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景区旅游规划案例

景区旅游规划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7 10:11: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景区旅游规划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景区旅游规划案例

篇1

1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1.1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

与自然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简单地说,此类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它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非自然风光或其他因素。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重要的特性,即主题性,原真性,垄断性与不可再生性。

1.2文化遗产类景区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鉴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其对于游客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特殊要求,首先,文化遗产类景区有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定时期的人类真实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文化,因而,其主要吸引的游客是希望了解这段史实的人。是以“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来的人。游客如若抱有“文化”以外其他更强的期望,恐怕是要败兴而归。此外,这个“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游客有一定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适当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游客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收获更多,从而有更高的满意度。最后,文化遗产类景区所展示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物、建筑及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将不可修复。这种不可再生性,也要求游客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尽量不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2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游客管理的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小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但结合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游客的特殊要求,在现实的经营中,许多企业在游客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无法达到这两个预期目的。

2.1旺季游客量过大,景区资源破坏严重

众所周知,旅游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客流量有差异也极为正常。但是当控制不好这个差异度,尤其是当旺季游客量过大而超过景区承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景区、游客及社区居民三方利益受损的局面。

客流量能带给景区丰厚的利益,但是如果超过了景区负荷,所造成的损失就不是经济利益所能衡量的了。因为一旦这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将无法恢复原样,也许可以适当地修补,但是无论使用多么高超的技艺,其修补后的产物也再不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仿制品”,何况如敦煌壁画这样的文物,一经践踏,恐怕任谁也无力回天。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景区自身,进一步说,损害的是整个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此外,过大的客流量也给游客自身和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不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与其周围的其他游客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旅游团队活动带来的视线遮挡、声音干扰以及人员拥挤很可能影响另一个团队的活动和体验。而如果游客密度太大,这种影响则会更加负面。最后,社区居民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此也会因为过多的游客,受到较大干扰。游客量的增大意味着外来者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带来的是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从而更多不合作等负而声音传来,这也同样制约了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展示解说形式单调,体验性活动缺乏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文化”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因此游客游览的重点是对其“文化”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解读,而现在的大多数文化遗产类景区,其展示形式仅限于文字,机械乏味。导游员讲解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感知。

在游客体验方面,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类景区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现阶段,除了参观景区、拍照、购买工艺品以及用餐之外。游客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别的体验活动中,由于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拍照和参观,而非参与由景区组织的活动,景区文物古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大佛”的脚被游人“抱”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景区没有做好保护工作以外,游客的注意力太过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过少的体验项目,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游客游览过后除了照片收获甚少,文化遗产类景区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2.3对游客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我国的很多景区,不仅指文化遗产类景区,都试图在游客行为上加以约束,以减少其对于景区资源的破坏。然而,这种游客行为管理却收效甚微。游客说明,公告牌等常常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游人在游览之前不会仔细阅读这类字数繁多的规则。然后在景区内部,“严禁”“罚款”的警示字样总是充斥着各个角落,这类语言刻板生硬,容易让游客产生反感。更有景区本身开发规划不利,缺少公共厕所和垃圾筒,又疏于清洁工作、垃圾满地,却反过来要求游客注意卫生,其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所述的强硬的管束方式和糟糕的景区氛围,使游客的行为更加难以控制,景区环境岌岌可危。

3对策分析

3.1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

客流量管理是游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控制将对之后的游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旺季的客流量过大对文化遗产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笔者认为,针对文化遗产类景区游客量的管理应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

第一,重视游客在进入旅游地前的管理,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一些事前调节客流量的方法,包括:调节景区淡旺季促销力度,合理定位目标市场,充分应用价格杠杆,积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信息,与旅行社及其他旅游中介机构紧密合作等,景区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尽量调控淡旺季客流,以减小旺季游客对文化遗产及社区居民的冲击,同时宽松适度的景区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游客自身的满意度。

第二,做好游客到达旅游地后的“治理”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事前管理对于游客量的调节有时并不尽如人意,仍会有过多游客到来,当游客到达景区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笔者把这部分工作分为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和之后两部分。首先,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经营者可以在其进入方式上做文章,如游客必须乘坐专用旅游车进入景区等,当然这种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文化遗产类景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量设定限额是必要的,同时,在景区外增建餐饮愉乐设施对于游客的排队管理和景区创收都有较好的作用,其次,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管理工作则对于景区的规划布局有较高的要求,单行道的设置,游览规则的表述,路标、垃圾筒及公共厕所的设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景区内还应更加注重对于游客体验项目的规划,以此转移游客的注意力,这个问题将在本部分的第二个标题下详细讨论。

综上,出于减少文化遗产承受的压力,降低游客间相互干扰度及其对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经营者应尤其重视景区游客量的调节,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打“组合拳”,只有将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本来脆弱的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才有可能达到细水长流式地发展。

3.2增加游客体验项目的力度,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景点展现、解说中

游客体验管理应受到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尤其重视,一直以来,景区的经营者一直忙于做景区美化等表面工作,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游客的深入感知,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主打的是“文化牌”,然而,迄今为止,游客在景区的文化体验除了参观、照相以外,再进一步的恐怕也只有餐饮和购物,而许多餐饮和购物项目价格虚高使游客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达到游客体验的目的。

要使游客真正深入感知景区文化,需要对景区内现有餐饮、购物项目做进一步调整。经营者应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于餐饮、购物的内容、价格及服务进行合理定位,这样即有助于深入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有助于景区创收。此外,除了改良现有体验项目,还应该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大量增加新的游客体验项目,如手工艺品制作等,使游客深入其中,提高景区的愉乐性。增加体验项目的力度。除了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之外,还能转移其注意力,游客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活动中,也就客观上减小了文物、建筑群或遗址的客流量,进而减少其所承受的压力,有助于资源的保护。

篇2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为景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景区管理人员。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且进行景区实训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特点,注意把握教学难易程度。

一、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涉及市场营销、规划、生态等领域的知识,牵涉的面较广。旅游景区实训围绕景区管理课程展开,这就使景区管理实训有多个知识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知识体系包括旅游景区行业动态、景区规划知识、景区市场营销知识、景区游客管理知识、景区安全管理知识、景区环境管理知识、数据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2.能力目标。以围绕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进行实训设计。景区实训课程教学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包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景区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和根据要求提出景区设计的具体方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进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的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素质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景区、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景区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外,实训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设置的实训课程教学项目需要学生用系统、缜密的思维方法才能解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另外,景区管理本身注重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目时注意遵循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二、景区管理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1.景区规划。景区规划课程涉及地理、经济、生态等领域,其理论、方法较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高职院校规划方面的师资缺乏,景区规划课程一般未纳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但景区规划课程中的内容与景区管理课程中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游客管理、景区产品类型等方面的内容直接相关。鉴于以上原因和景区规划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景区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实训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论过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但应把握好实训的难度,引导学生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以规划文本作为蓝本,给学生教授景区规划的内容和分析景区规划的成功之处等。景区规划实训中的子项目根据景区规划的顺序进行安排:一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方法;二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环境构成的要素和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三是景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学生了解景区空间划分的意义,掌握景区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模式;四是景区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功能区项目设计的原则,各种项目的要求,并根据所给的功能区的主题、功能设计出景区项目;五是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合理线路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

2.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学会使用SPSS统计软件。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周边的景区(建议学生选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作为调查的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授课教师讲授学生问卷调查的步骤和设计问卷的方法及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授课教师对问卷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所制作问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在景区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教师以学生所收回的调查问卷为例教授学生使用SPSS17数据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统计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学生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该实训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市场调查和分析市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游客行为管理。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和景区引导游客行为的方法。这项任务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游客不文明行为给景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同时反省自己游览景区时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4.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选取就近的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场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景区内存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另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森林公园内寻找景区内遵循“减量原则、再用原则和循环原则”进行生态设计的项目。

5.景区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程序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景区安全管理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通过实地考察找出景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作成PPT进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排除景区安全隐患的措施。另外,在实训实验室设置景区情境,由学生演练处理景区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6.景区行业动态。邀请景区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座谈,为学生提供与业内权威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是订单式讲座。授课教师建议专家讲授的内容包含学生上课时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如景区经营模式问题。同时,专家介绍现阶段景区发展现状,包括景区规模、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以及现阶段景区经营存在的问题。专家座谈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

7.园林知识。要求学生能认识一定数量的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对园林中铺地、花坛、花镜、绿篱等有一定的认知。

三、景区管理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为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对各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授课景区游客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景区管理游客的方法、景区安全管理的措施。为某景区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等。

2.角色扮演法。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和角色,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处理景区安全事故时,授课教师设计一位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遭到抢劫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警察、歹徒等角色,处理该安全事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景区实训课程教学中可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景区分区时,以某一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分区的目的、方法等。

4.专家座谈法。邀请景区行业的专家来跟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一个跟景区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给学生授课后,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请专家解答。经过专家的剖析,同学们以前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专家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为同学们破解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

5.实地考察法。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在景区内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认识景区内的铺地、树木、花卉、绿篱、花坛、花镜、驳岸等园林景观要素;要求学生在景区实地考察景区解说系统、道路设计、功能分区等。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

四、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

在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认知、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景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在实训室内进行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直接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零距离就业,需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在真实岗位上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学生参与景区规划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接待部门等部门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岗位安排实行学生与景区双向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注意将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景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旺季。

五、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1.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参与景区规划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景区管理实践工作经历,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应注重景区管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方式包括将教师派往景区挂职锻炼、让教师参加景区管理培训班、参与景区规划。

2.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景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训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将景区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条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惠,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景区内挂职锻炼,积累景区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授课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景区课程教学安排的不足,为构建合理的景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供依据。另外,也可以请景区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景区课程设计,使景区课程更贴近景区用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端海.浅析校外实训基地对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2).

篇3

一、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

“中小型景区”相对于“大型景区”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小型景区”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对其范围界定存在模糊性,研究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对其明确的概念界定必不可少。

(一)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

建设部1999年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区按照用地规模大小进行了划分:小型风景区面积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范围在21-100km2,大型风景区范围包括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一般面积在500 km2以上。王星在《中小型景区的旅游体验营销探析――以四川安县寻龙山为例》一文中参考风景区面积标准界定“中小型景区”,大型风景区一般指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中小型风景区一般指县市级风景区,其面积小、资源单一、产品单一。这一划分标准将旅游景区完全等同于风景名胜区,从概念定义上大大缩小了旅游景区的内涵。

胡红梅在《试论中小型景区的创新发展》中结合国家A级景区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为大型景区、1A、2A、3A级和一些新开发、未定级的景区为中小型景区。这一划分标准同样存在问题,国家A级景区评定是综合交通、游览、旅游安全、购物、卫生、经营管理、邮电、资源环境保护、市场吸引力及旅游资源吸引力等方面因素而评定,其划分标准与资源吸引力及景区各项设施的完善程度息息相关,仅以资源吸引力低、各项设施不完善定义“中小型景区”不够全面。

曹伟在《小规模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将“小规模景区”定义为:那些投资规模在一千万以下,年接待游客三十万人次以下,特别包括那些个人投资新开发的景区。对于这一划分标准,景区投资和游客量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无从统计,且各地对于中小型景区的信息收集未必完善。同样,这一评定标准也存在缺陷。

赵小远等在《洛阳市小型景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定义:大型景区指国家级和省级的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几百平方公里,设施完善,游客接待量较多;小型景区规模小、服务设施落后、游客接待量低;中型景区介于二者之间。这一划分标准同样泛泛而谈,对于中小型景区定义存在模糊性。

综上所述,“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仍然不能明确。本文在吸收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参照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前人对大小型风景区的面积划分,“中小型旅游景区”主要指那些面积在20km2以下的县市级旅游景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范围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其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旅游区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时,为了更加形象的定义中小型旅游景区,摆脱单一的面积评定法的局限性,具体从其资源、开发属性、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综合界定其内涵。从资源方面看,“中小型旅游景区”内部资源相对单一,类型有限,且其中并不涉及国家规定要求保护的重点资源类型,如湿地、重要地质景观、重点森林片区等;从开发属性看,这类景区一般以个人投资为主,开发资金相对有限,对项目规划期限、可操作性要求较高;从景区内部环境来看,景区内一般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知名度低、发展历史短或是新开发景区。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规划”即对未来事务发展的预测、谋划,卢云亭(1991)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未来状况的设想,或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吴必虎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某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它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控的作用”。马勇、李玺(2006)提出:“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综合学者前期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规划即对旅游系统进行的规划,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特色,对规划区土地、资源、景观、人力、资金等进行的优化配置。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即以中小型景区内旅游系统各组成部分为规划对象,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景观进行详细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有效因素,通过详细具体的规划设计吸引游客,推动景区发展。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市场实践

在当前规划市场上,面对中小型景区的规划要求,分别编制三层次规划显得费时费力,规划成果的实用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一些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就中小型景区规划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编制一个“1+1的复合型”规划,即“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规+近期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形式,满足甲方一步到位的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这一规划编制体系在保证规划内容尽可能完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是对当前规划编制的一种创新,但这一编制形式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编制主要依照于《旅游规划通则》,其中规定“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言外之意,一般而言,旅游区规划需要分三步:编制总规、控规、修规三项规划,而且相互之间是上下统属、前后递进的关系。小型景区可以不编总规,直接编制下一阶段规划,但没有总规的方向指导,控规和修规的可靠性便会受到质疑,若规划方向不恰当,控规和修规的编制将毫无意义。反观现实规划案例,复合型规划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三项规划中选取其中两项进行编制,另一项编制内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造成规划内容的不完善,从而影响规划效果,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整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编制形式,探索一种更加全面的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体系,推动《通则》要求完善,是符合当前规划市场实践与理论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要求

从中小型景区特征来看,其规划面临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局面。简单在于规划区范围较小,区域内资源本底相对简单,决定了这类型景区规划是一个“小”规划,这就要求规划编制要“小”而“精”,以较少的组织配备完成规划编制,尽可能减少各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其复杂性就在于这类型景区对规划成果要求较高,规划内容建设周期较短,规划成果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从这一层面来讲,规划内容就要更多的侧重于修建性详细规划。

同时,按照原有通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据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二)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四)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五)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六)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型景区规划不仅要符合一般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要求,对规划编制思想、基本原则、编制手段、技术人员等严格控制,同时要结合中小型景区特色进行规划编制,从规划内容、规划形式等方面探索更加符合其要求的规划编制体系。

四、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创新研究

结合《通则》规划要求与当前市场上出现的编制创新形式,本文提出“三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编制体系应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并不是单纯的将原有三项规划内容拿过来合在一个规划中,也不是完全背离原有规划编制体系,否定原有规划另起炉灶,而是在综合原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情况,立足更加实际的指导景区开发建设这一中心,对原有三项规划进行横、纵两方面整合。横向整合“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编制体系于一体,纵向对原有三项规划体系中的各自内容有所取舍,适度整合,创新规划编制体系,形成一项综合性规划,将三项规划内容集合于一项规划中。“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的提出主要针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融合规划要求的刚性约束与规划内容的弹性需求,达到规划与设计、发展与建设的双向需求。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主体的一致性

在“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体系中,整个项目从前期的规划定位、方向构思、规划布局到确定各地块技术控制指标以及具体项目景观设计,均由一家规划编制单位完成,这就避免了原有三项规划中由不同单位编制完成时造成的规划理念不一致、思路衔接问题等矛盾,能够很好的保证上下位规划之间的对接,同时又能大量节省规划时间,保证规划的实效性。

(二)规划形式的整合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在形式上整合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编制过程,将原有规划过程中需要重复进行的资源调查、方向讨论在一个规划过程中完成;将各规划结果评审以中期专家论证的形式予以承接;将原有三项规划中各自的文本、图件、附件及说明书的规划成果统一整合于一项规划成果,在规划形式上实现三项规划的整合。

(三)规划内容的全面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从内容上涵盖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精髓,汲取总规、控规、修规中主要内容,将一些重复、不具有可操作性、空洞化的规划要求省去,在包含总规的空间布局、控规建设控制的基础上,以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进行编制,规划内容全面,实践操作性更强。

(四)规划成果的实用性

“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整合后,规划成果更加全面且准确,委托方能够迅速理清规划方向、规划主体与重点项目,短时间内完成规划编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景区开发建设中,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成果实用价值更高。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提出,对于整合当前市场上各类规划编制形式,形成一项对中小型景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编制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将三项规划编制集中于一体,大大避免了一个规划项目分属于不同编制单位时产生的项目理解、规划构思与项目认知方面的差异;“三规合一”综合性规划能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实需求统一协调规划内容,保持规划思路的完整性,有效组织规划编制。同时,“三规合一”旅游规划融合总规、控规、修规于一体,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在一项规划中实现了方向引导、建设控制与重点项目设计的统一,规划形式更加简洁,规划成本更低,规划可操作性更高。这一新型编制体系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通则》相关标准有重要意义。

篇4

Rural tourist camp Exploitation of self-driving——self-driving tour in the forest camp as an example Pocun

Miao K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of self-driving tour, a new bright spot around tourism, rural self-driving tour camps gradually into the spotlight. In the case of the current rural development self-driving tour camp construction is not yet mature, learn, learn from foreign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imperativ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country, rural self-driving tour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 road.

【Key words】Self-driving tourist camp;Development

自驾车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旅游方式,以自由、灵活、个性化等突出特点被旅游者接受和喜爱。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兴起,自驾车旅游营地也应运而生。

笔者在读研期间参与了“松潘县川主寺镇林坡村藏式风情自驾游体验区概念规划”。在此期间对自驾车旅游营地国内外的相关开发模式和案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期从中找到一种较成功且较合适的开发模式。

1. 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模式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而言,主要有四种开发模式:

1.1 独立开发。

(1)营地产品在选址建设中,不依托与任何既有景区,而选择尚未开发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良又有足够项目用地的地点进行营地建设。

案例:台湾嘉义县松田岗四星级休闲露营农场。

(2)松田岗露营农场把东南亚风情作为自己的特色,整体园区的生态打造也是强调东南亚风情,所以种植了大量的棕榈科植物。平常除了供游客欣赏之外,这里还和很多中小学校、大学院校建立植物科普课堂合作。 露营地内拥有专门的房车露营区域,停放着从国外进口的房车,供游客体验居住,里面电视、冰箱、浴厕一应俱全,非常适合想在郊外露营过夜,却又不习惯睡帐篷的人,当然也可以特地来体验一下睡房车的感觉。松田岗休闲露营农庄可说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露营农庄,不管是园区的植物生态展示,东南亚风格的景观,适合台湾人口味的美食,特色娱乐节目,多样的住宿方式,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感觉。

1.2 依托既有景区开发。

(1)营地多依托于既有景区进行营地产品开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景区内部设立营地,即在景区内部划分特定区域进行设施配套,提供营地服务产品;二是在景区周边设立营地,单独配套营地设施。

(2)案例: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露营区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的露营区已经颇具规模,借助黄石公园的天然景观,和公园内完善的公路系统、公共设施,使得这里成为露营者的露营必选地。黄石公园有完善的公路系统,其中八个环形状公路经过公园主要景点。步行道路有1600公里之多。园内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旅社、露营地、食品店、商店、餐馆、诊所、加油站等。公园可以进行钓鱼、划船、漂流、滑雪,野生动物观赏、地址考场,徒步健身等活动。

1.3 依托旅游城镇开发。

(1)旅游城镇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镇,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与保障,是旅游者集散地和旅游设施的集中地。营地在城镇内或是城镇周围形成布局,还可兼而发展旅游地产。

(2)案例:台中县新社乡村型小路露营地。

新社花海:素有“中部阳明山”美誉的新社乡,拥有独特的河阶台地自然景观,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成为国人休闲踏青的好去处。农委会为推动中部地区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乃利用农地空闲期间,于新社大南河阶台地种苗改良繁殖场第二农场规划50公顷的田园花海。壮阔的花海景观衬托美丽的山川景致,营造出足以媲美日本富良野的美丽大地风景,让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民众,再也不必远赴日本就可以尽情赏花。小路露营地位于台中新社,日文意为秘密基地。营地地处双翠湖峡湾,环境清爽舒适且地点处于山中隐密之处,因此以隐喻秘密基地,命名为“小路”。天空湛蓝纯净,风轻。阳光穿越悠然的山颠垂落的灿烂金线映照着这片营地,暖意十足。小路邻近居民稀少,形成了最自然的景观与丰富的生态环境,是喜爱大自然的游客最佳停留之地,游客可以在这里充分放松身心。 营地虽然不大,但是草地柔软,随处可驻扎帐篷,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游客更能感受到自由的气氛。

表1 四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

1.4 依托节庆式旅游项目开发。

(1)营地的建设较为随机性,依托节庆活动,开阔一块已有场地,或活动内部场地,进行营地建设,如节日、庆典等。

(2)案例:张北草原音乐节。

张北草原音乐节一直是热爱音乐、喜欢自驾游驴友们的最佳选择。音乐节主办方规划出可容纳1000台车的汽车露营区,让自驾的朋友们可以将帐篷扎在爱车的旁边,享受草原最自然最美妙的音乐。

1.5 四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见表1)。

2. 在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中的运用

2.1 项目现状(见图1、图2、图3、图4)。

2.2 区位条件。

(1)松潘县位于阿坝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成都至松潘西环线336公里,东环线600公里,沿途风光旖旎。成兰高速机铁路开通后,交通将更为便利。

(2)林坡村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东南,县道120一侧,与世界自然遗产黄龙相邻,是西环线至黄龙的必经之路。距县城23公里,距九黄机场18公里。

(3)旅游资源:

松潘县位于九环线的西环线上,县域自然景观复杂多样、门类齐全、品味极高。有以黄龙风景名胜区、牟尼沟为首的自然风光;以“毛尔盖会议”革命遗址和“沙窝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松州古城为核心的大唐传统文化和藏羌回多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

(4)宗教文化:

松潘境内藏族属安多藏族,信仰苯教。

安多藏族饮食习惯与卫藏、康藏藏族没有较大差异,均以青稞酒、酥油茶、糌粑、牛羊肉为传统饮食。安多藏族的服饰更为富丽,冬季藏袍以丝绢为面料,毡帽以裘皮为主,颜色多为绿、金、黄及红色。安多藏族节日可分为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主要民俗节日有藏历新年、赛马会、祭山神节、德朵节、扎崇节。节日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历五、六月,恰逢旅游旺季。

当地藏民住宅建筑外墙多采用赭红色、泥黄色、青灰色与白色,住宅一层布局通常厨房、卧室在前,牛棚在后,具有人畜共院、采光通风差、旅游景观少的缺点。

安多藏族信仰苯教,苯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对及其周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林坡寺是松潘境内五大苯教寺庙之一,历史悠久,是游客体验苯教宗教文化的理想场所。

(5)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客源量大。B.林坡村既可以依托于九寨沟、黄龙景区进行开发建设自驾车旅游营地,也可以依托川主寺镇。C.宗教文化是当地最大旅游资源亮点,宜大力打造,吸引游客前往。

(6)SWOT分析(见表2)。

根据营地建设条件分析和SWOT分析,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开发模式宜选择依托既有景区开发与依托旅游城镇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2.3 项目定位。

依托九寨沟、黄龙景区和川主寺镇以及该村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特点,以全面实现生态立村、产业富民为目标,通过依托既有景区开发与依托旅游城镇相结合的自驾车旅游营地模式,在现状民居及道路的基础上,建造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自驾车旅游营地,同时塑造生态景观怡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藏家风情民俗生态体验区。

表2 SWOT分析

2.4 项目开发。

(1)根据林坡村居民聚居点分为两片,山林面积广大的现状条件,在保护生态环境本底的前提下,将露营登山等活动布置在广阔的山林区域。结合藏民聚居点,形成以景观核心区为中心,自驾游览接待区为龙头,露营区及登山区为两翼的分散放射状布局结构。

(2)根据所依托景区、城镇的产品特色及所面对的目标客源市场消费特征,开设8个不同功能区。营地各功能区之间通过营地内部交通系统予以联通。

(3)自驾游览接待区:

用于接待游客,包括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登记、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等。根据《汽车自驾游基地标准》,经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过全国汽车自驾游管理办公室的考核,达到全国汽车自驾游管理办公室规定的要求。自驾游览接待区有专职负责咨询和接待的人员,游客问询和来电能得到及时、热情、满意的解答(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总平面图见图5、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功能分区图见图6)。

(4)露营服务区:

为露营登山活动提供汽车及帐篷租赁、购物、救援医疗、沐浴等服务。为露营区提供电及天然气,营区用水应通过建高位水池解决。

(5)景观核心区:

结合谷地及流水规划中心景观带,为游客与藏民提供集会、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平措德吉广场是景观核心区的核心点。

(6)藏家风情体验区:

可让游客体验藏式饮食、建筑、服饰、风俗习惯。部分游客可选择在藏民家中住宿就餐,可接待游客的藏家户数大概为15户。

(7)牧草养殖区:

主要种植高寒草甸草地及高寒灌丛草地。牧草养殖区为藏民放牧或种植牧草的场所,须严格保护。

(8)宗教文化参观区:

以林坡寺为核心,为游客提供体验苯教文化的场所。

(9)露营区:分为汽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和混合露营区。

汽车露营区分为房车露营区及普通自驾车露营区,区域内以生态渗水地砖铺地,可防止烧烤野餐等活动造成火灾。房车露营区可保障游客的私密性,适宜于游客长期停留,易于辨识。普通自驾车露营区建设费用低廉,遇旅游旺季可灵活调整车间间距,游客也可自由选择空间搭帐篷。帐篷露营区规划在地势较为平整,排水良好的区域,一般2-3顶帐篷集中布置。

帐篷露营区区域内设置以生态渗水地砖铺地的停车场地,每隔1000m规划简易服务性建构筑物,内有公厕、垃圾桶、水电等设施。营地与外界规划有生态植物围墙,与外界有明显界限。

混合露营区布置于林坡寺西北处较平坦区,内为生态草场,交通便利,离林坡牧民居住点较近,可进行少量帐篷露营或汽车露营。

(10)登山区:

分为丛林野趣区、山林体验区和登高望远区。其中丛林野趣区可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如真人CS、攀岩等;山林体验区可开展森林探险活动,登高望远区可开展徒步登山、骑马等活动。

3. 结语

(1)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模式多样,且组合形式多样,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开发模式是一个关键。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不可能在所有条件都较为成熟,没有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有条件的乡村,可在政府主导下启动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资,让政府逐步从主导变为监督与指导。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一般不宜采取独立开发模式,因为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太大,风险较大,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宜采用依托于既有景区开发模式和依托于城镇开发模式。

(2)受限于研究条件,无法进行大规模实地调研,仅能通过对网络等渠道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对各地自驾车旅游营地情况缺乏总体把握,这导致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实证研究中对营地开发的产品、开发的时间序列缺乏更详尽、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致云,杨效忠,卢松,叶舒娟,《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旅游论坛,2009年2月.

[2] 林福煜,《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3] 张波,《国内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月.

[4] 赵鹏,李享,刘磊,《旅行社与汽车俱乐部经营自驾车旅游的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

[5] 吴娲,《论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技术与市场,2007年3月.

[6] 张晓燕,《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7] 吴巧新,《长江三角洲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8] 崔祝南,董志文,《国内主要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运营状况研究》,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

[9] 许靖涛,《“魅力网”概念下的景区边缘旅游服务型城镇规划方法探讨》,硕士学位论文.

篇5

《中关村》:在发展“三山五园”旅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朱万峰:“三山五园”当然应该好好地发展旅游,因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那就要热情接受游客的瞻仰和感知、体会,传承文化精髓。但是“三山五园”的规划更应该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历史文化积淀是旅游开发的灵魂。一定要把握好适度原则,要有严格的规范和立法,不要因为旅游项目的进入而破坏“三山五园”原有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在对“三山五园”景区规划时,要划分历史文化保护核心区、缓冲区、游览区、接待区等。在开发旅游的全过程中,从总体规划时就应根据资源状况,进行科学估算载客能力,建设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使之体现人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永久和谐。

《中关村》:对于提升“三山五园”的现代旅游价值,您有什么创意?

朱万峰:“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亮起来、活起来”,“创意点亮旅游”是这几年我对国内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议。

一是用创意再现辉煌。“三山五园”,从当代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好好利用海淀区的人才优势,积极依靠科技力量、创意的魅力,来丰富“三山五园”的内涵,用创意再现“三山五园”往昔的辉煌等。

二是强化旅游休闲功能。“三山五园”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且生态及文化资源禀赋非常高,是疲惫的城市人休闲生活的向往。如何利用这个优势提升“三山五园”的现代旅游价值,建议可以考虑完善两种业态:慢生活综合体和养生旅游综合体。

慢生活综合体:慢生活是现代人们生理心理最重要的一种需求,讲究慢饮慢食、慢步慢游、慢声细语等,“慢生活综合体”就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打造相应慢生活业态,作为城市休闲配套。“三山五园慢生活综合体”就是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营造国内典型的慢生活街区、慢文化园区、慢旅游景区等。

养生旅游综合体:以养生养老服务为核心,体现“三山五园”的生态养生与“文化绿肺”养生理念的和谐统一。满足旅游者康体、乐活、智慧、快乐的全面要求,配套居住、餐饮、娱乐、度假、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据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人,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所认知的疗养概念,而是要创造适用于大部分亚健康人群的一种养生理念。“三山五园养生旅游综合体”主要突出“山水养身、文化养神”的高品质养生养老休闲方式。

《中关村》:现在各种旅游文化节很热,但是缺乏新意,您认为香山红叶节的效果如何?有哪些改善之处?

朱万峰:“香山红叶”的确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自1989年开始举办香山红叶节,今年是第24届。据我所知,每届的红叶节,除了观赏红叶,还推出登山比赛、文艺演出、写诗作画、音乐茶座等各种类型的活动,以及插花艺术作品展、果实盆景展和奇石艺术展等。可谓活动多样,丰富了游赏内容,充实了旅游过程。但是,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品牌国际化问题。虽然香山红叶节已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也是北京市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但与国际性知名度较高的节庆活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西班牙的奔牛节、日本的樱花节、青岛的啤酒节等,这主要是从国际化意识与节庆产品创意上下功夫。

二是拉长节庆产业链问题。创意一定的长效产品,调节淡旺季旅游市场的需求,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对“香山红叶”要分重点的阐释“香山”与“红叶”关系,以“红叶为媒”传递四季香山的品牌内涵。

《中关村》:在“三山五园”中,除了香山、颐和园、圆明园名气较大,其他几处文化景区(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应该如何提升知名度?

朱万峰:的确,游客对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景区知晓不多,从营销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傍名牌”,进行“三山五园”的打包整合营销。

《中关村》:结合您以往策划过的经典案例,“三山五园”应该如何打包整合营销?

朱万峰:国内旅游市场“傍名牌”打包营销的成功案例很多,例如,一句“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毗邻的“太极湖景区”短时间就火了;开封“清明上河园”与周边“天波杨府”等几个小景区打包升了5A,带活了小景区旅游发展;“张家界”带出了“袁家界”;“西湖”延伸了“瘦西湖”等等。

“三山五园”的整体打包策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只是提一些建议。

首先,强调“整合品牌”,完善“三山五园”品牌体系(例如有共同的LOGO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品牌营销体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品牌营销,在市场中打出“三山五园”品牌的号召力,树立来北京必游“三山五园”的习惯意识。

其次,“整合产品”,规划“三山五园”旅游产品,推出“三山五园”精品旅游线路,设计“三山五园”粘连度比较高的旅游项目,不游完“三山五园”就找不到答案,给游客留下想像空间,留下一些遗憾。

再次,“整合营销”,成立“三山五园”旅游营销联盟,定期举办“三山五园”皇家旅游节、论坛等节庆活动。同时,“三山五园”虽然资源类型相似,但也要推出各自的特色产品,针对需求市场,达到互补合作的效果。也可以尝试推广“三山五园”旅游年卡等。

篇6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自驾游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而交通条件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1]。因此,旅游交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公共假期或旅游旺季,由相应城市通往景区的市区道路会出现短期的、严重的交通拥堵及混乱现象。而在平时,相应城市的道路交通设施完全能够满通需求,并不需要为了短期的旅游交通需求而扩大道路设施的规模。因此,如果能根据旅游景区所在城市的道路特征来加强和改善交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网设施,对城市的旅游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旅游交通的特征

1.1短期的、大流量的交通集中现象

由于大部分人都选择在“端午”、“中秋”、“国庆”等法定假期出行旅游,并且,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开车进行自驾游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必然造成在相同的一段时间内,大量的车辆涌向旅游景区,从而在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上形成大规模集中的车流量,引起交通拥挤,甚至交通堵塞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属于短期的,往往会伴随着假期的结束而结束。因此,在平时非假期时间段中,旅游景区所在区域内道路的交通流量较少,甚至会远远低于所在城市中一般道路的交通流量。这是旅游交通中最为重要的特征。

1.2旅游出行交通以游览为目的,以方便、舒适、安全为前提

旅游出行以游览为目的,这与平时以工作、上学为目的的出行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而是要求有较畅通的行驶道路及清晰的行驶路径;旅游途中方便、舒适、安全,尽量减少交通冲突点及刹车、停车的次数,并且沿途最好景色优美、视野开阔,以使游客旅途中心情舒畅。

1.3旅游交通流向的基本确定性

由于大部分游客对旅游景区所在城市的大致方位是知情的,因此,旅游交通流向基本是确定的。若旅游景区是在市区内部,则旅游交通流向基本是由市区外部向市区内部的旅游景区集聚或由市区内部的旅游景区向市区外部扩散;若旅游景区是在市区外部,则旅游交通流向基本是由市区内部向市区外部的旅游景区聚集聚或由市区外部的旅游景区向市区内部扩散。

1.4旅游交通流向的潮汐性

旅游交通在一天当中上午和下午时段主要的交通流向变化十分显著。上午十二点以前,交通流向多为由市区内部或市区外部向旅游景区聚集;而下午两点以后,由于游客游览的结束,交通流向与上午正好相反,主要是由旅游景区向市区内部或市区外部分散[2]。

2旅游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2.1交通分离、控制及疏导原则

把道路上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以行人与车辆,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进行分离。如快慢车道划线分道,设置专用道路等。

从时间上、方向上、区域上、道路功能上来对交通量进行控制和调节。如设置单行线,路线的限时、限车种通行等。

对不同交通性质的车辆进行引导限制。如公共交通优先,开辟过境线路,引导过境交通避开旅游景区等。

2.2交通路线引导原则

对于旅游目的地不同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合理引导。如设置标志牌,引导旅游车辆避开商业区等车流及人流密集区,并行驶在路况较好的道路,以快速准确地到达旅游景区,减少在道路上的滞留时间。

3旅游交通组织的路线引导方法

旅游景区所在位置一般可分为市区内部旅游景区和市域内的市区外部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对于市区内部旅游景区而言,旅游车辆应尽量选择交通状况良好的道路行驶,并避开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对于市域内的市区外部旅游景区而言,旅游车辆应尽快驶向通往景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以减少在市区道路上的滞留时间。因此,在旅游交通组织中,通过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及设置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为旅游车辆提供准确、便捷的行驶路线信息,以减少旅游车辆对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交通影响,这是目前所常用的也是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3.1行驶路线确定方法

旅游交通路线选择的原则为路径较短、路况较好、尽量避开车流量及人流量较大的道路。

具体的旅游交通行驶路线需按照如下几个标准进行确定:

(1)在有多条道路可通往景区的情况下,选择道路等级较高的道路;

(2)选择道路交叉口较少的道路;

(3)选择日常道路高峰小时饱和度较低的道路;

(4)选择日常道路行驶平均车速较高的道路。

3.2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可将旅游景区按知名度分列为A、B、C三类[3]。具体划分方式为:

A类:5A和4A级景区;

B类:3A和2A级景区;

C类:1A级景区。

其中,A类景区为世界知名或全国知名,B类景区为周边省市及全省知名,C类景区为本地区知名[4]。

(1)A类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范围

由于A类景区为世界知名或全国知名,吸引的游客中海外及全国各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而其对景区所在城市道路的熟悉度较低,因此,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范围应较大,具体设置范围为:

市区内部旅游景区,从干线公路入城口、城市快速干道的出口或出口处附近的交叉路口开始设置,并在行驶路线的各转向处设置,在距景区最近的交叉口或500m处截止设置。

市域内的市区外部旅游景区,从市区内部到通往旅游景区的干线公路出城口的各主要道路开始设置,并在行驶路线的各转向处设置,在距景区最近的交叉口或500m处截止设置。

(2)B类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范围

由于B类景区为周边省市及全省知名,吸引的游客中周边省市及本省游客所占比例较大,而其对景区所在城市道路的熟悉度略低,因此,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范围应略大,具体设置范围为:

市区内部旅游景区,在距旅游景区最近的和次近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处或在3km以内的范围开始设置,并在行驶路线的各转向处设置,在距景区最近的交叉口或500m处截止设置。

市域内的市区外部旅游景区,在通往旅游景区的干线公路的出城口处及距入口处最近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开始设置,并在行驶路线的各转向处设置,在距景区最近的交叉口或500m处截止设置。

(3)C类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范围

由于C类景区为周边省市及全省知名,吸引的游客中本地区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大,而其对景区所在城市道路的熟悉度较高,因此,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范围可较小,具体设置范围为:

只在距旅游景区最近的主要道路交叉口或500m处设置。

此外,在各交叉口设置旅游交通指引标志时,具体应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并靠近旅游景区的地方,以便于从交叉口各进口的游客能够清楚地看到旅游交通指路标志。

4旅游交通组织案例――以宝鸡市为例

宝鸡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名胜古迹众多,如法门寺、中华石鼓园、炎帝陵等旅游胜地,还具有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如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峰峡森林公园等。因此,在节假日期间,会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到达宝鸡进行观光旅游,而随着目前自驾游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在节假日期间,市区中的外地车数量猛增的现象。尤其是在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上,造成了交通拥堵及交通秩序混乱。而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秩序混乱主要是因为外地旅游车辆对市区及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不熟悉,产生了外地车辆在市区道路乱行并且在决策交叉口附近行驶较慢甚至停车寻找路线等现象。

目前,较为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从旅游交通组织的角度考虑,合理规划旅游交通行驶路线及设置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为旅游车辆提供准确、便捷的行驶路线信息,以减少旅游车辆对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交通影响。

4.1市区内部旅游交通组织引导方案

由市区外部主要道路到市区内部的主要景区的旅游交通组织方案应以路径较短、路况较好、避开车流量及人流量较大道路为原则进行制定,具体方案如下表1所示。

表1宝鸡市区内部主要景区旅游交通组织方案

根据上述市区内部的主要景区的旅游交通组织方案,设置旅游交通指路标志如下表2所示。旅游交通指路标志应设置在离旅游景区最近的和次近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其具体的设置位置应在所设交叉口的出口并靠近旅游景区的地方,以便于从交叉口各进口的游客能够清楚地看到旅游交通指路标志。

表2宝鸡市区内部主要景区旅游交通指路标志设置方案

4.2市域内的市区外部旅游交通组织引导方案

由市区内部到市区外部的主要景区的旅游交通组织方案应以选择最快速、最便捷的对外交通道路为原则进行制定,具体方案如下表3所示。

表3宝鸡市域的市区外部主要景区旅游交通组织方案

根据上述市域内的市区外部的主要景区的旅游交通组织方案,设置旅游交通指路标志如下表4所示。旅游交通指路标志的设置位置遵循上述市区内部旅游交通指路标志的设置方式。此外,在旅游交通指路标志的内容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通往旅游景区的主要道路的出口处的位置,以便于游客能够顺利到达旅游景区。

表4宝鸡市域内的市区外部主要景区交通指路标志设置方案

5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旅游交通的特征及旅游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旅游路线引导方法,通过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及设置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为旅游车辆提供准确、便捷的行驶路线信息,以减少旅游车辆对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交通影响。

参考文献:

[1]谭颖青.从罗定市旅游交通规划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规划原则[J].社会科学家,2004,(1).

[2]雷翔.论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J].规划广角,2001,(2).

[3]DB33/T 657―2007,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S].

篇7

总所周知,旅游景区中的宣传广告与宣传册的设计离不开旅游景区内的环境图片与景区典型风光摄影图片的采集,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了风光摄影图片与景区有代表性的图片可以将宣传品的直观表达展示出来。我们在很多景区,尤其在一些5A级旅游景区中,可以在不同的展示牌、门票广告、宣传手册等等中发现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直观的表达景区特色。例如云台山景区的山区风光表达、老龙头景区中出现的入海长城、黄山景区的迎客松等都是如此,在一些细节处也可以看出设计者对于旅游宣传品设计的直观处理。一些旅游景区的宣传品还将人文景观与合理化的图案和辅助线进行版式设计,在版面中加入了符合景区特点的旅游线条和旅游图案,结合了一些文化内涵深厚的图像表达,使其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展示。一些景区还将所在旅游城市的典型建筑物与自然风光融入到了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中去,这些图片的处理丰富了宣传品的内容,使旅游景区的特点展示出来。此外,旅游景区的宣传品和广告应该形成一系列的宣传设计,使其有一个统一性,在图片的采集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过多的采用同一景色的图片,不过多的围绕一点进行设计处理。一些旅游景区将图片的采集围绕在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融合了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旅游景区的风光美。此外,不同的媒介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也应该选取不同的图像来展示景区特色,例如宣传册与广告牌匾就可选取多样化的景色,景区内的主体景色可以被采用,增加景区的关注度。

二、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设计颜色的表现

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受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各个旅游景区也对于宣传品和广告有一定的颜色设计和处理。例如七彩云南旅游产品的广告,使用了蓝色的格调,将旅游感受与云南的天空色彩联系起来,整个宣传品设计增加了旅游景区的活泼感觉。此外,一些景区还将暖色调的广告宣传品进行设计处理,使景区的景色温馨典雅又不失受众的直观感受,令人很容易接受。此外,在旅游景区宣传品上还可以进行合理化的VI设计,采用不同色相、纯度、明亮度的色彩在宣传品中可以有层次的进行设计处理,结合标志与广告语进行设计,使颜色与主体结合起来,更易于被旅游者接受。宣传册与广告设计也有所不同,颜色在底色与主题色调方面应该有所区别,要过多的关注受众的阅读感受,使广告的到达率提升上去,这在设计初期就应该重视起来,使受众可以更好的阅读景区的宣传品,感受景区的独特魅力。

三、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设计中的文字处理

篇8

一、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合理化的图像设计表达

总所周知,旅游景区中的宣传广告与宣传册的设计离不开旅游景区内的环境图片与景区典型风光摄影图片的采集,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了风光摄影图片与景区有代表性的图片可以将宣传品的直观表达展示出来。我们在很多景区,尤其在一些5A级旅游景区中,可以在不同的展示牌、门票广告、宣传手册等等中发现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直观的表达景区特色。例如云台山景区的山区风光表达、老龙头景区中出现的入海长城、黄山景区的迎客松等都是如此,在一些细节处也可以看出设计者对于旅游宣传品设计的直观处理。一些旅游景区的宣传品还将人文景观与合理化的图案和辅助线进行版式设计,在版面中加入了符合景区特点的旅游线条和旅游图案,结合了一些文化内涵深厚的图像表达,使其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展示。一些景区还将所在旅游城市的典型建筑物与自然风光融入到了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中去,这些图片的处理丰富了宣传品的内容,使旅游景区的特点展示出来。此外,旅游景区的宣传品和广告应该形成一系列的宣传设计,使其有一个统一性,在图片的采集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过多的采用同一景色的图片,不过多的围绕一点进行设计处理。一些旅游景区将图片的采集围绕在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融合了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旅游景区的风光美。此外,不同的媒介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也应该选取不同的图像来展示景区特色,例如宣传册与广告牌匾就可选取多样化的景色,景区内的主体景色可以被采用,增加景区的关注度。

二、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设计颜色的表现

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受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各个旅游景区也对于宣传品和广告有一定的颜色设计和处理。例如七彩云南旅游产品的广告,使用了蓝色的格调,将旅游感受与云南的天空色彩联系起来,整个宣传品设计增加了旅游景区的活泼感觉。此外,一些景区还将暖色调的广告宣传品进行设计处理,使景区的景色温馨典雅又不失受众的直观感受,令人很容易接受。此外,在旅游景区宣传品上还可以进行合理化的VI设计,采用不同色相、纯度、明亮度的色彩在宣传品中可以有层次的进行设计处理,结合标志与广告语进行设计,使颜色与主体结合起来,更易于被旅游者接受。宣传册与广告设计也有所不同,颜色在底色与主题色调方面应该有所区别,要过多的关注受众的阅读感受,使广告的到达率提升上去,这在设计初期就应该重视起来,使受众可以更好的阅读景区的宣传品,感受景区的独特魅力。

三、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设计中的文字处理

不同的旅游景区的宣传品使用了不同的文字处理,目前来说,以中国书法字体行书、草书等为主要表现的字体处理在很多旅游景区的宣传品设计中出现。我们熟知的七彩云南系列、多彩贵州系列、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就是如此。将景区名称的字体处理与广告宣传结合起来,尤其在标志上进行处理,使得景区的大的字体与宣传品小字体之间的搭配合理。旅游宣传品中的内文部分也要将文字进行合理化的编排和处理,尤其但对于景区的简介要进行正规字体、字号的编排,切记出现不同字体的混排和不同字号的混排,使整体内容介绍出现混乱。此外,一些景区宣传册和广告的设计过于强调文字的阅读能力,将文字编排的紧凑而行间距过小,使游客阅读十分困难,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旅游景区目前还将多媒体宣传屏幕与传统广告牌匾和宣传册结合起来,多方位进行宣传,这里出现的字体也应该与景区的整体文字相一致,不要出现不同的字体混乱穿插,令游客无所适从。

篇9

一、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景区环境的保护

因我国旅游业因我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旅游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旅游景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景区存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景区的开发利用中有点盲目,从而导致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高山旅游为方便游客登山或者经济利益驱使建索道砍伐了大量树木,造成景观的破坏。近几年,有很多景区为了增加娱乐性吸引游客或者增加娱乐项目收益,破坏景观修建漂流、滑草等项目现象十分严重。许多风景名胜区内,多头管理、抢权、轻责、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十分严重。

2. 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景区的监管体制已经成为目前束缚我国景区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包括林业、建设、环保、文化等部门,有的旅游景区还分属好几个部门监管,各部门的社会责任及行业功能或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缺乏全局观念,难以产生一致的管理效应。我国目前多数旅游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属于政企不分。所以我们迫切需建立一种机制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更好的开发与保护。

3.旅游景区开发投入市场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旅游景区由于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在旅游景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却不重对旅游景区的保护,结果导致很多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一些投资开发商,不注重科学规划,过度追求门票数量的经济收益,过度接待旅游者,没有科学的控制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致使旅游环境容量过度饱和而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每年旅游旺季,各个景区都不可避免的发生这种情况,就连九寨沟都不可避免。再者就是如山西应县木塔这种情况,人为是一个因素,同时因受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景观破坏。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中国很多旅游景区在开发利用中,不能科学规划开发利用,致使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将很难促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二、解决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措施

1.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主导地位,健全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在开发时,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哪里该建建筑物、索道、娱乐设施,哪里不该建设,一定要严格审批,不能有过多的人工建筑。不能单纯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目标而滥建。旅游景区在开发投入市场后,要健全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如景区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旅游景区切不可在景区运营后过分追求门票数量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景区的环境容量问题,以免造成超负荷的接待量,严重破坏景区的环境。否则后果难以预料。避免出现类似玉龙雪山、九寨沟、滇池这样的问题。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修复,将使旅游资源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严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与生存环境。因此,政府部门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加强自身主导地位 切实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科学管理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同时健全景区的环境保护制度,科学管理利用,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旅游景区及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制度的制定,需要人们的参与执行。只要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做到环境保护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定能为景区的环境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

首先,加强对景区管理者的宣传,提高景区管理者的环境保护保意识。只要管理者对制度认可,才会把制度执行到行动中,才能切实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其次,加强对游客的管理,目前,游客对景区环境在人为因素的破坏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游客的乱刻乱画,生活垃圾的乱丢弃等不文明行为,都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游客破坏景区环境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加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再者,社区参与景区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旅游景区与当地社区的协调发展,也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要从当地社区利益出发,考虑社区利益,追求旅游景区及所在社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加强社区参与,同时使社区居民的利益得到相应保障,使居民产生旅游景区“主人翁”的感觉,那么,他们自会在景区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景区,使景区开发得以顺利进行。九寨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例比如青州仰天山,在开发初期,没有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致使在十一旅游旺季,当地居民毁坏进景区的道路,切断电源,严重影响景区的发展与利益,更谈不上当地居民会主动参与到景区的环境保护中来。?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不是对景区不去进行开发而是在保护之下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对景区进行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要开发势必有破坏,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者们应在合理的保护之下对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将其投入旅游市场,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旅游景区应立足于保护景区的自然性,确保旅游资源的生态性和完整性,使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当然,对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原有景观的天然性进行保护,而是要用更为合理科学的规划和方法去进行维护和管理,旅游景区开发要在保护原生态的文化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社会和环境利益的基础上,使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P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门票价格;定价方法

Key words: urban wetland park;ticket price;pric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57-03

1 景区收费定价机制

目前国内外旅游景区的收费定价方法多样,考虑的依据主要有资源品位、成本投入、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同类型景区收费水平的比较等。本文采用意愿支付调查法、案例比较法、成本投入法、模型计算法四种方法,以如下几种途径所得出的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珠湿地公园”)的合理收费水平:①调查问卷和相关利益者现场访谈的统计结果。②案例景区的价格水平,包括国内外湿地公园和广东省内生态型景区的定价水平。③海珠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本投入和游客量。④学者针对景区收费定价的相关研究成果。

2 湿地公园门票定价方法

2.1 意愿支付调查法

在旅游产品市场上,该方法是基于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理解和认可程度来决定价值,而不是产品的实际价值。因此,该方法以游客感受为中心,研究其对票价的预期和消费意愿。通过对公园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对政府部门代表的访谈,计算游客意愿支付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得出收费价格应在30-80元。

2.2 案例比较法

2.2.1 国内外湿地公园案例比较

根据官方网站和旅游信息网页资料整理,国内外湿地公园的收费情况如下: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50元;杭州西溪湿地公园80元;香港湿地公园30港币(约为24元);广州南沙湿地公园50元;美国奥兰多湿地公园个人5美元(约为30元),私家车辆(约为60元)。可以看出,入园价格最高的是80元/人,因此,海珠湿地公园的收费价格不能高于同类型景区的定价水平,最高定价80元。

2.2.2 国外国家公园案例比较

刘鹏飞等2011年研究[1]表明,美国国家公园收费价格占人均月收入比例不超过1%。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也把这个数值作为衡量景区收费高低的一个依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的数据,2015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896元。当收费价格占月人均可支配收入1%,理想定价约为30元。

综上案例比较,海珠湿地公园的定价可在30-80元之间。

2.3 成本投入法

对于资源依托型景区,收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实际资金投入,包括人财物投入,是客观有形、可计量的,也是景区收费价格的基础。二是景区的资源价值。[2]以海珠湿地公园的经营成本和资源价值为基础成本,均摊到进园游客上,即得收费的价格水平。

2.3.1 根据实际资金成本投入计算

考虑适当的营业税率和利润水平,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计算方法为:p=■×(1+t)(1+r)(P为价格,C为成本,Q为游客量,t为营业税率,r为期望利润)。

根据海珠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2)的投资估算,平均每年的投入约为8000万元,加上人力、物力、自然景观维护、动物救助等方面投入,平均每年投入约需1亿元。据一般经验,景区的人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约需4500万元门票年收入来维持人力成本支出。

根据测算,公园年容量最大值约为420万人次。据同类型景区经验,年接待量可达约300万人次,去除免费入园的游客人次,购票入园约为80万人次/年(包括以优惠价入园的游客)。

湿地公园运营还需支付营业税3%(按文体业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的税率等,综合税率计为6% 。因其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景区,并不着眼于门票经济,忽略期望利润。

根据以上,可计算得海珠湿地公园收费价格为:

p=■×(1+t)(1+r )=■×(1+6%)=59.625元

取整数60元作为收费价格,这是维持景区基本运营的价格水平。

2.3.2 综合旅游资源价值计算

景区定价时,除了用成本法来计算,景区资源价值也是定价的基础。海珠湿地地处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是我国非常特殊和罕见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类型,对该地区的水文调节、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广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海珠湿地的资源价值极高,收费价位可适当提高来体现资源价值量。

2.4 模型计算法

2.4.1 景区收费价格制定的影响因子和模型构建

景区收费价格的构成因素包括景区级别、景区规模、管理体制和产品类型;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行业环境。前人研究[3][4]对各因子与收费价格相关性M行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主要影响因子:景区等级、景区面积、管理体制、产品类型、产业环境和行业环境。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因子与收费价格的相关系数Pi(见表1)。

资料来源:黄潇婷,卢润德等人的研究结论,2007-2008。

计算理论价格的公式为:P=A×∑pixj其中,P为收费价格;A为常数,表示所代表的收费价格;∑pixj是计算各因素影响得分(i=1,2,3,4,5,6;j=1,2,3,4),最高4分,最低1分。

关于A值的计算。根据问卷调查获得游客认为合理的价格范围a1-a2,则取其中间值■,而l-4分的中间值为2.5分,得出 A=■/2.5根据具体景区的各指标,在表1中找到相应位置,进而根据公式计算出价格。

2.4.2 海珠湿地公园实证研究

海珠湿地公园已获批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级别等同于4A或5A级风景名胜区。

2015年广东省GDP约为72812亿元,其中旅游收入10365亿元(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布的数据),产业环境指标为:■×100%=■×100%=14%。广东省内国家级湿地公园有星湖国家湿地公园、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根据表1可得表2。

根据前文游客意愿调查,收费价格在30-80元范围内浮动比较合理,可得A=(30+80)/(2*2.5)=22。根据公式可得出收费价格应为:P=A×■pixj=22×(0.4×4+0.09×3+0.23×2+0.15×1+0.02×3+0.11×2)≈61(元)

根据此模型计算的合理收费价格61元,在实际运营中,可根据产生的成本来浮动调整定价。

2.5 海珠湿地公园收费定价水平

通过四种定价方法测算,意愿支付调查法和案例比较法分析价格应在30-80元;成本投入法计算得出价格为60元,综合考虑资源价值,得出收费水平应在60元以上较为合适;模型计算法得出收费价格最合理值为61元。

3 收费价格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3.1 主导因素原则

构成收费价格的基本元素太多,不可能对其一一穷尽,因此只能取一些主要因素作为构成价格的基本点。

3.2 资源等级与价格相符原则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景区收费价格要根据价值等级实行分等定价。海珠湿地公园的资源价值非常大,对其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属于国家级湿地公园,比一般的城市公园价格(5-30元)略高是合理的。

3.3 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

每个公民都享有旅游资源的权利,因此景区收费价格的确定,须讲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公益性,海珠湿地本是城市的一部分,应造福于民,若收费太高,则剥夺了城市居民享受自然的权利;二是宣传教育性,湿地博物馆、湿地文化长廊等设施对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极大教育意义,应对特定对象免费。

3.4 要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

尽管景区门票收入远远不能和维持旅游资源价值的投入相提并论,但是合理的收入对湿地保护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收费价格应按照有利于资源保护和适度开放的原则核定。

3.5 要合理补偿大环境建设价值

湿地公园开发属于政府主导型,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交通、电力、通讯等条件,以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因此,价格构成中可适当包含投资回报,如资源保护费、宣传教育费。

3.6 确定最高限价原则

景点资源不仅仅是商品,而应让公众参观完景点有自豪感,而不是高消费的感觉,从而使游客望而却步。

结合收费价格制定的基本原则,考虑到湿地公园旅游容量有限,以及湿地资源维护成本较高等因素,海珠湿地公园的收费价格可定在60-80元之间。

参考文献:

[1]刘鹏飞,梁留科,刘英.中美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109.

[2]柏宁,臧岩.旅游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1):26-29.

篇11

根据之上规划的系统研究,对吉林省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确定了四大类型,即城市集散型、景区服务综合体型、旅游小镇型、交通休憩型等。在此基础上,规划希望通过GIS空间分析等高级技术对旅游综合服务区的总体布局做出评价指导,以便科学的确定各类服务区的具体布局以及其建设时序。

2 基于GIS的空间体系分析

2.1 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吉林省目前的城镇体系采用Caniëls和Verspagen(2001)的溢出模型进行分析, 评价因子包括GDP、规模等级缺口、类型差异缺口、空间距离缺口、两地之间学习能力。

溢出分析主要应用于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的选择,旅游圈的核心城市不仅要对圈内的旅游城市进行组织,也要起协调其他各旅游圈的作用,因此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议选择各旅游圈中溢出最高的城市。分析结果见下图:

其中深蓝色代表某城市对其他城市的溢出水平的综合; 浅蓝色代表某城市接受其他城市对其溢出水平的总和。 分析结果如下:

1. 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其溢出水平和接受水平都为吉林省最佳,为城市生态与冰雪资源聚集区的核心城市;

2. 松原市的溢出水平在西部最佳,建议为草原湿地资源聚集区的核心城市。

3. 南部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民俗聚集区建议选择通化市作为核心城市。

4. 东部森林生态和民俗文化资源聚集区,延吉市是最好的选择。

2.2 吉林省旅游服务集散地区位优势分析

旅游服务集散地的选择对于综合服务区的规划非常重要,采用Drezner(2001)的模型,从区域中n个候选城镇中,选取最适合的1个或者p个城镇作旅游综合服务集散地,使整个大旅游区区内的游客在城镇之间的游行距离最短,这是一种最大福利模型的最优选择。

公式:

计算结果见下图:

其中旅游服务集散地指数越低,代表其区位优势越大,选其作为旅游综合服务地的成本越小。

吉林省旅游服务集散地区位较好的城镇为:长春市、吉林市、梅河口市、白山市、通化市、抚松县、四平市、辽源市、伊通县、辉南县、松原市、扶余县。

2.3 吉林省内部交通便利性分析

吉林省内部各县市的交通条件的评价采用交通便利性模型进行评价。该模型由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种评价指标进行合成。旅游综合服务区的选址各因素中,交通因素占据非常重要地位,交通是旅游的生命线,交通可达性好的城市,无疑抢占了地利上的优势,如何将地利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这些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尽可能发展旅游吸引物业,变过境地为停留地。

公式:

评价结果见下图:

1. 吉林省交通可达性最好的城市是长春市和四平市;

2. 条件较好的城市为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敦化市、松原市、白山市、安图县、延吉市、梅河口市、柳河县、扶余县、蛟河市、大安市。

2.4 吉林省城市旅游吸引力分析

吉林省各县市目前经济交通条件下的旅游吸引力计算采用Crampon(2002)的吸引力模型进行计算。评价因子包括GDP、各县市人口、各县市最短距离、各县市实际国内游客数量、空间阻尼参数、人口规模参数、收入水平参数、归一划参数。

公式:

旅游吸引力是对区域内各城市各个旅游产品供应的综合评价,旅游吸引力高的县市,说明本地区存在较高品质的资源,或者是本地区各资源综合强度高,建议在旅游吸引力高的地区建立旅游综合服务区。 评价结果见下图:

其中长春市、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四平市、白城市、松原市、辽源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地级市,为一个单位层级。由上图可见其中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旅游吸引力最大。 而其他各县市属于一个层级,由上图可见,其中旅游吸引力较大的为集安市、珲春市、安图县、敦化市、蛟河市、伊通县。

2.5 吉林省各城市与旅游资源相关性分析

吉林省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计算结果反映各个旅游景区存在以下两种类型:

1. 面积较大或者品质较高(影响半径较大)景区的,存在几个城市共同指向一个景区的情况,类型Ⅰ中被数量较多县市的指向的景区适合建立旅游小镇型综合服务区,应放第一期建设。

2. 类型Ⅱ城市本身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景区,旅游吸引力指数是多个景区的综合影响,应结合各景区现状,选择其中合适的位置建立景区综合服务型服务区。

由计算结果分析可得,吉林省的旅游资源品质较好,建议优先考虑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的有:长白山、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松花湖、帽儿山、查干湖、龙华寺、朝鲜民俗村、拉法山、大孤山、八道沟、防川风景区、六顶山、仙峰滑雪场、仙景台等。

类型Ⅰ

延边州(安图、和龙、敦化)、白山、长白县、抚松――长白山;

通化、集安、柳河、临江――高句丽文化;

通化、集安、临江、长白县――鸭绿江沿岸;

吉林、蛟河――松花湖;

白城、通榆――向海 。

类型Ⅱ

长春――皇宫、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长影世纪城、世界雕塑公园等;

吉林――雾淞、松花湖、北大湖滑雪场、北山、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丰满发电厂等;

延吉――帽儿山、延边朝鲜民俗园、延边博物馆;

松原――查干湖、龙华寺等;

白山――朝鲜民俗村、龙山湖景区、长白山迷宫;

蛟河――拉法山、红叶谷、松花湖;

伊通――大孤山、牧情谷;

长白县――八道沟、长白朝鲜族民俗村;

珲春――防川风景区;

敦化――六顶山、雁鸣湖;

和龙――仙峰滑雪场、仙景台;

辽源――大孤山;

靖宇――杨靖宇烈士陵园、白山湖仁义风景区;

四平――四平战役纪念馆、叶赫那拉城;

柳河――罗通山;

辉南――三角龙湾;

安图――明月湖、海沟金矿、福满沟、朝鲜村。

2.6 吉林省各景区旅游综合服务区时序建议

基础因子:

在旅游目的地的游玩时间∆Ty

从长春到某一旅游地来回所需的时间∆Tx。

评价方法:

选取P.托恩在1935年评价模型。

计算结果见下图:

由图可见,吉林省旅游资源根据其游玩时间的长短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

1. 长白山、高句丽、鸭绿江,为世界级旅游资源,建议在第一批建立旅游小镇型综合服务区。

2. 查干湖、松花湖、北大湖 滑雪场、仙峰滑雪场、净月潭、莲花山、向海、拉法山、六顶山、帽儿山、防川风景区位于第二等级,建议在第一批建立景区综合服务型服务区。

3. 第三级旅游景区有观光型景区和潜力型景区,观光型景区可以考虑在适合的地方建立一个服务几个景区的服务区,而潜力型景区可以考虑在第二批或第三批建立旅游综合服务区。

3 综合布局结论

布局理念:

1、接驳邻近省份,把握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趋势;

2、融入现有城镇,充分利用已有设施;

3、热线精做,冷线培育,最大限度发挥旅游综合服务的辐射与带动效应;

4、发挥区域旅游综合服务区组群的规模效应,组群内功能互补、差异定位。

依据之上GIS分析结论,结合规划布局理念,吉林省旅游综合服务区规划布局如下图:

参考文献

【1】 腾丽,蔡砥,吕拉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溢出分析,人文地理,2010(2)

【2】 Berman O.Drezner Z.Wesolowsky G O Routing and location on a network with hazardous threats 2000