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5 08:16: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多媒体网站设计开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09-02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大多到企业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故人才培养定位于“工程实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教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流行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因此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光荣称号。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校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完成了专业定位,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
1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及对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总结出了网页设计师的从业要求:具备优秀网站设计能力,能综合运用各类软件设计视觉创意网站,能独立进行平面网页的创意设计,具有良好的艺术触觉和美术色彩搭配功底,深刻理解web标准,熟悉CSS+DIV模式,能手写XHTML及CSS样式代码,懂得javascript应用,精通设计与网页设计软件,如photoshop、fireworks、dreamweaver等,能独立完成网站的规划和静态页面制作。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网页设计师能够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和创造性思维活动,通过网页制作技术实现网页设计的目的,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1]为了培养大一新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许多高校包括我校在内,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规划为必修课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课,目的通过本课程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激发新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兴趣和热情。可在以往的本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重网页制作技术的讲授,对网页设计相关知识涉及甚少,即便学生掌握了XHTML、css+div、JavaScript等网页制作技术,可没有遵循网站与网页设计原则,致使学生制作出来的网页粗糙拙劣,毫无美感可言,这样的教学安排,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
2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思路
以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网页设计能力为根本,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手段,以实际网站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和改革。[2]紧跟当前市场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特别强调网站与网页设计原则理论知识,在讲授网页制作技术的过程中注重网页设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渗透,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技术为设计服务”的思想,让这种思想指导其网页设计与制作行为,最后将这种认识转换为能力,最终体现在其网页设计作品上。
3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以“技术为设计服务”为指导思想,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手段,通过项目驱动,[3]让学生在32学时讲授+32学时上机的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上机项目。上机项目按照具备知识水平由易到难,需求由低到高,设计方案由局部到整体的梯度进行,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结课后,以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后的评价。综合项目的开发,实际上是学生实践和独立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教学内容的编排
按照WEB标准,网页由三部分组成: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进行讲授和实践。分别为: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XHTML基础知识、css+div、javascript。
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模块: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和核心地位。通过该模块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掌握网站的3C设计原则,即简洁、一致性、对比度。通过一些优秀网站设计案例的展示,使学生对3C设计原则有初步的体会和认识。其次让学生掌握页面设计要点,包括:精心组织的内容、格式美观的正文、和谐的色彩搭配、较好的对比度、生动的背景图案、页面元素大小适中,布局均匀、不同元素间的留白等。通过优秀网站设计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每一个页面设计要点。在随后的课程讲授及上机实践中,通过具体案例,强调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让学生对3C设计原则及页面设计要点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指导自己的网站制作行为。
其他三个模块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技术范畴。通过XHTML、css+div、javascript的讲授及配合各类上机项目的实践,使学生具备认识网页创建站点应用网页元素对网页布局应用CSS美化页面给网页添加动态行为的能力。最后以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为指导,设计开发一个综合项目。该综合项目要求要有鲜明的主题,内容与形式统一,个性突出、布局合理、配色美观。可以看出,通过本课程技术层面的学习,为学生奠定了制作综合项目的技术基础,而其掌握的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又将反作用于其网页制作的行为上,提高其网页制作水平,逐步达到技术与设计的和谐统一。
4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核体系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察,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生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的掌握情况。将平时表现,上机项目完成情况、综合项目的开况相结合,从而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考核方案设计如下。
平时表现10分:包括上课出勤,上机出勤。有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额外加3分。
上机实验40分:内容包括:包含文本、图像、超链接、多媒体的简单网页设计(3分);包含表格的简单网页设计(3分);包含表单的简单网页设计(3分);利用框架进行简单网页设计(3分);利用CSS样式表美化网页(10分);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3分)、利用DIV进行网页布局(5分)、利用DIV嵌套表格进行网页布局(5分);利用javascript实现网页特效(5分)。
综合项目开发:通过本课程掌握的网站设计原则及制作方法,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与制作。(50分)
设计要求(25分):需求分析充分,栏目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网站深度不低于3级别(5分);主题鲜明,页面布局合理,配色和谐,形式美观,风格统一(10分);logo、banner的设计应突出主题,与页面风格相协调(5分);要有便捷的导航信息。网站内容丰富,具有良好的可读性(5分)。
技术要求(25分):站点文件组织规划合理,主页必须以index命名(2分);代码书写符合XHTML语法规范(3分);用Div对网站进行总体布局,局部布局可用表格(6分);用css进行页面的美化,对样式的定义统一写在外部样式表中(6分);多媒体元素运用得当,适合网络传输(3分);页面中包含有JavaScript实现的特效(5分)。
5 结语
改革后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重视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环节中,都在强调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用网页与网站设计原则来指导自己的制作行为。在此原则的指导下,74名学生完成的综合项目开发作品中,符合网站与网页设计原则的作品有62.3%,其中优秀作品比例为 12.6%,较未实行教改前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以“技术为设计服务”为指导思想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在可行,提高了学生网站设计与制作水平,为其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兴趣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如果对某一门学科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对知识的学习也会不惜时间、不怕困难,注意力也就能够集中较长时间。因此,在该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院计算机教师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手,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上第一节课时,也是最关键的一节课,就开始积极地调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和兴趣,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打开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网站,在版面设计方面是如何布局,在色彩搭配方面如何合理地统一网站风格,如何增加动画效果来引起读者的视觉注意,如何合理地使用图片来修饰自己的网站,做到与众不同,被广大浏览者所认可。完成对这些代表性网站的分析后,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就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大家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网站。这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思着并想象自己设计出的网站画面,这种情不自禁的想象和构思就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该门课的基础和前提。
1.2利用免费网站空间,实战教学
现在很多网站给予提供了极多免费的空间申请,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该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实战的目的。首先让每位学生独立制作一个网页,内容充实,并保存好,然后跟着教师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免费提供空间申请的网站,接着一步一步跟着教师申请好属于每位学生的网络空间和域名,然后再把自己事先制作好的网页上传到该网络空间上,并通过浏览器打开查看自己的网页。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体会到了自己从零开始到独立完成一个网页的上传并成功显示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在浏览器上看到自己设计的页面效果是否变形,美不美观。通过这样的实战学习,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新的认识,并喜欢上该门课程。
1.3开发课程学习网站,拓宽教学渠道
几乎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在教室、多媒体、机房内完成教学,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也能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学习情况掌握学习进度,自主学习。笔者为该门课程独立设计开发了《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学习网站,网站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课件与制作网页的素材,同时还选取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并设置制作了在线交流和在线学习系统,使学生课外也可独立学习,并在网站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习。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4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在一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都会不断变化的规律,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到了中间最容易分散,最后又会慢慢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幽默的话语联系最近发生的新闻知识串接到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中来,并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变化规律,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中间要加一些提高注意力的环节,重新激发学生的热情,需要强调和总结的内容要把握好最后的时间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达到轻松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
1.5以网页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网页设计大赛,由计算机教研室承办,学生可以独立参赛或者组成小组参赛,初评入围的选手可以进入决赛,然后选送优秀的作品参加每年自治区组织的大学生网页设计制作比赛。要求全系学生参加,可独立参赛,也可组队参赛,每件参赛作品选派一位代表在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关陈述,然后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评委团打分,并由其中一名评委对选手的作品和语言表达进行点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通过每年的网页设计制作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正确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
1.6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院让学生加入到现实生活的实践项目中去,从社会人才岗位需求出发,把校企合作的真实网页制作项目融入教学课堂,让学生承担起实践项目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展实践项目之前就必须与客户进行详细的沟通,掌握客户的需求完成模块的雏形需求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又实现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并且还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通过不断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快速进入状态,为今后走出校园上岗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手段的改革
2.1建立虚拟化企业工作环境
我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那么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是势在必行的,根据企业在实际的网站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工作都是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实施的。因此,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课程组在整理了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后,利用网络平台在学院计算机机房内组建了虚拟化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项目组也能在虚拟化的企业工作环境中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使他们在校内也能体验到实际的网站开发工作流程。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实战的效果,这种虚拟化的企业工作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2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及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课程组开发的网页制作在线学习系统在机房给予学生更加直白的教学,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电脑,近距离演示,同时通过采用视频教学,并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演示完成后,让学生到教师机上来操作演示给其他学生看,以更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网站项目以及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3建设课程资源库,实现知识共享
《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自在学院开设以来,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教学资源,包括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网站、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目前已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课程资源库,将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好的辅助。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方式已不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以学生作品替代传统的理论考试,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网站,并上传到网络上供用户浏览访问。根据教师给出的类似客户提出的要求构思一个网站,写出该网站设计方案,网站设计方案要求包含网站主题、网站logo、网站栏目设计、网站布局设计、网站色彩搭配,最后按网站设计方案的内容来设计制作网页。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性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704-0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urses in learning gradually manifested, you can get more expertise through quality course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quality courses, specially developed for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Course Website, and introduced to the techniques which are used, for example: , DataBase technology.
Key words: Courses; independent colleges; ; database
1 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与研究,由于精品课程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各大高校开始集中人力与物力对其进行开发建设工作。精品课程网站通过其平台把精品课程资源上传,供广大师生交流互动,一方面使得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对于独立院校的特点,精品课程网站的建立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有些独立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相应的系统与平台还不够完善,因此精品课程的开发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软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软件系统,虽然系统功能强大,但是系统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不足,软件代码的不开放性导致了系统不能再次开发,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且购买其软件需要花费昂贵的价格,所以总体上来说精品课程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我们通过对一些精品课程的分析,使用技术设计开发了本精品课程网站。
2 系统分析
2.1系统需求分析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目的在于可以为教师和同学提供一个网络的教育平台,方便同学在线学习交流,增加教师和同学在网站上的交互,能让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实现。我们对独立学院的教师和同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以下主要需求:
1)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
由于独立院校的教师很多是从母体院校来进行授课,课下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这就造成了教师答疑的滞后性。在精品课程这个网络平台,同学们可以选择不同教师和不同课程进入不同的电子教室,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时更新课程章节的重难点和典型例题,方便同学们及时复习巩固。其次,同学们还能观看教师上课的视频和幻灯片,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重点的复习和预习。
2)学生对课程资料的需求
同学不仅能在线学习课程,还能下载课程配套的幻灯片,方便期中、期末复习。精品课程网站还提供与课程配套的习题测验,还有综合考试,进一步帮助同学巩固和强化所学课程的知识点,也方便同学复习的时候抓住重点。
3)学生和教师在线交流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中必定会存在困惑和难题,学生可以询问在线的同学与教师,不仅方便同学及时的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增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同学反馈的信息,完善和改进课程教学。
4)管理员管理网站的需求
从网站维护的角度,网站需要及时的更新课程的视频、幻灯片和模拟考试题库等资料;以及对网站的留言和同学们问题的审核等管理工作。
2.2系统总体需求
根据需求分析,将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分为以下功能:快速导航、网站栏目系统、网站辅助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站点管理系统。
1) 快速导航:对精品课程、相关课程、教学资料、互动版块等分版块进行导航,界面简单明了,方便用户快速查找。
2) 网站栏目系统:主要对网站界面、资料内容等进行管理。
3) 网站辅助系统:精品课程内容的上传下载、论坛留言的管理。
4) 用户管理系统:获得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在登录后能够对网站后台进行处理,同时进行资料、文章、论坛、用户管理等,保障网站的运营。
5) 数据管理系统:对网站内的资料进行整合分类、储存加工。
6) 站点管理系统:对网站权限,运行界面,版块内容进行管理。
2.3系统模块需求
2.3.1管理员登陆模块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将会赋予管理员以管理权限,而进行用户权限划分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进行身份验证。普通用户在未获得管理权限的时候只能作为一个游客的身份查看网站前台的已有资料,权限极为有限。如果想获得更多的阅读、下载、甚至是编辑、修改等更大的权力,就必须进入网站权限的核心管理平台即后台管理系统。总而言之,网站后台登录模块是所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后台管理的必经之关卡。
其流程图如下图:
该网站后台的管理员用户身份分为技术人员和教师人员两种类型。两类用户进入系统时通过身份选择以及账号和密码的登录,让后台管理平台判断和赋予权限。技术人员的管理员身份账号可以获得添加教师身份用户权限,以及修改网站的各种功能;而教师人员身份的管理员账号,只能获得相对有限的权限,比如,上传教学资源、师生互动、资源的下载、编辑、修改等等。
2.3.2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本模块分为资料增加删除、资料分类。资料编辑部分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身份的管理员用户进行编辑文章内容、更改文章所属类别及删除文章等。最后资料的分类管理部分主要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将网站的各种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进而更好的对资源搜索者浏览者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增强信息和各种资源的条理性。
其用例图如下:
2.3.3论坛交流模块设计
本网站的创建目的就是方便师生互动,所以网站论坛实施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并不要求用户登陆后能进行发帖留言,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使所有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交流。但是在帖子的时候要求有发帖人名称,而且文章名称和内容均不能为空,如若为空则报错。本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发表帖子、回复帖子,兼有统计帖子浏览和回复次数的功能。
2.3.4文件上传下载模块设计
本网站有多媒体资源共享的功能需求,因此模块需要实现软件、文档、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并能够在网站后台进行数据存储、修改、删除等操作。
3 数据库设计
3.1数据库模型分析
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方便了学生和教师对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是网站的核心,针对独立院校的应用环境,我们需要构建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使之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无需注册可以浏览网站,而管理人员只有在登陆后才能拥有自己的权限在后台对系统进行操作。通过个人身份验证后,管理员可以登陆到系统管理界面,在系统管理中可对网站栏目、用户账号和权限、数据库、网友互动评论以及网站站点进行管理。如图: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就是通过对需求分析的理解,把其系统抽象为一个数据模型,而模型则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系统开发者给出的E-R图使其能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现给用户,简单明了,让开发者可以和用户之间及时的沟通,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的满足用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系统开发后期的繁杂冗余,为开发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则是对概念模型的延伸与拓展,把E-R图转换为关系、网状、层次模型,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对系统分析后可以清晰的展现每个个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图5数据库关系图中的“网站栏目表”,包含了栏目编号、创建日期、父栏目编号、所处系统、栏目名称、栏目内容、是否隐藏、允许数量等字段。
3.2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经过一系列开发设计和了解用户需要后,并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填充完善,开始试用期的运行,若在运行期间没有发现系统错误等,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应重视后期系统数据量过于庞大导致的数据冗余和系统数据库受到攻击的安全问题等。
4 系统实现
4.1系统部分文件及核心代码
4.1.1 树形控件
在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中,我们通过Treeview控件和XML文件的结合使用来实现树形列表。这种结构给用户和管理员明确的从属关系,用户可以使用它来进行系统功能导航,而管理员可以进行文件目录归类。在精品课程网站,我们拿后台管理系统最右侧的树形举例,如图:
树形控件用到的XML文件是menu.xml,代码如下:
对treeview控件进行设计的代码如下,
4.1.2文件上传功能分析
我们利用FileUpload控件实现文件的上传。
1)在页面没有刷新的状态下,先将fileok赋false,定义路径存在就创建文件夹。
Protected viod btnIpFil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IsPostBack)
{Boolean fileok = false;
String path=Server.MapPath(“~/UpFiles/”);
If (!Directory.Exists(path))
{Directory.CreateDiretory(path);
}}
2) 如果选择了文件,之后获取文件名,支持图片类型包括gif、jpg和rar文件。如果上传的是上面支持的文件类型,就将fileok变量赋值为ture,然后提示上传的信息。
if (FileUpload1.HasFile)
{String fileEx=system.IO.Path.GetExtension(FileUpload1.FileName)
ToString();
String[] allEx={“gif”,
“jpg”,
“rar”};
for(int i=0;i
{if (fileEx== allEx[i])
{Fileok=true;
Labe1.Text= “开始上传”;
}}}
3)以下代码是针对上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进行相应的提示,如果没有异常便会提示上传成功。
if (fileok)
{Try
{FileUpload1.PostedFile.SaveAs(path+FileUpload1.FileName);
Label1.Text=”文件上传成功!”;
}Catch(Exception ex)
{Label1.Text=”文件上传失败!”;
}else
{Label1.Text=”非法的文件类型!”;
}}}
4)这段代码的功能是对用户姓名的验证 ,验证姓名有没有超出长度。
function CheckInput()
{if ($("TB_Name").value=='')
{alert("请填写您的姓名!");
$("TB_Name").focus();
return false;
}if ($("TB_Name").value.length > 10)
{alert("很抱歉,输入的姓名已经超出限制!");
$("TB_Name").focus();
return false;
}
if($("TB_Title").value=='')
{alert("请填写标题!");
$("TB_Title").focus();
return false;
}
5 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其影响己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互联网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先进的、适用的课程网站,实现网上教学的实时性、动态性和交互性己成为必然趋势。基于的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让优秀的课程内容如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等都上传到网上,使广大学生可以使用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且可以及时的与名师交流和沟通。该文针对独立医学院校的特点,使用、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开发精品课程网站,方便独立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同时也方便了管理员和教师对资源的及时管理、更新和修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参考文献:
[1] 邱联章. 基于.NET的江西现代学院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 徐宝文,周毓明,卢红敏.UML与软件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牛丽平.UML面向对象设计与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悦,李爽,沈宏.基于的精品课程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技术,2010(11):72-73.
一、引 言
《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以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优越性。但《工程制图与CAD》课堂教学的课时越来越少,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需求,必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补充。另外,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确定,固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创新,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并且多媒体课件制作对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依靠教师个人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性建设[1]。
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如今网络学习的迅速发展给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学习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的网络资源库。建设《工程制图与CAD》网络资源库正是为了支持该门课程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基于上述原因,本院制作了《工程制图与CAD》教学网络资源库,旨在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使用的大量教学知识及信息素材。整个教学资源库具备开放性、共享性、易用性和规范性,方便学生在线学习。
二、课程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1.《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特色及主要内容
(1)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完善。通过深入研究、反复探讨制定教学大纲,按实用性重新组合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课程的特色,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将“强化技能培训”贯彻到教学之中[2]。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现场参观、零部件测绘、计算机绘图上机实训、网络教学等,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自制动画课件,展示其独特的教学效果。
(3)把课程建设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5)将课程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工程制图与CAD》主要教学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立体投影、组合体视图、轴测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计算机绘图等。
2.课程网络资源的设置与介绍
课程网络资源需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为了使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3],让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被更多的学生学习,课程网络资源要求将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内容建设相关要求,经过成员组对该课程内容合理的分层分类处理,《工程制图与CAD》课程资源网站确定有11个模块内容:课程描述、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教学资源、视频教学、实践教学、建设规划、学生作品、习题练习、申报表以及在线答疑。
3.课程网络资源的制作
课程资源网站的制作与开发应该建立在深入了解课程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和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上。其开发与制作的主要环节可包括: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网站设计方案;脚本编写;收集整理素材;课程网站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动画制作;教学活动设计;测试与运行;反馈及确定修改方案;更新维护网站资源。
三、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1.《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网站的开发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网站是运用ASP技术,在Windows环境下,基于B/S架构进行开发。另外,网站中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需要用不同相关软件进行处理,例如使用Macromedia 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资源建设
多媒体课件资源包括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有机结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辅助教与学的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4]。
3.多媒体音像视频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音像视频教学资源是指用摄像机拍摄真实的情景后经过制作、转换成的数字流媒体资源。
4.网上互动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互动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对学习者的意义构建和能力的培养,所有思想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因此,构建网络教学互动系统的目标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及教学互动活动的最基本的多媒体环境、工具,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意义上的个人空间与群体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协同学习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网上教学活动。
5.课程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在线管理
为了推动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提高网站可用性,必须进一步改善网络条件。高质量的课程网站同时也需要对课程内容及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维护、更新及在线管理等。
课程内容及其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前沿。结合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同类项目开发的经验,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该课程网络资源中能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丰富的资源链接,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并提供自带资源的检索,充分体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网站的更新与维护: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网站的更新,其包括对网站中的文字信息、教案讲义、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更新管理,不断吸纳最新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以此完成课程资源的滚动建设。(2)网站的维护,其包括对硬件与软件的维护两个方面管理。
四、网络资源库的特点
《工程制图与CAD》网络资源的建设依靠本院制作开发的全交互、全开放、全定制的网络课程与资源平台,本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1.强大而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分设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基本满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工程制图与CAD》内容分为制图基础知识、专业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三大模块,再将三大模块细分为若干小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提出不同教学要求,满足各层次的学习需求。
2.针对不同用户的多接口学习设置
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知识接口,加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主要是在专业制图部分(零件图、装配图),根据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零件图、装配图,进行读图和绘图的训练。
3.灵活的自主学习体系
学生不仅可以方便地在线学习,还能通过观看模型演示、动画演示等选择性地强化学习某些特定知识点,比如物体的截交线、相贯线、装配体的拆装等难度较大的内容。
4.丰富的学习交流平台
课程网络资源库提供了课程内容学习、课程提问、辅导答疑、交流论坛等多种交流方式,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简单而方便,学生还可在浏览教程的同时直接针对教程内容提问;教师也可把某些共性问题编入专题教程和答疑,方便学生查看。
五、结束语
《工程制图与CAD》教学网络资源库根据课程要求制作整理出各类教学资源,以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媒体介质集中统一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内容的组织方式等直接调用该库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布置作业、进行课堂讨论等,也可将教学内容直接到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预习或自学使用。其优点在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创造力,使教师授课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丰富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红芳.《机械制图》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制作[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5):69-7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Internet的行列。Web是访问Internet的一种最容易、最流行的方式,利用Web作为工具访问Internet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因此,Web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力,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发展Web下的远程教育网站已成为了当今流行的远程教育基础建设项目。
一、教育网站的特点
1.采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
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得到更佳的效果。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大、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传输与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为了可能。各种多媒体素材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Web创作工具轻易地嵌入到Web页面中,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进行学习。如运用双向的语音传输可能进行师生间的远程讨论交流;运用流式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影视教学节目的实时点播等等。
2.交互性
网络教学对于传统教学媒体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交互性。在教学活动中交互性的活动是很常见的;教师需要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需要教师解答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电视、广播这种单向的教学媒体就无能为力了,而网络教学媒体则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各种远程教育的课程;通过远程交流系统(BBS)学生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解答学习难点;Flash技术还可以制作出具有交互能力的动画。
3.开放性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环境。
首先,远程教学所使用的载体——浏览器(Browser)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浏览器是一个Web公用的统一的客户浏览程序,对于远程教学来说,浏览器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平台。每个学习者不需要有专门的客户端平台,只要他们的电脑能上网,使用这个公共的客房端平台(浏览器),就可获取各种服务器端的学习资料。浏览器中可供选择的网址有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也是无穷无尽、没有国界的,全世界的学习资源通过Web得到了共享。浏览器这种统一的学习端软件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开放性。
其次,教师与学生是在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库是开放的,各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完成的课件加入到库中;所有的学生只要登录到网络上,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教师、课件等,一切都是自由的。
4.灵活性
因为远程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链接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把单独的教学页面做好了,修改一下页面间的链接关系就可以了。这样就使教学站点内容的维护更新变得很简单,不象使用CD-ROM作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那样难以修改、更新。
二、教育网站所实现的功能模块
1.远程教学系统
远程教学系统是指基于Internet上的实时的虚拟的集成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是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教室,教师根据教学所需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用网页的形式放在网上,为尽可能多的学习者提供服务。学生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以语音、图像等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的,就如同在同一教室中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远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使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多、更快、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基于网络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生动,使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也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远程教学系统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
2.智能答疑系统
学习者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点、解答。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习中的疑问进行及时准确的解答在实际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学网络,我们可以把“答案”这一工作交给智能答疑系统完成。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虽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相同学习内容的学习中,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远程教学智能答疑系统就是根据学习者提出问题的相似性这一原理进行设计开发的。
智能答疑系统其实是具有智能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普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典型问题和精心准备的答案,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当学习者提出问题时,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自动在数据库中寻找最适合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的问题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使教师及时地知道教学的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的考试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实时测试系统,包括教师的出题、学生应答系统、批阅卷系统和题库管理系统。
首先,它是一个基于大型关系式数据库上的应用软件,大量题库、试卷,用户信息等都是作为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存储。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贮,使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更为方便,更容易地实现从数据库中随机自动产生一份试卷。
其次,在线考试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可以极为简单,使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在线考试系统的优势在于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 就可以从任何地点进行实时的考试,考完后可以马上得到考试结果,及时进行知识修补。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考试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试卷的难易程度。
4.教学资料库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及使用CAI课件越来越多,各种CAI课件成为教师节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料。但是CAI课件的制作有很高的技巧性,一个高质的课件往往是教师的心血之作。然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只要我们把大量的优秀的课件作品收集起来,放在Internet上,供有需要的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就是我们在教学网站中建立教学资料库的目的。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的教学资料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它包含了中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优秀课件都包含其中。资料库由上海各区的教育信息中心分科负责开发及维护,各区根据自己学科师资力量各自负责所专长科目的课件,大大提高了课件开发的效率和课件的质量。
教学资源库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避免了课件重复开发,同时又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课件精品的创作,另一方面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课件资源仓库,便于教学,也有利于教学软件的推广。
5.远程交流系统
远程交流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异地进行交流的场所。它提供的是一个基于电子公告板(BBS)的信息交流讨论系统。在远程教学的过程 中,学生可以随时在远程交流系统中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心得等在远程交流系统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公开讨论或私下的交流。
目前先进的远程交流系统还包括实时语音的交谈。登录到系统的用户(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语音交谈。在一个教室中的任何学生可以申请发言,教师有权赋予特定学生发言的权力。在得到教师的授权后,学生可以用语音发表见解。在这个教室中的所有其他学生和教师,实时地听到该学生的发言。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过由于受目前网络带宽的限制,语音交流还存在不少技术上的障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23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写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从总体结构上遵循“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框架结构设计开发教材。
1 教材建设的背景和基础
《PowerBuilder实用编程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PowerBuilder软件是一种高效能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以及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前端开发工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编程技术,也就是学完本课程,学生能走进企业的项目组,掌握开发基于PowerBuilder环境下的应用程序,是我们课程组课程改革的目标。多年来,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的职业性,项目组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和帮助下,围绕《PowerBuilder实用编程技术》教材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7年9月,课程开发了基于PowerBuilder6.5的《PowerBuilder程序设计》教材,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强调新概念、新成果的引入,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受到同行和兄弟院校的好评。
2009年6月份,《PowerBuilder程序设计》课程组被评为院级精品课,教学的软件环境升级为PowerBuilder8.0,为保证教材内容能够与技术同步、与课程同步,课程组开发了与院级精品课程网站配套的自编教材《PowerBuilder实用编程技术》,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企业开发精典案例和教学实践中需要补充的内容。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在课程网站中查找相关的函数、开发技巧等信息,课上“文字教材”,课下“网络平台”构成立体化教材的“雏形”。
2010年2月,申报省级精品课,并于4月份顺利通过省里验收。这为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奠定了网络资源的基础。图1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提供的资源库。
课程组经过3年的努力,依托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在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教材的完美结合,“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框架的精彩呈现,2013年2月,成果在沈阳出版社出版。它运用图、文、声、像、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立体教材设计开发
2.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构建
《PowerBuilder实用编程技术》本课程以应用系统的构建为最终目标,分阶段循续渐进,最大程度地强调了实践性。从学习方法上讲,采用先模仿后掌握,这是符合自然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我们从基本的概念出发,采用“以问题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逐步介绍PowerBuilder的开发过程、开发思路以及开发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程序、分析程序、独立编写程序的能力。
课程组潜心探索和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几年来,我们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和认真的实践,进一步拓展了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外延,深化了它的内涵,摸索出“任务驱动、任务管理、任务评价”的三任务教学模式。
2.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文字教材中的体现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驱动,以典型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材整个结构设计为分12个模块(12章),分别是:PowerBuilder开发环境简介、PowerBuilder的编程、PowerScript语言介绍、数据库、应用程序对象的使用、窗口与控件、菜单设计、设计数据窗口对象、自定义函数和结构、用户自定义事件、应用程序的调试和发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案例。前11章是学习PowerBuilder的基本实用技术,以46个实用案例为引导,从运行效果、用户要求、技术要点到操作步骤,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应用实例的制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关键技术;最后又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案例”作为一个章节(12章)详细介绍了MIS系统的开发过程,并在随书赠送的光盘中提供该项目的源程序,它囊括了本门课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知识点,也融入了许多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技能和技巧,它不但能分解成许多小的实例,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由此“点”、“线”结合,串起整体框架。同时,为了兼顾知识点的全面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每章后还设计了“实训”和“习题”模块,做为课堂多元评量的教学资源。
2.3 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设计
2.3.1 随书赠送光盘
随机赠送的光盘中,为学生提供PowerBuilder8.0系统软件、课程的电子课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软件、参考教材、制作安装盘的工具软件和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站的网址。
2.3.2 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设计
精品课程网址:http://60.18.169.121:8080/2010ZC/sj/wangcao_pb/default.asp。该网站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资源库、教学效果、教学互动8个栏目30个菜单展示了PowerBuilder课程的改革创新成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增强学生个性化培养,为学生提供PowerBuilder相关网站,便于学生资料查询与下载,开阔学习视野,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大教室,锻炼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交流、共享改革成果的平台。
3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该教材自2013年2月份出版至今,一直为我校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选用。此教材也被全国其他多所高职院校选用,印数已超3000册。多所高职院校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4 结论
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继续完善立体化教材资源建设,一是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使其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拟补充的教学资源有CAI课件、视频库、在线考试系统和文字教材的再版等。二是要区分不同的专业、学生层次开发不同的教材版本。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71-02
一、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以支持多种方式学习为目的协作式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建设将有效地促进和支持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万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2011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设计开发出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交互性、协作性较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并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环境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及网络教学设计,利用网络学习所实现的强大功能和特有优势,扩展项目式任务学习的应用特点,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平台的开发思路与目标
1.学习平台的开发思路。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新模式――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逐渐受到高职教育及课程建设专家的重视。它打破了按知识灌输式培养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培养学生从岗位工作实际的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体系,它把生产实际内容与职业岗位活动相关的内容与教学融通,并通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自主地进行职业反思与知识建构。这种学习平台的开发与运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的独特教学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行业的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鉴于网络专题式自主教学的多种优势,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在我院得到了高度重视。作为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经文献查阅目前对于项目化任务式学习及其与网络平台结合教学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发现现有的研究侧重点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因此,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并和高职教学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呢?课题组提出了主题资源网站的构想,利用主题网站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源,很多资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与完善,经过几年积累,学习的案例不断增多,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引发学生在本岗位实训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创新性地学习及进行专业知识的构建,也就是说本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为课程教学有效地提供网络支持条件。结合我院的专业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发展要求,课题组从协作学习的理论出发,突出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思想,提出了在网络背景支持下的高职专业主题资源网站设计实践与教学模式探究这一课题。
2.学习平台的开发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网络学习的文献资料和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软件开发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选择二所高职院校与五家合作企业进行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开发,从花卉园艺技术课程和毕业实习实训的教学需求出发,设计开发一个适合于项目学习活动、体现职业活动特点的网络学习平台。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运用最新的开发工具,使网络学习平台能为学生开展项目或任务式学习提供强大的学习支持环境,有利于师生创建丰富的来自于真实工作岗位的学习资源,满足协作学习的多种交流与评价方式,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该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有关项目化协作式自主学习。
三、花卉园艺技术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案例
1.网络学习平台的基本架构。本平台的基本架构主要根据用户特点分为四个模块,包括管理权限模块、教师权限模块、学生权限模块和访客权限模块。管理员能承担整个网络平台运行环境的设定、各模块的管理、共享资源的建设等。
2.管理模块的具体设计。本平台按用户类型所划分出来的功能模块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一级模块,访客不具管理功能,三个一级模块又分出功能不同的系列子模块,这些子模块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①管理员模块。管理员有权进行软件安装、升级及资源平台的更新;(修改用户的信息、密码更正、用户检索与删除;审核注册的教师的信息请求,也能修改各位教师的权限,还可以删除和增加教师用户;审核学生注册信息,并根据学习群组进行信息管理,既能浏览学生所有个人信息并有权限修改,也能进行群组的更换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作业与各种教学信息,布置学习任务,反馈学习动态信息,能及时管理各位组员的信息,对作业进行评价,并根据组员的协作度评价出学习小组的成绩及个人成绩等;添加、修改、删除或上传下载学习资料;管理学生作品、学生个人收藏夹、学生学习日志、小组成果、各种在线行为、学习评价等;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帮助。②学生模块。用户管理;成长档案;教学资源;项目活动;实训教学;个人收藏;教学社区;站内搜索;在线考试;小组评价。③Web2.0技术与 AJAX框架说明。AJAX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通过 AJAX框架,在不刷新当前页面情况下通过WEB服务器就能得到用户有关数据,能减少网络数量流量,系统反应也快,有力提升用户界面体验。④控件技术的运用。主题资源网络忌平台功能多,对性能、界面等要求也应专业化。该平台恰当、合理地使用了gridview表格、KindEdito在线编辑、WdatePicker日历控件等专业控件以及jquery库,能有效地满足用户需要,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极大地满足和方便了教学功能。
四、花卉园艺技术网络学习平台
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主要有两种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简称B/S)。利用Web技术,实现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系统的连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与查询,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简单易学的浏览器来查询处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这就是B/S结构。从系统应用的需要看,本系统采用了三层B/S结构,使用了+SQL2000技术、WEB2.0技术、AJAX无刷新技术、富客户端技术等,不但继承了B/S结构的应用系统原有的部署简单、对客户要求低、后期维护费用少等优势,更把WEB2.0技术、无刷新页面和富客户端等技术充分发挥,客户界面更加丰富,客户体验更加愉快。尤其是数据导出、打印功能十分强大,很好地满足了管理的需要,使用上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本研究利用技术建立了一个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的协作学习平台,此平台也能为其他课程及实验实训课程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从研究结果来看,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的范围,教学资源来源更加广泛,教学形式更加灵活了,为杭州职业技术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31―04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网络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以及广东省“151工程”的实施,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相关文献比较丰富。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从1999年到2008年标题含有“专题学习网站”的文献达215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以设计开发某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的文献为主;关于专题学习网站设计方法、设计策略的研究很少,仅有5篇。这些对设计策略的研究也缺乏对该策略的应用效果分析;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效果研究很少,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效果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检验效果。如《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1]、《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效果评价分析》[2]、《基于专题网站主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及启示》[3]等。
从以上对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强专题网站设计策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笔者结合广东省“151工程”建设实践,提出了一种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即“自主学习设计五策略模式”(下文简称为“五策略”模式),其含义为:专题学习网站采用了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师导学模块、设计清晰的导航策略、生成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等五策略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有效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效果。[4]笔者根据“五策略”模式的设计思想,结合“南方花卉”课程的特点,采用随机进入式自主学习设计方法,开发了由基本知识、花卉生产技术、花卉新动态、花卉病虫害、名花趣事、在线检索、在线咨询、自测评价、自由讨论区共九个模块组成的“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
本文旨在对“五策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往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讨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模式、应用的效果,本研究旨在验证笔者所提出的“五策略”模式这种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策略的效果,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 研究过程、方法、工具
1 研究方法和目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方法。《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是以“五策略”模式思想为指导开发的一个专题学习网站,在本研究中,被调查者利用该网站进行学习之后接受问卷调查和访谈。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试验研究,探讨“五策略”模式的应用效果。
2 样本
第一阶段随机抽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系2004级学生的30位学生作为样本;第二阶段是随机抽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非园艺专业的学生共45人作为本阶段的样本。同时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老师和专家31人进行了调查。
3 过程
(1) 文献研究阶段
文献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目前我国在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以及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等情况,为本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2) 问卷与访谈设计阶段
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
由于“五策略”模式仅仅是一种设计策略,对学生而言,他们能够理解、能够直接感知到的是《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因此,我们在设计问卷和访谈的时候,将问题设置成了能够体现该策略的具体的某个模块(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中,学习目标模块体现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导学模块体现了“建立教师导学模块”的要求,自我评价系统体现了“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的要求),而不是直接问“五策略”模式有没有效果这种让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教二年级学生对网站结构与资源、对自主学习设计的认同程度、学习效果与作用等方面的态度。
访谈提纲分为五部分,分别了解知识结构体系、学习目标设计、教师导学模块、导航策略、自我评价系统等设计方法对学生学习提供了哪些帮助。
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完成后,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试用,并请3位教育技术学者给予了意见和建议。试用完成后,根据试用意见对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了修改后定稿。
(3) 教学试验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上网学习,采用随机进入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利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课程内容。学习前,教师介绍本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利用体现了“五策略”模式的网站模块;通过教师简短介绍和必要的演示后,学生上网开始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4) 问卷调查阶段
学生学习完后,研究者发给学生调查问卷表,并采取当场收集问卷的方式。对园艺系2004级学生发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有效率100%。对非园艺系学生发调查问卷41份,收回41份,有效率100%。并在课后各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5)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采用Microsoft Excel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编号,分类,统计和处理。
4 测量工具
(1) 访谈:通过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五策略”模式的看法及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
(2) 态度量表:用问卷调查参与试验的学生对“五策略”模式及其效果的态度倾向,并对问卷加以处理分析。
三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我们对所有的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并重点分析了园艺系学生试验的调查情况,结果如下:
1 对园艺系学生试验的结果
(1)知识结构体系
对《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结构体系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6.7%)被调查者认为网站整体划分比较合理,结构比较完善(见表1);子模块下的知识结构划分也很合理的(见表2)。
(2) 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所有的(100%)被调查者均表示在进行新知识学习之前,浏览过学习目标(要求),并且认为阅读学习目标可以明确该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有帮助(见表3)。
(3) 导航策略
有80%的学生认为本网站的导航清晰明了,方便自主学习(见表4)。 本部分还具体调查了导航策略中翻页导航的效果,受调查学生均认为翻页有利于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见表5)。
(4) 教师导学
学生认同教师导学模块对他们的学习有明显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此项调查的得分率达0.79(见表6)。对视频点播导学策略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都认为视频点播实录能很好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他们的认同率达到100%(见表7)。
(5)自我评价系统
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认为形成性练习对他们巩固知识,加强对内容理解是有帮助的(见表8)。在问及对自我评估模块对学习的指导作用的时候,被调查者都认同通过自我评估模块能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能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指导,认同率达100%(见表9)。
(6)对自主学习设计的认同程度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本网站的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是持肯定态度的。86.6%的受调查者认为网站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设计能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见表10),并且有66.7%的被调查者认为采用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能很能好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见表11)。
2 对教师和非园艺系学生调查的结果
第二阶段我们抽取选修课《花卉文化》班植物保护专业14人、经济管理专业11人、农业学学8人、食品工程专业5人、信息工程专业7人等非园艺专业本科生45人进行教学试验,并以课堂发放问卷,当场收集问卷的方式进行,发调查问卷45份,收回45份,有效率100%;同时为扩大调查样本,提高调查的信度,在本次调查结束之后,开展了后续研究,对教师进行了研究调查,抽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工程系、园艺系花卉研究中心的教师31人进行了调查,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共发31份,回收31份,有效率100%。经数据分析,发现对教师的调查与非园艺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园艺系学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3 对学生访谈的结果
在课后按照访谈提纲对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五策略”模式的设计方法都很感兴趣,认为“五策略”模式对他们利用网站资源进行自学很有帮助,希望我们能建多些类似专题学习网站。
4 效果分析
通过与学生访谈以及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看出:园艺系试验学生对“五策略”模式设计方法是感兴趣的,并认为这种设计方法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站的结构是完善的,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保证;学生对学习目标、教师导学、形成性练习、自我评估等模块对自主学习的帮助的认同率普遍比较高。
四 结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五策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 在网络应用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五策略”模式能够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很好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理解;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2 在农林学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值得推广应用
本研究的教学试验研究表明应用“五策略”模式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能够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效果,值得在农林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推广应用。
3 推动了我校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建设
笔者提出的“五策略”模式,还促进了我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我校根据该模式的思想,建设了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除了调查中使用到的《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还建设了其他4个网络教学网站,分别是《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普通昆虫学》学习网站、《生物化学》教学网品课程网站、《普通昆虫学》学习网站、《生物化学》教学网站、《农业气象学》教学网站。其中《农业气象学》2007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获2006年国家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三等奖、《农业昆虫学网络教学课程》荣获2006年省级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三等奖,这说明“五策略”模式也得到了广大评审专家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余红.尹睿,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41-45.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学院重点建设优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课,也是图形图像制作、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的案例都是零散的,一个案例一般只包含一两个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但在最后的实训中,当学生接到任务后,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上交的作品也不够美观和实用,这当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要使学生适应社会人才的要求,必须寻找出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的教学方法。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真实网站开发任务为具体项目,充分考虑企业开发网站的工作流程,依托系部网站建设项目,按照网站设计与开发工作过程,将课程结构分为7个模块和若干单元,并分别将所需知识、技能融入各个模块,分模块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网站建设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极大的提高了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2.1各教学模块。模块一:站点的建立;模块二:主页设计;模块三:主页的布局与定位;模块四:样式表的设计;模块五:二级栏目页面及内容页面的制作;模块六:网站引导页Flas设计;模块七:网站的测试与。
2.2网站开发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实际过程中,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网页制作工具的应用;(2)HTML语言、CSS样式表;(3)网页布局、颜色搭配的规律;(4)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则;(5)网站的测试与。传统教学方法是按照这些知识系统组成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为割裂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很好的和网站建设的实际工作需要相符合,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工学脱节现象。为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按“先模仿后拓展再创新”的认知规律,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按工作任务,对项目进行模块化,而各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
3、教学内容及课程整体设计
3.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3.1.1能力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具备建立站点、管理站点、测试网站和网站的能力,具有获取知识能力、网页设计能力、色彩感悟能力等素质,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网页制作(Dream-weaver平台)中高级水平。
3.1.2知识目标。(1)学生应理解HTML语言标签的含义并掌握HTML标签的编辑方法;(2)掌握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网页开发软件设计制作完整的静态网站。
3.1.3素质目标(情感目标)。(1)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2)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3)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
3.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网站设计开发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主线:以系部网站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完整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上提到的七个模块进行项目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的本知识和技能。辅线:以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完成过程为辅线,要求学生在完成主线的各个模块的同时,横向独立完成辅线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前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以模仿为主,中间环节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在后期的综合实训中,学生以创新为主。从模仿到理解到创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教学方法的创新
4.1按“课堂操作示范——课堂模仿操作——课后拓展实践”的教学过程,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本课程进行了课程实施内外部环境分析,重视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的实现教学工学结合。
4.1.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模块化教学。在课堂教师操作示范和学生模仿操作环节,以系部网站实际项目的开发为主线,按照网站开发的一般流程和开发过程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通过项目模块化教学,学生快速掌握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制作技能与设计方法。
4.1.2任务驱动的课后拓展实践。以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完整过程为辅线,要求学生在完成主线的各个模块的同时,横向独立完成辅线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这样,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纵向贯穿课程的全部所有知识点,横向强化了知识技能的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4.2按照“先模仿后拓展再创新”的学生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学生以模仿为主,课后学习以拓展为辅,到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则追求创新。根据本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2.1案例分析法。按照网站开发的一般流程,结合系部网站实际开发的过程,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讲解系部网站从需求分析——页面设计——版式布局——样式制定——页面制作等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2分组讨论法。在需求分析模块的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法,按2—5人1组将学生分为项目开发人员与客户。要求客户提出建设要求,开发人员拟定设计方案,完成虚拟的业务谈判。并通过讨论交流,共同修正和完善网站的设计方案。教师则以提问、启发和总结等形式组织讨论,师生互动效果好。
4.2.3边讲边练教学法。充分利用在计算机实训室授课的优势,并紧密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讲解、演练完相应内容后,紧接着让学生上机实践操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4电子教室教学法。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先控制学生端计算机,讲解、分析、实际演示操作,然后立即让学生上机操作,同时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的监控屏幕功能,监控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
4.2.5重点对象培养教学法。在每个授课班级中,重点培养三到四个接受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在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环节或课余时间协助授课教师完成对其他同学的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0
The Innov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by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HE Boling, SUI Lingge
(D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28)
Abstract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the set of talent cultivating orient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ntent, and their practice in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nten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orientation, prominent practicability and also theorization. The mode, which cultivates talent by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relatively efficient in providing capable talents.
Key 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uter scie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整体形式出现明显下滑,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在计算机高端就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要求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中低端领域是就业主流。而在这些领域,同样面临着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竞争。高职院校学生智力因素、专业基础理论等方面弱的特点,需要其在操作技能、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谋求优势。只有与企业进行深度协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及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高职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市场,满足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背景,介绍与企业的深度协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实施、达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
1 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通过对银行系统、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公司等的调研,确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计算机办公软件处理;客户端程序开发;服务端数据库开发、维护;网站设计、开发、维护;网络系统及设备的配置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施工及工程管理等。为此,提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系统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知识、在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网站设计开发,数据库开发、网络系统配置管理、网络施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岗位专业任职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以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
面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一线,依托IT行业和金融行业,与多家企业合作,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为以“应用、管理、工程、开发、综合”四项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模块和教学实施模块,确定课程内容如下。
(1)计算机网络原理及组网技术。内容包括:网络协议、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 、TCP、DNS、FTP、TELNET、电子邮件的主要组成构件、WWW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无线局域网及下一代因特网和网络组建与故障排除等。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学时为50学时。
(2)网络服务与管理。内容包括:以企业需求为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网络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与规划,在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2008环境下完成服务器架设与网络日常管理。以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系统安装、基本配置、系统管理、网络服务四个部分。第二学年上学期开始,学时为32学时。
(3)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内容包括:交换技术、路由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及Internet技术;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的安装与配置技术。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学时为48学时。
(4)网络安全。内容包括:密码学基础及应用技术、主机安全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病毒防御技术、防火墙与VPN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专业网银认证安全技术等。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学时为50学时。
(5)Linux操作系统。内容包括:从操作系统概述、进程与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几个方面展开对操作系统的讲述。主要讲述Linux系统的安装与命令操作、Linux系统的目录和文件、Linux的用户管理、Linux的服务配置和Linux的安全配置等。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学时为62学时。
(6)SQL SERVER数据库。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常用工具,企业管理器管理软件,查询分析器管理软件,使用T-SQL语句备份和恢复数据库,使用T-SQL语句设计存储过程与触发器,运用企业管理器与查询分析器完成管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第二学年上学期开设,学时为50学时。
(7)网页设计与多媒体技术。内容包括:学习主流网页制作软件工具Dreamweaver、Fireworks、Photoshop和Flash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并通过综合实际案例学习这些软件工具在网站设计上的组合运用。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学时为46学时。
(8)WEB网站建设。内容包括:以WEB网站开发流程为主线,以实际WEB网站项目为案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做中学为途径,将课程内容序化为“策划应用系统、创建网站项目、设计数据库结构、构建访问层、创建系统主框架、设计实现用户注册与系统登录模块、基础数据维护模块、查询打印模块、与部署”等9个教学模块。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学时为48学时。
(9)JAVA程序设计。内容包括:Java运行平台、Java开发环境、Java程序结构、语法、数据类型、语句;Java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图形用户界面设计;JAVA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及JAVA网络编程等。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学时为60学时。
3 创新职业教育实施模式
重视专业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大力引进、培养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引进、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作为教师或兼职教师,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正确引导、指导和帮助本专业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形成了以学科、技术带头人领军、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以高学历青年教师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关注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注重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修养。持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始终具有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开发、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教学、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组织专任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和安博(大连)、北京博创智联科技公司、锐捷网络学院,东大科技(长春)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初步形成了具有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学理念,符合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专业教学团队。近8年来,累计投资750万元,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了软件技术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情景教学的需要。加强图书馆馆藏图书建设,建立了丰富的电子图书及文件资料库。打破计算机类课程学术教育背景下按学科分块教学的施教模式,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坚持“做学教”一体化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做”中学,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融“教”于“做”,融“教”于“学”。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法,根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或组合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学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适合于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作用。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机制,制定教师、学生、督导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实行教考分离、上机考试、过程考核、课程设计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4 结束语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趋势,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背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然后依据这一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最后通过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以及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效地完成了课程体系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具有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兼顾理论性的特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在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十三五”科研资助项目(教研专项)(编号:2016JZ013),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GH14539)
参考文献
[1] 李传刚,邵亭亭.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87-89.
[分类号]G203
网络因具有广播、电视、电话等传统大众传媒和通讯工具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而日渐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WW创始人TimBerners―Lee认为“Web的力量在于其普遍性。能够被任何人访问,而不论其是否有残疾,是Web的基本要求”。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站设计时为了美观和更吸引人注意而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等技术,而未考虑到特殊人群的上网需求,因此导致一大部分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不能和普通人一样访问到其中的信息,平等地享有网络带来的利益。这极大地违背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信息公平利用”的要求。为此,各国都进行了不懈努力,展开了网站无障碍建设方面的研究。
我国亦如此,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对网站无障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本文目的即在于通过梳理国内关于网站无障碍方面研究的成果,分析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1 网站无障碍研究文献的收集
网页无障碍是网站无障碍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对网站无障碍的研究都从网页无障碍开始。网页无障碍译自“web accessibility”。关于“accessibility”,有的译为“可访问性”或“易访问性”,有的译为“可达性”、“近用性”、“无障碍”等。在2004年举行的首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正式把aeeessibility翻译为无障碍,故本文也采用“无障碍”来表述。而“web”也有“网页”、“网络”的不同译法,还有以“website accessibility”为主题的研究。鉴于译文有差别,为了相关文献搜集齐全完整,笔者分别以“网页”、“网络”、“网站”与“无障碍”、“近用性”和“易访问性”分别组合进行摘要检索;然后,又以“web accessibility”为关键词在CNKI上进行检索,力求将“web accessibility”译为其他解释的文章也涵盖在内。最后,去除重复文章,经整理统计,共获得期刊文章84篇,学位论文13篇。
2 网站无障碍研究文献的分类
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在网站无障碍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基于不同用户的研究和基于不同类型网站的研究。
2.1 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大部分文献介绍和引进了国外关于无障碍方面的概念和理论。尽管对access,bmty的翻译不同,但几乎都引用WAI(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网络无障碍组织)关于网页无障碍的概念,即认为网页内容对于残障用户的可阅读与可理解。同时指出,提高无障碍性也能让普通用户更容易理解网页内容。
在网页无障碍建设的意义方面,蒋淑君从互联网带给残疾人的优越性谈起,分析了不同残疾人群的无障碍网页需求及设计要求。樊戈分析了Web信息资源无障碍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后,从意识、策略、技术三个层面,就如何构建国内Web信息资源无障碍化建设环境进行了探讨。
网页无障碍的实现需要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支持。张家年等阐述了新版《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背景以及其中与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关联的条款;讨论了该法在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实践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如何利用《残疾人保障法》为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并提出将《残疾人保障法》和我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链接起来;贯彻和执行无障碍设计原则理念等策略。章品等在对美国信息无障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美国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最后探讨了美国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建设对我国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建设的启示。孙祯祥等还对澳大利亚各个层面、领域有关信息无障碍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了部分梳理,希望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为了保障所有人拥有均等的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机会,需要构建无障碍的网络环境。陈子健等对建构无障碍网络环境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帮助人们对网站无障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指导网络设计开发人员的实践。
2.2 技术研究
目前,国际上在解决网站无障碍问题时,主要从开发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规范网站设计这两个方面着手。规范网站设计是在服务器端对网站内容提出设计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是从网站的设计上去除障碍,以使残障者能借助辅助设备顺利地访问网站。规范网站设计要从网页无障碍的设计标准人手,国内的文献主要以介绍WAI颁布的一系列规范文件及美国的508标准为主。吴英桦则主要介绍我国互联网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标准的立项背景、标准的制定过程,并介绍了标准的技术内容,最后介绍了标准的应用推广情况。
网页无障碍设计工具和检测工具也是实现网站无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樊戈等在分析易用性控制的技术根源基础上,分别从实施基础、核心人物和根本保障三个环节对Web资源实施易用性控制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霍利分析了国内网站可达性的设计现状后,对一些常见的设计错误提出了改进方法。同时设计并开发了测试工具WAET。该工具可以测试基本的可达性问题,并能够修改级别错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赵洋等针对网页易访问性评估工具的不足,讨论基于XSLT的网页易访问性评估工具设计思路,阐述网页易访问性评估指标的设定,分析指标设计的规则和实现方法。孙祯祥等参考WAI所的WCAG1.0及国内外无障碍网站相关信息,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结合中文网站的特点,总结得出符合中国实情的中文无障碍网站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
此外,网站无障碍实现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有人研究。陈子健等通过对一些网站进行无障碍检测发现网站导航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根据无障碍设计原则,为网站导航无障碍设计提出了一些策略。丁文洁结合国际上的无障碍网页开发原则和规范,分析并提出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即SMIL技术)可以解决多媒体播放在视觉无障碍网页设计中的可及性和可控性问题,重点研究了利用该技术解决网页中动态图像的视觉无障碍优化面临的问题。
2.3 基于不同用户的研究
在所有弱势群体中,视障用户在访问网站中所要面对的困难是最多、最复杂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资源首先是一种视觉资源,视障用户必须借助于各种软硬件辅助手段,以非视觉的方式来访问,因此大量研究以视障用户为视角展开。孙庆华通过
调查法、观察法等深入全面地了解视障用户不同于普通用户的网络访问方式和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在网络访问中的障碍体验和无障碍需求。最后,针对在工具测试和用户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在描述视障人士的障碍和需求基础上,依据通用设计原则和WCAGl.0,提出了针对视障用户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为WCAGl.0的运用提供了一套更具操作性的参考。王雅溪针对视障人群的基本情况,分析现今网络界面中他们面临的一系列存取障碍问题,通过深入了解视障用户的生理、认知、心理、行为等特点及上网习惯方式,分析由此形成的网络界面无障碍要求,进而提出针对视障用户的网络界面无障碍设计原则。杨金转分析了视障人群在使用网络课程时可能存在的障碍,按照国际标准对我国部分网络课程页面无障碍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通用设计和无障碍设计理念,研究如何设计网络课程的页面元素、用户界面的布局以及如何提高其无障碍访问。
除了针对视障人群进行的专门研究,还有针对其他人群如老年人群和认知障碍人群进行的网站无障碍相关研究。
2.4 基于不同类型网站的研究
由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国外已经将这一思想广泛廊用于各行各业的网站设计中。有研究表明,在对无障碍需求方面,政府排列第一位,其余依次为教育、图书馆、新闻组和在线期刊、公共设施、交通、医院、银行等。我国学者分别对政府、教育、图书馆领域的网站无障碍建设情况展开了研究。
2.4.1 政府网站 肖卫兵在阐述政府网站管理的重要原则――可用性原则时认为,该原则包括可访问性和可使用性两层含义。这是首次在政府网站管理中提及可访问性的问题。毛家菊认为政府网站的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不仅体现在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还体现在针对特殊人群提供多种服务途径,并指出这是我国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化建设趋势。武晓鹏分析了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引入无障碍的必要性和我国当前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后,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建设提出建议;最后认为,只有政府充分重视自身门户网站无障碍建设,逐步克服目前所存在的各种认知误区,真正建立起贯穿于政府门户建设全过程的服务意识,才能够更大程度提升政府门户的公共服务效能,从而保障残障人士应有之权益。他的观点为后来学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周晓英等具体分析了国内外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的政策、标准和举措,最后对我国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出法律法规层面、标准构建方面、评价体系方面等宏观方面的对策。唐思慧从分析了电子政务与信息无障碍的关系人手,从普遍设计原则与无障碍标准两方面探讨电子政务信息无障碍的实现。夏义从政府网站无障碍性原则的概念探讨出发,明确网站无障碍性的内涵包括网页内容无障碍、网络应用无障碍以及它们与辅助产品和技术的兼容。同时,系统介绍了一些国际组织和美国、日本等政府网站无障碍性的制度规范及做法,分析了我国政府网站无障碍性的差距与实践进展,并指明未来的发展道路。郭金兰认为政府网站对残障人士的可访问性课题涉及法律和政策制定,Web技术标准和用户本身等诸多因素。通过中外比较和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政府网站几乎完全忽略了网站内容对残障人士的可访问性的原因:立法的空缺,未将可访问性作为政府网站测评指标之一以及政府网站开发者完全忽视Web可访问性技术和标准。钱小龙等阐述了政府门户网站引入无障碍理念的必要性和建设无障碍化政府门户网站的背景,研究分析了无障碍化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特征,并详述了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化的基本技术要求。最后提出推进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在内的网站空间无障碍发展进程的建议。
在基础理论探讨的同时,也有对我国网站无障碍建设状况进行的调查。王静生等以我国省级电子政务网站为代表对当前电子政务网站无障碍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在电子政务网站无障碍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电子政务网站无障碍建设中要转变电子政务服务观念,完善相关法律;完善电子政务网站开发技术和遵循相关标准等策略。霍利等为了了解中国网站可达性的现状,依据WAI的WCAG.0,选用Bobby软件作为测评工具,在线测评了国内外10种类型的200个网站。基于测评数据,进行了国内外网站可达性的比较性研究,总结了中国网站可达性的发展现状,并对政府和网站相关人员提出一定建议和要求。
2.4.2 图书馆网站 李院在我国学术界开启了网站无障碍研究的先河。他阐述了图书馆网站可访问性的含义,探讨了影响图书馆网站可访问性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建立可访问性良好的图书馆网站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图书馆网站的可访问性测试。钱国富等。分析了在图书馆网站中进行无障碍建设的原因,指出无障碍建设是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针对视障残疾人的特殊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刘炳芳在WAl制定的网页内容规范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阐述无障碍网页设计的必要性,指出无障碍网页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并结合图书馆网站开发的特点,提出图书馆在网站无障碍化设计中应遵循的具体步骤。张炜等遵照我国网页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及WAI的WCAG2.0设计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网站不仅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而且还实现了网页设计无障碍、内容呈现无障碍、辅助技术兼容无障碍、后台管理无障碍等无障碍技术在网站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2.4.3 教育网站 教育网站的研究包括教育网站无障碍和网络课程无障碍两个方面。孙祯祥等认为WAI开发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对网站健康有序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测试了我国一些学校网站的主页后,发现当前教育网站的设计中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王佑镁参照由WAI的WCAG1.0,借助于Bobby Online的在线评价工具及人工检测工具,采用抽样调查法对2003―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进行了可及性检测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10%的网上资源在可及性测试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指数,大多数网上资源都有网页可及性错误。通过可及性参数分析与评估可以为高校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指标。赵洋等也对我国精品课程网站易访问性进行了评估。不同的是,他们对2003―2007年度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易访问性抽样评测和分析,结果与王佑镁的发现类似,大多数网站都有易访问性问题,最后对改进精品网站的易访问性提出对策。
除了基于测评的理论研究外,在教育网站无障碍方面还有具体的实践方法研究。张家年等介绍并分析了IMS开发的IMS AccessForAll系列规范,提出基于IMS AeeessForAll规范来指导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张家年论述了教育网站易访问性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型,并从媒
体获取和教育教学信息理解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黄璐则从无障碍网络课程设计入手,在研究了无障碍网络课程的设计依据后,阐述了无障碍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型、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提出了无障碍网络课程的实现框架。根据提出的设计思想,对《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进行了开发、检测和评价。文剑平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套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陈子健针对教育网站研发过程中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例说明怎样进行无障碍开发。最后介绍了教育网站无障碍检测方法。杨金转则对我国45个和国外15个网络课程的首页和二级页面进行A-prompt自动检测数据分析,针对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无障碍设计原则和应采取的操作,并介绍了使用A―prompt软件对特定问题进行修复的过程。张燕还对网络课程无障碍建设进行了微观方面的研究。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的网站无障碍研究从2000年的崭露头角,经过10年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相关研究无论是对网站无障碍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所涉及:既有对网站无障碍建设的必要性、法律基础和环境等总体性理论的分析,也有以不同用户为视角进行的专门研究;既有对网页技术标准的探讨,也有对具体设计工具和检测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此外,还有对政府网站、图书馆网站和教育网站等专门领域的详细论述。从表面来看,我们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在此领域进行的研究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3.1 研究范围狭窄
WAI认为网站无障碍有7个组成部分:内容、用户(网页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等)、辅助技术、用户、开发者、开发工具、检测工具。我国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方面,对网页内容制作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对检测工具只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对开发工具则仍停留在介绍阶段。笔者认为这是导致我国目前虽然也进行了网页无障碍研究,但并未推动我国网站无障碍建设实践的部分原因。由于我们只对网页无障碍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缺乏另外两端的研究,使得网络开发者不清楚如何开发出这样的网页,而用户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样的网页,就好比设计好了路的蓝图,至于怎样铺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却还未研究。
3.2 研究深度欠缺
我国对网页无障碍方面的研究尽管始于2000年,但只是浅尝则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我国学者为了解我国网站的无障碍建设现状,借鉴国外研究的方法,通过检测工具对网站进行实地检测。但检测得到的大量数据仅用于说明现象,而并未对数据做具体的、多角度的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来探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致使研究停留在表面。再比如,网站检测和评估是判定一个网站有无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WAI网站上提出了网站无障碍评估方法主要有专家检测、自动工具检测和用户检测三种方式,而最佳的评估方法是三种检测方式的综合。我国学者在研究中仅使用自动工具进行网站无障碍检测(例如Bobby软件),而并未深入探讨选择此种检测方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这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客观性。
3.3 研究主体单一
从文献的作者可以看出,他们大部分是来自教育技术、信息管理学及部分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如果再将这些文献的作者进行分类的话,我们会发现其中有17篇期刊文章和6篇硕士论文甚至只源于一个研究小组的成果,即孙祯祥教授组织进行的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平等意义上的无障碍网络环境构建研究”。可见,从事网页无障碍研究的其他研究主体确实寥寥无几,这直接导致了研究范围狭窄等问题。网站无障碍建设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各领域学者从多个视角人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4 未来研究的建议
网站无障碍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研究的复杂性。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4.1 扩大网站无障碍相关研究范围
网站无障碍的实现除了网页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涉及其他因素,还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广泛分析和深入研究。比如,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来说,网站无障碍建设涉及的相关人员主要是网站开发者和用户,所以需要对他们分别进行研究;鉴于用户在网站检测和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还要进行开发者端和用户端的沟通研究;从环境保障角度来说,除了网页无障碍技术指南外,还有检测和评估技术及法律政策等因素。这些都是实现网站无障碍的必要条件,因此都需要深入研究。
4.2 深入探讨网站无障碍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网页无障碍建设的建议总无外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指南标准制定方面和意识宣传方面。然而,从国外研究情况和实践情况来看,在网页无障碍的立法、标准都具备的英、美等国家,其网站依然没有达到很高的无障碍程度。可见,法规和标准是网页无障碍实现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我们要继续深入探讨导致网页无障碍问题存在的其他因素。
4.3 重视对网站无障碍状况进行检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