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学原理

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学原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4 11:07: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学原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学原理

篇1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陈副会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的专访。根据《赫尔辛基新闻》的报道,据波士顿咨询集团近期估算,在今后5年内,机器人将在芬兰普及,这就意味着大概6~10万份工作将由机器人代替,这对于人口只有500多万的芬兰已经是不小的比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一趋势在中国也有所显现。您认为这种趋势会对中国有怎样的影响呢?

陈宇:当前的世界和中国已经明显处于一个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的重大转型期。回顾历史,农业文明主要靠对生物能量的征服和开发;工业文明主要靠对石化能量的征服和开发;正在到来的未来文明,已经表现出将主要靠对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的能量的征服和开发的趋势。

比如,日本在对比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制造业生产一线有7000万名工人,平均月薪3600元人民币;日本制造业生产一线仅有700万名工人,而平均月薪达1.4万元人民币,约是中国的4倍。所以,日本的制造业在薪资方面相对中国没有任何优势。为此,日本计划研发、生产和投入使用3000万台可以24小时工作(3倍于人的工作时间)的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名制造业工人,而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合900元人民币,这无疑将一举扭转日本制造业的劣势。事实上,未来5~15年,智能机器人、智慧制造和人工智能将席卷全球,改变传统产业。据我所知,现在中国的大型企业,无论国营、民营还是外资,也都在全力研制机器人,如富士康科技集团已经准备用100万名机器人取代100万名工人。因此,从就业的角度看,首当其冲受到最大威胁的是中国生产和服务一线的1.2亿从事体能劳动的操作执行型工人(即所谓的“蓝领”队伍),而欧美国家的这种类型的工人早在过去近40年中几乎被中国工人全部取代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欧美国家主要受到威胁的不是一线产业工人,而是从事初级知识技能型劳动的所谓“白领”队伍。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最近5年全球将有500万工人被机器人取代。我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保守了,仅在中国就应当不止这个数量。显然,近期如何为面临重大产业转型的中国劳动者大军开发和寻找新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是存在的),同时对他们进行适应性转产转业转岗培训(这种教育培训特别困难),是我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领域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急需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的紧密协调与合作。

二、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未来从事智能劳动,教育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教育信息》: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7月27日报道,澳大利亚工程师马克・皮瓦茨(Mark Pivac)开发出世界首台全自动砌砖机器人“哈德良”(Hadrian)。它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小时能砌1000块砖,两天内就能砌完一栋房子。由此可见,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够在某些方面代替人类。您刚才也提到了中国劳动者要“转型”。那么,“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

陈宇:转型的突破口无疑是教育,下面我想谈谈面向2030年的教育。我国教育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但是,近40年来形成的中国新产业工人(即农民工群体) 及其子女,一直在大中城市及其边缘聚集,他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村庄,只能生活在城市郊区或者新形成的小城镇。他们所需要的是职业教育,他们也是职业学校的主要生源。随着我国城镇化运动的发展,以及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二胎化),在2030年前后会形成新的教育需求高峰。届时,中国将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不同层次的人群都会强烈地追求更加体面的劳动和就业,也就必然追求更高质量的城市教育、职业教育和乡村教育。这将对2030年的中国教育提出巨大而严峻的挑战。毫无疑问,考虑2030年的教育也离不开上述“人工智能、智慧生产、智能机器人,以及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将成为未来生产力的主体”这个大背景。我们只能在这个大背景下想清楚,我们到底要让全国的孩子“学什么、怎么学、 为什么而学”,下面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据悉,在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激励下,世界各国机器人研发机构都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有3个国家的机构:一是华盛顿大学图灵中心开发的美国考试机器人,其目标是在美国高中生物考试中取得满分(100分),据说目前考试机器人已经能够达到60分;二是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开发的日本高考机器人,其目标是考入东京大学,据说目前也能够达到录取标准的一半以上水平;三是中国科委有关部门立项,科大讯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参与研制的类人答题机器,近期目标是通过高考进入一本学校,而远期目标则是超越95%以上的考生,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显然,如果从阿尔法围棋战胜李世石的经验看,考试机器人要实现这些目标一点都不难,因为各国高考试题和变化范围根本不可能和围棋同日而语。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今后,“应试教育”的意义会越来越被质疑。我们要彻底改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方向和教学方法,摈弃只能适应前工业时代的那一套以文论为中心、以复述为主要方法的教育理念;对工商时代的先进教育理念,要积极、有选择地吸收。比如,美国盛行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gineering-Arts-Maths,STEAM)的理念就有许多以目标为导向、实际有效的内容。不过,美国的这套标准现在也暴露出难以完全适应时代迅速发展的弱点。因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面向未来,深刻观察并高度概括时代特点和文明发展方向,抓住未来文明的基本特征,找到创建新型教育和推动其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我最近与多位产业和职业专家讨论,深感面对存在大量未知因素的未来时代和未来文明时需要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人构建起符合时代精神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教授具体内容。纵观中国历史,农耕时代需要的是一种文论思维方式,所以最重要的是读经史子集、做八股文章;工业时代需要的是一种产业思维方式,所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未来时代是数字技术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一种数码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就让孩子熟悉“ 0、1”概念、接触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编码,对数码空间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想象能力。非如此,我们难以培养出最能适应新时代的人力资源。

无数事实证明,不论在哪个层面上,具有数码思维方式(亦称“数码基因”)的人最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趋势。比如,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最具引领方向的顶级创新企业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 马斯克、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等,都有深厚的计算机技术背景,也就是“数码基因”。而且,他们的事业都起步于计算机编程。至今相对落后的大国印度,由于从小学就抓了普及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使用和计算机编程等,他们培养的新生劳动力有很强的“数码基因”,大量人员从事全球计算机软件外包工作,还有大批人才直接进入美国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等。硅谷科技公司高管和技术领军人物中,印度人已经占到1/3。印度总理莫迪去年造访硅谷时居然有5万印度人报名参加欢迎会,由于场地等原因,最后来了1.8万人。难怪他敢在硅谷夸下海口说:“21世纪属于印度!”

由于人工智能和智慧制造的发展,大量新产生的职业、岗位和工作都和计算机使用、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编程密切相关。人类新一轮的生产力释放,已经从材料、能源领域, 进入信息和生命领域。过去看似与计算机不相干的生物科学,最终都可以阐述为“生命基因作为一种软件密码的破译和排序”的数码问题。显然,处于平行发展的数码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紧密融合,正在成为人类新科技力量发展不可阻挡的前锋。据此,我的具体建议就是,一定要在城乡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们接触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习惯计算机技术,进而掌握计算机编程。当然,这种计算机教育一定不能再是封闭的、生硬的、死记硬背的;相反,应当是活泼的、开放的、自由创造的、高度激发孩子热情和兴趣的,一定要让孩子通过计算机编程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想像力和无限创造性,培养他们对数码世界的直觉和理性。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我国城乡就业和职业更替变化的趋势有哪些呢?

陈宇:人类的劳动活动可以简单地从两个维度来区分:第一,以体能为主,还是以智能为主?第二,是规则性的,还是非规则性的?如果以第一个条件为X轴,以第二个条件为Y轴,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矩阵,以表示今天社会上实际存在的四个工作区域(见图1)。

其中,第一区域为规则性体能劳动(图中左下角)――从事这一区域工作的人员通常被称为“蓝领”,是目前我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但是,这种劳动最容易被智能制造和各种各样的产业机器人或服务机器人所完全取代。这一趋势无可阻挡,我们必须认清这一历史潮流并作出相应对策。

第二区域为规则性智能劳动(图中右下角)――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人员通常被称为“中低层员工”或“普通白领”,他们是目前我国员工队伍中人数仅次于第一区域的大群体。一方面,这一类工作现在也面临被人工智能、专业软件、智能机器人大量取代的趋势,其中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管理工作。因此,现在欧美已经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你能接受一位机器人老板吗?”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和人造生命的发展,大量属于人机接口、人机界面、人机协调,以及相应的人与人关系的新职业、新岗位、新工作被创造出来。同时,对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的使用、管理、监控、维护、修理等工作也发展起来,成为这一区域中产生的新工作的主体。因此,这一区域将成为接收和容纳从上一区域中排挤出来的大量劳动者的主要领域。当然,进入这一区域的劳动者都需要相应的教育和训练。而一个人有无“数码基因”,对他能否迅速接受这一领域的教育培训或者再教育再培训非常重要。

篇2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解决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团结拼搏,克难攻坚,自我加压,奋勇争先,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批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为加快发展增添了后劲。全区上下抓招商、抓项目的氛围不断浓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招商引资形势不容乐观,落地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到位资金少,在建项目进展不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较大回落。这里面有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主要的还是主观努力不够。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和松懈厌战思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甚至对招商引资工作不闻不问,不少部门至今没有招商引资工作实绩。面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我们务必引起重视,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

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招商引资是再掀新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区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快、发展不足的问题。因为发展不快,一些该办的事办不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就是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引资。没有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没有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就没有我区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未来几年,是徽州区实现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五年经济翻一番以上的奋斗目标,投资拉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支撑。按照经济学原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因素无非是消费、出口和投资。就我区而言,当前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而投资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国家资金、金融资金、本地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因此,在狠抓对上争资、努力扩大金融信贷规模的同时,大力引进外来资金,是我们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

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招商引资是再造新优势的现实选择。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衡量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程度、思想解放深度、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又直接取决于招商引资的力度,凡是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生产要素水平就高,市场竞争优势就明显,发展后劲也足。当前,各地都把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放在了招商引资上,放在了开放水平的较量上,都在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竞相比政策、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招商引资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符合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我们要主动顺应时势,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促进发展要素的大集聚,以生产要素的大集聚推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构筑市场竞争的高平台。

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招商引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继续保持量的增长,而且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更需要破解技术、信息、人才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带来的制约。推进招商引资,我们不仅可以把项目招进来、把资金引进来,而且还可以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广泛的市场信息、优秀的人才、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带进来,从而全面提高经济素质,从根本上增强我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以干大事的气魄、创大业的胆识和谋求大发展的雄心,再掀招商引资新。

二、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解决招商引资信心不足的问题

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内在精神动力,信心不足必然导致精神不振,继而影响工作、贻误发展。当前,在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过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招商引资带来的影响,对招商引资工作消极畏难,对完成18.3亿元内资、750万美元外资的年度招商引资任务信心不足。新的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各地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越是困难越是要积极作为,只有化被动为主动,付出超乎别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在新一轮经济调整中脱颖而出,否则就会失去既有的优势,在这一轮经济调整中被淘汰出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我们必须对当前我区的优势和潜在优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分析我区的优势和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传统优势,将会在新一轮招商引资中不断放大。工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工业招商一直是我区的招商重点,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随着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几大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随着保税仓库、物流企业的引进发展,产业配套的不断完善,“老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小企业嫁接、大企业扩张步伐的加快,为工业招商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把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作为检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亩均税收高的优势工业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工业招商,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同时,我区生态环境优越,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在市内有相对比较优势,农业招商势头较好,同样大有可为。下一步,要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参与我区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其次,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既是我区的“两条短腿”,也是招商引资的后发优势。建区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区”主导战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但从发展实践和经验来看,三次产业间靠某一产业单兵突进的模式有很多弊端,我区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对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造成了较大制约,必须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但从辩证来看,短腿方面既是需要努力的方面,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我区是黄山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旅游服务基地和物资集散地。随着黄山市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的加快、对外大交通格局的日益完善,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未来几年我区完全有条件成为黄山旅游市场的游客集散中心之一。在整个黄山旅游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区以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招商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我区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房价相对较低,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我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大力吸引外来客商投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旅游商品开发,投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品结构升级,投资娱乐休闲、住宿餐饮、物流商务等服务业,努力实现服务业比重提升、结构优化、领域延伸、产业协调。

第三,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为推进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几年来,我区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随着城北工业园、城东工业园、农业科技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农家乐片区的规划建设,为扩大产业招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随着外商投资优惠办法、工业“放手发展”意见、民营企业服务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的实施,项目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评机关”等活动的开展,我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为扩大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区国资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打造,建设用地指标的较好解决,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影响发展的资金、土地、环保、劳动力等因素正在得到有效缓解,为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四,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推进招商引资提供了极好机遇。应当说,以“两个防止”为主要内容的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给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造成了一定难度。但我们也要看到,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资内移、南资北移、东资西移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国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企业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低成本扩张,苏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资本雄厚,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些企业也急于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提供了极好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互动对接,就一定能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日益加剧的开放型经济格局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总之,在看到当前招商引资面临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充分挖掘潜在优势,不断提升传统优势,把不足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把优势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三、进一步创新方式,切实解决招商引资思路不宽的问题

几年来,我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领导带头招商、乡镇部门分头招商、以商引商、小分队外出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多措并举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面对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的日趋激烈、投资行为的日益理性化,招商难度日益加大,我们要重视研究新形势下的招商规律,把握招商特点,认真分析总结已有的招商经验,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继续开展区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分片阶段性驻点招商。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等客上门”的招商方法已经过时,必须以小分队方式“走出去”主动上门招商。为提高小分队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这个月开始,在全区实行“月度招商信息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各单位每个月将搜集到的招商信息或意向性项目,统一报到区招商局,由招商局汇总,一月一通报,并排出重点招商信息,由区四大班子领导带队,根据所掌握的重点招商信息和编排出的一批重点招商项目,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分片外出驻点开展招商活动。各乡镇、部门可随时请假外出招商。

二是要探索“政企联动”招商,扩大以商引商成果。为切实解决一些部门对招商引资工作一筹莫展、一些企业招商意识不强的矛盾,努力形成政府推动、部门主动、企业联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区委、区政府决定试行招商引资“政企联动”活动。区两办已印发了相关文件,排出了部门和企业结对招商的建议安排表。希望各部门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在积极帮助企业搞好项目服务的同时,利用企业主们市场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和自身企业的影响,带动更多的客商来我区投资兴业。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招商引资的主体。企业招商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希望各企业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思想,拿出好项目和好产品,积极与大公司对接联系,舍得让外商参股、控股甚至整体收购,积极与外来资金、技术、管理进行有效嫁接改造,聚集新的后发优势。同时,希望各企业利用自身了解市场、外联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协作区直部门开展招商活动,为我区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三是要加大招商信息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徽州区的对外影响力。在信息时代,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信息的竞争。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宣传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区政府网站是外界了解徽州区的一个重要窗口,区信息服务中心要切实履行好职能,着力提高网站建设水平,突出招商引资,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动态,推介重点招商项目,以其权威性和实效性广泛推进网上招商。另一方面,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在长三角地区选择10家左右市级报纸,利用专版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徽州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区投资。此项工作今年5至8月份完成,必要的宣传工作经费由区财政负责落实。

四是要加强对外联系与沟通,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委托招商是利用社会力量帮助政府招商的一种有效办法。去年,我区通过委托招商方式取得初步效果。下一步,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委托招商方式和激励措施,在苏浙沪等重点地区聘请有资源、有诚意的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界、商会界人士和民间人士作为招商引资代表,主动加强与机构和人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客商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区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重点招商地区选择10家左右的商会建立稳定的联谊关系,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力争委托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进一步强化措施,着力解决发展环境不够优的问题

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优化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前道工序,更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随着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依靠优惠政策为主的招商引资优势正在弱化,而通过完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已成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应当说,我区的投资环境,不论是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是服务、政策等软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要以查摆问题、完善提高为要求,在全区上下进行三个方面的“回头看”。

一要开展园区建设“回头看”。加快园区建设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区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但我区的工业园区在规划控制、功能区划分、引进项目质量、项目建设进度、闲置土地处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组织开展一次园区建设“回头看”活动,由园区管委会牵头负责对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北工业园二期、城东工业园二期(循环经济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开发建设,搞好规划控制,严格功能区划分,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要严格实行入园项目准入制,按照项目类别、投资强度、贡献大小、发展前景进行合理布局,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认真总结去年开展的“园区在建项目突击月”活动经验,利用5月份到10月份这半年时间,集中开展“园区在建项目大会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10月底前完成城东工业园二期、城北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新入园企业30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的年度园区项目建设目标,促进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发挥集约优势。园区管委会要尽快拟定“大会战”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提交区委、区政府研究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