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6 15:28: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

篇1

中图分类号:F7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一、引言

谈判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国际商务谈判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国际商务谈判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优胜地位,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要赢得优胜地位,除了拥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之外,国际商务谈判也是决定企业国际贸易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知晓国际文化,熟悉跨文化商务谈判技巧的专业人才成为各个商科院校重要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我校学生情况出发,就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试探性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1、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由于人思维模式不一样,交流方式就会有所不同,Robert Kaplan(1966)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在谈判中,准确到位地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是整个谈判良性发展的基础!在跨文化商务谈判口头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中西双方就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尽量简洁、明了,是非表态清楚,谈判时爱争辩,语言具有对抗性,口气断然!而中国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把创造和谐氛围作为谈判的重要手段!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群体的面子或别人的面子,经常使用暧昧的、间接的语言!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绝或反驳,而是迂回曲折陈述自己的见解,尽量避免谈判摩擦!中西两方在谈判中如果口头语言的运用不一致,可能就会导致谈判走向歧途,甚至导致谈判失败!

2、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认为人固然有生物属性,要谋取利益,但也有社会属性,有时也会“舍生取义”,因此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集体要求。而在西方文化中却完全不同。他们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标,尊重个人,奉行能力主义。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方面,中国人偏重于群体秩序中的个人,讲“人伦”;西方人偏重于个人组成的群体,尊“个性”。前者从群体的尊卑秩序讲个人,后者从个人利益讲群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中国人强调“以修身为本”,把“善”放在价值观的首要位置;而西方强调“真”的重要性。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来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双方就一些问题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敏感性和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问题的技能,商务谈判就会出现障碍。

三、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策略

我校是一个地处西安西郊的一所地市级民办三本院校,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太好,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影响,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很少有机会能走出国门,切身了解国外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外国文化,熟悉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技巧成为教师们积极探讨的课题。作者结合《跨文化商务交际》所授课程内容及个人经验,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一些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

1、要树立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在谈判前要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在西方,受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时间价值观是“直线型思维”,即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对所开展的工作有一个计划安排,因此西方商务谈判人员对实质性谈判前的程序谈判要求很高。在我国,受农业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时间价值观更多表现为“环型思维”,即对时间的概念并不要求十分准确,在谈判中对程序谈判要求低。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为跨文化谈判扫清障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结论。因此,谈判人员应该对不同的文化和特征要有基本的了解。在具体的谈判开始之前,应该对谈判对方的背景和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对各个跨文化变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各个细节中把握该文化中对于商务谈判的要求,力求做到与谈判对方和谐沟通,达成一致。

2、了解文化背景,承认包容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对象的行为习惯与他所处的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则是进行商务谈判最基本的对策,也是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要尽量容忍分歧和不稳定!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和宽容,哪怕在极其微小环节上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做到愿意并且有能力做到文化间视角的转换!要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就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要求谈判者对文化差异必须有足够的敏感性!谈判者不仅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且要善于理解对方看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面对语言差异时,我们要合理地运用谈判语言!首先,在谈判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必须采取外向型交流方式,尽量以简单、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就是,非就非,不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其次,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出口成章语句精辟、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能够明显增强双方彼此的好感!在谈判中,你在英国说英语会比说汉语容易交流,外国人来到中国说汉语不仅有利于交流,还会感到很亲切!这样就会缩小心灵上的距离,避免语言的误区,克服文化障碍,促进双方的了解,产生亲切感,容易引起共鸣!另外,在对待时间观念差异时,我们在谈判中要对时间都做精心的安排和计划,注重其办事效率,养成按时赴约的好习惯!任何一个跨文化谈判人员都必须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要尽量避免模式化看待另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当然,跨文化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去适应对方,或者把他方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照搬过来!关键是要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问题!谈判中要做到“知其习性,以引导之”!

3、有效使用模糊语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经常被作为一项技巧和策略用来表明立场、回答问题以及转变或者保持关系。针对谈判内容、条款等,谈判者通常会避免直接做出明确陈述,而会给对方以“似云未云”的感觉。模糊语能提高谈判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解决问题并规避冲突,保持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巧妙、有效地运用模糊语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更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深人了解,并时刻洞悉不同因素的影响,准确把握谈判动向。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有效使用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l)协调不同文化背景下谈判双方的关系;(2)遵循互惠的原则,采用不同模糊语策略;(3)了解文化差异,把握底线。

四、结语

中国已加入WTO,商务英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差异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加紧培养熟悉跨文化知识能帮助谈判参与者分析由东西方思维差异引发的谈判困惑的原因,及时化解僵持的局面,能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商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影响着谈判的进程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不管有多么的复杂,只要我们在谈判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彼此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会谈中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以平等互利原则,把分歧和差异限定在合度的范围内,就定能取得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维波,车丽娟.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白远.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 军事礼仪 商务礼仪 差异性

商务礼仪,就其学理层面而言,可被界定为商务人员在其商务交往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 根据商务礼仪的定义,笔者认为军事礼仪可被认为是军事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进行社会交往时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通过对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的差异性分析为实现二者有机转换提供理论依据。

一、差异性原因分析

礼仪背景方面。军事礼仪旨在强化部队这一集体内部的等级意识,从而提升礼仪客体的权威性。商务礼仪则不尽相同,其主要通过“律己之规”表现对礼仪主体的尊重。

礼仪主体方面。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军事礼仪的主体大部分按照军衔等级的高低次序,通常情况下由军衔低者扮演。商务礼仪的主体则一般由主人或邀约方扮演。

礼仪客体方面。礼仪的客体,又称礼仪的对象,他指的是礼仪的承受者与指向者。军事礼仪的客体大部分有军衔等级较高者扮演。商务礼仪的客体则由客人一方或受邀约一方扮演。

礼仪的社会环境方面。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军事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定格于等级森严、军纪严明的武装部队,强制性特征明显。商务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则定位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社会,自主性特征突出。

二、差异性内容分析(礼仪媒体分析)

(一)等级次序的不同

1.方位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强调“以左为尊”原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处于礼仪客体的右侧的原则,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尊重。在军事礼仪中,由于其政治性特征明显,则采用“以右为尊”的准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保持处于礼仪客体的左侧,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服从。

2.先后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在对职务相同时二者进行排序之时会考虑到礼仪客体的年龄、资历等要素。甚至有时处于理解需求,按照姓名笔画数或姓氏首字母进行排序。军事礼仪则略有不同,在对职务等级相同的礼仪客体进行排序之时,第一要素,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衔高低,军衔高者优先。第二要素,军衔相同时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职待遇等级,待遇较高者优先。第三要素,礼仪客体军衔与军职待遇等级相同时,按礼仪客体是否有立功经历进行排序,立功者优先。其中,曾荣获一等功者优先,二等功者其次,三等功者次之。若所立功等级一致,则按立功次数进行排序,立功次数多者优先。第四要素,立功经历相同时,按参军时间(军龄)排序,军龄长者优先。第五要素,若礼仪客体军龄相同,则以是否参与过重大活动如战争或内卫活动,参与者优先。

(二)礼貌用语不同

总体上将军事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较商务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要显得更加简单与硬朗。

1.问候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打招呼时多使用“您好、你好”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进行问候时多使用“报告,首长好”等词语。

2.回复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意志的回复多使用“好的,我明白了”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的回复仅使用“是,明白”这一类表示服从的词语。

3.词语长度、风格不同。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通常较为委婉的表达对礼仪客体的较为不利的消息,或通过华丽的辞藻修饰对礼仪客体的赞美。军事礼仪中则大为不同,礼仪主体通常较为直接的表达主要意思。如:报告,我是A,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报告完毕!而且,军事礼仪当中很少通过形容词的连缀表达赞美,通常上级对于下级的赞美只是“非常好,做得不错”这里富有极简主义色彩的词语。

(三)社交礼仪不同

1.社交风格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关系以一种互相尊重的观念为原则,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风格。军事礼仪中则主导一种严明的等级关系,下级对于上级绝对的服从,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

2.问候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表示友好的方式通常以握手礼为主,作为礼仪媒体的握手动作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倘若实行西方商务礼仪,男女双方行贴面礼之时,动作也是同时发生。且节奏较为缓慢,通过舒缓的节奏使人礼仪主体倍感放松。军事礼仪中则略有不同,礼仪主体一定要先于礼仪客体行军礼,礼仪客体待礼仪主体将礼仪动作实施完毕后进行回礼,具有短暂的时间间隔。另一方面,军事礼仪中的礼仪动作讲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3.通讯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通讯讲究完备的程序与体系;在通话时间方面,工作上的事情出于礼貌的需要,应指定在工作期间进行通话;通话内容方面则强求通过语言的修饰使得礼仪客体感受到备受尊敬的感觉;在通话结束时,处于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相互尊重,可能再互相谦让中挂下电话。军事礼仪中,通讯本身所具备的程序与体系并不复杂,过多的精力被投放在通话内容的保密工作上;通话内容方面,则要求用尽量简单清晰的语言将问题的要点概括明白;在时间方面,工作上的问题是要24小时与上级联系,但切记拨打办公室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尽可能的等待礼仪客体先挂断电话。

4.着装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当中,在正规场合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西装(或套装)、佩戴领带(胸针)、佩戴手表(首饰);在进餐过程当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正装;无论男士还是女士可以通过服装的颜色搭配不同颜色的皮鞋(高跟鞋)或领带、领结(项链)。军事礼仪当中,在会议场合要求礼仪主体必须穿着军装,佩戴军功章、军龄牌、肩章、臂章、名牌等军装配饰,但是礼仪主体禁止佩戴首饰如造型夸张的手表、戒指等;在进餐过程当中,礼仪主体需穿着作训服用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只能穿着黑色皮鞋,并佩戴深蓝色领带。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修身风格的西装或套装,

5.餐饮礼仪的不同。从上菜顺序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汤菜、主食”的顺序进行上菜。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军事礼仪当中更加倾向于“主食、汤菜、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的上菜顺序。从座次安排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主宾最高位的原则进行座次安排。但是在军事礼仪当中,座次的安排更加倾向于按照军衔等级的不同进行排位。在男女的座次排位方面,商务礼仪当中讲究“女士优先”原则和“男女搭配原则”,在夫妻的座次安排上多采用“家庭式”的座次,即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座次。军事礼仪中,“军嫂”具有绝对最高位次,“女性军属”具有第二最高位次,当有多名军嫂时要以“军嫂团体”为单位进行座次的安排。“军嫂团体”内部按照其丈夫的等级序列进行排位。当“军嫂团体”整体到达部队探亲时,该部队的最高领导(政委或部队指战员)需要列席作陪,将尊重献给伟大的军人的妻子。上述现象在边防部队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结语

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并无正误与优劣之分,二者仅是特定礼仪环境下所实现的礼仪内容。从礼仪的主体、客体、环境方面分析了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以礼仪媒体为主要视角从等级次序、社交礼仪、仪态礼仪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差异性。分析差异性的初衷在于实现二者的有机转换,尤其是处于企业文化亟需“强文化”引领之际。大型企业军事化管理的趋势已经逐渐清晰,如此而言,礼仪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也许即将拉开改革的大幕,商务礼仪军事化或许会成为一个热点的礼仪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5-20+24.

[2] 张瑾俏.论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合理利用[J].青年文学家,2013.23:214+216.

[3] 王文丽.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195-196.

篇3

一、文化差异与商务英语翻译的关联

商务贸易交易一切活动的产生和促就是由于贸易双方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完成的,除了国家发展、企业实力、经济状况、信誉等方面,各国各民族问的文化也是必须了解的一项。商务英语用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业贸易交易往来中,是非常重要的商业语言,也是跨语言和文化的国际交际语言,因而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特别高。商务英语有机结合了各国之间的语言、文化以及贸易往来,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和了解各国文化底蕴,要尽量规避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翻译上的误会和理解障碍,要凸显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和友好性,为商务贸易交易活动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标志和展现形式,体现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魅力。但由于历史使命不同,发展历程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出现了或多或少差异,这一点商务英语翻译的大量案列可以充分证明。好比说日期的表现形式,在中文中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作,而在英语中的写作顺序是月,日,年。再举一例,中文和英语在语法机构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文的句子当中,句子结构相对而言较为完善,但层次相就较弱,一般不使用连接手法。而在英语句子中则恰好相反,结构上也更为严谨,同时层次也更加清晰,因而想要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必须整句通读,因为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当中,英语的词汇所要表达的含义会有所不同,如果单个词汇翻译再整合是非常不专业和严谨的,这样会大大降低翻译的精准度,有可能还会出现与原文真实意义相背离的情况,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

三、如何降低或避免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一)充分理解商务英语词汇含义

从本质上来看,商业英语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语言信息准确无误的转换成另一种文化语言信息,因而想要把商务英语翻译这项艰巨的工作做到尽量完美,就必须充分理解商务英语词汇的含义,包括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以及不同语境下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完成这一点,就需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在这个差异中尽量寻求两者的契合点,进而从契合点突破,进而降低或彻底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对商务英语翻译的造成的影响,精准无误的将语义、文义传达给合作的对方,这里称为“等值传递”,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信息传递缺失和不准确的现象发生,这也对我们商业英语翻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提高自身跨文化翻译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商务英语翻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翻译技巧的熟练掌握和灵活把控。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某些实际情况下,有较多的词汇无法直接进行翻译和转换,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根据当下的实际语境,及时采用适合的翻译技巧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这样翻译工作才能保证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需要掌握以下四种翻译技巧。

首先直译或直译加注释法,它能够在词义原文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清晰的同时,还能够保留其表达的风格,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等值转换翻译技巧,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其次意译法,它是针对文化差异针对性提出的一项翻译技巧,是指在暂时忽略原文字面上的意义,转而选择与原文意义最为相近的一个词汇,进而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再次是音译法,此类翻译技巧多数用于产品品牌的翻译中,根据原本词汇的读音在保证译音精简又好听的情况下直接翻译过来,比如说法国护肤品牌Fernando,音译过来就是赫娜朵,非常直观、好听,也与原文读音相似。最后意译音译结合法,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结合了原文语义和读音。因此,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语境,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灵活地切换不同的翻译技巧,以达到最佳翻译状态。

(三)深刻了解文化背景差异

篇4

在国际营销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等。众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何谓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它包括价值观、伦理观、宗教、艺术、生活习惯等。文化是人们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特征。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各种不同的文化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组织、政府、家庭等,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物本能,反映了人类应付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共同需要。而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个性,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种种因素决定了个性的存在,个性的差异就形成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它给营销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多的障碍,理解文化差异是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必要前提。

二、文化是影响国际营销的重要因素

1、文化渗透于国际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文化因素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对营销活动的正常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营销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价格的制定、营销渠道的确定到促销都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特点。如果文化因素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失效,甚至对双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造成不利的影响。

2、国际营销人员本身的营销活动也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将新的元素带入东道国的文化中去,比如倡导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既是在适应文化也是在推动文化的发展。日本的汽车厂商以注重产品营销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研究而著称。日本的汽车制造厂商通常在欧洲、日本、北美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设计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的日本车几乎百分之百是由欧洲人自己设计的,这样的车型无疑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日本这方面很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应对文化差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困难的。因为每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人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它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营销人员还普遍缺乏文化差异的概念,习惯于用自己的文化观看待事物,按照在本国的文化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国际营销,这极大的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地位。因此,必须重视对文化因素的分析。

三、对文化差异的分析――在哪些方面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存在

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各国间文化的巨大差异,由于文化差异的复杂性,很难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文化的差异性:

1、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最能显示文化差异的了,它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实质和价值观。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时要了解语言文字的差异。向顾客介绍产品以及了解顾客的需求时都要用顾客所熟悉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选择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语言文字,避免使用有敌意和禁忌的语言。比如,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孔雀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产品广告文字的使用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广告促销要求翻译成当地的语言文字,这恰恰是两种文化的沟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著名外国企业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在进入中国市场确定中文牌子时下了很大一番工夫,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包装既要精美、大方,也要符合国外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差异,不可一厢情愿地按照国内的喜好去设计产品和包装。举颜色为例,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对颜色的看法有所不同。比如,在日本绿色被认为是不祥的象征。英国人也厌恶绿色,因为他们以橄榄绿作为裹尸布的颜色。不过许多国家都喜欢绿色,特别是居住在沙漠里的阿拉伯人视绿色为生命,把它当做美好的象征,用于国旗上。对于黑色,不少国家和民族都用作为丧服的颜色,因为黑色显得严肃、庄重,穿黑色丧服可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敬。蒙古人却对黑色异常厌恶,把黑色视为不祥之兆,认为它意味着不幸、贫穷等。俄罗斯人也忌讳黑色,有些人连黑猫也讨厌。

3、商业惯例。特定的文化形成了特定的商业习惯,因此不同国家的商业习惯也都各具特色。商业习惯主要包括社交礼仪、交际方式、时间观念,等等。等级地位和等级国家的政府官员打交道的通用教训就是,表达适度的尊敬和顺从是很重要的。这个建议对欧洲人、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在与具有西方殖民统治历史国家的高级官员谈判时尤为重要。部分西方人的不经意的行为极其容易冒犯南亚和东南亚的政府官员。不经意间的非正式社交礼仪会被认为是对人的尊重。在酷热的季节,穿套装、系领带传送一种积极尊重的信号,并且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一直穿着夹克暗示着非常重视。

4、身体接触。身体接触的差异性足以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例如,美国人特别爱拍别人肩膀和后背,抓人的肘部,而这使大部分英国人感到不高兴。相反,拉丁美洲人常因为势利、冷漠的美国佬在身体接触上不够而对他们抱怨。商业领域里的人之间的握手是身体接触当中最普遍的形式。大部分欧洲人每次相见时握手,当他们再见时再握一次。北美人握手不如欧洲人那样频繁,但比大多数亚洲人握得更有力。商务礼节、着装习惯、对对方的称呼、馈赠的礼品都会因文化而有所差异。

四、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有两种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文化适应策略与积极主动的文化策略。具体在选择策略时,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和东道国的文化特点而定。

1、文化适应。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文化背景,适应其文化。文化适应就是不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宗教、禁忌相冲突,是满足东道国消费者需求进行有效的国际营销的必要的前提条件。首先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尊重东道国的文化。理解文化差异是开展国际营销的必要条件。只有了解东道国和母国的文化差异,才可能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其次,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把文化差异理解成一种优势而非劣势,充分利用新的文化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也可以采用本土化和文化相容策略。

一是本土化策略。因为企业的人员对东道国的了解是有限的,当地的人员更加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禁忌、市场环境以及法律规章和政府政策,而且容易和当地的消费者达成共识。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时应尽量雇佣一些当地人员,也可以选用一些曾在东道国留学或工作过的本国人,这样更有利于在当地开展市场、站稳脚跟。虽然这种策略容易接近当地市场,但是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冲击原有的文化。

二是文化相容策略。尽管在母国文化各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如果这两种文化并不相互排斥,可以让两类不同的文化相互补充,以母文化补充东道国文化的单一性。通常比较常用的做法是尽量模糊文化冲突,保存文化中比较平淡的部分。但如果两种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就要尽量注意规避“敏感问题”,尽量适应当地的文化,避免冲突。

篇5

1.引言

市场细分是企业实施差异化营销的基础,一般地,市场细分多采用人口统计变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消费者不仅关心产品使用价值,更关心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变成某种象征的一种载体,消费逐渐变成了符号消费。基于此,区分消费者不仅从经济角度分析,更应该从文化视角考察,以文化差异区隔消费者,实施文化营销。

2.消费者需求差异性是文化与购买力各自作用的结果

营销学中需求等于“购买欲望+购买力”。购买欲望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动机、愿望和要求,基于人类维持发展生命而产生,是因消费者心理“缺乏”而体现的出意向、愿望,是人的一种天生属性。购买欲望决定于消费者的需要和购买产品的预期利益。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内外环境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消费者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形成需要的这种指向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心理“缺乏”的满足内容与方式决定于现实生活中能提供什么,人们不会超越现实而寻求心理“缺乏”的满足。②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缺乏”的满足受制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作用于消费者,使消费者形成偏好。

文化差异性一般表现为利益观的差异、价值核心的差异、对待传统习俗的态度的差异和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等,导致人们思想、认知、情感、信仰、行为等各不相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文化差异性对需求的作用表现为:①需求内容(即满足需要的内容)上的差异。满足同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其指向是不一样的,偏好也不一样。②消费文化的差异。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影响其购买决策因素、购物的目的、消费方式、对品牌的要求、购物选择习惯等各不相同。③消费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影响认知需求,影响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搜寻行为和产品替代方案的评估,影响购买行为。

因此,分析市场,一方面要考察消费者的购买力,另一方面要考察消费者的文化背景。综合考虑购买力因素与文化因素,科学进行市场细分,准确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合适的文化营销策略。

3.文化差异细分市场的标准选择

文化差异性也以理解为文化的多样性。从民族、国家或地区看,文化差异性主要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等客观因素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外来文化的影响等。从社会个体角度看,文化差异性除了其本身文化背景外,还源于教育、社会身份(或角色)等因素。

文化差异对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消费者;文化差异决定人们思维方式,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文化差异通过这种直接与间接的作用,使消费者具有明显差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也使作为社会人的消费者因社会身份、社会阶层不同等而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以消费者价值观、社会身份、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差异性为依据细分市场,能够更好地全面满足消费者物质和文化需求。

3.1价值观细分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其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观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系统。德国哲学家斯普朗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提出了六种类型的价值取向: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据此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用于测量和研究价值观。下面是六种价值观取向的人的特点。

①经济型。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具有务实的特点,追求财富,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②理论型。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得高于一切,具有智慧、兴趣,求知欲强,富于幻想,重视用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去寻求真理。

③审美型。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追求世界的形式与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

④社会型。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热心权利、影响和声望,喜欢支配和控制他人。

⑤宗教型。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最高的价值是统一和整体,相信神语和命运,寻求把自己与宇宙联系起来。

⑥政治型。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得最有价值。

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行为取向和需求,可以依据价值观的类型将市场分为不同的子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

3.2社会身份细分

身份就是个体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标识、社会属性及其社会位置。中国是个讲究身份的国度,国人总是带有身份制的行为倾向,或者要做的行为与这种身份制不符、有冲突时,行为主体会产生心理不适,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身份为重。身份不但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核心要素,甚至也成为人生价值观的主导因素。

身份情结影响不同身份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心理角度看,产品逐渐成为一种符号,符号消费与消费者身份构建和社会认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人们在购买某件具有符号意义的商品时,购买者将物品的使用价值已经看得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件物品能给他带来的现实与社会意义。同样身份的消费者需求具有相似性,不同身份的消费者,需求具有差异性。

中国古代社会身份制度主要体现在君权、父权和夫权上。社会变迁,身份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身份可分为户籍身份、劳动人事档案身份、单位身份、职业身份等。

①户籍身份。即依据户籍所在地进行划分,包括城乡居民。城镇又分为大、中、小城市,农村人口根据工作地分为留守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等。

②劳动人事档案身份。干部和工人,其中干部分为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非公务员),行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

③单位身份。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同性质企业等。

④职业身份。包括自由职业者和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般人员等。

3.3社会阶层细分

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由于在职业、收入、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支出模式上的差异、休闲活动上的差异、信息接收和处理上的差异、购物方式上的差异等。

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十六大以来中央文献中在分层问题上使用的是高、中、低收入者的概念。陆学艺教授等将改革以来的社会分化表述为阶级、阶层的分化,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对于市场上的现有产品和品牌,消费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它们归入适合或不适合哪一阶层的人消费。当然,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处于某一社会阶层的消费者会试图模仿或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因此,依据社会阶层进行市场细分后,在具体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该考虑这种情况。

3.4生活方式细分

从消费者行为视角分析,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资料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等内容,即人们花费时间和金钱的类型,它通常反映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活方式不但具有最终的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往往对某一生活方式的特定形式发生直接影响。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社会制度,则规定着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类型。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政治法律、思想意识、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也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具体特征。人们的具体劳动条件、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家庭结构、人际关系、教育程度、闲暇时间占有量、住宅和社会服务等条件的差别,使同一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阶层、职业群体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形成明显的差异性。

对生活方式可从多种角度作类型学分析。①按主体的层面不同可划分为社会、群体和个人三大类型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是该社会全体成员生活模式的总体特征。群体生活方式包括各阶层、各民族、各职业集团,以至家庭生活方式等庞大体系。某一社会、群体、个人生活方式是该社会中生活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表现形态。②按生活方式的不同领域,可划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宗教生活方式等。③按不同的社区,可分为城市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两大类。④按时代特征,可分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传统社会生活方式。

4.结束语

市场细分的关键在于细分标准的确定。文化的要素很多,基于文化差异细分市场相应地也有很多可选择的标准。但是从影响消费者需求差异性及细分的可行性角度看,价值观、社会身份、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当然,四个可选择的标准本身也包括很多内容,细分市场时应结合企业营销战略及营销内容的需要,确定最佳的细分标准组合。

基金项目:武汉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业文化研究所项目。

参考文献:

1.余妍,中国社会中的符号消费与社会身份建构――基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符号消费研究〔J〕,海外英语,2011(5)。

2.王立平,身份――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3.阳翼,“生活方式”研究综述:一个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8)。

4.李春玲,中国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的新趋势〔J〕,科学社会主义,2004(1)。

篇6

1.风俗习惯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渗透着“尊卑贵贱”的儒家思想,这种文化观念与民族风俗使中国人较英语国家更为保守,“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孩子起名时要忌讳,不可与父母重字,可以随便问人年龄等等。而这种文化风俗在英语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英语中没有名字忌讳现象,而在英语国家进行寒暄打招呼时,是特别忌讳问人年龄的,这是极大的不尊重。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双方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使商务英语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民俗习惯的差异性。2.颜色文化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与英语国家在对颜色的理解与运用上也不尽相同,这就是颜色文化差异。例如,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中国词语“红白喜事”中的“白”是什么意思看,于是他们在翻译时往往意译为“dingsandfuneral”,即婚礼和丧礼。相比之下,外国人在办喜事时往往穿上圣洁的婚纱,此时的“白”代表着纯洁、圣洁,与中国就大相径庭了。再如,在汉语中“黑black”是邪恶的,但在英语表达中“intheblack”寓意盈利。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应注重颜色文化的差异性。3.物质基础的差异。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物质生活基础较西方国家低下,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们崇尚心理,人们敬天、敬地,敬神,以期改变已有生活状态。中国的多神崇拜思想使其“以虎为神,以龙为神”,“dragon”在中国有“吉祥”“高贵”“神圣”的文化意义,但在西方“龙”是“邪恶”“凶狠”的象征。当然由于物质基础与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含蓄隐忍,而西方国家则更加大胆开放。中国人对一些不雅现象要避讳,或用稍微文雅的词代替,而英语国家在表达上则会直接呈现,毫不隐晦。另外,除了物质基础差异之外,还有心理特征差异,数字文化差异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二、基于文化差异的商务英语翻译有效策略

篇7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的高度普及,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增强,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然,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和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导致相互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的差异,这就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产生。英语翻译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中的一种共通语言。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也大量包含了理论知识和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以及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差异,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方面,在掌握国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对外翻译,准确切合的找准语汇和词语,那么就会很好处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交流、沟通的顺畅。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

1.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会导致翻译上的很大差异。“龙”,在中华文化中是天子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备受瞩目,代表职高神圣的帝王形象,象征着吉祥,比如有“真龙天子”、“龙投大海,虎奔高山”的说法。在西方则决然不同,龙成了邪恶的化身,在某些西方国家还有“泼妇’的意思。从这些就可以看出由不同地域文化导致的差异,单在龙字的翻译上就要特别注意,否则会引起沟通交流的不和谐局面。另外比较突出的,在西方,“13”是不祥的数字,原因是在圣经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因此在西方人看来,“13”就尽量避免,就如同中国“4”字的忌讳一样,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说法,而“8”就是“发”,这个数字就非常吉利,被大家所争抢,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听见,某个带“8”字的车牌,电话号等吉利号为众人高价哄抢。但是像这样的做法在西方却没有,他们的仪式观念里没有这样的说法。

2.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不同语言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语言有着自身的词汇和语汇体系,同时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英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做Chinglish,中式英语。我睡得很好,我们经常会翻译到,I slept very well,这就是明显的中式英语;地道的英语说法是I had a good sleep.汉语口语习惯使用动词时,地道英语口语更习惯使用少数动词加名词。

3.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中外国家文化交流受到了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的差异,这就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产生。他们在颜色的认知上相同,但是感觉会有所不同或者是大相径庭。比如说,“红色”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在英语国家视为残暴、不吉利,红色象征着流血。中国传统结婚时要穿红色衣服。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剪彩,就是剪红色的彩带。“红利”、“红包”等带红字的词儿都是大吉大利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红则完全没有此类意思,反而恰恰相反,是不吉利的象征。而“白色”在中国是不吉利的象征,只是会在人去世的时候,才会现白;在西方结婚的礼服婚纱就是纯洁的白色,白色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纯洁美好之意。

4.心理特点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的心理特点呈现不同,在西方人们忌讳被问到收入和年龄,特别是女性被问到年龄会是件十分反感的事情,在我国人们的日常谈论都会涉及这样的问题,放的很开。这样的差异在商务交往和商务翻译中必须要重视,以免沟通失误。所以,在从事商务英语翻译或商务活动都需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词汇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差异,在这个基础降低商务交往中的失误,获得最大化效益。

二、了解文化差异,找到解决对策

英语翻译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中的一种共通语言。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它不仅包括语言符号的转换,更包含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差异,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准确切合的找准语汇和词语,较好处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奈达先生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达到交流、沟通的顺畅,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

1.中英文词语理解要够深入,不能只浮在表层,要深入内涵,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领悟词语的含义后要进行恰如其分的修饰后译出。

2.翻译追求原汁原味,体现文化的表达,这就需要了解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文化差异的形成是长期积淀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这就需要翻译者找到双方文化的契合,从这个切合点人手,降到最低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失误。

3.丰富自身文化涵养和文化常识。文化是长期的积淀,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文化包含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也反应了社会属性。文化特性决定翻译不能直接翻译,需要不断丰富自身文化涵养和文化常识,更好的解决跨文化商务翻译出现的问题。

4.正确掌握和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翻译是对两种不同文化间进行的传播,但是不同于简单的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它产生了文化换码。所以在对外翻译过程中正确掌握和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真正冲破跨文化翻译的冲突。

三、总结

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它不仅包括语言符号的转换,更包含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差异,在掌握国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对外翻译,准确切合的找准语汇和词语,达到交流、沟通的顺畅。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分公司。由于跨国公司中涉及到多个国家,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所以企业要采用跨文化差异的管理模式来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跨国公司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一个平台。所以,只有一套完善的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才能将两个国家的文化融合起来,才能使得跨国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首先将简要地叙述一下何为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其次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例,着重地分析一下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分为七种模式:本土化模式、母公司文化移植模式、文化嫁接模式、文化融合模式、文化渗透模式、文化差异规避模式和借助第三方文化模式。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同的核心概念,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碰撞,使得国与国之间能够友好的合作,以达到共赢。现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的国家十分重视对跨文化差异管理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针对如何解决企业内部的文化差异,南希・爱德勒提出了以下三种管理策略:

一是凌越。凌越就是将企业内的一种文化视为主文化,不管有任何决策都要以此文化为主。此种策略虽然在短时间内就能有所成效,但容易使企业内部产生冲突。

二是折衷。此策略是各文化之间相互妥协和退让,忽略差异,。其优点是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但不足之处是潜在的威胁较大。

三是融合。融合就是不同文化之间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制约,最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此策略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还具有两种文化的长处和优势。

二、跨文化差异管理的应用

(一)跨文化差异管理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在一些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成本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挑选外籍雇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联想公司,在收购IBM电脑业务之前,联想内部的高层管理层都为本土化的人才。在收购了IBM之后,联想一方面想留住IBM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派内部的人员去管理IBM以加强控制权。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因文化的差异而造成人才的冲突。此时实行跨文化差异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以上冲突。跨文化差异管理就是在了解了两国雇员的文化背景之后,根据不同雇员的需求而建立一套新型的管理人才的机制。在选择管理人员时,不考虑国籍,而是择优任用。这样既减少和避免了人才的冲突,又能使公司的人才得到充分地利用。

(二)跨文化差异管理在激励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员工较为重视集体的荣誉,而外国员工重视个人的利益,看重按劳分配。中外合资企业在激励管理上存在着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冲突。如果实行中国式的激励机制,那么外方员工会认为自己的贡献于收入不成正比;若实行西方式的激励机制,中国员工则体验不到集体荣誉而没有集体归属感。长此以往,企业内部一定会出现矛盾,进而会失去一方员工的信任。所以实行跨文化差异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国家的员工实行不同的激励机制是很必要的。

(三)跨文化差异管理在交际管理中的应用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因为语言的不同使得员工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这种障碍不管是在基层员工还是在高层管理人员中都普遍存在。如果因沟通障碍而导致两个人的工作交接效率,那么整个部门之间都会出现协调障碍。这些障碍轻则使工作效率降低,重则严重影响公司的声誉和业务量。所以,企业应为为员工搭造一个共通的语言平台,使得员工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达到跨文化差异管理的目的。

此外,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在公司的计划、决策管理和组织与监测管理方面都已被广泛应用,并且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管是在哪方面的管理,其模式的内涵是一样的,就是在尊重各国文化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各国员工的需求,实现各国的文化沟通和交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各国之间交流往来的逐渐频繁和加强,跨国公司的数量也在进一步的增加。作为管理人员,要深知一套完善的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这一背景下,对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跨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的广泛和全面。

参考文献:

[1] 李松媛,王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以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04).

篇9

国际商务英语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涵盖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等。国际商务英语的研究对象是在有关特定语言环境下使用专门用途英语。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与商务英语翻译

国际商业活动使生活在不同文化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频繁接触。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需要在交流时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作为全球商务语言,英语以它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而著称,导致英语以多种形式存在并具有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国际商务翻译人员要特别注意本国文化与异国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文化信息差异,尽量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曾指出:“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等值。”他指出,“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国际商务英语涵盖面广,涉及众多不同领域,翻译标准有其特殊性。由于文体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语义信息对等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最基本层面的对等。原文的文化信息与译文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深层面的对等,因此十分隐形。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扭曲常常发生。

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分析

综合来看,一般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因素:地理位置、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全世界每年有多达4万种产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传到美国)。这些产品中大约85%都失败了。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失败要么是忽视文化差异,要么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所造成的。国际商务英语翻译者需要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好文化上的差异。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原文中的文化信息有时很难翻译到译入语中去。因而,等值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文化差异会引起几种不对应的情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翻译工作者常常感觉到跟不上步伐。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国运动系列商品Nike,本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因此商标Nike能使英语国家的人联想到胜利和吉祥。但若按音译为“奈姬”或是“娜基”之类,中国消费者便会十分费解,不知其意。模仿其音节,并考虑运动服装应该具有经久耐磨的特点,译成“耐克”,既有坚固耐穿的含义,又包含了克敌之含义。虽然如此,Nike 所蕴涵的西方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人那样想起Nike 女神,翻译中的文化信息被丢失。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成功把首位中国太空人杨利伟送入太空,使中国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可以送人上太空的国家。也许,人们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这一新里程, 在英语词汇中, 便将“太空”的汉语拼音“taikong”与前两个单词的同一后缀“ - naut”组合成复合词taikongnaut。

三、国际商务英语文化差异的翻译处理

在两种语言文化对比过程中,必须在翻译中对文化差异进行合理调整。原文指称对象似乎毫无意义,原文指称对象可能引起读者误解,译入语“语义过载”而让读者费解。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使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对应的词语,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应语,出现词语空缺。三资企业、精神文明等汉语词语在英语中意义空缺,其文化负载最重,翻译时须进行文化调整。汉英词语的指称意义翻译一般有四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和意译结合法。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直译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法,当译入语有多个同义词时,译者要进行优选。如: 中国服装“七匹狼”根据西方文化译成7-wolves ,便能够契合西方人的理念,受到人们的欢迎。有时,为了保持原文符号意义的完整,译者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通过直译加注的方法,既对词语的指称意义做了说明,又巧妙地保持了原文的语言风格,传递了相似的文化信息。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意译法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常用的方法,它保留了原名的特点和形式。意译可分为两种: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音译法是指用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言的发音以便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的翻译方法。著名的范例如美国的Cocacola,它被译成“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响亮,又使人―听便知是饮料商标。

音译商标字母的组合应按照英文的特点,译文要书写连贯,朗朗上口,形意协和,在音似的基础上灵活翻译。如“鄂尔多斯”羊毛衫的原英文商标Eerduosi就是纯粹的汉语拼音,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向外商讨教,改译为Er2dos注册,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英国等地。同样,我们可否建议将四川的“沱牌”酒商标Tuopai 改译为Tobuy ,将“三笑”牙膏商标San xiao 改译成Trismile?不过,使用音译时要特别注意词的语用意义,别为一时方便而犯忌或闹笑话。音译和意译结合是指在英译中既保留原文的发音又能体现原文的指称意义,以谐音又谐意的方式达到功能相似。

总之,商务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契合实际,整体把握,才能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Hatim B: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篇10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16-01

随着企业的跨国经营不断的发展,商务活动也在不断的增加,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人员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能够准确地翻译商务用语,对于一个企业顺利地进行商务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各国的文化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掌握翻译中的技巧,在交流中准确翻译,促进商务活动的进展。

一、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

(一)中西方文化的属性不同

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而西方国家属于科学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人伦,轻物质;价值取向以人文道德为主;重意会,轻言传,重综合,轻个别,主张群体主义,强调天地人和,主张统一性。”而科学文化的特点是“重物质,轻人伦,价值观是以利益为主,重个人,轻综合,主张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并且强调人与大自然是分开的,相互独立的”。

(二)对事物认识的文化不同

dragon(龙)在我们国家是一种神圣的象征,是一种吉祥物,但在西方国家却是一种邪恶的象征,在一些西方的国家还有“泼妇”的意思。因此,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商务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掌握不同意思的词语,在适当的时候用其他的语句替代,避免造成误会,影响业务往来。例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直接翻译成英语是White Elephant,这样的翻译没错,但在西方中的White Elephant却是“不但没用处,反而会增添麻烦的东西”之意,若在西方国家翻译“白象”牌电池时翻译成White Elephant,销量定是上不去,这时,可以考虑用一种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量的动物lion来代替,将“白象”译成Brown Lion。这样意思表达清楚了,消费者也不会对此有误解。

(三)地理位置的影响

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不同,方位方向也不同,在英语中的表达也不一样,比如“Zephyr”在我国是“西风”的意思,而在英国,由于英国在大西洋的东边,西风是从大西洋吹来的,英国人认为“Zephyr”表示温暖和煦的意思,代表了英国特有的文化特点,而英国人用“Zephyr”作为汽车的商标。中国从古代就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国人认为东风有送温暖的意思,因此,我国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就用“东风”作为商标,却不用“西风”,这就是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的影响。

(四)民族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英国主要信仰基督教,文化也都受《圣经》的影响,对英国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国人民却是信仰佛教,佛教文化在我国发扬光大,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这样两国的文化在思维上、习惯上、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就要特别注意。

二、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它不仅包括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涉及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各国通过商务英语的翻译,传递彼此之间的文化信息,进行历史文化的交流,促进国际文化的发展。翻译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格式,不一定按照原文翻译,商务英语就需要充分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的交流习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准确的翻译,不同的国家采取相应的翻译,从而使商务活动顺利进行,避免发生误会。

(一)对英语的词语要充分掌握,理解透彻

需要翻译的原文要准确理解,把原文的意思理解清楚,要深层认识、了解主要讲的什么意思,不要只看表面意思,原文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翻译人员做到理解其思想内容,能够根据各国的文化差异,做到相应的翻译,能够做到灵活转换,将原文的深层含义翻译出来。也要根据语境,翻译词语,必须要做到专业,尤其是汉语的语气、语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或是不同的语气,代表的意思就不同,照文翻译就有可能导致使用者不得其意。例如:We shall give you a special discount on an order exceeding 10000 pieces.如果订货超过一万件,我方将给予你公司一个特别回扣。

(二)掌握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翻译包括传播者、传播渠道及被传播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普通的传播相比,此操纵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以达到两种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的一致。近年来,翻译理论和技巧是翻译界研究的重点,对于翻译来说,用翻译理论和技巧来武装自己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三、结语

总之,应该熟练地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的文化差异,掌握各国的语言特点,充分地理解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掌握英语的语句,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才能够做到准确、恰当,以促进国际活动的顺利发展。

篇11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即所谓的知己知彼。为了做到知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谈判双方可能有的各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对方接受的等。业务谈判是双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谈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判中,不仅要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对协议的期望,更要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沟通障碍

在谈判时要明确目标,善于变通,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双方是否有沟通障碍,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某些词语和肢体语言上的误解;虽然知道,却没有准确地理解对方所提供信息内容;虽然理解,却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要注意克服沟通障碍。谈判的截止日期、分心、情绪压力、责任、文化认知背景都会让谈判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依赖自己的文化惯性思维。对于这些诱因的理解能够帮助谈判者对待跨国谈判的文化因素。

(三)掌握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

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不同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在东西方商务谈判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等,往往被很多人忽略,而常常正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商务谈判活动的成败。在进行谈判时,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无论对手所处的文化环境看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或无法理解甚至荒谬,谈判时都应该彼此尊重。在正确谈判意识指导下,涉外谈判者必须掌握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灵活应变,对症下药,使国际商务谈判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忠兴.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园,尹庆双.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