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防汛风险评估

防汛风险评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4 11:07: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防汛风险评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防汛风险评估

篇1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防汛抗旱问题日趋严重,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减弱水旱灾害的影响,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却不足以改善全国的整体水旱灾害现状。因此,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努力的改进。争取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防汛抗旱能力存在的问题

1、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站点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警不够及时。此外,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比较滞后。

2、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3、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洪水干旱保险还停留在研究层面。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偏弱偏少,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4、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防汛抗旱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

二、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些年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

1、古代人适应水的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代的人们适应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构建坚固的水利设施,致使当汛期和旱期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对于这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我国古人有许多论述,大多数的论述内容都是,水是一种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它,我们只有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去适应它生存,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在古代也有著名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案例,那就是大禹治水。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类主动并力图将其暴露程度降低为零,回避水旱灾害,从而减小风险。

2、近现代人逐渐控制水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可以建设一些水利工程,来防治水旱灾害了。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强,特别是人口增加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对水进行控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野心开始不断变大。人类在这个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可以战胜的,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无限度地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此时是人类在降低自己易损性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将水旱灾害的危害性减小到零,从而减小水旱灾害风险。

3、现代人和水和谐共存的阶段,人们经过上一个阶段与水的接触,人们开始发现水是不能够征服的,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与水共存,一起和谐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不可能将水旱灾害风险“危害性”、“暴露程度”、“易损性”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减小到零。相反地,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风险,实现水早灾害管理的最大效益。于是我国人们开始从各国学习先进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争取早日走上,人水和谐、水旱灾害综合管理的道路。

三、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

所有工作都有自己固定的流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评估,这里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就是根据某种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的历史资料的记载,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风险文档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一工作中,主要利用的工具有概率统计、洪水风险图、资产评估法、水文水力学法、历史洪水类比法、地貌学法、专家调查法等。

2、风险识别,水旱风险管理就是风险识别工作,该工作主要是对潜在的各种威胁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归纳整理,并分析产生不利事件原因的过程。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风险的来源、范围以及特性,然后形成文档报告,以便后面工作的开展。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作期间,会对上面的俩个工作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然后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该地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某种不利事件进行科学的预防,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该步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风险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总目标。当面临风险时,主要思路为采取转移、接受、化解、规避和分担等各种风险处理手段,从这些手段中,选择适当内容,形成最优处理方案。

5.风险管理结果评价,风险管理结果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该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对以上每个步骤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档案记录,以便于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地说,对于某一地区或流域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以上工作流程是逐步进行的,但每一步工作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结束语

近年来,在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实践中,各地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完善非工程措施,防汛、抗旱、防台风等各项工作取得不少新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实现人水和谐,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2]刘宁.进一步提高科学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J].求是,2010(08)。

[3]刘宁.堰塞湖应急处置实践与认识[J].水科学进展,2010,21(04)。

[4]刘宁.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1)。

篇2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防汛抗旱是我国政府每年都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这种自然灾害由于其不可避免性,使得人们很是头疼。近些年来的防汛抗旱问题更是严重,因为人们肆无忌惮的对环境进行着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变得不在平衡,致使水旱灾害频率上升,其造成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减弱水旱灾害的影响,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却不足以改善全国的整体水旱灾害现状。因此,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努力的改进。争取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关于防汛抗旱能力与基本问题

1.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还有2 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2.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站点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警不够及时。此外,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比较滞后。

3.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洪水干旱保险还停留在研究层面。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偏弱偏少,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4.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防汛抗旱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

二、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这么叫罢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些年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

1.古代人适应水的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代的人们适应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构建坚固的水利设施,致使当汛期和旱期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对于这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我国古人有许多论述,大多数的论述内容都是,水是一种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它,我们只有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去适应它生存,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在古代也有著名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案例,那就是大禹治水。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类主动并力图将其暴露程度降低为零,回避水旱灾害,从而减小风险。

2.近现代人逐渐控制水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可以建设一些水利工程,来防治水旱灾害了。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强,特别是人口增加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对水进行控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野心开始不断变大。人类在这个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可以战胜的,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无限度地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此时是人类在降低自己易损性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将水旱灾害的危害性减小到零,从而减小水旱灾害风险。

3.现代人和水和谐共存的阶段,人们经过上一个阶段与水的接触,人们开始发现水是不能够征服的,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与水共存,一起和谐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不可能将水旱灾害风险“危害性”、“暴露程度”、“易损性”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减小到零。相反地,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风险,实现水早灾害管理的最大效益。于是我国人们开始从各国学习先进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争取早日走上,人水和谐、水旱灾害综合管理的道路。

三、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

所有工作都有自己固定的流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水旱风险管理就是风险识别工作,该工作主要是对潜在的各种威胁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归纳整理,并分析产生不利事件原因的过程。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风险的来源、范围以及特性,然后形成文档报告,以便后面工作的开展。

2.风险评估,这里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就是根据某种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的历史资料的记载,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风险文档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一工作中,主要利用的工具有概率统计、洪水风险图、资产评估法、水文水力学法、历史洪水类比法、地貌学法、专家调查法等。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作期间,会对上面的俩个工作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然后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该地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某种不利事件进行科学的预防,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该步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风险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总目标。当面临风险时,主要思路为采取转移、接受、化解、规避和分担等各种风险处理手段,从这些手段中,选择适当内容,形成最优处理方案。

5.风险管理结果评价,风险管理结果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该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对以上每个步骤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档案记录,以便于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地说,对于某一地区或流域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以上工作流程是逐步进行的,但每一步工作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防汛抗旱、水旱灾害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和抗旱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2] 刘宁. 进一步提高科学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J]. 求是,2010(08)。

[3] 刘宁.堰塞湖应急处置实践与认识[J].水科学进展,2010,21(04)。

[4] 刘宁.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1)。

篇3

 

随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电子政务,水利公共信息载体,数字水利,以及水资源管理体系等信息化结果的出现,有利的推进了水利现代化的运行。网络平台是信息构建和信息化成果使用的重要媒介,充分的表现出了IT的实际价值。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在,网络进攻的方式也逐渐增多,信息体系所承受的安全风险也逐渐增加,怎样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是现在水利信息化进程中急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

 

1 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状况

 

最近几年,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状况,在对治水经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要转变过去的水利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建立水利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水利信息化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转变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的相关项目和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等重要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备也在不断的健全,对业务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渐加强。防汛抗旱,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管信息体系等业务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和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相关的保证水利信息化安全的体系也逐渐形成。

 

2 强化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逐渐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其中的保护能力,保证水利信息化的持续运行。

 

2.1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规划包含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稳定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资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信息安全规划不但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还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2.1.1 以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规划不但要对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发现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思路,有效的处理信息安全的问题。

 

2.1.2 构建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从技术安全、组织安全、战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安全。

 

2.2 日常的运维管理

 

2.2.1 注重网络的安全监控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水利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注重互联网安全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现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2.2.2 安全状态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正。安全态势主要是利用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来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发展的状态进行判断。

 

2.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安全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1)对被评估的主要信息进行确定;(2)通过本地审计、人员走访、现场观看、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等方法,对评估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和主机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3)对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别被评估信息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4)从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系统脆弱性判别、威胁研究、漏洞和现有技术等方面,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安全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2.4 应急响应

 

所谓的应急响应就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及时的响应和修复。应急响应包含了前期应急准备和后期应急响应两个部分。前期应急准备主要有预警预防制度、组织指导系统、应急响应过程、应急团队、应急器械、技术支持、费用支持等应急措施,并且定时进行应急演练等。后期应急措施主要有检查病毒、系统防护、阻断后门等问题,对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关闭以及事后的恢复系统等工作。通过两个部分的不断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响应的重要作用。

 

2.3 教育培养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识构造和使用能力对信息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3 总结

 

篇4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37-01

1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低纬高原地区,受全球最强盛的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交叉影响,形成了四季不分明,干湿季节分明的立体气候,并且降水变率较大。云南又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山区省份,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海拔高差达6600多米,造成降水后径流量大,有效性不高,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由于当地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极大。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目前,干旱已经导致云南597万人3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30多万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以上,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300多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2干旱灾害成因

2.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从而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据云南气象局有关数据:1961年以来,云南区域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同时极端降水事件开始增多??。云南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2.2生态环境破坏,物种引进程序不规范

由于历史原因,树林被大量砍伐,云南省内很多高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所以“下雨洪灾,无雨旱灾”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大面积的砍伐天然林,然后推广引进的单品种桉树经济林,对环境的破坏更是明显,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水能力差、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况恶化,土地贫瘠,种植桉树林是明显的人为的物种入侵。这也反映了我国目前在物种引进管理方面的现状:对引进物种缺乏风险分析,生态意识淡薄的盲目引进,缺乏科学监管体系。

2.3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云南广大农村的水利工程多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前,这些工程先天存在不足,病险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运行年久,设施日趋老化,有的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间,从未维修过,为了保安又限制蓄水,不能充分发挥蓄水保水作用,在旱灾发生时,其抗灾能力顿显脆弱??。云南雨季(5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雨季时大部分雨水都是白白流走,一旦旱季无雨补水,就会出现水资源紧缺,导致旱灾频发!

3防治措施及对策

3.1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并减少单一品种的经济林面积

上世纪80年代初云南大力推行的山地开发,短时间内给山区带来一些效益,但由于过量开发,植被破坏,再加上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桉树经济林,最终酿成目前土壤含水能力严重下降的恶果,现在应加紧采取绿化荒山荒坡,实施山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桉树林种植面积等措施,进行水生态修复,把水蓄在山林草坡的“绿色水库”里??。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水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3.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因此水利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丰收的基础,而云南农村的水利基础建设普遍滞后,农民的收成基本取决于天年的雨水多少,还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因此,为解决干旱问题,应结合县情,水情,制定科学合理规划方案,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旱地节水灌溉方法。

3.3制定政策,规范物种引进程序和风险评估

规范物种引进程序和风险评估。一是贯彻风险预防原则。二是统一风险分析工作基本原则。可以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三是规范风险风析流程。包括风险分析的启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四是设立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专业评估机构。基于环境的复杂性,我们应当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设立跨部门的风险分析专业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对外来物种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4结语

云南省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地区,最近的几十年里,旱灾越来越来频发,受灾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今年更是遭受了60年不遇的大旱,这给云南的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云南的生态环境敲响了一个警钟,因此,我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具体抗旱减灾工作中,应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

注释:

①谢应齐,黄华秋,赵华柱[J].云南大学学报,1994第16卷增刊(1):69~73.

篇5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12-01

近些年来,全球的自然灾害平法频频发生,特别以水旱灾害为主,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故许多国家与地位都纷纷开展看有关水旱灾害影响评估研究。如国外最早展开水旱灾害研究的相关报道就是美国在1933年对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所作出的风险评估报道,直至1980年代,日本、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开始了有关洪水、台风与海啸等灾害的风险评估,而我国关于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要是从1990年代开始了,由史培军、刘立新与赵世鹏等人所展开的关于水灾风险的评估报道。到了21世纪,伴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逐渐升高,关于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如张顺谦与陈家全等研究者就在应用信息扩散理论与模糊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与东南沿海三省地位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然而,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多关注于水灾或是旱灾的单个风险评估,而对于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分析较少,而且对于我国水旱灾害时空格局研究,也大多数选取的信息源为气象站点的相关信息,或是历史事件的记录,亦或是以省为统计单位所进行的灾情数据等,而以县域为研究单位的灾害信息还比较少,且大多数是关于水灾或旱灾的单个时空格局研究,关于水旱灾害的整个时空格局研究较少[1]。故下面笔者就从水旱灾害的危险系数总体格局与时空分布特征两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

1 中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总体格局分析

近60年来,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整体布局主要呈现出东西两方向的分异,其东部地区要远远地高于西部地区,而这也正是气候、地貌与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同时,水旱灾害危险性的高值地区也表现出了较显著的南北分异,且高值县区达到了956个,几乎占了我国总县数的40.5%。下面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在东部地区存在着3个水灾的高危险区,主要是东北平原区与江淮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而导致这些地区频繁发生水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地貌格局的影响,这些地区多位于我国东部的汇水区,且地势以平原与丘陵为主,整体地势较低,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夏季风与台风暴雨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我国夏季风从5月初移到华南沿海地区,然后逐渐向北推进,逐渐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以北地区与华北、东北地区,从而直接导致这些地区雨量迅速增加,最终形成洪涝灾害;此外,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在这三个地区的逐渐发展与壮大也是造成该区域山洪与洪涝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北部地区存在着3个旱灾高危险区,主要为内蒙古中东部与陕北地区以及云贵地区。而造成这些地区频繁出现旱灾的原因主要为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出现异常以及北方的干旱化,加之北方农牧交错带旱作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步退化也是造成这些地区出现旱灾的重要原因。

第三,水旱灾害的双高危险区的高值县大约有154个,大约占了我国总县数的6.5%,且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西部地区与北纬35°~北纬25°之间,加之受承灾体本身的脆弱性与抗灾能力的地区差异性影响,使得水旱灾害组合与危险程度高低出现主要以县域间镶嵌结构分布[2]。因此,通过上述对我国水旱灾害区域分布特点的分析,可知东北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陕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地区、云贵高原、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北部等地区是我国防治水旱灾害最为关键的区域。

2 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格局的时空特征

第一,季节变化特征。总体来说,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格局季节变化比较显著,且整体呈现出夏季水旱灾害的危险系数较高,且高值范围较广;其次则为春季、秋季与冬季,其中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北旱南涝”,秋季的旱灾危险系数较低,且呈现出东南沿海地区的水灾危险系数较高的特点,而冬季则整个水旱灾害的危险系数都比较低。

第二,月变化特征。一般来说,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格局月变化同降水带的逐渐推移与承灾体的月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每年10月~次年3月为我国水旱灾害的低危险性阶段,而其它6个月我国水旱灾害的高危险性呈现出较大面积分布,而且其高值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逐渐推移[3]。其中,4月份,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呈现出南北分异特征是,并逐渐形成了“北旱南涝”的格局分布;而5月份,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性的“北旱南涝”特征更为明显,且水灾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南地区与新疆北部地区,而旱灾的高危险区则集中分布在我国的陕北地区;6月份,我国的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格局分布同5月份相似,但其高危险区范围正逐渐增大,形成了明显以秦淮线界线的”北旱南涝“格局;7月份,水旱灾害的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且水灾的高危险区逐渐向西北地区扩大;而进入8月后,水旱灾害的危险系数明显降低,且因受台风暴雨与极锋达到影响其高值区也逐渐向北部与南部沿海地区推移,直至9月,水旱灾害的整体危险系数正在逐渐减小,且水灾高值区逐渐向南部推移,并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3 结语

综上所示,我国水旱灾害的危险系数整体呈现出东西分异的特征,且东部地区由于受到气候、地貌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范围要比西部地区大得多,同时,通过分析发现,东北平原地区、内蒙古中东地区与江淮流域、陕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云贵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的高发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防治水旱灾害的几个重点区域,今后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其加以防治。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篇7

预防台风,是上海水务信息化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他水务部门前来取经的目的所在。

在上海水务局的中心控制大厅,一堵宽大的墙上安装了一排排的液晶显示器,上面显示了各种水利地图,水利运行指标,实时监控录像,水利分析数据等,大厅里间隔了十多排横着的桌子,上面也是放着电脑,整个场景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很有气势。当控制人员打开了水务局防汛抗旱公共信息控制系统页面的时候,首先点击出来的是上海各条河流水边摄像头所拍摄的水务监控画面,随着操作员控制鼠标,画面可以随时拉近,可以旋转,很清晰的掌握了现场的水务情况。

上海水务局信息中心主任胡传廉介绍,过去几年几次台风过境的过程中该系统发挥了良好的防控成果。据介绍,上海水务局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完成对流域内81个遥测站点的雨情、水情等信息采集,并传输至中心站,经处理存入数据库;并与市防办、部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同时作出洪水预报,及时准确地向各有关部门提供洪水预警预报信息,为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依据。并能实现了对威胁上海的暴雨积水、风暴潮、区域性洪水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报、风险评估,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支持,提高了防汛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从而能对水利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

浦东水闸是上海市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汛排涝、引清调水、内河航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过去,新区水闸署主要依靠水闸、水文管理人员将现场观测记录资料通过电话、传真等报送,无法看到现场情景。水闸监控系统建成后,能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测报传输以及数据库、GIs等技术,整合水务信息资源,实现水闸监测、信息、调度指挥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提高了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快速性和准确性。设在16座水(泵)闸的116个探头,可以把监控图像、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水闸署总部。

依靠水闸监控系统这些“千里眼”,浦东新区水闸署决策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潮位、水位等即时监测数据和图像资料,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分析,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该系统2012年6月投入试运行后,在防御“苏拉”、“海葵”等强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及时、科学、准确采取预排水和应急排水措施,防汛减灾效果明显。浦东地区的河道分布和引排水口门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存在水流不畅、水动力弱、水质差的状况,因此水闸署坚持做好引清调水作业,实现内河水体的“新陈代谢”。在监控系统上,每一座水(泵)闸的实时及历史运行情况、引排水、潮位、水位涨落数字都能随时查阅,通过对实时潮位、水位变化的分析研究,可以科学合理地实施16座水闸联动引清调水作业,从而使效果更好。

篇8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防汛工作,明确安监部门开展防汛工作所承担的任务,督促工矿商贸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汛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因洪涝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职能职责及汛期值班安排的通知》(平防汛指〔2016〕2号)文件要求,按照我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企业开展防范洪涝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在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组织镇(街道)安监办、相关企业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认真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应急专家库;督促企业,特别是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补充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协调专业应急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及时高效地处置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险情、事故。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县安全监管局成立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级安监部门、相关企业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监管局办公室,负责局防汛工作的启动,向镇(街道)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预警信息和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做好事故的上报、防范自然灾害的情况汇总等组织协调工作。

成立检查督导组、应急管理组和后勤保障组3个工作组,推进防汛工作的落实。

检查督导组:由局各片区分管领导带队,负责指导和督查联系片区的乡镇(街道、管委会)开展防汛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物资储备、落实防范措施,对不履行工作职责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跟踪督促整改。

应急管理组:由应急办负责,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动态,及时起草文件,部署防汛工作;保持与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的沟通联系,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督促有关股室(队)掌握企业基础信息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储备情况;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导企业落实自然灾害发生前、中、后安全措施。

后勤保障组:由局办公室负责,利用信息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安全措施信息,开展对外防汛工作宣传报道,安排好本单位人员值班、物资供应、车辆保障等工作。

3灾害分级与应急响应等级

参照《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于洪涝台旱灾害的分级,分为特大(I级,红色)、重大(II级,橙色)、较大(III级,黄色)和一般(IV级,蓝色)洪涝台旱灾害。将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灾害等级作为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即I级、II级、III级、IV级应急响应等级。

4预防与预警

4.1应急准备

(1)思想准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求,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召开全体人员动员大会,增强做好相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职责分工、防范措施、工作纪律。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防汛应急领导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加强与企业、部门的沟通联动。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队伍。

(3)工作准备:制定24小时人员应急值守计划,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通知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做好应急联动,同步开展各项防范工作。督促企业特别是危化企业开展安全隐患的紧急排查,做好在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安全评估,落实应对性措施。

(4)预案准备:根据灾情特点,熟悉企业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指挥报告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督促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应急预案;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要害部位都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进行培训学习。

(5)物资准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区域内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统计,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调用机制。承担区域专业应急救援任务的企业或单位补充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有关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配足相应的应急物资,做好清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6)通信准备:明确值班、值守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配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证信息实时畅通。

4.2监督检查

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企业,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要及时完善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风险监测、预防和评估,认真开展以“六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查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防汛专项检查,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防控、早整改。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要督促重点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做好相关装置、安全设施的检测检验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明确重大危险源、危险装置等重点部位的责任人,强化领导带班、值班;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队,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4.3预警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预警信息,向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发出预警;通过信息平台向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传递防汛有关信息。收集汇总安全生产应急、重大险情信息;重大险情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并实时对险情组织核实。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防汛领导小组接到预警后,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向重点企业、村(社区)发出预警。通知企业有序组织生产,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检查,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好抢险队伍、物资和装备,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制度,保证主要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坚守工作岗位。

5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并启用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和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将信息通报全局工作人员,并妥善安排好值班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5.1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级应急响应命令,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用24小时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制度,全局人员处于待命状态。

由局长负责指挥,局领导及相关股室(队)人员参与值班保障。一是与各地值班人员保持实时联系,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研判,提出防御目标和应急措施,部署企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二是与相关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保持联系,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拉得出、救得下;三是督促乡镇(街道、管委会)通知相关企业全面启动防汛专项预案,企业组织停产或减荷,进行安全检查,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危险部位(储罐区、配电房、非煤矿山作业面等)监控,做好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四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体,宣传防汛期间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5.2I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I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用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全局人员轮流处于待命状态。

由领导小组分管企业管理的副组长负责指挥,相关股室(队)人员参与值班,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评估,提出防御目标和应急措施。通知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处于待命状态。督促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通知相关企业启动防汛专项预案,加强人员巡查检查,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危险部位监控,提前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指导各地开展企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利用媒体宣传防汛安全知识。

5.3II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II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I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动24小时应急电话值班。

由领导小组副组长轮流负责值班指挥,相关股室(队)积极参与,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分析,提出防御目标,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人员组成。对企业开展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地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通知企业做好启动专项预案的准备。

5.4IV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V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V级应急响应行动,加强电话应急值班。

相关股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预测。

5.5应急响应措施

1、开展思想发动,将信息通报全局工作人员,妥善安排好值班,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督促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落实防范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体,开展宣传教育。

3、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点设备、部位和岗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在强风、暴雨、雷电等情况下企业安全性评估,加强应对性措施的落实;强化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前制定设备和设施倒塌、库区及车间进水、危化品泄漏和爆炸、厂区突发断电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无法排除的险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落实安全措施。安排好人员值班,加强对危险部位监控,发现险情应及时排除。

4、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防汛工作专项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人员值守,加强事故预测预想,加强应急救援准备,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5.6信息与新闻宣传

领导小组是企业防汛应急信息的指定来源,由领导小组统一收集和对外报道企业防汛的信息。

5.7应急结束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正式解除灾害警报信号后,结合各地反馈信息,由局领导小组决定,结束企业防汛抗台应急状态。

6后续处置

根据自然灾害期间企业停产、减产情况,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安全复产、复工。

6.1开展安全检查

重点检查生产装置、管道及设备设施是否在防汛期间受到损害破坏,检查安全阀等附件是否损伤,检查检测原材料等是否受到影响,检查电气仪表、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是否处于适用状态;采矿作业面是否遭受损坏,电器线路是否发生短路漏电等。

6.2做好防汛期间应急防范工作

重点落实应急器材的准备,专业技术、应急处置人员必须到位,并严格执行应急值班执勤制度,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

6.3防汛工作评估

领导小组负责对预警和应急响应期间各环节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对发生险情的企业及时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7预案管理

7.1预案演练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防汛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提高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7.2预案修订

篇9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条块结合;部门协作,职责明确;整合资源,快速反应。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市卫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市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指挥、协调工作。指挥长由委主要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委主管领导和有关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委疾控处(卫生应急办)、办公室、规划财务信息处、医政药政处、中医管理处、中药发展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综合执法监督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卫生监督组、宣传组、资金保障组、专家咨询组。

(一)综合组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制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开展系统内防汛隐患排查和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和应急队伍;落实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协调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等。

(二)医疗救治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落实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等,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组派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医疗救治应急专家队伍,并实施医疗救治工作;灾害发生后,汇总各市医疗救治情况,总结交流临床诊治经验,组织医疗救治专业人员培训,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诊疗规范、原则和技术要求等;发挥中医药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医疗救治中的优势作用等。

(三)卫生防疫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组建市级疾病防控队伍,并开展培训,指导灾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监测报告工作;灾害发生后,组织指导灾区开展消杀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及其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做好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等。

(四)卫生监督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落实灾后卫生监督工作预案,并指导实施;组建灾后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做好灾区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组织开展灾区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执法监督检查等。

(五)宣传组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灾后卫生防病宣传工作方案,指导灾区开展公众自救、互救及卫生防病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负责协调宣传部门,做好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等。

(六)资金保障组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市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防汛防震工作经费,及时汇报经费需求情况。

(七)专家咨询组

主要职责: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准备和灾区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等现场处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为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等。

三、应急准备

(一)风险评估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和重点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所引发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市直医疗卫生机构要评估本单位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防汛水平,并对可能出现的因地震、洪涝等灾害导致水、电、气等能源供应中断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卫生应急队伍

依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及有关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组建4支市级防汛防震卫生应急队。

各支市级卫生应急队伍要按照“平急结合、分类管理、统一调度、协调运转”的原则,根据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需要,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员,加强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灾害卫生应急能力。

各市级卫生应急队伍所在单位要根据专业特点和灾害卫生应急需要,为应急队伍配备相应技术和物资装备。

(三)协调配合机制

灾害发生后,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军队和武警部队卫生部门之间以及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间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施联动。协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集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等。

(四)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向广大医务人员和看病就医人员开展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常识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原则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灾害后,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指挥部在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根据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调动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和全市医疗卫生力量,组织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必要时,可制定对口支援方案,组织支援地区与受灾地区协同开展工作。

(二)响应措施

1.信息收集、报告、通报和评估

灾害发生后,灾区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实行灾害卫生应急信息日报告制度,将灾情、伤情、病情、疫情、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和卫生系统因灾损失情况等信息,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工作组,经各工作组汇总后每日报综合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灾害发生后,专家咨询组负责开展灾害对人的健康的危害程度、伤亡损失情况及发展趋势等卫生学评估,研究提出应重点开展的救援措施以及医疗卫生人力、物资、外援等需求意见。

2.医疗救援

灾害发生后,组织灾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现场医疗急救、检伤分类、伤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等工作。确定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如因灾伤病人员数量较多,超过当地医疗机构救治工作负荷,可根据情况,统一协调和交通运输、财政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将伤病员集中运送至外地治疗。在医疗救治的同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消除民众心理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

灾害发生后,开展灾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实行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和汇总工作。

4.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灾害发生后,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性服药和应急接种等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组织开展核实诊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检测、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等工作。

5.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

灾害发生后,积极开展灾区饮用水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依法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供水活动和公共场所卫生实施监管。指导群众临时安置点饮用水卫生工作,防止介水传染病发生。

6.环境卫生处理

灾害发生后,指导灾区及时清除和处理垃圾、粪便,指导做好人畜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对住房、公共场所和安置点及时采取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卫生措施。根据工作需要,在灾区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7.卫生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灾区自救、互救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做好媒体和公众公共卫生风险沟通工作。

8.自救与防护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迅速开展自救工作,尽快恢复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对因电、水、油、热、气(汽)等能源供应中断造成医疗卫生服务无法正常开展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调拨发电机、净水器等仪器设备和有关能源,尽快恢复能源供应。

(三)响应终止

灾情稳定后,经指挥部组织评估,确定应急阶段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结束,可以做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决定,并进入恢复重建和灾后防疫阶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障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市卫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工作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和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总体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完成各项应急准备,确保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工作有效开展。

(二)落实经费和物资保障

安排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市级卫生应急队伍所在单位要尽快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三)做好应急值守

指挥部成员、市级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温卫生应急队队长手机 24小时开机,确保联络通畅,及时到位。

(四)及时总结

篇10

队和交警支队的负责同志汇报了各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情况,他们汇报的很细、很实,剖析存在问题实事求是、不遮不掩,体现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四是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节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一些商场消防安全、农村用气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市安委会给相关部门和县区下达了安全生产督办令,要求限期进行整改、整治。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安全稳定。

二、狠抓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省安委会下达我市控制死亡指标207人,较大事故2起,重特大事故零控制,完成这些指标,压力很大,困难很多。结合当前我市实际,下一阶段,我们要狠抓煤炭、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危险化学品、汛期安全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狠抓煤炭安全生产。煤炭安全仍是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延安市煤炭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今年煤炭产业将快马加鞭,全面推进,这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今年省上下达我市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是7人,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是零控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抓住资源整合煤矿这个关键,深刻汲取山西王家岭矿难事故教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资源整合煤矿边建边产、偷产私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生产矿井要严格落实“一通三防”安全措施,重点防范瓦斯爆炸、透水渗水、顶板倒塌等事故发生。二是狠抓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是今年我市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今年省上下达我市较大事故2起,1—4月份全市共发生了4起较大事故,而且都集中在道路交通领域。下一阶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客运车辆、出租车、农用车辆的管理,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推进gps定位系统安装工作,严厉打击超载、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三是狠抓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夏季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高发期、易发期,要抓住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等关键环节,夯实安全责任,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四

是狠抓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消防方面,今年的控制指标是零死亡,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要把城区高层建筑、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于消防通道不畅、设施不全、制度不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五是狠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汛期将至,要全力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切实做好汛期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地质灾害事故防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各自实际,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特别要对过去发现的隐患,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要限期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

活动。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匮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根据中省市安排,6月份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以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救援演练为主要内容,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通过举办县区长、县区安监局长、煤矿矿长、特种人员等专门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企业主和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通过集中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努力形成“懂安全、会安全、要安全”的氛围,使监管主体、企业主体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篇11

1.施工前

(1)施工计划及危机应变计划的核准、变更、修订层级应至工程主管单位,禁止未经核准先行施工情事。

(2)拟定危机应变计划,其内容应包括人力、机具、材料等救援设备人员编组、疏散、指挥系统等。

(3)应建立开工管制表,并应于工务所现场查证后确认所有相关作业均已符合开工条件始可签署同意开始施工,并应于施工前一天完成陈阅并经工程处主管核可。

(4)高危险工项应预先考量其作业时程尽量避免于春节等长假期期间施工,若实在无法避免亦应备妥必要的救援设备具定轮值表。

2.施工中

(1)施工期间应针对各标工地执行状况,斟酌人力后排定轮值表并建立相关机制,全程严予控管。

(2)施工中查核表应于开工前制作完成并签奉工程处主管核定,其查核项目查核点应包含高危险性因子。

(3)工程督导单位依施工前制作的查核表落实执行查核作业,避免人为疏忽、其频率视工作进度而定,惟每周至少一次,如有不符合事项经工务所主任认定有安全顾虑者应要求厂商立即停工改善,至复查合格为止。

(4)相关安全监测仪器、纪录器在长假期间仍应确实判读,俾掌握各种安全状况。

3.施工后

(1)经项目经理及厂商工地主任会同现场查证所有相关作业均已完成确认安无虑后,共同签署竣工管制表并依风险等级列管权责提报核定后解除本工项管制。

(2)高度风险、特殊风险的解除管制权责,由计划管理整合会议讨论决议。

(3)解除管制后相关抢修器材始可运离工区。

二、施工期间高风险工作项目

为避免或减少工程施工期间,因不易掌控或预期的因素造成的意外事故的风险,经风险评估为R1、R2风险等级的工作项目,于施工期间有不易掌控的因素或不可预期的风险安全顾虑,将可能影响工区周遭环境、邻近建物或人员、机具及构造物安全者,其范围应涵盖主体工程、附属工程、配合工程及临时工程等高风险工作项目,于施工前、中、后三阶段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机制,以防范于未然或于发生事故时可立即采行危机应变并有效处理。

三、工程实例

某桥梁施工标开工前由细设顾问向施工厂商说明高风险工作项目的设计理念及评估结果,施工厂商并于施工标进场施工后天内提出风险工作清单及风险工作项目评估表。施工厂商所提出的风险工作清单及风险工作项目评估表,经业主、风险管理顾问、监造单位及施工厂商等单位人员召开风险管理确认会议讨论后,以确认各施工标的风险管理事件。施工厂商提报的风险工作项目确认为、等级,施工厂商需每月更新各高风险工作项目状况,除纳入施工月报外,亦应提报业主每月召开的风险管理会议予以列管。

若风险工作项目若确认为、等级,需自行采取适当改善措施控管,并应每月依核定网图及进度执行现况,检讨各风险工作项目并进行风险再评估,若有等级变化应依程序书规定提报列管,另每月应择定后续三个月的施工项目实际情形检讨是否有新增风险工作项目,业主及监造单位需将、项目纳入每月施工标进度检讨会议列管。

1.工程施工风险

(1)桥墩基础开挖进行的削堤行为,致二重疏洪道堤防高度降低,将产生堤防缺口而可能影响周边环境龟裂及降水控制失当,产生基础开挖面产生砂涌等施工风险。

(2)桥墩基础位于桥侧,属堤防共构段的路侧坡面上,基础开挖需于路侧施行削堤作业。如挡土壁施工不良而产生渗水,造成周边环境龟裂或因降水控制失当,造成基础开挖面产生砂涌,将影响桥墩基础安全。

(3)桥墩基础开挖桥墩基础位于邻近台北捷运新庄线隧道,属堤防共构段的路侧坡面上,基础开挖需于路侧施行削堤作业。其施工风险为施工中位置测量偏差将影响新庄捷运隧道安全;档土壁施打时不慎损及隧道环片,造成隧道渗水。

(4)跨径长度达公尺的钢梁吊装,因本路段下构平面道路业已通车,车辆进出频繁,进行钢梁吊装时必须架设临时支承架辅助吊装,施工中通行的车辆若不慎撞击临时支承架,致使支撑倒塌,导致车辆及人员伤亡。

(5)桩基础分别位处林木区,林木区属山坡地形因此易因挡土支撑应力不足或基地排水不良,引起挡土支撑破坏,土石大量滑落,造成崩塌事件及水土保持、排水不良引致开挖区污染或崩塌;另街口区域临近建物且交通频繁,如开挖区周围超载及车辆、机具作业不当,可能引致崩塌等风险。

2.降低风险采取的对策

(1)依据核定的施工计划确实执行。

(2)挡土壁打设时,应确实要求密合与垂直度,并备妥开挖体积量的砂包数量,于产生砂涌时,则开挖基地立即以砂包回填。

(3)降水高程需维持稳定,如降水无法控制在开挖面下时,增加抽水井设施。

(4)开挖深度不可超过设计深度。支撑系统架设需控制于最短时间完成。

(5)施工期间加强监测,监测结果如周边环境有异常沉陷时,立即以砂包回填并停止抽降水,于非防汛期内施工。

(6)降水高程需维持稳定,如降水无法控制在开挖面下时,增加抽水井设施。开挖深度不可超过设计深度。

(7)支撑系统架设需控制于最短时间完成。

(8)桥墩增设沉陷点及倾斜仪。

(9)施工期间加强监测,监测结果如周边环境有异常沉陷时,立即以砂包回填并停止抽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