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5 08:16: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源(资产)的多少、预计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意义,接着对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二、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
1.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地位日益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竞争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为各种无形资源(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贡献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创造价值能力的大小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盈利能力,最终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新技术企业里对于无形资产研发投入的大小已成为当今衡量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有形资产的多少已相对不太重要。高科技含量、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无形资产已逐步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的主体;即使在普遍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
2.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需求高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与技术都密集的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知识更新换代快,创新能力要求强,这就要求其高额的研究与开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相当高的,这种高不仅仅是对于物力、财力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更要求高科技、高智力的“无形”投入。一个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有强的创新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而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都需要研发人员不断跟踪和提出更好的方案,不断加大投入。
3.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面临风险较高
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主要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技术的更新换代,这就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风险。在新技术开发阶段,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成功与否又无法预测;即使开发成功,投入市场使用,也不能保证市场能接受,如果市场不接受还要进行后期改进与研发投入;另外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还要面临着技术落后淘汰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所有资产产生影响、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的风险。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财税改革等都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产生一定的市场风险。高新技术在新技术新科技的研发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如果这些资金是通过举债获得,这就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且在研发过程一般会有意想不到的资金投入,这也使企业的债务增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变大。
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意义
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企业资源与企业管理能力,而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显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显著。企业可以利用别人无法模仿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声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形成在市场上特殊的竞争能力,并得到消费者及整个市场的认可。从这一角度出发,只有企业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让无形资产为企业更好的服务,这样既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2.有利于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要想保持或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就需要不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能力,这就必须强化对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企业各种资源的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只有在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管理好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这个管理过程,高新技术企业也会提高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生产竞争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最终提升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
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形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等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方面,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及时足额地计提无形资产摊销,为后续研发积累足额的研究资金;而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通过在每个会计期间的减值测试,可以有效地防范无形资产的技术淘汰风险;如果无形资产确实已发生严重减值导致没有使用价值,企业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做到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或创新,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仍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重有形,轻无形”的思想,导致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有些管理人员只重视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的利润,而忽略无形资产的隐形作用。由于无形资产创造经济效益的无形性与滞后性,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往往缺乏对无形资产投入与管理的动力;有些管理者忽视对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只有在无形资产产权受到侵犯时,才采取被动的应对措施,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懂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保密原则,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往往导致自己企业的技术还没开发出来,竞争对手已将这技术成功申请专利。
2.管理组织与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企业可以将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交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但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也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会涉及到法律、运营、销售、研发等部门,而非财务部门单独可以完成的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设立独立的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也就谈不上建立健全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与规范,管理工具与手段也显得相对落后。
3.会计核算不规范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管理与会计核算较为重视,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特殊而重要的无形资产(诸如技术、信息、知识)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相对重视程度不够,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指导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无形资产确认方面,有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新技术阶段并没有把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区分开来,这就造成企业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时存在不能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的现象;在后续计量方面,无形资产的寿命确定与否是关键,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使用寿命难以确认,使得各个企业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方面存在歧义,导致企业不能很好的评估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也评估不出无形资产能为企业未来创造多少价值。
4.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对无形资产中智力投入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合理性。智力投入是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来说的,技术秘密、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都是由高素质的人才开发创造的,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优质的无形资产。而这种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很难用现行会计核算方法加以确认。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只是简单地将研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显性费用作为智力投入纳入到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这种简单的会计的核算方法显然是忽视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管理,造成无形资产价值无法真实体现,从而引发无形资产的流失、浪费等现象严重。
五、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提升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要带头认真学习与领会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彻底摒弃“重有形,轻无形”的落后观念,为做好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高层管理不但要重视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也要重视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形象塑造、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积极主动地推动企业无形资产的研发与投入工作;努力采用最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来强化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让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尽量减少无形资产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贬值。高新技术企业要提高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意识,要善于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自有无形资产进行及时申报,获得法定权利;当企业无形资产产权受到侵犯时,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来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及普通员要有无形资产的科技保密意识,不要对媒体或竞争对手提前泄露企业目前正在研发的技术,避免企业的创新点被人偷窃。
2.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组织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种类多、数量大、涉及领域广,且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还涉及法律、经济、技术、财务会计、税法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法规和管理方法,这些都加大了无形资产的管理难度。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组织体系:(1)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企业在国家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或完善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从事无形资产的登记、分类、评估、投资、组合和报批等工作,使无形资产得到有效的经营、管理和保护,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同时企业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在掌握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设立专人管理的方式将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以避免出现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使无形资产管理成为一句空话;(3)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到经营者业绩的考核范围,一旦出现无形资产流失、管理不善等现象,就必须追究企业经营者与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才能真正做到有保证、有落实。
3.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要重视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要不断规范与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累计减值损失金额、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及当期摊销额、研发费用等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后续计量方面,无形资产的寿命是关键,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可根据其他企业或准则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测量之后,确认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及对企业未来的作用。
4.改进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结合高新技术的实际情况,针对无形资产的特点以及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无形资产核算方法:(1)实施动态化核算。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收益能力和寿命周期都可能随着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企业在制定具体的会计处理与核算方法时也要结合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核算,以及时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为此,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2)实施分类化核算。高新技术企业要针对不同特点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专利权、著作权等这些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成熟的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累计摊销等后续计量;对高智力投入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可以采用净现值法来确定入账价值,用产品市场寿命周期来确定摊销期限等;对于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或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无形资产,可以合理的借鉴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使用加速摊销法进行摊销;(3)聘请专业化的核算力量。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也可以聘请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力量参与到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等会计工作中,企业可以将难以确定价值的高智力投入的无形资产委托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定价入账,并且听取这些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财务人员因不懂专业技术进行职业判而断产生的误差。
六、结论
无形资产管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资产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无形资产管理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广泛运用,制度会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的改进,会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合理化,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明尔.试论知识经济下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J].现代商业,2014(17):256-257.
[2]陈洁.价值链视角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J].财会通讯,2008(6):102-103.
关键词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globaleconomy,Chinaisbecomingthememberof
WTO.Insuchaperiod,intangibleassetoftheenterprisesareincreasingatahighspeed,
regardlessofthetotalsumorthescaleofsocialasset.Sointangibleassetwillplayavery
importantrole.Thisessaywillgivesomeadvisesaboutthevalueofintangibleassetin
ChinaAccountingStandardandwithcomparedto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
theauthorhasfoundthenewmethodaboutit.Finally,theauthoranalyzestheimportance
oftheannouncein intangibleassetandgivessomefeasibleadvises.
Keywordsintangibleassetthefe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capitalizecost
引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中国“入世”首先要解决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对于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具体准则里存在着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含义入手,对国际惯例中研究开发费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针对我国现存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
在理解无形资产这一概念时应首先明确无形资产对企业而言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概念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含义入手。所谓资产,就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无形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就必须满足资产的定义并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资产的实质内容出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预期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可靠的计量。下面,笔者拟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无形资产自身的某些特点,谈谈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
首先,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的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要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将来直接或间接产生净现金流入。在这定义的理解基础上,无形资产无疑具有这种特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未来的净现金流入将会逐年增加。一是从高新技术企业上看,企业技术的含量与日俱增,相应地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二是从服务行业的角度看,各种咨询公司、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的建立和兴起都很可能与企业其他硬件设备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巨大的无形财富。三是从传统的企业看,企业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都会为该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当然,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性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且在创造利益的能力上也较多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考虑到相关因素并结合职业判断来予以确定。
其次,无形资产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资产的计量是指入帐的资产应按什么样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目前,在我们国家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一般都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方法。即按企业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根据实际成本计量。现在,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在计量问题上也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无形资产本身具有某些特点如:无形的实体、非货币性资产等,所以在有关其计量问题上就或多或少带来了许多困难。无形资产是否可以计量,应该如何计量是许多会计人士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从资产定义的角度分析完无形资产的概念之后,就不难发现无形资产有别与其他资产。因此,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要解决有关无形资产确认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应当认真的反映无形资产,其次是必须谨慎的反映无形资产,再者必须解决无形资产中的若干计量问题。
二、关于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处理问题
在了解了无形资产基本确认条件后,我们将进而分析有关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研究开发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第09号《研究与开发费用》中规定:研究活动是指“为预期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认识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和有计划的调查。”其性质是因特定研究支出而形成的未来经济效益将来能否实现,不具备足够确定性。开发活动是指“在开始商业生产或使用前,把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与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工艺系统或服务。”其性质是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能否确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性。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包括可直接计入研究与开发活动或一个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这些活动的所有费用。具体包括:(1)、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员的薪金,工资和其他与聘用人员有关的费用;(2)、用于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消耗材料和劳务费用;(3)、用于研究和开发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4)、与研究开发有关的间接费用;(5)、其他费用。在知道了何为研究开发费用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目前几种关于研究费用的处理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02号中规定:为研究与开发的所有支出均应列入费用。但是,对于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费用处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86号指出: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发生的属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直到所开发的产品建立了技术可行性为止。该种方法大体上是依据了谨慎性原则,持该法的人认为尽管发生研究开发费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无形资产,带来未来收益,但是研究和开发工作本身是否能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中。
2、国际会计准则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为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同时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这个阶段的支出或费用应在当期确认为损失。而在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而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具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可以证明以下所有各项内容时,开发产生的无形资产才能确认:(1)从技术上讲,可以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其能使用或销售;(2)有意向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销售它;(3)有能力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4)该项无形资产是否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5)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6)对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3、我国研究开发费用处理模式
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此,本准则把研究与开发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相应地,自行开发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或成本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定。
(二)有关后续支出的处理
所谓后续支出就是指无形资产购入或自创完成后的相关支出。对于后续支出的处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1、美国模式
在美国,会计实务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允许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常仅限于那些能够延长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支出。即:在符合某些条件时,内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后续支出可以资本化。
2、国际会计准则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除非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支出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出其原来预定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该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该资产。同时还指出,商标、刊头、报刊名、客户名单和实质上类似项目所发生的后续支出只能确认为费用,以避免确认自创商誉。
3、我国关于后续支出的规定
在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三)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对前面关于自创无形资产中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会计模式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就笔者看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自企业的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及高层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整个运行过程将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说,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批露是迫在眉睫,即必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处理原则,使得各国会计准则能相互协调,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及后续支出的处理,究竟是应该资本化还是应该费用化。一方面应遵循会计原则中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另一方面则看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否能可靠的计量。通过前面对各种模式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处理研究开发费用的方法可分为两种方式,即资本化处理方式和费用化处理方式。
对资本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活动是为了获得新的技术知识,创造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材料设备或工艺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希望在未来时期获得收益。研究开发项目一旦成功,作为其成果的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往往会持续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带来收益,因此,按配比原则,可将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在未来收益期内分摊,如果不资本化,会对企业未来拥有的超额获利能力难以解释,也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诚然,资本化的主要缺点则是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活动虽与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把研发费用计入资产,企业承受的风险太大。
对费用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稳健性原则。所谓稳健性,因为它考虑了研究开发活动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实务操作中采用这种方法也是与当时的特定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另外,这种方法也易于会计人员掌握,便于操作。但是,费用化的处理原则也同样会暴露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费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费用、成本应当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其研发费用作为当期损益,即在研制开发前费用,而当该支出作为无形资产依法申请成立是为企业创造收益时,其分摊成本则远远少于研制开发的总成本,这显然严重低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不符合成本与收益相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此看来,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当期损益,显然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开发过程中会虚减当期利润,可能使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而在开发成功时,又潜在虚增了企业利润,这就难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数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三、对无形资产确认和披露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对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要考虑因研究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企业风险,更要考虑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在充分把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可靠计量时将其于以资本化。比如:在判断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可能流入时就应该要求会计人员准确地运用职业判断,采取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准确详尽的处理;而在成本计量方面,则应在新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改革传统的确认标准,不仅进行初始确认,还要进行价值变动后的再确认,即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的同时,也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等公允价值计价。综合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资本化为基调,兼顾稳健性原则与配比原则的一种处理方法。
(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新的会计处理
应专设一个会计科目来核算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类似于“在建工程”科目,是用于核算正处于开发研究过程中无形资产,待其开发研究成功后转入“无形资产”帐户,若开发研究失败则再转入当期损益类帐户。该科目的借方用于核算企业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注册费等,贷方用于核算无形资产研制开发成功结转到“无形资产”科目或直接分期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尚未结转或摊销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于“无形资产”项目之后,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具体核算过程如下:1、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则借:在建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等。2、在研究开发各项无形资产成功后,借:无形资产,贷:在建无形资产。3、当研究开发失败后,借:管理费用,贷:在建无形资产。经过这样的会计处理之后,就能够弥补前述的诸多不足,并且能真实的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二)进一步与国际准则接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披露
对无形资产重视不仅仅应准确的加以确认,而且还应有一种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以全面的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在目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披露部分规定如下: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起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然而,在当前知识资本的比重日益提高的今天,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更加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应更明确指出各类无形资产的种类;2、其摊销年限应分别披露,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3、期初,期末余额应包括“在建无形资产”部分;4、如有可能还应明确指明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是多少,以表明该公司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然,考虑到无形资产成本和收益的原则及自身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的过于详尽,这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的利益,也会使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所以,我们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把握适度。
结束语在全面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差异性。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公司、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领域问题上,因此,无形资产这一概念对每个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技术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将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新技术开发上,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用更详实的信息资料来记录计量无形资产,更加准确的来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当然,仅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来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提高各界人士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开发、培育、创造、维护和保护各单位无形资产,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利用无形资产的扩大、扩展和扩张作用,使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参考文献
1朱光龙.由无形资产准则引发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2001.18
2傅晋豫.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浅议、财会月刊,2002.2
3王氩.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一点思考、财会月刊,2001.12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11
5郭华平.无形资产价值离合研究、当代财经,2001.11
【关键词】 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示企业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的接轨,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一定会和有形资产趋于一致或胜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企业在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及措施,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管理。
一、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可供公司长期使用并能够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决定因素,拥有一定规模与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
1、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超额利润
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是硬件,技术、知识信息、商誉等无形资产是软件,后者对前者进行优化使用和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管理主要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提高商品声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创造价值并产生超额利润。
2、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无形资产营运有利于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一样,通过营运都可以实现价值增值,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对外参股或者转让,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传统做法是通过增加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来实现低水平扩张。而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减少有形资产投资,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非股本生产合作日益增加,从而实现规模扩张。
二、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明确
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无形资产评估相关规定在规范评估行为的同时,忽略了对土地使用权和企业品牌以及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规范。此外,关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在我国也无成熟的评估标准,评估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具体操作起来误差很大。
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在实际中,收益现值法一般出现在以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评估中,涉及到以成本、费用摊销为目的的评估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所得出的价格则只是真实交易中的一种参考价格。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和计算口径多样,经常会造成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估所得的结果相距甚远的情况。
2、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环节制度缺乏
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人员和制度,使得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提升,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人员无法利用科学知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无形资产,就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导致无形资产资源严重浪费。另外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较长时期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发达,完善的市场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严重阻碍了无形资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3、部分无形资产不被重视导致流失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商标保护观念不强,未及时注册商标,使得自己的商标让人抢注,商标被盗用或随意授权使用商标,导致无形资产的形象受到破坏。无形资产是一种有益于企业经营的资产,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他们不会依靠正当的手段,如开发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得以积累有利于竞争的无形资产,而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骗取无形资产,如做假广告,或用钱买一个评比的奖项,目的就是在建立知名度。而消费者并不了解情况,往往会被企业的这种“无形资产”所迷惑。另外,我国对于自己的老字号商标的保护也是缺乏意识的,如中华牙膏,已被联合利华公司纳入其下,已经不属于我国自有的产品。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时有发生。
4、许多企业缺少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和机构
企业在需要时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这样势必由于人员的非专业化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在无形资产的培育和研发阶段往往缺少详细的投资预算以及可行性分析,没有切实考量投入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从而无法实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再次,企业常常忽视无形资产的维护,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三、实现无形资产有效管理的措施
1、做好无形资产开发工作
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设计、开发、引进、指导应用,并建立严格的决策审批制度和职责分工制度。在开发或引进之前,该机构应从宏观角度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拟定“企业无形资产发展目标体系”。
企业高级管理部门应当做好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和具体项目的开发决策。在进行宏观决策时应注意将无形资产发展战略与其他经营战略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考虑具体投资哪些项目,在研究开发阶段要根据无形资产要素各自特点进行针对管理。在研究成功或形成后要及时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以获得法律保护。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无形资产的管理不能得以实现,所以就要用一部分资金来重点培养本企业自己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也有必要在国外请专人来给企业设计一套健全的管理方案。由于我国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相对过晚,因此请专家来授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改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利的管理方法。
2、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和合理选择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的标准是保障评估工作顺利进行、评估结果正确有效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相关标准,评估结果才能合理科学,真正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无形资产种类很多,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规律不尽相同,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形资产评估标的越来越复杂,仅靠单一的评估准则不能适应评估标的多样性,所以,建立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立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往往由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误差,现行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市价、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在实际进行评估业务时,应根据特定评估目的和条件,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
关键词 无形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要的资本形态由工业时代的物质资本转变为知识时代的知识资本,资产的重心从有形向无形转移。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无形资产管理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笔者在分析无形资产的内涵、特点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点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其内涵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变的愈加宽泛。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明确无形资产的概念,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区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把商誉排除在外。这就是说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并且是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根据不同的标准,一般可将无形资产作不同的分类,如智力型无形资产、人力型无形资产、管理型无形资产、市场型无形资产和权利型无形资产等。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有别于有形资产的核心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特点:1.无形资产具有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并存的特点。一般来说,无形资产具有非竞争性,它可以同时使用于不同的地方。相对于实物资产、财务资产,无形资产的产权不太明晰,无形资产带来的利益为其所有者享有的同时,很难阻止非所有者也享受这些投资利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外部效应。此外,无形资产又具有竞争性。无形资产归特定主体,任何主体不得非法享有这种权利。2.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和依存性。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知识只能被感知和认识,具有无实体性,需要加以培育、创造和创新。无形资产又具有依存性,始终依存于一定的载体,如企业的员工个人、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甚至国家等。并且同样的无形资产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其价值是不尽相同的,具有环境依存性。3.无形资产的收益性和风险性并存。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增值功能,一项专利产品诞生后,其后期不需再投入更多的研究开发经费,边际成本近乎为零,有些无形资产本身并无损耗,反而在运作中不断增值,未来的收益报酬具有逐步增加性,是一种长期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但无形资产又具有高风险性。无形资产的风险显著高于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其所能提供的未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无形资产只对特定企业有价值,一旦离开这一特定范围,其价值可能就不复存在。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轻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在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中,一方面,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所以其功能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来,只能存在于观念中,因而无形资产极易被忽视。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长期轻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长期以来,许多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保护不力,轻视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尽管无形资产得到了初步认识,但是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一些管理者思想上只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作为财产加以重视,轻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二)缺乏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
随着无形资产价值的体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1.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不科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中介力量对无形资产进行认定和评估,导致评估不规范,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目前尚缺乏公平、客观和统一的定价机制及计价标准。难以根据无形资产各自的质和量准确核定其价值。2.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来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无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
三、改进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就必须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1.可以借助于各种媒介详细介绍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让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掌握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价值构成和管理原则,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熟悉包括有关保护无形资产的国内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在内的法律常识,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2.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在企业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和决策程序,确定自己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对象、管理方法、程序和奖惩措施,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二)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的现象,必须在重视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1.要完善无形资产的权益管理。应掌握和运用关贸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的条约,及时申请注册商标,防止被他人抢注,并加强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2.广泛收集信息,防止对他人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过失侵权行为的发生。对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应加强保密措施,防止流失。3.要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企业应建立起积极的评估意识和开发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评估管理系统。定期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无形资产转让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过程中,能全面科学地确定无形资产的范围,准确地计算出无形资产的价值。4.要完善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要发展企业自身的优势,就要充分利用中心所持有的无形资产,建立无形资产的创新机制,增加无形资产存量,促使无形资产有效运营,这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第一,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品牌环境、加强品牌保护,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应把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要在企业中形成强劲的创名牌风气。第二,要不断地从国内和国外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增加科研经费份额,建立企业特有的技术,创建特有的企业形象。第三,以无形资产为先导,推动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可以利用企业在技术、人才、品牌上的优势,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7-02
一、概述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高校提供某种经济利益或特权的资产。
长期以来,高校无形资产因其不具备实物形态,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在管理上一直不被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对高校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已成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各方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广泛重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产生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转化率低等后果,这与高校的高科技领导地位不相符,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的权属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无形资产产权占有意识淡薄,一些科研项目完成后,很多高校不能够将科研项目纳入学校管理,而是由发明人负责专利申请与保护,甚至无形资产的转化也以发明人为主完成。这样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学校对无形资产的权属得不到保障,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精力有限,对市场的运营和了解有限,加之谈判经验和谈判能力不足,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因而容易产生转化价格被低估或者转化不及时等后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技术类无形资产必将因技术相对落后而贬值,部分专有权将随着专用年限的缩短而贬值,这是对无形资产的巨大浪费。
(二)对无形资产的僵化管理比较严重
部分高校仅仅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判定研究人员的职务发明,确定学校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能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产权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因而在实践中,由于智力劳动的复杂性、研究人员的流动性以及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界限的模糊性,使得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在职务与非职务、本职与兼职发明成果的归类问题上,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从而为无形资产的权属确认增加了难度,导致出现产权不明晰、产权纠纷、发明人的权利被忽视和发明人没有参与转化的积极性等问题。这样僵化管理的后果是,无形资产往往被束之高阁,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而且还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管理成本,造成了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的贬值和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在现有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基础上尽快建立涵盖各种类型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为加强专利管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应制定和完善专利管理办法;为严格划分职务和非职务成果,明确专利权发明人、学校、协作或委托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确保无形资产的权利归属法制化,应制定无形资产产权确认制度;为防止人员流动造成科研成果泄露,实现无形资产的有偿使用,应制定和完善科学研究的保密制度;为加强对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推动成果转化,应制定无形资产的评估评价、合作转让以及开发利用制度。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制度体系,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实现无形资产的良性管理。
(二)放宽对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政策
高校可以参照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分配办法(表1),适当放宽对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以直接分配或者支持相关科研人员持有一定比例的个人股份等多种形式确认科研人员在无形资产转化中的贡献。具体比例上适当向发明人倾斜,本着项目越大、学校参与的部门越多、学校占有的比例越大,项目越小、发明人和学院做出贡献越大的、学校占有比例越小的原则,建立符合科研人员利益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内在动力,不断创造出更新更高的技术成果。
(三)建立健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推广,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成立校一级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归口对学校的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管理。针对各无形资产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可以设立专利申请基金,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可以组织成立专家组,集体讨论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无形资产变动信息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把无形资产的立项、鉴定、评估、转让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以便全面、动态地掌握无形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在专门机构的领导下,各院系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无形资产高效管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国有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只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加强管理,一定能使高校无形资产既能实现保值增值,又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项目的研究开发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1.研究阶段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二)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
1.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具体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第一条原则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究开发――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例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材料费5000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000万元,总计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贷:原材料50 0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银行存款40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借:管理费用40 000 000
无形资产60 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四、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对盈余管理影响
新准则规定属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作为确认无形资产的成本。由此看来,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首先,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本身就是主观判断的过程;其次,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时间段的确定带有的主观意愿性很强。企业管理层可能会由于某些利益的驱动利用这两点来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实践中对因故未能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发生的费用应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也间接表明,企业管理层即便在当初判断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时存在人为的失误,也是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甚至可以在后期通过会计更正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错。这显然又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此外,新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当无形资产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可以确认为资产,而不是必须的。显然,企业管理层选择将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并不违背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开发支出资本化额的确定具有最终决定权。企业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
五、总结
虽然,无形资产有条件资本化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但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趋同,符合收入与配比原则,是会计史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8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经出版社.
(一)无形资产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表述,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定义。不过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它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业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属于资产范畴,因而具有资产的一般特征。除此之外,它还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技术活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如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却能够为单位或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获取超额利润。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主要特征。虽然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依赖于实物载体,如:计算机软件需要存贮在磁盘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改变无形资产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征。
2.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仅仅以有无实物形态将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加以区别是不够的,无形资产属于长期资产,主要是因为其能在超过一个经营周期内为单位或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3.无形资产是为单位和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单位和企业持有无形资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生产经营,及利用无形资产来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出租给他人或为其经营管理服务,如土地使用权属于,属于经营用的资产,而非出售的资产。
4.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创造经济利益。这里说的“其他资产”包括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
(三)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的涵义
按照上述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特点,结合人民银行资产情况,人民银行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主要为自行开发的软件资产,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管理软件、办公软件、业务应用系统软件、安全软件等)、外购软件及接受捐赠软件,如: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等人民银行自主研发或外购的一系列系统。
二、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现状
(一)管理方面
目前,人民银行除土地使用权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外,其它无形资产管理基本有科技部门负责,如软件资产的购置、计划编制与实施、登记、日常维护、处置及建档等;会计财务部门负责购置计划的审核、费用开支等,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软件资产的有效使用,配合科技部门做好软件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二)核算方面
人民银行除土地使用权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外科目反映外,其他无形资产均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管理,报表中外设无形资产这一科目,无法反应无形资产相关方面的数字。对于土地使用权,其核算比较特殊,在项目开建前,征地费用作为土地的价值反映在表外的“土地使用权”科目;项目建设工程中,征地费用反映在表外的“在建工程”科目;项目建成后,征地费用统一转为项目投资反映在表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外购软件,其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职能分散在各项费用账户中反映,如软件外购成本反映在行政事业类支出中的电子设备购置费中列支;软件的维修、升级费用反映在维修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等账户中。
三、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面
1.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由于无形资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又不以实物形态存在,因此管理工作更为困难,部分行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可能会形成只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才是资产的传统错误认识,忽视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存在的客观实用性。实际操作中,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处于无形之中。
2.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有关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审批以及具体核算管理细则等,不但上级行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国家颁布的法规制度也不完善。这就使得会计财务部门作为资产的主管部门无法指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和管理办法。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人民银行还没有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进行过于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大部分人员没有无形资产的概念和意识。使用部门的人员仅对系统的日常使用功能进行操作,遇到一些特殊的操作仍需请教开发公司或科技部门人员协助解决。
(二)核算方面
1.增加无形资产不入账。某些行无形资产仍未纳入账内核算,不但没有无形资产总账、明细账,更没有启用“无形资产”这一科目,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无从下手。购入无形资产后,直接增加“费用支出”,减少“银行存款”,不体现无形资产的增加。某些行用专项资金购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入账,专项任务一旦完成,这样会造成责任不清,甚至会使无形资产流失。
2.无形资产归并到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资产,许多行把无形资产当作固定资产核算。如有些行用年度预算资金购买计算机软件一套,直接增加“费用支出”,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台账登记计算机软件一套,到软件停用被淘汰时,同时减少固定资产基金和固定资产。
四、加强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的几项建议
(一)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
人民银行应尽快确立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评估计价的统一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职责、核算方法、购置和处置程序、权限和相关流程。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无形资产管理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对人员职业技能要求非常高,所以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民银行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要加强对管理负责人和经办人的培训,让参与管理的人员了解到无形资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有关对无形资产管理最新的知识。
(三)加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人民银行要建立账簿,将现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总行自主研发或外购的软件系统由总行统一评估并进行账内核算,各使用行负责管理和维护;各分支行研发或外购的软件系统由各分支行自行管理、维护和核算。
(四)加强无形资产的定期盘点与核对
人民银行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以查实有无形资产的数量是否和账面数相符,总账、明细账、台账是否帐帐相符;无形资产的保管、使用等情况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无效资产的有效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摘 要: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现有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很多国家经济从工业经济转为知识经济,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 :会计准则;无形资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48-01
一、无形资产的判定
对一项资产判定是否属于无形资产,首先得充分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掌握无形资产的特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从中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二是没有实物形态;三是非货币性资产;四是可辨认性。
根据现行准则和制度,纳入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专有技术等六类。
二、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知识资本的大量投资,从而促使企业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即无形资产的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取代自然资源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但我国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一)无形资产界定范围太窄
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的外延在迅速扩大,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许可证、分销权、品牌、供销网络,人力资源等等,可谓层出不穷。
(二)无形资产管理无序
无形资产学说创始人蔡吉祥曾主持对50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做过“无形资产管理”专项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还处于“三无”状态,一无无形资产资源,二无无形资产管理人员与管理机构,三无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加之大量账外无形资产的存在,以至造成许多企业的高新技术无专利保护、商标到期不知道续注而被别人注册、专利不交纳年费而失效,辛辛苦苦花费巨资开发的技术,最后变成了别人发财的资本。
(三)忽视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贡献
知识经济的内涵,就是人力资源的经济,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着人力资源的素质。一些企业的科技人员创造了无形资产,使企业的资本不断壮大,但资本却使无形资产的创造者成了“无产者”,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却没有产权。
(四)无形资产评估不规范
评估的目的是使无形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无形资产管理,但在评估时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只对实物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被忽略不计,如哈尔滨市12家国企改制时,没有一家对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二是无形资产评估被某些人利用,变成达到不良目的的工具。
三、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扩大无形资产确认范围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概念的内涵是:(l)属于资产范畴,却区别于实物(实体)资产和货币性资产;(2)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3)可用于经营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都符合无形资产概念的内涵,按理都应纳入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关无形资产的管理规定,扩大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克服因管理无序而造成的无形资产严重流失
鉴于因管理无序而造成无形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建议各个企业、事业单位设置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设计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管好用好无形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控制;就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施应用的客观要求,协调企业内部其他各有关的职能部门的关系;协调与企业外部国家有关专业管理机关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维护企业无形资产资源安全完整;考核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状况和经济效益情况。
(三)重视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贡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单位应把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管理放在必要的位置,通过培训等手段,使人事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了解无形资产学理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营与管理手段、无形资产的指标体系、无形资产相关的法律等基本知识,提高有关人员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有利于无形资产发展的机制,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进行必要的考核,以肯定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
(四)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混乱,致使在现实工作中有的评估机构为了迎合顾客的需要任意拼凑评估值,有的评估人员在操作中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在评估方法的选用和评估参数的确定上存在主观随意性,这些都有损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完善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体系,确保无形资产评估客观、公正。
1 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现状
总体而言,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主要表现在:
1.1 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行政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般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单位实物资产账实不符,大量实物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
1.2 实物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目前,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存在着浪费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效率,很少评价资金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导致固定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缺乏共同配置、调剂使用机制。部分单位对办公设备一味求全、求新,部门、科室之间相互攀比,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1.3 对资产疏于维护保养:行政单位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护不及时,致使许多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1.4 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有的行政单位将自己使用的资产诸如房屋、车辆等对外出租,收取一定的租金,用于改善单位的办公条件和职工福利等。有的单位虽然对大宗设备以公开拍卖方式统一处置,但低值易耗品的变卖没有进行有效管理,造成这部分资产出现流失和损失。
2 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客观原因,如行政单位性质特点、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等,更主要的是思想上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2.1 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重部门业务、轻内部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从行政单位管理看,各单位长期以来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健全,而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缺乏,有些单位虽有制度,但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执行或没有很好执行,造成管理效果不理想,使行政单位的实物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2.2 缺乏责任意识:行政单位在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的意识方面比企业薄弱。由于行政机关的经费由财政负担,其性质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存在本质区别。购置的资产直接列支,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计成本,导致行政单位在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方面不能厉行节约,损失浪费严重。
2.3 会计核算与监督不到位
2.3.1 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缺欠。在财务管理规定和会计制度中对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有要求,但不详细、不具体。行政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单位价值500元以上的资产才登记固定资产账,就是说500元以下的资产直接列支,不需登记资产账。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其财务状况及运营效果,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从而引起资产配置不合理、闲置浪费及低效使用等诸多问题。
2.3.2 会计核算不健全,资产清查不及时、不彻底。多数行政单位仅登记总账而不设明细账,外单位调入或接受捐赠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调出或毁损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销账,致使账实严重不符;许多资产的账面价值因历年没有核对调整而无法确定,特别是一些单位的房产长期没有体现其账面价值。
2.4 管资产部门与管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多数行政单位没有设置专职部门或人员具体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导致使用管理职责不清、出租及处置随意、资产流失等问题的产生。
3 加强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对策
行政单位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要优化作业链,使各环节连接合理,高效运转。要制订和完善实物资产的购入、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目前,各单位要在对现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一般性资产全面清查的基础上,落实四项制度:
3.1 登记备案制度。对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要登记固定资产总帐、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要设置一般性资产辅助账,实行备案制。
3.2 责任主体制度。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责任人)要承担相应责任,要按人、按处室设置实物资产使用卡片。实行实物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实物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责任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即:一般人员直接对自己使用的资产负责;处室负责人对本处室所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
(一)判断债转股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是看其能否最大限度恢复企业的市场价值,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如果仅仅把债权转为股权当作一种财务游戏,不进行实质性的企业重组,恐怕大部分企业债转股后不久又会陷入亏损境地。所以为了确保债转股工作的质量,应对拟债转股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分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对不合理资产负债进行调整,在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前景预测,科学设计债转股方案和资产重组方案,把债转股工作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恢复与增强债转股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债转股对银行体制提出的思考及道德风险问题。
债转股的实施自然会重新提出关于分业经营体制和向全能银行体制的思考。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企业进行投资,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进行分业经营,关键是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可靠的“防火墙”,不同的业务之间相互隔开,而现在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可以考虑直接让商业银行自己处理决定债转股的问题,让商业银行部分持有企业的股权,成为企业的股东,从而建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在我国采用以商业银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问题是作为过渡性机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什么动力去积极地进行债转股的努力呢?这就存在着一个道德风险问题。为防范道德风险,在债转股和剥离不良资产工作中,应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强化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对企业债转股方案中是否有效落实银行贷款、有无借机悬空和变相悬空银行贷款的逃废债行为进行监督和防范,否则处理不良贷款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三)有关债转股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所有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在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给予立法支持、政策配套和制度创新非常重要。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外部环境要求最主要的方面是:有相应的立法支持,以确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和具有的权力;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便有效顺利地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还要有制度创新,以改变目前体制和运作不适应不良资产剥离和处置的方面。我国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首先遇到的是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包括金融分业管理政策的限制、投资比例的限制、国有资产处置权限、对外融资规模的限制等等。因此若要资产管理公司高效运营,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特殊的法律框架,赋予其具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双重业务功能,不但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接管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对这些资产进行重组、包装和出售,因此需要有一部适应公司运作的特别法规,对公司的地位性质,收购、管理和处置银行不良贷款业务,以及运用资本市场手段筹资、购并和重组等进行明确规定。此外政府还需在融资、税收、证券发行、境外引资、国际战略投资人准入以及各有关利益主题的组织协调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果相关法律支持不足,投资者的信心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资产管理公司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将步履艰难。
二、债转股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定价问题
(一)如何确定合理的不良债券收购价格。资产管理公司在接受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收购价格问题,收购价格的确定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全价收购,即按债权的原值确定收购的价格。这种方法对优质债券或无风险债权是适用的,但问题是商业银行剥离出的债权均为不良债权,债权能否回收以及能否全额回收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或风险,若对这些风险债权按全价转让则既有悖情理,也难以为收购方所接受。
2.折价收购,即对银行的不良债权按一定的折扣率进行收购。由于各种不良债权的风险程度不同,因此其折价的幅度自然互有差异。所以在实践中,由于折价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双方的经济利益,要对每一类风险债权都公正地确定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折价率常常会遇到一定困难。
3.估价收购,即聘请财政部认可的国内外知名资产评估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理、严密、公正的方法来确定不良债权来的转让价格。同折价转让方式相比,估价收购无疑是一种更合理、更公正的方式,由此确定的转让价格也易于为双方所接受。
(二)债转股定价模式的选择。
资产管理公司在承接银行的不良资产后将其转换为对企业的股权时,如何确定其价值,即所持股份的多少就是所谓的债转股的定价问题,债转股的定价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账面价值定价:账面价值定价法是依据原贷款的账面价值以及预定的现金流入来为股权定价,这是不良贷款所获得的最高定价。这种定价方法在规避一些理论禁区和避免引发人们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等方面比其他方法更具有优势,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式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2.按双方协商价值定价:指代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共同协商股权的定价。这种方法避免了按账面价值定价一刀切的弊端,给予双方较大协商余地,利于协议的达成。
3.按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定价:即由其他注册的社会评估机构出具报告,按照国务院对企业债转股条件的规定,债转股的定价可按照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资产评估机构方法进行。
一、医院有关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改革
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遵守的就是《医院会计制度》。而在我国过去实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是: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计提修购基金——借记“医疗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也就是说,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的计提根本不存在,其账面上的数值反映的永远是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这无疑会产生资产或是成本的虚增。而无论是资产的虚增还是成本的虚增,都会使医院的资产负债表有水分,不能完整准确的反应医院的经营状况,其次资产负债率也不准确,报表使用者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医院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在我国2012年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公立医院在按月提取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借记“待冲基金”科目、“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应该计提的数额,贷记“累计折旧” 科目;而在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时,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减去待处理的固定资产尚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得出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照已提取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相关待冲基金余额,借记 “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样一来,便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趋于正规化和合理化。
二、以往医院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弊端
(一)造成医院报表上净资产的虚增
在我国过去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清理,并不冲减固定基金。期间,除非融资租赁,否则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应相等,即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在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进行账务处理时,采取这种方案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并没有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也就不可以明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从而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造成医院报表上成本的虚增
在从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的计提是由医院收入和结余决定的,而固定资产的价值对其并不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时,许多医院会钻《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的空子——当有大量的资本性支出出现时,便直接从修购基金中列支,有的医院甚至直接将其列入当期成本。随后再根据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可以看出,当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核算时,势必会造成支出的增加,是成本的虚增一种表现形式。
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协调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社会对医院的监督
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修购基金作为一种专用基金,当余额不足时,是不允许再购入固定资产的,是绝对不可以出现负数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又促使众多医院以身犯险,在修购基金无法满足需求时,仍继续购买,只是在账面上不在作出改变。这样一来,明显违背了财务准则的要求,出现了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在新医院会计准则下,取消了对于“修购基金”的账户设置。而是采取了与工业上类似的固定资产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通过“累计折旧”科目进行定期计提折旧。做到账实相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二)有利于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节省资金,创造效益
在旧医院会计准则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许多医院都出现了过度重视固定资产购置、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一种不严格的状态,账户设置不合理、不科学,且对于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控。固定资产的购置呈现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不计提折旧,又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以及过度购置的情况,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新医院会计准则的修改,充分考虑了这一方面,并加以规定和控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购置后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方式,有效的节省了资金,为医院创造效益。
四、对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增加固定资产减值核算
虽然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了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但是有部分的内容可以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可以借鉴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根据账面净值与市价孰低法,确定固定资产的即时价值,并对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这样一来,既可以清晰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医院的经营风险。
(二)对某些小额使用期短的固定资产列入低值易耗品核算
固定资产占医院资产的比例较大,是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重点。固定资产的管理亦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使用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也是极庞大的。管理起来自然有些难度。鉴于这点,可以考虑适当的将使用期短,且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管理起来也方便许多。
在公立医院的《医院会计准则》修改的道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不断的完善和实践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真负责的管理和处置固定资产,不仅可以真实的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和规模,还可以使报表使用人更好的利用报表做出相应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