有一定独到的见解,教师此时可适当放手让他们进行课外学习。

2.专心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勤做笔记。引导他们积极地运用汉语思维,参与大量的语言实际。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紧跟教师的思路。另外,教师减少了教学指令,有利于师生密切配合、人人参与。

3.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习兴趣源。汉语课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汉语学习缺乏交际的真实情景。仅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加上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量微乎其微,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如开展讲故事比赛、分组表演、举办汉语晚会等活动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较高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由“单一填鸭式”向“学用结合”转变

达尔文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它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也适用于一切人类活动实践,对于困难而复杂的工作来讲,方法的研究和学习尤为重要,作为小学最困难学科的汉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

1.恰当运用交际法。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人与人交流,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才能使一种语言用于实践。交际法的运用首先是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语言,并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教师无需严格规定被使用的语言项目,要把流畅、熟练、得体的汉语应用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和主要追求目标;再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状态主动性,方法要灵活多样,有与现实接近的东西,使得学生兴趣浓厚。

2.注重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因材施教提出几点经验。

一是要了解学生,层层推进。实施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由简易到疑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二是要掌握学生心理,尊重鼓励学生。汉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于成绩差的同学,要用积极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心理疏导,他们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

篇4

我们发现,如果在讲解中结合相关故事就会大大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学习课文。比如,在对《鸿门宴》进行讲解前,教师可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主要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给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并在故事时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也了解了各个人物的性格,为他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多的选入了情感类和美育类的素材,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中专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也逐渐成熟,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对事物的选择判断能力,我们的教学应通过对他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奉献心,加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亲》等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父母无限的情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那份浓烈的亲情;《沁园春•长沙》体现了革命年代的青年们保卫祖国的凌云壮志,同时,同志的那份爱国情怀深深地沁入我们的心里,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在壮丽的秋景中所洋溢的那份炽烈的革命情怀。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当学生具有了这些能力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幅度提高。例如,在进行《六国论》这篇文章的教学前,我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讲解,让学生通过翻译文言文的字词句找出特殊的实词和虚词,然后对这些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字词进行分类整理,用理解帮助记忆。久而久之,学生通过积累就可以自己翻译并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品读是语文学习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反复读文章、咀嚼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感悟、新的见解,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讲述的道理,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能将作者的感悟变成自己内心的感受。但是,教师应切记不能让学生乱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好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去品味作者所用的词句,揣摩作者写作的用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正确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理解文章、品味文章。

在职业高中里,学生都是根据所学专业不同进行分类的,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专业对语文水平和着重点要求的不同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语文讲授前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清晰度;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语文学习是专业课中的重点,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对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旅游治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导游行业,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简洁度和清晰度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点。这样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用来考大学的,对一位职高学生同样十分重要。同时,我们还可以举办如主持人大赛、辩论赛、演讲会、话剧演出、社会调查等各种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综上所述,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创新的、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孟莉莉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篇5

1.引言

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主要教学目标是教授和启发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根据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程度,教师应积极在语文口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有效的语文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欲望和情感,锻炼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达到良好的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2.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有效情境

2.1教学情境设计的细化

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细化设计时,应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小学教材面向的是认知能力开始发展的小学生,一般会收录有关场景交际的文章,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应充分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这就涉及情境设计的细化[1]。教学情境设计的细化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例如:学习小学二年级《秋游》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在安排秋游活动时通过语言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口语交流。可通过类似的话语鼓励他们:“亲爱的同学们,秋天是适合秋游的季节,班级准备进行一次集体秋游,我们去哪里玩好呢?大家帮老师出出主意,要是谁的想法好,我们就去哪儿秋游好不好?”通过这样的语言鼓舞,学生自然很乐意为此次秋游出谋划策,进行口语交际则是必然。二是利用实践方式创设情境。如在学习五年级《介绍世界名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自己喜欢城市的资料,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在教室里简单装扮自己喜欢的城市。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城市和风景,并评选出有效合作的小组。这样通过实践方式创设的情境,既趋近真实,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得体文明的交际语言和身边同学交流[2]。

2.2文本教学情境的灵活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中虽说口语交际文章较多,但是有的课文情境方面缺少明显提示,这就需要教师主动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如评说影视剧内容的,让学生进行交流的情境不强,比较趋向于个人向同学讲解内容的活动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恰当活跃文本情境,使情境变得鲜活起来。教师可将文本内容寓于比赛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评委和参赛者,其他参赛同学进行影视评说,学生既可以评委的身份进行点评,又可以向参赛者和评委提问,形成多重的口语互动交流,这样不仅活跃了传统的文本情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3合理设定交际主体

口语交际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创设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合理设定交际主题。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是常见的基本交际主体,他们是口语交际活动中对立或者合作的交际主体,如在比赛中是对立的双方,在户外运动中则可能变成合作的双方,所以,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应符合当时交际环境的需要,合理设定交际主体。特别在模拟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进行的口语交际应避免假设性语言(假如、如果等),并注意适当装扮交际主体,强化他们作为交际主体角色的视觉感和情感态度,这样的情境交际主体的合理设定,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口语交际效果。

3.合理挖掘口语交际课堂的有效情境

目前阅读课文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本内容,创设基于文本的“复述”情境指在学生学习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合理利用文本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还可将文本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如学习《掌声》一课时,当学生沉浸在主人公得到掌声后的激动状态时,可请某位学生上台当一回主人公,并对其进行采访,让学生在实现角色对换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实现换位交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利用师生之间的对话创设新的交际情境。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重要的交际情境,教师应根据每次的互动契机和教学内容合理展开互动,形成新的情境交际,并在交际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和得体。

4.结语

情景教学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语言口语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以上笔者主要从口语交际视角分析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探究情景教学有效设计的策略,以期为情境教学设计提供有效参考,丰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从而助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额财富,然而,科学技术也让人类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贫乏,遗忘了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教育所面临的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所以人们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中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体育运动中的人文精神长期缺位。因此,在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是人类全面提升的必然趋势。[1]

二、中国高校人文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专业教育体制局限了高校人文教育的空间。当前高校一直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将专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毕业生就业率使得高校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取向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高校过度关注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缺陷,限制了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成效。[1]第二,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明显的知识化、科学化的倾向。唯科学主义挤压了人文教育的生存空间,使得人文学科失去了自信,沦落为社会科学附属才能生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被挤压到狭小的空间,体现出了科学化、知识化的倾向。高校将人文素养等同于人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将这些知识独立于个体,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的人文精神教育被量化,教学过程被简化。显然,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对于人文精神的养成。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来实施人文精神,将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养成。[2]第三,人文精神教育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倾向。在中国过度强调社会本位的教育,教育中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明显。人文教育中,对人、人性、人的价值的关怀不够。思想教育成为了人文教育的核心,这样的教育使人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简单,变得刻板。[3]第四,人文精神教育的工具化倾向。中国高校人文精神教育更多是从功利角度,人文精神教育被工具化了,人文精神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很难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人文精神教育缺少了人文精神,高校人文精神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偏失。很多学校在部分环节上缺乏系统的考虑,难以全面调动起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文化品位的热情,以致造成应付状态。[3]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路径选择

第一,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关怀,促进学生更好地处理各种矛盾问题。良好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首先,加强人文景观的建设。要注重把自然环境建设好,使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范相互协调,使学生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其次,要加强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能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营造积极向上、活跃和谐的局面。加强校风、校训的建设,要幵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第二,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教师的素质、水平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聚源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建立良师益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拓展好,还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能树立教好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才能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使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展现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建立积极友好的人际关系,与其他的教师合作,提高自身素质与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要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尊师爱生为感情的纽带,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融人文精神于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片面、培养目标有偏差等问题,但最主要是高校体育教学文精神缺乏。因此,必须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培养“完整的人”要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个性、主体充分的尊重,并将人视为具有主动性的个体,使人的尊严和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3]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主体需要。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向学生传递“终身体育”理念,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生活在鼓励中,发展人文素养,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谢志鹏.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1).

篇7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儿童学国的语言,因为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恰当的修辞赋予语言生机与活力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容易把一些形近、音近的数字、字母、生字混淆起来,教师可以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给这些抽象的或不容易分辨的内容赋予生机与活力。

1.巧用比喻。低年级儿童生活经验少,有时为了把要表述的内容表达的更加生动鲜明,我们可以用儿童在生活中积累的类似经验来进行比拟。例如,在讲解基本笔画的形态时,可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把长横比做扁担,把悬针竖比作钢针、大钉,把捺比作大刀,把竖弯钩比作鱼钩等。这样有助于儿童准确地掌握笔画的基本特征,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语文教学中,低年级侧重于生字教学。汉字多一笔,少一笔,字音、字形、字意就迥然不同了。汉字有表意特点,教学时可以教儿童根据字形推测字义。但年代久远,很多字的意思并不能从字面上去推测,这时候就要靠老师的灵活指点,不要拘束于教科书。如教学“武”字时,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这“武”字的斜钩其实是武士的一把刀,瞧,多锋利啊!(师板书斜钩)但是好多同学都给它加上了一撇,唉,武士正在大哭大闹呢!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我们的小朋友得罪了他——把他那心爱的、锋利的大刀给砍断了。这时,孩子们发出一阵由衷的欢笑声。可见,教学时将枯燥的字词教学,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程度,使儿童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2.妙用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了。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儿童自然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因此,儿童在不经意间就被你所吸引、所带动。儿童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会大不一样。

我们把生字叫做“生字宝宝”,生字写到田字格中被称为“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写生字时,提醒孩子注意间架结构就说“瞧,这两个小朋友多谦让啊,左边的‘又’把脚缩回来,让右边的‘又’站得稳稳当当,右边的‘又’把脚伸到左边的‘又’下,轻轻地扶住了左边的‘又’,像这样友好相处的朋友,你们可要向他们学习呀!”

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巧妙地运用一定的儿童化的语言,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3.多采用一些叠词、象声词、语气助词。低年级的教学语言,教师可多采用一些叠词、象声词、语气助词,这样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直觉感知特点,能加强他们对事物的感受、领悟。

“小娃娃的脸通红通红的。”“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的。”“小熊在洞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懒觉。”……这些重叠式的词语往往带着、亲热的意味,儿童非常爱听,上课走神的情况也就降低了。

象声词的使用更受儿童的欢迎,他们不仅喜欢听,而且乐于模仿,“扑通、滴答滴答、哗啦啦……”,当儿童听到这些词语,他们的精神都为之一震。

语气助词是儿童化语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教师在与低年级的儿童说话时大都采用商量式的、征求意见式的口吻,“好吗?”“是吧!”“你真聪明啊!”“可别忘了哦!”……儿童喜欢教师这样跟他说话,满足了他被尊重的心理要求。

二、有趣的童话故事与课堂教学同行

低年级儿童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心理学家阿良莫夫观察的结论是:低段儿童,也就是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但他们喜欢听带有幻想色彩的童话故事,喜欢看动画片、木偶戏。所以说,童话是儿童最好的朋友,课堂上我们想要抓住孩子的心,就要多和这些卡通明星交朋友,对儿童来说,童话故事就是兴奋剂、调和剂,在关键时刻他更是杀手锏,把那些好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孩子引得团团转,使课堂充满了活力。这对于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故事,化教学的枯燥为形象生动。拼音教学中,在教三拼音节时,我们的故事可以这样引入:孙悟空j和哪吒a在天宫大战一场之后,他们就互不理睬。这时候,他们的好朋友太上老君i很着急,于是,太上老君就把他们拉到一起来,孙悟空和哪吒又成了好朋友。太上老君i起了介绍的作用,我们称他为介母。Jia在一起该怎样读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篇8

一、当前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

全语言教育思想体现了语言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语言认知规律,指引着语文课程的改革趋势,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影响极为重大。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个人成长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传统的师生关系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遏制了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全语言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和谐民主的情感沟通氛围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精神上的契合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一种方式,这对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不仅包括教师对于特定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包括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正确处理与选择。全语言教育强调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主张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切实的课程学习需要来合理安排。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策略上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如今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转变可从以下几点看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学生自我情感的感悟过程;重视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突出学生课外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意识是探究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个体间信息互补的重要方式。

二、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全语言教育背景下,教师本身应积极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化,实践素质教育的基本改革内涵,从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双重角度来构建全新的教学发展体系,完善自身的教学改革理念。从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提升,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

全语言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为一个整体,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活动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发展。无论是小学语文中涉及的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回归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加以开展,方能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实用功能。在学生生存的环境和背景下安排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形式,提升整体语言素养。

(二)在灵活的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全语言教育的实践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灵活有效的语言环境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习得效果。无论是心理环境还是物质环境的构建,都应服务于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敢说、会说,充分展示自身的语言天赋,促进自身的语言表达。

(三)在学科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存在着一定共性,全语言教育思想正是主张将这样的共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打破以往学科界限的束缚,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升。不同的学科内容能够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四)在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中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

篇9

一、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饱含情感感召力。

当前,有不少教师过度追求课堂的视觉效果,只求让课堂生动、热闹。在谈到这一现象时,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静心,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做充分准备,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课文。由此可见,在进课堂之前,教师必须备好课。想想我以前的语文课堂,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如何制作课件,如何让学生参与讨论。很多时候,我只是通过各种间接途径认识课文的动人之处,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所产生的个人情感并不热烈。

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热情,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营造出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课外的预习环节对此要求极高。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句意思,为课堂教学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需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导语精妙,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教学的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强弱。因此,语文课堂的导语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和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满美的气息,使学生迅速地投入教学情境中。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看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满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四、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求优化学习目标,巧妙设问,找好切入点。

篇10

然后是记忆生字词。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想出了记忆的方法,要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同学们研究各自记忆生词的方法。

其实,在这两个不同的做法背后,反映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观。第一位老师关注的是生字生词,是教学内容;而第二位老师则“目中有人”,他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事实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一个学生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我想起了课堂上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师要同学们按照统一的方法记忆“蛙”字时,大家齐背老师早为之编好的口诀,不想一个小同学“呼”地站起来,他的脸涨得通红:“老师,我妈叫夏永桂,‘桂’字换换偏旁就是‘蛙’字。”这下惹出事来了,老师还没回过神来,又有一些同学站出来:“老师,我爸爸书房里挂着一张画,画的就是青蛙和荷花,上面的‘蛙’字写得特好玩。”“老师,我奶奶说青蛙肉不能吃。你看它带一个‘虫’字呢。”……这些同学似乎在告诉老师,口诀是不需要再继续背下去了。我们记住了,但不是按照口诀记的。

知识是客观的,但是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事实上,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的。他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特别注意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的知识。

篇11

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